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十七章拾穗 【啟十七1】「拿著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裡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 『大淫婦』原文不是淫婦,乃是妓女。結了婚再犯罪叫作淫婦;沒有結婚而犯罪是妓女。聖經在這裏說羅馬教是妓女。──
倪柝聲《初信造就》 關於“大淫婦”——巴比倫有幾種解釋:第一,指羅馬,此觀點雖然相當有根據,但因為它把巴比倫和羅馬視為一個,因而有本身的缺陷;第二,是象徵性的解釋,認為巴比倫並非指過去和未來出現的某一國家,而指拜偶像的所有國家,是超歷史的實體,是撒但權柄和迷惑的象徵,靠人的制度及力量無法完全破壞或改變。第二種解釋較為恰當,也具有說服力。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1,3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與朱紅色的獸是指什麼?】 答:在本章中所用的比喻,是淫婦、眾水、醉酒、巴比倫城、七頭十角獸、妝飾、金杯、紫紅色衣服、七座山等等,皆含有其奧秘之意義,是由拿著七碗的一位天使,將這些指給約翰看。所謂大淫婦,就是管轄地上的大城(啟十七18),乃指當時的羅馬城而言,她的名為「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十七5)。巴比倫之原意即 (創十一9),一切宗教的紊亂和拜偶像之事,都來自巴比倫,她是一切宗教弊端之母,表明在大患難中,將要興起離棄神的假宗教。有人認為這就是羅馬的天主教,她「坐在眾水之上」,「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啟十七1,15),表明這假宗教是操縱影響各國,管轄地上的萬民(參耶五一13)。「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亂的酒。」(啟十七2),表示世上國家的首領接受這假宗教,和她親密往來,予以協助;地上的眾民,也隨著受其迷惑,以致離棄神的真理,同樣接受這假的宗教,而如醉如癡,任意妄為。她「騎在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七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啟十七3),這與十三章所描寫的獸相同,其顏色與大紅龍一樣(啟十二3)只是龍之色紅如火,獸之色赤如血,這是獸與大淫婦殺人流血所沾染的。褻瀆的名號,前者只在七頭之上,本節卻是遍體都有,表示這獸性更是倍加惡意而瘋狂。這褻瀆的名號,已在羅馬充滿的偶像上,僭用了神的聖名,且在許多教皇的名位上,亦妄稱為主為神。與救主的聖名。這獸的七頭,為預表過去的七個帝國;十角預表末日復興的羅馬帝國,所要組織的十國聯盟(參五二二題)。「那女人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裝飾,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怕之物,就是她淫亂的污穢。」(啟十七4)。這衣服正如教皇和紅色主教特別的禮服。淫婦的妝飾,表明她屬世的妖豔,。她手拿金杯,外表美麗悅目,裡面卻是充滿了各樣的異端。「那七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啟十七9),這七座山無疑的是指著羅馬城,因為當時人稱此城為七山之城,即巴比倫也曾被稱為七山之城;「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啟十七10)。表示這七位王中的五位,就是埃及、亞述、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等王國,已經成為過去傾倒了,只有一個異邦羅馬帝國還在,就是指約翰當時的羅馬,一位還沒有來到,那就是基督化的東羅馬帝國,及至主後三一三年,在康士但丁信封基督時才有之。「那十角就是十王」(啟十七12)。這獸的十角,是長在七頭之上,表明十國聯盟,是由復興的羅馬帝國所組成。這十國各有其元首,是從撒旦得了統治的權柄,當約翰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得國,是在羅馬帝國於第七頭的時代分裂後,才得復興起來。他們是在一時之間得到王權,並要服從獸的領導(啟十七13),然後這獸(即最後之敵基督者),與羔羊爭戰,即所謂哈米吉多頓之戰(參前一題),終於被羔羊得勝,而將他們滅絕盡了(啟十七14,十九19-21)。——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啟十七1,3那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是誰?與那獸有何關係?】 十七章與十八章是指一件事的兩方面而言,十七章是她的歷史,包括過去、現在與將來,十八章乃是她的末日。 這大淫婦的歷史如下: 一、她就是管轄地上帝王的大城。這是天使對約翰所解釋的(十七18),指當時羅馬城而言,這是毫無疑問的。她名為巴比倫(十七5),乃是寓意,並非謂古巴比倫要復興也。 二、坐在眾水之上(十七1)。水指多民、多人、多國、多方而言對七15),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帝國各地的人經常在羅馬出現。 三、她騎在一支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十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十七3),這與十三章所描寫的獸相同。但十三章的獸只在頭上有褻瀆的名號,這獸卻在遍體均有褻瀆的名字,表示這獸越來越瘋狂。羅馬充滿偶像,各偶像均僭用神的聖名,同時羅馬許多皇帝亦以“主”“神”“救主”自居等。這獸的七頭預表過去的七個國度與朝代(參十二章3-4節的研究)。十角預表復興的羅馬帝國所組織的地中海十國聯盟。 四、那獸的七位王,五位已經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10節)。茲列表如下: ①埃及,亞述,巴比倫,瑪代波斯聯合王國,希拉,這五國已成過去。 ②羅馬還在,指約翰時代的羅馬而言。 ③東羅馬還沒有來到,那是紀元後313年的事,在君士坦丁信耶穌之後。 ④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即第八位,乃是復興的羅馬帝國,仍在將來。 ⑤那十角就是十王,即地中海十國聯盟的元首,他們在一時之間得到王權(12節),並要服從獸的領導(13節),然後與羔羊爭戰,即哈米吉多頓之戰。 ⑥他們戰敗後,地中海十國聯盟遷怒於羅馬,放火把他焚燒(17節)。 五、那大淫婦與聖徒為敵,殺害無數聖徒,喝醉了聖徒的血和為耶穌作見證之人的血(十七6;十八24)。 六、那大淫婦之所以得名,因為她提倡混合的宗教,以她的邪術迷惑萬國的人(十八23)。 七、那大淫婦又稱為大巴比倫,是世上一切可惜之物的母(十七5)。這大巴比倫終必傾倒而毀滅(十八2),而且是在一天內和一時之間(17節)的事(8節)。 相信這是在哈米吉多頓大戰完畢後,羅馬所受的刑罰。 ──
蘇佐揚《聖經難題》 【啟十七1,15】這兩節聖經給我們看見,這一個妓女,乃是坐在多民、多人、多方、多國的地位上。就是說馬裸教要大大的進步。十六節是羅馬受審判。十五節給我們看見,在她受審判之前,羅馬要滿了全世界。這是主的預言,是沒有辦法的!她要坐在多民、多人、多方、多國之上。各處都有,要大大進步。──
倪柝聲《初信造就》 【啟十七1~18】描寫淫婦巴比倫的滅亡,這是七碗之災與基督再臨之間的中間啟示。17章出現淫婦和她的滅亡,18章出現巴比倫大城的滅亡。由於淫婦和巴比倫是同一個,因此17章和18章是對相同內容的不同記述。17章內容分為:①騎在朱紅色獸上的淫婦(1-6節);②獸的真相(7-14節);③大淫婦的真相和滅亡(15-18)等三部分。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2】「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亂的酒。”」 『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亂的酒。』全世界只有羅馬教這一個機構是國際的。羅馬教的勢力是國際的!地上的人,都喝醉了她的酒,各處都有相信羅馬教的人。──
倪柝聲《初信造就》 行淫: 象徵性墮落和偶像崇拜,在古代,舉行拜偶像的儀式時盛行淫行。本文表現了將來地上所要充滿的悖逆、宴樂、對信徒的逼迫以及褻瀆、譭謗神的行為。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3】「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我就看見一個女人騎在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十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 女人騎在獸的身上,獸有七個頭,十個角。七個頭是指七個大王,十個角指十個小王。這一個獸乃是帝國的羅馬,包括七個大王,十個小王。騎在獸身上的女人乃是宗教的羅馬。這一個女人騎在獸上,就是說教會騎在帝國上。──
倪柝聲《初信造就》 朱紅色獸: 朱紅色象徵獸對神的褻瀆,象徵世上的富饒、奢侈。這與忠心的信徒穿上白衣、騎上的白馬,形成鮮明的對比。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3,16】開始的時候,羅馬教要指揮敵基督。過後敵基督要把女人拆毀;十個王要起來,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將她燒盡。這是大災難起頭的時候,她要有的結局。──
倪柝聲《初信造就》 【啟十七4】「那女人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亂的汙穢。」 『那女人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紫色是作王的顏色。教皇,從來都是說她自己是作王的。樞機主教叫作紅衣主教;外面穿紅的袍子,裏面穿紅的衣服。連襪子也是紅的。教皇的車子也是紅的。他的衛隊,四分之三都是穿紅的衣服。他的地毯也是紅的。羅馬教裏面,充滿了紅色。──
倪柝聲《初信造就》 『用金子、寶石、珍珠為裝飾。』羅馬的禮拜堂,和禮拜堂裏所有的像,羅馬教皇所有的裝飾,完全是金子、寶石的、珍珠的。──
倪柝聲《初信造就》 『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聖經中的可憎之物,就是偶像。『就是她淫亂的污穢』意思是說,把所有外教的東西,都帶到基督教裏來。這實實在在是一個污穢!她把世界和教會混在一起,把外教和基督教混在一起,把信的和不信的混在一起,把恩典和律法混在一起,把新約和舊約混在一起,把神和偶像混在一起,沒有一樣不混。這是羅馬教所作的。──
倪柝聲《初信造就》 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 是古代女王的衣服,極其豪華奢侈。可憎之物: 指末世在全世界範圍內盛行的偶像崇拜,以及悖逆神、褻瀆神的事情,主耶穌也曾提及它,並與末世的現象聯繫起來(但9:27;11:31;太24:15;可13:14)。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5】當時,羅馬的妓女通常把刻自己名字的頭巾纏在前額,即使將自己打扮成女王,也會顯露出自己妓女的身份。它的名字巴比倫大城,強調她的淫婦特點:傲慢、拜偶像及壓迫人。“母”表明歷史上一切敵基督的勢力都源於她,淫婦是一切偶像崇拜和墮落的根源。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6】「我又看見那女人喝醉了聖徒的血和為耶穌作見證之人的血。我看見她,就大大地希奇。」 『我又看見那女人喝醉了聖徒的血,和為耶穌作見證的人的血。』羅馬帝國的逼迫,到主後三百十三年停止了。但是,羅馬教會的逼迫,到現在還沒有停止。根據Fox所著的Martyrs,死在羅馬教底下的人,超過死在羅馬帝國底下的人。──
倪柝聲《初信造就》 聖徒: 指在教會歷史上一切信耶穌基督的信徒。見證之人: 指為見證福音而殉道的人。本節強調淫婦是逼迫和殺害信徒的元兇。為主殉道的初期教會的信徒們,都認為自己面對的實際上就是這淫婦(2:22;6:9;18:24;賽34:7)。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7~14】揭露獸的原形和含義。這獸其實與本書13章的從海裡上來的獸一樣,指將在末世出現的撒但的勢力。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8】“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是說這獸曾出現過,現在不見,但將來會再出現。這獸模仿一18基督的稱呼,但遠遠不及祂。──《啟導本聖經註釋》 先前有……以後再有的獸: 對獸的本相有兩種觀點:第一,指起死回生的尼祿皇帝;第二,敵對神,慫恿偶像崇拜的敵基督和撒但的勢力。在這裡第二種意見更恰當,也更加明確了本文的內容。如今沒有: 表示這獸被羔羊——耶穌基督受到致命的打擊而戰敗。這獸以前在世上行絕對的權柄,但因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及復活受到致命的傷害,看似已死,而後逐漸恢復力量,到末世對抗神,逼迫信徒。這表明魔鬼模仿神的屬性,悖逆神,想與神同等(1:8;3:12)。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9~11】象徵性地記載了獸的原形。對七位王的身份有三種解釋:第一,指羅馬的七位皇帝。其中五位是亞古斯都(Augustus,B.C.30-A.D.14)、提庇留(Tiberius,A.D.14-37)、加利古勒(Caligula,37-41)、革老丟(Claudius,41-54)、尼祿(Nero,54-68);“還在的第六位王”是維斯帕先(Vespasian,69-79),“將來的第七位王”是提多(Titus,79-81)。第八位王是尼祿,也就是指提多後繼任的多米田皇帝(Domitian,81-96)。根據這些觀點推測的話本書記錄於維斯帕先時代,但實際上本書記錄于多米田統治時期A.D.81-96之間;第二,有一種說法認為,七位王喻指歷史上出現的七個敵基督帝國。“五位王”是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還在的王”是羅馬帝國,“第七位王”是羅馬滅亡之後基督再臨之前世上的所有敵基督國家和權勢的總稱;第三,“七位王”象徵敵基督的世上權柄。“五位王” 是神對這世上權柄的審判;“還在的王”是獸的代理人,當時敵對神、逼迫信徒的實際情景;第七位王表明神擊打獸之前,追隨撒但的勢力將暫時大肆發狂。第八位王指13:3,14中出現的敵基督恢復死傷,雖看似死的,卻正準備末世與神決戰。以上三種見解都有正確的一面,但最有說服力的是第三種。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9,18】這裏給我們看見,這一個女人是轄管地上眾王的大城。這一個城,乃是建造在七座山上。全世界只有一個城,另名叫七山的,就是羅馬。因此,這一個女人是羅馬;是宗教的羅馬──天主教,不是政治的羅馬──羅馬帝國。──
倪柝聲《初信造就》 【啟十七10】“七位王”:有的說指羅馬帝國的七位皇帝(參<參考資料>中“寫作時地”),或七個世上的帝國,或羅馬帝國的總稱。其實約翰要說 的重心在“第八位”王,就是敵基督。他以王的角色出現,參加撒但與神的爭戰。──《啟導本聖經註釋》 【啟十七12】“十”可能是借用舊約時代敵對以色列民的王和國的數位(創十五19~20;詩八十三1~8)來表示敵基督和它子民的聯合力量(十二3;十三1)。──《啟導本聖經註釋》 【啟十七15~17】本文描述了獸和十角殺死過去情婦——淫婦的場面。這暗示我們,末日撒但的國度將照神旨意分裂。本文提醒以下事情: 第一,邪惡本身就帶著導致分裂的成分;第二,惡勢力及同盟終必因內訌而自滅;第三,為了懲治惡勢力,神也利用撒但的勢力,作為審判的工具(耶25:9-14;路20:18)。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18】大城: 不能局限於過去或將來的一個城。指通過所有時代和所有地方顯露出的撒但超歷史性邪惡制度。
──《聖經精讀本註解》 【啟十七1~十九10】十七1至十九10描寫敵基督的大城巴比倫的統治與毀滅,一直記到基督的再來(十九11以後),一氣呵成。約翰在這裡詳細為十六17~21所說的七碗作解釋。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出,神的刑罰也告結束,因為巴比倫已把神忿怒的杯喝盡,所以天上有大聲說“成了”(十六18)。十七章描寫巴比倫怎樣喝這杯、受這罰。十八章描寫巴比倫城的悲痛與哀哭。十九章是天上萬軍的敬拜與讚美,因為主基督作王了。 “大淫婦”就是巴比倫大城(十七18)。──《啟導本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