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哥林多后书第五章拾穗

 

【林后五1「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帐棚就是比喻我们血肉的身体。天上永存的房屋就是指着将来复活荣耀的身体。帐棚只是暂时居住的,房屋是为长久居住的。保罗在这里是要说明我们肉身生命是暂时的,好像人住在帐棚里那样;而复活的身体却像房屋那样是长久的居所。――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现今的身体乃是一个「帐棚」;复活的身体乃是一个「房屋」。―― 倪柝声

         『拆毁』或译『解下』,原是行人到家,解下行囊而安息的意思。── 牛述光

         解经家对本节至10节一段经文的讨论相当丰富。一般相信这是保罗对复活一事进一步的探讨。他曾在《林前》15章讲过复活的奥秘:当主再来时,死了的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未死的要改变,不经历死亡和腐坏,成为不死的(林前十五44453)。本段所讨论的似乎是人死后与复活之间的状态。保罗对此没有特别的启示,只是根据已知的启示和经验来说明。他似乎认为借着住在人里头的圣灵,复活的能力已作用在信徒身上。人的内心一天新似一天,那灵性的身体已在成长(四16)。血气的身体的死亡与复活之间不会有灵魂脱离“形体”的“赤身”时刻,而是可以立刻穿上衣服,与主同在。

“我们原知道”指以下要说的事是自己深信而大家应该可以同意的。“地上的帐棚”指四16所说的“外体”或“血气的身体”(林前十五44)。“天上永存的房屋”指现在还见不到但一定可以得到的天上永远不坏的灵性的身体。在人的外体如帐棚被拆毁后,有“永存的房屋”在天上等着,为神所造,所以永存。──《启导本圣经注释》

         帐棚:比喻人的肉身。拆毁:有肉身的死亡和基督再临时期等两种观点,在这里普遍认为是指死亡。可视作本书被记录的当时,保罗在亚细亚遭遇多次危难关头(1:8-11;帖前4:15,因此对死亡具有深刻的体会,从而也有了本文的信仰告白。天上永存的房屋:从现今的观点上是指已死信徒的灵魂,与神一起得享荣耀的天上的住处,照末世论的观点来看指基督再临时将成就的信徒荣耀的复活体(约14:2;林前138-54)。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地上的帐棚和天上的房屋是指什么?】

答:「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保罗在这里所谓地上的帐棚,乃是指着人在地上的身体,好像一个帐棚;所谓天上的房屋,乃是指着将来复活荣耀的身体,好像一座房屋。当我们死后离开身体,灵魂要到那永存的天家去(参九十题),或至主耶稣再来时,身体也要复活过来,变成灵体被提到天上去,与主永远同在,享受福乐。保罗在此的说法,是将信徒在地上暂时的生活,与天上永远的荣耀福气两相对照,乃给予我们信心一种盼望的激励(参彼后一13)。——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后五1~2『地上的帐棚』,就是我们的肉体;『天上永存的房屋』,就是将来的圣城新耶路撒冷,也就是永世里得着最丰满彰显的基督。凡被基督吸引的人,都会感到肉体的拘困,而『叹息劳苦』却『深想』进入基督永远的丰满里。为此,宁愿受今生的苦楚,把这地上的帐棚──肉体『拆毁』了;好使自己得以有分于神所经营、所建造天上的永屋──丰满的基督。──《读经指引》

 

【林后五1~10在前一章保罗比较外体和内心,在此借着帐棚和永存的房屋的比喻,对比了现今世界和来世的生活。尤其保罗是以作帐棚为业的,因此清楚明白帐棚的不坚固和暂时性。保罗把这样的帐棚比喻为人的肉身,明确指出了肉身的暂时性和局限性及复活不可缺少的必要性。本文的核心主题是“通过苦难走向荣耀”,充分表明了对末世确凿的盼望是战胜现今苦难的动力。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叹息指人在肉身活着时,因肉身的各种需要和各种软弱而有的烦恼,或各种力不从心的限制。自从亚当犯罪以后,人类就要汗流满面才得餬口,劳苦叹息成为在肉身活着的人的普通现象。基督徒在身体还没有得赎的今天,虽然心灵可享安息,身体仍不能摆脱人所共有的叹息――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帐棚』是临时性的,表示漂泊、暂居的意思。『房屋』是永久性的,表示长久居住的意思。── 牛述光

         我们在今生肉体中劳苦叹息,切望住入天上居所的快乐。保罗又用衣服作比喻,说信徒得到灵性的身体有同穿上另一衣服。──《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2~3本文的内容为:“现在住在肉身帐棚的我们,渴望披戴天上的房屋,并叹息如同我们穿衣服一样,我们穿上就不会是赤身了”。叹息:与悲观主义者的自暴自弃不同,乃是希望脱离人的有限和无力的状态,进入永远的释放和自由;不是要脱离肉身成为属灵的存在,而是盼望脱掉能腐朽的肉身,穿上永不朽坏的荣耀复活体(罗8:18-25)。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3「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保罗忽然间把房屋和衣服混起来讲。“好像穿上衣服”,原文没“衣服”这字,但下文第3节说到“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显明是指衣服说的。我们所得的这荣耀的身体,不但像房屋可以给我们居住,可以让我们安息,而且像衣服一样,可以遮盖我们的赤身。――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赤身」──没有穿上身体的灵魂,不能显现在神的面前。―― 倪柝声

         『赤身』古时旅行常先撤去帐棚,叫睡的人露天。这里的赤身只是说明死到复活之间的情况罢了。── 牛述光

         本节为上一节的注脚,说明为什么切望得到从天上来的房屋。住房屋好比穿上衣服,我们现在的身体虽然短暂、受限制、不完全,今生却不能没有它,要靠它与外界维持关系。这身体一旦死去,好比衣服脱去了,要不赤身,必须有天上的衣服穿上。──《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4我们这必朽的身体陷在世间苦难中,因此叹息劳苦,巴不得能把这“地上的帐棚”早日拆毁。不过一旦脱此躯壳,不愿赤着身子,希望能“穿上那个”灵性的身体。这种从天然身体到灵性身体的改变,只是“眨眼之间”(林前十五52),其间应该没有“赤身”的时刻。根据本节及8节,以及《林前》十五章、《腓立比书》一23,保罗似乎认为信徒的死是“离开身体,与主同住”(8节),无论人间的历史时刻多长,在离世的信徒的感觉上,离开肉身和享受与主同在的快乐之间,没有间隔。

一般的观念,人死是被死亡吞灭(参诗六十九15),保罗把这观念反过来,说信徒肉身的逝去是“被生命吞灭”,因他已进入主基督复活的生命里,必死的变成不死的,必朽坏的变成永存的(林前十五53)。──《启导本圣经注释》

         并非愿意脱下这个:脱下指离开肉体的灵魂状态。保罗如此强调肉体复活的原因,并不单是因为不相信灵魂不灭说,而是考虑到否认一切肉体复活的哥林多教会内的诺斯底主义者<约壹 绪论,诺斯底主义>。必死的被生命吞灭:指基督再临时发生的肉体的复活(林前154)。保罗这样的表达,也表明他盼望基督在自己在世时再临,从而自己变为荣耀的复活体,进入永远的荣耀。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5「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注:原文作“质”)。」

         『培植我们的就是神』。当我们重生的时候,是神将基督的生命放在我们里面,我们就得着了一个我们从来所没有的生命。这重生的生命如何绝对是出于神的,此后这生命的长大成熟也如何绝对是神培植的。在这里,人的手没有分,出于人的『最好』都搀不进去。人最大的责任是与神合作,是不拦阻神工作。── 倪柝声

         圣灵是赐生命叫人从死人中复活的,因此有了圣灵就是有了必复活的把握。── 牛述光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我们幪 以后,神就在我们身上一直作培植的工作;或是吸引我们亲近祂,或是开导我们明白圣经,或是借着教会保养顾惜我们,好使我们长大、成熟,达成祂的心意。哦,神的恩典何其宽宏!──《读经指引》

         信徒能得到这不朽的身体是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是祂奇妙的预备(参腓三21)。圣灵在我们内心工作,让基督救赎的功效逐渐改变我们。祂复活的大能令我们日新又新,正是此事的证据。神这样培植我们,好在基督再来时,可以穿上灵性的身体,有“属天的形状”(林前十五49;参罗八11)。──《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59为着这荣耀的盼望──进入基督丰满,一面父神在各方面来『培植』我们,一面圣灵也赐在我们里面作为『凭质』,叫我们预享其中实际。所以无论父神的栽培,或是圣灵的内住,其一切的意义,都在于达到基督的丰满。我们也真该为此立下『雄心大志』,竭力追求,在这专一的事上,讨『主的喜悦』。──《读经指引》

 

【林后五6「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时常坦然无惧”表示良心常清洁无罪,这是为主活的人应该有的存心。“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所谓的“相离”是指身体的相隔离。――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强调了保罗将来要复活,穿上荣耀身体的盼望,内容上与8节的“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相同。说明信徒虽在地上只能带着有限的肉身生活,但在圣灵里与主同住,最终将复活得荣耀。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67信徒既有这美好的盼望,决不会丧胆(四1),反而信心倍增,毫无惧怕,因为这盼望有圣灵作凭据(5节)。我们今天住在肉体中,好像寄居的旅客暂时离开家;但有主的灵与我们同在,随时帮助我们走这世上的旅程(约十四16)。──《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7「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凭信心不凭眼见,是新约信徒行事为人的原则。林前1章已经告诉我们,犹太人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求神迹就是凭眼见,求智慧就是讲理智、讲逻辑,要通得过理智的才信。这两样都不是信心的原则,都是要凭人的观感和才智来考验神的存在,不是凭信心认识神的作为。但是今天信徒行事为人的原则,不是凭眼见,乃是凭信心。――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在神的儿女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许多人的是非,都是他的眼睛给他的。许多人的是非,都是他的背景、经历给他的。所以他不知道真的事,也不知道真的非。许多人在神面前就是按着外面来断定事情的是非。请你记得,基督徒的生活是凭着里面的生命,都该在这里──心断定的。里面起来的事,就都是对的;里面瘪下去的事,就都是不对的。我们行事为人,不是凭着外面的律法在那里能够断定,能够看见。我们是凭着主在我们里面所给我们的引导。── 倪柝声

         『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未信主前行事为人的原则,只是凭着自己的眼光、见地,来处理一切的事。现在蒙恩得救了,应该凡事从里面用信心来仰望神,接受神的带领。──《读经指引》

         基督徒生活的原则,只该『凭着信心』──里面的认识,不该『凭着眼见』──外面的感觉。(眼睛心是最有感觉的感官,代表一切物质界的感觉。)但愿主叫我们外面的眼睛越过越盲,越过越脱离属地,属人的感觉;却加增我们里面对基督的属灵认识。正如诗人达拉所说,『求主使我目复盲。』是的,许多时候,我们缺少里面的认识,就是因为我们外面的眼睛太明亮了!──《读经指引》

         这是对上节“与主相离”的说明。我们现在虽然不能眼见,但凭信心可与主相交,所以不是绝对的离开。──《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8看五14注。信徒死后灵魂不是飘游无定而是与主同住。保罗盼望那时刻的到来(参腓一21,23)。──《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9「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所以”可以表示本节是对上文讨论所作的一个结论,但也可以表示本节是解释上文的原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住在身内就是活着,离开身外就是死去;在我们信主的人,无论生死,惟一志向,就是要讨主的喜悦。──《读经指引》

         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意为“无论停留在肉身里,还是在主旁边”即指或活或死(罗14:8;帖前五10)。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910保罗说,无论是在如6节所说的“与主相离”的状态或如8节所说的“与主同住”的状态,他的目的都是要得主的赞赏。人怎样评估他对主的侍奉,他毫不在意;重要的是主怎样判断(林前四14)。他要大家明白,包括他在内的众人,都要在“基督的台前”交代,各人按行为受报。信徒因信得救称义是充分且永久的事,但我们生活在世,仍有道德的责任要担负。“本身所行”指的是用这个身体所作的事:行善受称赞(林前四5;弗六8 ;行错受责备(西三25)。不信的人也要受审判(罗二5,16),那是“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启二十1113)。──《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10「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我们众人”不是所有的人,而是特指信徒。“基督台前”指基督对信徒的审判。按林前四5:“所以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这意思是当主耶稣来的时候,祂要显明人心的意念,叫凡服事祂的人,从祂那里得着称赞。祂要判断我们各人所做的事。所以这里所说的“基督台前”,是指基督再来的时候,在信徒中间所行的审判。――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台前』是指运动场发奖的台子,而不是审判人的宝座,是为赏赐不是为刑罚。── 牛述光

         『受报』原文不是报应,因此地只重盼望,未重受亏损。── 牛述光

         基督台前:指基督再临时执行的最后审判(约五22)。这时,所有人都将复活受神审判:①不信者按生命册受永远的刑罚;②信徒得救,按自己的行为得赏。本节的审判是指对得救信徒在世时的行为进行的审判,但这审判根本上不能消除得救带来的喜乐(启22: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1「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神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指上节主要按各人所行的报应人说的。“劝”peithomenpeitho的多数式,有劝告、说服、赢取的意思。――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主一面固然是可爱的,但另一面也是『可畏的』。我们当因的客爱,而爱戴祂;也当因祂的可畏,而敬畏祂。──《读经指引》

         保罗现在回到他使徒职分的讨论。他侍奉是对主的敬畏,主再来时必须清楚交代。他传讲福音劝勉人,所说所行坦白诚实,毫无隐藏,就象他在神的审判台前一样。他盼望这样做也可以叫哥林多信徒凭良心见证他行为和动机的纯洁。──《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前面保罗绪论为了与哥林多教会和好,强调自己使徒职份的神性起源<提前 绪论,书信的问候语和使徒权柄的主张>和蒙圣灵带领的福音事工。在这里保罗辩护自己担当使徒职分的动机和诚实无伪的心,将哥林多信徒引向“和好之章”。 ──《圣经精读本注解》

         知道主是可畏的:不是单纯对耶稣的恐惧(创35,而是指自大马色途中的经历以后,保罗对主基督敬虔的畏惧,即敬畏之心。“知道”希腊语是超越表面上的认识,意指“发生关系”,“认识到”,“经验到”等。在这里我们明白:①大马色途中的保罗的信仰经历是他维持福音事工的支柱;②对信徒来说悔改的经历是他们人生的根本转折点。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1~21本文中保罗讲到自己担当职分的动机和对待职分的心志,并且论及赋予新的被造物—— 信徒的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尤其对于自己的作用和存在,保罗介绍说:①新的被造物;②劝人与神和好的职责(18节);③基督的使者(20节);④与神同工的人(6:1;⑤神的执事;⑥仁义的兵器(6:7)等,辩护自己的使徒职分和正直。同时强调归荣耀于神的前题是彼此之间的和好和宽恕,对基督代赎之死感恩的心。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2这些“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就是十一18所说“凭着血气自夸”的人。这些人曾到哥林多教会肆意诋毁保罗的人格,贬低他使徒的地位。保罗说他不是要在这里夸奖自己,而是给信徒资料,可以答复那些假使徒。这些人关心的不是信徒的灵性,而是名誉和金钱。──《启导本圣经注释》

         凭外貌……夸口的人:指犹太人信徒,他们夸耀与道成肉身的耶稣的关系或血统,遵守律法等外在条件(16节)。他们曾毁谤耶稣癫狂了(徒20:24,他们力图从割礼或受洗等外在形式和学识、血统中寻找得救的条件,而不是信靠基督。在这里保罗辩护自己的使徒权柄和诚实:①是出自爱哥林多信徒的心;②为了固守纯全的福音;③为了保护哥林多信徒脱离假教师的谬导(可3:21)。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3「我们若果颠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颠狂原文existeemi,原意是惊奇,或神智失常,这字在新约中共享十七次,和合本译法如下:译作惊奇共十一次(太十二23;可二12;42;51;路八56;二十四22;徒八9,11,13;21及徒十二16)。译作希奇共两次(徒十45;路二47)。译作惊讶共两次(徒二7,12)。译作颠狂共两次,除本处外,另一次是在可三21――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我们若果颠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颠狂,就是发狂了。所以这样,是为神。但是,另一面谨守,是为人。这,一面是非常之个人的,一面是非常之团体的。按颠狂来说,是个人的事;按谨守来说,是团体的事。在神面前,心越热越好,可以顶自由,颠狂的跳起来都可以,一直说阿利路亚都可以。今天顶不好的光景,是许多人把在神面前的颠狂,搬到人的面前来。你在神面前能作的,在人的面前不一定能作,还得为着人来谨守。谨守的意思就是又谨慎,又自守,有礼貌,规规矩矩。我们在人的中间,要竭力顾念到别人。── 倪柝声

         『颠狂』是交出、出奇、惊动等意思,是人发疯发狂的样子。── 牛述光

         保罗在神前『颠狂』,在人前『谨守』,这正是基督徒持平的生活。可惜我们受基督爱的冲激不够,因此在神前颠狂不够,常常发死;又受基督的约束不够,所以在人前的谨守也欠缺,过于放纵。求主怜悯!──《读经指引》

         可能有些人批评保罗“颠狂”,指的也许是他在大马色路上与主相晤(徒九19),或者他所得到的特别启示与隐秘的经验(参12章),还有他在批评者眼中超乎理性的行为。保罗的答复是:这得由神来判断。他甘愿受苦、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也是他与神之间的事。可是在他与哥林多人的相处上,他所行所为决非狂热,而是合情合理,冷静谨慎(参林前十四1519及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14「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激励原文sunechw是受压迫、紧迫、团结一起的意思(参Arndt & Gingrich经文字汇及Dr. W. E. Vine新约字解)。在新约中有时候指疾病之临到人(太四24;路四38;徒二十八8),有时指内心之迫切(路十二50;徒十八5),在路十九43节却译作困住――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爱激励」。所以,「为神颠狂」,为人「谨守」(13节)。代死的爱就是激励的爱。―― 倪柝声

         『激励』是挤压、催逼等意思,如瀑布下泻使河水不静。『想』是律法上常用的名词,是『判断』,神是判断基督替我们死,我们也当这样判断。── 牛述光

         基督的爱:指神在耶稣基督里的爱,为了人的罪,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在神面前成为平安祭,具有奉献精神的爱(罗8:39)。这爱是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隔断的坚固的爱(罗8:35-39,其目的为:①通过自我牺牲实现人类的救赎和救恩;②让信徒效法基督的爱,爱弟兄;③为传福音和神的荣耀而生活着(太6:33;22:3-40)。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五14~15第十四节:爱──死。十五节:死──爱。「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叫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祂替众人死是叫人活」,「因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倪柝声

         这里的『想』,在原文是断定的意思。基督的爱所以激励我们,是因为我们断定两件事︰一,基督一人死,就是替众人死了。基督的爱,与基督的死,是分不开的;所以有基督的爱,是因为基督死了。二,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这是目的。因着基督的爱激励我,我没法不为祂活,没法站在自己的地位。林后五章所说基督的爱是为著作仆人的,事奉主的。── 倪柝声

         这里说,人为着主活,是因为被爱的激励。激励就是圈住,相当紧的圈住。爱把我圈住了,我逃不了了。英文Constrain这一个字还不够紧。意思就是圈的紧紧的,把我扎在里头。人被爱摸着的时候,就有这个味道。你给他缚住了,你没有办法。祂为着我死,我今天该为着祂活。── 倪柝声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蒙恩之人每逢想到主耶稣的大爱,常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激励的力量,叫我们甘心愿意一生为主活着。这是每一个正常基督徒的经历。──《读经指引》

         真实为主活着,乃是由于基督大爱的冲激;也是由于爱的基督的异象拘禁了他,捆绑了他,迫他失去自由,不得不如此。(『激励』也可翻作『拘束、或压迫』。)哦,看见基督异象真是一件可怕的事!一生的自由都要断送在此!──《读经指引》

         “基督的爱”指基督为人类受死牺牲的大爱。祂一人代替我们众人死,我们众人因此都被当成已死;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接受祂,只有以祂的死和复活当成自己的死与复活的人,才能活在复活的主里头。也有解经家认为保罗指的不是基督救赎范围的大小,而是祂的死对信徒生活的影响。“众人”因此不是指全人类,而是指基督为他们而死的人,因为信的人在祂的死上有份,所以也在祂的活上有份。信的人不可再象过去为自己活,要做新造的人,为主而活。──《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15「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这里有两种活:一是复活主在天上的“活”,另一种是我们这些蒙恩的人在肉身中,在地上的“活”。复活主虽是活的,但祂不是在地上活,是在天上活,怎么能够叫地上的人知道祂还活着呢?怎么能够使地上的人认识天上主的慈爱和荣美呢?祂需要我们这些蒙恩的人,为祂在地上“活”,叫人们可以借着我们认识天上的基督。――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林后五15~18人在基督里成了新造的人︰(1)对基督的认识新了;(2)对神的关系新了(和好)(3)自己的生命新了(成了新造的,成为神义了)(4)生活的目标新了(替主活)(5)对人的关系也新了(劝人和好)。总之,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牛述光

 

【林后五16「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注: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本节上半节的“认”原文oidamen,下半节的“认”原文则是ginoskamen都是认识或知道的意思,不是承认与否认的“认”。不凭外貌认人,就是不凭外表肤浅的认识判断人的意思。――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自从主耶稣复活以后直到如今,人对于主耶稣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凭着肉体认』(原文)祂,另一种是在圣灵里认识主(参加一15~16)。── 倪柝声

         『凭着肉体』来认识基督,不仅是指单按基督身体的外貌来认识基督,是何等不准确,更是指凭我们肉体的能力,天然的智慧来认识基督,是何等的不可能。要认识基督,人的『血肉』是全然无效,惟有借着诸天之父的属灵启示(参太十六17)──《读经指引》

         保罗说他未归主前,是用属世的眼光与标准来看主基督,一切的考虑从人出发;但新造的人有全新的价值观,远超过这世界的智慧的认知标准。他过去对基督的看法,在新的标准与亮光下,全属错误。他现在知道主耶稣就是救世主基督。──《启导本圣经注释》

         凭着外貌认过基督:指保罗接受主之前,只是单纯地以世界或人的角度判断了基督。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新造”显示与旧的创造全然有别。神造亚当是关乎肉身生命的创造,未有神的生命。但基督里的“新造”者,却是注入神生命的创造,使一切成为新造的,他都成为神的儿女,所以我们应该有新的人生目标──为主而活。――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所以,不要「凭外貌认人」。―― 倪柝声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这里不是说,我这个人有了多少的改变;也不是说,我作基督徒作了多少年,堧弱得很,到了某年某月,我复兴了。成了一个新造的人。乃是说,我在基督里,我就是一个新造的人。我们如何在亚当里,旧人所有的天性、生命、行为,都流到我们身上来,并不用我们费力;照样,只要我们在基督里,基督的一切,也流到我们身上来。神从来不在我们身上作一下,祂永远不作,祂乃是把我们放在基督里。── 倪柝声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我们信主以后,神就把我们摆在基督里,而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已往一切旧的事故、旧的兴趣、旧的企图、旧的关系等等,一概成为过去;从今以后,我们过另一种新生活,走另一条新的道路。──《读经指引》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一个新创造』(原文)。这是因为基督乃是新造的元首(参西一18),又是新造中一切的内容和实际。──《读经指引》

         “在基督里”的意思,是信靠了基督得与祂联合。我们得到救赎,经历圣灵的重生,享有复活的主的新生命,成为新造的人(加二20)。新的人用新的眼光看事物,不凭外貌。──《启导本圣经注释》

         新造的人:指因信基督而得救,得享新生活的新人(弗4:24)。他们因基督的恩典从罪的奴役中得释放,成为义人(罗6:5-7,从自我中心的生活转变为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并结圣灵的果子(加五22-26)。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8「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本节说明在基督里的人,都领受一种职分,就是劝别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先是自己与神和好,然后劝人与神和好,所有藉基督与神和好的,也藉祂领受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但本节下半节,保罗比较偏重于说明使徒或传道人的职分,是一种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劝人和睦是八福之一,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可说是蒙福的职分,也是所有称为神儿子之人的天职(太五9)。――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借着基督』,神在第一个亚当里丢了的世界,要藉第二个亚当拿回来。── 牛述光

         使徒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乃是根据基督藉十字架使人与神和好的救赎工作(参西一20~22)。所以真实基督的仆人,必定只作基督所作的工,绝不在基督的工作之外,另作别的工。──《读经指引》

         新人身上带着新的职分,作神的代表去劝人与神和好,同享新人的福气。──《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18~20和好:在本文保罗从基督教救赎论的核心教义“和好”的观点,叙述自己事工的性质,即和好教义的背景。他概论性地说明了神与人的和好,藉此强调人与人之间和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旧约赎罪祭中可找到其内容:犯罪的人借着信基督代赎之死,得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子女(弗2:16-19)。这种和好靠人的能力不可能实现,是神先让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被钉十字架,打开了救赎的道路(约壹4:10)。因此信徒要遵守神的命令,效法基督,彼此之间要成就真正的和睦,有义务向不信主的人传和好的福音。 ──《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后五19「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本节虽然只讲到人与神的和好,没有提到人与人的和好,但人与人的关系不和,完全是由于人与神的不和好而起。所有的罪都使人与神不和,也使人与人不和。例如“贪心”的罪,不但得罪了神,也必得罪人,叫人受亏损。所以人与神和好而胜过罪恶的结果,也必改善了人与人的关系。――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神人在基督里相遇。―― 倪柝声

         『归到』是『入账』,有和好的职分,也当有和好的道理。── 牛述光

         人类太容易犯错误,而且甘于堕落,人类的历史不能自行圆满完成任务,最终的一段要由神来建立。在人类堕落于基督再临之间的这段历史也有其目的,这目的就是要人与神和好。凡是真正信靠基督的人都应该把与神和好的信息传给他人。神的一切计划都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人悔改接受基督的顷刻,罪便得到赦免(西一14),因为祂已在十架上完完全全担当了我们的罪(罗四25)。神又让我们称义,在祂眼中我们可以毫无瑕疵,好像根本未犯过罪一般。我们成为新人,新人不是旧人的改造或翻新,而是照着耶稣基督的形像重新被造。基督在他心里成为他的中心,作用在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上。人的性格不是消失,而是借着与基督的联合变得更丰富、更有力量。

悔改是打开神国大门的钥匙,神的赦免是引进到神国的大道,也是到达神面前的门路。凡信有神,又能完完全全交托,神的慈爱和赦免都赐给我们。神是主动者,我们与神和好的计划已在神儿子耶稣基督身上完成。人只要接受并且相信。──《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20「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这句话就是描写保罗传福音到哥林多去的时候,他那恳切的态度,好像是在求哥林多人来信耶稣,来跟神和好,他为基督的福音和人的灵魂,愿尽一切力量。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在犯了罪的哥林多信徒身上,保罗站在基督使者的立场,劝他们要与神恢复正常的关系。――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使者”亦作“大使”,是一国派驻另一国的代表 。信徒作主基督的大使,有责任向世人宣告万王之王基督所颁的“特赦文告”,也就是世人可以与神和好。“求你们”中的“你们”不是指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这些已归信的人已与神和好,原文“求”字后无受词“你们”),而是指保罗及同工传讲的对象。──《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后五21「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成为罪是很特别的讲法,指基督为我们成了该受咒诅的。按照加三13“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参申二十一23)。基督在十字架上时,为我们受了咒诅,被神离弃(太二十七46)。有些英文意译本把译作sin offering(如Williams译本),就是成为赎罪祭的意思,但一般标准译本仍译作sin(罪)。

    按创四7希伯来文chattath也可以译作赎罪祭(参杨氏经文汇编)。――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原是『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代我们受了罪的审判,好叫我们这些不义的人,『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无罪的成为罪,不义的成为义,哦,神的救法太奇妙了!──《读经指引》

         “使无罪的…成为罪”这句话中的“罪”应解为“赎罪祭”。神差他的独生子为世人的罪当作“赎罪祭”献上(罗八3),使无罪的主为我们的罪而死,担去我们的罪,我们可以与基督联合而成为神的义。神用那义的担去我们的罪和刑罚,让罪人在神面前得成为义,与神和好。这是福音的扼要说明。这一切都是出乎神,祂白白的赐给相信祂的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强调基督代赎之死和因信称义的教义。称义的前题是赎罪,赎罪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神(赛50:8,9;罗五18)。 ──《圣经精读本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