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三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復造法版並立約】 一、摩西鑿石板上山見神(1~4節) 二、神在雲中降臨與摩西相會(5~9節) 三、神立約戒民不可拜偶像(10~16節) 四、神詳述約的內容,命摩西寫下(17~27節) 五、摩西手拿兩塊法版下山,臉上發光(28~35節) 貳、逐節詳解 【出三十四1】「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樣;其上的字我要寫在這版上。」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你要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我要將你所摔碎那先前的版、上面的話寫在這兩塊版上。」 〔原文字義〕「鑿出」鑿,鑿出一個形狀;「先前的」第一的;「摔碎」折斷,打碎;「字」言論,言語;「寫」書寫。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樣」:注意,先前的那兩塊石版,無論是石版本身,或是其上的字,都是神的工作(參二十四12;三十一18;三十二15~16),如今卻被摩西摔碎了;第二次所做的版,是摩西遵照神的命令鑿成的。 「其上的字我要寫在這版上」:『我』字指神自己,但有些解經家認為實際上是摩西遵從神的吩咐寫上的(參27節)。無論是神寫的或是摩西寫的,神都承認是祂的工作(參申十4)。同樣的原則,寫聖經的人按照聖靈的感動所寫出來的話,神承認是祂自己的話。 〔靈意註解〕「你要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樣」:表明神恩慈的赦免,樂意重申前約(參三十二19)。 〔話中之光〕(一)摔碎容易,要鑿出新的石版困難;摩西雖然發的是義怒,但是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20)。 (二)神說,其上的字我要寫在這版上。摩西鑿石版,神在其上寫字;神的工作,仍需人的配合。 【出三十四2】「明日早晨,你要預備好了,上西乃山,在山頂上站在我面前。」 〔呂振中譯〕「明日早晨你要豫備好了;你早晨要上西乃山;在山頂上那裡晉見我。」 〔原文字義〕「明日早晨」翌日,第二天早晨;「預備好了」堅定,牢固;「西乃」多刺的。 〔文意註解〕「明日早晨,你要預備好了,上西乃山,在山頂上站在我面前」:本句按照原文有兩個『早晨』的字樣,一次是早晨預備好了,另一次是早晨上到西乃山上(參呂振中譯文);這表示時間的急迫性,不容遲延,神似乎迫切想要恢復人之間的律法和秩序(Law and Order)。 〔靈意註解〕「你要預備好了,上西乃山,在山頂上站在我面前」:神命摩西再度上山相會。 〔話中之光〕(一)早晨是我們力量最大,希望最大的時間。任何脆弱的因素還沒有來襲,昨天的疲乏在夜間我已將一天的疲乏全行埋葬了,在早晨我已得著了新的精力。 (二)一天的早晨,宛若鮮花怒放,把它獻給神。不要讓他因你葉子憔悴而離開你。 (三)在基督人的生命中,晨更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早晨我們必須先見神的面,然後再見人和世界。 (四)預備好了再上山。這表示神的僕人要「上山」與神見面時,必須作好準備——即心靈的準備。只要心靈準備好了,才能坦然地上神的聖山,與神面對面靈交。 【出三十四3】「誰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遍山都不可有人,在山根也不可叫羊群牛群吃草。”」 〔呂振中譯〕「誰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遍山都不可有人;山根也不可有羊群牛群在吃草。」 〔原文字義〕「誰」人類,任何人;「遍山」山嶺;「根」前面,對面;「吃草」放牧,餵草。 〔文意註解〕「誰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遍山都不可有人,在山根也不可叫羊群牛群吃草」:這種情形,基本上與第一次的嚴格情形相仿(參十九12~13),惟這一次更加嚴格限制,連約書亞也不允許上到半山上(參二十四13;三十二17)。有解經家認為,這次是因為神要向摩西顯出祂的榮耀(參三十三18~23)。但最主要的,可能是因為亞倫的失敗(參三十二1~6),迫使摩西必須留下約書亞在營地看守,免得再發生無可挽救的失誤。 〔靈意註解〕「誰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神賞給摩西單獨見神的特權。 〔話中之光〕(一)誰也不可帶上山。這表示神的僕人必須要有「獨自上山」的時刻,保持自己清靜與神相交。 (二)單獨去見他。天天按時去見他。帶著聖經去見他;把我們一天中要作的事都帶到他面前去,我們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力量和指示。 【出三十四4】「摩西就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清晨起來,照耶和華所吩咐的上西乃山去,手裡拿著兩塊石版。」 〔呂振中譯〕「摩西就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大清早摩西便起來,照永恆主所吩咐他的上西乃山,手裡拿著兩塊石版。」 〔原文字義〕「鑿出」鑿,鑿出一個形狀;「先前的」第一的;「清晨」早晨,日出;「起來」早起,早開始。 〔文意註解〕「摩西就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意指摩西所做的石版,和先前神親手所做的石版(參三十二15~16),大小尺寸一模一樣。 「清晨起來,照耶和華所吩咐的上西乃山去,手裡拿著兩塊石版」:本句的重點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1)時間:清晨;(2)地點:上西乃山;(3)物件:兩塊石版(參1~2節)。 〔靈意註解〕「摩西…清晨起來,…上西乃山去,手裡拿著兩塊石版」:摩西遵命帶著石版上山。 〔話中之光〕(一)這一次的石版是神吩咐摩西自己先鑿好以後再由神來把文字寫上去,不像前次那樣神自己作(出三十二15~16)。這就說明神要人與他同工。 (二)人可以作一些外表的東西,但絕不能作那個內容。內容是由神自己來定規的,那內容是神自己作安排的。所以,神讓摩西鑿那兩塊石版,但卻要祂自己親手寫字在其上。 【出三十四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 〔呂振中譯〕「永恆主在雲中降臨,同摩西站在那裡,將永恆主的名宣告出來。」 〔原文字義〕「降臨」下來,下降;「一同站在」將自己放置於,站立,持守立場;「宣告」宣告,朗讀。 〔文意註解〕「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意指神降臨山頂,彼此面對面站在那裡(參2節)。 「宣告耶和華的名」:『神的名』代表神本性一切的豐盛(參三十三19)。 〔靈意註解〕「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神降臨山頂和摩西同立。 【出三十四6】「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呂振中譯〕「永恆主在他面前經過,宣告說:『永恆主耶和華,有憐憫有恩惠的神,不輕易發怒,而有豐盛的堅愛和忠信,」 〔原文字義〕「面前」面;「宣告」宣告,朗讀;「有憐憫」有憐憫的;「有恩典」有恩典的;「輕易發怒(原文雙字)」長的,忍耐的(首字);怒氣,鼻孔(次字);「豐盛」許多,大量;「慈愛」慈愛,善良,喜愛;「誠實」忠實,真實,堅固,可靠。 〔文意註解〕「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按照原文,這裡的意思是:神在他面前經過的時候,宣告說。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6~7節說明了神的名所包含的特性:(1)耶和華,耶和華:祂就是那『我是』的神;(2)有憐憫:眷顧人的軟弱;(3)有恩典:不在乎人的行為;(4)不輕易發怒:饒恕人的過犯;(5)有豐盛的慈愛:多過祂公義的要求;(6)誠實:信守祂所應許的。 〔靈意註解〕「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神宣告耶和華的名,藉以表明祂的「所是」。 「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表明神的特性。 〔話中之光〕(一)「耶和華,耶和華」把神聖名字重復說出意含了啟一8;二十二13阿拉法和俄梅戛所傳達的意思。以色列全部歷史從開始,繼續,而且存在到那時,乃是因為耶和華的權能;而其未來亦在乎此。 (二)神宣告祂的名所說的話不多,但絕大部分是恩典的話,絕大部分是叫人受安慰的話。當人帶裏罪孽來到神面前,心裏在恐懼戰兢的時候,神卻向他們說出恩典的話,這是何等的寶貝。 【出三十四7】「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呂振中譯〕「為千萬代的人持受堅固之愛,饒赦愆尤、過犯、罪惡;萬不以有罪為無罪,乃是要察罰罪愆,從父親到兒子、以及兒孫,到三四代。』」 〔原文字義〕「千萬」一千;「存留」看顧,保守,保護;「慈愛」慈愛,善良,喜愛;「赦免」承擔,舉起;「罪孽」罪惡,不公正;「過犯」罪過;「罪惡」罪,贖罪祭;「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原文雙同字)」傾空,清除;「追討」照料,造訪,召集。 〔文意註解〕「為千萬人存留慈愛」:意指祂的慈愛:(7)橫向:擴及萬邦;(8)縱向:延及萬代。 「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意指祂的赦罪之恩包括:(9)赦免罪孽(iniquity):重在指因傲慢和自義所犯的罪行;(10)赦免過犯(transgression):重在指因疏忽和無知所犯的罪行;(11)赦免罪惡(sin):重在指因失誤和軟弱所犯的罪行。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意指(12)公義是祂審判的原則:必須滿足神公義的要求,祂才能赦免人的罪行。 「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本句似乎與神公義的原則『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結十八20)相牴觸,也與可拉一黨人的實例不符(參民二十六11)。神審判的原則是『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啟二十12~13),因此這裡的意思應當另有所指。所謂『禍延子孫』正是本句的意思。按照常理,兒女和子孫難免受到父母、祖父母的連累,譬如疾病的遺傳、家境的貧困、觀念的傳遞、行為的模仿等,都會令子孫受到不良影響。 〔靈意註解〕「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表明神的慈愛。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表明神的公義。 〔話中之光〕(一)神樂意向人施恩,但是神並不允許人忽略祂的公義和聖潔。神沒有降低祂的標準,神也沒有改變祂的定意,該追討的,神還是要追討。 (二)人犯罪為甚麼會影響到世世代代的子孫?這並不是神對人不近情理的刑罰。兒女必然會承受父母犯罪之後果:例如,父母虐兒、酗酒等都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這些罪是明顯的,至於自私、貪心這一類的罪,也同樣會代代相傳下去;而且,罪的可怕後果,並不只限於傳給家庭中的成員。所以不要對罪不以為然,而要悔改離棄罪。 (三)罪在目前可能使你只有一點點的痛苦,但是以後會帶來愈來愈大的痛苦,並會使你最親的家人,你的子孫都受到莫大的傷害。 【出三十四8】「摩西急忙伏地下拜,」 〔呂振中譯〕「摩西急忙俯伏在地上敬拜,」 〔原文字義〕「急忙」加速,快快的;「伏」(原文與「急忙」同字);「下拜」下拜,俯伏。 〔文意註解〕「摩西急忙伏地下拜」:摩西在此抓住機會,急忙根據神所宣示的本性(參6~7節),一面敬拜神的『所是』,一面為神的百姓有所代求(參9節)。 【出三十四9】「說:“主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我們中間同行,因為這是硬著頸項的百姓。又求你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惡,以我們為你的產業。”」 〔呂振中譯〕「說:『主阿,我若在你面前蒙恩,求主在我們中間同行,雖然這是脖子硬的人民;求你赦免我們的愆尤罪惡,拿我們當做你的產業。』」 〔原文字義〕「蒙」找到,到達;「恩」恩惠,恩寵;「同行」去,行走;「硬著頸項(原文雙字)」硬著頸項,冥頑不靈,艱難,嚴苛(首字);頸,頸背(次字);「赦免」赦免,寬恕;「罪孽」罪惡,不公正;「罪惡」罪,贖罪祭;「產業」取得產業,作為財產。 〔文意註解〕「說:主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這裡強調他所依據的是神的『恩典』(參6節『有恩典』)。 「求你在我們中間同行,因為這是硬著頸項的百姓」:這裡強調他所依據的是:(1)『耶和華』是祂的名;(2)祂『有憐憫』(參6節上)。 「又求你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惡」:這裡強調他所依據的是:(1)祂『不輕易發怒』;(2)祂『有豐盛的慈愛』(參6節下);(3)祂『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參7節)。 「以我們為你的產業」:這裡強調他所依據的是:(1)祂有豐盛的『誠實』(參6節下);(2)祂『為千萬人存留慈愛』(參7節上)。 〔靈意註解〕「求你在我們中間同行」:求神同行。 「求你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惡」:求神赦罪。 「以我們為你的產業」:求神殊恩對待以色列人。 【出三十四10】「耶和華說:“我要立約,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是在遍地萬國中所未曾行的。在你四圍的外邦人就要看見耶和華的作為,因我向你所行的是可畏懼的事。」 〔呂振中譯〕「永恆主說:『看吧,我要立個約:我要當著你人民面前行奇妙的作為,就是在全地或列國中所未嘗有的創作;在你四圍的各民族、就要看見永恆主的作為、看我向你所行的是多麼可畏懼的事。」 〔原文字義〕「立」剪除,砍掉;「約」契約,結盟;「奇妙的事」奇妙的,卓越的的,非凡的;「未曾行」創造,型塑;「作為」行為,工作;「畏懼」懼怕,敬畏。 〔文意註解〕「耶和華說:我要立約」:『立約』指簽訂誓約;簽約雙方都要受誓約的約束,負有守約的義務。 「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是在遍地萬國中所未曾行的」:神在未要求百姓守約的條件之前,先應許祂必履行在全地萬國之中所未曾行過的『不尋常的事』。 「在你四圍的外邦人就要看見耶和華的作為」:叫周圍的外邦人都能看出,這樣的事絕對不是世人所能做得到的,乃是出於耶和華『神的作為』。 「因我向你所行的是可畏懼的事」:前述『不尋常的事』乃是『可畏懼的事』,諸如:(1)使約旦河水斷絕(參書三16~17);(2)使耶利哥城牆倒塌(參書六20);(3)降大冰雹打死許多敵人(參書十11)等。 〔靈意註解〕「耶和華說:“我要立約,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我要從你面前攆出…迦南人」(10~11節):神以信實應許必行奇特的事,就是攆出迦南六族人。 〔話中之光〕(一)神的約乃是神所賜給我們的一個把柄,叫信心的手可以抓牢它。就理論上來說,我們是毫無資格去要求神履行什麼合約的。但祂喜歡使祂自己受約的約束,以保證祂必要為我們行事。 【出三十四11】「“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要謹守。我要從你面前攆出亞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呂振中譯〕「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務要遵守。看吧,我要把亞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從你面前趕出去。」 〔原文字義〕「吩咐」命令,指示;「謹守」保守,看守,遵守;「攆出」趕走,驅逐;「亞摩利人」山居者;「迦南人」熱心的;「赫人」恐懼的子孫;「比利洗人」屬於某一村莊;「希未人」村民;「耶布斯人」被踐踏的後裔,打穀場。 〔文意註解〕「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要謹守」:本句可視為12~26節的導論,神要求以色列人務必謹守神在下面的吩咐。 「我要從你面前攆出亞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本句話有兩層的意思:(1)神行『奇妙的事』和『可畏懼的事』(參10節)的目的就是要攆出迦南地七族(參三十三2註解);(2)本句話列在神的吩咐之後,意指雖然神照盟約顯出祂的作為(參10節),但攆出迦南地七族的效果就要看以色列人遵守盟約的程度如何。 〔靈意註解〕「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要謹守」:神要求選民謹守祂12~16節的命令。 【出三十四12】「你要謹慎,不可與你所去那地的居民立約,恐怕成為你們中間的網羅;」 〔呂振中譯〕「你要小心、不可和你所去到的那地的居民立約,恐怕那會餌誘你入於網羅。」 〔原文字義〕「謹慎」保守,看守,遵守;「立」剪除,砍掉;「約」契約,結盟;「網羅」網羅,引誘,餌。 〔文意註解〕「你要謹慎,不可與你所去那地的居民立約」:神對以色列人的第一項要求,就是不可與當地人立約,而以色列人第一項破壞這個誓約的事,竟是與受騙與基遍人立約(參書九15)。 「恐怕成為你們中間的網羅」:本句是說明與當地居民立約的後果,恐會受當地居民的引誘,而敬拜他們的神(參14~15節),又跟他們通婚(參16節)。 【出三十四13】「卻要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柱像,砍下他們的木偶。」 〔呂振中譯〕「他們的祭壇你們要拆毀,他們的崇拜柱子你們要打碎,他們的亞舍拉神木、你們要砍下來,」 〔原文字義〕「拆毀」拆毀,打斷;「打碎」打碎,折斷;「柱像」柱子,紀念碑;「砍下」砍下,剪除;「木偶」亞舍拉神像。 〔文意註解〕「卻要拆毀他們的祭壇」:『祭壇』指獻祭敬拜巴力的地方(參士六25)。 「打碎他們的柱像」:『柱像』指雕刻巴力形像的木柱(參王下十27)。 「砍下他們的木偶」:『木偶』指亞舍拉女神的偶像(參王上十五13)。 〔話中之光〕(一)除惡務盡,不可留下絲毫餘地,否則必會捲土重來。 【出三十四14】「不可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為忌邪者。」 〔呂振中譯〕「[不可拜別的神,因為那名為忌邪者永恆主是忌邪的神],」 〔原文字義〕「敬拜」下敗,俯伏;「忌邪的」忌邪的,嫉妒的;「忌邪者」(原文與「忌邪」同字)。 〔文意註解〕「不可敬拜別神」:意指不可跪拜別神,向牠獻禮並祈福。 「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為忌邪者」:『忌邪的神』按原文意指嫉妒的神,表示祂忌恨任何人在祂以外另有別神,而向牠敬拜;『名為忌邪者』這是重複強調祂對敬拜別神的忌恨心。 〔話中之光〕(一)「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金錢)」(路十六13)。金錢是這個世代的神,豈可貪愛?但是許多基督徒竟然想與奴役他們的財神立約,拉關係。 (二)「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忌邪”,希伯來文原意為“嫉妒”。高雅倫(Alan Cole)說:「“嫉妒”所指的,是排他性的個人關係——諸如婚姻——到破壞時所導致暴烈、猛力的行為。因此這種行為不當視作偏執,而應看為專一;其來源一方面是神的獨一性(真神不是諸神之中的一位),另一方面是他和以色列之間的獨特關係。沒有一個真正愛妻子的丈夫,能夠容忍拿妻子和別人分享;同樣,神也不會和對手分享以色列。」 (三)「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十一3)。 【出三十四15】「只怕你與那地的居民立約,百姓隨從他們的神,就行邪淫,祭祀他們的神,有人叫你,你便吃他的祭物,」 〔呂振中譯〕「恐怕你和那地的居民立約,眾民就變節去服事他們的神,獻祭給他們的神,若有人請你,你便吃他的祭物,」 〔原文字義〕「立」剪除,砍掉;「約」契約,結盟;「隨從」在…之後;「行邪淫」姦淫,作妓女;「祭祀」獻祭,宰殺祭物;「祭物」祭物。 〔文意註解〕「只怕你與那地的居民立約,百姓隨從他們的神」:15~16兩節明文說明與當地居民立約的『網羅』(參12節)究竟是甚麼:(1)『隨從他們的神』意指追求並跟隨偶像假神,而犯了宗教上的淫亂。 「就行邪淫,祭祀他們的神」:(2)更進一步的淫行,就是祭拜偶像假神。 「有人叫你,你便吃他的祭物」:(3)再進一步,被迫吃偶像假神的祭物。 【出三十四16】「又為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為妻,他們的女兒隨從他們的神,就行邪淫,使你的兒子也隨從他們的神行邪淫。」 〔呂振中譯〕「恐怕你給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為妻,而兒子的女兒又變節(原文:行邪淫)去服事他們的神。」 〔原文字義〕「娶」拿來,取出;「隨從」在…之後;「行邪淫」姦淫,作妓女。 〔文意註解〕「又為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為妻」:(4)接著,彼此的兒女通婚。 「他們的女兒隨從他們的神,就行邪淫」:意指外邦人兒女大多敬拜偶像假神。 「使你的兒子也隨從他們的神行邪淫」:(5)通婚的結果,下一代自然也接受了偶像假神的信仰。這樣,15~16兩節詳述了信仰上變節的五個步驟。 【出三十四17】「“不可為自己鑄造神像。」 〔呂振中譯〕「不可為自己造鑄像的神。」 〔原文字義〕「鑄造」做,製作;「神像」像神的。 〔文意註解〕「不可為自己鑄造神像」『為自己』意指為滿足自己的意願而做;『鑄造』指包括各種金屬的鑄造、木刻、石雕、泥塑,以及繪畫、刺繡、針織、各種手工等;『神像』指作為敬拜對象的各種形像,包括人物、生物、無生物等。 【出三十四18】「“你要守除酵節,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亞筆月內所定的日期吃無酵餅七天,因為你是這亞筆月內出了埃及。」 〔呂振中譯〕「除酵之節你務要守,要照我所吩咐你的吃無酵餅七天;要在亞筆月內的制定節期吃,因為你是在亞筆月內出埃及的。」 〔原文字義〕「守」保守,看守,遵守;「除酵」沒有放酵的麵包;「節」節慶,筵席;「亞筆」初熟,放穗的月份;「無酵餅」(原文與「除酵」同字)。 〔文意註解〕「你要守除酵節,照我所吩咐你的」:『除酵節』又名無酵節,是每年正月十四日黃昏過逾越節之後,接下來一連七天的節期(參十二17)。 「在亞筆月內所定的日期吃無酵餅七天,因為你是這亞筆月內出了埃及」:『亞筆月』是猶太人舊曆的七月,後改為正月,一年之首(參十二2);被擄之後採用巴比倫曆制,改稱尼散月(參尼二1)。『吃無酵餅』意指只准吃未經過發酵的餅(參十二15);『七天』按照猶太人的曆法,是指正月十四日下午六時至二十一日下午六時(參十二18),亦即正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共有七天(參利二十三6);『亞筆月內出了埃及』表明過除酵節就是為了紀念出埃及。 〔靈意註解〕「你要守除酵節…七天」:七天表徵完全。 【出三十四19】「 凡頭生的都是我的;一切牲畜頭生的,無論是牛是羊,公的都是我的。」 〔呂振中譯〕「凡頭胎的都是我的;一切牲畜、無論是牛是羊、凡公的頭胎的都是我的。」 〔原文字義〕「頭生的(原文雙字)」頭生的,分別出來的(首字);子宮(次字);「牲畜」牛,家畜;「公的」記得,回憶。 〔文意註解〕「凡頭生的都是我的」:『頭生的』指從母腹中第一個出生的;神以頭生的代表全體,將頭生的獻給神,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屬神的(參十三2)。 「一切牲畜頭生的,無論是牛是羊,公的都是我的」:意指神以雄性頭生牲畜代表一切牲畜,正如以長子代表人類。 〔靈意註解〕「凡頭生的都是我的」:若不獻給神就須代贖或打折頸項(參20節)。 【出三十四20】「 頭生的驢要用羊羔代贖,若不代贖就要打折它的頸項。凡頭生的兒子都要贖出來。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 〔呂振中譯〕「頭胎的驢、你要用小羊去替贖;若不替贖,就要打折它的脖子。凡你所有頭胎的兒子、你都要贖出來。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 〔原文字義〕「頭生的」頭生的,分別出來的;「代贖」贖身,贖回;「空手」徒勞地,無實質地。 〔文意註解〕「頭生的驢要用羊羔代贖」:驢對人是很有用的負重服役牲畜,但解經家認為驢是屬於不潔的牲畜,所以不能獻給神,故用羊羔代贖(參民十八15)。 「若不代贖就要打折它的頸項」:驢的頸項一旦被打折,就變為無用。 「凡頭生的兒子都要贖出來」:意指以色列人的長子都要歸神為聖,但不是獻他為祭,而是用五舍客勒銀子贖回(參民三47)。 「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不可空手』也就是要奉獻成年人的生命贖價作為禮物(參三十13~16),又獻初熟的產物和頭生的牲畜為祭物。 〔靈意註解〕「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帶著祭物感恩奉獻,特別是初熟之物和頭生的。 【出三十四21】「“你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雖在耕種收割的時候也要安息。」 〔呂振中譯〕「六日要勞碌,但第七日你就要休息;在耕種收割的時候、也要休息。」 〔原文字義〕「做工」工作,服事;「安息」中止,停止,休息;「耕種」耕地,耕種季節;「收割」莊稼,收穫。 〔文意註解〕「你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意指每周的頭六日要作工,第七日是安息日,歇息不可作工。 「雖在耕種收割的時候也要安息」:意指在耕種或收割的時候,遇到第七日仍須安息。 〔靈意註解〕「你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要殷勤作工,也要享受神的安息。 【出三十四22】「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要守七七節;又在年底要守收藏節。」 〔呂振中譯〕「你要舉行七七節,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舉行;收藏節乃在年底。」 〔原文字義〕「初熟」初熟的果子;「麥子」小麥;「守」做,製作;「七七」七,以七為周期;「收藏節(原文雙同字)」節慶集會,筵席。 〔文意註解〕「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要守七七節」:『七七節』又稱收割節(參二十三16)或五旬節(參徒二3),離除酵節剛好第五十天,大約在陽曆五、六月間;『收藏節』。 「又在年底要守收藏節」:又稱住棚節(參申十六13~15),是猶太人最大的節期,大約在陽曆九、十月間。 〔靈意註解〕「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要守七七節;又在年底要守收藏節」:亦即守五旬節和住棚節。 【出三十四23】「你們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主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呂振中譯〕「一年三次、你所有的男丁都要朝見主永恆主以色列之神。」 〔原文字義〕「男丁」男人;「朝見」看見,覺察。 〔文意註解〕「你們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主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一切男丁』指二十歲以上的男人;『一年三次』指除酵節(參18節)、七七節和收藏節(參22節);『朝見主』意指到耶路撒冷過節獻祭。 〔靈意註解〕「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主耶和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都要上耶路撒冷聖殿朝見神。 【出三十四24】「我要從你面前趕出外邦人,擴張你的境界。你一年三次上去朝見耶和華你神的時候,必沒有人貪慕你的地土。”」 〔呂振中譯〕「我要把列國人從你面前趕出去,擴張你的境界;你一年三次上去朝見永恆主你的神的時候,必沒有人貪慕圖你的地。』」 〔原文字義〕「趕出」佔有,剝奪,繼承;「擴張」變寬,變大;「境界」邊界,界線;「上去」上升,攀登;「朝見」看見,覺察;「貪慕」渴望,貪圖。 〔文意註解〕「我要從你面前趕出外邦人,擴張你的境界」:『外邦人』指原居住在迦南地的各族人(參11節);『擴張…境界』意指佔領並據為己有。 「你一年三次上去朝見耶和華你神的時候,必沒有人貪慕你的地土」:本句說明『趕出外邦人』的主要用意,乃是當一切以色列男丁上耶路撒冷過節時,避免讓殘留的外邦人覬覦他們的產業。 【出三十四25】「“你不可將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逾越節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 〔呂振中譯〕「『你不可將我的祭牲的血跟有酵的餅一同祭獻;也不可留逾越節期的祭物過夜到早晨。」 〔原文字義〕「祭物」祭物;「獻上」祭品,屠宰,擊打;「逾越」逾越;「留到」住宿,過夜。 〔文意註解〕「你不可將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祭物的血』是為著贖罪(參三十10);『酵』在聖經裡表徵罪和邪惡的教訓(參林前五8;太十六12)。因此之故,兩種彼此性質相反的東西,不可一同獻上。 「逾越節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若有剩餘的都要用火燒掉(參十二10)。 〔靈意註解〕「你不可將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祭物的血是為贖罪,有酵的餅表徵獻祭的人有罪,兩者性質相反,不可同獻。 「逾越節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剩下的要用火燒掉。 【出三十四26】「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呂振中譯〕「要把你地裡上好的初熟物送到永恆主你的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子去煮山羊羔。』」 〔原文字義〕「首先」首先,起頭;「初熟之物」初熟的果子;「殿」房屋,家;「山羊羔母」母親;「煮」煮沸,翻騰。 〔文意註解〕「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初熟之物』和家庭裡的長子,以及頭生的牲畜一樣,原都是屬於神的;『耶和華你神的殿』此時尚未有聖殿,故指神居住的所在,即會幕中的聖所、至聖所。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有二意:(1)以母奶煮其子,有殘忍之嫌;(2)此乃迦南人異教徒祭祀習俗,為真神所不喜。 〔靈意註解〕「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一切頭生的和初熟之物都要歸給神。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這是迦南地異教徒的陋習。 【出三十四27】「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將這些話寫上,因為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你要將這些話寫上,因為我是按著這些話的意思同你和以色列立約的。』」 〔原文字義〕「話」言論,言語;「寫上」書寫;「立」砍掉,剪除;「約」契約,結盟。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將這些話寫上」:『這些話』指11~26節的話;『寫上』指記錄在冊上,而不是刻在石版上(參28節)。 「因為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意指11~26節的話乃是與立約的內容有關,大概是十條誡的補充說明。 〔靈意註解〕「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約的兩造都須遵守這些話。 【出三十四28】「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 〔呂振中譯〕「摩西在那裡同永恆主在一起、四十晝又四十夜:飯沒有吃,水也沒有喝。他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段話、寫在兩塊版上。」 〔原文字義〕「飯」麵包,食物;「約」契約,結盟;「話」言論,言語;「條誡」(原文與「話」同字);「版」石板。 〔文意註解〕「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四十晝夜』這是第二個四十晝夜(參二十四18);『不吃飯,也不喝水』指禁食四十晝夜(參申九9;太四2)。 「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本句表明:(1)十條誡就是神所說立約的話;(2)刻在石版上的就是十條誡。 〔靈意註解〕「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摩西禁食四十晝夜。 「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神重新用手寫十條誡在兩塊法版上。 〔話中之光〕(一)在那四十晝夜中,摩西似乎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自己;他不吃飯,也不喝水,好像他已不復存在。然而,當他從山上下來時,他非但未見清瘦或憔悴軟弱,相反的,他卻更強壯,更有豐采,他的臉上光華四射。這裏滿了教訓:神常常將這種與祂之間至高交通的經歷,賜給祂的僕人們,結果,總是使他們在服事上得著新鮮的能力。 (二)神頭一次所寫的字和第二次所寫的字,是一樣的。儘管中間發生了許多的事,卻不能影響神的權柄,也不能影響人到一個地步,可以去代替神。神仍然是掌握自己的權柄,神仍然讓人曉得祂是不改變的神,祂過去是如何,現在還是如何。人當中雖然發生變化,但神卻沒有更改。 【出三十四29】「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 〔呂振中譯〕「摩西從西乃山下來;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從山上下來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臉上的皮膚因他和永恆主說了話而射發光芒。」 〔原文字義〕「西乃」多刺的;「皮」皮膚;「發了光」閃爍發光,發出光輝。 〔文意註解〕「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終於完成了在山上的任務,所以帶著兩塊法版下山去了。 「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面皮…發了光』正像使徒保羅所說的返照主的榮光(參林後三18)。 〔靈意註解〕「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摩西領受兩塊法版下山。 「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臉上返照神的榮光(參林後三18)。 〔話中之光〕(一)你是否常花時間單獨親近神?儘管你的面孔不會發光,不過花時間禱告、讀經、默想,總會影響你的生活,別人也能看出你與神有密切的交往。 (二)人工的謙卑,是人在那裏裝作謙卑,所以謙卑得吃力極了,叫旁邊的人都替他吃力。但是出乎神的謙卑,是自自然然的,他自己並不覺得他是在那裏謙卑著,但是在他旁邊的人會看見在這個人身上有了神的工作(30節)。臉上擦粉的人,要常常照鏡子;但是,摩西臉上發光,自己並不知道。 (三)「不知道自己,」良善在那不自覺的狀態中,才是最高的良善。敗壞也是在不自覺中可淪為最卑劣的。當參孫的能力失去的時候,他竟然不知道神已經離開了他。 (四)人們常自以為比別人強,就很自誇。他們實在沒有見過聖潔的美,也不清楚自己內心的光景。他們雖知道過往的罪已經得著赦免,卻不占地自私的態度仍退居在內在的動機。 【出三十四30】「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 〔呂振中譯〕「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著摩西,見他臉上的皮膚射發光芒、就怕挨近他。」 〔原文字義〕「怕」懼怕,敬畏;「挨近」拉近,靠近。 〔文意註解〕「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這是因為摩西面皮不同尋常的發光,使眾人如同見到神的榮光一樣,對他產生畏懼的心。 〔靈意註解〕「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別人害怕挨近他。 【出三十四31】「摩西叫他們來;於是亞倫和會眾的官長都到他那裡去,摩西就與他們說話。」 〔呂振中譯〕「摩西叫他們來,於是亞倫跟會眾中所有的首長都回到摩西那裡,摩西就便和他們說話。」 〔原文字義〕「叫」召喚,宣告;「官長」長官,首領。 〔文意註解〕「摩西叫他們來;於是亞倫和會眾的官長都到他那裡去,摩西就與他們說話」:此次的召集是為了向他們傳達神立約的話(參32節)。 【出三十四32】「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 〔呂振中譯〕「隨後以色列眾人都挨近前來,他就把永恆主在西乃山同他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 〔原文字義〕「隨後」在…之後;「近前來」拉近,靠近;「吩咐」吩咐,命令。 〔文意註解〕「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 話都吩咐他們」:『與他所說的一切話』更準確地說,應當是指神吩咐摩西傳達給以色列眾人的一切話。 〔靈意註解〕「摩西…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摩西向眾人轉告神所吩咐的話。 【出三十四33】「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 〔呂振中譯〕「摩西和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 〔原文字義〕「完了」實現,消耗,結束;「帕子」面罩;「蒙上」給,置,放。 〔文意註解〕「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用帕子蒙上臉』這是為了遮蓋臉上的光,以免眾人害怕(參30節)。 〔靈意註解〕「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因為眾人害怕他臉上的光。 【出三十四34】「但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及至出來的時候便將耶和華所吩咐的告訴以色列人。」 〔呂振中譯〕「每逢摩西進到永恆主面前和他說話的時候,他總把帕子揭去,直到出來為止;他出來,便將永恆主所吩咐的對以色列人說,」 〔原文字義〕「揭去(原文雙同字)」轉變方向,出發;「帕子」面罩。 〔文意註解〕「但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意指每當摩西進到神面前的時候,乃是敞著臉的(參林後三18)。 「及至出來的時候便將耶和華所吩咐的告訴以色列人」:意指每次進去領受神的話語,出來的時候便將所領受的話傳給眾人。 〔靈意註解〕「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敞著臉和神說話。 【出三十四35】「以色列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臉,等到他進去與耶和華說話就揭去帕子。」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看摩西的臉面,見摩西臉上的皮膚發射光芒。摩西總再用帕子蒙上臉,直到他進去和永恆主說話才揭了去。」 〔原文字義〕「又」返回,轉回;「蒙上」(原文與「又」同字);「揭去帕子」(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意指摩西每次出來的時候,面皮發光。 「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臉,等到他進去與耶和華說話就揭去帕子」:為著安撫以色列眾人,摩西就用帕子蒙上臉,遮蔽面光,等到再進去神面前時仍舊除去帕子。 叁、靈訓要義 【神與人立約的中保──臉上發光】 一、神命摩西重鑿石版並帶上山(1~7節): 1.「你要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樣」(1節):表明神恩慈的赦免,樂意重申前約(參三十二19)。 2.「你要預備好了,上西乃山,在山頂上站在我面前」(2節):神命摩西再度上山相會。 3.「誰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3節):神賞給摩西單獨見神的特權。 4.「摩西…清晨起來,…上西乃山去,手裡拿著兩塊石版」(4節):摩西遵命帶著石版上山。 5.「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5節):神降臨山頂和摩西同立。 6.「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5~6節):神宣告耶和華的名,藉以表明祂的「所是」。 7.「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6節):表明神的特性。 8.「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7節):表明神的慈愛。 9.「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7節):表明神的公義。 二、摩西為民代禱和神的回覆(8~16節): 1.「求你在我們中間同行」(9節):求神同行。 2.「求你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惡「*9節」:求神赦罪。 3.「以我們為你的產業」(9節):求神殊恩對待以色列人。 4.「耶和華說:“我要立約,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我要從你面前攆出…迦南人」(10~11節):神以信實應許必行奇特的事,就是攆出迦南六族人。 5.「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要謹守」(11節):神要求選民謹守祂如下的命令: (1)「不可與你所去那地的居民立約」(12,15節)。 (2)「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柱像,砍下他們的木偶;」(13節)。 (3)「不可敬拜別神…隨從他們的神,就行邪淫」(14~15節)。 (4)不可「為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為妻」(16節)。 三、神詳述約的內容並要摩西寫下來(17~27節): 1.「不可為自己鑄造神像」(17節):連真神的像也不可鑄造。 2.「你要守除酵節…七天」(18節):七天表徵完全。 3.「凡頭生的都是我的」(19~20節):若不獻給神就須代贖或打折頸項。 4.「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20節):帶著祭物感恩奉獻,特別是初熟之物和頭生的。 5.「你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21節):要殷勤作工,也要享受神的安息。 6.「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要守七七節;又在年底要守收藏節」(22節):亦即守五旬節和住棚節。 7.「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主耶和華」(23~24節):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都要上耶路撒冷聖殿朝見神。 8.「你不可將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25節):祭物的血是為贖罪,有酵的餅表徵獻祭的人有罪,兩者性質相反,不可同獻。 9.「逾越節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25節):剩下的要用火燒掉。 10.「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26節):一切頭生的和初熟之物都要歸給神。 11.「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26~27節):這是迦南地異教徒的陋習。 12.「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27節):約的兩造都須遵守這些話。 四、摩西領受兩塊法版下山,臉上發光(28~35節): 1.「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28節):摩西禁食四十晝夜。 2.「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28節):神重新用手寫十條誡在兩塊法版上。 3.「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29節):摩西領受兩塊法版下山。 4.「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29節):臉上返照神的榮光(參林後三18)。 5.「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30節):別人害怕挨近他。 6.「摩西…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31~32節):摩西向眾人轉告神所吩咐的話。 7.「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33節):因為眾人害怕他臉上的光。 8.「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34~35節):敞著臉和神說話。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出埃及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出埃及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