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第十五章短篇信息 目录: 创世记第十五章读经札记 王国显 创世记第十五章读经记录
蒋继书 创世记第十五章文字释经证道(张策) 创世纪第十五章读经笔记(麦穗) 参观创世记一日一章(李廷枢) 创世记第十五章读经札记
王国显 在信心里等候后裔 事情常常是这样的,经历过的人读这些话就可以领会。在第十四章是得胜的,但在得胜回来以后安静下来,思前想后,害怕便随之而来。凭亚伯兰三百一十八人竟然得罪了那么大的势力,与这么大的势力结了仇,以后他的日子怎么过呢?如果不去想它就没有问题,一去想它就很成问题。所以我们肯定在这事情过了以后,亚伯兰想来想去便很害怕了,“人家已经是有国家组织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寄居的人。我结盟的那些只是些零星的家族,连部落也许都称不上。如果将来又再发生甚么事情的时候,我怎能应付呢?”经历过大的事情安静下来以后,你对你周围的环境就会产生恐惧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一定能领会这样的事。但经历过的人,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敏感的事情。 亚伯兰在第十五章的开始时实在是落在恐惧里。不然,神跟他说话的时候,就不用在头一句就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如果他不惧怕,神说这句话干甚么呢?神说这句话就是对着他的惧怕来说的。再接下来的一句就清楚了,“我是你的盾牌”。意思就是我是你的保护,我是使你在争战里头不受伤的。那时的亚伯兰在信心里又有挣扎了,这一个挣扎是怎么来的呢?从他下面跟神谈话的反应,我们就可以了解。因为当神说,“我要成为你极大的赏赐,”(十五1)中文圣经翻译的不好,把这句话翻成“必大大的赏赐你”,意思就是神把赏赐给他。原文的意思是神成为他极大的赏赐。神自己要成为他的赏赐,而不是神把神以外的事物多多的给他。这里面的差别太大了。 我们实在有必要在中文圣经旁边记下原来的意思。神成为人的赏赐,也就是说人甚么都不缺,因为神是万有的。神是全有、全足、全丰的神。底下神就向亚伯兰启示这一点。神把他自己给亚伯兰作赏赐,亚伯兰当时属灵的情形不算是顶高,所以他不够领会神这句话的意思。他的反应就说出他里面的一个重担,也就是使他惧怕的一个原因。“我没有儿子,我在这里人丁稀少。”因为一提到儿子的时候,也就是提到人丁的问题。人丁确实是稀少,就只有三百多人。你看他的回答,“我没有儿子。你再多赏赐给我又有甚么用呢?”亚伯兰当时所领会的就是我们一般人所领会的,就是“神把许多给我”。但是神不是要亚伯兰这样领会,也不要我们这样领会。神要我们领会的是他要成为我们的赏赐。神成为我们的赏赐,我们就甚么都不缺。亚伯兰不领会,他想,“我没有儿子,你赏赐再多给我也是没有意思的。以前我还有一个罗得,但是现在罗得离开了,我甚么都没有了。我最亲信的人就是那个大马色人以利以谢。你再给我,我也不过是给别人。”他又说,“你说你给我许多,但是你也没有给我儿子。”这些都反映亚伯兰心里的情形。 但是,神在这里对他说,“你不能把外人看作你的儿子,你必须从本身所生的纔能成为你的后嗣。”因为必须从生命里头来的纔能成为后嗣。然后神就跟他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十五5)虽然你现在眼睛没有看见,但是以后你的后嗣会到达这个情形。亚伯兰当时就信了神。 亚伯兰在这里不仅是信神所说的,亚伯兰所信的乃是神的自己。如果对神自己能相信,那么对神所说的就更能相信了。现在亚伯兰相信到最根本的源头上面去了,把神的自己相信过来了。感谢主,神就说这就是亚伯兰的优点,就是他的长处,就是神欣赏他的地方。因为他能脱出环境来相信神的自己。能够相信神自己,就没有甚么难处可以叫我们里面灰暗了。因为是神在那里主持一切。 神与亚伯兰立约 我们感谢神,神主动来向亚伯兰提一个意见,“我知道你现在是信我,但是在试验里你可能不一定能信得那么完全的有把握。现在我来跟你立约。我用一个约的形式来把我限制在我跟你说的话上面。”弟兄姊妹,这实在是太宝贝了。神与人立约,神降低他自己来与人立约,神用立约来捆绑他自己,来限制他自己,来让他非要向人显明他是信实的不可。你们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神一直把人放在他的心里,并没有因人的堕落而降低人的价值和意义。神要在挽回的工作里把人带回原来的荣耀里,所以神与人立约。 弟兄姊妹注意,神当时告诉亚伯兰那样作,是当时人的作法,但里面有一个原则,就是死的原则。死是在人间不能改变的事实,因此用死来表明那个约不能更改。所以那些带到那里的牲畜都劈开成了两半了,这就是死。立约的人就从死里经过,说明了这个约立了以后就不能改变了。亚伯兰来作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要宰牛,宰羊;要捉斑鸠,抓雏鸽。也许是亚伯兰作累了,所以他就在那里打瞌睡了,甚至是睡着了,睡得非常的沉。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出现了,神与人立约的这件事是何等的严肃,但是亚伯兰很可能因着疲乏的缘故,在这一刻不够儆醒就睡着了。我们要注意,这里所发生的事不是偶然的,也许从自然的现像来看,并没有甚么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些死了的牲畜放在那里,有老鹰来吃并不希奇,该是很自然的现像。但若是真的是自然的现像,圣灵就不会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圣灵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就是说这里面有一些属灵的东西。 甚么东西呢?这是神与人立约。我们看到另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的背后是撒但在那里动手脚,要叫神与人立约的事情不能成功。感谢神,亚伯兰虽然是在这样疲乏的光景下,他在最要紧的那一刻把老鹰赶走了。他叫神与人立约的那一件事情没有受打岔。如果他再不儆醒,那神与人立约的事情就有难处了。也许我们会想,就是给老鹰拿走一半,只要再放另外一半补上去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回到神与人立约的那一件事上,你就看见虽然是补回来,但是已经不是起初的那一个了。 我们注意这一点,才会懂得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亚伯兰的确是太累了,睡得很沉。在这一个时候,有一个“惊人的大黑暗”(十五12)来把他压制了。我们记得,一提到黑暗,就不是从神来的,而是从仇敌来的。在人不儆醒的时候,仇敌黑暗的权势就来了。我们感谢主,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亚伯兰从黑暗的辖制中出来,不是因着他自己醒过来,而是神向他说话,让他脱离那个黑暗。在这里,神因着这件事情宣告了一件事实,神跟他立约,把如天上的星那样多的后裔赏赐给他。只是在当时,他是要经过一些经历。神在这里说出,他的后裔要在别人的地方过四百年,是遥指着以色列下埃及的事,然后出埃及,再回来得这块地。为甚么呢?因为神的时间还没有到。神仍然留下机会给那些原来住在迦南的人悔改。虽然神明明的知道他们是不会悔改,但是神还是给他们机会。这是神的仁义。一直让他们留下到了最后的时间,神才把他们消灭。如果这些人肯悔改,神也不会消灭他们。虽然神明明知道他们不肯悔改,他还是给他们机会。我们真看见神对人的那一份情。 当神宣告了前面的事情以后,立约的事情就成全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有冒烟的炉和烧着的火把从那里经过,把牲畜的肉都烧净了,神悦纳了这个约。那个炉是为了烧那些牲畜,那个火把不是用来点燃那炉的,那是有甚么用途呢?弟兄姊妹记得上面说的是惊人的大黑暗,然后就说是“日落天黑”(十五17)的时候,那立约的时候是在黑暗的时间里。但感谢神,神在立约的时候让火把也经过,在黑暗里给他照明。也好像预示了亚伯兰的后裔在埃及的四百年并不好过,但神还是作他们的亮光,神要拯救他们。神因着这一个约的缘故,一定会把他们带回来。显明了神的拯救。 我们感谢神,这个是亚伯兰所学的第四个功课,是进入迦南以后所学的第四个功课。甚么功课呢?就是以神为是。甚么都不管,只管神。神点头就对了,神不点头就不对了。甚么都是根据神,这叫做以神为是。信心又往前跨了一步。 弟兄姊妹,我想再轻轻提一点。在第十五章以前,神和亚伯兰当中的问题是地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切的应许都是环绕地的问题。在第十五章以后,我们看到神和亚伯兰当中的事情就转移了内容,就是儿子的问题。一直到献以撒,还是儿子的问题。感谢主,亚伯兰在信心里处理了地的问题,以后又在信心里处理了儿子的问题。在亚伯兰整个的学习里,我们看到神在人身上的恢复,就是要把人带到一个完全依靠神的地步,根据神,以神为是。我们感谢主,这是神的恢复在亚伯兰身上所显明的,一步一步往前。弟兄姊妹,我们这样去看的时候,就看见亚伯兰的历史不是叫我们去看故事,而是在那里叫我们看见神恢复的工作在人身上进行。 ── 王国显《活了…就死了──创世记读经札记》 创世记第十五章读经记录 蒋继书 创15 : 1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这事以后”,第十四章第1节那里告诉我们有四王和五王打仗。五王打不赢四王,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及财物也被掳去了,后来是亚伯兰把他的侄儿罗得救出来的。救出来以后,所多玛王告诉亚伯兰:你把人口给我,所有的财物你都拿去。亚伯兰怎么讲的呢? “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 他已经起誓了,就是所多玛王的一根线、一根鞋带他都不要,免得所多玛王说,亚伯兰是因为所多玛富足的。 上次说到,亚伯兰经过了迦南地的这一段时间开始长进了。 长进就是认识神,不依靠人。因这个缘故,所以,到了第15章耶和华就向亚伯兰显现了。 耶和华怎么讲的呢? “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神是亚伯兰的盾牌。" “盾牌”,意思就是我是你所倚靠的、保护你的。任何人来欺负他,神来抵挡,而且保护 他。神说要大大地赏赐他,不是说富足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地赏赐,这是神告诉他的。神 告诉他的目的就是说,你要继续倚靠他。现在你已经看见,不但是在富足的事上倚靠神,而是在任何的事上,你都要倚靠神。 创15 :2亚伯兰说,主耶和华阿,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 亚伯兰就想到了,你要大大地赏赐我,赏赐我什么呢?我一个儿子也没有。从这句话就知 道他心里面有一个需要,就是他要一个儿子。神当然知道他没有儿子啊,而且神曾经在第 13章15节应许过他“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神既 然同意他有后裔,他当然就会有儿子啦。他曾经听见神应许过他该有后裔的,那么,到了今天神说要大大地赏赐他,他就把儿子的问题提出来了。 亚伯兰是从迦南地吾珥被神领出来的(创15: 7),以利以谢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所帮助 的”。所以,亚伯兰说,你没有给我儿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儿子(后嗣)。神啊,你说:“你的后裔要像地上的尘萨那样多(创13: 16),那么这个以利以谢就要成为我 的后裔啦!因为现在我本身并没有儿子。按照他们当时作法的话,你若没有儿子,你家中老仆人生的儿子就可以成为你的后裔。 创15: 4耶和华又有话对他说,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 这里神明确地告诉他,这个人生的不是你的后嗣,必须是你本身所生的,要从你亚伯兰本身生出来的,才成为你的后裔。 创15: 5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降要如此。 神要亚伯兰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么多。在第13章15节,神把地赐给他的“后裔”,第13章 第16节说他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萨那样多。 第13章,第一次神告诉他的后裔是属地的后裔;在第15章这里,神告诉亚伯兰的是属天的后裔。神告诉亚伯兰,他有两种后裔: 1、一种后裔是属地的,是属肉体的后裔,像地上的尘萨那样多。 2、一种后裔是属天的,是从应许来的后裔,要像天上星那样多 这里特别说到“要从你本身所生的,才能成为你的后裔”。 创15 :6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义”这个字,就是好的、对的、正直的意思。你相信神,神就称你为义,神说你是好的。今天我们是因信称义,亚伯兰当时也是因信称义。 创15 :7-8 耶和华又对他说,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为要将这地赐你为此。亚伯兰说,主耶和华阿,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 第7节以前是说到儿子的问题;第7节以后就说到了地的问题。 创13: 17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创15章4节提到儿子的事情,6节亚伯兰相信神的话了,所以,神就称他为义了。但是,提到这个地的时候,亚伯兰的信心还是不够,他怎么讲呢?读第8节,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怎么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 ”在第12章你告诉我“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到你所要指示我的地去”,我就来到迦南地了,你又告诉我你要赐给我后裔,今天我怎么知道你会把这地赐给我呢? 创15: 9他说,你为我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 从第9节开始,神就要给他“立约” 了。神立这个约的目的,就是为着这个地。读到这里,我们就要回过头来看亚当的情况。 创世记第1章告诉我们,神首先创造了天地,而那个地之前就已经受到了神的审判——“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创1: 2)。神再造这个地的时候,就在这个地上造了人(亚当),神的目的就是要亚当来治理这个地。但后来亚当失败了,这好像看来神的目的达不到了。在亚当的后裔里面开始出了一个亚伯(亚当的儿子)被该隐杀了(创4:8); 又后来在亚当的后裔里面出了一个以挪士,从以挪士那时候开始,人就开始求告神的名(创4:26); 后来又出了一个以诺,他与神同行了三百年,神就把他取走了(创5: 22-24); 后来又出了一个挪亚,挪亚在当时是一个义人(创6: 9)。 亚伯、以挪士、以诺、挪亚这些人,是神在地上得着的个别的人。这些人,神从来没有应许他们的后裔怎么样,只是得着他们个人,这是创世记前面告诉我们的。特别是在挪亚这个时代,洪水来了。那个时代的人全部被洪水淹死了,只有挪亚家八口全部得救了。那些人被俺死是因为他们犯罪,神审判了他们。方舟告诉我们,神有一个救法。你可以不要自己承担自己的罪,神有一个救法就是方舟,方舟代表主耶稣。你进到主耶稣里面,你就得 救了,你不要承担自己犯罪的责任。所以,从挪亚方舟开始,我们就看见神有一个救赎的原则出来了。 在创世记第3章亚当犯罪以后,神就对当时的亚当、夏娃、蛇判刑了。地也受到了审判,所有地上的一切都受了审判。这是神把那一个时代用审判来结束了。但是后来,人的罪越 !来越多,到了第6章那里讲“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所以,神最后用洪水把挪亚那个世代的人都结束了,只剩下挪亚一家八口人。 神就从挪亚的后裔里面开始又拣选了。这让我们看见,神拯救的路到了亚伯兰身上。只有在亚伯拉罕的身上说得很清楚,提到了地的问题,要把这个地赐给亚伯拉罕。 一说到【地】的问题: 1、人可以在这地上活下去,人的后裔可以继续居住; 2、人不但要活下去,神还要人在这个地上掌权来管理这个地。 神在这个地上没有达到的目的,现在要在亚伯拉罕的身上达到。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圣 经告诉我们,神对亚伯拉罕不但应许他有一个后裔(子孙),而且还有地的问题要给他。现在亚伯兰不清楚到底得不得到这块地,所以神就藉祭物立了约。祭物是什么意思呢? “祭物”代表十字架。 神与挪亚立了个约,用天上的虹作立约的记号。“虹”,是已经把当时那个世代的人都用洪水俺死了,那个“约”是用方舟来作一个预表。 神与人所立的约,第一个是与挪亚立的约,第二个是与亚伯兰立的约。 神与亚伯兰所立的约就不同了,那就是要借着十字架来立的。也就是说:有人代替你死了。挪亚时代没有人代替他们死,所有的人都被淹死了。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担当自己的罪,没有人代死。 、 创15 : 9他说,你为我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 从利未记第3章1节来看,这就是平安祭。母山羊是赎罪祭(利4: 28-29),公绵羊是赎愆祭(利5: 18)。 利未记第7章37节有五个祭:燔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平安祭就是我们与神和好了、平安了(西1: 20)。赎罪祭在旧约里面是指着人的罪性来讲 因为我们还有一个罪的天性是从亚当遗传下来。赎想祭是指着我们人的罪的疗为。 罪的天性,指我心里的罪、思想里的罪,我不一定有罪的行为。我可以恨人,但我不一定骂人,骂人就是赎愆祭,因为是行为。恨人是你心里的,也是罪。 利未记告诉我们,要对付罪有两个方面:1、罪的性情;2、罪的行为。把罪都赎了,我们与神之间就和好了。 有两只鸟:一只斑鸠,一只雏鸽。从利未记看就是燔祭。鸟是能够飞的,指着复活来讲,指主耶稣的复活。创15章这里的祭物,是预表主耶稣借着十字架的死,一直到主耶稣复活升天。三年的祭物,预表主耶稣在地上有三年的时候,三是神的数字。 创15章10神要求亚伯兰把这些祭物一个一个都劈开,对着摆列。 也就是说,这些祭物已经被杀,已经流血死了。今天神的救赎不是要我们或者亚伯兰的子孙自己来承担自己的罪,而是有神安排的救赎之路。这就是神和亚伯兰的立约,一定要借着这些祭物来立的。在新约里,主耶稣也说:“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林前11: 25、太26: 28)。 旧约是用祭物来立约。神立约的目的,乃是要亚伯兰知道:这一块地赐给你了,地就是一个基业了,就是你要继承的财产。以弗所书告诉我们,神给我们的是天上的基业,就是我们要继承的。对亚伯拉罕来讲,就是他的后裔要继承那块地。神是借着这些祭物来让亚伯兰知道,所有一切神的恩典救赎,乃是借着十字架、流血、舍命。因为有这些缘故,原来受诅咒的这块地,现在赐给亚伯兰和他的后裔了。这就是神与他立约了。 创15 :11有鸷鸟下来,落在那死畜的肉上,亚伯兰就把它吓飞了。 鸷鸟,按照圣经来看这种鸟是吃肉的鸟,这一个代表撒旦破坏的工作。亚伯兰把它赶走了。刚把祭物杀好,摆在那里,亚伯兰就沉沉地睡了。 创15 :12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兰沉沉地睡了。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 亚伯兰是凭着体,就不能够警醒,而且还有一个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这一个是撒但的工作。这个告诉我们,亚伯兰凭着肉体只会落在黑暗里面,没有路。 创15 :13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 亚伯兰既然沉沉地睡觉了,又有惊人的黑暗落在他身上,这是撒旦的工作。神的话就使他 苏醒过来,使他不再沉睡在黑暗里头,不落在自己的肉体里头。神对他说:“你要的确知 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这里又 说到地了。这个地不是神赐给他的地。【地】我是要赐给你的后裔,但是你的后裔开始还不会在这个地,乃是在别人的地上。 别人的地是指着什么地呢?是埃及地。所以,我们看见,亚伯兰的后裔要住埃及地四百年,并且那个地方的人要苦待他们,他们所要服事的那个国,最后神要惩罚这个国,然后他们要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神告诉亚伯兰:这个地是给了你和你的后裔,但是你的后裔 有四百年不是承受那地的。到四百年以后,才回到这块地。 创15 : 15-16但你要享大寿数,平平安安地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 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要经过四代,这个四代在圣经里头看得很清楚,下埃及是从谁开始下去的呢?约瑟去了。他是雅各的儿子,雅各最后也到了埃及。雅各到了埃及以 后,他不能算是第一代,要到了埃及开始算,也就是从雅各的儿子开始算。他有一个儿子 叫利未,利未是他第三个儿子。利未就是第一代。利未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哥辖,这是第二 代。哥辖生了一个儿子叫暗兰,这是第三代。暗兰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摩西,这是第四代。 正好四辈人(出6: 14-20),怎么样呢?第四代人摩西带他们出埃及了。 第15节,神告诉亚伯兰说:“但你要享大寿数,平平安安地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 神在这里告诉他,你不会到埃及去,你的后裔才到埃及去。他们会在别人的地上寄居,但你要在这个地享大寿数,最后是被埋葬。在这里,神把将来的事情告诉了亚伯兰,特别是 关于这块地的事情告诉了他:他的后裔要到四百年以后,才回到这个地上。 为什么缘故? “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这里给我们看见,神有一个作事的法 则,就是罪如果满盈了,时候就到了。今天人在地上可以犯很多很多的罪,但他们的罪恶 还没有满盈,神还把他留在地上。到了罪恶满盈,神就要审判他。 这里说到四百年,就是这个缘故。四百年以后,摩西带领他们从埃及出来,又进到迦南地的时候,亚摩利人的罪就怎么样?满盈了。读民数记第21章时会看见,他们就与亚摩利人打仗了,就要把亚摩利人消失了。因为他们的罪恶已经满盈了。 创15 :17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烟的炉并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中经过。 “火把”是为着去照,借着死,借着十字架给亚伯兰带来光。“火炉”的意思,就是把他烧掉。献祭都是要烧掉,担当我们的罪,这些罪归到牛羊身上去了。 “烧掉”目的是为要除去我们的罪。烧掉,就是说神悦纳接受了这个祭物了,表示神接受了主耶稣代替我们的死,神就赦免了我们,使我们在神面前有一个平安、和好了。这是立约的结果。 创15 :18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约”的内容,下面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埃及河是在南边,伯拉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是在东面(在伊拉克的境内)。也就是说,神把一个很 大的范围给了亚伯兰,远比今天以色列的土地大得多,因为到了伊拉克境内,包括到波斯湾去了。这是很大的一片土地,给了亚伯拉罕的后裔。 下面是十个族: 创15: 19-21 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这些族记载在创世记里面。 创10 : 15-18迦南生长子西顿,又生赫和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迦撒人,希未人,亚基人,西尼人,亚瓦底人,洗玛利人,哈马人,后来迦南的诸族分散了。 迦南就是含的后裔,迦南是受诅咒的。神要把这些人的“地”赐给亚伯拉罕他们。他的子孙有两部分要继杀这个地。加拉太书4: 22-23告诉我们,亚伯拉罕有两种儿子:1、按血气生的;2、按应许生的。 今天我们基督徒是按着应许生的,所以,我们叫“天上的星”,但亚伯拉罕按肉体生的叫 “按血气生的”。罗马书2: 28-29这里给我们看见:什么是犹太人啊?我们就算犹太人了, 就算亚伯拉罕的后裔了,但我们是真犹太人,在里面的,是从生命来的。 现在的以色列人是肉体的以色列人,他们是地上的尘萨那样多,我们是天上的星那样多。所以,这是两种的后裔:有从肉体来的,有从应许来的。 为什么创12章神说:“我要叫你的名为大,叫你成为大国”呢?原来神早有一个意思,就是要叫亚伯拉罕的福临到万国,“地上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亚伯拉罕学了一些功课,以后他的心转向神,他要倚靠神。他说是神使我富足,因为他有这一个心,所以到了第15章1节神说:我“必大大赏赐你”。这赏赐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后裔,一个是地。 又把后裔和地的问题提了出来,因为亚伯兰相信这个后裔了。“你本身所生的才能成为你的后裔”(15: 4),他相信神的话了,所以,神就以此为他的义(15: 6)。 再往后读,你会发现:亚伯拉罕的信心还没有那么大,对地的信心还不够(15: 8),所以, 神就借着立约告诉他。他的后裔会在哪里呢?到别人的地寄居。这块地还不是他的,但是,将来他们要得着这块地。 整个第15章,神是要把后裔和地告诉他,就是神从创世以来的旨意,要借着亚伯拉罕来完成神的救赎。 ── 蒋继书《出埃及记读经札记》 创世记文字第十五章释经证道(张策) 因信称义 读经:创15章 内容: 一、重申应许 1、保护和赏赐 15:1 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这事以后”,虽是希伯来文叙述故事的一般开场白,但仍可用来指亚伯兰大胜北方四王、救回罗得的事情(创14:13-24)。神向亚伯兰说话,叫他不要惧怕,神要作他的“盾牌”,并且大大的赏赐他。 盾牌是用来抵御敌人的火箭和刀枪,因此神的意思是“我必保护你”。结合上文,神之所以这样安慰亚伯兰,大概是亚伯兰害怕北方四王日后会报复,毕竟他本来与他们之间没有矛盾,他纯粹是为了拯救侄儿罗得才迫不得已追击他们。神又说必定“大大的赏赐”亚伯兰,一是他以德报怨、奋不顾身的拯救侄儿罗得,一是他不贪图所多玛王的财物。“必大大的赏赐你,”原文作“是你极大的赏赐”,神要用自己作为给亚伯兰的赏赐。 得着神,就得着了一切,因此神才是我们唯一应当追求的方向。 神这次对亚伯兰的说话是“在异象中”,这种说法在本书是第一次出现。下文12与17节又是两种明显不同的异象。 2、叹息之声 15:2 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 15:3 亚伯兰又说:“你没有给我儿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 这次,出现亚伯兰与神对话的记载。面对神亲口的安慰和祝福,他似乎有些失望。因为神允许赐给他无数的后裔的应许已经过去十年了(13:16;16:3),撒莱仍没有为他生子。他不无埋怨的说,既然他没有亲身的儿子,赐福再多又能如何呢?最终仍然落在别人的手里!而即将承受他所有家业的只能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以利以谢”可能是亚伯兰出哈兰来迦南途中收养的奴仆(12:5);后来那个管理全业,并往哈兰为以撒择偶的仆人,可能就是他(24:2)。 “后嗣”,通常指儿子长大成人后,被立为承受家业者。从底格里斯河上游等地掘出的文献,证明当时的风俗的确可以让无子的的人立家中仆人为后,继承产业。亚伯兰本来以为神会叫自己不育的妻子(11:30)能够生育,但是一晃十年过去了,撒莱的肚子依然悄无声息;他以为自己的理解错了,因此打算按照习俗去做。 3、真正的后裔 15:4 耶和华又有话对他说:“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 15:5 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神没有责备亚伯兰,毕竟神前面应许他后裔很多的时候,并没有详细解说。因此,神就清楚告诉他,以利以谢不算他的后嗣,只有他亲生的儿子才是他的后嗣,可以承受家业。 神又领着他走到外边,看天上的星星。这也告诉我们,神这次和亚伯兰说话是在晚间;并且本来是在帐棚内,现在到了帐棚外。神再次强调亚伯兰的后裔将多如天上的繁星。 “后裔”,原文是单数词,字意是“种子”,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加3:16)。显然,这里所指的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就是所有信靠神的人。 4、因信称义 15:6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这次神说得很清楚了,必须是亚伯兰“本身所生的”才是他的后裔。根据16:1-4的内容可以看出,亚伯兰仍然没有完全明白神的意思。神的意思是从撒莱所出的,才是他的后裔(17:16)。但是尽管他不是完全明白神的话,却对神的应许深信不疑。就因着他对神的话的深信不疑,神就以此作为他的义。就是说,神称亚伯兰为义,并不是因着他的行为,因为事实上他并不能完全顺服神。起码从12章开始到本章,我们已经看到他遇到饥荒没有祷告而自作主张下埃及(12:10),为了免遭杀身之祸而耍小聪明(12:11-13)和这里的叹息埋怨(2-3节)。神称他为义,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对神的相信和顺服。 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指示人得救的方法。人本身无义可言(诗51:5;罗3:23),如果要在神的眼中成为义人,必须是神将自己的义加给他;而人必须借着对神的“信”,才可以得到这义。新约《罗马书》4:3引用本节经文,证明无论是旧约或新约时代,神救人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因信称义”。 这里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亚伯兰因信称义仅仅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吗?很显然,下文7节就清楚告诉我们,当亚伯兰在家乡迦勒底的吾珥被神呼召的时候,他虽然对应许之地没有多少的了解(来11:8),但是就完全相信神的话,并且动员父亲和侄儿离弃偶像、信靠真神、背井离乡,奔赴应许之地(11:31)。因此准确的说,亚伯拉罕在家乡顺服神的呼召的时候,就已经被神称义了;这里不过是明确的指出来而已。 二、应许的证据 1、亮明身份 15:7 耶和华又对他说:“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为要将这地赐你为业。” 神引导亚伯兰回想当初的呼召和应许,并且申明他就是当初呼召的神,名字叫“耶和华”。“耶和华”(Jehovah),为旧名,现代学者认为这名词应当为两个音节,译为Yahweh或Jahweh。犹太人为尊敬,只以字音写出YHWH或JHWH,读为Adonai,即“主”或“上主”。 2、寻求证据 15:8 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 15:9 他说:“你为我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 15:10 亚伯兰就取了这些来,每样劈开分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地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 15:11 有鸷鸟下来落在那死畜的肉上,亚伯兰就把它吓飞了。 亚伯兰随即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知道他能够得到脚下寄居的土地的证据。 神没有责备亚伯兰,因为神知道亚伯兰来到迦南地已经十年了,时间并不短,但仍然还是个寄居者,并没有得着一寸所应许的土地;并且毕竟他只是个人,对神的认识还很有限。神叫他准备一些东西: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并且,神还叫他把这些牲畜劈开,分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地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 古时双方立约时,将动物切成两半,分开对立,然后当事人双方都从中间走过,以应许他们必履行此约(耶34:18-19);此项礼仪暗示立约者若不守约,将会如此被分尸。神叫亚伯兰这样的预备,显然是要与他立约(13-16,18-21节)。神叫他把祭牲“分成两半”,表明的神和人“双方之间”(造物主和被造物)的立约;也表示人如果毁约,也会照样被劈成两半。鸟没有劈开,可能因为太小(利1:17)。“三年”是大多数献祭用的牲畜成熟的年期。 亚伯兰就一一照办了,并且赶走了贪吃的鸷鸟。“鸷鸟”,是指性情凶猛的鸟,如鹰、鵰等肉食鸟类。 3、惊人的大黑暗 15:12 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兰沉沉地睡了,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 太阳下山了,亚伯兰睡着了,不知道是困乏了,还是神叫他沉睡?结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应当是后者(2:21)。亚伯兰沉睡之后,“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一方面,可能预表亚伯兰的后裔在埃及承受大苦难(13节);一方面,亚伯兰并没有从祭物的两半中间经过(参17节),故这个约是神单方面应许守约的,因为人虽然有守约的意愿,却没有守约的能力。 4、奴役与回归 15:13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 15:14 并且他们所要服事的那国,我要惩罚,后来他们必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 15:15 但你要享大寿数,平平安安地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 15:16 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 神又向亚伯兰说了几项预言: 1)、亚伯兰的后裔必定寄居别人的地,并且受到奴役。显然,所指的就是以色列人寄居埃及为奴,替法老王烧砖造积货城(出1:8-14)。 2)、受苦的时间为四百年。四百年是一个约数;以色列人在埃及共住了四百三十年(出12:40)。 3)、神后来要惩罚埃及。明显所指的就是神借着摩西降下十灾惩罚埃及。 4)、神要把以色列人领出埃及,回到迦南;出埃及的时候,还会把埃及人的金银财物拿走(出11:2-3;12:35-36)。时间就在亚伯兰的后裔第四代。当时人的一代为一个人从自己出生到长子出世的年数。以亚伯兰来说应为一百年,他是在一百岁的时候才有以撒(21:5)。这样“第四代”就表示四百年,就是13节提到的“苦待…四百年”。 神解释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回到迦南是在四百年之后的原因:“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亚摩利人是迦南土著(19-21节)的通称。到了迦南人的罪恶大到无法容忍的时候,神会驱逐他们,将迦南地赐给亚伯兰的后裔。从本世纪在叙利亚海岸掘出的文献可以看出,迦南人确实是罪大恶极:多神、杀婴献神、拜偶像、庙妓猖獗、淫乱之风炽盛。考古学家在巴勒斯坦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尸骨堆,堆积的都是儿童的尸骨,大约有五万具,这些儿童都是被杀献给偶像魔洛的。献祭的仪式也极其残忍,通常是把魔洛的手臂烧得通红,然后把儿童放在魔洛的手臂中活活烙死。同时由于迦南极其淫乱,导致了极具传染性的梅毒盛行。 通常,很多人会对神一再吩咐以色列人要把迦南人赶尽杀绝颇为不满,认为旧约的神太残暴,其实这是对神的误解。神这样的解释告诉我们,虽然神确实很严厉,是公义的神,但是神也是慈爱的;只有到了他忍无可忍的时候,他才会出手的。 5)、亚伯兰自己要长寿,“平平安安地归到…列祖那里,被人埋葬”。25:7-9告诉我们,亚伯兰寿数为175岁;他的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把他葬在麦比拉洞里。“平平安安地归到……列祖那里,被人埋葬”是表示平安死去的常用语(王下22:20;代下34:28);相对的是死无葬身之地(王上14:11,13;21:23;王下9:10)。《路加福音》16:23告诉我们,亚伯兰死后的灵魂在乐园里面。 5、炉与火把 15:17 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烟的炉,并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中经过。 天黑了,出现一个异象:“有冒烟的炉,并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中经过。”“冒烟的炉”和“烧着的火把”相当于后来的“云柱”和“火柱”(出13:21),象征神的临在;这是表示神独自经过肉块中间,他单方面承诺要履行所立的约,负起全部的责任。这个异象就是神给亚伯兰的证据。 三、神的立约 15:18 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15:19 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 15:20 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 15:21 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本章最后,记下了神与亚伯兰立约的内容,神把迦南地赐给他的后裔。18节指出了神应许赐给以色列民的疆土,是大卫、所罗门全盛时期的以色列国的版图(王上8:65)。“埃及河”不是尼罗河,而是迦南地迦萨南部的一条小河,很可能是今天西奈半岛东北的埃拉瑞西河(Wadi
el-Arish),是历代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的国界。“伯拉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19-21节列举了十个民族,实际上居住该地区的人不止此数;“十”这数目在圣经里代表完全。 四、反省反思 1、亚伯兰被神称义是因着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因着他的行为?整本圣经启示的唯一的得救途径是什么? 2、亚伯兰为什么要神给证据?神给的证据是什么?神与亚伯兰立约的内容什么? 3、神为什么在以色列民寄居埃及受奴役四百年后才引领他们出埃及?从中可以传递出哪些信息? ── 张策《创世记文字释经证道》 创世纪第十五章读经笔记(麦穗) 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 这一章在旧约中占一个特殊的位置。在前面的第十四章,亚伯拉罕刚刚经历了一次对他个人来讲是巨大的胜利。至高神的祭司麦基洗德的出现,更是在预表的意义上说明亚伯拉罕的那个胜利,不仅对他个人来讲是巨大的,也是对全地上将来所有信心之人有着关键的重要性。从预表的含义上,到第十四章是一个完整的结束。 但是创世纪第十五章把我们带回到 神救赎计划的施行上,我们马上发现亚伯拉罕在 神的计划中才刚刚预备好要迈步进入而已。新近的得胜仅仅是一个预表性的小结,在那个预表中不仅概括了旧约 (耶和华与犹太人的关系)也概括了新约 (在基督里的救赎)。然而第十五章里,神把亚伯拉罕放在旧约的框架里,那是亚伯拉罕所处的现实,也是 神当时在祂自己手中所要展开的现实。 第十五章,在某种意义上是独立的一章。这里是旧约的正式开始。从下一章,即第十六章,犹太人在地上的历史就要正式开始了,而第十五章是 神与亚伯拉罕正式立约。这个约是旧约,是 神和祂在地上的选民即犹太人所立的约。这个约只是 神救赎计划的第一部分,我们知道 神的救赎计划的第二部分是在耶稣基督里完成的,即主耶稣与所有蒙恩的人所立的新约。 新约不是对旧约的修改或冲突,而是旧约的实际和完成。 这一切,在主耶稣来到地上后被解释的完全清楚,并且在 神的应许中也有暗示。神对亚伯兰的应许关乎他的后裔(犹太人),但应许的背后是当初对蛇的咒诅中提到的“女人的后裔”,即道成肉身的耶稣,从肉身上说他将是大卫的后裔,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犹太人的弥赛亚,但在属灵上他是至高 神的儿子,全世界的救主。 但是创世纪从这里开始,要落实在犹太人身上。虽然 神的应许是预表新约的,但那个应许不是在打比方,而是每句话都要实实在在落实在亚伯兰和他的子孙身上。所以第十五章里 神就和亚伯兰立约。在此之前,神已经几次显现给亚伯兰,并给了他有关他子孙的应许。现在 神要正式立约。祂要降卑他的自己,不再仅仅是靠自己的名誉应许,而是把祂自己自愿绑在一个法律的要求之下立约,要求祂自己必须遵守。 这就是旧约。在这里,亚伯兰的盼望和要求,全都是属地的,都是有关他的土地、遗产和继承人,而 神的应许,也只是有关亚伯拉罕的子孙在地上的事情。不要误以为亚伯兰是个一心爱地上财富的人。他在灵里第一个看到应许的背后是那个属天的城,正是历代圣徒包括我们今天永远的盼望。但在这里,亚伯兰必须关注与 神要在他和他的后裔身上所做的,即这地上的应许。 神把那地无条件的赐给了亚伯兰。以后知道,将来 神还要借着摩西把律法并和律法相关的祝福一并赐给以色列人。律法中的祝福,是有条件的,即以色列人必须满足律法的要求。但这里,那地的赐予却是无条件的。 在此之前,神曾与诺亚和他的儿子们以及他们的所有后裔立约(创世纪第九章)。但那次的约是一个一般性的约,是对洪水之后的全地和其上所有的人的一个基本生存的安排。但这一次却是赐给一个特定的个人和他的后裔的约,并且此约是关乎一个特定的应许。 这是一个 神和选民的约。这个约是排外的、唯一的。神没有,也不会再拣选第二个亚伯拉罕与那人重新立约。在神的旨意和工作中,这个拣选是唯一的。地上的所有其他人,本来都与这个约以及之后的约(统称“诸约”) 无份。直到在新约时,众人才可以靠着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被转接为这个约在新约实际里的受益者。 认识到 神拣选和工作的独一性,是蒙恩之人明白自己在耶稣基督里所蒙受的是何等样的恩典的基本前提之一。否则我们会视之为平常,甚至觉得我们承认耶稣,是我们给 神一个面子。 所立约的继承 就着耶和华所要赐给他的,亚伯兰的光景和他与 神的一个对话表明了所赐产业的后嗣(继承人)的本质。 亚伯兰无子,这是一个事实。 所以亚伯兰说,“你还赐给我什么呢?”。也就是说,我即无子,你所赐的一切也都没有任何意义。 亚伯兰是否显得有些小气甚至贪心呢?绝不是。亚伯兰听到并且明白 神给他的应许,是要他的无数后裔承受的。因此他十分认真地来询问 神有关所立的约的继承者这件事 。此事不是好上加好,而是所立约的核心实质。亚伯兰心里清楚,如果没有继承者,这约在核心上不成立。 是的,就着那个约的内涵来讲,一切都是关乎地上的以色列,以及地上的产业 (因为 神计划的安排正是如此);然而亚伯兰的肉身,属地的肉身,却是完全没有承接的能力。他在地上是断了指望的。断到一个地步,即使整个的世界都是他的财产,对他也无益。并且这个指望的了断,神还要再用十多年的时间彻底显明出来,好让亚伯兰自己和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亚伯兰在肉身是断了指望的。 就是在这样一个绝对无望的前提下,这个表面属地的应许和其承接背后的属天本质才被揭示出来:「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 (创世纪 15:4)。 继承应许的必须是应许的儿子。我们将要看到,如果这世界上曾有过一个儿子是在肉身绝对不可能的前提下生出来的,那就是亚伯兰将来在一百岁时要得的儿子以撒 (主耶稣道成肉身另当别论)。 属地的应许尚且如此,何况在基督里属天的应许呢?人得救,不是因为人在肉身的素材(悟性、好心、良善),乃是由于靠着对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里的应许的信心(faith in God’s promise in His son Jesus Christ)所生的新人 (儿子)。很少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原则。 就在这里,神在对亚伯兰的应许中,也藏了一个暗示: "【耶和华】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 创世纪 15:5。 第十五章里这个应许,和原初第十三章里那个应许有点不同的表达。在那里是“ 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萨那样多 "创世纪 13:16。那里是 “如尘土”,这里却是 “如星星”; 那里是属地的犹太人 (即亚伯拉罕在肉身的子孙),这里是属天的以色列(即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罗马书 9:6-9)。神似乎在强调,虽然随即要立的约是有关地上的以色列,但最后所指的乃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即那些靠着耶稣基督因信得生的人。 虽然如此,神在亚伯拉罕身上的工作,将集中在旧约的实际内容上,即从亚伯兰开始的在地上的生活。 立约的保障 大凡立约,得有个保障。因此亚伯兰就问,「主耶和华啊,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 耶和华那日给亚伯兰的回答,使得亚伯兰震惊、恐惧。作为亚伯兰“我怎么知道能必得这地为业呢”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耶和华让亚伯兰取了牺牲的祭物搬上。 也就是说,神要用牺牲的祭物作为与亚伯兰立约的保障。 为什么 神要用牺牲的祭物作为旧约的保障呢?因为 神要以祂自己为保障,所以祂要亲自与亚伯兰在立约的桌子前面对面以示保障;但是一个罪人如何与 神面对面呢?即使 神将祂圣洁的荣耀暂时遮蔽,罪人也无法按照他自己的本相来到 神面前,更不用说在立约的桌子上被放在一个有利优惠的位置 (a position in favor of him) 。所以牺牲的祭是唯一的方法。靠着牺牲,人能来到 神面前,让神亲自来为这个约作保障。神的自己成了亚伯兰的份 (portion),这是人所能的最高的份。 在这里,由于所立的约是 神与亚伯兰的约,即旧约,所以并不是直接指着在基督里赎罪的祭而言的(那是新约的内容)。然而即使是旧约,其前提和保障也都是离不开牺牲。这是人和 神的位置所决定的。 同时,保障的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其“确定性”。有确定性,即不可更改性,就有保障,否者就没有。有什么比死更确定呢?因此 神以牺牲的祭(死)来作保。 到了新约,更是如此。主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是为着赎我们的罪,但同时主耶稣以他的血与我们立约,是为了表明这约受保障的确定性。就着主的死带来赦罪的挽回祭来讲,是对着普天下人的罪的 (约翰一书 2:2),所有人都有份;但就着主以自己的宝血所里的约 (这约是主被卖前的那日夜里最后的晚餐时所立的),却只是给蒙拣选得救的人的。(不要问“我是被拣选的吗?”这个问题;你若信耶稣,你就是被拣选的,因为你若没被拣选,你就不可能相信;而你若还没信,你要苦苦哀求他让你能信,因为,信,不是你给 神面子,而是 神给你的恩惠。“主,我信,但如果我不信,求你帮助我脱去我的不信”马可福音 9:24。) 从这里开始,耶和华与亚伯兰及他子孙的交涉 (dealing) 都是以这个新的原则为基础的。一个立约的关系正式开始了。神把自己的身份绑在这个约上。但立约的前提乃是接受恩惠的人被提升到圣洁 神的面前,而这件事的条件是牺牲的祭。 献祭不是一个宗教的符号和样式,而是与牺牲和死亡直接相关的。这是一个实际的、不可挪开的连接。这是罪导致的一个严峻现实。这正是主耶稣为了我们的罪必须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亚伯兰当时也许对献祭的外表并不是完全陌生的,然而当献祭牺牲的实际被显明在他眼前时,他亲身经历了死亡的恐惧和黑暗。 但稀奇的是,当牺牲的恐惧和黑暗出现时, 神向着亚伯兰所宣告的,并不是在献祭的背后 神自己所付的代价 (父神要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而是亚伯兰的后裔(即犹太人)所要经历的黑暗。 还不到时间显明的,神就隐藏了。这奥秘要到后来亚伯拉罕献子、先知的预言、大卫的诗中,才开始一点点被启示,直到两千年后 (从亚伯兰到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这世界,两千多年),才完全显明出来。 我们是何等蒙福的人,今天活在这完全又广大的恩典之中。我们岂能视之为平常,并受之而理所当然呢?── 麦穗《创世记读经笔记》 参观创世记一日一章(李廷枢)创世记15章
前神向亚伯兰说他的子孙要如「如同地上的尘沙」(13;16)。可是现在他还没有孩子。这时他已经八十岁的老人家、妻子也年老不是能生养之年。 神又再次给他约束子孙要如众星之多(5)。但也没有指示要怎样赐给他具体的方法。依照人的眼光看却是完全不可能的情形。虽然如此亚伯兰还「信耶和华」、为此神就「以他为义」(6)。那麽神在第二天有給他麼?都没有动静。他初得儿子是此后经过15年或20年、到21章的时候才给他(16;16. 17;1)。这是在亚伯兰百岁之年。 亚伯兰经过长久的期间继续相信耶和华所约束。神如此的训练他的信仰。所以神常常也会好像这样的训练我们的信仰。 ── 李廷枢《参观创世记一日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