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以色列所人接受的律法   出十九 (佚名)

 到西乃的曠野   出十九125(佚名)

 作屬我的子民   出十九(佚名)

 基督徒的身份   出十九56     曾秀鳳

 基督徒的超然觀   出十九6     鐘峻父

 三山   出十九1619     賈玉銘

 基督徒在靈程上應走的三個重要的步驟   出十九1625    馬棣聲

神再召神僕(譚志陽)

聆聽神聲(蘇佐揚)

人迎接神(蘇佐揚)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預備接受神的權柄(十九16)


    上一次我們提到十九章是因著十八章裏所發生的一件事引出來的,如果沒有十八章的事,十九章的話會否延遲一點,我們不敢下結論。但是,我們的確看見十九章的內容,跟十八章所發生的事,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弟兄姊妹要注意,先是地點的問題。十八章講到摩西的岳父是在神的山那裏與摩西會面。神的山是在那裏呢?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安營的地方。然後再看看十九章:「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就在那裏的山下安營。」(2)我們必須要記得,十八章的事是發生在利非訂以後的。利非訂是以色列人跟亞瑪力人打了一仗的地方,然後以色列人繼續往前行,便來到西乃山的下邊,就在那裏安營。很希奇的一件事,他們到了那個地方安營下來的時候,摩西的岳父便到了。摩西的岳父來到那個地方,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地滿了三個月以前。

    十九章的事情是開始在「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1),也就是說,在十九章以前,摩西的岳父來了,也住了一陣子,出了主意,然後就回去了。在這件事上,願意弟兄姊妹去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說,當他們來到這個地方以後,他們再沒有像以往一樣,一站一站的往前走了。我們在以前看見,他們離了埃及之後,走了幾天又回頭走,神把他們領回紅海的曠野,在書珥的曠野走了三天,然後他們經過瑪拉,又到了以琳。「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十六1)在汛的曠野,他們開始吃嗎哪,然後他們又從那裏往前行,到了十九章的地點,全程一共只有四十五日。

    神不讓以色列人往前走

    在十七章裏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利非訂沒有水喝,結果摩西就在那裏擊打磐石,跟著就是與亞瑪力人打仗。我們要注意,在四十五天裏,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吃嗎哪,二是沒有水喝,三就是與亞瑪力人打仗。與亞瑪力人打仗完畢以後,他們往前行便到了西乃的曠野。這個時候,摩西的岳父就來了,而且住了一會兒,出了主意,給他安排了一下事情。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當以色列人到了西乃曠野的時候,雲柱便沒有上升了,火柱也沒有上升了,他們就停在那個地方,停了多久呢?我們不曉得他們停留多久,反正「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的曠野。」(1)他們就在那裏安營,雲柱和火柱再也沒有上升了。

    他們在那裏住了一段的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那裏住了一段時候呢?弟兄姊妹,我們要注意這裏一件很關鍵的事,我們盼望聖靈教導我們讀經,是讀得那麼的細,然後我們纔能找出那個問題來。摩西岳父的事情發生了以後,神沒有說話,雲柱也沒有移動,就是停在那裏。弟兄姊妹你們覺得希奇嗎?神又不領他們往前行,又不與他們說話,就是讓他們停在那裏。為什麼讓他們停在那裏呢?我們便要留意第三節。我個人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大概摩西發覺事情有點不對勁了,所以他就到神面前去,也許他求問神為什麼不繼續領他們往前行,又不與他們說話,那該怎麼辦呢?摩西也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到神面前去,因為在過去,雲柱和火柱的引導是沒有停止的。但到了這裏安營下來以後,雲柱和火柱就停住了。當然,這個地方不是迦南地,他們不可能停留在這個地方的,他們必須繼續的往前。不過,神卻沒有這樣的帶領,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於是摩西就到神面前去,當他到了神面前去,神就說話了。人不尋求神,神就不說話,人一尋求神,神就說話。神為什麼在這裏不說話呢?表面上看來是人沒有尋求,但往深處看的時候,便看見這和十八章所發生的事情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十八章裏已經指出問題來了,因為人出了主意來代替神的權柄。摩西當時也這樣的接受了人的主意,並沒有求問神。當他們這樣作在人的主意裏的時候,神就不說話了,事情就是那麼簡單。一直等到人到神面前去尋求為什麼神沒有說話?為什麼神沒有動作?當人這樣尋求的時候,神就開始說話了。

    在神說話的時候,弟兄姊妹要注意神說了些什麼話,這段話正好與十八章是相對的,十八章是人的主意在那裏作權柄,十九章所說的話,是把他們領回神作權柄的事實裏。我們注意神怎樣說,「摩西到神那裏,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34)這裏神是說整個出埃及的事情都是由神帶領的,是神在負責任,是神給他們打開難處,是神給他們領路,這是神在那時先說的頭一件事。而且神說祂所作的事情,以色列人是明明看見的,都是他們經歷過的。所以,在經歷裏,他們應該懂得神是如何的負他們的責任。然後,神就說得比較深入一點,「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4)弟兄姊妹注意,在這裏有幾件非常重要的事。

    重溫神的帶領

    頭一件事,是神說出祂的大能。神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4)這說出什麼呢?是說出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所作的。神的大能是向著埃及人的,而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所作的是神的看顧。神看顧以色列人,神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的時候,如鷹將他們背在翅膀上那樣帶出來。剛才我說這裏有三件很重要的事,是那三件呢?第一,神是負責的,祂是負責來成全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的神。所以,祂用大能對付埃及人,用看顧來紀念以色列人。對付埃及人是打開出埃及的障礙,看顧以色列人是負責把他們帶入應許裏去。不管神是作前一段或是後一段,都是神在工作。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屬靈原則,也就是神今天在教會身上作工的原則。這樣的原則,當日如何的作成在以色列人身上,今天同樣的作在教會的身上。如果那個時候,神是負責的神,現在神也是負責的神。從前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今日是神領我們「出黑暗入奇妙的光明」(彼前二9)。整個歷程是神負責作成的,這叫我們記得以弗所書的話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二8)「神所賜的」就是神負責作成的,我們感謝讚美主。

    第二件,就說到「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我們要注意神怎樣形容祂的所作。鷹是活在天空的,它們的巢穴也是在高處的。雖然以色列人所承受的是屬地的祝福,但是神在他們中間所作的,乃是屬天的工作。神要用著他們作一個屬天的預表,借著他們的經歷來表明神日後在教會身上所要作的。那就是說,神把我們拯救出來,祂要把我們領到那裏去呢?祂不叫我們在地上飛黃騰達,祂是把我們領到高處,把我們領到天上。這就猶如「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所蘊藏著的深意。人是活在地上,現在鷹來把他放在翅膀上,然後飛到天上,飛往高處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那是告訴神的兒女們,神一切的工作,是把人帶到屬天的高處,沒有叫人留在地上,沒有讓人被屬地的事物捆綁著,因為神拯救我們的目的,是把人帶到高處,帶到天上去,這是方向的問題。也就是說,神引導人的方向是往那裏走?不是從這塊地到那塊地,乃是從地領他們到天,所以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點,剛才我說,神負責作引導,神領我們離地上天。神負責乃是事情的開始和結束,因為祂是始,也是終。神把我們領到高處,這是祂帶領的方向。現在說到帶領的目的,祂把我們帶到高處作什麼呢?是否放在高處便了事呢?感謝神!不是的。祂把我們領到高處去有一個目的,那個目的就是末了的兩個字,「歸我」。弟兄姊妹,這叫我們真看見神的引領,是叫我們這些人歸向祂。用今天新約的話來說,是回到祂那裏。不僅是回到祂那裏,並且是進入祂裏面。歸於神,可以反過來說,神也是屬於我們的。用新約的話來說,是我們進到神裏面,神也進入我們裏面,這個就是神帶領的目的。

    神在這裏說話,叫我們看見三件事,一是神負責作這個帶領;二是帶領的方向;三是帶領的目標,或者說帶領的目的。這個帶領的目的,就是那個高峰了。這是人和神已經沒有間隔了,我們實在感謝讚美我們的神。這是神在開始向人說話的時候,就說出這樣的話。祂提醒摩西一件事,叫以色列人必須注意,他們不是要把在地上的事務作得完美和順利,因為十八章的事說出要把地上的事作得完美和順利。但是,在十九章裏,神就讓他們看見,他們若是在地上把事情作得更好更美,這還不是神的目的。神的目的不是叫人解決屬地的事情,而是要把屬祂的人從地帶到天,不僅是帶到天,而且是帶到神的裏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把以色列人在當時心裏的迷糊裏蘇醒過來,讓他們知道究竟神在他們身上要作什麼。

    神向人的要求與神作工的目的

    現在接下去,神就說第二部分的話。頭一部分是澄清他們心思上的昏迷,第二部分是指出神用什麼方法來成就祂的目的。所以我們要注意下面的話:「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56)這是第二段的話。神在這裏說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我們看見一件事,我們首先注意十八章,摩西的岳父說了一句什麼話?他說:「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十八19)在十九章裏看看神怎樣說,我們看看這句話是否響應在十八章的那一句說話?神說:「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注意「實在」這兩個字。「如今你們聽從我的話」,一般說來已經夠了。但是神卻說:「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意思是你們是確確實實的,是真的,聽從我的話,這個「實在」就和摩西的岳父在十八章裏的話,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在十八章裏,以色列人包括摩西在內,都聽從了人的話,所以現在神用的語氣就很重。這個「實在」是很有意思的,「實在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約,」都是在「實在」這個詞所管轄之下的。「聽我的話,守我的約」是神說的話,是關乎神權柄的問題。守神的約,那是在神面前,向著神的態度的問題。我們也許這樣來留意,「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這是關乎順服神。「遵守我的約,」也是順服神。所以在這個地方,叫我們看見兩件事,第一,是神權柄的問題;第二,神指出順服神的權柄,就是成就神心意的那條路。

    因此我們在這裏可以說,神對摩西說這一番話,有兩個很重要的宣告:

    一、是神把人恢復到祂那裏去的那一條路。
    二、是神在這裏宣告了地的主權的問題。


    人得恢復的路

    現在我們首先看看神指出人恢復的路。提到人恢復的路,弟兄姊妹都已經曉得,從創世記第三章開始,神就很明確的在人的身上作恢復的工作。雖然創世記第一章已經讓我們看見神的恢復,但那時候恢復的重點不是在人。第三章以後,我們便看見神整個的恢復工作,都是集中在人的身上。現在呢?神在這裏就很明顯的指出人順服神,現在神要來把人恢復,祂就借著順服這一條路,把人挽回過來。

    這一個恢復的方法,從創世記第三章以後,我們都能零零碎碎的看得到。你看見亞伯和創世記第五章裏所列舉的人物,然後再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樣我們都可以零零碎碎的看見,神對人的揀選。但是我們必須要看見,神揀選是一件事,人若沒有用順服來答應神的揀選,神的揀選在人的身上是沒有結果的。神是揀選了,但人必須用順服來答應,這樣答應了神,神所要作的便作成在人的身上。在過去,神是在有些人身上隱隱約約、零零碎碎的作成了這些事。但現在到了以色列人身上的時候,神就用祂的話非常明確的指出了這條路。「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5)這就是路,在人這方面要負責作好的路。人負責作好這一個,剩下的就是神作的了。人沒有作好這一個,神就不會往下作。這是人恢復的路,也是人得恢復的基礎。

    當神指出了這條路以後,如果人真是這樣順從神的話,那會有什麼結果呢?神說:「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5)我們要注意,什麼叫作「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屬我」意即是我的。我們用新約的話來看便很清楚了,保羅在以弗所書裏的頭一個禱告不是這樣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能和啟示的靈賞賜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祂,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一1718)

    說到我們成為神的產業,「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產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一18)這一句和上面所說的話是對照的,那就是「我們也在祂裏面得了(或作成)基業。」(弗一11)意思就是說,我們也在祂裏面成了基業。成為誰的基業呢?乃是成為神的基業。這也是出埃及記十九章神對摩西所說:「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我們感謝讚美神,神要把人恢復到一個地步成為神的產業,而這一個產業是有豐盛的榮耀的。是神把祂的榮耀豐富充滿在其中,然後叫我們這些人成為祂的產業。這是第一方面我們要留意的。

    第二方面,這一批以色列人是已經出了埃及的人,也是過了紅海的人。意思就是說,這些都是蒙了拯救的人,神對這些已經蒙了拯救的人,講了這番話,弟兄姊妹就可以看到,成為神的基業(產業),作屬神的子民,這不是蒙拯救的問題。因為蒙拯救的事已經過去了,現在所說的是進入榮耀的問題。拯救是已經拯救了,但是進入榮耀還是在前面。所以神不僅是拯救祂所要拯救的人,同時也要把那些蒙拯救的人,帶進神的榮耀裏去。我們感謝神,我們看見人答應了神的時候,神就負責作成這一件事,叫這些蒙拯救的人作屬神的子民,這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如果和十八章來作一個比較,不是非常明確地突出神權柄的問題嗎?上面說到接受神的權柄,下面就說出了接受神權柄的結果。十八章是人的權柄在那裏作主,人就沒有看見前途。現在在十九章裏,人接受神的權柄,神就給人看見那永遠的前途,也是榮耀的前途。我們敬拜讚美我們的神,所以我說這是非常嚴肅的,神在這一個時候跟以色列人所說的話,是非常的嚴肅的,這些都是關乎人得著恢復的事。

    神宣告對地的所有權

    然後,神又另外宣告一件事,那就是神借著把人恢復過來的時候,把地也恢復過來,這是屬靈歷史裏的一件大事。我們都曉得,整個屬靈的爭戰都是發生在地,因為撒但把人帶到墮落的地步以後,撒但把這個地也霸佔了,所以,撒但便稱為「這世界的王」。撒但也顯明一個事實,「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

    在神整個的恢復工作裏面,我們必須注意一個事實。這又要回到創世記第一章裏去,當神在那裏造人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是叫人去管理神所造的全地,叫神的權柄透過人顯明在全地。弟兄姊妹記得這個地原先是淵面黑暗,在水的遮蓋底下。神用祂權能的話,把地顯露出來,把地從黑暗裏恢復出來,然後把人造出來,放在地上。並告訴人說,叫人管理全地,「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創一28)在那一個時候,人的管理,就是神的權柄的執行。神的權柄在地是一件大事。我們常常提到這一點,當我們的主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也是非常重的指出這一點,「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

    我們看見主的心意很注意這個地,因為這個地是神的權柄要在那裏通行的地方。地如果也恢復過來,那麼黑暗的權勢也就要結束了。所以,地在神永遠的旨意裏,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在這裏我們看見一個是人,一個是地,人的恢復已經說過了,那麼地的恢復又怎樣呢?我們看見神在這裏說:「因為全地都是我的。」當神說這句話的時候,地已經落到撒但的手裏了。但神在這裏宣告一個事實,雖然現在是撒但把地拿去,但地仍是神的。地的主權是神的,等到有一天,神要把地從撒但手裏收回來。我們讀到啟示錄的時候,我們便看見神把地收回來的情形。在啟示錄裏,我們看見神的權柄在地執行了。把地收回來之後,再借著新天新地的「新地」,把神的權柄毫無保留的在那裏顯明。

    我們感謝讚美神,神沒有忘記「地」,但是神怎樣把地收回來呢?弟兄姊妹看看,地是在人手中失去的,因為神先把地交托了人,地就是在人的手中失去的。等到神把人恢復過來的時候,那恢復過來的人,便將地從撒但的手裏帶回來。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神對地的收回,是建基在神先恢復人。人什麼時候被恢復,地就什麼時候給收回。這時候,神的兩個宣告都實現了。

    收回地的途徑

    我們在這裏要特別注意,當神在那裏指出,全地都是祂的時候,我們便看見地怎樣回到神的手裏。「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6)這裏有兩件事,先說消極的那一方面,神在地上得著一個祭司的國度,也就是說,萬民都是離棄神的,萬民都是沒有路回到神那裏去。現在神怎樣為萬民來預備這條路呢?神就把以色列人選召出來,借著以色列人順服神的權柄,他們就成為一個祭司的國度。弟兄姊妹,我們知道這裏說的不是一個人在那裏作祭司,是整個以色列作祭司,他們是站在萬民和神的中間作祭司。他們把神帶給萬民,讓萬民認識神,然後又把萬民領到神面前去蒙恩。祭司的功用就是這樣,是神和人中間的一道橋樑,是把人與神連接起來,溝通起來。現在神要用著整個以色列來作成這件事,所以神說:「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

    我們感謝讚美神,神把一個祭司的國度放在萬民的當中。上文說到,「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這時起了一個什麼作用呢?就是要作一個祭司的國度。我們有另外一句話來說「祭司的國度」,那就是神要得著以色列作為神的器皿,神就使用以色列把萬民帶回神那裏去。如果以色列人按著神跟他們所立的約而不出批漏的話,那麼神的國度就要借著以色列人顯在地上。雖然以色列人後來一再的悖逆,但是神沒有立刻把他們這一個機會拿掉。因此當我們的主到地上來的時候,施浸約翰出來傳福音了,他傳的福音是什麼福音呢?「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2)這就是施浸約翰當時所傳的信息,主的國度要來了,人應該悔改進入國度。弟兄姊妹,你們看見嗎?神把國度的事情,先向以色列人宣告。如果以色列人在施浸約翰的時候都悔改歸向神,他們便恢復了祭司國度的職分。但是他們沒有,所以後來約翰下監以後,主起初出來傳了幾次福音也是一樣。施浸約翰雖然不能傳福音,主自己來傳,主傳的福音是什麼呢?仍然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四17)我們看見祭司國度的安排,神沒有立刻從以色列身上挪走。

    到了馬太福音的第十三章(十一、十二兩章都是看見猶太人對主毫無保留的拒絕),我們就看見一件事,主宣告天國要隱藏起來了。天國要用一個隱秘的方式出現了,不再是那樣公開了。但這個隱秘是什麼呢?就是教會。教會就暫時代替以色列人來執行神的旨意,這也就是「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得接在好橄欖上。」(羅十一24)雖然,這些野橄欖現在在生長,但神卻沒有忘記那真橄欖。所以到了有一天,神要把本樹的枝子重新接上去的。那是什麼呢?就是將來主再來設立國度,到了那一個時候,以色列人仍然是祭司的國度,地上的萬民要到神的面前來,都是要透過以色列人的。教會在那個時候,已經與主同掌權了。那個時候,人不是像我們今天那樣子,相信主耶穌釘十字架,又從死裏復活而得拯救。他們是必須要悔改,悔改了還不夠,必須要找到猶大人作他們的祭司,或者說作他們的中保,把他們領到神那裏去得恩典。這是撒迦利亞書給我們看到的,「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亞八23)

    弟兄姊妹,這個就是祭司國度的事實。我們感謝讚美神,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有這樣的定意,雖然這個定意沒有按著神的安排來成全,但是神的計畫在這裏已經給我們指明了。神要借著以色列人作祭司的國度,把萬民都帶回歸神。在這裏我們看到,以色列是神的器皿。

    神在底下又說到,「為聖潔的國民。」這是什麼呢?這是神的見證。神要得著以色列人來作為神的見證,來向萬民顯明,神的子民就是這樣。我們感謝神,這是神在西乃山下向摩西所說的一番話,然後讓摩西向整個以色列宣告。總括一句話來說,神在這一個時間,要在祂的百姓中間來建立祂的權柄。因為神一切的工作,是根據人接受神的權柄來成就的。十八章岔了出去,現在神立刻在這裏堵這一個破口。不僅是堵破口,而且在積極的方面有一個建立,借著這一個建立,把以色列人放在一個準確的地位上。他們要進入迦南,去享用神的應許,但是他們必須要成為神的子民。他們怎麼能成為神的子民呢?他們學習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來活著。

    我們感謝神,我們雖然看了開頭的一點點,但這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關乎日後傳律法、建會幕等一連串舊約的事,同時也把神作工的方向,目的,方法都說出來。這不僅是指著舊約說的,在新約裏,神的工作、方法、目的都是在一個相同的原則上。我們敬拜讚美我們的神,因為祂沒有隱藏祂的心意,祂實在是向人說話,把祂心裏面的話都說了出來,叫我們能看見我們今天追求的方向、我們追求的目的。方向和目的都是根據神的需要,也就是根據神那永遠的旨意,我們盼望聖靈把這些話放在我們裏面,叫我們真知道,我們這些蒙揀選的人,不僅是在那裏接受恩典,也在那裏接受一個榮耀的差遣,去成就神那永遠的旨意。

 

接受律法的前後(十九625)


    上一次我們看見了一件很嚴肅的事,就是摩西因一時的疏忽,而讓人的權柄來代替神的權柄,以人的主意代替神的主意。在這一個關鍵的上頭,神就向人說話。神所說的話是非常嚴肅的,一方面是神宣告祂永遠的旨意,另一方面神要他們準備接受神的律法。讓他們在接受神的律法這件事上有學習,學習服在神的權柄底下。在接受神的權柄這事上,如果他們學習得好,那麼享用神就不再是什麼難處了,享用神便成了必然的結果。但話是說得容易,事實上,當人要接受神的權柄時,事情便沒有那麼簡單了。所以,神讓摩西回到百姓中,向百姓說清楚這件事。

    百姓冒失的反應

    當時百姓聽見了神的說話以後,他們的反應是很有意思的。我想我們常常會犯這樣的一個毛病,我們只聽見我們喜歡聽的,卻聽不見我們所不要聽的。所以,當以色列人聽見摩西把神的話帶給他們的時候,我想他們聽得進去的,只有兩句話,就是「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6)。當然,這兩句話是很受用的,能成為祭司的國度,能成為聖潔的國民,那是何等大的一件事。所以,這句話一定能聽得進去。但在上文神說:「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5)這段話恐怕就沒有聽進去了。因此當摩西把神的話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就是很高興,並且是很熱烈。

    「摩西去召了民間的長老來,將耶和華所吩咐他的話都在他們面前陳明。」(7)我們要注意,摩西沒有把神的話扣留了一些,神怎樣告訴他,他就怎樣告訴以色列人。現在,我們要注意當時以色列人的反應:「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8)這裏面有兩個字很有意思,就是「凡」字和「都」字。「凡」就是包括所有的,「都」就是沒有漏掉什麼,全部都遵行的意思,這句話實在是太美了。如果能夠活在這種光景裏,實在是美極了。

    很可惜這是一個無知的反應,這一個反應表示出他們是:第一,不認識神;第二,不認識自己;同時還有第三個愚昧在他們的心思裏,他們以為用他們所作的,就能滿足神的要求。其實說實在話,每一個人的天然傾向都是這樣的。我們作好了,神怎能不要我們呢?但是問題就在這裏,我們是不是真能作好?所以,當時以色列人的反應,完全是在無知的裏面。他們不知道神要求他們的是什麼,他們只曉得神要他們作祭司的國度,神要他們作聖潔的國民。但這是結果,作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是結果,而不是原因。那原因是,「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

    以色列人在這件事上有愚昧,神也讓他們把這個愚昧留在那裏,但是神就告訴摩西說:「我要在密雲中臨到你那裏,叫百姓在我與你說話的時候可以聽見,也可以永遠信你了。」(9)如果我們光看這句話,好象神是要建立摩西的威信。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因為我們讀這段話,必須整段的讀過纔能瞭解神的意思,光是讀這一節,我們是不能瞭解神的意思的。若光看這一節,只可看見神要把祂的威信建立起來,摩西便能作成神的託付。從九至十五節這一段話裏,我們可以看見神在各樣的安排裏,讓人有所認識,就是認識剛才我所提到的以色列人的無知。

    人的愚昧與無知

    頭一件事我們看見的是人不能見神。所以,當神在密雲後臨到以色列人中說話的時候,百姓只能聽見神而不能看見神。他們可以看見摩西卻看不見神。他們看見摩西與神說話,但他們卻沒有辦法看見神,因為有密雲把他們隔開了,把他們擋住了,遮蔽起來了,他們沒有辦法看透密雲後面的那一位神。

    弟兄姊妹,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他們可以知道神的話,但是他們沒有條件見神的面。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是亞當的後代都要面對的那結局。每一個亞當的後代,都要面臨亞當當年背棄神的結果。所以當神來到他們中間,神要得著他們,用著他們,要承認他們的時候,他們還是不能見神。這是一件何等嚴肅的事,不是神不把恩典顯出來,就是神把恩典顯出來,在那一個時候,人還是不能看見神的面。我們曉得他們能作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這是恩典,是恩典裏面的安排。當然,要把這個恩典作成功,他們必須滿足神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恩典在先,就算他們答應了神所要他們作的事情,他們只不過是作好自己的本份而已,要成為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這個還是談不上。這是恩典,這是在恩典裏面的安排,神就是這樣的帶著恩典的安排來到他們中間。但是他們還是不能見神,這件事非常嚴肅。就像現在一樣,神為人預備的,不是為某一些人預備的,不是為小部分人預備的,是為所有的人預備的。但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個救恩,只有那些相信主的纔能接受救恩。

    所以,恩典是在這裏,但是人不對的時候,恩典與人就沒有關係。人必須要在神面前對,恩典就成為他們的享用。現在神把恩典帶來,但在那一個時候,人不對,所以他們不能見神的面。這是第一件事,神顯明人的光景,讓他們知道,他們所說的「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就讓他們首先看看那個問題是何等的嚴肅。

    第二件事我們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聽見摩西和神說話呢?我們留意,他們要能聽見神的話,還必須有一些事要作。如果他們沒有作好這個部分,他們還是只能看見摩西的嘴巴,只能看見摩西默默的在聽一些東西,但是他們卻聽不見神和摩西當中所說的話。他們需要作的是什麼呢?他們必須要在一個潔淨的光景裏,纔能聽見神的話。有些人會覺得,要聽見神的話也要那樣嚴肅嗎?人不能見神的面,也許很多人都能理解。但連聽神的話也沒有這個資格,人就不大理解了。

    神的話是說:「……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到第三天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1011)弟兄姊妹,你們看看這是何等嚴厲的要求,你要看見神,要聽見神,你必須要有準備,把自己放在一個潔淨的光景裏。當然,這在當時都是一些的表明,表明人在神面前不潔淨。所以要見神的面,人必須要潔淨。說實在話,就算是他們當時自潔,又洗衣服,又這樣,又那樣,他們還是不能見神的面,因為他們還是不能潔淨自己,實在的潔淨自己,還得要在以後借著羔羊的血去作成。但是在這裏,神就是透過這樣的一件事,讓他們認識人的本相是何等的可憐,可憐到一個地步,連聽神的話都沒有資格,更不要說明白神的話。

    然後,我們又看見神告訴摩西說:「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無論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1213)這是神顯明給他們看的第三件事,就是不能越過神的界限來靠近神。雖說不是到神面前去,只是來到山腳那裏,怎麼連到山腳的資格都沒有呢?不單是沒有資格,而且是到了這個地方,連性命也不能保住。

    弟兄姊妹,神就是要讓他們看見這是多麼嚴肅的一件事。西乃山本來是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因為神降臨在那裏,那裏就成了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人就不能越過神的界限。這就讓我們看見,在西乃山是這樣,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只要神在那裏,人就不能到那裏去。因為罪人到神那裏去,結果是很可憐的。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神不是很憐恤人嗎?祂不要人接受擊打,所以讓人保持一個距離,好叫人得保全。事實上,神的確是存這個心意來劃這條界限。我心裏想,當神劃這條界限的時候,祂的心會是很痛的。神並不是不願意人到祂那裏,神真願意人到祂那裏,但是因為人的罪和人實在是不對,神沒有辦法容讓他們到祂那裏。因為人一旦進到神的光中,就非被消滅不可。弟兄姊妹,你們看看,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所以,從一面來看,神好象是很嚴厲;從另一面看,我們便看見神對祂百姓的體恤。但不管是嚴厲也好,是體恤也好,事實上就說出一件事情,人不能越過神的界限。

    至於第四件事情卻是一個非常可悲的事實,如果人不看重神所說的,亂闖到神的面前去,他的結果就是死。這是很嚴肅的一件事,把人在神面前絕望的光景說出來了。你勉強過來,可以,但那個結果就是死。弟兄姊妹,這就是人在神面前的光景。

    以色列人在回答神傳律法的宣告的時候,他們的確是不清楚,也不知道答應神的是什麼。現在神把人的光景顯露的時候,他們還是沒有發覺。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們實在覺得他們在預備的那幾天中,他們也許是興高采烈的,他們的確是有這種情緒。所以你叫他們潔淨,他們也就潔淨。叫他們洗衣服,他們也就洗衣服。在生活上受一點約束來清心等候神,他們也作了。可是,當神作這樣的安排來顯露人的本相的時候,雖然人不領會,但是當他們一旦實際碰到神的時候,他們就馬上發覺自己所想的不對了。

    人本相的顯露

    「到了第三天早晨」(16),就是神要降臨的那一天,也就是以色列人一直在等待要見神的那一個時刻。「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16)到了這一個時候,百姓才發覺原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他們的反應就是「盡都發顫」,害怕起來,驚慌起來,在那裏發抖了。弟兄姊妹,我們看見以色列人這種可憐的光景的時候,我們也能體會,如果我們不是在救恩裏面,當神顯現的時候,我們也是落在同樣的光景裏。我們會在那裏發抖,在那裏害怕,要找一個地方躲藏,但又不能躲藏。不僅是不能躲藏,並且還要出去見神的面。因為在那個時候,摩西要領著他們全體到外面去迎接神。你要逃避卻不能逃避,你就是害怕也不能不去,非去不可,非要見神的面不可。這也說出將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站在神的面前的光景,這個事實是永遠不能改變的。原來見神的面,是那麼可怕的,又雷轟,又閃電,又密雲,滿天都是黑暗的,看起來,心裏便要害怕起來,還有那角聲是那麼的響亮,實在是可怕得很。

    在這個現象出現以前,我們千萬不要忽略在上面神說了一句話。那一句話是很有恩典的,我們要把它抓住,然後再和那種光景連在一起,我們才看到人的問題在神面前嚴肅到什麼地步。上面神說:「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無論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1213)然後神繼續說:「到角聲拖長的時候,他們纔可以到山根來。」(13)如果按著上面的安排,就是說不能來。而現在呢,當神的時間到了,角聲拖長了,在這個時候,人就可以靠近來了。弟兄姊妹,從不能靠近到可以靠近,這裏是否有很大的變化呢?這個變化雖然不是很徹底,但起碼已經有了基本的變化,說出了人到神面前去,還是有可能的。因為神喜歡人能到祂面前去,所以在這一個時候,我們看見這一件事,就是「角聲拖長了」。

    我們再往下看的時候,我們沒有看見在什麼時候「角聲拖長」。我個人推想,就是等到律法傳過之後,角聲便拖長了。雖然聖經沒有這個記錄,原因就是以色列人在律法還沒有傳完,便出了大問題,因此把神起初的安排打亂了。但是無論如何,就是剛才所說的,從不能靠近,到可以靠近,中間起了很大的變化。人是有這樣的心思,也作了很多潔淨自己的工作,但是沒有用處,那些百姓到了第三天的時候,仍然在那裏發抖,在那裏害怕。因為不僅是雷轟,不僅是閃電,不僅是密雲和角聲甚大,接下去我們還看見「西乃全山冒煙,……山的煙氣上騰,如燒?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1819)越過越嚴肅,越過越難受。但是在這一個時候,摩西便和神說話,神也回答他的話。

    人在恩典中與神交通

    我們注意一些動作,外面可怕的現象沒有減少,但就在這可怕的環境後,發生了人和神對話的事。說對話,那是很初步的講法,從實際上看,我們就看見人和神的交通,在那裏開始了。這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外面的環境還是雷轟,還是閃電,還是火焰和地震,角聲仍是高而又高。但是這些外面的情形,沒有妨礙人與神的交通。人的光景在神面前仍沒有改變,但是卻有一個人和神交通起來了。這個交通是根據什麼呢?這又是一個恩典的記號。

    我們感謝讚美神,現在律法要傳下來了。過去,以色列人一直在享用恩典,所以他們產生一個錯覺,「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都是恩典,就像過去享用恩典一樣。那裏曉得,當神顯現的時候,是這樣的受不了的。但是感謝主,摩西和神的交通,好象又讓人得著一點安慰。如果人在那個時候,心靈是蘇醒的,他就會想到神曾經說過:「角聲拖長的時候,他們纔可以到山根來。」現在摩西已經和神說話了,摩西和神已經有了交通了。這樣看來,神雖然是那麼嚴厲,但是神還是滿有恩典的,我們還是可以在恩典裏面,與祂有點交通。

    弟兄姊妹,這真是有意思。現在問題是在這裏,剛才我說聖經沒有記錄什麼時候角聲拖長,但聖經卻是記錄了一件事,從開始有角聲,到了角聲高而又高。我們都曉得,短速的聲音是很難吹出大聲的,若要聲音響亮必須要把聲音拖長。所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等於上面的拖長,看下面又好象不是,因為下文說到角聲一拖長,全體的百姓都可以到山根來。但是百姓一直沒有到過山根去。所以,這裏的高而又高,是不是可以說等於角聲拖長,這點我不敢肯定。不過,無論如何,當角聲高而又高的時候,就發生剛才所說的摩西與神有交通。不僅是摩西與神有交通,事情還繼續的發展,神把摩西召到山上去。摩西不僅是過了山根,而且上山去。

    這時,摩西雖然只是一個人,全體的以色列人還沒有這樣的福分,但是我們必須看見,這一個例外便說出了神有這樣的安排,或者是說出了神有這樣的作法和計畫。就像那時候被提的只有以諾,但是這就把神要將人接到天上去的心思說出來了。洪水時被保全的只有挪亞一家,就只是這幾個人,就把神不願意人沉淪而願人得救的心情說明出來。現在神叫摩西到山頂去,摩西也上去了。你們說這個寶貝嗎?從交通到靠近神,這是何等大的變化。和起初的安排是一個何等不同的光景。起初是不能通過這界限,現在呢?不但通過了這條界限,而且更進一步的靠近神。感謝讚美主,這是神的心意,神在傳律法的時候,便把這樣的心思發表出來。律法並不是把人擋在神以外,律法其實是要把人帶到神起初的目的裏。

    角聲表達神的心意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注意角聲的問題。這個角聲,雖然我們不敢肯定是否上面所提的長聲,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們看見的,從恩典轉到律法,作為神帶領人的原則,跟角聲是很有關係的。那角聲一開始,神公義的彰顯便出現了,神公義的彰顯一出現,人就受不了。但神傳律法的目的不是要定人的罪,也不是借著律法來拒絕人,而是借著律法來蘇醒人,叫人可以蒙恩。所以律法的心意發表出來以後,我們又看見神要將恩典賞賜給人的心思沒有改變。因此,剛才就有交通,更靠近神,這些事是跟角聲很有關連的。起初的角聲是把神的公義帶出來,末了的角聲把人帶回恩典的地位去。

    為什麼神說,到角聲拖長的時候人可以到山根來呢?為什麼當角聲高而又高的時候,人和神的交通就進到更親密的地步呢?我們必須注意這個角聲所表明的功用,當然今天晚上我們不能把角聲的功用完全說明,我們只說與這裏有關的事。我們都曉得,從前的人傳達訊息,特別是軍隊,都是靠號角傳達的。打仗的時候有衝鋒號,要集合的時候有集合號,解散的時候有解散的號,起床的時候有起床的號。這裏說到有大聲,那麼大聲的號角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到民數記第十章裏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號角吹大聲的時候有兩種的情況。第一就是起行,當以色列人在曠野裏往前行的時候,號角就吹出大聲。這是他們行走在路途中的時候,大聲就是說要起行了。另外的一個情形,就是到了迦南地的時候,也就是他們享用應許地的時候,號角的大聲是準備去爭戰,保守他們在應許裏不受傷害。我們從此處看見號角大聲的功用,在道路上是起行的訊號,在享用恩典以後就是爭戰的訊號。另一方面,角聲吹響又拖長的時候,在利未記第二十五章九節裏叫我們曉得,就是在禧年時所吹的號,那是每五十年吹一次的號。到了五十年便稱為禧年的那一年,以色列人就要吹這個號,是大聲的吹,很長的吹,在遍地上吹。角聲的作用就是宣告釋放。所有賣給人作奴隸的,到禧年的角聲一吹響,吹長的時候都得釋放了,無條件的釋放,可以回家去了。還有就是恢復承受地業,就是因著貧窮,人把土地賣了給別人,房產也賣了給別人,但只是賣禧年以前所剩下的年數,一到了禧年就可以無條件的把產業收回來,這就是恢復承受產業。所以合起來說,就是「釋放」與「恢復」的意思。

    弟兄姊妹,當我們注意到這些光景的時候,我們便留意到當角聲高而又高時便發生了很不簡單的變化。我們感謝讚美神,這實在是寶貝,因為神雖然是一面嚴厲的顯明祂的公義,顯明祂的聖潔,但在另一面,祂實在是帶著無限的體恤和同情。祂永遠是盼望人能到祂面前來和祂有交通,可以恢復在祂面前享受一切的應許。

    恩典範圍不住擴大

    現在我們要繼續往前注意一些變化,目前我們看見這些變化,是在摩西一個人的身上。摩西上山去,神就告訴摩西一些話,然後摩西又下來,把神的話告訴百姓。什麼話呢?還是很嚴厲的話。「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21)我們知道摩西能到神的面前,這的確是一件很希奇的事。不能到神面前去的人都渴望看一看,到底摩西到神面前去是怎麼樣,人的好奇也是盼望一見這個難得的光景。但神卻不許可人到祂那裏觀看,如果人要像摩西一樣到神那裏去,就必定被擊殺。還有祭司先要自潔,不然的話,神會忽然出來擊殺他們,因為他們是親近神的(22)。我們注意神對祭司的要求比較嚴厲一點。整個來說,雖然摩西已經到過神面前,這是恩典。但是大體上來說,神的嚴厲對於一般人是沒有改變的。這的確是一件不簡單的事,當摩西下去的時候,神不僅是告訴他們說,百姓不可到祂面前來,同時也告訴摩西一件事:「下去吧,你要和亞倫一同上來,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闖過來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24)

    弟兄姊妹要注意這裏又有一個變化了,什麼變化呢?就是恩典的範圍擴大了,雖然這個擴大並不很突出,只是從摩西一個人擴大到跟亞倫兩個人,神需要更多的人。雖然,當時沒有條件讓許多的人得著這恩典,但神讓亞倫再上去的時候,就說出了神的心意實在是要擴大恩典的範圍。我們感謝讚美主,神願意人親近祂,神願意親近祂的人範圍越擴越大,這裏把神的心思向人毫無保留的解開了。神這樣的向人解開,如果人裏面是蘇醒的話,就很受安慰了。不過,當時能接受這個安慰的卻沒有幾個人,人還是在那恐懼戰兢當中。到了二十章的時候,我再指給弟兄姊妹看看,他們實在得不到安息。目前我們先仔細的看,神的心意向著人從起初一直到現在傳律法的時候都沒有改變。神是何等盼望有多人能到祂那裏,和祂有交通,享用祂,面對面的親近祂,這是何等美的事情。

    我們感謝讚美主,現在律法要傳下來。但在傳律法的同時,神借著一些安排表明了祂裏面的心思。律法雖然代替了恩典作為神引導的主要方法,但是神並沒有減少恩典,神還是保留恩典。寶貝的神,祂是永遠用恩典的眼光來看祂手所造的人。我們若領會神這樣的心思,我們實在要向祂低頭敬拜。因為祂實在沒有改變。在特定的一段時間來看,祂好象很嚴厲。但是從整個來看,祂乃是一位恩典的神。祂樂意賜恩,祂樂意人享用祂,我們感謝祂,我們敬拜祂。── 王國顯《容我的百姓去──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來到西乃的曠野。他們要在這裏住到第二年二月二十日(民十11)才起程,離開西乃曠野。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要接受摩西傳的律法和建造神的居所「會幕」。從十九章到出埃及記四十章完,都是記載在西乃曠野的事。

在西乃山上神要摩西告訴以色列人:

1.神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是神的大能,鷹是代表屬天的強者,神告訴以色列人他們被拯救脫離法老(撒但)和埃及(世界)是由於神的能力,不是靠以色列人的能力。

2.如今你們若實在(願意)聽從神的話,遵行(守住)神的約,就要花萬民中作屬神的子民, -- 神是父,以色列是子,兒子應該順服父親、父子關係。

3.你們要歸神,作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以色列人要成為事奉神的國(祭司是事奉神的職業)。並在事奉中成為聖潔的國民,神是萬王之王,萬王之主,以色列人是事奉神的人民。

8 節,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

遵行這字在原文是「作」或「行」的意義(DO)。

由於以色列人認為「凡」是神所說的,他們都能「行」(作),神就決定要臨到以色列人並且要對他們說話,同時把律法(神的命令)吩咐他們去行。

以色列人不認識肉體,他們以為肉體能「行」神的命令。

羅馬書三章20 節說「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在神面前稱義。」屬肉體的人沒有一個可以行好(行義)律法。

羅馬書三章20 節又說「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神給以色列人律法的目的,不是要他們去「行」(因為屬肉體的人是不能行的,沒有能力去行),而是要他們藉著律法,認識他們實在「行不來」,而律法上的每一條都會定他們的罪。所以律法是叫他們知道何事上他們有罪。因此有弟兄說,神給他們律法不是叫他們去行律法而是叫他們去「犯」律法,因為「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羅五13),現在有了律法,律法上的每一條都定人的罪。因此以色列人知道律法,又不能行,就是明知故犯了。基督徒何嘗不是如此呢?

羅馬書五章20節說「律法本是外添的」,意思是說神原本不是要給以色列人律法,乃是要給他們「恩典」。

但因為他們不認識自己是屬肉體的亞當的後裔,所以他們認為自己能「行」,因此神就把律法給他們,這就是說「律法本是外添的」。

以色列人要神對他們說話,「凡是耶和華所說的」。因此神就要臨到他們那裏(出十九9),並且「叫百姓在我與你說話的時候可以聽見,也可以永遠信你了」。

神是聖潔的(利十一44),因此他們在面見神的降臨前,要自潔三天,洗衣服,並且不可摸神所降臨的山,否則必要被治死。

同時因為以色列人是有罪的,是屬肉體的,他們面對聖潔的神,神的聖潔和公義要定他們的罪(審判),因為他們不是面對神的愛(恩典),而是面對一位可畏的神、審判的神、定罪的神(雷聲、閃電、密雲、角聲、火、地震),因此百姓盡都發顫。因而以色列人說「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出二十19)。

以色列人應該擇選恩典(神的愛),而不應該擇選律法(神的公義和聖潔)。

出埃及記二十章到四十章是神給以色列人的誡命和律法。

律法中包括律例和典章。

人應該怎樣對神(一切敬拜事奉神的事)稱為「典章」,人應該怎樣對人稱「律例」。

關於律法

一、分類:

1.誡命:律法中有誡命(太二十二36 ,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誡命就是神的命令又稱十條誡,因為有十條。十條誡命可看成是整個律法的總綱,因為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7節,主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因此律法和誡命的內容都應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人應該怎樣對神,稱為「典章」,一類是人應該怎樣對人稱為「律例」。十條誡命中的前四條屬於典章,是神要人怎樣對待神。包括神對安息日的要求。後六條是對人,「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路六31)。

2.典章:律法除了包括誡命還有典章。典章的內容包括以色列人怎樣守神的節期,逾越節、收割節、收藏節(七七節或五旬節及住棚節)(申十六:16),以及聖殿和會幕中各種事奉,(包括點燈、擺陳設餅,利二十四1-9)和各種獻祭,並祭司的職份工作。(如民十五24,二十九618-21-37 ,三十五24等)。

3.律例:律法還包括律例:律例乃是人怎樣對人(如民三十16),父親待兒女,丈夫待妻子。

典章ordinance(法令)

律法-- 誡命(總綱)

律例statutes

二、神賜以色列人律法的目的

1.乃是要以色列人知罪(羅三20)。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羅七7),律法是定人罪的。

2.神原來是要給以色列人恩典,但以色列人願意行(do)神的命令,神就賜他們律法,讓他們去守(行),因此律法是外添的(羅五20)。當以色列人守不好律法時,能知道恩典的寶貴。

3.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審判之下,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羅三19)。使人轉向恩典(基督)。

因此神給以色列人律法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人知道他們不能守(行do)神的律法,律法是叫他們知罪,律法是定他們的罪,因為凡有血氣,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二16),「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傳叫我們到基督那裏」(加三24),這是神的目的。

三、基督徒應不應該守律法

加拉太書三章10節「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因此基督徒不該守律法,不守,並非要我們去犯,基督徒的律法是在心裏(林前九21 ,來八10)。

四、馬太福音五章17 節,主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是什麼意思呢?

1.聖經上告訴我們「律法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七12

「律法是屬靈的」(羅七14),律法是「神的聖言」(羅三2)交給以色列人,不能因以色列人守(作Do)不好律法,就把聖潔、公義、良善的律法廢掉,因此主耶穌說「不是要廢掉律法」。

2.王耶穌又說乃是要成全。成全這個字原文的意思是「充實」、「完全」的意義,意思是說把律法的要求推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例如誡命說「不可殺人」,主耶穌說「不可動怒」,殺人是律法定罪的,動怒卻不是律法定罪的,以色列人可以對人動怒,甚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律法並不定罪。只要不殺人,律法就不定罪,但基督徒不但不可以殺人連動怒都不可。

基督徒不但不可以姦淫,連動淫念都不可。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只到守好律法為止,基督徒的義必須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否則不能進天國(太五20),這就是成全律法。

3.主耶穌又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9)。

既然進天國的人必需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又是以遵守律法為本,因此馬太福音五章19 節誡命不是指十條誡,而是指主的命令,這個字應翻譯成「這命令」是主的所有命令,也就是主在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命令。如「只是告訴你」(太五22)。

五、馬太福音二十三章22 節「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要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行的」。主耶穌說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豈不是說要我們遵行律法,獻上十分之一麼?

1.主耶穌說這些話是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因為他們是守律法的,所以主耶穌說他們應該守全律法,這絕不是要基督徒在奉獻的時候遵行律法上的十分之一的原則。

2.哥林多後書九章7 節「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新約沒有規定十分之一的奉獻。

六、基督徒應不應該守日子。

加拉太書四章10 節「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基督徒是不守節日的。

歌羅西書二章16節「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律法上定規食物的禁戒以及各種節期,包括安息日都不過是基督的影子。今天我們已經在基督裏,不必再過影子的生活,因此所有律法的一切都是預表基督。羅馬書十章4節說「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

加拉太書三章24 節說「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叫我們到基督那裏,使我們因信稱義,但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來到,我們從此就不在師傅的手下了」。

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信基督的義(羅三2-22 ,加二16),就不應該再回到律法裏去遵守律法的規條。

羅馬書十四章說有的基督徒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也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又說吃的人是為主吃,守日的人是為主守,是什麼意思?這裏是說有信心軟弱的基督徒,他們因為信心軟弱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守日(不是守律法)都是為主而守。對這些基督徒我們要接納,因為他們不是守律法而是信心軟弱。

提摩太前書四章3 節說,不要禁止嫁娶,也不要禁戒食物。「凡是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前四4)。

因此基督徒也不禁戒食物。

現將舊約中11 個常用有關律法的詞的資料附後作參考。

編號中文名對等英文詞類次數最初出處最後出處中文另外譯詞出處

8451 律法AIM 219 創二十六5 瑪四4 出十二49 同歸一例 法度律法出十三9 律法 出十六4 法度 利六9 條例 利廿六46 法度

2706 律例Delineate 127 創四十七26 瑪四4 創四十七常例 敘述成律名常俸律例出十二24 定例 出十五25 律例 出廿九28

5713 法度Further 26 促進

5715 見證Further 59

6490 訓詞Note 記錄名24

1870 tread 703

1697 Speak 1428 彌一1 默示 亞四6 指示

565 Say 37

734 道路Path 59

4941 典章Judge 419 創十八19 瑪四4 創十八25 公義 裁決判定秉公典章出十五25 典章 出廿三6 正直 出廿六30 樣式 出廿八15 決斷( 胸牌) 利五10 照例( 獻) 利十八26 典章 利十九15 審判 民廿七鳥陵判斷 撒上二13 規矩 王下十七34 風俗 代上六32 班次 代上十五13 定例 代上廿四19 條例 代下四7 樣式 代下六35 得勝 代下六39 伸 詩一一九7 判語 賽一21 公平

4678 誡命Forth 181 創廿六5 命令出十五26 誡命 瑪二4 誡命利四2 吩咐

5713 法度Further 26 創廿一30 證據 詩一三二12 法度

5715 見證Further 59 出十六34 法( 櫃) 王上二3 律法 耶四四23 法度

6490 訓詞Note 24 詩十九8 訓詞 詩一一九173 訓詞

1870 Tread 703 創三24 道路 瑪三1 道路

1697 Speak 1428 創十一1 言語彌一1 默示 瑪三31 話亞四6 指示

565 Say 37 創四23 話語 哀二17 命定後

734 道路path 59 創十八11 月經 彌四2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以色列人所接受的律法(佚名)

 

    出十九

    各位記得以色列人已經經過兩個曠野,現在要來到第三個曠野。他們從書珥曠野經過瑪拉以琳之後,來到汛的曠野。在利非訂遭遇了二件事情,一件是神吩咐摩西擊打磐石之後有水流出來,第二件是以色列人和亞瑪力人爭戰。

    今天要看出十九1「……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的曠野」他們是正月十四離開埃及的,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離開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西乃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座山,也是很出名的一座山。神吩咐摩西傳十條誠命就在西乃山上。以色列百姓在那裡曾停留了十個月零十天才離開。在西乃山神非但傳十誡,並且還用四十晝夜的工夫,指示摩西怎樣製造會幕,所以出埃及記的下半本書都是講到會幕的事情,會幕是天上真聖所的模型。神指示摩西要非常謹慎的造會幕,因為這是真聖所的模型,也就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會幕分聖所,至聖所,內院和外院。撒瑪利亞婦人問耶穌當在什麼地方敬拜神?祂回答說:神是個靈,我們只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拜祂。我們現在可隨時隨地的來到主耶穌的施恩寶座前來得恩典蒙憐恤。以色列人初從埃及出來,他們的憂心非常幼稚,所以神要和他們同住。會幕的造法,材料、質地、一切的一切都是論到主耶穌基督,因為一切都是預表主耶穌的榮耀、神性、謙卑和順服。

    神在未把十誡叫摩西傳給以色列百姓之前,祂叫摩西去問以色列百姓肯不肯做祂揀選的國民。請看出十九章五至六節「……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可見神實在恩待以色列百姓,在列國中揀選了他們,叫他們作祭司的國度,叫他們替神傳話給在黑暗中的列國。不過神從來不勉強人做什麼,祂終是給人一個自由選擇的主權。有人問:『神既然是全能的,那為什麼不叫人人都信從主?』神尊重人的主權。人若是被動的作,那他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好像這只鋼琴我要他響就響,不要他響就不響。假若這樣,人就變了一樣死的東西,像一架留聲機似的。請不要忘記,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並且又給了我們自由的主權,所以祂對於人信仰宗教也從來不勉強,因為出於勉強的都是靠不住的。千禧年之後仍舊有許多人被魔鬼迷惑了,就因為他們的相信是出於勉強,要知道勉強的事不會長久。

    神叫摩西去問以色列百姓,看他們到底願不願意做神所揀選的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以色列人怎樣回答,請看出十九章八節「……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這表示他們都情願。既然他們肯,神就站在做王的地位上將法律傳給他們遵守。出廿章是論到十條誡命,傳十誡的意思,是要祂的國民遵守祂的律法。神先叫摩西問以色列百姓肯不肯做祂祭司的國度,他們說定做了,神就傳十誡叫他們遵守,可見神的次序是沒有錯。可是不到四十日以色列百姓就違背了神的律法,這是因為他們肉體軟弱的緣故,也因為他們回答得太快,沒有細細考慮。所以越以為有的越會跌倒,正像彼得對耶穌說:「眾人都跌倒,我卻不跌倒」,但他在耶穌受難的時候,第一個就三次不認主。所以我們總不要誇口,雖然我們自己沒有力量,但是我們可以靠神的恩惠得蒙保守。

    十條誡的前四條是論到人對神的關係,後六條是論到人對人的關係,這十條誡命是全律法的總綱,為了人肉體軟弱的緣故,實在是不容易遵守全律法,在律法時代之下,以色列百姓好像站在一個奴僕的地位。我們現在是在一個兒女的地位,靠著主的恩典,得以自由釋放,成為神的兒女。不過我們雖在兒女的地位,卻並不能把律法廢去。當日以色列百姓是站在奴僕的地位上,他們對於神非常畏懼,同時神對待他們也非常嚴厲,連摩西和神說話的時候也非常的懼怕。請看出十九章十六節「……百姓盡都發顫」。在申命記裡面也提到摩西怎樣的駭怕。再請看出二十章廿

一節「……不要神和我們說話……」百姓因怕神直接和他們說話,就要摩西在神和他們中間傳話。可見神對以色列百姓是嚴厲的,因為他們是站在奴僕的地位上。但今天我們是兒女的地位,且因愛主的緣故我們就甘心樂意的照神的旨意去做一切。一個雇工因為怕主人所以只好盡他的本分,就是主人吩咐他做不願意的事他也只好去做,這就不是出於甘心樂意的。做兒女的和做雇工的分別就在此:一個做兒女的可不必做什麼——但是因為要體貼父母,愛父母的緣故,願意去做沒有叫他做的事情,這並不是他父母吩咐他去做的,是他甘心自願的。所以神在舊約時代是用命令吩咐以色列百姓,因為他們是在奴僕的地位上。神對待他們好像君王對待他手下的人,軍官對待士兵一樣。感謝主,到新約時代,神就不再用命令的來對待我們。在舊約裡說「當孝敬父母」,在新約裡卻說「要在主裡孝敬父母」。舊約裡說「不可殺人」,在新約裡說「凡恨弟兄的就是殺人」,在舊約裡說「不可姦淫」,在新約裡說「凡看見人動淫念就是犯姦淫」。在新約時代有一個「凡」字在裡面,在舊約時代都用命令式的兩個字:「不可」。所以我們要感謝神,因為如今祂使我們不在奴僕的地位而在兒女的地位中。不過,我們不應當因為不在律法時代之下就隨隨便便的做人。既是兒女就更當比以色列人做得好。聖經裡說:「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就不能進天國」。僕人和主人的心是疏遠的,兒女與父親的心是親近的,所以我們更當與我們的父神親近。再者舊約的律法是刻在石版上,而新約的律法是刻在心版上的,它不再是儀文,因此,基督徒應當凡事從心裡作,那才使神的心滿足。律法好像一面鏡子,能夠指示我們裡面的污穢齷齪,對我們也有益處,它的功用是能領我們到主耶穌基督的地方求主的寶血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反過來講,若沒有律法

使我們看見自己的罪,我們總自以為義,決不肯求主、信主,靠主寶血來洗淨我們裡面一切的污穢了。所以律法的功用是非常重要的。某國有一位女皇,容貌非常難看,但她手下的臣子因為要討她的喜悅,常常恭維她,所以她自己還很得意。那時代鏡子尚未發明,所以她那難看的面目,除了到荷花池去模糊不清的照看之外,再也不能清楚看見自己的真面目。有一次有一個人發明了一面銅鏡子,他就把第一面所發明的鏡子去獻給女皇,女皇一照,發覺自己的容貌實在難看,她就氣得把這面鏡子打破。我們基督徒也是這樣,在沒有聽過道理以前,還自以為義,覺得自己樣

樣都有,樣樣都好。等到得到耶穌後,越聽越覺得自己的不完全,所以律法實在對我們有益處。不過要記得鏡子只能指示我們的污穢齷齪,不可能除去我們的污穢齷齪。照樣律法也只能叫我們知罪,卻不能除去我們的罪。律法又正如聖經所說:是我們的師傅。記得當我第一次上學時還泡壺茶給先生喝,又跪在純氈毯上拜他,見了先生非常駭怕。照樣律法就像師傅似的命人見了駭怕。可是我們在主裡卻不然,到主地方去的,非但罪得赦免,並且還可從主那裡得安慰。請看羅三章廿一至廿二節「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神的義是在律

法以外。再請看羅二章十三節「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為義」。不過我得請問,人有肉體的軟弱,能不能遵行律法?像以色列百姓不到四十天工夫就去拜金牛犢。神既將我們從律法之下救出來,為什麼我們還要轉回去受律法的管轄?請諸位記得,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不再在律法以下做奴僕,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已經在消極方面和積極方面替我們受了律法的咒詛,也替我們遵守了全律法,在消極方面,因為人不能行律法,所以主耶穌替代我們受了律法的咒詛。在積極方面,耶穌為我們遵守了全律法,祂在律法之外把一切的義加給在凡信他的人身上,我們只要信祂,就可以得著祂的一切義。我們再看出卅二章一至六節:「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面前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他們就說,以色列阿,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亞倫看見,就在牛犢面前築壇,且宣告說,明日要向耶和華守節。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讀到這裡,我們會覺得他們很笨,但是我們不要怪他們,因為從前我和你也同他們一樣。請看羅一章廿三節:「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模式」。起頭拿人的像當神拜,後來竟拿昆蟲當神拜,以色列人玩弄金牛犢。感謝主,藉著祂我們的靈可再活過來。

 

 

到西乃的曠野(佚名)

 

  出十九125

    今天我們來想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三個月中所發生的事逾越節後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發生許多值得一提的事情,,他們先在曠野中奔行,有時缺水,有時無糧,有時雖然有水,但水是苦的,不能喝,更重大的事是到了利腓訂時遇到交戰,神都保護他們,安然渡過,但這許多困難使他們發怨言,忘了神的大恩!

    從正月十四日出埃及到今已三月一日了,神都恩待他們,他們沒有信心的生活,神都赦免他們,沒有罰他們或降災給他們,這是因為神還沒有給他們律例規定,但是三月一日以後就不在是如此了,他們到了西乃山—神的山腳下,神要給他們規定律例,以後他們必須照此行事,不得違逆:神也要依此賞罰!

罰,

    神有三種重要的規定給他們,十誡(出加)是神規定他們,要如何敬祂如何待人處事。(二)治國的規例,教他們如何治國強兵(出21事奉神的規例,使他們知道耶和華的尊嚴,這些律例給了他們,他們就照著行,我們來看神降律法給他們那時的光景:

    一、到西乃山

    以色列人在三月一日到了西乃山,經過的事情,一日至三日,神與摩西講話,摩西把話傳給百姓,四日神傳降律法給他們,從正月十日到這時有五十多日的期間。逾越節的羔羊使他們免了上帶的災禍,使災禍全盤降在埃及人的身上,無論人畜都受了重大的損傷,全國哭聲震天;百姓就乘此機會離開為奴的埃及,脫出埃及人鐵蹄的蹂躝,高高興興的往遙遠的老家進發,在沙漠的曠野中行進!前進!可是五十多日以來的曠野生活,選民所表現的,並不能使神滿意,他們的生活沒有得勝!神要以律法傳給他們,要他們照著行,是五旬節的日子。

    今天的信徒亦是如此,雖然受了神的憐憫而救我們脫離埃及,離開罪惡,離開世人認為幸福的境地,但是我們像無鞍的馬,無束無縛,隨處亂闖。沒有律法的拘束,我們就不知如何行了,到了使徒時代五旬節的,神才教訓他們成為我們現今的準繩

    二、誓約

    「摩西到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這是神要摩西把律法傳給選民並且使他們信靠,先前神一面救他們脫離埃及安一面要使他們成聖;正如從水中把人救起來,免於窒息而死,一方面卻要為他找衣服穿才不致受凍;以色列民被神救出是要以他們來做芥菜子,以後救出全世界的人。故神要他們自潔。

    摩西把神的話傳給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198)他們回答的有 聽神的話。(二)服從律法,這樣做神也賦於他們二個特權,神的百姓,(二)祭司的國度。

    以色列民感激摩西傳給他們神的律法!其實到了這時神還沒有清楚的說明他的律法所規定的是什麼?那是要在以後二十章到四十章才講的,可是順服的百姓們竟如此的善良,只聽說神要降律法給他們就唯唯喏喏毫無反抗亦沒有怨言,只是一意的遵從,一心的順服,可想到若神把律規一一的說給他們聽,不知他們要如何的感服?因為他們知道神是仁慈的公義的,信實的,不是壞人,只要順服他們不怕一切的阻撓,神也不會叫信他的人負那過重的擔,他們只有感謝,只存順服(二十章)神的十誡到了(四章)是教訓選民的行事為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能如此謙卑嗎?我們常常以神的話為重擔,不聽神的話,不服從神的命令,以神昀命令為束縛,是的在世人的眼光看來,我們是愚蠢的,基督徒不能行世人認為快樂的事!但要知道我們是受揀選的,不是像那些迷途者,以罪為快樂,我們不能不聽從神的話,試看以色列人如何?他們的信心多好,神喜歡也是應當把律法宣佈給百姓,他們就喜悅的接納了,不以此為困難為重擔,

    就神要宣佈律法也不是筒單,因他比較世界所有的一切為高,也就是說百姓要自潔才能承受神的律法。

    三、清心看神

  人要接受律法,要心內清潔無瑕,才可接受,因此這裡要三天的自潔「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58)親近神需 除去污穢,(二)清心, 要自潔神不是污穢的,要親近神就必須除去污穢,不但外表要清白,內心更應該無瑕

    今天我們也應該如此的清潔自淨,我們來禮拜不可穿破爛的衣服,如果我們家有貴客來臨,雖然我們的身上穿著破衣,或手上正在做工,也必停下一切工作,趕緊去洗手換衣,以接待貴客,我們對人尚如此,何況對那至高至上全能的神呢?我們敬神與神交通是應該淨潔自己,不得有污穢,中國人所尊的萬代師表孔夫子亦曾說「齋戒莫欲」,在佛教徒們的心目中要成佛與佛接近是要「六根清淨」才行,尤其在日據時代,到神社拜神,需先洗手,然後才能拈香膜拜,可見無論任何學說或宗教對於拜神都很注重,我們敬拜全能的神能輸給他們嗎?不,決對不,我們是必須自淨才與神親近!

    四、耶和華顯現

    想耶和華來臨是「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更大,百姓發顫,神降臨的光景是如此的威嚴,有雷轟閃電雲且角聲是何等的神聖,表示神的神聖偉大奧秘尊嚴,使人毛髮悚然;以後基督耶穌也要這樣的來臨,舊約時神如何降臨,新約時耶穌也要這樣降臨,其情景令人望而畏縮,實威嚴之至!

    二星期前報紙曾報導揚言謂:地球將於七月十四日夜裡毀滅,於是人心恐惶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殺雞宰鴨飽餐一頓!以便死後當飽鬼,實在可笑之至!但我們信徒就不為這些謠言所迷,神的降臨不是那麼簡單,末日基督徒復活是清楚的,基督再臨也是這樣,我們在現在就要好好的預備,以迎接救主的再臨,主的再臨必如神的顯現!我們好好的準備!

    神要向以色列顯現前,要以色列人自己潔淨,才能迎接祂,末日基督再臨也是要我們清淨自己,無論心靈肉體,都不可有瑕疵,如此見主,才不至侮辱祂,即我們也可保全性命!基督的顯現,必使信徒由死而復生!重在榮光中審判世界,我們要好好的自己預備;以期見主時有所交待?

 

 

作屬我的子民(佚名)

 

出十九5

作屬我的子民,莢文譯為:作特別的財寶歸我。或說作特別的寶貝歸我。這是耶和華正式宣佈他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宗旨和目的。他說: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今天只默想這一句話:他們是神特別的財寶。主耶穌曾說一個比喻: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十三章四十四節)那寶貝就是信徒。他找著我們,他舍去一切,為要得著我們。他看我們為他的寶貝。彼得引用了耶和華指著以色列人的話,移在新約的基督徒身上。他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章九節)讓我們常常提醒自己,對自己說:你是基督的財寶,是屬基督的你是基督的寶貝。

    主耶穌又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人的財寶若在船上,他就要保險,並且日夜耽心。人的財寶若在庫房裡,他就要派兵看守,防備盜匪。我們既是基督的財寶,他豈不看守我們,保護我們?我們既然是屬他的,他也是屬我們的。我們的一切,既然獻給他;他的一切,也要供給我們。福音是圓滿的,不但消極的出離埃及地,並且要積極的作神的財寶,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不但是離棄偶像,並且要歸向真神。捨棄了埃及的肉鍋,要得著曠野的嗎哪。在基督耶穌裡要得著生命,並且得的豐盛。只是要注意立約的條件,『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服從遵守的人,就要享受權利。立約是雙方的。神是信實的,常常守約施恩。只是我們怎樣?聽從他的話,遵守他的約麼?

 

 

基督徒的身份  曾秀鳳

 

  出十九56

  神對祂的百姓以色列人說:「如今你們若實在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埃及記十九:五,六

    彼得先生根據神的話更具體的更清楚地告訴我們。「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二:九。從這段聖經我們可以發現基督徒的身份有下列四種:

    一、是被揀選的族類

    以色列人是神在早時候從萬困萬民的中間揀選出來的選民,而我們能夠成為基督徒也是神特別在萬人的中間揀選我們的。耶鯀曾說過:「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翰十五:十六。人相信耶穌作為救主的動機有許多種,例如:有的是因世襲的、有的是因為他是讀宗教的學校、有的是看宗教書籍雜誌、有的是從聽佈道會、有的是透過親戚朋友的帶領,有的是因生病住進宗教的醫院而得福音、有的是家裡沒平安去問神托佛無效果後才定下決心來相信耶穌,雖然動機有好多種,但總是出乎神恩典的揀選。「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以弗所一:四。「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提摩太后書一:九。所以我們能做基督徒並不是我們的意思,亦不是我們的努力修養,更不是由於我們的善行才有資格讓神選召,完全是神的恩典,所以我們要謙卑讚美祂恩典及奧妙的選召,同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謹言慎行,作個神所喜悅的子女,不可隨波逐流,貪婪世間的物質享受。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因為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約翰十五:十九

    二、祭司

      舊約時代神從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中間特別揀選利未的支派為祭司,祭司的職務是帶領以色列百姓敬奉神,並替百姓祈禱及獻祭,惟自從新約時代以後,我們基督徒與神的關係不再透過祭司,而且直接與神禱告溝通,天主教的信徒是依靠他們的神父替他們祈禱,然而我們新教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三個根本思想之一,就是信徒都是祭司,能夠直接與神交陪,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氣斷的時候,「忽然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馬太二七:五一。殿裡的幔子是放在聖所與至聖所之間,舊約時代大祭司一年一次拿牛,羊的血入至聖所,耶穌死的時候,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意思是舊約殺牛、羊做犧牲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新約時代信徒個個都是祭司,可以自由進入至聖所敬拜神,這是因為基督犧牲死在十字架上流出他的寶血來贖回我們的罪,我們才有資格進入至聖所,如希伯來書十:十九、二十,所說:「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我們基督徒既然已成為祭司,當要善盡祭司的職責與本份,時時祈禱,亦要替別人祈禱,並引導未信者歸向神,做天國的國民。

    三、是聖潔的國度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十一:四四、四五。舊約時代神對祂的選民以色列百姓要求他們要過著成聖的生活,這種教訓同樣適用於我們基督徒的生活,「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得前書一:十五、十六。我們所信奉的神是聖潔神,所以我們的生活亦要聖潔,佛教徒不稱做佛教聖徒,儒教徒也沒稱做儒教聖徒,只有我們基督徒才稱為基督聖徒,在這充滿污穢與罪惡的世間,我們基督徒應該知道自已的軟弱要隨時警醒祈禱,祈求神幫助我們能克服一切的引誘,勝過一切的罪不與世間同流合污,而要像蓮花一樣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做聖潔的基督徒,將來才能進入天國與主相見。「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十二:十四

    四、是屬於神的子民

    神特別疼愛我們,藉著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流出祂的寶血來贖回我們的罪,讓我們成為神的子民,如同奴隸讓主人用錢來跟他贖回來一樣。「他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提多書二:十四。大家都知道一個家庭中同在餐桌上一起吃飯的人,有的是主人,有的是客人、有的是傭工、客人,傭工雖然也與主人同桌而食,但是他們並不是家庭的一份子,只有相同的血脈骨肉才是自己家內的人,同樣的道理,世人並不是全部都屬神的子民,只有經由耶穌用寶血贖罪的人才能成為神的子民。例如日本人正田美智子原為平民,惟自從和皇太子結婚做皇太子妃,從那日起她的身份是屬於皇族,不再是平民。我們由於相信基督而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神的子民,就我們的身份是何等的尊貴,我們除了感謝神選召我們的恩典外應當明白神揀選我們的目的,神召我們的目的是要我們成聖,在言行舉動方面與未信者有所區別,在行事為人方面有好的表現以榮光歸於神,並且要盡力宣揚神的福音,帶領更多的人成為神的百姓,才不致辜負神的恩典。

 

 

基督徒的超然觀  鐘峻父

 

    出十九6

    壹、聖經明文啟示

    聖經上不論在新舊約,都昭示基督徒應當是絕對的「超然卓立」的,如出十九6;廿二31;利十一4445;申七6:十四2;廿六19;賽五二11;約八34364247;十五1019;十六33;十七1417;羅十二l2;林後六1618等之所示。但所謂超然,既非指高高在上超人一籌的特別超然,也非「理亂不知。黜陟不聞」昏昏噩噩有忝此生,自我陶醉,貪生苟安,自私自利的所謂「明哲保身」的超然。乃是指除有關「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之外的一切,無所系屬,不為世物牽纏,陶陶然遺身物外的超然,縱有如何高貴尊榮在當前,也不為之動於中而熱中,仍是平平淡淡的視之處之,正如老子所謂「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超然。換言之:不愛這世界的所有;唯愛真理在萬有之上,和愛人如同愛自己的超然。

    這等「超然」態度,乃是一位屬乎已蒙主恩、得救、重生的基督徒應有之表現,或說是「標記」。他正如蓮花之雖出自淤泥而不染,濯清漣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且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言基督徒並非遠離這現實的罪惡世界,而逃避之,入林尤恐不密,入山尤恐不深,畏難苟全,與世脫節者。意謂這世界雖是邪惡,罪貫滿盈,暗無天日,人人為了名利權勢;你虞我詐,競爭攘奪,傾軋無已,而基督徒卻淡然處之,存不居之心,此之謂「超然世物」之外,正如聖經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二;五20;五24;六14;參羅六l11;約三16;約壹二1517所示)言惟因能忘世界所有美好榮華者,才能面對世界社會的現象,事實,超然於世物之外,而不縈繞於心;才有淡泊清澄之心,乃能明志,寧靜以致遠。正所謂「道味濃者,世味薄」,惟「世味濃者,道味薄」(見約四34),此之所謂「超然」。

    貳、超然人生必肖天父

    能具有此「超然」心志的,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也是蒙天父所喜效,加力給他的,也有權柄稱全能的宇宙主宰為阿爸父。他就是天父神的兒女,既是兒女,必然肖父,(太五48)父既是憐愛世人的,為其兒女的也當有此心志,藉以表達其有肖天父的形像,正如其愛子主基督的生平所表現的。換言之:凡屬天父的兒女,必須遵照主基督生平和教訓而行:例如祂內在的心裡柔和謙卑,外顯的不是要受人的服事,反而服事人,甚至為人捨命。(見太十一29;廿2728,參約十三15)所以祂屬咐凡相信祂的人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是世上的光。』(太五1316)這鹽、

光便是一位元真正的基督徒超然的特徵。

    我們根據聖經的教訓,特別在要能達成「鹽、光」的神聖使命上,叫我們明白知道,且無可推諉,而必須完全遵行的—基督徒不僅要有超然物外與世界無爭之超然卓立的心志和生活表達;更要具有面對現實——入世、不是出世——並且負有改造這邪惡世界之使命;為了要達成此任務,甚或為了社會世人之需要、益處,而自我犧牲也在所不惜,正如主基督為了要完成除盡世人的罪孽,成為贖罪的羔羊,被釘在十字架上,叫凡相信的人,他的原本諸罪案,因藉以撤銷,便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三、超然之功,乃損己益人

    查鹽乏使佳餚成其美味,如燭光之發出光輝,拒除黑暗之後,鹽和燭光之本身,都是己自我犧牲,正如主基督自己一再宣告說:『人子來……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廿28參路十九10;十二24;約十三1217;提前一15

    主基督的人生就是完全遵行天父神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的至愛,而真理、恩典肖神形像的表達。也就是「超然」的標準範式——全人類的師傅。(約一1418;三2)為正當的人生都當遵照履行的。凡能有如此「超然」表現的,他就是真正的基督徒,也是已享受有永生幸福之人。(見約十三1517

  肆、世界板蕩不寧,

    基督徒失去超然的表現

    惟現今世界之所以全球板蕩,世界雖大,竟無一地安寧,其由固多端,而基督徒失去「鹽、光」之職責,實為其主要原因。也因冒充的假基督徒太多,不僅未能完成「鹽、光」之責,例如竊據教會高位,又擁有甚麼神學博士、譯經專家諸美名的,實即偽裝光明天使,是那惡者魔王之工具,潛在教會之第五縱隊,在發表似是而非的謊言;而那些並未真正認罪、悔改,蒙恩、得救、重生之徒,又偏偏喜歡聽信他們(約八44)。他們所有言論與行為,正與以上所引聖經恰恰相反。

    世俗人所有的作為、風尚、世物,儘量搬入教會,美其名為「迎合世界潮流」,免成為時傳落伍者,使教會有所增長,正如粵人在春節時之「煎堆、人有我有」,使整個教會不但完全世俗化,而且有過之無不及。例如聯合國之組成,本為維護世界和平,也是以遵行主基督真理為標榜、號召的。曾幾何時,人們卻大反其初衷,竟以無神、反神、反愛、反和平、反真理、反恩慈,以殘忍、虐殺、極權為能事。

    再如有些自命有世界性之甚麼開明、前進的世界基督教協進會,也在大倡今天大陸所行的正是「救恩的現實」,(見一九七三年一月曼谷世界基督教協進會之文獻)筆者對此謬說,曾撰文駁斥其非,見拙作「甚麼是今日救恩」,一九七三年六月出版。

  伍、超然絕非折衷,妥協、中立

    另一方面,他們又在大喚基督徒應該「超然」,不應聞問政治,不走向左,也不走向右,應走在中間,獨立超然,並引民廿17;申二17;廿八14;王下廿二2;賽三十21所示,為其根據,便振振有詞,大有理由的,大倡其不偏左,也不偏右的主張,謂宗教要超然、中立。然究其實,不過引上游經文為其托詞。他們的存心,只是鴕鳥式的,自將頭顱埋藏于沙堆中,不再見天日了,以為獵人再也找不著牠了,便自我安慰說:我因中立超然,所以平安穩妥了。再查他們在人間所表現的,卻極其矛盾,因已如前所述,他們一面明明的公開定向左,向馬、列的主義思想看齊,積極在討好左傾者,如大倡認同、適應,如說左傾思想某某處正合乎聖經某某章節,真是不一而足,當然全屬牽強、曲解、附會而已,絕非事實。更同時又大喚宗教要超然中立,不問政治。豈僅矛盾;在明眼人一見,知其明明在偏左、袒左、為左而發言而已。

     再就他們所引的聖經,乃是完全錯謬、歪曲、妄解,只是托詞罷了,也正如創三章15那狡猾的蛇,對始祖妣夏娃的迷惑之言,又正如太四章37魔鬼引誘主基督的諺言,似是而實非之歪曲謊言。

    查他們所引的聖經之真義,乃是指示世人不可偏離正道,要行走在這正道——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之中,不能偏左或偏右,必須正中,我說必須行走在主基督旨意裡,因為主本身,就是神的真道所成,就是人生理當走在其中的道路、真理、生命(約一、214,十四6)祂也嘗囑咐我們要進窄門、走小路,(太七1314)這窄門、小路即喻其唯一的不能改變通融的真理,亦即不能稱為偏左、偏右的。又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太五1316)「光」即是除去黑暗、邪惡的,導引、加力給人能走在其正中,這光亦即知理的顯達。「鹽」是調和美味的必需品,又是防腐、消毒劑。叫凡失味(望)的人生,有新的希望,使有力重新做人,這鹽亦即恩典表達(如約一14;五24;八12;三36;約壹五12所示)

  陸、超然真義、不偏離真道

    歷史上能行在主道正中的,如以利亞、耶利米、尼希米、但以理、施洗約翰諸先知,以及主基督自己和祂的門徒,他們都是超然卓立的楷模;他們不但問政治,遇見政治走在黑暗中時,且挺身指斥其非,立予糾正,並不計及自身的安危、利鈍,惟能有此超然勇毅,方足以達成鹽、光之神聖使命,必如是行在主旨意裡的,才是叫不偏左,也不偏右,乃書「正中」,絕非曲解為折衷、妥協。因為神是絕對公義、聖潔,不能有所偏差的,縱屬毫釐之差,也不許可,因雖差只毫釐,謬之將及千里之遙,故聖經說:凡不行正中的即有所偏差的都屬罪行。主基督嘗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太十二30

  柒、那惡者絕不容騎牆中立的存立

    再查那些鴕鳥式的所謂不偏左、也不偏右的「超然」,全是無宗旨、無腰骨,無信仰的軟體動物——也正猶牆上草,隨風吹而倒。正也有人,甚至甚麼「名牧師」,公然自認,誇言「我就是超然的坐在高高的牆上;「高瞻遠矚』的來看看左右傾軋,到底如何了結,豈不表現得清高超然雅致麼?」如此見解的人,豈只是無知、妄想、侈言,實在是愚昧到可憐、可笑。試問:未禍未臨到你牆前,你固可以自由的高騎牆上,許你誇言侈語,說說風涼話,甚或贊你開明、前進,如前時大升之吳耀宗等。這正是牠們(那惡者魔鬼)所盼望你如此——失去鹽、光之神聖使命,你這似是實非之妄言,正成為牠們的代言者,用以混亂聽聞,迷惑人心,叫群眾失其所當走之正道。設那屬惡者勢力,一旦臨到你牆下時,仍能容你高高坐在牆上,得意洋洋大倡「超然」之高調麼?且看廿八年來神州大陸的情形,和當日的吳耀宗等及其結果究竟怎樣?這為舉世人們俱知的事實。再看看今天的高棉又怎樣?請參「讀者文摘」一九七七年二月號,刊登一篇最特殊、最駭人的文章——「血洗高棉」,它是美國新聞記者們,在高棉的難民營當中,實地採訪,記述當日高棉人,如何歡迎共產軍,嗣又如何的遭受血雨腥風、暗無天日的浩劫。自一九七五年四月,左共勢力進入高棉以後,殘酷無人性的恐怖統治情形,使得都邑全空,鄉野到處有屍體在太陽下腐爛。死亡的數目,無法估計,至堪驚人。但這世界上,誰也不予以抗議,世人也簡直就不知那裡有此殘酷不忍見聞的悲哀情形。其實,為有耳有目者所共見聞,只因他們自鳴「超然」,已將頭自埋沙堆中,不敢見不敢言而已。請問,那些自誇「超然」「中立」「清高」的,也不偏左、不偏右的,對「血洗高棉」這一事實臨到他身上時,又將如何自處?或將何以自圓其說?

    捌、失去鹽光聖,-即成惡者工具

    所以說,那些高唱基督徒不偏左、也不偏右、超然、中立的,究實即是貪生怕死、苟安之徒,也是毫無信仰的冒充基督徒,且極可能就是那惡者魔鬼之代表、工具,猶第五縱隊,發出似是實非,混人聽聞的妄言,藉以搗亂真正和平的陣線之偽裝光明天使。也以這些偽裝的光明天使,在教會既居高位、享有盛名、又為人們所瞻望之馬首,所以他們雖似創三章的蛇,太四章魔鬼的謊謬妄言,也為一般人所接受,且深信不疑,惟其如是,就足以摧毀「鹽、光」之神聖使命;或說叫「鹽失其味」,將「光藏在鬥底下」,使之失去作用,黑暗——惡者便可以在世恣肆橫行,毫不受拘束、阻攔,得以自由自在的情形下悠揚跋扈,毫不忌憚。例如第二次大戰前的希特勒所作所為,設當日德國的教會人士,不作鴕鳥式的超然、明哲保身計,有勇氣而忠心的達成是「鹽、光」的神聖使命,對希特勒初初—羽毛尚未豐滿—勢力並未形成,在趁他魔權未奠定之前,對他不法,不合國情的一切言行作為,能有如以利亞、施洗約翰超然的心志,群起加以指正,斥駁其非,引導他走向正道中,不容讓他一意孤行、橫暴跋扈、造成禍端。我相信今天的國際、社會現象和近代歷史,並不是如此,定然改觀,德國也絕不至分成為東西二個德國。而造成如此惡劣歷史事實的,就是鴕鳥式自鳴侈言「超然」,實即失去「鹽、光」神聖之職責之結果的明證。

玖、以不反左共為「超然」 ,

實即興神為敲之流亞

    再說:凡屬自標「超然」,不反左、也不反共的人,究之他便是無神主義者朋友了(見太十二30;可九40;雅四4)。因為馬列思想,是徹底無神、反神、反仁慈、反和平、反恩愛的,與基督的旨意完全始反;你既不加反對,否認,便無異同情、默契,甚或承認其思想、主張、作為,這豈不正與神天父為敵麼?因為冰炭不同爐,光暗不同居,善惡不同途。所以說不反左共的,這等人怎能稱為基督徒呢?正如在大陸的吳耀宗之流,既原非基督徒,又以其善偽裝成光明天使,得竊據教會的高位,稱為甚麼博士、專家,享盛名,居然是教會領袖人物。他的謊言,也為眾教會所接受,推崇為真理、亮光;其實乃是「虺蛇的毒氣」「害死人的毒氣」(詩一四03,雅三8)。所以我們有理由肯定他們是那惡者的工具,潛伏在教會中的特工,正如創三章之蛇,也是太四章之那試探人的魔鬼,特為敗壞信徒信仰之惡者。為此謹以至誠,奉勸我親愛的兄姊當誠心接受主的教訓:「進窄門、走小路」,尤當達成「鹽、光」之神聖使命,為了「免得入了迷惑」,更須時時「儆醒禱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成為真正的、主所愛的超然基督徒。阿們!

 

 

三山    賈玉銘

 

  出十九1619;約十九1719;徒一4581214

    以上我們曾論羅馬書,把它分為四段:l得救,2得勝,3得人,4得榮。欲得榮,先要得人;欲得人,先要得勝;欲得勝,先要得救。獨惜多人從主日久,還有未得勝者,如彼得從主三年,且常與主接近,又認識主是上帶的兒子基督,但他還未完全得勝,常會跌倒。主曾斥之曰:「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他做了撒但的使者,勸阻耶穌上耶路撒冷。後來耶穌在黑門山變化,他又獻議搭茅屋在山上居住,一同享樂,不願意下山受苦。及至耶穌被捕時,他便遠遠跟從,而且三次不認主,他與主同居三年,還是這般軟弱,失敗又失敗,直至五旬節聖靈降臨,受了聖靈的洗禮,才至得勝之地位,自此一日講道,能夠得數千人悔改。當日使徒有這樣的奮興,完全是靠祈禱而得。許多人以為奮興會之日的重在演講,其實不然。試觀教會首次奮興,何嘗在乎演講。不過大家同心合力,懇切祈禱而已。今日教會務須常常祈禱,求聖靈如大雨沛降,然後才可奮興。

    在聖經中有三個山是與基督教發生絕大關係的。一為西乃山,一為加略山,一為橄欖山。我們要到橄欖山,必先經過西乃山與加略山,這是一定的路徑。

    一、西乃山

    西乃山之神,是神;所傳給人的,是律法。所顯出來的,是威嚴。凡到此山者,必覺得神之聖潔,及自己之罪汙。蓋律法能使人知罪。考律法有數種:1、自然之律法,此屬於身體者,違之必生痛苦。2、是非之律法,此屬於良心者,違之不安。3、道德之律法,此屬於社會者,違之名譽敗壞。4、信心之律法,即基督恩典之法。5、聖靈之律法,凡為高尚之信徒,必在靈恩法律之下。我們當將神之律法,刻之於心,謹守不忘。若自以為善義,即將神律對照,便可顯出自己的過犯了。平常人說,行了不當行的便是罪。但聖經且說:見善不行就是罪。故罪亦可分消極積極兩種:行所不當行者,是積極之罪;當行而不行者,是消極之罪。

    有回中國內地會的戴得生先生坐船,船至中流,忽然一人跌下水中,船上的人袖手旁觀,不為設法,戴先生見勢急了,就叫一個漁夫救他,許以十元。那知漁夫嫌少,幾經講價,及戴先生允把所有的都給他後,才下水搭救。但是救得太遲,此人已溺斃了,戴先生說:漁夫實在犯了殺人之罪。在山東青島有一次一隻小船翻於海中。船中人大聲呼救。但那些漁夫只顧擄物,不顧救人。當局把他們捕獲,禁在監裡,因為他們犯了殺人之罪。我們之中,如有應盡之本分而未盡者,便是有罪。羅馬七章二十三節說:凡不憑信心行的,就是罪。比方人有時食物,心中疑惑所食之物不適宜,或有毒,按心理但我們食時懷疑的作用,所食者雖系美食,只以其懷疑,即必命其嘔吐。哥林多前書八章七節說:良心軟弱也是罪。比方祭先祖之事,是與聖道不對的,但良心上感覺先祖之恩深厚,不祭祀不足以報恩。祭祀則違反十誡,不祭祀則違反良心。祭祀有罪,不祭祀亦有罪,如此只有把良心改正,以求合乎聖經,遵之而行,便是無罪。有時影響他人的也是罪,如某一件事在我身作來,本不為罪。但我這樣作了,卻會令軟弱的兄弟跌倒者,也是罪了。正如保羅所謂飲酒食肉本不是罪,但會令人跌倒者,我們也不當做。由此觀之,我們在神前,誰

敢曰無罪!

    人皆有四個我:一為朋友所認識的我。二為親人所認識的我。三為我自己所認識的我。(親友有時不能認識我,只有我自己才能認識我。)四為主所認識的我。我認識自己,還不及主之認識我更為真確。因我常戴著有色眼鏡,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必須到西乃山,叫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真面目——本身的一切罪惡。—然而只到西乃山,還不足。因為單是認識己罪,還未得救。必須信靠主的救恩,才可得救。許多人熱心拜神,但到底還未得救,因為他們靠自己行為贖救,是不行的。還有許多傳道者,口裡不歇的稱呼主阿,主阿,但主對他說:「你這惡人,離開我去罷,我不認識你。」

    諸君!你們之中,有沒有仍然站在西乃山的呢?西乃山不過給我們知罪、恨罪、惡罪吧,它不能給我們除罪。可惜許多人到了加略山的邊境,便止步,只知道此山之威嚴可怕,不能抵住,而不知道前進到加略山接納主的慈愛、恩典、矜恤、憐憫。這是他們的大錯。

  二、加略山

    加略山的神是聖子,所施與人的是贖罪之恩而顯出神之大愛。蓋耶穌在此山釘於十字架,為我們捨身,為我們流血,而且為我們嘗死味。他的死是與我們各人都有密切關係的。他藉著死,藉著流血,救我們各個人,免我們各個人的罪。我們最要緊的,就是到這如略山,領受耶穌的救恩。

    加略山與西乃山不同,西乃山是叫人知罪;加略山是使人得罪赦的。耶穌常對信他的人說:「你的罪得赦了。」

    耶穌的寶血,不止能赦罪,而且能洗罪,使我們的身心潔白如雪,沒有一點痕跡。但凡到主十字架下的人,他背上的重擔——罪——便自然卸下。而且得主稱他為義人,不再作罪人了。自此以後,也不可再稱自己為罪人,因為這樣的你,是忽略主的救恩。即使日常生活裡偶然有罪過,亦只要在耶穌的銅盆內洗腳「把腳一洗周身就乾淨了。」因為腳上雖染塵土,本身仍是乾淨的。故只須把腳一洗便得清潔了。我記得有一位牧師每次禱告,少不了說:「我們這些有罪的人。」有一次遇著一位女教友質問他,說:「你為什麼在禱告時,代表我們大家說,我們這些有罪的人,你有罪難道我們也有罪嗎?」牧師瞠目,不知所對。

    聖經記載耶穌在西門家赴席時有一個有罪的婦人,她來見耶穌,用眼淚洗他的腳。此事很希奇,她來時悲哀流淚,不久出去時,卻歡天喜地,滿面笑容。剎那間變化得這樣,是為著甚麼?就是因為已得耶穌赦她的罪吧。

    有一年老的女教友,自覺有罪,三年之久,懇切祈禱,每次都痛哭流淚,後有一教友,領她入室,問她說:「你信耶穌能救你麼?」她答:「信」,於是兩人跪下禱告,再讀約翰一書一章九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這回,那婦人覺悟自己已經得救,就破淚為笑,三年之久,祈禱未赦之罪,在數分鐘的時候,就得了赦免,滿心喜樂了。

    凡有對於罪惡的問題未清楚的,未真正知道得主赦免的,就當馬上求主赦免,使今後不再作罪人。所以加略山是我們必須的。但加略山還不是我們路程的止境,我應當再進至橄欖山。

  三、橄欖山

    橄欖山的神是聖靈,所顯的是能力。蓋主最大的應許是聖靈降臨。我們得了此應許否?神雖然無所不能,但我們的心若充滿罪惡,聖靈亦無能進去。因我們的靈程是有秩序的。先到西乃山,後到加略山,再後到橄欖山。即先知罪,覺得其可畏,後靠主恩而得赦罪,然後才得聖靈充滿,這是一種定律,不能越級的。

    但是我們未得救時,聖靈都可以感動我們,引導我們,教訓我們;不過不能充滿我們。因我們的罪尚充塞己身,聖靈得不著他完全的地位。從前有一傳道人,天天求聖靈充滿,但總沒有實現,他請教於一位奮興家。奮興家便叫人拿一個杯來,將杯內塗以污泥再注滿了茶給他飲,他拒絕。於是對他解明,說:「不潔的器皿,不配注茶,不潔的人,亦決不得靈的充滿,欲得聖靈充滿,必先除罪。」該傳道人遵此而行,其祈求者便及實現。

    我們是先過逾越節後到五旬節;先到加略山,後到橄欖山。聖殿內有祭壇,有銅盆,入殿者須先經祭壇後至銅盆,祭司為人潔淨,先抹上血,後再抹上油,血表救贖,油表聖靈。意即先要得主之救贖,然後才得聖靈充滿。耶穌不止為我們作負罪的羔羊。更為我們施聖靈的洗禮。這是約翰明白作證的話。當日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兵丁拿鎗刺他的肋膀,有血和水流出。這是表明耶穌不止流血救人,並要流出水來,叫我們得聖靈充滿,我們若只得赦罪,而未得聖靈充滿,對於神的救恩,不過僅其半耳。我們當知橄欖山與加略山並重,得到加略山,還要更進一步到橄欖山,幸勿為五旬節前之彼得,失敗辱主,務須為五旬節時,得聖靈充滿的信徒,有豐富的生命。

    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喝。信我的人……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希望現今我們各個人都進到耶穌那裡,敞開心門,讓聖靈如大雨沛降,灑在我心上,叫我們這滋潤的心地,結出聖靈的果子榮耀神。

 

 

基督徒在靈程上應走的三個重要的步驟  馬棣聲

 

    出十九1625;約十九1722;徒一4581214

    在這三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督徒,走靈程上的三種重要步驟。  神臨到西乃山,是何等威嚴可畏。主耶穌被釘在加略山,乃是為你我的罪。門徒遵主的命令,禱告等候在橄欖山,為要得著能力。一個基督徒走靈程,必須要經過這三種步驟,才能有力量為主工作,西乃山乃  神頒佈律法,顯明他的威嚴,  神是聖潔的,人是污穢的,  神頒律法,乃是叫人知罪,並沒有其他意義,律法中有所謂:①自然律,如有違背,自覺心中痛苦難過。②良心律,如有違背自覺心中不安。③道法律,是屬於社會的,不道德名譽掃地。④信心律,乃是主的恩典,要憑我們的信心接受,信心律,乃是範圍使我們站立得穩。⑤聖靈律,能引導、感動、教訓我們,作我們的保惠師。所以有多少得到主的人,在禱告、生活、行動上,乃站在  神的恩典中,在聖靈裡蒙受恩典,因此我們當將  神的律,刻在心版上,是不容忽視的。一般自以為義的人,當以  神的律來對照,即可得知自己為有罪,何為罪?即是當行者不即是罪。知善不行者也是罪。當作而不作者亦為罪,由此可見,我們世人,實在沒有一個完全的人。

    有一次戴德生先生行海中,有一人落在水中,戴見有漁船一隻,大呼求救,但漁人不急於救人,先向戴先生索償,正討價還價的時間,落水的人已經淹死,所以戴先生責漁夫是殺人者,這就是見善不行,當作而不作,乃是罪也。所以我們不要自以為義,應當先到西乃山用  神的聖潔來對照一下,就知道自己有罪了。往往人到西乃山,看見了  神的威嚴與聖潔,就心中懼怕不安,沒有到主面前認罪,就開始在教會中熱心為主服務,作傳道的工作,自己以為這樣作,就可以把罪遮掩過去,豈不知人不在主面前將罪對付清楚,是不能得救的,只圖以行為來換取救恩,那是不成的。主耶穌也曾在馬太七章說:當主再臨的那一天,必有許多人稱我主阿主阿的說,我不是奉你的名趕鬼……我不是……我卻對他們說:你這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為甚麼主不承認他們呢?因為他們未到主面前認罪,還沒有得救,雖然他們作了一生傳道趕鬼的工作,但是結果他們落到這樣一種悲慘的結局,真是可怕。

    所以我們如果認清自己有罪,當到加略山十字架下,將罪交清,才能得救。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乃表示  神愛我們的大愛,主死乃是為我們罪人而死。西乃山  神頒律法乃是叫人知罪。加略山主被釘死乃是恩典使罪得赦。所以人必須知罪,而後到加略山認罪,才能作一個得救的人,主不但赦免我們的罪,而且使我們稱為義人。我們既蒙主這樣的恩典,我們不要辜負了主的恩典,當為祂作見證,我們要作見證,就必須要得到能力,才能作到。我們既在西乃山知罪,來到加略山認罪除淨,因此就當再向前進到橄欖山得聖靈的充滿,既得到聖靈充滿的能力,才能為主工作,才能過一個得勝的生活,所以保羅說當靠聖靈治死肉體,而後始能過著得勝的生活,是一點也不錯的。在聖經中靈程的次序也是一樣,逾越節表救恩,除酵節表潔淨,五旬節表得勝。弟兄姊妹們我們要打算過一個得勝的生活!必須先到西乃山看  神的聖潔而知罪,再到加略山十字架下認罪,而後再到橄欖山得聖靈充滿的能力,才能過著得勝的生活,才能為主作見證,不至被主丟棄也。願與兄姊共勉之。

 

 

第十九課 神再召神僕(譚志陽)

 

出埃及記第十九章

 

    在這一章當中, 神已經帶領以色列民來到了西乃的曠野,便聚集在西乃山下安營。在這裡, 神決定要向會眾顯大榮耀,為要使百姓能知道 神的“至聖至榮,可頌可畏”(出15:11,突出摩西是傳律法的中保(3:19,1:17)

 

.神呼喚神僕——要百姓遵守(1-8)

 

1.百姓來到西乃曠野  1-2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奈的曠野。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奈的曠野,就在那裡的山下安營。

“西乃山”又名“何烈山”,是以色列歷史上最神聖的地區之一,位於西乃半島的中南部。

第一,摩西在這個山的荊棘火焰中遇見 神,神在這裡與以色列人立約。

第二,以利亞在這裡聽見 神微小的聲音。

第三, 神也在此將律法和聖潔生活的原則賜給他的百姓。

以色列民知道了順服 神則會蒙福(出34:4-28),不順服則會陷入悲慘的境地(出34:32)。

山旁有極大的曠野,在西乃半島之上,共有三峰,高達六、七百丈。會眾出埃及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山下安營。

 

2.神呼喚摩西上山   3-6

A.對摩西的要求:3

摩西到 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

只有到 神那裡,才能聽到 神的呼喚。 神呼喚摩西,正如 神呼喚童子撒母耳一樣(撒上3:1-18)

B.對百姓的曉諭:4-6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第一,曾以大能拯救——將選民背出來。

“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鷹”:表示 神的大能(12:14);“背出來”:表示慈愛的帶領(136:10-15)。今天,主也將我們從罪中“背”出來(1:21,1:79)

首先是向埃及行奇事,“耶和華說:我要把奇事顯給他們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時候一樣。”(7:15)“他將埃及頭生的,連人帶牲畜都擊殺了。埃及啊,他施行神蹟奇事在你當中,在法老和他一切臣僕身上。”(139:8-9)然後再將選民背出來。“鷹”:表示 神的大能(參啟12:14);“背出來”:表示慈愛的帶領(136:10-15)。今天,主也將我們從罪中“背”出來(1:21,1:79)

第二,應許祭司國度——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神願以色列民全族作 神的子民,成祭司的國度。後因背約,只許利未一個支派代替以色列一切頭生的歸 神(3:12)。直到千禧年時,才完全實現這帶應許的預言(61:6,13:8-9,8:20-23)。按靈意而言,教會已成為屬靈祭司的國度了(彼前2:9-10)

 

3.摩西召集長老百姓  7-8

A.摩西向長老眾百姓陳明 神所吩咐的話,這是 神工人職責,不能滲透自己的意念成份來教導 神的百姓。

B.百姓都同聲說遵行 神所說,在這裡體現了 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是經全民的自願(27:14-26)

 

應用:多少時候, 神應許要賜福給我們,眷顧我們;我們也答應要順 神,甚至雙方就此定立。可是,我們卻時常違約,背叛 神,那種決心不久就消失了,求 神憐憫我們。

經文: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17:17)

 

.神吩咐神僕——要百姓自潔(9-15)

 

1.將百姓的話奏告給神  9

神的僕人是百姓與 神之間的媒介——代禱者,要承擔兩方面的事務。一方面是將 神的話帶到百姓中間給他們教導和警戒;另一方面是要將百姓的需要奏告給 神。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前2:1)

 

2.對百姓的要求是自潔  10-11

“自潔”:是表示靈性的去的舊換新(35:2,4:20-24)

三天”:是從死裡復活的時間(16:21)。這裡的靈訓是要我們有新生的樣式(6:4-5)

 

3.給百姓的警戒與界限  12-13

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無論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聲拖長的時候,他們才可到山根來。’”

神要百姓不可上山,也不可摸山,違者必被治死。這表示 神所降臨之地是聖的(3:5,5:15),我們當尊之不聖,謹慎腳步(5:1)

 

4.叫百姓要自潔並成聖  14-15

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裡去,叫他們自潔,他們就洗衣服。他對百姓說:“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不可親近女人。”

自潔有兩個方面的行動:一方面是洗衣服,使衣服成為潔白,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啟3:18);另一方面是不可親近女人。

 

應用:洗淨衣服,使自己成為聖潔的,就是把心思意念準備好。我們朝拜神,迎見他的時候,應當將憂慮與雜務拋開。把你裝扮身上的時間,用來預備自己的心,以便迎見神吧。

經文: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1:15-16)

 

.神再召神僕——要百姓注意(16-25)

 

1.神在山上顯現,百姓出營迎接  16-18

A.     耶和華顯現: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

    這是 神降臨所顯的現象(4:11-12),威震天然界(104:4)。因 神乃是烈火(12:29),是輕慢不得的(6:7),故百姓一見就發顫。各位:你敢不敬畏 神嗎(6:1-5)?

B.     眾百姓迎接: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 神,都站在山下。

這是提示我們當預備迎見再來的救主(4:12,24:44,25:4,19:7-8,8:8)

C.     西乃山冒煙: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窰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

    這是描述 神在西乃山上威嚴的頂點,全山冒煙,如燒窯一般,甚至遍山大大地震動。

 

2.神在山上呼召,摩西應召上山  19-24

A.角聲響起: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 神有聲音答應他。

B.呼召摩西:耶和華降臨在西奈山頂上,耶和華召摩西上山頂,摩西就上去。

神降臨於山上,要召摩西上山。這是 神在眾民前對 神僕摩西的抬舉,使百姓能敬重摩西。因摩西在 神家盡忠,配受榮耀(3:2-3)

C.囑咐神僕: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又叫親近我的祭司自潔,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第一,藉著摩西把 神的心意傳達與百姓。

第二,警告百姓不可闖過來到 神面前觀看,恐怕有多人死亡。

第三,提醒祭司要想親近 神,就必須自潔,恐怕 神會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這吩咐前已藉摩西吩咐過(12),此時又再吩咐。因 神恐怕會眾違背 神,故再次申明,可見 神的話重疊性不是沒有意義的(28:13),越是重疊的教訓越是重要,我們就須不可冒犯。

D.畫定界限:摩西對耶和華說:“百姓不能上西奈山,因為你已經囑咐我們說:‘要在山的四圍定界限,叫山成聖。’”

    這是摩西重複 神所講過的話,表示已經記住了,必定照辦。

E.亞倫上來:耶和華對他說:“下去吧!你要和亞倫一同上來,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闖過來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本書明文記載摩西有五次上西乃山:

第一次,一人上去(19:20-25)

第二次,和亞倫上去(19:24)

第三次,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七十位長老上去(24:1,9-11)

第四次,和約書亞上去(24:12-32:18)

第五次,一人上去(34:2)。另外還有一次是隱記的(32:30),乃是為著代求而上的。

摩西這次與亞倫一同上西乃山是第二次, 神要先向他倆從以口頭傳佈律法(20:1-23:33)

 

3.神在山上囑咐,神僕領會下山  25

於是摩西下到百姓那裡告訴他們。

此刻, 神僕摩西已經領會 神給他的吩咐。因此,滿懷百倍的信心下到百姓那裡,要把 神所吩咐的一切話傳達與眾百姓。這是 所有 神僕所做的一件神聖的工作。

 

應用:有人認為耶和華要劃定界線,因為他在山上有權威和威嚴,不潔之人不能親近。你同意這種說法嗎?你用怎樣的心態進教會敬拜 神呢?

經文:列國啊,要近前來聽!眾民哪,要側耳而聽!地和其上所充滿的,世界和其中一切所出的,都應當聽!(34:1)

── 譚志陽《出埃及記逐章查經課程》

 

 

039聆聽神聲(蘇佐揚)

                                                            (六月八日)

(出埃及記十九章115節)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十九章56節)

一、抵達西乃,山下安營(12節)。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之後抵達西乃的曠野,是在「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1節),但這句話原文的正確解釋為「在第三個月的那一天」,即「三月一日」,因為原文說「在第三個月」「在那日,實指三月一日而言,因此由正月十曰取羊羔過逾越節計起,在埃及直至摩西上山領受律法,可以計出為「五十天」。有「五旬節」的隱藏意味。聖靈降臨也是在五旬節, 是神「賜恩典」之日。「西乃」是地區名,西乃有三個山,其中之一稱為西乃山,山前有平原,稱為西乃曠野。他們面對神山,在該處安營共有十一月,才離開前往巴籣的曠野(民十11)。

二、八次上山,聆聽神聲(3節)。摩西為著與神交通,接受律法,曾八次上山,八次下山。第一次(上山,十九3 6,下山,7 8節上)。第二次(上山,十九8簡下―13節,下山4419節)。第三次(上山,十九20 24,下山,25節)。第四次(上山,廿21,下山,二十四 3 )。第五次(上山,廿四一11,下山,未說明何時)。第六次(上山,二十四12,下山,卅二15)。第七次(上山,卅二30-33,下山34節)。第八次(上山,卅四1 28,下山29節)。摩西年已80,不辭勞苦,上山下山,為著神的律法,也為著百姓的前途,忠心耿耿,毫無怨言。

三、三種特權,二種命令(46節)。這幾節經文是神人結盟時,在神方面的宣言挑戰,提出結盟的條件與利益。1.神的宣言有兩方面的看見。①你們已經看見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即神一切的奇妙作為。②又看見我如母鷹將你們如小鷹背在翅膀上,帶來歸返。這比方表示幾點:A神的能力,包括保護與帶領。B神的愛,是母親型的愛。2然後神向他們挑戰,提出結盟的條件,有兩方面:①你們要實在聽我的話。②遵守我的約。3最後是利益(特權)有三點:①作屬我的子民,原文為「作我個人的產業」,為神所專有,超越萬民。亦有人將此語譯為「特殊的寶蔵」,亦可譯為「精選而獨佔之寶」。②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意即毎個人都是祭司,不是後來以利未支派代替其它十二支派為祭司,所謂祭司是指每一家的家長而言,意即毎一家長均可直接與神交通。當時仍未有祭司。在此以前聖經曾九次提及祭司,但對以色列人提及祭司則為首次。神的原意為以色列人毎一男子均可作及應作「神的祭司」,國家則成為「祭司國」,為全世界人與神中間的中保。③作聖潔的國民,意即生活聖潔,堪為全世界人的模範,這兩者是分不開的。聖潔的人才能與神相近,為人代禱,作神人中保,這是神從山上呼叫摩西之後,對他所說的話,要他轉吿全民。

四、神所吩咐,全民遵行(78節)。以色列人全體表示同意神所宣佈的話,無條件接受而遵行神的話和祂的約。這些話和約則在以後頒佈,亦即神所頒佈的一切律法與法則。但以色列人並未考慮三件事:1.他們不知神的「話」和「約」的內容是什麼。2他們並未考慮自己有無遵行的能力。3他們並未清除心中的惡念。因此他們在接受律法之後,有三種反應:①並未切實或說不肯完全順服神的命令。 ②十次埋怨和試探神。③外面聖潔,內心有罪,以致「毀約」,而全體喪命在曠野,不能進入迦南,享受神所宣佈的三種特權。

五、神要臨格,親近百姓(9節,11節,18節,20節)。在本章四次提及神如何臨格在以色列之中,讓他們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目的是要他們相信神,也永遠相信神所揀選的摩西和他所傳的話(9節 )。1.神要在密雲中降臨,可能由雲柱中出現(9節)。2神要在百姓眼前降臨,雖然無人形可見,但有象脈可尋(11節)。3神要在火中降於山上,山也大大震動,使百姓懼怕神的威嚴(16節,18節)。 4神要降在山頂上,讓摩西在山上與祂對話。

六、全民自潔,事主虔誠(10節,1215節)。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 14)。1.要洗衣服,除污穢。2預備好見主。3不可上山。4不可摸山的邊界,否則處死。4不可摸那已經摸山而被處死的人(13節首句),像一人觸電後,別人不可摸他一般。5不可親近女 人。6等到天使吹角,角聲拖長為號,他們才可到山根聆聽神言。他們首先接受「外表聖潔」的訓練,後來才接受心靈聖潔」的較深功課。

與神親近,必須以靈以誠,也應完全順服。──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040人迎接神(蘇佐揚)

                                                           (六月九日)

(出埃及記十九章1625節)

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回答他。                                                     (十九章1719節)

一、準備三天,自潔成聖。神要降臨在西乃山上,有種種跡象,使以色列人知道神要臨降,但神吩咐他們要自潔,才配得迎接神,自潔的人包括百姓和親近神的祭司(即毎一家的家長,10 11節,14節 ,22節)。他們要洗衣服,預備三天,表示要潔淨靈、魂、體。親近神的祭司,也必須自潔,可見神何等重視人的聖潔。雖然這些只是外表的潔淨以作內心潔淨的記號,但也非常重要。

二、火中降臨,雷電雲聲(16節,18-19節)。神降臨在西乃山上是有許多種可見可聞的現象與聲音,讓以色列人清楚曉得神正在降臨了,這些現象有:1.雷聲。2閃電。3密雲。4角聲。當然是天使所吹的角。角聲分四階段:①角聲開始。②角聲漸大。③角聲漸高。 ④角聲更高(19節)。5火(18節)。6煙氣上騰。7遍山震動。8希伯來書十二章和約瑟夫均說有暴風。這一切現象可見可聞,使百姓都害怕到發顫。啟示錄四章5節也提及這幾種現象,表示神的威嚴。

「摩西就說話」一語,不知是否即希伯來書十二章21節的話「我甚是恐懼戰兢」,這可能是口傳的話。於是「神有聲音答應他」。這句話可以解釋,神如何對古人及先知說話的情形,正如今日的收音機,只聽見有人廣播,但看不見廣播的人一般。神有時把「直接的啟示」吿訴摩西,以賽亞、耶利米等先知情形也是如此。

三、出營迎接,摩西率領(17節)。第三天早晨摩西要率領所有的以色列人出營,站在西乃山下,一同迎接神。摩西此時作了神與人中間的中保。預表基督為神人中保,我們藉著基督得以與神親近(來 九1922)。以色列人只能出營在營前聽見及看見神降臨的種種現象,但他們要遵守幾項規例:1.不能越過摩西所劃定的範圍(12節), 可能摩西用欄杆或任何工具在西乃山四周制妥蕃籬。2不能摸西乃山。3更不能擅自上山,否則處死。4等到聽到角轚拖長之時才可以走近山根。這些情形都是極可怕的(來十二21)。但基督徒乃是來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充滿快樂與平安(來十一22】。「人迎見神」,除在此題及外,先知阿摩司則提醒人們要「預備迎見神」(摩四12),表示人隨時會離開世界,面對神的賞罰。

四、不見神形,只聽神聲(19節)。降臨在西乃山上的是「行動的耶和華」,雖然在聖經中屢次題及神「藉形顯現」,有時也提及神的手指,神的膀臂。祂可以隨時用人肉眼所能見的「形像」向人顯現 ,表示祂關懷人的生活,但此時神要向以色列全民頒佈那永久性而莊嚴的律法,所以只有能聽能見的現象,並不「藉形顯現」。摩西與神對話時,神有「聲音」回答他。當神宣佈那「道德律」之時,人人都聽見神發言的聲音(二十1819),十誡是神對以色列人說的,是人人都聽見的,但後來摩西奉命上山(前後共兩次),神用祂的指頭把十誡寫出來(申九10)。

五、不准觀看,以免喪命(2122節)。此外神又吩咐摩西,不准以色列人「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神為著要訓練選民對神的虔誠,重視聖潔,所以不准人因好奇心而擅自觀看或觸摸聖物。1.不准到山上來,企圖觀看神。摩西在牧羊時看見火焚荊棘後也不准再詳細觀看(出三2 5)。2不准利未人哥轄的子孫觀看聖所(民四20)。3不准非利士人觀看約櫃(撒上六19)。4不准俗人觸摸約櫃(撒下六6)。因此神吩咐百姓和祭司都要自潔,嚴守禁令。

六、劃定界限,使山成聖(2325節)。所謂「成聖」即「分別為聖」,「叫山成聖」(23節),即分別該山為神專用,乃是聖山之意。耶和華吩咐摩西下山囑咐百姓和祭司「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 2124節)。似乎摩西未曾在山四周之界限會設蕃籬(12節),所以再吩咐他。23節似乎是摩西的辯駁,24節似乎是神對他不遵命的責備。神吩咐他下一次要和亞倫一同上山,後來亞倫和摩西上一次山(廿 四1),以後就不再上山了。西乃山高約1500呎。摩西多次上山, 也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因他是一個年已80歲的人。但他為著神的命令,不辭勞苦。

叫山成聖,才能迎接神;心清手潔,才能與神交通。──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