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罗西书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罗(西一1)。其余请参阅『加拉太书提要』。 贰、受者 在歌罗西的圣徒(西一2)。 在主降生数百年以前,歌罗西城位在小亚西亚(今土耳其)的弗吕家境内(徒十八23),曾经一度是小亚西亚首屈一指的城市;座落于莱克斯河畔,是从爱琴海岸以弗所城,通向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商贾必经之地。但后来日渐式微,到了主后第一世纪,歌罗西已沦为史家笔下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镇」,其地位与重要性被邻近的城市老底嘉和希拉波立(西四13)所超越。 歌罗西教会的渊源,据信是保罗在以弗所传道的两年期间(徒十九10),得着了以巴弗,他后来成了保罗的同工(西一7~8;四12;门23);大概是以巴弗把福音带到歌罗西,成立了在歌罗西的教会。保罗在写此书信时尚未访问过他们(西二1),虽仅耳闻(西一4,9),但对他们的情况至为关切。但另有一说:保罗既然曾经去过弗吕家(徒十六6;十八23),有可能亲身到过歌罗西,所以他熟识腓利门和他的妻子、儿子(门1~2,22);歌罗西教会由保罗建立后,交给以巴弗和腓利门继续发展,以致在保罗写此书信时,有很多新蒙恩的人尚未见过面。当时歌罗西的教会,据推测是在腓利门的家里聚会(门1~2)。 叁、写作时地 本书和《以弗所书》、《腓立比书》、《腓利门书》,是保罗在主后61至62年间,于罗马监狱所写的(西四3);故圣经学者称上述四封书信为『监狱书简』。 肆、写书背景 歌罗西教会成立不久,即为异端主义者所潜入,用花言巧语企图迷惑信徒(西二4)。以巴弗将这困扰带到罗马,向保罗请教应付之道,促使保罗提笔书写此函,一面驳斥异端教训的错误,一面指引歌罗西信徒更深地认识基督;他将异端教训与关于基督的『真知识』作一比较,期使他们知所进退。 据本书信的内容推断,当时在歌罗西一带地方所流行的异端教训,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一)仪文主义:犹太教中拘泥礼仪的爱色尼派,他们强调宗教传统和礼仪,诸如饮食、节期(西二16~17)和割礼(西二11;三11)等。 (二)禁欲主义:人必须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苦待己身,才能克制肉体的情欲(西二21~23)。 (三)智慧主义:极可能第二世纪起的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早在此时已经萌芽,其教训的要点如下: (1)二元论:神是灵,因此祂是完全美善的;人是属物质的,而物质正好与灵完全相反,因此人是完全邪恶的。 (2)宇宙观:起先,宇宙间只有至高的真神存在;由真神发出神性与能力,称之为『伊昂』,经过无数的年代,高等次的伊昂产生低等次的伊昂,一直到产生属物质的人;而所有伊昂的总合,叫做『丰盛』。 (3)天使观:神与人之间不能直接接触,人必须借助最低等次的『伊昂』,即天使,因此人要敬拜天使(西二18),才能讨神喜悦。 (4)救赎观:自诩其『理学』隐藏着一切智能知识(西二2~4,18),称之为『智慧的奥秘』,得救之道乃在于知晓其『奥秘』。 (5)传教法:不能随便传说,只能对入会的人凭口诀相传,保罗称为『人间的遗传』(西二8);而入教必须有人介绍,手续非常烦杂。 (6)行为观:他们对此分成两派极端相反的学说,一派即前述的『禁欲主义』,另一派则认为身体既是属物质,就永无改善的可能;而物质与灵性互不相干,因此可以任凭身体去行恶,因为身体的邪恶是不会影响灵性的。保罗在本书中虽未明白题说,但他劝勉『要治死地上肢体』的话(西三5~9),正是针对着这个观念而发的。 伍、特点 (一)全书字里行间,语气平静安祥,好像用盐调和(参西四6);但言之有物,掷地锵锵有声,颇具说服力。 (二)保罗特多采用异端教训所用的术语如:「智慧」、「奥秘」、「丰盛」、「完全」等,使读的人能够明白这些术语的真谛实意。 (三)本书第一章十五至二十节的『基督颂词』,是在表明基督至高的地位和丰满的神性;它言简意赅地述出圣子的神格与超绝,句句皆能击中异端教训的要害,是新约中卓越的护教文字。 (四)读这封书信特别感觉到基督的丰满。「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在基督身上一一的表现出来(西二9)。基督如何的表现,信的人也该如何表现。基督是借着死、埋葬、复活而表现的,信徒也该如此的经历、如此的做,才能够表现(西三1~4)。个人如此,在教会性质的聚会中,也要在基督里把神本性的一切丰富运用出来(西三12~17)。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也要如此地表达(西三18~四1,5~6)。 陆、主旨要义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三11)。这是全书的中心信息。基督是神的像,是首生的,又是教会全体的头;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这样的一位基督,住在我们各人的里面,使神一切的丰盛,成了我们的丰盛,因此祂也就成了我们荣耀的盼望。总之,基督是一切的一切;祂不但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力量泉源,并且还是我们对付一切异端教训的最佳利器: (一)基督是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所指引的真知识(西一9);认识祂,就会弃绝异端教训。 (二)基督是一切的首位和元首(西一15~18;二10);持定祂,便不会自高自大,也才能长进(西二18~19)。 (三)基督里面有神一切的丰盛(西一19;二9);有了祂,就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7;三4)。 (四)基督已为一切成就了救赎大工(西一20;二13);只要相信祂,不须寻求别的救法,更不须敬拜天使(西二18),各人便能亲近神。 (五)基督里面藏着一切的智能知识(西二3);得着祂,便不须求助于理学、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西二8)。 (六)基督是一切事物的形体(西二17);只要遵祂而行(西二6),便不须遵守律例、礼仪(西二14,16)。 (七)基督是一切信徒的生命与内涵(西三4,11);只要把祂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便能有新人的表现,而不须苦修、禁欲、严守规条(西二20~23)。 柒、与他书的关系 (一)本书与《以弗所书》是相配的;《以弗所书》说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本书则讲基督是教会的头。 推基古是这两封书信的送信人。在《以弗所书》中,保罗说,推基古要把他的事情和景况告诉他们(弗六21);在本书中,保罗说,推基古要把一切有关他的事告诉他们(西四7)。此外,这两封书信的内容,有十分类似之处,在本书短短的九十五节中,约有一半的经文,也在《以弗所书》中提到。因此科尔利治(Coleridge)说,《歌罗西书》或可称为『《以弗所书》的外溢』,而《以弗所书》则是『《歌罗西书》的扩大』。 (二)本书与《腓利门书》写于同一时间和地点 ,二书关系密切,至少有五处彼此雷同的地方: (1)在两封书信里面,保罗都与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联名写信(西一1;门1)。 (2)保罗的同工亚里达古、马可、以巴弗、路加和底马,他们的名字也都出现在两封书信里面(西四10,12,14;门23~24)。 (3)两封书信都提到保罗正在坐监(西四10;门1)。 (4)保罗在两封书信里,都向同一个人──亚基布──特别致意(西四17;门2)。 (5)保罗打发阿尼西母和捎带歌罗西书的推基古同行(西四7~9),而阿尼西母则是腓利门书里面的主要人物(门8~20)。 捌、钥节 「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西一23)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西二9~10a)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三11b)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西三16) 玖、钥字 「真知道」、「满心知道」、「多知道」、「知道」(西一6,9,10,27;二2;四6) 「智慧悟性」、「诸般的智慧」、「悟性」、「智能知识」、「智能」、「知识」、「各样的智慧」(西一9,28;二2,3,23;三10,16;四5) 「首生的」、「首」、「元始」、「首先复生的」、「首位」、「元首」、「作主」(西一15,18;二19;三15) 「满心」、「丰盛」、「补满」、「全备」、「完完全全」、「丰丰足足」、「丰丰富富」、「完全」(西一9,19,24,25,28;二2,9,10;三16;四12) 「隐藏的奥秘」、「显明」、「奥秘」、「神的奥秘」、「藏着」、「藏在」、「显现」、「基督的奥秘」、「发明」(西一26,27;二2,3;三3,4;四3,4) 「一切」、「万有」、「凡事」、「普天下」、「各人」(西一9,10,15~20,23,28;二1,3,9,13,22;三8,11,14;四7,9,12) 「一同」、「同得」、「一体」(西一7,12;二12,20;三1,4,15;四7,10,11) 拾、内容大纲 【基督是教会的头和一切】 (一)引言(西一1~2) (二)歌罗西教会已往所领受的: (1)保罗为教会因福音所得的信爱望而感谢神(西一3~8) (2)保罗为教会能在属灵的事上长进而祷告神(西一9~11) (3)超越荣耀的基督为教会的所作与所是(西一12~22) (4)教会从保罗所得的关切和服事(西一23~29) (三)歌罗西教会当今所该认识的: (1)认识基督里面藏着一切智能知识,因而信心坚固,不致被人用花言巧语所迷惑(西二1~7) (2)认识基督里面有神本性一切的丰盛,信徒在祂里面就可以有得胜的生活,而异端教训乃是不照基督的虚空妄言(西二8~15) (3)认识基督是一切礼仪规条的实际,惟有联于基督才能长进,而人所吩咐、所教导的礼仪规条,却毫无功效(西二16~23) (四)歌罗西教会今后所要实行的: (1)要思念上面的事(西三1~4) (2)要有新人的表现(西三5~11) (3)教会内肢体生活的原则(西三12~17) (4)家庭中人伦生活的原则(西三18~四1) (5)社会上向外人传道与交往的原则(西四2~6) (五)结语──问安与嘱咐(西四7~18)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歌罗西书注解》 《加、弗、腓、西书注解》参考书目 毛克礼《加拉太书信释义》中国主日学协会 李保罗《加拉太书结构式研经注释》天道书楼 李常受《加拉太书生命读经》台湾福音书房 周联华《加拉太书‧以弗所书注释》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倪卫顺‧汪燮尧《加拉太书的研究》道声出版社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加拉太书》校园书房出版社 陈尊德《活的福音──加拉太书信息》中国主日学协会 陆彼得《研论加拉太书‧以弗所书》基督中心 冯荫坤《真理与自由──加拉太书注释》证道出版社 郑廷宪《加拉太书》永望文化事业 巴克莱着‧周郁晞译《加拉太书‧以弗所书注释》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麦克阿瑟着‧李金丽译《重享自由──加拉太书注解》种籽出版社 华伦魏斯比着‧王小玲译《作个自由人》中国学园传道会 滕慕理着‧黄可顺译《基督徒自由献章──加拉太书研经十法》天道书楼 韩乐云着‧莫绮玲译《加拉太书》天道书楼 A.M.
Hunter着‧梁哲懋译《加拉太书注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A.T.
Robertson着‧陈一萍译《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美国活泉出版社 Southern
Baptist编‧周健文译《保罗书信》浸信会出版社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宣道出版社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中国神学研究院 李常受《以弗所书生命读经》台湾福音书房 林汉星《基督新人类──以弗所书》美国福音证主协会 周志禹《以弗所书讲义》晨光报社 周神助《荣耀的教会──以弗所书的信息》台北灵粮堂 吴华青《教会来源成长与生活》台湾新旧书房 计志文《长成基督》圣道出版社 倪卫顺《以弗所书的研究》信义宗联合出版部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校园书房出版社 陈尊德《在基督里──以弗所书信息》中国主日学协会 无名氏《以弗所书读经指引》不详 贾玉铭《以弗所书讲义》少年归主出版社 杨绍唐《以弗所书查经记录》福音团契书局 滕近辉《从以弗所书中学习在圣灵中长进》宣道出版社 加尔文着‧任以撒译《以弗所书注解》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 弗朗西斯贝殊着‧武黄亦文译《以弗所书》天道书楼 冯国泰着‧汇思译《以弗所书研经导读》天道书楼 梁秀德着‧黄兴全等译《以弗所书‧腓利门书释义》人光出版社 斯托得着‧陈恩明译《以弗所书》校园书房出版社 钟马田着‧潘秋松等译《以弗所书解经讲道丛集》美国活泉出版社 A.M.
Hunter着‧梁哲懋译《以弗所书注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王镇《腓立比精义》灵盘书室 王国显《要在主里同心──腓立比书读经札记》晨星出版社 毛克礼《腓立比书信释义》中国主日学协会 沈保罗《超越的追寻──腓立比书讲解》中国神学研究院 李保罗《腓立比书结构式研经注释》天道书楼 李常受《腓立比书生命读经》台湾福音书房 林汉星《喜乐秘籍──腓立比书》美国证主福音协会 周志禹《腓立比书讲义》晨光报社 施达雄《活得更喜乐──腓立比书信息》中国主日学协会 徐松石《保罗狱中书信钩玄》浸信会出版部 陆彼得《研论腓立比书》美国基督中心 许锦铭《腓立比书讲解――喜乐的书信》门徒出版社 陈终道《腓立比‧歌罗西‧腓利门书》校园书房 陈尊德《基督里的思想──腓立比书信息》橄榄基金会 常青《四封书信──腓‧歌‧帖前‧帖后》中国主日学协会 冯荫坤《腓立比书》天道书楼 无名氏《腓立比书读经指引》不详 贾玉铭《腓立比讲义》少年归主社 杨浚哲《腓立比书讲义》宣道出版社 巴克莱着‧文国伟译《腓立比书注释》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布思高着‧陈季瑜译《喜乐无边》种籽出版社 韦丹拿着‧陈维德译《活出喜乐》福音证主协会 华候活着‧梁秀芳译《腓立比书研经导读》天道书楼 盖时珍着‧冯文庄译《成熟的侧影》福音证主协会 糜家文着‧甘张梅君译《腓立比书简残篇》中华基督翻译中心 韩乐云着‧李露德译《腓立比书》道光出版委员会 A.M.
Hunter着‧梁哲懋译《腓立比书注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W.G. Scroggie着‧橄榄编辑部译《保罗的监狱书信》橄榄基金会 Southern
Baptist编‧宋郑宝淇译《狱中书信》浸信会出版社 王国显《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读经札记》宣道出版社 沈保罗《真知灼见──歌罗西书讲解》中国神学研究院 李常受《歌罗西书生命读经》台湾福音书房 周志禹《歌罗西书‧腓利门书讲义》晨光报社 殷雅各《歌罗西书‧腓利门书新注释》少年归主出版社 陆德礼《歌罗西书注释》中国基督圣教书会 陈尊德《更加丰盛──歌罗西书的信息》中国主日学协会 无名氏《歌罗西书读经指引》不详 鲍会园《歌罗西书》天道书楼 巴克莱着‧文国伟译《歌罗西书注释》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A.M.
Hunter着‧梁哲懋译《歌罗西书注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A.T.
Robertson着‧陈一萍译《新约希腊文解经》美国活泉出版社 L.
Shaw着‧雷周匡云译《仰望基督──歌罗西书》更新传道会 于力工《圣经助读本》圣书书房 王正中等《圣经原文串珠注解》浸宣出版社 王正中等《圣经原文字汇中文汇编》浸宣出版社 牛述光‧谢模善《新约全书释义‧补编》晨星出版社 朱德峻等《新约释义全书》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李常受《新约圣经恢复本》台湾福音书房 吴罗瑜等《圣经──串珠‧注释本》福音证主协会 吕振中译《圣经》香港圣经公会 封志理‧马健源《原文编号新约全书》生命树出版社 倪柝声《圣经提要》台湾福音书房 唐佑之等《中文圣经启导本》海天书楼 陈瑞庭《圣经人地名意义汇编》少年归主社 贾玉铭《圣经要义》晨星出版社 鲍会园等《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更新传道会 G.C.D.
Howley, etc.《现代中文圣经注释》种籽出版社 G.A.
Lint, etc.《The Complete Biblical Library》World Library Press A.M. Stibbs, etc.《圣经新释》福音证主协会 Leadership
Ministries Worldwide《The Preacher‘s Outline &
Sermon Bible》 W. Bauer着‧戴德理译《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浸宣出版社 凌纳格‧罗杰思《新约希腊文精华》角石出版社 马唐纳着‧角石翻译组《新约圣经注释》角石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