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百姓拜金牛犢犯大罪】 一、鑄造金牛犢並向牠獻祭(1~6節) 二、神為此發怒,摩西代禱求情(7~14節) 三、摩西下山見狀怒碎法版,責問亞倫(15~24節) 四、摩西呼召利未人攻擊弟兄討罪(25~29節) 五、摩西再次為百姓向神代禱(30~35節) 貳、逐節詳解 【出三十二1】「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 〔呂振中譯〕「人民見摩西拖延著下山,就聚集去見亞倫,對他說:『起來!給我們造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的,因為那摩西、那領我們從埃及地上來的那個人、我們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原文字義〕「遲延」羞愧,困窘的;「聚集」聚集,集合;「神像」像神的,神;「引路」行走,引導;「領」上升,攀登,帶領。 〔文意註解〕「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遲延不下山』指摩西在山上達四十晝夜(參二十四18;三十四28);『到亞倫那裡』因摩西曾吩咐長老們有事找亞倫解決(參二十四14)。 「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做神像』這是直接違反十誡中第二誡『不可作甚麼形像』(參二十4)的誡命;『引路』人類造神運動的動機,是為了尋求指引,占卜、求籤是相同的道理,高舉任何屬靈偉人,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人們行事為人憑著眼見,才會有這般愚昧的想法。 〔話中之光〕(一)一「遲延」就忍受不了,這是「性急」的表現。基督徒的美德之一就是忍耐,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13)。 (二)「摩西遲延不下山,」他在山上『四十晝夜』(參二十四18),四十表徵試驗、試煉;這段時間,考驗摩西、也考驗百姓,結果百姓勝不過考驗。 (三)百姓所以勝不過四十晝夜的考驗,是因為他們行事為人只憑眼見,不平信心(參林後五7)。 (四)我們若憑著眼見,就不能走主的道路;只有在信心裏,我們才能繼續向前,走完主所要我們走的道路。 (五)以「神像」來代替「神」引路。無論是世人或是信徒,往往以看得見的人事物來代替看不見的神,於是那些看得見的人事物,就變成了有形或無形的偶像。 【出三十二2】「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 〔呂振中譯〕「亞倫對他們說:『把你們的妻子和兒女耳朵上的金環摘下來,拿來給我。』」 〔原文字義〕「摘下」撕下,撕裂;「環」環,耳環。 〔文意註解〕「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本節說出:(1)亞倫沒有求問神,就自作主張;(2)『耳上的金環』是妝飾品,可能得自埃及人(參十二35~36)。 〔話中之光〕(一)「耳上的金環」原是妝飾品,竟成了敬拜的偶像(參4節);人若熱衷於妝飾自己,有可能變成她的偶像。 (二)偶像的材料出自妝飾(耳環)。妝飾是美化自己,肉體的妝飾是發自魂(思想、感情、意志),妝飾本身就是偶像,牛犢的出來,不過把肉體的妝飾換成了宗教的妝飾,從敬拜耳環轉而敬拜金牛犢。 (三)甚麼時候教會領袖,注重人意過於神意,就會跟多數人的意見妥協,反被牽引離開真道。 【出三十二3】「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 〔呂振中譯〕「眾民就把他們耳朵上的金環都摘下來,拿來給亞倫。」 〔原文字義〕「摘下」撕下,撕裂;「環」環,耳環。 〔文意註解〕「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出乎意外的是,百姓並沒有躊躇,立刻『就都摘下』,這種情形表明此事可能出於百姓的要求,亞倫不過是順應百姓而已,所以聖經說百姓放肆,亞倫縱容他們(參25節)。 〔話中之光〕(一)有人說,亞倫可能故意以貴重的金飾使他們因捨不得而退縮。事實是,人們為著拜偶像,常常不惜花費巨資。 【出三十二4】「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 〔呂振中譯〕「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用雕刻的器具雕造它,作成一隻鑄像的牛犢;他們就說:『以色列阿,這就是你們的神、那領你們出埃及地上來的!』」 〔原文字義〕「接過來」取,拿;「鑄了」做,製作;「雕刻的器具」雕刻工具,尖筆;「領」上升,攀登,帶領。 〔文意註解〕「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亞倫並非鑄造金牛犢的人,他應當是接受金器並轉交給金匠,然後由金匠用專門的工具經模鑄、雕塑等手續,造出了一隻金牛犢。 「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他們』就是上述的金匠;他們鑄造了金牛犢,就向眾人宣稱牠就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神。 〔話中之光〕(一)偶像的製造者是宗教領袖,凡是宗教領袖所製造的偶像,百姓都跟看去拜,還以為是敬拜神,其實是事奉人的智慧產物,人的恩賜的產物。 (二)以色列百姓是要亞倫為他們作「神」,他們並沒有要亞倫作「牛犢」。因此基督徒不能盲目地跟宗教領袖走,要審查他們作的是否合乎「聖經的純正話語規模」(提前六3;提後一13(,還要看這些宗教領袖的言行、生活是否敬虔聖潔。 (三)迷信的人們,別人怎麼作、怎麼說,他們就怎樣跟、怎樣說。拜偶像乃是人云亦云,經過了傳言,就一股腦兒地接受,視為真的。 (四)人們利用牛來耕地、負重,所以以牛犢當作神,乃是在下意識裡以神為僕人,而將自己當做主人。許多人信神的動機,想要利用神來醫病、發財、保安。 (五)有人認為,當時的以色列人可能幼年在埃及地耳濡目染,受到埃及人拜牛神的影響。因此,勸告信徒們當注意自己兒女的教育,從小就要帶領兒女認識真神。 【出三十二5】「亞倫看見,就在牛犢面前築壇,且宣告說:“明日要向耶和華守節。”」 〔呂振中譯〕「亞倫看見(古卷:懼怕),就在牛犢面前築了一座祭壇;又宣告說:明天要過節來事奉永恆主。」 〔原文字義〕「築」建造,建立;「壇」祭壇;「宣告」宣告,朗讀;「守節」節慶集會。 〔文意註解〕「亞倫看見,就在牛犢面前築壇,且宣告說:明日要向耶和華守節」:『亞倫看見』指亞倫事後追認;下面就是他追認金牛讀乃是耶和華的兩道手續:(1)築祭壇;(2)宣告守節。 〔話中之光〕(一)亞倫可作為傳道人的借鏡。傳道人的職責原本是教導、引領會眾,使他們順從真理,但是不堅守真理的傳道人,很可能看風轉舵,跟隨會眾而行。 (二)表面上「築壇」、「守節」是合乎聖經的行為,但實際是拜「牛犢」而非拜「真神」。今天許多基督徒所說、所作的,表面上好像是合乎聖經,但實際卻是違背聖經。 (三)我們事奉神,維持屬靈的生活,絕對不能只求工作對、名稱對、形式對,就以為是可以事奉神了。如果我們不是絕對的持守神的真道,就是外面的方式再對,也是可咒詛的,也是犯罪的。 (四)我們決不能說:「只要是為了保持主工,只要是為了敬拜神,就採取通融的方法、合乎潮流的外表形式。只要向神獻祭,總不能算錯。」這是極其危險的。 (五)只保存外面的宗教儀式,而所敬拜的對象已經改變了,雖然名稱也叫「耶和華」。因此宗教儀式可以照搬,而靈裏真實的事奉已蕩然無存了。外面的儀式不重要,靈裏的敬拜才重要(約四21~24)。 【出三十二6】「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 〔呂振中譯〕「第二天、他們(或譯:他)清早起來,就獻上燔祭,帶平安祭上前去;人民又坐下去吃喝,起來嬉戲作樂。」 〔原文字義〕「次日清早」翌日,次日;「獻」上升,攀登;「燔祭」燔祭,升高;「平安祭」平安祭,為聯盟所獻的祭;「玩耍」笑,玩弄。 〔文意註解〕「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燔祭』是全然焚燒,全部獻給神為馨香的火祭;『平安祭』是感恩自願獻上的祭,僅上好的部位歸給神,獻祭物的人可以分享其餘部位。這裡的問題是:(1)必須是祭司才有資格在祭壇上獻祭;(2)所築的壇不是照山上的樣式,因為摩西還沒有下來;(3)金牛犢不是耶和華真神;(4)『玩耍』含有異教徒在獻祭時淫亂敗德的意味。 〔話中之光〕(一)「坐下吃喝,起來玩耍」乃是典型的拜偶像節慶活動:大拜拜就是大吃大喝,接下來便是欣賞色情歌舞,或甚至行淫起來。 (二)「坐下吃喝,起來玩耍」,這是外邦宗教常見的崇拜方式,以色列人竟然將之全盤照搬。高雅倫(Alan Cole)指出:「本節形容的行徑對巴力崇拜者來說有宗教上的重要性,並沒有不道德的用意;但耶和華的看法就不同了。對於藉著『十言』的道德要求表達他本性的耶和華來說,這種崇拜是不能忍受的。不瞭解耶和華的聖潔,便不能解釋摩西的反應為什麼如此暴烈,以色列接著要受的審判為什麼如此可怕。」 (三)「坐下吃喝,起來玩耍」,這種放縱肉體的生活方式符合人類的天性,所以對任何人都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保羅深知這一點,所以勸勉讀者要以以色列人為戒:「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林前十7)。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四)「玩耍」原文的意思是嬉笑,敬拜神是不帶嬉笑的,嬉笑是放鬆自己,沒有約束,不敬畏神。今天在基督徒的聚會中已摻入許多嬉笑的弦律、音樂,使人又跳、又叫、激動魂的勢力,又拉手,又拍手。把敬拜變成了娛樂、跳舞(19 節)。 【出三十二7】「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下去吧,因為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已經敗壞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吩咐摩西說:『你下去吧;因為你的眾民、你從埃及地領上來的、已經敗壞了。」 〔原文字義〕「下去」下降,沉下;「敗壞」敗壞,腐化,毀滅。 〔文意註解〕「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下去吧,因為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已經敗壞了」:『你的百姓,就是你…領出來』這裡連稱兩次『你』字,與原來稱呼『我的百姓』(參六7等),以及神自稱『我下來是要…領他們出了那地』(參三8)相反,表示神對以色列人的行為深惡痛絕。 『已經敗壞了』表明神對他們厭惡的原因:(1)他們為自己鑄造了偶像(參4節);(2)他們向偶像獻祭(參6節上);(3)他們犯了淫行(參6節下)。 〔話中之光〕(一)神的百姓變成「你的百姓」,神這個口氣表明祂真的生氣了。神的兒女最令神不喜悅的,便是認賊作父,敬拜神之外的一切偶像。 (二)不以神為神,或者以不是神的為神,在神看來就是「敗壞」。 【出三十二8】「他們快快偏離了我所吩咐的道,為自己鑄了一隻牛犢,向它下拜獻祭,說:‘以色列啊,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 〔呂振中譯〕「他們很快地就偏離了我所吩咐他們走的道路,而為自己造了一隻鑄像的牛犢,去敬拜它,向它獻祭說:”以色列阿,這就是你們的神、那領你們從埃及地上來的!”』」 〔原文字義〕「快快」急促的,快捷的;「偏離」轉變方向,離開;「道」道路,路程;「鑄了」做,製作;「下拜」下拜,俯伏;「獻祭」獻祭,宰殺祭物。 〔文意註解〕「他們快快偏離了我所吩咐的道」:『快快』意指極短時間內;『偏離』指轉離不再跟從(參撒上十二20);『我所吩咐的道』指律法,在此特指十誡。 「為自己鑄了一隻牛犢,向它下拜獻祭,說:以色列啊,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本句指出以色列人偏離正路的四個步驟:(1)為自己鑄造偶像;(2)向它下拜;(3)向它獻祭;(4)宣告它是以色列的神。 〔話中之光〕(一)人所以會快快偏離真道,乃因為在人的裡面有崇拜偶像的傾向,凡是心目中羨慕的對象,譬如教會領袖、金錢、恩賜等,都可能成為變成偶像,引誘人偏離真道。 【出三十二9】「耶和華對摩西說:“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我看這人民,嗐,真是脖子硬的人民。」 〔原文字義〕「硬著頸項(原文雙字)」硬著頸項,冥頑不靈,艱難(首字);「頸項」頸,固執。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硬著頸項』原用來形容牛馬不肯順從主人的駕馭驅使,轉用來形容以色列人頑梗抗命。 【出三十二10】「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 〔呂振中譯〕「你且由著我;讓我發烈怒,將他們滅盡;你呢、我要使你成為大國。』」 〔原文字義〕「由著」休息,安靜,容許;「烈」怒火中燒,被激怒;「怒」鼻孔,怒氣;「滅絕」消耗,消滅,結束;「後裔」(原文無此字);「大」巨大的。 〔文意註解〕「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神這話是試驗摩西的存心,看他是否愛自己過於愛神的選民(同胞)。 【出三十二11】「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啊,你為什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 〔呂振中譯〕「摩西便求永恆主他的神的情面,說:『永恆主阿,你為什麼向你的人民發烈怒呢?這人民是你用大能大力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呀!」 〔原文字義〕「懇求(原文雙字)」安撫,取悅(首字);面(次字);「烈」怒火中燒,被激怒;「怒」鼻孔,怒氣;「大」巨大的;「力」力量,勢力;「大能的」強壯的,強大的。 〔文意註解〕「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啊,你為什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你的百姓』注意本節摩西的話和七節神的話針鋒相對:神在那裡是對摩西說『你的百姓』,摩西在這裡則對神說『你的百姓』。 「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同樣的,在七節神說『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而摩西在這裡則說『這百姓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 【出三十二12】「為什麼使埃及人議論說‘祂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 〔呂振中譯〕「為什麼讓埃及人議論說:”他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災禍的,要在山中把他們殺死,將他們從地上滅盡”呢?求你回心轉意,不發烈怒;求你改變心意、不對你人民降災禍。」 〔原文字義〕「議論」公開宣稱,斷言;「禍」壞的,惡的;「除滅」消耗,消滅,結束;「轉意」返回,轉回;「烈」怒火中燒,被激怒;「怒」鼻孔,怒氣;「後悔」遺憾,婉惜。 〔文意註解〕「為什麼使埃及人議論說:祂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摩西在此所持的論點,具有相當大的說服力,因為他是根據他對神本性的瞭解,來求神改變心意。首先,神作事不能違反祂公義的原則,祂帶領百姓的初衷不能任意變更(參詩五8)。 「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其次,神作事不能違反祂慈愛的心腸,祂不輕易發怒(參三十四6)。 【出三十二13】「求你紀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 〔呂振中譯〕「求你懷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增多、像天上的星;我必將我所說到的這全地給你們的後裔;他們必永遠承受為產業。”』」 〔原文字義〕「紀念」回想,回憶;「僕人」僕人,奴僕;「起誓」發誓;「應許」應許,講,說;「承受」得到,繼承。 〔文意註解〕「求你紀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再其次,神作事不能違反祂信實的話語,祂絕不容許叫祂所應許的話落了空(參六8)。 〔話中之光〕(一)摩西懇求耶和華的根據,不在於他憐恤百姓,乃在於神的信實和榮耀。這是在摩西最深處所關切的,因此,他的代求蒙了垂聽。我們若能認識這一點,是非常寶貴的。 【出三十二14】「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祂的百姓。」 〔呂振中譯〕「於是永恆主就改變心意不降災禍,就是他說、要向人他民施行的。」 〔原文字義〕「後悔」遺憾,婉惜;「禍」壞的,惡的;「降與」做,製作。 〔文意註解〕「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祂的百姓」:意指摩西據理力爭的話(參11~13節),蒙神採納。『後悔』指改變心意;『所說的禍』指將他們滅絕(參10節)。 〔話中之光〕(一)神怎麼會後悔呢?祂並不改變自己的心意,這和作父母的決定不懲罰兒女一樣;神改變祂的作法,但本性上是前後統一的。祂最初想除滅百姓,是按照自己一貫的公義而行,及至摩西為百姓代禱,祂轉變為照自己一貫的慈愛而行。祂常常告訴百姓,只要他們回轉,祂就不會責罰他們。現在他們回轉了,神也就照祂的應許而行。 【出三十二15】「摩西轉身下山,手裡拿著兩塊法版。這版是兩面寫的,這面那面都有字,」 〔呂振中譯〕「摩西轉身、從山上下來,手裡拿著兩塊法版;版是兩面寫的:這面和那面都寫。」 〔原文字義〕「轉身」轉,轉離;「法」見證;「版」石板;「面」對面,彼方;「這面那面都有字」(原文無此句)。 〔文意註解〕「摩西轉身下山,手裡拿著兩塊法版」:『兩塊法版』上面有神用手指頭寫的十條誡命(參16節;三十四28),大多數解經家同意每塊上面各有五條誡命(或者分成頭四條與神相關的,後六條與人相關的);絕對不是如某些解經家所說的『一式兩份』,立約雙方各持一份,因為神不需要法版作證據,所以兩塊法版都交給了摩西。 「這版是兩面寫的,這面那面都有字」:意指在兩面上面所寫的字,一眼可以清楚看出;我們僅知道,法版不會太大,可以用手拿著(不須肩扛),可以放在法櫃裡(參二十五16),只是不知道字體有多大。 【出三十二16】「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寫的,刻在版上。」 〔呂振中譯〕「版是神作的,字是神寫的,勒在版上。」 〔原文字義〕「工作」工作,行為;「字」書寫;「寫」(原文與「字」同字);「刻」雕刻;「版」石板。 〔文意註解〕「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寫的,刻在版上」:『神的工作』指神親手所作;『寫…刻』意指不是寫在石版表面上,乃是凹入的雕刻。 備註:這兩塊法版後來被摩西摔碎了(參19節),至於再寫的另兩塊法版,有些解經家認為,乃是摩西遵照神的吩咐刻上的(參三十四27~28,28節的原文並無『耶和華』字樣)。 【出三十二17】「約書亞一聽見百姓呼喊的聲音,就對摩西說:“在營裡有爭戰的聲音。”」 〔呂振中譯〕「約書亞一聽見人民呼喊時候的聲音,就對摩西說:『營裡有爭戰的聲音哪!』」 〔原文字義〕「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呼喊」喊叫,吼叫;「營」營地,營盤;「爭戰」戰爭,戰役。 〔文意註解〕「約書亞一聽見百姓呼喊的聲音,就對摩西說:在營裡有爭戰的聲音」:大概是因為約書亞當時的經歷少,不能分辨百姓的呼喊聲音,所以猜測錯誤。 【出三十二18】「摩西說:“這不是人打勝仗的聲音,也不是人打敗仗的聲音,我所聽見的乃是人歌唱的聲音。”」 〔呂振中譯〕「摩西說:『這不是打勝仗呼應的聲音,也不是打敗仗呼應的聲音;我所聽見的乃是唱和的聲音。』」 〔原文字義〕「打勝仗」力量,能力;「打敗仗」虛弱,衰竭;「歌唱」佔有,苦待,壓迫。 〔文意註解〕「摩西說:這不是人打勝仗的聲音,也不是人打敗仗的聲音,我所聽見的乃是人歌唱的聲音」:摩西曾經在山上聽過打勝仗和打敗仗兩種不同的聲音(參十七11),這時,摩西一聽便知道不是打仗的聲音。『歌唱的聲音』指彼此唱和呼應的聲音。 【出三十二19】「摩西挨近營前,就看見牛犢,又看見人跳舞,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 」 〔呂振中譯〕「摩西走近營前,一看見牛犢,以及人在舞蹈著,他的怒氣便發作,就把兩塊版從手中扔去,給摔碎在山下了。」 〔原文字義〕「挨近」靠近,接近;「營」營地,營盤;「烈」怒火中燒,被激怒;「怒」鼻孔,怒氣;「扔」扔,投擲;「摔碎」折斷,打碎。 〔文意註解〕「摩西挨近營前,就看見牛犢,又看見人跳舞,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發烈怒』與先前神的『發烈怒』(參10節)一模一樣,所以是指神的烈怒,亦即摩西是站在神的立場發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守法之約尚未正式成立,便被人完全破壞了。 〔話中之光〕(一)聖經並不反對人發怒,不管摩西怎樣惱怒,神比他更怒──祂想除滅所有的百姓。恨惡罪是靈命有活力的徵兆,所以不要消滅這種義怒。不過,在你對於罪發出合理的義怒之前,必須要小心,以免做出令你後悔的事。 (二)「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 」文字上清楚地含有他故意摔破之意。兩塊石版何等珍貴,摩西將它們摔碎了,而神並沒有責備他。可見,要緊的不是持守規條的字句,而是規條的精神;不是外面的形式,而是裡面的精意。 (三)摔碎石版表明人破壞了律法,人不能遵行律法。 【出三十二20】「又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 〔呂振中譯〕「又拿他們所造的牛犢,用火去燒,磨得很細,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 〔原文字義〕「鑄」做,製作;「焚燒」燃燒;「磨」輾磨,壓碎;「粉碎」研磨,細碎;「撒」撒,分散;「面」面。 〔文意註解〕「又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用火焚燒,磨得粉碎』由此可見,所鑄的牛犢不會太大,需要挨近營前,才能看見(參19節);『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意指必須承受自己罪行的苦果,受神懲罰。 〔話中之光〕(一)用火焚燒,人代表審判,藉人首先把偶像熔化成無結構的東西,使偶像失去榮耀、光澤、形象。失去美麗的模樣。 (二)凡是成為偶像的材料,不能再用作事奉神的材料,必需「磨成粉」使彼此之間不再有任何聯結。 (三)叫百姓喝金粉是立意叫他們曉得,任何聖像都沒有權能。我們有傾向去受魔鬼似是而非的權能影響,以致有時不曉得神無所不能的超越權能,可以掃除一切惡勢力與權能。 (四)本節的意思是要他們喝自己的罪。當心,我們所說的話,所作的事,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自食其果。 【出三十二21】「摩西對亞倫說:“這百姓向你做了什麼?你竟使他們陷在大罪裡!”」 〔呂振中譯〕「摩西對亞倫說:『這人民向你作了什麼,你竟使他們陷於大罪呀?』」 〔原文字義〕「做了」做,製作;「使」進入,進來;「陷在」(原文無此字);「大」巨大的。 〔文意註解〕「摩西對亞倫說:這百姓向你做了什麼?你竟使他們陷在大罪裡」:『陷在大罪裡』意指敬拜偶像,乃是極嚴重的罪行。 【出三十二22】「亞倫說:“求我主不要發烈怒。這百姓專于作惡,是你知道的。」 〔呂振中譯〕「亞倫說:『求我主不要生氣;你認識這人民,知道他們是一味作壞事的。」 〔原文字義〕「烈」怒火中燒,被激怒;「怒」鼻孔,怒氣;「專于作惡」惡的,壞的;「知道」認識。 〔文意註解〕「亞倫說:求我主不要發烈怒,這百姓專于作惡,是你知道的」:亞倫這些話,乃是推卸責任的話;自己犯錯,卻無勇氣承擔其責,一方面固然不能從錯誤中學取教訓,另一方面使神不能再重用他,陷自己於絕境(參民三十三38~39)。 【出三十二23】「他們對我說:‘你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 〔呂振中譯〕「他們對我說:”給我們造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的,因為那摩西、那領我們從埃及地上來的那個人、我們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原文字義〕「神像」像神的,神;「引路」行走,引導。 〔文意註解〕「他們對我說:你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亞倫這話固然是事實(參1節),但他仍有責任明辨是非,拒斥眾人的意見,引導眾人行走義路。 【出三十二24】「我對他們說:‘凡有金環的可以摘下來’,他們就給了我。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 〔呂振中譯〕「我對他們說:”凡有金的要摘下來”;他們給了我,我把它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 〔原文字義〕「環」(原文無此字);「摘下」撕裂,撕開;「扔」扔,投擲;「出來」出來,前往。 〔文意註解〕「我對他們說:凡有金環的可以摘下來,他們就給了我,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亞倫所犯的錯誤,也是教會中的領導人物所常犯的:(1)沒有看出眾人意見的錯誤(參23節);(2)即便看出來了,也沒有勇氣申斥眾人的錯誤(參23節);(3)反而給眾人錯誤的指導(本節上半);(4)自己犯錯,卻輕描淡寫地掩蓋錯誤(本節下半)。 【出三十二25】「摩西見百姓放肆(亞倫縱容他們,使他們在仇敵中間被譏刺),」 〔呂振中譯〕「摩西看見人放縱[是亞倫縱容他們,以致他們在那些起來反對他們、的人中間被訾議],」 〔原文字義〕「放肆」放手,缺乏約束;「縱容」(原文與「放肆」同字);「仇敵」起身,起來;「譏刺」嘲弄,竊竊私語議論。 〔文意註解〕「摩西見百姓放肆,亞倫縱容他們,使他們在仇敵中間被譏刺」:『放肆』意指不受約束;『縱容』意指不加約束;『仇敵中間』即指外邦人;『被譏刺』指沒有行為榜樣與見證,反而被看不起和定罪。 〔話中之光〕(一)「百姓放肆,亞倫縱容他們。」據猶太人傳統,亞倫的性情是愛和睦,與人無爭;這當然是一種品德,沒有問題。但在遇到該堅持真理原則的時候,趨向妥協,則是弱點了。 【出三十二26】「就站在營門中,說:“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於是利未的子孫都到他那裡聚集。」 〔呂振中譯〕「摩西就站在營門中說:『誰屬永恆主的、都要到我這裡來』;於是利未的子孫都聚攏到他那裡。」 〔原文字義〕「利未」結合;「聚集」聚集,集合。 〔文意註解〕「就站在營門中,說: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於是利未的子孫都到他那裡聚集」:在神的兒女中間,大體上分成三種人:(1)少數專心愛神、屬神的人;(2)大多數沒有主見、不冷不熱的人;(3)又有少數別具用心、惹事生非的人。摩西在此呼召第一類專心愛神、屬神的人勇敢地站出來有所表現。 〔話中之光〕(一)本來,神揀選以色列人歸神作『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神的目的,本來是要每一個神的子民都作祭司。可是因為許多人貪戀世界,顧念人情,放棄忠心,事奉偶像,結果只有肯出代價,忍心為神殺自己弟兄的利未人(27~29節),才配作神的祭司。從此,神的子民和神的祭司就分開了。 【出三十二27】「他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你們各人把刀跨在腰間,在營中往來,從這門到那門,各人殺他的弟兄與同伴並鄰舍。’”」 〔呂振中譯〕「他對他們說:『永恆主以色列的神這麼說:『你們各人要把自己的刀配在大腿邊,在營中來回地走,從這大門到那大門;各人要殺他的弟兄、他的同伴、和鄰近的人。』」 〔原文字義〕「跨在」放置,設立;「腰間」腰部,旁邊;「往來(原文雙字)」經過,穿越(首字);返回,轉回(次字);「同伴」同伴,朋友。 〔文意註解〕「他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你們各人把刀跨在腰間,在營中往來,從這門到那門,各人殺他的弟兄與同伴並鄰舍」:『把刀跨在腰間』應用在現代信徒身上,是指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並且拿著聖靈的寶劍(參弗六11,13~18);『各人殺他的弟兄』今天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躲在神兒女背後的魔鬼爭戰(參弗六12),所以這裡的『殺』乃是指除滅魔鬼的作為(參約壹三8),或者革除作惡的人,以保全團的純淨(參林前五11~13,7)。 『在營中來回地走,從這大門到那大門』表示並非見人就殺,利未人所殺的應當是那些凸顯自己、故意反對並抵擋的人,所以那天被殺的只有三千人(參28節)。 【出三十二28】「利未的子孫照摩西的話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 〔呂振中譯〕「利未的子孫照摩西的話去行;那一天之內人民中倒斃的、約有三千人。」 〔原文字義〕「行了」做,製作;「被殺」倒下,躺下。 〔文意註解〕「利未的子孫照摩西的話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照摩西的話』也就是照『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參27節)的話。我們在教會中,千萬不可輕易聽從領導人的話,切莫盲目跟隨,還要:(1)考查聖經,曉得他們的話是與不是(參徒十七11);(2)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參來十三7)。 〔話中之光〕(一)這被殺的三千人應當不是隨機抽樣殺的,很可能就是那些堅不認錯、不肯悔改的人。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出三十二29】「摩西說:“今天你們要自潔,歸耶和華為聖,各人攻擊他的兒子和弟兄,使耶和華賜福與你們。”」 〔呂振中譯〕「摩西說:『今天你們授聖職與自己歸永恆主了(或譯:你們授聖職與自己歸永恆主吧),因為各人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或弟兄,好使今天有祝福給予你們。』」 〔原文字義〕「自潔」(原文無此字);「歸…為聖(原文雙字)」充滿,滿(首字);手(次字);「攻擊」(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摩西說:今天你們要自潔,歸耶和華為聖」:意指將自己從眾人中間分別出來,歸神為聖(參林後六17~18)。 「各人攻擊他的兒子和弟兄,使耶和華賜福與你們」:意指在神的眾兒女中間,清除邪惡之源者,必蒙神賜福。 〔話中之光〕(一)「各人攻擊他的兒子和弟兄,」意思是說利未人肯對付自己最親的人。這表示最親的人就是基督徒的「肉體、自己、邪情私欲」。我們必須把他們殺死。 (二)今天神要在教會中作的工作乃是用「水和道」將教會洗淨,不是分裂乃是洗淨,不願被洗淨的人帶金牛犢,帶已和肉體走另外的路。 (三)我的一生中,總有一天,當我從自己的手中,將自己交給祂時,從那一天開始,我便全然屬於祂,而不再屬於自己了。這並非表示我奉獻自己去作傳道人,或傳教士。哦!多少稱為傳教士的人,無非因為他們奉獻自己天賦之能去做主的工。然而這不是真正的奉獻。那麼,我們的奉獻到底是為著什麼呢?不是為著「基督徒的工作」,乃是為著神的旨意,而成為祂所要求的人,並去做祂所要求的事。 【出三十二30】「到了第二天,摩西對百姓說:“你們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裡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 〔呂振中譯〕「第二天摩西對人民說:『你們真地犯了大罪了;如今我要上永恆主那裡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 〔原文字義〕「犯了」錯過目標,出錯差;「上」上升,攀登;「贖」遮蓋。 〔文意註解〕「到了第二天,摩西對百姓說:你們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裡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大罪』指犯罪的性質極其嚴重,因為從根本上傷害了神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意指摩西沒有把握能否遮蓋罪行、挽回局面。 【出三十二31】「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回到永恆主那裡說:『唉,這人民真地犯了大罪,為自己造了金神像。」 〔原文字義〕「犯了」錯過目標,出錯差;「像」像神的,神。 〔文意註解〕「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唉』字表達摩西此刻心中難言的傷痛,不知從哪裡說起;『犯了大罪』這是認罪,認罪乃是恢復神與人關係的第一步(參約壹一8~9)。 【出三十二32】「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 〔呂振中譯〕「如今,你若赦免他們的罪,就好啦;倘若不然,就求你從你所記的冊上把我塗抹掉吧。』」 〔原文字義〕「赦免」承擔,舉起;「冊」文件,書冊;「塗抹」擦去。 〔文意註解〕「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第二步,是求神赦免其罪;為眾人代求,乃是神所喜悅的事(參雅五16)。 「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第三步,甘心承擔別人的罪過和懲罰。 本節所述第二步和第三步,正與主耶穌的榜樣相符合(參賽五十三12)。 【出三十二33】「耶和華對摩西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誰犯罪得罪了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 〔原文字義〕「得罪」錯過目標,出錯差;「冊」文件,書冊;「塗抹」擦去。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誰犯罪,誰就受懲罰(參結十八20),這是神公義的原則;但是神樂意由祂自己承擔世人的罪,這是神救恩的原則(參彼前二24)。 【出三十二34】「現在你去領這百姓,往我所告訴你的地方去,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面引路;只是到我追討的日子,我必追討他們的罪。”」 〔呂振中譯〕「如今你去領導這人民,往我所告訴你的地方去;看吧,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面引路。不過在我鑒察的日子,我還是要向他們察罰他們的罪的。』」 〔原文字義〕「領」引導,帶領;「使者」使者,天使;「引路」行走,引導;「追討」追討,造訪,臨到。 〔文意註解〕「現在你去領這百姓,往我所告訴你的地方去,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面引路」:神回心轉意,答應摩西的代求,表示在神的心目中,摩西在這件事上,正扮演著救主耶穌基督的角色(參賽五十三4,11)。 「只是到我追討的日子,我必追討他們的罪」:摩西在這一件事上,僅是救主的影兒;舊約時代的大祭司,無法像新約的大祭司基督耶穌那樣,一次獻上自己,就永遠除罪(參來九24~26;十11~12)。故此,以色列人這次所犯的大罪,雖蒙神赦免,但仍需為今後的罪行受懲罰。 【出三十二35】「耶和華殺百姓的緣故是因他們同亞倫做了牛犢。」 〔呂振中譯〕「永恆主擊殺了人民,是因為他們對亞倫造的牛犢所作的事的緣故。」 〔原文字義〕「殺」擊打,打。 〔文意註解〕「耶和華殺百姓的緣故是因他們同亞倫做了牛犢」: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六23)。 叁、靈訓要義 【亞倫失職──造金牛犢得罪神】 一、順應民意鑄成大錯(1~6節): 1.「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1節):百姓行事只憑眼見,不憑信心(參林後五7)。 2.「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1節):百姓想以偶像假神代替真神(摩西是真神的代表)。 3.「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2節):亞倫(表徵傳道人)給百姓(表徵平信徒)出錯誤的主意。 4.「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3節):戴耳環須錘穿耳朵(參二十一6),表徵聽從。 5.「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做成」(4節):這是直接違反「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的誡命(參二十4)。 6.「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4節):犯下褻瀆神的罪(參詩一百零六19~21)。 7.「在牛犢面前築壇,且宣告說:明日要向耶和華守節」(5節):守節即以行動承認牛犢就是耶和華。 8.「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6節):將獻祭敬拜與吃喝玩樂連在一起,成為拜偶像假神的特徵(參林前十7)。 二、神的忿怒與摩西求情(7~14節): 1.「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已經敗壞了」(7節):百姓現狀引發神的厭惡:(1)百姓墮落腐化;(2)神有意棄絕他們(你的百姓)。 2.「他們快快偏離了我所吩咐的道」(8節):『快快偏離』說出問題的癥結所在:(1)以色列人不久前剛接受神的律法(參二十章);(2)亞倫剛承接聖職就任大祭司不久(參三十一章)。 3.「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9節):『硬著頸項』說出剛硬悖逆的本性。 4.「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10節):說出觸犯神的後果非常可怕,因為神乃是烈火(參來十二29)。 5.「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10節):這是神要以摩西的後裔取代以色列人。 6.「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11節):申明以色列人是神所拯救的。 7.「為什麼使埃及人議論說:祂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將他們從地上除滅」(12節):若將以色列人滅絕,會引起世人的毀謗。 8.「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12節):請求神息怒。 9.「求你紀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13節):求神紀念祂起誓和列祖所立的約。 10.「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祂的百姓」(14節):表示摩西成功的代禱:(1)他不自私(不求後裔興旺);(2)熱愛同胞;(3)為神的大名、公義、信實著想。 三、摩西為神大發列怒(15~24節): 1.「摩西轉身下山,手裡拿著兩塊法版」(15~16節):手裡拿著神的工作下山。 2.「聽見百姓呼喊的聲音」(17~18節):摩西聽出是歌唱的聲音,不是打仗的聲音(他比約書亞成熟老練)。 3.「看見牛犢,又看見人跳舞,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19節):因為以色列人根本就漠視律法。 4.「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20節):叫以色列人自食罪行的苦果。 5.「摩西對亞倫說:…你竟使他們陷在大罪裡」(21節):責備亞倫縱容百姓。 6.「亞倫說:…這百姓專于作惡,是你知道的」(22~24節):亞倫推卸責任。 四、呼召利未人討罪(25~29節): 1.「摩西見百姓放肆」(25節):百姓不受律法約束。 2.「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26節):呼召屬神的人分別出來。 3.「你們各人把刀跨在腰間,在營中往來,…各人殺他的弟兄與同伴並鄰舍」(27節):命除滅弟兄中的死硬敵對份子。 4.「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28節):這三千人大概是偶像的肇始者。 5.「今天你們要自潔,歸耶和華為聖」(29節):將自己從眾人中間分別出來,歸神為聖(參林後六17~18)。 五、摩西回到神前為民代求(30~35節): 1.「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裡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30節):願為民贖罪。 2.「赦免他們的罪」(31~32節):求神赦免百姓所犯大罪。 3.「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32節):甘願為民承擔罪過。 4.「誰得罪我,…到我追討的日子,我必追討他們的罪」(33~35節):神表示暫不討罪。 5.「現在你去領這百姓,…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面引路」(34節):神仍舊託付摩西帶領百姓,並應許差遣使者在前面引路。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出埃及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出埃及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