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翰壹书导论拾穗

 

【约翰与主最亲近】在逾越节的筵席上,犹太人都习惯用左手的手肘按在桌子上侧身吃饭,因此挨身在耶稣胸膛上的人是在祂的右边的。右边是尊贵的座位,在逾越节的筵席上,约翰竟得此尊荣。── 彭德歌《愿与祢相交》

 

【何谓约翰壹书?作者是谁?(约壹一34,二1)】

答:①约翰壹书,乃使徒约翰所写给作神儿女的第一封书信,被称为普通书信之第四卷(雅,彼前,彼后,约壹——犹),其内容要义,系论到生命之道,在光明中行,与神相交,基督宝血的净罪,中保的功劳,新旧的命令,受世与爱父的心,敬基督的混乱,主的恩膏教训,父神的慈爱,除灭魔鬼的作为,儿女爱心的生活,血与水的见证,神为儿子作的见证,因信而有确知的永生,以及最后以远避偶像为结语。本书主要信息,是在注重与神相交的关系,蒙神赦免的确据,得着新生命的实际,活出新生活的见证,而显明神是爱的真理。故全书是以爱,罪,与新生,为其三大要旨,吾人欲研究本书之教训,准此探索,必能汲取精髓,以窥其堂奥。

②本书与希伯来书一样,著作没有具名,且没有提及收信人是谁,但从早期就被认为是使徒约翰的著作(其生平参六十三题3项,一O四题2项),如第一实际约翰的门徒波力甲Polycarp,帕皮亚Papias(七O一至一五五年),以及以后教父爱任纽Irenaeus(一三O至二二O年),亚历山大革利免Clement(一五O至二一五年),特土良Tertullian(一六O至二二O年)等多人,在他们的作品中皆曾多次引用本书资料,并且证明本书为约翰所写(参阅一O二题4项)。再就本书的内容,措辞用句,和其中属灵的观点方面,均有许多地方,是与约翰福音相似。如:道(约壹一1至约一1),生命(约壹一12,五12至约四,廿31),彼此相爱(约壹三11,四711至约十三34),住在祂里面(约壹四131516至约十七23),中保,真理的灵(约壹二1,四6至约十四1617,十六713,中保和保惠师原文同字),一条新命令(约壹二8至约十三34),以及光与黑暗(约壹一56,二8-11至约一45,八12,十二46)等等不胜枚举,更足以证明本书乃是出于约翰的手笔,为多数圣经学者所同意的,毫无疑义。

③本书约写于主后九十年以后,为约翰晚年的作品(参约壹一34,二1),那时耶路撒冷已经被毁,老约翰多在小亚西亚一带作牧羊工作,是教会的长老(约三1)。按照古老的一种传说,约翰曾以耶路撒冷为他的大本营,在主被钉以后,一直住在那里,伺候耶稣的母亲,直到圣城被毁以后,他就在以弗所居住,照顾那一带的四周教会。所以本书可能就是在以弗所写成的,其受书人没有指明是何教会,是鸥属灵深奥的意思。因当时的教会已经腐败,不能代表其实际有形的教会,故作者不提地方教会的名称,却向此一个别的,有真实生命神的儿女们为对象说话,称他们为小子们,亲爱弟兄,父老,少年人,儿女(yueyi er 1,7,12-14,18,28,san 1,7,13,18),等不下十余次,非常亲切感人。所以本事不是专为一个教会,或一个人写的,乃是一封公函,也可以说是一封家书。但总之,是为忠实作神儿女之人写的。

④本书信的背景与著作原因,是基督教在世上的传布工作,到那时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并且罗马帝国版图内,宗教已在许多地方首屈一指,大有权势。在约翰的时代,正值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智慧派),假道流行之时,他们是以理智自夸,以知识的贵族者自居谬解圣经,混乱教会信仰,世人受迷惑而离开教会(约壹二19)。这种异端主张知识高于一切,认为物质绝对是邪恶的,在人性里存有二元主义,是绝对不能融洽的,即是灵与体是两个独立的本质,两者是彼此相对的。同时罪恶是住在人肉体中,灵能有它自己的欢乐,而肉身也能为所欲为,恣情纵欲,可使灵魂获得知识,达到最高的境界。这样他们认为肉体是属于物质,既是邪恶的,所以否认真理道成肉身的事实,因为圣洁之神,绝不可能与邪恶的血肉之躯混合为一,基督不过是一个幻影而已。且因他们主张宇宙万物既是邪恶的,所以不是由至高圣洁之神所创造,而是由另一种邪恶的势力,或由低级的天使所造成。

当时在以弗所,有一个著名的异端首领名为西林萨斯Cerinthus者,与年老约翰为同一时代人物。他即主张天地万物是由天使所造。此人竟以为自己对神内在的奥秘,具有一种高超的经验与认识;但他确是一个骄奢淫佚之徒,从全部书信看来,系含有这一班传异端道理者的存在,使约翰深知当时的教会信徒,已经失去爱心,外有缪妄之灵的敌基督者出现,敌对基督,欲将犹太教徒与异教徒从前固有的信仰,掺杂混入在基督教纯正之真道中。且有传异端的看法,他们即前所称为智慧派,带进教会许多错误教训,故此,使约翰针对上述这些信仰上的危机,驳斥他们荒谬的教理,而激发信德的爱心,坚信道成肉身基督,强调生命的重要,获得真实的智慧,保守纯正的信仰,为了这些原因和目的而写本书。

⑤本书与约翰福音的关系非常密切。约翰福音论到要叫人得永生(约廿31),本书是要叫人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五13),两书通论信耶稣得生命。约翰福音给人起一信仰,而本书给人坚固信仰,这两书,前者证明基督是神的儿子,后者驳斥不认基督是神儿子之错误;前者论我们是神的仆人,后者是叫我们住于父神家中;前者论到基地再来,乃关于被提方面(约十四1-3),后者论到基督再来,乃关于显现方面(约壹三23);前者论到基督关于神性方面,后者论到基督重于人格方面;总之,两书同论基督生命之道,见证独一的真神,启示纯正的信仰。故信徒读经时,必须两书参照同时研读,必能贯通明白其深意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怎能证明约翰壹书是使徒约翰所著?】

    约翰壹书中并未写明是约翰的作品,我们必须根据第一世纪约翰的门徒的见证和本书与约翰福音的关系来证明它是约翰的著作。

    一、约翰的门徒与第一二世纪的作家的见证如下:

    波力甲(POLYGARP)是约翰的门徒,他曾写信给腓立比信徒,引用约翰壹书有关那些不承认基督道成肉身的真理(约壹四l-3)。他也劝勉他的读者要回到从起初所传下来的真理(约壹一1,二24)。波力甲当时是士每拿教会的教父,于纪元后155年为主殉道被焚,他的书信则于殉道前三十多年所著。

    帕皮亚(PAPIAS)是纪元后140年希拉波立城(HIERAPOLIS)的人物,也是约翰的高徒,在他的作品中也引用约翰的著作,游西比乌教父(EUSEBIUS)曾在他的著作中证明此事。

    爱理纽(IRENAEUS)是波力甲的门徒,亦即约翰的徒孙,他曾引用约翰登书与贰书,证明是约翰的作品,又说约翰福音也是约翰所写。后代的注经家一致认为约翰福音、约翰壹、贰、三书皆为约翰所著,是根据爱理组的证明。

    亚力山大城的教父革利免是迟于爱理组而去世的人物,他称约翰的书信为最伟大的书信,在他的不同作品中,曾引用较多约翰书信的资料。

    纪元后220年的特杜连(TERTULLIAN),在他的拉丁文作品中,曾五十次引用约翰的书信,并证明是约翰所著。

    希波律徒(HIPPOLYTUS),是纪元后217年人物,著作甚丰,被称为伪教皇。在他的作品中,承认约翰福音与约翰书信均为约翰的作品,又说约翰这些作品,也被当时各教会及各教会作品所承认。

    西比连(CYPRIAN)是加太基(GARTHAGE)的主教,为纪元后248年人物),着有教会合一书,他引用约翰书信的资料,但他着重那些资料的伦理方面,而非神学方面。

    二、本书信与约翰福音的关系足以证明约翰书信为使徒约翰所写。

    约翰书信与约翰福音,在所用的字句上、语气上,均有许多相同之处。没有任何注经家会否认,这两种作品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下面所举数例可作参考:

    a.道,约翰福音一章称耶稣好像是一个人,而不是抽象的,约翰查书一章则提到生命之道,也是拟人的,因为作者说,这生命之道,可听、可见亦可摸,只有这两书曾用这拟人的道,别的福音和保罗书信均未用过。

    b.生命、约翰福音提及生命,是很生动的,这生命,由耶稣基督活活泼泼地表现出来,是神要赐予世人的,在约翰书信中提及同样的生命,但这生命是表现在基督徒的生活里。

    约翰福音的结论乃是:但记这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廿31)。约翰壹书则说: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壹五12),两者相同。

    C.圣灵,只有约翰福音清楚介绍圣灵为谁,圣灵要完成什么任务(约十四1617;十六7-14)。在约翰壹书则深刻地提及圣灵恩膏(约壹二2027)。又提及圣灵与假灵之别(四l-6)。两书均提及圣灵作见证之举(约十五26,约壹五7)。

    d.最特殊的乃是圣灵在约翰福音十四章16节被耶稣称为另外的一位保惠师”PARAKL ETOS,既然说圣灵是另外的一位,那么那原有的一位保惠师是谁呢?是主耶稣。因此约翰壹书二章1节说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中保一词原文与保惠师同字,译作中保而不译作保惠师,译笔不一致,可能早年译经者认为保惠师是指圣灵而言,何以约翰又指耶稣而言,似乎有点矛盾。

    其实,圣灵是在上作保惠师,主耶稣升天后则在天上作保惠师。早年译经者(中文英文均同)将此字分作两个译名,是因为对于神学知识尚未明朗之故。

    e.光与真光。在约翰福音中我们时常看到有关主耶稣是光和真光的论调(约一4919-21,八12)。在约翰壹书则说神是光(约壹一5)与神是灵(约四24神是爱(约壹四8神是永生(约壹五20),同一手笔,证明两者均由约翰所写。

    f明明的坦然无惧的,二字原文相同,即PARR ESIA2)。在约翰福音多次提及明明的说话(十24;十一14;十六29,十八20),但在约翰壹书则用坦然无惧的来表达基督徒对神与人的态度,可见此二书均操于约翰的手笔。

    g.最后一词,是真理。在约翰福音中,曾数十次提及真理,在四福音中似乎这是约翰所专用的名词,第一章就打开真理之窗(一1417),第八章则广义地发挥它的奥秘。在约翰书信中也充满真理(约责一6,二4,三9,四6,约贰1-4,约三34812),还有,真的也是被约翰常用的形容词,约翰福音也用过十余次。

    我们明白除了证明约翰福音与约翰书信是出于约翰手笔之外,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约翰多次提及真理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有异端产生,在各地教会作祟。因此约翰在福音书中多讲真理以暗斥异端;在约翰书信则明斥异端以维护真理,例如敌基督(二18),假先知(四1),邪灵(四1-6)。迷惑人的(约贰7)等。

    由于以上种种理由,无人可以怀疑约翰壹书并非出于约翰手笔。

── 苏佐扬《圣经难题》

 

【约翰壹书写给什么人?在何时何地所写?】

    一、约翰壹书并有说明是写给谁的,不同保罗所有的书信,清楚地说出写给什么地方、什么教会或什么人。但在本书中曾有几个名称表示为本书信的读者,即:

    我小子们(二1),共九次,

    亲爱的(二7),共五次,

    父老(二13),共二次,

    少年人(二13),共二次,

    读者可以自己找出,用红笔圈住为记号。

    不过这些名称只是约翰把他的读者分为几种而已,其中有父老,有少年人,也有小子,而小子们一名用得最多。显然地暗示这些被称为小子的基督徒,可能正为当时的异端所摇动,或多少曾受影响,所以约翰要写信坚固他们的信心。

    据不少注经家认为,约翰书信的读者为约翰传道多年的以弗所的信徒,或以以弗所为中心,而以小亚西亚各地教会为较广大的对象。正如一般注经解家所相信的,保罗所写的以弗所书也是这种区域性的书信,为小亚西亚各地教会所共同诵读者。

    这封书信所有的读者,约翰给他们一个共同而宝贵名称说: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五13),目的是叫他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可是在第四世纪的作者加修多鲁GASSIDORUS)说,约翰壹书是写给“AD PARTHOS”的。这两个拉丁字使后代解经者颇为头痛,因为这两个拉丁字意即英文的“TOPARTHOS”,即写给帕尔多。到底这个帕尔多是一个人名呢,还是一个地方名字,抑是一个教会团体名字呢?后代注经家为要找寻答案,于是有下列各种猜测:

    日内瓦——圣经古卷在约翰壹书前加“ADSPARTHOS”(即在上文两拉丁文字中加一S),但SPARTHOS可能是另一字SPARSOS之咬舌音变体,该字SPARSOSU意即散居之民。这样看来,约翰壹书和雅各书与彼得前书一样,是写给散居罗马帝国各地的基督徒犹太人。

    教父革利免则谓约翰壹书是写给众童女的给众童女在希拉文为“PROS PARTHENOUS”众童男童女VIRGINS男女均用此字),意即约翰的读者为对主耶稣守忠贞的人,不沾染世俗者(参考启示录十四章1,一4童身一词,原文即童女一词的阳性字)。革利免认为加修多鲁所用的拉丁文PARTHOS与希拉文的童身”PARTHENOS同字,他的理由是,约翰壹书是写给被称为童男、童女对主忠贞的信徒。约翰贰书则写给蒙拣选的太太,约翰三书则写给该犹(一位先生)。

    革利免又说,约翰也常对人们以童身自称,因他终身不娶,生活圣洁。

    二、约翰壹书写于纪元后95年,为一般解经家所公认,理由是这是约翰晚年的作品,而且因写书信中有强烈反对各种异端的语气,正是当时最著名的异端制造与提倡者西林图CERINTHUS)在各处散播他的异端的时候。西林图是以弗所人,是与年老的约翰同一时代的人物。他主张天地是由天使所造。

    三、写书信的地点:约翰壹书是约翰着于他的工作大本营以弗所城。虽然无人可以证明写书信的地点,但除以弗所城外,没有更适宜的地点了。

── 苏佐扬《圣经难题》

 

【约翰写壹书时,有什么异端在社会与教会中流行?约翰如何驳斥这些异端?】

    一、当时最盛行的乃是智识主义GNOSTICISM),这字源出希拉文智识一词GN OSIS。这种主义不是由任何一个人发生,乃是集合古今东西各种神秘主义而成、大概可分为两点:

    知识至上论。这种知识至上思想源出希拉,他们认为,具有较高深的知识,才能了解宇宙间的神与神所启示的一切真理,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较高深的知识,这些人在第一二世纪中,因基督教极为流行之故,便混进基督教会中,成为基督教的知识主义派,他们时常谬解圣经,滑乱保罗与约翰所传的真理如下:

    a.基督福音只有知识派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一般人只能了解字面的简单涵义。

    b.福音中所包含丰富的真理,不能传给不学无术的人,因此神的启示是知识派的专有品。

    C.神所创造的不是甚好,其中亦有邪恶存在。

    d.耶稣是救主,但他不是道成肉身者。

    e不是基督徒最好的美德,知识的增广,才是人生最大的目的。

    f.知识是从多方面获得的,犯罪亦足以增加知识。因此有许多人放纵情欲,无所不为。

    历代解经家认为当时这种知识主义曾渗入歌罗西与以弗所教会,所以保罗在该两书中加以驳斥。在以弗所书曾指示生活道德的正确标准,在歌罗西书直言不讳的指责那些异端为花言巧语(西二4),虚空的妄言8节)。

约翰曾在以弗所传道多年,深知这些知识派的异端,所以在他的书中充满卫道精神,直斥传异端者为假先知(壹书四章1节)。

物质邪恶论。这种理论源出波斯,尤其盛行于波斯的拜火教中,他们的理论如下:

    a.万物是邪恶的,所以万物不是由至高圣洁之神所创造,乃是另一种邪恶的势力所造成。

    b.宇宙万物与至高之神中有一鸿沟彼此无关,所以神先造出一些高级的天使(或说分神体),然后这些分神体连续分裂,直至产生最低级的天使们,才把万物造出来(参阅歌罗西有关此点的分析)。

    C.耶稣不可能道成肉身,因为圣洁之神绝不可能与有邪恶的血肉之躯混合为一。

    d.耶稣的身体乃是一个幻影。这种幻体说曾影响不少信徒的信仰。

    二、约翰在他的书信曾直言不讳地驳斥这些异端,而且指示他的读者如何去对付他们。

    耶稣基督不是一个体,约翰曾亲手摸过他(一2)。主耶稣在生时不是一个幻体,复活后也有骨有肉(约廿27;路廿四39)。

    知识派纵容人们犯罪,约翰写书信的目的是叫他们不犯罪(二),又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三9),又说:犯罪的是属魔鬼(三8)。

    那些制造异端的人乃是敌基督的人(二18),因为他们不承认耶稣为基督(二22)。

    虚谎真理是水火不容的,那些自称为知识派的人,却制造谎言,欺骗一般民众(二21-23)。

    那些宣传异端的人乃是假先知,因为他们否认耶稣道成肉身之道(四l-3),而道成肉身是约翰福音的主题(约翰一14)。

    那些宣传异端的不是基督徒,约翰称他们为不是属我们的(二19),约翰又说他们是引诱你们的(二26)。

    西林图否认主耶稣曾在十字架上受苦,他说耶稣只在约旦河中受洗与水有关系,他并未在十字架上流血、与血有关系,因为那神圣的基督在耶稣上十字架之时已经离开他而去。因此约翰在他的书信最后一章三次提及,水、血用水又用血,后来又说圣灵、水与血三者为作见证的重要动力(五6-8)。

    ⑧知识派骄傲自大,轻看一般人为无知,因此在他们的集团中缺乏爱心,约翰在壹书强调爱心的重要,以打击这些非基督徒。本书充满,爱字共享过四十一次,另外亲爱的一词用过六次,共四十七次字。读者可以用红笔把本书中有字画圈为记。

── 苏佐扬《圣经难题》

 

【至圣所与灵交手册】约翰一书被称为新约的「至圣所」,本书之中心主题是「相交」(12;三5816;四9101419;五20),带领神的儿女进到父神家里的团契,是「天家」的书信,是约翰写信给神的家、神的儿女(他在信里「父」字用了十三次,「儿女」用了十一次)。约翰一书也是一本「灵交手册」,教导人与神相交,也与人相交。

         新约中没有其他人强调神的生命、爱、赦免比约翰更为透澈,难怪他是那位挨近耶稣胸膛的门徒,他实在是听到耶稣心脏跳动的声音。──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约翰三卷书之比较】

约翰福音                         约翰一书                         启示录

救恩(Salvation)                       成圣(Sanctification)                得荣(Glorification)

过去(Past)                               现在(Present)                          将来(Future)

十字架(Cross)                         相交(Fellowship)                     王冠(Crown)

基督的神性(Diety)                 基督的人性(Humanity)          基督的王性(King)

祂的羊(His Sheep)                  祂的家(His family)                 祂的国(His Kingdom)

(Faith)                                  (Love)                                  (Hope)

── 马有藻《新约信息精要》

 

【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约翰壹书就像一本家庭照相簿。本书将神家众成员的样貌描绘出来。正如儿女跟他们的父母相似,神的儿女也有衪的模样。本书将这些相像之处描绘出来。一个人成为神儿女的时候,他便接受了神的生命,就是永远的生命。所有拥有这生命的人,都会循一些确切既定的方式将这生命证明出来。例如,他们会承认耶稣基督是他们的主和救主,他们爱神,也爱神的儿女,且遵守衪的诫命,不会继续犯罪。这一切都是永远生命的特征。约翰写这封信,是要叫凡拥有这些家庭特征的人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五13)。

  约翰壹书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虽然这的确是一封寄出了的书信,但信中却没有提到作者和收信人的名字。无疑他们一定是彼此十分熟悉的了。这封可爱的书信另一过人之处,就是能用简短的句子和无与伦比的词汇,将极深奥的属灵真理表达出来。谁说深奥的真理必须用复杂的句子来表达呢?恐怕被很多人无知地称赞为深奥的讲道或著作,其实只是言词晦涩,意义不清而已。

  约翰壹书值得我们用心默想并认真研读。其内容看似重复,但其实是有少许差异的──这些在意义上精微的差别,正是我们需要留意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外证有关约翰壹书作者的外证,可以追溯至很早期,且甚具说服力。曾在引用本书时,明确地指出本书是第四卷褔音书的作者约翰所写的人有:爱任纽、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特土良、俄利根和他的学生丢尼修。

  跟希伯来书的作者一样,约翰壹书的作者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不过,跟希伯来书不同的是,约翰壹书有具说服力的内证,证明作者是谁。

  头四节显示,作者熟悉基督,且与衪一起度过了一些岁月。这大大地将可能是作者的人选范围缩小了,同时又与认为使徒约翰是作者的传统相符。

  另一可以左证的,就是本书内容有使徒的语调:作者行文显露着权威,也带有资深属灵领袖的亲切(我小子们哪),甚至带着教条式的语气。

  书信中的思想、词汇(诫命等等),和表达方式(永生舍命出死入生世人的救主除掉人的罪魔鬼的作为和其它),都与约翰褔音和约翰的另外两封书信一致。

  此外,本书和约翰褔音一样,具有希伯来文的风格特色,就是运用平行结构和简单的句子结构。简言之,如果我们接受第四卷褔音是约翰所写的,就应接受本书信也是出自他的手笔。──《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三封书信都没有写下作者的名字,但从书信的内容、格式可以推断作者是谁:

    书信的行文格式,体裁与约翰福音十分相似,显示二者均出自一人的手笔。

  内容方面也与约翰福音有极多的共同论点。试比较二14与约翰福音五38,三8与约八14,四6与约八47,五20与约十七3等。

  此外早期教父如伊格那丢,革利免(亚力山大)均引此书信为使徒约翰所写。又书中的语气为长辈对后辈的教训,而当此书信中述及之异端──诺斯底主义兴起时(约为主后一百年),仍活着而受尊崇的使徒仅约翰一人,故他为作者是最合理的。──《新旧约辅读》

 

【写作日期】有论者认为,约翰是在主后六十年代、罗马人毁灭耶路撒冷之前,在耶城写成那三封给纳入正典的书信的。不过,一般接受一个较后的成书日期(主后8095年)。传说使徒约翰是由人搀扶着走进信徒聚会的地方,向他们说:“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本书的慈父语调跟这传说相符。──《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年期】约翰一书主要的内容为针对当代的异端──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有关此主义的详情可参考一般的圣经辞典或百科全书)。按史家记载,此主义初成于第一世纪末,兴盛于第二世纪中叶,若以此主义为约翰书信的背景,则此书写于第一世纪末期。──《新旧约辅读》

 

【写信的目的】约翰写信的目的只有一个,但有二方面。他说,其目的是要使他们的喜乐充足(一4),以及要叫他们不犯罪(二1)。他清楚的看到,那些错误的思想,不论怎样的引人注意,但其本性不会给人喜乐。带给他们喜乐和保守他们不犯罪,是一件相同的事。――《每日研经丛书》

 

【目的】初期教会受异端侵扰,此异端主要高举知识,以知识为得救的基本。并且否认圣洁的神道成肉身之说,因他们以为全善的神不可与罪恶的物质世界产生关系、接触。因此,作者在他的书信中指出神是光、生命,也见证神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离罪。

  约翰写二书的目的为劝勉受信的教会忠心持守神的道,不要接受异端的搅扰。约翰三书则为作者对一教会领袖该犹的劝勉,并夸奖他的爱心。──《新旧约辅读》

 

【背景与主题】约翰写本书时,有一门异端之说已经兴起,名为诺斯底主义(希腊文 gnosis意即知识)。这些诺斯底主义者自称是基督徒,但声称具有额外知识,乃是超越众使徒所教导的。他们公言,一个人除非获他们传授更深奥的真理,否则心灵就不能完完全全地得着满足。部分诺斯底派人士教导说,物质是邪恶的,所以肉身的耶稣不可能是神。他们将耶稣与基督分别开来。他们认为基督是从神出来的,基督在耶稣受洗时降在耶稣身上,又在衪受死前,可能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离开衪。据他们所说,耶稣的确死了,但基督并没有死。正如高连所说,他们坚持属天的基督是这样的圣洁属灵,又岂能与血肉之躯长期接触,备受玷污。简言之,他们否定道成肉身之说,又否认耶稣是基督,并耶稣基督既是人、也是神。约翰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所以他要证明诺斯底主义者并没有神真正的儿女的特征,以此来提醒读者防范他们。

  根据约翰所说,一个人或是神的儿女,又或不是,绝对没有中间立场的。故此,本书的内容也充满了意义相对的用语,例如光明与黑暗、喜爱与恨恶、真理与谎话、死亡与生命、神与魔鬼。同时,使徒约翰喜欢用一个人的惯性行为来形容他。例如,在分别基督徒与非基督徒时,并不是凭着一次的罪行便下结论,而是以这个人的特质来衡量。时钟纵使坏了停止不动,在二十四小时里总会有两次是准确的!一个运作良好的时钟,则会不断将准确的时间告诉人。因此,一个基督徒日常的生活,一般都应该是圣洁公义的,而他因此证明自己是神的儿女。约翰不断地用知道这个词语。诺斯底主义者声称自己知道真理,约翰则在这里将基督信仰的内容如实地展露出来,是人可以肯定地知道的。他形容神是光(一5);是爱(四816);是真理(五7);是生命(五20)。这并不是说,神不是一个有位格的个体;只表示神是这四种恩褔的来源。约翰也提到神是公义的(二29;三7)、洁净的(三3)、没有罪的(三5)。

  虽然约翰所用的字句简单,但所表达的思想往往是深邃的,有时甚至难以理解。因此,我们研究这卷书的时候,应祷告求主帮助我们掌握衪话语的意思,并遵从衪向我们启示的真理。──《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写作背景】约翰一、二、三书本身皆未指明作者与受书人,但教会历来认为这三卷书都是使徒约翰写的。由于书信的内容、措辞、观念与约翰福音极为相似,学者多同意这三卷书信与约翰福音是由同一位作者写成(参约翰福音写作背景简介)。

    反对约翰福音与约翰书信出自同一作者的亦不乏其人,他们指出约翰壹书与约翰福音的末世观有所不同:约翰壹书论到的末世是将来的事,但约翰福音所描绘的永生是信徒现今已享有的福气,而主再来的道理则不见强调。不过,这种截然的区分是武断的。其实约翰福音也有未来的成分(参约五2829; 3940, 44; 十二48),同样约翰壹书亦有现在的成分(参二18)。由此可见这二书的末世观是一致的。

    本书流露长辈对晚辈说话的语气,可知是使徒约翰晚年的作品。按早期教会的传说,使徒约翰年老时曾在以弗所居住一段很长的时间,本书可能就是在该处写成的。成书日期大约是主后八十至九十年代。

    当时小亚细亚的教会正受着雏型诺斯底主义的异端影响(参歌罗西书简介教牧书信总论),约翰所针对的异端便是这主义的一些型态──克林妥主义或是幻影说,这些异端也认为知识是得救的条件,比信心、行为重要,物质是邪恶的,灵界才是善的。不仅如此,他们更认为:肉身既属于物质,则神绝不能成为肉身,基督的肉身是灵界的投影(幻影说),或者基督的灵是在耶稣这人受洗时临到他身上,到他死前则离开了他(克林妥主义)。使徒约翰为要针对这些错谬,于是写了约翰壹书,教导信徒辨明真道。──《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约翰福音为耶稣作见证,表明祂是神的儿子,使人因信耶稣得永生(约二十31);约翰一书则阐明与神相交之道 (一3), 与人分享在基督里丰盛的生命,使已相信耶稣的人确知自己有永生(五13), 并勉励他们持守真道,不受异端分子的迷惑(二2427)。因此约翰福音有如本书的前奏,而本书如同约翰福音的应用。

本书与约翰福音在用词上和手法上十分相似,常再三重复一些重要的课题,如光、生命、真理、爱等、说明那些已经认识神的信徒进入更深的属灵经历。作者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讨论同一论题,如光明与黑暗,爱神与爱世界,神的儿女与魔鬼的儿女,爱与恨,真理的灵与谬妄的灵等。全书三番四次论到真信徒的三种标志:                 

第一、持守真理,不随异端;

    第二、行为正直,不行不义;

   第三、爱主爱人,不仇恨、不空谈。──《串珠圣经注释》

 

【重要主题】

主题

解释

重点

即使是基督徒也会犯罪,需要神的赦免,而基督的死使我们得到赦免。我们决心按照圣经的要求,过合神标准的生活,就说明我们的生命正在改变中。

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罪性,不能硬说自己能超越罪恶,不可看轻罪在我们和神的关系上所产生的后果。我们必须抗拒罪的诱惑,若犯了罪,就必须承认自己的罪。

基督命令我们爱别人,好像祂爱我们一样。这个爱是我们真正得救的确据。神是爱的源头,祂也希望祂的儿女彼此相爱。

爱是不自私的,是先顾及别人的需要。爱要有行动,向别人表示关怀,而不是说说而已。我们必须牺牲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帮助别人,藉此表达我们的爱。

神的家

我们相信基督,就成为神的儿女。神在我们里面的生命使我们能够爱我们的家人。

我们以爱对待别人,显出我们是属于天父的。让我们在神家中成为一个忠心且充满爱心的一分子吧!

真理与错谬

假教师说肉体并不重要,鼓励信徒放纵情欲。还说基督并不是真正的人,所以必须透过一些神秘的知识才能得救,结果人们视犯罪为等闲。

神是真理,是光,因此我们要好好地认识祂,才能把目光集中在真理之上。不要被任何否认基督的神性或人性的教导引诱,以致走迷了路。要查验所传的信息,看看他们所主张的是甚么。

保证

神掌管天地。因为祂的话就是真理,我们可以有永生和克胜罪恶的保证。借着信,就能够肯定我们与祂的永恒关系。

我们与神的稳固关系是一个应许,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借着信靠神的话和基督的救恩,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信心。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翰一书】

这是一封写给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一带教会的短信,可以帮助我们略窥主后第一世纪末期基督教会的情形。写作用的是讲道体裁,有神学探讨也有属灵生活教训,对同一题旨多反复申述,谆谆晓谕。信中特别着重“我写给你们” ,证明这些信息十分要紧,作者口讲的须笔之于书,广为流传,并示诸后世

作者使徒约翰,年青时曾因撒玛利亚地一个村庄不接待耶稣基督,要吩咐火从天降下,烧灭全村(路九5354)。晚年为罗马皇帝放逐拔摩孤岛,也写信责备各地教会的冷淡与骄傲。这位性烈如火素有“雷子”之称的使徒,在第一世纪将近尾声之际,目睹异教之风,假智慧之名,在教会中煽动根基未固的初信者。针对此情景,他写了这封信(二26)。

但作者不只消极揭露那些妄称“受膏”却为“那恶者”张目,和自称为神所生却行为放荡、道德沦丧的“假先知”;他也积极用使徒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耶稣就是基督,并教导人明白(象他在《约翰福音》中所写的)那创造万物的神就是光,就是爱,就是永生;祂要救普天下陷在罪中不能自拔的人(二2 ,凡信祂名的都可成为祂的儿女,可以认识祂,住在祂里面。他们有神的道在心里,因此不能犯罪,反会爱弟兄,舍己为人,胜过罪恶。

 本书以“永远的生命”始(一2),也以“永生”终(五20),作者要我们明白,只要有信心,人人可以认识神,得到祂才能赐给的永生。──《启导本圣经注释》

 

【参考资料】

一、 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与四福音书中的 《约翰福音》的作者 显然为同一人 。作者虽未在信首署名,但早期教会和绝大多数圣经学者都认为本书为使徒约翰所写。

约翰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半终于耶稣升天后 ,他于此时离开耶路撒冷;后半以离开耶城始,直到逝世。他父亲是西庇太,母亲是撒罗米,他是耶稣 的表兄弟,因为撒罗米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亲姐妹

约翰家境小康 ,不只雇有工人(可一 20),他母亲且资助过耶稣的布道工作(可十五4041)。约翰认得大祭司(约十八15)。他和兄弟使徒雅各很可能都没有进犹太人训练拉比(教师)的学校读书(徒四13),但在家中一定有很好的宗教教养。

约翰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究竟逗留耶路撒冷多久才离开,无法查考;但知保罗初访耶城教会时,他已不在(加一1819),后来可能重返,参加耶路撒冷会议(徒十五6)。他后半生居住于小亚细亚(主要是以弗所城)的左证甚多,初期教会著作中多有记叙。他在罗马皇帝豆米仙(Domitian)的大逼害中,被放逐拔摩岛;后来回到以弗所,死于一世纪结束之际。

本书为使徒约翰所作,除了早期教父如爱任纽(约主后140203年)、革利免(约主后155253年)均在著作中力证外,且有充分内证:

1,本书行文带有使徒权威,无论是训诲(二1524;四1;五21)、陈述真道(二6;三14;四12),或指斥错误(一68;二4,22),都透达使徒身分。

2,书中所提作者亲身体验,说明他当年曾追随耶稣,为主所爱门徒(一13;二5,24,27 ;四14)。

3,写信语气显然出自一位年迈使徒,他称受信人为“小子们”,将一生认识真道所得传授门徒(二1;三7)。

4,若将《约翰福音》和本书内容作比较,可发现无论是行文风格、所用语言及思路,均极相似。例如“生命”、“光”、“黑暗”、“世界”等字的特别用法;“永生 ”、“新生命 ”、“住在主里面”等特出的用词,以及若干在原文中完全相同的句子,例如“在黑暗里行”(一67和约三1921)、“使你们的喜乐充足”(一4和约十六24)等。

5,书中怒斥异端为“敌基督”(二18)、“说谎话的”(二22)与“与魔鬼的儿女”(三10),不失当年“雷子”本色(可三17)。

有的人指出,作者在《约贰》和《约三》中曾称自己为长老;他若是使徒约翰,怎会称自己为长老?须知使徒彼得也曾称自己为长老(彼前五1),何以约翰不可以?

二、 本书写作时地

本书究竟写于《约翰福音》之前抑后,无法确定。传统认为《约翰福音》为约翰晚年所著,时间在一世纪末。本书写的时间或迟过《约翰福音》,这可从二事看出:1,书中有“新命令”一词,可见教会已建立了一段时期,将原来所听的道称之为“旧命令”(二 7);2,书中对诺斯底主义的异端道理多所斥责,这一派在一世纪末已出现,但尚未发展成熟。

 《约翰福音》当发表于主后8590年间(参《约翰福音》的<参考资料>中“写作时间和地点”)但写作时间可能早于此。教会中的领袖大概曾要求老约翰把口头的教导笔之于书,以广流传。从书中内容与《约翰福音》的相似,和未提到主后95年豆米仙对信徒的逼害,可推知此信或写于主后90年前后,《约贰》与《约三》应写于同时。据可靠传统,三本书都写于以弗所城。

三、 受信人

本书未说明写给何人,但从二1214;三1及五13可知对象为基督徒特别是以弗所和周围一带,以及受到诺斯底主义运动威胁的各地教会信徒。信中未提收信人,故可能为一封通函。最早的历史记录,说明本书在亚西亚省(今土耳其)流传能,正是以弗所城所在地。亚历山大的革利免说,约翰曾在此省各地教会传道。

、诺斯底主义

约翰写本书时,诺斯底主义运动兴起,如狂潮泛滥,影响到基督真道的传播和教会的建立。本书四3及《约贰》7节提到不认基督成为肉身的虚假教训,便是指此主义。

诺斯底的希腊文为gnostics,义即知识,盛行于主后二、三世纪,为一种反对正统基督信仰的知识体系。有些教会中人对基督教会的起源低微(耶稣在马槽出生,在穷人中传道,钉死在丑陋十架上),设法将传统基督信仰与希腊哲学及东方宗教、玄术、星相之谈等揉合为一,统称之为“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内涵复杂,归纳出来有下列几个主要论点:

1,真正最高的神为纯灵的,居住在净光中,与黑暗的世界完全隔开。

2,宇宙不是由这最高神所造,因为世界乃物质构成,物质为恶,故世界是                                                                                                                             罪恶的。

3,真正的神与此物质世界毫无关系,世界乃由一位次等的神所造,此一神祇并不认识最高神。

4,世上的人为灵体二元的,只有少数心中存有灵质慧光,需要一位救主来救他们脱离罪恶世界。

5,耶稣只是约瑟与马利亚之子,并非童贞女所生,但他公义、谦逊、坚忍且智慧,远超过世上一切人。

6,耶稣受洗后,基督降在他身上。这基督乃来自那最高神。

7,这位有基督在身上的耶稣向世人宣讲世人所不认识的天父,并在世上施行神迹

8,世上有前面所说的灵质慧光的人,可以得此知识认识神,投归天父。

9,耶稣钉死十架前,基督离开他,回到天上;死在十架上的只是一个人。

这一派的最大谬误是关于道成肉身的。他们不承认基督兼具人性与神性,故意抹去祂是道成肉身的事实,令基督成为无形体之灵,又使耶稣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人死在十架上,哪能担当全人类的罪?

其次,此说把人当成灵体二元的。信徒是罪身带有得救的灵,此灵与身体分开。犯罪 、邪淫、私欲等等不道德的行为只属肉体的事,与灵无关,因此这一派的人放纵私欲。

此派更主张只有接受诺斯底主义及其神秘知识才可得救,获得真光照耀,而非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又声称他们是从神生的,可以直接与天父相交,并且见过祂。他们主张自己天生无罪,所行的都是义,因此不需要诫命,也不需要 耶稣的榜样。

这些缪说渗透入教会中,约翰此信针对其错谬作出纠正。他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指着那引诱你们的人说的”(二26)。

五、本书内容特色

本书开头处无引言,无作者姓名,也无书信例有的感恩语,结束时也无问候;可能此信为通函形式,便于在各地教会中宣读。

约翰写时用的为讲道式,常重复以增加信息效果;结构 虽不如《罗马书》的严谨,但论道之有力毫不输保罗。作者提出三大论点:

1,神就是光(一5),在祂里面毫无黑暗。神的儿女应行在光明中,凡不在光中行的就是不行真理。

2,神就是生命,借着耶稣基督,凡悔改认罪信靠 祂的都可得到永远的生命。圣灵住在信徒里头,教导他们当行的道,活出基督的生命来(二2429)。

3,神就是爱(四8),凡认识神的人一定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信主的人都应住在爱中;神爱我们的心因基督耶稣来到世间而显明。不相信神的话就是把神当作说谎的(五1011)。

作者在信中揭露假教师的错谬教训(二26);毫不留情指责异端教师的不义行为(三810);要信徒坚信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一3;四2)已将真智慧赐给我们(五20)。基督徒只要认识基督真道,就可得到永远的生命 (五13)。──《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