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三章拾穗 【帖前三1】「我们既不能再忍,就愿意独自等在雅典,」 保罗说他的期待变得难以忍受。动词 stego 原意是“覆盖”,然后是“隐藏”、“掩蔽”,有人就接受这种意思。但它也有“禁闭”及因而“忍耐”、“忍受”之意,这是对这节经文较好的解释(林前九12,十三7亦然;这是新约中仅见的另外两处)。 保罗以强烈的字眼如 kataleipo 来描述他留在雅典(译注:中文和合本译为“等”)。这个字可用来指离开(例如弗五31;一个人结婚后离开其父母),也常用来指死亡(例如可十二19)。它表达出一种寂寞,这里更加上“独自”来强调这种感受。他实在是以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来和提摩太道别。虽然他知道提摩太的离去是必要的,但仍觉得自己失落了。他必须面对,且是单独地面对雅典那些拜偶像的异教徒和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个人对什么事更容易「不能再忍」,就表明他里面对那一类的事有更急切的「情感」。每一个基督徒应该省察自己,我们到底为什么事「不能再忍」?――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按徒17章的记载,保罗在雅典等候提摩太和西拉的时候,他看到满城都是偶像,心里焦急,就和会堂里那些敬虔的犹太人以及每天在市上遇见的人辩论,传讲耶稣复活的道(参徒17:22-31)。结果在雅典也有一些人信主(徒17:34)。作开荒布道的工人,必须有保罗这样的精神,自己找机会作工,而不是等机会才作工。――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本节在“我们”只指保罗一人,是报刊社论的多数用法(参二6注)。提摩太既已去了,应还剩下西拉和保罗,不至“独自”等在雅典。可能西拉也不在,因为《使徒行传》十八5说提摩太和西拉后来从马其顿省来到雅典。可见西拉也有事他去。第5节的话证明此时只剩保罗一人 。──《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们愿意独自: 这里的“我们”不是表示复数,而是表示单数,这是因为希腊语“我们”内含“独自”之意。据推测,提摩太奉派到帖撒罗尼迦之后,实际上西拉也尾随其后(徒18:5),保罗这里用“我们”是表明虽然与同工暂时分离,但心灵里仍感受到团契的力量和温情。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1~13】保罗因撒但的拦阻不能访问帖撒罗尼迦教会(二18),但通过代替自己访问那里的提摩太,得知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在患难与逼迫中,仍以喜乐的心热忠于信仰生活,因此保罗力图通过本章内容激励、安慰他们。在此我们可以重新确认到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教会所充满的爱心和不间断的关爱。进一步讲,这样的照顾和关心预示着基督慰问和保护对在当今世界各地受各种逼迫和患难的教会。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2】「打发我们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作神执事的提摩太前去(注:“作神执事的”有古卷作“与 神同工的”)坚固你们,并在你们所信的道上劝慰你们,」 “执事”(diakonos)较有可能是保罗的原意,不过我们仍无法确定。这个字通常指餐厅内的侍候,然后是指一般的服务,最后在这里的意义特别是指基督徒对神和对人的服事(它也可指“会吏/执事”,但不可能是这里的意思)。提摩太是“在基督福音上”事奉(原文不是说将福音“传开”(NIV英译),只是说他为福音而事奉,没有提及工作方式)。请注意它是基督的福音,也被称为神的(二2、8、9)、主耶稣的(帖后一8)和“我们的”(一5;帖后二14)福音。 差派提摩太的目的是为了坚固你们,并在你们所信的道上劝慰你们。动词坚固在早期教会中似乎是个专门用语(Best;Swete在注释启三2时也持此看法)。新约中一再提到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光有悔改仍然不够。我们必须持守下去,在信心中被建立和坚固。译为“劝慰”的动词与用来指圣灵的“保惠师”(约十四16、26等)同语源;它强调的是激励和帮助的观念。介系词 hyper(在)或许多少含有“为其益处或利益”(Milligan的看法)的原意。──《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的信心」这些字眼在第三章里出现了五次(2,5,6,7,10节),是了解本章的钥匙。──《活石圣经注释》 坚固……劝慰 二项是提摩太所负的任务。坚固是建立,扶持的意思。劝慰有安慰,在旁边帮助的意思。──《中文圣经注释》 神决不能用一个自己也在摇动的人,去坚固别人,神只能用稳定信赖祂的人,去坚固劝慰那些摇动中的人。――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称提摩太为“我们的兄弟”,说明他们关系的亲密;又是“作神执事的”,有古卷作“与神同工的”,说明侍奉神的人与神关系的亲密。提摩太工作的范围是基督的福音工作,不只传扬,还包括坚固所信与劝慰信徒。──《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前三3】「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 译为摇动的 sainesthai,语意有点晦涩。许多人同意新国际本英文圣经的译法,但希腊诗人荷马(Homer)及其它作家则用这动词来描述狗摇尾巴,即意味着“谄媚”、“奉承”。若我们接受这种意思(这个字在此出现似乎让我们别无选择),那么保罗就是在说明提摩太的任务是为了使信徒在遭逼迫时不被谎言所诱骗。情形有可能是,当他们受外邦人迫害时,犹太人便乘虚而入,怂恿他们离弃基督来接受犹太教,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便马上可免于受逼迫。保罗用 en,“在”诸般患难中,即是最好的证明;这个字可表示被患难所动(NIV;译注:中文和合本亦此译法),但保罗似乎是指“在”诸般患难中的犹太人的谎言,而非患难本身。 本节最后他清楚地提醒读者,信徒不应视患难为奇怪或异常的事: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保罗用我们将他自己和帖撒罗尼迦信徒连结起来,同时也用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动词命定(keimai,事实上是 tithemi 的完成式);“城造在山上”(太五14)和保罗为辩明福音而“设立”(腓一16),也都是用这个动词。它有不会动摇及神的旨意不会改变之意。患难,并非指一时的灾难事件,而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参约十六33;徒十四22)。──《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我们的生命里,试炼成为一样必需的管教: 1.试炼证明我们信心的实在,并清除 那些只口称相信的人(彼前一7)。 2.试炼让我们能够安慰、鼓励其他正落在试炼中的人(林后一4)。 3.试炼使我们的一些德行能以建立,例如忍耐(罗五3)。 4.试炼使我们在传福音上更加热心(徒四29;五27~29;八3,4)。 5.试炼帮助我们除去生命中的渣滓(伯二三10)。──《活石圣经注释》 “患难”指帖撒罗尼迦信徒所遭遇的反对和迫害。“摇动”的原文sainomai,原指狗尾巴的摇摆,用来指“巴结”、“勾引”等,此处含有信徒被人诱惑远离真道之意。此词也指“扰乱”和“煽动”。信徒受到迫害,内心苦恼,以至动摇 。──《启导本圣经注释》 基督徒命定要受苦难(太二十四9;约十六33;徒十四22;提后三12;彼前四12)。主基督再来前,世间的恶势力会大增;而患难对信徒来说,是他为神真子民的凭据。因此苦难在信徒看来不是苦难,不但不能动摇一个人的信心,反会坚固他(罗八36~39;提后二11~13)。──《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们受患难: 指以立志信耶稣的人为首,到原来的信徒,作为试炼信心的过程,必然经历苦难(太10:17,徒14:22;腓1:29;彼前二21)。通过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明白对信徒而言苦难是信仰成长的训练场,是帮助我们蒙得救的引导者(彼前1:6-9)。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4】「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预先告诉你们,我们必受患难,以后果然应验了,你们也知道。」 他用未完成式(proelegomen)或许有其用意,而译为“我们一再预告”(NIV,我们一直告诉你们;译注:中文和合本译成“我们……预先告诉你们”)与保罗多次提到信徒们原就知道的记载符合。从译为必的字(mellomen,非单纯未来式;罗八13、18关于神的应许也有相似的语气),我们也可发现一些这种确信以及患难是神之旨意的暗示。保罗不仅预言,他也已看到帖撒罗尼迦信徒验证该预言。──《丁道尔圣经注释》 【帖前三5】「为此,我既不能再忍,就打发人去,要晓得你们的信心如何,恐怕那诱惑人的到底诱惑了你们,叫我们的劳苦归于徒然。」 这里虽然保罗比较强调他个人的感受与活动,但主要仍是重复第1节经文的思想;他使用在这封信里并不常用的第一人称单数(用 kago 只此一处;二18是用 ego)。那些主张第1节中我们包括保罗及其同伴的人,自然地也就认为这是保罗个人的行动。但如果我们将“我们”视为一种书信体复数,那么这里就是在重复强调保罗第1节所提到过的。 孟逊认为这里的 pistin 是“忠贞”而非信心,但其理由似乎并不充足。字本身是有那种意思,而且也不是说不能用在这里,但新约中它通常指“信心”,第2节中的这个字似乎也指信心,所以这里采取相同的意思较好。保罗打发人去探寻他们的信心,也就是说看他们是否经得起考验或具有坚忍的美德。恐怕并不符合希腊文原意,原文 me 应译为像“以免”之类的用语。──《丁道尔圣经注释》 为了得到个人的安逸而放弃对基督的忠心,又或是为了追求名利而离开十字架的道路,往往是常见的诱惑。──《活石圣经注释》 保罗在此特别用“我”来强调他对帖城教会的深切关怀。“诱惑人的”指撒但,为邪灵的头(参太十三39;林后四4),挑唆人犯罪,做违背神旨意的事,并伤害人的肉体(林后十二7)与灵魂(林前七5)。撒但妨阻传福音的工作(二18),但他已为基督击败(西二15),最后要被扔在火湖里(启二十10)。信徒因此不用害怕(弗六16)。──《启导本圣经注释》 诱惑人的: 直接的含义是指逼迫帖撒罗尼迦信徒的犹太人和那里的异教徒,但本质上是指毁谤福音事工的撒但的恶势力(二18)<约贰 绪论,敌基督>。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6】「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又说你们常常纪念我们,切切地想见我们,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 但……刚才在希腊原文中是一个转折,引出新的段落。显然保罗在听取提摩太的报告后马上着手写这封信,莫法特译为“片刻前”可能有点夸张,但提摩太返抵的时间显然是最近的事。 提摩太把好消息报告出来,这里的动词(euangelizomai)和一般用来说“传讲福音”的动词一样;可见保罗很受提摩太带回的消息所感动。新约中这个字似乎只有在这里不是用来指传扬神救赎工作的好消息(启十7可能是个例外;而来四2、6则指包括旧约时代的工作)。马松提醒我们,保罗在论到信心时总是对基督而言;因此这里所说帖撒罗尼迦信徒之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与传基督的好消息(第2节)就没什么两样。此一消息对保罗而言是一真实的福音,让他体认到神的信实和大能,像给了他一针强心剂,使他传道时充满活力和确信。帖撒罗尼迦信徒已表现出信心和爱心;他们不论是对神或对人都有正确的态度。 当然,还有其它的好消息,他们不只在真理和言行上坚固,也让保罗感到温馨。他们常常纪念这些传道人,盼望能再见到他们,动词 epipotheo 显示这种渴望之殷切(几乎总是如此;参林后五2;腓一8,二26)。这种期待再相聚是双方面的,再次显示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关怀。──《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不单在基督徒信心的教导上站立得稳,还显出他们明显的爱心的德行来。这往往是真实的测试──不但是按正统接受作基督徒的信条,而且还有「生发仁爱的信心」(加五6)。不但是「信从主耶稣」,而且还有「爱众圣徒」的心(弗一15)。──《活石圣经注释》 保罗列举三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优点: 1. 信心 保罗对他们深深的关切,在此处得到回报。信心是人对神的态度。 2. 爱心 是人对人的态度,它表现在甘心服事别人,提摩太告诉保罗,他们有持守这种美德。信心和爱心合并就是基督徒任务的综合。正如保罗曾说:「原来在基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 3. 常常纪念 这是他们对保罗的态度,他知道敌人的强盛,他怕他们会离开真道,但他发现他们常常纪念他,他们没有容许敌人破坏他们的信心,他们也期待想见保罗,正如保罗想见他们一样。──《中文圣经注释》 提摩太访问回来所带的好消息包括两部分:一是帖城信徒的信心和爱心,这是信徒不可缺少的质量。信心是对神的态度,爱心是对人的态度;在信与爱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对神对人的圆满关系。一是信徒对保罗等的纪念,充满敬爱之忱,并未离开当日传给他们的福音信息。──《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前三7】「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 称呼弟兄们表达一种亲爱之情,保罗又说他之所以感到安慰(参第2节)是因着(epi)他们的信心。同样的介系词也用于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但其意思较接近这个字的原意“在……之上”,意味着“超越”困难。这里说的是相当严重的麻烦,困苦(ananke)基本上是指“压迫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管束”,患难(thlipsis)是指“压倒性的麻烦”(赖富特)。这两个字并用,强调当保罗说自己从他们得到安慰时,他本身的处境却是非常的艰难。──《丁道尔圣经注释》 为主劳苦所得的安慰,常是爱心的种子所结出来的果实。惟独有爱心的人才能享受这种甜美的果实。――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一切困苦患难: 在传道旅行中,保罗不仅受到物质上的窘乏,也受到许多来自异教徒和犹太人的苦难(林前7:26;林后6:4,5;11:23-27;1二10)。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 保罗从提摩太那里得知帖撒罗尼迦信徒面对逼迫依然热心持守信仰的喜讯后,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励(徒18:6-13)。保罗这种奉献和事奉的心志是所有信徒应效法的表率。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8】「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 现在(译注:NIV中“就活了”之前还有 now字,中文和合本则无)或许是时间副词,指“此时”,虽然说它还有逻辑上的含义“目前就是如此”(this being
so)并非不可能(不过,在这里或者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动词活了保罗是用现在式,表示那并非是他得到从帖撒罗尼迦来的消息后的一种短暂的激情,而是在当时和现在都一直如此。它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基督徒生命的充分展现。若译为“现在我们就能再活过来”(JB;参 NEB)似乎无法表达这层意思。 保罗用强调语气的代名词你们,可能表示他特别看重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坚忍。就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是个试炼的实例;要成功地在别的地方宣扬福音,完全要看他们在身为神大能之活见证上,是否经得起考验。当然,保罗的意思是说许多方面他得力于他们。他用来表达站立(steko)的动词并不是常用字,而是后期才演化出来的,有坚毅不拔之意(站立得稳)。条件子句的句子结构也颇不寻常;ean一般都用假设语句,但这里却是具有直叙法的语气,多了些许的明确。范莱说它“更肯定地陈述此一假设”,而子句“事实上是一个请求,意思是说‘你们一定要证明我们的挂虑是多余的,更继续证实我们对你们的信心是对的’”(CGT),注意保罗相信他们会“继续”下去。重要的是靠主站立。他们和基督之间有正确的关系,不是靠自己的能力站立。──《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腓一21保罗曾说:我活凓就是基督。对基督的服事是全心全意的,是整个生命都投入的。保罗说基督是他的生命,因此说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中文圣经注释》 今天大多数的人,他们的生活意义在于金钱、名誉、生意、爱情、妻子、丈夫、儿女、宴乐、房屋、友谊等等,甚至有不少信徒的生活意义也与世人相差无几,任何一项属物质界方面的损失,都会叫他们大受打击,甚而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每个基督徒都该效法保罗,把人生的趣放在主的事上,就必定能够在遭受各样波折打击之际,还会因主的大能和祂的眷顾而过着很有意义的人生。――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与信徒的关系有生死与共之感(林后十一29)。他未听到这个好消息前,焦急挂念,心灵陷入低潮。现在,好消息来了,他自己虽处困难中,灵性已重新得力。──《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前三9】「我们在神面前,因着你们甚是喜乐,为这一切喜乐,可用何等的感谢为你们报答神呢?」 动词“献上”(antapodidomi)含有“当得的”之意(参帖后一6;路十四14等)。我们或者也可从保罗在神面前的喜乐了解这话的意义,他由于“将其归之于真正的创造主”(Milligan)而加深喜乐。──《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的感谢是对神而不是对人。假如帖撒罗尼迦信徒能够在信心上站立得稳,乃是由于主耶稣基督的赎罪功劳所促成的。因此应该感谢神。──《中文圣经注释》 保罗因工作有了成果而大大欢喜,觉得对神的感谢的不足;因为这成果乃是神所赐。──《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前三10】「我们昼夜切切地祈求,要见你们的面,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 昼夜祈求的语气是够强了,但他又加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不常用的副词“切切”(hyperekperissou;此外新约中只出现在帖前五13;弗三20)。它是个双重复合字,在原来的字“大量地”上又加了两个字。从这个字我们发现,保罗努力地将一种文字难以传达的感受文字化。他这里的动词“祈求”是用 deomai(跟强调向神求的 proseuchomai 不同),有表示需要或缺乏之意。这个字和副词“切切”并用,使我们注意到保罗与帖撒罗尼迦信徒分离后的失落感,以及他对他们的关怀。 他所切切祈求的有二:第一是期望与他们再相见,其次是能够补满他们信心的不足。动词 katartizo 意即“使完成”,虽然在新约中它通常是隐喻性的,但也用来指补网之类的活动(太四21)。另外在被译为“挽回”(加六1)的地方,是指纠正而非惩罚。它的意思可以是装备(来十5“预备”,来十一3“造成”),或这里所指的,补足一个人或物未能完全发挥潜能的缺憾。 名词 hysterema 译为不足 、“短缺”、“缺乏”。──《丁道尔圣经注释》 加尔文发现这节经文指出了基督教教导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们是多么需要去关心注意教义,因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向导的观点,能在一天或一个月内领人相信基督,还必须使其信心的幼苗成长茁壮。」──《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到了自己力量支持不来的意外发生后,或者碰到那些足以粉碎我们的危机时,才晓得向神求助。 保罗的祷告生活是习惯性的,而并非断断续续的:昼夜;是热切的,切切的祈求;是明确的:要见你们的面;是以别人的幸福为前提的: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活石圣经注释》 基督徒的灵性不会自动成长,必须不断在信心和爱心上操练。得救是神恩典的赐予,保罗为帖城信徒能守住真道感谢神;但同时鼓励他们信心上要有增长,包括对真道的继续学习。保罗在此信后半有进一步的阐明。──《启导本圣经注释》 信心的不足: 意味着不是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信心软弱,而是指缺乏信仰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帖撒罗尼迦信徒在信仰热忱中呈现出邻近教会的模范,但由于缺乏对基督再来和末世的认识,信仰生活中仍出现许多混乱和艰辛。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11】「愿神我们的父和我们的主耶稣,一直引领我们到你们那里去;」 神我们的父在这段祷告中是以最接近的方式和我们的主耶稣连结在一起(帖后二16则顺序相反),而且动词(kateuthynai)用单数。这种指出基督是主的身分及其与父神之一体性的方式,不仅少见且令人印象深刻(参 EGT,单数“意指神和耶稣为一体”)。可见从最早(这封信的日期约在主后五十年),基督徒就毫无疑问的接受我们主的神性。(祷告不是适合争论之处)祷告是向神一人而发;耶稣既被他与圣父并提,足见祂也是神。祷告的内容让神和基督引领我们,亦即祂会排除一切撒但所设下的阻挡。──《丁道尔圣经注释》 赖富特说:「那是使徒一种最虔诚确信的流露,因为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是,若无神的帮助,人的一切努力尽都徒然。」──《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经文保罗说到神和信徒的五种关系: 神是我们的神,是我们所该敬拜尊荣的主:我们又是照祂的形像造的,理当归荣耀给祂。 神是我们的父,是生我们的:我们有分于祂的生命,不单有祂的形像,还具有祂的性情(参彼后1:4)。 神是我们的主:我们应该让祂在我们心中作主,凡事遵祂而行,就能活出神的形像,活得更像天上的父。 神是赐救主给我们的神:耶稣就是祂所赐的救主。不但救我们脱离永死,也救我们胜过各样患难和试探。 神是引领我们的牧者:祂是我们的好牧人,每个跟从祂的人都该把自己信托在祂的手中。――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保罗献上祷告:盼望亲自再访帖城和帖城信徒灵性增长(12节)。这增长包括爱心、圣洁和主再来与祂和众圣徒相晤前的充分准备(13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帖前三11~13】描述了保罗为帖撒罗尼迦信徒献上的恳求。这个祷告内容总结了本书的前半部分(1-3章),突出表明了保罗对他们的殷切关怀与爱。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12】「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 增长和充足两个动词的意义多少有点类似,同样表达了保罗最多的祝福。有人认为增长是指数目上的增长,但这里不是那种意思。最好是把这两个动词一起用,然后紧接着“爱众人的心”(RSV“使你在爱心上增长和充足”;译注:中文和合本“爱众人的心”在两个动词之前,较无疑义)。 为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祷告,是基督徒观念上的特质。奈尔论道,即使外邦人也有彼此相爱的心,但要有爱众人的心则困难得多,“除非这爱心是神所赐的”。由 agape 所标示出来的基督徒特有的素养并非人类的本性;只有那些曾被神的大能改变过的人才会有。agape 是神的恩赐,不管它是作在信徒或非信徒身上。──《丁道尔圣经注释》 奈尔论道,即使外邦人也有彼此相爱的心,但要有爱众人的心则困难得多,「除非这爱心是神所赐的」。由 agape{ 所标示出来的基督徒特有的素养并非人类的本性;只有那些曾被神的大能改变过的人才会有。agape{ 是神的恩赐,不管它是作在信徒或非信徒身上。──《丁道尔圣经注释》 Best说,「爱那爱我们的人较容易,而在基督徒团体中相爱,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去爱外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肢体关系密切与否,并不受时空限制,因为藉凓祷告,我们可以和其他圣徒彼此相通。不过,直接的交通、勉励,还是不可缺少的。求主教导我们懂得建立主内深厚的友谊,叫我们的喜乐可以满足。──《新旧约辅读》 彼此相爱……爱众人 这是爱的两个层次:爱的深度及宽度。──《中文圣经注释》 若我们充满神的爱,这爱就会影响其他的人。单单对人友善是不足够的,我们更要主动和恒久地爱别人。我们的爱要不断增长。──《灵修版圣经》 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 信徒彼此相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也爱那些不信主的人。但持有狭隘信仰的人,通常敌视不信主的人,对他们不施一点爱和宽容。然而凡真正经历过耶稣基督自我牺牲之爱的信徒,就应该实践连仇敌也能爱的伟大的爱(太5:16;43-48;西1:10;提前6:18;多二7;三8;来10:24;雅二17;彼前二12;约壹三18)。 ──《圣经精读本注解》 【帖前三13】「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 动词坚固曾出现在本章2节(参见该节注释)。七十士译本中它也和“心”组合(诗一○四15;一一二8)。跟二4一样,心不单指人性中感情的一面(像我们常用的),它的含义极广,包括人性中整个内在的状态、思想、感情和意志等。它代表了全人格。保罗意思是说,只有以丰富的爱为基础,我们整个人才能建立在稳固的根基上。自我中心的人大多会具有脆弱与不安的个性。但任何人只要学会以整个心去爱主他的神,并爱邻舍如己,那么他的生命便有了稳固的根基。──《丁道尔圣经注释》 有人意译这个祷告如下:「求主使你们的生命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别人身上,好叫衪现在在你们里面建立基督徒的品格。你们可以为每一个你们身上的指控辩护……。」──《活石圣经注释》 这里所谓的「圣洁、没有缺点」,并不是说一个人成为「圣人」一般,都不会犯错,或是没有任何罪恶。而是说把自己远离罪恶,不再过犯罪的生活,并且是和没有信耶稣基督的人,对生命的价值观、生命的态度有区别。── 卢俊义《帖撒罗尼迦前书信息》 “成为圣洁”指主再来时,信徒成圣过程的完成(参林前一2注),这是圣灵不断在人身上作用的结果。“众圣徒”可能指已死的基督徒,也可指天使(参亚十四5),更可能同时指二者。──《启导本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