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罗西书第一章拾穗 【西一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 既奉神的旨意作基督的使徒,神就必与他同在,帮助他担负这重大的职责。――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表示保罗在接受使徒的职位时,便将自己的意志、思想完全放下了,从此以后,一切都要按着神的旨意行;神的旨意是最高的、惟一的标准。 『使徒』原文与『大使』同字。大使不能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来说话。保罗所传的信息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神交付他的。――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按“使徒”原文apostolos,新约共享了七十九次(参杨氏经文汇编),其中保罗与路加用了六十八次,意即奉差遣。圣经中,除了主所亲自设立的使徒之外(太十1-4),还有圣灵设立的使徒(徒十三2,比较十四4,14)。他们不但都有见过复活主的经历,也有主所特赐的权柄,可以行神迹,并惩罚犯罪者(参徒五1-11;十三4-12;林前四21;五5),他们的这论具有与神的话语相等的权威。所以这职分不是随便那个人都可以得着,而是神所特别设音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保罗未去过歌罗西教会(二1),也非由他亲自建立(一4,7~9)。他在信首的问候中自称为“基督耶稣使徒”(参林前一1注),因为错误的信仰已侵入教会生活(例如二4,8),他凭神所给的作外邦人使徒的权柄,写信予以揭露并纠正(参弗三1~12)。信中提到他忠心的同工提摩太,现在与他为伴。提摩太的名字出现在保罗不少其他书信中,且多赞扬,与保罗亲同父子(林前四17;腓二19;帖前三2) 。提摩太是小亚细亚一带教会都熟悉的“兄弟”,甚受敬重。现在与他一同问候受信的教会,说明此信虽非二人联名(信中经常用“我”;四18且用“我保罗”),但里面说的话有提摩太可作见证,决非他一己的私见。──《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自称是“基督耶稣的使徒”,借此申明自己记录本书的权威。“使徒”是“被差遣”的意思,含有被赋予权柄,能够以神代言人的身份活动的人(路6:13;徒14:14)。在这里,保罗强调使徒职分是照神旨意委派的,而不是自己愿意或被人推荐(加一15,16)<提前 绪论,书信的问候语和使徒权柄的主张>。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14】使徒保罗通过以巴弗(7节)得知异端的错误教导,威胁到歌罗西教会的情况后,为保护歌罗西教会写成此书。当时出现在歌罗西教会的异端因素大体分为:①犹太教的律法主义;②希腊哲学;③伪装的基督教形式主义等三种。保罗认识到他们的严重危险性,因此对立足于基督为万有之首的基督论和圣徒的价值观,进行了极富逻辑性的论述。这是因为当圣徒正确认识基督时才能够战胜世上的假知识和价值观。本文是本书的绪论部分,以常规问安开始(1,2节),以对歌罗西教会信仰的感恩(3,8节)和为教会的成长而祈求的内容(9-14节)组成。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写信给歌罗西的圣徒,在基督里有忠心的弟兄。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归与你们!」 『圣徒』不是一种特别的基督徒,乃是一切基督徒的通称,若不是圣徒,就不是基督徒。 『有忠心的』原文有两个意思:一有信心,二有忠心。有的注释家说本句应该作『有信心』。意思说,真有信心,或满有信心。――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在歌罗西』『在基督里』,此两说不是可以任择其一而得满足,好像是代表两种无相关的生活,乃都是少不了的,是要同时过的,是相辅而行,不可偏废的。――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成圣的生活不是一种已经达到的阶段,乃是一种向主敞开的态度。――迈尔 『忠心』原文与信心同字。『有忠心』意思就是信心坚贞不移,就必忠心不悖。――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恩惠』是说希利尼话的人见面时问候的话,是神赐给人白得之惠。『平安』是说希伯来话的人见面时问安的话。人都需要平安,无平安就不能过生活。但平安是出于神的恩惠,无恩惠就无平安。――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一个『忠心』的人,至少要具有下面所论及的信、爱、望三要素,而这三要素甚至有范围之界限,就『在基督里』,这样在基督之外就不算、不足介意了。――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原文pistois意思是“忠信的”。对于在受异端摇动中的信徒来说,能坚持他们的信心,也就是对主有忠心,毫不疑惑地信靠基督,就是忠心的信心了。使徒称歌罗西信徒为“在基督里有忠心的”,有勉励他们的意思,他们既属于有信心的人,就该忠实地信赖他们所已经接受的救赎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当日信牍的体裁,在信首同时书明写信与受信人的名字,然后才是问候语;不象中文尺牍 ,写信人的名字到信末才署上。保罗采用这格式,但融化于基督信仰中,称自己为奉差遣传信息的人(“使徒”),称受信人为分别为圣归入基督的人(“圣徒”,参林前一2注),又是忠心侍奉神的亲同手足的弟兄。“恩惠平安”:参《以弗所书》一2注 。 保罗一开头就强调“圣徒”与“忠心的弟兄”,是要受信人明白,圣洁的生活、与基督的联合和对神的尽忠,是信徒能坚守真道抵抗邪恶力量的坚固基础 。──《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用4种名称称呼歌罗西信徒:①“圣徒”指为敬拜神而分别出来的人,奉献给神的人;②“在基督里”:这句话强调信徒属灵的地位,指如同一个身子中的肢体一样与基督密切联合;③“忠心的”:人格上受人信赖,属灵方面,向神有确实的信心、尽心忠诚的人;④“弟兄”指“一个母胎所生”之意,保罗之所以使用这一词,是因为从灵性来讲基督徒都是一位神所生。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3】保罗书信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信首总不忘记感谢父神,同时也不放过对受信教会的美德或长处给予赞扬和鼓励(《加拉太书》是唯一例外,参加一1注)。表示感谢虽也是一世纪希罗文化惯用的书信形式,但保罗把感谢归于“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感谢”也是本书的一个主题(12;二7;三15~17;四2)。保罗因歌罗西的信徒在信心和爱心上的长进而感谢神,藉以激励读信的人对以巴弗带去并传给他们的福音真理忠实信守 。 信心与爱心都是来自父神,圣经从不为一个人的有信心与爱心而感谢这个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借着感谢神暗示自己与歌罗西教会信徒的德性和恩典及他们的信仰的成熟有紧密的联系。神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希腊语手抄本中这部分用语采用多种形态,但没有改变其根本意义。暗示我们所祷告的神就是耶稣基督在他品性中以父的形像彰显的那位神。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3~8】生命上持定信心,生活上持定爱心,事奉上持定盼望,这三方面都要平衡,不可偏于某一方面,否则可能是『属零』而不是『属灵』的人了。――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本文中感恩祷告的内容,与歌罗西教会所处的状况或通过以巴弗建立的保罗和这教会的关系有关。不仅充分体现了保罗所感谢的状况和特征,也清楚显明其根据与背景。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4】「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 『在基督里』在新约圣经里,共见一百三十余次,可见其重要。这词实在是开天上仓库的总钥,是我们无价的珍宝,因为神必须在基督里才能与我们发生关系,向我们施恩,我们也必须在基督里始能亲近神。――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在基督耶稣里』主要的不是作信心对象,而是指他们灵里生活的范围。――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真正的信心永远不会使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独善其身』的信心,不是圣经所讲的信心。真正有信心的人,必定会爱神爱主爱众圣徒。――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在基督里”就像在一个永远稳固安全的保险库里面一样。因为有主自己大能的保护和看顾,并有祂自己作我们的代求者(路二十二32;来七25)。 “向众圣徒的爱心”是得救信徒之生命表现(约一三14;五1)。“向众圣徒”表示爱心不是只收藏在心中,爱心是必然有所发表的,是要达到所爱之人身上的。正如神爱我们并不只在心中爱,也赐下祂的独生子。神爱世人,祂的爱不是静止在天,而是浇灌到人心里来。爱就像“光”那样,必然泄露,无法收藏。──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保罗简单问候过后,立即转入主题,也就是以巴弗带来的信息。他先提到歌罗西信徒已有的美好体验,也是构成基督徒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信心”、“爱心”和“盼望”。《林前》十三13指出信、望、爱是信徒永存的美质(参该节注)。但这些都来自神,人不可以自夸。信心须活在基督里,也行在基督里,基督才是赐人新生命的源泉。信心藉爱心而彰显,有信心的人须能在实际生活上关心爱护神家里的众信徒 。 【西一4~5】这里所记三种美德的次序,可说是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的;先信次爱后望,信心是根据于已往,爱心是实显于现在,盼望是仰慕于将来。――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这三件美德不是完全平行的。『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是建立在『存在天上的盼望』的根基上。前两者好像是生命结的果子,作者好像是树的根。――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这里详细谈及保罗感恩祷告的根据:第一是“信心”,这里的信心指在基督里与他维持人格上的关系;第二是“爱心”,这是信心的果子,真信仰的确据(加5:6;雅2:14;约壹3:14)。这种爱加倍的爱意味着神无条件地牺牲自己,照顾我们的神的爱<约壹 绪论,圣经中对爱的理解>;第三是“盼望”,根据本文这是荣耀的赏赐,即神的子女将得到的有关天上的祝福。信、望,爱这三样是所有世代的基督徒都要具备的信仰要素(林前13:13)。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5】「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 『存』字的原文有实存和存放的意思。在希腊的文学中,常见人将这字用在『存放储蓄金银』的词句上。――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福音的中心不是道理,乃是基督。――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道』是圣经上常用的字,代表神的启示,福音的道就是神在福音的信息中启示给人的道。――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这“盼望”不是幻想而是可靠的实在。盼望是福音真理的一部分,不可因假教师要他们把目光放在眼前,便放弃福音信息中有关救赎的未来一面。因为神“在万古之先”就应许了人永生(多一2)。这才是真福音。──《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6】「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普天之下,并且结果、增长,如同在你们中间,自从你们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样。」 『普天之下』福音是关系万民的,而异端则是限于局部的。――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结果』原文的动字是今恒时体,表明福音是不住的结果子。又是关身态体,是指着本有的能力。――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真知道神恩惠』或作『知道神的恩惠实实在在的是甚么』。――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福音的信息是盼望,他们借着听动作而领受了,因而成了他们生命的经验。『听』在属灵的经验上是极主要的一步。――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真福音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适用于普天下的人,这是福音之为真理的凭据,也是来自神的证明。歌罗西人所听到的真福音无论传到那里都同样有效,无论是谁听了接受都同样得救;不象假教师所传的道理,得救只限于有特别慧根的人。 保罗指出基督的福音象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一样(创二十二17~18),已在各地迅速增长。事实证明,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三十年 ,福音已传到罗马帝国全境(23节;罗一8)。这福音极可能是他在以弗所居住的三年中,从他习道的以巴弗带去传给歌罗西人听的(四12~13;徒十九10)。──《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向歌罗西信徒强调基督福音自生自长的生命力和普遍性,强有力地论证其真理性。主的福音超越时空的界限,在世界的任何地放都能结出生命的果实。普天之下: 这词虽是保罗夸张的表达,在这里却带来生动的果效。结果: 是现在分词的中间语态,指内住在信徒心里的福音的潜在能量。增长: 表明福音的迅速传播,所以这用语表现福音的内在活动和外在的扩张。并且这词都采用现在时态,暗示持续而不断的活动。在这里我们要记住:①神的能力使凡福音所传到的地方都能结出果子(罗一16);②福音能使听的人明白神的恩典。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7】「正如你们从我们所亲爱、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所学的。他为我们(有古卷:你们)作了基督忠心的执事,」 『一同作仆人的』原文作『一同作奴仆的』。一切的真基督徒是完全皈依基督作主的奴仆;作主奴也不难,因为主的轭是容易的。――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所学的』注意他没有说『所听的』却是说『所学的』。意思就是说,以巴弗不只是一次两次的讲给他们听,乃是不住的教训他们。――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四12),曾在歌罗西传讲福音并可能建立当地的教会,也可能曾在附近的老底嘉和希拉波立传道(四13)。他来到罗马,把歌罗西教会的情况告诉保罗,后者才写此信(四8)。他此时可能与保罗同工(“一同作仆人”可以解作一同作基督的仆人),也可能与他一同被囚(见《腓利门书》23节)。保罗称他为“忠心的执事”,是保罗在奈古士河谷传福音的代表(参<参考资料>),忠于所托。歌罗西人从他所学与保罗亲自来传无异。 “以巴弗”为“以巴弗提”的缩写,溯源于希腊爱的女神“爱弗提”:可见以巴弗本为异教信徒。这个以巴弗和腓立比教会的以巴弗提(腓二25;四18)不同,不可混淆。──《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7以巴弗是谁?与保罗的关系如何?】 答:以巴弗提Epaphras——意思是可爱的,系歌罗西教会的人,为神家里一位忠心的执事。当保罗首次在罗马被囚时,他到罗马,可能是代表歌罗西教会向保罗致意问安,报告歌罗西教会工作结果,及信徒在真道上向他学习的情形,并且也把他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告诉保罗(一6-8,四12)。保罗曾见证他是一位竭力祷告的人,为教会信徒多受劳苦主的仆人(西四12,13),我们由此可以看见,他是歌罗西教会的传道人,到了罗马以后,就作保罗狱中的陪伴,为耶稣基督的缘故,与保罗一同坐监受苦,其爱心与保罗亲密的关系,是可想而知了(门23)。——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一7~8】以巴弗: 推测他与腓利比教会忠实的仆人“以巴弗提”不是同一个人(腓2:25;4:18)。以巴弗出生于歌罗西(4:12),似乎他不仅在歌罗西地区,也是在老底嘉和希拉波立一带极为活跃的福音工人。虽然不知其原因,但他曾经与保罗一同被囚在罗马(门一23)。关于以巴弗本文谈及三件事:第一,他是“我们所亲爱,一同作仆人的”。这表明他与保罗一样,是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也把他当作自己事工中主要的同工。第二,指出“他为我们作了基督中心的执事”。这句表明在歌罗西的事工中以巴弗是保罗的代理人。但他不是以保罗的权威作工,而是以保罗所事奉的主的权威来作工。第三,是以巴弗把歌罗西信徒的爱传给保罗。这里“因圣灵所存的”意味着是圣灵使歌罗西信徒明白他们所持有的爱。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8】「也把你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告诉了我们。」 “你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这句话也概括地指歌罗西信徒在信主以后所有的一切属灵美德。因“爱心是联络全德的”,是一切属灵品德的基础,又是他们已经获得新生命的凭据──“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约一四7;参五1)。这种爱心,乃是圣灵住在信徒心中的结果(加五22)。──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爱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没有属灵生命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心。――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以巴弗带来的信息有好的一面,“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当指歌罗西教会对保罗的殷切关心和问候。他虽未见过这间教会,却因有圣灵在人心里所生的互相关怀,让他可以说:“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二1)。对这间刚建立而且在长进中的教会,他必须提醒他们留意假教师的“花言巧语”,坚守真道,不为所惑(二4 ,8)。 【西一9】「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属灵的进步不是出于人的力量,乃是出于神的工作,故此人不应当以灵性的进步向人夸耀,却当竭力向神不住的祷告。――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祷告就是我们与神相通最紧要的方法。――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人生的目标既是最要紧的,那么必须要有真知识作为人生的舵。――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人知道神的旨意,比知道一切的一切更要紧;实行神的旨意,是信徒惟一有价值的工作。――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若欲得知神的旨意,可问己心:(1)我是否愿意全然实行神的旨意,无论其代价若何(2)我是否只想实行合乎我心意的那部分的硕的旨意?(3)我是否愿意全然丢弃那自私自利的心,去专意寻求硕的荣耀?――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智慧』是明白基本原则的能力;属灵的智慧是知道基本的属灵原则。『悟性』是评判对错、分辨是非的能力。――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满心知道』原意为『完全的知识』。此完全的知识并不单指头脑的了解,也不仅是思想上的同意,乃是包括内心的接受和乐意的遵行。――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满心知道』按原文即『全知道』(林前十三12)。今天我们虽未能全知道神的本身,但却可以全知道神的旨意。――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不住的祷告祈求”这句话显示保罗为信徒的祷告是十分恳切的。他内心为信徒的需要有十分热切的盼望。他为以弗所信徒有着同样的爱心(弗一16),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也是说“不住的纪念你们”(帖前一3),又劝勉他们也要“不住的祷告”(帖前五17)。显见他所劝导信徒的正是他自己向来所实行的。他为信徒的代祷,是出于里面热切诚实的爱,而认真地为他们代求。 “悟性”是信徒的心思,是能领悟事物的一种本能。“一切”暗示属灵的智慧和悟性有许多方面,使徒所盼望于歌罗西信徒的,不只是在某一方面有属灵的智和悟性,而是在一切事上都有属灵的智慧和悟性。──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本节至11节是保罗的祷告,鼓励受信的人去行他求神帮助他们做到的事。“诺斯底主义”在第一世纪侵入新生教会中,倡言人的得救靠智慧悟性,不是信心,更非行为:认为有此智慧便能深入明白神的事。保罗在这几节中,可能用了一些假教师用的名词术语来护卫真道,予以反击。 他指出“知道”(原文为epignosis,有“认识”、“知识”之意)不能脱离神的旨意而独立。真正对神的认识要有顺服神的行事为人来配合,不能单凭推理,光讲抽象的理论。“智慧”(原文sophia)与“悟性”(原文sunesis,有“了解”的意思)也是与生活上的实践密不可分的。信徒实际上可以随时祈求圣灵的帮助,得到正确方向和规范。“属灵的”不是一个好听的字眼,而是生活实践上的需要。“知道”、“智慧”与“悟性”都实现在基督身上,人可以藉圣灵得到这些美好质量。──《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时诺斯底主义的假教师们渗透到歌罗西教会,主张只有他们拥有优越的知识,并借此诱惑圣徒,因此保罗向圣徒们强调真知识的必要性<约壹 绪论,诺斯底主义>。这知识正如10节里所指出,是圣徒营造成功信仰生活所必要的分辩力,同时也是能看透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奇妙的救赎的启示的洞察力。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9~10】『满心知道』、『多知道』乃指不同程度的明白和认识,就好像第一次认识的朋友以及多年交往认识的朋友是有分,这分别是指认识的程度不同而言,所谓『日久见人心』。――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西一9~14】保罗通过以巴弗得知歌罗西教会内异端思想的蔓延状况,从而热切地向神祷告祈求。首先祈求他们能够明白神的旨意,且得到属灵的分辨力,进而通过属灵的成长持续充满喜乐与感恩的生活。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0】「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 『好叫』表明9节与10节的因果关系;心里的知识必有行为的实验。――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并不是说信徒要把一切的善事逐一的实行出来,给信徒加上一种难担的重担,乃是说他们属灵的知识,应该在行为方面发出一种适当的表现;并当在一切善事上尽心竭力,以致那工作有好的效果。――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基督徒若要结属灵的果子,他们的灵命也必须深根于永生神。――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对得起主』又可译作『配得上主』;基督徒的生活,必须配得上基督给我们的生命。――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 “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的结果,能叫我们“渐渐的多知道神”。因为多结果子,就必在灵命上渐渐长大,在各方面行善的经历中认识神。神既是良善的,在善事上结果子就是行在光明中,与神相交(约一1:7),自然就更多认识神了。但另方面,必先“满心知道神的旨意”,才能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二者互为因果。 “渐渐的多”原文auxanomenoi,是auxano的多数式现在分词,是继续增长的意思(与6节的“增长”同字)。──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有了这些属灵的好质量的人,在道德与灵性上可以达到三个标准:1,行事为人够得上被称为基督徒;2,在与神的关系上,做任何事都可以符合祂的心意;3,结出好行为(善事)的果子来,并且增深对神的认识,越来越能感染影响他人。信徒有了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教会才能在社会中见证荣耀神。──《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10~14】强调了讨神喜悦的因素或其组成因素。那就是“结果子”(10节)、“渐渐地多知道”(10节)、“力上加力”(11节)、“感谢”(12节)。结果子: 意指持续结出丰盛果子的基督徒的生活。但基督徒不应只满足于在善事上结果子,同时应努力灵性成长。这种概念在句子“渐渐地多知道神”中出现。这里的动词时态,与先前已谈及的动词时态(结果子)一样,也是现在分词,强调应继续不断地这样努力。力上加力: 指持续领受权能的意思,这是源于神所赐的丰盛,而不是单凭我们的需要。感谢: 是基督徒生活的第四要素,感谢的理由之一是神叫信徒“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得 绪论,感谢的要素和义务>。13,14节陈述了“叫信徒与众圣徒同得基业”的证据。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1】『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新译本作『赐给你们各样满足的能力』。更进原文的译文作『以诸能而强健』。――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不论工作多大、多难,凡是按着神旨意的工作,就能从神得着能力,这是一个宝贵的应许。――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忍耐”与“宽容”是信徒应结的善果(加五22~23),也是面对困难与逼迫时需要的好品格。“忍耐”是对逆境而说的,是对外来压力的坚忍不屈;“宽容”是以恢宏的心胸对待磨炼我们自制力量的人。不问邪恶的力量多大,靠着那握有无限权能的父神,信徒必能力上加力,而且凡事都喜乐,不灰心、不丧胆,去战胜要把他们掳去的敌人(二8)。──《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12】「又感谢父,叫我们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 『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世人在地上建立财产,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把自己的产业与人共享,我的就是我的。甚至有侵占的行为,认为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天上的基业就不一样,它是同信的人共得共享的,因为天上的基业是非常丰富的,是无限的,人人能共得,只要你有『儿子』的名分就可享受得到。――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基业”指天上的一切盼望、荣耀,永生的福乐、赏赐,与属天之各种权利。信徒在信主得救以后,就有圣灵住在心中,作为得基业的凭据。──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本节至20节为保罗向信徒发出的号召,要他们都能高举基督,做到完全的地步,配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 “得基业”是神最早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赐他和后裔可得迦南地为业(创十三14~17)。保罗用旧约的典故来描写新约时代的教会。基督信徒今天已有比迦南更美好百倍的基业,能“在光明中”与众圣徒同列,这是信徒共有的存在天上的盼望(5节)。“光明”是圣洁的象征,也代表真理(林后四6)、爱(约壹二9~10)、荣耀(提前六16)与生命(约一4)。神是光,信徒也应作光(约八12;弗五8;约壹一5)。黑暗是邪恶力量的表征,是光明的反面(13节)。 也有人把天使包括进“光明”中的众圣徒中,认为保罗针对歌罗西教会中敬拜天使的倾向(二18),要信徒明白,他们作为神国的子民,有一天会象天使一样得见神面,地位不输天使。《林前》六3且说到那一天, 信徒要审判犯了罪的和不听命的天使。──《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13】「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迁到』意指环境的变新,表明基督徒的人生,不是一种有新愿望的旧人生,乃是一种新的生命,在新的灵界里,有新的元帅要听从,有新的国王要服侍。――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世上有世上的『国度』,有世上的权柄,所讲究的是『理』,甚么事都凭理。但神国度是不仅讲『理』,神的国度更讲『牺牲』,为人着想不为自己凭理。――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爱子的国”就是对基督的国。注意“迁到”原文是过去式,不是指将来的事,乃是指以往的事,与上句“脱离黑暗的权势”同是信徒得救时所蒙的恩典。我们已经被迁到“爱子的国里”。这“国”按现今来说就是指教会。主的国度将来要具体的实现,但在现今却是无形的,就是指散在全世界真正得救重生的基督徒们,他们就是真教会。 “爱子”原文huiou tees agapees autou,圣经只这样连用过一次,虽然中文圣经在14,15节都用过,但英文圣经这两节只用了两个代名词whom及who。这“爱子”特别强调基督与父神的关系,乃是神所喜悦的独生子。所以,凡在爱子里的人也都蒙爱的,且都有了爱子的生命,有分于神的性情(彼后一3-4;加四5-6)。──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消极方面,神拯救我们脱离邪恶力量的权势,不再受撒但的辖制;积极方面,神把我迁徙到基督的爱中,与祂的子民在教会中共度光明生活,互相关怀,彼此扶持,一同服务人群。有的解经家指出,保罗写这句话时,也含有谴责诺斯底的教义的用意。这一派的假教师主张,人只要受洗“复活”进入新生命,立刻可以不朽,进入基督的国度。保罗指出在脱离罪恶与进入教会新生活之间,有一个“救赎”的过程在。若没有神的赦罪的恩典,人得不到救赎。保罗用“迁”(原文为metestesen)字来强调这过程。这正是14节所说的意思。这救赎是神儿子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完成的。人须有信,信赖主恩,认罪悔改,过圣洁生活,才能得到那存在天上的盼望,到达神救赎的高峰(12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爱子: 按字面意义是“他所爱的儿子”之意。国: 在这里不能按末世论或领土的意义来解释。那国是歌罗西信徒心中现存的神的国度(约3:3-5),意味着基督掌管人心的主权性统治<可一15,神国的概念>。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3黑暗的权势和爱子的国是指什么?】 答:保罗说:「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这里所谓黑暗的权势——乃指魔鬼和罪恶的势力(路廿二53;来二14)。魔鬼是管辖这幽暗世界的(参二八六题),全世界都受这黑暗的权势所辖制,都卧在这恶者的手下,充满了各样的罪恶(约壹五19;罗一21-32),世人的生活行为,是常在这黑暗的领域中,受到魔鬼权势的引诱和束缚,而倾向与罪恶。所谓爱子的国——就是基督的国,这是一个属灵的国度,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无形的神的国(参十一题),但是将来必要具体的实现出来。现今是神救了我们,脱离了那黑暗的权势,又把我们迁居到祂的国里,成为祂国里的子民,凡是信主蒙恩得救的人,都是已经进入祂的国了。就现今恩典时代而言,这个国就是基督的真教会。祂是这国的元首,我们都是因着祂的救赎恩功,从那黑暗魔鬼的权势下得到了释放,在这光明的国度里,得想自由和一切恩典与福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一14】「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 原文“得”是今恒时体,“救赎”与赦免”是名词。这表示我们在基督里一直都有救赎,有赦免。虽然信徒得救之后,还可能犯罪跌倒,但基督救赎的功效并未停止,祂救赎的恩典永不会缺少,我们还可以借着信心支取祂救赎的功劳,恳求祂的赦免。我们既然都是身受基督救命之恩的人,就当将生合才智全献在祂手中,凡事求祂的喜悦了。──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西一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看见』一语包括内心的领会、认出、明白等意思。――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形像』的意思包括:(1)表示相似或相同;(2)本体的代表;(3)表示尊贵和权柄。――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像』这个字,是当时讲异端的人所常用的字。『像』有代表的意思。――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首生的”原文prototokos,与下文18节的“首先复生”为同一个字,跟罗八29的“长子”也同一字。照犹太人的用法,这“首生的”是指弥赛亚说的(诗八十九27)。所以这“首生的”绝不是说祂是人类中最先被生的;而是指祂首先复生,显明是那应许中的弥赛亚,是神的儿子(罗一3,4)。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可译作“祂是先于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这种译法把基督与一切受造物清楚地分别出来。祂不是爱造的,乃是在受造者之先(约一1;箴八22-31)。“首生”是指祂的复活说的(西一18)。──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我们不论是天上的,地上的,是使者,是人,都是神所造的;但基督就不是神所造的,是首生的。保罗在此就说出其中的分别:祂是生的,而我们是被造的。生与造,有极大之分别,洋娃娃,桌子……你可造出来;但晗不能造出一个儿子,用多少化学原料也造不出来。儿子是要生出来的,造的与生的基本上有所分别。所以基督与一切被造之物,绝对基本上有不同的地方。── 鲍会园《歌罗西书的信息》 『亚流主义派』的人曾利用这句话,证明基督为一被造者,不能谓与父神从亘古就同时存在的。在英文译本中,似亦表示基督虽为被造之中最早者,但仍为被造者之一。但在原文中希腊字Prototokos的意思,是指基督为创造之先的一位。这样,基督是被列在创造之外的。从下一节话『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者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足见祂也是创造万物之主了。──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本节至20节可能是初期教会的一首诗歌,颂赞基督超越的地位。15~16节赞美基督为创造主,万物藉祂而造,宇宙的命运握在祂手中。17~18节上半,说明基督是结合全宇宙的力量,也是万有之首。18节下~20节,赞美主基督藏有父神一切的丰盛,祂复活完成了神的计划,世界历史有了新的开始,也借着祂的救赎大功,人得以与神和好。 本节至16节简洁综述了新约有关基督位格的教训。神是个灵,人不能见到祂,唯有借着祂的儿子基督耶稣将祂表现出来(林后四4~6)。“像”是“代表”也有“显明”的意思。“爱子是…神的像”不是说神就是这个样子,而是说神取得人的形像后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基督是在人的世界中彰显神。祂存在于一切造物之先。“首生的”不是说基督为神的造物,而是说一切灵界的力量和万有都是藉祂而造。“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概指天使,在诺斯底异端中,天使地位甚高。保罗指出,天使乃被造物,是藉基督而造的。 不但如此,基督也是创造的目的,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为祂而造;祂才能结合万有于一身,一人钉死十架,使神与全人类和好。──《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不是物质或肉身意义上的表达,而是对父神的本质性的表现和具体化(约一18;14:9)。换言之,在实体,本性,永恒方面圣父与基督完全同等。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亚流(Arius,A.D.256-336)以此为根据,主张基督也是被造物。但本文的意思是,按时间来看,基督在创造万物以先,是超越万物的存在(来7:3)。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5基督是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以先何意?】 答:在这一节圣经的意思,是保罗针对歌罗西教会的异端而作的,这异端乃指亚历山大的神哲主义,和犹太的律法主义混合产物(参三O七题4项),因他们否认基督为神人之间的中保地位推翻了基督完全救赎的恩功。他们不高举基督,反而极力主张要敬拜天使,严守摩西的律法规条,所以使徒在这里特别要将基督的崇高地位明示出来。 ①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基督本是神的像,原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参二九八题),但是借着这位父怀里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将祂表明出来(约一18)。这里的像字原文为(),是含有肖像、形象、模型、表彰之义(太廿二20;西一15,三10;林前十一7;启十三14),如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的面上,使人看见祂所显出神荣耀的光,而认识祂就是神的儿子(林后四6;太十七2,5)。所以希伯来书说:「祂是神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一3,参三七五题),「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这可足以显明基督是神的完全代表,祂将父神的形象一切丰盛和荣耀都表彰出来。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十四9),这话是已经充分的证明了。 ②爱子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以先——基督是神的代表,是与神同等同荣的(腓二6;约十七5)。祂是原与父为一(约十30)。这里保罗说到首生的,其原文为()(( )第一( )生产),即含有长子、头生的、首生的意思(罗八29;路二7;西一15,18)。这首生的是指祂复活说的(西一18),祂是成为新创造的首生的,系指基督为创造之先的一位,是先于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换言之,祂是不在被造者之内,而是被造者之外,且是超越一切被造者之上(约一1;箴八22-30)。只有祂是神所生的头生长子,远超过所有的天使,神的使者都要来拜祂(来一4-6)。所以承接下文,保罗更明白的解释,万有都是靠祂而造的,祂是在万有之先,在凡事上句首位(西一16-18),直言之,已经完全说明了基督是创造宇宙万有之根源,把祂与一切受造之物清楚地分别出来,要叫哥林多的信徒明白,不为异端迷惑,能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一15问:歌罗西书1:15按正意该如何解说?】 答:歌罗西书1: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关于这节圣经的解说,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歌罗西书这一卷书,是特别给我们看见,神的儿子祂在凡事上都居首位。所以神就把祂本性一切的丰富,都有形有体的,放在祂爱子的里面。根据这一点,我们就看见神的爱子与神的关系,我们也看见神的爱子与造物的关系。我们也看见神的爱子与新造就是教会的关系。 在第十五节上半,是给我们看见神的爱子与神的关系,下一半是叫我们看见神的爱子与造物的关系,到了第十八节,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这是神的爱子与新造的关系。神是不能看见的神,这是借着祂的爱子,就能看见神了,所以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十四章对腓力说: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们的主耶稣,乃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换句话说:祂就是把那不能看见之神,完全启示了出来,我们看见了祂,就是看见了神,因为祂就是神,这是祂与神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相信众圣徒都能了解并肯接受。问题是在第十五节的下一半说: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这是说到我们的主与造物的关系。对此多人不能十分明白,有人翻译说:祂是首先被造的,但是这一段的圣经,不能把它翻作祂是首先被造的,如果祂是首先被造的,那么祂就不是创造者,而是被造者。所以解说这一段的圣经,说祂是首先被造的,是违背神的真理,并且不合这段圣经准确的记载。这里是给我们看见说:祂是在被造中的首生者,所以中文把它翻作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之前。 “首生”这两个字就是“长子”,这个字在第十八节里,也是同样的用,首先复生的,乃是复活中的“长子”,在神的被造中,我们的主是“长子”,在复活中,我们的主也是“长子”。那么这个“长子”在圣经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怎样的解说呢?圣经里面这个“长子”,有两种不同的解说:一种是普通的解说,那就是说第一个生的。比方说在一个家庭的里面,第一个生的孩子为长子,第二个就是次子,这样接着次序下去。但是在这里不是普通的用法,照希腊原文的意思,这里“长子”的用法,乃是一个专一的用法,换一句话说,不是根据次序,乃是根据性质,不是在次序上头一个生的,乃是在性质上祂是首生的。 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意思说,所有在祂以后的,都从祂来支取里面的性质,祂也规定了以后所有的性质,这一个就是首生的意思。在诗篇89:27,神对大卫所说的话,神说:“我也要立他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这里说神立大卫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我们知道大卫按着次序来说,并不是长子,他是耶西最小的儿子,但神设立他为长子。大卫按着君王来讲,他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君王,也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君王。因写以色列人在没有君王之前,列邦已经有君王了,以色列人第一个君王扫罗,乃是根据外邦列国的君王而立的。 但是神说大卫是长子,是世界上最高的君王,我们看这里并不是指着次序来讲,这里乃是根据性质来说的,神设立他作长子,为最高的君王,意思说:所有合乎神心意的君王,都得跟随大卫的脚踪。出埃及记4:22 :“你要对法老说,耶和华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神借着摩西对法老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是我的长子。”当然按着国家来讲:以色列并不是地上第一个国家,第一个民族。但是神今天在各民族的中间,他拣选以色列作祂的长子。换句话说:神对各民族的旨意,在以色列的身上,是首先第一个彰显,凡是合乎神心意的民族,都要根据以色列的榜样。就着这两处的圣经,可以看见“首生”或“长子”,有专一的意义。 根据希腊原文讲,这专一的意义,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优先,祂是优先的,在一切之前,一切还没有之先,祂已经在那里了,祂是优先的,所以中文翻译:“祂是被造之先。”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主权,祂是有主权的,一切的主权,都在祂手里,这一个就是“长子”——“首生”的意思。我们的主耶稣与造物的关系,是站在一个“长子”的地位上,祂是优先的,并且祂对于造物是有主权的。 因此我们看见主至高的地位,祂不是一个被造,这不但在字句上可以看出来,我们谈下文时,就看见圣经也解说了这一件事情。在歌罗西书1:16:“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这段经文,很显然是解说上文的,因为上文说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之先。为什么祂是“长子”呢?为什么祂与被造的关系,是站在优先和主权的地位,我们看下述的几个原因,就可得到解答。 第一,“万有都是靠祂造的”,中文是照着文字的语气如此翻译,而在原文是说:“万有都是在祂里面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 换句话说:万有是指所有的创造没有一样不在内,都是在祂里面造的。在此翻译圣经的人,就发生了困难,万有怎样可以在祂里面造呢?人总是受物质观念所限制的,一想到里面,就产生了物质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众人都在这个房子的里面,这个房子该有多大呢?如果说所有的人都在这个房子里面,就物质观念来说,就不大容易明白。但是在原文的意思是说:万有是在祂里面造的,就是万有都是祂所设计的,万有都是出于祂的心思,因此万有都彰显祂的荣耀。 比方说:这里有一个桌子,是木匠所造,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桌子是在木匠里面造的,因为这是木匠用他自己的心思,计划了这样一张桌子,也代表着这木匠的性格。如果这个木匠很有美术天才,所造出的桌子一定很美观,如果这个木匠,个性是粗鲁马虎的,他所作的桌子,一定也是粗糙难看的,所以可以说这个桌子是在木匠里面造的。圣经不也是这样说吗?我们借着所造之物,知道神的神性和祂的大能。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因为这一切都是祂所造的。感谢赞美主!所有的万有,都在祂里面造的,都是我们的主所设计的,都是照着祂自己的性格品性,他设计了万有,因此万有都能彰显祂的荣耀。虽然今天受造之物已经堕落了,已经在虚空败坏之中,但是我们感谢赞美神,我们还能看见祂的大能和祂的神性,因为万有都在主耶稣基督的里面,就是神爱子的里面造的。这个就证明说,祂不是被造者,祂是创造者。祂对所有的万物是优先的,和有主权,因为是祂所设计的。 第二,万有不仅是在祂里面造的,并且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这个借着祂造,就是经过祂造,是祂亲手经营的。我们的主对万有来说,祂不但是万有的设计者,好像一个建筑师一样。我们的主也是那建造者,好像工程师一样,祂设计了之后,祂就亲手创造万有,万有都是借着祂造的,是从祂手里所出来的产物,因此他对万有来说,祂是优先的,祂是有主权的。 第三,又是为祂造的。不但是祂设计的,不但是祂经营的,也是为着祂而造的。被造之物,没有一件是为着自己本身而生存的,所有的万有,都是为着主而造的,所以万有应当称颂主的名。我们的主,祂是主人,祂有所有权。祂承受万有,祂是万有的主,这是主与造物的关系。你看到这三种的关系,三重的关系,就可以很清楚的说,我们的主并不是第一个被造的。我们的主乃是被造中的长子,一切都是根据祂而来的,一切都是借着祂而有的,一切也是为着祂而造的。所以这一节的圣经,是应当这样的解说。── 江守道《几点属灵的交通》 【西一15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这些话如何解释?】
这节圣经是保罗针对在歌罗西教会的异端而说的。他们不高举基督,反倒要维持摩西的律法和敬拜天使。所以保罗在这里先把基督的身份与地位加以说明。
一、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神是灵,无肉眼所能见之“像”。当神创造亚当时,是照着他的“形像”而造,这“形像”实指人类带着神的“性情、荣耀与永远”而言(参阅腓立比书二章6一7节的研究),道成肉身的主那稣乃是世上表现神的属性(性情)、荣耀与永存的事实。所以约翰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章18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四章6节说:“神荣耀的光显在那稣基督的面上”。这节圣经解释了那稣在“山上显像”的秘密。那稣本来是神,但因道成肉身后,神本来的荣耀为肉身所隐蔽,现在在山上向门徒显出神的荣耀。神的荣耀从那稣里透出来,使人看见他脸面明亮如太阳,衣服洁白如光(太十六章2节)。正如强烈的灯光透过幻灯片,显出幻灯片内本有的图画一般。
希伯来书作者则说:“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一章3节)。这里“真像”一词,原文与歌罗西书所用不同,但意义可以彼此解释。希伯来书一章3节的真像为CHARAKTER(xaf)QlCr加)原意为“雕刻”、“印记”、“与原稿完全相同的文字”。歌罗西书所用的为EIK ON(Jx如)原意为“形像”、“模样”、“代表君王的货币刻像”(参太二十二章19一21节该撒的像)。基督为神的完全代表,把天父的一切丰盛都表彰出来。所以主那稣自己宣布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十四章9节)。“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一章1节)。
保罗说这句话的动机是要让那些宣传异端的人晓得,基督是神的代表,是与神“为一”的(约十章30节“我与父原为一”),他并非与众天使相同,也不是被造的。
二、那些宣传异端的人说:“基督也是被造者之一,与天使及人类相同,不过基督是最先被造者,或说是在被造群中的第一名而已”。但保罗说:“基督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请注意这两者的见解是完全不同的。保罗的意思是基督不在被造者之内,乃是在被造者之外,他不是与被造者地位平等或是占第一位,乃是高于一切被造者,与神平等(腓二章6节)。
在这里我们要从原文找到这节圣经的真正意义。中文译为“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的话与原文的原意不同。英文译为THE FIRSTBORN OF EVERY CREATURE意即“一切被造者的长子(或首生的)”,并无“在……以先”等字样。原文则为PR OTOTOKOS(长于或首生的)PASES(一切)KTISE OS(被造者)(ⅡllpOJr orofc0℃na刚《fcrcGEItJU。
这句话直译应为“是一切被造者的长子”,然后保罗在下文解释说:“万有是靠他造的”,不是以基督为被造者的第一名,而其他的被造者则挨次排队的列在以后,保罗又说:“一切都是借着他造的”,不是与基督一同为被造者。保罗再加上一句“又是为他造的”。万有被造,其目的是“为基督”,显然地基督不在一切被造者的行列中,他有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非任何被造者可比。
那么“首生的”、或“长子”到底何意?
希伯来书一章给我们很清楚的解释:
①基督远超过天使(一章4节)。
②神的长子(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神的使者都要拜他(一章6节)。
③神从来未曾对任何一个天使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只有基督是神所生的儿子(一章5节)。证明基督与天使的地位完全不同。天使也不能排在基督的第二位。
④天使是救恩的服役者,基督为救恩的主人(一章14节)。
基督在天上时为“独生子”,但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之后便成了“神的长子”,因他要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章10节)。
所以保罗在歌罗西书一章18节也发挥了这点真理,即主那稣“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这里“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一语,中文圣经译得不妥,英文是THEFIRSTBORN FROM THE DEAD,直译为“从死里复活的首生的(或长子)”。原文为PROTOKOS(长子)EK(从)TON(那些)NEKRON(众死者),直译应为“从众死人中首生的”或“从众死人中的长子””(原文并无复活一词在此句中,加译“复活”一词,不过是要使原文意义清楚一些)。但保罗到底在这里是想到“死人复活”呢,还是想到“一切人类都是在灵里已死的人”呢,还待研究。保罗在以弗所书二章1节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曾表示未信那稣的人是“死人”。
因此,在歌罗西书一章的这一句话,如译为“他是从众死者中复活的长子(或首生的)”实无不可,意即,基督是在一切被造者的“长子”,他是一切的元首,在凡事上居首位,一切天使及人类均不能与他的地位并列,他高于一切。所以人们不应崇拜天使或任何人,只应崇拜基督。
第3世纪的阿利乌(AREUS),是亚力山大的传道人,他根据保罗在这里所说的“长子”一词,宣布基督也是被造的,低于创造之神,并非亘古常在者。纪元后325年在尼西亚(NICAES)大公会议中宣判他的理论为异端,禁人采用。――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西一15~23】使徒保罗开始谈及本书信实质性主题“基督论”,当时歌罗西的异端分子说,神与人类之间的中保是天使,而把真正中保耶稣基督的地位和身份降低为被造物。对此,保罗先通过与被造物的关系(15-17节)和与教会的关系(18节)阐明基督身份的超越性,并具体论述唯有他才能成就且必须由他成就的圣工(19-23节)。我们从这里可以领会以下教训:①我们要承认并告白基督与神同等,是万物的创造主,是有被造物的主;②牢记教会之首耶稣基督,且顺服他话语;③除了耶稣基督,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指望与神和睦(徒 4: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6】「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 万有应该按着祂的旨意来生活和工作,否则便失掉存在的意义。――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 这一节暗示天使也有等级与地位的差异。但本节的重点是,驳斥当时初期教会内存在的天使崇拜思想,阐明天使也是被耶稣基督所造的被造物,因此人类当敬拜、归荣耀的不是天使而是基督。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7】「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 『立』字的原文有『联络而存』的意思。――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本节至18节前半指出基督是万有秩序的主宰,存在于万物之先;是祂的力量使万有得以运行不息。基督统治全宇宙,教会是祂的身体,是祂所拯救的新子民生活在祂爱里的那个“国”,祂是教会的头。──《启导本圣经注释》 万有也靠他而立: 唯有在基督里才能寻找,一切自然和历史中被发现的明确的统一性与秩序及其适应(来一1-3)。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8】「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头和身体的关系是生命的合一,而不是表面的联合。在基督的生命上没有分的人,不可能成为祂身体的一部分,不可能在真正的教会里有分。――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祂既是元指,是起头,是一切生命和力量的根源,教会必须继续不断的倚靠祂。――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从死里首先复生”,原文prototokos,“首先复生”跟上文15节的“首生”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字。按诗二7及徒十三33的解释,可知诗二7的话是指基督复活说的。这是祂作教会的元始和作万有的元首不同的地方。祂创造万有只要凭祂的全能全智,不必亲自受死流血;但祂创始教会,却要降生、受死、复活、升天。“创造”在全能的神来说,算不得是最希奇的作为。但“救赎”在全能至尊的神来说,却是最奇妙的作为和最伟大的爱心之表露,是祂一切赐予中最大的恩典。这至高无上的神,竟然为人受死代罪,完成万世的救恩,实在是值得我们永远称颂,感赞不尽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教会全体之首: 基督不仅是教会的掌管者,同时也与教会有着有机的关系。教会: 字面意义上有“聚会”或“会众”之意,但在这里却指为包括被神拯救的所有百姓。使徒保罗把教会称为“身体”有三种意义:①设立教会是为了执行基督的旨意和事工;②教会是有机体,因此其成员相互间的联合是非常重要的;③基督与其百姓之间存在的纽带关系是非常本质而实际的。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8~19】基督是重生得救的新人类之始。亚当是旧人的元始,因犯罪使全人类陷在罪中,带来了死亡和必朽的身体。基督从死里首先复活,历史上虽也有死而复生的人,但仍旧死了(王下四35;路七15;约十一44等);唯有基督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而又带着荣耀的身体的,是新造之人的元始,父神一切的丰盛都住在祂里头——具有神完整的特性,具有神所有的权能和本性。(诺斯底主义认为神的全备的丰盛流贯于天地之间,借着“天使”、星宿之灵等来左右人的命运,控驭人的生命;因此神非人类命运的唯一控有者,基督只是诸灵之一,是一个高等级的受造物,人类因此须敬奉这些住在星宿中的诸神。保罗斥此种想法为“世上的小学”,肤浅不堪。)──《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19】「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 『居住』是长久居住的意思。――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诺斯底主义主张神与人之间有很多属灵的存在,不通过它们任何神人间的交通都不可能,基督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因此不可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约壹 绪论,诺斯底主义>。为了反驳这种思想,保罗宣告基督是神与人之间唯一的中保,神的属性和事工全部集中在基督里面,而不是部分。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19~23】在本文以神的旨意为主题的文脉中,说明基督独一无二的超越性的背景。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0】神借着主基督“叫万有…与自己和好”,不是说基督在十架上的死已经救赎了一切的人。圣经清楚教训我们,只有相信的人才能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亚当犯罪,神人和好关系断绝,世界陷入败坏中(罗八19~22)。基督替死赎罪,人神得以和好,也在原则上恢复了物质世界的和协,整个物质世界要到主再来时才能真正恢复原有美好秩序。 但基督和好的大功包括全宇宙(“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祂在十架上得到的胜利已归服一切邪恶的力量,这些背叛的力量现在也可因基督的流血牺牲,与神恢复“和好”。有一天可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弗一10)。参《罗马书》八38~39,及本书二15及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20万有怎样与神和好?】 答:我们晓得一切受造之物,都是服在整个宇宙虚空、混乱、败坏之下,万有所以受咒诅,是因为世人犯罪的缘故,而一同劳苦叹息(罗八19-22)。可知万物和人类是有密切的关系,但神的决策是借着基督,作为万有和好的工作者,只有祂能使宇宙之间一切纷乱之事平息,归于完全和谐与平安。这是和好的实意,那就是借着祂在十字架上的受死,使人的最得赦免,咒诅被取消,万有也就因人蒙救赎而得到释放,一同与神和好了。这种和好的工作成就,是按基督的一次受死,永远成功的救恩来说的。至于全部工作圆满的结果,则等到将来基督建立平安国度实现的时候,才得以成全(参弗一9,10;腓三20,21;赛十一6-9,五一3,五五12,13)。——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一20歌罗西书一20是否指全人类皆得救?】 罗西书一19-20记载:「因为父喜欢叫一切丰盛,在他(耶稣基督)里面居住。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问题就出在这里。神既然喜欢万物——天上及地上的——都与他和好。那么,全人类岂不借着基督道成肉身又代赎死亡而得救吗?历年来,赞成普救说的学者都用这段经文支持他们的立论。教会必须 小心处理这个问题,细察圣经关于基督救赎的其余经文,回答普救 说的提问。 果真如普救说所言,基督之死乃为救赎全人类,无分轩轾,就必然引发下述问题: 1 根本毋须要信心。无论人响应神呼召与否,不论他们是否悔改相信神,人类也毋须认罪,与撒但划清界线;无论如何,全人类已因基督流血代赎而获益,得着救赎。 2 没有人下地狱,以前没有,将来也没有。圣经讲述罪人于地狱受苦的惨况,也只是欺哄人罢了,这些经文绝不可信。 3 歌罗西书一20指万物与神和好,若被理解为保证全人类至终均得救,纵使未悔改的罪人最后也能上天堂;那么,在地狱里受苦也只是暂时的,或许相似于罗马天主教所言的「炼狱」罢了。罪人在炼狱里受熬炼,但最后都升上天堂。诚心信靠基督,接受她作生命及生活之主,或者拒绝基督,两者无关重要。全人类最后都聚首于天堂。 4 若如普救说所言,歌罗西书一20以及其余相类似经文指出万物与神相和。那么,神并未永远地将善与恶分别出来。无论遵守神的道德与否,都蒙神恩待。这样说来,对与错之间没有真正歧异;人类也无须遵守道德律,因为一切所谓经验都是虚幻短暂的,纯粹出于人类的主观。而且,神不必为人类写成圣经,无须启示人类,也不用赐人类予赦罪之恩。赦罪之恩已自动地赐予一切有生命的,而毋须视乎有生命之物有没有归荣耀与神并感谢他一切赐与。 若认为歌罗西书一20乃指基督已救赎了一切有生命之物,而不分其善恶,上述各种引论必然随之产生。天上各种有生命又有道德感的,无论悔改信基督与否,若都被基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救赎了;那么,神岂不是没有公义可言。而且,天堂上充满着罪犯,渎神的、嘲笑基督的、道德腐败的。这样子的天堂,撒但必能掌权,因为它的权力范围已伸展到那里了。 天堂变成地狱一般,充满着作奸犯科,带着满身罪孽的人。赞成普救说的人当然否认这一点。他们会说,罪人暂被置于地狱中,饱受磨炼,之后都会被变成圣人。在阴暗境界里的经历,使罪人学习了爱神,又憎恨罪恶了;他们会全心全意信靠基督,其中丝毫没有利己的企图(即但求离开地狱)。这个说法根本不能成立,放眼看世界,圣灵还在人心内动工的时候,世上的法庭判罪犯入狱受惩诫,他们非但没有后悔,还越来越心硬,希望下次用更聪明的方法犯罪,免受牢狱之苦。唯独圣灵才能使罪人回转,地狱里已没有圣灵了,亵渎神的人在地狱内又怎会悔改呢?他们不信神,也不守道德律。 启示录十六8-10记载堕落了的人如何抗拒神的审判:「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烤人。人被大热所烤,就亵渎那有权掌管这些灾的神之名,并不悔改将荣耀归给神。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兽的座位上,兽的国就黑暗了。人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头……就亵渎天上的神,并不悔改所行的。」 在世上的人已是堕落,不肯悔改,受惩罚后还亵渎神。地狱里的熬炼又怎能使人悔改归向神呢! 无论罪人在地狱受何等惨痛煎熬,痛苦哀哭了多久,他们也不会悔改归向神。受苦怎样多,也不会令他回心转意,不能洁净他那罪恶的心。因此,地狱煎熬绝不能炼净人,因为罪人的心已顽梗不化。罪人生前不悔改,堕入地狱受煎熬,那里充满憎恨、埋怨,罪人又怎会学习爱神、相信他呢?罪人将会在火湖内,与撒但一同受永苦(参启二十10,二十一8)。 主耶稣曾清楚指出,在幽暗世界里只有永远的苦楚。「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二十五41)同一章圣经结束的时候,耶稣指出罪人与义人将分别受永刑及得永生:「这些人要往永刑里课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太二十五46)读者须留意,这节经文所述两种永远维持的状态,希腊原文都是aionis;约翰福音三16的「永生」也用同一字眼。这样看来,aionios不能删减含义而指某些不能永远维持的状态;地狱里的「永刑」不会有终止的一天;同样,蒙神救赎的人亦非暂居天堂。 换言之,圣经教导,基督的生命乃永居于天,地狱幽暗的煎熬也是永远的。耶稣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eis tous
aionas tonaionon]。(启一17、18)。启示录二十10则说:「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eis tous
aionas ton aionon]。」根据启示录二十一8(「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第二十章十节乃描写未得救的人永居之地。罪人既受永刑,普救说当然不能成立,还显出这种理论歪曲了圣经的教导。 普救说认为罪人并非永远受刑。在此必须指出,人类乃照着神「形像」受造(创一27),而神永不会死亡。因此,人类也是永远存在于宇宙内,一是居于天堂,二是下入地狱。(圣经从未提及有第三个可能性。)未蒙神拣选的人,误用了自己的意志,不回应神的呼召获新生,却自愿停留在罪恶里,违背神。这样的人只能进入自己选择的长居之地,与撒但在一起。 罪人在地狱里,已经没有回心转意的机会;圣经告诉我们:「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根据创世记,挪亚及家人进入方舟后,神关上方舟的门,将挪亚一家平平安安地关在里面了;这时候,其他人再不能进入方舟,他们逃脱不了那大洪水(创七16)。在此之前整整一百二十年,挪亚敦促人类悔改,催迫他们寻求神的拯救;但当时的人都嘲笑挪亚。方舟的门一旦关上,天上的窗户就敞开了,灭世的洪水便降下来。那时候,人类再没有机会回心转意,难逃一死。 有人会问:良善的神怎能咒诅人类,将人置于永刑中?上述问题反对不了神的良善,神若良善,就必须站在公义、正直与真理一边。落入地狱里的罪人又是违背神的,暂时的刑罚不会令他们悔改归向神(参看上文所述理由);罪人若进天堂,只会令天堂变成恐怖的地方,名实不符。神既是公义正直,又怎会容许这些事情发生!面对普救说的挑战,我们必须指出,良善的神定将顽梗的罪人置于地狱;他们死在自己的罪中,此外别无他法。 那么,歌罗西书一20的正确含义为何?神借着基督与万物和好又是何所指呢?参看上文下理可知,天与地之间分断割裂了:「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16节),包括可见及不可见的,都二分为敌对的阵营——其一乃完全从属神,为彰显神荣耀而活;其二乃拒绝神。而且,在天上神的使者,亦必对立于地上亚当的族类,后者服从撒但。神的律既被破坏了,他是公义的,于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后又复活胜过死亡,并成为蒙救赎族类的元首;这样,神的公义才得着满足。唯独借着基督,原先反对神的才能与神复和,两个敌对的阵营才可和谐一致,共同从属神(腓二10)。最后,神于万物之前受欢呼颂赞:「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据此,我们方能了解di’autou
apoketallaxai ta panta eis auton(「借着他叫万有……都与自已和好了」)的含义。到那天,撒但的权势遭粉碎,在这悖逆世界里反对神的势力都被拆毁无存,而万物都承认耶稣基督为主了。Ta panta暗指各处及各范畴有生命之物都口称耶稣为主,承认他拥有绝对的权能。 至于魔鬼的权势与撒但的国度又怎样呢?它们亦迫于无奈地承认耶稣乃宇宙的主宰,但它们仍不肯诚心归向神,不肯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主。那时候,无论撒但鬼魔喜欢与否,他们也得承认耶稣就是全能的主宰。(主耶稣在世传道时,撒但及附从它的鬼魔都已承认耶稣乃弥赛亚。)一切得胜之物都会借着基督与神复和,悖逆及诋毁主的日子经已过去了;无论得救或不得救的,都承认自己受制于基督权能底下。神命令耶稣基督承受万有(来一2、3),借着这位伟大中保在十架上死亡及后来复活,一切障碍及藩篱已尽撤,天堂上的众天使与人类和谐共处,同心颂赞神。这样,基督便「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西一21】「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隔绝”与创二17之“死”是相同的意思。“隔绝”表示完全断了交通,完全离开了神。这隔绝神与人之间关系的就是罪(赛五十九2;弗二1;林前十五22)。反之,信徒罪得赦免,不只是刑罚的免除,同时也除去了神人间交通的阻隔。──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歌罗西书》 『隔绝』一词是指根本不属神的,与神没有关系。――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主基督所成就的全宇宙的和好,也是一切与神隔离了的个人的福音,包括歌罗西人在内。他们心里也曾与神为敌、拜偶像、顺从肉体的私欲,行种种的恶事背逆神。这种与神隔绝而有的绝望情况,迫切需要基督救赎的恩典。──《启导本圣经注释》 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 为了警戒歌罗西教会因诺斯底主义的道德败坏论而重犯皈依前的罪,因此特意使用这一词。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2】「但如今祂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 『引到自己面前』又可译作『呈献在祂的面前』。『呈献』是法庭上用的名词,如同一个被告被『带到』法官面前,等待着法官的宣判。――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人与神和好的结果产生了信徒品性上的彻底改变,愿意得神的喜悦,行事为人对得起主(10节),在神面前圣洁而无瑕疵,不再受到责备。本节可译为“现在,祂借着基督肉体的死,叫你们与祂和好,使你在祂面前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启导本圣经注释》 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 这句话是考虑到,主张否认耶稣道成肉身<路9:28-36,耶稣生平的五大事件>的影子说和只有依靠天使般的灵性存在才能和睦的错误思想而说的<约壹4:1-6,对异端的概念>。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3】「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原文是离开)福音的盼望。这福音就是你们所听过的,也是传与普天下万人听的(原文是凡受造的),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 『只要』有『若』的意思,说出条件。『根基稳固』原文是『已经立在根基上』或是『根基已经立好了』的意思。如果我们有信心,如同根基立在盘石上(太七24),就坚定不移。――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又可译作『只是你们要常存信心』或『你们要常住在信心里面』。――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不致被引动』『引动』的原文是今恒时体,是指着异教方面的引诱是常有的(参二8)。――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 『福音的执事』是为福音负责,宣扬福音,护卫福音。――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我们眼见多少信徒因为信仰的根基不稳,而一时失去了信仰,甚或永远地失去了信仰!―― 沈保罗《真知灼见――歌罗西书讲解》 信徒得到这种新地位,不等于说从此有了保障,可以不必注意行为。保罗警告这种自满,劝信徒必须在真道上继续追求圣洁,坚定不移,不可被异端引诱,离开所信。 “传与普天下万人听”是指福音的普遍性,不分阶级、种族,都可以得听;不象假教师所传的神秘的道理,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资格接受。保罗指出他也是传这福音的使者,就象以巴弗和推基古都是基督忠心的执事(一7;四7)。他们牧羊歌罗西教会的地位显然正受到异端的攻击,保罗说他“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要读信的人明白,这二人是与他一同侍奉主的,是可信赖的忠心同工。──《启导本圣经注释》 福音的盼望: 表示主再临的那一天,所有信徒将拥有的,对终极的完全救赎的期待(约14:3)。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4】「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患难』并不指祂十字架上救人的痛苦,那是没有缺欠,也是不能补充的,这患难是指祂平生所受种种的苦。所以『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就是补满信徒和主一同受苦所有未足之处(参腓三10;约十五19~21;太五11~12)。――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整个来说,『身体』的痛苦与不全,也是『头』的痛苦与不全,这里所讲的缺欠,就是这一种的缺欠。 耶稣基督受苦,是为了祂的身体,就是教会可以被建立。但这个工作,必须要有使徒和其他的信徒,前仆后继,不断地受苦,才能作得完全。──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保罗传福音到外邦受尽苦难,此处所说的“受苦”当指坐监。 基督徒受苦可以补满基督受苦的不足(“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难道基督为救赎世人而受的苦不完全,有欠缺吗?我们可从医学的发明中来认识此事。科学家发明了治病新药,仗只打了一半。有了新药当然是大成功,但要人采用新药需要克服多少无知、成见、敌视和反对,是一场持久的战斗。从这比喻来看,比较容易明白基督救赎大功和信徒参与的关系。基督救赎的大功是完全的,也完成了。祂忍受了十字架的痛苦,战胜了死亡。但基督为人完成的工作必须传扬开去,靠基督得救的好消息应让大家知道。完成传扬的任务必须付出代价,传的人要牺牲、受苦、殉道,为此而抛弃生命。这一切可以说是基督受苦(患难)的“补满”。要是没有传扬,基督为世人所完成的奇妙救赎,人何能知道。 基督来到世间,牺牲受死,让世界变得美好,让世上男女不只有救恩、得赦罪,可以与神和好,也可以过健全、幸福、自由,和平的神国子民的新生活。这是基督救世的目的。许多基督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了代价,在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说,是在“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一切为所信的真道,为人类幸福而受苦的人,都是在分担基督所受的患难,填补主基督受苦的不足。使徒彼得所以说,“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要为有此荣耀而欢喜(彼前四13)。──《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文与弗3:1以下所论述的内容似乎有些相似,看似脱离了主题,实际却不然。因本文的焦点不在于保罗身上,而在于他所作的事工上。保罗谈及自身的苦难与自己与歌罗西信徒的关系(一24节),自己的使命(一25-29)以及向他们的关心和忧虑(2:1-5),并他们的劝勉与号召(2:6,7)。本文给我们的属灵教训是:①真正的福音工人甘心接受为基督身体教会受的苦难;②神设立教会工人的目的是为了宣教和教育;③我们应效法保罗,成为信靠圣灵的权能和圣工、为主的事工竭尽全力的人;④没有感恩的心,经常生活在不满中的人,容易受魔鬼的迷惑。 基督患难的缺欠: 不是暗示基督所受的苦难不足,而是指主的身体教会将要受的苦难。我肉身上补满: 指保罗受苦难是为了教会。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4在肉身上怎样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答:保罗说:「现在我们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在这里所说基督的患难,不是指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所受的苦难,因基督在十字架上肉身的苦难,是为担当罪人而受的苦难,祂的救赎共作已经一次完全成了,毫无缺欠(约十九39;彼前二24),故不需要任何人去补充。至所谓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意即指保罗将他自己为了基督的缘故,继续在传道救灵的工作上所受的患难,正如使徒约翰亦以他自己和信徒们,在传神的道上所受的患难,视为在耶稣的患难里一同有分的意义一样(启一9)。保罗自他蒙召作主的使徒以后,即曾不断的为主的福音,为了教会的圣工,多受劳苦,多此下监,受到迫害鞭打,经历了各样的患难和危险(林后十一7,23-28),直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仍是在为耶稣被囚坐监的时候,因他这样为主的真理,和教会信徒的信仰而受苦,大有价值,不以为苦,倒觉欢喜而快乐;并且他还以自己为基督、为教会、所受的患难,仍有缺欠,尚未达到完全的地步。他很乐意地愿在他的肉身中,受他当受的患难,去为主打完美好的仗,跑完当跑的路,完成基督交付下来未尽之工,以致得主赏赐之日(提后四7,8;腓三12,13)。——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西一24保罗如何能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关于这点真理,保罗只在此处题及。有些读者误会以为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救赎世人所受的苦难尚未完全,要这位伟大的使徒去受苦来补满基督的缺欠。事实上,基督在十字架的苦难已完全,不需要由任何人的苦难去补充。
首先我们要明白希腊文有两个不同的字表示患难或苦难,一个是身体的受苦与情感的痛苦,原文为PATHEMATA(na6h[Lara),另一个是精神或说理智的痛苦,原文该字为THLIPSIS(肌…《),这字原意为“狭窄”、“压迫”。保罗在这里所用的“患难”乃是这个“理智的苦难”,指基督“在工作上与使命上的苦难”而言,并非指基督在十字架上身体所受钉死的苦难。
明白这字原文的真正涵义后,我们便容易解释这节圣经的疑难了。那就是基督在世上为传道受苦只有短短三年半的时间,他完成他那头一段的工作,便升天去了。继续这圣工的便是众使徒,然后是由每一时代为他工作的人去逐步扩充他的圣工,而每一时代每一位神的仆人在为主工作时,都会受到若干“逼迫性的苦难”,这一切的苦难乃是在基督的苦难中有了份,直至基督再来时,这一切苦难便要完成,再没有人会为基督受苦了。
又,原文“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一语,并非说基督有“缺欠”,亦并非保罗曾“补满”,这句经文颇难翻译。“缺欠”一词原文为HUSTEREMA(。or一*。)即“未填塞之处”、“未补上之处”或“未写之字”。而“补满”一词原文为ANTANAPLEROO(avravall*p*)指“相对着去加上”、“相对着去填上”或“对着空位而坐上去”之意。
保罗借用当时希腊儿童在小学校念书的情形来描写这件事。当时小孩子学作文,教师在纸上先写句子的前一半,后一半让小孩填上去,来完成一句句子。教师首先写上一半或几个字,余下的有待学童去完成。并非教师不会写完该句子,乃是让学童去学习作句,与老师一同完成之。
保罗并非已经“补满”基督的患难“缺欠”。“满”字会使人误会,保罗只是“填上未填之处”;而“缺欠”并非亏欠或不足,乃是基督所留下来“未填之字”而已。
所以保罗在这节的前面说:“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意即有机会“填上基督所留下的空处”,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并非痛苦的“忍受”。一个学童能把教师所未写之下半句写完它,而且写得正确,乃是一种享受也。
保罗在以弗所书一章23节曾题及“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一语,该处的“充满”(PLEROO,n切p*)乃是自动的充满,有发展、扩充、渐渐到达高峰之意(参该处的难题研究)。但保罗在歌罗西书所用的“补满”则是相对的,被引导的,学徒练习的“填 上”。以弗所书的“充满”是以基督为主,教会是“被充满的”,歌罗西书的“补满”是以基督为领导人,教会是跟随者,去完成基督留下来未竟之工。――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西一25】「我照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 『教会的执事』乃是要把神的道传得全备,把基督的身体建立起来。――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要神的道理圆满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努力传扬。保罗作使徒的责任,是要把神的道理广传。他既是“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参林前四1及注),他有责任照顾各处的教会,包括歌罗西在内。──《启导本圣经注释》 职分: 这句话表明保罗蒙召传福音是神旨意的一部分,也可解释为“管家”(路16:2-4)。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6】“奥秘”在此指外邦人也包括在神救赎的计划中,基督不只为犹太人死,也为普世的人受死(参弗二11~22)。这本来隐藏的神的旨意现在已向一切信祂的人显明。“圣徒”指与基督联合分别为圣的基督信徒。──《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26~27】奥秘: 在新约指除神的启示外,无法显明的真理(林前2:6;15:51)的代名词。这奥秘不仅包括对犹太人的救赎计划,也包括对外邦人的救赎计划<可8:11-13,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救赎关系>。 ──《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7】外邦人一样可以得到神的大爱,基督一样可以成为他们心里的盼望。人已失去的荣耀可以恢复。旧亚当在乐园里失去的,新的亚当基督已经取了回来。犹太人与外邦人,只要是信徒,都可以得到这荣耀的盼望。──《启导本圣经注释》 【西一28】「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讲道要用智慧,若不用智慧,讲道就不能使人明白。虽然我们不用属世的高言大智,但为要使人明白起见,亦不能不用相当的智慧。――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完全』这词的原文为神秘的专字,指已受过最秘密的教训,见过最秘密的礼节,达到最高级的『完全』。――周志禹《歌罗西书讲义》 “传扬”是宣扬基督也拯救外邦人,都可以作神国的新子民的佳音。“劝戒”是督导信徒不可偏离正道;“教导”是把福音真理解明,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基督里完全成长。(诺斯底派的人和神秘教派用“完全”来形容已经得到他们所夸口的奥义或慧识的人。保罗指出在基督里人人可以成为完全。──《启导本圣经注释》 谈及使徒保罗履行使命的方法和使命的目的。──《圣经精读本注解》 【西一29】「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 『尽心竭力』在原文是从竭力挣扎的字根而来的,包含四种意思:(1)辛苦工作至筋疲力尽。(2)在竞技场上争取奖赏(参林前九25)。(3)形容军人被困而奋战求生(参提前六12)。(4)努力苦救人脱险(参约十八36)。保罗说的尽心竭力,是这种精神,为要使神在他身上所置的目的达到。――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 『尽心竭力』又可译作『竭力奋斗』,是形容运动员在场上比赛的字。在运动场上比赛,不单要用尽全力,而且要持久不懈的努力。―― 鲍会园《歌罗西书注释》 保罗用“劳苦”、“尽心竭力”来描写他的侍奉工作。“劳苦”不单指他亲力作工(徒十八3),也指他为牧羊教会的事劳心劳力(罗九2;林前九12等)。“尽心竭力”的原文含有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的努力。保罗是用这种精神来传扬、劝戒和教导的,好把人完完全全引到神面前。──《启导本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