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摩西岳父   出十八127(佚名)

教會的本分    出十八1323      魏立德   

你這作的不好    出十八17(佚名)

「忠實的管家」    出十八1721(佚名)

神感動神僕(譚志陽)

述說神恩(蘇佐揚)

選賢與能(蘇佐揚)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人意的摻雜(十八章)


    在十八章裏好象只說了一件事,而這件事和出埃及的主題又好象是沒有關連的。但我們若是留心去讀,就會發覺這件事的影響非常大,我們求神借著祂的靈來向我們解開。

    我們記得在瑪拉這個地方,神曾經把神的律例典章告訴以色列人,神在那時候要求以色列人學習在神的律法底下來生活。也就是說讓他們去接受神的權柄,伏在神的權柄底下,作神的百姓。我們要抓牢這一點來讀十八章,便可以讀出問題來了。當然,光是從十八章裏面,我們不會看得太清楚,必須要連到十九章來看,同時也要連到民數記去看,這樣我們纔能瞭解整件事情。

    以色列人打敗了亞瑪力人以後,他們就在曠野中繼續的行走。他們這樣行走的時候,便插進了十八章這一件事。我們可以這樣說,十八章這一件事,是發生在他們出埃及一個半月後這段時間裏頭。因為上面給我們看見,十六章提到「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這裏我們該要明確一下,那裏說到「第二個月十五日」,到底是兩個半月還是一個半月呢?我個人看是一個半月。在那一個時候,再經過了吃嗎哪一個星期,最少有一個星期,可能還稍微多一點。然後就到了利非訂,停留了多久呢?聖經沒有說,但是在利非訂之後,他們和亞瑪力人打了一場仗,那一場仗恐怕是打了一整天,最少也是打了一整天。戰爭過去之後,當然有不少的善後工作。這樣合起來之後,該有兩個月或者兩個半月。十九章記著說:「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而十八章就是他們到西乃曠野以前的時候,在這一段時間裏,就發生了十八章的事。在十八章以前,神一直讓他們經歷神的真實,也經歷神對他們的管理。神是借著這些經歷,把他們帶進神的權柄。
     
    摩西的心情

    在十八章發生了一件事,就是「摩西的岳父,……帶著摩西的妻子……又帶著摩西的兩個兒子……」(13),來還給摩西。什麼時候摩西把妻子和兩個兒子送回岳父那裏,聖經沒有記載。也許是在埃及跟法老對抗的時候送回去,但聖經沒有記下這件事。不過,這裏卻將摩西把他的妻兒送回去的事指出來。他岳父好象主要是送回他的妻兒,但若留意去看,就是「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聽見神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1),所以他就要去見摩西,同時帶著摩西的妻兒一塊兒去。原因恐怕就是在這裏。神作了事,摩西的岳父聽見了,便受了吸引要去見摩西。去了以後,底下的事情就發生了。

    很希奇,在那些事情沒有發生以前,聖靈就借著摩西兩個兒子的名字,說出摩西原來的心情。這兩個兒子,早就提過了,但是那一個時候,聖靈沒有說話。到現在,聖靈說話了,說出了他給兩個兒子起名的時候的心情。我不曉得弟兄姊妹從這兩個兒子的名字上,看出摩西當時的心情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我們一般來說,都會覺得他是對的。若是我們留意的去看,再和第三章作一個比較,我們就發覺,恐怕事情並不簡單。

    我們先來注意他的長子,長子的名字叫做革舜,意思就是說:「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3)當然,從好的一方面來看,那是他認識了他的地位,他是一個寄居的人。但若仔細的去看看,好象他這個寄居的心情和亞伯拉罕在迦南地寄居的心情是完全兩樣的。這兩樣的心情的差別很大。現在摩西的寄居,好象是出於無可奈何,因為他是逃避法老而來到米甸的。這是他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的時候,他好象是帶著一個很不甘心情願的那種情緒。我們從這一方面去看他,大概是和第三章摩西的心情配合得來。不然的話,我們便會感覺,在這個時候,他的靈是很蘇醒的。但是我們看第三章的時候,他的靈並不蘇醒。

    到了他第二個兒子出生的時候,摩西給他起名叫做以利以謝,意思就是說:「我父親的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4)好象是很幸運的樣子,他的著眼點是脫離了法老的追殺。那麼他能脫離法老的追殺,對他本人來說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對他當年所有的要拯救以色列人的雄心大志呢?你便看見他完全的忘掉了,失掉了。他這一個時候,只著重在他個人有安全的保證。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的領會,我們就很難跟第三章配合起來。因為在第三章裏,當神來呼召他的時候,他老大的不願意,他怎樣都不肯接受呼召,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說出了什麼呢?這就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在第三章裏,我們看見一個那麼消極的摩西。因為在這一個時候的摩西,他裏面只為個人的安全來著眼,卻忘記了以色列人還在埃及受苦受難。在這裏,我們就曉得為什麼神在第三章呼召摩西的時候,摩西就是這樣的推搪來,又推搪去。

    所以,若是我們把摩西這兩個兒子的名字,完全從對的屬靈的光景來看,就恐怕和當時的事實並不銜接。但是我們要注意,為什麼神在這個時候又提這件事?而當摩西頭一次把妻兒帶回以色列人當中的時候,神不提這件事?甚至神的使者要來殺摩西,逼著西坡拉要為他們的兩個兒子行割禮的時候,神也完全不提這件事情?為甚麼現在又提呢?問題就是在這裏,這一個時候,神借著這樣的一件事把摩西現在的光景顯出來。現在的摩西已經不是從前的摩西了,從前是一個消極的摩西,現在的摩西是一個揀選神的摩西。革舜和以利以謝已經是過去的事。現在的摩西,他的心意是完全的揀選神。在這樣的心情裏,他的岳父來了。我不敢說這件事情的背後是有仇敵的設計,但是無論如何這件事情發生在這一個時候,就讓神給以色列人包括摩西在內要作更進一步的引導,那是十九章的事情,我們看到十九章的時候再詳細的去看。

    葉忒羅這個人

    摩西的岳父到什麼地方來看摩西呢?「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帶著摩西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曠野安營的地方。」(5)弟兄姊妹注意,聖靈作記錄的時候,把那一個地方稱為「神的山」,接著就解釋「神的山」是什麼地方,「就是摩西在曠野安營的地方。」這句話又是很有意思了,在第三章裏神向摩西顯現的時候,是同一個原則的啟示。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在曠野安營,那一個曠野平凡得很,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一個曠野。但現在因為有了這一批人在那裏,這一個地方就成為神的山。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給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神在什麼地方,平凡也就成了不平凡;看不上眼的,也就成了了不起的。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因為在第三章裏,我們已經交通過這樣的事,所以在這裏,我們不再詳細的提了。但我必須指出讓弟兄姊妹去注意,聖靈記錄這一個地方,透過這樣的一個記錄,就說出了以色列人一直行走在神的引導底下,而以色列人也是毫無保留的跟隨神的引導,行走神要他們行走的路程。當然是經過了前面所提的幾件大事以後,以色列人有點進步了,現在他們都在那裏尋求等候神。正因為有這樣的一種光景,才引出十九章以後傳律法,和建造會幕的心思上的準備。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在人這一方面來說,人向著神對了,神就可以向人作工,神就有條件在人中間作成神要作的工。

    現在摩西的岳父來到了,到了以後,他們翁婿之間就有很多屬靈的話去談。摩西就向他的岳父作見證,他的岳父聽了以後就敬拜神。但現在問題就是出在這裏了,上面說到他的岳父是米甸的祭司,現在他又向神獻祭敬拜,那麼摩西的岳父究竟是對還是不對呢?當然,要追查他的對或錯,好象是落到是非的裏頭,但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明辨是非。因為我們並不是屬靈到一個地步,裏面的感覺立刻就把我們帶到神的光中。我們裏面的感覺沒有那麼敏銳,所以有些時候神也要我們去明辨是非。我們千萬不要把摩西的岳父看成是一個很屬靈的人,當然他比巴蘭是強多了,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真實認識神和敬畏神的人。雖然他說過稱頌耶和華的話,不過弟兄姊妹要注意,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現今在埃及人向這百姓發狂傲的事上得知,耶和華比萬神都大。」(11)這一句話就把葉忒羅的光景暴露了出來,他是一個多神信仰的人,他可以相信其他許許多多的神,他也同時能相信耶和華神。

    弟兄姊妹,這是一個很要緊的關鍵。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話,若是說到人這方面,那是蠻不錯的,但一說到屬靈的事,就糟糕透了。那句話是說,「有容乃大。」意思就是說你能容納別人,那你就能很豐富,很拓展。這對人來說,是很好的稱讚,一個氣量狹小的人是不能成大器的,必須要氣量很大的纔能作大事。但是來到神面前,這句話就說不通了。你說:「我有容,什麼神我都能相信,能接受,耶和華是神,釋迦牟尼也是神,老子也是神,凡是好的,我都可以接受他是神。」這樣就不行了,因為神是獨一的真神,任何的加進去都破壞了人和神的正常關係。所以不要因著葉忒羅向耶和華獻祭,也稱頌耶和華,我們便覺得這個人是蠻屬靈的。他仍然是一個不認識神的人,這給我們知道不能憑外貌去認識一個人。外貌給人的只是一個宗教的印象,但實際的情形必須要看到那人和神的正常關係。

    一般人都說,人是一種宗教性很強的動物,所以叫人接觸宗教性的事物,那是很容易、也很方便的事。把宗教性的事情作好,也是頂容易的。但現在的問題並不是關乎宗教性的問題,是人和神的正常關係,這一點跟宗教是很不一樣的。

    人的好意

    摩西的岳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承認他是好人,他不像巴蘭,他實在是好人,是人中間不可多得的好人,或許也有尋求至高神的心思。但是,究竟他仍是停留在多神的宗教裏,這就大不對了。一個這樣的人來到了以色列人的當中,他住了多久,我們不大清楚。大概不過是幾天的工夫,他便發現了問題,他看見摩西每天都坐在那裏,很多人都到他面前去。或者葉忒羅不太懂得以色列人的言語,他只看見很多人來到他女婿的面前,進進出出的,他看了也不明白,他就說:「你向百姓作的是什麼事呢?你為什麼獨自坐著,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摩西對岳父說:「這是因百姓到我這裏來求問神。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裏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我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1416)摩西的岳父聽了以後,便覺得作得不對,任何一個人聽起來,也會與摩西的岳父有同感的。二百多萬人的事情由一個人挑起來,這怎麼可以呢?是人承擔不了的,也不能把問題解決得完滿。

    基於上述人的想法,於是他就給摩西出主意,也大發熱心,他說:「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作的事,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纔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1921)從這段話裏看來,他是很敬畏神,也飽學了宗教教育和宗教性的行政組織。這段話對不對呢?好不好呢?站在人的立場上,誰都會這樣作,現在我們也是這樣作,一般的宗教都是這樣作,連一般人的社團和政權都是這樣作。一面是透過教育,一面是透過組織上的分工,這樣來安排事情不是很對嗎?對極了。

    人的好不一定是神眼中的對

    弟兄姊妹,難處就在這裏,我們不是說這件事情對或者是不對,我們是注意這件事情的源頭不對。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許多時候,我們只看方式,我們只是看辦法。但是神帶領人來跟隨祂的時候,神要人注意的不是那個方式對或是不對的問題。方式不對固然是不對,就是方式對了,那個源頭也得要對。如果源頭不對的話,一個對的方式在神的眼中也是不對的。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問題,特別是現在那些稱為教會團體的,很容易落在只要解決了問題便可以了,卻沒有注意那件事情,在神面前過得來過不來。因為我們的眼睛很容易盯著問題的解決,我們的心思很容易忽略成全神的目的。

    現在摩西在這裏就碰見這個難處,他岳父把這件事一說出來,摩西裏面便覺得很對呀!弟兄姊妹要注意這件事,我沒有意思說他的岳父是要來作一件破壞以色列人的事,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為什麼上面說以色列人來到曠野紮營的地方,是稱為神的山呢?這就點出以色列人的行程是一直根據神,不管他們到那裏,那裏都是神所在的地方,神所在的地方就是他們要去的地方,他們是跟著神的帶領,來到神要他們到的地方。這是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歷史裏,我們所看見的,所以這個曠野便成了神的山。

    現在在神的山裏面,卻說了人的話,這個就是問題了。在神的山那裏,只應該說神的話。你說那些說話不對嗎?我們都承認這些話很對,我們甚至可以引經據典的來證明那些話是對的。我們看看民數記第十一章,神在那時也是作這樣的事情啊!「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民十一4)「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從以色列的長老中招聚七十個人,就是你所指定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到我這裏來,領他們到會幕前,使他們和你一同站立。我要在那裏降臨,與你說話,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民十一1617)弟兄姊妹,你們看見了,在這一個地方,神是在作同樣的事情,你一個人擔當不了,便找一些人來幫忙幫忙。神要的是七十個,葉忒羅所獻的計謀比神說的還要詳細呢!組織的大綱還要細微,不只七十個人,而且把整個組織放到最基層去,十個人裏就有一個組長,這裏就叫做十夫長。在組織的嚴密上的確是蠻不錯的,但葉忒羅所說的話,有什麼不對呢?

    問題就在這裏,從民數記中,我們發覺一件事情,神沒有用著葉忒羅的計謀。雖然摩西接受了他的建議,也這樣的組織起來了,但神卻沒有用著它。摩西仍然背著那一個重擔,仍然是他一個人在承擔起以色列人的事情,所以才有民數記第十一章裏所發生的事。這樣,我們便看見一個問題來了,一切事的源頭若不是出於神的,不管它的內容在人看來是如何的準確,在神的面前都是沒有意義的,神也不能用。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

    這件事是說出了用人的主意來代替了神的帶領。許多時候,我們承認人是頂聰明的,人能想出很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在以色列人當中,事情卻不是這樣,因為以色列人是跟隨神來走路的,神也是借著雲柱和火柱跟他們走在一起的。他們一切的難處,是神為他們承擔的。在這一個時候,摩西並沒有感到他自己承擔不起,因為他的眼睛看著神,感覺他承擔不起的,卻是他的岳父,他用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從早到晚處理以色列人的事情怎能承擔得了。」但在摩西個人的經歷上來看,他實在是天天支取神的力量來作神的事,對他來說,他並沒有背重擔。但是人的意見,有時候的確能打動人的心,所以摩西就接受了他岳父所獻的主意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個千夫長,一百個人就有一個百夫長,五十個人就有五十夫長,十個人就有一個十夫長。用現在的話來說,十夫長是甲長,五十夫長是保長,百夫長是裏長,千夫長是區長。如果從行政組織來說,這個實在是太好了,但是問題仍然是在這裏,不是出於神的,就不是神所要的。在人看來是對的,但在神面前卻沒有地位。

    出於人的永不能代替神

    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在這裏,他的岳父說:「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纔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管理百姓。」(2122)這些條件都好,但這只是人的才幹和品格,卻不是恩賜。在屬靈的服事上,不能只憑才幹和品格,不是說不要才幹和品格,一定要有才幹和品格,但更重要的還是恩賜。恩賜是從神那裏賞賜下來的,而神這個賞賜乃是根據神自己的選召,也就是說,先要有神的選召,然後神再加上恩賜。如果我們不留意讀神的話,就會覺得葉忒羅的話沒有什麼不對。但是我們一回到屬靈的原則上去看,便會看見人的主意就是人的主意,人的主意永遠不能代替神的主意。我們感謝讚美主,因為神永遠是用祂的話來引導我們,祂允許我們有些時候稍微偏離,但是祂卻用自己的祝福來印證事情的對與不對。

    葉忒羅的意見是要摩西輕省一些,但事實上摩西並沒有感到背重擔,摩西還是很喜樂的在神的百姓中來服事。不過,當這個主意說出來以後,摩西接受了。摩西接受了以後,神有沒有承認這件事情呢?我們看看下文便可以知道,神沒有接受這個事實,因為不是出於神的,是永遠不會被神接受的。神沒有印證這件事,所以才有民數記十一章那一段事情。我們感謝讚美主,雖然神沒有印證這件事,但神卻是因為這件事,便加速了祂在以色列人中間所要作的事。在摩西這方面來說,他果然是作了這樣的安排和組織,不過神沒有使用這個組織,神也沒有使用這個安排,但卻引起神對以色列人作了更深入的事,這在十九章開始便講到了。

    只能行走在神的心意裏

    十九章以前,摩西的岳父已經回去了。在十九章那裏,以色列人卻發生了一件事,雲柱和火柱從那時候開始便沒有上升過。為什麼呢?神不讓他們往前走。為什麼神不讓他們往前走呢?這就和十八章的問題很有關係了。當人跟從了人的主意要往前行的時候,在神的路上就沒有辦法走得上去,因為神再不負責引導他們走。在十九章裏,他們到了西乃的曠野,在十八章他們也是到了西乃的曠野,差不了多遠的地方,他們就不能繼續的往前行。「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十九2)這不是十八章裏摩西跟他的岳父碰頭的地方嗎?十七章他們在利非訂打仗,打敗了亞瑪力人之後,他們就離開了利非訂,便到了西乃的曠野。十八章沒有明說是西乃的曠野,但說他們是在曠野安營,看起來這兩個地方其實是同一個地方,他們就在那裏住下來了。雲柱不上升了,火柱也不上升了,所以他們就停在那裏。為什麼停在那裏呢?因為神要來糾正他們。神怎樣糾正他們呢?下邊所記的就是神的糾正,神對以色列人說,他們必須要好好的聽從神的話,遵守神的約,然後就在萬民中作屬神的子民。看到十九章時,我們再詳細的來看這些話。

    現在先讓弟兄姊妹注意,為什麼神早不說這些話,晚不說這些話,如果要說的話,該在十五章末了的時候,說得詳盡一點。但在十五章末了的時候,神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現在在十九章的時候就很嚴肅的說了。為什麼那時候不嚴肅的說,到現在才嚴肅的說呢?沒有十八章,我們就不能看見神為什麼那樣嚴肅的說這些話。因為有了十八章的事實,神不能不說話了,神若在這個時候不說話,人的道路就只有越走越歪,人的心思便會離開神越來越遠,人也就會越來越以自己代替了神。所以,在這個不得已的時刻裏,神就說話了。神不僅是給他們帶領,神並且跟他們說話,說很嚴肅的話,說很詳盡的話,說很嚴厲的話,也說很重要的話。原因在什麼地方呢?因為在十八章裏,以色列人已經進入了一個危險的地帶。如果神不在這個時候給他們掉轉腳步,端正他們的心思,他們便會每況愈下。因為人在那裏憑著思想,只會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解決一些的難處。但是在神的鑒察裏,祂的百姓已經走到一個岔路口上了,若不及時的掉轉他們的腳步,他們定必越走越歪。

    弟兄姊妹,我們看見十九章起頭的事情,我們才感覺到為什麼有十八章的事插在當中。十八章的話好象跟以色列人出埃及沒有什麼直接的關連,正如我們讀創世記的時候,我們看見猶大和他瑪氏的事情,好象和創世記的主題沒有什麼關連。看到以掃後代的記錄,也好象與創世記的主題沒有什麼關連。但若是把創世記作為一個完整的信息來看,我們就看見實在是有關係的,在那裏點出一些很嚴肅的問題,正如在這裏一樣。十八章的內容,我們驟然看來似乎沒有什麼的關連,你就是把十八章拿掉,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還是完整的。但是,若是把十八章拿掉,雖然沒有影響以色列人出埃及歷史的完整,但是以色列人屬靈的道路,在那裏便出了一個空洞。我們看從十三章過紅海開始,神是一直把功課給他們,每一件事都是一個屬靈的功課,十八章也是一個屬靈的功課。以前的屬靈的功課,都是顯明神是他們的供應。十八章卻是隱藏了一個事實,神是他們的權柄。現在就是在「神是他們的權柄」這件事上有了破口,所以神就及時來把這個破口堵住。然後十九章便出來,結果引出了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章這段傳律法的歷史來。並且在二十五章開始,神要他們建造會幕,讓神親自住在他們中間的那事,也跟十八章的事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十八章在出埃及記裏,不是可有可無的一章,而是非常嚴肅的一個記錄。我所以不厭其詳的作這樣提說十八章,因為有不少的弟兄們,把十八章完全從好的那方面來看,甚至說到十八章是國度的縮影。若果十八章真是國度的縮影的話,那十九章神所說的話便是多餘的了。十八章不是一件好事,十八章可以說是一個危機。我們必須要看見這裏有一個屬靈的危機,然後我們才看到十九章神如何把他們從危機裏領回正途。

    我們感謝讚美主,當我們這樣看進去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神實在是一位負責的神。缺乏的時候,祂作供應;爭戰的時候,祂作能力;危難的時候,祂作拯救。當人愚昧的時候,祂來挽回,神是完全負責的神。十八章從表面上看來,我們不容易看見那個危機。但是感謝神,祂是負責的神,人看出或是看不出,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神看出便足夠了。神看出那裏有個危機,神就伸出手來,保護祂的百姓,造就祂的百姓。我們常常聽見一些弟兄姊妹的禱告,「神呀!求你圈起籬笆來保護你所買贖的人。」十九章裏就看見神圈起籬笆來了。

    感謝主,今天晚上只是把十八與十九章的關係,稍微點了一下,這樣我們纔能懂得,為什麼在十九章一開始,神是那樣嚴肅的、完整的,來引導以色列人進入祂的心意。我們感謝主,因為祂是拯救的神,「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所以凡靠著祂到神面前去的,祂都能拯救到底。十九章就叫我們遇見這樣的一位神,我們感謝祂,當年神是如何的引導以色列人,現在神仍是照樣的引導我們,問題不在神有沒有引導,而是在乎被引導的人,有沒有肯接受引導的心。我們感謝神,祂是沒有改變的。── 王國顯《容我的百姓去──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記載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為摩西出的主意(人的辦法)。

米甸人是亞伯拉罕的妻基土拉所生,是庶出的兒子,他們在亞伯拉罕的教導下也知道祭祀神,葉忒羅就是米甸祭司,他也獻祭(出十八12)。他們也懂得和實行割禮(出四25),他們的信仰很多地方可能和以色列人相同,但他們是從遺傳和教訓來的,而不是直接從啟示而來,因此他們看重人的才能(出十八21,如一11-1216),人的才能是肉體的能力,肉體的辦法。

民數記十一章14-17節,是神的辦法,是聖靈的工作,以色列70位長老因有神的靈分賜給他們,他們才能擔當管理以色列人的重任,事奉神是靠神的靈。

今天教會中,有許多人的遺傳,人的教訓,人的辦法,就是沒有聖靈的權柄,不遵重聖靈的權柄,這和葉忒羅的辦法有什麼兩樣呢?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摩西岳父(佚名)

 

    出十八127

    我們在上周已經研究過以色列人到了利非訂的地方遇到亞瑪力人,遭到第一次的戰爭,神保護賜福,使他們得勝頑敵!在此事以前,以色列人也遇到許多困難的事,諸如過紅海,在曠野無水缺糧的生活!但神都為他們解決了所有難題;就在這時摩西的岳父米甸的祭司葉忒羅,帶著摩西的夫人西坡拉,及革舜,以利以謝二個兒子來見面摩西,是在神的山——西乃山。下面我們分二段來研究之:

    一、摩西和岳父見面

摩西和他的岳父見面時的情景如何?這是許多人所急想明白的,我們分三節來看:

    摩西骨肉團圓的快樂。我們若重翻開出埃及記第四章二十四節便看出神當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要殺摩西,其妻就為其子行割禮,免去摩西的災難。原來以色列至祖先到現在都有行割禮的事,西坡拉是外邦人也為他的兒子行割禮;後來摩西差他回到葉忒羅那裡去,獨自進埃及去,引導以色列人過紅海,經過二月多的曠野生活,這期間遇無水缺糧的逆境,受盡百姓百般的淩辱,加以在埃及十次與法老苦鬥,約有一年,連曠野生活,總共有一年多離開溫暖的家庭,當他聽見岳父帶了自己的妻子,來見他時,我們可想到他是何等的快樂,何等的興奮。

    趕緊三步拼做二腳跑去「迎接他岳父,向他鞠躬,和他親嘴彼此問安」(出十八章七節),摩西現在得以和親愛妻子見面,重溫家庭的美夢,不亞於在沙漠中得到綠州的快樂,成語形容離家或無家的人謂「喪家之犬」真是唯肖雎妙!摩西不再是「喪家之犬」了!雖則受到許多攻擊,遭到許多困難的事,現在有家庭安慰,有可愛的妻子的溫語密言!一切傷痕一盡消失!我們看出家庭是何等的重要啊!「人生的溫暖放之家庭!」可成為「天堂」,也能變做「地獄」!這要看其人如何應用了?我們也可像摩西一樣借著家庭的安慰,得到地面上較快樂的幸福,雖然社會黑暗,詭詐驚風駭浪澎湃奔騰,「家」是我們的避難所,

    (二)摩西向岳父見證耶和華怎樣搭救他們。摩西見了丈人不只遁說私情,也將神如何行權能降十災給埃及,又救他們脫出埃及渡過紅海,替他解決了飲食的問題,又使他們得勝頑敵的事一五一十的排列在葉忒羅的面前!他這樣做至少有三點益處①利益自己,使自己常常感謝讚美時時自己激勵。②幫助岳父,使他知道神的愛。③榮耀歸神,如詩篇五十篇十四節「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

    葉忒羅的態度。當他聽了神用這樣大的愛施與他的女婿時,他感謝讚美神偉大的愛,奇妙的救恩!稱頌耶和華,知道耶和華比萬神都大,就把平安祭和燔祭獻給神。

    二、葉志羅的建議

    他的建議是非常偉大的。沿襲到今天邊不廢除。教會可以學習的真理。

    摩西雖然和家人團聚,過著美滿的家庭生活,但是他仍然勤勤做工,沒有因為他私人的生活,而放棄了公家的大事,次日很忙,獨自坐著!以色列人許多的難題要請問他,有道德,法津……等等問題都要來請教他,那時候,他們沒有組織,沒有政府及治安機關的設立,無論大小事都要摩西自己一人包攬,葉忒羅看見他的女婿那麼忙,不知道是為了何事?就問摩西,摩西告訴他說是百姓在向他求問神,葉忒羅聽了,知道這些大小瑣事摩西一人是辦不了的,就為他想方法!

    我們來看摩西辦事的好處,至少有五個不因私而忘公。(二)勤做工,雖然已是八十高齡的老頭了。謙卑,雖然做領袖,仍與平常的百姓親近,指導他們,沒有特殊奢侈高貴生活,仍然謙恭不煩與平常的百姓接近,毫無一點領袖特有自高的情形。善待惡,雖則他曾在埃及十次與法老鬥法,又引他們脫離埃及,安然渡紅海,但是他並沒有自持功高,仍然謙卑和藹;更甚者,他不管百姓如何怨言,如何和他爭鬥他都處之泰然,從不發怨言,任勞任怨,以善待惡,赦免那些怨他的人,這是他偉大之處,溫柔和藹,以善良指導。納諫葉忒羅的建議。他的丈人看他這

樣做不好,要他改變方法來辦事,他很樂意的接納。其實也真應當接納他丈人的建議,因為僅摩西一人之力想把眾人之事辦完,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人來求問摩西不要說費太多的時間,至少也要五分鐘,一人五分鐘一天能應付幾人呢?堂堂二百萬人的一陣,實不是一人所能負荷!

    他丈人的目的是為使摩西的擔子減輕,以分工合作的方法使有能力的人有機會做工。分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才到摩西那裡去,小事可從自己直接辨了(出十八章廿一至廿二節)如此一來摩西擔子減輕了,就是百姓有能力者,也有機會做工,不埋沒天才,一舉二得。

    假使摩西不聽岳父的勸告,最起碼有五個劣點:疲憊。摩西和百姓都必疲憊,因為事太重,獨自一人辦不了(出十八章十八節)。雖然摩西很勤勞的做工,但是事太多了辦不了反而成了事半功倍。事情太多,有小有大不能專心辦那些重要的案件。非但自己擔子太重,就是有能力者也無法做工摩西的事煩多辦不了,反而倦了!

    但是照明的摩西,畢竟是接受了他岳父的好方法,這方法直存到現在依然不滅,是教會的摸型,也是國家的制度,中國古代用的保甲法,及日據時代的保甲法,也許是因循這個制度而來;我們新興教會也是以分區制度分七區再分小組,這樣大家都有工作。

    可是摩西接納丈人的建議,也要在用人方面謹慎才行。於是葉忒羅又建議他選人的方法,敬畏神的。(二)誠實無妄。不義之財的人。葉忒羅更偉大,他知道除了具有這種條件的人以外,不能任用。因為若沒有以上幾個倏件,做事就不會合乎神的旨意,不是些貪官,便是些汙吏,所以今天我們教會要用人,也要用具有以上之條件的人,須要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敬畏神;這樣教會才能復興,主的名才能榮耀!

    葉忒羅的分工合作法在今天還很適合,若是教會也能採取這種方法,必定大為進步,兄弟姊妹們,當我們受社會的黑暗苦楚,遭外人譏刺時,家庭是我們的避難所,我們回到家庭受家庭的藉慰,可洗去一切的傷痕!

 

 

教會的本分    巍立德

 

聖經:出十八1323

講題:教會的本分

講員:魏立德牧師

    信徒在世上作主的肢體,要在世人面前表現出基督的樣式,主耶穌在離世前交待我們極重大的使命,這是教會的本分。

    主救贖了我們,使我們認識獨一的真神,因此至少該一體拜一次聚集著感謝祂。但並非僅習慣性地禮拜就了事,而應出自心靈的真實崇拜。

    教會有對內幫助信徒的本分,所以有主日學等組織,同樣亦應有對外的責任。聖經多處記載主耶穌不單愛你我,祂也愛全世界的人,祂要我們到普天下傳福音給萬民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馬太2829

    保羅先生寫信給腓立比的教會,稱讚、感謝他們:「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一5)又如帖前一59,他也讚揚他們傳揚神的話,這是教會的本分。

    但如何做呢?舊約聖經有個原則,在出埃及記十八章,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忙著為百姓施行審判,他的岳父教他應訓練別人來分擔這些事。新約以弗所四章1112節:「他所賜的有使徙,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信徒單單赴禮拜聚會是不夠的,而要受差用傳福音,建立基督的身體。

  所以,教會裡不單是牧師的責任,而應訓練信徒,使信徒奮興、動員為主爭戰。有的教會將信徒分組,舉行家庭聚會,邀未信者參加,信徒自己作見證,引導這些未信的親戚朋友。或有的邀朋友喝咖啡、郊遊、共餐,都可借機傳福音。

  龍舟需要多人同目標地出力才能前進,盼望信徒亦有此觀念,能有份于引人歸主的事工,把教會長大視為己任。

 

 

你這作的不好(佚名)

 

  出十八17

    你這作的不好,這是摩西的岳父看見摩西從早至晚審判百姓,忙碌辛苦,就對他說:你這作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於是為摩西出個主意,他一面代替百姓將案件奏告神,一面代替神將命令指示百姓,其餘的事,要選有才能敬畏神的人,派他們作官,管理百姓。像這樣,摩西自己輕省些,別人也可以同負責任。由此可以看出兩個道理:第一、神不要我們做超過我們所能做的事。參看民數記十一章第十四至十七節,耶和華也吩咐摩西立官長,並且應許「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不但是一位年老有經驗的葉忒羅這樣勸告,並且神的旨意也不要摩西獨自一人擔當,過於他所能的。魔鬼若不能引誘一個像摩西那樣清潔高尚的人,犯罪墮落,就引誘他操勞太過,忙迫疲憊,以致靈性受傷,身體得病。第二、會作領袖的,必會與人分工合作分派一百個人作工,比自己做一百個人的工,總要好些。做領袖的,不但是自己會作工,更要會訓練人和他同工。未了、要注意葉忒羅那位老年人說話,非常有禮。一則說: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再則說: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他貢獻自己的意見,然而尊重神的旨意,要追求知道合乎神的旨意。這可以作我們勸告人和受人勸告的模範。使徒約翰勸告我們,要察驗一切的事,是否出於神。如今世界,很多人學葉忒羅代人出主意,或是講新奇的道理,卻沒有葉忒羅敬畏神的心、我們要察驗一切的道理:第一、是否榮耀基督?二,是否體貼肉體?三、是否合乎聖經?四、從前的歷史,已往的經驗、,是否贊成這道理?總要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忠實的管家」(佚名)

 

    出十八1721;徒廿28

    一個人活在世上,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呢?並不是獲得全世界,而是要完成其使命。

    「人是萬物的靈長,在肉體上有靈魂。」「人的目的為要榮耀神,是造福人群。」在東京神學大學的畢業典禮時,大學長桑田秀延先生說道:「傳道時,牧師要有信心,愛心、奉獻、犧牲的精神,如果如此,則長執,甚至連會眾也均會有此種精神。」此為將教會視為社會的結晶。在歌林多前書四2:「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所以神告訴我們,要我們當祂忠實的奴僕。現代企業的興起,目標管理、組織管理為企業之大科目,要辦好企業必須要具有才識,人緣才能成為一個良好的企業家,可是,當一位老闆在選擇部屬時,首先要看的,並非此人是否具有才能,而是看其是否忠實,能否完成受託的工作、任務。耶穌曾用銀子的比喻,來表示每個人所受的恩賜雖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看我們忠實與否,那拿一千的因沒完成任務,所以不但銀子被奪,且被主人趕了出去,因為他不是一個好的管家;相反的,那拿五千的,反而更加重了其任務,因為在主人的心目中,他為一位好的管家。管家的意思本為「奴隸」的意思,為要絕對服從其主人,在啟示錄十四13「……從今以後……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所以我們教會的工作的越多,其工作必不失落。又在哥林多前書四12,啟示錄二10告訴我們,必須盡忠到死。我們要做個忠實的管家,我們心中國才不致於後悔。

    在日本的明治時代以前,各國分割而立,其中有一很強,此國因有一位驍勇的百勝將軍,所以形成了此國的現況。國王為了感謝此位忠僕,所以賜給他美屋佳眷,以報償他的忠心。但是,經此賜後,此位將軍竟然成為戰無不敗的將領,因為他為了保住他的佳眷美財,而不肯為國冒死盡忠,結果,國王將其妻子賜死,財產沒收。由此我們當可得到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不可浪費神所賜給我們的恩賜不用,到頭來,神定會將其恩賜沒收。

    長老的制度起源很早,在創世紀時即有,而非現在才有,在摩西時代,長老已成為協助他的主要人物,到耶穌時、初代教會,長老均為重要的職務。

    長老的意思可從二種民族的觀點來看:

  希伯來人:其意為「抱羊」,因為在他們遊牧時代時,牧羊人對羊的照顧無微不至,牧羊人為領路者(出埃及記十三1618)為模範,所以長老的信心、敬虔、屬靈的、世俗的生活,均要為信徒的榜樣。

  (二)羅馬人:其意為監督,即糾正兵士因為他們的監督為在高處守望,警告大家儆醒,維護大家的安全。

    保羅設立長老的目的為:(1)監督(2)增進信徒的靈性(3)眷顧其世俗的生活。所以其目的為要保存信徒的純潔。在提摩太前書三1,此經節為保羅所指的長老的職責「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羡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

 

 

第十八課 神感動神僕(譚志陽)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

 

     神是奇妙的 神,有時他會感動一個不起眼的人來對 神僕給以提醒和獻策。因此,我們不輕易否定一些人給我們積極性建設性的提議。當以色列民行程到曠野時,就許多不能解決事情需要解決,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到神僕摩西面前,使一天到晚忙不過來。後來,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得知信息後,就到摩西裡,參與治理會眾的建議,給摩西帶來了幫助。這說明了 神時刻與以色列民同行同在。

 

.神感動葉忒羅見摩西 (1-12)

 

1.他聽見奇事  1

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聽見 神為摩西和 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華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的事。

葉忒羅雖然是一位異邦族人,但是他很是敬畏 神,他聽見 神為摩西和 神的百姓以色列民所行的一切事,就感到非常奇妙。因此,百聞不如一見,決定到曠野摩西那裡看個究竟。看看 神是如何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這完全是出於 神的感動!

 

2.他帶著親屬  2-4

A.自己的女兒——摩西的妻子

    “西坡拉”:是“麻雀”和“小鳥”的意思。她的一生中正如飛鳥一樣來加入 神的會眾,是外邦人加入教會的預表,正合飛鳥宿在芥菜樹枝上的比喻(太13:32)。

B.自己的外甥——摩西的兒子

摩西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革順,一個是以利以謝。

“革順”:是“在外邦作了寄居”的意思。這正是預表天國的子民是先作過世上寄居的客旅(11:13-16,彼前2:9-12)

“以利以謝”:是“父親的 神幫助了我”的意思。正表示“ 神是我們在患難中的隨時的幫助”(46:1)

 

3.他來到神山  5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帶著摩西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 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曠野安營的地方。

“神的山”是指何烈山(王上19:8),或稱“西乃山”,位於利非訂的附近(19:2)。這說明,只有來到 神的山,方能看見 神的作為;又是從新得力的門路(121:1)

 

4.他彼此問安  6-8

A.     自我介紹:他對摩西說:“我是你岳父葉忒羅,帶著你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你這裡。”為什麼他還用自我介紹?我想,這是葉忒羅謙卑的一種表現。作為長輩的葉忒羅能夠如此謙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知道,雖然按輩份自己是長輩,但按屬靈地位摩西是長輩。這種認識是葉忒羅敬畏 神體現。

B.     親嘴問安: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向他下拜,與他親嘴,彼此問安,都進了帳棚。這裡兩方面需要清楚:

第一,“下拜”。摩西向尊敬的岳父“下拜”,是當時一種普通的謙卑之禮(23:7,12,33:3,6-7)。但到了頒佈律法之後,就不可拜與物,唯 神是敬拜的對象(20:5,10:25-26)。因此,基督徒處世與人交往之禮節,當合乎 神在各時代的旨意。

第二,“親嘴問安”。“親嘴問安”在新約聖經中也是經常使用的一項禮節,表示友好、接納、相愛的意思。如浪子回家,父親與他連連親嘴(15:20),保羅強調“親嘴”必須聖潔(16:16,林前16:20,林後13:12,提前5:26)

C.分享主恩:摩西將耶和華為以色列的緣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以及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艱難,並耶和華怎樣搭救他們,都述說與他岳父聽。葉忒羅與女婿摩西會面時,聽過摩西述說的蒙恩經歷而歡喜,可見向親人見證 神的恩典何其重要,這也是愛親人之表現(提前5:8)

 

5.他讚美獻祭  9-12

A.     歡喜快樂: 葉忒羅因耶和華待以色列的一切好處,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便甚歡喜。這是葉忒羅心中的歡喜,因他聽見 神大能作為而快樂。

B.     歌頌讚美:十到十一節是葉忒羅的讚美詩,這表示外邦異族進入讚美 神的行列。

C.     獻祭感恩: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把燔祭和平安祭獻給 神。此時,他認識“耶和華比萬神都大”。同時也為以色列民的蒙恩而感恩,向 神獻上燔祭的平安祭,表示對 神的感恩。

D.     神前吃飯:葉忒羅獻祭後,“亞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都來了,與摩西的岳父在 神面前吃飯。”一同吃祭物——表示同為 神所悅納,蒙得 神的喜愛(10:34-35)

 

應用: 我們生命的改變能夠讓親友看到,並帶領他們歸向神嗎?摩西將神為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大事,都告訴岳父,使他相信耶和華比其他一切神只都大。我們常常最難向自己的親友見證神,但是我們應當找機會,把神在自己身上所做的事告訴他們,因為我們對他們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

經文: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 神真實的話。”(19:9)

 

.神感動葉忒羅獻良策 (13-27)

    身為祭司的葉忒羅,他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又為摩西法理會眾而出良策,使摩西有著更好的法理方法。

 

1.先看摩西審事的情況  13-18

    第二天百姓有事要求問 神,整天站在摩西的左右,摩西又忙於向眾人斷事,並叫他們知道 神的律例和法度,葉忒羅看見了審判場面之事務的忙碌(13-16);看見會眾站立之疲憊(17-18);更看見摩西之任重,說:“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18)。葉忒羅的遠見,正啟發我們當有屬靈的眼光(林前2:14-15),我們也當看出目前教會所處的情況。

 

2.提供設立聖職的主意   19-23

    葉忒羅有關設立聖職的建議,有四個特點:

A.有工作方向:19-20

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 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 神面前,將案件奏告 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作的事。

將百姓的案件奏告 神(19),這是代禱者的工作,將神的法度教訓人(20),這是講道的工作。使徒時代的工人也就是向這方向工作(徒6:4)。

B.有揀選條件:21

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 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

任聖職的人必須有:第一,有才能(1:9,6:3);第二,敬畏 神(彼前2:17);第三,誠實無妄(1:9-11);第四,恨不義之財(提前3:8-9)。擔任聖職的人必須有美好的品德(提前3:2-4),因 神對工人的要求比會眾高(3:4,10:4)

C.有分工層次:21

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葉忒羅提供了四個層次的職份:即第一,千夫長;第二,百夫長;第三,五十夫長;第四,十夫長。這些職份名稱一直被以後的軍隊所採用(王下1:9,10:1,23:17)。今天,教會是屬靈的軍隊(5:14,提後2:3,6:11),各人在基督裡都是一同當兵的(2:25),但這需分清工種的層次,這不是論地位的大小,乃要工作層次的分工。這樣,才能使工作不至雜亂。

 

D.有責任範圍:22

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裡,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

葉忒羅這樣的安排,使每個工人都有分於聖工,他們可以同時在自己的層次裡工作,如遇有難題,就呈上交給摩西,摩西將案件奏告 神而得解決。至於小的事,各等工人都可以處理。教會也當這樣的各盡其職(4:12),共同分擔聖工(6:2),才能使整體的工作輕省,共同參與復興教會之工。

 

3.得到摩西誠心的採用  24-27

    摩西聽從了葉忒羅的主意,就按他的話去行。

A.立聖職:25

摩西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有才能的人,立他們為百姓的首領,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

建立教會後,必須膏立聖職。使徒行傳十四章23節記保羅與巴拿巴“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托所信的主。”今天,我們對此工作,不可不引為重視。

B.托聖任:26

他們隨時審判百姓,有難斷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裡,但各樣小事他們自己審判。

摩西就把聖事與權柄托給首領們,讓他們各盡公內之事。這樣的安排是 神的心意,正如葡萄樹使枝子結果子更多一樣(15:2)。因此,健全的教會也當對工人分工交托聖任,要求各等工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盡到幾個“專一”(12:6-8)

27節記載葉忒羅作工以後就回本地去了。

 

應用:你從領袖摩西身上學習了什麼關於事奉的功課呢?你有否刻意替自己塑造一個屬靈的超人的形像?

經文:“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或作“端端莊莊地使兒女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 神的教會呢?(提前3:1-5)

── 譚志陽《出埃及記逐章查經課程》

 

 

037述說神恩(蘇佐揚)

                                                            (六月六日)

(出埃及記十八章112節)

葉忒羅因耶和華待以色列的一切好處,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便甚歡喜。                                                      (十八章9節)

一、神的作為,傳至米甸。米甸包括西乃半島之南及東岸地區。 四十年前摩西曾因打死一個埃及人而逃至此處避難,結果成為米甸祭司的賢婿(二 11-21),並且生了兩個兒子。該米甸祭司稱為葉忒羅,亦稱為流珥,與摩西同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有共同的一神信仰。葉忒羅成為米甸地區的宗敎領袖,敎訓他的同胞如何事奉神,證明他是一位屬靈的人物,神為以色列所行的一切奇事,很容易傳到遠近地區,米甸人也自然會聽見這些奇事,摩西是葉忒羅的女婿,當然特別受葉忒羅的關注。

二、摩西妻兒,前來團圓(24節)。摩西蒙召前往埃及為選民領袖時,為著工作方便,所以打發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回他岳父家(四24 26)。他們因為聽見摩西帶著所有的以色列人都離開了埃及,會朝向米甸曠野方面而來,所以他們來到摩西和以色列人安營的地方來見他,好讓他們夫妻、父子得以團圓。後來他岳父葉忒羅離開他們獨自回到米甸去了( 27節)。於是摩西在曠野的遙遠路程中有妻兒作伴,一同前往迦南地。摩西的長子革舜後來生一子名細布業(代上 廿三16)。次子以利以謝也有一個兒子利哈比雅,但子孫甚多(代上 廿三口)。他們都有機會進入迦南。

三、寄居外邦,主恩萬千(3-4節)。摩西的長子名革舜,意即「寄居者」,次子名以利以謝,意即「神幫助」。摩西加上批註說 :「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4節)。不少解經家相信摩西的妻子西坡拉曾為摩西的次子行割禮,救了摩西一命(四2426 ) 。在較早時,法老因摩西曾打死一個埃及人而要殺他(二 15)。於是,他逃往米甸,這就是法老的刀了。摩西的性命得以保全,深覺主恩萬千,現在又能與妻兒團圓。摩西迎接他岳父,與他親咀,彼此問安, 一同進了帳棚(7節),相見甚歡,當然有說不完的話題。此後一同前往迦南,心中自然也十分喜悅,因他從今以後可以享受家庭的溫暖了。他們是在「神的山」那裡會面的,而事實上他們仍未抵達西乃山,因為西乃山亦即神的山(三1),因此有人相信第十八章是獨立的一章,應插入在民數記十章10節和11節中間,那時他們已抵逹西乃山,葉忒羅才把摩西的妻兒帶來會面雲。然後葉忒羅和他的兒子何巴才―同離開摩西回到米甸(民十2932)。

四、四個「一切」,使人心歡。在這段經文中四次題及「一切」:1.葉忒羅聽見神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人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華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的事(1節)。2摩西將耶和華為以色列的緣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3在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艱難,並耶和華怎樣搭救他們,都述說給他岳父聽(8節)。4 葉忒羅因耶和華待以色列的「一切」好處,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便甚歡喜(9節)。這四個「一切」,表示神在一切的事上都 是最髙的統治者,為著祂的選民,祂在「一切」的事情上、道路上、 困難上、戰爭上都把握著最高的權柄,加以管理、引導、救助和賜給得勝的能力。屬神的人是有這些特權的。

五、四種拯救,神愛完全。這裡四次題及「拯救」一詞,表示四種不同的「拯救」。1.救摩西脫離法老的刀(4節)。2搭救他們脫離及克服一切的困難(8節)。3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指在埃及為奴而做苦工的情形(9節)。4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和法老的手,是指在神降下十大災難的時候和在紅海中追趕他們的過程言(10節 )因為神要打搫法老的狂傲之故。「救」字在原文有兩個不同的字,一為「拯救」(SAVE),另一為「救拔」或「救出」(DELIVER);這裡四次所用的乃是後者,即「救出」、「取出」、「脫離」而言。 神的拯救是完全的。

六、獻祭感恩,享用神前(1112節)。葉忒羅聽了摩西所詳述的一切,用四種行動來表示他的快樂與對神感恩。1.充滿快樂,與摩西一同快樂。2向神讚美(10節)。3得知耶和華比萬神都大(11 ),也許他今後更瞭解他祖宗所信奉的神的寶貴。4獻燔祭和平安祭 (12節),然後和眾長老在神面前一同享受平安祭的祭肉(12節,廿 四11),過一個快樂的團契。

蒙恩之人應時常述說神恩,不可忘恩,不斷感恩,可再蒙恩。──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

 

 

038選賢與能(蘇佐揚)

                                                            (六月七日)

(出埃及記十八章13 27節)

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十八章21節)

一、從早到晩,審判百姓(1316節)。摩西每天早上要坐著為百姓作兩件事:1.為他們求問神,並把神的律例和法度敎訓他們。2為他們爭訟的事施行審判。百姓都願向他求敎,因為他是他們的領袖。所以他獨自一人辦理此事。他的岳父看見他這樣做,覺得希奇,一人何以能審判幾百萬人的案件呢?又怎能長久如此呢?有人猜測是因為他們打敗亞瑪力人之後,因所奪來的擄物均分得不適宜,所以來請摩西判斷,但可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爭執而來求救。葉忒羅看見兩種情景:①摩西整天「坐」著,百姓整天「站」著,大家都會十分疲乏(18節)。②摩西「一人坐著」辦理,其餘可作領袖的人「袖手旁觀」,他覺得兩者都是不智。

二、同當重任,選賢輿能(1921節)。葉忒羅建議要從十二支派中選出賢能,分擔重任。選出之後,派他們作千夫長,管理一千人,百夫長則管理一百人,五十夫長管理五十人,十夫長則管理十個人。意即以一千人為例,選一領袖管理這一千人。這一千人分為十隊,每隊一百人,共有十個百夫長。跟著這一千人又分為二十隊的「五十人」,選出二十個五十夫長,又選出一百個十夫長,如此一層一層的管理民眾,各「長」分別為百姓判斷案件,「同當此任」(22節)。 當時埃及已採用這種方法多年,但重大案件則由一個「審判官員」( 像今日的陪審員一般)作最後決定。這樣,由六十萬壯丁中所選出的各種「官長」有七萬八千六百人之多。

三、敎導民眾,遵守神命(16節,1920節)。摩西只說為百姓求問神及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但葉忒羅所說的有四點:1.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吿神,正如後來為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求問神一般(民廿七1 5)。2將律例和法度敎訓他們。3指示他們當行的道。4當作的事(20節)。可見葉忒羅這老人家實在比摩西老練些,摩西為人謙卑,也願意接受他岳父的建議,並不一意孤行(24節 ),也不願作一個獨裁者。不過有人批評葉忒羅所說的話,因他兩次都是先說「自己」,然後說「神」(18節、23節)。也許他身為米甸祭司,習慣了對他的百姓如此說話而已。他為祭司的責任,也是要敎導百姓敬畏神,遵守神的命令,作一個行神道的人,約瑟夫認為摩西把這事記錄下來,是他謙卑的表示,更把岳父的良好建議寫下,是表揚別人的長處,而不自己居功雲。

四、官長資格,手潔心清(21節)。葉忒羅建議為各種民眾官長的資格有四:1.有才能的。2敬畏神。3誠實無妄。4恨不義之財。 後來摩西在申命記說明另有三種資格,即:5有智慧。6有見識。 7為眾人所認識(申一 1315)。當時也獲得全民的同意(申一14)。 後來摩西又吩咐那些被選的官長們應有的守則如下:①聽訟時要按公義判斷。②審判時不可看人的外貌。③聽訟不可分貴賤而有差錯。④ 不可懼怕人。⑤倚靠神而審判。⑥如遇難斷的案件,則呈交摩西判斷 (申一16 17)。當然他們需要一些時日去辦理此事,但摩西可能由各支派分別去選舉,則必迅速來完成此事(申一3有「你們」二字表示是他們十二支派分別選舉的)這些官長後來也是軍長(民卅一14)。

五、分別審判,摩西輕省(2223節,26節)。摩西果然依照他岳父葉忒羅的建議去行,這一行動,實在也蒙神悅納,所以以後並無不妥之事發生。摩西在約但河東複述往事時,也提及此事,他自己和眾百姓都以此為妙計(申一 14)。他們用什麼方法去選出千夫長百夫長等人,經文並未詳述,但一切都順利進行,是可斷言的。不過有人相信摩西是在西乃山接受神的律法之後,才辦理選舉各種官長,然後讓他們敎導民眾,認識神的律例和法度(申一 61315)。這也是有可能的。否則摩西尙未接受神的律例和法度,如何能敎導民眾,又如何能使民眾官長敎導民眾呢?不過摩西後來果然選了千夫長等領袖與他分擔重任,摩西便可以「輕省」些(22節)。民眾也可以在各帳棚所駐紮之處,亦即「他們的住處」聽審,不必到摩西面前,整天站著而疲乏(18節),可以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帳棚了。有人解釋「住處」二字指將來的迦南而言,乃是錯誤。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謙卑的領袖會接受別人的智慧為自己的產業。── 蘇佐揚《默想出埃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