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启示录第一章拾穗

 

【启一1「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

         『耶稣基督的启示』,意思是这一个启示是属乎耶稣基督的,是借着耶稣基督的,也是论到耶稣基督的。全部圣经所有的启示都是集中在耶稣基督身上,都是为要将耶稣基督启示出来。── 倪柝声

         “启示”一字有“透露”的意思,把基督再临的事揭开,让人可以看见;也可以指所揭露的目的物,把过去隐藏的事指示人,可以认识神和祂的旨意。揭开这帷幕让人可以窥见世界前景的不是约翰,而是耶稣基督,而这启示乃是来自父神(参约五19;八26;十四10)。

由神给耶稣基督的启示乃通过一位“使者”(天使)传给约翰。天使是信息的忠实传递者,地位有同先知,不是神(看二十二69);因有父神、基督和天使一同参与,约翰写下的话具无比权威。

“晓谕”原文为semaino,来自字根semeion,为“记号”的意思。关于人的未来的事不是直接说出,而是用符号语言作象征性的表达。──《启导本圣经注释》

         基督的启示: “启示”(apokaluyiv)一词含有“揭开所隐藏的”之意,指神向信徒显现他的奥秘(17;38:1)。启示的中心和顶峰是耶稣基督,这一点借着耶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事件及复活而显明了出来,并且最后将通过耶稣的再临完成。这一启示的内容与“耶稣基督的见证”或“自己所看见”(2)的相同,其终极目的是拯救人类。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1~3本启示经过的手续︰(1)神赐给基督;(2)基督差遣使者;(3)使者晓谕约翰;(4)约翰对神的仆人们证明;(5)仆人们再读给教会听,使教会明白而遵行。── 牛述光

 

【启一2「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

         『耶稣基督的见证』,包括有四方面︰第一,耶稣是谁;第二,耶稣与人的关系是甚么;第三,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功了甚么;第四,耶稣与神永远的计划有何关系。这个耶稣基督的见证是存储在一个器皿里,这器皿就是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们乃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我们蒙召是为着存储在器皿里的真理的见证,经过启示,组织在我们里头。问题是︰圣灵有没有启示主耶稣给你呢?是不是你听人说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你就同意这个说法,或者是因着圣灵的启示而有所看见呢?可能它不过是在圣经里,不过是一种理想,一种说法,一种信条;但是也可能在我们的里面已经被启示出来,成为我们真的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倪柝声

         “神的道”通常指全体圣经所包含的内容;此处指本书的内容。这里记下的是神的信息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启导本圣经注释》

 

【启一3本书记有七福,此处是第一福,其余六福见十四13;十六5;十九9;二十6;二十二7,14。这福是赐给那些在各教会中诵读这启示,以及听见了又遵守的人。因此揭示未来的事不是满足人的好奇,预卜休咎;而是要让凭信心接受预言的人,能活出这些教训来。

“福”是可以得到本书所宣布的救恩的保证,须与《马太福音》五 312的“登山宝训”同读。耶稣所宣告的福分乃给予仰望神、寻求救赎的人。“日期近了”指本书所预言的事实现的时期。“近了”说明其紧迫性。──《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三层重迭法谈及能蒙神所福的对象。 念这……预言的:在旧约,“念的人”指在会众面前念经文的人,念圣经是犹太教礼拜中的重要顺序之一(4:16)。到了新约时代,监督及教师继承了这一作工。因此它意味着教导者,也包含字面意思所示的渴慕神话语而念的人。听见……的:听福音是人类所能享有的最高福气和特权。我们信仰的前辈为了听福音的真理并遵守它而甘愿献出生命。能得听神话语,这对我们来说是个至高无上的特权。遵守其中所记载的:如果听道是特权,那么遵守此道乃是义务。换言之,特权伴随着义务,对于不守义务的人来说,特权将毫无意义(2:26)。日期近了:指耶稣基督再临的日子,强调末世预言成就日子的临近。给活在末世的信徒加增紧迫感< 绪论,耶和华的日子>。约翰强调这一点的目的是:①为了安慰当时受罗马政府严酷逼迫的信徒;②为了呼召世人悔改并忠诚地生活。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4「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

         『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是等于耶和华这名字的意思(出三14~15)。── 牛述光

         『七个教会…七灵』,四是世界的数目,二是人的数目,四加二是六,是人完全的数目,一是神的数字,神是独一的神,人的完全数再加上独一神的数字就是一个完全的数目。── 牛述光

         作者署名约翰,当日各教会应该都知道他,所以不象旁的书信,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身分写出来。关于本书作者的事,参书前<参考资料>

     亚西亚为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中西部的一省(今土耳其西部)。当时除此七教会外,还有别的教会(例如歌罗西教会)。这里说明《启示录》是作者写给一群教会的长信,为他牧养下的教会证道并解惑。

本节对神的称呼,见旧约《出埃及记》三14。耶和华神在荆棘火焰中,向摩西介绍祂自己为“我是自有永有的”,重点为“有”;约翰称神为“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重点为“左”,不只说明神是跨越时间的独一宇宙主宰,也在未来里等着我们;祂从永远里把恩惠平安借着基督赐给我们。

“七灵”:传统指圣灵的七种恩赐(参赛十一2)。但也有人说指神宝座前的七位天使(八2)。在祝福中,把天使和神及基督同提是罕见的。若指天使,作者可以直说,毋须用“灵“代替。一般认为约翰借用《撒迦利亚书》4章一个灯台有七盏灯和耶和华有七眼遍察全地,以及倚靠圣灵方能成事(亚四6;参启五6)等,以神的“七灵”代表圣灵的完美和祝福的全备,因为“七”为完全的数目。包含在这祝福里的仍旧是父、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 ──《启导本圣经注释》

         昔在……永在的神:以圣父的名强调了神绝对属性中的永恒性、不变性和先存性,同时证实了神是信实的神,因他遵守应许到底。因此,人必然要绝对信靠神。 :指圣灵,七灵:意味着圣灵的完全和事工的迅速成就<绪论,圣经中数字的象征意义>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4神宝座前的七灵有何意义?】

答:在启示录中关于七的数目字,几乎每章都有提到,使用最多,触目可见。约翰在这里写信时,首先就说到「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又说到「祂宝座前的七灵」,这七灵的含意,并非表明七种相异的灵,乃是指一位圣灵完全充足之性说的(赛十一2),因为七在神的眼中表示完全之意,圣灵只有一位,但祂的恩赐、能力、和功用,却是多方面的(林前十二4-11)。有人认为七灵,即指圣灵在信徒心中的七种工作,亦未尝不可。例如:祂能使人重生(约三5),使人成圣(帖后二13),开导人心(约十六13),赐人能力作证(路廿四49;徒一8,二4;亚四6),安慰劝勉(约十四16;徒九31),帮助祷告(罗八2627),使人复活(罗八11)等是。这样看来圣灵的工作确是完美而足用的,并且我们从启示录一书中,可以察知七灵与教会及其他方面的关系。例如:

①祂与七教会的关系(启三1)——这七星即表明主掌握各教会的使者(启一20),主使教会的使者教牧被圣灵充满,得圣灵的能力,运行各样的工作,复兴教会。

②七灯与宝座的关系(启四5)——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在此是以七盏灯火,在神的宝座前点着,非指显出光照感化人的作用,乃为指其如火焚烧毁灭之力,显出神公义的烈怒,而来施行的审判(赛四4,九19,十二2-4;太三12)。

③祂与七角七眼的关系(启五6)——这七角七眼亦就是神的七灵,在此是以七角来表明神的能力,和完全绝对的权柄(太廿八18;但七7),七眼表明神的完全智能和知识,与这些关系的叙述,可知在神宝座前七灵,是表示圣灵的充足,与完全的能力,亦即表示神的全权全智,全能全在的意思。——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4「在神宝座前的七灵」是何所指?】

 启示录一4记载:「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这七灵是否指三位一体神的第三位——圣灵(第二节曾提及圣父及圣子)?这七灵似乎是指圣灵而言,这答案令人讶异。有人可能以为七灵乃指七位天使,但他们并非亚西亚七所教会的「天使」,因为保罗在第4节分别列出那七所教会。

那么,圣灵又怎可能用「七灵」来代表呢?原来「七重的圣灵」首先可见于以赛亚书十一2;「耶和华的『灵』(1)必住在他(指弥赛亚)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2)和『聪明』(3)的灵,『谋略』(4)和『能力』(5)的灵,『知识』(6)『敬畏』(7)耶和华的灵」。在圣经,「七」象征神完美之工(创二2-3),因此,「耶西的不」(赛十一1)开始其弥赛亚事工时,必完全受圣灵引导。

第二次,「七眼的灵」可见于撒迦利亚书三9;「看哪,我在约书亚(大祭司)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这节经文指出神的灵鉴察万事、照顾周全;大祭司前面的「石头」(可能是一块大宝石)镶上七只眼。「七眼的灵」再次出现于撒迦利亚书四10;「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主前五一六年,第二所圣殿建成,奉献与主;神便应许赐下圣灵,施慈爱引领信众。

    然而,启示录的七灵以各自独立的个体而出现,除却一4,还有三1:「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你是死的。」四5亦记载:「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五6:「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以赛亚书十一2「七重的灵」与启示录的「七灵」似乎有着绝对关系;「七重的灵」以七个个别的灵显现,符合了神的全能及顾佑全备。全能及顾佑正是启示录的中心信息。整卷启示录都充满了象征性的描述,因此,启示录以特别使人留深刻印象的手法,用七代表一,读者也毋须惊讶困惑。启示录一14-15所描的「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但在五6,人子被描绘成为羔羊,有七角七眼。综合上述两节经文,亦可看出七代表一这个原则;虽则这次是圣子而非圣灵。

    同样,撒旦被描绘为一条大红龙,有七头十角(十二3);这样子就像撒但在世上的代表——有十角的兽,有十冠冕并七头,代表它的全面,但它的脚似熊脚,口似狮口(十三2)。(撒但后来成为这世界的独裁者,「七」代表他误以为自己已代表神全备的权力叫十七3-4又记载大淫妇,她代表贪爱世界的教会。大淫妇穿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骑在朱红色的兽上。使徒约翰在拔摩岛看见这些异象,神用象征手法教导约翰,使他明白三位一体神中的第三位——圣灵——的本质与特点。

    主耶稣受浸时,鸽子代表圣灵(太三16);五旬节,圣灵如火的舌头降下(徒二3),使信徒能有力量为基督作见证。根据使徒行传一1315记载,在楼房上聚会的信徒约有一百二十人,那么,圣灵降下时就有一百二十个火的舌头了。由此可知,圣灵以不同形式出现,皆为切合当时情况所需。──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启一4神宝座前的七灵何意?圣灵的数目何以有七?

    首先我们要明白,启示录有许多数目字是带着浓厚的属灵意义的。特别是这个数目字,启示录用得最多。如七教会、七灵、七灯、七印、七灾、七碗、七天使、七头等。

    其它的数目字如三、十、十二、六等亦有其不同涵义。

    据一般解经家的意见,乃是一个完全的数字

    七灵是什么,一向有五种解释法:

    一、犹太人的解释法:

    犹太人是有许多奇怪的传统说法,特别因为受那些次经和伪经的影响之故,对于旧约圣经(后来对于使徒的作品),都用他们的遗传说法去解释。

    他们根据以诺传和多比传(TOBIT,多比传共十四章)来解释说:在神面前有七位天使,称为白色的头七位(可能指穿白衣的天使而言)。这是以诺传第一集,九十章21节的话。又说:这些站在神面前的天使长,他们的名字为米迦勒,加伯列(圣经有这两个名字),还有赛夸尔(SAIQ UAEL)、乌利尔(URIEL),拉发尔(RAFAEL)、拉古尔(RAGUEL)和耶列米尔(JEREMIEL)。每一名字后面均有字(EL),表示是有服神的天使。这七位天使掌管火、风、水与世界各国。

    约翰所说的七灵,如果是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观念来写信给亚西亚的七教会,他可能指这七位天使长而言。

    可是这种犹太人的传统解释是不适宜的,理由是天使是受造的,约翰说但愿从神、七灵和耶稣基督,有恩惠和平安归与你们,天使怎能将恩惠平安归与人?

    因此这里所说的七灵,一定是指圣灵说的。

    二、多数解经家喜欢引用以赛亚书十一章2节的话来解释七灵的涵意,该节圣经说:

    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

    智慧的灵和

    聪明的灵

    谋略和

    能力的灵;

    知识和

    敬畏耶和华的灵。

    以上共有七灵,表示圣灵的七种属性。这七种属性也可以说与属神的人的属灵关系。

    此一解释、多数人采用。

    三、此外尚有人主张七灵即圣灵的七种工作。有人将这七种工作开列如下:

    使人重生(约三5)。

    使人成圣(帖后二13)。

    开导人心(约十六13)。

    赐人能力(徒一8)。

    安慰劝勉(约十四16)。

    帮助祷告(罗八26-27)。

    使人复活(罗八11)。

    四、又有人认为七灵是圣灵的七种恩赐,那是根据罗马书十二章6-8节所排列的:

    说豫言。

    作执事。

    教导的。

    劝化的。

    施舍的。

    治理的。

    怜悯人的。

    不过,如果要列出圣灵的恩赐,则应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二章7-11节的话,该段经文一共列出圣灵九种恩赐,而非七种。

    五、我们从启示录一书中可以发现有关七灵的事,曾有几次的描写如下:

    七灵与七教会有关(一4)。

    七灵与七星有关(三1-16)。

    七灵与七灯有关(四5)。

    七灵与七角七眼有关(五6)。

    这些有关的叙述,表示七灵一词不能有片面的解释,七灵与七灯均表示光明,神的灵明察秋毫。七角则表示神的灵有能力。七眼表示神的全知,遍察全地(亚四10)。约翰所见的异象与撒迦利亚所见近似(亚三,四章)。

    因此,本人认为七灵乃是表示神的全知,全能与全在。不必作其它的解释。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一4~8使徒约翰向亚细亚七个教会发出的祝福与颂赞,其形式是“发信者→受书人→颂赞”的结构,具有典型的书信格式。祝福的内容是祈求三位一体神的恩惠和平安与圣徒同在;这里的恩惠:意味着神白白赐给我们的无限大爱,平安则指借着耶稣基督与神恢复和睦的关系。颂赞中明确提及基督的再临和神绝对不变的主权。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411亚西亚的七个教会在今何国境内?与约翰工作有何关系?该七教会所预表教会七个时代如何划分?】

    一、所谓亚西亚(ASIA),并非今日地理上所用的亚洲,乃是古时罗马帝国的一省。当时又有小亚西亚一名,则是指包括亚西亚省在内的一个较辽阔的半岛地区,等于今日的土耳其全境。

    亚西亚有省长,也有当地的地方领袖(徒十九31)。亚西亚是罗马帝国欧洲与亚洲的桥梁,所以甚为政府所重视。亚西亚本为一小帝国,首都乃是别迦摩,国王名亚他鲁三世(ATTALUS III),在他临终前曾宣布希望将来他的国土归属罗马帝国,时为纪元前133年。

    在第一世纪的教会时代,亚西亚成为教会集中发展的重要地区。首先是因为保罗在此曾下一番工夫,特别曾用三年时间在以弗所传道。以弗所当时已成为亚西亚的中心,因该处有七大奇观之一的亚底米女神庙之故(徒十九26-27;二十31)。

    其次是因为约翰离开耶路撒冷之后,把他的传道中心迁移到以弗所,在该处有二十多年之久。据传说在第一世纪末叶,亚西亚地区共有大小教会五千多处。

    约翰在拔摩海岛着写启示录时,上主吩咐他要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事实上这七个教会乃是代表亚西亚地区那五千多教会,他们收到约翰所写的信之后,即传达与各处教会信徒阅读。

    可是今天,自从十四世纪土耳其成为回教国后,所有基督教会均被铲除净尽,只剩下很少数礼拜堂,还有两间古老礼拜堂,即马利亚堂与约翰堂,使人凭吊而已。如果保罗和约翰今天还在生,岂能不痛心!

    据一九五五年的政府公告,土耳其境内的基督徒只有一万多名,阿米尼亚(古民族的基督徒)则有五万五千名,而回教徒则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八,约二千七百余万。

    作者在1962年曾访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伊斯坦堡(ISTANBUL)城小住,但见回教寺林立,在该处也找不到一所基督教堂,不觉伤心之至。

    二、约翰遵命写信给亚西亚七个教会,该七教会即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和老底嘉,参阅圣经地图6的使徒行传地图,便可找出这七个地名,为当时的主要城市。

    多数解经家承认启示录第二、三章有关七教会的话,也是预表教会历史中各时代的景况,即由第一世纪的教会时代起直到主耶稣来的前夕。每一教会代表一个教会时代,其划分如下:

    以弗所(EPHESUS),由使徒时代起至纪元后100年。道理纯正,离弃初爱。

    土每拿(SMYRNA),由纪元后100年至316年,物质贫穷,灵性富足。

    别迦摩(PERGAMOS),由纪元后316年至600年。灵力减少,俗务增加。

    推雅推喇(THYATIRA),由纪元后600年至1200年,但一直存在到主再来。容让异端,沾染世俗。

    撒狄(SARDIS),由纪元后1200年至主再来。名生实死,一无所成。

    非拉铁非(RHILADELPHIA),由纪元后1517年即马丁路得改教起至主再来。保守真理,广传福音。

    ⑤老底嘉(LAODICEA),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毕后直至主再来。科学倡明,灵性冷落。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一411亚西亚的七教会所在地区概况如何?】

答:古时的亚西亚并非今日的亚洲,乃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面积仅及小亚细亚的三分之一(参彼前一1;徒二6,六9),为罗马帝国的一省,是罗马欧洲与亚洲的桥梁,今日属于土耳其的境内。在第一世纪时,亚西亚成为教会集中发展的重要

地区,神吩咐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事实上这七个教会,乃是代表该地区的众教会,因七有完全的意思。该七教会,请看圣经地图6号的使徒行传地图,就很容易找出这些教会所在的城邑。

①以弗所城——在罗马帝国时代,是小亚西亚的省会,为地中海附近之古城,与希腊的雅典隔海相望,自称为亚西亚之光。其地势三面环山,西面向海,形成一个优良满口,交通便利,商务繁盛,在当时兼为小亚西亚政治和教会的中心。其城有大女神亚底米女神的庙,为时人所谓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此庙供奉亚底米女神(徒十九24272835-37;参一六九题,一六二题),是多乳之神,其像非常丑陋,被称为众生之母,是从丢斯那里落下的。岂知到罗马王康士但丁,立基督教为国教时(主后三一三至三一四年),此像与庙已一概都毁灭了。此外还有大戏场(徒十九29),是用石头砌成的,面积可容二万余人,据说迄今遗址犹存。以弗所因蒙神恩眷顾,就有更美的名声,结了美好善果,使徒保罗在那里作工三年之久,建立教会(徒廿3132),亚居拉,百基拉,亚波罗,推基古,对此圣工都有贡献(徒十八181924-26;弗六21)。以后保罗立提摩太任该处教会监督(提前一3,四14;提后一6);再后约翰年老时,亦来到以弗所,以此城为他传道区的中心点,周游小亚西亚,管理各处的教会。如今他被囚在拔摩海岛,主耶稣要他写第一封书信,就是给以弗所教会的,其原因是该处在各方面的重要性,且因福音种子,已在这罪恶众多之城,深深扎根,获得胜利,结出信心爱心更多的果实,这封信实具有启发和领导的作用。

②示每拿——是一座善美的城邑,位于海边,与以弗所相近,在亚西亚的地位,仅次于以弗所,被称为亚西亚的冠冕。此城为希腊王亚历山大所重建,其中有一所宏伟的图书馆,一件奥地安的海港良好,商贾云集,据传说,示每拿是希腊诗人荷马的诞生地,乃为其所值得骄傲的。在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中,虽都未提到示每拿之名,但相信此处教会早已建立,它所以很有名声,乃因为约翰的高足,波利甲Polycarp曾为教会的监督。示每拿的教会,在七教会中,惟独未受主的责备,是一个属灵的教会。当波利甲于主后一五五年二月为主殉道时,罗马方伯要他否认救主耶稣的名,就可保全性命,免于一死,但他回答说:「我曾事奉主八十六年,如此长久蒙祂恩待扶助,岂能贪生怕死,否认我主么?」他因此受害被杀。示每拿Smyrna,意即没药,没药味苦,表明它正是一个受苦的教会,因此圣灵对这教会使者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二10)。我们可以推知这位受信的使者,就是波利甲,这些话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

③别迦摩城——在示每拿以北五十哩,是亚西亚地区一座名城,因它是地区文化的中心,且是希腊文化首席学府,主前一三三年时,即归罗马管辖,其中有极大的藏书楼,藏书量达廿万册,全是皮卷。缘于主前三世纪埃及王多利买,因嫉妒别迦摩文化上的荣誉,而禁止写书的蒲草纸运往该城,但结果该城学者就发明羊皮纸,比较埃及书纸更为优良,于是这种羊皮便命名为别迦摩那Pergamena。在该城又有丢斯,雅典那,阿波罗,三座希腊神的华美庙宇。其外庙堂林立,甚至敬拜猪、牛、蛇、鼠之类各样的假神,如亚斯克雷琶Asclepios,这种医病之神,有很多病人之神,有很多病人常在它的庙中睡眠,祈求医治,其假神为蛇徽号,则在梦中施术,矜夸它的异能,为撒旦所藉以反抗传福音真道之工。尤有著者,别迦摩又是崇拜罗马皇帝该撒的中心,在亚西亚建造的第一座皇帝庙,即在别迦摩。罗马帝国政府,强迫每一国民都要崇拜该撒,他们称该撒为主,以荣耀归于该撒亚古士督皇帝,约在主前廿九年。许久以后,又有图拉真皇帝(A.D.98-117年),建第二个庙;再后为赛维拉斯皇帝(A.D.193-211年),建第三座庙宇,因而说到别迦摩是有撒旦座位之处(启二13),别迦摩Pergamum意为「极大的结合」或「合婚快乐」,表明此城人民私欲污秽,与罪恶亲近,和异端世俗联络,真是不堪闻问。后来罗马以基督教为国教时,实行政教合一,那流弊就更大了。

④推雅推喇——是在别迦摩相隔不远的西南方,为首府别迦摩的术星城,属于马其顿的殖民地,商务极其茂盛,以卖紫色布为大宗。使徒保罗听见马其顿的呼声,首途往欧洲布道时,在腓立比有一位卖紫色布的妇人吕底亚,就是推雅推喇人(徒十六1314),她因听保罗传道而归主,后来仍以卖布为业,可能是保罗在欧洲初结的果子。从她素来敬拜上帝之事看来,可知在推雅推喇城内,当有犹太人居住,并且吕底亚原是信奉犹太教的异邦人;至于福音如何传到那城,我们不能确知。有人推测是这位吕底亚妇人,她从腓立比信主之后,回到推雅推喇,一面买布做生意,一面传道,就慢慢创立了教会,以致发展成为女权发达的教会,后来女人就易形成在教会中掌权。当约翰写本书时,教会曾兴起了「那自称是先知的女人耶洗别」(启二20),此人可能很有财势的贵妇,她不事奉主,却引诱人行淫犯罪,不肯悔改,自结党类,乃要受到主的报应(参四八七题)。

⑤撒狄城——为古时吕底亚国的京城,位于小亚西亚界之内,距推雅推喇约百里之遥,非常繁华富贵,此城之名,表示虚张声势,似是而非,有名无实,自大失败等意。当主前六世纪时,受克里萨斯王之治理Craesus,此王富贾天下,自以为其城堡坚固不拔,大可安居其中,结果不加防备,被波斯古列王军兵乘虚而入,一战而使撒狄陷落,统治了两个世纪。到了罗马时代,撒狄仍然以富足著称于世,而且成为羊毛市场交易中心,罗马政府以之为利伯维尔,于主后十七年,该城毁于一场大地震。当约翰写信给撒狄教会时,撒狄社会日渐衰落,黑暗已极,教会显得死气沉沉,不能为主发光,在名义上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但「只有几名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真信徒(启三4),在天上这教会,除了那几名以外,却要从生命册上被涂抹(三5)了,可知信徒生在舒适享乐环境中,是易于沉睡腐败,不能警醒,主对撒狄教会的行为,没有一语称赞,其原因也就在此了。

⑥非拉铁非城——是位于撒狄东南方,在亚西亚与弗吕家二地区的交界处,主前「五九至一三八年,为别迦摩王亚达拉二世非拉铁非Athalus Ⅱ所建立,他因表示对兄弟忧门斯Eumenes之爱心,所以建筑此城,就称为非拉铁非,意即兄弟之爱。在新约内曾有七次用过此字(罗十二10;帖前四9;来十三1;彼前一22;彼后一7用二次——以上皆译为兄弟之爱,启三7音译为地名。」非拉铁非是希腊的文化城,其他出于一个火山平原的边缘上,因火山所喷出来的黑灰,而使其土地至为肥沃,因地近火山屡遭地震,于主后十七年时,本城并撒狄等共十二个城市,同被大地震所毁坏。此后常有小地震,甚至居民不敢住在城内,乃在城外搭棚居住,他们这种惧怕地震之事,系与主教训「试炼的时候」有关(启三10)。非拉铁非在地震之时,曾因蒙罗马地该撒提庇留的恩待,同时易名为纽该撒利亚Neocaesarea,意即该撒的新城。及主后十四世纪拜占庭时代,土耳其回教军队崛起,毁灭小亚西亚所有基督教会,惟非拉铁非蒙恩免。数百年来的希腊教徒,仍然能在该城保持基督徒崇拜的机会,土耳其政府以后改称之为阿拉Ala Sehir意即神的城,这城得了新名,亦系应验了主所说的话(启三12)。如今这个被称为甚难的城,仍然屹立于世界,正如在那四周荒凉中作柱子,在七教会中,惟有这个教会与示每拿教会,未见有受主的责备,它在众教会中,是一个较完美者。

⑦老底嘉城——此城在以弗所的东南方,欧罗西的西边,它与歌罗西和西拉波立三城鼎足而立,皆同在吕库Lycus的平原上。老底嘉在当时有七处同名,为了识别,本城被称为吕底嘉,其最早之名为丢斯波立,因该城自古即丢斯假神,但当叙利亚王安提阿库二世瓜分希腊大帝国后,重新建造,时在主前二百五十年,为纪念其妻老底西,就给称为老底嘉。至主后六十二年,因亚西亚大地震,所有建筑物,与其他城市一同毁灭净尽,但不久即由城中富庶之民再行建物,不需政府补助。这城商业至为繁盛,以制羊毛为业,闻名于世,并且也是当时弗吕家省(徒十六6)首屈一指的医学中心,因在城外十三里近弗吕家之门处,有一神庙名加利安Carian,是一所著名的医学学院。老底嘉的医士,从城外山中取出一种火石,磨成粉质,发明眼药,为当时希腊人所通用,老底嘉人因有这些财富而骄傲自恃,任意妄为,因此老底嘉的教会,沾染世俗,也成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教会,就被主以当地的背景所暗示的意义,作了严厉的教训(启三15-19)。所以此处教会在七教会中,是唯一不被主所称赞的教会。

在保罗给歌罗西的书信中,也曾提及老底嘉的事(西四131516),即有主仆以巴弗,为歌罗西,老底嘉,和希腊波立这三足鼎立的教会,多多的劳苦,保罗可以为他作证;又有特别问候老底嘉的信徒宁法,和他家中的教会安;同时又吩咐将歌罗西书交给老底嘉的教会阅读,也要歌罗西信徒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这封书信或已失传了(参三二O题)。有人以为老底嘉教会的使者(启三14),就是亚基布,曾经作了该教会的监督,后为主殉道了(西四17;参三一九题4项)。——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5「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注:“脱离”有古卷作“洗去”),」

         主是︰(1)『那诚实作见证的』,可以纠正我们的错误;(2)『从死里首先复活』,给我们带来盼望、鼓励;(3)『为世上君王元首』,使我们得胜与祂一同作王。── 牛述光

         『祂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主的血既使我们脱离了我们的罪恶,就因着我们的罪恶而临到我们身上的难处,主的血都给我们解决了,都使我们脱离了。――《圣经要道》

         出现了关乎基督的三种称呼:①诚实作见证的:指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在地上的事工,这一切:i.基督已经借着自己顺服的生活证明出来了;ii.也借着如今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证明;iii.未来将通过耶稣再临并使万物更新的事工来证明。②从死里首先复活:指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事件。基督是:①万物之首(西一15);②复活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25);③对死人也具有绝对的权柄(18);③为世上君王元首:指随着再临,基督驱除撒但的势力,以万王之王的身份统治世界。基督(弥赛亚)统治这个世界,这是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因此可以说,福音的核心内容都包含在基督的三种名称里面。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5~6主︰(1)『使我们脱离罪恶』──得救;(2)『成为国民』──有地位;(3)『作祂父神的祭司』──有职权。── 牛述光

 

【启一6「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又使我们成为一个国(原文),作祂父神的祭司』(是成为一个『国』Kingdom,不是『过民』)。今天教会乃是祭司的国,教会全体都是祭司。这乃是说,全体蒙神恩典的人,只有一个职业,就是为着事奉神。请记得,你作了基督徒,你的职业就完全改过。从今以后,我变作神的祭司。我地上的工作,不过是副业,我主要的职业乃是要事奉神。不一定我都是在外面忙碌劳苦,我是在神面前事奉神,都是为着属灵的目的。── 倪柝声《初信造就》

         『使我们神的祭司。』作祭司,就是事奉神。神要所有的信徒都作祭司,就是要所有的信徒都事奉神。堕落的天主教,和走了样子的基督教,只叫少数人作事奉神的人,有圣品的阶级,乃是非常不合乎新约教训的。――《圣经要道》

         当年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西奈山与神立约,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及注),“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是说基督领我们脱离罪的奴役,与神立新的约,成为以基督为元首的国度中的国民和祭司(参彼前二9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国民:指基督再临时与主一同作王的基督徒共同体。祭司:表示所有圣徒都可以直接向神献上敬拜和颂扬,反映了人人皆祭司说(彼前2:9)。神无限的爱,目的是为建设神的国度和荣耀神。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7本节为旧约两节经文 的混合引用(但七13;亚十二10),可作《启示录》全部预言的主题看。“刺他的人”可指犹太人及罗马人,因为是他们把基督钉死十架。一切不接受基督和祂牺牲救赎的,也有同钉祂在十架上,这些人都要因就要发生的事悔改已迟而哀哭(参太二十四30 注)。

“阿们”是对7节所说的话的肯定与相信。“这话是真实的”是对这应许的双重肯定。──《启导本圣经注释》

         描绘了基督公开地在荣耀中再临的场面。同时主的再临和审判具有双重性,对信徒来说意味着永生和荣耀及真喜乐,对不信主的人意味着审判,永恒的刑罚和恐怖。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8“阿拉法”与“俄梅戛”是希腊文字母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字。神是万物的始,也是万物的终。基督在二十二13 用此自称时作了解释:“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神是自古迄今直到永远全能的主,祂掌握全宇宙和全人类的历史,跨越时空。祂所应许的必能实现。──《启导本圣经注释》

 

【启一8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要义如何?】

答:「主神」一词,是旧约圣经常用的名称,就是耶和华神(创二4),是将神与人立约之名耶和华,和祂普通之名的联结,此普通之名,表示神掌管宇宙万物的权柄,在这里所用的双名甚为合宜,因要统一万代,历世历代的神,是一样而永久不变的。「阿拉法,俄梅戈」,乃为希腊文廿四个字母中的首末二字,即Aalpha),与Ω(omega),意思就是「首与末」,「始与终」,在启示录中曾经几次提及(启一81817,二8,廿一6,廿二13),皆有相同之意,表示神是首先万有的本源,也是末后万有的归结(赛四一4,四三10,四四6,四八12),我们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在各处经文的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如:

①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一8)——是在表明神的永恒无时间性,以及祂是无所不在全能的神。

②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用永永远远(启一1718,二8)——是表明主耶稣在万有之先,是现在死而复活的神(西一1718),并且如今祂在高天之上,直活到永永远远,为信的人得永生的凭据。

③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给那口渴的人喝(启廿一6)——是表明了耶稣基督为生命之主,祂那生命活水的泉源,给人白白的恩典,得到满足(启七17;约四10;太五6)。

④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那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启廿二1314)——在此重复了以上各处的话,是主耶稣所说的,足以证明祂与父神同性同等,并且表明代罪羔羊基督的宝血,有洗净人一切的罪污的功效(启七14;约一29;来九1422)。——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8 “阿拉法俄梅戛二字何意?

    阿拉法ALRHA)是希拉文甘四字母的第一字母。俄梅戛OMEGA)是希拉文最后一个字母。意即首与末始与终。在启示录曾四次提及,而且每次均表达不同涵意。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后永生的全能者(一8)。与神的无时间性全能有关,。

    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二8)。与主耶稣的复活有关。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是将生命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廿一6)。与生命有关。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廿二13)。与圣洁有关。

    约翰是犹太人,他是用犹太人传统的说法论及神,不过改用希拉文字母来表达,因为他是用希拉文来记录启示录的异像。犹太人说:神是阿利夫ALEPH),神是TAU),这是希伯来文首末两字母。拉比们说:亚当犯了神的律法,但亚伯拉罕遵守神的律法从阿利夫。又说:神赐福给以色列,从阿利夫到投,因此这种说法是表示完全之意,在他一无所缺。

    以赛亚书四十四章6节有同样的话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参四十4,四八12)。

    诗篇九十篇2节则用另一方法表达此意说: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意即从无始的永远到无终的永远,你是神。诗人摩西的话较深邃因为阿拉法俄梅戛始与终,摩西则用无始与无终来论神。

    古时拉比说:真理乃神之印。真理一词在希伯来文用三个字母“EMTh”,这三字母乃是希伯来文A(头一字母),M(中间,虽然不是最中的中间),和Th(最后一字母),这就表示神的真理是昔在、今在及以后永在的,永不改变。

    希拉人对于首末二字母的说法与约翰在此所表示相同,即,希拉人提及此首末二字母时,常有能干之意,比方说:某人真是阿拉法和俄梅戛,即某人什么都会之意。不过,人的能干是会受时间限制,神的全能则不受时间限制,所以他是昔在(无始的永远)、今在和以后永在(无终的永远)的全能者。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一9「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使徒约翰没有自视高人一等,他看他是他们的弟兄,这是何等的谦卑、柔细。他的身体虽在拔摩岛上,但是他的灵却和他的弟兄一同受苦,一同忍耐着等候国度的来临。他是活在身体的实际里,所以他就如此感觉。── 倪柝声

         患难、国度、忍耐这三者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要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既有患难,就必须忍耐;否则,难免打盹、退后、转向地的吸引。── 倪柝声

         约翰因为忠心于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而被流放于荒凉、孤凄的拔摩岛。就是在这一种环境里,荣耀的基督向他显现,给他新的启示和新的托付。地在约翰是消灭了,天却向约翰敞开。── 倪柝声

         『为耶稣基督的见证,曾被流放在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原文)。── 倪柝声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我们同是神的儿女,同是父神的祭司,教会不该有圣品阶级存在。── 牛述光

         『患难、国度、忍耐』,因为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患难是难受的,国度还在将来,因此必在耶稣的忍耐上有分。有患难才有国度,想得国度也必须加上忍耐。── 牛述光

         『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要有分于主的国度,就得有分于主的患难。今天的事界,是弃绝主的。世人怎样逼迫主,也要怎样苦害跟从主的人。能在今天和主同患难,才能在将来和主同得国。――《圣经要道》

         “患难”、“国度”、“忍耐”是本书一再提到的事,“末时”已自基督的 降生开始, 而以祂再来建立永远的国为高潮。患难是末时基督徒必须经历的事(约十六33),将来还要加剧。信徒在基督里同时经历患难和祂的国度中的平安与喜乐(路二十四26),祂也给我们忍受患难的力量,可以在这国度里有份。

拔摩岛在小亚细亚西海岸外,罗马当局眼中危害社会的分子,被放逐到岛上服苦役。约翰因传神的道,见证基督而被囚(参六9;二十4)。教会越受逼迫,主道越兴旺;约翰被放逐得见异象,写出《启示录》便是好例(参腓一12)。

据教会史家优西比乌(主后265340年)说,约翰先后被囚18个月,后来获释,回到以弗所,不久为主接去(参《约壹》 <参考资料>)。──《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翰在暴君多米田的(A.D.81-96)统治时期,由于宗教性逼迫被流放到拔摩岛,启示录是在这期间记录下来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如下内容:①约翰因着为耶稣作的见证,被流放到拔摩岛;②借着苦难和信心,提前参与末世的主的国度;③约翰把苦难视为神计划和旨意的一部分。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9拔摩海岛在什么地方?与约翰有何关系?】

答:拔摩Patmos——意即我的杀灭。此海岛为小亚西亚南角之一小荒岛,今称拔提哪,是位于以弗所城对面的爱琴海中,离以弗所海岛约卅哩,其岛面积不甚宽广,岛长约十哩,最阔处六哩,全岛仅十三哩,其中岩石甚多,从前无人居住,以后虽有希腊民族居住,亦不过数千人而已。该岛自古以来,为放逐犯人囚禁之地。据传说,约翰昔日曾因罗马豆米仙皇DomitianD.A.81-96年)的逼迫,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我们根据本书一9节的过去时态,就显然可见他曾在岛上见了异象,并且受了不少痛苦,而写下了启示录,为真理作见证。古代教父如特土良,阿利金,压力山大城的革利免,以及耶柔米等人,亦皆曾证明约翰是在拔摩海岛,他写本书时,没有丝毫含恨或一句怨言,因他毫无惧怕,忠心到底,为传神的道,并给耶稣作见证(启一910),所以反因这被流放之事,使教会大得属灵的利益。——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9拔摩海岛在何处?约翰何以到该岛上去?

    拔摩岛(PATMOS)为罗马至以弗所遥远航程的最后航海站。在米利都埠西南三十七哩,在撒摩岛(SAMOS)西南廿八英哩,岛长十哩,最阔处六哩,全岛共十三方哩。自古以来为放逐政治犯之处。

    拔摩岛有一深水港,无形中将该岛分为南北两部分,一部分有高山,山高800尺。古城在海港之南,该处有小山,传说约翰便是被放逐在此小山上一洞中,该洞被称为启示录洞。纪元后1088年,有一圣徒在此建一约翰堂,该人名基督徒杜鲁斯CHRISTODULUS),该人去世后,安葬于此堂中。

    以下是古教父之言,证明约翰曾在拔摩海岛。古教父杜特连说:使徒约翰是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去的。

    教父阿利金说:罗马皇帝把约翰定罪,把他放逐在拔摩海岛,在该处为真理作见证。

    亚力山大城的革利免说:当那暴君去世后,约翰由拔摩海岛返回以弗所。

    耶柔米说:约翰是在尼罗皇第十四年放逐的,但在杜米仙皇死后获得释放。

    这是说:约翰是在纪元后94年被放逐,但在96年获得释放,因为杜米仙皇卒于96年。

    约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可能会受不少痛苦。约翰在他的启示录也很生动的描写在该岛的一切自然景象。他可能在洞中看见大海,或被准许站在小山上散步。字在启示录曾用过廿五次,而众水的声音也用过三次。因为在那深水港上,水声甚大,约翰很自然会采用这种说法。约翰所说的玻璃海也有三次,在十五章二节所说的玻璃海上是有火搀杂的,相信是约翰在小山上看见日出时,太阳的红光照在平静的海面上之故。

    自古以来,不少神的仆人因受迫逼而被放逐,都是在神的计划之中,他们在被放逐时,往往获得属灵的无限利益。比方雅各逃避以扫,远离家园,便在路上看见天梯,又比方摩西逃到米甸,看见火烧着的荆棘,在该处蒙神的呼召。以利亚逃至南方的洞中,听见神微小的声音。以西结在被掳之地看见神无比的荣耀。但以理办看见许多异象。本仁约翰则被禁在大桥下完成天路历程。苦难与荣耀,只有一线之隔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一9有分苦难「我约翰,……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在拔摩海岛上。」】

使徒约翰在年老的时候,被流放在拔摩海岛上。离开亲人、朋友、家乡、教会,以及平常所熟认的一切,来到一个荒凉,孤独的海岛,四顾大海茫茫,渺无人烟,无处可去,无事可作,无人可谈,真是何等寂寞,无聊!不但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而且还要忍受饥寒、羞辱,他只有坐以待毙吗?满腹愁肠吗?悲哀绝望吗?

不!不是的,约翰早已知道他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跟随主要有艰难的遭遇,对于属世的祸福早已置之度外,任何得失无动于衷。在那荒凉寂寞的海岛,他无处可望,却可以抬头望天,与神交谈,无事可作,却可以等候主来。这时身虽在地,心却在天,外面虽苦,里面甘甜。虽仍在肉体之中,心已进入永世灵界之内,何等释放,何等宽广,真是有主够了。

不仅如此,在这极孤独的境地,却有超凡的事发生,主向他显现了,天门为他开了,他看见永世奥秘,听见天上的声音,写下最高的启示,传给教会宝贵无比的信息,他失去用处的时候,却被神大大使用,无工可作的时候,却作了最伟大之工,所以跟随主没有绝路,顺服神没有尽头,十架引到宝座,苦难带来荣冠。──《每日天粮》

 

【启一9~10海岛与海有分别,和地也有分别。说海又不是海,因为它是孤立在海上的。说地又不是地,因为它和大地是不相连的。海岛不只离开海,又离开地。它是最孤独不过的一件东西。海就是世界,地就是今天人的宗教组织。海岛是和此二者都不相连的。神不在世界里,神也不在人伟大的组织里。人最好的成绩,不过是一块大地而已。神却把约翰放在海岛里,他既没有世界狂浪般的快乐,又没有大地稳妥的平安。可是一件希奇的事,就是约翰在那里被圣灵感动,见了大异象,听见了主耶稣的声音,并且到了天上。虽然不能得着海的快乐,地的平安,可是有了主的安慰,就足够了。没有一个联络海和大地的人,是能联络主的。一个基督徒,若是舍不得宗教里的座位、名誉,永不能到海岛上去。── 倪柝声

 

【启一10「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谁有资格来研读启示录?在约翰自己的历史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他第一个异象不是看见事情,乃是看见耶稣基督自己。约翰虽曾靠在耶稣的胸前,但他一定要再一次遇见那位使他仆倒在灰尘中的永活主,只有那时他才蒙指示去了解那些「将要成的事」。凡没有首先看见约翰所看见的异象,就没有资格去研读以下的记载,因为我们需要先有看见了主耶稣,纔能装备整齐去面临争战。

         从前约翰是认识主的爱,现在是亲眼见到祂的威荣,从前他认识主耶稣是一位慈爱的救主,现在更认识祂是一位荣耀的王。除非我们先如此遇见祂,并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不然,一切将来之事的知识,只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和自高,最后且导致混乱或甚至不信。这卷书宣告主的争战,祂向一切抵挡祂国度的宣战。这卷书的目的,乃在向我们显出耶稣基督是宝座上的君王,只有这个看见,纔能产生属灵的战士。――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主日』,乃是七日的弟一日,并不是『主的日子』,那是指审判的日子说的。── 倪柝声

         『在灵里』,约翰的身体在拔摩岛上,失去自由,但他的灵并不因此被囚禁。可惜神的儿女常不免误会了神所安排的拔摩岛。── 倪柝声

         『主日』在原文里,和『主的日子』完全不一样。Lords DayThe Day of the Lord完全不一样。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许多早期的教父的著作,证明主日两个字是指着七日的第一日。在我们一生之中,要圈出这一个主日来为着主。这一天,不是我的天,这一天是主的天。我就是休息,也是为着主。我就是忙碌,也是为着主。是我给主整整一天,叫作主日。── 倪柝声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约翰这句话说得很好。应该是他在那里等候主的时候,被圣灵感动。愿这一天,能够变作圣灵感动教会的一天;愿这一天,是我们蒙祝福的一天。── 倪柝声

         『主日』原文与主的晚餐是相同的文法,尤斯丁马特尔曾说主日不是安息日,乃是七日的第一日。── 牛述光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这话给我们知道,在使徒的时候,主复活的日子,就是当日的圣徒们常聚会的七日的第一日,就已经称为主日了。所以称为主日,因为是主复活的日子,是特别显明主而为着主的。――《圣经要道》

         盼望弟兄姊妹看重主日,把这一天圏出来为着主。这一天,不是我们的一天,这一天是『主日』。但愿这一天能变为圣灵感动教会的一天,是我们蒙祝福的一天。――《初信造就》

         “主日”:七日的头一日,就是主耶稣复活之日(可十六12,9)。初期教会信徒称此日为“主日”,可见他们多半已放弃了犹太人在第七日(今礼拜天)守安息日的习惯,改在七日的第一日(今礼拜天)聚会,纪念主的救赎和复活(徒二十7;林前十六2)。

约翰所听见的如吹号的大声音,不是1节所说的天使,而是复活的主自己的声音。这可从1719 节看出。要约翰把所看见的写出的是基督。──《启导本圣经注释》

         主日:约翰被圣灵感动见到异像的那天是主日,这一天是耶稣复活的那天,是安息日后的头一日(28:1)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10主日是指什么日子?】

答:使徒约翰说:「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这欸圣灵感动一语,在启示录中有几次提到(启一10,2,十七3, 廿10),可见他每次见到异象时的心里情状,非寻常可比。他是受了一种特别的灵感,如使他魂游象外(参一五四题),其内体的活动完全暂停,而灵性敏锐,领悟属天的灵界大事(参结一2,二2,三1224,八13;林后十二1-4)。此句亦告诉我们,他见异像是当主日的时候,有人以为这「主日」是旧约的安息日,有人以为是指旧约先知所说「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珥二11),或称为「耶和华降罚的日子」(赛二11;珥一15),亦即指为「主的日子」(帖前五2;彼后三10),那就是末世主耶稣再来的时代。但这种解释,是属于将来的解释,恐不合适,不过是一种偏激的见解,因人人都认为二、三章达七教会的书信,是指当时现代的时代,由此可知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主在七金灯台中间(启i121320,二1),与那大而可畏之日五所关连,所以我们必为这个「主日」,显然是指「七日的第一日」说的(徒廿7;林前十六2),这就是信徒为纪念主从死里复活的日子,更是全部历史中永当纪念的大日,此为古代教父如伊格拉丢,遮斯丁马特,爱任纽皆所共认和相信者。——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11「“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

         『七』是一个完全的数目,神拣选这七个教会来代表︰(1)当时各教会实在的光景;(2)从使徒后到主再来时的教会在各时代中的情形。── 倪柝声

         『那七个教会』,所以拣选这七个教会,是因为当时这七个教会足能代表一般教会的情形,也能作各时代教会的预表。── 牛述光

         这七间教会所在的城市,是沿着官道而列,先是以弗所,然后向北到士每拿,以迄别迦摩,然后转向东南,至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以迄老底嘉。有人认为这七城都是当日驿递的中心站,城与城间相隔约5080公里,构成一个圆周。约翰很可能以此七教会为亚西亚省传道的核心,而用以弗所作总部,循官道探访沿途各教会。这七教会可作那一带所有教会的代表(参书前< 参考资料>“受信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细亚七个教会的位置如下。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11亚西亚的七个教会有何预表?】

答:教会的原意,是从世界蒙召出来之人的聚集(参三十一题)。新约的教会,就是基督奥秘的灵体,是一个活而有机的属灵团体,由五旬节至基督再来的前夕,凡蒙圣灵从世界召出来,而重生的真信徒,所合成的,因此名为永生神的教会(提前三15)。约翰写信所达与亚西亚省的七个教会,是指当时实在的七个教会,七为表示完全的意思,如此七个教会,是代表那全省的教会,也是表明各时代的全教会;这七个教会状况,也是预表在教会历史中,相继而出的各时代的状况,其区分如下:

①以弗所Ephesus——意即可爱的,代表使徒时代的教会,主后三O至一OO年。这教会的特色,是为纯正的道理热心,并且在劳碌中能忍耐,但以后把起初的爱心丢弃了(启二1-7)。

②示每拿Smyma——意即没药,代表受逼迫时代的教会,主后一OO至三一六年,这教会受患难被试炼,如同在火炉中,其物质虽然贫穷,但灵性却是富足的(启二8-11)。

③别迦摩Pergamos——意即合婚快乐,代表教会与政府的联合时代,主后三一六至六OO年,这教会有撒旦的座位,存各样的异端,实行政教合一,其灵力减少,俗事增加(启二12-17)。

④推雅推喇Thyatira——意即烧香,代表黑暗时代的教会,主后六OO至一二OO年,这教会满了淫行,颇为世俗化,有自称为先知的妇人耶洗别,在其中败坏道德,教会是容让异端,沾染世俗(启二18-29)。

⑤撒狄Sardis——意即遗留之物,代表黑暗时代末期的教会,主后一二OO至一五一七年,这教会的行为,没有一样是完全的,没有被主称赞,名生实死,一无所成,是推雅推喇自然的结果(启三1-6)。

⑥非拉铁非Philadelphia——意即弟兄之爱,代表更正教的时代教会,主后一五一七年至主的再来,这教会遵守主的道,未受主的责备,又蒙主给他开了一敞开的门,以喻其坚持真理,广传福音(启三7-13)。

⑦老底嘉Laodicea——意即人民掌权,代表末世时代的教会。这教会的行为是不冷不热,灵性生活堕落,只受主的责备,主要从口中把它吐出去,其物质虽然富足,但灵性却是贫穷(启三14-22)。——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12「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与我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

         『七个金灯台』,七个灯台并不是联合成为一个,乃是分开的七个灯台,各负发光的责任于它所在的地方。教会在生命上,乃是合而为一的,如同一个身体,然而教会在地上,在外表上,乃是各自就地为政、各自向主负责的。金代表神的荣耀,教会的责任就是要彰显神的荣耀。灯台的发光全在乎油和火,教会要为主发光,就该继续不断地倚靠神的圣灵和神圣洁的火。── 倪柝声

         『转过来』,是说到心灵方面的领悟。── 牛述光

         『灯台』,光体共有三个︰主是公义的日头,是自己发光的天上光体;使者是星,是返光的属天的光体;教会是灯台,是祭司加油修理在地上发光的光体。── 牛述光

 

【启一1214 本书以“七 ”为一组的事物甚多。此处的“七个金灯台”代表七教会(20节)。复活的基督为教会所围绕,是属祂的人的中心。“人子”指复活的主,但与福音书中耶稣自称的“人子”不同(可八31;九31;十33,45)。

 此处非称呼,而是描绘,指一个象人的形体,与《但以理书》七13里的用法相似。那亘古常在的神把权柄、荣耀、国度都给了这“一位好象人子”的基督。约翰用“人子”,所看重的是基督已得到的荣耀。

到脚的长衣和束在胸前的金带是大祭司的服饰。有人说,有尊贵地位的人也穿长衣,一般人把带束在腰间 ,便于卷起长袍作工;基督的大功已完成 ,金带不用再系在腰间。所以长衣和胸前金带,不一定暗示祂是大祭司。总之,这里见到的基督是复活的、有尊荣地位的主。祂的如雪白发、发光的脚、声音如众水,是先知书中所描写的坐在宝座上的神的头发、脚和声音(但七9;十6;结四十三2)。祂有智慧、威严、双眼如火焰,如两刃的剑。祂来要审判(参二16),但祂会保护祂的教会,因祂右手 托着七星,这七星代表“七个教会的使者”(20节);这些教会要发出光,照亮整个世界。──《启导本圣经注释》

 

【启一12~16七个金灯台中间的人子形象外貌表明什么?】

答:约翰在拔摩海岛上,于主日见了人子的异象,他对于其形象外貌之记述,甚为清晰,这与先知但以理曾在希底结河边所见的人像,几乎完全一样(但十4-9)。不过约翰在此所描写的人子,是在七个金灯台中间,且加上祂是手拿七星,口出利剑。我们先从这一段经文形容的句子中,可以看见人子救主耶稣基督的一切威荣,与各样所显明的表意:

①七个金灯台(启一12)——金灯台在旧约时代摩西的帐幕内,是具有七个枝子的灯台(出廿五3137;参亚四2)——这个金灯台杈出七个枝子,宜于表明神的子民只为一族,但在此处有七个金灯台,以表示新约各处时代的教会,各处基督教会有自己的灯台,灯台的功用是发光,这光乃是神的道,神所启示的真理(诗一一九105130;箴六23)。教会是灯台(启一20),是要将从神所得的光表现出来,将那生命之道向世人表明出来(腓二16;约一1-4)。这灯台是金子做的,表明教会在神眼中看为宝贵,它能为主发光,归神为圣。

②有一位好像人子(启一13上)——主耶稣在世时自称为人子(路十九10;太廿四2730,廿五31,廿六64;参但七13),表明祂是道成了肉身,住在人间,时常自称为人子,为要传道,拯救失丧的人,并且也是用以指明祂的荣耀再来,审判万民。祂在七「灯台中间」,表明常与教会同在(参太廿八20)。

③身穿长衣(启一13下)——长衣是表示作大祭司的外袍(出廿八31,卅九2227),是以表明基督为我们的大祭司,祂的「胸间束着金带」,这金带是君王所用的,表明基督既是祭司,又是君王的意思,是甚为合宜的。因为在本书,可以看到主快要成就祂为祭司之工,就登位作王,使两职之间奠定和平(来四14,六20,七1626;亚六13)。

④头发皆白如雪(启一14上)——祂的头发皆白如羊毛如雪,乃表明基督的光明,无污清洁,和荣耀之意,是日光所发射出来的烁烂光辉,这种皎白纯净,亦为表明神为亘古永远的常在者(但七9)。

⑤眼目如同火焰(启一14下)——显明主的眼光四射,神气逼人,祂是察看人肺腑心肠的神,能看透万事,那如火焰的双目,将人的罪恶污秽察出,被火烧灭,无论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逃避主的严厉眼目监察(启二1823,十九11;但十6;箴十五3;代下十六9);并且也表明这眼目光明清洁,有驱散诸恶之能力(18;箴廿83)。

⑥脚像光明的铜(启一15上)——祂的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表明基督的脚烁烂发光,如在炉中烧红像光明的铜一样,显出大有能力,可以践踏烧灭祂的一切仇敌(启二18;但十6;结一7)。

⑦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启一15下)——此句表明耶稣的声音,是极大而有威严全能(启十四2,十九6;但十6;结四十三2,一24)。例如死人一听见这声音,就要从坟墓里出来(约五2528,十一4344);当祂再来之时,还要发出各种声音,显出祂的大能力,实行大而可畏的审判(帖前四16;太廿四3031;参诗廿九3-9)。

⑧他右手拿着七星(启一16上)——七星就是教会的七个使者(启一20,二1,三1),在圣经中常以星表明大权柄之意,如「有星出于雅各」(民廿四17;参但十二3;彼后一19;启廿二16),可见这七教会的使者,在教会里掌权,是为教会的代表,就是教会的监督或牧师。主的右手拿着七星,乃是表明了教会的监督或牧师,是属乎主的,受到主的保护和重用,他们在主的右手中,表明其能力和崇高的地位(参十五6,一一八1516)。有人以为那使者就是天使,因在原文同为一字(参太十八10;徒十二15;但十21);但在此若以天使为教会的代表,而又犯了在七书信中所指责的弊端(启二3,三一15),是难于理解而显为奇特的;且书信之内容,是关于那几个教会本身的事,以天使为代表,则是多余之举,故对此种见解不足为取。

⑨口出两刃的利剑(启一16中)——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参赛十一4,四九2;贴后二8;来四12),这利剑乃表明主的施行审判权柄,与攻击敌人的力量。两刃表明两方面的功用,如对内刑罚不法的国民,惩治犯罪的信徒,对付不信真理的人(启二1216;参太廿四5051;路十二46);对外则攻击反对基督教的人,杀灭抵挡神的仇敌(启十九1521;路十九27)。须知「审判从神的家起首,若是从我们起首,那不信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彼前四17),我们应当接受这个警告。

⑩面貌如同烈日发光(启一16下)——显明耶稣基督面目的荣光,照耀寰宇,洁白明亮,如日中天,极大无边。祂的面貌照样在心灵界放光。保罗在大马色途中所看见的,就是主这种极大无边的荣光(徒九3,廿六13;参太十七2;启十1)。

以上是约翰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人子耶稣的各种荣耀。这是一副灵光照耀的图画,将那为神荣耀所发之光辉,本体的真像,佳美的荣形描写出来(来一3);把旧约先知所见的人像,印证而启示出来(注)。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七七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12~20这里以象征性的方式描述了耶稣基督的形象。 ──《圣经精读本注解》

         这里说教会就是金灯台。神不只说教会是金的,神并且说教会是金的灯台。教会如果只是金的而已,就并不能满足神的心。金灯台是发光的,是为着照亮的。神要教会作一个发光的器皿,见证的器皿。神在当初的时候,定规叫教会作灯台。不是个人,乃是教会,教会在神面前就是灯台。金的还不够,出乎神的还不够,必须为神发光,为神作见证,才是金灯台。所以,教会是为着神的见证而有的。如果不是金的,就不是教会;如果不是灯台,也不是教会。教会必须看见神在这一个世代里要作甚么,要得甚么,看见神今天在地上的见证是甚么,这个才记作金灯台。── 倪柝声

 

【启一13「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

         『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这是说到主与祂的教会同在。主的同在,不是专为祝福,也是为着鉴察。『好像人』,是表明主耶稣的神格。祂虽然是人子,然而也是神子。── 倪柝声

         『身穿长衣』,表明祂是祭司。祭司在圣所里维护灯台发光,一直修理和加油,不容灯光熄灭。修理即审判。── 倪柝声

         『胸间束着金带』,不是腰带,腰带是便于工作。主是把带束在胸间,这说出祂的爱和力量──『带』说出行动的力量,『胸』说到爱情。── 倪柝声

         『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无论黑夜多长,教会都不必惧怕,因为有主为灯台负责。── 牛述光

         『人子』是主在地上的名字;『身穿长衣直垂到脚』是祭司的服装。『胸间束着金带』腰间束带是表明谦卑、服务;胸间束带是表示信实(『信实必当祂胁下的带』,赛十一5)和遵贵荣耀,以及公义审判的权柄(启十五6)。── 牛述光

         人子:表现了基督完全的“人性”。与此相关,7:13把人子描写为弥赛亚,同时也是人。有一位好象人子:这一句暗示着主虽以人的形象来到人间,但他原是三位一体的神(4:4)。与第一次降临时的清贫形象成对比,强烈地刻画出作为审判之主再临的耶稣基督荣耀的形象。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14「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头与发皆白』,说出祂是超越时间,而又包括时间的(但七9)。白发的意思是经历、荣耀、长久(箴十六31;廿29),也说到圣洁(赛一18)。── 倪柝声

         『眼目如同火焰』,火焰能够照亮。主能鉴察人的肺腑心肠,没有一件东西在祂面前是能隐藏的。── 倪柝声

         『白』是说到古老、圣洁、尊贵。『眼目如火焰』,主眼有穿透、照明罪恶的能力。── 牛述光

 

【启一14~15「祂的……眼目如同火焰,脚好像在炉中煅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

         在启示录这本书里,神向我们显示祂儿子的一方面,是与在福音书里所表明的各有不同。在福音书中,祂是救主,在启示录里,祂是君王。前者流露祂的慈爱,后者彰显祂的威严。在大楼上,耶稣以手巾束腰,为着服事,在拔摩岛上,祂是束上腰带,为着争战。在福音书里,祂那柔和的眼目,溶化了彼得;在启示录里,祂的眼目却如同火焰。在福音书那里,祂的声音是温柔的,按着名字呼召祂自己的羊,并从祂口里发出柔爱的恩言,在启示录里,祂的声音可畏如同众水的声音,而祂的口里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为要击杀祂的仇敌。我们若仅仅认识耶稣是神的羔羊和世人的救主,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认识祂是神的君王和神的审判官。当我们看见祂是救主时,我们赞叹:「何等可爱!」并挨着祂的胸怀,当我们看见祂是执政者时,我们却呼喊:「何等可畏!」并在祂的脚前俯伏敬拜!――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启一15「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

         『脚好像在炉中煅炼光明的铜』,铜代表审判。这里不止说出祂的行动有力量,并且说出祂的行动、祂的道路、步伐,都是绝对公义的。『在炉中煅炼』表明坚强纯洁。主的眼所定罪的,祂坚强的脚就要践踏它!── 倪柝声

         『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形容威严而有能力的声音(诗九十三3~4;耶四十三2),令人畏服──怕听而又不能不听。── 倪柝声

         『脚』是践踏仇敌的;『铜』是表达审判。── 牛述光

 

【启一16「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祂右手拿着七星』,表明基督在教会使(20)身上的权柄,他们是在主的手中。『右手』有权柄与高举的意思(诗十七7;十八35;徒二13)。『星』表明他们的职分是发光照耀。── 倪柝声

         『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这是指主耶稣的话语有能力说的(赛四十九2;来四12;路一37)。我们平日必须将神的话丰丰富富地藏在心里,使祂的话在我们身上得着地位,也使我们在抵挡魔鬼的时候,能用它作武器。── 倪柝声

         『面貌如同烈日放光』,说到主显现时的权能和荣耀(玛四2;太十七2;彼后一16)。祂先像晨星一般,惟有儆醒、爱慕祂的人才能看见;然后要如日头,向一般世人显现。── 倪柝声

 

启一16约翰看见有一把两刃的利剑从主耶稣口中吐出来,到底利剑如何能从口中吐出来呢?

    约翰在拔摩海岛所见荣耀的主耶稣的形状是很特殊的,他所描写主耶稣的头、发、眼、脚、声音、面貌与右手都很荣耀,但可以解得通,不过约翰所说耶稣的口中有两刃的利剑吐出来,则殊难使人明白。

    兹解释如下:

    字在此处,原文是ROMFAIA,是古时特拉西人所惯用的重剑。在七十译本的创世纪三章24节提及转动发火焰的剑时,也用这字。在启示录此字曾用过六次,此外在路加福音二章35节也用过一次,是先知西面对马利亚所说的她的心也要被重剑刺透

    这种特拉西重剑并非大、长、阔的剑,乃是短、小、窄,但很重的剑,剑形如音,为肉搏用。

    以赛亚先知也说:神要以口中的技击打世界(十一4),口中有杖与口中有剑,相信均为象征说法,表示审判与攻击的力量,以赛亚又说:神使我的口如快刀(四九2),这种说法是表示先知的言论利如快刀。

    关于此点各种解释如下:

    两刃利剑,据古教父杜特连解释,为旧约的律法和新约的福音。

    主耶稣口中的两刃重剑,是表示他一方面在教会内惩罚犯罪的信徒,另一方面是在教会外攻击反基督教的人。正如彼得所说:审判从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也用同样的说法说: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那不法的人(帖后二8)。其口气之大,举世无匹。

    希伯来书作者提及神的道比两刃的利剑更快(来四12),这一节圣经可作为主耶稣口中两刃利剑的良好解释。他口中的剑即他的道,有利剑的力量。

    又有人解释为神的赐福与定罪。

    又有人解释为神赐与人的身体与灵魂的两种非常力量。

    更有人解释为揭穿人的虚伪和按正意分解神的道(提后二15)。

    我相信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的乃是真的有一把短的重剑从主口中出来,因为那是异象,而异象多数是带有深邃属灵教训的。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一17「我一看见,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一个人不看见主则已,一看见主,没有不仆倒在地的。神仆人们看见神的例子︰约伯(伯四十二5~6)、以赛亚(赛六15)、但以理(但十8)、哈巴谷(哈三16)、保罗(徒九1~4)。凡自以为有、自以为义的,必定没有遇见主,必定没有主的光照。我们是在光中得以见主(诗卅六9)。求主叫我们仆倒在祂脚前,把自己交于死地,好让主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 倪柝声

         『不要惧怕』,这句话说出主的爱。因为『爱里没有惧怕』(约壹四18)。── 倪柝声

         祂『是首先的』,祂是万有的根源;祂『是末后的』,祂是万有的总结。神所起头的,神要作到底。我们的得救,是祂先来找我们的,祂要救我们到底。今天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一天祂都要解决。── 倪柝声

         约翰看见基督,仆倒在祂脚前。创造和管理宇宙的主,亲自向祂的老门徒显现。他害怕又欢喜,向主献上无限的敬畏。他听到的声音是:“不要惧怕”。尼罗焚城的火焰,和杀害信徒的刀剑,在握有死亡和阴间钥匙的主面前算得甚么?祂已胜过了死亡。基督的话也是对今天的基督徒说的。世事在主手中,无论好坏,都给我们带来明天伟大的盼望。──《启导本圣经注释》

 

【启一17~18『我是…』,凡是灵性强健、预备好迎见主的人,并非因他自己这个人比别人好,乃市因他多倚靠、多经历主的死和复活。我们的得救是靠着主的死和复活,我们的得胜也是靠着主的死和复活(罗六511)。── 倪柝声

         这里并不是注意我们是甚么,乃是注意主是甚么。我们如果知道了主是甚么,我们也就会知道自己的软弱。── 倪柝声

 

【启一18「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我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

         许多人遇见一点不如意的事就完了,好像遇见了死亡一样。复活的生命,就是经过死而能存在的。一个教会如果认识甚么是复活,就也经得起试炼、苦难。── 倪柝声

         『直活到永永远远』,祂这样活着,不单是为祂自己(显出祂的荣耀,约十七5),并且也是为着我们,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来七25)。认识主是活到永永远远的神,才能在灵中不断地感觉主的确实同在。没有一样东西比感觉主的确实同在更能坚固我们。── 倪柝声

         『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人一切身后的事,都是在主的手中。死亡和阴间总是相联的(启六8;廿14)。── 倪柝声

 

【启一18拿着死王和阴间的钥匙意义如何?】

答:在旧约圣经中,曾经提到斯文和门和阴间的门(伯卅八17,十七16;赛卅八10),这可令人连想到门是鸥钥匙的,死亡和阴间在启示录中已有四次用过(一18,六7,廿1314),先是死亡,后是阴间,都是依着一样的次序。死亡是指人的身体而言,即寿命的结束;阴间乃指人的灵魂,死后所去之处(参九十五题)。这钥匙表明与权柄之意。耶稣基督因祂自己已经从死里复活了,借着死已经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而使人能脱离阴间,靠祂胜过死王的权势(林前十五55-57;参何十三14),所以祂是有全权管理死亡和阴间。祂能叫死人复活,从坟墓里出来(约五2829,十254344),因此,约翰所说主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就是指着祂有权柄能力,已经得胜死亡和阴间的意思,叫我们一切凡信靠祂的人,则对于死亡和阴间的痛苦,心里不再存有惧怕了(参来215;提后一10)。

在启示录和新约其他经文中,计有记载几种不同的钥匙,一,如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18;参九十五题);二,大卫的钥匙(启三7,参四九O题);三,无底坑的钥匙(启九211,十一7,十七8,廿一3.无底坑共有七次,参八十六题);四,天国的钥匙(太十六16;参卅一题);五,知识的钥匙(路十一52;参八十九题),这些钥匙都是表示含有属灵的权柄和能力的意义。——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一18死亡的阴间的钥匙是一条还是两条,其意义为何?

    死亡和阴间是两件事,原文钥匙是多数字。启示录曾四次提及死亡和阴间,即一18、六8、廿13-14。先是死亡,后是阴间,这是很自然的次序。人的寿命结束,称为死亡,死后到人肉眼所不能见之处,称为阴间(阴间与阳间相反,阳间为活人所居之处),此处阴间与原文意义相同,原文HADES,原意即肉眼不见之处也。

    死亡与阴间有钥匙,这种观念,自古以有。诗篇九篇 14节一O七篇18节及约伯记卅八章17节说有死门死亡有门。希西家王谓他将进入阴间的门(赛廿八10)。死亡与阴门既然有,则必有锁,有锁则必有钥匙了。

    有人根据这种观念及启示录所记来解释彼得前书三章18-20节的一段经文,即所谓阴间大迁徒的理论,谓主耶稣死后曾到阴间去用钥匙开了阴间之门,把历代一切圣徒都释放而迁徙到乐园里去(有关这种解释,请参阅路加福音廿三章34节、以弗所书四章8节及彼得前书三章18-20节等处的难题研究,作者本人不同意此种解释)。不过我们用属灵的解释更佳,即,主耶稣已经胜过死亡和阴间,将永生与天家赐给一切相信他的人。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说:主耶稣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同时并要释放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4-15)。又如保罗所说:主耶稣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一10)。

    因此,约翰所说,主耶稣拿着死亡和阴间这两条钥匙,是指着他已经得胜死亡和阴间而言,一切相信他的人,不再惧怕死亡和阴间,乃是有永生和天家的权利与享受。同时,在他再来之时,信徒要从坟墓复活和被提至空中与主相遇。

    启示录和新约其它经文所记载不同的钥匙,均带有属灵意义的。兹列举如下;

    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一18)。

    二、大卫的钥匙(三7,参赛廿二22)。

    三、无底坑的钥匙(九12;廿一)。

    四、天国的钥匙(太十六19)。

    五、知识的钥匙(路十一52)。

    这些钥匙都是表示权力。

──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一19「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

         『所看见的』,就是约翰已经看见的事,就是指约翰在这里看见的荣耀基督的异象。『现在的事』,意即现在尚存在的事,这是指教会的时代,指教会的事说的。── 倪柝声

         一般都把本节当作约翰写《启示录》的大纲和次序。“所看见的”指1章所见异象,“现在的事”指23章给教会的信,“将来必成的事”指422章所记的异象。但也有人把“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当作“所看见的”事的注脚,认为全书所讲都是现在和将来的事,是一贯的,很难把所见异象分为过去、现在与将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所看见的……将来必成的事:把整本书的结构压缩为一句话,这对解释本书提供了决定性信息。 ──《圣经精读本注解》

 

【启一20「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奥秘』,既是一个奥秘,就不止有物质上的实形,并且含有属灵的意思。── 倪柝声

         主的右手拿着七星,说出主如何有全权管治天上亮光的代表,以及这些代表要如何在他所在的教会负起他应负的责任。惟独主的右手──大有权能的右手,能拿住星,能保守星,能叫星照祂自己的意思发光。── 倪柝声

         世人是不能写信给天使的,所以这里的使者必定不是天使,而是教会中的人。『使者』意思是教会中的代表人。启二、三章中,主把这些使者看为全教会的负责者。奉差遣者,在事实上总有几成代表那差他来者的(太十40)。这些使者必定是教会中有恩赐、有属灵的学习、足以影响和转移教会的人。主是用星代表这些使者,可见他们有属天的地位与经历,为主作见证,为主发光,如同天空的星一样。── 倪柝声

         『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在原文里,这七个教会的前面并没有定冠词,这是表明主在这里所说的话并不是专指这七个教会,她们乃是代表所有的教会,『七』是代表『完全』的意思。── 倪柝声

         “七星”所代表的是甚么?有不少解释。作者在这里首次记下了对“七灯台”和“七星 ”的奥秘的说明:七灯台就是七教会,七星就是教会的“使者”。历代解经家对“使者”有好些解释:1,天上的使者,负责看顾教会;2,地上的使者,例如教会的长老、监督或教师;3,罗马帝国在货币上用七星代表帝国的统治权力,约翰用七星拿在主手里,说明权柄不属该撒,而是在全教会的主的手中。七使者是教会精神的总表征;4,地上的教会在天上的代表,信徒在主里面,地上的生活反映他们与天上的属灵关系。

从二1可知教会的“使者”是指教会的领袖,因为这封信是写给他们和这些教会的信徒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根据时间,启示录分为过去(1-20),现在(2:1-3:22),将来的事(4:1-22:21)三大部分。本章相当于它的第一部分,关于这部分内容,请参照<绪论,综览> ──《圣经精读本注解》

         七星:即教会的“使者”(aggeloi),或指各教会的工人,但最合理的解释是神所差来保护教会的天上使者,即天使。七个金灯台:象征小亚细亚地区七个教会和在基督里面的所有教会。金:强调灵性的纯洁和信仰的高贵。 ──《圣经精读本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