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导论短篇信息 目录: 帖撒罗尼迦前书启示的基督──主再来所启示的基督(江守道) 帖撒罗尼迦前书研究(巴斯德) 帖撒罗尼迦前书精华(漆立平)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两卷书贯穿一个主题(张向晨) 帖撒罗尼迦前书 主再来所启示的基督(江守道) 「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就是他从死里复活的、 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帖前一 10)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甚么呢? 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么?」(帖前二 19) 「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祂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帖前三12-13) 「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前四 15-18)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祂必成就这事。」(帖前五23-24) 祷吿:亲爱的天父,我们实在称颂感谢祢,让我们能称祢为「阿爸父」!这都是因着祢爱子把祂的生命赐给我们。父阿,我们怀着敬拜、颂赞和爱戴,继续等候在祢面前,求祢的圣灵向我们开启祢的话,好叫我们借着祢的话,能真正看见祢的爱子,祂是祢一切的一切,也是我们一切的一切。奉我们主耶稣的名。阿们。 我们深信整本圣经都是向我们启示基督耶稣, 这本帖撒罗尼迦前书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把这卷书称为「主再来所启示的基督」。书信中的「来」和 「降临」,都是希腊原文的PAROUSIA ,意思是「同在」。 帖撒罗尼迦前书是使徒保罗写给当时众教会现存最早的书信。使徒行传十六章记载保罗和他的同伴在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省份传道。神的灵不许他们向北或向南行,结果他们往西行,到了特罗亚,它是个海港,面临爱琴海,再不能往前去了。夜间使徒在异象中看见一个马其顿人求他过去帮助他们。保罗和他的同伴认定这是出于神,翌日就渡过爱琴海到欧洲去。这是耶稣基督的福音第一次到了欧洲。他们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是腓立比,他们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候,期间受到了迫害,保罗和西拉为了传福音的缘故,给下在监里。但是,因着门徒受的生产之苦,第一个教会就是这样在欧洲建立起来。保罗和西拉既然不能留在腓立比,很可能就把所亲爱的医生路加留下来,帮助这个在腓立比新建立的教会。他给这个教会何等大的帮助啊! 保罗、西拉和提摩太继续前行,到了马其顿下一个城——帖撒罗尼迦。这个城是卡桑德在公元前三二五年创建的,采用他的妻子的名字,她是亚历山 大大帝的妹子。今天这个城我们当然知道就是萨洛尼 卡。帖撒罗尼迦是当时马其顿的首府,跟腓立比不同的是城里有会堂,因为当地有不少犹太人聚居。保罗和他的同伴进了会堂,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和他们辩论,说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这就是耶稣,就是基督。结果有些人信了主,其中有不少希利尼人和一些妇女。但犹太人心里嫉妒,耸动合城的人反对保罗和他同行的人。这些犹太人来到保罗下榻的耶孙的家,找不到保罗,就将耶孙和其他几个人, 拉到地方官那里。当夜帖撒罗尼迦的弟兄们就暗暗把保罗送走。保罗后来到了雅典,在那里等西拉和提摩太来会合。他们会合以后,保罗到了哥林多,但行前打发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去。 帖撒罗尼迦教会在建立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痛苦和患难,在保罗离开他们以后,仍继续受到逼迫, 但不是从犹太人来的逼迫,而是从希利尼人那些外邦人来的,情形有点像在犹大地的众教会受他们的同胞犹太人的逼害。保罗十分关怀这个在帖撒罗尼迦年幼的教会在他们的外邦人同胞手中所受的逼害。从帖撒罗尼迦前书,我们知道保罗不只一次设法要回去当地,可是都受到阻挡。但他十分关心他们,于是派提摩太去看望。提摩太是个青年人,大概不会引起那些仇视福音的人的注意,所以可以去看望这在大患难中的年青教会。当时保罗还在哥林多,提摩太带回来好消息,吿诉他这个年轻的教会仍旧在主里站稳,但他们也有些问题,所以保罗就写了这封帖撒罗尼迦前书给他们。显然保罗是在哥林多写这封书信,因为在信中他提到与他们分离只是一阵子——「暂时与你们离别」(二 17) 。 上文提过,这是保罗写给当时教会现存最早的一封书信。在信里面他安慰他们,在主里激励他们。这个在帖撒罗尼迦年轻的教会,是在苦难中建立起来的,但有很好的根基,因为无论信徒个人和整体教会,都具备生命必不可少的质量。基督徒生命有三种必要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不论是关系个别的基督徒,还是关乎教会,那就是:信、爱、望。这个年轻的教会具备了这三样基督徒生命的特质;他们有因信心所作的工夫,有因爱人所受的劳苦,服事这又真又活的神;他们还有因盼望而生的忍耐,因为他们是在等候神已经使祂从死里复活的神的儿子——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主耶稣(一3-10)。这个年轻的教会实在是坚立稳固,甚至在苦难中,还能在信心、爱心和盼望中成长。这委实是一个青年教会十分美好的写照。 当然他们也有些问题,使徒保罗就写这封书信, 要在主里安慰、激励他们。我们会问:对一个落在患难中、还幼嫩的教会,该怎样去安慰和激励他们呢? 最好的方法是甚么?保罗在这里表示,要激励一个正受逼迫的教会的最佳方法是向他们突显、强调主耶稣的再来,就是「基督的再临」,藉此来坚固他们。 在早期教会历史里,在第二和第三世纪时期,教会屡受罗马帝国的逼害。当时的基督徒相遇时就用这个简单的暗号一MARANATHA——彼此问候,这个字的意思是「主再来,主要来了」。有甚么比主要来的事实更能叫在苦难中的信徒得着安慰?这不仅是在第二、三世纪是如此,历世历代以来基督徒受到逼迫时都是这样。不论是在欧洲、在亚洲、在非洲,或是在其他地方,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当基督徒落在逼害中的时候,能叫他们重新得力的,莫过于提醒他们主快再来的事实。 我要向你们读一首我们所爱的倪柝声弟兄所写的诗歌,是在共产党夺得中国政权以后写的,表达了当时身处逼害的基督徒的心声。诗歌很长,一共有七 节,但我要把全首念出来。我相信他是为了表达当时信徒的心境而作出来,诗词如下: 自伯大尼 自伯大尼祢与我们分手后, 我心有个真空无可补满; 我坐河滨,将琴挂在柳枝头, 祢不在此,我怎有心鼓弹? 当我深夜孤独安静的时候, (此时我无忍受,我也无享受,) 不禁叹息,我想着祢是多远, 我想着祢应许已久的归旋。 祢的马槽使我生无家之想, 祢的苦架使我无所欲喜; 你的再来使我怀未见之乡, 祢的自己成我追求目的。 祢不在此,喜乐已减它滋味,诗歌也缺它所应有的甜美; 祢不在此,终日我若有所失, 主啊,我要祢来,我不要祢迟。 虽我在此也能享受祢的同在,但我深处依然有个缺憾; 虽然有祢光照,也有祢抚爱, 有个甚么我不知仍不满! 平安里面,我都仍感觉孤单, 喜乐时候,我仍不免有吁叹; 最是足意中间,也有不足意, 就是我还不能当面看见祢。 亡人怎不想见生长的乡邑? 俘虏怎不想见故国故人? 情人分离,怎不一心羁两地? 儿女远游,怎不思家思乡? 主啊,我想看见祢面的心意, 还非这些人间情形可比拟; 现今在此,我无法见祢丰釆, 是否只好叹息等到祢回来! 主,祢能否忘记祢曾应许,祢要回来,接我与祢同在? 但一天天又一年年的过去, 我仍等候,祢却仍未回来! 求祢纪念,我已等得好疲倦, 而祢踪迹好像当初一样远! 多久?多久?还有多久的时候, 祢才应验应许来把我提走? 日出日落,一世过去又一代, 祢的圣徒生活、等候、安睡; —位一位,他们已逐渐离开,—次一次,我们望祢快回。 我主,为何祢仍没有显动静, 天仍闭住,我们观看仍对镜,我们在此依然等候再等候, 哎呀,是否我们等候还不够? 当我回想,我已等候多长久, 不禁叹息, 低头独自流泪; 求祢别再迟延不听我要求, 现今就来接我与祢相会。 来吧,我主,这是教会的求呼! 来吧,我主,请听圣徒的催促! 来吧,历世历代累积的共鸣, 我主,能否求祢今天一起听! 历世历代以来,情形都是这样。这样对主再来的爱慕和渴望,是确实标志了起初的爱。保罗说:我们就像贞洁的童女已经许配主耶稣基督(林后十一2)。 既然是许配了这位完全人基督耶稣的童女,要表达她对基督的爱,有甚么能比渴慕祂再来更传神呢? 今天主耶稣不在我们这里,但当然在灵里祂依旧与我们同在。祂离开地上的时候说:「我永远不会离弃你们。」借着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祂与我们同在。但在另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主耶稣今天没有在我们这里,祂在两千年前离开我们,现今在天上。我们,就是祂的教会,如果是像那贞洁的童女仍旧有起初的爱的话,就一定会渴想早日见祂,与祂面对面,这确实是起初的爱的标志。我们若认为主会耽延,甚至不会再来,那就表示我们的爱已退化冷淡。我们的主耶稣有一次在祂所举的比喻中提过这一点:有个恶仆以为他的主人耽延,不会回家,于是放任闹事,酗酒,又动手打他的同伴,但不料他的主人回来(太廿四48-51)。 这几百年来,信徒仍旧心存对主耶稣起初的爱, 爱慕渴望主再来。基督徒在他们有生之年等候主再来并没有错,在每个世代、每个世纪,都有这样的情况,因为这是起初的爱的真正表记,尤其是当信徒遇见苦难或逼迫,他们渴慕主再来的心志更强,对主再来的盼望成了他们的安慰和激励。所以当保罗写这卷帖撒罗尼迦前书时,在每一章里面他都提到主的降临。 有福的指望 「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帖前一 10) 这些帖撒罗尼迦信徒离弃偶像归向神,那是以往的事,现在他们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换句话说,我们不但离弃偶像归向神,我们现在还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这是我们应该作的,所应当从事的;我们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我们服事神,当然会遭遇困难、反对、患难,还有问题;但我们能坚持,不屈不挠,因为我们有这个有福的指望:等候神的儿子从天降临,祂要救我们脱离那将要来的忿怒。主耶稣曾一次把自己献上,担当我们的罪;当祂第二次显现的时候,是要为那些等候祂的人成全拯救,并与罪无关 (来九28)。有一天神的忿怒会临到这地上,但在这件可怕的事发生以前,主耶稣要再来,拯救我们脱离这将要来的忿怒。祂第二次来,不用再处理罪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罪早已全得赦免,这次再来是为了完整的拯救,这就是我们有福的指望。 爱的礼物 在第二章,保罗说:「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甚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么?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二 19-20) 对这些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保罗就像父亲,同时也像乳养他们的母亲一样。他不但把福音传给他们,他吿诉他们,他甘愿连自己也给他们。那么他的劳苦所得的报偿是甚么呢?他并不期望在那个时候就得报偿,他是期望在主耶稣来的时候得奖赏。他盼望当他显现在主面前那一天,他能把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如同爱的礼物献给主。简言之,这些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会是他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 人若爱主,一定会想把某些东西献给主以表达爱意,一定想要知道祂最想得着的是甚么。我们的主耶稣最期望要得着的是人——是一些蒙救赎并在祂恩典中得完全的人。如果这是主最期望要得的,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带到祂面前表示爱意。对使徒保罗来说,只要他能把这些人领到主面前作他献给主爱的礼物, 他就不计较代价;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像保罗把众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领到主面前,我们也全不计较代价,这是我们的喜乐和盼望,是我们所夸的。 圣洁 在第三章,保罗这样劝勉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祂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三12-13) 现在保罗转向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勉励他们。有一 天,当主耶稣来的时候,我们都要在祂面前聚集,那时我们要在神面前站立,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保罗说:我们要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按着我们所作的受审判。我们要分清楚,「基督的审判台」跟那「白色大宝座的审判」不同,不要惧怕。在启示录二十章所说的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是最后的审判, 是审判历世历代的死人,是要按各人生前所作的一切受审判,一切都得经过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这大宝座是谈到审判,这个大宝座是白色的,表示审判是全然纯正的;谁能在这样的审判前站立呢? 这是生与死的审判,是永生或是永死。圣经明说: 按着神的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 27)。这就是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审判的结果就是宣判得永生,还是永远灭亡。但信了主耶稣的人,永远不会在白色大宝座前受审,因为主耶稣已经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把这个审判归在祂身上。祂在十字架上背负我们的罪,就在那里代替我们承受审判,祂为人人尝了死味;既然祂为我们承受了审判,我们这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再被定罪,不致受审判。为此我们感谢神! 可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再受审。我们仍要接受审判,但并不是像被造之物在创造者面前受审, 而是像在神家中的儿女那样受审,那叫「基督的审判台」,那不是「宝座」,而是「台座」,在希腊原文叫作BEMA。 在东方的传统里有大家庭,可称为家族。族长可能是祖父,或曾祖父。家族中间偶然一次聚集开会, 所有家族成员聚在大厅里。厅的一端有升高的台阶, 称为BEMA,族长坐在台阶上,其他家人站在他面前。族长会审断大家的事;或有家人作了光宗耀祖的事,他们就在那里给表扬褒奖;或有家人作了损辱家门的事,他们就给谴责,甚至惩戒。这样的会议只有家族里的成员参予,没有其他外人。 就是这样,有一天主耶稣来的时候,我们所有属主的人都要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祂是我们的长兄 (来二 11-12),是家长,我们都要站在祂面前,按各人生前在地上所行的受审判。不要忘记,这个审判并不是要决定我们能否上天堂,不是判决人得永生还是永远灭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接受了家长基督的生命;这个审判是为了决定我们这些作家中成员的, 有否为家人增光,还是辱没家门。在那审判台前,我们每个人要经过审判,看是否配得赏赐,还是我们的工作如草木禾秸,要全被烧毁,而我们虽然得救,却只是仅仅得救而已(参林前三章)。 当我们与主相聚的时候,若是「成为圣洁,无可责备」的显在祂面前,那不是很好吗?「成为圣洁,无可责备」(三13)是甚么意思?是指全然分别归于神;这是指在我们心里,我们是完全分别归给神。圣经从来没有「无罪的完全」的教导,故这里所指的,不是无罪的完全,而是给纪念之完全的心。大卫向神存完全的心。当然大卫并不完全;但感谢神,他以完全的心向着神,这正是神在我们身上所寻找的。 我们向神是否心存诚实专一呢,还是向祂三心两意? 我们是否真正全心爱祂?虽然有时我们会跌倒,摇摆不定,甚至跌倒,但在我们心里是否对祂全心全意? 我们有没有把心归给祂?这才是在基督里神所要寻找的。当基督审判我们的工作的时候,乃是按照我们内心所存的,因为祂不会像人那样看外表。当我们将来站在基督面前,心里圣洁,无可责备,那该是多大的喜乐。 复活 在第四章,提到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所遇见的难题。保罗离开他们以后,当中有些新信主的人死了。 帖撒罗尼迦教会正在切切等候主再来,但他们不清楚关乎复活的真理,以为那些去世的人会失去当主来的时候参予的机会,又恐怕他们不会像那些活着迎主再来的人那样蒙恩,因此深受困惑。保罗就以真理安慰他们,说:「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四15)在福音书里,我们没找到有关这件事所记下的「主的话」。那为甚么保罗能这样说「照主的话」呢?或许他曾从主领受过有关这件事的直接启示(他也曾在别的事上从主领受过直接的启示), 或者在门徒们中有过这件事在口头上流传下来的真理,虽然没有给记录下来是从主来的,但已是清楚明了的。 关乎这件事的真理是:当主再来的时候,已经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会先复活。换句话说,先有复活,然后那些在基督再临时还存留在地上的人,就跟那些在基督里死了而先复活的人,一起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四16-
17)。又可以换个方式说:那些不能存活到主再来而先去世的人,将必复活;而那些活着还存留到主再来的人,就会和那些复活的圣徒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中间的难题就得解决,因此保罗告诫他们要以此彼此劝慰。 蒙保守无可指摘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祂必成就这事。」(帖前五23-24) 神对我们的心意是甚么呢?祂的旨意是要我们的灵、与魂、与身体都得蒙保守,好在我们的主耶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主耶稣会再来;祂再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灵、魂与体都蒙保守,无可指摘;不光是我们的灵无可指摘、甚至我们的魂、甚至我们的身体,都会蒙保守,无可指摘。我们的灵得蒙保守,完全无可指摘,是指圣灵充满我们的灵,我们的灵与圣灵合一:我们没有叫圣灵担忧,没有轻视祂,没有消灭祂的感动;我们是被圣灵所充满,受祂的管治。我们的魂得蒙保守,无可指摘,是指我们尽心、尽性、尽意爱祂。甚至我们的身子也得蒙保守,无可指摘,是指我们在地上把身子献上当作活祭,遵行祂的旨意。 这就是神对我们的旨意。不错,我们绝不能保守自己无可责备,但祂能。「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祂能保守我们。我们的主耶稣不但能拯救我们,祂也能拯救我们到底。我们的救主,是保守我们的主;祂已经把自己的生命给了我们,把祂的圣灵赐给我们,借着神的恩,祂能保守我们直到那日。在别处保罗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后一 12) 在我们这一边要作的,是需要把自己交付给祂保守,这是圣徒们得蒙保守之道,不是他们保守自己,而是交付给祂保守,祂是我们的救主,也是保守我们的。那召我们的神是信实的,祂必成就这事。这是何等大的安慰! 主的降临 末了我要跟大家分享基督降临(亦即基督再来) 这件事。帖撒罗尼迦书里所用的「来」字,是原文的 PAROUSIA。希腊文有好几个字都曾翻译为「来」的意思,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特别采用PAROUSIA这个字。事实上,这个字在新约圣经里用了二十四次——七次是关于人的,十七次是有关基督的。 组成PAROUSIA这个字的两部份:PARA的意思 是「偕同」或「一起」;OUSIA的意思是「是」或「在」。PAROUSIA就是「同在」的意思,含意包涵「到达」,结果就包括「同在」的意思。有熟悉希腊文的人告诉我们,PAROUSIA这个字表达一段时期的概念,涵盖一系列的事件,并不只是一个事件。这一点对我们了解主再来的认识很重要,因为今天在神的子民中,对主再来的认识相当混乱。你可能常给人问这些问题:「主甚么时候会来?是不是要等更多的预言应验以后,主才能来?还是主耶稣随时都可能来?」这些问题都很实际。如果要等更多的预言应验主才能再来,我们就必须留意那些预言,而不是聚焦在主的再来。为甚么呢?因为这些预言若还没有应验,主就不能来。但是,如果主随时会来的话,甚至不用等所有的预言都应验,那么我们就得要留意祂,而不是留意预言的应验。 我们在留意甚么呢?恐怕今天大多基督徒在留意应验预言的事故。我相信预言,我也相信所有预言都必会应验,但主说:「要留意我。」我们要留意祂,不是留意预言,因为没有人知道主何时再来。主自己说过:「没有人知道那时辰;没有人知道那日期;也没有人知道那季节,惟有父知道。」所以不用去査究。教会历史中有些人试着去猜测主甚么时候来,但每回他们都猜不中。我也听见有人说:「这不是第七个时代了吗?上个时代是一千年,如今我们到了第六个千年时代的末期了,因此……」这样说也许有点道理,但还是不要去尝试猜测好了,反正没有人知道祂何时来。但主说过有一件事,是可能有点帮助:「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太廿四 33)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知道的,就是祂来的时候普遍的现象会是如何。 祂来的时候那普遍的现象已经出现了,你知道吗?细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就知道主耶稣说:我们会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多处有饥荒、瘟疫、地震,但这一切的事不过是产难的起头,末期还没有到。换句话说:当我们看见战争和战争的风声,看见饥荒、瘟疫、地震和这一切世上的混乱,就知道世界正在经历那生产前的阵阵产难疼痛。妇人分娩经历阵痛时,就知道是临产了。有时可能是虚报,但即使预产不实,但总是离生产之期不远了,而且时辰愈迫近,阵痛就会愈频密,也愈剧烈。从我们的主耶稣在橄榄山上说这番话,到现在大约有二千年了。祂所说的一切事情相继发生,而且一直在加强,也愈来愈广泛、愈频繁——正是产前的阵痛,产难愈来愈加增。产难是为了甚么?怀孕的妇人不是徒然经历产难,是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启示录十二章提到一个妇人正在 产难中疼痛,然后生下男孩子。这个世界长期经受疼痛够了,可见真的快要生产了。 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七节,主耶稣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这里的「降 临」,原文是PAROUSIA。今天普遍的现象,正像挪亚的日子,这一点我们还会怀疑不信吗?这些日子愈来愈像挪亚的日子:道德腐化败坏,流血和邪恶的事件充斥,甚至人终日思想的尽都是恶。这岂不是主降临的情况早已成熟了吗? 主也说过:「当无花果树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参可十三28-29
)在圣经里,无花果树是代表犹太民族。二千年来,这个民族没有国家,没有领土,也没有政府。两千年期间,神保守他们经过各样的迫害,然后不料在一九四八年, 以色列复国——发嫩长叶,正是预表主正在门口了。 在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四节,主宣告说:「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我们若没有领会错误,在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战役,耶路撒冷脱离了外邦人的手,首次重归犹太人的手里。 这是否意味外邦人的日期满了呢? 我们不妨到处看看:国际间政治上的局面、经济状况、道德情况、基督教圈子内的情形等等,我们不能不相信基督降临前的普遍现象就在眼前。不错,还有不少预言还没有应验,但既然PAROUSIA是表示一段时期,期间涵盖一系列事件,不是只有一件事,那么在PAROUSIA开始前的预言老早已经都应验了。 虽然我爱慕主的降临,但今天在这里我没有时间谈及细节。但简单的说:有一天——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也可能十年以后——在世上有些人会突然间消失了。因为主耶稣不是这样预言过吗?「两个人晚间在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在早上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人午间在田里工作,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参路十七34- 35 ;太廿四40-41
) 为甚么发生这样的事时会在不同的时间呢?因为地球是圆的,在某些地方是晚上,同时在别的地方是早上,又在别的地方是午间。在地上同一时间内, 神的子民当中有一些会被取去。这里的「取去」与使徒行传一章形容主「被取上升」在英译文是同一个字。这些被取去的是谁呢?外表上他们与别人彼此间没有分别。两个人同在床上,所以今天晚上你不要怕上床睡觉,因为如果你是被取去的,你必会被取去。你也不要离开工作岗位,要继续作工,就在工作中你也会被取去。外表上一切进行如常,但主知道信徒内心的光景。凡全心全意为祂的,心中预备好、正在等候主,而且得胜的,都必被取去。这就是主降临的开始。PAROUSIA开始的预兆,是得胜者被提,他们就像启示录里的那男孩子,被提到基督所在的宝座那里,然后陪同基督从宝座到空中。这是何等的特权! 然后空中会有争战,天使长米迦勒和其他的天使与撒但和牠的使者争战,空中原是黑暗权势的大本营,天上再没有牠的地方,撒但和牠的使者一同从空中被摔到地上,空中就得清除,让主在得胜者的陪同下,从宝座来到空中。撒但给扔到地上,结果如何呢?那三个恶魔——撒但、假先知和敌基督——同在地上,除了大灾难,你还可以期望甚么? 许多没有预备好的信徒,在大灾难中就得叫自己准备整齐。试想像一下庄稼的收获。在一块麦田里,通常其中会有一小块因阳光充足,麦穗会早熟,首先干透,麦粒首先松开,这些初熟的果子就首先给割下。根据犹太人的律例,就是摩西的律法,这一捆初熟的麦子要在圣殿里献给神。这些总是最好的农作物,也保证接着有全部收成。这些初熟的果子是得胜者,剩下在田里的,就得再多受阳光烤焦,等待干透松开,然后就像启示录十四章所说的,那在云上头戴金冠冕好像人子的,把镰刀扔在地上,庄稼就被收割 了。这就是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所说的:「那在基督里睡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那些活着还存留……」换句话说,有些活着的人不再存留在地上,他们已经离开了,已经被取去。但那些活着还存留的人,也会一同被提,但不是到宝座那里,而是到空中与主相遇,基督台前的审判就在那里进行。 基督台前的审判以后,主就与祂的全军从空中来到地上,在地上有大争战,就是哈米吉多顿战役。今天的人谈到哈米吉多顿战争,但这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战,而是基督与敌基督的对抗,这时是主降临的尾声。主降临开始时的预吿是:「祂来像贼来一样。」(参太廿四43-44)祂降临末了的记号是:「祂来像闪电一样」,从东边照到西边,众人都可以看见 (太廿四27)。当我们的主耶稣被取上升的时候,门徒们举目望天,有两个穿白衣的人显现,向他们说: 「加利利人哪,你们为甚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一 11)换句话说,祂回来的方式,跟祂离开时的方式一样。祂的离开分两段:由橄榄山到云里——这段是看得见的;然后从云里到天上宝座—— 这段是看不见的。祂再来的程序刚好倒转过来:从天上宝座到云里——这段是看不见的;从云里到橄榄山——这段是看得见的。整个时期称为PAROUSIA, 是指主抵达和显在地上的那一段日子。 我们爱主耶稣,就必爱慕祂的同在。今天我们的感受,就像我们的弟兄所作的诗歌里所写的:今天虽然我们在灵里享受祂的同在,但我们心中依旧切望能面对面见主。而当我们见主的时候,我们必要像祂。 来吧,主耶稣。愿你快来! 祷吿:亲爱的天父,愿祢听见祢的教会历世历代的呼求,答允我们的祈祷。哦,愿主速速来临。我们仍在等候的时候,求祢加给我们力量,保守我们向祢存清洁的心,好叫我们见祢的时候不致羞愧,使我们能在祢里面得享荣耀,就如祢在我们里面得荣耀一样。求祢在我们里面加添对主再来的爱慕与渴望;保守我们不要在这地上生根,好在主回来以前,我们能在余下的光阴活得如我们的心早已与你同在一般。奉我们主耶稣的名。阿们。 帖撒罗尼迦前书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三十八课 帖撒罗尼迦前书 题示:在研究这一课之前,请先将这卷短短的书信最少读两次到三次。 保罗写这封书信给他们,因为他不能到他们那里去见他们。他自己说是「撒但阻挡了」他(二18),但我们深信也是因为犹太人逼迫他们的缘故。这时候,也是保罗作外邦使徒的一个新转折点。他在第一次旅行布道之时所建立的教会,大致上都是靠近安提阿这个福音总部的。所以他只须要花大约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一次探望完那些教会了,但是当他的福音工作发展到欧洲去的时候,他就无法再亲自去照顾他建立的所有教会,只能藉书信传递他的意见去协助他们。他是非常会写作的,而且他有一些同工帮助他,可以把信带去远方的教会,又把消息带回来。正因为他的福音工作有了这么大的扩展,我们才有这许多宝贵的书信。 ——芬尼(G.G.Findlay) 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证据,都非常明显的证明这两卷帖撒罗尼迦书是出自保罗的手笔。而且,一般来说,大家都同意这是保罗最早写成的书信。并实上,这两卷书和雅各书,都是新约最早的作品,大有可能它们都是保罗于主后五十三年的时候在哥林多那里写成的,它们的历史背景记载在使徒行传十七章一至十四节。有关保罗在那时候的工作和感受,我们可以将使徒行传十七章十三至十六节和十八章一至五节拿来与帖撒罗尼迦前书三章一至八节作一个比较,这样就可以研究出来了,我以为我们应该将这些经文读了再读,务求了解保罗当时的感受,因为这是十分有益的。 本书三章六节说明保罗写书的原因。保罗那次在帖撒罗尼迦短短时间的布道,带来非常可观的成果,只可惜突然来了不信的犹太人大大反对,迫使这次布道中断。那些犹太人招了些「市井匪类」,耸动全城的人起来,控告保罗和他的同人煽动群众,传讲「另有一个王耶稣」(徒十七7)。保罗被迫逃走到了庇哩亚,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又追到那里,使他又不能不继续向前走,结果到了雅典。在那里(三2),他十分挂虑他所爱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于是打发提摩太回去问候他们,并坚固他们的信心。不久之后,提摩太带着最叫人兴奋的消息(三6)回来了。(保罗那时正在哥林多。)保罗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就在那里写了这前书给他们。 两卷书信的内容性质很自然的连贯起来,因为都是论及主的再来这个主题,所以研究它们的特征的时候,应该是把两卷一拼研究的。看了这两卷书信之后,我们就应该清楚明白,新约圣经说明基督要在荣耀中再来,是可见的,是亲身降临的,若有人说他看而不明,这才奇怪。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是顶峰 正如我们在较早之时曾经说过,九卷教会书信是分成四卷、三卷和两卷三组的。第一组的四卷特别着重论基督和他的十字架;第二组的三卷着重论基督和他的教会,最后一组的两卷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峰,论及基督和他的再来。头四卷论信心因为回顾十字架而加强;中间三卷论爱心因着往上看属天的良人而加深;最后两卷论盼望因着往前看将要成就的事而兴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 九卷教会书信分成这三组的次序,深信是圣灵自己的启示,要我们按着这次序传讲真理,对一个罪人来说,他第一样需要的不是教会的真理,也不是主的再来,而是十字架上的基督。这正是放在前头四卷福音书所论的(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跟着我们要向他指出,救主基督怎样借着给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救恩,将我们这些用宝血赎回来,有圣灵重生的信徒,带进一个奇妙非凡的团契里,就是所有不论在天上的、地上的信徒,在灵里合成一个永远不能分开的教会。这教会就是永生神儿子的奥秘身体、新妇,和圣殿。再跟着,我们应该向他传讲最高的真理,就是基督再来迎接他完美的教会,使圣徒复活,改变他们的身体与自己的相似,这样就「与主永远同在」了。 正如艾利葛(C.J.Ellicott)在写保罗后期的书信导论之时说:「加拉太书和罗马书(正如十六世纪的教会改革史所指出的),是基督教有关个人真理的宝库:因为里面主要论及的因信称义的真理使每一个人不能不面对自己的罪,并寻找可以拯救自己的救恩。当人思想到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时,他所关怀的就只有神与他自己的关系。跟着的三卷书信(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虽然不及前四卷的激动,但却是论及神圣洁的教会这更高深的真理。这真理的中心思想乃基督是教会的头,整个基督教的所有教会合成他的身体。」论到这里,还有什么须要论及的呢?当然有,那就是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所告诉我们的,教会最后的历史要发展到最高峰,并成就天上将要成就的事。在这两卷书信里,我们看见十字架和教义是放得非常之轻的;但论及主再来的奇妙真理,就比新约任何书信都重了。 帖撒罗尼迦前书 让我们先来看前书,这书的层次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的圣经将它分为五章,每一章都以主再来的道理作结束,这是说,这卷书论每一件事都是以这一点为论据。 其次,我们发现虽然每一件事都是与将来有关,但头三章却是回想过往的。本书的引言之后的第一句,就是「不住的纪念你们(照原文的句法);而且第一章前十节经文都回顾帖撒罗尼迦信徒怎样悔改的往事,那可称为模范的悔改,因为他们真的感受到福音的权能(第5节),他们也很快的成为别人的榜样(6、7节),又乐意把这救人的道「传扬出来」。(8~10节) 第二章也是属于回顾的,只不过重心不是在信徒身上,而是在传福音的人身上。它一开始就这样说:「弟兄们,你们自己原晓得我们进到你们那里。」保罗在这里回想他和他的同工们从前在帖撒罗尼迦传福音,和受到逼迫的往事。一至六节是当时他们的动机,七至十二节是他们的德行,十三至十六节是他们的信息并爱人灵魂的热心。这使我们不能不想到,这里第二章所载的模范福音工人,与第一章所载的模范悔改的人,两者一定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的。 第三章接续论及保罗回想他怎样再三的爱顾他所爱的新「儿女」。一至五节是他深切关怀他们;六至八节是提摩太在他们中间所做的跟进工作;九至十三节足保罗说他昼夜为他们祷告。 第四章就有了转变,保罗由回顾转为前瞻。他的论点是特别着重实践方面的,在前三章他提醒他们是怎样得救的,在后两章就要告诉他们应怎样生活。无可怀疑这两章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四章一至十二节,论及行为与蒙召(1、7节)。第二段是四章十三节至五章十一节,他在这段里指出主再来的盼望是我们的安慰(四13~18)和挑战(五1~11)。最后一段是五章十二至二十四节,他劝勉信徒要同心(12~15节)和自守(16~24节)。这样,我们看见整卷书的结构是: 荣耀的盼望 保罗写这封帖撒罗尼迦前书,一开始就说,他「不住的纪念他们」……「信心的工作、爱心的劳苦、恒忍的盼望」。跟着,他很快就说明这些是指着什么说的,我们把第三节拿来与九、十节比较,就可明白: 第三节 第十节 「信心的工夫」 「你们离弃偶像归向神」 「爱心的劳苦」 「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恒忍的盼望」 「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 从这个比较看来,我们也可以确知这封信是写给一个主要是外邦人的教会的,因为离开偶像归向真神这句话只能指着外邦信徒说的。但他们刚刚离开偶像,对于信仰的经历仍然不多。这又使我们看见一个相当有意义的事实,就是对于这样经历浅的教会的一群信徒,保罗并没有蹴局去把基督再来这么奇妙的真理告诉他们。对今天许多传道者来说,他们可能要花许多时间去「读,注,写,温,消化」,才能明白这样的真理。 还有一个明显的证据,证明当时帖撒罗尼迦教会在主里的日子还是十分浅的,就是四章十三节,保罗说:「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很明显的,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话,是为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而说的,那忙个不停的死亡大镰刀,把他们中间的一些弟兄姊妹割了去。他们为此十分伤心,甚至信心有点摇动——那些可爱但死了的弟兄姊妹,会不会失去在主再来之时进入他光荣的居所的盼望呢?这疑问在他们当中显然是第一次发生的;为了这问题,保罗用了最大的篇幅来解答,这解答成了这卷帖撒罗尼迦前书的最大特征(四13~18)。 比较法在解经法之中,往往是最能找出经文的真意义的。最近,我们听见一位十分会讲道的传道者讲解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说:「主耶稣说:『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这句话并不表示主要带着可见的身体,从荣耀中再来,他的意思只不过是指五旬节的圣灵降临吧了。」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确实的表示主将来要带着可见的身体从荣耀中再来;这一点我们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证据。我们只须要把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六、十七节,拿来与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作一个比较,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约十四3 帖前四16、17 「我必再来。」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 「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我们……必一同被提…… 在空中与主相遇、」 「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除了这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六至十七节可印证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之外,还有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话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的。究竟将来教会是否「神秘被提」呢?我们用「神秘被提」这名词是为要叫读者们有所提防,我们感到千百万个可惜,那些坚持反面解释的人,竟把我们将来最荣耀、最宝贵的盼望,当作是神秘不敢公开的被提,为什么他们既然可以在基要真理上与我们同心,却不可以在这宝贵的事实上与我们持同一的意见呢?他们主张土再来时会分开两个阶段——首先他降临在空中与圣徒相遇,然后再过不久,他就与圣徒们一同降临在地上。这个理论有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主在第一个阶段中降临,必然是隐秘的了。可是,从没有人反对新约的教训说主再来之时,一定是在众目看见的荣光中的;从没有人反对圣经预言只有一次再来。请问新约圣经那里说有「神秘的被提」这件事呢?有人以为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这段经文正是神秘被提的证据,但是这段经文岂真是指着神秘被提而说的吗?要解决这一点,可惜助马太幅音二十四章。 我们要比较的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当然就是主在橄榄山上的预言,帖撒罗尼迦这一段话正是主当日在那山上所讲的话:「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要差逍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没有人不同意(除了那些连主再来都不相信的人之外),主在这里所说的话,是形容他自己将要在一种公开的、可见的、最荣耀的,最惊奇的情形之下再来。我要指出一点,这里所说的情景,就是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所指的情景,此外,没有可能别有所指的。请将两处的经文放在一起来比较,看看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所说的会不会有可能指着「神秘被提」说的: 太二十四 帖前四 「他们要看见人子……降临」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 「他的使者,用大声」(照英文) 「有大使长的声音」 「号筒的大声」 「又有神的号吹响」 「将他的选民……都招聚了来」 「和他们一同被提」 「驾着天上的云」 「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 请留心这里所提天使、声音、号筒、招聚、云等的比对。既然大家都同意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是指主在荣耀中,众目看见的情形下再来,我们又发现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所说的现象与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的现象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怎能强说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是指着一个神秘的再来呢?这种解经法到底是怎样的解经法呢? 当然,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所说的还有许多细节是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没有的,但这不过是因为主在那个时候无法多讲这种教会真理给门徒听吧了(约十六12、13);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也好,一篇信息总是不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讲出来的。只要我们读经的态度是忠诚的话,任何人都会明白这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与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的比较,足能证明神秘再来的讲法是不能成立的。 我相信,跟着必会有人这样问:「那么,对于主分两个阶段再来,你有何主张?」我的答复是我不想回答!我在上文所列出来的比较,目的只是提醒初步研究圣经的读者,一个理论在未经证实与整部圣经的教训一致之前,不要接受。对于主的再来会分成两个阶段的说法,我自己不会接受——最低限度现在不会,我这样做是因为顾虑到妄下决定会可能导至曲解真理,尤其是有关我们将来荣耀盼望这么重要的真理,更不该轻易决定。 最后我还有少许意见就完结这一卷书了。请再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里面那三个特别的现象:「呼叫」——「声音」——「号筒」,每一个都有特别的意义的。「呼叫」是主发出来的,「声音」是天使长的声音,「号筒」是称为神的号筒。主呼叫是为叫教会复活(在约翰福音第十一章主也曾呼叫过另外一次,就是叫拉撒路复活)。「天使长」是指米迦勒(圣经提过不少天使,但天使长只有一个),他与以色列人有特殊的关系(但十21,十二1)。「号筒」是为审判用的,是指列国的审判(启十二),这样,我们看见「呼叫」、「声音」、「号筒」,三样分别与教会、以色列民,和列国有关。「呼叫」带来复活;「声音」带来选民的归回;「号筒」带来审判。这样戏剧性、规模庞大的神的作为,当然是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现今的时代会结束,跟着开始的,是一个由主自己统治的千禧年国。但在帖撒罗尼迦前书这里所论的,只是特别与教会有关的一方面吧了。圣经给我们何等宝贵的盼望!为此,主耶稣啊!愿你快来! 帖撒罗尼迦前书 主题:基督是我们的盼望 问安(一1) Ⅰ 回顾:他们是怎样得救的(一~三) 悔改的模范(一)
知道福音的大能(5)
作众人的榜样(6、7)
向众人作见证(8~10) 传福音的模范(二)
模范的动机(1~6)
模范的德行(7~12)
模范的信息(13~16) 照顾的模范(三)
关怀(1~5)
跟进(6~8)
代祷(9~13) Ⅱ 前瞻:他们应怎样生活(四~五) 德行与蒙召(四1~12)
——照着神的旨意。 安慰与挑战(四13~五11)
——因着主再来的盼望。 同心与坚守(五12~24)
——靠着维持信徒的交通。 问安与祝福(五25~28) 从这个比较看来,我们也可以确知这封信是写给一个主要是外邦人的教会的,因为离开偶像归向真神这句话只能指着外邦信徒说的。但他们刚刚离开偶像,对于信仰的经历仍然不多。这又使我们看见一个相当有意义的事实,就是对于这样经历浅的教会的一群信徒,保罗并没有蹴局去把基督再来这么奇妙的真理告诉他们。对今天许多传道者来说,他们可能要花许多时间去「读,注,写,温,消化」,才能明白这样的真理。 还有一个明显的证据,证明当时帖撒罗尼迦教会在主里的日子还是十分浅的,就是四章十三节,保罗说:「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很明显的,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话,是为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而说的,那忙个不停的死亡大镰刀,把他们中间的一些弟兄姊妹割了去。他们为此十分伤心,甚至信心有点摇动——那些可爱但死了的弟兄姊妹,会不会失去在主再来之时进入他光荣的居所的盼望呢?这疑问在他们当中显然是第一次发生的;为了这问题,保罗用了最大的篇幅来解答,这解答成了这卷帖撒罗尼迦前书的最大特征(四13~18)。 比较法在解经法之中,往往是最能找出经文的真意义的。最近,我们听见一位十分会讲道的传道者讲解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说:「主耶稣说:『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这句话并不表示主要带着可见的身体,从荣耀中再来,他的意思只不过是指五旬节的圣灵降临吧了。」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确实的表示主将来要带着可见的身体从荣耀中再来;这一点我们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证据。我们只须要把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六、十七节,拿来与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作一个比较,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约十四3
帖前四16、17 「我必再来。」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 「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我们……必一同被提……
在空中与主相遇、」 「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
「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 那里。」
在。」 除了这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六至十七节可印证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之外,还有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话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的。究竟将来教会是否「神秘被提」呢?我们用「神秘被提」这名词是为要叫读者们有所提防,我们感到千百万个可惜,那些坚持反面解释的人,竟把我们将来最荣耀、最宝贵的盼望,当作是神秘不敢公开的被提,为什么他们既然可以在基要真理上与我们同心,却不可以在这宝贵的事实上与我们持同一的意见呢?他们主张土再来时会分开两个阶段——首先他降临在空中与圣徒相遇,然后再过不久,他就与圣徒们一同降临在地上。这个理论有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主在第一个阶段中降临,必然是隐秘的了。可是,从没有人反对新约的教训说主再来之时,一定是在众目看见的荣光中的;从没有人反对圣经预言只有一次再来。请问新约圣经那里说有「神秘的被提」这件事呢?有人以为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这段经文正是神秘被提的证据,但是这段经文岂真是指着神秘被提而说的吗?要解决这一点,可惜助马太幅音二十四章。 我们要比较的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当然就是主在橄榄山上的预言,帖撒罗尼迦这一段话正是主当日在那山上所讲的话:「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要差逍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没有人不同意(除了那些连主再来都不相信的人之外),主在这里所说的话,是形容他自己将要在一种公开的、可见的、最荣耀的,最惊奇的情形之下再来。我要指出一点,这里所说的情景,就是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所指的情景,此外,没有可能别有所指的。请将两处的经文放在一起来比较,看看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所说的会不会有可能指着「神秘被提」说的:
太二十四
帖前四 「他们要看见人子……降临」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 「他的使者,用大声」(照英文)
「有大使长的声音」 「号筒的大声」
「又有神的号吹响」 「将他的选民……都招聚了来」 「和他们一同被提」 「驾着天上的云」
「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 请留心这里所提天使、声音、号筒、招聚、云等的比对。既然大家都同意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是指主在荣耀中,众目看见的情形下再来,我们又发现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八节所说的现象与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的现象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怎能强说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是指着一个神秘的再来呢?这种解经法到底是怎样的解经法呢? 当然,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所说的还有许多细节是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没有的,但这不过是因为主在那个时候无法多讲这种教会真理给门徒听吧了(约十六12、13);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也好,一篇信息总是不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讲出来的。只要我们读经的态度是忠诚的话,任何人都会明白这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与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的比较,足能证明神秘再来的讲法是不能成立的。 我相信,跟着必会有人这样问:「那么,对于主分两个阶段再来,你有何主张?」我的答复是我不想回答!我在上文所列出来的比较,目的只是提醒初步研究圣经的读者,一个理论在未经证实与整部圣经的教训一致之前,不要接受。对于主的再来会分成两个阶段的说法,我自己不会接受——最低限度现在不会,我这样做是因为顾虑到妄下决定会可能导至曲解真理,尤其是有关我们将来荣耀盼望这么重要的真理,更不该轻易决定。 最后我还有少许意见就完结这一卷书了。请再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里面那三个特别的现象:「呼叫」——「声音」——「号筒」,每一个都有特别的意义的。「呼叫」是主发出来的,「声音」是天使长的声音,「号筒」是称为神的号筒。主呼叫是为叫教会复活(在约翰福音第十一章主也曾呼叫过另外一次,就是叫拉撒路复活)。「天使长」是指米迦勒(圣经提过不少天使,但天使长只有一个),他与以色列人有特殊的关系(但十21,十二1)。「号筒」是为审判用的,是指列国的审判(启十二),这样,我们看见「呼叫」、「声音」、「号筒」,三样分别与教会、以色列民,和列国有关。「呼叫」带来复活;「声音」带来选民的归回;「号筒」带来审判。这样戏剧性、规模庞大的神的作为,当然是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现今的时代会结束,跟着开始的,是一个由主自己统治的千禧年国。但在帖撒罗尼迦前书这里所论的,只是特别与教会有关的一方面吧了。圣经给我们何等宝贵的盼望!为此,主耶稣啊!愿你快来! 帖撒罗尼迦前书精华(漆立平) 第十三讲 帖撒罗尼迦前书
壹、帖撒罗尼迦书简介
一、帖撒罗尼迦教会
在第一世纪古罗马帝国时代,帖撒罗尼迦是当时马其顿省的一个城市,离腓立比不远。在使徒保罗第二次出外布道时,他和西拉、提摩太、医生路加一行人,离开腓立比之后,经过暗妃坡里和亚波罗尼亚,就来到帖撒罗尼迦,时于主后52年左右。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保罗与西拉他们,就照犹太人的规矩,进到会堂中去聚会。(徒17:1) 由于保罗与西拉都具有犹太会堂拉比的身分,尤其他们都是从耶路撒冷来的,往往在外地的会堂中,会受到管会堂执事的礼遇,邀请他们在安息日的聚会中证道或分享见证交通。保罗和西拉就把握机会,一连三个安息日,在会堂本着旧约圣经,向会堂中的人传讲基督福音的信息,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向他们见证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徒17:2~3) 结果,使徒所传讲的,会堂中有些人听了使徒的信息,就相信了使徒所传的福音。由于帖撒罗尼迦是希腊人居民为多,会堂中原有好些归依犹太教的虔敬希腊人,希腊贵族的妇女也不少,他们听了使徒们的传讲,很有反应,都愿意接受基督的福音。因此,使徒就带了好多会堂中的人信主耶稣。(徒17:4) 帖撒罗尼迦会堂中,不信基督福音的犹太人,看见很多人信了福音,就满心嫉妒。他们就联合起来,设法要将保罗、西拉他们赶走。可是在会堂中,他们已经是少数,在真理上他们又辩不过使徒。因此他们就想办法,找了些市井匪类,用金钱买通他们,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制造事端,要将保罗、西拉抓起来告官。那天,在主的保守下,没让他们找到保罗和西拉,他们就把名叫耶孙和几位弟兄拉去告到官府。诬告他们搅乱社会,违背该撒的命令,竟宣传另有一个王,这样的控告非常严重,震惊官府,成了一件谋反的案子。 虽然官府没有将耶孙等人当即定罪,只叫他们交保候审。但很明显地,这是一件很麻烦的案子,将来把保罗、西拉牵涉在内,对他们这些外地来的人,极为不利。因此,弟兄们为保护两位使徒,当晚就打发他们离开帖撒罗尼迦,往庇哩亚去了。(徒17:5~10) 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的时间,前后可能不足三个月,可是他们传的福音,已经得着了相当多的信徒,帖撒罗尼迦的教会就这样产生了。动乱控告的案子发生之后,基督的信徒当然就不再在会堂里聚会了,他们就分开聚会。当时,保罗和西拉就把提摩太暂时留在帖撒罗尼迦,服事那个刚成立的教会,约有三个月之久。 二、写帖撒罗尼迦书的背景
保罗与西拉到了庇哩亚,他们又进了那里的犹太人会堂,又在那里传讲基督的福音,又得着了不少信徒,发生了与帖撒罗尼迦相类似的情形,两位使徒等帖撒罗尼迦的聚会光景比较稳定之后,就把提摩太从帖撒罗尼迦召到庇哩亚来,帮助他们建立并服事庇哩亚的信徒。提摩太就离开帖撒罗尼迦到庇哩亚去与他们同工。同时,提摩太也把帖撒罗尼迦教会和圣徒的光景,告诉保罗与西拉。(徒17:10~12) 只是提摩太要去庇哩亚这件事,引起了帖撒罗尼迦有些犹太教徒的注意,不久之后,他们就派人尾随来到庇哩亚。到了犹太会堂,把在帖撒罗尼迦所发生的事,告诉犹太会堂的拉比,因此那些反保罗的犹太人,他们又在庇哩亚如法泡制了帖撒罗尼迦的事件,要把保罗赶走。事件发生后,迫于形势,弟兄们就派人把保罗送到雅典去,而西拉与提摩太则仍留在庇哩亚,服事刚脱离犹太会堂的教会。(徒17:13~14) 保罗到了雅典,在等待西拉与提摩太时,除一方面,他去雅典街市上看看,发现雅典城中是满城的偶像,而心里着急,在街市上与人辩论外,后来他被带到亚略‧巴古(雅典城中一处公开讲学或辩论的讲坛),在那里他公开的向雅典人,传了一篇创造之神差遣耶稣从死里复活,叫人悔改的福音。因此,他在雅典得着一些信徒,使雅典的教会有了开始。(徒17:16~34) 另一面,他挂念提摩太所告诉他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形,保罗就在雅典写了一封书信,托人带去帖撒罗尼迦教会,去坚固他们的信心,嘱咐他们如何在信仰中往前。此即「帖撒罗尼迦前书」,时为主后52年。 贰、帖撒罗尼迦前书的主旨
帖前的主旨,乃是「要在信仰中站立得稳,过成圣的生活」。帖前是一卷写给初信教会的书信,其目的在一面坚固信徒的信心,另一面并教导信徒,在信仰中如何过成圣的生活。这卷书信可以看作是使徒保罗对圣徒的「初信造就」。内容简短而清晰,给与信徒明确的信仰中心,同时一再的提醒他们,要过「成圣的生活」,就是因着信仰而分别为圣的生活。信徒要在生活中,经历基督使我们达到完全成圣的目标。全文言简意赅,情深义重,一气呵成。 从下列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经节,可知全书主旨: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 神的外邦人。…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4:3~5,7) 「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因为 神不是豫定我们受刑、乃是豫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他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他同活。」(帖前5:8~10) 「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 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愿赐平安的 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徒5:23) 参、帖撒罗尼迦前书各章要点
第一章 要坚固信、望、爱的救恩生活,作信徒的榜样
1、保罗在信首一问安之后,立刻提到对圣徒关心的祷告,坚固信徒在信仰中信、望、爱的生活。「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乃是圣徒接受救恩之后生活的基础。使徒一开始就教导信徒了。同时他们自己都给他们作了美好的见证。(1~5) 2、然后进一步勉励圣徒,即使在大难之中,都要站立得稳,要效法他们(使徒们),并效法主,好使他们能在马其顿与亚该亚各处,作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6~8) 3、并且再坚固圣徒,要持定信心「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神儿子主耶稣从天降临。(9~10) 第二章 使徒如同母亲乳养,父亲劝勉儿女,要信徒讨神喜欢
1、保罗重述虽然他们在腓立比传福音,被害受辱,但是他们还是靠着神放开胆量,把神的福音传给帖撒罗尼迦的人,不是出于错误诡诈,要讨人喜欢,乃是要忠于神的托付,讨神的喜欢。(1~4) 2、使徒们服事的心态从来不用谄媚的话,也没有藏着贪心,或求别人的荣耀,只是在圣徒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爱他们,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愿给他们,疼爱他们。(5~8) 3、使徒们辛苦昼夜作工,向着信的人显出圣洁、公义、无可指摘的见证,要劝勉、安慰、嘱咐信徒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信徒行事也对得起召他们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9~12) 4、使徒警诫信徒,要儆醒防范犹太人对教会的迫害。(13~16) 5、使徒盼望再见到信徒,盼他们在主面前站立得住,因为信徒就是他们的荣耀,他们的喜乐。(17~20) 第三章 要在患难中坚固,站立得稳,以致在神面前成圣
1、使徒打发提摩太前去坚固他们,在所信的道上劝慰他们,免得信徒被诸般的患难摇动,又恐怕那诱惑人的诱惑了他们。(1~5) 2、提摩太回来带给他们好消息,使徒就因圣徒的信心大得安慰。圣徒若靠主站立得稳,使徒们就活了,在神面前喜乐了。(6~10) 3、使徒祷告父神与主耶稣,叫他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好使圣徒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在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11~13) 第四章 要有成圣的生活,彼此相爱,有复活的认识与盼望
1、保罗进一步劝勉圣徒,更加勉励要讨神的喜悦,遵行神的旨意,就是要他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外邦人,尤其不可欺负弟兄。否则,主必报应。神召我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1~8) 2、又提醒圣徒要彼此相爱,更加勉励,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没有缺乏。(9~12) 3、论到睡了的人,告诉圣徒,不要像没有得救的人那样忧伤,因为主来的时候,睡了的人都要复活,与活的人一同提到天上,在空中与主相遇,永远与主同在。圣徒要有这样的认识与盼望。(13~18) 第五章 作光明的儿女,在教会生活中,经历神完全成圣的祝福
1、论到主再来的日子,没有人确实知道,只是圣徒都要儆醒,不要过黑暗的生活,作黑夜之子,过醉酒沉睡的生活。(1~7) 2、圣徒都要作光明之子,白昼之子,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救恩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主耶稣基督得救。祂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祂同活。这是圣徒的生活原则。(8~11) 3、保罗再简要的提示圣徒,过教会生活的原则: 𥺼、要敬重那在圣徒中间服事作工的人,就是治理、劝戒教导的人,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也要彼此和睦。(12~13) 𥺦、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14) 糍、要谨慎,无论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15) 𤧹、要常常喜乐;(16) 𡞰、不住的祷告;(17) 粎、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圣徒所定的旨意(18) 籼、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19) 粮、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20) 檲、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21) 緜、各样恶事要禁戒不作。(22) 这简简单单的十项原则,是圣徒所当熟记常存于心的! 4、使徒为圣徒能经历神完全的救恩祈福:「愿赐平安的 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23~24) 在保罗给一个初信教会的信中,就说到「全然成圣」,并且很清楚的指明,是包括我们的灵、魂、身子三重层次,都达到完全,达到无可指摘的完美。由此可知,当初使徒们在传过福音,带人得救之后,立刻对信徒作了非常有深度的生命与真理的造就。否则,他们怎会明白这些名词和观念。这给今天我们作传道的人,与教会教牧同工,在对信徒和教会的事奉上,是一种何等的启发与警惕。 5、末了,使徒也请圣徒为他们代祷,叮咛与问安。(25~28)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两卷书贯穿一个主题 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一3) 很难列出大纲,每段都讲到信,望,爱三个要素,后书专讲盼望主的再来。 大致上可分为三段,以重点讲论为题: 一,因信心所作的工夫
第一章 二,因爱心所受的劳苦 二章~四章12节 三,因盼望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四章13节~后书 一,信心是神所赐的 (林前十二9) 人信心的依靠是神的本身,因相信神爱他,甚至牺牲了生命,在主的十字架这个点上,他相信神的自己,如同人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不相信外人。 爱心是出于神的爱 (约十七26),因神爱我们,这个住在我们里面的爱流到别人身上,愿意讨神欢喜而爱人付上劳苦,甚至舍命。(约壹三16) 盼望是因为基督是我们荣耀的盼望,我们永远的归宿在天上神的家,所以无论在地上发生什么事,都是暂时的,忍耐到底必然得救,被提与神面对面。若是没有盼望比众人更可怜。(林前十五19) 列出经上13次的盼望: 1. 神的恩召使我们有盼望,神不改变祂的恩典呼召。(弗一18) 2. 合一原则之一是有同一个盼望,见主面。(弗四4) 3. 因着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活的盼望,这个生命是活的。(彼前一3) 4. 基督耶稣是我们的盼望,使徒奉祂的命令来事奉祂,服事祂的教会。(提前一1) 5. 得救的盼望是头盔,撒但的火箭不能射入,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得救不失落,盼望主来提取我们到祂的家。(帖前五8) 6. 等候所盼望的福,就是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这是我们天上永远的福。(多二13) 7. 神赐给我们美好的盼望。(帖后二16) 8. 盼望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到了所定的日期实现了,耶稣基督死而复活赐给我们这个永生。(多一2) 9. 凭永生的盼望成为神的儿女。(多三7) 10. 患难中有盼望,不至羞耻,是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中。(罗五2, 5) 11. 福音的盼望不失去,需有根有基。(西一23) 12. 存在天上的盼望,吸引我们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向众圣徒有爱心。(西一5) 13. 基督是我们荣耀的盼望。(西一27) 帖撒罗尼迦前书 〔一章4节〕 教会是蒙神拣选的一群,创世之前神预先拣选了一群接受祂的人。 〔一5节〕 福音传入人心,不仅是神的言语,也在乎十字架的权能,粉碎人人心里撒但的营垒,圣灵光照,人的信心接受主。(林后十4) 〔一6节〕 在大难之中,有份于基督的苦难而喜乐。 徒十七1~9是使徒在帖撒罗尼迦传福音所受的犹太人的攻击。 〔一9~10节〕 这教会是典型的见证,是教会成长最短的直路,首先是因信入基督而丢弃偶像归向神,然后因爱奉献自己服事活神,因盼望等候主的再来被提。这是灵、魂、体全然成圣的三步。(五23) 串读林后一10,诗二十三篇。 二,使徒荐于众圣徒的良心 (林后四2) 徒十六章记录使徒在腓立比进监受害,在与撒但的争战中去帖撒罗尼迦传主死而复活的道,单单是讨神欢喜,不讨人喜欢,不是别有用心,贪心吃羊脂,穿羊毛,在信徒身上取利。这一切神察验使徒的心。串读彼前五1~4。 牧养信徒不是叫信徒尊重他,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乃是如同母亲乳养孩子长大成人,愿为孩子舍命;如同父亲劝勉、安慰、嘱咐,照主的警戒,使他们对得起恩召的神。 撒但的阻挡唯靠禁食祷告,如同但以理21天禁食祷告,使波斯魔君只能拦阻米迦勒21天。 使徒忠心神托付的羊群,牧养他们到主再来的时候还没有离开主,这是神给他的盼望、喜乐与冠冕。 三,基督徒受患难是神命定的,进入神的国是强暴夺取的 (太十一12) 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 因为基督在世一生经历患难。 (彼前四1,赛五十三章) 患难是从撒但而来。(参约伯记,彼前五9) 神使用撒但增强我们的战斗力。(路廿二31) 借着患难管教我们,拆毁瓦解旧造,建造新人,由于人的本性是爱惜自己,所以在神拆毁自己时痛苦不堪,如同孩子受父母的管教。 撒但是神手中的筛子,要筛去我们的旧造糠皮,基督徒受撒但攻击,在基督里与撒但摔跤训练我们的战斗力,如同在军队里受军训的人是非常苦的,日晒,雨淋,爬山伏地,虫咬,夜不能眠等,这些苦是为了预备打仗。 有些人在心灵的黑夜中受痛苦,神的隐藏,撒但的攻击,失去平安稳妥,如同约伯的经历,经过这段黑夜,认识自己认识神,不再是风闻有神,乃是亲眼看见神,提高与撒但争战的力量,不再惧怕牠的攻击,学会如何抵挡牠,并且帮助别人。 〔三13节:显明主耶稣再来时, 与首先被提的得胜者一同下来,在空中与所有不得胜的信徒面对面。(亚十四5) 四,勉励遵守神命令,远避淫行,不占弟兄的妻子,亲手作工,不依靠别人捐款。 在第七号吹响时,不得胜的大批基督徒都要复活与活着的基督徒一同同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在这之前得胜者已经暗暗被提。 大批被提──太二十四27;启十四14~16;林前十五52 得胜者被提──太二十四40~41;启十四1~5;出二十三19;启十二5;帖前三13;亚十四5 五,儆醒谨守等候主的再来, 天天活在审判台的亮光中如同仆人等候主人回来,新妇等候新郎来到。灯里有油生命丰盛,信托主爱主保护自己的良心敏锐。 灵魂体得救盼望主来提取: 肢体彼此警戒走十字架的正路,勉励灰心自暴自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起来依靠主,忍耐众人的逼迫。不住祷告,凡事谢恩是持守到底的力量,越顺服圣灵越清楚圣灵的引导,不销灭圣灵的感动,听道要分辨是否从基督的话而来。(罗十17)自己先从主那里有把握,然后再听道,以免被人带错了路。 灵魂体的全然成圣是神亲自作成的。(林后一10) 得救的三步:灵得着生命,一次永远的,不出代价。 魂得着更丰盛的生命,奉献自己,追求的人才能得着。 体得救,转瞬间身体变化,不出代价。(腓三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