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與神的三種關係】 一、祭司和七十長老在山腰遠遠的觀看並敬拜神(1,9~11節) 二、百姓在山下獻祭並聽律法的教訓(2節下~8節) 三、摩西在山頂上親近並面見神(2節上,12~18節) 貳、逐節詳解 【出二十四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這裡來,遠遠的下拜。」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你要上來見永恆主,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跟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來,遠遠地敬拜。」 〔原文字義〕「拿答」豐富的,慷慨的;「亞比戶」他是父親;「遠遠的」保持距離;「下拜」下拜,俯伏。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按照1~2節,在親近神的事上,似乎分成四個等級:(1)摩西單獨可以進到神面前(參2節);(2)亞倫和他兩個兒子所代表的祭司可以上到山腰;(3)長老中的七十人所代表的統治階層也可以上到山腰;(4)以色列百姓留在山下(參2節)。 「都要上到我這裡來,遠遠的下拜」:意指可以越過山腳下四圍的界限(參十九23),但距離山頂仍有一段相當的路程,大概就在山腰處遠遠的下拜。 〔話中之光〕(一)「上山」是本章的一個重要詞彙(1,2,9,12,13,15,18);基督徒的天路歷程,可從「上山」的程度窺知。 (二)「遠遠的下拜」說出我們本來的地位,因著墮落在罪惡中,無法親近神,只能遠遠的下拜,但感謝主,如今障礙已除,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出二十四2】「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近;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 〔呂振中譯〕「惟獨摩西可以挨近永恆主,其他的都不可挨近;人民也不可和他一同上來。」 〔原文字義〕「你」摩西;「親近」拉近,就近。 〔文意註解〕「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近」:『你』指摩西;『他們』指祭司和長老們。在《摩西五經》中,摩西據有獨特的地位,因為律法是藉著摩西傳的(參約一17)。 「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上來』指越過山腳下的界限(參十九23),上到山腰上來。 〔靈意註解〕「摩西」:預表耶穌基督,祂是更美之約的中保、屬天的大祭司(來七22,26)。 〔話中之光〕(一)「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摩西在此預表基督;基督是神的愛子,原來唯獨祂可以親近父神,但自從祂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大工,通神之路已經開啟(參來十19~20),我們蒙恩的新約眾信徒都可以親近神。 (二)得以親近神,一面是我們的特權,另一面卻有我們當盡的責任──自己分別為聖,因為神要在親近祂的人中顯為聖(參利十3)。 【出二十四3】「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呂振中譯〕「摩西來到,將永恆主的一切話、一切典章、都向人民敘說;眾民都齊聲答應說:『永恆主所說的話、我們都要遵行。』」 〔原文字義〕「命令」命令,言語;「典章」律例,審判;「齊」一,一個;「吩咐」說話,講論;「遵行」做,製作,行出。 〔文意註解〕「摩西下山」:下山的時間有三種推論:(1)在十九6之後;(2)在二十21之後;(3)在二十三33之後。根據本節下半,應當以第3較為合理。 「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命令』指絕對的律法,如十誡(參二十1~17);『典章』指判決的律例(參二十22~二十三33)。 「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齊聲』指異口同聲,或同心合意;『都必遵行』指都有心願付諸實行(參十九8)。 〔話中之光〕(一)「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換句話說,這是教導屬神的人認識神的話,亦即認識聖經。 (二)神的僕人應當善於教導(提前三2);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 【出二十四4】「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 〔呂振中譯〕「摩西將永恆主的一切話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了一座祭壇,按以色列的十二族派立十二根聖柱。」 〔原文字義〕「命令」命令,言語;「清早」早晨,日出;「壇」祭壇。 〔文意註解〕「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指寫在書上,並不是石版上,那是神用指頭寫的(參12節;三十一18)。 「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壇』指祭壇;築壇是為著立約,因為若沒有流血,約就不能成立(參來九18~22;創十五7~12,17)。 「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十二根柱子』是為著紀念和見證,它們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他們全體都是與神立約的見證人。 〔靈意註解〕「壇」:表徵神的臨在,也表徵基督的十字架。 「十二根柱子」: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表徵全體神兒女的見證。 〔話中之光〕(一)「壇」表徵基督的十字架,「十二根柱子」表徵全體神兒女的見證;我們信徒應當為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2)作見證。 (二)主耶穌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神已經叫祂復活了,我們都是這事的見證人(徒三15)。 【出二十四5】「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 〔呂振中譯〕「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青年人去獻上燔祭,並向永恆主獻公牛為平安祭。」 〔原文字義〕「打發」差遣,送走;「少年人」男孩,青少年;「燔祭」燔祭,升高;「平安」平安祭,結盟的祭;「祭」祭物。 〔文意註解〕「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少年人』此時尚未有祭司,故由摩西自己擔任祭司的職任,而由少年人幫助摩西獻祭;『燔祭』是馨香的火祭,全然焚燒獻給神,以討神悅納。 「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牛』原文複數;『平安祭』是甘心還願的火祭,脂油全然焚燒給神享受,祭肉則歸獻祭的人分享(參利七11~27)。 〔話中之光〕(一)少年人被打發去獻祭;教會中的年輕人應當樂於被打發,作有益於神和人的事工。 (二)獻燔祭是為討神喜悅,獻平安祭是為使人得與神有平安,在獻祭的事上兼顧神和人,而唯有先讓神得著滿足,人才能有所享受。 【出二十四6】「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 〔呂振中譯〕「摩西把一半的血放在盆裡,一半的血潑在祭壇上。」 〔原文字義〕「盛」放,放置;「灑」撒,澆在。 〔文意註解〕「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盛在盆中的血是為全體以色列人,灑在壇上的血是為神,神人雙方以血作立約的憑證(參8節)。 〔話中之光〕(一)感謝神!神雖然瞭解我們人沒有履約的能力,卻願意使自己受約的約束,所以一半的血是灑在壇上為著神的。 【出二十四7】「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呂振中譯〕「又將約書念給人民聽;眾民說:『凡永恆主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 〔原文字義〕「約」結盟,契約;「書」書冊,卷軸;「吩咐」說話,講論;「遵行(原文雙字)」做,製作,行出(首字);聽到,聽從(次字)。 〔文意註解〕「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約書』指耶和華的命令和典章(參3~4節)。 「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請參閱3節下半註解。 〔話中之光〕(一)知若不行,不如不知;聖經乃是有新舊約的約書,我們信徒查經,為的是要明白神的心意,明白卻不遵行,不如不明白。 (二)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出二十四8】「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呂振中譯〕「摩西將血潑在人民身上說:『看哪,這是盟約的血:這約是永恆主依據這一切話跟你們立的。』」 〔原文字義〕「灑」投,擲;「立約(首字)」結盟,契約;「立約(次字)」砍下,剪除;「憑據」(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就是將那盛在盆中的一半血(參6節)灑在百姓身上,表示他們都有分於立約。 「你看!這是立約的血」:『你看』原文是看哪,表示提醒眾人都要特別注意;『立約的血』表示神人之間已經立了約。 「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意指立約的雙方都不能反悔,百姓若履行這一切話中的要求,神就必信守這一切話中的應許。 〔靈意註解〕「立約的血」預表主耶穌的寶血所立的新約 〔話中之光〕(一)「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二十六27~28)。 (二)舊約牛羊的血,只能暫時遮蓋人的罪,並不除罪(來十4);但新約耶穌的血,乃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 (三)我們得贖,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彼前一18~19),並且祂血洗罪的功效,乃是永遠有效的;甚麼時候我們認自己的罪,甚麼時候耶穌的血就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9)。 (四)用主耶穌的寶血所立的新約,永遠堅固、有功效。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 【出二十四9】「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 〔呂振中譯〕「摩西上了山,亞倫、拿答、亞比戶、跟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也都上去。」 〔原文字義〕「拿答」豐富的,慷慨的;「亞比戶」他是父親;「上了」上去,攀登。 〔文意註解〕「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請參閱1節註解。 【出二十四10】「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祂腳下彷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 〔呂振中譯〕「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神腳下仿佛是藍寶石的精巧細工,簡直像上天本境那麼淨朗。」 〔原文字義〕「平鋪的(原文雙字)」鋪面(首字);行為,工作(次字);「天色(原文雙字)」實質,自我(首字);天,天空(次字);「明淨」純淨,清澈。 〔文意註解〕「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這句話直接與聖經中『人不能看見神』的話(參三十三20)相抵觸,因此應當是指:(1)他們所看見的是神的榮耀(參17節;十六7);(2)三一神中具有人形像的子神(參啟一13);(3)他們僅看見神腳下的部份(參下句)。 「祂腳下彷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藍寶石』是神寶座的形像(參結一26);本句形容他們所看見的神腳下一片蔚藍,如同明淨的藍天。 〔話中之光〕(一)神是「以色列的神」,祂特別關懷他們,向他們顯現。同樣的,神也是我們信徒的神,寶愛我們、懷搋我們,以祂的臨在引領我們。 (二)人在這裡所看見的,並不是神的本體,而是神所發的光輝和榮耀;神性的彰顯,何等光明、美麗、純全,沒有瑕疵。 【出二十四11】「祂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 〔呂振中譯〕「他伸手責罰以色列人中貴顯的人;他們儘管瞻仰神,又吃又喝。」 〔原文字義〕「加害」打發,送走;「尊者」首領,貴族;「觀看」看見,察覺。 〔文意註解〕「祂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以色列的尊者』指摩西、亞倫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七十位長老;本句說明他們看見了神的顯現,竟不至於死(參創三十二30)。 「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觀看』原文字義含有抽象看見的意思,請參閱10節上半註解;『又吃又喝』乃形容立約之後的歡喜快樂情景。 〔靈意註解〕「又吃又喝」:預表新約主的晚餐,或稱擘餅紀念主。 〔話中之光〕(一)誰能看見神,誰就是「以色列的尊者」。我們應當竭力追求認識主,達到在靈裡遇見主的地步,自然我們會返照主的榮光,而變成主的形狀(林後三18),在神與人的眼中被視為「尊者」──尊貴且榮耀。 (二)一面觀看神,另一面又吃又喝;一面敬畏地瞻仰神,另一面敬虔地過日常的生活,這是信徒最理想的屬靈境界。其次,將觀看神和吃喝分開,將屬靈生活和屬世生活分開,只顧敬拜而不顧正常的生活。最壞的,不觀看神只顧吃喝,只顧生活的享受而不顧追求主。 (三)擘餅紀念主聚會並不是一種儀式,乃是一種靈裡瞻仰主、紀念主、享受主的聚會。美好的擘餅紀念主聚會,能使我們更加清楚認識主,更加得著靈裡的飽足。 【出二十四12】「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使你可以教訓百姓。”」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摩西說:『你上到我這裡來、到這山上;要繼續在這裡;我要將石版、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讓你指教眾民。』」 〔原文字義〕「住在」繼續,停留;「律法」律法,指引,教誨;「誡命」命令;「教訓」指教,教導,引導。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這是神與人完成立約之後,命摩西上到山頂,並逗留一段時日。 「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律法和誡命』在此指十誡,因為石版上所寫的僅有十條誡命(參申四13)。 「使你可以教訓百姓」:意指神將石版賜給摩西,目的是要讓摩西藉以教訓以色列百姓遵行律法和誡命。 〔話中之光〕(一)我們應當追求上到更高之山,並住在主裡面,好讓主的話也住我們裡面,並且多結果子(約十五7~8)。 (二)我們必須先從神有所領受,然後才能教導屬神的人;沒有受教的耳朵,就沒有施教的嘴唇。 【出二十四13】「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起來,上了神的山。」 〔呂振中譯〕「於是摩西和他的助手約書亞起來,摩西就上了神的山。」 〔原文字義〕「幫手」伺候,服事;「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文意註解〕「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起來,上了神的山」:『幫手』指在旁伺候,聽命服事的意思;『約書亞』是以法蓮支派嫩的兒子,曾領軍打敗亞瑪力人(參十七13),又是十二探子之一(參民十三8,16),在當時的以色列成年人當中,唯有他和迦勒兩人得以進入迦南地(參民十四30);『神的山』指西乃山(參16節),又稱何烈山(參三1)。 〔話中之光〕(一)神所在的山,就是「神的山」;神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堂」。 【出二十四14】「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再回來,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近他們去。”」 〔呂振中譯〕「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停留在這裡等著我們,直到我們再回到你們過裡來。看哪,這兒有亞倫跟戶珥同你們在一起;誰有案件,都可以找他們去。』」 〔原文字義〕「等著」居住,留下;「戶珥」洞;「同在」(原文無此字);「爭訟」指控,怨言;「就近」拉近,靠近。 〔文意註解〕「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再回來」:『這裡』指山下安營之地;全句意指摩西吩咐以色列的長老們停留在營地,不要拔營起行,直等到摩西和約書亞回來。 「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亞倫、戶珥』當約書亞在山下與亞瑪力人打仗時,他們兩位在山上扶持摩西的兩手,直到徹底擊潰亞瑪力人(參十七10~13)。 「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近他們去」:意指如果遇到難辦的案件,千夫長無法處裡時,可以找亞倫和戶珥兩人代替摩西解決(參十八25~26)。 【出二十四15】「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 〔呂振中譯〕「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著。」 〔原文字義〕「雲彩」雲,雲層;「遮蓋」遮蓋,隱藏。 〔文意註解〕「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雲彩』往往與神的榮耀和同在有關(參16~17節;四十34~38)。 【出二十四16】「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祂從雲中召摩西。」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那雲彩把山遮蓋了六天;第七天永恆主從雲中呼召摩西。」 〔原文字義〕「榮耀」榮耀,富足,尊榮;「停於」定居,居留,駐紮;「西乃」多刺的;「召」召喚,宣告。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意指神親自降臨西乃山。 「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祂從雲中召摩西」:『六天』的時間想必是要讓摩西分別為聖、安靜等候,預備好自己迎見神。 〔話中之光〕(一)「六天」之久,沒有動靜,考驗摩西的信心、順服、謙卑和忍耐,通過這個考驗,才能看見神的顯現。 (二)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29~31)。 【出二十四17】「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 〔呂振中譯〕「永恆主之榮耀的形狀、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燒毀東西的火在山頂上。」 〔原文字義〕「榮耀」榮耀,富足,尊榮;「眼前」眼睛,眼目;「烈」吞噬,燒毀。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意指以色列人所看見的,是神的榮耀顯現在山頂上,形狀好像烈火,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參來十二29)。 〔話中之光〕(一)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來十二31)。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 (二)當末日,一切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所以我們為人該當聖潔、敬虔,追求那能永遠常存的東西(參彼後三10~13)。 【出二十四18】「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 〔呂振中譯〕「摩西進入雲中上了山;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又四十夜。」 〔原文字義〕「晝」白天,日子;「夜」晚上。 〔文意註解〕「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四十晝夜』在聖經中象徵神的試煉(參太四2;申八2;九18)。 〔話中之光〕(一)當末日,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6~17)。 (二)「四十晝夜」表徵試驗和試煉。摩西在「雲裡」表徵聖靈裡,他靠著聖靈勝過了考驗;以色列人在山下,勝不過考驗而拜了金牛犢(參三十二4)。 (三)我們應當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六18)。 叁、靈訓要義 【神人之間】 一、三等距離 1.摩西:「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2節) 2.百姓:「百姓…不可…上來」(2節) 3.以色列的尊者:「上到我這裡來,遠遠的下拜」(1節) 二、三種狀況 1.摩西 (1)先知的職任:「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3,7節) (2)從神領受命令:「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4節) (3)大祭司的職任:「築一座壇…獻燔祭…平安祭」(4~5節) (4)親近神:「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16~18節) (5)預表耶穌基督,作了更美之約的中保(來七22) 2.百姓 (1)遵行神的命令:「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3,7節) (2)作見證:「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4節) (3)立約:「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是…立約的憑據」(8節) (4)預表信徒,神與他們立了新約:「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來八10) 3.以色列的尊者 (1)看見神:「都上了山,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9~10節) (2)僅看見神的腳和手;「祂腳下彷佛有平鋪的藍寶石,…祂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10~11節) (3)又吃又喝:「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11節) (4)預表神的僕人,就是使徒和先知等人(弗四11) 三、約書與立約的血 1.約書 (1)出自神的口:「耶和華的命令典章」(3節) (2)摩西寫上:「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4節) (3)成為約書:「將約書念給百姓聽」(7節) (4)預表聖經,就是神的話,由神的僕人受感寫下(提後三16) 2.立約的血 (1)築壇:「築一座壇」(4節) (2)殺祭牲獻祭:「獻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5節) (3)血灑祭壇和百姓身上:「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將血灑在百姓身上」(6,8節) (4)成為立約的血:「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8節) (5)預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寶血,成就了新約(林前十一25;來十29)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出埃及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出埃及記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