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导论拾穗 【何谓以弗所书?作者是谁?(弗一1)】 答①以弗所书乃保罗达与以弗所教会信徒的书信,是保罗书信的第五卷(罗,林前,林后,加,弗)。其内容要义,系论述蒙救赎的恩典,得天上的基业,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合一,亲属的本分,主仆的本分,以及基督徒的争战等。本书要旨乃在启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为教会之元首,教会在基督的合而为一。全书包含了极为崇高之教会真理,其主要信息,是在着重新建立一个圣洁而属灵的荣耀教会,教会当如何以新人圣洁爱心的生活行为来荣耀神。 ②以弗所Ephesus(意可钦的,,满足旨意),系位于亚西亚省之西,主前一九O年后为罗马所辖该省的省会。此地是地中海附近之古城,与希腊的雅典隔海相望。在保罗实地,以弗所被称为亚西亚之光,其地势三面环山,西面向海,行程一优良港口,为当时的伟大商业中心。以弗所城内建有亚底米女神庙与大戏院两大名胜,据说此庙建筑费时二百余年,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但在罗马康司坦丁登位时(A.D.288-337年)已完全被毁坏了。 ③保罗首次到以弗所,是他第二次旅行布道返程的时候,约于主后五十四年春(徒十八18-21,参一三九题),有亚居拉夫妇随行同工。保罗一到以弗所,即进入会堂与人辩论,传讲耶稣基督,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但因要往耶路撒冷,就未能许可辞别而去。至他第三次旅行布道时,再到以弗所放胆讲道,曾在推喇奴学房天天辩论,甚至使邪术的人焚烧邪书,悔改归主,神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但以后因遭制造亚底米神银龛者,银匠底米丢的鼓噪闹事,于是保罗离开以弗所往马其顿去了。在归途中他再到以弗所以南附近的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召集教会的长老们来,教导劝勉,请辞恳切,极为关爱,感人肺腑,同声哭祷,作最后的告别。他在以弗所尽心作工(徒十九至廿章),住了三年之久(徒十八10,廿31)。 ④本书是保罗在罗马被囚首次坐监时,所写的第一封书信,时在主后六十年至六十三年间(弗一1,三1;徒廿八16,30,31,其生平参一四五题5项),是由推基古送去的(弗六21,22)。在此时期中并写了腓力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腓一3;西四3;门1),这四封书信被称为狱中书信。他写本书的原因,是从各处教会派来慰问的代表口中,得知一些不良的消息而起(腓四18;西四12;弗六21),因之,他对外界各处教会表示非常关切,而在这几封书信中,特别阐明有关基督教会的真理,以及信徒应守的生活,和在基督里所处优越的地位,并作多方的教导与劝勉。 ⑤以弗所书是保罗书信中,没有专指给何人为物件的一封信,因在最可靠的古抄本中,没有「在以弗所」这几个字(弗一1上);且在保罗其后书信中,写给所熟习的教会,通常都有题名的问安语,惟本书独付阙如。所以有人以为这是一封公函,寄给亚西亚的众教会(参徒廿18,31,37,38),而以以弗所为忠心,托推基古将这封信送往亚西亚各教会传诵后,存与以弗所教会。在歌罗西书四16节中,曾提到「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有人推测就是本书信,而未指定给那个教会的,因此是指给在任何地方,那些「凡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弗一1下)总之,这一封信的真理信息,非为一个教会而写,乃是解明整个宇宙性的教会真理的奥秘,为适应全体教会所需要的。其书中文笔之优美,灵意之崇高,被评为其他书信之冠。 ⑥以弗所书与歌罗西书,腓立比书,腓利门书是爱同一时期内写的,也是打发同一使者所带去的(弗六21,22;西四7-9;门10-12)。本书与歌罗西书初看起来有些相彷,但细读之下,二书虽都论到基督的地位与信徒的本分,不过本书着重教会为基督的身体,而歌罗西书着重基督为此教会的头。这里显著的真理,在本书所以一五五节中,有七十八节是歌罗西书相似的,故这两书被称为姊妹书信。 本书与约书亚记在灵意方面,有其极相似之处。基督徒之「天上」地位,如同以色列人在「迦南」的经历。信徒与得天上的基业,必须经过属灵的战争;以色列人要得迦南地为业,也要经过属肉体的战争。在两处都有争战,且常有失败,但终于胜利,获得安息之所(书廿一43-45;弗一3,11,六10-16)。 本书与哥林多前书,提摩太前后书,都是分别论到教会的切身问题。本书是论教会真理,林前书是论教会行为,而提摩太前后书,是论教会的组织,可知这几封书信所论皆有其不同的重点在。——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以弗所书全书要义】本书的主要信息,我定名为「长成基督」。第一章是预备基督:祂在创立世界以前已经预备好的,神预定我们借着基督得着儿子的名份,借着爱子的血,得蒙救赎,得蒙赦免,在祂里面得着基业,这一切丰盛的恩典都是创世以前预备妥当的,叫我们在祂爱子里面得着这一切的丰盛;可见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预定的计划,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没有成就祂的计划。 第二章是信靠基督: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并且是在基督里作成的。所以要得救,与神和好,成为主的殿,必须信靠基督。 第三章是得着基督:基督的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这是神在万世以前,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里所定的旨意。祂又使基督因我们的信,住在我们里面,将祂自己的一切充满。我们所以得着基督就得着神的一切。 第四章是长成基督: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使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所以信徒当要以长成基督为追求的目标。 第五章是充满基督:我们是得着神之慈爱的儿女,又是光明的子女,所以要谨慎行事像智慧人,要明白主的旨意,不作胡涂人,要被圣灵充满,不作放荡人。主就是灵,圣灵就是基督的灵,我们充满圣灵,就是充满基督;充满基督,行事为人就能像基督了! 第六章是变成基督:我们服事人要像基督,为真理战争要像基督,所以保罗说,你们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又说,我活着就是基督,这就是变成基督。─ 计志文《长成基督》 【以弗所书总论】新约圣经用了两卷书信来描述教会,就是以弗所书和哥林多前书;在这两卷书中,启示了神在这世代中的心意,就是建立基督的身体。所以教会的建立,在神的永远计划中是大事,不是小事。在以弗所书中启示了「在基督里的身体」,或是说「在荣耀中的教会」。在哥林多前书中启示了「在地上的教会」,或是说「教会的生活」。不管是在以弗所书中,或是在哥林多前书中,显而易见的是,神指明了教会在神荣耀计划中的地位,和教会在地上作基督的见证的道路。教会实在是神在这时代的工作中心点,是神的荣耀计划中的重点;可以这样说,神在这时代一心一意建造教会,建立基督的身体,除了这一个工作以外,神不作其他的工(参赛五4)。当年神一切的工作都在犹大,如今,神一切的工作都在神的教会。 以弗所书不只是流露生命的丰富,不只是把人的心思带上属灵的高峰,还叫人看到神对教会建造的心意,其实生命的丰富和属灵的高峰,都是进入教会建造的结果。因此,若在以弗所书中看不见教会的建造,看不见建立基督的身体,那真是把以弗所书糟蹋了。撒但最喜欢基督徒只看见救恩,却看不见教会,基督徒不跟上神的心意,撒但非拍手称快不可。在过去的年代,没有多少神的儿女体贴神的心意,去注意建立基督的身体。人可以在这事上疏忽,甚或是拒绝,但神却不忘记祂所要作的。在教会的历史里,神不住的兴起人来体贴祂的心意,虽然给兴起的人不太多,但神却从他们身上得了满足。 我们得承认,在过去有一些看见神心意的弟兄们,他们甘心的追求体贴主,但他们的热心却是过了主所定下的界限,造成了神儿女们中间的难处,以至有一些基督徒一听见「教会真理」就顶撞,或者是害怕去接触「教会问题」,这是上了撒但的当。那些弟兄们所作错了的,是他们强调了主所没有说的。我们求主给我们会分辨:甚么是主所要的,甚么是人强调过了界限的。我们不该因一些弟兄作错了,就连主的心意也不要。── 王国显《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读经札记》 【本书是给我们看见永世的一扇窗户】这卷书好似一扇开向天上的窗户,使我们借着它能看见一点神在永世里的心意,也就是祂在过去的永世里如何定规,在将来的永世里如何安排,并在永世的现在里祂的旨意如何,而最要紧的,是它使我们知道,我在这短暂的、永世的现在里的意义。――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本书和歌罗西书的关系】从神学的观点来看,以弗所人书与歌罗西书相同的地方,按照巴克莱(William Barclay)的分析,至少有五十节经文完全相同;为此,柯尔雷基(Samuel Taylor Coleridge)称歌罗西书是以弗所书的盈溢』(ovefflow),以弗所书是歌罗西书的『伟阿版本』(great version)。两书堪称姐妹之作。―― 沈保罗《天窗――以弗所人书讲解》 【以弗所书是保罗写给谁的?(弗一章1节)】
以弗所书一章l节如此说:
奉神旨意,作基督那稣的使徒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那稣里有忠心的人。
一、研究圣经原文的学者们都知道,有许多圣经古卷并无“以弗所”这个地名在本书,所有英文新译本都在本节下加上这种注解。试把上面该节有括号的地方删去不念,便可念成本书是写给“一切圣徒,就是在基督那稣里有忠心的人”。
我们的圣经(中文或英文)都是根据最权威的圣经古卷来翻译的。那些古卷均有“以弗所”一名,所以一直认为保罗所写这书信是写给以弗所教会的,可是任何仔细研讨保罗书信的圣经学者都有下列几个疑问:
①如果是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为什么不像别的书信那样谈论有关以弗教会组织与教会内的情形?
②保罗曾在以弗所三年之久,一定有许多朋友,何以在本书不像别的书信一般,问候教会中的人物。
③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与腓利门书被解经家称为“狱中书信”,但其余三本书信的开头,保罗是与提摩太同署名写信的,只有以弗所书没有提摩太之名,显然地,这书可能不是写给以弗所教会,乃是一封普通的“公函”。
二、到底有“以弗所”一名与无“以弗所”一名在各古卷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呢?解经家们对此问题作了很圆滑的解释如下:
①“以弗所书”并不是一封写给以弗所城的基督徒的信,乃是一封各教会共同诵读的“公函”,或者可以说是以弗所与附近地区各教会的“地区公函”,由保罗派一专人“推基古”作地区巡回大使,将该公函在各会轮流诵读。
②本书一章1节“在以弗所”(EN EFE轭,*EQ三oto)二字原来是空着不写字的。当这公函送到某地教会时,该地教会的主持人便照抄一份,但在空着不写字的地方加上本地的地名,表示保罗所写这封信也是为他们写的。因此,当这信在以弗所诵读时,便加上“在以弗所”二字,假如这封信拿到老底嘉去念,便在空白处加上“在老底嘉”二字(EN LAoDIKEIA,三vAaed-eca),表示这是保罗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一封信。
在歌罗西书四章16节有“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一语,不少解经家认为这封“从老底嘉来的书信”就是“以弗所公函”,但不能称为“老底嘉书信”,因为是一封公函。
③至于何以后人定之为“以弗所书”呢?是因为以弗所是亚西亚省的首府,亦为罗马帝国行政要地。亚西亚的主要城市与保罗传道有关系的有以弗所、歌罗西、老底嘉、士每拿、撒狄、非拉铁非 、推雅推喇、别迦摩等。因为以弗所是本省首府,所以这封公函在被收集为新约圣经时,必须有一个名称,而称之为“以弗所书”最为适当,同时他们根据保罗对提摩太所说的话,证明推基古是带着保罗的那一封公函到以弗所去(提后四章12节),可能先到以弗所去,然后再送到附近各教会去诵读,因此称之为“以弗所书”。。
这些相信本书不是单写给以弗所的解经家谓,在最古最有权威的三个希腊古卷抄本,均在“在以弗所”二字处留下一个空白。这三个古卷抄本是A,梵蒂岗抄本,是在纪元后350年所抄的,保存在罗马城的梵蒂岗教皇图书馆内。B。西乃山抄本,也是在纪元后350年所抄的,从前保存在俄国的圣彼得堡,今已卖给英国,保存在伦敦博物院的图书馆中,到伦敦旅行的读者,不妨去参观一下。C.亚力山大抄本,是在纪元后450年所抄的,也保存在伦敦。
三、可是并非每一个解经家都同意上述这种“以弗所书为公函”的论调,许多解经家仍坚持这本“以弗所书”是保罗写给以弗所,由推基古专使送去的。但是后来各教会获悉保罗曾写过一封非常属灵、道理深奥的书信,大家都觉得有抄录一份的必要,所以在抄录时不写“在以弗所”二宇,该二字空下来,但各教会主持人诵读时则加以本教会所在地名,这是非常可能的。
下面是古代教父引用本书而相信它是保罗写给“以弗所书”的资料:
①约翰的高足、示每拿的教父波力甲(POLYCARP)在他的作品中,有两段引用本书(或大意与以弗所书内容相同)。
②安提阿的教父伊格那修(IGNATIUS)曾写信给以弗所教会,谈及保罗与以弗所教会的关系。
③黑马(HERMAs)可能即保罗在罗马书十六章14节所问候的那一位,曾着“启示书”一册,其中引用以弗所书的“圣灵担扰”
(弗四章30节)等语。
④保罗的同工巴拿巴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引用保罗写给以弗所信徒的话。
⑤罗马教父革利免(CLEMENT)在他所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曾引用以弗所书以夫妇预表“基督与教会”的比喻(弗五章
22一23节)。
⑥伪教皇希波利都(HIPPoLvus),曾着“驳斥异教论”,该书曾提及以弗所书在第二世纪对各地教会的影响。希波利都卒于纪元后236年。
⑦宣讲“神格唯一论”的提阿多都(THEoDoTUs)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以弗所书第四章的话。
⑧曾著书六千种的大教父奥利金(ORioEN),也曾引用以弗所书,认为本书是写给以弗所信徒的。
只有一位玛西安(MARCioN),是“本都”的基督徒,他坚持歌罗西书四章16节所说的“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一定是这本无地名的以弗所书,而以弗所书应改为“老底嘉”书。可是北非的特杜连(TERTULLIAN)教父曾为文驳斥玛西安,说玛西安自作聪明,表示是一位殷勤的研究圣经者,其实此书并非写给老底嘉人,乃是写给以弗所信徒的。
至于本难题最初质问的一点:“为何在书中不提及保罗提名问候以弗所教会的人物”,并不难解答。任何研经者都觉得本书是一本“天书”,多次提到天上的奥秘,少谈人间事,所以故意不提名问候地上什么人,免得损害本书“天上的颜色与质素”。他连提摩太也不记在书中,可能保罗认为提摩太仍未能了解本书有关天上的事的全部份。
本书只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推基古,他要把这信送到以弗所去,同时要把保罗在罗马狱中的情形告诉以弗所信徒,并用保罗在狱中仍能过属天的生活景况,安慰挂念保罗的信徒们。
可是,苏格兰大主教“乌雪”(USSHER)一直坚信以弗所书是一封“公函”,是写给以弗所各附近地区各教会的公函,百余年来欧美神学界均相信他的主张是对的,正如相信他所编的“圣经年代表”是正确的一样。
其实,新约圣经在圣灵引道下,给予那些编辑汇集及订定的先进们一种暗中的指示,是不会有什么错误的。我们仍认为第三个解释是最合理的,应予推广,称本书为“以弗所书”。――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以弗所在何处?与保罗传道有何关系?】 “以弗所”(EPHESUS),是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省的省会,也是亚西亚甚至亚西亚以东各地区一个最大的城市。地在爱琴海之东,与希腊的雅典隔海遥望,颇似爱琴海大门的两根门柱。以弗所三面环山,山前有一片大陆,西面向海,造成一个最优良的港口,因此以弗所为当时伟大的商业中心。 以弗所是一座相当古老的城市,纪元前千年,已为来自希腊与马其顿的民族卡利安(CARIANS)与伊阿尼安人(IONIANS)所先后侵占。纪元前560年,为吕底亚人所占(LYDIA与徒十六章14节的妇人吕底亚同字同音,吕底亚为闪族人,其祖即创世纪十章22节的路德),开始建筑那以后成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亚底米女神庙。对此庙的建筑最出力者是吕底亚王古鲁素(CROESUS),曾由国库以127大理石柱奉献与该庙(一说该127根石柱由王所统治下的127个城市的领袖所奉献,更有一说谓由当时天下127个王所奉献),每柱高47尺。纪元前546年波斯军侵入,跟着不久又由希腊大亚力山大所占据。纪元前190年人罗马帝国版图,设置小亚西亚行省,以以弗所为省会,但行政及宗教总部则设于别迦摩。
保罗到以弗所传道时,据历史所载,以弗所城已有居民二十二万五千,没有参议会,亚西亚省的省议会亦在此举行。当时议会的主要任务是要鼓励居民崇拜罗马的假神和该撒。省议会的议员,使徒行传十九章3l节称为“亚西亚几位首领”,他们是保罗的朋友。
以弗所因为在罗马时代商业鼎盛,许多希腊学者也由希腊抵达此处,宣传希腊文化艺术,使它更为繁荣。被当时的人称之为“亚西亚”之光。
以弗所位于“加斯托”(CAYSTROS)河口,该河流入港湾后再流入大海。纪元后1308年 ,土耳其人“阿图曼”(OTTOMAN)大帝国勃兴,侵占亚西亚,将以弗所居民或杀或迁,使以弗所昔目的繁华尽失。跟着加斯托河水经常泛滥,政府不予理会,以致河口淤塞,以弗所港口变成泥泞险地。今日以弗所只是一个小村镇,新的港口只作渔夫工作之所。大亚底米女神庙的废墟也已埋没在地下数尺,徒供旅游者凭吊。
大亚底米女神(ARTEMIS)是罗马帝国人们所崇拜十二假神之一(见使徒行传十九章难题研究,有详书叙述),据土耳其新闻处所出版的手册谓,此古庙最初由西古提(SCYTHIAS)族的“亚马逊”(AMAZONE)人所建,以后曾七次被毁,最后一次毁于“西米利安人”(CIMMERIANS)之手,时为纪元前7世纪。后由吕底亚王古鲁素王倡议重建。纪元前356年大的亚力山大王出生之日,正是亚底米女神庙毁于狂人“希罗他底”(HEROSTRATES)之手。及大亚力山大为王时,曾立志出资重建此庙,并以己名刻于庙前,但未成功,为僧侣所婉拒,亚力山大王大怒,拂袖而去。
亚底米庙不只是一座大庙,亦为珍宝之库和博物院,由各国人士奉献的珍宝甚多,庙中亦有一幅由名画家“亚比利”(APELLES)所画的亚力山大大王怒图。此庙亦为许多罪犯及坏人藏身之所,因为只要进入庙内,无人有权可以逮捕。同时许多银匠制造小型亚底米神供游客及善男信女购买回家作纪念或遥拜之用。使徒行传十九章24节称之为“银龛”,那有名的银匠底米丢便是靠此生意发财的。
后来保罗曾在以弗所的推喇奴学房天天与人辩道,有两年之久,感动许多人离假归真,相信那稣,以致那些行邪术的竟然把五万元的邪书焚毁,“主的道在以弗所大大兴旺,而且得胜”(徒十九章20节),不料以弗所因此起了极大的骚动。保罗在第一次到以弗所传道时,曾把亚基拉和百居拉留在此处作工(徒十八章18一20节),自己却返回耶路撤冷。第二次到以弗所时曾遇见十二位受过约翰施洗的门徒,保罗再奉主那稣的名为他们施洗(徒二十章1一7节),可能这十二人就是以弗所教会的基础,而这十二人可能是经由有口才的亚波罗所带领的(徒十九章24一25节)。因此以弗所教会被建立起来。以弗所人将以前崇拜亚底米女神的热忱转而归向主那稣,而且成为一个非常属灵的教会,所以保罗在本书对以弗所人所讨论一切属灵奥秘的真理与灵程的长进,是别的教会所望尘莫及。
传说约翰在十字架下接受我主所托,照顾马利亚,像自己母亲一样,若干年后,即来以弗所传道。马利亚是死在以弗所的(天主教人士说马利亚在以弗所升天),约翰由此处被充军到拔摩海岛去,以后被释再返以弗所,在讲道时离开世界。
后来亚底米女神庙日渐衰落,社会风气渐佳,各处膜拜者亦渐少。使徒约翰曾在以弗所教会工作多年,以后以弗所变为基督徒城市,纪元后260年,亚底米庙被“哥德人”(GOTHS)所毁,至今已成历史陈迹。 据说以弗所与亚西亚省各地在教会初期竟有五千余教会单位,可是现在基督教在土耳其已完全被摧毁,只留下在以弗所两间古老礼拜堂。一间是纪念马利亚的,另一间是纪念使徒约翰的。任何到土耳其观光的基督徒,特别是了解教会历史背景的传道人,到了以弗所原址,无不唏嘘叹息,因为今日土耳其竟是回教的世界。 保罗在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时,曾路经以弗所港外的另一港口名米利都,在该处与以弗所的长老们会面,并予以恳切的勉言,以后保罗再没有机会到以弗所去。
提摩太与以弗所是有属灵工作关系的,保罗曾把他留在以弗所传道(提前一章3节),提摩太曾被众长老按手受圣职(提前四章14节;提后一章6一7节),许多人认为是保罗在以弗所三年时间中行此事。
在启示录二章我们看见以弗所教会在教会遭遇大逼迫时,曾丢弃起初的爱心,以致受圣灵的责备(启二章4节)。
纪元后3l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相信那稣后,基督教成了罗马的国教。之后,在413年和449年均在以弗所举行大公会议,决定教会重要的问题。――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本书信的思想】有的学者还要继续的说,以弗所书的思想,是超乎保罗其它书信之上。让我们看,那思想是甚么。我们已经看到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有密切的关系。歌罗西书的中心思想是耶稣基督的完全充足。在耶稣基督里隐藏看一切智能和知识的宝库(西二3); 神的一切丰盛都在祂里面居住(西一19);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祂里面(西二9);只要有祂,人的得救已经足够(西一14)。整个歌罗西书的思想是依据耶稣基督的完全充足。 以弗所书是那观念的发展。它归纳在第一章的两节圣经中,在那里保罗说到 神‘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一9~10)。 以弗所书思想的锁钥是在耶稣基督里,一切都同归于一。在自然界中,没有基督,因此充满了不和,充满了血腥。人的统治破坏了人兽应有的交往;人与人分裂;阶级与阶级分裂;国家与国家分裂;主义与主义分裂;外邦人与犹太人分裂。世界的外而是这样;在人的内心里也是这样。在每一个人里面,有一种紧张的局面;每一个人似有内战,善与恶的挣扎;他恨他的罪,不过同时他却也爱它们。依照保罗时代,希腊人和犹太人的思想一样,这种不和,甚至延展到天上。恶的势力与善的势力,魔鬼与神正在进行一场宇宙的大战。最坏的是神与人间的不和。人应当和神交往,却和神隔离。 因此,在这没有基督的世界里,不可能有别的,只有不和。这种不和不是神的目的,不过只有在基督里合一以后,才有和好。正如司各脱(E. F. Scott)所云,‘在基督里,无数根分裂的线束,又结合在一起,回复起初的状况。’以弗所书中心的思想是了解宇宙的不和,并坚信当一切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时候,宇宙也就复和统一了。──《每日研经丛书》 【保罗思想的渊源】保罗怎样得到在耶稣基督里同归于一的观念?最可能他来自两方面。第一,一定的这是出于他在歌罗西书活跃在纸上的信念,基督是完全充足的。不过很可能还有其它的因素,把保罗的思想,导向这一个方向。他是一个罗马的公民,并且也引以为荣的。在他的旅程中,有关罗马帝国的,他看得很多;现在他是在皇都,罗马。罗马帝国的升平气象,pax Romana,是一件非常实在的事。列国纷争的世界却获得统一在一个大帝国之下。那帝国就是罗马帝国。很可能的,当保罗在监狱里的时候,以新的目光来看以罗马为中心的统一;很可能的,在保罗看来,如果有一天一个分裂的自然界,世界,人类,获得同归统一,一切必须以基督为中心;罗马帝国是未来,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象征。这决不是一个保罗不能攀登的观念,保罗一切的思想和经验都是朝向这个方向。──《每日研经丛书》 【教会的功能】在本书的前面三章里,保罗所讲的是在基督里合一的观念。在后面的三章里,保罗所讲的是在神要把这合一实现的计划中,教会所处的地位。在这里,保罗首创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是从事基督工作的手,接受差遣奔跑的脚,传达基督讯息的口。因此,在以弗所书中,有双重的主题。第一,基督是神的重新和好的工具。第二,教会是基督的重新和好的工具。教会必须把基督带到世界去;在教会里必须除去一切中间分裂的墙。借着教会,把一切不调协的成分,成为合一。司各脱(E. F. Scott)说,‘教会是要达到基督到世上来,使举世和好的目的;基督徒在一切交往团契中必须灌输建立教会的观念。’──《每日研经丛书》 【以弗所书的受书人】最早的说法是这封信写给老底嘉的教会。在歌罗西书六章十六节,保罗说,‘你们念了这书信,便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叫他们也念;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信。’这句子使我们知道,确定保罗写了一封信给老底嘉的教会。我们现存保罗的书信中,却没有这封书信。马吉安(Marcion)在大约第二世纪中叶,是一个首先收集保罗书信的人,他就称以弗所书为‘致老底嘉人书’。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必然有人觉得以弗所书,实际上首先给老底嘉的。 如果我们接受这有趣的,也吸引人的说法,我们仍旧必须解释,这封书信怎样遗失老底嘉的名字,而和以弗所发生关连。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或许在保罗死的时候,在以弗所的教会知道老底嘉教会有一封保罗写给他们极有价值的书信;就写信给老底嘉,要他们寄一份副本。他们就抄了一份,只略去第一节中的‘在老底嘉’,留下空白,因为最早的抄本是有空白的,寄给以弗所的教会。大约在三十年以后,保罗的书信被收集起来发行。老底嘉是在著名的地震区内,很可能一切历史的档都已毁灭;因此,在收集保罗书信的时候,唯一的老底嘉书信却保存在以弗所。可能这封书信,因此就被称做‘致以弗所人书’。 第二个解释是由德国的一位大学者哈那克(Harnack)提出的。老底嘉教会不幸在后来的日子里堕落了。在启示录里,有一封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信,读之令人不快(启三14-22)。在那书信里,老底嘉教会受到复活的基督严厉的斥责。祂强烈的说,‘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三16)。却说,在当时古代的社会中,有一种习俗,叫做damnatio memoriae,咎责过去的功绩。一个人为着国家作了非常伟大的事,他的名字记载在书本上,国家年鉴上,镌刻在碑铭上。不过这样的人后来变了节,名誉败坏,他过去的功绩要受到贬斥。他的名字要从一切书籍,年鉴,碑铭上除掉。哈那克想,老底嘉教会正遭遇到damnatio memoriae,它的名字从教会的记录上除掉。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底嘉教会书信的本子上,就不会有它的名字;当保罗的书信在以弗所收集的时候,很可能写上了以弗所的名字。──《每日研经丛书》 【通传的书信】这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不过还有一种解释更加可能。我们相信,事实上以弗所书并不写给任何一个教会,它是写给一切保罗的亚洲教会的通传书信。让我们再看歌罗西书四章十六节。保罗说,‘你们念了这书信,便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叫他们也念;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保罗没有说,歌罗西的信徒要念‘致老底嘉人书’;他是说,他们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保罗好像是说,‘有一封通传的信;现在已传到了老底嘉;当这封信从老底嘉传到你们那里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念哇。’这很像是在亚洲的教会中,有一封通传的信。我们相信那信就是以弗所书。──《每日研经丛书》 【保罗的精髓】如果真是这样,以弗所书是保罗最主要的书信。我们已经看见,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相信,事情是这样的,保罗之所以写歌罗西书,是要应付一种特殊的景况,异端的兴起。当他努力从有的时候,偶然发现他的重要的辞句:基督的完全充足。他对自己说,‘这正是我要传给众人的。’因此他采用歌罗西书的材料,除去了一切地区性的,时间性的,引起争论的东西,重新写了一封新的书信,告诉众人基督的完全充足。现在我们所有的以弗所书是保罗写给东方的教会,告诉他们人类万物,除了在基督里以外,不能合一,同时也告诉他们教会首要的工作──作基督的工具,达成人与人之间,人与 神之间的和好。那是为甚么称以弗所书是书信中的皇后。 在以弗所书里,保罗的议论,很紧密的组织在一起。他往往用很难解明的长而复杂的句子。如果我们真要抓住他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先读一段较长的经文,然后再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仔细研究。──《每日研经丛书》 【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在几方面,以弗所书有保罗书信的典型特色,祝福、感谢、阐释教义后再把教义实践、申述为信徒的责任,和结语的问候。以弗所书是一封真实的书信,但也很像一篇讲章,甚至像基督徒祷告和赞美的事奉。这书信就像穆尔赫所写:“我们进到圣所的沈静、肃穆之地……这里充满安宁、默想、敬拜和平安的气氛。” 虽有许多解经家同意上述洛滨孙的评价,但不少现代派学者却放弃基督信仰一千八、九百年来的教导,妄指以弗所书不可能是保罗写成的。然而在事实面前,这可言之成理吗?──《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外证以弗所书是真确的、保罗所写的书信,有牢不可破而确实的证据。保罗书信中,只有这封拥有早期、一个接一个的见证人。从罗马的革利免、伊格那修、坡旅甲、赫马士,到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爱任纽和希坡律陀。马吉安把这书信列入他的“正典”中,称为“致老底嘉人书”。穆拉多利经目也把以弗所书列为保罗书信。 内证作者两度自称保罗(一1;三1),而内容(一些方面)与歌罗西书相似,因此写作日期必定很相近。上文提过,以弗所书的结构是典型的保罗书信。在书中保罗介绍了一些新思想;倘若一位作者既没有被指冒充,又不可以这样行,那么圣经作者帮助圣徒成长的机会便大打折扣了! 德裔自由派学者施来尔马格大概是头一个否认保罗为作者的人。许多自由(新)派人士也随伙,如莫法特和顾斯比等。词汇、风格、“高深”的道理和其它主观论据,一同否定书信是保罗写的。然而,这些论据无一不可迎刃而解。既有压倒性的外证,和无数博学的解经家领悟书中不仅存有保罗的精神,更加科勒莱治所说,这是保罗“最神圣之作”,可见以弗所书应被接纳为真确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早期教父如犹斯丁,坡旅甲、革利免等都承认本书的作者是保罗。内外证都十分充足: 书中常用第一身称“我保罗……”,“保罗……”; 本书与保罗其它证实了的书信结构大致相同; 书中的神学思想及用字方面亦相当一致。 过往曾经引起争论的问题不外乎:保罗在本书中的用字有些是其它书信所没有的,或本书与歌罗西书太相似,不可能同出一作者等等。答复是:保罗有权用新字在新的书信中,一个有个性的作者不会受文字所规范,而且二书相似,正好表示是同出一作者。现代人对本书作者的怀疑多是基于不肯接受保罗使徒的权威,此书无疑是保罗亲手所写的。──《新旧约辅读》 【写作日期】以弗所书跟歌罗西书、腓立比书和腓利门书,统称为“监狱书信”。书中提到的牢狱生活(弗三1;四1)往往是争论的焦点。有人相信这时保罗在该撒利亚的两年囚禁中,甚至是在以弗所的狱中,但这说法却无从证实。证据似乎支持他第一次在罗马的囚牢中(在主后六十年后不久)。这书信像歌罗西书一样(西四7~9),由推基古带到亚西亚省(弗六21,22)。这说明保罗写作书信时,脑海中浮现相近的道理和相同的意念。──《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年期】书写时间有三个可能性:保罗在腓立比坐监时写的(使徒行传十六章)。此说不成立,因他只坐了一晚监;在该撒利亚坐两年监时写的(徒二十四27); 在罗马第一次生监时写(徒二十八30)。及比较起来,以在罗马坐监的自由写作机会较多,大概是主后六十至六十一年间写成。──《新旧约辅读》 【背景与主题】以弗所书的主题是保罗所称的“奥秘”。他所说的并不是一些不可言喻的事,而是一件从未启示出来、但现在才揭开的奇妙真理。 书信中宣告相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在基督耶稣里合而为一。这崇高的真理就是书信的主旨。他们是教会──基督身体──的肢体。现在,他们在基督里一同坐在天上。将来,衪作万有的元首,他们要同享衪的荣耀。 以弗所书六章经文中,都可以看见这奥秘。 在第一章称为神旨意的奥秘,展望那时候,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9,10节)。相信的犹太人(11节,“我们”)与外邦人(13节,“你们”),要同享那日子的荣耀。他们是衪的身体、衪的丰满,要与衪在全宇宙中一同作王(22,23节)。 第二章描写犹太人与外邦人借着神的恩典得救的过程。他们怎样与神和好、彼此和睦;怎样因着与基督联合,成为一个新人;又怎样成为圣殿,作神藉圣灵居住之所。 第三章全面阐释那奥秘,称为“基督的奥秘”(4节),指基督就是元首,并一切信徒就是衪的身体。在这身体里,相信的外邦人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神的应许(6节)。 第四章强调身体的合一,并神使身子长大成人的计划(1至16节)。 第五章称为基督与教会的奥秘(32节)。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是信徒夫妻关系的榜样。 第六章,保罗提到福音的奥秘,他为此作了带锁炼的使者(19,20节)。 以弗所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爱(希腊文为 agape,指从意志而生的爱)。保罗以此概念为书信的起首和结尾(一4;六24),在以弗所书使用这个字(包括动词和名词),较在他所写的其它书信为多。或许这是圣灵的先见,因为此后三十年,这庞大、活跃的会众仍遵照命令,抵抗假道。但我们的主却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告诉他们一件衪要受责的事,就是他们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二4)。──《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目的】本书的目的较歌罗西书及加拉太书难于确定,内容好像只将“神的恩典”作一详尽的解释,而非针对错误的教训,目的是教导而非批评,阐释而非驳斥。──《新旧约辅读》 【重要主题】
──《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 本书是保罗的“狱中书筒”,在罗马监牢中写成。这位“带锁链的使者”(六20)虽在缧绁中,信里无丝毫怨憎或悲愤,反而充满宁谧与安详,散发着馨香的喜乐、鼓舞和希望。全书结构严谨且周密,高瞻远瞩,素有“保罗书信中的花冠”之称,为整部圣经中落笔最深入之作。保罗教训的精华几全可在本书中找到。 全书有同一部默想录,所针对的不是一间教会的需要与问题;也不象其他书信,没有个人的问候与报导。很可能是一封写给许多间教会的通函,包括以弗所在内。作者真理的认识与体验早臻炉火纯青之境,在晚年夕阳的余晖中,没有争辩,也没有责备,把神从未宣示的“奥秘”庄严地写下:人类的历史有一天会达到一个高峰,天上、地上的一切,人类不分种族、肤色、性别、阶级或地位,都会在基督里同归于一;世上充满自由与和平。 神先用基督的救赎让人与神和好,又借着基督,人与人间的阻隔拆去,相亲相睦;然后把和睦了的有新生命的人结成一体,成为教会。教会是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新世界的缩影。天父通过教会显明祂无限的智慧;信徒借着教会得享天上的属灵福气。基督与教会的和谐一体是世间伦理关系的理想榜样。 本书可分两大部分,前三章告诉基督徒应做怎样的在基督里的人,后三章告诉基督徒,在基督里的人应该做些甚么。前半讲原则,后半讲实践。爱是人间和谐关系的中心,而以“效法神”的无私大爱为归依。 实践过程中必有困难和撒但的攻击,但靠着对神无比的信心,凭着真道的剑,必能战胜(六10~18)。信徒应尽量利用当前机会传扬和平的福音。 新约中若说也有一本诗歌的话,本书可以当之无愧。它是基督徒在爱中长成基督身量的赞歌(四12~16)。──《启导本圣经注释》 【参考资料】 一、
本书作者 本书为使徒保罗所写,在最早收藏的那些保罗书信古抄本中,都有此书信。《彻斯特俾提汇集》(Chester Beatty Collection)蒲草纸抄本中(抄于主后200年间),未收入保罗的教牧书信,但本书却在其内。 书中多次写下作者的名字和经历(一1;三1;参三7,13;四1;六19~20)。教会早期的著作中也引用此书;早在主后100年左右,波利卡普(Polycarp)和伊格那丢(lgnatius)等初期教父即加援引。以后为人引用之多,不胜枚举。 总的来说,保罗未此书作者尚少人质疑。不过,此书确有一些细节与保罗其他书信不同,例如,一1的受信人“以弗所”字样不见于若干最早且甚可靠的抄本中。一15与三2似乎暗示作者与受信教会中的信徒并未谋面,但保罗事实上曾在以弗所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 一般接受的解释是:此书原为一封通函,抄有多分;在一1的教会 名称处留出空白,以便填入收信教会的名称。传异端的玛吉安(Marcion主后100~165年)自行编集的一本“正典”中便收有此书,却说是给老底嘉教会的信,原因或在此。 保罗这封信很可能是写给包括以弗所在内的多间教会,这也可以解释何以书中没有他惯有的个人问候语。 此书可能与《歌罗西书》同时写成,故内容有若干地方类似。(近代虽有人鉴于本书有些地方与保罗其他书信相同或类似,认为乃后人摘录各信精华写成。此说未获圣经学者接受,因内证与外证均不足。) 二、
写作时地 一般相信这是保罗最后的一封书信,为晚年接近殉难时所写。由于书中有关教会的教义极为成熟,益信为他最后几年的作品。罗马的革利免在主后95年致哥林多人书中,透露他似乎看过《以弗所书》,则此书成书期当早过主后95年。圣经学者多认为此书与《歌罗西书》都约在主后61~62年,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期间写成。保罗于主后61年春抵达罗马。《使徒行传》二十八30记有他住在租用的屋子里达二年之久,离开时当为63年春。罗马城在64年被焚。保罗在《腓利门书》提到可能快得到释放的话(22节),而《腓利门书》与本书及《歌罗西书》都由同一批人(推基古和阿尼西母)送出(弗六21必连心22;西四7 ~9)。 此三书与《腓立比书》同称为保罗的“狱中书简”。 三、
本书的信息 有人认为本书在神学上的深度为全本圣经之冠,极全面地说明了神救赎的旨意,从神在创世以前对人的拣选到信徒为基督所充满,全部圣经的信息的都归纳在这本书信中。我们蒙拣选,靠着相信主基督耶稣得脱罪,有了新生命;神把人与人间的墙拆毁,让我们与神和好也与人和睦。不分自主为奴,不分种族肤色,不分男女,都可以成为神家里的人了;并可在灵里长大,满有基督的身量。 信徒行事为人须与蒙召的恩相称,大家在一主、一信、一洗下,本圣灵合而为一的心,用和平彼此联络。 本书的主题是教会。基督通过祂的身体(教会)在世上工作。祂是教会的头,指挥教会的活动;教会也是祂的新妇,要象妻子般对祂坚贞不移,把全生命献上。 保罗所见到的不只是地上的教会,他把地球与人放在大宇宙中来看。他从神领受的那个启示(奥秘),让他看见神用大能大力所创造管理的宇宙,何等井然有序;而为罪所污染的人间,都是混乱、败坏、囔闹与污秽。他预见到神的极终的旨意,在神认为最恰当、最富决定性的时刻,人类的历史会到达它的高峰,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要在主基督这位和平之君里同归于一(一10)。世界会象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人间不再有敌对和仇恨,豺狼要与绵羊同卧(赛十一6;六十五25);也会象老约翰所看见的,神要住在人当中,不再有悲哀、死亡与眼泪(启二十一1~4)。 神实现这伟大计划的第一步,是施恩惠,通过基督的救赎,使人的罪得赦,成为圣洁的新造的人,可以与神和好;又让人与人之间和睦,用基督的身体,废掉冤仇,拆去了隔在中间的墙。人不再因种族、肤色、性别、阶级、地位而冲突不和,互相仇视(二14~16)。神然后把和睦了的人结成一体,成为教会(三3~10)。 在教会中,信徒互为肢体;无分大小,都有其用处;各尽各职,是个有机体,在主的爱中建立、长大。这个教会是将来天地间一切同归基督一体的缩影。旧的都要过去,新的来临,世间会为基督里的正义与和平所充满。神的无限智慧使保罗屈膝感恩,赞美祂无法测度的大爱(三14~19)。 信徒有诸般属天的福气(一3),又有将来极美的盼望,可以得到预定的基业(一11)。但既然仍生活在世上,行事为人便应象新造的人,靠着基督赐的各种恩赐和圣灵的帮助,可以在教会中彼此成全、服侍、联络合式、长进成熟、学效基督,满有祂长成的身量(四13)。 保罗可能从看守他的兵丁身上得到灵感,写下了一段著名的“基督精兵”的经文(六10~18)。信徒毋须惧怕邪恶势力,应在世上勇敢传平安的福音。 四、
以弗所城 罗马帝国环地中海而建。位于东岸的亚西亚省,因在欧亚两洲的通道上,商旅不断,至为富庶。以弗所城位居该省东、西交通要津,海、陆货运均以此为重要转运站,人口密集,富甲一方;与罗马、亚历山大港齐名。 这个傍爱琴海而建的商埠,帆樯林立,建筑物美奂美仑。亚底米神庙(罗马人称此女神为黛安娜)更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是当日西方世界最大的建筑物。 保罗毕生难忘的一个地方,当推位于城中皮阿山麓的那座可容二万四千观众的露天大剧场。他传讲福音,影响极大,全城震动,“连亚西亚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荣,也要销灭了”(徒十九27),终致引发群众暴动。保罗脱险,但被逼离开他用作传福音中心达三年之久的以弗所。 第二个极富历史性纪念的地方,是以弗所运动场中那间叫做推喇奴的廊院。保罗经常在那里讲道,并且开班免费授课。有人称这为最早的神学院(徒十九9)。 以弗所是个塞满了行邪术的巫师的城市,许多人精研玄术,闻名远近,侈言与宇宙间“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有联络(六12)。神藉保罗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许多信徒决意与邪术割绝,把价值连城的邪书当众焚烧掉(徒十九11~20)。──《启导本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