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翰壹书第三章拾穗

 

【约壹三1「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他。」

         祂竟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tekna,源自 tekein,「生产」),这个词指我们从神生、得到神的性情,超过指我们作儿女的地位。译为何等大的字是 potape{n,其原意为「属于何国」,意思似乎是父的爱完全不是属地的,是这个世界全然陌生的,以致约翰希奇它究竟来自哪一国。这个字「总是带着惊讶的意味」(Plummer)。神不但向我们「显出」这种爱,而且将它慷慨地倾注在我们身上。因为神的儿女不单是头衔,而是事实。──《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看」一词彷佛是公路上的警示灯,用来吸引人注意的。它叫人停一停,想一想我们太容易错过的一个真理。──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神的儿女」作神的儿女在圣经中的意思,是神借着新生命将祂的性情给予我们。「儿子」在圣经中往往是强调它崇高的地位和丰富的遗产。──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世人之所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信徒已经接受了神的爱,这使他们与世人有别,不信的人尽管谈论神的爱,尽管谈论一位全爱的神,但神的爱只有透过主耶稣基督才能领受。──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信徒得称为神的儿女,不是因为我们有甚么长处,有甚么行善的本事,完全是由于神的大爱。本书一再强调神怎样爱人,祂的儿子怎样为人舍命(参三16;四16)。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包括敌基督)显然不同,他们行事端正,又爱弟兄(三10)。──《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壹三2「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

    真体的原文kathos estin即是正如祂所是的kathos在约十七18;14均译为照样――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现在是」──现在已经得救!那有神的儿女不得救之理?―― 倪柝声

         『现在是神的儿女,我们将来,还未显明出来』(新译)。中文似乎有怀疑的意味。原义是说,现在我们是神的儿女,但将来要成为的样子是尚未显明出来,可是我们知道一个大概的样子,也是必有的样子,就是必要像主。── 牛述光

         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今天我们虽然里面有主的生命、性情,能够像祂,但我们外面还没有祂的形像。等祂再来,祂要从我们里面浸透我们外面的身体,也就是改变我们外面的身体,使我们里外都完全像祂。

         信徒已经是神的儿女,将来还有更高的荣耀,将要象祂,一样爱人、圣洁、慈悲、完全(利十九 2;太五48;路六36)。──《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壹三2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必得见祂的真体是什么?】

答:在这一节的经文,是彼得讲到信徒将来的盼望,就是主耶稣再来向我们显现的时候(参三三O题),我们必会像祂,乃是将来那个荣耀灵性之身体(林前十五35-44)。虽然将来如何,还未显明出来,但我们必有指望这样一日的来到,因为只有像祂的人,才能见祂。如今我们能在属灵的生命方面,越是有主新生命的样式,我们的生活越能活出主的公义和圣洁,一切洁净自己,就越是像祂(约壹三3)。将来当主显现的时候,也就越像祂的那样荣耀了。必得见祂的真体,这真体的原文()是有依然,真如,照样的意思according as(约三14;罗一13;腓一7),()意即祂是,这两字的全意,即「真如祂是」,将来所要见到的,就是真正主自己荣耀的真体(参三七五题),与祂永远同在。——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壹三2~3这里提到的三件事──祂的显现,我们看见祂,和我们变成像祂。

 

【约壹三3「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

         本节的「像祂」是现在。第二节的「像祂」是将来。我们现在应当有第一个的「像祂」,将来就有第二个。―― 倪柝声

       「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在「像祂」的许多事上,最重要的是要洁净自己像祂(当时异端主张:肉身犯罪是不会影响灵性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纯洁自己,像祂纯洁一样。』纯洁与清洁不同,清洁是指干净而言,意思就是没有污秽。纯洁比清洁还要进一步,补只是没有污秽,并且还得没有杂质。在信徒里面,有从魔鬼而来的不义与罪──污秽,也有从人天然而来的善义和道德──杂质。真实属灵的人,不只拒绝不义与罪,也拒绝从天然生命而来的善义和道德。── 俞成华

         这『指望』是指我们有一天要像祂,像主自己。凡盼望有一天要像主的人,今天就必须注意一件事──纯洁自己,就是将一切的污秽与杂质,将一切与主不相合的东西都除得干净。── 俞成华

         『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没有一个等候主来的人,可以过着污秽的生活;也没有一个爱慕主显现的人,可以沾染任何的不洁,有任何属地或属人的搀杂。

         信徒得见主不是空泛的希望,而是确实可靠的盼望,因此应该自洁,远离罪恶。──《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壹三4「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

    违背律法原文anomia,就是不法,无法。――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凡犯罪的,就是作不法;罪就是不法」(新译)

         「罪」原文是失去目标、未中、失迷等意思。罪人就是偏离正路的人;犯罪也就是行不法、违背神的旨意,扰乱神所安排的秩序。──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凡犯罪的」基督教里从来没有两种尺度的道德。因此,本段中六次用 pas ho 一语,译为「每一个人」(包括负面的「没有一个人」),或「任何一个人」(二29,三46a6b910b),三次用简单的关系词 ho,译为「那人」,或「任何一个人」(7810b节)。福音和其道德意义,都与所有人有关,不是只与某些人有关。──《丁道尔圣经注释》

         凡犯罪的:2:29的“行公义之人”相对照,诺斯底主义主张由于信徒在基督里已从律法、罪和死亡得以自由,因此不必再遵守律法。因信得救的圣徒必须主动地以爱的行为遵守律法,而不是勉强或形式上遵守。犹如一个刚洗澡的人很自然地拍掉衣服上的灰尘,而不是出于什么义务。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4~9神的儿女须活出公义的第二个理由。因为过去主曾经道成肉身来到世上,借着背负十字架代赎了我们的罪,也应许赐给圣徒与行为相称的奖赏。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5「你们知道主曾显现,是要除掉人的罪,在他并没有罪。」

         无罪才能除罪,犯罪的传道人,那能救罪人?

         第五节的「显现」是祂首次的来。第二节的「显现」是二次再临。首次除人罪,二次救人体。―― 倪柝声

          他并没有罪:耶稣虽具有完整的人性,却没有罪(林后5:21;4:15)。这是本书信所要表达的重要的基督论之一。整理基督论如下:①自在永在(1:2);②道成肉身(1:1,2);③神的儿子(1;2;2:22,23);④基督(2:22);⑤得救的唯一根据(2:23);⑥赐圣灵给教会(2:27);⑦将再次降临(2:28;2,3);⑧中保(2:1);⑨成了挽回祭(2:2)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6「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

    犯罪的是动词,不是形容词。这些话应指不信的人,是与下句行义的对照。前者指不信的人,后者指信徒。犯罪的原文hamartanonhamartano的今恒时体,所以不是偶然一次犯罪,而是习惯于犯罪的人。这犯罪的也可能指当时传异端的人。注意7节的第一句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使徒写信就是要提醒信徒,防备那些诱惑人的,那些人本身就是犯罪的那类人。

    看见是指属灵的看见。意思是说一个惯常犯罪的人,是根本未曾真正看见过主、认识过主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犯罪」──原文现在式,当译作「继续犯罪」。―― 倪柝声

         『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犯罪』原文是今恒时体,是恒常的犯,习于犯罪;外面经常的行为,证实了他里面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是因为没有遇见主。──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凡看见主的人,都是立即改变的人;日日见主,日日改变,又如何可能再去犯罪呢?── 谢模善《新约全书释义补编》

         「住」原文是「长住」。第五节的胜罪是消极的方法,而「住在主里」才是胜罪的积极方法。所有失败原因无非由于离开主,与主疏远的原故。──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里所谓不犯罪,不是不能犯罪,乃是靠圣灵的恩典,可以不犯罪吧了。── 李既岸《约翰壹书的信息》

         此处用的“犯罪”一词和本书他处论信徒犯罪的经文,所用的希腊文动词时式,都带有现在进行式的作用,因此,“犯罪”指的是一个人在行动或不行动时对罪所持的惯有态度。约翰所说的不是信徒可以达到永不犯罪的境地(看一810;二1),而是说:一个从神生的人,有真道在他心里,过去犯罪的习惯戒除了  ,就不会故意找罪来犯(三9),反而会积极行义。──《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犯罪:相当于“犯罪”的,希腊语动词的现在时态,表示不断反复的动作,指习惯性地不断反复犯相同罪,而不是偶然犯的过失。如果一边口称自己是基督徒,一边又继续犯习惯性的罪,就等于否认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事工。耶稣道成肉身背负十字架正是为了把我们从那些罪恶中解救出来(8:2),这才是最伟大而激动人心的解放。凡在主里面与罪断绝的人,就能享有真正的得救和解放的喜悦。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689凡住在祂里面,从神生的就不犯罪么?】

答:我们注意在这几节经文中,说到「犯罪的」原文,都是ongoing今恒时体,如()即()(射不中,犯罪)的今恒时体,其意乃指一种惯常犯罪的态度或动作。「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约壹三6上),则意思是凡住在神里面的,就不致时常犯罪,「犯罪的是属魔鬼的,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约壹三8上)。这样表示信徒属神的生命,是世人属魔鬼犯罪的生命应有分别(约壹三10)。承接上文又同时指出「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约壹三9上,参五18),意思即是凡是已经从神生的儿女,就不会惯常与犯罪,「因为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约壹三9下)。这「道」原文为「种」()(send),即指神的生命种子,信徒因常有神的永生的种子存在心里,就不能犯罪的。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总意,就是信徒有了神的生命,是有了新生命的生活,他就不应去放最。因有无罪之神的生在他里头,就不惯常于犯罪,或不甘愿去犯罪,也就是达到能不犯罪的境地。这些话,不是说信徒连偶然跌倒犯罪都不可能,信徒在偶然不慎犯罪的时候,仍会为罪忧伤难过,愿意求神赦免,仍会习惯地过重生人的生活。信徒既有这样犯罪的可能,所以约翰在前二章一节中已经说了这件事事(参四五二题),我们应将前后这两处经文一同研读领会,就更能明白这里所谓不犯罪,或不呢过犯罪的涵意和范围,且不致认为有互相矛盾之误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壹三7「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

    字原文poionpoieo的今恒时体,像上节的犯罪的一样,指继续行义的人。本节暗示当时那些传异端的人,不是惯常行义的。他们虽或能伪装出一些义行,却不是出于生命的。凡是伪装的必都一定不能持久;但出于生命的才是惯常的,倾向于义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这是实行的义,与自信称义的义有别。―― 倪柝声

         义行是出于神赐给我们的义性,这些义行是我们成义的明证。

         信徒有两种义,第一种是地位上的义(赛十四6;多三5)。主耶稣是义者,却担当我们的罪,好叫我们分享祂的义。第二种的义是经历上的义行(腓一9~11),这是神借着新生命把新性情植于我们内心的结果。──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

         重生的人可能犯罪,但不可能继续的、经常的犯罪。义人的犯罪和恶人的行义都是偶然的,只有他们经常的行为,才证明出他们本人的真面目。智慧派说罪不影响人的宗教生活,这是异端,是诱惑人的。──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行义的」「行」字原文是今恒时体,是指惯常、继续行义的人。凡不是出于生命的,必都一定不能持久;但出于生命的,才是惯常的、倾向于义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有的人喜欢争辩说:“称义是因着信,并不在乎行为。”这是的确的真理,可惜,人用来作为不行义的挡箭牌,是可耻的滥用圣经。恩典是不配得而得了神赐给的,绝不能因好行为而换取神称义;但称义的人,必然有好的行为,表现出在他里面的新生命,就是基督的生命。── 李既岸《约翰壹书的信息》

         信徒得着救恩可过义 的生活,行出义来(比较罗三2022;十3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壹三8「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

         主显现作两件事:一除灭鬼的作为;一除掉人的罪过(5节)。―― 倪柝声

         『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我们抵挡撒但,要用信心抵挡牠。第一件要相信的,就是神的儿子已经显现了,也已经除灭魔鬼的作为了!换一句话说,神的儿子已经生到地上来了!没有一次祂遇见一个鬼是不赶的;没有一次祂遇见撒但的试探,是没有胜过的。我们要信主耶稣所显现的地方,鬼的工作不能存在,鬼的工作要完全被除灭。── 倪柝声《初信造就》

         牠从起初就一直犯罪(参:约八44),意思应该是指从牠凭骄傲背叛神时起,就是牠开始作魔鬼时。既然犯罪是牠活动的特色(就一直犯罪是译 hamartanei 一字,这个时态表达出不断进行的活动),每一个犯罪的人所展示的特性,至少终极而言,可以说是源于牠。──《丁道尔圣经注释》

         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希腊文的「作为」是复数,因为魔鬼的活动是多重的。牠的工作包括一切渗透的作为,要毁坏神完美的创造。在道德方面,牠的工作是诱人犯罪;在身体方面,是让人生病;在智力方面,是领人走错。牠依然在用这三种方法,攻击我们的灵魂、身体和心智。基督来,则是要除灭牠的作为。这种除灭是一种「松绑」(lyse{),好像这些魔鬼的作为是锁链,将我们捆住。当然,我们从经验中知道,这些作为还没有被彻底「除灭」(参:罗六6;提后一10;来二14,在那里动词 katargeo{ 显然不是指消灭净尽,或连根拔除,而是指除去其能力,使之不能发挥、征服、推翻)。──《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是偶然所犯的过失,而是习惯性犯罪的人,即生存方式已被罪沾染的人。属魔鬼:不是因为他犯罪了,因此就属于魔鬼;而是因为他属于魔鬼,所以才犯罪。使人犯罪是魔鬼的属性之一,魔鬼把那些属于自己支配下的人推向罪与死亡之中。除灭:指“除掉力气,使其无力”。直到耶稣降临成就最终审判之前,撒但是不会灭绝(annihilated),因此现在还在活动(彼前5:8)。但耶稣在十字架上已除掉其力量,使其无力。因此凡在基督里面的人,就足以能战胜撒旦和罪(16:33;8:37)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8~10(1)魔鬼从起初就犯罪,所以魔鬼是罪的源头;(2)魔鬼今天的工作是引人犯罪;(3)犯罪既出乎魔鬼,也就属乎魔鬼。── 牛述光

          作者指出犯罪是魔鬼的子女的本性,他们无可选择,非犯罪不可;但是属神的人有了重生的生命,无可选择,非行义不可,这也就是“从神生的就不犯罪”的意思。神既是完全的,祂的子女也应完全,才配作祂的儿女,天父也爱象祂一样的子女。信徒灵性的成长可如身体的成长一样,先有道种 9节),然后发芽生长,得到不犯罪的“遗传”。

     本书多处提到魔鬼,它又称作“那恶者”(12节;五18),是从起初就犯罪的(“起初”指亚当犯罪以前,约八44),而且引诱人犯罪。魔鬼已在世上,全世界不信神的人都在它的权势下(四3 ;五19),但因为信徒有神的保守,魔鬼不但无法伤害他们(五18),且要胜过那恶者(二14;四4)。主基督会除灭魔鬼的作为(本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壹三9「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注: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

    神的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这原文是sperma),不是,与太十三24;彼前一23同字。在罗一3;16;来二16译作后裔。这句应与15永生存在他里面对照,说明有永生存在里面的人,他们永生的是不能犯罪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是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这里的「道」原文是「种」,不是「话」。本节指有永生存在里面(约壹三15)的人,他们永生的「种」是不能「犯罪」的。「不能犯罪」指信徒内在之新生命是不能犯罪的。信徒偶然犯罪是因随从肉体,体贴旧生命的缘故。──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为神的种常存在他里面,他也不常常犯罪』(新译)。神的生命保证了我们不犯罪,也叫我们失去了犯罪的本领。── 牛述光

         第一句话说,基督徒不会持续犯罪,第二句则为,他不能继续犯罪。约翰并不否认基督徒有可能犯罪,这是很清楚的。这里约翰用了三个词。首先,他说,基督徒既住在基督里,就不会持续犯罪(6a与五18hamartanei);这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好像「魔鬼」是「从起初就一直犯罪」(8节)。参 hamartano{n 现在分词,用于6b节,而二章1节的两个动词都是过去式。第二句话说,凡从神生的就不会持续犯罪hamartian ou poiei, 9a节)。此处所指的,并不是一项单独的犯罪行动,而是固定的犯罪习惯,由动词 poiein,行,可以看出。第三个词为基督徒「不能继续犯罪」(ou dynatai hamartanein9节),那里「犯罪」是现在不定词,不是过去不定词。如果这里的不定词是过去式,意思就会成为「他不能犯一个罪」;然而,现在不定词则意指「他不能习惯性地犯罪」。在这一段中,约翰所要辩明的,不是基督徒不可能犯罪,而是罪与基督徒的不协调。如果连单独的犯罪事件都不协调,更不用说持续不已的犯罪了,那就成了「一种性情,一种积习,不止是某个行动而已」(Westcott)。──《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种子应译为「神的本性」,如 RSV,或「神圣的种子」(NEB),而在他里面是指神的孩子。神的种子在每一个从神而生的人里面,不断发挥影响力,所以约翰能满有把握,不畏矛盾地说,他不能继续犯罪(参:林后五17;彼后一4)。事实上,如果他会继续犯罪,就表示他并没有重生。──《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道:  种子决定果实,而不是果实决定种子。“神的种子”是我们借着重生得到的“神的性情”(彼后1:4)。因此得到神性情的圣徒,必然结出义的果子。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9是否指完全无罪?】

     约翰一书三9指出:「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上述翻译未能表达希腊原文的含义hamartanein(犯罪)紧接着ou dynatai(不能)之后,希腊文现在时态的不定词,暗示持续不断重复又重复的行为(单一的行动,希腊文以不定时态不定词hamartein表示)。因此,越来越多近代译本将「不能犯罪」改写成「不能持续犯罪」。新美国标准本更引伸hamartanein(现在时态不定词)的意思,视上半节「就不犯罪」中的加poiei(现在时态述词)乃暗指:「凡从神生的,就不『经常犯罪』。」尽管希腊文的现在时态述词通常不是指经常持续的动作,但鉴于下文hamartanein的含意,新美国标准本的翻译也是对的。

    无论如何,我们要详察这个动词的含义,因为纵使是最成熟的基督徒也会接受试探,陷入罪中。(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有很多私隐方面的不当行为也是罪。)约翰清楚教训信徒:「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一18)约翰于此乃强调信徒新生的奥秘(参林后五17),基督的生命贯满了信徒内心,将信徒带到神面前,与神建立崭新的关系,使信徒顺服神的旨意。信徒不再将「自己」放在首位,却以基督为救主及生命之主,讨神喜悦:因为信徒爱神,完全属￿神。

    在神里重生的人(gegennemenos「完成时态被动式分词」ek toutheou),神的道种(sperma)在他心里,神的道种在信徒里面发芽长大,长出叶子、花儿,还结果子,又渐渐粗壮。可能有些微尘沾着这株植物,令它蒙垢了,但不会阻碍它壮大。信徒常常住在基督里(ho en auto menon6节),定睛于耶稣(来十二2),就不会落入罪中,却可以顺服神的旨意,又荣耀他。

至于hamartia的特别力量,我们应注意第4节:「凡犯(现在时态分词)罪(hamartian)的,就是违背律法(anomian)。」接着,约翰指出魔鬼就是一切破坏律法者的原型、模范和守护神(8节),而亦是魔鬼伙同一切受它控制的人为非作歹。换言之,经文将宇宙二分为两大阵营——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一67)。

神儿女的特色就是全心全意地顺服神的旨意与标准;今世之子只知满足自己、自高自大,今世之子属灵之父就是撒但(参约八44)。使徒约翰写这封书信后,为的是揭露假教师的谬误,他们说信徒可以肆无忌惮地犯罪,因为神的恩典会掩盖一切。这些假教师以谎言惑众,使众信徒掌握不着因真信心而来的圣洁生命。约翰告诉所有真信徒,劝诫他们学习基督的样式,顺服圣灵带领,才能恒久生活在义中。不肯悔改又自欺的人才会以满足私欲为目的,他们生活在罪里。──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约壹三9{\Section:TopicID=337}重生信徒的犯罪

         问;约翰一书三章九节:「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是否重生信徒不能犯罪?

       答:重生的信徒能犯罪,但不必犯罪,也不可犯罪。能犯罪是所有信徒的经历。本节有两句话应当注意:上半的「不犯罪」,和下半的「不能犯罪」。「不犯罪」在原文意是「不继续犯罪」或「不以犯罪为职业」。所以,本节上半的意思即:重生的信徒不继续犯罪,或:重生的信徒不以犯罪为职业。

         照样,下半的「不能犯罪」应当译作:「不能继续犯罪」。所以,约翰并不是说,重生的人不能犯罪,乃是说,重生的人不能继续犯罪。不幸有时跌倒,立即认罪神前,藉主为其中保。不然的话,约翰所说的:「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不是救主,救主是对罪人说的),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约壹二1)有甚么意思呢?―― 倪柝声

 

约壹三9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他也不能犯罪二语如何解释?基督促真的会不犯罪无犯罪可能吗?

    这也是难题中的难题,是许多神学家、解经家所喜欢争辩的题材。那些来生成圣派今生成圣派不断就此作相反的论训,所谓来生成圣派即今生无法完全圣洁而不犯罪,信徒离世返天家后,则不会再犯罪。但那些今生成圣派则谓基督徒在今生也可达到完全圣洁而不犯罪的地步,这些今生成圣派人士的主要经文根据便是约翰壹书三章6节与9节。

    关于犯罪的问题,我们在约翰壹书中发现似乎有前后矛盾的言论,因为在三章6节以前曾有以下的经文:

    我们若说自已无罪,便是自欺(一8);

    我们着认为自己的罪,神……必要赦免我们的罪(一9);

    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一10);

    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有一位中保(二1)。

    以上这些经节都表示信徒仍有犯罪可能,但在三章6节至

9节却改变了论调说:

    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6节);

    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6节);

    犯罪的是属魔鬼(8节)。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9节)。

    上述这些似乎矛盾的经文,如何解决呢?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信徒不会犯罪,是一种本分。第6

所说的话便是宣布这种本分,每一信徒信耶稣后已经获得罪的赦免,不应再去犯罪,主耶稣曾两次对犯罪的人如此宣布,即对那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约五14),和那犯罪被捕的女人(约八11)说:不要再犯罪了

    9节所说的话,也是解释这一点,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为神的道(种)存在他心里

    二、每一基督徒都不应去犯罪,神对每一基督徒有这种禁止犯罪的命令,所以第9节说他也不能犯罪,这句话中不能二字是一种命令,不是一种事实,正如神给以色列人的十诫一般如,不能杀人等。第9节的意思是说:

    凡从神生的,就不能去犯罪。

这句话加上一个字,便更清楚明白了。正如父母吩咐小孩子们说:你们不能去打架,不能去赌博一般。

三、但,努力在灵命上追求长进的人,他的灵性到了一个高峰时,便达到能不犯罪的境地,能不犯能有不会犯罪的能力,能够拒绝任何引诱,能够不沾染罪恶,能够过一毫无暇疵的属灵生活。古代教会有许多虔诚人的这种见证。

    所以约翰在本书五章18节证明这点真理说:

    从神生的必保守自己。

    这节圣经一再提及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这种不犯罪自守的不犯罪,亦即能不去犯罪

    基督徒对于犯罪和非基督徒对于犯罪是有非常不同的态度,那是很确实的。

    基督徒不愿去犯罪。

    也不愿故意去犯罪。

    更不愿去行罪,即不断有犯罪的习惯。

    基督徒也有犯罪的可能,所以约翰在一、二章所说是一件事实。但基督徒不像非基督徒那样以为犯罪并不要紧。基督徒在不慎而犯罪后是很难过而且愿意求神赦免的。基督徒都愿过圣洁的生活,而不愿沾染罪恶。

    那些在灵里更深追求的虔诚信徒,是会达到能不犯罪的境地的,这是我们可以相信的。

    因此,约翰的前后言论并不矛盾,他是对信徒不同的属灵情况而发言的。

── 苏佐扬《圣经难题》

 

约壹三9 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一语的字,原文是字,如何解释?

    这一句话会引起不同解经家的不同意见。原文这句话是这样的,我把它逐字译出如下:

    种子他的在内他(在他之内)存在

    原文并不像现代中文有”“之分。所以这句话可能有四种不同的译法。

    一、他的种子存在他里面(即神的种子存在人里面)。

    二、他的种子存在他里(从神生的人有了存在神里面的种子,但那种子仍在神里面)。

    三、他的种子存在他里面(从神生的人的种子,即生命,已经存在神里面)。

    四、他的种子存在他里面(从神生的人获得新生命,这新生命

即称为他的种子,仍存在他心里面,不会失去)。

    中文早年译经者曾因这字与那些主张改译为字的人有过一场斗争,他们认为必须保留这个字,因为约翰原意并非指神的道而言,乃是指一种有生命的种子而言。

    上述这四个译法,均有可能,但第一译法似乎顺理成章,很自然地与上文连接,意即: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他的种子存在他里面

    种子,是有三方面的涵意的。

    种子也是有生命的,神在创造青草、菜蔬与树木时曾说:结种子的菜蔬和结果子的树,果子都包着核(创一11-1229),这些菜籽与果核都带着神所赐的生命,继续繁殖,使生命延续。神的种子亦即神的生命,在一切相信耶稣的人心中,表示他是神的人。

    种子是会生长的。主耶稣曾宣布一个简单的种子生长的程序说: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可四28)。基督徒也是这样,慢慢长成基督的身量(弗四13),逐渐在主的恩典上长进(彼后三18)。

    种子是不变的。种子是依照神的命定各从其类的,有永远不变的型格。进化论所侈言的变类是一种谎言。种子是不变的,永远依照神的原定计划,种子永固。因此主耶稣也曾利用自然的原理应用在属灵的事上说:从肉身出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三6)。肉身与灵之间无生命关系,正如猴子与人之间无生命关系一样。

    约翰在三章10节也采用这种子不变的原则说: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我们既然是属神的,有神圣洁的生命种子在心中,自然不应去犯罪不能去犯罪不愿去犯罪了。── 苏佐扬《圣经难题》

 

【约壹三10「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在地上有两班的人,一班人是神的儿女,一班人是魔鬼的儿女。在地上指有两个父亲︰一个,神是父亲;一个,魔鬼是父亲。神和魔鬼非常容易分。今天的困难是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怎样分?凭着这里的话,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也很容易分。因为『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人也是如此。』这一个人在外面不行义,在里面没有爱弟兄的感觉,这一个人就不是属乎神的人。你如果是神的儿女,在你的里面定规有一个天性,就是爱的感觉。有那一个天性,在骨髓里,自然而然有那一个吸引。── 倪柝声《初信造就》

         『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外面不行义的人,是不属乎神的;里面没有爱弟兄的感觉的人,也是不属乎神的。── 倪柝声《初信造就》

         我们是谁的儿子,一共有两种试验,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否神的儿女。第一,他会行义。第二,就是神的爱会在神的儿女身上彰显出来。──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约翰把人类分成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所有人类都属于这两类中的一个,不存在既不属于善,又不属于恶的中间地带,即不存在灰色地带(启三14-16)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0~24在本文中,约翰指出了区分神的儿女与魔鬼的儿女的判断标准,爱与恨,生命与死亡,自我牺牲与杀人等。然后介绍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代表:基督与该隐。──《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1「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命令。」

         彼此相爱乃是神的命令。神先赐给我们那一个爱,然后给我们那一个爱的命令,要我们彼此相爱。神所摆在我们里面的爱,我们要按着它的性质来用它,不应当毁它、伤它。── 倪柝声《初信造就》

         「彼此相爱」不是劝说,而是命令。人知到神所吩咐的却不顺服去行,在神看来他就是违命的人,从来没有违命的人可以与圣洁的神相交的。──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作者从斥责罪转而谈论爱,本节至四21都是讲得到主基督生命的人应怎样彼此相爱。2章中已指出,爱神的心必须表现在爱弟兄上(二5 10),这里进一步教导:爱弟兄的心应表现在有怜恤心的行为(三17)和为弟兄舍命上(三16),因主基督曾为我们舍命。舍己为人才是真正基督徒的标记。

         “彼此相爱”是信徒听信福音接受主的时候便已知道的命令(二7),约翰初传福音时就传讲这命令(约十三3435)。从前如此,现在亦是如此(三23;四21;五2)。爱是基督徒的真标记,是圣灵重生了的生命的表现。凡爱生他之人的,也必爱他所生的人(五1);基督徒既是神的儿女,我们若爱神 ,便应该彼此相爱(四11)。神是无形的,我们爱神的心只能表现在爱有形的弟兄身上(四12,20);口头上说爱神是不够的,要有实际的行动(三18)。──《启导本圣经注释》

         听见的:此话的希腊语是过去否定式,指过去所发生的一次性事件。只有借着基督十字架所成就的人类的救赎才是真正的福音,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凡脱离这个福音的都是敌基督,只能把人类坠入罪和灭亡中。命令:是使徒所传讲的,彼此相爱的劝勉。爱不是福音的应用,而是从最初就确立的福音的目的。行公义就是爱弟兄(10)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2关于该隐的事,看《创世记》四18及《希伯来书》十一4注。作者指出该隐属世界、心存妒恨(三15),因而生出杀机;主基督则不同,祂为人舍命,我们应学基督榜样(三16)。──《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书信中唯一直接提及旧约的地方。该隐是这个世界上敌对神的代表人物:①这个世界的特征是杀人,这里所指的“杀人”并不仅仅指肉体上的死亡,还包括对弟兄的憎恨,在广义上指邻舍关系上的憎恨与矛盾。②杀人的首要原因是因为这个世界是魔鬼的子女(8:44)。③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恨恶义。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努力效法邻舍的义行,反而嫉妒而除掉这样的邻舍。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3「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希奇。」

         几件不要希奇的事:(1)穷人受欺压(传五8);(2)罪人当重生(约三7);(3)基督的大能(约五28);(4)圣徒受忌恨(约壹三13)。―― 倪柝声

         「弟兄们,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希奇。」许多信徒所以不觉得弟兄相爱的需要,是因为行事、生活与世人同流合污,自然不为世人所「恨」。所以世人的「恨」也是帮助我们更加相爱的原因之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要以为希奇:这世界是该隐的后裔,因此世界自然会憎恨教会。教会越合乎神的旨意、越行公义,世界对教会的逼迫就越强烈(5:10-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3~15被基督新生命所管制的人,没有一个能恨人;在神的爱所支配之下的人,没有一个会显出憎恨去杀人。人不爱自己的弟兄就是被死所控制,就是被他里面旧人的罪性所控制。──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约壹三13~24再三强调爱的重要性,是圣徒应当具备的道德标准。约翰一书可称为爱的神学,对此参照绪论“圣经中对爱的理解”。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4「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

    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当然不是指肉身之死,乃是指灵性的死。没有爱心的人就是灵性死的世人。信徒必有爱心,否则仍未离开他旧日的死行(来六1),好像复活的拉撒路,尚未事开坟墓和裹头巾的时候,虽有活人的生命,却没有活人的生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爱弟兄」──只因他是一个弟兄,为神所生的,就爱他。不是爱你所爱的弟兄,也不是爱爱你的弟兄,乃是「爱弟兄」──所有的弟兄。现在人的相爱,那赶得上这程度!―― 倪柝声

         我们对基督身体的感觉的功能,它首先是在爱的事上显明︰『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所有属这『身体』的肢体我们都爱,非常特别,任何人都无需等别人来告诉他,也不管他们有无想到,他们自然地就会爱。也许他们需要些鼓励,但那不过是挑旺他们已经有的。── 倪柝声

         所有出死入生的人,都彼此相爱;所有同在一个身体上作肢体的,都彼此相爱。这一种爱是从生命里出来的,是自然流露的。不错,许多时候要题醒一个信徒爱弟兄;但是这一个题醒,不会把在他里面所没有的加给他,不过是叫他更热切就是。那一个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碰到一个属乎神的人,你就莫名其妙的爱他,你就自然而然的爱他。── 倪柝声

         『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全部圣经,只有两个地方用『出死入生』这一句话。除了这里之外,另一处是约五24。那里是说信的人,是已经出死入生了。一个人是真信主、是假信主;是头脑信主、是心里信主;是公式的信主、是遇见了主自己;你如果在信里去考究,就考究不出来。你如果到爱里去考究,就很容易考究出来。甚么信是真的,甚么信是假的,连约翰写『信』最多的人(约翰福音的主题是『信的人有永生』),也不能分别。有爱的感觉的人,是神的儿女;没有爱的感觉的人,不是神的儿女。有爱弟兄的感觉的人,他的信才是真的。这一个感觉,就是我们已经出死入生的凭据。── 倪柝声《初信造就》

         『爱弟兄』不是爱可爱的弟兄;爱弟兄,不是爱你所爱的弟兄。爱弟兄,乃是因为他是弟兄。这是惟一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与你投机,意气相投,看法相同,乃是因为同有神的生命。── 倪柝声《初信造就》

         出死入生:“死”指灵死(弗二1注),“生”指重生。──《启导本圣经注释》

         爱不是律法的一部分,而是律法的全部(18)。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爱是划分生命与死亡的试金石(林前113)──《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5「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

         你绝不能说,一个人相信主了,还会杀人。恨弟兄就是杀人,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甚么叫作恨弟兄?今天,如果一个弟兄,有了一种很不好的情形,我心里可以不欢喜他,甚至发怒的责备、对付他,但我里面有难受的感觉。如果只有责备,只有毁谤,只有拆毁,只有盼望他垮台的话,就证明说,里面没有爱,只有恨。只要我对一个弟兄有纯粹的恨,就够证明说,我这一个人不是属乎主的。太十八章告诉教会,是为要得着弟兄;林前五章的革除,也是为要得着弟兄。如果只有审判,没有眼泪的话,就证明他不知道甚么叫作爱弟兄。── 倪柝声《初信造就》

         心里充满妒恨,就会萌生杀念。心里有恨,便和神的生命隔绝(二911)。──《启导本圣经注释》

         使我们联想起主的教训(5:21,22),恨与杀人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而其内在动机是一样的。通常在审判人的行为之前,要先审判其动机。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6「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这意思就是我们以前虽然也曾爱过人,但根本未明白爱的真意,直到我们认识主为我们舍命之后,才知道何为爱。也惟有因主爱的激励,我们才会真正彼此相爱。也只有因主爱的激励而发出的爱,才是真爱。

本节末句的也当是一个重要的字眼。在原文只一个字apheilomen,而字根pheilo是必须,理当之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知主替死的人不知何「为爱」。―― 倪柝声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爱叫主为我们舍命。我们虽然不容易知道爱是甚么东西,但你看主为我们舍命,你就知道甚么叫作爱。── 倪柝声《初信造就》

         『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爱弟兄的心,就是说对所有的弟兄,对所有的姊妹,有一种丢掉自己来事奉他们的心,舍弃自己来成全他们的心。── 倪柝声《初信造就》

         本节阐明圣徒之爱的根据就是基督。即基督通过“自我牺牲的爱”拯救了教会,给圣徒们作了榜样。从此就知道:要明白何为爱,就得亲身经历,而不能靠理论。因此没有经历过耶稣之爱的人,就无法明白真正的爱,也不能爱别人。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6~18神的爱的特征,就是完全不自私,不考虑别人能为自己作甚么,只考虑自己能为被爱的人作甚么。──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约壹三17「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却塞住怜恤的心塞住原文是kleiseei和太六6及太二十五10关上关了同字。英文N.A.S.B.译作closesR.V.K.J.V.则译作shutteth up都跟和合本的意思相同。

    爱神的心原文agape tou theou神的爱。神的爱心的特性就是主动的去爱人。我们绝不能把神的爱关闭在里面,不让它爱及于人。所以说人若见弟兄穷乏而塞住怜恤的心(爱心),就是窒息那在他里面的神的爱――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施舍是爱心的出口。不施舍就是塞住这出口。不怜恤弟兄,不能爱父神。若施济他,应当因他是弟兄方可。别的存心,得不神的喜悦。许多的赒济,都是「埋静」爱心的催迫而已!真因为爱弟兄而施济的,却不多见!―― 倪柝声

         『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这里约翰不是说不能爱弟兄,乃是说不能爱神。因为爱神的心就是爱弟兄的心;爱弟兄的心就是爱神的心。人如果塞住了怜悯弟兄的心,这一个人爱神的心也没有了。他不能自己欺骗自己说,我虽然不爱弟兄,但是我爱神;我虽然不爱弟兄姊妹,但是我爱父母。── 倪柝声《初信造就》

         本书所有『爱神的心』原文都是『神的爱』。这是说明圣徒间的爱,是以神的爱为标准、为根源的。── 牛述光

         这并不表示我们应不分皂白地与每一个人分享,因为有时与人分享金钱,让他买一些与他无益的东西,这样做可能反而对他有害。不过,本节毕竟诉说出基督徒聚敛财物的趋势。──《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财物:由于爱属于具体而实际的、实践性的范畴,因此与其说只在嘴上呐喊对所有人的爱,不如通过实际行动向需要帮助的弟兄提供物质或满 足他们的需要。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8「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诚实原文alcetheia,其字根aleethees在杨氏经文汇编列出新约共享廿五次,其中有廿三次译作true,一次译作truth,另一次则译作truely,在中文和合本圣经除了译作之外(约壹二8,27),有时译作诚责(弗五9);但也有许多次译作真理(如约一14,17;44;罗一18;林前十三6;约三12)。所以这里也可以译作总要在行为和真理上,英文N.A.S.B.也译作truth(真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不只在「行为」上,也当在「诚实」上;许多爱心的行为,并不是诚实的!―― 倪柝声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在言语和舌头上表现我们的爱心,例如用言语扶助、安慰穷乏痛苦的人;而是说不可「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有口无心的表同情。

         「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有了「行为」上的相爱,还要加上「诚实」的心。虽然真爱心必然表现于行为,但行为本身往往也可能是虚伪的。「诚实」原文也可译作「真理」。我们的相爱不但要出于真诚,也要合乎真理的原则。我们的爱心要以真理的知识为范围,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约壹三19「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

    从此我们知道(在19节,动词是未来式,gnosometha,但在24节则为现在式,ginoskomen),而探讨的中心则与全信的宗旨相同,即确据的教义。――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属真理的,』不是说真理的,乃是行真理的。── 牛述光

 

【约壹三19~20我们的心……没有不知道的:本节的前后文脉讲述在真理中的人在慈爱的神面前坦然无惧,从这一点上看本节可以重新翻译如下:“每当我们的心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神面前坚固我们的心。因为神比我们心大,并无所不知。实际上当我们犯罪时,我们就悔改,借此在全知的神面前得安慰,而不是惧怕(4:18;1014)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19~22这里说,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祂得着。所以要叫祷告有分量,有地位,必须对付心。只要把心对付了,差不多那就是祷告了,你只要向神呼吁一下就可以了。许多时候,我们的祷告没有多少分量,没有多少价值,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不行。

 

【约壹三20「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美好计划,无论祂对你的祈求,赐给或者不赐给。── 艾理德《约翰壹书的研究》

         心里的责备,乃是指着良心的功用。

         “神比我们的心大”有两种解释:一是说神责备人比我们的良心更严厉,祂知道良心不肯承认的过失;一是说神责备人比人的良心更宽大,因祂的爱大过人的爱。圣经学者都支持第二说,作者要人知道神是慈爱的、宽容的,爱属真理的人。要是良心责备我们,高越良心而又知道我们一切的神也会;只有良心不责备我们时,才可坦然无惧见神。──《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壹三22「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

         今日信徒,莫说遵守神命,只求于心无愧(20-21节),已属难得。―― 倪柝声

         你顺服神时,你所求的都会得着,因为你顺服的时候,便会照着神的旨意祈求。这并不是说你想要甚么就得到甚么,把神当作“摇钱树”一样。你真正寻求神的旨意时,就知道有些东西是你不应该祈求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壹三22~23彼此相爱就是祷告蒙应允的先决条件。除非我们顺服基督的命令,我们的祷告就不会蒙应允。──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约壹三23「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

    并且表示这是连续上文所说的另一样好处。我们的良心既不责备我们,而向神坦然无惧,则信心自然刚强。这样,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祂得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本上,只有一个命令(这个字是单数),包括相信基督与彼此相爱。这几封信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相信的含义,就是单纯的承认耶稣(四3),相信并承认耶稣是基督(二22,五1;参:约贰9)或(二23);较复杂的表达法则为,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四14,五5),以及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四2,约贰7)。但这里却作了全面的信仰告白,即:相信(希腊文这里没有介系词,不像五13;只用简单的与格)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就是所启示出来的那位;历史上的人物拿撒勒人耶稣,必须与神的儿子基督认同。一章3节与五章20节也写出祂的整个头衔。

  命令的第二部分就是,我们应当照祂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或许是指耶稣基督,祂所赐的命令就是约翰福音十三34与十五1217。二章78节已经提过彼此相爱的命令(参:约贰6),不过这里是第一次将相信与相爱放在一起(参:加五6)。这两项都是神的旨意,也都是祂的命令。相信相爱这两个动词在时态上的差异很重要,基督这里视相信基督为一次决定性的动作(以pisteusomen为正确的读法),而爱弟兄则为持续的态度。两者都是真基督徒的试金石。在三章10节中,约翰将行义与爱弟兄相连。此处他将相爱与相信基督相连,下一节中更加上对神所有诫命的顺服(他在22节也提到这点),形成完整的三重奏。──《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并且照祂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神命令我们作两件事:一,信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二,彼此相爱。『相信』这一件事已经作了,下面那一个『爱』也应当作。── 倪柝声《初信造就》

          本节告诉我们两个命令,第一是信的命令,第二是爱的命令。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是建立我们与神关系的基础,也是祈祷的基础。第二个爱的命令与前一个信的明令同样重要,没有商榷的余地。爱心的重要与信心一样,是显而易见的。── 彭德歌《愿与你相交》

         信徒能遵守信神儿子的名的命令,就能得着生命(约二十31);有了基督的生命就能生出爱心(加五6),遵守彼此相爱的命令。下章16节阐述认识基督与相信祂的真义;712节阐明彼此相爱之道。──《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把主的诫命概括为信心和爱,这两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耶稣的信心是爱的唯一根据,弟兄之间的爱是信心的唯一凭据。 ──《圣经精读本注解》

 

【约壹三23~24信徒住在基督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在这个相互的关系中,信徒都要遵守三个重要的命令:(1)相信基督;(2)爱弟兄姊妹;(3)过有道德的生活。圣灵的同在,不但是属灵层面的事,还能从我们的行为中印证出来,这是多么的具体啊。──《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壹三24「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神由圣灵住在我们里面。―― 倪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