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罗西书第四章拾穗 【西四1】「你们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地待仆人,因为知道你们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公公平平』其原文有公道及平衡的意思。公道就是于理无亏,适合公理的评判,平衡甚至超乎公道以上,几乎有平等的意思。―― 周志禹《歌罗西书信息》 『公公平平』原文是两个字『公平和平等』或『正义和公平』,这是基督徒待人的标准。――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主人必须记凓他自己也有一个主人──就是在天上的基督。他要向神负责,正如他的工人向他负责一样。主人不可以说:『这是我的私事,我可以随心所欲而行;』他应该说:『这是神的事;祂托我管理,我必须向祂负责。』所以基督徒的工作教义认为主人与仆人同样是替神作工;工作的真正报酬,并不是以地上的金钱去衡量,而是将来有一天由神给予──或者祂可以决定不给予。──《每日研经丛书》 【西四2】「你们要恒切祷告,在此警醒感恩;」 “恒切祷告”也表明祷告者对神的不断倚赖,和对神旨意不断等候的态度。我们正需要藉祷告操练这种对神的态度。 “儆醒感恩”,这儆醒不是指别的事,而是特指感恩方面要儆醒。我们不但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儆醒等候主来(太25:13),还要儆醒感恩。基督徒承受了神许多恩典──或是祷告应允,或是在困苦中得蒙神拯救,或是无意中得神暗暗的保护,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得神默然的爱护;但却常不“儆醒”地觉察那是神恩佑的缘故。所以使徒劝告信徒要儆醒感恩。──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祷告的生活有两个主要原则:感恩的心和儆醒的灵。有感恩的心,祷告就不会变得枯燥无味;有儆醒的灵,祷告就不会疲乏困倦。――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祷告要恒切,就是要持续不辍,坚决不放松(参路十一5~13 ;弗六18)。又应随时祷告,儆醒主来的日子近了。因有主基督的怜悯和大能的保守,我们身在世间,却有存在天上的盼望,应在祷告中感谢。──《启导本圣经注释》 恒切: 这动词含有坚韧的持续性和热忱之意。指信徒的祷告不能火热于一时,要持续不断地求<路11:1-13,正确的祷告生活>。警醒: 属灵方面应常常警戒之意。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2~6】若说前半部(3:18-四1)是局限于基督徒家庭的狭义上的劝勉,本文则是适用于全教会的广义上的劝勉。保罗知道没有祷告就无法持续圣洁的信仰生活,因而强烈地劝勉信徒要不住地祷告(2-4节),到了后半部则劝勉大家要活出能够对不信者作见证的生活(5,6节)。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3~4】保罗写信时被囚罗马,故说“为此被捆锁”。他人虽系囹圄,带着手铐铁链,心却片刻未忘传扬福音。他要求整个教会在祷告中纪念他和他的同工,叫福音的门能再开启,可以把基督救世的佳音,以及外邦人与犹太人同蒙救赎、同归一主的奥秘传讲开。参《以弗所书》三6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时被囚在罗马监狱的保罗,心中仍然热切盼望传福音,恳切托付歌罗西信徒为自己祷告。因为传福音是他的目标,也是他所关心的全部。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5】「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 “用智慧与外人交往”的意思,是要凭圣灵所赐的智慧,认识外人心灵中的需要,认识人心的诡诈和险恶。不但不受外人的诱惑,反而引导他们悔改归主;真智慧必然引人认识真神,决不会随从错误,导入迷途。──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与外人交往,就是神赐给我们机会,去传福音给他们听,以偿还福音的债。―― 周志禹《歌罗西书信息》 『外人』是没有信基督的人。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与世隔离的。基督徒永远不能脱离生活的环境,不能过出世的生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顾及外人,要与外人来往。另一方面,这句话也显出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见证。不信的人不能用糅眼看见基督,不能领会我们所讲的道理,但他们却能看见基督徒的生活。因此基督徒与外人来往的时候需要有智慧。这种智慧是实际生活中的智慧,叫外人从我们的生活中看出作基督徒的宝贵,基督徒的可羡慕。――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与教会以外的人来往要有智慧,对自己的生活应小心谨慎,不要成为别人不接受基督的绊脚石;反要积极遵守主旨,从日常行事为人中见证主基督(林前十23~24)。 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主所赐,应充分利用 的每一机会服侍主,向世人见证、传播基督真理。──《启导本圣经注释》 外人: 不信者(林前5:12,13;帖前四12);爱惜光阴: 指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的机会。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5~6】对于生活在不信者当中的歌罗西信徒,保罗劝勉两件事:一是基督徒当行的生活方式(5节);是说话的方式(6节)。如果我们时常注意这些问题,将会有很多人接受福音。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6】「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和气』是『恩言』有恩典的言语,温和、包容、庄重、不刻薄、有涵养,叫人听了感到舒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不会造成尴尬的局面,可以说是『有风度』的话。――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没有盐的食物平淡无味。基督徒的谈话,不单内容要充实、正确,更要动听,叫人喜欢听,听了觉得是一种享受。――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不信的人都各有不同的需要,他们的需要或问题是具体的,基督徒的答案也应当同样的具体,每个答案都应当与发问的的个性、背景、困难的性质相符合。要能这样回答各人,单有一套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工夫去明白发问的人的需要。――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盐”有保存和调味的作用,圣经时常用盐作比喻。主耶稣就要信徒作盐,身体力行主的教训,服务人群,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太五13;路十四34)。保罗在《以弗所书》五4斥责各种淫词戏语,现在他鼓励大家,说话应发挥感化、洁净的作用,有建设性,能造就人。应尽量利用神赐的光阴智慧地答复他人的问题,满足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寻求真理的需要(参彼前三15)。──《启导本圣经注释》 带着和气: 内含喜乐、富有魅力、开朗之意,指充满智慧的对话。用盐调和: 基督徒的对话特征应具有纯全和健全。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7】「有我亲爱的兄弟推基古要将我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他是忠心的执事,和我一同作主的仆人。」 “忠心的执事”,一7提到以巴弗时用过这句话。保罗在写给以弗所的书信中,也称许推基古是忠心的执事(弗六21),可见当时推基古不只奉派探望歌罗西教会,也包括小亚细亚的各教会。──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本节原文有『在主里』用来形容『执事』和『仆人』,指他因着在主里而有这两种的职分。 保罗用三句话推荐推基古:(1)『亲爱的弟兄』:2)『忠心的执事』;(3)『一同作仆人』。『亲爱』指在他的性格里有爱的成分;『忠心』指在他的责任里是忠心可靠的;『一同』指在他的工作里有彼此服事的关系。――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推基古: 出生在亚西亚(徒 20:4),是保罗第三次宣教旅行时的跟随者。他得到了保罗的信任,把本书传递给歌罗西教会,也曾传递书信给以弗所教会(弗6:21,22),后来被差遣到提多曾事奉过的克利特(多3:12)及以弗所(提后四12)。根据传承后来他成为克勒芬(Colophon)的主教,不久之后殉教。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7~8】推基古是给保罗送信到各地教会去的使者(弗六21)。他是亚西亚各教会的代表,陪同保罗一起访问过耶路撒冷(徒二十4)。他代表保罗去过以弗所(提后四12)和革哩底(多三12),现在又带信去歌罗西教会。信中称他为“亲爱的弟兄”,是神家中的一分子;“忠心的执事”:不是指他在教会中有执事的职分,而是指他执行特别的侍奉工作,例如为保罗送信,并且把保罗个人的情况向教会作口头报告;这些情况是他信中没有提及的。最后一项“一同作主的仆人”:指他是同工,代表他访问教会,可能还寓有一同坐监之意。(参一7称以巴弗为“一同作仆人的”,记《腓利门书》23节称以巴弗为“同坐监的以巴弗”。)──《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7~18】本文是本书的结论部分,先介绍传递书信给歌罗西教会的同工(7-9节),并谈及保罗的同工对他们的问安(10-17节),随后以祈祷来结束(18节)。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9】「我又打发一位亲爱忠心的兄弟阿尼西母同去,他也是你们那里的人。他们要把这里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 阿尼西母原本是腓利门的奴仆,因为偷了主人的财物潜逃,却在罗马被捕入狱。在狱中保罗带领他信主,称他是“一位亲爱忠心的兄弟”,可见那原本偷窃、不诚实、道德堕落的阿尼西母,已因基督福音的拯救,完全改变了。甚至,使徒保罗认为他也可以受差派,跟随推基古同到歌罗西,把保罗的光景告诉信徒。按腓利门书的记载,保罗曾极力为阿尼西母求情,并且称他是:“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门10)。可见阿尼西母确实悔改得救,还经过保罗的观察证实。阿尼西母也成了保罗在罗马被囚的活见证。虽然他自己下了监,却把监狱里的罪人改变成为神家忠心而亲爱的弟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他是你们那里的人』可能是强调说他是们中间的一个,和你们完全一样,完全平等。――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阿尼西母是奴隶,为歌罗西信徒腓利门家中的仆人,曾逃跑,后来信了主。保罗现在遣他回歌罗西。详情参《腓利门书》<参考资料>。──《启导本圣经注释》 阿尼西母: 他本来是歌罗西教会的信徒腓立门的仆人,从家逃亡到处流亡途中,在罗马狱中认识了保罗,且皈依基督教(门1:8-21)。后来同推基古一起回到腓立门所在的歌罗西教会。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9,11,15,17 阿尼西母、耶数、宁法、亚基布是谁?与保罗的关系如何?】 答:①阿尼西母Onesimus(西四9)——意思是有益的,为歌罗西的居民,后来成为该教会之信徒。此人原是腓利门的奴仆,因亏负其主人,显然是因曾经窃取了主人的财物,而潜逃到罗马城,在此遇见了保罗,受保罗之教诲,在狱中带领他信主,就侍奉保罗,得其欢心,被称为是「一位亲爱忠心的弟兄」,并且差遣他随推基古(西四7,参二九一题)一同到歌罗西去,将保罗的景况告诉了那里的信徒们(西四7-9)。其时上了年纪被囚的保罗,原想留下阿尼西母代替腓利门伺候他,但觉得于理不合,故又另写亲笔信给腓利门,见证阿尼西母确已悔改得救,称他是「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弟兄」。为此恳求腓利门收纳他,至于他所亏欠的财务,都要归在保罗的账上,保证略偿之责。保罗对于他们赤诚的爱心,感化其归主之力,由此可见矣。 ②耶数Jesus(西四11)——意即救主,按原文是与耶稣同名,耶数又称为犹士都Justus,就是公正的意思。在新约圣经中用此名的有三人:㈠是约瑟巴撒巴之罗马文的又一姓名(徒一23);㈡是哥林多的一信徒名字(徒十八7);㈢即为本节所提的名字(西四11)。此人是与亚里达古,马可(西四10,5,参一四五题一四项,及五八题一三项),都是奉割礼的人,为神的国跟从保罗同作主工,使他心里大得安慰。关于犹士都与保罗其他的关系,我们均无所知。 ③宁法Nymohas(西四15)——意思是新郎,为居于老底嘉一信徒,在他的家中设有教会,可能就是老底嘉教会的所在。保罗在罗马致书于歌罗西人时,曾特别向老底嘉的弟兄和他并他家里的教会问安。此二城相近,故保罗吩咐他们和教会信众念这书信,都能彼此传诵(16,参下一题)。 ④亚基布Agrippa(西四17)——意思是管马者,为居于歌罗西之一信徒,保罗在致歌罗西人的书信结尾语中,曾特别提醒劝勉他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领受的职分。」可想而知,他所领受担负的某种职分,相当重要,而且可能是在承受某些试探之中。保罗要他谨慎,能够儆醒自守,克尽其职,以免辜负主的托付。保罗在腓利门书2节中,曾称他是「与我们同当兵的」。他可能是作过歌罗西教会的传道人,按这节经文看来,亚基布或许是为腓利门家属之一,大概就是他的儿子,其家中设有教会。据传说,亚基布系耶稣七十门徒之一,曾任老底嘉教会的监督,后来为主殉道。——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四10】「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 “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这马可就是徒十五37-41所记载的马可。那时保罗因为他在第一次游行布道时,曾半路离开他们(徒十三13;十五38),而跟巴拿巴争论,不肯再带他同行。但在这里保罗却特别叮嘱歌罗西的教会说:“(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可见马可虽然起初曾半途退缩,后来却已悔改,重新振作起来;这时正跟保罗同在罗马(门24),而且一直被主重用。直到保罗殉道之前,还吩咐提摩太要把马可带去见他(提后四11)。 马可原是彼得亲密的同工,彼得称他作:“我儿子马可”(见彼前五13),所以在使徒时代,他是保罗和彼得都一同器重的青年工人。──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亚里达古是保罗的同工,一同传道(徒十九29;二十4;二十七2)。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曾参与保罗第一次布道旅行,后因事退出。保罗曾因他的缘故与巴拿巴争辩,二人因而分头工作(徒十三13;十五36~39)。从这里的话可以知道马可后来获得保罗的谅解和赏识。 【西四10~17】亚里达古: 生于帖撒罗尼迦,以弗所发生骚动时曾被囚(徒9:29),并曾跟随保罗去过耶路撒冷和罗马(徒20:4;27:2)。马可: 巴拿巴的外甥,是记录马可福音的作者(徒12:12,25;彼前5:13)。耶数又称为犹士都: 除本节之外,没有任何线索。据推测可能与歌罗西教会相熟,从称他为“奉割礼的人”来看,似乎是犹太人。医生路加: 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路1:3;徒1:1),很可能从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行时开始同行(徒16:10-17;20:6-16)。和11节相对照分析,他很可能是外邦人。底马: 虽然他是向歌罗西教会和腓立门问安的保罗的同工(门1:24),但当保罗再次入狱时,他却离开保罗去了帖撒罗尼迦(提后四10)。亚基布: 很可能是腓立门的儿子(门1:1,2),照本文来看,他肯定是在歌罗西教会事奉的牧者。据推测他可能是在以巴弗不在时照管教会。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四11】「耶数又称为犹士都,也问你们安。奉割礼的人中,只有这三个人是为神的国与我一同做工的,也是叫我心里得安慰的。」 原文Ieesous,与“耶稣”同,所以和合本译作耶数。“又称为犹士都”,就是“义”的意思。 亚里达古、马可和犹士都是奉割礼的犹太人,都跟保罗同工,向外邦人传福音。这里说“奉割礼的人中,只有这三个人,是为神的国与我一同作工的”,这话大概是指当时跟保罗一起在罗马的同工而言。但无论如何,这话暗示在罗马反对保罗的犹太人势力相当大。可是这三个人跟保罗同心,已经叫他心里大得安慰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中文译为“耶数”的原文与“耶稣”一名同。“耶稣”这个名字在犹太人当中很普遍(徒十三6)。“犹士都”大概是附加的名字,让他在同名者中可资识别。 这里提到的三个人都是犹太基督徒(“奉割礼的”)。他们与保罗同工,特别把福音传给犹太人(“为神的国与我一同作工”)。──《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12】「有你们那里的人,作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你们安。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的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 祷告是与主交通,是灵里的一种享受,但同时祷告也是一种『竭力劳苦』的工作。在心灵里有挣扎的时候,或是为了别人的困难代求的时候,或者借着祷告要抵挡邪恶的势力时,祷告就成了一场争战,需要用尽所有的力量,努力的去作战。――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有你们那里的人,作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你们安。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 以巴弗是一位祷告的战士。牛津的福布斯罗伯逊(Forbes Robertson)常说,与人交谈,不如用半小时为人祷告更叫人得益。 以巴弗的祷告不但『常常』,并且是『竭力』,意思是像一个角力运动员那样全力以赴地去与人搏斗。―― 沈保罗《真知灼见――歌罗西书讲解》 【西四12~13】以巴弗是歌罗西教会的一位领袖(一7注)。老底嘉和希拉波立二城与歌罗西极近,前者离歌城16公里,后者只有10公里。──《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13】「他为你们和老底嘉并希拉波立的弟兄,多多的劳苦,这是我可以给他作见证的。」 『多多的劳苦』是指体力方面辛勤工作的劳苦。――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西四14】「所亲爱的医生路加和底马,问你们安。」 按文法的构造,前面『亲爱的』一语只用在路加身上,并不包括底马;底马晚年变节(参提后四10),可能早已有了一些迹象,所以保罗这里对他没有任何称赞的话。――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这位路加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一直伴随保罗赴罗马(徒二十七1~二十八15)。详情参看《路加福音》<参考资料>。 底马是保罗的同工,后来在保罗最需要他的时候退出,回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四10)。──《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15】「请问老底嘉的弟兄和宁法,并他家里的教会安。」 『老底嘉』在歌罗西的西北,约有十七、八公里。『宁法』大概是老底嘉教会的一位姊妹,整个老底嘉教会在她的家里聚会。――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宁法是个女子,身世不详。新约时代,基督徒常常在信徒的家里聚会,老底嘉城宁法的家、歌罗西城腓利门的家(门2节)、腓立比城吕底亚的家(徒十六15,40),还有哥林多城该犹的家(罗十六23)都是例子。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在以弗所和罗马都把家供教会之用(罗十六5;林前十六19)。基督徒基于客观环境需要须在家中聚会,这种家里的教会似乎在第一、二世纪极为兴旺,到公元三世纪,教会才开始有自置的会所。──《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16】「你们念了这书信,便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叫他们也念;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 “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意思不是指老底嘉教会寄给歌罗西的信,而是指保罗寄给老底嘉的信。他们读完之后,也会转来给歌罗西教会的信徒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可能保罗把他写的书信当作一个教导的工具,让教会在公开聚会时读出来,又叫各地教会伦流诵读。――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从老底嘉来的书信”大概指保罗写给老底嘉的教会的信,与他写给歌罗西的这封信,在教会中交换诵读(参二1注)。也有人说这就是《以弗所书》,因该书是在小亚细亚一带教会里公开诵读的(参《以弗所书》<参考资料>。但决不是说老底嘉教会有信致歌罗西教会。──《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16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是什么书信?】 答:保罗曾对歌罗西教会的信徒们说:「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关于这一封书信,有人认为是指保罗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一封书信,他们念完以后,再传到歌罗西教会信徒的手中,保罗也要他们来念该书信。有人则认为这是老底嘉教会写个歌罗西教会的书信。又有人认为这是使徒老约翰在拔摩海岛时,所写给老底嘉的那一封书信(启三14),但因他写此信时,保罗早已死了,故不可能是指这一封。惟最后根据一般的推断,认为是保罗给亚西亚各教会传诵的一封公函——以弗所书(参二七五题五项),不过圣经没有说明,未可确定。依笔者的管见,这封书信就如前面所说的,是保罗写给老底嘉的一封,不过未被列入新约经典,而久已失传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四16本书与以弗所书有何关系?四章16节所说“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是何书信?】
一、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中的教义与教训有许多相同,乃是一件不能否认的事实。
比方:以弗所书所题及的神秘的“掳掠了仇敌”的教义(弗四章8节),在歌罗西书则说得更详细:“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西二章15节)。
以弗所书一章23节又是神秘难解的一件事“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在歌罗西书一章24节则说,保罗要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以弗所书的十架和平论(二章16节),与歌罗西书同(一章20节)。
以弗所书的与基督同活、同在天上(二章5一6节),与歌罗西书所说互相辉映(三章1一2节)。
又关于伦理问题,即夫妻、父子、主仆间的关系,则差不多完全一样。
读者自己可以将两书作比较式的阅读,便会觉得这两本书真是一套“姊妹书信”了。
因此,有些解经家便认为以弗所书为一封地区书信的见解不能成立,理由是:如果以弗所书是一封地区书信,亚西亚各教会均可阅读,亦均曾阅读,歌罗西教会的信徒也一定读过以弗所公函,保罗又何必在写歌罗西书时重复以弗所书的教义与教训呢?
不过,以弗所书与歌罗西书是有不同的主题的。
以弗所书是注重基督与教会的种种关系,像丈夫对妻子说话,歌罗西书则注重基督为教会元首的种种情形,像校长对学生发言。同时,在以弗所书并无有关对异端的驳斥,在歌罗西书则充满驳斥异端的口吻,已如上述。以弗所书并无问候朋友的句子,歌罗西书则甚多(四章)。
二、至于本书四章16节所谓“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一般的见解认为是上文所说的那封以弗所公函。也有人相信是保罗另外写了=封“老底嘉书信”,不过书信甚短,或价值不高,未被列为新约经典。天主教的圣经在马丁路得改教前竟有老底嘉书在内,可能是后 人伪造的。
亦有人相信所谓老底嘉书信是另外一位信徒写的,可能是彼得或别人,该信对亚西亚教会有益,已传到老底嘉,保罗劝勉歌罗西教会也要念该书信。
不过,约翰充军到拔摩海岛时所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书信,不可能是保罗所指的这一封,因为约翰写老底嘉书为时甚晚,保罗早已为主殉道了(启三章14一22节)。
教父耶柔米则认为老底嘉书信被拒绝列为新约圣经,是有理由的。后人猜想该书中的理论或不合每一时代的需要。
又有人说从老底嘉的书信是老底嘉信徒想念保罗而写给保罗的书信,保罗要歌罗西信徒去阅读,以激发他们爱护保罗的心而已。
虽然多数人承认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是以弗所书,不过无圣经.明文足以支持这个被公认的说法而已。――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西四17】「要对亚基布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 “亚基布”按门2大概就是腓利门的儿子,保罗在门2称他是“与我们同当兵的”,可见他很可能也在歌罗西作传道。这里使徒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似乎暗示亚基布会面对某种试探,或是他领受某种新的职分,是他从前未曾担负过的。所以保罗要他谨慎尽职,不辜负主的托付。──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职分』与『执事』(7节)同一字根,意思就是一种服事的工作。――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亚基布是歌罗西的一位信徒,为腓利门家的家人(门2节),很可能就是他的儿子。“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不是说在教会中的职分,而是交托他手中的工作。保罗嘱咐他尽责完成。──《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四18】「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你们要纪念我的捆锁。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暗示本书由别人代笔。保罗所写的书信,多由别人代笔,但在书末加上亲笔的几句问安语,使信徒可以分别他的笔迹,免得有人假冒(如林前六21;帖后三17;加六11;门19)。──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保罗写信多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他然后在信末亲笔签名并加问候语(林前十六21;加六11;帖后三17;门19节)。 保罗最后提到他的“捆锁”,不是因为有苦难想从信徒那里得到同情,而是要读信的人敬重他作外邦人使徒的权柄。他是为了传福音而下监的(一23~25)。──《启导本圣经注释》 纪念我的捆锁: 保罗这样的呼求不是因为惧怕被囚,而是劝勉大家爱自己,同时要大胆地效法自己所显明的苦难的榜样。──《圣经精读本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