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启示录第十四章拾穗

 

【启十四1「我又观看,见羔羊站在锡安山,同他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写在额上。」

         『额』是人身上最明显易见的地方。羔羊的名和父的名都写在他们的额,意思是说,羔羊的名和父的名所包含一切丰满的意义,都明明的、具体的,表显在他们身上。──《读经指引》

         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南方的丘陵地带;被掳之前意指犹大全领土和以色列全民族,被掳以后指圣殿和耶路撒冷城。关于本节中的“锡安”具体指何处,有两种见解:①锡安不在地,而在天,144,000人居住的地方(12:22,23);②支持前千年说的学者们认为锡安不是指神和天使居住的地方,而是指将成就在地上的弥赛亚国度或千年王国。在此虽不能断定哪一观点正确,但第一种观点得到更多支持,也更符合本文含义。十四万四千:与本书7:3144,000人是同一群,指由得救信徒组成的最终完成的教会。在7章他们还没有经历大患难,但在这里描写他们与已通过大患难的羔羊一同在荣耀中。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1站在锡安山上与基督在一起的十四万四千人,是否即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

    对此问题,有正反两派的说法,一派说是相同,另一派说是不同,其解释如下:

    一、这两处所题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相同的,因为任何一个作者没有理由在书内用同一庞大数目,去描写两个不同的团体的。

    数目相同,均为十四万四千人。不过在第七章是指明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每一支派有一万二千人接受神的印记。

    两者都曾受神印记,而且都在额上。不过第七章未曾说明该印的内容,此处则说明该印是有他的名他父的名,是一个(双名印

    第七章所说的十四万四千人是要为神工作,出外去宣传福音,以后可能都被杀,灵魂回到天上,所以说他们与羔羊一同站在锡安山。显然地,这锡安山不是地上的锡安山(虽然有些解经家以为他们仍在地上),乃是天上的锡安山(参阅希伯来书十二章22节)。理由是这十四万四千人是从地上买来的(已经不在地上),又说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这些活物和众长老是在天上,不是在地上(启四2-6)。又说他们跟随羔羊,显然是在天上,因为羔羊尚未降临到地上。

    至于说,他们未曾沾染妇女,原是童身,应作灵意解,表示他们在地上未曾崇拜偶像或那兽像而言,是忠贞的人。有关此点,下面另为文研究。

    他们也称为初熟的果子,这特有的名称,是保罗曾用在主耶稣身上(林前十五23)。基督是头一个真正复活的(复活后,身体变成灵体,而且不再死,才是真正的复活;至于主耶稣在世上曾叫三个人由死中再活,只能称为还魂,参阅本难题第一集,路加福音八章及第三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的研究)。以后所有复活不再死的基督徒都排列在基督之后。但何以这十四万四千人竟称为初熟的果子呢。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初熟的果子并未提及与复活有关,所以这些人只是在大灾难中首先被拣选为主工作的,他们已为主被杀,以后还有更多以色列人也步武他们的脚踪归向基督,渐渐完成以色列人全家得救的计划(罗十一26)。

    二、但另一派解经人士认为这些十四万四千人是另外的一班人。

    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有印在额上,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是有他的名和父的名在额上,表示不同一群人。

    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神的众仆人,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童身,未曾沾染妇女,可能是一群未婚青年人,也可能是守独身主义的信徒。

    七章的那一群是作神的仆人出外传道的,但这一群童身是紧紧跟随羔羊的。

    三、此外,还有些解经家相信这一群童身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三种不同的人:

    历代一切守独身的基督徒,到天上之后,有特殊的地位。

    可是,难道没有女子守独身吗?为何说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呢!

    这些人是历代灵性高尚的圣徒,他们不与世同流合污,过圣洁的生活,在主前有特别地位。

    可是,历代的信徒,都已复活被提,或早已回到天家去,他们的地位是廿四位长老,何以这一群人却在众长老前唱新歌呢?

    这些人是在大灾难中为主殉道的男性基督徒,他们的灵魂到天上去之后,在主前有特别的地位。

    此说近乎上述第一派人士所主张的。

    本书作者认为第一派人士所解释的,合乎解释启示录的原则,应予采用。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十四1~4同羔羊站在锡安山十四万四千人是何等人?】

答:①这十四万四千人的一个团体,是由以色列十二支派选出的,就是启七1-8节所论的团体(参五O五题),他们的数目一样,均为十四万四千人,并且两者都曾受了神的印记。此处虽未言明受印记,但两处都说明在额上,与受印记显然是无异的,这两处的数目,印记,并受印之处既是一样的,可知他们不是两个团体,乃在互相说明,同是指为十四万四千的以色列人,虽然有些解经人士以为这是两个团体,但其理由并不正确,未可置论。

②在七章所说的十四万四千人,当 期中蒙神保护,为神的名作见证,出去宣传福音于普天下,直到大患难期的结束;但他们仍然是为羔羊基督忠心到底,无人失落,全数存留。现今是大患难的末了,他们与羔羊基督一同站在锡安山上,这锡安山,有些人认为是在地上,但有些人认为是在天上的锡安山(来十二22)。其理由是这十四万四千人,是从「地上买来的」(启十四34),表示他们已经不在地上,且说「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启十四3)。这些活物和众长老也是在天上(启四2-6)。又说他们都是跟随羔羊,此时羔羊尚未降临到地上,显然却是在天上了。

③这些人才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启十四4)。这里若按字句解释,则表示这十四万四千人,无论是男的或女的,皆没有嫁娶。但圣经上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来十三4),禁止嫁娶是魔鬼的道理(提前四13),天主教曾禁止受圣职的人嫁娶之事,以为不结婚乃圣洁;可是此乃违反神的旨意(创二24),也不合乎主的教训(太十九4-6)。所以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必按灵意来解释,即表示他们在大患难中,还能保守自己的忠贞,未曾加入当时流行的假宗教,七崇拜偶像或那兽像而言。如此,他们是站稳在圣洁的地位,不沾染世俗的污秽(雅一27),是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二11),作主忠心的仆人。

④他们是归于神作初熟的果子(启十四4)。基督的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表明后来因祂的复活,而有许多的人复活,成了极大的收获(林前十五20-23)。照样此处所说初熟之果,也表明了因这十四万四千人的见证,就必有许多人归向主,成为极大的收获,所以他们是作初熟之果子,完全归于神和羔羊基督,今日我们凡作神的儿女,基督的信徒,也可称为初熟的果子(雅一18;罗八23)。——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十四120本章描述教会面临恶势力的全力攻击有被消灭危险的时候,基督忠心的信徒冤屈得伸,撒但的从众受到刑罚。15节写信徒忠于基督的结果;67节为大患难期中福音传遍全地;8节宣布巴比伦的灭亡;911节警告受兽印记的后果;13节为殉道者祝福;1416节以收割庄稼喻人子基督再来施行审判;1720节以收割葡萄喻同一事。──《启导本圣经注释》

         向一切正遭逼迫和患难的信徒发出神公义审判的预告,以此安慰和激励他们。本章预言因拒绝兽的印记而被杀的虔诚信徒将得到奖赏,而崇拜兽的人将遭受最后审判。本章的内容分为:①得蒙救赎的144,000人光荣的形象(1-5);②对三位天使审判的预告(6-12);③庄稼,即信徒的得救(13-16);④对那些喻称为葡萄树果子的不信之人的审判(17-20)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1~20 收割地上的庄稼和葡萄所指为何事?】

答:在这一段经文中提到两种不同的收割,一种是坐在白云之上的人子,就是预表耶稣基督,「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启十四14),表明祂的胜利和执掌王权,要迅速收割地上的庄稼,因神所定的「收割时候已经到了,庄稼已经成熟了」(启十四15;可四29)。这收割庄稼,是预表基督第二次从天降临时所行的事,因祂曾用过这样的比喻,要容稗子和麦子两样一齐长,等到收割的时候,先将稗子薅出来焚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这种好的麦子,乃表示属于主的人(太十三393038);那实际上被收割的庄稼,就是指为义人了(启十四16;太九37),可四29;约四35;参太廿五46)。他们是那大患难中坚守真道的信徒,末了将要被提与主同在。关于另外一种,是又有一位从天上的殿中出来的天使,他也拿着快镰刀,表明为要执行从神而来的审判(启十四17)。又有一位管火权柄的天使,要他伸出快镰刀来,收取地上葡萄树上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启十四18)。天使管火之权,也是表明审判之意,因这火就是烧灭那众敌人的烈火(来十27;结廿二31)。收割葡萄则是审判恶人的表示,因为那天使收取了地上的葡萄,是丢在神忿怒的大酒酢中(启十四19)。从这忿怒的表意看来,可知是神的报仇之日,正如先知以赛亚所预言:「我惟独踹酒酢……发怒将他们踹下。」「我发怒踹下众民,发烈怒使他们沉醉,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六三36),这都是指相同的事(参珥三13;启十六19,十九15)。

「那酒酢踹在城外,就有血从酒酢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启十四20)。这城就是末日重建的圣城耶路撒冷(参启十一28),城外则包括巴勒斯坦全地,到了灾难的末期,敌基督者的全军,要来攻打以色列全地,必须很多人死亡,他们所流的血,高到马的嚼环,表明所流血面积之广。有人以为这是包括巴勒斯坦地,从南到北的里数,虽面积不大,却是足以表明空前绝后的大屠杀,是一个极重无比的刑罚。这种普遍大流血的事,可能就是指为哈米吉多顿之大战而言(启十六12-16;参五二八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十四1;七3~8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何所指?】

     根据启示录七3,「神的仆人」要在额上受神的印记,之后,神才容许掌管风暴能摧毁世界的四位天使施行毁灭性的大灾难。受神印记的总共有十四万四千人(5-8节),来自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每支派有一万二千人。请留意上述经文没有包括但支派,原因可能是但支派中一些坏分子不愿留在划分给他们的地业内,却擅自北上,甚至越过亚设北界。根据士师记十八27,这批但人还屠杀掳掠,又闯入以法莲山地米迦的住宅,抢走他的神像以弗得,供奉为他们自己的神像(参士十八18-26)。还有一点使人感兴趣的是利未人;根据摩西律法,利末人生生世世为祭司,不入任何一支派,但启示录七章视利未人为一支派。此外,上述名单中的约瑟应该是指以法莲;而玛拿西自成一支派。因为以法莲全支派居住于约旦河西,而玛拿西有半支派留在约旦河东岸,因此,用约瑟代表以法莲,也是以法莲支派应得的光荣。

    有些学者假设十四1所指十四万四千这总数,是十二支派中归向基督的犹太人。那时是米吉多大战前最后七年的首三年半。然而,上述假设难以成立,尤其是现今的犹太人多半自称属犹太支派,只有一小部分自称利末人或源于利未的柯亨人(Cohens)。纵使小数犹太人源于其余十支派,但绝大部份归信基督的都属犹大族,这情况在公元一世纪时已是如此。究其原因,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二一年及其后亚述掳去北国十支派。

    至于为数一万二千一组,合共十二组的人,所有解经家都认为是指旧约神子民的十二支派,以及新约时代由十二使徒领导的信众。上述两类人由二十四长老代表,启示录多次记载二十四长老在天堂的情景(参四4,五8,十一16,十九4)。若将上述两组的十二相乘,结果应是一四四,却非相加而得的二十四!若将十二乘以一千,所得结果可比较民数记三十一4-6,该段经文是圣经之中首次记载特别选派神的子民到战阵迎敌。其后在士师时代,以色列人也循相似步骤从十一族中选派战士惩罚犯了罪的便雅悯人(士二十10)。在摩西及大卫时代,一个军团包括一千名战士。

    综合上述因素可知,但以理书九25七十个七的最后一个七,外邦与犹太信徒同心协力,使宣教工作更有果效,福音传得更广。十四万四千可能是宣教士的总数,他们都热心为主,是主的精兵,由十二个地区领袖领导着。从启示录七9看来,十四万四千名宣教士的工作异常成功,他们传福音使「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的」信靠了基督,这许多的人来自世界各族各方。教会被提之前,最后一七的首三年半,福音传得前所未有的热烈。(这当然假设了教会于最后七年的中间被提,这个观点未成定论,尚待学者讨论研究。)

    至于启示录十四1-5的十四万四千,似乎是选民的总数;换言之,是代表被提到天上的教会,信徒因得以与基督面对面而欢欣雀跃。要符合上述假设,经文中的「锡安山」应该是天上的锡安山,而非地上的圣城耶路撒冷。据加拉太书四26可知,天上也有耶路撒冷:「但那在天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他是我们的母。」希伯来书十二22也指出:「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这样看来,将启示录十四1的「锡安山」解作天上的耶路撒冷,实有先

例可援。这锡安山位于天庭,有天使吹号角,又有得荣耀的圣徒。

    启示录十四1特别强调这十四万四千名圣徒的忠信与贞洁。他们有神的名字在额上;寄居世上时,他们拒绝接受兽的印记。其次,经文指出他们是「守童身」的(parthenoi),因为他们「未曾沾染妇女」。(经文并非指嫁娶而言,因为根据希伯来书十三4,嫁娶之事乃神圣的,毫无污秽可言。因此,启示录所言似乎是行淫杂交;在这末世,道德沦亡,行淫杂交越来越普遍。)然而,启示录十四章所谓「童身」,其含意远超婚姻贞洁方面,而是指完全信靠神,忠于天上的新郎,热切盼望他重临世上,迎接新妇回天家参与羔羊的婚谦(启十九9)。

    关于启示录十四章十四万四千人的身份,福音派学者解释可归纳为两类。一般来说,佩恩(PayneJBEncyclopedia of Biblical Prophecyp.597)、昆高尔、亚尔弗、林斯基及米利根(BengelAlfordLenskiMilligan)认为启示录七章及十四章的十四万四千都是指新约信徒教会。他们没有顾及第七章提及支派的原因,又认为十四万四千这数目只含象征意义,代表古老十二族长和新约十二使徒。但昆高尔有如下评述:「因为利未礼仪尚未断绝,所以利未与众弟兄同列。」(Gnomon of the New Testament LondonNuttWilliam and Norgate,[19621]

    我们必须回顾主耶稣对门徒的应许:「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荣耀的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十九28)主耶稣这句说话,肯定是指十二支派齐集一起接受审判。(当然有人认为上述说话的含意是,在旧约时代已经散失了的十二支派,最后会齐集天庭,获得赏赐或者惩罚。)千禧年划分圣地时,十二支派的地位显然保存着。(至低限度是以历史上的名字命定此十二区。)根据以西结书

四十八章,有七块互相平行东西走向的地业分给七族(但[虽则可能是错误了,不过原文如此]、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法莲[并非约瑟]、流便及犹大)。圣城南面的地业划分给余下五支派: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及迦得(约但河东再无支派居留了)。

时代论的学者认为启示录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乃单指犹太人而言,因为七5-8提及以色列的众支派。冯士色(Fausset)指出:「在摧毁一切反基督势力的审判中,十二支派里信靠神的余民得以保存。」(Jamieson-Fausset-Brown,Commentary)宁哈录(Harol Lindsell)采取中间路线:「十四万四千似乎难以被视为全数是归信了的犹太人,但有人认为十四万四千是犹太人归信的总数,他们凭信心作亚伯拉罕的后裔,神预知又拣选了他们。在历史最后一页,他们会转向基督。」(Harold LindselledHarper Study Bible,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4──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启十四2天上有声音:不是得救之信徒的声音,而是天使们的合唱;众水的声音:指大而洪亮的声音;大雷的声音:指威严和胜利;弹琴的……声音:指美妙的旋律和和谐。这表明地上信徒的胜利和天上宝座的喜乐之间有深远的关系,并且对神来讲,一人的生命比天下更宝贵(6:25;16:26)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3「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

         新歌:只有因基督宝血的功劳、知识和生命被更新的新造之人才能唱的歌。从地上买来的::①用基督的宝血付赎价的人(5:7);②受神的印记的人(7:4-8);③用羔羊的血把衣服洗净了的人(7:14-17)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3~5十四万四千得胜者】问:启示录14:3~5究竟何指呢?天主教的神甫似乎以此自居呢?——菲岛林

答:启示录14:3~5,乃是指着得胜者中间一个班次说的。凡读启示录的人,都知道得胜者有好多班次。得胜的原因各有不同。人岂能单因“童身”,就自以为是得胜者呢?试问对于其他条件,如“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他们是没有瑕疵的。”又如何呢?── 江守道《问题解答》

 

【启十四4这里说到有一班人,是『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我们能不能说,羔羊无论往那里去,我们都跟随祂呢?十字架是交通的工具,十字架把我们的肉体对付了,把我们的自己打碎了,就无论羔羊往那里去,都能跟随祂。── 倪柝声

         我们是跟随羔羊的人。因为羔羊是被杀的,我们与主一同站在这个地位上。凡不是与主一同站在一个地位上的,凡是与主的地位相反的,就是世界,就非脱离不可。── 倪柝声

 

【启十四4 “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一语,如何解释?

    如果我们认定他们是与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是同一的人,那么,这句话便不难解释,上文亦又略为解释。但历代解经家对此语有不同的解说,而且有人因误解这句话而甘心作一个独身的人(包括男女)。他们以为即然有一群人在天上有这种特殊的地位,紧紧跟随耶稣,如果他们肯谨守独身,过圣洁无瑕的生活,则将来定必在这十四万四千人中有份。下列是这些人的见解与行动:

    一、著名教父阿利金(ORIGEN)甘愿自闭,终身不娶,表示要过一个完全童贞的生活。他可能误解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九章10-12节的话,同时也可能学习保罗(林前七7),也可能误解启示录本处经文的涵意。

    二、有一本伪经名为保罗与德可拉PAUL—THECLA),说底马与保罗曾因意见不同而争辩,底马指责保罗剥夺青年男女结婚的权利,说:只有守独身的人将来才能复活。

    虽然这是伪经不可靠的记载,但在教会初期,确实有许多人误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有关男女婚姻的解释而甘愿守独身。所以当约翰的启示录问世之后,本处经文,更增强了他们守独身的决心。

    三、天主教在罗马帝国内获得势力后,许多修道士主张独身,包括男女在内,他们认为结婚是错误与不洁的,既然跟随耶稣,便应该和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一样。

    四、有些人认为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既然与第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相同,他们是蒙神拣选为仆人,盖上印,所以他们也甘愿守独身,不沾染妇女。

    五、但多数解经家相信未曾沾染妇女童身的意义是属灵的,非属体的。这些人忠心事主,在人们被迫拜偶像的时期,坚守信仰,不拜任何偶像,因此被杀(启十三15),成为主所重视的一群。

    我们相信如此解释是合解经的原则,因为:

    主耶稣尊重婚姻,他也参加婚筵,并且坚持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的原则(太十九5—6)。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详细分析婚姻大事,但绝非主张人人应独身,亦绝不会说守独身才能在复活的事上有份,正如上述伪经的误解。因为他说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林前七2)。

    有一个非常可能的事乃是:约翰写启示录这一段有关这十四万四千人的事时,从1节写到3节,以后便是本4节的下半,即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他,原文并设有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这两句话。后来抄圣经的人,把这句话写在古卷旁边作为为脚注。因为在约翰被充军到拔摩海岛时约在纪元后90年,当时因基督徒受逼迫,许多人甘守独身,独身之风甚炽。所以抄经之土加上这两句,以适应那些守独身者的心理。等到下一代抄经的人再抄圣经古卷时,这两句话竟抄进经文里去,成了正式经文了。

    这个可能如属￿实,则约翰的本文并无刻二语,解释这段经文便减少许多困难。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十四4~5列举了已得救圣徒们的特征及信仰品格。未曾沾染妇女:①指性的纯洁,不洁不是指夫妇之间的性生活,而是用于不道德的奸淫和淫乱;②象征性的解释,指持守对神信仰的纯洁,不做拜偶象或背教之事。这与整个圣经的教训很协调,圣经通常把神和圣徒之间的关系比喻为夫妇(37:22;5:2;林后1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415在启示录十四章里,有初熟的果子(4),和熟透的庄稼(15)。成熟和初熟之间的不同是甚么?当然不是性质的不同,因为所有的收成都是一样的。祂的不同只在于成熟的时间。有些果子达到成熟先于别的果子,因此就成了『初熟的果子』。全部总会达到成熟。但羔赢乃是寻求初熟的果子。要作初熟的果子,就要在我们今生地上生活中爱惜光阴。── 倪柝声

 

【启十四6~7永远的福音:其内容是“敬畏神,荣耀归于神”,因为神是宇宙的创造主,最后也是这个世界的审判主。福音以救赎和审判两个侧面来显明,审判与借着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复活而彰显的救赎事件参与路9:28-36,耶稣生平的五大事件成为基督教信仰的二大支柱,非常重要。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8第二位天使宣布巴比伦大城的灭亡。巴比伦大城:是世上权柄的模型,是偶象崇拜和不道德的象征。直接指当时的罗马帝国,间接指在所有世代出现的属于敌基督的世上权柄。邪淫:指偶象崇拜和性堕落,本节反映了耶51:7,8的内容。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9~11第三位天使预告最后审判时拜兽的人将遭受永恒地狱的惩罚。这与将来信徒享受的永恒安息成对比。虽然在这世上崇拜兽的人可以暂时逼迫、杀害信徒,但到了最后审判的时候,他们的处境和状况将完全颠倒过来(7:15;帖后1:6,7)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13这是本书记的第二福,看一3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从今以后:关于何时的问题,有三种观点:①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复活时;②信徒死的瞬间;③使徒约翰看见最后审判的异象时。 在此我们不能断定哪一个观点正确,上述的主张不仅都有正确的一面,而且在本节中主要强调的不是时期,而是强烈地对照信徒有福气的死和不信主的人审判性死亡。在主里面死的人有福的原因有二:①他们脱离撒但的迫害和攻击,得享真正的安息;②为基督之名和福音所受的劳苦不会白废,必然得到补偿(2:2;6:1)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14~15云上有一位:为审判而再临的基督。白云:基督属天的威严和荣耀;人子:表明耶稣基督的人性;金冠冕:表明基督借着复活战胜撒但权势而得到的荣耀和他对这世界永远的统治权(19:12;7:13;24:30;5:22)。快镰刀:指基督对世界最后的审判,以珥3:12-14的内容为背景。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14~20两个教训︰(1)麦子的教训(14~16)(2)稗子的教训(17~20)。── 牛述光

 

【启十四14~20收割庄稼与收割葡萄何所指?二者有何异同?

    一、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收割,第一种收割是坐在云上的人子去执行的。人子是耶稣,是毫无疑问的。这两种收割代表两件事,收割庄稼是预表主耶稣降临世时收取属他的人到天上去,因为主耶稣自己曾用过这种比喻说:容这两样(即麦子与稗子)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太十三30)。

    至于收割葡萄,则是审判恶人的表示,以赛亚书有这种说法:我独自踹酒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六十三3)。表示在末日时要审判恶人。又说;我发怒,踹下众民……又将他们的血倒在地上6节)。以赛亚先知所预言的与这里所描写收割葡萄的情形相同。

    收割庄稼的异象中提及白云,云预表慈爱;但收割葡萄时题及管的天使,火当然预表烈怒,所以这两种收割是预表善人与恶人的收集,善人蒙福,恶人遭殃。

    请注意,这是异象,异像是不按时间的,收割庄稼预表属主的信徒已被提到空中与主相见,那些留在地上而且作恶的人则将受刑罚。

    二、有一部份解经家认为这一段经文是预告下文第十五章与第十六章将要发生的事。

    十五章提及那些胜了兽和兽像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这些人便是人子要在大灾难中收割的、复活或改变,然后一同被提到天上,站在玻璃海上。但第十六章乃是神的审判要作最后一次的执行,使地上的恶人受苦,也就是那些有兽印和拜兽像的人们(十六2)。

    至于说有血从酒榨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的话,颇使解经家纳闷。据一般解释,圣地(即未来的以色列)南北共长六百华里[六百里三字原文是600司他地安,一个司他地安(STADION)等于约六十丈(参阅四福音手册圣经中的度一文有详细说明]。

    1948年以色列复国后,据政府公布,南北最长处为280哩,连所占领的西乃区有内,则为420哩。所以这个解释未必正确,除非将来的以色列国土南北长度有变更,或者刚好是600司他地安亦未可料。

    在十六章七碗的灾难中,有两个灾难提及,即海变成血江河与众水的泉源也变成血3-4节)。又说,因为仇敌曾流圣徒与先知的血,所以神给他们血喝。这些有关流血的叙述,表示仇敌流血远至六百里,是一个极重的刑罚,以致仇敌的血流遍以色列全地、可能指十六章16节的哈米吉多顿的大战而言。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十四17~20收取葡萄果子象征对不信之人的审判。这收取不是祝福和救赎,而是咒咀和惩罚的收割。这收取是借着两位天使执行,与耶稣亲自收割的庄稼形成对比。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18葡萄熟透了:这句话在新约只出现在这一处,意味着恶人的不信和罪恶达到顶峰,象征着苦难中圣徒的呼求上达于神,伸冤的时期,就是最后的审判之日临近。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十四20本文通过收割庄稼的比喻,描写了基督拯救众信徒的场面(14-16);通过收取葡萄树果子的比喻描写临到不信主之人身上的震怒、审判(17-20)。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先拯救、后审判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圣经(7:1-4;3:12;25:31-46;3:17)。这是为了:①先给不信主之人悔改的机会;②为了更强烈地对比众圣徒将得到的祝福和将临到不信之人身上的永远刑罚。

         恶人将要遭受的悲惨结局。城:或指耶路撒冷;或象征性地指得救的信徒;或指信徒共同体居住的“神的圣城”,在这里第二个观点更恰当。因此 “在城外”是指“没能加入得救信徒的行列,处在永恒惩罚中的状态”。六百里:文字上指巴勒斯坦的长度,喻指全世界。表明神的审判是包括全世界的,是完全的,无人能躲避。 ──《圣经精读本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