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雅各书第三章拾穗

 

【雅三1「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

    教师didaskaloi)在早期教会生活中扮演了显要的角色,保罗将他们与使徒和先知并列,视为教会中三种最重要的事奉(林前十二28;徒十三1;罗十二7;弗四11)。早期教会中的教师与犹太拉比相当,所托付于他们的重责,为传授基督教教义(看提后二2),因此教师的职事自然带有某种权威和声望,在只有少数人会阅读,低阶层的人少有机会提升地位的社会中,这种情况尤然。因此基督徒会受教师职事的吸引,并不令人吃惊。信徒带着错误的理由成群拥向教师的职事,可能是雅各提出警告:不要多人作教师的背后原因。

我们(教导人)要受更重的审判。另一字面直译,可译成我们将受更大的审判审判krima)这字有惩罚或判罪的含意。──《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可翻作『不要作多人的师傅』,或『不要欢喜作师傅』。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话没有受约束,最容易显出来的,就是作师傅。他无论到那里都是教训人,无论到那里都有话说。在任何的情形之下,都能教训别人,叫人不花钱得着他的教训。许多人是欢喜作师傅的人,欢喜作人的参谋,坐在众人中间就是话多。基督徒不止不该说谎话,不该说闲话,不该说恶话,并且多话也不该。不管甚么话,多就不该。一多话,在神面前就不蒙祝福。―― 倪柝声

         比恶言更坏的乃是错误的教导──使人在心智上与道德上迷失正路的教导。这不仅可以由我们所说的话造成,而我们置之不管也可以造成。── 安保吾《雅各书的研究》

         一些人只有一点小小的才干,就想作宗教中的师傅,虽然他们连适当的资格也没有。他们喜欢荣誉,却不知道给人错误的教导是要被定罪的。

         教导,需要有更多的知识超过他们所讲的题目。当错误的观念带领人走错了路时,那些教导者岂不要负责任么?对圣经作误的解释,招来分裂。人们持守那些错误并且去传播。── 申乐道《雅各书注释》

         雅各并非不愿意有教导恩赐的人在他们当中,他只是提出凡作教导的在言语上要特别小心,因为将来面对的审判也会比其他人更重。── 周贵发《雅各书──听行并重》

         一如William Barclay所说,作老师的,很容易是教导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讲述神的话语。而作老师的更要坐言起行,而不是说一套,行出来的又另一套;这就是法利赛人的问题。── 苏颖睿《从挣扎到成长──雅各书小组查经资料》

         教师容易带进不同的教训,产生不同的意见,而造成难处和分裂。(参提后四3,提前一347,弗四14。)── WL

         教师在教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罗十二7;提前三 2),不可把这职任看得太简单,随便负起教导的责任 。到了主来的日子,做教师的要按给谁多便向谁多取的原则 (路十二48),向神交账  ──《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要多人作师傅:暗示当时大部分读者希望成为师傅的普遍倾向。之所以不要多人作师傅,是因为师傅通常使用许多极具影响力的言语。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不要多人作师傅是什么缘故?】

答: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刑罚。」这是本章开始所提出的一项重要警告,雅各隐约指出当时在犹太人中间,有些信徒自觉高明,以为懂得基督救恩,喜欢争作师傅(参太廿三7),羡慕公开讲论,去教训别人,论断弟兄,故意批评或挑剔别人的毛病,但却不晓得自我检点,且不知道学习是教导基本的资格,这样他们以为口若悬河是有知识,可是能说不能行,对于别人的影响,负有重大的责任,所以雅各劝诫他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危害他人,以免受到更重的审判。试看主耶稣在世时,祂也曾经教导门徒,不要受拉比(即老师)的称呼,因为他们都是弟兄,都是主的学生。只有主耶稣是他们的夫子(太廿三810,十24)。这等警戒和教训,也是我们今日作基督徒的人,所应当深省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雅三1~2雅各指出,我们用心追求一种属灵的德行,或一种关乎灵命进深的操练,远胜过追求一种比较得人尊敬的地位。作师傅的人仍难免有过,而要受神更重的判断;但一个人若在言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人,这比作师傅的,还要光荣。── 陈终道《雅各书信息》

 

【雅三1~12正如雅各在此所描写,舌头是:①掌舵的力量;②是毁灭的力量;③是令人喜乐的力量。舌头小而不足轻重,但其威力确实了不起。舌头终归就是言语,人通过言语思考,表达,可以感受、传达喜乐和感情。因此,谨慎舌头就可正确思考,庄重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也能带喜乐给其他心灵。虽然言语首先是传递人的意思的工具,但言语本身也有秩序,因此言语也能影响人,这是语言学的基本前提。这已在文学上明确地得以证实。因此圣徒首先应看顾自己的灵魂,同时也应注意正确地使用言语。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能得出注意口舌的两大理由:①从个人角度,言语对人的思想情绪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圣徒应为使用美好善良的言语而努力;②从社会角度来看,言语是人类沟通的第一工具。因此应谨慎自己的舌头避免造成破坏性、咒诅性关系,应营造建设性的,公义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2「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他用的动词(Ptaio)意为绊倒,在犹太教及新约中都是寓意用法,指灵性的失败(参二10;罗十一11;彼后一10)。它可以指不太严重的罪,甚至只是因疏忽而犯的。这里所强调的可能不是罪的多寡(RSV的含译),而是罪的种类不同;参 NIV我们都会跌倒,各在许多方面。与此对照的是,雅各说,我们同样会在一件事上犯罪──以舌头来犯罪。雅各并不是头一位将污秽的言语挑出来,作为特别普及之罪的人。举例来说,箴言对话语的重要性及其力量有许多讲论(参十811,十六2728,十八78)。西拉子耶稣和雅各一样,以不经意的罪与言语的罪相比:一个人可能不经意的说溜了嘴,谁不曾用舌头犯罪呢?(传道经十九16)。雅各则从积极方面来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即跌倒),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我们很难控制舌头,因此常说出错误的、咬人的、毁谤人的话,当最好闭嘴时,我们却大大张口,因此那能控制舌头的人,绝对有能力征服身体其它没那么难制服的部份。

既然雅各将自己包括在其严苛的批抨中(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他在这一节中可能仍特别针对教师而言。但这一节的其它部份都未提及教师,而雅各对舌头的警告当然可以广泛应用。因此,很可能雅各意在将所有读者都包括在第2节的第一人称复数中。他对将成为教师之人的警告,令他思及舌头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教会中每一个人都有的问题。──《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个人对于话语能不能约束,也就显明他对于自己能不能约束。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圣灵所结节制的果子,可以看他在话语上有没有节制。基督徒要节制自己,意思就是管得了自己。自己能约束自己,这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章给我们看见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雅三章给我给我们看见这一个圣灵的果子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话语上。一个人如果能够约束自己的话语,就能够约束自己的全身。凡是话语散漫的人,生活必定散漫。凡是话语胡说的人,行为必定胡作。话语不谨慎的人,这一个人全身也不谨慎。神如果能够对付你的话语,神就有法子对付你这个人。话语往往是一个人的中心、背脊骨、大腿窝。―― 倪柝声

         凡是话语散漫的人,生活定规散漫。凡是话语胡说的人,行为定规胡作。话语不节制的人,这一个全身也不节制。节制不是中庸之道。基督徒要节制自己,意思是管得了自己。神如果能够对付你的话语,神就有法子对付你这个人。―― 倪柝声

         『过失』一字,原文的意思是『滑倒』,身不由己地滑倒。『我们』包括所有人,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都很容易『滑倒』,尤其在言语的过失上,更无人幸免。── 苏颖睿《从挣扎到成长──雅各书小组查经资料》

         舌头虽小,但只要能控制,便能控制全身。── 苏颖睿《从挣扎到成长──雅各书小组查经资料》

         舌头极难制服,若能完全控制舌头,在言语上没有过失,也就能在生活其他方面完全自制。──《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在希腊语本文中以“因为”开头,从而向我们说明为人师傅的重大的责任。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作者在这里宣告罪的普遍性,就连信徒也不可避免要犯罪。从此我们认识到违背神的旨意,争相作领袖是自遭审判的骄傲行为。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3「我们若把嚼环放在马嘴里,叫它顺服,就能调动它的全身。」

    根据 AV,雅各以看哪behold)开始第三节第一个例。这种读法虽然受近期某些注释家的支持,可能还是较差,大多数近代译本都将第一句视为条件子句,译为且若。这两种读法间的差别只在乎一个希腊字母,很可能早期的文士们以 ide替代了 ei de且若)以与第4节相称(idou,“看哪)。雅各在此节使用马的比方,可能是因他在第2节用了勒住这字,但用马来描述以小制大的观念并非新鲜。主前第五世纪剧作家沙浮克里斯(Sophocles)写他的一个主角时说:我知道野马可用一小嚼环制伏Antigone, 477)。当然,雅各并没特别提及嚼环的小尺寸,但他可能有这意思,因他确实强调,一旦将嚼环放在马嘴里,我们就可调动牠的全身──《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三3~5这里是说人的舌头就像嚼环,像舵一样,是很小的东西,却能发生很大的影响。最小的火能够点着最大的树林。―― 倪柝声

 

【雅三3~6雅各提到舌如同嚼环、舵和火。所有这些配件都次于主因。马嘴里的嚼环由骑士所操控,舵掌握在舵手手里,而火则出自火花。同理,我们的舌头依照我们心灵的节奏而行。

         我们的舌头表明我们内在的自我,这个事实令人困窘。就好像在向来打扮得好好的生活底下,偶尔穿帮一样。我们全部都很优雅,但是一张开嘴,我们的心灵就表现出来了。── Joseph M. Stowell《掌管你的舌头》

 

【雅三4「看哪,船只虽然甚大,又被大风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随着掌舵的意思转动。

    拿船只打比方NIV):虽然它们很大,又被大风推动,但一个小小的舵就可以使它按掌舵的意思变动方向。(NEB的译法暗示其解释稍有不同──大船甚至可以藉小舵逆风而行,但这不同不很重要)。雅各再一次应用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比方。亚里斯多得曾特别作此对比,小小的舵,由一人掌握,竟可以控制庞大的船(Quaest, Mechan. 5),他也常将人和神比喻成舵手。有趣的是,我们有好几处发现,马与骑士和船及舵被用在一起,以描绘不同的重点,有时甚至火(参5节)都与马及船一同使用。35节组合这些比方使用的事实,虽可能表示雅各依赖了这些资料。但是也不一定如此,因为这些例子毕竟是相当大众化的,雅各使用他们只表明他熟知自己周围更广的文化圈而已。──《丁道尔圣经注释》

         论及决定方向的力量。只用小小的舵,就随着掌舵的意思转动:指明我们信仰生活的方向在于舌头的运用。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4~5『就随着掌舵的意思转动。』船是由舵手来控制其方向的,而舵则随着掌舵者的意思而转动。所以,一个人的意志可以掌握其舌头,并影响他的一生。──《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雅三5「这样,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

    嚼环和舵虽然小,其重要性却相当于百体中最小的肢体,舌头:它能说大话夸口在新约中常是犯罪的行为,也是一种在神面前高傲的态度。但在此说大话的用法却不带反面的含意──舌头确实相当重要,它可以理直气壮地以它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力量为夸耀。腓力浦译为:人的舌头是很小,但它能引以为夸的效果是多大啊!

    这下半节将35节上半所讨论舌头超乎比例的能力,转接到第6节,继续讨论舌头破坏力的潜能。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这种译法奇特之处,在于同一个希腊字(helikos)却被赋于两个相异,甚至相反的意义:同时被译成最大最小。其解释是,此字表达任一方向的极度状况(何特)──巨大或微小。此方式用在本句中,就形成相反的对称。火快速破坏的比方,经常被用来警告,指出不受约束之热情的后果。旧约将愚昧人的言语比喻成烧焦的火(箴十六27),西拉子说舌头不是属神之人的主宰,他们必不为其火焰所燃烧(传道经廿八22)。译成树林之字hyle)可能指的是覆盖巴勒斯坦许多山丘的丛林,在干燥的地中海气候下,很容易燃烧成火灾。──《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三6「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他在此用的名词gehenna地狱),这词汇再一次反应出他熟知耶稣的教导,因耶稣经常用它来形容最后判罪的地点。这个字是希伯来文希嫩谷的音译,在旧约中它恶名昭彰,在两约之间时代它被用指最后审判的地点。地狱的头号公民撒旦,将牠的能力赐给舌头,令它有巨大破坏的潜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舌头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舌头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许多人的舌头没有被对付,他就带着这一个罪恶的世界,到处散布死亡,到处点着地狱的火。在这里有一句话是厉害的:舌头能够点着生命的轮子。生命好像一个轮子在那里转,舌头像火能够点着生命的轮子,意思是能够产生许多的肉体来。人的血气、脾气、怒气,都能够借着舌头把它点一点就着起来。舌头能够把地狱的火点起来,许多不好的事情都是一句话点起来的,那的确是从地狱来的。舌头就是火,也是罪恶的世界。―― 倪柝声

         『生命的轮子』是象征人由生至死的生命历程中,都是由一个中心点出发;而一个邪恶的舌头,甚至可影响整个生命的中心。──《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世界』Kosmos一字有两个解释,一是世界,一是装饰。故可说舌头是罪恶的装饰,舌头可以把罪恶美化过来,这实在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雅各并不是说舌头本身就是罪恶。它的危险在于它情而有力地传播内心的罪恶。── 苏颖睿《从挣扎到成长──雅各书小组查经资料》

         『轮子』至少有下列的特点:(1)圆而轮转;(2)轮子是不停地转;(3)周而复始,轮转不停。『生命的轮子』是指整个生命或生命的每一部份。换言之,一言之失,足可以影响整个生命,及至生命每一部份。── 苏颖睿《从挣扎到成长──雅各书小组查经资料》

         六节的『生命』,原文意起源、出生、产生。轮子,原文通常指圆形或环状,像轮子般旋转或滚动的东西。用作比喻,指周而复始的物理效能,或一段路程,像环绕太阳的轨道一样。因此,生命的轮子是比喻我们的人生,从出生时开始转动,直转到生命的终点。舌头如同来自火坑邪恶的火,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如同轮子般的人生点起来,使我们整个的一生完全在舌头邪恶的污秽和败坏之下。── WL

         “生命的轮子”指整个人的一生。如果误用舌头,话语不谨慎,害人有如从地狱点火。邪恶的话,其来源也是魔鬼(参约八44)。──《启导本圣经注释》

         论及了舌头的威力,虽小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舌头不是单纯的器官,而是意味着那人的内心,灵魂。并且舌头的影响力一直扩散到人的精神世界。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6舌头是火,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意思如何?】

答:圣命的轮子,这轮子一词的原文()(wheel),在新约中只用过一次,这是一句寓意的话,在雅各的心目中,大概是用犹太人对于生命传统的观念,而作一般容易懂的比喻,去教训他们,轮子是圆而转动的,而且是要向前进不停的转动的。这表示人的整个人生或生命,就像轮子一样的圆满和完全。但这最小的舌头像火,在我们百体中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把我们生命的轮子烧毁,破坏人生的圆满,使我们失去了人生前途的盼望,以致一生不幸,受累无穷,陷在苦痛败坏之中,促使生命的完结,因为这火是从地狱里点着的,永不熄灭。可知雅各在此将舌头作如火的喻意,其祸害之危险性,真是莫名为甚。——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雅三7「不止息的恶物,」在英文里是unruly evil。有的恶是能制服的恶,舌头的恶是不能制服的。一个人的舌头如果放松,他是何等的愚昧。―― 倪柝声

 

【雅三78言为心声,要先制伏内心的邪恶,才能制伏舌头(箴十六32)。──《启导本圣经注释》

 

【雅三8「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

    这节的希腊文先提出舌头作对比:人可以征服动物,惟独舌头无人能制服。我们不清楚将anthropon众人的)加在oudeis没有人(参 RSV, no human being)之后该怎么解说,这可能只是单纯的延续第7节对的强调,使奥古斯丁建议一更微妙的解释:“……他没有说无一人可制服舌头,而是说人中间没有一个可以;因此若舌头被制服时,我们承认那是靠神的怜悯、帮助及恩典才达成的。124

  这节最后两个对舌头的形容,可能与舌头同格(RSV,──“一种不止息的邪恶,满了害死人的毒气),或是另一独立句子的述词(NIV“它是不止息的邪恶,满了害人的毒气)。不止息的译自雅各在一8所用的同一个字(akatastatos),该处是形容那心怀二意的人,在他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125。以它来形容邪恶,可能建议此种邪恶很难控制,总可能发生(腓力浦),或是指此种邪恶来自不稳定,不单纯的心思(大卫斯)。第一种解释使它自然成为8节上半的补助语;第二种解释则为9节以下舌头两面的、相冲突的用法铺路。或许我们该接纳第一种解释,因它给予邪恶比较自然的意义。这节最后对舌头的描写,满了害死人的毒气,反应出旧约的教导:邪恶的人使舌头尖利如蛇,嘴里有虺蛇的毒气(诗一四○3),舌头所发的毒气败坏邻舍(箴十一9),也使犯罪的人倾倒(箴十8)。──《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说『没有人』能制伏,乃意味着惟有神能征服它。──《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满了害死人的毒气。』一个恶意的舌头可以恶毒地毁灭人的名誉,甚至使人丧生。──《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人类能制伏万物却不能叫自己的舌头服从自己,怪不得凡出名的将军都认同这样的一句话:『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制伏』一词可译作『统治』,也有驯化和教导之意。── 周贵发《雅各书──听行并重》

         雅各说没有人能制伏的舌头是『害死人的毒气』,这个词由『死』和『带出』组成,是一幅毒蛇张开大口的图画,显出有毒的舌头来,为要害人。── 周贵发《雅各书──听行并重》

         唯独舌头没有人能制服:指人虽然对各种动物具有支配力,但由于堕落,丧失了对自身的支配力。但是人的这种腐败也不能抗拒神那不可抗力的洪恩(2:5)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9「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

    同一工具来颂赞那为主为父的,也用来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颂赞神是犹太人敬拜的主要部分,至圣的,愿颂赞归于祂是拉比文学中最常用来描述神的,而十八条祝祷”──那每日使用的仪文,在每一条的终了都以颂赞神来结束。基督徒当然在祈祷中也颂赞神(参弗一3;彼前一3)。用主和父来称颂神是罕见的(可是参看代上廿九10;赛六十三16),但雅各用此称呼可能并没有特别的含意。雅各说,赞美、尊荣神的颂赞行为,是言语最高、最纯、最尊贵的形式;另一方面,最低下、最污秽、最卑鄙的言语形式则是咒诅。咒诅的言语是颂赞的相反(参申三十19),古人认为它具有绝大的力量,因咒诅他们不但是对他们咒骂,更是希望他们被神割除,经历永恒的惩罚。耶稣禁止他的门徒咒诅他人,相反的,他们却要祝福那些咒诅你们的(路六28;参罗十二14)。咒诅特别可憎恶之处,是我们所咒诅的那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雅各很清楚进一步引用创一26〔参7节〕。拉比以同一理由警戒咒诅:不可以说让我们的邻舍受羞辱,因这么说,就是使那按神形像造的人受辱Bereshith Rabba 24, on Gn.51)。──《丁道尔圣经注释》

         『形像』这一词是指着道德的质量、信用、公正、正直、怜悯和爱说的(弗四24;西三1012~14)。── 申乐道《雅各书注释》

         人是神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创一26),咒诅人就是咒诅造人的神  ──《启导本圣经注释》

 

【雅三10「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

    雅各在此很有意思的转用字,连同他使用的动词exerchomai(出来)看来,他的话很可能依赖了耶稣有关言语污秽力量的教导(参太十五111819)。雅各和耶稣一样,视一人的言语为其灵性的气压计,它显露内心的真情。我们必须严肃的面对耶稣的警告:我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一个在心里(dipsychos对属神的事心怀二意、前后不一致的人,在言语上也会表现出前后矛盾、不一致的情况。此同一主题出现在许多犹太作品中,根据便雅悯约(The Testament of Benjamin)六5健全的心智不会从口的两面说话:赞美又咒诅、滥骂又尊崇、平静又争吵、伪善又真诚、贫穷又富足;它只是一种特质,不受污染,纯洁,对每个人都一样。这种言语的两面性是不应当的,被神的灵改变的基督徒,应以前后一致、纯洁的言语来表现其完全及纯洁的心。──《丁道尔圣经注释》

         真正的信心伴随着对神不变的赞美和对人的爱心以及亲切言语。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0~11如果一个泉源不能发出两种的水,那么一个口里也不能说出两种的话来。一个泉源只能发出一种水,一个口也只能说出一种话。―― 倪柝声

 

【雅三11「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

    泉源pege)的重要性在干燥的巴勒斯坦决不可低估,许多乡村就是依赖此水源为生,我们可以想象活水泉继续涌出清新,的(glykos是多么重要。当然,有些溪流及水泉涌出的是清新及咸水的组合,不可使用。但雅各的要点是指出,同一个泉源不可能一刻涌出清新的水而下一刻涌出苦的、混有盐的水。每一个泉源的水可能是好的、坏的,或中性的,但其种类是一致的,而舌头的悲哀正是它的不一致:这一分钟颂赞神,下一分钟又咒诅人。雅各用来形容无法用的水的那字(pikros,苦的),通常不是用在水上,可能他将对水的描写和与舌头有关的字相联,舌头的言语经常被说成是苦的(诗六十四3;箴五4;西拉子廿九25;并参三14)。──《丁道尔圣经注释》

         泉源:雅各把圣徒的口比喻成泉源,表明从圣徒已得洁净的口中说出来的话,就象泉水一样,给别人生命、解渴和洁净(18:4;10:11;12:18;15:32;林前16:18;1:7,20;15:3;5:26,27)。在此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真理,即通过行为能判断变化之内心的灵魂世界。应知道自己口中出怨言、咒诅人之言语的时候,就是我的灵魂该受主医治的时候。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118神是美善的,所以从祂那里发出的 毫无暗影。泉水来源要是甜,不会发出苦水来;人若心里良善,有神那里来的智能、怜悯 、清洁与和平,又能没有偏见,也不会生发嫉妒、分争和一切属魔鬼的坏事。──《启导本圣经注释》

 

【雅三13「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

    在智慧的温柔上应被看作是形容善行品质;行为应充满从智慧(将所有格作形容词用,或是指来源之用)所流发出来的特征温柔。在大多数希腊人心目中,温柔prautes)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美德:含有一种卑屈、不光荣的降格之意。但自己是温柔(柔和)的耶稣(太十一29)宣告祝福给那些温柔的人(太五5)。基督徒式的温柔包括一种健全的认识,知道我们在神面前的不配,因而在对待同胞时自然表现出谦卑、不狂傲。──《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知识是指有资料和一定的技巧;但真智能则是以诚实的心来巧妙地使用知识的能力。──《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在智慧的温柔上。』温柔并非软弱、恐惧,或任何消极的品格。它乃是对神的旨意完全的顺服。──《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显出他的善行来。』显出善行是指在生命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在话语、行为上均要显出他的善行来才可。──《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雅三13~14本节定义真、假智慧的工作。温柔:指被圣灵调整的状态。在这里表明真智慧唯独谦卑地彰显神的荣耀,而不是在众人面前显耀自己。换言之,这句话警戒缺乏信仰谦卑的,因知识或理性而来之傲慢的邪恶性。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3~18前面是说没有人能制伏舌头,这里是说,只有一种办法可以制伏舌头的,就是靠着从神来的智慧。── 张有光《雅各书讲章》

         『智慧』一词基本的意思可说是『技巧』。一般人以为技巧是指技术性的东西,这是正确的,但只是对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思考的技巧,最后三分之一是态度的技巧。最后的技巧也是最少人学晓的。── 周贵发《雅各书──听行并重》

         『善行』和『良善』基本上意思相同。── 周贵发《雅各书──听行并重》

         照上下文看,智慧的温柔在此该是指在说话上有节制。这与箴言十章十九节相符。这样的温柔等于雅各书三章十七节的和蔼与柔顺,与十四节在夸口并说谎中之苦毒的嫉妒和私图好争相对。── WL

         作为为人师傅的资格之一,雅各谈到了智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真智慧和虚假的智慧:①智慧的根源;②智慧的工作;③智慧的结果。智慧反映了灵魂的实际活动。从此我们可以确认本章的主题信心与行为是一致的,从而认识到教会的真智慧在于借着现实生活表现出的圣徒的圣洁,而不在于某些外在的功绩。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4「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纷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

    温柔的相反是苦毒的嫉妒自私的野心(和合本:纷争)。当然嫉妒(有热心之意)(zelos)不总是坏事,非尼哈因对耶和华的事有热心zeal)而蒙赞许(民廿五1113),耶稣自己也有一腔热火(约二17)。但为神所发的热心与出于自私的动机、严厉而暴烈的狂热主义很接近倒是真的。这一类嫉妒热心是保罗经常责难的(罗十三13;林后十二20;加五20),雅各在此所指的也是如此。他所说的嫉妒是因自私的动机而起的一腔热火,对他人羡𤒼及批评。译成自私的野心Eritheia是相当罕见的字,我们会很想将它按照那与它相近的字eris(纷争)来下定义,这纷争保罗与Zelos一同使用过三次。但这字不太可能由它而来。因在新约之前这字唯一出现的地方(在亚里斯多得中),是指自私的野心,是倾轧、贪心的政客们狭窄的分党热心,在雅各书中这个意义绝佳无比,某些自以其智慧及见识为傲的人流露出嫉妒、苦毒的分党姿态,这正与真智慧所发的智柔相反。──《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三15「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

    这个智慧是属地的而非属天的。属地的epigeios)可有完全中性的意义(参约三12),但它很容易用负面的含意,描述凡是暂时、软弱及不完全的事物(看林前十五40“属地的属天的身体的对比;参林后五1);它贬抑的意义在腓立比书三19很明显,那儿保罗说基督十字架的仇敌专以地上的事为念。第二,这智慧是不属灵的(和合本:属情欲的),而非属灵的,希腊文Psychikos这字是来自psyche“灵魂的形容词,在新约中总带有负面的意味,它与人身上感情及理性作主的那部分有关(Knowing)。在新约中所有其它出处,这字都显然特指与属灵的对比(林前二14,十五4446;犹19)。第三,这类智慧是属鬼魔的daimoniodes,字义为属于鬼魔的)。这字在希腊文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可能意为此智慧在本质上是鬼魔的,或更可能指其来源是出自鬼魔的。总而言之,没有办法产生良善生活方式(13节)的智能,其特征世界、肉体及魔鬼。其中任何一种描述都与从上头来的智慧直接相对──这种智慧的本性是属天的,其本质是属灵的,其本源是神圣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十五节里属地的指世界,属魂的指天然的人,出于鬼且像鬼的,指魔鬼和鬼。这三者总是彼此相连的。── WL
属情欲的智慧是堕落本性的智慧,是没有接受圣灵者的智慧(1:19)。因此这是没有重生者的特征。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6「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嫉妒zelos)和自私的野心eritheia)在上文已被挑出来,作为那些自称有智能之人的特征(14节),现在雅各则指出,自我中心、自私的态度如何无可避免地会导致扰乱和各样坏事Akatastasia扰乱)是名词,其形容词雅各已在一8和三8用来表征心怀二意之人及说两种话之舌,它含有坐立不安、无法静止之状态的意义,在路加福音中用它形容主再来parousia)之前那段期间的骚动、暴动及革命(路廿一9)。保罗请求哥林多人约束自己,不要在聚会中无组织的、不受控制的展露个人的恩赐时,提醒他们说:神不是叫人混乱(akatastasis而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当基督徒,特别是领导人物,对个人野心及党派的兴趣超过对全教会利益的兴趣时,混乱扰乱骚动自然无可避免会在教会发生,各样的坏事就出来了(NEB)。基督徒个人若心态错误,也同时可找到无止境的各样罪恶。──《丁道尔圣经注释》

         分争:指教会内的不安与无秩序(21:9)──《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7「惟独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

    清洁hagnos)这字含有道德无可指摘的意思,好比童贞新妇无懈可击的贞操(参林后十一2)。没有任何斑点或污染的智慧是无法产生任何罪恶的(参16节)。雅各对以下一系列形容词的按排,产生美妙的听觉效果。前四个形容词(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都以“e”这音开始──eirenikeepieikeseupeitheseleous──合在一起有头韵。最后两个形容词也有头韵──这次是“a”──此外音节、音韵也几乎类似──adiakritosanypokritos(亦参agathon)。──《丁道尔圣经注释》

         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是纯净和圣洁,可以清除人一切隐密的自私;『后是和平』,不是消极与不计代价的姑息,而是积极地去寻求、建立并维持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和睦,及正当的关系。

         『温良』,有节制的温柔和怜恤;是有理智又能体贴人的。当『按理说』是该定罪时,它知道如何去宽恕。它总是愿意以恩慈来调和公义。

         『柔顺』,不是指容易被人利用或是易受人操纵;而是不固执己见,愿意考虑别人的立场与建议。它不是刚愎,而是温柔、体恤人,知道在士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法退让。

         『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满有实际行动的爱心。

         『没有偏见』,它不是游移不决、毫无定见的。它是没有『徇私偏爱』的,是建立在坚定的根基上,乃是神借着基督赐给我们的。

         『没有假冒』,是诚实衷心的,又是没有隐瞒的。它不是表面做作,也不为求己利而有所隐瞒。──《浸信会主日学教材》

         和蔼的意思是温柔的、宽大的、甜美而合理的。(腓四5。)和蔼也有让步的意思。由此我们看见,和蔼这美德包含了许多其他的美德。和蔼所包含的第一项美德就是限制舌头。── WL

         从上头来的智慧是柔顺的或顺从的,即甘心顺从,满意于不合理的待遇,容易接受恳求。和蔼、柔顺,等于雅各书三章十三节的温柔。柔顺就是有弹性,能彀适应一切的环境。── WL

         清洁:这词与私欲相对比,指一个人没有丝毫恶的态度或动机。没有偏见:指没有伪善。雅各对智慧的概念并非辩论性的,而是彻底的实践性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雅三18「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在雅各书一20是指讨神喜悦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就是此意义。它包括17节列出的所有美德,也是各样坏事16节)的反面。这种义无法藉人的怒气达成(一20),但却在和平的气氛中成长、茂盛。那些制造这种气氛的人,主保证赐给他们奖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9)。──《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