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二书导论短篇信息 目录: 约翰二书启示的基督──交通中所启示的基督一爱心和真理(江守道) 约翰书信研究(巴斯德) 约翰贰书精华(漆立平) 约翰二书──爱与真理(张向晨) 约翰贰书导读 约贰 (李道生) 约翰贰书简介 约贰 (蔡哲民) 约翰二书 交通中所启示的基督——爱心和真理(江守道) 「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 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我们若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你们要小心, 不要失去你们所作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约贰) 祷吿:亲爱的天父,我们继续在祢面前等候,仰望祢的圣灵将祢的话新鲜的向我们启示,好叫祢的话对我们不会仅是字句,而是灵与生命。为了祢的话,我们实在感谢祢,感谢祢这些活的话。为了祢的圣灵,我们感谢祢。我们把这段时间交在祢手中,求祢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神。奉我们主耶稣的名。阿们。 约翰二书和三书,是新约圣经里最后的两卷,大概是写于第一世纪末期,在主后九五至九八年间。两卷书信都是写给私人的:贰书是写给一位蒙拣选的太太,三书是写给亲爱的该犹——一封是给一位女士,另一封是给一位男士。 神的旨意在本意上是圑体性的。换句话说,神心意里要得着的,是一个身体,一个教会,一个新妇, 一个居所。可是因为大多数人失败了,神就必须呼召个别的人作教会的得胜者。借着这些个别的得胜者, 或者说是这群得胜者,就是这些回应神呼召的人,神就能成全祂所愿意教会去作的工。 以前我们提过,约翰所写的书信是和恢复的原则有关;因此我们会依照恢复的原则去看这两卷写给私人的书信。 作者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只说「作长老的」。 「长老」基本上的意思是指年长的,但这个词也可以应用在圣灵所分别和按立作教会长老的人身上,他们在灵里是较长进的,所以给放在教会里负责任的地位上。 至于「长老」这个词,在这里是指年纪老的人呢,还是指在教会里正式作长老的人?在这一点上有不同的见解。我个人感觉这不可能是指教会里正式作长老的,因为教会的长老的管理或权柄,只限于他所在的地方教会,他的权限不能伸展到那地方的教会以外。但写这书信的人,是写信给当地教会以外的人, 而且其中的话满有权柄;所以我以为这里的「长老」 不是指在教会中作长老的,而是一般的年长的人,年纪较大,有丰富经验,有属灵的份量,在主里的年日较长的人。他写信给一位太太,给她一些指点,提供劝勉和警吿。因此,很可能这位长老并不是在教会里正式作长老的,而只是与收信者有比较亲密的私人关系。 多数人认为这书信的作者是使徒约翰。他所写的书卷有一个特色,除了启示录是例外,他从来不提自己的名字。在约翰福音里,他只简单介绍自己是「耶稣所爱的」(参约十三23 )。但人人都知道主所爱的是使徒约翰,所以实际上他就是写那卷福音书的那一位。在约翰一书,也没有提他的名字,虽是这样,我们称之为约翰一书,是因为差不多人人公认写这一书 的人是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和这卷壹书两者之间太多相似之处,必然是同一个人写的:同样的语气,同样的风格,同样的信念,同样的辞藻,同样的表达方式。这两卷书的一切,叫我们相信是出于同一个人的手笔。 这第二卷书信跟第一卷也十分相似。两卷书信的语气相同,表达的方式和强调的教导也相似,因此大多数人相信这第二卷书信也是使徒约翰写的。 当然我们留意到这第二卷书信,开端并不是说: 「使徒约翰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他本来大可以这样写,因为他是使徒。但他却这样下笔:「这位年老的长者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可见约翰这个人的谦卑,他里面存有基督的谦卑。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 往往自称人子。耶稣是神的儿子,如果祂这样自称, 可能使祂身价更尊贵。但祂虽是神的儿子,却没有摆出这样的身份,祂却深存谦卑,自称是人子。约翰这个人实在有基督的谦卑。在这卷书信中,他没有用他作使徒的属灵权威,而自称只是个从主多有领受的长者。 蒙拣选的太太 约翰写信给这位蒙拣选的太太,她是谁?对此有多种的见解。「太太」在希腊原文是KURIA,是男性的KURIOS的女性称谓。KURIOS的意思是「主」 或「主人」。「太太」在希伯来人是MARTHA意指「女主人」,这个女性名字在那时的初期是很普遍的;那时早期有许多妇女的名字是KURIA .在这里的 「太太」——或KURIA——可能是这位妇女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也可能是个头衔——高贵、著名并备受敬重的女士或太太。这是一种见解. 另外一种见解认为这是指教会或宇宙教会。在彼得前书五章十三节,彼得说:「在巴比伦你的姊妹……」(美国标准译本小字注)。他这句话当然是指在巴比伦的教会.因此有些人认为约翰这书信是写给某地方教会,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在性质上是女性的:基督是男人,教会是女人,是基督的新妇。所以这里可指是地方教会,或宇宙教会。我们实在不能确定知道这书信是写给一位名叫KURIA高贵的女士或太太,还是写给某地方教会或宇宙教会。有人说:作者其实可以向我们明说她是谁,也可以明说谁是收信者,但他故意隐藏他自己的名字和收信者的名字,看来必定有原因,或许是有危险;如果他暴露了身份,就可能会惹祸,因为当时还有逼迫。但即使姓名全部隐藏,但收信者显然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写信的和收信的都不会弄错.就算我们并不绝对确实知道写信的人和收信的人,不过我们知道这是圣经里的一部份,而圣经都是神的灵写给我们的,我们就从神接过来作为给我们各人的信,也是给全体的信. 第一世纪末期的教会 为了能更好明了这封书信,我们要把当时教会的情况重组出来。要记得这时是接近第一世纪结束的时候。当时主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并且升天,经过了五旬节,直至第一世纪快要结束。活在当时的基督徒是属于第二或第三代。基督教出现在地上已经有多年。在主耶稣升天后约三十年,福音已经从耶路撒冷传到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就是罗马。 在主后六二至六三年间,福音传遍各地,接着又过了三十多年;所以到了第一世纪末期,当时教会是属于第二或第三代的基督徒了。 当时第一代来了,又去了;但写这封书信的老人家是属于第一代,那个时候他还活着。我们知道使徒约翰是十二个使徒当中最后去世的,他活到九十多岁。他虽然是属于第一代,却写信给第二代,其中可能也有第三代的基督徒。 第一代的基督徒,他们谨守异象,他们直接从神得着启示,并没有传统的累赘。他们是属天生活的先锋,为了遵从天上的异象,他们交出自己的性命。 为了神所赐给他们的异象,他们付出极大的代价。对第一代的信徒而言,一切都是活的、真确的、新鲜活泼的、满有能力。但这第一代所得的异象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就成了传统。第二代没有直接从神得着启示,他们得着的是二手货,所以他们所谨守的不过是传统。外表上是同一样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分别;但里面却大有分别,那里面的启示已经消失了。 外表的形式依旧,但里面的实际不再存在,结果见证开始减弱。那传统不错还是好的,也是正确的;但即管是合乎教义,合乎圣经,完全正确,然而有些东西不见了。到了第三代,属灵的光景每况愈下,比第二代更差。使人遗憾的是,通常的情况总是这样。 细心读教会历史,就知道神如何一再地向某些人开始动工,赐下启示,并把关乎祂自己的真理恢复。 这些人就起来响应神所启示的,他们展示何等的能力和生命。然后他们把所得的启示传给第二和第三代。 传递下去的虽然保留了外壳,可是里面的生命没有了。 这是第一世纪末叶的情况,基督教已传到第二和第三代的圣徒,逼迫来了又去了。但教会当时最大的危机,是错谬的教导侵入。里面的实际衰微,就让谬妄的教导有机可乘,入侵教会。当教会仍浴在启示和异象的光中,还保存那属灵的实际,与主在生命中的联繋仍旧紧密的时候,谬妄的教训就不易渗入教会。 但当教会本身衰弱,交通阻塞,就在这时候,仇敌就会用各种虚妄的道理渗透教会,这样就更进一步削弱了教会的见证。 约翰的职事 使徒约翰的职事是非常特别的,因为是恢复的职事。主呼召他的时候,他刚在补网;而主呼召彼得的时候,他刚在撒网。在灵意上,彼得的职事既是收网得鱼,那就是把所有各种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都网聚起来归入教会。约翰的职事是另一种,可比作补网。网用过多时以后,会有破洞,必须修补, 以后可以再用。在灵意上,这就是使徒约翰的职事。 约翰的职事似乎在彼得和保罗都去世以后才真正开始。彼得是把人召聚一起,保罗把他们一起建立造就。他们两个离世以后,约翰的职事才真正开展。 他的任务是修补教会的破烂和漏洞,坚固教会,好叫耶稣的见证得以恢复。约翰要作这样的工,往往就把我们带回去起初的根源和基础,回到基本的实质上。 有甚么比起初原有的生命更基本和不可少的呢?可见约翰的职事,是生命的职事。当一切似乎正要误入歧途,就必须重新强调生命,所以这个使徒常把人带回去最原初的——那就是生命。 甚么是教会?教会的起源是生命,这生命必须继续延至路终。生命若给挪走的话,就不会有教会,架构依旧,但里面空无一物。最需要延续下去的是生命——交通,这交通是生命的交通。若还有生命,就必定会有交通;没有生命的话,就没有交通。就是这缘故,使徒约翰所写的书信总把我们领回去生命和交通。 交通的混乱 约翰福音是生命的福音;同样地,约翰一、二、 三书都是说到交通,是基于生命的相交。约翰的心意是要把人带回去生命和交通的实际里。生命若有问题,交通自然跟着有问题。在他写这第二卷书信的时候,神儿女在交通这件事上相当混乱,信徒们不晓得该与谁有交通,又不该与谁有交通;意思是指谁该接纳进入交通,谁不该受接纳进入交通。当时在对交通的认识上是一片混乱。事实上,我相信今天我们也有同样的问题,在神的子民中缺乏对交通的认识,大家都不能真确知道可以接纳谁进入交通,又当拒绝谁不能进入交通。今天就有这许多的混淆。 甚么是交通(也作团契)?有人以为有组织的教会才能称为教会,没有组织的教会只能称为聚会; 所以他们称主流的基督教组织是教会,称她的产物为聚会。这是你对有交通的聚会的概念吗?有人问我们:「为甚么你们自称聚会而不是教会?是因为你们没有组织的形式吗?聚会就是这个意思吗?」更糟糕的是,有人甚至认为聚会比不上教会大。在哥林多的教会,有属保罗的聚会,有属亚波罗的聚会,有属彼得的聚会。完全不是这样。有交通的聚会其实是教会表示行动的别名。教会就是有交通的聚会,而聚会就是教会,两者是同一件事。如果是教会,必然就有交通;如果是有交通的聚会,那就是教会。教会只有一个,交通也只有一个。教会的范畴就是交通的范围。 换句话说,教会有多大,圣徒的交通也是多大。 甚么是教会? EKKLESIA这个希腊文是「那些蒙召出来的聚在一起」。神从各族、各方、各国、各民中把我们呼召出来,将我们召聚一起归入主耶稣的名下;同时我们是蒙召进入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的交通里;我们蒙召成了神的教会,是蒙召进入神儿子的交通里,这是父与子在圣灵里的相交,也就是使徒们的交通。 「〔门徒〕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使徒的交通、擘饼、祈祷。」(徒二42,达秘译本)使徒的交通不是别的,是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的交通;而神儿子的交通不是别的,是父与子在圣灵里的交通。只有一个交通,这个父与子在圣灵里的交通延伸到人类。 神呼召我们进入祂儿子主耶稣基督的交通里,好使我们与神的儿子分享祂的所是。 以前曾提过,「交通」这个词的意思是「分享同有的」。事实上是主把一切同有的与我们分享。其实我们没有甚么可以和祂分享的,以后我们能和主分享的都是主所赐的。祂是何等的恩慈,甘愿与我们分享一切。祂是神的儿子。身为神的儿子,祂竟甘愿把祂自己的生命分给我们;祂跟我们分享一切。这是我们蒙召进入的——与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的交通。交通只有一个。 交通的原则 作长老的写信给这位太太,说:「你们是我们在真理上所爱的。」(1节,达秘译本)这个长老是在真理上爱这位太太和她的儿女,他还说:「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 (1-2节)在这封简短的书信中,有两个词比较突出可作钥词的:一个是 「爱心」,另一个是「真理」。书信只有十三节,但 「爱心」(或爱、或相爱)出现六次,「真理」出现了五次,可见作者是想藉此叫读者留意到规范交通的两个原则——爱心和真理。你不能有在真理的交通而没有爱;这样的交通会叫你显得冷酷无情,严峻而排外。你也不能有在爱心中的交通而没有真理;这样的交通会成为太自由散漫,不够严谨且软弱无力。交通必须同时作在爱心和真理里面。 神所配合在一起的,人不可把它分开;但问题是我们常把两者分开,总以为若有爱心,就不能有真理;又以为若有真理,就不能兼有爱心。例如我们有爱心的话,往往是凡人凡事都爱,甚至用爱心宽容罪恶;只因要有爱心,就纵容人,不会按真理严严管教人;只知道要温柔和善,总以为若要显出爱心,就不能依真理行。另一方面,若要持守真理,就以为不能有爱心;以为要维持真理,就必须为真理争战,不顾得罪人,甚至伤害人,践踏人。我们以为要维护真理的话,就不能有爱;以为按人的情理,不可能两者兼顾。我们只能坚持真理,或坚持爱心,两者不可能兼而有之。 爱心 问题是在我们所谈的爱心,并不是真诚的爱心; 所谈的真理,也不是绝对的真理。使徒在这里所说及的爱心,不是希腊文的PHILEO ; PHILEO是「友谊」或「亲情的爱」的意思。我们本性上有所谓人的亲情,这是好的。罗马书一章提到人的罪,其中列出 「无亲情的」。有人毫无亲情,没有人性。但亲情的爱或友谊都是非常有限度的,受制于人的环境。你为何会与人结交做朋友?通常是因为对方有跟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喜好,能谈得来,彼此友好,于是建立起友谊。为何你会表示亲情的爱?那是因为发觉对方可爱,不是和你格格不入,反而能和你融洽相处,因此你和对方发展出感情。 但是,作长老的在信中所说的爱心,不是 PHILEO ,而是AGAPE。AGAPE是属神的爱,无私的爱,是发自内心而不受外在环境所影响的爱。「神 是爱。」神爱我们,并不因为我们爱祂,或是我们可爱,或是祂喜爱在我们里面的一些东西。祂爱我们,只因为祂是爱,不管我们是甚么,或是怎样,祂就是爱我们;我们的情况不会影响祂对我们的爱。AGAPE 就是绝对的、无私的爱,完全自发,永不改变。 真理 有些时候我们为真理争战。在基督教圈子内,大多数剧烈的争执都是为了真理,不是为了谬误。我们很少为谬误争执,反而常为真理争辩,而且往往是非常强烈的争议。甚至夫妇之间为了真理争辩得那么厉害,以至不再彼此交谈。在某些地区,夫妇两人不能一起聚会,只因在真理认识上各执己见。但我们所谓的真理,并不是真理,事实上那只是对真理的各种诠释。真理只有一个,但诠释有多种,我们彼此争执,只因我们以为这是真理,或那是真理,其实那只是自己的解释。如果那是真理,就只有一个,我们就可以停息争议;但如果是诠释,我们就有分歧。这就是为甚么众人会分争。真理是甚么呢?基督说:「我就是真理。」难道基督是分开的么?当然不是!那为甚么似乎是真理叫我们分裂呢?其实那只是各人不同的诠释引起分裂。 我们要认清交通的两个主要原则是爱心和真理。 是AGAPE,就是神的爱,在我们里面,使我们能彼此相爱。真理是甚么?真理是神的命令。「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祂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约壹三23)真理是基督。我们相信主耶稣,相信祂的所是和所作,因此我们遵守祂的命令,就必须彼此相爱。主说:「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约十五9-10)真理与爱心是分不开的,是一起的,交通是同时建基于爱心和真理上。 激励 「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4节)作者原本想澄清有关交通的混乱,但他却先从正面认识着手。许多时候你要抗辩异端或谬误,会给卷入针对负面问题的辩证, 以致连自己的立场都失掉。但在圣经里面,若要对抗不合真理的谬误,就一定先指出真理的真相,正面提出鼓励,那么谬误自会暴露出来。所以写这书信的人就先从正面着手:「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 从这封简短的书信,可以窥见在第一世纪末期当初信徒的情况。对第一世纪的教会,我们所知的不多,但从这不长的书信里可以得着一些线索,提示教会当时的光景。约翰说:「当我看见你的儿女遵行真理,就甚喜乐。」这好像给我们看见一个基督徒家庭。很可能这位太太是位有几个儿女的寡妇,虽然有些儿女当时不在她身边。显然他们有些是在那作长老居住的地方,他目睹他们按照真理而行。这些儿女虽然不在家和母亲同住,但他们接受过主的教诲和操练,所以即管远离家乡和母亲,他们仍旧继续行在真理中,继续忠心跟随主,爱主。写这封书信的年老作者看见这样的情景,心中甚感喜乐。所以这封书信给我们提示了早期基督徒家庭实在是在基督里建立起来的,我们今天实在需要有更多这样的特色。我们需要以对主的认识,对主的爱,和在基督里的真理,来教养我们的儿女,好使他们就算离家远走他乡,仍能持定主基督往前行。这在今天实在是不常见的。往往在基督徒家庭里,儿女还在父母身旁的时候,表现仍像基督徒;但他们离家以后,表现成了另一套,原因是没有那必须的、稳固的根基。我们感谢神,早期教会虽然已经是第二和第三代的基督徒,但他们有稳固的根基。这个光景叫那老人家感到十分十分喜乐。 如果这位蒙拣选的太太是指教会而言,那么这封书信揭示了当年早期教会实在为弟兄姊妹立了良好的根基》虽然有些年青的弟兄姊妹到别处读书或工作, 他们依旧能持守真理而行,跟从主和爱主,表明长大中在教会有了良好的根基。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事。我们要培育我们年青的一辈,使他们能正确而切实地在爱心和真理上得着建立,好叫不管往何处去, 他们都不至在世界里迷失,而能继续维持在主里的交通,行在爱心和真理中。 维持交通 然后作者说这劝勉的话:「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约贰5) 在早期的时候,基督徒是在家中聚会,没有我们今天那样的聚会场所;所以有些人便开放他们的家作聚会之用。这位信主的尊贵寡妇,她能把自己的家人这样培育起来,有那么好的见证,很可能也把自己的家开放,为神的子民来聚会交通,且为着接待(古时的人都习愤这样作)。但因为当时教会在交通的事上那么混乱,所以她需要得着一些劝勉。 主曾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廿 四12-13)教会开始失去能力,属灵生命渐弱,许多人的爱心就会冷淡。许多不该发生的事竟然出现,叫你自然觉得不可能对人有爱心了;或许觉得你在真理上必须妥协,这都是自然的反应。因此写信的人在这里鼓励那蒙拣选的太太,不管事态如何混乱,甚至到处充满邪恶和反常的乱象,她必须维持在爱心和真理中的交通。今天我们也需要同样的激励,不要让周遭的环境或所遭遇的事,引我们离开爱心中的交通和真理中的交通。我相信这是今天我们所极其急需的。 警告 作长老的在激励这位太太继续在爱心和真理上维持交通以后,他进一步提到负面方面。在这里我们又再一次要提到当时的背景。在早期的时候,信徒不但没有聚会场所,也没有住在聚会场地的牧者。今天的情况不同,有教会就有聚会的建筑物,又有牧师驻守负责教导和一切为人所提供的所谓属灵服事。这种牧师制度实际上还是后来发展出来的。但起初的时候, 所有信主的人都是祭司,都是服事主的。那个时候并不是少数人接受特殊训练去服事主,负责整个教会的属灵喂养,一手包办所有属灵的事奉。不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的基督徒都学习在爱中彼此建立,彼此服事,教会就是这样建立起来。他们不是靠那作牧师的人去料理他们属灵的需要。在早期的教会里,所有圣徒自己必须起来彼此建立,互相帮助而得坚固。 神给宇宙教会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 有牧师和教师(弗四11)。他们周游四方探望服事各地教会,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并使他们长大成人,又一起在爱中建立自己。这是在圣经里的教导。 因此在初期,这些人到处周游——旅行使徒、旅行先知、旅行传道、旅行牧师和教师。他们到处旅行是为了坚立教会,并不是要建造自己的王国,就像今天所常见的那种作风。当年他们目的是在建立神的教会。比方彼得来到信徒当中,是为了建立当地的教会;又如保罗来那里探望的话,也是要同一个教会得建立。这些旅行事奉主的人,都不是要建造自己的王国。 有些人是众所周知的,就如保罗,不需要任何的荐信。保罗对哥林多人说:虽然别人需要荐信,他却不用,因为他是为父的,在主里用福音生了他们, 他们理当认识他。伹有些其他的人,就如亚波罗,他开始传道的时候就需要荐信。他在以弗所的时候,百基拉和亚居拉接待他,并且帮助他增进对主耶稣的认识。然后他要去哥林多,这两个人就向哥林多的弟兄们介绍他,因为那里没有人认识他。就是这样,早期教会有许多旅行各地服事主的弟兄(借用今天的称呼,就是旅行布道家),他们到处探望各地的聚会, 要坚立神的子民,好叫他们能建立自己。 谬妄的教训 那个时期的教会没有严谨的组织,今天神的心意也不要教会有严谨的组织。所以,当时各地的教会都是门户开放,欢迎任何奉主的名要来帮助教会建立的 人,因此就引起一些问题。在第一世纪已经有假师傅和假先知,他们引进谬妄的教训。既然教会开放欢迎, 他们就趁机利用信徒们的热情无知而混进去,对他们说是受主差遣去帮助教会的。就是这样,他们开始工作,宣传他们那些错谬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教会如何加以禁制呢?难道向一切来探访的传道人一律享以闭门羹?如果教会是有严谨组织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只会准许属于同一组织的传道人进到他们当中,不属于那组织的,一律摒在门外,那么情况就易于控制。但教会若不属于任何组织,而大方开放,其中的信徒又相当热情、无知、满有爱心,那么任何人就都可以进去,趁机散播他们的教训,结果把整个教会引入歧途。这是当时的,也仍是现在的,很严重的问题。 写这封信的人所论到的谬误教训是甚么呢?在约翰写约翰福音的时候,心思里是要对抗那否认基督神性的谬妄教训。传播这异端的人,否认主耶稣的神性,认为主耶稣不过是人,绝对不是神。他们甚至说:耶稣受浸的时候,神临到他身上,但当祂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神就离开祂。祂只是人,不是神。这是严重的异端,就是这个缘故,约翰就写了福音书,他要对抗这个宣称主耶稣只是人,不是神的异端。然而这个异端一直存留到现今,今天还有不少人传讲这样的谬妄主张,指主耶稣不过是人,祂不是神。 但是,在约翰一书里,使徒是针对刚好相反的异端。当时的假师傅迷惑教会,指称耶稣是神,并不是人,认为神永远没有成为肉身的可能。这种诺斯底主义渗入了基督教。诺斯底主义相信物质本身是邪恶的,因此肉身也是邪恶。那么神怎么会和邪恶的东西联合呢?祂不可能这样作,所以没有道成肉身这回事:主耶稣的身体只是个幻象,不是真实的。他们不接受主耶稣是成了肉身来的,不相信祂的人性。 今天在基督教圈子里的异端,泰半是集中在主耶稣的所是和所作上,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但所有的异端都是与主耶稣的所是和所作有关,因为人若不相信祂的所是,也就不会接受祂所作的。如果有人不相信耶稣是神,认为祂不过是人,那么这位耶稣就不能拯救人了,人就只能设法救自己,只好尽力学耶稣那样行事为人。另一方面,如果耶稣是神而不是人,那么我们就没有中保了。按照这道理,你若不接受主耶稣的所是,自然就必会拒绝祂的所作。你这就丢弃了 神曾一次交付我们的真道。 刚才所提及的,并不是诠释的问题。我们在许多 所谓真理上有种种不同的诠释,但论到主耶稣的所是和所作这个基本的真道,就不能视为诠释的问题,这是真理或虚谎的问题。这其实是谬妄的教训。这些假师傅和假先知出来宣称他们已进深一步,因为约翰所用「越过」这个词,事实上是传达「进一步发展」的意思。这些假师傅自诩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基督教,意思是说:他们把基督信仰的真理进一步发扬,好叫人更能理性地去接受;他们以为已经越过圣经所启示的真理去发扬光大,把基督的真道发展成一套更高深的思维系统。但他们这样作,是把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和交通的基础都破坏净尽。由于这个原因,使徒约翰就写了这封简短的书信,指教我们在蒙召出来的圣徒交通上,谁该给接纳,和谁不该给接纳。 交通的基础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 样,使荣耀归与神。」(罗十五7)我们怎样彼此接纳呢?我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我们一样。基督是以神的爱接纳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爱祂,也不是因为我们可爱,或是在我们里面有甚么值得爱的东西;这一切都不是,原因是祂爱我们,因此就接纳我们。但是基督也是在真理里接纳我们。祂不是光爱我们,然后说:「无问题,就算你犯罪都可以。」不是这样。祂是在爱心与真理里接纳我们,还说:「你们要同样彼此接纳。」我们必须在爱心和真理上彼此接纳。首先是在爱心里,因为我们都是从神生的。我是从神生的,弟兄也是从神生的,因此不管我是谁,不管弟兄是甚么,我们就彼此相爱。这是弟兄的爱。我们爱,因为那里有同一的生命,那里有基督。然后第二点,我们要在真理中彼此接纳。真理就是主耶稣的所是和所作,我们相信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我们相信祂是成了肉身来的:「道成肉身」。这是真理,是我们彼此接纳的基础。 我们也将这原则反面地应用在拒绝交通的事上, 我们不接纳任何不在爱心里或真理里的人。换句话说,交通是分享共同有的,而我们是同有基督。如果有人没有基督,他就不是从神生的;如果有人不信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基督,不信祂是成了肉身来,那么就没有真理了。所以如果不在真理里,又不在爱心里,双方就没有共同的,因此,书信作者劝戒这位太太不要接纳这样的人,甚至不要问他的安。这是非常严肃的事。 有人以为这样作是和爱心有抵触,也抵触真理。 不是的。因为在这里所说的是有关谁可以接纳进入交通。我们接纳交通的,是那些与我们有共同之处的, 而这个共同之处是基督。假师傅不认子,因此也不认父,所以和我们毫无共同之处。光明和黑暗并不相通,真理和谬妄也没有相交;这就是分界线的所在。 我们不接纳某人与他交通,并不是要摒弃他。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应该爱一切不认识主的人,跟他们分享真理,说明他们认识主耶稣,好叫他们也能被接纳进入教会的交通。但在他们还不是在爱心里和真理里以前,他们是在我们的交通范围以外。但我们可以借着爱心和真理去把他们领来进入交通里。 另外一个现象要提及的:有人可能对圣经中某些真理与你持不同的见解,于是你就说不能接纳这些人。不是的,这并不是上述的意思。要记得:我们不能拒绝一些似乎作错谬的教导的人,只因他们认识不多,或者从没有受过真理的教导。这些人并不在我们谈论的范围内,我们要帮助这些人明白和接受真理。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远离那些专门宣称自己多有亮光,自称对基督教真理有新发现的人。我们甚至不要问他们的安,免得我们在他们的恶行上有份。这是很严肃的事。不要以为可以和他们混在一起而不会受玷污或腐化。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人想要和这样的人混合,他们虽然非常爱主,但渐渐地就会离开主,因为人的理性实在太强了 。我们从约翰的书信学到的方法,就是远离那些宣传谬妄教训的,好使教会和她的见证都得蒙保持纯净。 最后,约翰说:「我还有许多事要与你们交通, 但不愿意用纸墨,盼望能面对面和你们交通。」(参 12节)虽然多有交通上的难处,我们依旧需要寻求交通。不要以为有这些难处,我们就该停止交通。我们爱慕交通,使我们的喜乐可以满足。在地上没有比圣徒交通能叫我们得着更大的喜乐。 祷吿:亲爱的天父,为了祢呼召我们进入祢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交通里,我们实在要赞美感谢祢。 哦,这是何等的权利!我们能与祢相交,又能彼此相交,这是何等的尊荣!何等喜乐的事啊!我们的父啊,我们承认今天在交通的认识上多有混乱。我们求祢开我们的眼睛,赐我们悟性,使我们能保守交通的纯正,叫我们不要把该接纳的人,排除在我们的交通之外,也不要向不该接纳的人敞开我们的交通。主啊,求祢赐给我们分辨的能力,给我们有智慧。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约翰书信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四十六课 约翰书信 约 翰 贰 书
继续持守真理
问安(1~3) Ⅰ 实践方面:行在爱中(4~6) (爱弟兄是基督徒行为的最重要试验) 神命令我们要爱(5) 人彼此表达的爱(6) Ⅱ 教义方面:小心提防假道理(7~11) (基督的位格是基督教教义的最重要试验 提防假教训(7~9) 提防假仁慈(10、11)
道别的话(12~13) 激发约翰写这封满有感情和提醒的话的直接因素,就是第七节所说的:「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这一节之前的经文,明显都是为着这一点而有的。 约翰心目中的那些迷惑人,就是「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正如约翰壹书三章十、十四节的「不爱」相等于三章十五节、四章二十节的「恨」,同样这里的「不承认」亦相等于「敌对」。所以约翰立即称这迷惑人的人为「敌基督的」——这是何等明白的讲法,我们千万不可忘记。这些迷惑人的曾否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或(希腊原文可以译成这样)「耶稣基督成了肉身来的」。犹太人不承认基督曾以内身降临,诺斯底派不承认基督能以肉身降临。(今天有一些教会不承认基督将会以内身再来。) 最初约翰写信之时,他是为针对诺斯底派写的。他们认为神的灵不可能以物质身体的状况降临。我们早在约翰壹书的研究里面,已经指出这种宗教化的哲学思想听来多悦耳,尤其是自称敬虔的人传说这种道理更难防犯。 「你们要小心!」这是全书的焦点(第8节),那些迷惑人的正向你们招手;你们要注意这正是危险的讯号!留心!「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第9节)这一点使约翰继续写:「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即真的,出自使徒的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第10节)今天有不少过分注重情面的人认为约翰这句话太过没有爱心。请问这样的人,你会怪责医生对疾病采取无情的措施吗?你去问问任何病人!有谁会明知故犯的迎接致死的病菌进入自己的身体呢?不错,我们要与不信的人相处,我们还要爱他们的灵魂;但倘若我们与那些羞辱基督的人相交或合作,我们简直是出卖爱我们又用宝血买赎我们的基督。 约翰贰书精华(漆立平) 肆、约翰贰书的主旨与要点
约翰贰书的主旨,要信徒「按真理彼此相爱,却不可接待敌基督的」。约翰写这封信,勉励教会凡事都要按真理而行,在对圣徒的接纳和接徒上,尤需谨慎。爱并不是糊里胡涂的做烂好人。对于行恶,敌基督的人,不能随便接纳或接待,否则就等于在他的恶行上有分。 这书的主旨和其要点,可见于下列经节: 「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约贰2) 「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太太阿、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约贰4~5) 「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你们要小心。」(约贰7) 「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贰9~11) 约翰贰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醒教会与信徒,在接纳或接待上,要留心他们究竟传的甚么教训,传错谬教训或道理的人,不可接待他们,否则等于是助长他们作恶。 约翰二书──爱与真理(张向晨) 本卷书信讲出圣徒的交通是在爱与真理的根基上。 基督就是爱,祂就是真理;基督的身量越增加,爱与真理越加强。神的道就是真理 (约十七17),基督就是神的道,所以基督徒必须在圣经上下功夫,把神的话丰丰富富地藏在心里,并且实行出来。 光有爱没有真理,是胡涂的爱;光有真理没有爱,显出冷酷。二者必须结合起来,爱在真理的根基上,因着真理而爱。 本卷「爱」有七次: 1节:使徒爱受信人, 不但使徒爱,一切认识真理的人也爱受信人。 2节:爱你们是为了真理,因为神就是爱。 3节:神必在真理,爱心上,与我们同在。 5节:劝大家彼此相爱。 6节:照神的命令行,就是爱。 「真理」有五次: 1节:认识真理的人,能爱人。 2节:因真理而爱人,
真理存在我们里面,内住的基督就是真理。 3节:在真理和爱心上,神必与我们同在。 4节:照父神命令遵行真理,使约翰喜欢。 大纲: 一,在真理上彼此相爱 1~6节 二,抵挡敌基督的教训 7~13节 敌基督的教训不承认耶稣是道成肉身,曾成为人的样式,或认为耶稣不是神的儿子。异端的产生,是因为耶稣为了全人类曾成为人的样式卅三年,使人不敢相信而任意猜测。传扬基督的人,必须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如同木匠的墨斗笔直不偏差。(提后二15) 凡有份于传异端人的罪,必一同受刑。传异端人的罪是明显的,先到审判台前,有份于他们罪的人也不能隐藏。(提前五24)
约翰贰书导读 李道生 经文:约翰贰书 一、内容要义 本书系列为普通书信第五卷(雅,彼前,彼后,约壹,约贰),其内容系论到使徒的爱心,祝祷的话语,爱真理的喜乐,遵行神命令,彼此相爱,敌基督者的迷惑,警告接待传异端者,常守基督的教训,以及最后代祷问安等语。全书仅13节,按原文只有一千一百四十三个字母,乃新约中最短的三卷书信之一卷,书中总以爱心与真理为训勉,令人读之,甚得喜慰。 二、本书著者 自称是长老,并未具名,惟根据书中语气或文句的意义,与约翰壹书有很多相同之处,如爱心、真理、命令、敌基督等等,显明是与约翰壹书同一作者,即为使徒约翰所写,虽有人认为是另一位长老约翰所写,可是使徒约翰在晚年时,亦会以长老自称(彼前五),所以年老的约翰,在此自称长老的,是非常适合,而令人深信无疑。 三、时地对象 从本书与壹书及三书之密切关系看来,同是约在主后九十年以后,写于以弗所或其附近之地方,其对象是蒙拣选的太太,未有记名,不知是谁,在中文和合译本圣经中,有小字「太太或作教会」(约贰1),所以有人认为这太太乃是代表教会的象征,因为教会在圣经中有基督新妇之称(参林后十一2;启廿一2)。此外根据遗传的说法,这蒙拣选的太太是指伯大尼的马大(十38;约十二1—2),则书中13节说的姊妹,那就是马利亚了(参路十39;约十二3)。至于解经家仍主张本书信是写给一个高贵的女信徒,因为约翰三书是写给弟兄该犹(约三1),则约翰贰书是写给姊妹,同时在本书中,有四次用单数字说到她及你(1,5,13),可见是给一位姊妹写的,这是自然令人相信的。 四、著作原因 因当时的教会异端流行,那时其他使徒多已早年离世,只有硕果仅存的年老约翰,他身为教会首长,作牧养教会的长老工作,定当时常为异端信仰和教会挂心,因此写信,一方面是劝勉信徒遵行真理,彼此相爱,一方面要谨防异端,拒绝假先知,不要在他们的恶行上有分,并且应许要去看他们,当面谈论,使他们喜乐满足,就在他未去之前,先写了这封信,以表达他的内心愿望。(4,5,7,12)。 五,主要信息 本书主要信息,是在注重爱心与真理两方面之关系,书中讲爱字出现七次(1,2,3,5,6),真理出现五次(1—4 ),可知爱心与真理之重要,是以指示信徒如何相爱,为遵行真理,用真理来对付传异端者的教训,以达到维护真理之目的。 六、分段纲要 本书篇幅很短仅十三节,根据内容要义,可分为三段如下: (1)相爱与真理 1—6。 (2)假道与教训 7—11。 (3)盼望与问安 12—13。 七、关系书卷 本书与约翰壹书二章中的几个论题,非常相同,例如遵行真理(2;一5;约壹二3,4,21;三19),一条新命令,彼此相爱(5—6;约壹二7—8;三11;四7,11,12),敌基督者(7;约壹二18,22;四3),不认基督成了肉身来的(7—10;约壹二18,19,22,23;四1—5),其他如讲到爱心的话,触目可见(1—3;约壹二5—15;三14,17;四8,9,,16),由此可知本书与约翰壹书这些经文,不但论点相同,而且书中笔法语气也都相似,再者本书与约翰三书作者,皆是自称为作长老的,其口吻都是以属灵的长者自居,且都是写给个人的私函,其所讨论的信息也多能一致,且与约翰福音之内容要理,亦多有同样的论到,可见这几卷书之相互关系,至为密切。 八、研读提要 本书篇幅很短易读,其主要论点是在注重信徒的爱心与遵行真理,指示信徒要如何用真理来对付假师傅,常守主的教训,维护真理之信仰,读本书时须同时参读前列关系书卷,二查考,可得更深的领受。 九、注意要点
(1)使徒约翰不仅写了约翰壹、贰、三书、约翰福音、启示录,并且也曾写了其他许多书信(约壹二13—14;:约三9,13;约贰12),但都已不见经传,无从可考。 (2 )约翰曾经多次论到敌基督的出来了(约壹二18—22;四2—3),在本书中也指出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以及那敌基督的(约贰7),他们否认基督是道成肉身来的事,这些皆是属于当时的异端。 (3)越过基督的教训(9),这越过一词,其原意就是向前先走的意思,也就是任意走在前头,乃指宣传异端教训的人,他们擅自越过基督福音真理,自作聪明,故意加上一些人的道理,超越了本来纯正信仰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