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十八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巴比倫大城之傾倒】 一、宣判巴比倫大城傾倒之主文(1~3節) 二、呼召神子民從她出來(4~5節) 三、判定巴比倫大城傾倒的罪狀和結局(6~8節) 四、巴比倫大城所受刑罰的可怕(9~19節) 1.地上君王為她哭泣哀號(9~10節) 2.地上客商為她哭泣悲哀(11~17節上) 3.靠海為業的為她哭泣悲哀(17節下~19節) 五、屬神的人因她所受刑罰歡喜(20節) 六、巴比倫大城傾倒的情況(21~24節) 貳、逐節詳解 【啟十八1】「此後,我看見另有一位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地就因祂的榮耀發光。」 〔原文直譯〕「這些事以後,我看見另有一位掌有大權的天使從天上降下來,他的榮光照亮了大地。」 〔原文字義〕「降下」降臨,下來;「發光」照亮,光照。 〔靈意註解〕「此後」:指天使向使徒約翰指示並解明那大淫婦的異象之後。 「我看見另有一位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這一位乃是基督。 「地就因祂的榮耀發光」:因基督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參來一3),所以祂的榮耀就是神的榮耀,照耀整個大地。 〔話中之光〕(一)天地都是為彰顯神的榮耀而創造的,然而地因著人的罪而虧缺了神的榮耀(參羅三23),所以神在今天只能將祂的榮耀彰顯於天(參詩八1),但有一天,這地將要因祂的榮耀發光。 (二)當主再來時,先降到空中雲裏(參十1;十四14),那是祂隱密的來到;然後祂的榮耀要發光照耀大地,這是祂公開的來到。 【啟十八2】「祂大聲喊著說:『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或譯:牢獄;下同),並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 〔原文直譯〕「他用強有力的聲音喊著說,大巴比倫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鬼的居所,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並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 〔原文字義〕「傾倒」倒塌,仆倒;「污穢」不潔淨的;「巢穴」牢獄,看守所。 〔靈意註解〕「祂大聲喊著說,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巴比倫大城』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參十七18),具有兩面的意義(參十七7):(1)宗教方面,指那大淫婦(參十七1,5),也就是羅馬天主教;(2)政治和經濟方面,指那獸和牠的十角(參十七12~13),也就是歐洲聯盟和它的行政總部所在地。 『傾倒了,傾倒了』指它將要覆滅。這事發生在它們鬧內鬨,先將羅馬天主教除滅之後(參十七16)。 「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意指它不再是人居住的地方,只有污鬼和邪靈橫行其中。 「並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意指它原來的居民已經成了天空飛鳥之大筵席上所吃的肉(參十九17~18)。 〔話中之光〕(一)就著字面的巴比倫大城而言,已經在舊約裏面預言它的傾倒(參賽十三19~22;廿一9~10);就著象徵性的巴比倫大城而言,它還要再經歷一次徹底的傾倒。 (二)在它成為污鬼和邪靈的巢穴之前,事實上,屬世的巴比倫系統今天就已經充滿了污鬼和邪靈的活動,歐美各國的人早就熱衷於萬教歸一運動、新時代運動、瑜珈術、萬聖節、極端靈恩等,正在為此處預言的成就鋪路。 【啟十八3】「因為列國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奢華太過就發了財。』」 〔原文直譯〕「因為列國都因她淫亂的烈酒醉倒了;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地上的商人都因她奢華揮霍發了財。」 〔原文字義〕「邪淫」淫亂,娼妓行為;「客商」商人,貿易商;「奢華」奢侈,沉迷,過度。 〔靈意註解〕「因為列國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本句指大巴比倫宗教方面的罪狀(參十四8;十七2):(1)萬國的人都被羅馬天主教的異端道理所迷惑;(2)政教合一。 「地上的客商因她奢華太過就發了財」:本句指大巴比倫物質方面的罪狀,人們一味地追求物質的享受,造成工商業發達,也造就了數不盡的億萬富豪。 〔話中之光〕(一)魔鬼欺騙的法術不外乎兩類:(1)利用異端道理來吸引有心追求神的人;(2)利用世俗的享樂來吸引放縱肉體的人。 (二)今天在教會中,異端和世界似乎都受歡迎,魔鬼已經成功地融合了兩種技倆,利用「興盛神學」(prosperity teaching)和各種屬世活動,正在侵蝕聖徒們的心靈。 【啟十八4】「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 〔原文直譯〕「我又聽見另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的子民哪,要從那城出來,免得有分於她的罪,受她所受的災禍。」 〔原文字義〕「民」百姓,子民;「出來」離開,起程;「一同」有分;「災殃」災禍,打擊。 〔靈意註解〕「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從神來的呼聲(參林後六17~18)。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我的民哪』意指無論在羅馬天主教、異端基督教和世界裏面,都可能有神真正的子民混雜在其中;『你們要從那城出來』那城指宗教和物質兩方面的大巴比倫。 「免得與她一同有罪」:『罪』原文是複數詞,指罪行;信徒在信主之前的罪行雖已蒙寶血洗淨(參弗一7),但信主之後仍須不斷的對付才能得著赦免(參約壹一7~9)。 「受她所受的災殃」:指受災禍的虧損;信徒的靈魂雖然必會得救,但若不小心,仍要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受虧損(參林前三15)。 〔話中之光〕(一)信徒今天雖然不能不活在世界中,但我們的心靈必須超越過世界,從世界中出來(參林前七31;林後六17)。 (二)基督徒若是能行,最好不要居住在那些罪大惡極的城市(例如賭城、同性戀者影響力很大的城市);若發現所參加的教會團體在性質上有問題,最好也要儘快的退出。 【啟十八5】「因她的罪惡滔天;她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 〔原文直譯〕「因她的罪惡滔天,神已經記起她的不義了。」 〔原文字義〕「滔」直達到;「不義」虧負,不公。 〔文意註解〕「因她的罪惡滔天」:有二意:(1)罪行眾多,堆砌直通天上(參創十一4);(2)罪惡甚重,聲聞於神(參創十八20)。 「她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並不是說神曾經忽略或忘記她的不義,而是說照神所預定的,此時就要開始對她的不義施以刑罰。 〔話中之光〕(一)神不是不知人們所犯的罪行,祂乃是一直在寬容;但當人們的罪惡堆砌連天,好像建造通天的巴別塔時,神就不能不過問。 (二)主作事有祂的時候(參約七6),我們常誤以為祂放任許多事不加處理,其實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啟十八6】「她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報應她;用她調酒的杯加倍地調給她喝。」 〔原文直譯〕「她怎樣待人,你們也要怎樣待她,並按她所行的,加倍的還她;用她調酒的杯,加倍的調給她。」 〔原文字義〕「待人」付出,回報;「加倍」雙倍的雙倍(第一個原文是兩個字連在一起),雙倍(第二個原文只有一個字)。 〔文意註解〕「她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她」:這是按照律法最起碼的報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參出廿一24)。 「按她所行的加倍地報應她」:但是神所量給巴比倫大城的報應是『加倍又加倍』(原文字義),也就是四倍的意思。 「用她調酒的杯加倍地調給她喝」:『她調酒的杯』意指她以別人的痛苦為自己的快樂;『加倍』原文是『雙倍』的意思;『加倍地調給她喝』意指以加倍的痛苦還給她。 〔話中之光〕(一)將來神的刑罰,決不會少於人所應當受的;沒有減輕,也沒有遺漏。 (二)信徒不能無視於別人的痛苦,更千萬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啟十八7】「她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她照樣痛苦悲哀,因她心裏說:“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 〔原文直譯〕「她怎樣炫耀自己,怎樣奢華揮霍,你們也當叫她照樣痛苦悲哀。因為她心裡說,我坐著作皇后,我不是寡婦,決不會見到悲哀。」 〔原文字義〕「奢華」奢侈地生活,荒淫無度;「照樣」這麼多,這麼大。 〔文意註解〕「她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榮耀自己』乃是驕傲的表現,看自己比別人強(參腓二3反面的意思),以為自己配得別人的羨慕和高抬;『奢華』乃是為肉體安排的表現(參羅十三14),以為自己應當配得如此的享受。 「也當叫她照樣痛苦悲哀」:意指人們今天超越適度的快樂和享受,必為自己換來明天的痛苦與悲哀。 「因她心裏說,我坐了皇后的位」:『坐了皇后的位』意指有錢有勢,管人而非被管,可以坐享一切。 「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寡婦』意指失去人生的依靠與享受,面對困境,一籌莫展。 〔話中之光〕(一)我們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參腓二3),因為信徒一生最大的職責,乃是榮耀神,而非榮耀自己。 (二)人最美的妝飾,乃是內在的品格,而非外表的華美;人最大的享受,乃是內心的知足,而非無止境的追求。 (三)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四)基督徒活在世上,有如寡婦,而非皇后;我們的心,只望早日被提見主,而非貪享世上的榮華富貴。 【啟十八8】「所以在一天之內,她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就是死亡、悲哀、饑荒。她又要被火燒盡了,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 〔原文直譯〕「故此,在一日之內,她的災禍必然來到:死亡、悲哀、饑荒;她又要被火焚燒;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 〔原文字義〕「燒盡」燒毀;「大有能力」強壯,更大。 〔文意註解〕「所以在一天之內,她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在一天之內』意指事前沒有任何徵兆,令人措手不及的突然來到;『一齊來到』意指壓倒性的臨到,令人無法承受。 「就是死亡、悲哀、饑荒,她又要被火燒盡了」:『死亡』是針對『榮耀自己』;『悲哀』是針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饑荒』是針對『奢華』;『被火燒盡』是針對『皇后的位』(參7節)。 「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意指再也沒有甚麼能阻止神的審判以及刑罰的執行。 〔話中之光〕(一)我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我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我們(參路廿一34)。 (二)死了的人就無法再驕傲,一無所有的人就無法再奢華。 【啟十八9】「地上的君王,素來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看見燒她的煙,就必為她哭泣哀號。」 〔原文直譯〕「地上的君王,曾與她行淫,並奢華無度的,看見她被焚燒的煙,就必為她哭泣捶胸。」 〔原文字義〕「燒」焚燒,火煉;「哭泣」痛哭,大聲哭嚎;「哀號」捶胸,砍下。 〔文意註解〕「地上的君王,素來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地上的君王』代表世上一切有權勢和地位的人;『與她行淫』意指與她合作;『一同奢華』意指與她相同的行為。 「看見燒她的煙,就必為她哭泣哀號」:『為她哭泣哀號』表示對她所受的災禍無能為力。 【啟十八10】「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著說:“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 〔原文直譯〕「因害怕她(所受)的痛苦,就遠遠的站著說,禍哉!禍哉!巴比倫大城!這堅固的城,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 〔原文字義〕「遠遠地」離開很遠,在遠處;「堅固的」強壯,大力;「一時之間」在一個小時。 〔文意註解〕「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著說」:『怕她的痛苦』意指害怕自己也被牽連而受苦。 「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本句形容巴比倫的兩個特點:(1)大;(2)堅固。 「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形容災禍忽然臨到(參帖前五3)。 【啟十八11】「地上的客商也都為她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 〔原文直譯〕「地上的商人也都為她哭泣哀慟,因為再也沒有人買他們的貨物了:」 〔原文字義〕「悲哀」哀慟,憂愁;「貨物」商品,載運物資。 〔文意註解〕「地上的客商也都為她哭泣悲哀」:『地上的客商』代表世上一切從事貿易行銷的人士。 「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意指他們喪失了最主要的顧主。 【啟十八12】「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 〔原文直譯〕「(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布料)、絲綢、,朱紅色(布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製品,極貴重的木器,銅器、鉄器,和大理石製品」: 〔原文字義〕「極寶貴」價值貴重的,最高級的;「漢白玉」大理石。 〔文意註解〕「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第一類裝飾品。 「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第二類高級衣料。 「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第三類雕刻藝術品。 「各樣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第四類建築材料和高級家具。 【啟十八13】「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 〔原文直譯〕「以及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牲口、羊、馬、車輛、奴僕、人口。」 〔原文字義〕「荳蔻」印度香料;「香膏」沒藥;「奴僕」身體;「人口」人的魂。 〔文意註解〕「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第五類化粧品。 「酒、油、細麵、麥子、牛、羊」:第六類食品。 「車、馬」:第七類交通工具。 「和奴僕、人口」:第八類人工。『奴僕』原文是『身體』,指賣身為奴;『人口』原文是『人的魂』,指出賣靈魂,為了生存而不顧性命。 〔話中之光〕(一)今天有許多人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甚至去從事一些不正當的職業,雖然借口為了生存,身不由己,但將來神會審問。 (二)二十九種貨物中,金、銀列在最前面,而身體和人的靈魂竟然列在最後;今天在一些有錢人的眼中,人命往往不被重視。 (三)真正神的教會和聖徒,為了拯救人的靈魂,不惜花費重大的代價;然而異端邪教和其跟從者,為了取得某種利益,不惜敗壞人的靈魂。 【啟十八14】「巴比倫哪,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也從你中間毀滅,決不能再見了。」 〔原文直譯〕「你魂所貪愛的果子已離開了你;一切肥美的珍饈和華麗的美物,都從你那裡消失,再也找不著了!」 〔原文字義〕「貪愛」私慾,願望;「珍饈美味」肥美的;「華美的物件」閃亮的東西。 〔文意註解〕「巴比倫哪,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巴比倫哪』這是從天上來的聲音;『所貪愛的果子』一指各類珍果,也可意指所勞碌追求的收獲;『離開了你』意指化為虛無。 「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珍饈美味』一指各類上等食材,也可意指所貪求的享受;『華美的物件』一指各類華服寶飾,也可意指所炫耀的收藏。 「也從你中間毀滅,決不能再見了」:意指都已成為過去,不復存在。 【啟十八15】「販賣這些貨物、藉著她發了財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的站著哭泣悲哀,說:」 〔原文直譯〕「(販賣)這些貨物,藉她致富的商人,因害怕她(所受的)痛苦,就遠遠的站著,哭泣悲哀,說」: 〔原文字義〕「發了財」富裕,豐足;「怕」畏懼。 〔文意註解〕「販賣這些貨物、藉著她發了財的客商」:『她』指巴比倫大城。 「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的站著哭泣悲哀,說」:『怕她的痛苦』意指害怕自己也被牽連而受苦。 【啟十八16】「“哀哉!哀哉!這大城啊,素常穿著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寶石,和珍珠為妝飾。」 〔原文直譯〕「禍哉!禍哉!這素常穿著細麻、紫色和朱紅色(衣服),又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的大城!」 〔原文字義〕「穿著」披戴,周身圍著;「妝飾」佩以金飾。 〔文意註解〕「哀哉,哀哉,這大城啊」:『哀哉,哀哉』表示極為難過傷心;『這大城』指巴比倫大城。 「素常穿著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意指穿著高價的美服。 「又用金子、寶石,和珍珠為妝飾」:意指佩戴珍貴的飾物。 【啟十八17】「一時之間,這麼大的富厚就歸於無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連所有靠海為業的,都遠遠的站著」: 〔原文直譯〕「一時之間,這麼大的財富竟蕩然無存!所有的船長、搭船的旅客和水手們,以及所有靠海謀生的人,都遠遠的站著」: 〔原文字義〕「富厚」財富,豐富;「歸於無有」荒廢,成為荒場。 〔文意註解〕「一時之間,這麼大的富厚就歸於無有了」:意指偌大的財富轉瞬化為烏有。 「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船主』指船東;『坐船往各處去的』指船客;『眾水手』指船員。 「連所有靠海為業的,都遠遠的站著」:『所有靠海為業的』指所有與船運有關的行業;以上四種人概括地代表一切依靠大自然謀生的人。 【啟十八18】「看見燒她的煙,就喊著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 〔原文直譯〕「看見她被焚燒的煙,就喊著說,有哪一座城能與這大城相比呢?」 〔原文字義〕「喊著」哭號,大叫;「何城」甚麼。 〔文意註解〕「看見燒她的煙,就喊著說」:『煙』代表毀壞,也代表一切可以眼看,但不可持定的東西。 「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意指這大城舉世無匹。 【啟十八19】「他們又把塵土撒在頭上,哭泣悲哀,喊著說:“哀哉!哀哉!這大城阿。”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寶成了富足!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 〔原文直譯〕「他們把塵土撒在他們的頭上,哭泣哀慟,喊著說,禍哉!禍哉!這大城!凡有船在海中的,都藉她的揮霍致富;一時之間,她已變廢墟了!」 〔原文字義〕「撒」扔,丟;「成了荒場」歸於無有。 〔文意註解〕「他們又把塵土撒在頭上,哭泣悲哀,喊著說」:『把塵土撒在頭上』這是古時中東一帶地方的人用來表示極其傷痛的舉動(參伯二12)。 「哀哉,哀哉,這大城阿」:(參16節註解)。 「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寶成了富足」:『她的珍寶』指12~13節所列寶貴的貨物。 「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荒場』意指廢墟。 【啟十八20】「天哪,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阿,你們都要因她歡喜,因為神已經在她身上伸了你們的冤。」 〔原文直譯〕「天哪,眾聖徒、眾使徒和眾先知哪,都要因她而歡喜,因為神已經審判她,為你們申了冤。」 〔原文字義〕「歡喜」歡樂,快樂;「伸...了冤」斷了案;判定審判。 〔文意註解〕「天哪,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阿」:『天哪』意指凡住在天上的;『眾聖徒』指信徒和神的子民;『眾使徒』指被神差遣的僕人;『眾先知』指為神說話的人。 「你們都要因她歡喜」:『因她歡喜』指因她受神的刑罰而歡樂。 「因為神已經在她身上伸了你們的冤」:這算是對眾聖徒的禱告的答應,包括對第五印的禱告(參六9~10)。 〔話中之光〕(一)地上有三類人──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客商、靠海為業的(參9,11,17節)為她悲哀,天上卻另有三類人──眾聖徒、眾使徒、眾先知為她歡喜,同樣一件事,人們卻有完全相反的反應。你我信徒須注意,有時候我們對事情的反應如何,也表現出我們的屬靈情況如何(參太五38~42)。 (二)整個巴比倫大城(無論是宗教的或物質的),都是與屬天的聖徒為敵的;換句話說,世界的系統是與屬神的人為敵的。今天,我們若與世俗為友,便是與神為敵了(參雅四4)。 【啟十八21】「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裏,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 〔原文直譯〕「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像大磨石般的石頭,丟在海裡,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找到了!」 〔原文字義〕「大力」強壯,有能力的;「舉起」提起,除去;「猛力的」急衝地,猛衝。 〔文意註解〕「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裏,說」:這是為著顯示神所定規的旨意,永不容許巴比倫大城再在地上出現(參耶五十一63~64)。 「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猛力的』形容毫不猶豫;『決不能再見了』這個子句在21~23節裏一共用了五次,表示神堅定不移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大磨石原本是被人用來磨糧,供人生存;如今被天使用來形容丟棄,意即被丟棄者沒有存在的價值,神對它決不憐惜。 (二)主耶穌說,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栓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裏(參太十八6)。凡會絆倒信心軟弱之信徒的,這人便在教會中沒有用處,只配在世界(海)裏面打滾。 【啟十八22】「彈琴、作樂、吹笛、吹號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各行手藝人在你中間決不能再遇見;推磨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 〔原文直譯〕「彈琴、奏樂、吹笛、吹號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到了;各種手藝匠人,在你中間決不能再看到了;推磨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到了;」 〔原文字義〕「作樂」音樂家,樂師;「行」手藝,行業;「手藝人」藝術匠,藝術家。 〔文意註解〕「彈琴、作樂、吹笛、吹號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彈琴、作樂、吹笛、吹號的聲音』指音樂。 「各行手藝人在你中間決不能再遇見」:『各行手藝人』指藝術創作者。 「推磨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推磨的聲音』指維持生存正常的聲音。 【啟十八23】「燈光在你中間決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婦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 〔原文直譯〕「燈的亮光,在你們中間決不能再照耀了;新郎和新娘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到了;因為你的商人曾經是地上的大人物;因為萬國都曾經被你的邪術迷惑過。」 〔原文字義〕「邪術」麻醉品,藥劑;「迷惑」欺騙,引入歧途。 〔文意註解〕「燈光在你中間決不能再照耀」:『燈光』指生存活動正常的現象。 「新郎和新婦的聲音,在你中間決不能再聽見」:『新郎和新娘的聲音』指延續生存所該有的歡勒聲音。 「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指生意人的社會地位很高。 「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你的邪術』指敵基督藉以欺騙人的法術,有兩方面:(1)異端教訓;(2)世界的引誘。 【啟十八24】「先知和聖徒,並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都在這城裏看見了。』」 〔原文直譯〕「先知和聖徒,以及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都在她裏面被發現了。」 〔文意註解〕「先知和聖徒,並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先知和聖徒』指屬神的人中之殉道者;『地上一切被殺之人』指遭受不公的枉死世人。 「都在這城裏看見了」:意指發現它的罪證。 叁、靈訓要義 【巴比倫大城之覆滅】 一、巴比倫大城覆滅的宣告(1節) 二、巴比倫大城必須被覆滅的理由(2~6節): 1.因為它屬靈的敗壞(2節) 2.因為它會敗壞地上各國、君王和客商(3節) 3.因為它會敗壞世人,使之犯罪(4~5節) 4.因為它逼迫神的子民(6節) 5.因為它榮耀自己、奢華(7節) 三、巴比倫大城覆滅的快速(8節) 四、巴比倫大城覆滅所帶來的衝擊(9~20節): 1.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失去同伴(9~10節) 2.靠她發財的失去買主(11~16節) 3.靠她吃飯的失去後台老闆(17~19節) 4.被她逼迫的歡喜快樂(20節) 五、巴比倫大城覆滅的實情(21~23節): 1.必會非常劇烈(21節) 2.必會完全徹底(22~23節) 六、巴比倫大城覆滅的理由再述(23節下~24節): 1.尊貴人──驕傲 2.邪術──屬靈的敗壞 3.迷惑 4.逼迫殺害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啟示錄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啟示錄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