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门书导论拾穗 【何谓腓利门书?作者是谁?(门1)】 答:①腓利门书全书仅25节,乃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一封私人书信,为保罗十四卷书信中最短的一卷(罗,林前,林后,加,弗,腓,西,帖前,帖后,提前,提后,多,门,来),其内容要义,系记述保罗为腓利门的爱心信心感恩祈祷,为接纳奴仆阿尼西母恳求,以及个人未来行动的盼望,与最后问安祝福等语。本书主要信息,就是论到关于为一个逃奴代求的事。 ②腓利门Philemon——意即友情,友谊,从本书看出为保留带领归主(门10)而被保罗之密友同工。在他家中没有教会,对于患难中的弟兄们,乐善好施,爱心可嘉。他有奴仆阿尼西母(参三一九题),是歌罗西人,因此推断腓利门是住在歌罗西的人(门10;西四9)。从这些关系情形看来,他的家庭经济显为十分宽裕富足。至于他与保罗的来往关系始于何时,圣经虽无记载,不过保罗会在以弗所传道三年之久(徒十九),可能是在那时相遇而接搜救主,并得到保罗的教导,以致成为敬虔事奉基督爱主爱人的人。许多信徒从他那里得安慰和勉励,所以保罗称他为亲爱的同工,传说他后来成为歌罗西教会的监督,因尼罗皇的事件发生(参三五二题4项),就为主殉道成仁了。(生平参一四五题5,9项)。 ③本书为保罗首次在罗马坐监时,与提摩太联名所写的,和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合称为狱中书信,时在主后六十一至六十三年间,与歌罗西书同时,也是打发同一使者带去的(门10,12;西四7-9)。本书写作原因,是因为奴仆阿尼西母似乎偷了主人腓利门家里的钱,逃到罗马,后来遇见保罗而信主,愿意就在罗马服事保罗;但因保罗认为他既是腓利门的仆人,须得其主人之许可,故应当打发他先回他主人腓利门那里去求请赦免,惟恐主人拒绝收留给予处分,所以就为他写了这封信(门19),要他随身带去,或由推基古带去,恳求腓利门能够接纳他,待他亲爱如弟兄,不再是奴仆的地位。同时保罗自己愿意表示为他偿还的欠账,予以爱心之关怀,盼望腓利门使保罗的心在基督里得快乐。 ④本书虽然只有一章,而且是属于一封私人短函,但其内容文词表达极为美好,在礼貌,谦卑,机警,以及宽容,仁厚,温柔,爱心等各方面的表现,都是出类拔萃的。其感人肺腑之语,溢于言表,尤其是保罗为奴仆阿尼西母煞费苦心,在寻求得到释放自由这件事上,给予古今社会黑暗之蓄奴隶制度的人们一大警戒,恢复尊重人权自由,倡导博爱平等,开创先声,是以证明本书有其高度的价值。——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腓利门为谁?何以保罗要写信给他?】
“腓利门”(PHILEMON)意即“友谊”,是从希拉文的PHILE O意即“情感的爱”一字转来。圣经除了本书提及他以外,别处并未题过他的名字,多数解经家根据本书与歌罗西书的关系,推测下面数事:
一、腓利门是歌罗西的一位信徒,在歌罗西教会占重要地位,所以他家里有教会(2节)。
二、阿尼西母是歌罗西人(四9),他是腓利门的奴仆,因此,腓利门是住在歌罗西的人是毫无疑问的。
三、保罗在歌罗西书中勉励亚基布(西四17),而亚基布在腓利门书则被称与保罗一同当兵的,多数解经家相信亚基布是腓利门的儿子,也是为主工作的人。
四、本书题到以巴弗、马可、亚里达古、底马和路加等人都问腓利门安,他们也问候歌罗西教会的人安(西四),足见这些人都认识歌罗西信徒,显然地腓利门是歌罗西信徒的一分子。
五、至于亚腓亚,解经家大都猜想她是腓利门的妻子,保罗称她为妹子,是表示在主里的称呼。
保罗写腓利门书的原因,很清楚地在本书中表明出来。因为那为奴的阿尼西母得罪主人腓利门而逃走到罗马去,在该处因听 闻保罗传福音而信主,而且愿意在罗马服事保罗(13节)。但保罗认为根据罗马律法,奴仆是应该终生服事买他回来的主人,所以保罗写这封书信为阿尼酉母求情,希望腓利门再收留他,而且以基督的爱视他为弟兄。我们如果仔细研究本书信,便知保罗用最巧妙的文笔与说法,并以他与腓利门之间的最高友谊为代价,说服腓利门,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书信的效果如何,但一般人都相信腓利门一定依照保罗的请求,收留悔改后的阿尼西母,而且相信阿尼西母一定比以前有更好的生活表现,使腓利门快乐。 ── 苏佐扬《圣经难题》 【保罗在何时何地写腓利门书?本书有价值?】
腓利门书与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合称为“监狱书 信”,即保罗首次在罗马为主被囚时所写(请参阅腓立比书对“监狱书信”的研究,该处有详尽的解释)。
解经家多数相信这些书信多是着于罗马,保罗自己所租的房子,因他是特准为“自由犯人”(徒廿八16;30)。时为纪元后63至64年。
本书信虽然只有一章,而且是一封私人函件,但它能保存至今,而且被选为经典一部分,证明它本身有高度价值。
本书是在圣经中唯一题到“奴隶制度”的。在罗马时代,买卖奴隶及蓄奴是极平常的事,没有人会反对这种奴隶制度。当时的奴隶多属罗马帝国所征服的领土居民,有些是被迫为奴,有些是被拐去出售,也有些因生活困难而廿愿被卖为奴的,因为在富有的主人家中为奴,他们所享受的比自己贫穷的家所享受的好得多。
保罗获得许多启示,可能也获得有关“反对蓄奴隶”或“释放奴隶”的启示。但,在当时并没有人提倡此举,而事实上也未尝有人因蓄奴而引起政治风暴。有人说保罗似乎不可能有此先见,预知将来(最少在千年之后)有人会反对蓄奴而提倡释奴。可是,如果我们细心研究保罗的神学思想,和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天上应有的态度”,便知他非常可能预知将来一定有人起来反对及废除蓄奴制度,使每一个人的人权都获得保障,在基督里享受同等的自由和福利。
不过,在罗马帝国时代,保罗是不可能提倡“废奴”理论及行动的。所以保罗在腓利门书并没有“攻击奴隶制度”,但他用很巧妙的语气与方法,使腓利门对于一个已经信主的奴隶应有的新态度。那就是,当奴隶为主人服务时,他应尽奴隶的一切本分,但当主人与奴隶一同在基督里举行聚会时,则无主人与奴隶之分。在基督的爱里已溶化了一切“人为的界限”。
虽然,释放奴隶,恢复人权也是今日全世界各国应有的行动,但买卖奴隶仍然在不少国家公开或秘密进行。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仍然公开买卖奴隶,在欧洲,竟然有骇人听闻的“买卖白奴”(不是黑奴)。他们把欧洲白种女子出售与阿拉伯国家的富豪,每年由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售与非洲及中东各国,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释放黑奴,是经过国际间多次的共同的了解与磋商之后,才有今日的成就,但这种成就不能不归功与保罗,因为他在千多年前便写下一封这样宝贵与思想伟大的腓利门书;不是消极地释放奴隶,乃是积极地调整主奴间的正确关系,使主奴相处如弟兄。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本书的钥字:(1)「心肠,」用过三次:『圣徒的心肠从你得到畅快』(7),『他是我心肠上的人』(12),『并望你使我的心肠在基督里畅快』(20新译)。(2)「爱心,」用过三次:『你的爱心』(5),『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7),『凭爱心求你』(9)。―─ 牛述光 【当时逃奴的命运】阿尼西母是个逃跑的奴仆;也很可能是个贼。保罗曾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门18,19节)在那时奴仆并不算是一个人;他只被当作一件活的工具。主人有绝对权力对待他的奴隶。『他可以打他耳光,或罚他作苦工,或用镣铐锁起来到田地工作,或在一些像监狱般的工厂充苦工。或者,他可以用木棍、皮鞭、或绳结去打他们作处罚;倘若他们偷窃或逃跑,主人可以用烙铁在他们的前额烙印;或者当主人觉得无可矫正时,甚至可以把他们钉十字架杀死。』庇尼(Pliny)告诉我们波尼奥(Vedius Pollio)如何对待一个奴隶。当时,这个奴隶捧着一盘水晶玻璃酒杯走进院庭;他把其中的一只跌碎。波尼奥立刻命令侍从把他扔进院中的鱼池,让那些恶性发作的八目鳗把他撕成碎片。犹文拿里(Juvenal)描述女主人随自己的喜怒无常痛打婢女;男主人则嗜爱听那些残暴鞭鞑的声音,认为受刑者的呻吟和惨叫比海妖的歌声更悦耳;他们最快乐不过的时候,就是『当奴隶偷了两条毛巾,被那行刑的家宰用热铁烙在身体上』,『又当那些镣铐锒铛作声时,主人才感到快乐。』当时的奴隶必须不断地靠那些善变的男女主人的怜悯。 还有奴隶受当局存心抑压,所以情况更差。当时在罗马帝国中,总共有六千万奴隶,若非经常严密监视,他们随时会爆发暴动。一个反叛的奴隶立即会遭处决。倘若奴隶逃跑而被捉回来的时候,最幸运的便在他额前烙一个『F』字,代表逃跑者(fugitivus);时运不济的便被处决。――《每日研经丛书》 【以弗所的会督】我们再往后看五十年。殉道者中有一位伟大的教父伊格那丢(Ignatius);他由安提阿被押往罗马受刑。他在旅途中曾分别写信给小亚西亚诸教会──其中有些至今仍然存留着。他停在士每拿的时候,写信给以弗所教会。他在第一章写许多关于他们的一位颇具美名的会督。那么,这位会督是谁呢?他就是阿尼西母;伊格那丢像保罗一模一样,在信中用了双关的谐语──他是名实相符的阿尼西母(有益的人);而他的本性也是,因他对基督有用。一个逃跑的奴隶,经过一段年日,很可能变成以弗所的伟大会督。――《每日研经丛书》 【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有些人会提议,我们根本不必有保罗这封短信,也可以活得不错。事实上,这样提议的人完全是错的。首先,本信一致被认为是如假包换的个人书信,直接来自使徒保罗的心坎。本信犹如一块宝石,常用来与另一封写相同题目──逃走的奴隶──的普通个人书信相比。这信是罗马作家普林尼写给一个朋友的。除了有优雅的修辞外,保罗的书信是出众上乘之作。 这是一封小书函,充分显示礼貌和机智──还有一些幽默──并保罗仁爱的心肠。本信没有直接地教导道理,但却是“独力承担”道理的完美解说,因为保罗命令将“这一切都归在我的帐上”。正如阿尼西母的失败都归到保罗的“帐上”,同样基督徒的罪也“归于”或记在我们主的帐上;正如保罗有能力支持阿尼西母无助的景况,我们主的救恩功绩也能救助我们。难怪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这样写: 这里我们看见圣保罗如何为了可怜的阿尼西母用尽自己,并且以他所有的方法代阿尼西母向他的主人辩护。他将自己当做阿尼西母,当自己得罪了腓利门。就像基督为我们向父神求情一般,圣保罗也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求情……我谨此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是主的阿尼西母。──《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除了抱反对意见的批判家外,人们都接受腓利门书的作者是保罗。事实上,李南那么肯定本信的真实性,以至他怀疑自己拒绝与此有莫大关连的歌罗西书的真实性是否正确。 因为腓利门书是那么精简和私人,我们不觉得奇怪,早期很多引述都来自本书信。 外证在伊格那修、特土良和俄利根的著作里,腓利门书常被引用或间接提及,优西比乌说这是其中一本书为所有基督徒(homologoumena)接受的,马吉安将本书信包括在他的“正典”里,穆拉多利经目也认可本书信。 内证在这精简的书信里,保罗亲自三次提及自己的名字(1,9,19节)。第2、23、24节与歌罗西书四章10至17节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两卷书信互相支持对方的真实性,所以内证与外证一致。──《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腓利门书是一封私人书信,书中除了开首已说明是“为耶稣基督被囚”的保罗写给腓利门之外,全封信都充满了保罗一贯对人关心,以爱心相劝相待的作风,还提及好几位一向与保罗同工的人物,如以巴弗、马可、路加……等。──《新旧约辅读》 【受书人】腓利门,是歌罗西地方的一位信徒,这是根据他奴仆阿尼西母是歌西人而推断的(西四9)。但保罗并没到过歌罗西,所以解经家多以为腓利门的归主,可能是保罗在以弗所工作时,因保罗所传的福音而得救的。他既有奴仆,可见他经济力量颇为丰厚。他的家是教会聚会的地方,大概就是歌罗西教会。按本书第6-7节可知他常行善事,热心帮助或接待圣徒。本书第22节保罗吩咐他要为保罗预备住处,可见他必定常常接持主的仆人。――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写信的地点、时间】保罗的书信中,以弗所书、腓利门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都是身为囚犯的时期所写的。问题是保罗被囚在哪里?使徒行传曾记载保罗三次被囚,一次在腓立比、一次在该撒利亚、一次在罗马。但是保罗在该撒利亚及罗马被囚以前所写的哥林多后书十一23却说:“多下监牢”,可见保罗曾经在以弗所传道中被囚。因此有学者主张是在以弗所被囚时写的,也有主张是在该撒利亚写的。但是传统的看法是在罗马被囚时写的,因为逃奴由主人家偷得了钱,能跑得愈远愈好,而且在罗马大都市中,逃奴比较不会被人注意,又在罗马被囚期中,保罗才有比较大的自由能与人接触。 写作地点与时间是互相关联的。若写作地点在以弗所,时间可能在五十四至五十六年之间。若在该撒利亚,则时间是在五十八至六十年之间。若在罗马,则可能是在六十至六十三年之间。主张在罗马写作的学者都推测它是在六十二年夏天写成的。── 石清洲《中文圣经注释──腓利门书》 【著书时地】按本书第23节说:“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比较西四10──“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可见本书一如歌罗西书,都是保罗在罗马坐监之时写的,大约是在主后六一至六三年左右。 又按西四7-9,17的记载,可知本书大概是由推基古作送信人,本书中所提的阿尼西母,也是歌罗西地方的人,而本书中的亚基布(门2),大概就是歌罗西教会传道人之一。――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写作日期】书信寄出的时间与歌罗西书相同(大约在主后60年),或者大约在我们的主升天后三十年。──《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写信的缘由与目的】腓利门书的目的何在?保罗因何写作此书?此二问题可由信中得到解答。由信中可以看出腓利门是保罗带领归主的。并且成为保罗的知己。他的经济非常富裕,对患难中的主内弟兄是以乐善好施闻名的。阿尼西母是他的奴仆,可能偷了他的钱,携款潜逃,远走高飞,到了保罗坐监的城市──罗马。在那里与保罗接触,真心悔改,相信基督。由于感恩图报,就尽其所能地亲身服事保罗。保罗在狱中,有人这样关心他,自然是非常感激的。但是他想到把别人的仆人留在自己的身边总觉得不妥当。保罗就劝阿尼西母回到主人腓利门那里去。并且写信让他带去给主人。希望腓利门能饶恕阿尼西母,以高过奴仆,把他看作弟兄的爱心对待阿尼西母。甚至要把阿尼西母当作保罗本身来爱他。── 石清洲《中文圣经注释──腓利门书》 【年期】既与以弗所、歌罗西、腓立比并列为保罗的监狱书信,则著书年期亦相当接近,都为保罗在罗马坐监时所写的,大约为主后六十一至六十三年左右。──《新旧约辅读》 【背景与主题】我们可从书信的内容和歌罗西书的内容,凑合成本书信的背后故事。看来腓利门是歌罗西的居民(比较西四17和门2),他透过使徒保罗的传道悔改(19节)。他其中一位仆人阿尼西母从他那里逃走了(15,16节),而书信也暗示阿尼西母可能曾偷取他主人的一些东西(18节)。 那亡命者逃到罗马,那时保罗就在罗马被囚(9节)。我们未能知道使徒保罗是否在那时真正入了狱,还是仍可在自己租住的房子享有限度的自由(徒二八30)。借着一些不寻常的际遇,阿尼西母在繁忙的闹市里碰上保罗,并且透过他的传道相信了基督(10节)。过后的日子,相互间爱的联系建立了(12节),并且阿尼西母证实自己是使徒保罗一个得力的助手(13节)。但是他们两人都同意,阿尼西母应该回到腓利门身边,并且弥补已往的过失,所以保罗写这封信给腓利门,为阿尼西母求情,也说出强而有力的理由为甚么腓利门应该恩慈地收纳他(17节)。在这个时候,保罗也写信给歌罗西的信徒。他指派推基古当信差,并且将阿尼西母带回歌罗西去(西四7∼9)。 这是保罗最私人的书信。虽然写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也是写给个人;但是处理会众中实际的事务多于个人事务。──《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写作背景】本书主要是写给腓利门的私人信函,书信本身并未提及腓利门是何方人士 , 但从歌罗西书可知他的奴仆阿尼西母是歌罗西人(西四9)。腓利门可能是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 (参徒十九10) 信主的 (参门19),后来成为歌罗西教会的一位领袖(参门2, 5-7), 在他的家中有定期的聚会。 本书与歌罗西书是同时写的,即保罗第一次被监禁于罗马时(参“以弗所书简介”)。目的是为腓利门逃走的奴隶阿尼西母求情。阿尼西母可能偷了主人的钱逃到罗马,后来得与保罗接触而悔改归信基督,并伺候被囚的保罗。但保罗觉得阿尼西母仍应面对律法的规定,回到主人那里。趁推基古要带信到歌罗西教会(西四7),正好陪阿尼西母一起回去。此信即保罗为他属灵的儿子代求,恳请腓利门在主里原谅阿尼西母。──《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保罗在书中表现了他处理事件的技巧及他仁慈的心肠,宁放下他的地位与权力,而基于爱的态度来求情,使主人也须基于爱来接纳一个业已悔改的弟兄。保罗甚至亲自保证会代阿尼西母清还债务。保罗对腓利门可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义、诉之以理。
阿尼西母不过是罗马帝国数百万奴隶中的一名,腓利门也非教会唯一拥有奴隶的主人,因此本书也指示基督徒对奴隶制的态度,虽不直接攻击制度本身,却使信主的主仆在邪恶的制度下仍可活出他们的信仰,以弟兄相待。──《串珠圣经注释》 【目的】腓利门的一个奴仆阿尼西谋曾偷了腓利门的钱逃往罗马,后来信了主,保罗希望阿尼西谋既已悔改,便应回到主人身边。这信的目的就是保罗请求腓利门在主里赦免阿尼西谋,并再接纳他的归回。──《新旧约辅读》 【著书原因与目的】从本书的内容可知腓利门是保罗引领归主的,而且跟保罗成为亲密的朋友。他有一个奴仆,名叫阿尼西母,偷了他的款物逃到罗马,但在罗马遇着保罗,由保罗引领他悔改信主。阿尼西母真诚悔改以后,想归附保罗,尽力服事他;但保罗认为他既是腓利门的仆人,又曾偷窃了主人的财物,现在既已归信基督,应当先回到主人那里,并求他的赦免。保罗恐怕腓利门不明了阿尼西母悔改的真实情形,所以写了这封信,说明原委,并为阿尼西母恳切求情,希望腓利门照他的请求,宽恕阿尼西母的过失,重新收纳他。――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性质】使徒保罗所写的书信大多数是写给教会的公函,只有本书是纯私人性质。虽然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也是写给个人的;但它们的信息却不是讲论私人的事,而是讲论牧养教会有关的事务和真理。 解经学者虽少有疑惑本书之真实性的,却有少数人批评本书所论只是私事,似乎不应列入圣经。这样批评的人,实在还没有虚心领悟本书中宝贵的教训。因本书所记的虽然是一些私事,但它所表现的爱心、智慧、丰富灵命、主仆之间、朋友之间、神仆与信徒之间种种关系的真理,实在是最具体而实用的教训。圣灵借着保罗写了这卷简短的书信,不是要用高深的理论造就信徒,而是要作为一种具体的实例,使众教会可以从其中得着造就和启示。――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本书充满了基督徒之间交通和友爱】保罗称呼他们为:所亲爱的同工(1),同当兵的(2),同有的信心(6),同伴(17),同坐监的(23);这些称呼满可以表现出基督徒间的交通和共同的生活,不但同有信心、同工、同伴,甚至也同坐监。―─ 牛述光 【重要主题】
──《灵修版圣经注释》 【腓利门书】 这是新约中最希奇的一卷书。一封写给腓利门这个人的私人短信,讲一个逃奴的事,却在圣经中占了一席地。 信里没有讲高深 的教义或者神学,讲的只是一个私拿主人东西的奴隶,逃到保罗那里,认罪 、悔改,做了基督信徒,成了和他的名字阿尼西母(意为“有益的人”)名实相符的人。 保罗文笔之美和写作技巧之成熟,固然可从这封短信看出。但此信的能收入圣经,是因为他对当日和后世人际关系中一个极严重的问题,提供了极基本的指导原则。他自己可能未见到其影响,但神使用他,去启示连作者也未目睹的世代。这正是圣经奇妙的地方 。 这封短简的教训包括:人际关系中公平的原则;基督徒间应有的兄弟之谊;人间关系应在互爱互尊的新基础上建立。16节阿尼西母的基督里“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兄弟”,可视为当日解放奴隶和人性尊严的大宪章;不是仅仅在人道的层面上讲同情 ,而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讲义务。基督福音真理从“登山宝训”(太5章)爱的信息开始,到保罗在主里不再是奴仆的庄严宣告,已使一个古旧的残酷体制有了剧烈的改变;多少个世纪后,奴隶制度终成历史陈迹。 甚么地方有基督信仰,甚么地方人就能在爱中做真正的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参考资料】 一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地 这是保罗书信中最短的一封,希腊原文只有335字。中文译本简洁、信 、雅、达兼而有之,连标点符号一共679字。自一世纪至今,圣经学者均认为是保罗所写。 这也是保罗书信中唯一的一封私人短简,因为是写给一位叫做腓利门的信徒,所讲的也是此人家中一位逃奴的事。 保罗写此信时身系狱中(1 ,9∼10,23节)。若将信中人名与《歌罗西书》四7∼17节仔细比较,此信当与《歌罗西书》写于同时同地。由阿尼西母虽推基古将此二信一道送去歌罗西城。 但保罗写此信的地点与时间,取决于他究竟被囚何处。从《歌罗西书》四章3∼4及18节,我们可以知道保罗虽身处囹圄,仍有传讲见证的机会。一般相信,阿尼西母也曾被捕下狱,才有机会见到保罗,归信基督。果然如此,则保罗被囚情况与《使徒行传》二十八30∼31所讲的极为相似;他住在租用的屋中,可以自由会见来访的人。 依次说,本书当写于罗马,也就是保罗第一次被囚时,约为主后60∼61年间。 但有的圣经学者则认为保罗被囚地为以弗所,此函乃在以弗所狱中写成;因为保罗在信中要求腓利门给他预备住处,而此事与保罗在以弗所传道的原定计划相符(徒19∼20章)。他后来离开以弗所后没有去歌罗西,可能他虽为以弗所当局释放,却不准再在亚西亚省逗留。他后来去耶路撒冷,也只能在米利都与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见面(徒二十15∼17;参23节)。保罗说过他到了罗马后的下一站为士班雅(西班牙 。看罗十五23,28)。假若保罗的囚地是罗马,他怎会说要回到远在亚西亚的歌罗西,叫人预备住处? 若本书写于以弗所,其时当为保罗第三次传道之旅期间,也就是主后53∼55年间。参《歌罗西书》<参考资料>中的“写作时地“。 无论本书写于何地,对我们明白此信的主要信息并无影响。一般都把本书与《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及《以弗所书》同称为“狱中书简“,并认为都是保罗被囚时写的。 二、受信人 腓利门是歌罗西教会的一位信徒,可能是保罗或同工领他归主的(19节)。他家中蓄有奴隶。阿尼西母是其中一人,大概偷了主人的财物,畏罪潜逃;后来遇到保罗,听了福音、信了主,愿意回到主人家里。照罗马法律,逃奴可判死罪。保罗写此信向腓利门求情;并将阿尼西母送回去,请他收纳 。 三 、奴隶制度 在罗马帝国,奴隶制度为法律所容许,新约中并无反对此种制度的具体教训。旧约时代,蓄奴的事极普遍,摩西律法中有蓄奴的规定,例如以色列人只可以用非以色列人为奴隶(利二十五39∼46)。奴隶也享有若干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 从本书及有关资料,罗马帝国法律似许可逃奴觅求庇护,但收容的人须按天赔偿奴主工作上的损失。这可能是保罗在函中答应“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的原因;也就是说,阿尼西母逃走期间的劳动力损失,他担保偿还。 不过法律也规定,收容的人必须把逃奴送回原主人;否则,须把他卖掉。阿尼西母大概在保罗被囚地遇到保罗,信主后 服侍他;逗留期间已逾规定,保罗也为此求情。 一般都同意,几个世纪后奴隶制度终得废除,其原动力应来自主耶稣的教训,因为蓄奴与耶稣登山宝训所宣布的基本精神不符。而保罗据此精神更宣布神要救一切的人,不分为奴的、自主的,不分性别,无分贵贱(林前十二13;加三28)。这立场从根本上否定奴隶制度。不过,今天奴隶制度虽废,但实质上仍有类似的情况存在,亟待改善。 四、本书信息 , 这封本属私人事务的短信能收入圣经中成为使徒教导的一部分,有好几个原因: 1,此信由保罗与提摩太联名,信首说明是写给腓利门和他家中的教会的,因此不纯属私函,而是供在教会中宣读的使徒书信。保罗写时也处处透露他是以使徒身分和权威写此函。9节“我这有年纪的保罗”中“有年纪的”原文为presbeutes,有“使节”之意。从以上各点,可知此信并非私函,而是讲私人之事的一封使徒书信,也可以说是经由个人给全教会的信息。 2,教会信徒中不少蓄有奴隶(看西四1)。主仆如何相处,不仅属腓利门个人家事,而是当日一个重大问题。腓利门对阿尼西母有生杀予夺之权,但阿尼西母已信主,而腓利门也是信徒。基督的救恩予人悔改、更新机会。腓利门的决定,便不只属一个主人对一个逃奴命运的决定,它牵连到一切蓄有奴隶信徒的道德良心;腓利门收到这信后的反应当为全教会所关注。 3,这位逃奴既已信主,与他的主人在基督里成为弟兄,这种新关系与旧有的主奴关系如何协调,也是大家的切身问题。 保罗在教导是:1,宽恕的原则。全信未提腓利门有报复的“权利”,也未触及阿尼西母受处分的事。流贯全书的是主基督的爱与饶恕的精神(9节“凭着爱心求你”,20节“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2,人与人的关系须用在主基督里的全新范畴来复位。人间关系的中心是主里“亲爱的弟兄”,其他一切均须绕此轴心来决定(16节)。3,宽大对待奴隶要出于甘心。信徒内心有了基督大爱后才能有此改变,不是由于保罗一人的情面。保罗答应代偿所欠,盼望腓利门可以释放这逃奴(21节),但嘱咐善行须“出于甘心”。 这封信写得异常委婉,带有保罗一贯的劝善精神,极具说服力。16节的话可说是奴隶解放和人性尊严的大宪章;保罗虽未用“解放”二字,但读时隐约可闻。他不是在人道层次上讲同情,而是把人际关系提升到弟兄平等的基础上讲义务,共同见证在基督里的新生命。 五、阿尼西母 有些圣经学者相信阿尼西母后来获得自由,并回到保罗那里服侍他,主后二世纪且出任以弗所教会的监督。这是根据安提阿教会的主持人伊格拿丢(Lqnatius)给以弗所教会的一封信,信里说他读过保罗给腓利门的信,对以弗所教会的主持人十分赞扬,称赞他品德优美,一生于人有益;并仿本书20节的话说,“望我能常从你得益处(原文“快乐”也作“益处”),就象尼的名字一样”。这位受称赞的监督的名字就叫阿尼西母。(伊格拿丢送出此信后不久,便给罗马人押往罗马,抛在斗兽场中喂了狮子。) 不过,在此期间叫阿尼西母的尚有若干人,撒狄教会的监督墨里托()且把他所作的《旧约精选》一书献给另一位阿尼西母。从若干有地位的人愿意取名阿尼西母,并以此名为荣,也许可以推断,这位曾为人奴的人,后来获得了自由,在歌罗西教会里成为一位出色的信徒。 不问这推断是否事实,不少人愿意以阿尼西母命名,证明保罗的这封短简已产生了他希望有的一个作用 。──《启导本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