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启示录导论拾穗

 

【何谓启示录?作者是谁?(启一1-4)】

答:①启示录,启示意即揭开帕子之意,就是使本为隐藏的事显露出来。本书乃使徒约翰,写给小亚西亚七个教会的预言书,(启一411),为新约圣经之最后一卷,其内容要义,就是论到「所看见的事」——基督与其七荣耀(一章),「现在的事」——基督与其七教会(二章至三章),和「将来必成的事」——基督与其国度(四至廿二章)。约翰从这三大方面,把他在异象中所见耶稣基督的启示,作实际的叙述和证明出来。总观全书所论预言要旨,乃为荣耀基督的再来,教会圣徒的被提,末日神行公义的审判,千年国度的统治,以及最后新天新地的实现,与主来永远的执掌王权等事。本书是以基督再来为主要信息,也是全部圣经思想的中心,在全部新约里,平均每廿七节中就提到一次,可见这事在神的眼中何等的重要,亦为吾人最终的盼望。

②本书原著者为神自己,其开宗明义的宣示,为神赐给耶稣的启示,差遣天使,晓谕天使,晓谕约翰写成,并将全书达与七个教会(启一1-411)。自教会的初期,人人都以这是使徒约翰的著作(其生平,参六十三题3项,及一O四题2项),我们从外证说,如古代教父犹斯丁马特Justin MartyrA.D.160-220年)等人,都曾引用本书,并公认为是使徒约翰的著作。从内证方面说,阅读本书一124-91119,及廿二8节各处经文,皆很清楚看出为使徒约翰所著,了无疑义。

③本书约着于主后九十五、六年间,按使徒的遗传,约翰所见写本书之异象,是在罗马豆米仙皇,与主后九十六年被刺之前不久,由历史的证据,最早的教父们,都同意本书着于豆米仙皇临终之时,如约翰的高足波利甲PolycarpA.D.69-156年)的学生爱任纽说:「启示录书出现为时不久,乃几乎与我同时,即近乎豆米仙为皇之末年。」由此足以印证,本书必定着于主后就是五至九十六年之间。

④本书系写于拔摩海岛(启一9),该岛位于爱琴海,离以弗所约一百三十余华里。按遗传说,自彼得保罗离世后,约翰晚年到了以弗所,作了小亚西亚七教会的监督,后被豆米仙皇的迫害,放逐于此拔摩海岛,至于他是否在此岛时,即将所见异象记录下来,只可推知。或有谓约翰于尼罗皇死后回到以弗所,再写成书;但他所见之异象与所得之启示,确是在拔摩海岛,是毫无疑问的。

⑤本书背景与写作原因,是因信徒前后遭受了三次的大迫害,如第一次,是尼罗皇Neor的迫害(A.D.64-67年),有许多人被钉十字架,被仍在野兽的窟中,或被包围在易燃烧的衣物中,活活的惨死,那时尼罗皇却是在场观看,沾沾自喜。保罗和彼得就是在这一词的逼迫被处了死刑,或许还有其他使徒同遭厄运,惟有约翰硕果仅存。第二次,是豆米仙皇DomitianA.D.95-96年)的迫害,约翰被充军到拔摩海岛,同时共有四万信徒为主殉道,约翰就在那种暗无天日的时期,看见了许多的异象。第三次,是图拉真皇Trajan的迫害(A.D.98-117年),要将基督信仰涂抹,这是教会黑暗的时日,不仅逼迫来自外界,教会内部也发生败坏和背道的象征,约翰是经历第一、二次的逼迫,也将进入第三次,在这种情况下受苦的。他将神的启示异象完全写下,为神的道并耶稣基督作见证(启一2),为要安慰受逼迫患难的信徒,帮助教会在那可怕的日子得以坚立。

⑥本书的次序,乃出于神的安排,创世纪占首位,为全部圣经之结束,前后相映。创世纪论万物的起源,多半是由旧约引用而来,在本书共有四O四节中,其中就有二七八节引用旧约各卷,旧约大部分的预言,乃从本书得到解答,应验新约所论的救恩,亦由本书得到完成与结束。全部圣经真理,神的旨意救赎计划,乃由本书成就表彰,为启示的总结,可见其在圣经中所占的地位,与各卷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而重要。

⑦本书是写出一切事的结论,与创世纪遥遥相应,显出耶稣是阿拉法,俄梅戈,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一切都在祂里面得到更新。书中最为明显的,是数目字的应用,及其广泛而含有它的特殊意义。例如,数字的灵意——「三」是指神和天上的事。「四」是指世人和大自然世人的事。「七」是三加四的总和,指主成就完全的事。「十二」是神的子民以色列的教会。「六」是七缺一,为欠缺不全的记号。「十」是世界列强的记号,如以十角为代表。

数字七的应用——本书的主要部分,是由于达与七教会的七封书信、七印、七号筒、七碗,以及其中的插文解释所组成的。此眼、七天使、七头、七冠冕、七灾祸、七山、七王等等,旧约也有许多地方应用七的数字(参出十二151626;利十二25,十三45,十四78;书六4;士十六713;王下五1014;但九2527)。圣经是以七日创造的工程而开始,又以一本满了七字的书而结束,由此可见七在神的眼中,是一个完全美好的数字。

⑧在本书中,除了前面所指应用数字以外,又曾多次提到几件引人入胜,而且特别注意领受和盼望的重要之事。例如:

应许七次的福气——那些念这书上预言和遵守的人有福了(启一3)。那些在主里面死的人有福了(启十四13)。儆醒等候主来的人有福了(其十六15)。凡被请去赴羔羊婚宴的人有福了(启十九9)。在头一次复活中有分的人有福了(启廿6)。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人有福了(启廿二7)。那些洁净自己衣服的人有福了(启廿二14)。

充满赞美的诗歌——我们的神,祢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启四11)。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尊贵,荣耀,颂赞的(启五12)。祢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啊,祢的道途异哉诚哉|(启十五3)。哈利路亚,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神——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启十九167)。

昔在永在神的本性——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启四10)。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四8,一8下)。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戈,我是初,我是终(启廿一6,廿二13,一8上)。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1718)。

耶稣再来的信息——看哪,祂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祂,连刺祂的人也要看见祂(启一7)。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启三25)。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启三3)。我必快来,你要坚持你所有的(启三11)。看哪,我来像贼一样(启十六15)。看哪,我必快来(启廿二71220)。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廿二20)。主的再来,是本书开头和末了的话,主也曾说了这些话(太十三4250,廿四3051,廿五30,廿六64;路廿一25-28)。天使和保罗也曾说过(徒一1011;帖前四16,五2)。日期近了,主必快来(启一3,廿二101220),本书是这样的开始,又是这样的结束,可见这是信徒等候的目标,最重要的盼望。——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示录的解释方法如何?(启一119)】

答:本书乃神圣言中,最为深邃奥妙的一卷,历来圣经学者,对于启示录的解释,言论纷纭,各有不同的意见,在此择其四种要点,解法如下:

①以往的解释——认为启示录所记大部分已成过去,已经应验在教会最早的时期内,即指教会受罗马帝国尼罗皇帝逼迫的史实,至主对约翰说:「必要快成的事」(启一1),则认为指在约翰的时代快要完成的事,特别以为十七10节所言之七王,就是罗马的亚古士督,提庇留,该由,革老丢,尼罗,加尔巴,俄图这七个皇帝。以为十三18节所言这兽的数目,「666」,恰等于该撒尼罗一名的希伯来字母之合数,显然这是指为当时的事;而最后几章所说的千年国度,与新天新地的出现,则可能属于将来要来的事实,或是出于一犹太人的一种传统幻想。但此说乃是谬解历史,牵强附会的解释,毫无凭据。

②历史的解释——认为启示录,是记载世界及教会的历史,由使徒时代起,至世界末日止,这一段历史的预言,以为先有逐步的应验,然后才有最后完全的应验,如二、三章的七教会,即代表教会七个时代,直到主的再来,因此书中所记,乃每一时代所将要发生的事,逐步应验。但历史解经家意见参商不一,比方有人以为揭开第六印时候(启六12-17)指为康士但丁皇帝;又有人以为指是法国的恐怖时代;又有人指为回教的默罕默德;又有人以为由天上坠落的晨辰,指为行善的天使,等等不及备载,这里的解说,有些是很荒谬的。

③灵意的解释——认为启示录是普通的用寓言,比喻的描写法,将历史中的各种大原则描摹出来,其中的预言,并非确指某事,乃只预言到公义和真理终必得胜,从此神的子民,在历代暗淡,受苦失望的时期中,可以得到激励和安慰。至于书中所言,不能按字句实意解说,只能按灵意和象征,或理想而解,比如数字之一千年(启廿2-6),并非月历上之一千年,乃表明无定的长时期。在这长时期内,那些为真理作见证,为神之道被斩者灵魂,复活作王。可是这种解法,只是偏向于一种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而已。

④将来的解释——为预言的解释(启一3,廿二7101819;彼后一2021),是把异象一切有关的史实,全认为是末日的事,大部分和约翰的时期无涉。按此解法,达七教会的书信,预言到教会历史七个相继的时期,从使徒时代迄主耶稣再来,从四1节到末卷,都是应验的预言,并且所预言的事,是与主再来有密切的关系,除非上下文明言另有他意,则必按字句的实意,来解释本书中预言。所承认书中有许多象征的话,但仍认为所有的象征,都是指着将来必有的事实(启一19下)。比如两个见证人,是将来实有的两个人;日、月、年都是实有的日月年;兽是那反对神,有位格的敌基督者,将来要管辖复兴的罗马帝国。这种预言的解法,在原则上是较适合的,为吾人所采用者。——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本书的信息】启示录是一切应许和预言的应验录。它承律法、先知、诗篇、福音、书信之后,完成其中的预表和教训。它是主耶稣最后赐给祂教会的信息,表明祂自己与祂的教会、祂的以色列、祂的仇敌的关系。这是一本争战的书──基督与敌基督的争战,神与撒但的争战。这书表明圣徒们如何与主同心,如何与主同立,以抵挡撒但和牠的军兵。将来如此,现今更当如此。

         启示录结束一切的预言,把将来的程序,摆在我们的面前,叫我们知道,有一日子将到,万物不再有叹息,信徒不再有苦难,这是何等的合式!就是圣徒们在世所经历的,也是仰望这一日来到。―― 倪柝声《启示录释义》

 

【启示录的解释有什么原则?(启一5)】

答:在新约圣经中,只有本书是属于预言书(启一3,廿二7101819),其中许多奥理或敬意,甚难领悟,吾人不可任凭私意解说,必须依据一贯性的原则,从神寻求属灵的智慧,按照正义分解,方不致有所偏误,而能合乎神的旨意,使人得着正确的领受,在此就论解释的原则,提出七项如下:

①预言之一贯性——本书在全部圣经一切预言中,深深的扎根,且是一切预言的结束,尤与以西结,但以理,约珥,撒迦利亚诸卷,有密切的关连。预言是始终如一的整体,所以必须按其一贯性的解释(彼后一2021)。

②以经解经之理——圣经中任何章节,都不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乃要以经解经,考查义理,以求精研贯通。启示录书更当如此。因为是圣经的末卷,与其各卷有重要密切的关系。

③按字句之实意——任何经文字句,除非其前后上下文,明白表示另有其他意思,则必须按字句的实意,来解释本书中所说的预言。

④论象征之用意——本书中显而易见的,有许多比喻与象征,都有其一定的意思,皆出于圣经之中,毋须于经外或异邦文藉风俗中,另寻任何见解和象征的意义。如果某句难以确定为象征或实意时,则宁可按字句实意之解释为较妥。

⑤数目表明之奥意——在本书内常以数目表示一种奥意,如最显明的七数,屡见于全书内,表明完全充足之意。三数自然是属神的数目,表示神的三位一体。四是属地属人的数目。十二是三乘四的积数,表明神人互相的关系。十是世界列强的记号,如以十角为代表。其他数目之表意,将随有关问题中解释之。

⑥时日之意义——在本书中所记的时日,都要从字句实意而解,比如日、月、年皆指实有的日期,那以一日为一年的解释预言的,在圣经只有两处经节,提到「一年顶一日」或「一日顶一年」的说法(民十四34;结四6),似乎证实此点,其他地方并无充足的例子。至于但以理书中说到七十个七,没有指七十个七日(但九24-27),并从上下文可见乃七年,所以不能援用。有人认为论到尼布甲尼撒王所要经过的七期(但四25),必是以一日为一年而解,但这七期即七年,照预言说法,一年只有三百六十天(犹太人一年之日数),用七来乘其积数,即等于二五二O年,再减去尼王登基之年,主前六O六年,则为主后一九一四年,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年,如此巧合,仍然不足以为凭。惟历史的解释家,多取用此法;但有关将来必成的事,则无多人引用此解释法。

⑦名称之隐意——在古时候的名称,皆含有意义,尤其是圣经中之名称,有人以为七教会的地名,含有属灵的意义,但此解有点牵强,因这些地名,不过是希腊城邑之名。至于以色列十二支派之名,似乎含有奥意,因其原是在旧约内所故有的。关于各名称之隐意,将在有关问题中随之解释。——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启示录一字原文何意?此书写于何时何地?约翰写这书的背景为何?】

    一、启示录REVELATION)一名意即打开神计划的一本书,原文名字为APOKALUPSIS,拉丁文及英文亦照此希拉文直译为APOCAL YPSE,与 REVELATION一字同用。

    犹太人也有不少著作用此名称者,如以诺传、巴录(耶利米的书记)的启示录、摩西升天记、第四以斯拉记等,犹太人均称为之为启示录。因此,约翰所写这本书可称之为基督的启示录。这本启示录的笔法与犹太人的启示录丛书相同,即用两个时代的描写法,一个是现在的痛苦时代,另一个是未来的黄金时代。犹太人的启示录(一般被称为次经或伪经)是根据这种两个时代的观念去完成的,作者们劝导读者忍受目前的痛苦,对于未来黄金时代则寄予无限的盼望,而且相信那时代不久即将来临。这种写法与旧约先知书的预言法不同,先知所预言对目前的情形是悲观的、厌恶的,对未来的黄金时代是远在天边、与目前实际需要是有很远的距离的。

    可是约翰完成这本启示录之后,犹太人以前所谓启示录完全失色,而且被后代基督教注经家给它们一个名称为APLCRYPHA原意即神秘作品,但后来转意为难以置信的作品,亦即所谓伪经,该英文字与启示录的APOCALYPSE看来似很相近,但意义则大相逞庭了。

    二、约翰的启示录作于何时,一直是注经家喜欢争辩的一个问题,认为本书是作于尼罗王时代,即纪元后69年,或作于杜米仙皇时代,即纪元后96年,是两派人士的不同主张。

    1.主张启示录是着于尼罗王逼迫教会的时候的人,最大的理由是:彼得是在尼罗王手下倒钉十字架的,保罗也是该时被斩首的,约翰则因为被放在滚油锅中而不死,所以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去过孤苦零了的日子。他们三人,据传说都是在尼罗王时代为主受苦的,所以有理由相信启示录是写于纪元后69年左右。而非写于约翰晚年。

    2.根据启示录的文笔,可以看得出比约翰福音为先。一般人均相信约翰福音着于纪元后90年左右,当时耶路撒冷城已被罗马将军提多所毁(纪元后70年),约翰福音写法与前三福音完全不同,是因为前三福音早已流传在各地教会中,约翰不愿重复前三福音所记载的耶稣生平,所以独出心裁,而且用较深的笔法发挥神学思想和只记载耶稣的八大神迹。

    约翰的启示录的笔法不如约翰福音的老练,是很明显的,约翰写福音书是在以弗所传道廿余年之后,经常用希拉文讲道及写作,所以希拉文较熟练。但启示录本身时常带有希伯来文的语气,有时上下的文法不相连接,既然约翰福音是写于约翰的晚年,则启示录一书早于约翰福音是很可能的。

    3.约翰写启示录时,圣殿似乎仍然存在,由本书第十一章所说,神把一根苇子赐给约翰,叫他去量耶路撒冷的圣殿,似乎当时耶路撒冷及圣殿仍未被毁,即在纪元后70年以前。如果启示录是写在纪元后96年的话,则第十一章的话便不适合当时的情形。

    4.再按本书十三章18节所题,六百六十六的谜语,依照希伯来文字母代表数目字去猜度尼罗王的名字,刚好是666(参阅原文解经第四集及本书十三章的对此有详尽解释)。所以我们可以相信约翰既然以666来暗暗指尼罗王对信徒的逼迫,当时尼罗王还在生,则本书着于尼罗王时代,是很可能的了。

    三、但是主张启示录是着于杜米仙皇时代的解经家则有更多更佳的理由。

    1.最大的理由是约翰的徒孙爱理纽(IRENAEUS)是约翰高足波立甲的学生,他自己作见证说;约翰的启示录是在杜米仙皇末年问世,是靠近我们的时代,杜米仙是在纪元后96年被刺的。所以约翰的启示录不能早于纪元后96年。

    2.教父耶柔米说:在尼罗皇逼迫基督徒之后十四年,约翰被充军到拔摩海岛,在该处完成启示录一书。后来尼尔洼NERVA)登位为皇(纪元后96年至98年),才把约翰释放,返回以弗所,这就表示约翰写启示录是在69年之后96年之前。

    3.教父犹西比乌(EUSEBIUS纪元后266-340年)说:使徒约翰在杜米仙皇去世后,由被充军的海岛返回原处,将神的启示向众教会宣布。这表示他写启示录可能是返回以弗所之后,整理他在拔摩海岛所见异象的草稿,然后正式问世。显然那是在纪元后96年之后的事。

    4.第三世纪末叶的注经家维多利努(VICTORINUS)在他的启示录注释中如此说:约翰在拔摩海岛看见这些异像,是在杜米仙皇帝罚他到矿山中做工的时候。当他获释放之后,回到以弗所,便把神的启示向人宣布了。

    5.由本书的内容,亦可看出本书是写于杜米仙统治罗马帝国的时期。

    罗马政府最初不明白基督教与犹太教有何分别。所以不干涉该两教徒的争执,但对于罗马公民受到任何人侮辱时,一定加以保护。任何一位罗马公民,受到任何人的侮辱时,一定获得政府保护。保罗是一位罗马公民,所以保罗传道初期,享受到这种帝国保护的利益。可是保罗传道末期,罗马帝国已开始提倡崇拜该撒为神的新主义。于是保罗和其他使徒便开始受注意和逼迫,因为这些基督徒不肯崇拜该撒为神之故。

    罗马帝国政府下令各地方人民,每年一次要到政府公署去焚香,并且宣称该撒是主。这种政治行动引起基督徒强有力的反对,因为基督徒只称耶稣为主。于是各地基督徒开始受政府逼迫。这种崇拜该撒为神的政府政策在杜米仙皇帝时提倡最力,也就是基督徒受逼迫最厉害的时代了。

    启示录一书中曾提及崇拜兽的异像(从十三章开始),可能暗指此种崇拜该撒的事而言。因此当时的人相信那666数字是暗指该撒,因为那是兽的数目(十三18)。

    当时的基督徒在受审讯的时候,执政者便问他们:你要该撒还是要基督CAESAR OR CHRIST)?约翰着写此启示录便是鼓励当时的基督徒要刚强壮胆,宁可为主牺牲,不可拜兽。

    在本书二章十节有主安慰及勉励信徒的话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所谓受患难十日,即指罗马政府对基督教会信徒的十次大逼迫而言,约翰写此书的目的便是针对当时的政府逼迫,写出基督未来得胜及为万王之王的盼望,使信徒在受逼迫时甘愿牺牲。── 苏佐扬《圣经难题》

 

【启示录一书所载是已过去的历史,抑未来的预言?解释启示录有那几种不同的方法?】

    启示录一章一节说: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根据这一节圣经,很明显地,启示录是记载未来的事,不是当时的事,可是这节圣经也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历代解经家对于启示录便有最少的四派的看法:

    一、已往的解释;这一派人士谓启示录所载皆为第一二世纪教会遭受罗马帝国的逼迫的史实,其中大部分均已成为过去,因为主对约翰所说的话是说:必要快成的事,意即在约翰的时候快要完成的,所以启示录所载各种苦难,实为第一、二甚至五世纪初期的事实写照,特别是有关666那数字的猜测,人人都很容易明白是用希伯来字计算该撒尼罗一名的数目,显然这是当时代的事。

    至于十三章所说七头十角的怪兽,其实就是罗马的七个皇帝,即亚古士督、提庇留、加力古拉、革老丢、尼罗、加尔巴及俄图等。

    但是最后几年所说的千年与新天新地则可能属￿将来要来的事实,或是犹太人传统的幻想而已。

    二、历史的解释:这一派人士谓启示录是一部教会史,由使徒时代起至世界末日。第二、三章的七教会,即代表教会七个时期,直到主再来。因此,启示录所记乃每一时代所将要发生的事、逐步应验。但,这一派解经家的意见分歧,因为当世界上有一件事发生时,他们便引证启示录某章某段某节说,该事已应验在此处经文了。但是这种引证,有时是谎谬的。

    比方,揭开第六印的时候(启六12-17),世上有非常恐怖的事情发生,这一派解经家,便认为是指君士坦丁皇信了基督而言,有人指回教的穆罕默德兴起,又有人指法国的恐怖时代,意见不题到第一至第四节的四匹马的时候,则意见洋洋大观,可笑亦复可悯。

    又题到三年半、四十二个月或一千二百六十天的时候。又因为但以理书第七十个七的末一个七,是指用七乘360(犹太人一年之日数),等于2520,即2520年,减去犹太人被掳之年,即纪元前606年,刚巧等于1914年,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年了。如此恰巧真是计算得太辛苦了。

    三、灵意解释:这一派人士,认为启示录是一本安慰的作品,纯粹是要安慰教会初期受苦的信徒而写。书中一切,均属寓言、比喻的描写法,列出历史中的各种原则,表示苦难是暂时的,真理与公义终必得胜。书中的数目字亦不能按字面解释,比方,一千年(启二十章)并非日历上的一千年,乃是一个长时期。当福音传遍天下后,人人均信耶稣,在历史上将有一个长时期,让每一个人可以享受快乐而已。

    可是这种解释法给予信徒过于抽象不实际的指示,不合神昭示约翰和他众仆人的最高目的,因为主说:这些是必要快成的,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

四、预言的解释(将来的解释),这是正统神学人士的解释,根据启示录一章19节的话,启示录的内容分作三部分,即:

所看见的事,

    现在的事,

    将来必成的事。

    所看见的事,即启示录一章,约翰看见上主的威荣。

    现在的事,即约翰在世时的众教会情形及主再来前的各地教会情形所通用的一些原则。

    将来必成的事,即主耶稣再来时要发生的事,而且是指教会被提到空中后,地上将要发生的大事。

    这种预言解释法在原则上是很合理的,但对于主耶稣再来时地上所要发生的事,约翰既是看见许多异象,则现在不论用什么方法去解释,都有困难。因为本书并非用一种笔法去完成的,有隐喻,有明言,有神秘的数字,有难明的天上景象,有避讳的暗示。

    根据申命记廿九章29节所指示的原则: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的神,

    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

    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我们有本份去明白启示录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所包含的教训,予以注意及遵守,但过度的解释未来预言,自以为一定这样解释才对,便有走入异端的危险了。除神以外,启示录第四章到廿二章的一切异象真相,无人能完全明白。── 苏佐扬《圣经难题》

 

{\Section:TopicID=325}启示录的目的】启示录是主耶稣基督的启示。这里有一卷书不仅指明将来的事,也指明耶稣基督的人位。许多人为预言的缘故读启示录,但启示录虽然有预言,却不是一卷预言的书。这一卷书特别标明为耶稣基督的启示(一1),因为它的目的是要指明基督是谁。启示,就是对主的揭示;乃是拉开幔子,揭示耶稣基督的人位。不是基督藉这卷书启示甚么,乃是这卷书启示祂。不是祂表明某些事,乃是这卷书将祂表明出来。这卷书不是启示基督如何施拯救,或基督如何加能力;它乃是启示神的羔羊在神的计划里,如何与神的宝座有关。我们以为我们若认识耶稣基督作救主,就有了对祂的启示;我们若认识祂作能力,就有了对祂的启示。但这卷书的启示,乃是祂与神宝座之关系的启示。在本书的开始,我们看见宝座前的羔羊;在本书的结束,我们看见宝座上的羔羊。这卷书的目的,不是表明要来的事;它表明要来的事,不过是要启示基督是谁。许多人研读启示录,因为他们受头脑好奇的驱使,不是受渴望认识主的驱使;这样的研读没有属灵的价值。启示录的基本目标,不是要向我们揭示关于要来的事、关于撒但、关于敌基督,或罗马帝国的复兴,或者教导我们关于被提或千年国,乃是要启示基督,使我们认识祂。我们若清楚关于主的事,就会认识要来的事。神的次序不是先认识将来的事,乃是先认识主,然后我们就会认识将来的事,没有任何难处。约翰记载「凡自己所看见的」,这些事包含于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里(一2)。要来的事宣告出来,是要表明「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神的道乃是启示神心里的事。

         我们基督徒有两件关切的事──以往和将来。倘若救恩只达到现在的地步,那怎样呢?启示录的目的就是要答复这问题,不是要答复关于大灾难或敌基督的问题。在创世记的开头,我们看见一条蛇;蛇的结局将如何?起初我们看见咒诅;那咒诅的结局将如何?起初我们看见生命树;这树的结局将如何?起初我们看见死与罪;这些事最后的结果将如何?我看见它们的开头,但它们的结局如何?我的结局将如何?神在我身上起了头,但结局将如何?

       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我是首先的,我是未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817-18上)我们认识基督是阿拉法,但启示录告诉我们,那是阿拉法的也是俄梅戛;我们认识基督是首先的,但启示录告诉我们,那首先的也是末后的;我们认识基督是初,但启示录也告诉我们,那是初的也是终。基督是我的初,祂也是我的终;基督是我的阿拉法,祂也是我的俄梅戛。耶稣基督是我一切问题的答案。这卷启示录不是许多印和许冬号的问题;它不是关于部分被提或全体被提的启示。它不是对我们头脑思索的答案,乃是对我们属灵需要的答案。这世界的结局如何?政治局势的结果如何?我的结局如何?每件事在主耶稣基督里都有其结局。当祂坐在神宝座上的时候,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倪柝声《碎饼碎鱼》

 

{\Section:TopicID=326}谁有资格读启示录】谁有资格研读启示录?我们可以在约翰的历史中找答案。约翰所得的第一个启示,记载在启示录一章十二至十八节。他所得的第一个异象,不是事物的异象,不是事件的异象,乃是耶稣基督之人位的异象。人若没有看见约翰所记的第一个异象,就没有资格研读他所记其后的异象。那第一个异象启示主是谁,接是要来事件的异象,这些是祂之所是的结果,并且为在宇宙中启示祂的所是开路。除非我们先有这启示,否则对要来事件的知识就只会激起好奇,使我们自高,并产生混乱,甚或不信。启示录的目的是要引导我们认识耶稣基督,不仅要认识祂是救主,或使人成圣者,乃要认识祂是宝座上的王。人惟有看见了宝座上的王,并且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一17),才有资格研读预言。

         甚至曾躺在主怀里的约翰,对主也必须有使他在尘土中被破碎的启示,才有资格看见启示录进一步的异象。这第一个看见对所有其它的看见是基本的。我们必须认识启示录一章所启示的主,纔能领会启示录后各章所启示的事。惟有如此,我们纔能看见那些事的原因,及其正确性。

         在这之前,约翰认识主的爱,但他不认识主的威严。他认识主是怜恤的救主,但他不认识祂是荣耀的王。被启示在众教会中间的,乃是这位主,所以今天我们能认识这位主。我们这样认识祂,才为争战装备好。使人成为战士的,乃是这样的异象。今天教会的信息是救恩。但我们的负担不只是宣扬主的救恩,乃是宣扬主的争战。启示录表明主不仅是救主,祂乃是王,祂这位王向一切违反祂国度的宣战。人若没有看见主的爱,就不能宣扬救恩。人若没有看见主的威严,就不能宣扬争战。要来之事的目的,是要摧毁仇敌,并带进这位王。这些事启示出来,不是为好奇、讨论和闲谈提供材料。

         神在启示录里所要作的,乃是藉约翰,表明在约翰福音里基督所没有被表明的那一面。在福音书里,我们看见基督是救主;在启示录里,我们看见基督是王。在福音书里,我们看见阿拉法;在启示录里,我们看见俄梅戛。在福音书里,我们看见祂的爱;在启示录里,我们看见祂的威严。在福音书里,我们看见主腰间束带,为服事;在启示录里,我们看见主胸间束带,为争战。在福音书里,我们看见祂温柔的眼目,使彼得溶化;在启示录里,我们看见祂的眼目如火焰,光照并烧毁。在福音书里,祂的声音柔和,祂口出恩言;在启示录里,祂的声音可畏,如同众水的声音,并且从祂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审判祂一切的仇敌。

         我们认识主是神的羔羊,是世人的救主,这并不够;我们也必须认识祂是神的基督,是神的君王,是神的审判者。我们看见祂是救主,就说,何等可爱!我们看见祂是王,就说,何等可畏!我们看见祂是救主,就靠祂的胸膛;我们看见祂是王,就仆倒在祂脚前。前者产生感谢,后者产生赞美。我们看见祂是王,就像看见另一位基督一样;就像经历另一个救恩一样。―― 倪柝声《碎饼碎鱼》

 

  在启示录里,像全部的圣书一样,以基督的人位为主人,以基督的荣耀为题目。如果我们在启示录里,看不见基督,则我们所见的都是虚空。亲近这书,就要亲近基督,这是何等的佳美!―― 倪柝声《启示录释义》

 

     启示录记载主耶稣的人位和工作。这书二十八次说祂是羔羊,每一次都是叫我们记起,祂是因我们的罪,为我们死的。除了基督的人位和荣耀之外,这书所次注重的,就是教会和国度;然而,并不是单说教会和国度,乃是说教会与国度,如何与主耶稣相关。世界在这一本书,是处在审判之下。所以属世国度,在这书里,除了受审之外,并无其他的记载。至于在世的教会,这书并不说及其特别权利,乃是说到她的责任。虽然如此,而属天方面的教会与国度的荣耀,旧约所不曾提到的,这书却把它发明出来。―― 倪柝声《启示录释义》

 

【前  言】

许多人不敢读启示录,认为这是最深奥的一卷。这就中了撒但的诡计。我初出来传道时就欢喜研究启示录。解放前我在广州锡安堂试讲启示录;解放后,1950年我在广州广大堂一再讲启示录;1999年,我在广州大马站再三讲启示录。现在我把启示录讲稿写成《启示录要义》,希望能够给怕读启示录和怕讲启示录的基督徒有一点点的帮助。

撒但最恨的三卷书:创世记、但以理和启示录。创世记说撒但引人犯罪,后二卷特别是启示录,是论及撒但的结局。

除了四福音耶稣自己讲祂要再来之外,启示录是一本最详论关于基督再来的书,是新约唯一的预言书,也是耶稣发的一封书信。

启示录是一本极重要的书,是一切启示的终结,是启示中的启示。圣经的开头是创世记,开了神的书;圣经末卷是启示录,结束了神的书。

旧文理本圣经译《默示录》,但应当译《启示录》。启示录原文头一个字是Apocalypse: apo是揭开,calypse是盖,合起来是“揭开帕子”意。不像一些人认为是隐藏的真理,不敢读。

启示录的注释有许多种,我们不要一见有启示录解经书就说好。因为历来解启示录的派别有8种之多:千禧年派Chiliasm,重复论Recapitulation,世界历史法World History,末世性Eschatological,历史法Historicising,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礼仪法Liturgical并文学分析法Literary Analysis.

最普遍的解释,有4大派:

   1.过去历史派The Preterist

认为书中预言,在罗马多米仙时代实现。

这派又分两个阵营:福音派巴克莱、盖尔德与森姆士等;自由派(新神学)不信预言。

   2.历史学派The Historicist

又称继续历史法,认为“在历史中教会演变的过程”。加尔文、路德、威克里夫等都属这派。

   3.灵意派The Spiritualist

 又称“理念派”Idealist或“寓意派”Allegorical. 他们不按字面解释,一切都按灵意(象征)解释。

在第3世纪末维多利乌的重复论影响下,把七印、七号和七碗灾解作彼此重迭,而不是3×7=21灾。卡宁顿Carrington、韩哲生、基度Kiddle、美里亚与里斯等属这一派。

   4.将来派The Futurist

又称为“末世性法”Eschatological,认为预言是指将来的事。预言对世界、对犹太、对教会。

这一派又分开两类:

         1)历史未来派Historical futurist

 他们认为教会要经过大灾难,在启示录20章才被提,是灾后被提论Post-tribulation.

         2)时代主义派Dispensationist

 这是最正确的,为不少福音派人士所采纳,其中有司可福Scofield,艾阳西Ironside,华飞德Walvoord,胡德Wood,费恩堡Feinberg,巴萨Pache,莱尔Ryrie,亨利莫利士及滕慕理等。他们都相信“灾前被提”(启41),他们都是千禧年前派Pretribulational-premillenialism.

我们无论读启示录或讲解启示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才不会错解:

   1.第四章以后是将来的事:有时讲天上,有时讲地上

   2.当分清七年分为两半,共有3类灾难

         1)头31/2年(灾难的起头):七印灾(6章-85)与七号灾(869章,111518)。分四、二、一:

               印灾:前四,有活物与骑马的(618章);中二,没有这些(6917);末一,隔了第7章(81)。

               号灾:前四(8712)宣告末三号为“祸哉!祸哉!祸哉”(13节);第五、六号(9章);末号,隔了第十章(111518)。

         2)后31/2年:大灾难。

               七碗灾(16章),一个接一个倒下,是不停的。

               凡有日期的都指后31/2年:“四十二个月”(112135);“一千二百六十天”(113126);“一载二载半载”(1214)。

   3.妇人和男孩子(1215

有人把妇人解作教会,男孩子解作得胜者。得胜者先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其余的信徒(妇人)以后就一同被提到空中。

请记住:教会不是“妇人”,而是“贞洁的童女”(林后113),将来与基督结婚。

妇人是以色列,“十二星”预表12个支派;男孩子预表基督,因为基督是出于犹大。基督升天是升到神的宝座去。12章没有提教会,而是回述魔鬼想要藉希律杀基督(太21316)。基督升天后,教会出来了,但启示录12章不谈教会,只谈以色列将要进入七年灾难里,后31/2年他们就要逃到河东,得蒙保守。

   4.特别注意

启示录4章以后,教会不在地上;所有地上的圣徒都是七年灾难时相信的,他们不属教会。“十四万四千”(7481415)绝不是超级基督徒,他们是七年灾难中受印的以色列人。

以上几点,当有正确解释。更不要像新神学谬解经书。

这本小册子不是“注释”,而是“要义”。我们不注重冗长,而是要简单握要。我们的目的是要使读者既能了解,又要清楚,更要防止我们走入迷途。愿神使用这本小册子,使我们一同儆醒,等候主基督早日从天上降临!阿们!

── 林献羔

 

【概  论】

圣经有许多启示(复数),但启示录是单数的,是基督一个和谐的启示,显明基督自己。

一、主 

基督再来的预言“将必快成的事”(启11)。

   1.再来

开头(17);中间(22533111414161519112271217);末后(2220)。

   2.新约提基督再来380多次,占1/27

   3.影形

从创世记至犹大书,是再来的影儿;启示录是论基督再来的形体。

   4.与其它比较

         1)创世记是圣经的开端(但不是最先写的);启示录是圣经的结束(也不是最后写的)。创世记13章与启示录1922章相对照。

               伊甸园(创28);新耶路撒冷(启212)。

               亚当有夏娃(创22224);羔羊有新妇(启1979)。

               撒但的引诱,罪入世(创316);撒但被扔在火湖里(启20210)。

               人被逐出乐园,与生命树断绝(创323);人被接纳入新乐园,永享生命树(启2212)。

               创世记是因:种子;启示录是果:收成。

         2)但以理书是旧约的启示录;启示录是新约的但以理书。但以理书是“隐藏封闭”的(但129);而启示录是“不可封闭”的(启2210)。

但以理看得远:从巴比伦至罗马;启示录的预言更远:从罗马至永世(包地上、天上的事)。

但以理被掳至巴比伦;约翰被放逐至拔摩海岛。

         3)玛拉基书是旧约末卷,给犹太人;末后说“公义的日头” (玛42);启示录是新约的末卷,给教会,末后说“明亮的晨星”(启2216)。

         4)约翰福音与启示录:

               同说“道”(约11,启1913):logos,新约只2次。

               同说“真”alethinos:约翰福音9次,启示录10次。

               同引“仰望……所扎的”(亚1210,约1937,启17)。

               同邀请饥渴者(约737,启2217)。

               同说“基督从父所受的命令”(约1018,启227)。

               同说“身穿白衣”(约2012,启34)。

               不同:约翰福音说耶稣是“神的羔羊”(约129);启示录也说羔羊,但进而说基督是“犹大支派的狮子”(启55)。

         5)与犹大书的比较:犹大书在启示录之前,很短,但多论末世的事(3节),所以犹大书是启示录的引言。

   5.启示录在圣经中的地位

如果没有启示录,圣经就成了有始无终的书,神的计划我们便无法知道了。

         1)关于预言:启示录在圣经之末,预言得到解答与应验。

         2)关于启示:多次多方(来11),如果没有启示录,就无法总结了。

         3)启示录在旧约的地位:启示录共404节,旧约中有25卷的话语被引用278次。

         4)启示录在新约中的地位:

               四福音,是清晨的日光。

               使徒行传与早期书信,使徒被圣灵充满,传福音于世,是太阳高照。

               末期的书信,是日已西沉,黑夜快到。

               启示录,黑夜快过,晨星出现,基督快再来。

   6.启示录是一本什么书

         1)是预言书(13):虽是预言,但亦有“现在的事”。

         2)是异像书(11):“晓谕”,原文是用异像来表示。异像是属灵的电影,一幕又一幕。也可以说是象征sign、指示signify .

本书的表号,各卷多已用过的;若有未用过的,就加以解释(1201239171391218)。

         3)是“福”书:启示录所记的七福,都与再来有关(131413161519920622714),特别是头尾(13227),“念”、“听”、“遵守”:不识字的就听(27111729361322),但主要的还是要“遵守”,就有福。

二、作

使徒约翰(1149228)。

只有使徒约翰简称为约翰。启示录有5次说“我约翰”,因为启示录有许多奥秘的事。如果不提名,就难以令人相信。而且书中权威语调是使徒的口吻。

一切早期教父等皆认为是使徒约翰写的:以弗所护教士游斯丁Justin Martyr100165年)、里昂城主教爱任纽Ireneus130207年)、亚力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150220年)、革利免的门徒俄利根Origen、特土良Tertullian150220年)等。

约翰18岁跟从主,他是12使徒最年轻的一位。罗马皇多米仙本来把他放在油锅里,但忽然雷电大作,于是罗马皇把他充军到爱琴海的拔摩海岛18个月。拔摩海岛离以弗所65公里,岛长15公里,宽9公里。他在拔摩海岛矿石场做苦工。公元100年,他死在以弗所,年98岁。

约翰是“仆人”(11)、“弟兄”(19)、“先知”(2279101819)。启示录是先知书,他是新约的先知。

三、其

     1.日期

公元95年。早期教会多认为是在多米仙Domitian统治时(9095年)。

     2.地点

有说在以弗所,有说在拔摩海岛。这不重要。

     3.文字

希腊文与希伯来文。

     4.受信人

         1)不是写给犹太人,但后面有提犹太人的事。启示录是写给教会的。

         2)写给“那七个教会”(111):七个教会位于土耳其西部。“亚西亚”是小亚细亚的西部。

预表全世界七个时期的教会。

     5.钥节(11913

表明新约3部分:过去(约翰福音),现在(约翰书信),将来(启示录)。

── 林献羔

 

【启示录】

一千九百多年前,在南欧爱琴海,距小亚细亚西岸不到八十公里的拔摩孤岛上,年已老迈的使徒约翰因忠于所信,为罗马皇帝豆米仙放逐来此。被囚十八个月中,受圣灵感动,看见奇瑰宏伟、如潮涌至的异象;有的美丽如诗,有的恐怖如黑夜;但一一见证基督信仰的真实,基督和教会最后会战胜一切的邪恶。

作者,一位为基督受苦最长久的人,把所见到的景象和所包含的警告与鼓励写了下来 ,抄送给小亚细亚的七间教会。这些书信因为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就叫做《启示录》,列为《新约》最后一本书,宣告神的公义与严正,与主要讲神慈爱和宽容的福音书及使徒书信,构成一个完整而全备的关于神和祂永远计划的启示。

全书以基督为中心,许多事物都以“七”这个完全的数目为一组,有系统、有秩序地展现。书中人、物描绘均用象征手法,读来如“谜语”。最后新天新地出现,万物更新,在基督的荣耀中,人类的苦痛、瑕疵全脱,胜利进入永恒之城。信徒今天的患难只是黎明日出前极短暂的黑暗,因我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

这是新约中出名难懂的书,却最值得下功夫去研究。凡愿藉祷告,谦卑阅读,又能从大处远处来看的人,当可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从所记下的见证中得到鼓励、启迪、力量和确切的盼望(一3),知道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没有眼泪、痛苦、刀会打成犁头、豺狼可以和绵羊同居、煦和一片美好无比的天地 ──《启导本圣经注释》

 

【参考资料】

一、 时代的信息

《启示录》写在一个教会的成长与发展受到双重压力的时代: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富裕,带来道德的忝堕。基督信徒生活在追求物欲的人群中,灵性健康难免不受污染;一方面是罗马皇帝权力横跨欧、亚二洲,醉心攀登上帝地位,强迫人民膜拜。

本书作者,象历代的先知一样,面对人性的加剧堕落和社会对神日甚的亵渎,发出勇敢的呼声与斥责,要人清醒过来,归回创造宇宙万物与人的唯一至圣神。

《启示录》把神的公义与“严父”的一面启示我们,与福音书和使徒书信的侧重讲神的慈爱与宽容适相配合,使《新约》成为神对人的完整启示,明白神是既慈爱也公义的宇宙主宰。《启示录》是圣经正典最后一卷,为神有关人类未来的启示的高潮与极峰,必须与本书以前各卷一同来读,才能全面且完备地认识神和祂的旨意与计划。(神对人的启示至《启示录》圆满结束,全面而完整。下一个启示为神子基督再来时向全人类的显现。)

生活在现时代的人,对物欲和权力的追求较诸第一世纪有过无不及,偶像膜拜的范围之广可与古埃及比美。《启示录》因此以同样严厉的声音向现代人的良知说话:人若不自洁,继续行“可憎与虚谎”的事,地上永难有和平,人心永难有安息,美丽的新天地永远与他们无份(二十一27)。

本书因此是时代的信息,向古代也向今天的人发言,提出紧急的警告。

二、 本书的性质

《启示录》在圣经和教会传统中,地位特出,讨论与诠释的书甚多,而解释的方法也分歧颇大。我们看未来,正象保罗所说,“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有如猜谜,因为我们所知有限,甚至全不知道(林前十三12)。究竟哪一种解释正确,或者没有任一种正确,只有“到那时”才全知道。

本书到底是怎样一本书,1章前五节已经说明白。它是“启示”,是神的默示,把快成的事指示人(1节);它是“预言”(3节),宣布神对人的要求,在祂的恩典和刑罚中,人应走的道路;它也是书信(411节),是教导的信,用文字来晓谕。从这三方面来读《启示录》,应该比较容易得到作者希望我们明白的信息。

用书信来教导,早为希腊学者所采用,用以传授门弟子思想和知识。使徒和初期教会领袖因布道地区日广,口传受到空间限制,很快采用了书信形式。新约中收入的书信虽写给一间教会或一群人与个人,却不只在收信的教会聚会中诵读,还在教会间交换与流传(西四16)。《启示录》也是这样一封信,这可从一3;二十二6723章所记给七教会的信,以及书中所写的赞美与诗歌看出。本书写作时,罗马皇帝对教会的迫害已经开始,基督徒要象一切跟随耶稣的人一样,“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一9)。约翰自己就遭放逐,所有的教会都会遇到类似的逼迫。书信的一个作用是它带有比口头信息更大的紧迫性,约翰用这形式来教导,把信息的紧急推到极点,迅速传给各地基督教会。

“启示文学“为犹太人著作中特有的一类,目的是传达神对人类历史演讲的旨意。旧约《但以理书》为此类写作的第一本。两约之间,特别是耶稣降生前二百年和后一百年中,模拟之作甚多,大都涉及及基督来临和神的国度的建立;不过都是假以色列人古代圣哲之名发表,例如《以诺书》、《亚伯拉罕默示》、《十二先祖之约》等都是。何以须借古人的名义,解说颇多,迄无定论;但一定与当时宗教环境及信仰有关,与伪造之作不尽相同。除若干荒唐怪诞者外,这些留存到今天的“启示文学”中,不少具有认识此一时期犹太人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价值。

启示文学喜用极富色彩的诗歌之类形像手法来表达。例如《弥迦书》(一34)描写耶和华步出祂的居所时说:“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先知阿摩司讲到以色列的结局时说(八9):“到那日,我必使日头在午间落下,使地在白昼黑暗”。约珥讲到以民的得救时则说(三18):“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这种象征性的描写,其笔法有若现代的社会讽刺漫画,将一个批评社会现状的信息用具体人物来表达,有时狮身人首,或兽首人身,讽喻人物,笔法夸大,形状怪异,以加强信息效果。熟悉社会背景的读者,极易明白,发出会心微笑。

《启示录》有系统地使用象征手法,用以描绘事物,所用形像,对现代读者或觉怪异、陌生,但相信一定为当日教会所熟悉(例如星代表天使,灯台为教会,大淫妇为巴比伦〔或指罗马〕,天上的耶路撒冷为羔羊的新妇等),约翰娜虽采用其他启示文学的同样描写手法,但他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他写的《启示录》不同其他,因为这是他“被圣灵感动”而写,是主基督亲自对他说话,把他“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他写的场面空前宏伟,人物空前众多,许多是他自己从未见过的,却能写得有次序,有系统,栩栩如生;完整若天衣无缝,气势磅礴如大海,以约翰一人之力曷克臻此?但他将自己献出(“仆倒在他脚前,象死了一样”,一17),终能写下掌握历史的主所展视给他看的惊心动魄、震荡古今、关乎人类命运的永远计划。

人类在动摇、变幻不定,而又短暂的物质世界中,无不渴求知道自己的命运与前途;星相巫卜流行,正是这种心理的好说明。《启示录》把未来启示给人,非如占卜观象之流,纯为满足人的好奇心和自欺的安慰,而是为了一个极其庄严的使命:把未来的事揭示,当作警告,要人注意,不再陷在罪中;也是对遵守正道的人的鼓励,能保持所信,等候那日子的到来。

约翰写本书也记下预言(3节)。他与先知同列(十九10;二十二9),他写下的预言是“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是他从异象中所见到的。他记下的异象有如抽象画家的作品,许多人研究《启示录》,一直站在画前太近,把这本杰出的书变成了点点滴滴的油彩和画笔的痕迹,想从书中所提的每一颗星,每一条龙,每一个数目字,推敲出含义,以致看不见作者所记下的异象的全景,错过了他的警告的急迫性。

三、 本书内容和结构

《启示录》记有四个大异象,每个都以“我被圣灵感动”开始(一10;四2;十七3;二十一10),每个异象都在不同的地方展现,以基督为异象的中心,一个比一个紧迫,直到神伟大的计划全部展现。

第一个异象(一9~三22),记下基督给七间教会的话,称赞它们的长处,责备它们的弱点,要求它们竭力进到完善。第二个异象(四1~十六21)讲七印、七号和七碗,是神审判为罪恶所充满的世界的记叙。第三个异象(十七1~二十一8)描写巴比伦的毁灭和其中的罪恶社会、宗教及政府的倾塌,胜利的基督击败那兽及其军队。第四也就是最后一个异象(二十一9~二十二5),是神的圣城的建立和人类永恒的归宿。

本书开头有一段简短的引言,宣布写此书的原由,记下作者的问候,还有对基督的颂赞(一16)。接上为两个简短的预言,点出本书题旨:1,基督降临;2,地上万族哀哭(因祂施行审判,一7)。

本书结尾,劝勉基督徒儆醒等候基督再来。

四、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地

本书一开头就写下了作者的名字,他是耶稣基督的仆人约翰。我们把研究本书作者的各种著作和说法详细按核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启示录》的作者就是写《约翰福音》和约翰三封书信的同一约翰。他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的兄弟;他是使徒,与耶稣一同生活过,亲眼看见祂的死和复活。写此信时,他恐怕已是耶稣当日门徒中仍生存的最后一人。其时为罗马皇帝豆米仙(任期8196年)迫害教会期内,故此书当写于主后96年左右。

初期教父如爱任纽、优西比乌、耶柔米都支持此主张。给七教会的信中所描写教会其成熟情况,以及书中刻划的罗马帝国的光景,与第一世纪最后十年的状况十分符合。

但也有少数人主张此书写于罗马皇帝尼罗统治期间(主后5466年)。所持理由为十一12提到神的殿。从所描写的情况看,此殿当为早期建筑。若此书写于70年后,圣殿已被毁。他们又说,十三18666指的也是尼罗,因根据他的全名Neron Keser中子音所代表的数目字,加起来刚为666。而十七章所说的七王,当指罗马皇帝,其中五人已倾倒(该撒、亚古士督、提庇留、加力果拉、革老丢),一位还在(尼罗),一位还没有来(十七911)。故可推知本书当写于尼罗统治时期。基于许多理由,特别是太按字面意义解释,且将日期推得过早,殊难取信。

大多数圣经学者都同意本书写于第一世纪末豆米仙统治后期,地点为老约翰因信仰而遭放逐和囚禁罪犯的拔摩孤岛,但也可能是以弗所城(约翰释放后居住的地方)。

五、 受信人

本书写明是给罗马帝国亚西亚省的七间教会。在地理上,该省位于今土耳其的西部。七间教会所在城市,都在沟通南北的大道上,送信人很容易沿大路把此信送达各教会。约翰写此信时,该省尚有其他教会;只写给七间或因适为约翰晚年所牧养的教会,也可能各具代表性,每一间教会代表一种发展的类型。也有人解释,说它们分别代表基督教会发展的七个时期,或者教会的七个层面。

我们可以深信的是:作者约翰一定熟悉这些教会,其中信息也是为当日其他教会和今天的所有教会而写。参二1注。

六、《启示录》四种主要解释方法

本参考资料的第一、二节已约略说明应如何看待《启示录》,解经家本着他们的学问和信仰,对本书作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每一种都有它的难以完全圆满说明的地方。综合起来可分四大路线,它们分别是:

1,《启示录》为使徒约翰以前历史上已发生的事的描写,特别是第一世纪末期罗马帝国的情况,藉异象和图像来描绘,以避逼迫教会的异教徒的注意。

2,《启示录》为教会整个历史进程的描写,始自写作时,到新天新地达到高峰。其中所讲的人物与活动都是人类历史已发生和将发生的事件的写照。

3,《启示录》为将来事件的预言,一19提到三种事:所看见的、现在的,和将来必成的。“所看见的”为约翰当时见到的情况和基督(一919);“现在的”指亚西亚省的教会或它们所代表的教会时代(二1~三22);“将来必成的”指随同基督再来及圣城的建立而发生的连串大事。

4,《启示录》为善与恶斗争的描写,每个时代都出现,不属任一历史时代,说明善终必战胜恶。

本书虽有各种不同解释,但其包括的真理并不限于任何一种解释中;而大部分圣经学者都认定这本书讲的是将来的事。凡是愿意谦卑地用祷告阅读此书,而又能不拘泥于字面,从大处远处来看它的人,都可接触到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从作者的见证中得到鼓励、启迪和力量;在世界黎明出现前的时刻中,有信心度圣洁生活,并见证复活的主。──《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