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六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劝人与神和好的执事】 一、劝人要趁着悦纳的时候(1~2节) 二、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3~13节): 1.凡事为着尽这和好的职分(3~4节上) 2.在忍受患难上──从忍耐到扰乱(4节下~5节上) 3.在品德上──从勤劳到恩慈(5节下~6节上) 4.在争战兵器上──从圣灵的感化到仁义的兵器(6节下~7节) 5.在似乎是矛盾的表现上(8~10节) 6.宽宏的心肠(11~13节) 三、与神和好的教导(14~18节): 1.属神的不可与属鬼魔的混杂(14~16节上) 2.要分别出来才能被神收纳(16节下~18节) 贰、逐节详解 【林后六1】「我们与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祂的恩典。」 〔原文字义〕「同工」一同作工,配合运作,互相效力;「徒受」徒然领受,虚空接受,白白收纳。 〔文意注解〕「我们与神同工的」:『与神同工』表示是与神一同作工的;保罗不但是受神托付,作劝人与神和好的工(参五18~20),他并且是神的同工(林前三9),和神一同作工。 「也劝你们不可徒受祂的恩典」:神的恩典并不是叫我们在神之外享受一些事物,神的恩典乃是叫我们经历祂自己作我们一切的供应,因此祂的恩典总是把我们带回归祂自己。『不可徒受祂的恩典』意即不可离开神自己,也不可处于不能被神悦纳或收纳(参2,17节)的光景中。 〔话中之光〕(一)与神同工,乃是惟有神作,人才能作;不是靠恩赐或才能,乃是要与神同活。 (二)神藉我们劝,我们也劝;我们必须进到神的感觉里面,神的意愿成了我们的意愿,这就是与神同工。 (三)保罗以与神同工的身份来劝告我们信徒,所以他的劝告,也就是神的劝告,我们应当虚心的接受。 (四)基督徒若只为自己而活,便是徒受神的恩典。凡真认识神恩典的人,都会很自然的把自己交出来,全然献上给神。 【林后六2】「因为祂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文意注解〕「因为祂说」:下面的话引自赛四十九8。 「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子,我搭救了你」:『搭救』是闻声奔助的意思。这里原是预言耶和华要差派祂的『伟大仆人』去释放被囚的,使被掳的可以回归。神的这个应许已在基督身上应验。 「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这里的『悦纳』是指得以与神和好(参五18~20);『拯救』是指得以脱离罪,在基督里面成为神的义(参五21)。 使徒保罗在此引用旧约经文来劝告哥林多信徒,要趁神仍悦纳拯救的时候,不可错过这恩典(参来三12~15),也不可放弃信心,丢下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去随从异教的风俗;或者接受另一个福音(参十一4),去触犯神。 〔话中之光〕(一)『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是神悦纳人、拯救人的时代,神的恩门爱路今正齐开,所以要竭力把主的福音传扬出去,免得这个时代一过去,就再不能得救了。 (二)『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这话也说明今天乃是恩典的时代,一切都当以供应基督的恩典为原则。 (三)『时候』和『日子』说出领受恩典是有时间性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只有『现在』和『今天』,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并不在我们手中。 (四)切莫以为拯救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正是时候,神仍然等待着人来亲近祂;我们信徒该当把握住机会,自己与神亲近,也劝人与神和好。 【林后六3】「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 〔原文字义〕「妨碍」绊跌的事物,给予打击;「毁谤」缺陷,瑕疵,玷污,挑剔的原由。 〔文意注解〕「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不叫人有妨碍』原文是不给人绊脚的原因。 「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这职分』指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参五18),亦即新约的职事(参三8~9;四1);『被人毁谤』意指被人挑剔。 〔话中之光〕(一)我们无论甚么事,都不可有不近情理或亏负别人的情形,以免成为别人信主的拦阻,或叫别人有攻击和毁谤的把柄。 (二)服事神的人除了在工作必须尽责以外,更要留心自己生活上的见证,必须生活没有破口,工作的果效才能彰显,若在生活上有缺陷,难免叫主的工作受亏损。 (三)服事主的人,必须在生活上没有漏洞;这比他的学位、知识重要得多。若在生活上叫人绊跌,就难免在主的工作上被人指责。 【林后六4】「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 〔原文字义〕「各样的事」每一件事;「表明」举荐,证明,显明;「用人」执事,侍者,差役;「许多」多方,大量,经常;「忍耐」坚忍,恒忍,久居于下,长久被压;「困苦」身处狭窄之地,困境,窘迫。 〔文意注解〕「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各样的事』指所面临的各样环境和各种景况;『神的用人』即神的工人或仆人;『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意即表现出自己乃是一个称职的神仆。 神的用人在一切处境中,消极方面能忍受、应付并适应各种恶劣的情况,积极方面更能把握境况所带来的各种机会,完成神所交付他们的使命。 「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许多的忍耐』偏重于指受人欺压下的反应,忍耐显示一个人受压的能力与度量;虽经常受人压迫与逼迫,但有能力忍受而不被击垮。 『患难』偏重于指环境所带来的实际难处;神真实的用人不但能经历患难而不丧志(参四8),并且还有能力去安慰别人(参一6)。 『穷乏』偏重于指物质方面的缺乏;神的工人在日常生活中,虽面临几乎不能维生的窘迫,仍能不失去信靠神的心。 『困苦』偏重于指处理事情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有如身处陷阱的困兽;神的工人虽四面没有出路,但神是他们的出路。 〔话中之光〕(一)真实『神的用人』,就会在『每一件事上』都『表明』基督的见证;『就如在许多的忍耐…』,下面一直到第十节共有二十八项之多。这些可说是真实神仆人的记号,也可说是神对祂仆人的要求。我们可以以此测量自己,就知自己到底在那里。 (二)我们到底是不是神的用人,不是看我们的资历和口才,乃是看我们的生活见证。事奉神的人,他们的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见证。 (三)别人为我们作的见证可能不真,我们自己用口作的见证也可能虚假,但我们在各种境况中的反应、行为和态度,乃是真实表明自己是怎么样的人。 (四)艰难的境遇更能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神的用人必须借着生命(不是借着恩赐)与神同工。惟有那经过十字架而产生完满、成熟像主的生命,方能应付任何的环境而有余。 (五)神的用人的身心灵全人都必须经历严格的锻炼,方能显出神仆特有的生命质量;倘若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人见不着基督十字架的身量与丰盛,就不能称为神的用人。 (六)事奉神的人不受外面的事物打岔他们向着神的心,一切事物尽管落到他们的身上,但他们并不改变事奉神的心。 (七)事奉主的人的路就是十字架的显出;他们不逃避难处,反倒在难处中正面地活出主的生命和性情。 (八)百般的忍耐,乃是作使徒的凭据(参十二12);如果主的工人稍遇反对、逼迫、为难,便无法胜过,恐怕还得到主面前求够用的恩典,使我们能忍耐。 (九)教会中弟兄姊妹之间,常有问题发生,解决之道就忍耐。能忍耐,就能供应生命。 (十)患难产生忍耐,忍耐显于患难,这两者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参罗五3;雅一3);穷乏与困苦乃是神化装的祝福,也是神用人的生活标志。 【林后六5】「鞭打、监禁、扰乱、勤劳、儆醒、不食、」 〔原文字义〕「儆醒」不得睡;「不食」不得食,禁食。 〔文意注解〕「鞭打、监禁、扰乱」:这三样连同上节的四样,乃与苦难有关。上节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指一般性的苦难,本节的『鞭打、监禁、扰乱』是别人所施予的苦难。 保罗常受『鞭打』(参十一23~24)却无怨言,常被『监禁』却能唱诗赞美神(参徒十六25),遭遇扰乱(暴乱)却不畏怯(参徒十九30)。 「勤劳、儆醒、不食」:这三样连同下节的前四样,乃与品德或持守有关;『勤劳』指不止息地工作的状态;『儆醒』指不眠或无眠的状态;『不食』指饥饿的状态。 这三样在保罗身上,原系被动的境遇,但他却把它们转化为主动的美德:(1)原来为了维生,不得不作工(参徒十八3),但他把它转化成劳苦帮助别人(参徒二十34~35);(2)原来被迫多次不得睡(参十一27),但他把它转化为儆醒祷告(参十一28);(3)原来被迫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参十一27),但他把它转化为禁食(原文字义)祷告。 勤劳、儆醒、不食特别与我们的身体有关;神的用人须能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参林前九27),才能身体力行的服事神。 〔话中之光〕(一)外面的苦难常会显明我们里面的存心;当日使徒们被打,他们却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主的名受辱(参徒五40~41)。 (二)凡靠神胜过一切艰难的,他的人生必定十分丰富而有意义。 (三)操练身体,虽然益处还少(提前四8),但并非没有益处。主工人的身体若不够强健,恐怕很难应付本节所说的各种情况,所以还得注意自己身体方面的操练。 (四)神的用人具有无比的毅力,能够把消极的环境遭遇,转化作积极的用处(参林前四12~13);这不仅是『逆来顺受』而已,乃是『以善胜恶』(参罗十二21)。 【林后六6】「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原文字义〕「廉洁」纯洁,纯净,清洁;「恒忍」长气,长久忍耐,不急躁;「无伪」不虚伪,不装假,不演戏。 〔文意注解〕「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廉洁』指不贪心的状态;『知识』指并非无知的状态;『恒忍』指不急躁的状态;『恩慈』指不苛刻的状态。 廉洁与我们的良心有关;知识与我们的心思有关;恒忍与我们的意志有关;恩慈与我们的情感有关。良心介于灵和魂,虽属于灵的一部分功用,但也挂住人的心;至于心思、意志和情感,乃魂的三大功用。神工人的魂必须更新变化到一个地步,都能为服事神而发挥其功用的极致。 「圣灵的感化」:以下五样乃与争战的兵器有关。『圣灵的感化』按原文是『圣别的灵』或『灵的圣化』,故可视作神之灵的运行(参林前十11),也可视为人重生之灵的配合运作;作神的工固然离不开圣灵,但也需要人心灵的事奉(参罗一9)。 本节前面四项关乎神工人『魂』(或心理)的操练,而本项乃关乎主工人『灵』的操练;神的工人为要保守自己的灵,必须常常分别为圣,活在圣洁中,不受玷污。 「无伪的爱心」:即指真实的爱或诚心的爱(参约贰1;约参1)。意思有二:(1)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18);(2)我们信徒真实的爱乃表现在『为真理的缘故而爱』(参约贰2)上,只按真理而爱,凡不守真理的就不爱。 〔话中之光〕(一)事奉神的人,他的心应该廉洁──单纯、纯洁,只讨神喜悦,别无所求。 (二)一切有价值的事,都需要长久的忍耐──恒忍──才能完成,如生儿养女,需要恒忍;在教会中栽种浇灌,带人与神和好,更是需要恒忍。 (三)神真实的仆人,必有主的同工(参可十六20);而主常是用圣灵与人同工,用圣灵来感化人,使人归服主(参约十六7~8)。 (四)神的用人的生活,经常会叫身体受折磨,魂里受苦,但他的灵却是分别为圣归神的。如此,灵、魂、体都健全,得以发挥正常的功用。 (五)事奉主的人不允许有任何不义的搀杂;不在乎人对自己的印象是好是坏;更不在乎外表给人的观感,只注重实际的生活。 (六)神的用人在劝人与神和好之先,自己与神完全的和好,达到神与人合一的地步,神的生命性情充满人的各部,以致人的思想、情感、意志都能够充分彰显神的美德。 【林后六7】「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文意注解〕「真实的道理」:按原文应译作『真理的话』,意指神的话;它乃是圣灵的宝剑(参弗六17;来四12)。 「神的大能」:神的能力是大而无限的,但人必须在信心里才能享用并彰显祂的大能(参罗一16;弗一19)。 「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仁义』原文只有『义』字;『兵器』指争战中的利器(参弗六13~17)。 『在左在右』右手中的兵器,如剑,是攻击的;左手中的兵器,如盾牌,是防御的。 〔话中之光〕(一)保罗将『无伪的爱心』(参6节)和『真实的道理』连在一起提说,非常富有意义。人的爱心常会『过』或『不及』,若不是不用爱心说真理(参弗四15原文),便是有爱心而不顾真理,两者都不正常。 (二)服事主的人不仅要明白道理,更要充满真理和实际,才能为神说真理的话,并将真理表明出来(参四2)。 (三)神的大能虽然是无法形容的,却能显在信祂的人身上。人的信心是神能力的管道,信心有多少,神的能力才能显出多少。 (四)神的用人为着尽他们的职事而有的生活,乃是一种属灵争战的生活;在这属灵的争战中,他们需要使用义的兵器,即以神的义为争战的利器(参太五6,10,20;六33)。 (五)神工人在生活中所表现的义,乃是属灵争战中的兵器,既可用于防守敌人的袭击,亦可用于向前进攻敌人。 【林后六8】「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 〔文意注解〕「荣耀、羞辱」:『荣耀』指被人恭敬,来自神和爱神的人;『羞辱』指被人为难,来自魔鬼和牠的跟从者。 「恶名、美名」:『恶名』指被人说坏话,来自反对者和逼迫者(参太五11);『美名』指被人说好话,来自信徒和接受神仆所传、所教导真理的人。 「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是诱惑人的』指说话似乎是在讨人的喜欢,特别是在那些不信的人和异端主义者的眼中,似乎是迷惑人的;『却是诚实的』指动机出于至诚,为要叫人得益处,因此在所有爱神和爱慕真理的人眼中,乃是真诚的。 〔话中之光〕(一)世界对基督徒的评价,与主对基督徒的评价永远对立;我们所宝贵的是主的评价,而不是世人的评价。 (二)人的看法和判断常常有误,似乎是这样,但却是那样;所以不在乎人看我们怎样,乃在乎我们『是』怎样。 (三)新约的执事正是借着从四面八方敌友亲仇,所加的毁誉荣辱,显明他这个身份所具备的特质。所以服事主的人不必在意仇敌的毁谤,反倒要小心他们的称赞。 (四)神的用人有若干行事,是常人所难以了解的;但我们行这一类事是为遵从神旨意的好事,而不是暗昧可耻令人猜疑的坏事。 (五)我们传福音要按各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引领他们归信基督,有时在世人的眼中看来好像是诱惑人的,但却出于完全诚实的动机,为着听福音者的好处。 (六)神的仆人有时在外表上虽灵巧如蛇,但内心却一直驯良像鸽子,诚实无伪。 【林后六9】「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 〔文意注解〕「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不为人所知』指在不显扬自己的一面;『却是人所共知的』指在见证神真理的一面。 「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要死』指遭遇逼迫、面临死亡的威胁(参一8~10;四11;林前十五31);『却是活着的』指经历神的拯救和主复活的生命(参一9~10;四10~11)。 「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似乎受责罚』指按反对者肤浅的认识,似乎是受惩治;『却是不至丧命的』指在神主宰的看顾下,直到如今仍旧活着。 【林后六10】「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文意注解〕「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忧愁』指跟神表同情而有的忧伤哀痛,包括:对于自己的犯罪失败,对于圣徒的冷淡退后,对于教会的分裂荒凉,对于世界的邪恶败坏,对于世人的刚硬不信,在在都觉得忧伤哀痛(参太五4);『却是常常快乐的』指靠主常常喜乐(参腓四4)。 「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贫穷』指在物质享受上,并不富裕;『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指在属灵的丰富上,却能供应多人的需要(参弗三8)。 「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似乎一无所有』指从人的眼光看来,好像在地上虚空无有所得(参传一2);『却是样样都有的』指从属灵的眼光看来,却都积存在天上(参太六20;十九21;西一5;彼前一4)。 〔话中之光〕(一)『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忧愁和快乐是相对的,但在基督徒的经历中,却常是同时并存的。往往外面的遭遇使我们为难忧愁时,但一回到灵里面,摸着了主,就会满了欢乐。哦,这是世人所难明白的奇妙经历。 (二)在人看来,神仆人的生活是充满艰困与苦恼,但事实上,他们却是进入了以神为乐的实际生活里。神是他们的目标,神是他们的力量,神也是他们的喜乐与享受。 (三)信靠神的人,虽然自己贫穷无有,却还能够随时靠神把仅有的给人,叫人富足;且又借着信心的祷告,可以得着神合时的供给,故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四)本章八至十节的七个『似乎』,与四章八至九节的四个『却』,都是说出基督徒身上的矛盾性;也就是基督本身的矛盾性。这正是神性和人性交替出现的光景,何等奇妙,何等真实! (五)神仆人的生活可称为『适应一切的生活』,乃因靠着神那『适应一切的生命』在他里面活着。 【林后六11】「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 〔文意注解〕「口是张开的」:指说话坦诚率直,凡是神的旨意或与人有益的,并不避讳(参徒二十20,27);任何该说的话,没有保留而不说。 「心是宽宏的」:指胸襟广阔,心地宽大,能包容所有的信徒,宽恕他们的幼稚无知。 〔话中之光〕(一)神的用人若要将误入歧途的信徒带回与神和好,需要有张开的口与宽宏的心。张开的口是为神的心意说话,宽宏的心是包容所有属神的人。 (二)基督徒团契(交通)的原则乃在乎彼此拥有颗宽宏的心。只要没有违背真理,或与罪恶无关的人与事,都要用宽宏的心容纳;所有事奉主的人,应当能够包容别人的狭窄,饶恕别人的冒犯。 【林后六12】「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 〔文意注解〕「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指哥林多信徒不能容人的光景,并不是由于保罗和他的同工错误的教导,或错误的行为导致他们如此。 「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指由于他们的灵命幼稚,仍旧是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参林前三1),故心肠狭窄,不能容人。 〔话中之光〕(一)『狭窄』的会排挤『宽宏』的,『宽宏』的却能容纳『狭窄』的(11节)。基督徒度量的大小,分别就在于此。 (二)一般而言,人天然的心思都是狭窄的,受不了人的批评、反对与误解,人与人之间彼此不满,相互为敌,失去了交通的灵,都是因着狭窄的心思作祟。 (三)要有宽宏的心肠,便需要在生命里长大并成熟;幼稚的灵命必然表现在狭窄的心肠上。 【林后六13】「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文意注解〕「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照样』是指保罗向着他们心是宽宏的榜样(参11节);『报答』意指回报。 「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这句话表示:(1)保罗认为哥林多的信徒在灵性上是小孩子;(2)保罗在指正他们时,像父亲对孩子说话一样。 〔话中之光〕(一)与神和好就必与信徒和好,而与信徒和好乃是以宽宏的心彼此相待。 (二)我们必须以宽宏的心对待别人,才能要求别人以宽宏的心回报。 (三)主的仆人在教会中要有一颗为父的心。以爱和真情待人,乃是得人的最佳方法;只有从内心流露出来的真情,才能打动人们的心。 【林后六14】「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甚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么相通呢?」 〔原文字义〕「不相配」异类,不同类;「不义」不法,过犯;「相交」有分,分享,同有;「相通」交通(fellowship),合伙(partnership),同领(communion),参与(participation)。 〔文意注解〕「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你们』指哥林多信徒,原则可应用于所有的信徒身上;『不相配』意指种类不同,故不能配在一起。信徒和不信的人乃是不同种类的人,彼此的生命性情和在神面前的地位截然不同。 「不要同负一轭」:旧约圣经明文规定两种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可同负一轭(申廿二10),因习性不同,必会生乱;神似乎有意藉此诫命教导祂的子民,不可与外人同负一轭。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这一句是总纲,根据这一个总纲,就在下面列出五个问题,来解释为甚么不相配和不要同负一轭,故最好在『轭』字底下加上『:』标号。 「义和不义有甚么相交呢?」『义』指信主的人是属于义的,他们因认识那义者基督(约壹二1),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参五21),并且站在义的一边;『不义』指不信主的人,在神的眼中都是不义的人(参罗一18;林前六1)。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人没有合伙关系,不能共享。 「光明和黑暗有甚么相通呢?」『光明』指信主的人是光明的子女(弗五8),有光的性质,是世上的光(太五14);『黑暗』指不信主的人(参约一5),他们不爱光倒爱黑暗(约三19),住在黑暗里,又行走在黑暗中(约十二35,46)。信主的和不信的人没有交通,没有往来。 〔话中之光〕(一)信与不信的,既然在信仰上和人生的目标上有基本的不同,走不同的方向,当然不能同负一轭了。如果要勉强相配,结果必然痛苦。 (二)『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这话清楚告诉我们,基督徒和不信主的人成为婚配,或合伙经营事业,都是不可的。这是因为彼此里面的生命完全不同,如果勉强结合,以后定规会发生难处。 (三)信徒和不信者之间,不仅在婚姻和事业上不宜同负一轭,并且在其他各种亲密的关系上,也不宜同负一轭。 (四)信徒和不信的人不可同负一轭,这是神所定的旨意,我们若真与神和好,就不可违祂的旨意,伤祂的心。 (五)信主的和不信的人,一个往这一边走,一个往那一边走;一个往天上去,一个往世界去;一个要得属灵的祝福,一个要得世界的丰富;这样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如何能协力向前? (六)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人,看法不一样,主张也不一样,道德的标准也不一样,是非的标准也不一样,一切都不一样。若勉强放在同一个轭底下,如果不是轭折断,便是你跟随他跑,因为信的较容易被不信的拖下去。 (七)信主的和不信的人生命本质完全不同,有如油和水不能融和在一起;今天有所谓的教会合一运动,超越了信仰的范畴,把异教徒也列入合一的对象,这是违背圣经的教训,千万不可附和。 (八)『义和不义有甚么相交呢?』世界上就是顶有道德的人,也不知道甚么叫作公义。信徒在顶小的事上,也不能作占人便宜的事。我们和不信主的人,对于事情义、不义的看法根本不一样,必定起冲突。只有义的变作不义的,才能相交。 (九)『光明和黑暗有甚么相通呢?』一个神的儿女,走路走得深、走得远的人,碰着一个属肉体的基督徒,和他都觉得难相通,更何况一个人根本活在黑暗里,甚么光都看不见的世人。你至少是蒙了神光照,是看见的人,和那些在黑暗里的人,彼此的哲学、伦理、看法、人生观是不能相通的。 (十)『不信』是撒但工作的手段,『不义』是撒但工作的性质,『黑暗』是撒但工作的结果;撒但的工作就是叫人远离神,把人留在黑暗里。 (十一)这里并没有一个意思说,基督徒不能与世人交接来往,圣经也不禁止这一类平常的关系(参林前五10;提前三7;彼前二12);但我们却要利用这种来往关系,把他们引到主面前(西一28),使他们作主的门徒(太廿八19)。 【林后六15】「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甚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么相干呢?」 〔原文字义〕「彼列」不法的,无价值的(撒但的别名);「相和」和谐,一致,协调;「相干」共同拥有,同分,该得的份。 〔文意注解〕「基督和彼列有甚么相和呢?」『彼列』是指撒但、下贱说的,撒但的确是下贱的;基督与鬼魔没有和谐,不能相调。 「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么相干呢?」此处原文没有『主』字;指信的和不信的没有相干,不能同分。 〔话中之光〕(一)『基督和彼列有甚么相和呢?』我们基督徒是用重价、用神儿子的血买来的,不是用能坏的金银买来的。我们要站住基督徒的地位,我们有基督徒的体统。世人是属乎彼列的人,许多占人便宜的事,他们能作;许多人根本是卑贱、卑鄙的;但我们基督徒是尊荣的,根本不一样。 (二)『信的和不信的有甚么相干呢?』一个是有信心的人,一个是没有信心的;一个认识神,一个不认识神;一个倚靠神,一个倚靠自己。信的是说,一切都在神的手里;不信的是说,一切都在人自己手里。行为的不同,就是因为信心不同。 【林后六16】「神的殿和偶像有甚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原文字义〕「相同」彼此附和,同意,赞成。 〔文意注解〕「神的殿和偶像有甚么相同呢?」指神的殿和偶像没有一致,不能混在一起。 「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我们』指信徒,也指教会;一面信徒个人的身体是活神的殿,有神的灵住在里头(林前三16~17),另一面教会(众信徒)也是神的殿(参弗二20~21)。 「就如神曾说」:下面的话综合引自出廿五8;廿九45~46;利廿六12;结卅七27~28。 「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他们』指以色列人所代表的属神子民;神既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并来往,他们就该分别为圣,因为神是圣的(参利廿26)。 「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里的『神』与『子民』重在讲神国度里的关系,而不是神家里的关系。 〔话中之光〕(一)『神的殿和偶像有甚么相同呢?』这是特别指着身体的圣洁说的。信主的人的身体是神的殿。许多时候,人所作的事,是摸着身体的,是在那里污秽神的殿的。世人是偶像的殿,他们与偶像有关系,无论它是有形或无形的,都是偶像。他们不要求身体的圣洁,我们是要求身体的圣洁。 (二)十四至十六节的话,说出基督与非基督的绝对不能兼容性。神禁止所有的掺杂(参利十九19),就是为要使祂儿子在宇宙中,得着独尊的地位。教会乃是『神的殿』,就该竭力保全基督的单纯;一切非基督的假冒,掺杂都不该有分。 (三)我们的神是活的真神,祂与假神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祂不是高高在上,与属祂的人相离;祂乃是在属祂的人中间居住并行走,使我们能主观地接触祂、经历祂和享受祂。 (四)不要让世界的『和亲政策』欺骗你,凡是属乎神的,就要与『不信』、『不义』、『偶像』绝缘;我们既是永生神的殿,就绝不该容许那些不属神的事物掺杂进来,对于一切抵挡神的事物,也不该有丝毫的妥协。 【林后六17】「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 〔文意注解〕「又说」:本节下面的话引自赛五十二11;结廿34,41。 「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他们』原指外邦人,转指不信的人;保罗在此有意呼吁哥林多信徒要离弃那些不信的假师傅,与他们分别。 「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不洁的物』就是前面14~16节所列,属于不义、黑暗、彼列和偶像的事物。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的见证是从『分别』而来,有分别才有见证。有些人为了担心失去见证的『机会』而委曲求全,附和世俗,刻意模糊与世界的分别,结果却失去了分别,同时也失去了见证的『能力』。 (二)我们得救的人乃是『永生神的殿』,神要在我们中间『居住』、『来往』(16节)。因此我们务要与外邦人有分别,在一切行动上,不可和外邦人同流合污,随世浮沉;乃要分别为圣,为神作见证。 (三)我们必须从一切不属神的人事物分别出来,才能实际地归回神,与神和好。 (四)神与我们交通,乃是根据于我们从世人中间出来。千万不要得着了人情,而失去了与神的交通。这是许多信徒的失败! (五)信徒特别要与属魔鬼的工人有所分别(参约贰10~11),若不与他们分别,就不能与主真正的合一。 【林后六18】「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文意注解〕「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里的话引自撒下七14;何一10;赛四十三6;耶卅一9。 新约中提到『神的儿女』在原文都是『神的孩子(children of God)』,并没有分性别,惟独此处是『儿子和女儿』,明文提到女儿,乃因为这里所提的事,是关系到信徒个人的问题,与信徒全体的命运无关;信徒在基督里都是神的孩子,并没有男女的分别(加三28)。 这里是说你个人为神脱离世界,你个人若因此而受苦、有所损失的时候,要知道,神却收纳了你,作你的父亲。如果你是弟兄,神收纳你作儿子;如果你是姊妹,神收纳你作女儿。作父和作儿女,乃是生命的事;比作神和作神的子民(参16节)关系更深。 「这是全能的主说的」:『全能的神』这个词除了在《启示录》提到之外,全部新约中,只有这里有。『全能』(Almighty)在希伯来原文里含意是指母亲的胸或奶,供应婴儿一切的需要,故最好翻作『全有』(All Sufficient),意思是说,你需要甚么,神就是甚么。 〔话中之光〕(一)作神的子民(参16节)是关系到事奉,作神的儿女是关系到生命与权利;基督徒不仅是神的子民,更是神的儿女。 (二)儿子重在刚强的一面,女儿重在亲密的一面;我们要作祂的儿子,为神的国度争战;我们也要作祂的女儿,与神亲近,讨神喜悦。 (三)『这是全能的主说的。』当我们从世界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断绝关系,主就收纳我们,叫我们享受祂的全有,享受祂一切的丰富。 (四)凡感觉到主收纳的人,都是与世界分别的人。许多人在主面前,不感觉主是至宝,都是因为没有把万事万物看作粪土。我们必须在那一边有所丢弃,才能在这一边有所得到。从世界中间出来,你才能尝到主甘甜的滋味。 (五)我们为着与世界分别,若因此受了损失,也不要惧怕(参创十五1),因为我们的神是全能、全有、全是、全丰的神,祂要成为我们的产业和服分。 叁、灵训要义 【如何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 一、七件与患难有关的表现: 1.许多的忍耐(4节) 2.患难(4节) 3.穷乏(4节) 4.困苦(4节) 5.鞭打(5节) 6.监禁(5节) 7.扰乱(5节) 二、七件与品德有关的持守: 1.勤劳(5节) 2.儆醒(5节) 3.不食(5节) 4.廉洁(6节) 5.知识(6节) 6.恒忍(6节) 7.恩慈(6节) 三、五件与争战有关的兵器: 1.圣灵的感化(6节) 2.无伪的爱心(6节) 3.真实的道理(7节) 4.神的大能(7节) 5.仁义的兵器(7节) 四、九件似乎矛盾的表现: 1.荣耀、羞辱(8节) 2.恶名、美名(8节) 3.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8节) 4.似乎不为人知,却是人所共知的(9节) 5.似乎要死,却是活的(9节) 6.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9节) 7.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10节) 8.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10节) 9.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10节) 【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 一、在基本的操练里──在许多的忍耐里、在患难里、在穷乏里、在困苦里(4节) 二、在环境上──在鞭打里、在监禁里、在扰乱里(5节) 三、在生活上──在勤劳里、在儆醒里、在不食里(5节) 四、在操守上──在廉洁里、在知识里、在恒忍里、在恩慈里(6节) 五、在显明上──在灵里、在爱里、在话里、在大能里(6~7节) 六、在见证上──借着义的兵器在左在右、借着荣耀和羞辱、借着恶名和美名(7~8节) 七、结果产生了实际的见证(特点)──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8~10节) 【神用人的条件──坚忍】 一、在许多的忍耐里──坚忍的伟大质量(4节) 二、在肉身的患难和精神的受压里(4~5节) 三、在过劳、睡眠不足和饥饿里(5节) 四、在属灵的成长和行为里(6~7节) 五、在对世人的反应不以为意里(8节) 六、在社会的苦待和逼迫里(9节) 七、在知足里──经常如此(10节) 【保罗对信徒的呼召】 一、呼召之一:要敞开心肠(11~13节) 二、呼召之二:不要和不信的同负一轭(14~16节) 三、呼召之三:要从不信的人中间分别出来(17~18) 四、呼召之四:要洁净自己并完全成圣(七1) 【信的和不信的不要同负一轭】 一、总纲:信的和不信的原不相配(14节) 二、理由之一:义和不义没有相交(14节) 三、理由之二:光明和黑暗没有相通(14节) 四、理由之三:基督和彼列没有相和(15节) 五、理由之四:信的和不信的没有相干(15节) 六、理由之五:神的殿和偶像没有相同(16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哥林多后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哥林多后书提要」末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