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啟示錄導論拾穗

 

【何謂啟示錄?作者是誰?(啟一1-4)】

答:①啟示錄,啟示意即揭開帕子之意,就是使本為隱藏的事顯露出來。本書乃使徒約翰,寫給小亞西亞七個教會的預言書,(啟一411),為新約聖經之最後一卷,其內容要義,就是論到「所看見的事」——基督與其七榮耀(一章),「現在的事」——基督與其七教會(二章至三章),和「將來必成的事」——基督與其國度(四至廿二章)。約翰從這三大方面,把他在異象中所見耶穌基督的啟示,作實際的敘述和證明出來。總觀全書所論預言要旨,乃為榮耀基督的再來,教會聖徒的被提,末日神行公義的審判,千年國度的統治,以及最後新天新地的實現,與主來永遠的執掌王權等事。本書是以基督再來為主要信息,也是全部聖經思想的中心,在全部新約裡,平均每廿七節中就提到一次,可見這事在神的眼中何等的重要,亦為吾人最終的盼望。

②本書原著者為神自己,其開宗明義的宣示,為神賜給耶穌的啟示,差遣天使,曉諭天使,曉諭約翰寫成,並將全書達與七個教會(啟一1-411)。自教會的初期,人人都以這是使徒約翰的著作(其生平,參六十三題3項,及一O四題2項),我們從外證說,如古代教父猶斯丁馬特Justin MartyrA.D.160-220年)等人,都曾引用本書,並公認為是使徒約翰的著作。從內證方面說,閱讀本書一124-91119,及廿二8節各處經文,皆很清楚看出為使徒約翰所著,了無疑義。

③本書約著於主後九十五、六年間,按使徒的遺傳,約翰所見寫本書之異象,是在羅馬豆米仙皇,與主後九十六年被刺之前不久,由歷史的證據,最早的教父們,都同意本書著于豆米仙皇臨終之時,如約翰的高足波利甲PolycarpA.D.69-156年)的學生愛任紐說:「啟示錄書出現為時不久,乃幾乎與我同時,即近乎豆米仙為皇之末年。」由此足以印證,本書必定著於主後就是五至九十六年之間。

④本書系寫於拔摩海島(啟一9),該島位於愛琴海,離以弗所約一百三十余華里。按遺傳說,自彼得保羅離世後,約翰晚年到了以弗所,作了小亞西亞七教會的監督,後被豆米仙皇的迫害,放逐於此拔摩海島,至於他是否在此島時,即將所見異象記錄下來,只可推知。或有謂約翰於尼祿皇死後回到以弗所,再寫成書;但他所見之異象與所得之啟示,確是在拔摩海島,是毫無疑問的。

⑤本書背景與寫作原因,是因信徒前後遭受了三次的大迫害,如第一次,是尼祿皇Neor的迫害(A.D.64-67年),有許多人被釘十字架,被仍在野獸的窟中,或被包圍在易燃燒的衣物中,活活的慘死,那時尼祿皇卻是在場觀看,沾沾自喜。保羅和彼得就是在這一詞的逼迫被處了死刑,或許還有其他使徒同遭厄運,惟有約翰碩果僅存。第二次,是豆米仙皇DomitianA.D.95-96年)的迫害,約翰被充軍到拔摩海島,同時共有四萬信徒為主殉道,約翰就在那種暗無天日的時期,看見了許多的異象。第三次,是圖拉真皇Trajan的迫害(A.D.98-117年),要將基督信仰塗抹,這是教會黑暗的時日,不僅逼迫來自外界,教會內部也發生敗壞和背道的象徵,約翰是經歷第一、二次的逼迫,也將進入第三次,在這種情況下受苦的。他將神的啟示異象完全寫下,為神的道並耶穌基督作見證(啟一2),為要安慰受逼迫患難的信徒,幫助教會在那可怕的日子得以堅立。

⑥本書的次序,乃出於神的安排,創世紀占首位,為全部聖經之結束,前後相映。創世紀論萬物的起源,多半是由舊約引用而來,在本書共有四O四節中,其中就有二七八節引用舊約各卷,舊約大部分的預言,乃從本書得到解答,應驗新約所論的救恩,亦由本書得到完成與結束。全部聖經真理,神的旨意救贖計畫,乃由本書成就表彰,為啟示的總結,可見其在聖經中所占的地位,與各卷的關係,是何等的密切而重要。

⑦本書是寫出一切事的結論,與創世紀遙遙相應,顯出耶穌是阿拉法,俄梅戈,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一切都在祂裡面得到更新。書中最為明顯的,是數目字的應用,及其廣泛而含有它的特殊意義。例如,數位的靈意——「三」是指神和天上的事。「四」是指世人和大自然世人的事。「七」是三加四的總和,指主成就完全的事。「十二」是神的子民以色列的教會。「六」是七缺一,為欠缺不全的記號。「十」是世界列強的記號,如以十角為代表。

數位七的應用——本書的主要部分,是由於達與七教會的七封書信、七印、七號筒、七碗,以及其中的插文解釋所組成的。此眼、七天使、七頭、七冠冕、七災禍、七山、七王等等,舊約也有許多地方應用七的數字(參出十二151626;利十二25,十三45,十四78;書六4;士十六713;王下五1014;但九2527)。聖經是以七日創造的工程而開始,又以一本滿了七字的書而結束,由此可見七在神的眼中,是一個完全美好的數字。

⑧在本書中,除了前面所指應用數字以外,又曾多次提到幾件引人入勝,而且特別注意領受和盼望的重要之事。例如:

應許七次的福氣——那些念這書上預言和遵守的人有福了(啟一3)。那些在主裡面死的人有福了(啟十四13)。儆醒等候主來的人有福了(其十六15)。凡被請去赴羔羊婚宴的人有福了(啟十九9)。在頭一次復活中有分的人有福了(啟廿6)。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人有福了(啟廿二7)。那些潔淨自己衣服的人有福了(啟廿二14)。

充滿讚美的詩歌——我們的神,禰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啟四11)。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尊貴,榮耀,頌贊的(啟五12)。禰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啊,禰的道途異哉誠哉|(啟十五3)。哈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祂(啟十九167)。

昔在永在神的本性——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啟四10)。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四8,一8下)。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我是初,我是終(啟廿一6,廿二13,一8上)。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一1718)。

耶穌再來的信息——看哪,祂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見祂(啟一7)。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啟三25)。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啟三3)。我必快來,你要堅持你所有的(啟三11)。看哪,我來像賊一樣(啟十六15)。看哪,我必快來(啟廿二71220)。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廿二20)。主的再來,是本書開頭和末了的話,主也曾說了這些話(太十三4250,廿四3051,廿五30,廿六64;路廿一25-28)。天使和保羅也曾說過(徒一1011;帖前四16,五2)。日期近了,主必快來(啟一3,廿二101220),本書是這樣的開始,又是這樣的結束,可見這是信徒等候的目標,最重要的盼望。——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啟示錄的解釋方法如何?(啟一119)】

答:本書乃神聖言中,最為深邃奧妙的一卷,歷來聖經學者,對於啟示錄的解釋,言論紛紜,各有不同的意見,在此擇其四種要點,解法如下:

①以往的解釋——認為啟示錄所記大部分已成過去,已經應驗在教會最早的時期內,即指教會受羅馬帝國尼祿皇帝逼迫的史實,至主對約翰說:「必要快成的事」(啟一1),則認為指在約翰的時代快要完成的事,特別以為十七10節所言之七王,就是羅馬的亞古士督,提庇留,該由,革老丟,尼祿,加爾巴,俄圖這七個皇帝。以為十三18節所言這獸的數目,「666」,恰等於該撒尼祿一名的希伯來字母之合數,顯然這是指為當時的事;而最後幾章所說的千年國度,與新天新地的出現,則可能屬於將來要來的事實,或是出於一猶太人的一種傳統幻想。但此說乃是謬解歷史,牽強附會的解釋,毫無憑據。

②歷史的解釋——認為啟示錄,是記載世界及教會的歷史,由使徒時代起,至世界末日止,這一段歷史的預言,以為先有逐步的應驗,然後才有最後完全的應驗,如二、三章的七教會,即代表教會七個時代,直到主的再來,因此書中所記,乃每一時代所將要發生的事,逐步應驗。但歷史解經家意見參商不一,比方有人以為揭開第六印時候(啟六12-17)指為康士但丁皇帝;又有人以為指是法國的恐怖時代;又有人指為回教的默罕默德;又有人以為由天上墜落的晨辰,指為行善的天使,等等不及備載,這裡的解說,有些是很荒謬的。

③靈意的解釋——認為啟示錄是普通的用寓言,比喻的描寫法,將歷史中的各種大原則描摹出來,其中的預言,並非確指某事,乃只預言到公義和真理終必得勝,從此神的子民,在歷代暗淡,受苦失望的時期中,可以得到激勵和安慰。至於書中所言,不能按字句實意解說,只能按靈意和象徵,或理想而解,比如數字之一千年(啟廿2-6),並非月曆上之一千年,乃表明無定的長時期。在這長時期內,那些為真理作見證,為神之道被斬者靈魂,復活作王。可是這種解法,只是偏向於一種抽象而空洞的理論而已。

④將來的解釋——為預言的解釋(啟一3,廿二7101819;彼後一2021),是把異象一切有關的史實,全認為是末日的事,大部分和約翰的時期無涉。按此解法,達七教會的書信,預言到教會歷史七個相繼的時期,從使徒時代迄主耶穌再來,從四1節到末卷,都是應驗的預言,並且所預言的事,是與主再來有密切的關係,除非上下文明言另有他意,則必按字句的實意,來解釋本書中預言。所承認書中有許多象徵的話,但仍認為所有的象徵,都是指著將來必有的事實(啟一19下)。比如兩個見證人,是將來實有的兩個人;日、月、年都是實有的日月年;獸是那反對神,有位格的敵基督者,將來要管轄復興的羅馬帝國。這種預言的解法,在原則上是較適合的,為吾人所採用者。——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本書的信息】啟示錄是一切應許和預言的應驗錄。它承律法、先知、詩篇、福音、書信之後,完成其中的預表和教訓。它是主耶穌最後賜給祂教會的信息,表明祂自己與祂的教會、祂的以色列、祂的仇敵的關係。這是一本爭戰的書──基督與敵基督的爭戰,神與撒但的爭戰。這書表明聖徒們如何與主同心,如何與主同立,以抵擋撒但和牠的軍兵。將來如此,現今更當如此。

         啟示錄結束一切的預言,把將來的程序,擺在我們的面前,叫我們知道,有一日子將到,萬物不再有歎息,信徒不再有苦難,這是何等的合式!就是聖徒們在世所經歷的,也是仰望這一日來到。―― 倪柝聲《啟示錄釋義》

 

【啟示錄的解釋有什麼原則?(啟一5)】

答:在新約聖經中,只有本書是屬於預言書(啟一3,廿二7101819),其中許多奧理或敬意,甚難領悟,吾人不可任憑私意解說,必須依據一貫性的原則,從神尋求屬靈的智慧,按照正義分解,方不致有所偏誤,而能合乎神的旨意,使人得著正確的領受,在此就論解釋的原則,提出七項如下:

①預言之一貫性——本書在全部聖經一切預言中,深深的紮根,且是一切預言的結束,尤與以西結,但以理,約珥,撒迦利亞諸卷,有密切的關連。預言是始終如一的整體,所以必須按其一貫性的解釋(彼後一2021)。

②以經解經之理——聖經中任何章節,都不可斷章取義,牽強附會,乃要以經解經,考查義理,以求精研貫通。啟示錄書更當如此。因為是聖經的末卷,與其各卷有重要密切的關係。

③按字句之實意——任何經文字句,除非其前後上下文,明白表示另有其他意思,則必須按字句的實意,來解釋本書中所說的預言。

④論象徵之用意——本書中顯而易見的,有許多比喻與象徵,都有其一定的意思,皆出於聖經之中,毋須於經外或異邦文藉風俗中,另尋任何見解和象徵的意義。如果某句難以確定為象徵或實意時,則寧可按字句實意之解釋為較妥。

⑤數目表明之奧意——在本書內常以數目表示一種奧意,如最顯明的七數,屢見於全書內,表明完全充足之意。三數自然是屬神的數目,表示神的三位一體。四是屬地屬人的數目。十二是三乘四的積數,表明神人互相的關係。十是世界列強的記號,如以十角為代表。其他數目之表意,將隨有關問題中解釋之。

⑥時日之意義——在本書中所記的時日,都要從字句實意而解,比如日、月、年皆指實有的日期,那以一日為一年的解釋預言的,在聖經只有兩處經節,提到「一年頂一日」或「一日頂一年」的說法(民十四34;結四6),似乎證實此點,其他地方並無充足的例子。至於但以理書中說到七十個七,沒有指七十個七日(但九24-27),並從上下文可見乃七年,所以不能援用。有人認為論到尼布甲尼撒王所要經過的七期(但四25),必是以一日為一年而解,但這七期即七年,照預言說法,一年只有三百六十天(猶太人一年之日數),用七來乘其積數,即等於二五二O年,再減去尼王登基之年,主前六O六年,則為主後一九一四年,恰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年,如此巧合,仍然不足以為憑。惟歷史的解釋家,多取用此法;但有關將來必成的事,則無多人引用此解釋法。

⑦名稱之隱意——在古時候的名稱,皆含有意義,尤其是聖經中之名稱,有人以為七教會的地名,含有屬靈的意義,但此解有點牽強,因這些地名,不過是希臘城邑之名。至於以色列十二支派之名,似乎含有奧意,因其原是在舊約內所故有的。關於各名稱之隱意,將在有關問題中隨之解釋。——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啟示錄一字原文何意?此書寫於何時何地?約翰寫這書的背景為何?】

    一、啟示錄REVELATION)一名意即打開神計劃的一本書,原文名字為APOKALUPSIS,拉丁文及英文亦照此希拉文直譯為APOCAL YPSE,與 REVELATION一字同用。

    猶太人也有不少著作用此名稱者,如以諾傳、巴錄(耶利米的書記)的啟示錄、摩西升天記、第四以斯拉記等,猶太人均稱為之為啟示錄。因此,約翰所寫這本書可稱之為基督的啟示錄。這本啟示錄的筆法與猶太人的啟示錄叢書相同,即用兩個時代的描寫法,一個是現在的痛苦時代,另一個是未來的黃金時代。猶太人的啟示錄(一般被稱為次經或偽經)是根據這種兩個時代的觀念去完成的,作者們勸導讀者忍受目前的痛苦,對於未來黃金時代則寄予無限的盼望,而且相信那時代不久即將來臨。這種寫法與舊約先知書的預言法不同,先知所預言對目前的情形是悲觀的、厭惡的,對未來的黃金時代是遠在天邊、與目前實際需要是有很遠的距離的。

    可是約翰完成這本啟示錄之後,猶太人以前所謂啟示錄完全失色,而且被後代基督教注經家給它們一個名稱為APLCRYPHA原意即神秘作品,但後來轉意為難以置信的作品,亦即所謂偽經,該英文字與啟示錄的APOCALYPSE看來似很相近,但意義則大相逞庭了。

    二、約翰的啟示錄作於何時,一直是注經家喜歡爭辯的一個問題,認為本書是作于尼羅王時代,即紀元後69年,或作于杜米仙皇時代,即紀元後96年,是兩派人士的不同主張。

    1.主張啟示錄是著于尼羅王逼迫教會的時候的人,最大的理由是:彼得是在尼羅王手下倒釘十字架的,保羅也是該時被斬首的,約翰則因為被放在滾油鍋中而不死,所以被放逐到拔摩海島去過孤苦零了的日子。他們三人,據傳說都是在尼羅王時代為主受苦的,所以有理由相信啟示錄是寫於紀元後69年左右。而非寫於約翰晚年。

    2.根據啟示錄的文筆,可以看得出比約翰福音為先。一般人均相信約翰福音著於紀元後90年左右,當時耶路撒冷城已被羅馬將軍提多所毀(紀元後70年),約翰福音寫法與前三福音完全不同,是因為前三福音早已流傳在各地教會中,約翰不願重覆前三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生平,所以獨出心裁,而且用較深的筆法發揮神學思想和只記載耶穌的八大神跡。

    約翰的啟示錄的筆法不如約翰福音的老練,是很明顯的,約翰寫福音書是在以弗所傳道廿餘年之後,經常用希拉文講道及寫作,所以希拉文較熟練。但啟示錄本身時常帶有希伯來文的語氣,有時上下的文法不相連接,既然約翰福音是寫於約翰的晚年,則啟示錄一書早于約翰福音是很可能的。

    3.約翰寫啟示錄時,聖殿似乎仍然存在,由本書第十一章所說,神把一根葦子賜給約翰,叫他去量耶路撒冷的聖殿,似乎當時耶路撒冷及聖殿仍未被毀,即在紀元後70年以前。如果啟示錄是寫在紀元後96年的話,則第十一章的話便不適合當時的情形。

    4.再按本書十三章18節所題,六百六十六的謎語,依照希伯來文字母代表數目字去猜度尼羅王的名字,剛好是666(參閱原文解經第四集及本書十三章的對此有詳盡解釋)。所以我們可以相信約翰既然以666來暗暗指尼羅王對信徒的逼迫,當時尼羅王還在生,則本書著于尼羅王時代,是很可能的了。

    三、但是主張啟示錄是著于杜米仙皇時代的解經家則有更多更佳的理由。

    1.最大的理由是約翰的徒孫愛理紐(IRENAEUS)是約翰高足波立甲的學生,他自己作見證說;約翰的啟示錄是在杜米仙皇末年問世,是靠近我們的時代,杜米仙是在紀元後96年被刺的。所以約翰的啟示錄不能早於紀元後96年。

    2.教父耶柔米說:在尼羅皇逼迫基督徒之後十四年,約翰被充軍到拔摩海島,在該處完成啟示錄一書。後來尼爾窪NERVA)登位為皇(紀元後96年至98年),才把約翰釋放,返回以弗所,這就表示約翰寫啟示錄是在69年之後96年之前。

    3.教父猶西比烏(EUSEBIUS紀元後266-340年)說:使徒約翰在杜米仙皇去世後,由被充軍的海島返回原處,將神的啟示向眾教會宣佈。這表示他寫啟示錄可能是返回以弗所之後,整理他在拔摩海島所見異象的草稿,然後正式問世。顯然那是在紀元後96年之後的事。

    4.第三世紀末葉的注經家維多利努(VICTORINUS)在他的啟示錄注釋中如此說:約翰在拔摩海島看見這些異像,是在杜米仙皇帝罰他到礦山中做工的時候。當他獲釋放之後,回到以弗所,便把神的啟示向人宣佈了。

    5.由本書的內容,亦可看出本書是寫于杜米仙統治羅馬帝國的時期。

    羅馬政府最初不明白基督教與猶太教有何分別。所以不干涉該兩教徒的爭執,但對於羅馬公民受到任何人侮辱時,一定加以保護。任何一位羅馬公民,受到任何人的侮辱時,一定獲得政府保護。保羅是一位羅馬公民,所以保羅傳道初期,享受到這種帝國保護的利益。可是保羅傳道末期,羅馬帝國已開始提倡崇拜該撒為神的新主義。於是保羅和其他使徒便開始受注意和逼迫,因為這些基督徒不肯崇拜該撒為神之故。

    羅馬帝國政府下令各地方人民,每年一次要到政府公署去焚香,並且宣稱該撒是主。這種政治行動引起基督徒強有力的反對,因為基督徒只稱耶穌為主。於是各地基督徒開始受政府逼迫。這種崇拜該撒為神的政府政策在杜米仙皇帝時提倡最力,也就是基督徒受逼迫最厲害的時代了。

    啟示錄一書中曾提及崇拜獸的異像(從十三章開始),可能暗指此種崇拜該撒的事而言。因此當時的人相信那666數字是暗指該撒,因為那是獸的數目(十三18)。

    當時的基督徒在受審訊的時候,執政者便問他們:你要該撒還是要基督CAESAR OR CHRIST)?約翰著寫此啟示錄便是鼓勵當時的基督徒要剛強壯膽,寧可為主犧牲,不可拜獸。

    在本書二章十節有主安慰及勉勵信徒的話說: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所謂受患難十日,即指羅馬政府對基督教會信徒的十次大逼迫而言,約翰寫此書的目的便是針對當時的政府逼迫,寫出基督未來得勝及為萬王之王的盼望,使信徒在受逼迫時甘願犧牲。── 蘇佐揚《聖經難題》

 

【啟示錄一書所載是已過去的歷史,抑未來的預言?解釋啟示錄有那幾種不同的方法?】

    啟示錄一章一節說: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根據這一節聖經,很明顯地,啟示錄是記載未來的事,不是當時的事,可是這節聖經也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歷代解經家對於啟示錄便有最少的四派的看法:

    一、已往的解釋;這一派人士謂啟示錄所載皆為第一二世紀教會遭受羅馬帝國的逼迫的史實,其中大部分均已成為過去,因為主對約翰所說的話是說:必要快成的事,意即在約翰的時候快要完成的,所以啟示錄所載各種苦難,實為第一、二甚至五世紀初期的事實寫照,特別是有關666那數字的猜測,人人都很容易明白是用希伯來字計算該撒尼羅一名的數目,顯然這是當時代的事。

    至於十三章所說七頭十角的怪獸,其實就是羅馬的七個皇帝,即亞古士督、提庇留、加力古拉、革老丟、尼羅、加爾巴及俄圖等。

    但是最後幾年所說的千年與新天新地則可能屬￿將來要來的事實,或是猶太人傳統的幻想而已。

    二、歷史的解釋:這一派人士謂啟示錄是一部教會史,由使徒時代起至世界末日。第二、三章的七教會,即代表教會七個時期,直到主再來。因此,啟示錄所記乃每一時代所將要發生的事、逐步應驗。但,這一派解經家的意見分歧,因為當世界上有一件事發生時,他們便引證啟示錄某章某段某節說,該事已應驗在此處經文了。但是這種引證,有時是謊謬的。

    比方,揭開第六印的時候(啟六12-17),世上有非常恐怖的事情發生,這一派解經家,便認為是指君士坦丁皇信了基督而言,有人指回教的穆罕默德興起,又有人指法國的恐怖時代,意見不題到第一至第四節的四匹馬的時候,則意見洋洋大觀,可笑亦複可憫。

    又題到三年半、四十二個月或一千二百六十天的時候。又因為但以理書第七十個七的末一個七,是指用七乘360(猶太人一年之日數),等於2520,即2520年,減去猶太人被擄之年,即紀元前606年,剛巧等於1914年,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年了。如此恰巧真是計算得太辛苦了。

    三、靈意解釋:這一派人士,認為啟示錄是一本安慰的作品,純粹是要安慰教會初期受苦的信徒而寫。書中一切,均屬寓言、比喻的描寫法,列出歷史中的各種原則,表示苦難是暫時的,真理與公義終必得勝。書中的數目字亦不能按字面解釋,比方,一千年(啟二十章)並非日曆上的一千年,乃是一個長時期。當福音傳遍天下後,人人均信耶穌,在歷史上將有一個長時期,讓每一個人可以享受快樂而已。

    可是這種解釋法給予信徒過於抽象不實際的指示,不合神昭示約翰和他眾僕人的最高目的,因為主說:這些是必要快成的,不是一種空洞的理論。

四、預言的解釋(將來的解釋),這是正統神學人士的解釋,根據啟示錄一章19節的話,啟示錄的內容分作三部分,即:

所看見的事,

    現在的事,

    將來必成的事。

    所看見的事,即啟示錄一章,約翰看見上主的威榮。

    現在的事,即約翰在世時的眾教會情形及主再來前的各地教會情形所通用的一些原則。

    將來必成的事,即主耶穌再來時要發生的事,而且是指教會被提到空中後,地上將要發生的大事。

    這種預言解釋法在原則上是很合理的,但對於主耶穌再來時地上所要發生的事,約翰既是看見許多異象,則現在不論用什麼方法去解釋,都有困難。因為本書並非用一種筆法去完成的,有隱喻,有明言,有神秘的數字,有難明的天上景象,有避諱的暗示。

    根據申命記廿九章29節所指示的原則:

    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的神,

    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

    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

    我們有本份去明白啟示錄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所包含的教訓,予以注意及遵守,但過度的解釋未來預言,自以為一定這樣解釋才對,便有走入異端的危險了。除神以外,啟示錄第四章到廿二章的一切異象真相,無人能完全明白。── 蘇佐揚《聖經難題》

 

{\Section:TopicID=325}啟示錄的目的】啟示錄是主耶穌基督的啟示。這裡有一卷書不僅指明將來的事,也指明耶穌基督的人位。許多人為預言的緣故讀啟示錄,但啟示錄雖然有預言,卻不是一卷預言的書。這一卷書特別標明為耶穌基督的啟示(一1),因為它的目的是要指明基督是誰。啟示,就是對主的揭示;乃是拉開幔子,揭示耶穌基督的人位。不是基督藉這卷書啟示甚麼,乃是這卷書啟示祂。不是祂表明某些事,乃是這卷書將祂表明出來。這卷書不是啟示基督如何施拯救,或基督如何加能力;它乃是啟示神的羔羊在神的計畫裡,如何與神的寶座有關。我們以為我們若認識耶穌基督作救主,就有了對祂的啟示;我們若認識祂作能力,就有了對祂的啟示。但這卷書的啟示,乃是祂與神寶座之關係的啟示。在本書的開始,我們看見寶座前的羔羊;在本書的結束,我們看見寶座上的羔羊。這卷書的目的,不是表明要來的事;它表明要來的事,不過是要啟示基督是誰。許多人研讀啟示錄,因為他們受頭腦好奇的驅使,不是受渴望認識主的驅使;這樣的研讀沒有屬靈的價值。啟示錄的基本目標,不是要向我們揭示關於要來的事、關於撒但、關於敵基督,或羅馬帝國的復興,或者教導我們關於被提或千年國,乃是要啟示基督,使我們認識祂。我們若清楚關於主的事,就會認識要來的事。神的次序不是先認識將來的事,乃是先認識主,然後我們就會認識將來的事,沒有任何難處。約翰記載「凡自己所看見的」,這些事包含於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裡(一2)。要來的事宣告出來,是要表明「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神的道乃是啟示神心裡的事。

         我們基督徒有兩件關切的事──以往和將來。倘若救恩只達到現在的地步,那怎樣呢?啟示錄的目的就是要答覆這問題,不是要答覆關於大災難或敵基督的問題。在創世記的開頭,我們看見一條蛇;蛇的結局將如何?起初我們看見咒詛;那咒詛的結局將如何?起初我們看見生命樹;這樹的結局將如何?起初我們看見死與罪;這些事最後的結果將如何?我看見它們的開頭,但它們的結局如何?我的結局將如何?神在我身上起了頭,但結局將如何?

       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我是首先的,我是未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817-18上)我們認識基督是阿拉法,但啟示錄告訴我們,那是阿拉法的也是俄梅戛;我們認識基督是首先的,但啟示錄告訴我們,那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我們認識基督是初,但啟示錄也告訴我們,那是初的也是終。基督是我的初,祂也是我的終;基督是我的阿拉法,祂也是我的俄梅戛。耶穌基督是我一切問題的答案。這卷啟示錄不是許多印和許冬號的問題;它不是關於部分被提或全體被提的啟示。它不是對我們頭腦思索的答案,乃是對我們屬靈需要的答案。這世界的結局如何?政治局勢的結果如何?我的結局如何?每件事在主耶穌基督裡都有其結局。當祂坐在神寶座上的時候,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倪柝聲《碎餅碎魚》

 

{\Section:TopicID=326}誰有資格讀啟示錄】誰有資格研讀啟示錄?我們可以在約翰的歷史中找答案。約翰所得的第一個啟示,記載在啟示錄一章十二至十八節。他所得的第一個異象,不是事物的異象,不是事件的異象,乃是耶穌基督之人位的異象。人若沒有看見約翰所記的第一個異象,就沒有資格研讀他所記其後的異象。那第一個異象啟示主是誰,接是要來事件的異象,這些是祂之所是的結果,並且為在宇宙中啟示祂的所是開路。除非我們先有這啟示,否則對要來事件的知識就只會激起好奇,使我們自高,並產生混亂,甚或不信。啟示錄的目的是要引導我們認識耶穌基督,不僅要認識祂是救主,或使人成聖者,乃要認識祂是寶座上的王。人惟有看見了寶座上的王,並且僕倒在祂腳前像死了一樣(一17),才有資格研讀預言。

         甚至曾躺在主懷裡的約翰,對主也必須有使他在塵土中被破碎的啟示,才有資格看見啟示錄進一步的異象。這第一個看見對所有其它的看見是基本的。我們必須認識啟示錄一章所啟示的主,纔能領會啟示錄後各章所啟示的事。惟有如此,我們纔能看見那些事的原因,及其正確性。

         在這之前,約翰認識主的愛,但他不認識主的威嚴。他認識主是憐恤的救主,但他不認識祂是榮耀的王。被啟示在眾教會中間的,乃是這位主,所以今天我們能認識這位元主。我們這樣認識祂,才為爭戰裝備好。使人成為戰士的,乃是這樣的異象。今天教會的信息是救恩。但我們的負擔不只是宣揚主的救恩,乃是宣揚主的爭戰。啟示錄表明主不僅是救主,祂乃是王,祂這位王向一切違反祂國度的宣戰。人若沒有看見主的愛,就不能宣揚救恩。人若沒有看見主的威嚴,就不能宣揚爭戰。要來之事的目的,是要摧毀仇敵,並帶進這位王。這些事啟示出來,不是為好奇、討論和閒談提供材料。

         神在啟示錄裡所要作的,乃是藉約翰,表明在約翰福音裡基督所沒有被表明的那一面。在福音書裡,我們看見基督是救主;在啟示錄裡,我們看見基督是王。在福音書裡,我們看見阿拉法;在啟示錄裡,我們看見俄梅戛。在福音書裡,我們看見祂的愛;在啟示錄裡,我們看見祂的威嚴。在福音書裡,我們看見主腰間束帶,為服事;在啟示錄裡,我們看見主胸間束帶,為爭戰。在福音書裡,我們看見祂溫柔的眼目,使彼得溶化;在啟示錄裡,我們看見祂的眼目如火焰,光照並燒毀。在福音書裡,祂的聲音柔和,祂口出恩言;在啟示錄裡,祂的聲音可畏,如同眾水的聲音,並且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審判祂一切的仇敵。

         我們認識主是神的羔羊,是世人的救主,這並不夠;我們也必須認識祂是神的基督,是神的君王,是神的審判者。我們看見祂是救主,就說,何等可愛!我們看見祂是王,就說,何等可畏!我們看見祂是救主,就靠祂的胸膛;我們看見祂是王,就僕倒在祂腳前。前者產生感謝,後者產生讚美。我們看見祂是王,就像看見另一位基督一樣;就像經歷另一個救恩一樣。―― 倪柝聲《碎餅碎魚》

 

  在啟示錄裏,像全部的聖書一樣,以基督的人位為主人,以基督的榮耀為題目。如果我們在啟示錄裏,看不見基督,則我們所見的都是虛空。親近這書,就要親近基督,這是何等的佳美!―― 倪柝聲《啟示錄釋義》

 

     啟示錄記載主耶穌的人位和工作。這書二十八次說祂是羔羊,每一次都是叫我們記起,祂是因我們的罪,為我們死的。除了基督的人位和榮耀之外,這書所次注重的,就是教會和國度;然而,並不是單說教會和國度,乃是說教會與國度,如何與主耶穌相關。世界在這一本書,是處在審判之下。所以屬世國度,在這書裏,除了受審之外,並無其他的記載。至於在世的教會,這書並不說及其特別權利,乃是說到她的責任。雖然如此,而屬天方面的教會與國度的榮耀,舊約所不曾提到的,這書卻把它發明出來。―― 倪柝聲《啟示錄釋義》

 

【前  言】

許多人不敢讀啟示錄,認為這是最深奧的一卷。這就中了撒但的詭計。我初出來傳道時就歡喜研究啟示錄。解放前我在廣州錫安堂試講啟示錄;解放後,1950年我在廣州廣大堂一再講啟示錄;1999年,我在廣州大馬站再三講啟示錄。現在我把啟示錄講稿寫成《啟示錄要義》,希望能夠給怕讀啟示錄和怕講啟示錄的基督徒有一點點的幫助。

撒但最恨的三卷書:創世記、但以理和啟示錄。創世記說撒但引人犯罪,後二卷特別是啟示錄,是論及撒但的結局。

除了四福音耶穌自己講祂要再來之外,啟示錄是一本最詳論關於基督再來的書,是新約唯一的預言書,也是耶穌發的一封書信。

啟示錄是一本極重要的書,是一切啟示的終結,是啟示中的啟示。聖經的開頭是創世記,開了神的書;聖經末卷是啟示錄,結束了神的書。

舊文理本聖經譯《默示錄》,但應當譯《啟示錄》。啟示錄原文頭一個字是Apocalypse: apo是揭開,calypse是蓋,合起來是“揭開帕子”意。不像一些人認為是隱藏的真理,不敢讀。

啟示錄的註釋有許多種,我們不要一見有啟示錄解經書就說好。因為歷來解啟示錄的派別有8種之多:千禧年派Chiliasm,重複論Recapitulation,世界歷史法World History,末世性Eschatological,歷史法Historicising,比較法Comparative Method,禮儀法Liturgical並文學分析法Literary Analysis.

最普遍的解釋,有4大派:

   1.過去歷史派The Preterist

認為書中預言,在羅馬多米仙時代實現。

這派又分兩個陣營:福音派巴克萊、蓋爾德與森姆士等;自由派(新神學)不信預言。

   2.歷史學派The Historicist

又稱繼續歷史法,認為“在歷史中教會演變的過程”。加爾文、路德、威克裡夫等都屬這派。

   3.靈意派The Spiritualist

 又稱“理念派”Idealist或“寓意派”Allegorical. 他們不按字面解釋,一切都按靈意(象徵)解釋。

在第3世紀末維多利烏的重複論影響下,把七印、七號和七碗災解作彼此重疊,而不是3×7=21災。卡甯頓Carrington、韓哲生、基度Kiddle、美裡亞與裡斯等屬這一派。

   4.將來派The Futurist

又稱為“末世性法”Eschatological,認為預言是指將來的事。預言對世界、對猶太、對教會。

這一派又分開兩類:

         1)歷史未來派Historical futurist

 他們認為教會要經過大災難,在啟示錄20章才被提,是災後被提論Post-tribulation.

         2)時代主義派Dispensationist

 這是最正確的,為不少福音派人士所採納,其中有司可福Scofield,艾陽西Ironside,華飛德Walvoord,胡德Wood,費恩堡Feinberg,巴薩Pache,賴爾Ryrie,亨利莫利士及滕慕理等。他們都相信“災前被提”(啟41),他們都是千禧年前派Pretribulational-premillenialism.

我們無論讀啟示錄或講解啟示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才不會錯解:

   1.第四章以後是將來的事:有時講天上,有時講地上

   2.當分清七年分為兩半,共有3類災難

         1)頭31/2年(災難的起頭):七印災(6章-85)與七號災(869章,111518)。分四、二、一:

               ① 印災:前四,有活物與騎馬的(618章);中二,沒有這些(6917);末一,隔了第7章(81)。

               ② 號災:前四(8712)宣告末三號為“禍哉!禍哉!禍哉”(13節);第五、六號(9章);末號,隔了第十章(111518)。

         2)後31/2年:大災難。

               ① 七碗災(16章),一個接一個倒下,是不停的。

               ② 凡有日期的都指後31/2年:“四十二個月”(112135);“一千二百六十天”(113126);“一載二載半載”(1214)。

   3.婦人和男孩子(1215

有人把婦人解作教會,男孩子解作得勝者。得勝者先提到“神寶座那裡去了”,其餘的信徒(婦人)以後就一同被提到空中。

請記住:教會不是“婦人”,而是“貞潔的童女”(林後113),將來與基督結婚。

婦人是以色列,“十二星”預表12個支派;男孩子預表基督,因為基督是出於猶大。基督升天是升到神的寶座去。12章沒有提教會,而是回述魔鬼想要藉希律殺基督(太21316)。基督升天後,教會出來了,但啟示錄12章不談教會,只談以色列將要進入七年災難裡,後31/2年他們就要逃到河東,得蒙保守。

   4.特別注意

啟示錄4章以後,教會不在地上;所有地上的聖徒都是七年災難時相信的,他們不屬教會。“十四萬四千”(7481415)絕不是超級基督徒,他們是七年災難中受印的以色列人。

以上幾點,當有正確解釋。更不要像新神學謬解經書。

這本小冊子不是“註釋”,而是“要義”。我們不注重冗長,而是要簡單握要。我們的目的是要使讀者既能瞭解,又要清楚,更要防止我們走入迷途。願神使用這本小冊子,使我們一同儆醒,等候主基督早日從天上降臨!阿們!

── 林獻羔

 

【概  論】

聖經有許多啟示(複數),但啟示錄是單數的,是基督一個和諧的啟示,顯明基督自己。

一、主 

基督再來的預言“將必快成的事”(啟11)。

   1.再來

開頭(17);中間(22533111414161519112271217);末後(2220)。

   2.新約提基督再來380多次,占1/27

   3.影形

從創世記至猶大書,是再來的影兒;啟示錄是論基督再來的形體。

   4.與其它比較

         1)創世記是聖經的開端(但不是最先寫的);啟示錄是聖經的結束(也不是最後寫的)。創世記13章與啟示錄1922章相對照。

               ① 伊甸園(創28);新耶路撒冷(啟212)。

               ② 亞當有夏娃(創22224);羔羊有新婦(啟1979)。

               ③ 撒但的引誘,罪入世(創316);撒但被扔在火湖裡(啟20210)。

               ④ 人被逐出樂園,與生命樹斷絕(創323);人被接納入新樂園,永享生命樹(啟2212)。

               ⑤ 創世記是因:種子;啟示錄是果:收成。

         2)但以理書是舊約的啟示錄;啟示錄是新約的但以理書。但以理書是“隱藏封閉”的(但129);而啟示錄是“不可封閉”的(啟2210)。

但以理看得遠:從巴比倫至羅馬;啟示錄的預言更遠:從羅馬至永世(包地上、天上的事)。

但以理被擄至巴比倫;約翰被放逐至拔摩海島。

         3)瑪拉基書是舊約末卷,給猶太人;末後說“公義的日頭” (瑪42);啟示錄是新約的末卷,給教會,末後說“明亮的晨星”(啟2216)。

         4)約翰福音與啟示錄:

               ① 同說“道”(約11,啟1913):logos,新約只2次。

               ② 同說“真”alethinos:約翰福音9次,啟示錄10次。

               ③ 同引“仰望……所紮的”(亞1210,約1937,啟17)。

               ④ 同邀請饑渴者(約737,啟2217)。

               ⑤ 同說“基督從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啟227)。

               ⑥ 同說“身穿白衣”(約2012,啟34)。

               ⑦ 不同:約翰福音說耶穌是“神的羔羊”(約129);啟示錄也說羔羊,但進而說基督是“猶大支派的獅子”(啟55)。

         5)與猶大書的比較:猶大書在啟示錄之前,很短,但多論末世的事(3節),所以猶大書是啟示錄的引言。

   5.啟示錄在聖經中的地位

如果沒有啟示錄,聖經就成了有始無終的書,神的計畫我們便無法知道了。

         1)關於預言:啟示錄在聖經之末,預言得到解答與應驗。

         2)關於啟示:多次多方(來11),如果沒有啟示錄,就無法總結了。

         3)啟示錄在舊約的地位:啟示錄共404節,舊約中有25卷的話語被引用278次。

         4)啟示錄在新約中的地位:

               ① 四福音,是清晨的日光。

               ② 使徒行傳與早期書信,使徒被聖靈充滿,傳福音於世,是太陽高照。

               ③ 末期的書信,是日已西沉,黑夜快到。

               ④ 啟示錄,黑夜快過,晨星出現,基督快再來。

   6.啟示錄是一本什麼書

         1)是預言書(13):雖是預言,但亦有“現在的事”。

         2)是異像書(11):“曉諭”,原文是用異像來表示。異像是屬靈的電影,一幕又一幕。也可以說是象徵sign、指示signify .

本書的表號,各卷多已用過的;若有未用過的,就加以解釋(1201239171391218)。

         3)是“福”書:啟示錄所記的七福,都與再來有關(131413161519920622714),特別是頭尾(13227),“念”、“聽”、“遵守”:不識字的就聽(27111729361322),但主要的還是要“遵守”,就有福。

二、作 者

使徒約翰(1149228)。

只有使徒約翰簡稱為約翰。啟示錄有5次說“我約翰”,因為啟示錄有許多奧秘的事。如果不提名,就難以令人相信。而且書中權威語調是使徒的口吻。

一切早期教父等皆認為是使徒約翰寫的:以弗所護教士游斯丁Justin Martyr100165年)、里昂城主教愛任紐Ireneus130207年)、亞力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150220年)、革利免的門徒俄利根Origen、特土良Tertullian150220年)等。

約翰18歲跟從主,他是12使徒最年輕的一位。羅馬皇多米仙本來把他放在油鍋裡,但忽然雷電大作,於是羅馬皇把他充軍到愛琴海的拔摩海島18個月。拔摩海島離以弗所65公里,島長15公里,寬9公里。他在拔摩海島礦石場做苦工。西元100年,他死在以弗所,年98歲。

約翰是“僕人”(11)、“弟兄”(19)、“先知”(2279101819)。啟示錄是先知書,他是新約的先知。

三、其 它

     1.日期

西元95年。早期教會多認為是在多米仙Domitian統治時(9095年)。

     2.地點

有說在以弗所,有說在拔摩海島。這不重要。

     3.文字

希臘文與希伯來文。

     4.受信人

         1)不是寫給猶太人,但後面有提猶太人的事。啟示錄是寫給教會的。

         2)寫給“那七個教會”(111):七個教會位於土耳其西部。“亞西亞”是小亞細亞的西部。

預表全世界七個時期的教會。

     5.鑰節(11913

表明新約3部分:過去(約翰福音),現在(約翰書信),將來(啟示錄)。

── 林獻羔

 

【啟示錄】

一千九百多年前,在南歐愛琴海,距小亞細亞西岸不到八十公里的拔摩孤島上,年已老邁的使徒約翰因忠於所信,為羅馬皇帝豆米仙放逐來此。被囚十八個月中,受聖靈感動,看見奇瑰宏偉、如潮湧至的異象;有的美麗如詩,有的恐怖如黑夜;但一一見證基督信仰的真實,基督和教會最後會戰勝一切的邪惡。

作者,一位為基督受苦最長久的人,把所見到的景象和所包含的警告與鼓勵寫了下來 ,抄送給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這些書信因為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就叫做《啟示錄》,列為《新約》最後一本書,宣告神的公義與嚴正,與主要講神慈愛和寬容的福音書及使徒書信,構成一個完整而全備的關於神和祂永遠計畫的啟示。

全書以基督為中心,許多事物都以“七”這個完全的數目為一組,有系統、有秩序地展現。書中人、物描繪均用象徵手法,讀來如“謎語”。最後新天新地出現,萬物更新,在基督的榮耀中,人類的苦痛、瑕疵全脫,勝利進入永恆之城。信徒今天的患難只是黎明日出前極短暫的黑暗,因我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份”。

這是新約中出名難懂的書,卻最值得下功夫去研究。凡願藉禱告,謙卑閱讀,又能從大處遠處來看的人,當可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信息,從所記下的見證中得到鼓勵、啟迪、力量和確切的盼望(一3),知道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沒有眼淚、痛苦、刀會打成犁頭、豺狼可以和綿羊同居、煦和一片美好無比的天地 。──《啟導本聖經註釋》

 

【參考資料】

一、 時代的信息

《啟示錄》寫在一個教會的成長與發展受到雙重壓力的時代:一方面是社會物質生活富裕,帶來道德的忝墮。基督信徒生活在追求物欲的人群中,靈性健康難免不受污染;一方面是羅馬皇帝權力橫跨歐、亞二洲,醉心攀登上帝地位,強迫人民膜拜。

本書作者,象歷代的先知一樣,面對人性的加劇墮落和社會對神日甚的褻瀆,發出勇敢的呼聲與斥責,要人清醒過來,歸回創造宇宙萬物與人的唯一至聖神。

《啟示錄》把神的公義與“嚴父”的一面啟示我們,與福音書和使徒書信的側重講神的慈愛與寬容適相配合,使《新約》成為神對人的完整啟示,明白神是既慈愛也公義的宇宙主宰。《啟示錄》是聖經正典最後一卷,為神有關人類未來的啟示的高潮與極峰,必須與本書以前各卷一同來讀,才能全面且完備地認識神和祂的旨意與計畫。(神對人的啟示至《啟示錄》圓滿結束,全面而完整。下一個啟示為神子基督再來時向全人類的顯現。)

生活在現時代的人,對物欲和權力的追求較諸第一世紀有過無不及,偶像膜拜的範圍之廣可與古埃及比美。《啟示錄》因此以同樣嚴厲的聲音向現代人的良知說話:人若不自潔,繼續行“可憎與虛謊”的事,地上永難有和平,人心永難有安息,美麗的新天地永遠與他們無份(二十一27)。

本書因此是時代的信息,向古代也向今天的人發言,提出緊急的警告。

二、 本書的性質

《啟示錄》在聖經和教會傳統中,地位特出,討論與詮釋的書甚多,而解釋的方法也分歧頗大。我們看未來,正象保羅所說,“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有如猜謎,因為我們所知有限,甚至全不知道(林前十三12)。究竟哪一種解釋正確,或者沒有任一種正確,只有“到那時”才全知道。

本書到底是怎樣一本書,1章前五節已經說明白。它是“啟示”,是神的默示,把快成的事指示人(1節);它是“預言”(3節),宣佈神對人的要求,在祂的恩典和刑罰中,人應走的道路;它也是書信(411節),是教導的信,用文字來曉諭。從這三方面來讀《啟示錄》,應該比較容易得到作者希望我們明白的信息。

用書信來教導,早為希臘學者所採用,用以傳授門弟子思想和知識。使徒和初期教會領袖因佈道地區日廣,口傳受到空間限制,很快採用了書信形式。新約中收入的書信雖寫給一間教會或一群人與個人,卻不只在收信的教會聚會中誦讀,還在教會間交換與流傳(西四16)。《啟示錄》也是這樣一封信,這可從一3;二十二6723章所記給七教會的信,以及書中所寫的讚美與詩歌看出。本書寫作時,羅馬皇帝對教會的迫害已經開始,基督徒要象一切跟隨耶穌的人一樣,“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份“(一9)。約翰自己就遭放逐,所有的教會都會遇到類似的逼迫。書信的一個作用是它帶有比口頭信息更大的緊迫性,約翰用這形式來教導,把信息的緊急推到極點,迅速傳給各地基督教會。

“啟示文學“為猶太人著作中特有的一類,目的是傳達神對人類歷史演講的旨意。舊約《但以理書》為此類寫作的第一本。兩約之間,特別是耶穌降生前二百年和後一百年中,模擬之作甚多,大都涉及及基督來臨和神的國度的建立;不過都是假以色列人古代聖哲之名發表,例如《以諾書》、《亞伯拉罕默示》、《十二先祖之約》等都是。何以須借古人的名義,解說頗多,迄無定論;但一定與當時宗教環境及信仰有關,與偽造之作不盡相同。除若干荒唐怪誕者外,這些留存到今天的“啟示文學”中,不少具有認識此一時期猶太人宗教思想演變的歷史價值。

啟示文學喜用極富色彩的詩歌之類形像手法來表達。例如《彌迦書》(一34)描寫耶和華步出祂的居所時說:“眾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諸穀必崩裂,如蠟化在火中,如水沖下山坡”。先知阿摩司講到以色列的結局時說(八9):“到那日,我必使日頭在午間落下,使地在白晝黑暗”。約珥講到以民的得救時則說(三18):“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這種象徵性的描寫,其筆法有若現代的社會諷刺漫畫,將一個批評社會現狀的信息用具體人物來表達,有時獅身人首,或獸首人身,諷喻人物,筆法誇大,形狀怪異,以加強信息效果。熟悉社會背景的讀者,極易明白,發出會心微笑。

《啟示錄》有系統地使用象徵手法,用以描繪事物,所用形像,對現代讀者或覺怪異、陌生,但相信一定為當日教會所熟悉(例如星代表天使,燈檯為教會,大淫婦為巴比倫〔或指羅馬〕,天上的耶路撒冷為羔羊的新婦等),約翰娜雖採用其他啟示文學的同樣描寫手法,但他用自己的真名發表。他寫的《啟示錄》不同其他,因為這是他“被聖靈感動”而寫,是主基督親自對他說話,把他“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他寫的場面空前宏偉,人物空前眾多,許多是他自己從未見過的,卻能寫得有次序,有系統,栩栩如生;完整若天衣無縫,氣勢磅礴如大海,以約翰一人之力曷克臻此?但他將自己獻出(“僕倒在他腳前,象死了一樣”,一17),終能寫下掌握歷史的主所展視給他看的驚心動魄、震盪古今、關乎人類命運的永遠計畫。

人類在動搖、變幻不定,而又短暫的物質世界中,無不渴求知道自己的命運與前途;星相巫蔔流行,正是這種心理的好說明。《啟示錄》把未來啟示給人,非如占卜觀象之流,純為滿足人的好奇心和自欺的安慰,而是為了一個極其莊嚴的使命:把未來的事揭示,當作警告,要人注意,不再陷在罪中;也是對遵守正道的人的鼓勵,能保持所信,等候那日子的到來。

約翰寫本書也記下預言(3節)。他與先知同列(十九10;二十二9),他寫下的預言是“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是他從異象中所見到的。他記下的異象有如抽象畫家的作品,許多人研究《啟示錄》,一直站在畫前太近,把這本傑出的書變成了點點滴滴的油彩和畫筆的痕跡,想從書中所提的每一顆星,每一條龍,每一個數目字,推敲出含義,以致看不見作者所記下的異象的全景,錯過了他的警告的急迫性。

三、 本書內容和結構

《啟示錄》記有四個大異象,每個都以“我被聖靈感動”開始(一10;四2;十七3;二十一10),每個異象都在不同的地方展現,以基督為異象的中心,一個比一個緊迫,直到神偉大的計畫全部展現。

第一個異象(一9~三22),記下基督給七間教會的話,稱讚它們的長處,責備它們的弱點,要求它們竭力進到完善。第二個異象(四1~十六21)講七印、七號和七碗,是神審判為罪惡所充滿的世界的記敘。第三個異象(十七1~二十一8)描寫巴比倫的毀滅和其中的罪惡社會、宗教及政府的傾塌,勝利的基督擊敗那獸及其軍隊。第四也就是最後一個異象(二十一9~二十二5),是神的聖城的建立和人類永恆的歸宿。

本書開頭有一段簡短的引言,宣佈寫此書的原由,記下作者的問候,還有對基督的頌贊(一16)。接上為兩個簡短的預言,點出本書題旨:1,基督降臨;2,地上萬族哀哭(因祂施行審判,一7)。

本書結尾,勸勉基督徒儆醒等候基督再來。

四、 本書作者及寫作時地

本書一開頭就寫下了作者的名字,他是耶穌基督的僕人約翰。我們把研究本書作者的各種著作和說法詳細按核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啟示錄》的作者就是寫《約翰福音》和約翰三封書信的同一約翰。他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兄弟;他是使徒,與耶穌一同生活過,親眼看見祂的死和復活。寫此信時,他恐怕已是耶穌當日門徒中仍生存的最後一人。其時為羅馬皇帝豆米仙(任期8196年)迫害教會期內,故此書當寫於主後96年左右。

初期教父如愛任紐、優西比烏、耶柔米都支持此主張。給七教會的信中所描寫教會其成熟情況,以及書中刻劃的羅馬帝國的光景,與第一世紀最後十年的狀況十分符合。

但也有少數人主張此書寫于羅馬皇帝尼祿統治期間(主後5466年)。所持理由為十一12提到神的殿。從所描寫的情況看,此殿當為早期建築。若此書寫於70年後,聖殿已被毀。他們又說,十三18666指的也是尼祿,因根據他的全名Neron Keser中子音所代表的數目字,加起來剛為666。而十七章所說的七王,當指羅馬皇帝,其中五人已傾倒(該撒、亞古士督、提庇留、加力果拉、革老丟),一位還在(尼祿),一位還沒有來(十七911)。故可推知本書當寫於尼祿統治時期。基於許多理由,特別是太按字面意義解釋,且將日期推得過早,殊難取信。

大多數聖經學者都同意本書寫於第一世紀末豆米仙統治後期,地點為老約翰因信仰而遭放逐和囚禁罪犯的拔摩孤島,但也可能是以弗所城(約翰釋放後居住的地方)。

五、 受信人

本書寫明是給羅馬帝國亞西亞省的七間教會。在地理上,該省位於今土耳其的西部。七間教會所在城市,都在溝通南北的大道上,送信人很容易沿大路把此信送達各教會。約翰寫此信時,該省尚有其他教會;只寫給七間或因適為約翰晚年所牧養的教會,也可能各具代表性,每一間教會代表一種發展的類型。也有人解釋,說它們分別代表基督教會發展的七個時期,或者教會的七個層面。

我們可以深信的是:作者約翰一定熟悉這些教會,其中信息也是為當日其他教會和今天的所有教會而寫。參二1注。

六、《啟示錄》四種主要解釋方法

本參考資料的第一、二節已約略說明應如何看待《啟示錄》,解經家本著他們的學問和信仰,對本書作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每一種都有它的難以完全圓滿說明的地方。綜合起來可分四大路線,它們分別是:

1,《啟示錄》為使徒約翰以前歷史上已發生的事的描寫,特別是第一世紀末期羅馬帝國的情況,藉異象和圖像來描繪,以避逼迫教會的異教徒的注意。

2,《啟示錄》為教會整個歷史進程的描寫,始自寫作時,到新天新地達到高峰。其中所講的人物與活動都是人類歷史已發生和將發生的事件的寫照。

3,《啟示錄》為將來事件的預言,一19提到三種事:所看見的、現在的,和將來必成的。“所看見的”為約翰當時見到的情況和基督(一919);“現在的”指亞西亞省的教會或它們所代表的教會時代(二1~三22);“將來必成的”指隨同基督再來及聖城的建立而發生的連串大事。

4,《啟示錄》為善與惡鬥爭的描寫,每個時代都出現,不屬任一歷史時代,說明善終必戰勝惡。

本書雖有各種不同解釋,但其包括的真理並不限於任何一種解釋中;而大部分聖經學者都認定這本書講的是將來的事。凡是願意謙卑地用禱告閱讀此書,而又能不拘泥於字面,從大處遠處來看它的人,都可接觸到本書所要傳達的信息,從作者的見證中得到鼓勵、啟迪和力量;在世界黎明出現前的時刻中,有信心度聖潔生活,並見證復活的主。──《啟導本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