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翰贰书全书综合拾穗

 

【约贰1「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注:“太太”或作“教会”。下同)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

    “诚心所爱”原文是“在真理中所爱”――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诚心所爱』可译为因真理而爱,或在真理中而爱的。── 牛述光

         使徒约翰晚年可能在以弗所教会中负责监管的工作,是作长老的职责(提前五17;多一5;雅五14;彼前五1);彼得也有过类似的职事(彼前五1)。“蒙拣选的太太”:“太太”可译“女士”或“夫人”,可指一女信徒;“儿女”就是这位女信徒所生的子女。13节的“姊妹”是她的姊妹,也可指当时某一教会;“儿女”为这间教会中的信徒。依此解释,13节的“姊妹”是另一间教会(可能是约翰所在的以弗所教会)。──《启导本圣经注释》

         长老:希腊文是具有“年长者”或“受尊敬的元老”之意。此称号来源于犹太教的长老制度。保罗从第一次传道旅行开始就任命地区教会的长老(14:23)。使徒彼得也称自己为“长老”(彼前5:1)。本书的发信人也自称“长老”,提示他本人在收信人当中早已是广为人知的有权威的人。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指收信人。用隐喻的表现指当时在亚洲的某教会和在那里的信徒。彼得也曾经把罗马教会描写为“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彼前5:13)。我们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时罗马帝国对教会的逼迫。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1 “蒙拣选的太太”是谁?到底约翰贰书是写给谁的?

    A.对于本书到底是写给谁的,解经家有甚多有趣的辩论。下面是一连串的猜想,然后我们把两种不同的见解列出,让大家研究:

    一、有些人认为这短短的书信是写给一位太太的,她的名字称为  ELECTE(可译为伊力蒂),即蒙拣选三字的原文,她的称号为KURIA(可译为居利亚),即太太二字的原文,是一种亲爱的称谓,这种称谓在埃及的草纸书信中是很普遍的,等于现代英文函件中,称收信人为Dear(亲爱的)一般。

    这位太太有一位姊妹也称为ELECTE(即中文蒙拣选的,在13节),约翰代她问候她的姊妹。

    二、另有些人认为本书是写给一位太太名叫KURIA的,即太太二字的原文(2)(见上文),约翰称之为蒙拣选的居利亚。在本书5节则直称之为居利亚,表示彼此间友谊已甚久。

    三、第三种人认为这位太太的全名必为伊力蒂·居利亚13节的她姊妹伊力蒂可能已离开世界,但她姊妹的儿女问候她们姨姨的安。

    四、另有人认为约翰是写给一位太太,但以蒙拣选的太太称之,不愿说出她的真名字,正如中文译本所决定采用的。因为当时罗马政府已开始逼迫教会,为着避免政府对她加以注意或拘捕,所以用这种称呼。但一定是实有其人。

    五、更有人以为这封信是写给伯大尼的那一位马大的,因为马大是亚兰语,意即太太,约翰在此所用的是希拉文,但意义相同。在13节的蒙拣选的姊妹则是马大的妹妹马利亚。这真是十分幻想的猜度。

    B.可是解经家的见解虽多,但主张本书信是写给一个太太的或是一个小教会的,各有各的理由。

    一、这书信是写给一位信主的姊妹的,或者是写给一位女信徒的,他们的理由如下:

    约翰三书是很清楚地写给一位弟兄的,他的名字是该犹,则约翰贰书是写给一位姊妹,是非常值得相信的。

    太太二字原文为居利亚,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在埃及所发现的草纸书信中,常有这很通用的女人名字。

    本书四次用单数字说1节),及5节两次和13节一次)。很显然地,本书是写给一位姊妹,毫无疑问。

    在约翰三书中曾三次清楚用教会一词(三书9节原文只用一次),但在贰书并未用过一次,足见贰书不是写给教会的。中文圣经贰书第1节太太下的小字所说的或作教会乃是一种解释法的译笔,并非依照原文。

    有人引证彼得前书五章13节来支持约翰输贰书是写给教会而非写给私人的书信的说法。但在彼前五章13同蒙拣选的教会一语中教会一词,在许多可靠的圣经古卷中并无此字,可见彼得的原意为同蒙拣选的信徒。但原文蒙拣选一词系阴性,如果说是指女人而言,则或可指彼得的妻子而言,他的妻子是随同丈夫一同游行布道的(林前九5),但亦可能她与彼得一同问候彼得书信的读者。又或指教会中有地位的一位尊贵妇女而言,这妇女是当时教会中出钱出力而热心事主助人的一位姊妹。

本书可能是写给一位爱主的寡妇,她有许多孩子。所以约翰在本书信中提及她和她的儿女(4节),因此约翰有时用单数字,有时也用多数写你们681012节)。

蒙拣选的太太一语原文为ELECTE KURIA(伊力蒂·居利亚),此二字的伊力蒂为女性人名,居利亚则在当时希拉文中写信时所用的亲爱的称呼,等于英文通信中用家人时前说My Dear(我亲爱的)一样。所以本书是约翰书写给一位他非常熟悉的主内姊妹,是毫无疑问的。

    二、但主张本书信是写给一个教会,或说一个小教会,或说一个家庭教会的,其理由又不同。

    阴性字,即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一个团体,在当时是很普通的事,即在今日亦然。比方说,英国联邦,在文字上指此联邦,不用字,却用字。所以约翰贰书写给一个教会时,以称教会,其理相同。

    因此,以太太称教会并无不可。教会中每一份子都是蒙神拣选的,所以称教会为蒙拣选的太太是合理的,这教会是在小亚西亚境内,或即约翰三书9节所说的那教会。

    称教会为蒙拣选的太太,理由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政府已开始逼迫教会,不说清楚这封信是写给什么教会,是避免政府注意,而加以陷害。

    本书是写给一个教会的,该教会是约翰所爱的,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如果是写给一个姊妹的,没有理由用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一语。这一句话是表示在主内大家相爱,正如本书与5节所劝勉的话,也是约翰在第一书信所强调的论题(约壹·四章)。

    在彼得前书五章13节所说的话,也表明一个教会的信徒问候别的教会信徒的安,而非彼得的妻子或任何尊贵的妇女问候别的教会的安。彼得在该处说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当然是指居住在罗马的信徒附笔问安(参阅彼得前书的难题)。

    ⑥古教父耶柔米认为本书信是一封巡回公函,写给小亚西亚各地教会的,劝勉他们彼此相爱拒绝异端。各教会中均有些儿女遵行真理,有些则反是(4节),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苏佐扬《圣经难题》

 

【约贰1~3这里使用「真理」这个字达四次之多。基本上,它是「忠实」的意思,也就是「表面」的相反。

         「真理」不仅是从神而来的客观启示,也是我们个人生活中的主观经历,使我们不仅能明白真理,也能「爱真理」并「为真理的缘故」而活。真理「住在我们里面」,并要「永远与我们同在」。这个意思是「知道真理」并不止于赞同一堆教义而已,虽然这也是重要的。它的意思是信徒的生命是由对真理的热爱并渴慕彰显真理所支配的。──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约贰1~13本书信是约翰的第二封信,其中心内容是劝勉实践爱,以及警戒诺斯底主义的假教师。约翰坚决有力地劝告大家不要与散布谬误理论的假教师有接触或来往。在此我们认识到以下两点:①初期教会当时假教师的邪恶影响的深刻程度;②善与恶,真理与虚假是不能并存,或同负一轭(林后6:14,15)──《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2真理:是借着基督启示,因着真理的圣灵使圣徒领悟的神的话语(1:14;14:17,26)。教会的爱和交通与真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教会的联合运动,只有在对真理不让步或不妥协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如果都处在相同的真理中,就应尽最大的努力使之联合。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3「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他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

    “恩惠”指神的一切赐予。“怜悯”指神的慈爱向人所表示的同情和帮助。基督徒虽然在罪恶永刑方面已因神的怜悯得蒙拯救,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不断的需要得怜悯,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516)。“平安”可包括心灵与身体两方面:外面环境的亨通和里面心灵的安息等。――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本节似对「真理」有一个暗示,作者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神及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enkai,一个介系词用在两名词上,kai字可译作「就是」)与他们同在。原来这真理就是关乎「爱心的道理」,也是耶稣给信徒的新命令(约十三34)

         恩惠、怜悯、平安是救恩三姐妹(提前一2;提后一2)──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恩惠、怜悯、平安”:看《以弗所书》一2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祝愿的方式结束,书信开头的问候语是当时的习惯(1:7;提前1:2;彼前1:2)。本书信的祝愿可看成是对信徒的一种应许。也就是说行“在真理和爱心“里的人,必常与神的恩惠,怜悯,平安同在。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4「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

         说明遵行爱也就是遵行真理,爱也就是真理。── 牛述光

         我们从父所受之:这句话暗示真理的(神性)起源和历史性。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4~6「命令」这字在这几节经文中出现了五次。神的命令使这「真理」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生活领域中。如果我们不小心,「真理」可能变得模糊和一般化,但是「命令」使得真理明确而有限制。

         请注意,这些命令是「父」所赐的。每一个命令都是爱的表达而不只是律法。神的旨意是将神的心肠启示出来(诗卅三11),而不只是祂的意念而已。因此,顺服祂的话应该是我们爱的表现,而不是惧怕的表现。没有任何一个爱神的信徒会认为神的诫命是严厉而困难的。──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约贰5「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

         「彼此相爱的诫命」在时间上的确不是新的,因为在旧约犹太人就受教导要爱邻舍(利十九1834)并怜爱寄居的(申十19)

         人可能因着命令而彼此相爱吗?是的,当你明白甚么是真正基督徒的爱的时候。许多人误以为基督教的爱是一种感觉,一种使我们伸出手接纳别人的特殊「宗教情感」。当然它包括了情感,但基本上,基督徒的爱是意志的行动。简单的来说就是对待别人像神对待你一样,事实上,要爱我们「不喜欢」的人是可能的。──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新命令”:看《约壹》二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文中使徒约翰论述了真理与爱的相互关系。真理和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是必要充分条件。因此说,自己行在真理中却不实践爱的人是说谎的人(约壹3:18,19)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5~9五至六节的重点论「爱」,七至九节的重点论「真理」。真理是施爱所依循的准绳,否则便是乱爱了。有真理没有爱,会引至「律法主义」(legalism),有爱没有真理,则引至「自由主义」(liberalism)──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约贰6「我们若照他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

    命令一字,在这三节中出现了四次,使整段具合一性。我们要顺服祂的命令而行6a节),所以要在真理中行(4节),并要在爱中行(6b节),因为这些都是祂的命令。因此,这里是基督徒的三重“行”。约翰不知不觉又指向了他在第一封信中贯穿使用的三重测验(真理、爱心,与顺服)。此外,基督徒的自由与律法也不矛盾,就像爱与律法一样。不错,基督徒“不在律法以下”,意思是说,我们的得救不倚靠顺服律法。可是遵行律法的义务,我们并没有免除(太五1720;罗八4,十三10)。基督使我们自由的那份自由,不是可以自由犯法,而是有自由能守法。“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来考究祢的训词”(诗一一九45)。――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实行彼此相爱就是实行主爱,实行主爱就是遵守主的命令。──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爱」和「顺服」是齐头并行的。我们与神的关系及我们与人的关系不可能分开。真的爱神,就不会恨我们的弟兄(约壹四20)。如果我们顺服神,那祂的爱便在我们里面得到完全,而我们也自然能爱弟兄(约壹二3~5)

         注意这一章有三个混合的主题:真理、爱心与顺服。借着相信真理(相信基督和祂的话)我们得救。救恩的证明是爱和顺服,当我们在知识上长进时,爱和顺服亦得到了坚固。我们在爱里说诚实话(弗四15),而我们因为爱神所以顺服神的命令。顺服使我们学到更多真理(约七17),而当我们学到愈多真理时,我们便愈爱是真理的耶稣基督!

         我们不是住在「邪恶的循环」中,乃是活在爱、真理和顺服的「得胜循环」中。──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爱与遵守神的诫命是分不开的;遵守神的命令是爱神的表现(约十四21),也是基督徒的标记(约壹三24)。主耶稣的新命令是叫信徒彼此相爱(约十三34)。──《启导本圣经注释》

         起初:约翰一再(5)强调这句话。当时约翰的读者可能不知如何对待在“爱”的美名的招牌下教导假真理的巡回传道人,所以陷入混乱之中。约翰的立场非常明确。不能因为虚假的爱,在真理上做出让步。因为真正的爱,惟有在真理的基督里才能实现,而爱的实践就是在真理中行。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7「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

    最完整的告白,则是祂“成了肉身来”(约壹四2),所用的是完成式分词 elelythota。参照约翰一书五6的过去分词,ho elthon,“这位曾来的”。不过,这里的分词是现在式,erchomenon成肉身来到中。按严格的文法而言,这应该是指未来的来到,有些人认为,或许这里是指主第二次再来,因第一封信中也曾两次特别提到这一点(二28,三2)。不过,据我们所知,对于耶稣基督第二次再来是否会以肉身出现,早期并没有争论,而这些信的要旨,是肯定他第一次来是在肉身中;由此看来,后者很可能是这里的意思。若是如此,现在式就是“完全超越时间”之意(Alford)。“道成肉身不仅是历史事件,而是永恒的真理”(Brooke)。耶稣并非在受洗时才成为基督或子,也没有在受死时不再是基督或子;耶稣就是“成肉身的基督”。在祂出生的时候,人性与神性就结合在一起,不再分开。完成式与现在式的组合(出现在约壹四2和这里),强调在祂里面这两性永恒的连结。

  若有人否认道成肉身,他不但是“一个”迷惑人的,或“一个”敌基督,即许多人中的一个,而是那迷惑人的和那敌基督,亦即:是“那大骗子”(NEB)。这个异端两面的错误:既反对基督,又欺骗百姓。第一封信好些经文提到假教师,说他们的目的在“欺骗”(二26RSV),又是“敌基督”(二1822);这里则将这两个思想放在一起。――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那迷惑人的」这字所包含的不止是教导错谬的真理,亦包含将人导入错误的生活中。真理与生活是并行的。错误的教义总是会带出错误的生活。

         这些假教师是从教会出来的!曾经一度他们相信「交付圣徒的真道」(3),但是他们转离了这信仰并且离弃了真理和教会(参约壹二19;徒二十30)

         「有许多迷惑人的,」马克吐恩曾说,真理在穿鞋时,谎言就已经跑遍了世界。堕落的人性容易相信谎言并反抗神的真理。

         这些迷惑者同时也是「敌基督」(Amtichrist)(参约壹二18~29)。希腊前缀Anti是「代替」和「敌对」的意思。──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今天仍然有好些假教师,他们对耶稣的看法并不合乎圣经。他们是危险人物,因为他们歪曲真理,损害基督教信仰的根基。他们可能使用一些原来的字词,却篡改了原来的意思。──《灵修版圣经注释》

         本节至11节谈到当时的异端诺斯底派的谬说,可参《约壹》<参考资料>。作者郑重指出此派“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是迷惑人的敌基督(看约壹二18注)。他指出这些假教师越过基督的教训,心中并没有神。基督是道成肉身,耶稣就是基督(约壹二2123),他劝勉信徒常守这教训。──《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贰7~10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是何等人?】

答:使徒约翰,他曾几次提到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约壹二18-22,四23),而在这里又提到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以及敌基督的,他们否认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事,这些皆是属于当时的异端,是同一类的人。很显然的,在当时有不少的假先知和假师傅,游行各地,他们是,善于谎言,混乱教会,其共同的企图,就是要毁灭基督真理;他们是自命不凡,自以为义的进步分子,高人一等。约翰说他们是「越过基督的教训」去教导人,这「越过」一词的原文就是(),向前先走的意思,也就是「任意的走在前头」,足以说明这些宣传异端的人,以为那些守道不阿虔诚的信徒,是知识肤浅而落后不前,不懂深奥之事的人;因此,他们擅自越过福音真理,自作聪明,故意在有管信仰上,在救赎的真理上,加添这些人的道理,超越了本来纯正的意思。约翰在此指出,这种越过,就是等于离开了基督,所以他劝勉信徒,要「常守基督的教训」,不要接待这些传异端者,那才是最稳妥的防备。——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贰7~10约翰说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到底这些迷惑人的是什么人?

    这里提及迷惑人的敌基督的,又说他们超过基督的教训,三者是指同一种人,同一种事。

    当时有不少游行传道人,周游各地传道。他们被尊称为使徒先知。其实他们并非使徒,也非先知,可是有些是真的,也有不少是假的。那些假的传道人,曾引起教会混乱及不安,约翰壹书已提及种种异端,现在又题出,使信徒们小心提防。

    这些假先知假信徒有一个共同题目,就是自称是宣传进步的基督之道,其实是企图毁灭基督真理。他们自称明白更深的奥秘,所以宣传说基督与耶稣是分开的,又说基督并未道成肉身,乃是一种幻影等(参约翰壹书难题)。

    他们虽然自称是进步份子,但约翰形容他们是越过基督的教训越过一词原文是PROAGO,此字有许多解释,亦有善意与恶意的解释,善意则解为进步,恶意则解为错误的越出任意的走在前头,或走在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前面等。这些宣传异端的游行传道人,以为那些虔诚守道的人是落后的,知识浅薄的、不懂奥秘的,约翰劝勉他的信徒要常守这教训,即主耶稣是道成肉身而来的这一项真理。

    根据使徒遗训DIDACH E)一书所载,证明当时很多游行传道人藉游行糊口,或宣传错误理论,或表现不良行为,该书有一段值得摘录的,乃是如何分辨真与假的传道人,亦适用于今日(该书十一及十二段),兹录出如下:

    无论何人,到你们那里所教训的,与你们从前所领受的相同,你们可以接待他。

    但如果该传道人宣传背叛的教义,你们不要听他。

    凡使你们在公义与主的知识上有长进的,你们要像接待主一样接待他。对于使徒或是先知,你们要依照福音书所宣告的去行。但愿你们接待每一位使徒像接待主一样。

    被接待的人可以住一天,如有需要,可再住一天,如果他住了三天,便证明他是假先知了。

    使徒出外传道,不要带别的东西,只带饼,直到他有了可住的地方。如果该人要求钱财,他便是假先知了。

凡借着圣灵而讲道的人,你们不必试验他或批评他,因为不论什么罪都可获得赦免,唯独这种罪(指亵渎圣灵而言)得不到赦免。

不要以为自称是借着圣灵说话的人便是先知,除非他所用的方法与主所用的相同。由他们所用的方法,便可分辨先知与假先知了。

    先知不会要求为他设摆筵席来款待他,除非他是假先知。先知如果不能照他所讲的真理去行,他就是假先知。

    任何人自称是靠圣灵说话的,说:请你给我钱,或要求别的东西,不要听他。但如果他请你们把钱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就不要批评他。

    凡奉主的名而来的,你们要接待他,你们在试验他之后,你们便明白了。正如你们明白如何分辨左右手一般。

    凡是过路的人,你们要尽所能接济他们,除非有需要,该人只能与你们同住两三天。但如果他有意在你们中间住下,而且是一个有手艺的人,就让他工作和吃饭。但如果他无工可做,你们就可以说明,他既是一个基督徒,就不应游手好闲。

    但,如果他不照真理而行,便是教骗子。要提防这种人。

    约翰当然明白当时周游传道的真假传道人之别,所以他警告信徒要小心,并且教导他们,不要把那些假传道人接到家里,也不要问他们的安,否则会在他们的恶行上有份。这是何等严重的事。这种严重的警告出诸一位被称为爱的使徒,似乎不甚适宜,也与他写给该犹的信(约翰三书)完全相反。

    不过,我们要明白,这些假先知可能是用正式传道人的身份到他们中间去(10到你们那里),而所传的是否认主耶稣道成肉身的异端,事关重大,所以有爱心的使徒也变成公义的法官了。

    爱心的款待是有限度的,其限度乃是不能超越真理的基本原则。

── 苏佐扬《圣经难题》

 

【约贰7~11道德的混乱,是错误的,是教会不许可的;道理的混乱,也是错误的,也是教会不许可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该对付普通的道理,若是这样,整个教会就要四分五裂了。普通的真理我们不争,只有关乎基督身位的道理,我们非争不可。教会对此必须严格,决不能放松。对于主的身分,若有人传不同的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不然的话,这个教会就失去她的地位。── 倪柝声

         主耶稣如果不是神成了肉身来的,如果光是肉身,就是说,祂不是神,那么主耶稣就不能代替我们成功救赎,这个根本把教会取消了。所以一个教会在一个地方,必须维持主耶稣的身分的问题。── 倪柝声

         本文明确地表明了使徒约翰对当时 活动的假教师的坚决态度。迷惑人:指用错误的主张和行为歪曲福音真理,把信徒引向不信的人。他们的特点就是混乱。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8「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注:有古卷作“我们”)所做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

         凯南魏斯特对本节的翻译是「不要失掉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教会的会友需要敬重忠心的牧师和教师的工作,并尽一切力量去保护它、拓展它。──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约翰所指的“满足的赏赐”并不是救恩,而是忠心事奉的奖赏。所有看重真理、坚持真理的人,都会得到满足的赏赐;那些为自己而活,教导错误道理的人,则将失去赏赐(参太7:21-23)。──《灵修版圣经注释》

         阐明了在末世,也就是基督再临时将有的奖赏,这句话明确表明了约翰对末世论的关心。不要失去:以否定的方式表达了警告的目的,指不要使使徒的劳苦徒然(4:11)。要得着:用肯定的表现指出警告的目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9「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

    “越过”proago,就是向前先走的意思,N.A.S.B.goes too far,何赓诗译作“任意前进”。按当时的假教师自认为知道一些更高深的事,就擅自越过福音的真道,自作聪明地离开福音的原理,在救赎的真道上加上人的道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越过」意「在前行走」。诺斯底派人士称他们是「前进派人士」。但他们的前进不是向着耶稣这标竿直跑,而是往相反方向,就是「越过」基督的教训。──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超过」(9)原文是更向前进之意,这是对异端一个贴切的描述。约翰并不反对人思想开明或有创意的表达,但若在信仰上创新到超越了道成肉身的信仰范围,他的信仰就不再是神所启示的了,我们之间就不能再有「圣徒相通」的关系了(1112),即是不能把他当作当时的巡回传道者一般来接待了。──《新旧约辅读》

         此处的危险是越过神话语的限制,并任意添加它。译作「越过」的这个字的意思是「超前太多,越过指定的界限太远」。这是一种假的进步!叛教者喜欢我们相信他们是「进步的」,而教会是「墨守成规的」。── 华伦魏斯比《作个分辨者》

         有父又有子:区分是否越过基督教训的试金石。没有不承认儿子就尊敬待父亲的方法。失去儿子的人也会失去父亲(5:23;14:6,7)。说自己只认识父亲,却不认识儿子的人不是真正了解父亲的人。因为父亲和儿子原为一(10:30)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10「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

    “问安”原文chairoArndt & Gingrich新约希英字汇,认为这字的原意是欢乐(rejoice or glad),但用在问安方面时含有祝贺,欢迎的意思。英文N.A.S.B.R.S.V.都译作'greeting' B.E.C.K.译作'greet',所以这里的问安比一般的见面礼或招呼更强。有祝贺,欢迎,表示同情的意思。对传异端者不但不该接待他到家里,也不该向他表示同情或支持。――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任何帮助异端人士传虚假信息的事,我们都不要做。信徒接待假教师,便是默许他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拒绝别人似乎很不礼貌,但是忠于神比礼待人重要得多。约翰不是指责我们接待不信的人,而是指责支持敌挡真道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传讲异端教训的人,也利用信徒接待旅客的便利,旅行访问。作者劝信徒不可接待他们,供给食宿,以免在他们的恶行上有份,支持赞同所讲的虚假道理。

这里包含了一条今天支持教会事工的奉献原则:我们应求神给智慧能分辨是不是出乎神(约壹四1),以免在他们的恶上有份。──《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款待巡回传道人,是当时教会和信徒的重要义务。但对异端的小小的好意,也属于犯罪。因此说基督论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教会把根基立在对耶稣基督的明确的信仰告白上(16:16-18)。并且这种信仰告白是圣灵给予的(16:17;16:14;8:6),否认基督就是证明他们心中没有圣灵。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11「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

         「问安」指与假师傅「相交」、「有分」之意。──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约贰12「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

    “纸”,新约只有这里用过,在这里是指埃及的草纸,不是皮卷。“不愿用纸墨”,这是因为老约翰对信徒的热诚,喜欢见面谈说,更加亲热。可见他们彼此之间有很深厚的情谊。信徒的交通是多方面的,许多时候不是笔墨所能尽录。――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言语」较「笔语」更容易使人明了。──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用纸墨笔之于书,在当日文盲众多而纸笔不方便的时代,只能记录或报导相当重大的事,不象今天印刷媒介发达,几乎人人可作自己的出版人。约翰时代,蒲草制成的纸已出现,但仍价值昂贵。此处提到纸,可见羊皮卷之外,纸已采用作沟通媒介。比较《提后》四13. ──《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贰12~13以日常生活中的问安作结束语。这与约翰三书的结尾很相似。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贰13「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

    这封信的结束,是一句问安,来自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就是“你的姊妹教会之成员”(Alexander),约翰就是在那间教会写信。──《丁道尔圣经注释》

         1节注。──《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