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二十一章拾穗 【啟二十一1】新天新地: 意指不再有死亡、痛苦及罪惡的聖徒的新共同體,詳細內容請參考緒論。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廿一1新天新地是什麼天地?】 答:①新天新地之觀念,早在先知書中已經提過(賽六五17,六六22)。此處約翰說到他「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意思並非說舊的天地要歸於烏有,乃是其形質要改變而更新,如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5),那就是舊天地的革新,成為一個極榮耀新的天地。。彼得也曾提到天與地先後要被烈火焚燒,潔淨更行,成為新天新地,而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0-13;參四四八題)。因在新天新地中沒有罪惡,就不再毀壞,同時在空中掌權的魔鬼,此時已被仍在火湖裡,空中也必潔淨了,因地要被火焚燒,海就不再有了。在千禧年時代仍舊有海洋,但在神的永遠國度裡不再有海洋,那時人的一切生活,都要直接靠神而活,因無海洋,意即海水全都乾了,地的面積便要擴大,足以容納更多的人口居住。至於當時的人,在舊天地被焚燒時,他們如何避難而遷至新地球,聖經未曾其實言明,我們深信神必能行更大的神跡,用奇妙的方法,使人遷到那將來之新天地,所以舊天地的火災,對於他們是毫無影響或損害的。 ②關於新天新地,另有一種不同的見解,就是因為既說「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當然這是指舊天地不可能存在的,且在上一章也已經明說:「從祂面前,天地都要逃避,再無可見之處。」(啟廿11),可知既然是逃避了,就不會再存在,即如彼得所說:「天必有大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天被火焚燒就銷化了。」(彼後三10,12),表示天地既已廢去,被烈火燒盡、銷化、滅沒、卷起,都顯然地表示天地已經作廢,不再使用了,所以這個舊天地已經完全成為過去,人們是達到另一個新天新地裡去,而不再是現在這天地了。 以上二說都是依照經文的字句,作不同的解釋;但這是屬於神將來那宇宙間變化美妙的事,我們不能確知究竟如何,不過有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說:「我在天然界、理性,和聖經內,都找不到理由,足證地球要歸於烏有。」他的這種見解,是合于前一項的意思,解經家也多有採用了這一項的見解。——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啟廿一1新天新地宇宙何處?是這個舊天地的更新呢?還是另外一個新天地呢?】 對於這問題,有許多不同見解,但最少有兩種很明顯不同的見解,一個是這舊天地己完全成為過去,新天新地是在一個新宇宙裡,不是現在這天地的變為新天地。另一個是這舊天地經過火的焚燒後,煥然一新,但仍然是在這個舊天地的原來地方。 一、這是舊天地的“革新”(1節),解釋如下: ①新天新地,不再有海,意即海水全幹了,可多住幾倍的人,因為地球的海水占四分三,如今海已幹了,人口可儘量增多。 ②坐寶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5節)。意即把舊天地更新,而不是將人們遷到另一天地。 ③彼得後書三章13節亦提及新天新地,但他說天與地先後火焚,這是因為人的罪惡曾使地“不潔淨”,所以要用火焚燒,然後“有義居在其中”。同時,在空中掌權的魔鬼現已被扔在火湖中,空中也必須潔淨,因為被魔鬼佔領空中之時,曾充滿罪惡,所以也要用火焚燒,這就是天被火燒之意。 ④約翰看見一個長間高都是四千里的新城,從天而降,當然是降在這大地上,如果新天新地是另外一個地方,何必要一個新城呢? 這一說有一個難題,就是當舊天地被焚燒時,在地上仍然生存的人們到那裡去逃避“全球性”與“全天性”的火災?因此,另一個解釋是;既說新天新地,一定是在另外一個宇宙。 二、新天新地、不再是這個舊天地,其解釋如下:
①啟示錄廿章11節明明說:“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既然是逃避了,當然不可能再存在,那時惡人都復活而站在白色大寶座前受審,見上文的研究,他們是復活後的靈體,不需要空間,所以說天地都逃避。 ②記廿一章1節也補充說;“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有再有了”。既說已經過去,當然舊天地不可能存在。 ③彼得後書三章12節所說的“天必大有響聲發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10節),明明說“地”也要燒盡,不再存在。 ④新天新地裡不再需要日月的光,因為有神的榮耀光照,也不用燈,因有羔羊為城的燈。顯然地,這不是舊天地,舊天地是需要日月光照及燈光的。 ⑤希伯來書一章12節說,神要將天地卷起來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變了。既然已經卷起.當然已作廢,不再使用了。所以舊天地不再使用,人們都遷到新天新地裡去。 ⑥請參閱彼得後書三章13節有關新天新地的研究,該處提及宇宙群的轉變,不妨在此重題。 宇宙不只一個,乃是一群的,宇宙群共分三類: A.死去的宇宙。“馬頭”宇宙便是一例,該星雲似馬頭,但該宇宙早已死去,所以該宇宙的一切星光早已消滅,但“馬頭宇宙”四周的星光卻十分明亮,因為那是另一個字宙的光。 B.現在的宇宙。我們現在的地球、太陽系和其它許多太陽系所在的宇宙,是一個“煎蛋形”的宇宙。這個宇宙的星宿日漸衰老,終有一天趨於全部毀滅。神要把這“煎蛋形的宇宙”像外衣一樣卷起來,使之“滾蛋”。 C.未來的宇宙。那是天文學家用遠程望遠鏡所發現的許多“星雲”,乃是“旋轉形”的,表示那些宇宙仍然循著神在創造時所給予它的“運動”進行。比方在“童女星座”(VIRGO)是一個“螺旋形”的星雲,好像那宇宙中所有的星不斷在向四面旋轉而遠去。一旦旋轉完畢,便變成一個很廣大的宇宙,像我們太陽系所在的宇宙一樣。 不過我們所見的未來宇宙各種旋轉著的星雲,已經是一百至二百萬年前的光,所以那些宇宙的實際情形與形狀早已改變,可能已接近完成階段。 這些未來宇宙中,有一個可能被神安排成為將來義人作永久居住的所在。所以我們相信約翰在異象中所看見的新天新地不是這個舊天地,乃是另外一個己完成的宇宙。 ⑦這個新宇宙,不需要海,海在古時一向被視為“仇敵”,海也預表人與人、地區與地區間的隔膜。因此,在新天新地中,不需要海。同時,因為神有新的設計,不需要日光或月光來照耀,神是眾光之源,他自己照耀新天地。 ⑧至於當時的人在天地被焚燒時如何避難,一向是個謎。我們相信神在舊天地被焚燒之前,便將所有的人(包括有靈體的信徒和在千年國裡有身體的人)用神奇的方法遷徒到那新宇宙裡去居住,所以舊天地的火災對他們毫無影響或損害。 ⑨還有人相信那些在千年國裡有身體的人,均將在一刹那間變化成為與以前在主再來時那些信徒一樣,都成為有靈體的人,所以神把他們遷徒到新天地,是毫無困難的。── 蘇佐揚《聖經難題》 【啟二十一1~5】本段是關於新天新地的啟示,在內容上屬於本書的高潮,強烈暗示一切信徒的盼望將終究實現。本書的內容大體上分為新天新地的異象(二十一1-8)和關於新耶路撒冷的異象(二十一9-22:5)等兩大部分。新天新地的異象以以賽亞書60,65章及以西結書40-48章為背景,生動地活在神百姓的心中,給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帶來真正的盼望和曙光。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2】“新耶路撒冷”:這是歷代聖徒在永世居住的地方, 亞伯拉罕所盼望的天城就是這城(來十一10~16;比較來十二22~24)。──《啟導本聖經註釋》 新耶路撒冷: 指得救信徒的共同體或神的百姓將來居住的地方,其特點如下:①完全脫離罪和死亡等人間痛苦的地方;②與舊耶路撒冷形成對比的地方,是神國的最終實現;③是神完全賜給已得救聖徒的禮物;④象徵聖徒對基督的純潔和奉獻;⑤描寫了聖徒將要得享榮耀情景;是實現他們將來盼望的地方(加4:25-31)。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廿一2聖城新耶路撒冷是什麼地方?】 答:①約翰在異象中「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按照靈意的解釋,這城並非一個物質的城,在歷史中曾有地上的耶路撒冷城,
被毀滅而複建,但在這裡說到從天降下的新郎耶路撒冷,那是一個永生的城邑(來十二22),是蒙恩得救贖之教會的居所,因教會是羔羊的新婦,這城也稱為羔羊的妻(啟廿一9)。基督與教會於千禧年之前,已在天上舉行婚禮(啟十九7-9),那時新婦是已經預備好了,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至此她仍穿著新婦之衣,妝飾整齊,與主同在,表示聖潔之愛,永不離棄,滿足愛情。從天而降(啟廿一3),這就是天上新耶路撒冷最後完全的顯現(啟廿一10,16)。這城從天而降,為要停止在更新的地球上(參前一題),於是天與地就要永遠合而為一了。那時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親自與人同住,不再有死亡悲哀痛苦的事發生,人要喝那主所賜的生命之泉,得到滿足(啟廿一3-7)。從這新耶路撒冷城的描寫看來,所謂是黃金街、碧玉城,極其輝煌榮耀,燦爛奪目,其城是四方立體的,因長寬高都是四千里,原文是一萬二千司他安Stadion,約合四千五百華里,其城牆是有十二門,門上寫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又有十二根據,寫著十二使徒的名字,在這些根基上又有十二種寶石,且十二個門又是十二顆珍珠,其一切皆是十二,這些是表明新舊的全體聖徒,表明神人完全的自由來往相交,表明其根基穩固,表明聖徒帶著神的榮耀,極為貴重(啟廿一9-21)。至於城中,是有神與羔羊為城的殿,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所以不需日月光照。這城的光都是直接來自於神,而由羔羊普照四方,在那裡原沒有黑夜,城門總不關閉,但只有因信基督得救的義者,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啟廿一22,23,25,27,廿二5;約壹一5;約一9;賽廿六1,2)。 ②解經家有按字面的解釋,認為這新耶路撒冷城,是從神那裡降下來的,永遠的境地,是坐落在更新而潔淨的地球上,其材料量度大小,正如經文中所記述的(啟廿一5),這寫為一座屬物質的城邑,是那榮耀的教會,羔羊之妻的家鄉和國度。就本段的經文記載言(啟一1至廿二5),有的是關乎一個實在的城邑,城裡設有神和羔羊的寶座,有的是關乎其榮耀的居民,他們要與羔羊基督一同作王管理新天新地;論到這新城和新地球,不過是天堂的一部分,天堂是個地方(約十四2),這個地方必有一定的坐落和容積。若非地方,則必是無窮的空間;但那更新而變為榮耀的地球,實是個地方合宜所在。論到這聖城的材料,可說物質原來無妨於屬靈的觀念,是從那偽智派和中世紀避俗派所遺留下來的,因持此種觀念者,則令人難以想到天堂與物質有關,也以為身體無需復活,只是無身體的靈魂之復活,而存在一個玄妙而渺茫的天堂裡。這種觀念是不足為取的。所以這聖城不是渺茫的地方,乃是聖徒被遷到一個永遠實在可居的所在,且以聖城之高大,範圍之遠廣,足以容納自千禧年以來眾多的人口。 總而言之,這新耶路撒冷,是將來屬於神國永遠都奧秘的事,我們現在無法瞭解,也非我們的思想和言語所能模擬的。不過約翰在此是用人所有的話語和尺度,盡其所能,將此城之大小與榮美描寫出來而已。至於上述兩種說法,皆有人採用,但實際上按照前一項的靈意解釋的人為多,因為在預言中的靈意,乃是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的(啟十九10)。——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啟廿一2,10~27從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是什麼城?如何會長闊高都是四千里?為何在新天地裡,需要一個城呢?】 新耶路撒冷是四方的,長寬高都是四千里,四千里的原文是“一萬二千司他地安”(約一千五百英哩或四千五百華里)。又說有十二個城門,門上寫著十二支派的名字。又說城的根基寫著十二使徒的名字。一切均是十二,是指新舊約的信徒而言。跟著又說;城牆有一百四十四時,即12X12=144,又是新舊約信徒的代表。 一、所以有些“按靈意及寓意解釋”的解經家說,這新城並非一個物質的城,乃是指著舊約與新約全體信徒而言,因為9-10節明明說,羔羊的妻,就是聖城耶路撒冷。這是說,舊新約一切信徒都要遷徒到新天新地裡去永久居住,並不是一個物質的城,在2節也說那城像新婦等候丈夫。 還有,既然在新天新地的人都是義人,撒但已被扔在火湖中,無人再有犯罪可能,為何還需要一個城來保護這些義人呢?顯見這個城乃是一切信徒的代表說法。城的根基所用十二種寶石,不過是表示這些信徒在神眼前的寶貴,因為在新天新地中的新城,也不需要這些屬以前舊地球的物質來表示其價值。至於說城中不需日月光照,事實上一切信徒都可能在那時帶著神的光輝,或用科學的名詞來解釋說,每一個信徒的靈體都有放射性的光輝發出來,好像主耶穌在山上顯像時的榮耀與光輝一般,當然不再需要日月之光了,同時也不再有黑夜了。 二、但多數解經家都按字面來解釋這新耶路撒冷。因為這新城是從神那裡降下來的,降到新天地之中。不過有一點是頗難明白的,乃是,何以這新城長寬高都是四千里呢?一個城如果長四千華里,等於由香港到日本大阪,或倫敦到羅馬,或加拿大的溫哥華到美國的洛杉磯那麼遠。 古時拉比的口頭預言說,將來的耶路撒冷新城,等於整個以色列國,甚至遠至大馬色城雲。 但是何以說這城的高也有四千華里呢?這真是不可思義的事。對此事有下列不同的解釋: ①這個高字是抄經者所加,聖經古卷的原文只有長寬二字。因為17節說,又量城牆,牆是一百四十四時高,證明這個城高四千里的“高”字,是重複的,原文所無的。 ②城高四千里,因為在千年國的時候,人口眾多,這新城必須有四千里高才能容納得下,所謂城高四千里是城內的大廈有四千里高,城牆則一百四十四肘而已(一肘等於由中指尖到肘尖,約一尺六時)。因為10節說這新城如一座高大的山,證明是城內建築物甚高(一說謂城牆的厚度是一百四十四肘,並非高度)。 三、從現代太空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如果帶著身體住在任何地方,不能高過六百哩,因為一個人在六百哩高度之時,便失去體重,身輕如燕,而且腳步不穩,不能站立自如。那麼由六百哩至一千五百哩(即四千華里)的人如何生存?下面是一個天文表格,將天空分成數層: ①由地面上升至十哩為“對流層”(TROPOSPHERE),人的生存與活動只限於此一地區。 ②由十哩至五十哩為“同溫層”(STRATOSPHERE),人們呼吸困難,無法長久在此層中,該處氣溫在華氏表零下80度。 ③由50哩上升至600哩稱為“電離層”(IONOSPHERE),又名流星層(SHOOTING
STARS),是一個危險地帶。在此層中,夜間會有“極光”(AURORAS)出現,是美麗而使人恐怖的一種北極或南極光。在該層的氣溫又轉為熱,熱至華氏表550至1500度,人不能在此層中生存。 ④600哩以上稱為外太空(OUTER
SPACE),人們除失去體重外,如不空特製太空衣,定必化為灰盡。 因此,新耶路撒冷如高四千華里即一千五百哩左右,人們如有身體,一定不能生存在600至1500哩以外環境中。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可能在千年國裡生存的人,如果要遷徒到這樣高的一個城中居住,一定要全體先被改變成為“靈體”,才能永久住下去。 四、但是,在新天新地裡的人,既然都是義人,又何必需要一個城呢?城在歷史上有保護作用,古時的城是防賊攻及防水淹的地方,人們住在城內會有安全感。但在新天新地裡都是“一體的義人”,沒有仇敵來侵略,也不會有洪水來淹沒,因為連海也沒有了,實在不需要一個城。 因此,上述第一派“靈意解”的說法,是值得考慮的,事實上有許多解經家已經採用靈意解的解釋(參照下一問題的繼續研究)。 ── 蘇佐揚《聖經難題》 【啟廿一3~7新天新地】問:「新天新地時,城外的列國子民,是仍有肉體的。他們是從千年國裏搬過來的。那時是有肉體的,免不了軟弱。故生命樹的葉子,是為醫治萬民。」此等講解,究係根據於聖經之何處? 答:講解聖經的根據有二:(一)是聖經中的明證;(二)是聖經中的端倪。我們在這裏是看聖經中的端倪。 啟示錄二十一章三、七節,將新天新地的人分作「子民」和「兒子」兩種。照凓第三節「子民」就是普通的世人,就是第二十四節的列國。「兒子」就是教會裏面的人,因為惟獨教會的人,接受生命的泉水而得勝(比較第二、三章的得勝)。 讀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我們知道列國中的綿羊是在千年國中的。讀了舊約先知的預言,我們知道千年國中的猶太國以及列國的人,尚是在肉身中間的(因為他們還有生死等等)。千年國以後,聖經記載新天新地裏沒有死亡(啟廿一4),然而聖經並不說列國的人的身體改變了。聖經只說,當主耶穌迎接聖徒時,活的聖徒要改變身體(腓三20~21;帖前四16~17;林前五52)。列國的人並沒有這應許。所以,他們進入新地時,必定尚有肉身。那時,他們尚有身體,所以免不了軟弱,神的話說:「樹上的葉子,乃是為醫治萬民。」―― 倪柝聲 【啟二十一4】「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不再有死亡』到新天新地裏,就再沒有死亡了。這是告訴我們,神不只為我們作工,叫我們脫離死亡,勝過死亡,並且還在宇宙中作事,從祂掌權的範圍裏,根本把死亡這個東西驅逐出去,不讓它在其中有任何的地位。因為神是生命的神,是復活的神,和與祂為敵的死亡是勢不兩立的。――《聖經要道》 【啟二十一5】「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我們必須被十字作到一個地步,我們天然生命的工具、才幹、工作、名譽都到了盡頭,覺得自己在屬靈的工作上是何等的無用,再也不敢昂起頭來,對眾人誇口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從前奉主的名所敢作的事,現在也不敢作。在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不是走到路的盡頭,乃是才起始走新路。『看螞,我將一切都更新了。』現在一切都是從神出來的,原來所有的是從別的地方來的。──
倪柝聲 將一切都更新了: 強調了神將要實現的權能和救贖,並且只有通過神的聖靈才能實現。儘管那些輕視神超自然事工的人們,認為可以通過經濟成長或科學的發展,制度的改善,擴充社會福利設施等事情,能夠在這世上建立理想的國度,但這些都被證實只不過是一場美夢(創1:2;詩104:30)。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6~7】生命泉的水: 指“救贖”或者“永生”。要作兒子: 指人類最終的目標和得救的精髓,意味著推倒阻隔神與人之間的牆,恢復真正的父子關係(約17:3;羅8:21;加4:6)。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8】「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 『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靈的死,體的死,和魂的死,三方面的死,加起來,就是人第一次的死。所以人第一次的死,乃是逐漸的,先是靈死,再是體死,而後是魂死。等到將來靈魂還要從陰間出來,身體還要從地裏出來,全人就復活起來,經過神的審判,而整個被扔在火湖,就是地獄裏,受第二次的死,就是在永火裏永遠受痛苦。――《聖經要道》 提到陷入死亡和永罰的人,他們大體上分為:沒有信心的人(恐懼的人、不信的人、兇惡的人、殺人者)和偶像崇拜者(行淫的人、拜偶像者、說謊的人)等兩類。在這裡受懲罰的對象不僅包括不信者屬靈的罪,還包括他們道德上的罪惡,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9】具體描述了新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指信徒將來分享榮耀的教會和他們將要居住的地方。對新耶路撒冷的名稱和數位、外觀、材料等本段多次使用象徵性手法,強調了永恆世界的神秘和榮耀。本文的內容可分為:①新耶路撒冷的外在樣式(9-17節);②新耶路撒冷的材料(18-21節);③城內得救的信徒所享有的生活(22節-22:5節)等三部分。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9~17】以以西結書40-48章的內容為背景。在這裡詳細、具體地描寫了曾在本章2節中簡單介紹過的樣式。──《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廿一9~21】是論城;22節是論城的中心。── 倪柝聲 【啟二十一11】城的光輝: 這句話只有在此處和腓2:15出現。意味著因真光——神和耶穌基督,其新婦教會也沉浸在光中,象徵教會在新天新地享有的榮耀。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12】“十二個門”:十二在這裡可能意含新約使徒教會的繼續,因為城的十二根基上有十二使徒的名字(14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啟二十一12~14】高大的牆: 指城的堅固性程度和神的保護;十二個門……十二支派: 指神揀選的所有人;十二根基象徵教會共同體建立在基督的福音和使徒的見證之上。強調兩點:第一,教會的普遍性,就是在全宇宙範圍內具有普遍性,教會共同體包括新舊約所有時代。第二,強調教會的持續性和一貫性。舊約的神就是新約的神。神的啟示從開始就形成相互連貫的一脈,其啟示的頂點是耶穌(約14:7)。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15~17】記載了天使使用金帶子量新耶路撒冷的場面:①表明耶和華神的榮耀和聖潔;②從罪惡和屬靈的墮落中保護、祝福神的百姓;③強調神以救贖信徒為目的的旨意完全成就。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16~17】長、寬一樣: 與會幕一樣,是正立方體,象徵神的臨在和完全的統治。新耶路撒冷是正立方體,全部城邑都是至聖所,是神居住的地方(出27:1;王上6:20)。12,000=12×1,000;12指神的成就;1,000是滿數,指無限大而廣。按著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暗示在新耶路撒冷人的意願與神的旨意完全吻合。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18~21】聖潔的城新耶路撒冷,根基和城門都以貴重的寶石建成。這並不是表示財富和奢侈,而暗示神的榮耀和聖潔,象徵得救信徒的尊貴。尤其用碧玉造的牆,象徵神的尊貴和堅固性,玻璃一樣的精金象徵新婦的純潔和美麗以及不變性。這些寶石是以出28:17-20裡大祭司胸牌上的寶石為背景,暗示神的一切救贖計畫都在新耶路撒冷裡成就(15:13;約4:21)。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19】「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 【啟二十一19~20新耶路撒冷十二根基用十二種寶石修飾,該十二種寶石有何意義?為何在新天新地裡還需要屬舊地球的礦物來修飾?】 一、古時在中東一帶的人大都相信有一個城在天上,是諸神的居所。日月為城中的燈,銀河是城中的大街,天上的城有十二道城門,是眾星所出入的孔道,該十二道城即天文學的黃道十二宮的星座。黃道(ZODIAC)即太陽所經過的天星所在的一條線,該線上有十二星座。 約翰所說十二個寶石與天上十二宮的星座名有巧合之處,因為每一星座有一寶石來象徵如下: (十二官次序)
(寶石次序) ①白羊宮(ARIES)——
紫晶(AMETHTST)12 ②公牛宮(TAURUS)——
紫瑪瑙(JACINTH)11 ③雙子宮(GEMINI)——
翡翠(CHRYSOPRASE)10 ④巨蟹宮(CANCER)——
紅譬璽(TOPAZ)9 ⑤大獅宮(LEO)——
水蒼玉(BERYL)8 ⑥童女宮(VIRGO)——
黃壁璽(CHRYSOLITE)7 ⑦天平宮(LIBRA)——
紅寶石(SARDIUS)6 ⑧天蟹宮(SCORPIO)——
紅瑪瑙(SARDONYX)5 ⑨人馬宮(SAGITTARIUS)——
綠寶石(EMERALD)4 ⑩摩羯宮(CAPRICORNUS)——
綠瑪瑙(CHALCEDONY)3 11 寶瓶宮(AQUARIUS)——
藍寶石(SAPPHIRE)2 12 雙魚宮(PISCES)——
碧玉(JASPER)1 天文學黃道十二宮的次序是由白羊至雙魚,寶石的次序則從碧玉到紫晶。這一個巧合,可能是表示所謂新城耶路撒冷是在黃道·十二宮之內,但日月已無光,所以太陽的舊位置已為神所取代(23節)。 上面十二種寶石中,有幾種要稍為解釋: A.藍寶石。摩西在西乃山上與七十長老曾在神面前吃喝,他們看見神腳下仿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出廿四9-11)。可能是指其光輝如藍寶石。 B.綠瑪瑙。英文為CHALCEDONY,因為這種瑪瑙產於小亞細亞庇推尼加爾西頓城(CHALCEDON)城外的礦山中,因以為名(啟三1)。 C.紅寶石。英文為SARDIUS,產于小亞細亞撒狄城(SARDIS),因以得名。 D.黃壁璽,希伯來人稱之為“他施石”,因產於遙遠的他施而得名。 E.紅壁璽,產于古實,為極寶貴的寶石(伯廿八19)。 F.上述十二種寶石中,有九種一亞倫聖衣上的胸牌上寶石名字相同(出廿八17-20),有人以為是完全一樣,可能古時人對寶石的名稱有不同而已。 但這一種解釋則與上文新天新地是在另一新宇宙的解釋不符合,因為舊天地已被焚毀,黃道十二宮的星宿也已歸於無有了。到底新城耶路撒冷在何處,仍屬將來的事,我們以有限的頭腦去推測神無限的偉大作為,實在技窮。但到了那時,我們就要完全明白了(林前十三12)。 二、這城所說的十二種寶石中處還有珍珠,大到可以作為城門,又有黃金作街道,這一切本來是屬舊地球的礦物,何以在新天新地的新城裡,還需要這些來修飾呢?其實,這不過是用世上人們所認為最寶貴的物質來形容新城的榮耀,我們在世上所知這些寶貴的礦物,可能在天上是不值一文的。因為任何最寶貴的礦物,都是在山中、石中、泥土中被掘出來的,是與泥土在一起的不潔之物;但天上的一切是榮耀的,與泥土無關係。既然說那新城是從天而降(2節),有什麼理由,用舊地球泥土中挖出來的那些寶石為裝飾呢?還有,地上那裡會有一顆珍珠大到可以作為城門的呢?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乃是天上的寶物,比地上任何寶石、珍珠、黃金更榮耀、更寶貴、更華麗。不過,天上的寶物,世上尚未見過,亦無以名之,為著約翰及我們仍在世上居住的人易於明白之故,所以用世上最寶貴的寶石來作代名詞而已。 假如我們接受按靈意解釋的說法,說這個新城乃是所有舊約與新約的信徒,則這些在城牆根基的十二種寶石,不過是表示所有的信徒都帶著神的榮耀,各人的靈體會發出不同的光輝,是放射性的光輝,正如主耶穌在山上顯像時,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一般,那些光是從身體中放射出來,使人感覺十分明亮與華麗。照樣,一切生存在新天新地的信徒,從他們的靈體中放射出與地上那十二種寶石的美麗相同的光輝與顏色。珍珠也是發光的寶物,黃金也有光輝,這一切都表示神的光輝在每一個信徒靈體上發出不同的榮耀,一同榮耀神之意(參11節)。 因此,新城中沒有黑夜,也不需要黑夜,因為靈體不需要睡眠,也永遠不會疲倦,在那新天地裡各人照著神所安排的去生活及“工作”,是永不疲倦的工作,乃是我們現在所不明白的快樂工作。 請注意在啟示錄十九章10節的話:“因為豫言中的靈意,乃是為耶穌作見證。”既然天使清楚告訴了約翰這個解釋啟示錄的原則之一,我們便不能否認啟示錄中有許多地方是需要採用“靈意與寓意解”的,也有許多地方要採用“字面解”的,如果偏於任何一個解釋,都會產生錯誤。 ──
蘇佐揚《聖經難題》 【啟二十一22】描述了新耶路撒冷城內的生活。本文的內容分為新耶路撒冷裡面的生活景象(二十一22-27)和生命樹、生命水(22:1-5)等兩個部分。 聖城新耶路撒冷不需要聖殿的理由:①信徒的直接敬拜對象神和羔羊與他們同在;②新耶路撒冷本身就是完整的正立方體,象徵至聖所。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23】「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 神的榮耀是光,羔羊是燈。光是藉著燈發出來的,神是藉著羔羊顯出來的。神榮耀的光,在羔羊裏。──
倪柝聲 『羔羊為城的燈。』新耶路撒冷城,一面是一座實際的城,一面又是我們歷世歷代蒙恩得救的人。所以基督作那城的燈,就是與我們蒙恩得救的人,在永世裏有聯合。在將來的永世裏,神是其中的光,基督是其中的燈,我們蒙恩得救的人,可以說就是那燈外面的罩子。那時,神是在基督裏發出祂的光,基督又是在我們裏面照出祂的光。所以到那時,神是在基督裏,與我們有了一個完全達到極點的榮耀聯合,而那個聯合又是永永遠遠,永無止境的。――《聖經要道》 以賽亞書60:19-20的內容為背景。強調神的榮耀比世上任何光都燦爛、明亮,只有真理、愛和公義才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賽60:3)。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24~26】具體論及已得救聖徒在新耶路撒冷享有的生活樣式:①所有人行在光明中。這裡的“光”指使人能行在真理、公義和愛當中的神的能力;②能活出完全歸榮耀於神的生活。本節中地上的君王,不是代表屬敵基督的世上權柄,而是指忠於基督的人;③得享真正的自由和平安。“不關門”反映了賜給信徒的自由生活。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二十一24,26列國和地上的君王是指誰呢?】 答:「列國要在城的光裡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於那城。」(啟廿一24),「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於那城。」(啟廿一26)。這兩節經文頗為難解,為什麼在新天新地時代還有列國和君王呢?原來在新天新地時代的以色列國,將成為新天地的中心(賽六六22),那些未受撒旦引誘的,不參加歌革和瑪各(廿8,參五三三題)背叛神的列國和君王,也被存留於新耶路撒冷城外的新地球上,這些君王和列國要在聖城照射下來的光裡行走,因那城門總不關閉(啟廿一25;賽六十3,五11),可以隨時進入城內,瞻仰神的榮美,正如詩篇所說「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祂,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詩廿二27)。先知以賽亞也曾預言說:「時候將到,我必將萬民萬族聚來,看見我的榮耀。」(賽六六18)。可見這些邦國之民與君王,顯然都已信主得救,因為他們都是行在主的光輝之中,得見神的榮耀。他們大概仍是活肉體之內,因脫離罪惡與咒詛,生養聖潔的後裔,安居享福在新耶路撒冷政權庇護之下。他們不是已得榮耀之聖徒的後裔,因聖徒既是復活之子,就不再嫁娶(太廿二30),乃是在千禧年時代所存留於地上的人和其後裔,那時君王順服在聖城之下享受福澤,既得聖城的榮耀光輝,就必樂意把自己的榮耀,尊貴歸於聖城,亦即表明承認歸服了萬王之王的耶穌基督,如此,也成了我主基督之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啟二十一27】不潔淨的: “不潔淨”,意指“褻瀆”,用於指偶像崇拜者。“可憎”指末世出現的背教者們所犯的罪,這是一切墮落的榜樣。“虛謊”指迷惑信徒,造成不義的事,擾亂世界的人。 ──《聖經精讀本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