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出埃及记第二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摩西的首八十年】

      一、从出生到被法老的女儿收养(1~10)

      二、长大后因杀一埃及人而逃亡(11~15)

      三、在米甸结婚生子(16~22)

      四、神记念与列祖所立的约(23~25)

 

贰、逐节详解

 

【出二1「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

   〔吕振中译〕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去娶了一个利未的女子。

   〔文意注解〕「有一个利未家的人」:指摩西的父亲暗兰(参六20),他是利未之子哥辖的儿子(参六1618),也就是利未的孙子。

         「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指摩西的母亲约基别,她是哥辖的幼妹(参六20),所以他们夫妇两人的关系是姑母和侄儿,这种婚姻后来被摩西律法所禁止(参利十八12)

         本节没有明白提说摩西父母的名字,暗示本书的作者正是他们的儿子摩西。

 

【出二2「那女人怀孕,生一个儿子,见他俊美,就藏了他三个月,」

   〔吕振中译〕那女人怀孕,生个儿子;见他俊美,就把他藏了三个月。

   〔原文字义〕「俊美」美丽,美好,美善,完好,健康;「藏」隐藏,珍藏,保存。

   〔文意注解〕「那女人怀孕」:从本节开始,不再提到她的丈夫,暗示「女人」──包括母亲、姊姊(4)、法老的女儿(9~10)──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母亲生他、乳养他,姊姊拯救他,法老的女儿庇护他、抚养他。

         「生一个儿子」:就是摩西。但摩西并不是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他之前有姊姊米利暗(4节;十五20)和哥哥亚伦(参四14)。此处的语法好似指摩西是她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有圣经学者认为这是指摩西乃法老发出屠杀男婴命令(参一22)之后她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见他俊美」: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儿子总是俊美的,所以这里的「俊美」,除了外表好看之外,可能也指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得到神的启示,认识这孩子将来必有「美好」的人生。又按徒七20「俊美非凡」原文可译作「在神眼中十分俊美」,这正左证是神自己将俊美的看法启示给摩西的父母亲。

         「藏」:原文含有宝藏和保护某些极有价值的东西之意义。

         就藏了他三个月」:《希伯来书》说:「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来十一23),而信心是基于神的话(参罗十17),可见她藏孩子的动机,乃是对神的话有信心。

   〔话中之光〕()摩西作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参三810),预表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主;而摩西蒙受三位女人的护卫,也预表将来主耶稣降生后受「女子护卫」(耶卅一22)的事。

         ()神的启示带来信心,也带来属灵的眼光和鉴别力,作为生活行动和取舍的准则。愿我们多多爱慕神的话,仰望神借着祂的话启示我们。

         ()摩西的父母亲「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来十一23);信心能消灭惧怕(诗廿七13;罗八31)

 

【出二3「后来不能再藏,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

   〔吕振中译〕后来再也不能藏了,就取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给在河边的芦苇中。

   〔原文字义〕「箱」方舟,篮,柜,棺材;「芦荻」(原文与「红」海同个一字)

   〔文意注解〕「蒲草」:一种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带的植物,可高达四、五公尺,质轻,古代埃及人用蒲草造船(参赛十八2),又可用来造纸。

         蒲草箱」:蒲草制成的篮,上有篮盖,如同微形的方舟;因蒲草质轻,其内放置婴儿,仍能漂浮于水面上。

         「后来不能再藏,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意指环境不允许继续「藏」(2节注解)下去,就采取另一个保护的措施,就是用「蒲草箱」来藏他在河中。

         抹上石漆和石油」:指在外表涂上一层沥青(或柏油)和煤焦油,可以防水。

         「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放在高大且茂密的芦苇丛中,一面防备被人发现而遭杀害,一面也可防止被水流冲走。

   〔灵意注解〕蒲草「箱」按原文和「方舟」同字,摩西被放在蒲草箱中经过水而获救之事(6~9),预表神的子民在水深火热的世界中蒙神拯救(参创七23;撒下廿二17;诗十八16)

   〔话中之光〕()摩西的母亲尽她所能的来保护孩子的性命,最后也仅能将他交托给神,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以待天命」。神虽万能,但祂仍旧喜欢人与祂配合。

         ()信靠神,并不是甚么都不作的完全交托,而应当为神铺路;人所能作的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们只要尽心竭力,就必蒙神悦纳(参林后八12)

 

【出二4「孩子的姊姊远远站,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样。」

   〔吕振中译〕孩子的姐姐远远地站着,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样。

   〔文意注解〕「孩子的姊姊」:就是米利暗(参十五20~21;民十二1;二十1;廿六59),想必比摩西大许多岁。

         「孩子的姊姊远远站着」:指在可以观看得到的距离站着。

         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样」:意指观察他的遭遇和后果。

 

【出二5「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她看见箱子在芦荻中,就打发一个婢女拿来。」

   〔吕振中译〕法老的女儿下河来洗澡,她的女仆们在河沿上走着。她看见箱子在芦苇中,就打发一个使女去取来。

   〔原文字义〕「使女」宫女,少年女子;「婢女」(原文另一个字)女仆,侍者。

   〔文意注解〕「法老的女儿」:从原文的用法推断,她是当时法老惟一的女儿。根据可靠的文献,她后来曾在父亲过世之后摄政了一段年日,但最后被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法老)篡位,并把她的名字从一切记念碑上抹除。

         「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古埃及人视尼罗河为圣河,故在河边洗澡含有敬拜假神的意思。

         「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指侍候公主洗澡的女侍们在河边巡行看守。

         「她看见箱子在芦荻中」:原文没有「她」字,可能指河边行走的使女们中之一个,也可能指法老的女儿亲自发现。若是后者,则她可能是在芦苇的掩蔽下洗澡,故发现在芦苇丛中的蒲草箱。

         「就打发一个婢女去取来」:这个婢女是随侍在身旁的另一个女侍。

 

【出二6「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

   〔吕振中译〕一打开,看见那孩子;见是个小婴儿哭着,就怜惜他,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

   〔原文字义〕「可怜」怜恤,顾惜,怜爱,留情。

   〔文意注解〕「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意指法老的女儿打开箱盖,看见里面所放的婴儿(3)

         「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无辜的婴儿被丢弃在河里,亲眼目睹这种悲惨的情状,激起法老女儿的怜悯心。除了促使她决定收养这个孩子(8~9)之外,并且极有可能她还因此向法老恳求撤销残杀所有男孩的命令(参一22)。根据历史事实,在八十年后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步行的男人约有六十万(参十二37),可见法老的残忍命令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否则以色列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壮丁存在。

         「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她认出孩子是希伯来人的原因有三:(1)埃及人不须将自己的孩子丢在河里;(2)希伯来人和埃及人的面貌不同;(3)摩西身上可能有受割礼的记号。

   〔话中之光〕()不认识真神的法老女儿,尚且能怜恤无辜的婴孩,我们这与神的性情有分的信徒,怎能不怜恤人呢?

         ()若有人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出二7「孩子的姊姊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

   〔吕振中译〕孩子的姐姐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从希伯来妇人中给你叫个奶妈、来替你奶这孩子、好不好?』

   〔原文字义〕「奶妈」哺乳的妇人。

   〔文意注解〕「孩子的姊姊对法老的女儿说」:孩子的姊姊就是米利暗(4节注解);她可能看见法老的女儿对孩子显出怜爱的表情,她就赶忙大胆现身前来献策。

         「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米利暗可能听见法老女儿所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6)的话。

         「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这话非常有智慧,暗示这孩子的所有权属于发现人,即法老的女儿。

   〔话中之光〕()见机行事,在适当的时机,说出适当的话语,才能产生功效。

         ()话语不在多,乃在说得恰到好处。

 

【出二8「法老的女儿说:『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亲来。」

   〔吕振中译〕法老的女儿对她说『好,你去吧。』童女就去,把孩子的母亲叫来,

   〔原文字义〕「可以」去,行走,遵行;「童女」年轻的女子,童贞女。

   〔文意注解〕「法老的女儿说:可以」:法老的女儿在对孩子怜爱之余,正担心如何妥善处置,当然对米利暗的主意大表赞许。

         「童女」:按原文指尚未届结婚年龄的年轻女子(参赛七14),故米利暗可能比摩西大了十来岁。

         「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亲来」:孩子的母亲就是约基别(参六20),她正在寝食难安、奶水胀痛之际,米利暗的慧思解决了孩子母亲和法老女儿两人的问题。

         本节将影响摩西一生最大的三位女性连结起来(2节注解)

 

【出二9「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价。』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吕振中译〕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替我奶他;我给你工价。』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原文字义〕「工价」酬劳,雇价,赏赐。

   〔文意注解〕「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意指法老的女儿授权摩西的母亲代替她乳养孩子(7)

         「为我奶他」:法老的女儿在此承认这孩子是属于她自己的;藉此关系,孩子的性命得蒙保护。

         「我必给你工价」:藉雇佣关系确认孩子的所有权。而妇人乳养自己亲生儿子,竟还能获得「工价」,真令人惊叹神手奇妙的安排。

         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注意,这里只说「妇人」,而不表明她是孩子的母亲。她的冷静自制,使事情的发展顺利完满。

   〔话中之光〕()本章有太多的巧合:(1)法老的女儿来到藏放蒲草箱的河边洗澡(35)(2)孩子适时的哭了(6)(3)公主竟动了慈怜心(6)(4)竟会接纳孩子姊姊的建议,雇用孩子的母亲作奶妈(7~9)。这些事实说明,神在掌管一切。

         ()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我们的眼睛不要看环境,单单凭信心仰望神,祂就要显出奇妙的作为,使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

         ()爱是恒久忍耐(林前十三4)。愈是关键时刻,愈要忍耐,免得因情感而坏事。

 

【出二10「孩子渐长,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就作了她的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说:『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吕振中译〕孩子渐渐长大,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他就作了她的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说『是因为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原文字义〕「摩西」拉出来,从水中拉上来。

   〔文意注解〕「孩子渐长」:可能有好几年的工夫,约三至五岁,等孩子大到能认识他自己的身分。在这段期间,摩西的亲生母亲很可能将以色列人的信仰、种族观念、希伯来话等都趁机教导灌输给孩子。

         「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就作了她的儿子」:意指让摩西合法地成为王室里的一员。

         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说: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按原文「摩西」的字义是「从水中拉上来」。

         法老想消灭以色列人的企图,由于受到四类妇女的阻碍,结果失败而终:(1)敬畏神的收生婆(参一17)(2)身体健壮的希伯来妇人(参一19)(3)摩西的母亲和姊姊(参二3~4)(4)法老自己的女儿。

   〔话中之光〕()大解经家麦敬道说:「魔鬼被自己的武器打败了。法老本为牠所用,去阻止神的计划;但他反为神使用,养育摩西,就是神的器皿,用以打败撒但权势的。」

         ()摩西的亲生母亲,表面上是舍弃了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保全了孩子。能舍才能得;属灵的原则,乃是藉丧掉生命,而得着生命(参太十六25)

         ()正如提摩太的信心自幼由他母亲和外祖母的教养而得(参提后一5),摩西的信仰和种族观念(11~13)也是得自他生母的教养。信徒的儿女乃神所托付,应当趁着他们年幼的时候,就要好好地灌输正确的信仰观念。

 

【出二11「后来,摩西长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看他们的重担,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

   〔吕振中译〕后来摩西长大了,有一天他出去到他的同胞那里,看看他们的重担;看见一个埃及人击打一个希伯来人,就是他的一个同胞。

   〔原文字义〕「看」看见,查看,察觉;「重担」背负的担子;「见」(和前面的「看」同一字);「打」击打,攻打,击杀(原文含加强语势)

   〔文意注解〕「后来,摩西长大」:此时他将近四十岁(徒七23)。在这之前,摩西在皇宫里面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七22)

         「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意指他离开王宫去探望以色列同胞。「他弟兄」即以色列人;摩西在受他亲生母亲乳养(8~9)之时,必定被教导有关他自己的身世和同族的悲惨境遇。这里显示摩西认同他的希伯来人身分。

         「看他们的重担」:本句表示摩西出去探望同胞弟兄的动机,就是察看并关心他们被埃及人奴役作苦工的生活重担。

         「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见景生情,引发摩西的同仇敌忾之心。

   〔话中之光〕()本节表明了摩西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来十一25)的心态。

         ()关心同胞的处境,能与受苦的人同苦,这正是基督身体上所有的肢体所该有的感受(参林前十二26)

         ()摩西「看、见」以色列人被欺压,和神「看顾、看见、眷顾」(25节;三79;四31)以色列人的苦情是同一个原文字。我们属神的人应当有神的眼光,能看见神所看见的。

 

【出二12「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里。」

   〔吕振中译〕摩西左右望望,见没有人,就把那埃及人击杀了,埋在沙土里。

   〔原文字义〕「左右」这样,如此(原文同一个字重复用两次);「观看」转身,看;「打死」击杀(11节的「打」同一个字);「藏」遮藏,隐藏。

   〔文意注解〕「他左右观看」:意指「转向这边和那边」,以确定没有第三者在场。

         「见没有人」:指没有看见别的埃及人在场。当时在现场的虽有复数的希伯来「弟兄们」(参徒七25原文),但他以为他们必定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所以不把他们当作外人。

         「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这表示他的身体锻炼得相当孔武有力,显明他是文武双全,令他自以为「我能」。

         「藏在沙土里」:指隐藏尸体,不欲人知,结果却还是被人知道了(14)

   〔话中之光〕()摩西「左右观看」,以便见机行事,这表示他看人、看环境,而未仰望神的带领,导致他行为出错。与神同行的人,行事必不「左右观看」。

         ()许多基督徒也是行事怕人知而不怕神知,只因「见没有人」,就任意妄为。

         ()摩西在此热心有余,但谨慎不足,实属不智,使得他必须逃到旷野里再花四十年的工夫,在神面前接受更多的磨练(15)。许多宗教徒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十2),以致逼迫、杀害信徒,还以为是热心事奉神(参徒廿二3~4;约十六2)

 

【出二13「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就对那欺负人的说:『你为甚么打你同族的人呢?』」

   〔吕振中译〕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在争斗着,他就对那无理的人说『你为什么击打你同族的人呢?』

   〔原文字义〕「见」看哪,惊异的看见;「争斗」争闹,争扎,使荒废;「欺负人的」恶人,行恶的,邪恶的,犯罪的;「同族的人」同伴,朋友,邻舍,同胞。

   〔文意注解〕「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意指摩西「惊异地看见」(原文字义)同族人之间的斗殴。

         「对那欺负人的说」:意指:(1)不公平、正直的斗殴;(2)摩西出面打抱不平,有正义感。

         「你为甚么打你同族的人呢?」:意指那欺负人的正「连续不停地击打」(打的原文字义)同胞,令摩西深感不以为然。

   〔话中之光〕()「欺负人,」人活在世上之所以痛苦,因为人的罪性里头有喜欢欺压人的倾向。你欺负我,我欺负他,因此世无宁日。

         ()在上的欺压在下的,掌权的欺压无权的,有钱的欺压贫穷的,是人类历史一再重演的。欺压人的作威作福,被欺压的痛苦难当,心灵日夕受折磨、被煎熬。

         ()为了要生存、要生活,就拼命工作。时间比人长,收入却比人少。现代奴隶满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人类物质是进步的,但文明可没有进步,人的罪性使许多人活在被欺压之下。

         ()「为什么打你的同族呢?」这不是被埃及人欺,乃是自己人欺负自己人!人的罪性在此更显丑恶。人不懂自爱,不懂互爱。一有机会就互相欺压。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却不会惺惺相惜,同舟共济,反而为了利益就欺负别人。

         ()人的罪性里会喜欢欺人。较弱小的,有缺陷的,有过失弱点的,流离无依的,贫困的都是被欺的对象。一有机会便欺负他们,从中取利。

         ()我们也许也是欺人的人。我们以旧人姿态欺新人:旧生欺新生;旧移民看不起新移民。我们忘记我们曾是过来人,也曾经此苦,我们没想办法帮助他们。我们以前辈姿态欺后辈:叫他们感到无能、无用、无助,以至窒息,以显示自己的能。    人欺人,使别人痛苦!

         ()今日在教会中,也不乏弟兄相争相斗的情形,叫我们的主伤心。

         ()凡越过本分,欺负他的弟兄的,主必报应(帖前四6)

 

【出二14「那人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吗?』摩西便惧怕,说:『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

   〔吕振中译〕那人说『谁设立你作首领作审判官来管我们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么?』摩西害怕说『这事必是给人知道了。』

   〔原文字义〕「立」设立,设定;「首领」掌权者,将军,王子;「审判官」审判的人,断事的人,士师;「知道」认识,显明。

   〔文意注解〕「那人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按原文「首领」指作领袖的人,身分高于众人,能发号施令,叫人遵行者;「审判官」指有权柄判断是非并对事情下达判决者。很显然地,那欺负人的(13)自认为「暴力就是就是权力」,他目中无人,意欲动用暴力解决纠纷。

         「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吗?」:这里的两个「杀」字,原文意指无理的杀害、蓄意杀戮;说这样的话,表明他不明白摩西的心意(参徒七25)

         「摩西便惧怕,说: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指他昨日打死埃及人的事(12),想必是被埃及人知道了。按照法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处记述摩西因惧怕而逃离埃及(15),似乎与别处经文所记他自愿选择宁可与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参来十一25),互相抵触。实则并不矛盾,信徒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参太二十六41)

   〔话中之光〕()欺负人的人,他自认为是首领和审判官,所以不会接受别人的规劝。教会中一切的问题,都因为有些人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和环境的节制。

         ()劝戒人虽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参箴一2530),但我们不能因此不去劝戒人,否则神必究问(参结三18)

         ()主的仆人,要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二25)

         ()摩西以暴制暴,并未收效;我们处理神家的事,绝不可采取暴力的方式(包括言语暴力、表情暴力、权势暴力、多数表决暴力等)

 

【出二15「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吕振中译〕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法子要杀摩西;摩西便逃避法老,去住米甸地。

   〔原文字义〕「听见」用心地听,得着传闻;「躲避」迅即逃走,逃脱;「米甸」争斗;「居住」定居,成为永久居民。

   〔文意注解〕「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本句表明几件事:(1)表示希伯来人之间,有人向埃及人通风报信;(2)法老听见后并未立即下手杀摩西,可能他有顾虑;(3)这事发生在摩西被法老女儿收养后将近四十年,可能下一代接任法老,王权尚未稳固。

         「但摩西躲避法老」:原文是「躲避法老的面」。

         「米甸地」:位于巴勒斯坦之南,即阿卡巴海湾东部的旷野。米甸人是游牧民族,源自亚伯拉罕的庶子,与希伯来人有远亲关系(参创廿五2)

         「逃往米甸地居住」:摩西一直到八十岁蒙神呼召(参三10;徒七30),就住在米甸地;他在这些年间必定学会在旷野生存的方法。

   〔话中之光〕()法老之所以听见这事,极可能是被「犹奸」出卖;今日在教会中,也有一些信徒在作通风报信的事,出卖教会。

         ()摩西逃往米甸居住,必定是出于神的安排,为要在那里培养他,充实他在日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所必需的装备:(1)米甸人敬拜独一的真神(参十八12)(2)可从米甸人学习在旷野沙漠中生存的技能;(3)藉游牧学习牧养羊群的技能。

 

【出二16「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要饮父亲的群羊。」

   〔吕振中译〕有一天他在井旁坐着。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要给她们父亲的羊群喝。

   〔原文字义〕「祭司」祭祀神的人,领袖;「槽」水沟,沟槽;「饮」给水喝,滋润,浇灌。

   〔文意注解〕「一日,他在井旁坐下」:井旁是荒漠中认识人的好地点(参创廿四11)

         「米甸的祭司」:指米甸人中事奉独一真神的人,理由如下:(1)他所说祝福的话「平平安安」(参四18;十八23)是以色列人惯用的Shalom(2)他的女儿西坡拉懂得替她儿子行割礼(参四24~26)(3)他称颂耶和华,并献燔祭和平安祭给神(参十八11~12)(4)圣经也称无族谱的麦基洗德为至高神的祭司(来七1~3)

         「有七个女儿」:这话并不一定指他没有儿子。

         「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指井旁有储水的水槽;通常须由人们从井中提水上来倒在槽中,供羊群直接啜饮。

         「要饮父亲的群羊」:在中东地区,一般是由男人牧羊,女人则打水饮羊。

 

【出二17「有牧羊的人来,把她们赶走了,摩西却起来帮助她们,又饮了她们的群羊。」

   〔吕振中译〕有牧羊的人来、把她们赶走,摩西起来救她们,打水给她们的羊群喝。

   〔原文字义〕「帮助」救助,拯救,释放,自由。

   〔文意注解〕「有牧羊的人来」:原文是复数词,指一群牧羊的人。

         「把她们赶走了」:这群牧羊的人十分残酷,他们等待那些女子完成艰苦的打水工作及把槽盛满水之后才把她们赶走,然后坐享其成。

         「摩西却起来帮助她们」:摩西在埃及的王宫里,大概也接受过搏击之类的技能(12),所以能够以一敌十,将一群牧羊人击退。

         「又饮了她们的群羊」:意指女人所打的水被那群牧羊人的羊群喝光了,摩西打跑牧羊人之后,亲自替女人的羊群再打满了水(19)

   〔话中之光〕()摩西具备了被神使用的领袖气质:(1)有正义感,能为弱者打抱不平(12)(2)不畏人多势众;(3)孔武有力,兼怀技在身;(4)助人到底。

         ()摩西的帮助,不仅是打跑牧羊人,甚且打水给羊群喝,这就是「助人到底」;摩西和普通人的分别就在于此,许多人作好事,仅作一半。

 

【出二18「她们来到父亲流珥那里;他说:『今日你们为何来得这么快呢?』」

   〔吕振中译〕她们来到父亲流珥那里,父亲说『今天你们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呢?』

   〔原文字义〕「流珥」神的朋友。

   〔文意注解〕「她们来到父亲流珥那里」:即指米甸祭司叶忒罗(参三1),解经家们对他的两个名字有如下不同的看法:(1)古代人往往同一人有两个名字;(2)流珥是名称,叶忒罗是祭司的尊称;(3)流珥是父亲,叶忒罗是他的长子,在流珥过世后,成为一家之主,被弟妹们视同父亲;(4)流珥不是名字,而是一种对跟神有亲密关系之人的描绘。

         「他说:今日你们为何来得这么快呢?」:可见她们素常都遭受那些牧羊人的欺负,须等牧羊人的羊群都喝足了,然后才轮到她们饮自己的羊群,所以很迟才回来。

 

【出二19「她们说:『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

   〔吕振中译〕她们说『有一个埃及人援救了我们脱离那些牧羊人的手,并且使劲地替我们打水、给羊群喝。』

   〔原文字义〕「救」搭救,使脱离;「打水」(原文是两「取水」连在一起,以加强语气)

   〔文意注解〕「她们说:有一个埃及人」:因为摩西的服饰和言语像一个埃及人。

         「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意指使我们不受牧羊人那有力之手的箝制。

         「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原文的语气表示摩西是「非常认真的打水」,从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看出她们很欣赏摩西的救助。

   〔话中之光〕()摩西「帮助(拯救)(17)妇人们脱离牧羊人的手,正预表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参十四30)

         ()摩西怀技在身,以一抵众,用心虽然可嘉,但因仍重犯「我能」的毛病(12),所以还不能被神使用。

 

【出二20「他对女儿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你们为甚么撇下他呢?你们去请他来吃饭。』」

   〔吕振中译〕父亲问女儿们说『他在哪里?你们为什么撇下这个人呢?去请他来吃饭。』

   〔原文字义〕「撇下」撇弃,离弃,不用。

   〔文意注解〕「他对女儿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你们为甚么撇下他呢?」:这话含有怪罪女儿们怎么没将那人请到家里来的意思。

         「你们去请他来吃饭」:指表达谢意。

   〔话中之光〕()受人恩惠的人,应当表达谢忱,但许多人仅止于口头致谢而已。

         ()信徒既然经常领受神的恩惠,岂可不事奉神以表感恩呢(来十二28)

 

【出二21「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

   〔吕振中译〕摩西甘心乐意地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

   〔原文字义〕「甘心」喜悦,情愿,高兴;「西坡拉」鸟,女歌者。

   〔文意注解〕「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不是指暂时作客,乃是指长期居住下来。

         「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注意,20~21节三次提到「那人」而未提及他的名字,故有圣经学者认为「流珥」(18)并不是米甸祭司的名字,而是指他乃是「神的朋友」(原文字义)

   〔灵意注解〕「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预表基督娶外邦人教会(参弗五24~25)

 

【出二22「西坡拉生了一个儿子,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说:『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吕振中译〕西坡拉生了一个儿子,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因为他说『我在外地作了寄居的。』

   〔原文字义〕「革舜」逃难者,流亡人,寄居的,客旅,陌生人,异族人。

   〔文意注解〕「西坡拉生了一个儿子,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革舜这名有两种不同的意思:(1)指逃离埃及而在米甸作了寄居的,藉给长子命名来表达他的孤独和耻辱感;(2)指在那里(即埃及)作了客旅,表明他对埃及不再有眷恋。

         「意思说: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原文是「因我曾经在外地作了寄居的」。

 

【出二23「过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叹息哀求,他们的哀声达于神。」

   〔吕振中译〕那许多日子当中、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而叹息,就哀呼;他们作苦工的呼救声上达于神。

   〔原文字义〕「作苦工」劳碌,服事;「叹息」叹气;「哀求」呼求,哀号;「哀声」求救的声音。

   〔文意注解〕「过了多年」:原文是「过了那段很长的时日」,大约将近四十年。

         「埃及王死了」:指摩西所躲避追杀的法老王(参四19)死了,他在位颇久。

         「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叹息哀求」:从摩西出生到此时,大约将近八十年,这中间可能历经新旧两任法老。通常旧王过世、新王登基时会大赦天下,但本句显示新王仍旧欺压以色列人,使得他们因希望破灭,而改向神叹息哀求。

         「他们的哀声达于神」:意指神终于垂听以色列人的呼求,而将要采取行动。

   〔话中之光〕()并非神不肯施行拯救,而是神的时间尚未来到。当我们落在极深的难处,似乎被神遗忘时,请记得,神的安排有一定的时候,祂会适时采取行动。

         ()信徒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人身上,不如向神祷告,对祂倾心吐意。

 

【出二24「神听见他们的哀声,就记念祂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

   〔吕振中译〕神听见他们的唉哼,就记起他的约来、他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

   〔原文字义〕「神」大能者;「记念」回想,提说;「哀声」唉哼,呻吟(23节的「哀声」不同字)

   〔文意注解〕「神听见他们的哀声」:意指祂是垂听祂子民祷告的神。

         「就记念祂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指神必永远作他们后裔的神之约(参创十五18;十七5~819;廿六24;卅五11~12)

   〔话中之光〕()祂是垂听祷告的神,甚至能听见那说不出来的叹息(参罗八26)

         ()祂又是信实的神,向爱祂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申七9)

 

【出二25「神看顾以色列人,也知道他们的苦情。」

   〔吕振中译〕神察看以色列人,知道他们的苦情。

   〔原文字义〕「看顾」看见,观看,察看;「知道」熟识,确知,见而认识,同房;「苦情」(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神看顾以色列人」:指神看见以色列人受欺压的情形。

         「也知道他们的苦情」:原文无「的苦情」三个字;此句意指神也深切体认他们受欺压的景况。

         23~24节一共享四个不同的字眼来形容以色列人的痛苦:叹息(叹气)、哀求(哀号)、哀声(求救声)、哀声(呻吟)

         24~25节也用四个不同的字眼来表达神的响应:听见、记念、看顾、知道。

   〔话中之光〕()「神看顾以色列人、也知道他们的苦情。」      这是苦难中人的安慰,也是唯一的出路。     神了解你,祂能帮你!

 

叁、灵训要义

 

【神救恩器皿的预备】

   一、信仰根基的预备(1~10节上)

         1.因信被藏(1~2节;参来十一23)

         2.藉蒲草箱得救(3~6节;参创六14)

         3.哺乳期的母教(7~10节上)

   二、领袖才干的预备(10节下~11节上)

         1.作法老女儿的儿子(10节下)

         2.在王宫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11节上;参徒七22)

   三、剥夺自信的预备(11节下~25)

         1.认识血气之勇的无能(11节下~15)

         2.在旷野里牧羊生活的沉潜(16~22)

         3.等待神的日子来到(23~25)

 

【与摩西关系最密切的四位女人】

   一、生母约基别(1~2)──因着信保存并乳养神所看为美的

   二、胞姊米利暗(47~8)──机智灵巧

   三、养母法老的女儿(5~10)──慈爱怜惜

   四、妻子西坡拉(16~22)──安息慰藉

 

【神默然关爱祂的子民】

   一、神「听见」(24)

   二、神「记念」(24)

   三、神「看顾」(25)

   四、神「知道」(25)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出埃及记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出埃及记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