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二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一个模范的传道人】 一、保罗传道的态度(1~13节): 1.纯正的动机(1~8节) (1)放胆传讲(1~2节) (2)讨神喜悦(3~5节) (3)如母乳养(6~8节) 2.无私的劳苦(9~1节) (1)昼夜作工(9~10节) (2)如父待儿(11~12节) 3.再度感恩(13节) 二、因受迫害而不得已离开(14~20节): 1.反对者的恶行(14~16节) 2.虽不得已离开,心中却极愿再访(17~18节) 3.以教会及信徒为荣耀和喜乐(19~20节) 贰、逐节详解 【帖前二1】「弟兄们,你们自己原晓得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 〔原文字义〕「徒然」枉费工夫,徒劳无功,虚空的。 〔文意注解〕「弟兄们,你们自己原晓得」:『你们』指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们;他们亲眼看见,故可为保罗作见证。 「我们进到你们那里」:『进到』一词乃是保罗一再提到的(参一9),它含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力量的进入;保罗的用意在强调他们为着对方的缘故,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事为人(参一5)。 「并不是徒然的」:『徒然』有三种解释:(1)空手而来,无物可给;(2)空空洞洞,毫无内容;(3)白费工夫,徒劳无功。 无论作甚么解释,总之,保罗此行并不是徒然的:(1)他乃是带着『神的福音』(2节)而去,并非空手;(2)他乃是照着神的托付传讲(4节),并非空洞的话;(3)他确已收到明显的效果,不虚此行(13节),因为神的话必不徒然返回(赛五十五11)。 按『徒然』的原文时式,含有仍一直持续有效的意思;意指保罗传福音给他们,不仅收到了叫他们悔改的明显效果,并且在他们的生命上,也已产生了一种永久的改变。 〔话中之光〕(一)我们信徒无论作甚么事,都不可徒然,因此我们凡事都要省察是否荣神益人(林前十23~24,31)。 (二)基督徒无论到那里或作甚么事,都要照主的心意而行(雅三13~15),这样,所行之事就不是徒然的。 (三)一个真实且刚强的传道人,他的事奉必定结出丰满的果子,决不至于徒然。 【帖前二2】「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这是你们知道的;然而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 〔文意注解〕本节原文开头有『但是』一词,表示本节乃与前面所述完全对立──虽不是徒然(1节),但却艰困。 「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被害』指肉身蒙受痛苦(例如被棍打和上木狗之苦);『受辱』指精神蒙受屈辱(例如身为罗马公民,却未经审讯就被剥衣、棍打又下监,不能享受公民权的保护)。这里意指保罗身心俱受创伤,详情请参见《使徒行传》十六19~40。 「然而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靠我们的神』原文是『在我们神的里面』,意指下文的『放开胆量』不是出于血气的匹夫之勇,乃是因着与神在生命上有联结的关系,故能在福音的大争战中享受神作他们的胆量。 『放开胆量』意指无惧于各样的反对,自由不受拘束地公开传讲。 「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争战』是体育运动界的一个用词,表示『奋力争斗』;这里暗示他们当时的传福音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为面对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对。 注意,第二章用『神的福音』(2,8,9节),虽然和第一章用词『我们的福音』(一5)不同,实则指同一个福音,只是各有不同的强调。第一章乃强调保罗传福音的方式,第二章强调保罗所传的福音乃出自神,并不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参3~4节)。 〔话中之光〕(一)《启示录》里提示我们八条通往地狱的道路,其中第一条乃是『胆怯』(启廿一8),可见我们作基督徒,实在要在主里刚强壮胆。 (二)基督徒传福音的勇气和信息内容,都是出于真神(参13节)。 (三)我们所传的乃是『神的福音』(参8~9节),因为神是这福音的源头(参4节)。 (四)凡是出于神的,祂必负完全的责任。在各样的福音争战中,我们所需要的信心、力量、胆量…都可以从神这无穷尽的源头得着。 【帖前二3】「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也不是用诡诈。」 〔背景注解〕当时在马其顿和亚该亚一带地方所谓的『哲人』或『圣者』,他们游走四方,到处开课教训人,往往卖弄词令,沽名钓誉。 〔文意注解〕本节开头有『因为』(中文漏译)一词,表示下面乃解释上文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为何故他们仍然放开胆量传福音给帖城的人。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劝勉』指所传的福音(2节);『错误』指内容本质上的问题。全句表示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思想产物,而是纯粹出于神所启示的真道(加一11~12),未曾加添或删减(参启廿二18~19),因此其内容本质乃正确无误。 「不是出于污秽」:『污秽』指道德上的问题;全句表示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乎不道德的观念(特别是有关『性』方面的不洁,因当时希腊异教徒对性的观念相当随便),而是用心纯正且圣洁(参四7)。 「也不是用诡诈」:『诡诈』按原文原是指钓鱼用的铒,后来延伸来指为着图利而施的狡计;故此处指传道没有用不诚实的手法来引诱人信他的话,乃是光明正大地传扬福音。 『错误』指其内容,『污秽』指其动机,『诡诈』指其手段。这三样不良的情形都是出于魔鬼撒但(参林后十一3,14~15)。 〔话中之光〕(一)我们所传的福音既是『神的福音』(2节),就必定不会有错。但若自以为是的传『别的福音』(加一6),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虚假错误只能骗人于一时,但永存的真理却能赋予人道德勇气和生命的正确方向。 (三)宗教徒在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内心污秽不堪(参太廿三25~28);报载中东的炸弹自杀恐怖份子,许多人怀着到天上有许多美貌处女正等待着他们享用的心理而赴死。 (四)连本质上完全正确的福音,也有可能被人利用不良的动机和手段来予以传扬(参腓一15,17),因此我们基督徒不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五)传福音不可像一般聪明的售货员利用所谓的『推销术』,来引诱人购买他的货品那样地诱拐人进入得救的陷阱。救恩不在于巧妙的吸引和聪明的辩证,乃在于圣灵和大能的明证(林前二1~4)。 【帖前二4】「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 〔原文字义〕「验中」召,拣选,看中,认可,核准,派定;「察验」(与『验中』同字)。 〔文意注解〕「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验中了』是说经过神的考验,核准他们做传福音的工作。 『验中了』原文所用动词是现在式分词(完成式),有继续不断的意思;一面表示神对祂验中的『承认』是永远持续有效的,一面也表示神的察验工作不断进行,以确保信息的质量。 「我们就照样讲」:福音来自神,内容由神决定;现在交托给了保罗,他必须忠于所托,不能有丝毫自私的打算。 「不是要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神不看外貌,乃看人的内心(撒上十六7),祂『察验』的是『我们的心』,因为动机决定行为。神一直在察验、察看并试验我们的心(诗廿六2;一百卅九23~24)。『心』这个字在圣经里,通常解作人的内在生命本质,而不是指一时的情绪。 〔话中之光〕(一)我们的存心被神验中有多少,就托付我们有多少的事工。 (二)神所验中的,神才托付;但托付之后,神仍察验;察验通过了,神才喜欢。 (三)领受神的托付,不是一件小可的事,乃是极大的荣耀,所以我们不该将传福音这件事等闲看待。 (四)传福音这件事之所以贵重,乃因为它关系着人们的永生和永死。我们若有这个眼光,即使面临苦难逼迫,或者个人的毁誉荣辱,仍以为算不得甚么,因为抢救宝贵的灵魂比甚么都重要。 (五)神所托付给我们的是甚么,我们就传甚么;传福音者的本份是『照样讲』,不能改变,也不能传自己的。 (六)信徒如果清楚知道自己是为神所托去作福音的使者,并把握从神而来的信息和信念,他的事奉便会充满动力和信心,而不轻易被环境的顺逆或听众的反应所动摇。 (七)为讨人喜欢而事奉,会扭曲所传讲的信息内容,引致事奉只看重效果和众人的反应,而完全以『市场导向』为最高指导原则。 (八)传道人在传讲信息时,不可迎合听众的口味,一味地传讲一般人所喜欢听的话,而对神的旨意和真理却有所避讳不说的(参徒二十20,27)。 (九)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标准与不信的人不同,因此难免会被世人误会,但千万不能为着消除别人的误会而降低标准。 【帖前二5】「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凓贪心,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 〔原文字义〕「谄媚」讨好人;「藏着」假装,遮掩,掩饰;「贪心」不满足,希望得到更多。 〔文意注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谄媚的话』指特意在遣词用字上,编造出一些虚伪矫饰的空话来博取人的欢心与拥戴(参罗十六18)。 「也没有藏凓贪心」:指没有表里不一致地包藏贪念,来夺走不属他的东西。 「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保罗是否谄媚人,人可以作见证;但有否藏着贪心,只有神能作见证,因为人看外貌,神看内心(撒上十六7)。 〔话中之光〕(一)作神福音工作的人,绝对不可用福音作包装来掩藏自私自利的目的。 (二)媚世和欺人,用谄媚的话和包藏贪心,这是传道人失职的两大因素。 (三)『谄媚』是为讨好别人,『贪心』则是为讨好自己。基督徒若以讨好别人或自己为事奉的动机,就会导致凡事斤斤计较,粉饰门面或自怜、自大等种种现象,而不能有真实的事奉。 (四)基督徒应当省察自己事奉的动机,是否藉事奉来赢取别人的喝采声和陶醉于自我的满足感? (五)传道人为利混乱或谬讲神的道(林后二17;四2),或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多一11;彼后二3),表示他们『藏着贪心』。 (六)『贪心』不单指金钱上的贪婪,也指权利、名誉、欲望上的贪求;有的传道人虽能胜过物质上的贪心,却不能胜过精神上的贪得无厌。 (七)贪婪为万恶之根(参提前六10),迟早会引诱人离开主的真道,追求神之外的人事物,所以圣经说贪婪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 【帖前二6】「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却没有向你们或别人求荣耀;」 〔文意注解〕「我们作基督的使徒」:『使徒』当时有狭义的使徒和广义的使徒两类;前者指奉神旨意蒙召作福音使者设立教会的人,后者指由教会派遣担负特别任务的『教会的使者』(林后八23)。此处应解作狭义的使徒。 『我们』除了保罗之外,显然包括了西拉和提摩太(参一1)。主呼召他们作使徒,首要任务是传道(参可三14)。 「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尊重』原文由『地位』和『负累』两个字根组成;当时的使徒具有特殊的权利和地位,一面受人尊敬,一面还可享受教会在物质上的供应(参帖后三9;林前九4~15;林后十一7~9),使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建造并牧养教会的工作。 有些译文将『叫人尊重』译作『成为别人的担子(或重量)』。 「却没有向你们或别人求荣耀」:保罗在上句虽然肯定了作使徒的权益,但他深切了解身为使徒所该负的责任,所以情愿放弃权益,以免舍本逐末,反倒追求属人的荣耀(约十二43)。 〔话中之光〕(一)在基督徒的工作中,若一心想维护自己的权柄、尊严或权利,就会对事工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主耶稣和使徒的榜样,放弃尊严和权利(参约十三4~5;林前九12)。 (二)传道人不但在物质上,就是在地位和名望上,也应当一无所求。通常传道人可能因工作略有成就,就形成灵性上的骄傲,无意中陷入贪求人的称赞中。 (三)传道人固然能受人尊重(参提前五17),却不可因此而求人的荣耀。寻求从人来的荣耀,对每一位传道人都是很大的试探,许多主的工人被这试探所胜过并吞灭了。 (四)自求荣耀乃是基督徒和传道人的致命伤。在属灵的工作上,人抢夺了神的荣耀,神就得不到荣耀了。 (五)属灵的权柄必须是自自然然的受别人的尊重,而绝对不可自我强调或谋求,任何自称是神『代表权柄』的人,不配受人尊重。 【帖前二7】「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 〔文意注解〕「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存心温柔』暗示因为对方灵性幼稚,不能完全凭道理相待。这里的温柔,不是指一时的仁慈善待,而是指常时继续不断的态度。 有些解经家将『存心温柔』(epioi)解作『如同婴儿』(nepioi),因为这两个词在希腊原文非常相近,只差一个字母“n”,被抄写圣经的人故意漏掉,以致『如同婴儿』变成『存心温柔』,显得后者比较达意。但这些解经家们认为,若解作『如同婴儿』,连同下文的『母亲』,正如保罗在本章后段一面自喻『父亲』(12节),另一面却用『离别』一词(17节)意为『使成孤儿』,以对立的隐喻式描述法,来表明他如何像父母亲一样对待信徒。若这个说法能够成立的话,本句就可译作『在你们中间如同婴儿般的单纯』,这样,保罗乃是放下『母亲』的身段,用孩子能够领会的『儿语』与之呢喃交谈,母爱情怀,溢于言表。 「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乳养』按原文不仅指喂养,更有亲切照顾的含意(参弗五29)。这里将信徒喻作『孩子』,意思有二:(1)他们是自己传福音所生养的孩子(林前四15);(2)他们在主里的信心幼稚如同孩子。 〔话中之光〕(一)温柔与温和乃是真实主仆的一个标志(提后二24~25);作主的仆人应当凡事为别人着想,如何才能让别人得着属灵的益处,而不是一味的好胜争辩。 (二)许多时候,信徒的属灵光景仍如孩子,不熟练仁义的道理,所以只能喂奶(来五12~14)。 (三)喂养别人的人,必须小心不要将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喂给别人。 (四)传道人在卫护真理上,应当像战士一般刚强壮胆地争战(2节),但在牧养信徒上,应当像母亲一般存心温柔。主的工人不仅理性坚强,并且感情丰富。 (五)一个作母亲的人,她所想的,不是她自己的舒适、享受与快乐,乃是如何去满足她孩子的需要,为此她不但温柔、体贴、细心、警醒、忍耐,甚至甘心为孩子的缘故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爱好。传道人若真的像母亲一样的对待信徒,不知要造就多少人! 【帖前二8】「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 〔原文字义〕「爱」热切喜爱,热切渴望,切慕;「愿意」乐意,认为美好,以为喜悦;「性命」魂;「疼爱」亲爱,完全的爱,神圣的爱(agape)。 〔文意注解〕「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这个『爱』字在新约圣经里仅在此处用过一次,相当特别,有人推测这是育婴室中用来爱抚婴儿的语汇;保罗似乎有意要表示他对他们的爱乃是如同母亲待自己孩子一般的真挚与热切。 「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愿意』较好译作『欢喜拣选』;保罗为着爱他们的缘故,欢喜着拣选他一生的道路,以传神的福音为职志,宁可放弃自己的权益,甚至赔上性命亦在所不惜。 〔话中之光〕(一)保罗传讲福音的动机,是由于爱心,不是为了个人自私的利益。对人的关怀,总该是我们与人分享福音的动机。 (二)传道人应该不仅渴望与人分享福音,甚至也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的性命。 (三)真实主的工人,乃应当是一个『给』的人,将神所托付的,连同自己的性命一起摆上『给』人。 (四)『施比受更为有福』(徒二十35);真正认识主的人,宁可拣选『给人』好处,而不愿从别人得到甚么好处。 (五)『爱』使『给予』变成喜乐,而不是牺牲。 【帖前二9】「弟兄们,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昼夜作工,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 〔原文字义〕「辛苦」劳累,劳苦,为难;「劳碌」劳动。 〔背景注解〕当时所有犹太人男子都必须从小学习一种谋生的技能,连拉比也不能例外,他们不能单靠教授律法来维持生活。保罗大概自幼就学会制造帐棚(参徒十八3),故以此供养自己。 〔文意注解〕「辛苦劳碌,昼夜作工」:『辛苦』指因劳动而产生的疲累感觉;『劳碌』指缺少休息。全句指他甘愿作当时罗马人所不屑的体力劳动,藉此自食其力。 保罗在此特别提到劳碌作工,可能希望那些一心等候主再来而不肯作工的信徒(参四11),学习他亲手作工的榜样。 「传神的福音给你们」:『传』字原文意指『照着差遣者(主人)的意思宣告或布达』,并不是讲说自己所喜欢讲的话。 「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受累』指成为别人的经济上负担。 第九节可说是第八节的最佳实例,左证他们如何为着将神的福音给人,甚至乐意将他们自己的性命也给出去,才会这样地辛苦劳碌。 〔话中之光〕(一)传道人应尽量避免过分依赖别人,对任何能帮助福音事工的工作,都不应引以为耻。 (二)近代教会越来越多人发觉并同意,带职事奉的价值并不亚于全时间事奉,因此若非出于神的呼召,不应草率放弃世俗职业。 (三)传道人最重要的任务,乃是传讲神所要他们传达的信息,因此,不但不可随意胡说一篇信息,敷衍了事,并且也不可特意加插虚浮华丽的辞藻和生动夸张的演说姿态,以免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神的信息转到讲者的才干。 【帖前二10】「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 〔文意注解〕「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不是指故意行在信徒眼前,而是指日常行事为人难免不被他们耳闻目睹。 「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圣洁』偏重在指内心的纯洁、良善,这是神所知道的(参4~5节),『公义』偏重在指外面行为的正直、美好,这是人所看得见的,『无可指摘』偏重在指无论对神或对人,没有任何可以招致责难的地方(彼后三14;腓三6)。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行事为人,应当正直、良善,无可指摘,不单向着不信的世人要有好见证,向着信主的人更该有好见证。 (二)我们的好行为固然不可故意作在人的面前(太六1~8),但也不可故意叫人看不见任何好行为(太五15~16)。 (三)凡是我们公开的行为,有别人可以作见证;凡是我们背后的行为和内里的存心,有神可以作见证。 (四)口头的教导,人人都会;生活的榜样,非常难得。理想的传道人,不但要会在口头上施教,还要在行为上有好见证。 (五)『能说不能行』(太廿三3)的传道人何其多,然而一般信徒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传道人的『说』上面,难怪传道人一直在『说』字上下功夫,想尽办法增进自己的讲道技巧,却忽略了更重要的行事为人。 【帖前二11】「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原文字义〕「劝勉」恳求,召近身旁加以劝戒;「安慰」鼓励,表同情;「嘱咐」吩咐,作见证。 〔文意注解〕「你们也晓得」:这是提醒他们回想当时的实际情形。 「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劝勉』含有劝戒和勉励的意思(参五14上);『安慰』含有鼓舞和抚慰的意思(参五14中);『嘱咐』含有叮咛劝告的意思。 『各人』原文语气比『每一个人』更强,重在指个别的应对。 「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意指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为人父母者渴望自己儿女在成长过程中能有正常的表现,就以『劝勉、安慰、嘱咐』表达出他们疼爱的情怀。 〔话中之光〕(一)传道人的工作不是在讲台上讲一篇信息而已,还须在日常的接触中对各人有不同的劝勉、安慰和嘱咐。 (二)传道人对待各种不同情况的信徒,应当用不同的话语、方式和态度,切不可千篇一律的以不变应付万变。 (三)安慰与鼓励,必须使人奋发和上进,而不可变成叫人沉睡的麻醉品。 (四)保罗所嘱咐(原文意『作见证』)信徒的,正是他自己所实行的(参9节;四11);他并不是光嘱咐别人去作,自己却连一根指头也不肯动(太廿三4)。 【帖前二12】「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 〔文意注解〕「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行事』在这里乃指各人的整个生活方式。 『召』字原文现在时式表示神对信徒的呼召是仍然持续的。无论是在旧约或新约,神呼召人的目的,乃要在他们身上彰显神的圣洁品性(参出十九5~6;申廿六18~19;彼前二9),因此与我们的行事为人紧密相关。 「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祂国』就是神的国,也就是神掌权的范围。神今天为着要在地上得着一班人作祂国的子民,就藉传讲福音使信的人悔改、重生、进神的国(可一14~15;约三3,5),如今我们信徒是已经蒙拯救脱离黑暗的权势,而被迁到爱子的国里了(西一13)。所以按属灵的实际而言,我们这些在神的家(就是教会)里面的人,也就是在神的国里面了(弗二19;彼前二9)。问题是,我们今天虽然已经在神的国里,却仍没有完全顺服神的权柄和旨意,以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并未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因此需要爱神的信徒追求并活出神的国和神的义(太六33)。凡能在地上遵行神旨意的人,将来在主降临、神的国度完满实现的时候,就要得着神的赏赐(太七21),就是得祂荣耀(帖后一12)。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的生活必须与他们所领受的呼召相配合,他们生活的方向必须取悦呼召他们的神。 (二)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必须为自己身为『天上的国民』(腓三20)的事实作见证。 【帖前二13】「为此,我们也不住的感谢神,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 〔文意注解〕「为此,我们也不住的感谢神」:『不住的感谢』乃形容感谢的强度,比『常常感谢』(参一2)更强,感谢到几乎不能自制。 「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领受』意指相信神的道,并将它接纳到心里面(参约一12)。 「不以为是人的道」:『人的道』指为了迎合当时流行的知识而传讲的话。 「乃以为是神的道」:因为他们所传讲的话出自神的启示和感动,其源头乃是神。 「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神的话乃是活泼、有功效的(来四12),故运行在信的人里面。『运行』原文现在时式表示神的话正在『不断』地运行中。 〔话中之光〕(一)『传讲神的道』及『听见就领受的心田』,是福音广传的两大要素。 (二)人若要『领受』神的话,必须先『听见』;而听见是从『传』道来的(参罗十14),因此传讲神的话至为紧要。 (三)我们所要传讲的,不是人的话,乃是神的话;不是靠口才和学问,把道讲得动听感人,也不是表现我们自己,乃是靠着圣灵将神的话送进人的心中。 (四)神的话若没有人的信心来配合,就与人无益(来四2)。 (五)神的道在那些『持续』信靠神的信徒心中,成为『不断』运行的力量。 (六)一个基督徒看待圣经的态度,可以显明他对主耶稣基督重视的程度。祂的活的道(约一14),而圣经是写下来的道,但在实质上两者是相同的。明白了这个关系,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圣经。 (七)神的话在我们的里面,是我们受试验和患难时最大的资源;当神的话在我们里面运行到一个程度,我们的心思意念、甚至我们的全人,会受神话语的管理,使我们超越过环境而得胜。 【帖前二14】「弟兄们,你们曾效法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 〔背景注解〕当日犹太人到处迫害基督教,其原因不外:(1)犹太领袖认为耶稣是个假先知,不愿意祂的教训到处传播;(2)罗马政府虽然视犹太教为合法的宗教,但犹太教徒与政府的关系仍然非常紧张。当时,基督教被视为犹太教的一个分支,犹太人恐怕社会上对基督徒的责难会拖累他们;(3)他们惧怕当许多犹太人归信了基督教后,自己的政治地位受到动摇;(4)他们对自己作为『神的选民』的特殊身分引以为荣,抗拒外邦人成为教会的成员。 〔文意注解〕「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这是指耶路撒冷原始教会因受逼迫而分散在犹太各地的教会说的(参徒九31;加一22)。 「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本地人的苦害』本来是指犹太人在帖城所煽起的对保罗的迫害,当时显然是由当地的外邦人执行(徒十七5~9);这种迫害,如今更是继续加在教会身上。 「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虽然保罗对他本族人有极大爱心并深切关怀他们的得救(参罗九1~3;十1),他却没有避开不用严辞责备那些迫害教会的犹太人。 〔话中之光〕(一)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为传扬福音所受的苦害虽然形式和程度不一样,但基本性质和迫害的来源大同小异,因此我们可以效法别的教会面对苦害的态度和精神。 (二)为主受苦是一个可以激发基督徒更爱主、信仰更坚定的好见证,值得我们提说并推介。 (三)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小心注意,那就是有些受苦的人往往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要求别人来同情和帮助自己的苦难,却感受不到别人的苦难,以为自己是惟一遭受苦难的人。 【帖前二15】「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又把我们赶出去。他们不得神的喜悦,且与众人为敌;」 〔文意注解〕「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以色列人在整个旧约历史中,一直逼迫他们的先知(参徒七52)。 「又把我们赶出去」:『赶出去』原文意思是『在后面追着逼迫』。 「且与众人为敌」:指下文『不许…得救』(16节)一事。 【帖前二16】「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 〔原文字义〕「极处」终于,到底,终结,极点,拯救。 〔文意注解〕「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神的忿怒』援引旧约『神以忿怒作恶人杯中的分』的隐喻(诗十一6),指当主再来时要倾倒在罪人身上的怒气(参一10);全句意指他们恶贯满盈,若不快快悔悟,即将面对神的最终审判,无可逃避(参腓三18;帖后一5~9)。 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此处指的是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灭的事,但散住各地的犹太人在圣城被毁时,绝大多数并未遭受其害。 又有些人认为是指主后49年犹太人遭罗马皇帝驱逐出罗马的事。其实,保罗在15节提到主耶稣和先知的被杀,在他心中所存的应是主耶稣和先知关于将来的预言;故此处所指当为将要来的事,而不是指现世的报应。虽然此处用的是过去式,但亦可解作所要发生的事绝对不可避免。 【帖前二17】「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 〔原文字义〕「暂时」一个时辰;「离别」变成孤儿。 〔文意注解〕「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离别』按原文有儿童丧父母或父母丧子女之意。保罗自喻对待帖城信徒们有如乳养孩子的母亲(7节),又如严父(11节),故此处用这词来形容他被迫离开帖城,那种强行分离之苦,有若父母丧失子女。 「我们极力地想法子」:『极力』这字结合了勤勉并迅速的意思,表示难以忍受多拖延一刻的『极度地盼望能立即付诸实行』。 「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愿意』原文指一种强烈的情感或爱好。 【帖前二18】「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 〔文意注解〕「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我保罗』用意在强调他重返帖城的迫切愿望。 「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意指撒但在背后所兴起的环境因素,使得保罗无法回去访问帖城。 〔话中之光〕(一)在一切抵挡主工、逼迫信徒的人为因素背后,都有撒但的作为存在;牠是阻挡福音,引诱信徒放弃信仰、重陷罪中的邪恶力量(参三5;林前七5;林后十二7)。 (二)我们并不是与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躲在人们的背后兴风作浪的恶魔争战(弗六12),因此基督徒不要把人当作真正的仇敌,特别是那些不同意我们的基督徒(参帖后三15)。 【帖前二19】「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甚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吗?」 〔原文字义〕「来」临在(Parousia)。 〔文意注解〕「并所夸的冠冕是甚么呢?」『冠冕』按原文指的不是皇冠,而是希腊人竞技优胜者所戴的桂冠。 「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来的时候』这句话按原文是用来指一位伟大人物的莅临,例如王室成员的到访。 「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吗?」原文没有『站立得住』,是中文翻译时加上去以补足它的意思;实际是说,当主再来时你们得有分参与迎接或朝见。 全节意指保罗以帖城信徒的坚贞为他工作的成果表现,可以据此得主奖赏。 〔话中之光〕(一)传道人的喜乐和盼望,既不是关乎今世的收获或增益,也不是自己个人的成就,而完全是关乎羊群的长进和教会的建立。 (二)基督徒在凡事上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今天一切的活动,都要以当主再来时如何向祂交代为观点,这会使我们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三)当主再来时,传道人是否得主称赞与奖赏,端视他们所服事的信徒属灵情况如何而定。 【帖前二20】「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 〔文意注解〕信徒的属灵情况良好,乃是传道人的荣耀和喜乐(参腓四1);现在是如此,当主再来时也是如此(19节)。 〔话中之光〕(一)一个正常的传道人,乃是以主的荣耀为荣耀,以神的喜乐为喜乐的人。 (二)一个正常长进和建造的教会,就是传道人的荣耀和喜乐;不必等到将来,现在就可以享受到这种荣耀和喜乐。 叁、灵训要义 【一位模范传道人】 一、背景(1~2节上): 1.被反对者毁谤中伤 2.但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二、他的勇气──靠神放开胆量(2节中) 三、他的信息──神纯正的福音(2节下~3节) 四、他的动机(4~6节): 1.不是要讨人,乃是讨神喜欢 2.没有用谄媚的话 3.没有藏着贪心 4.甚至放弃当得的权利 5.不求人的荣耀 五、他的见证(7~11节): 1.一个温和的人,如同温柔的母亲 2.一个殷勤的工人,辛苦劳碌、昼夜作工 3.一个圣洁的人,无可指摘 4.一个有为父心肠的人,劝勉、安慰、嘱咐 六、他的目标(12,19~20节): 1.造就信徒,使他们对得起神 2.坚固信徒,使他们在主来时站立得住 【传道人指南或教牧手册】 一、无论到那里都有工作的果效──并不是徒然的(1节) 二、虽被害受辱,仍旧靠神放开胆量(2节上) 三、传讲『神的福音』(2节下) 四、动机纯正,光明磊落(3节) 五、不讨人的喜欢,只讨神的欢喜(4节) 六、既非媚世,也未藏贪心(5节) 七、不求人的荣耀(6节) 八、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7节) 九、疼爱信徒,愿意摆上自己的性命(8节) 十、辛苦劳碌、昼夜作工,不愿成为信徒的累赘(9节) 十一、以身作则,生活为人圣洁、公义、无可指摘(10节) 十二、谆谆善劝,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11节) 十三、目标崇高,按神的旨意造就信徒(12节) 十四、即使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17~18节) 十五、以信徒的成就为盼望、喜乐、冠冕和荣耀(19~20节) 【劳苦作工的榜样和果效】 一、劳苦作工的榜样(1~12节): 1.忠心的管家(1~6节): (1)以『争战』(较力争胜)的态度传道 (2)『不是出于错误的』,是照神的『托付』 (3)『不是出于污秽』,『不是用诡诈』(「诡诈」原文「置饵于钩」),『没有藏着贪心』 (4)『不是要讨人喜欢』,『没有用过谄媚的话』,『不求人的荣耀』 (5)只『讨那察验人心的神喜欢』 2.如同温柔的母亲(7~8节): (1)『存心温柔』 (2)『乳养』――分赐生命 (3)『爱』,『疼爱』,甘愿给自己的性命 3.如同劳苦的父亲(9~12节): (1)『辛苦劳碌』,『昼夜作工』,不叫一人受累 (2)以身作则――『圣洁、公义、无可指摘』 (3)话语――『劝勉』、『安慰』、『嘱咐』 (4)使之与神发生直接关系――『对得起神』 二、劳苦作工的果效(13~20节): 1.为神的道忍受人的苦害(13~16节)――『赶出去』、『为敌』: (1)因着神的话在人心中运行 (2)因着效法神的各教会 2.以门徒为荣耀喜乐(17~20节): (1)『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 (2)只要信徒能站立得住,就是荣耀和喜乐 【传道人的五个『不是』和三个『没有』】 一、五个『不是』: 1.不是徒然的(2节) 2.不是出于错误(3节上) 3.不是出于污秽(3节中) 4.不是用诡诈(3节下) 5.不是要讨人喜欢(4节) 二、三个『没有』: 1.没有用过谄媚的话(5节上) 2.没有藏着贪心(5节下) 3.没有向人求荣耀(6节) 【传道人所该有的美德】 一、勇敢(2节) 二、诚实(3节) 三、无私(4~6节) 四、爱心(7~8节) 五、殷勤(9节) 六、圣洁(10节) 七、公义(10节) 【一个刚强站稳的教会】 一、能够刚强站稳的因素: 1.因有刚强站稳的传道人作榜样(2节) 2.因有正常的养育使之长大成人(7节) 3.因有正确的教导使之明白神的心意(11~12节) 4.因有神的道运行心中使之刚强站稳(13节) 二、刚强站稳的情形: 1.接受神的道不以为是人的道,坚信是神的道(13节) 2.无惧于逼迫苦害,效法神的各教会(14节) 3.得以免去犹太人的罪恶(15~16节) 4.灵里有刚强的联系交通(17~18节) 5.命定给人带来荣耀和喜乐(19~20节) 【神的】 一、神的福音(2,8,9节) 二、神的喜欢或喜悦(4,15节) 三、神的见证(5,10节) 四、神的国(12节) 五、神的荣耀(12节) 六、神的道(13节) 七、神的教会(14节) 八、神的忿怒(16节) 【几件对立的事】 一、人的喜欢和神的喜欢对立(4节) 二、人的荣耀和神的荣耀对立(6,12节) 三、人的道和神的道对立(13节) 四、面目的离别和心里的离别不同(17节) 【那些迫害教会的犹太人的七大恶行】 一、他们杀害主耶稣和先知(15节上) 二、又赶逐保罗和他的同工(15节中) 三、他们不得神的喜悦(15节中) 四、他们与众人(指信徒)为敌(15节下) 五、不准保罗传道给外邦人(16节上) 六、常充满自己的罪恶(16节中) 七、神的忿怒大大临到他们身上(16节下)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帖撒罗尼迦前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帖撒罗尼迦前书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