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二书全书综合短篇信息 目录: 约翰贰书注释 约贰 (陈终道) 按真理而行 约贰1—7;约贰3—4 (于中曼) 照祂的命令行 约贰6 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 约贰7—10 (李道生)
约翰贰书注释 陈终道
经文:约翰贰书 两个试验(1—13) 第1节,「太太」在此是指教会(基督新妇)的意思,此种用法在彼得前书五13节中亦出现过,而且直译为教会。 第2—3节并非祝福的话,而是一个肯定的宣告。指出人若持守福音真道,必为其他真信徒所爱,更蒙神所喜爱;神的恩惠、怜悯、平安必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所以,若要蒙神祝福,不必假外求,只要恒心守住真道,爱主所爱,就必蒙福。 第4至11节乃约翰重申两个分辨真伪信徒的标准: 1、彼此相爱(4—6): 使徒指出这是命令,而且是一条既定的命令,不是新的领悟或感动。面对命令只有一种应有的态度,就是遵行;此外,我们不应再依照自己意思或喜好行事,也不需要再寻求神的感动和带领,因为它本身就是明确和既定的旨意,照着去行便是真信徒。 十字架是基督徒爱用的标志,它是一个受苦和牺牲的记号,也是一个爱的记号。你要背负的十字架,可能是要你爱一些很难去爱的人,亦可能是要你长久付出心力来事奉。各人所面对的虽然不同,但都是走在同一的道路上,这条路是耶稣曾走过的苦路,有祂的脚踪和十架沉重的拖痕,我们的爱与主的十架相比,显得轻省和渺小得多了。 2、确认基督是道成肉身的(7—11) 「超过」(9)原文是更向前进之意,这是对异端一个贴切的描述。约翰并不反对人思想开明或有创意的表达,但若在信仰上创新到超越了道成肉身的信仰范围,他的信仰就不再是神所启示的了,我们之间就不能再有「圣徒相通」的关系了(11—12),即是不能把他当作当时的巡回传道者一般来接待了。使徒在此事上十分慎重,而且用字甚重,足以证明当时异端为祸的严重性。我们今日在众多的异端邪说之中,亦要十分留意。 第一段 引言——使徒的爱心(1—3) 一.使徒自称(1) 「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太太或作教会下同)和他的儿女。」(约贰1) 前书完全没有发书人的自称,本书却有,这是本书与前书不同的地方。这自称只说是「作长老的」,却没有提到在甚么地方教会作长老,是很值得注意的。不论彼得或约翰自称是「作长老的」时,都不指明他们是在甚么地方作长老,暗示作长老的并不限于某一地方。虽然在使徒行传和书信中曾提到:「在各城设立长老」(多一5),或「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参徒十四23),但如果约翰的职责只限定在地方教会,他凭甚么权柄指导别城的教会信徒,怎样按真理行事?何况有关接待传道人,甚或拒绝异端者,都是关系众教会的信息,也是必然引起教会内部争论的问题。实际上,约翰一写信,就已经打破了「地方」的界限;他一写信,就表示他要管多过他自己所在的那一个地方教会的事了。 由此可见: 1.「长老」的工作,在当时已不限于某一地方的单位他们所牧养的范围,也不限于一地。事实上,当时信徒已经分散到更广大的地区。 2.当时各地虽有长老,但以使徒的身分作长老的可能只有约翰一个,他既是硕果仅存的长老中之长老,自然享有较超然的地位,是众教会所敬重的。所以他在写信时,没有必要说明自己是甚么地方的长老;否则,就是当时亚细亚的各教会都已经没有长老了,只有约翰一个。但无论如何,这已经表示长老的属灵责任,所照顾的范围已不限于某一城一地了。 3.按彼得前书五章1节,彼得也自称为长老的,但彼得书信是写给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加、亚细亚,庇推尼的信徒,而这五个地区都是包括许多城镇的省分,不是个别的一个地方城镇。 综合以上各点看来,使徒时代的末期,使徒们也都作了牧养工作,而且因为他们是以传道人的身分作长老,所以工作的范围是超地方性的,成为众教会的长老。 二·使徒的爱心(1下—2)
「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约贰1下—2) 「诚心所爱」原文是「在真理中所爱」。N,AS.B.译作love is truth。按这两节经文可见老约翰的爱心是: 1、像父母对待儿女的爱心 「太太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正像使徒保罗对待信徒一样(林前四14—15;林后六11—13;加四19;帖前二7,11)。可见使徒们都有同一脚踪。他们传道成功的秘诀,就是诚心诚意地爱主爱人。 这句话也表示写信的老约翰比受书的姊妹,在年龄上大概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能够用这样的口气讲话。 2.在真理中的爱心 在真理中运用爱心,就不体贴肉体,庇护罪恶,偏私徇情;也没有虚假,乃是出于真诚,求人的实际利益,使接受的人,既感受对方的爱心,又获得真理上的造就。 「爱」本身就是真理,爱只喜欢真理(林前十三6)。在真理中用爱心待人,就是用具体的行动教导人明白爱的真理。 3.与一切知道真理的人同一心灵的爱心 「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使徒表示了他的爱心之后,立即表示还有许多知道真理的人,也像他那样,为着真理的缘故而爱这位姊妹。凡是同一心灵专心爱主的,也必同心爱主所爱的。 在真理暗淡,异端丛生的时代中,竟然有少数信徒按真理实行相爱,这真是给使徒很大的安慰。老约翰不但自己是真理的老战士,也不轻忽别的遵行真理的信徒。 由此可见,这位受书人,必然是一位十分爱主,又被许多传道人认识的姊妹。她也可能是一位相当尊贵而富有的信徒,而且喜欢接徒主的仆人。所以约翰要提醒她不要随便接待那些不该接待的人。 三,祝祷的话(3) 「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约贰3) 本书祝祷的话最特出的地方,是用了非常确定的语气——「必常与我们同在」。老约翰不是用求祷的语气;而是确信的态度。这种确信是由于他认识真理之神的结果。从他认识神的丰富经验中,他断定了凡按真理实行相爱的人,神的恩惠、怜悯、平安,必定常与我们同在。 「恩惠」指神的一切赐予。「怜悯」指神的慈爱向人所表示的同情和帮助。基督徒虽然在罪恶永刑方面已因神的怜悯得蒙拯救,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不断的需要得怜悯,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5—16)。「平安」可包括心灵与身体两方面:外面环境的亨通和里面心灵的安息等。这三样都是从父神——赐福的源头,和祂儿子耶稣基督——一切福乐的经手人,所赐给我们的。祂怎样赐下恩惠、怜悯和平安给我们呢?在真理和爱心里面。 第二段 使徒的喜乐与命令(4—6) 一·爱真理的喜乐(4) 「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约贰4) 「真理」是老约翰的常用字。从本节可见他在老年时爱真理的心并未稍减。当时教会情形既是那么暗淡,他的喜乐和安慰就是看见信徒遵行真理。但这种喜乐是那些向异端和世界妥协之人尝不到的。惟有不妥协地劝勉信徒行真理,又受到反对、误会……最后打了胜仗,看见信徒顺服了真理的,才能享受这种喜乐。 二·相爱的命令(5—6) 「太太阿,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我们若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约贰5—6) 一般来说,人总是偏向于讲「理」的,所以使徒在讲真理时,特别先谈到爱心,然后才指出爱心要用在真理中,叫人注意爱心。 这两节与约翰壹书二章7—8节:「亲爱的弟兄阿,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一条新命令,乃是你们从起初所受的旧命令。这旧命令就是你们所听见的道。再者,我写给你们的是一条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们也是真的。因为黑暗渐渐过去,真光已经照耀。」很相似,可见这是老约翰常讲的题目。为甚么他在这么高年,灵程已到了高深境界,还常讲最熟的信息——「爱」?这似乎告诉我们,老约翰凭他深远的属灵眼光,深深看见教会最大的需要,是相爱的生活。他对主所给教会相爱的命令,看得特别严重而神圣。教会爱心冷淡,是背道的开始和容纳异端的原因。失去了起初的爱心,就必定开始放松真理的标准,渐渐失去对真理爱慕追求的态度,跟着而来的就是信仰的堕落和腐化。 从这位姊妹成功的家庭教育看来,可知她灵性情形很好,因为她热心行真理。从贰、参书可见约翰在真理暗淡的时代中,特别留心那些少数的忠心者,并对他们大加赞许勉励。事实上勉励信徒追求并遵行真理,就是防止异端最妥善的方法。 注意在这里的「劝」,是恳切的态度。老约翰虽是长老,又是使徒,却不用权柄命令人,而用诚恳的态度劝告人,显见老约翰不随便用权柄。他不是一个辖制群羊的长老,而是爱护群羊的长老。长老不是不可以用权柄或命令,但会用权柄的人总是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如果劝勉已经可以生效,何必用命令或责备? 第三段 使徒的警告(7—11) 本段是本书的主题,警告信徒要谨慎提防异端,不可随便接待那些挂着基督招牌而宣传假道理的人。所以上文特别注重爱心与真理的并行。我们的爱心必须在真理之中运用,并且要因爱真理的缘故而爱人,才不致被属肉体的情感所支配。其实,上文使徒已经在指导信徒怎样防备异端(但到了本段,上文的意思才显明),就是要在真理上热心求长进——遵行使徒教训,使爱心不受情感的支配,而受真理的约束。 本段进一步指出应防备异端的主要理由和实行方法。 一·世上已有敌基督者 (7 ) 「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约二7) 试比较约翰壹书二章19—23节——「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你们从那圣者受了恩膏,并且如道这一切的事。」似乎当时信徒总以为敌基督者是在「末期」才出现,而疏于防备那些类似敌基督的人。本节教导信徒怎样试验他们,就是看他们对基督的信仰如何。 按当时的异端,认为神是个灵,是圣洁的,而肉体却是污秽的,所以基督不会是道成肉身,因而否认基督在肉身显现。这与犹太人否认基督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的原因不同,但否认基督是道成肉身的救主的事实却相同。就像现代的不信派(或称现代派),他们不信基督道成肉身的原因,是认为不合科学,但他们否认基督是道成肉身这一点,跟历代以来敌挡神的异端相同。 二·要保守工作不受亏损(8 ) 「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作我们)所作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约贰8) 忠心的工人并不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他们不但应该忠心撒种,不因环境灰心,还要关心照顾自己工作的成效,就像撒了种之后,还要小心浇灌照料。否则,还不算是忠心的传道人。这种关心绝不是出于维护个人事业的虚荣心,而是珍惜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已经得着该有的成效?是否达到益人荣神的目的?是否能在神面前得满足的赏赐?是否能对神对人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这都是忠心的工人该有的态度,有这样的态度才会使他们在恩赐和灵命上不断长进。 「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这是神的心愿。不要以为得赏赐只是人的一种贪图,神喜欢祂的儿女得着赏赐。所以,如果存着要讨神喜悦的心去追求,要「得着满足的赏赐」是非常高尚的心志。 三·分别异端者的要诀(9 )
「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约贰9) 「越过」proago 就是向前先走的意思 N.A.S,B,译goes
too far,何赓诗译作「任意前进」。按当时的假教师自认为知道一些更高深的事,就擅自越过福音的真道,自作聪明地离开福音的真理,在救赎的真道上加上人的道理。 注意,「越过」并不是完全拒绝,而是故意多加了些,在有关信仰的解释上超越了本来的意思,叫人发生误解。 不论异端或邪灵的工作,都不一定完全正面的反抗基督或十字架的救恩,而常是超越、加多、减少、混淆而误导。所有假冒真理的人,都不会假到完全没有一点真,不然怎能以假混真?反之,假得越像真的倒越是假。 四·不可接待传异端者(10—11)
「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贰10—11) 「若……不是传道教训」就「不要接待」他们,这句话显示一切忠心的神仆所到之处都必须传上文所说的「基督的教训」:就是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是神所差来的基督,是道成肉身的救主(太十六16,21)。 防止异端为害的方法是跟他们绝交。不接待,不问安,否则就在他们的罪上有分……。 「问安」原文chairo按Amdt印Gingrich新约希英字汇,认为这字的原意是欢乐( rejoice or glad),但用在问安方面时含有祝贺欢迎的意思英文z.A.S.B.及KS.V.都译作「greeting」B.E.C.K.译作「greet」,所以这里的问安比一般的见面礼或招呼更强。有祝贺,欢迎,表示同情的意思。对传异端者不但不该接待他到家里,也不该向他表示同情或支持。 今天教会的难处是不能分辨异端,常误用对弟兄的爱心对待传异端的人。有时候却相反地以对待异端的辨法对待弟兄!于是教会的纠纷加增,异端也加增。 大概当时信徒曾接待或是准备接待这些传异端者,像接待主的仆人那样;所以便徒特别加以阻止,警戒信徒,不但不该接待,也不该在财物上帮助他们,或向他们表示善意的同情,因为这种接待会留下教会受害的危机。 但今日信徒要谨慎地引用约翰这几节的教训,切勿滥用于一切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身上。 1.我们心须很正确而公正地用真理判别对方是否异端,倘若自己的真理知识不够,或已有偏见,就应当与别的主仆或弟兄共同判别。 2.在准备严厉对付异端之前,要考虑对付的方法是否会引起信徒同情他们,因而宁愿接受他们的教训?对付异端不但需要真理的判别,也需要属灵的修养,用爱心实行真理,却不用血气的手段。 第四段 结语——使徒的愿望(12—13) 一·盼望当面谈论(12) 「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约贰12) 「纸」,新约只有这里用过,在这里是指埃及的草纸,不是皮卷。 「不愿用纸墨」,这是因为老约翰对信徒的热诚,喜欢见面谈说,更加亲热。可见他们彼此之间有很深厚的情谊。信徒的交通是多方面的,许多时候不是笔墨所能尽录。 二·代替问安(13) 「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约贰13) 老约翰虽在最小的事上也不嫌烦琐,愿为信徒代劳问安,使人得安慰。年老的约翰对于普通信徒所委托的小事也十分认真去做,并未站在高不可攀的地步。 约翰贰书简介 蔡哲民
经文:约翰贰书 背景 一、作者: 约翰一、二、三书本身未指明作者与受书人,但教会历来认为这三卷书都是使徒约翰写的。另外此书信的内容、措辞、观念与约翰福音相似,学者多同意这三卷书信与约翰福音是由同一作者写成。 约翰二书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长老」的自称显示作者是有名望的长者,本书的内容和风格与约翰一书相似,应该是出自同一手笔。另外使徒自称长老见于彼得书信中(彼前五1)。 约翰是耶稣的亲表弟(母亲撒罗米是马利亚的姊妹,可参考太廿七56;可十六1;约十九25)。约翰早年家境不错,雇有工人(可一20),其母亲还资助过耶稣的布道工作(可十五40—41),约翰还认得大祭司(约十八15)。约翰后半生大概生活在以弗所城附近,他在罗马皇帝豆米先( Domitian )大迫害中,被放逐到「拔摩岛」,后来回到以弗所,死于第一世纪结束之际。 二、写作地点与时间: 由书信的内容看起来,本书与约翰的其他书信大约是同时期写的,约在公元九十年前后。而且可能写于同一地点一以弗所。 三、受信人: 被称为是「蒙拣选的太太和他的儿女」,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指一位女性基督徒和其家人。但多数学者认为收信人是某一间教会及其会友,作者也许采用这词来表明教会是基督的新妇。 问候语:(1—3) 一、写信人:作长老的。(1) 「长老」:使徒自称长老见于彼得书信中(彼得前书五章1节),或者彼得和约翰都担任过长老的职务。 二、收信人: (一)蒙拣选的太太和儿女。(1) 「太太」:可能指某处教会的「整体会众」或一位基督徒妇人。 「儿女」:可能指该教会个别的信徒或是那位基督徒妇人的儿女。 (二)作者诚心所爱的。(1) 「诚心所爱」:原文也可以表示「因真理而爱」或「在真理中去爱」。 (三)一切知道真理的人所爱的。(1) 「真理」:此字约翰共享过二十五次,几乎每次都和耶稣有密切的关系,耶稣就是真理。 三、作者与一切知道真理的人爱收信人的原因: 因为真理的缘故。(2) 四、真理: (一)存在我们(基督徒)里面。(2) (二)永远与我们同在。(2) 五、恩惠、怜悯、平安(来自父神和基督)在真理与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3) 「恩惠」:是神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赐予。 「平安」:基本和主要的意义是一种「健全的状态」,亦即全人在一终极和末世性的意义上获得拯救的状态。其次(次要的意义),平安指人因进入了健全的状态而享受心中的平安。 恩惠是根,平安是果。 邻悯,意思就是让不配的人可以得着。 一 当连行主命令:(4—6)
一、作者见到基督徒,有人照父所受的命令遵行真理就甚欢喜。(4) 「遵行真理」:可以译为「在真理中行事」。 可能在异端搅扰教会之际,有些基督徒持稳真理,使作者大得安慰。
二、作者劝教会要彼此相爱,相爱是我们起初所受的命令。(5) 「起初」:指刚信主时。
三、如果我们依照神的命令行,这就是爱。(6 ) 照祂的「命令」行:原文是复数,指仔细而具体的要求。 就是这「命令」:原文为单数,指「彼此相爱」的命令。 当提防假教训:(7—11) 一、许多异端已经出现,特征是「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7)
此处的异端显然是「诺斯底主义」
(请参考约翰壹书简介)。 二、基督徒要小心,不要拆毁作者已经完成的工作。( 8 ) 「失去」—应译为「拆毁」。 「你们所做的工」:比较可靠的古卷作「我们所做的工」。 三、持守基督的教训的就有天父又有子,否则就没有神。(9 ) 「越过」:「逾越」、「违犯」、「破坏」。 「基督的教训」:基督的教导、命令,或者是「关于基督」的教导。 四、要小心接待传教者,免得在异端的恶行上有分。(10—11) 「接他到家里」:指为旅行教师预备住所和食物。因为这样的行为虽然是基督徒的美德,但是这样做等于投资在假教师的恶行上,并等于公开赞成他们的行动。 「问安」:不是指客套的问安,而是指带有积极鼓励和欢迎意味的的问安。 因此基督徒的奉献也应该注意奉献的对象,以免反而说明敌基督的势力。 结尾与问安:(12—13) 一、还有许多事想告诉受信人,但希望当面谈论,使写信人与受信人的喜乐满足。(12) 「纸墨」:纸是指蒲草纸,是蒲草茎做的,容易取得而且价格便宜。墨是混和碳粉、水、黏胶或油制成的。 使「你们」的喜乐满足:较可靠的版本作「我们」的喜乐满足。 二、其他基督徒问受信人的安。(13) 「蒙拣选之姊妹」:字面上是指另一位基督徒妇女,但也可能是以喻意用法,指另一间教会。
按真理而行 于中曼 经文:约翰贰书1—7节;约翰参书3—4节 「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大,(太大或作教会下同)和他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他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太太阿,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我们若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约贰1—7) 「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约参3—4) 在以上的圣经中,我们看见年老约翰写信给教会。在其中充满了爱,也充满了喜乐。他说:「我听见我的儿女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 这位被称为主里的使徒,他不是为别的欢喜——不是因为得着大财利而喜,不是因为享名声、有地位,或自己「宗教事业」成功而喜;乃是因为教会「按真理而行」就大大喜乐,所以这也显明是主所喜悦的。我们知道,神作见证。大卫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十三22)大卫合神心意的原因何在?下面接着说:「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大卫自己也说:「我也按祢的真理而行。」「至于我,我却要行事纯全。」(诗廿六3,11;八六11)在此,我们可以看见大卫「合神心意」的原因了。唯有照真理而行,才能得主喜悦。这是每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共有的条件。 在约翰福音第十二章记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马利亚用香膏膏主的事。伯大尼的马利亚,是一个沉静爱主的妇女,她坐在主的脚前,听主的话,明白了主的旨意(真理);又被主的爱所感动,经验了主耶稣复活的大能,使她的弟弟拉撒路从死了四天的墓穴中出来;所以她预为主的安葬,把香膏抹在主身上。到主被钉死埋葬三天三夜之后主日的清晨,她不用早早起来赶往坟墓。不用去忙碌奔跑凑热闹,她知道所信的是谁。她相信主必复活,也知主已复活了。在马利亚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个照真理而行的榜样: (1)求明白真理(神旨意); (2)被主爱感动; (3)经验主的大能; (4)行动——实在的遵行; (5)被人误会反对——行主真理之人,没有不被血气之人反对的; (6)不是作外表的工作。 直到今日,我们还羡慕马利亚将膏油倒在主身上的香气,被这大爱所感动,真是流芳百世了。 另外一个是犹大,除了他卖主的事以外,圣经甚少记载他的行动,所以我们对此君可说所知甚少。但在圣经中,也末见到他有明显的过错——在未成熟阶段的信徒,过失是免不了的。彼得最热情,过失也最多。雅各、约翰兄弟两兄弟,曾有份于争大,又要求主降火灭人,且嫉妒别人不跟从他而奉主名赶鬼;多马不信而悲观怨言;腓力重理智与现实;……惟有犹大,是个深沉阴险的人物,貌似严肃端庄,圣经未记载他说错过话,他虽口不快,却也心不直,惯于叫口号,说动听的话,真是好话说尽、坏事作绝。 这里是记载他唯一发表的意见:「这香膏为甚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从这里是我们惟一的线索。找出犹大的毛病:「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看见了么?说的不错,行的不好,假冒为善,乃信徒之大病。他作一个「双重人格」的人。再看他卖主的事,很难断定他只是为了三十块钱的收入,乃足因精神分裂、或求弥补免得盗用主款败露的一种行动。看他把卖主得的钱,并未拿去耗费,也未花天酒地;却是在矛盾之下,悔而不改,得钱又要丢给别人,终至吊死,这是因言 行不一,而至魔鬼入心,(像扫罗同样情形,因心存黑暗,给撒但留了地步。)照今天医学方面精神分析来说,乃精神分裂征象。可怜、也可怕!信徒当防此病,免致遗臭万年。像犹大一样的卖主,起因不照真理而行。 按真理而行,是行甚么呢?乃是行爱心的事,约翰本来是性如雷子,心狠手辣,一脸横肉;得着圣灵之后,完全改变,满有主爱的生命,流露出主的性情,他也凭自己所行的,劝信徒行爱心的事,自己心中有真理,照真理而行,才能以劝勉别人照真理而行阿! 愿主怜悯我们,使我们言行一致,不作伪善之人。
照祂的命令行
经文:约翰贰书6节 「我们若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约二6节上) 这封短笺是「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某个女人和她的家庭,而教会就在其家中(可能是以弗所教会)。也有些人认为,是指拟人化的教会和其成员。 很明显在这个小教会中,存在着某种内部相交的冲突。因为那位长老提醒他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就是要「彼此相爱」(5节)。作者强调「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委身(6节)。 他认为遵行这个命令是如此重要,因为可保护人防备「许多迷惑人的」,他们已出来到世界上(7节)。假如这些人彼此相爱,就不会「失去『他们』所做的工」(8节),这暗示那些假教师与地方的教会分裂出去了。 在本信中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警告那些自铸神学的倾向。任何人「越过」使徒的教训,不但易受假教师的攻击,也易沦于自欺的危险(因他会『没有神』9节)。 作者对假教师的立场很强硬,他要教会远离他们。这位长老十分担心这一点,故想快一点到他们那里,可以更全备地教导他们,使他的喜乐也可得到更新(12节)。 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 李道生
经文:约翰贰书7—10节 「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作我们)所作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约贰7—10) 使徒约翰,他曾几次提到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约壹二18—22;四2,3),而在这里又题到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以及敌基督的,他们否认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事,这些皆是属于当时的异端,是同一类的人。很显然的,在当时有不少的假先知和假教师,游行各地,他们是善于谚言,不认父与子的;他们是属于世界的,不是属神的,曾经宣传假道,混乱教会,其共同的企图,就是要毁灭基督真理;他们是自命不凡,自以为义的进步分子,高人一等。 约翰说他是「越过基督的教训」去教导人,这「越过」一词的原文就是向前先走的意思,也就是「任意的走在前头」,足以说明这些宣传异端的人,以为那些守道不阿虔诚的信徒,是知识肤浅而落后不前,不懂深奥之事的人;因此,他们擅自越过福音真道,自作聪明,故意在有关信仰上,在救赎的真理上,加添一些人的道理,超越了本来纯正的意思。约翰在此指出,这种越过,就是等于离开了基督,所以他劝勉信徒,要「常守基督的教训」,不要接待这些传异端者,那才是最稳妥的防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