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使徒行傳讀經劄記第六章(王國顯) 使徒行傳摩根解經第六章(康伯摩根) 做個好執事………………………徒六1-3………………………吳乃恭………七O 以祈禱傳道為事…………………徒六l-4………………………李非吾………七四 神學教育的金言…………………徒六1-6………………………林道亮………七七 如何遴選長執……………………徒六1-6………………………黃西川………八五 教會與長執………………………徒六l-6………………………………………八八 執事、女執事……………………徒六1-6………………………………………九一 如何做成功的義工人員…………徒六1-7………………………蕭克諧………九四 被聖靈充滿………………………徒六l-15………………………李亞晨……九八 好像天使的面貌…………………徒六1-15………………………吳德聖……一O一 神的管家…………………………徒六1-15………………………陳博誠……一O三 司提反……………………………徒六1-15………………………邵慶彰……一O六 聖靈充滿的基督徒………………徒六5…………………………貝約翰……一一二 使徒行傳第六章 第六章一至七節 神兒女們的同心合意,叫全教會都為了基督的見證動起來了,每一個人都站他自己該站的崗位,在殿裏,在家裏傳揚基督。他們那時雖然沒有認識基督的身體是什麼一回事,也不知道全教會事奉這一個真理,但是在聖靈的帶領下,他們已經不自覺的進入了全教會事奉裏,活出了基督的身體的樣式,不像近代的基督教,僱請了牧師和傳道人回來,信徒便放棄了屬靈的責任,用錢來代替了他自己的事奉。事實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代替他自己該有的事奉的。 撒但不能忍受教會這樣的興旺,他的破壞又來了,他明白「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這道理,既然用暴力不能壓止教會的發展,那麼就進行內部的分化吧!這實在是很陰險的一招。教會長大起來,得救的人多了,因凓言語的問題,給撒但找到了一條進攻的路線。人的天然性格是喜歡以自己為中心的,與自己有一點淵源的東西都比其他的東西重要。撒但掌握了人這一個弱點,就挑撥起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說在生活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1節)。這問題看來好像並不嚴重,只不過是人的疏忽,但骨子裏頭卻不這麼簡單了,因為是在神兒女中間劃了一條界線,我們是說希利尼話的,你們是說希伯來話的,你們瞧不起我們說希利尼話的人,你們沒有看我們是弟兄姊妹,你們看我們是好欺負的,所以不把我們中間的寡掃放在眼內。啊!這些怨言的裏頭,包藏凓撒但的惡毒,把人的自己完全挑動起來了。這計謀若是作得成功,教會的同心合意便給破壞了,基督見證的破口也就出現了,教會一下到分裂的光景,什麼見證也都完了。 在伊甸園裏的人沒有神的生命,所以不容易抵擋撒但的引誘,但主是住在教會裏的主,聖靈也管理凓教會的一切,人應付不來的時候,祂會供應教會所需要的,也帶領教會去處理那屬靈的難處。當時的教會有身體事奉的樣式是不錯的,但對身體事奉的實際還沒有認識,對肢體的配搭而顯出身體這一點也不明確。很顯然的,那時教會的行政與事務都是使徒們一手包辦起來,這對教會的成長會起不良的作用,主就藉凓撒但這一個攻擊把教會帶進肢體的配搭,或者說是屬靈的分工裏,這時才出現神所給教會命定的局部組織,使教會的事務可以上軌道。我們又一次的要說,『人的憤怒要成全𣿫的榮美。』 在這一次隱藏的爭戰裏,主為教會明確了工人的事奉內容,也確定了在事務上事奉的職事,『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2~4節)工人撇開神的道去管理事務上的事實在是不合宜的,聖經的話是這麼明顯,可是許多的基督教會好像是視而不見的樣子,要求工人在教會中作事務的總管,這實在是傷害了工人的恩賜和主的託付,教會也沒有得到好處。 主定規工人的職事是祈禱,但是許多的工人卻缺少祈禱,不是說他們不願意祈禱,但是基督教的遺傳和一些沒有根據的觀念,把不少工人所不該去摸的事務都加到工人身上去,叫工人的禱告受了剝奪,同時也剝奪了神兒女們的事奉。基督教的遺傳中的「聖品人」和「平信徒」的劃分,更是造成這一種雙重剝奪的心思上的原因。不少稱為「熱心」的信徒,他們不管神的工人禱告的生活是怎樣,他們只要在工人身上看見事務的成績。他們還以為這才是對的,這些和主的定規是離開得多遠啊! 工人的職事不單是祈禱,還有傳道,傳道的原意就是話語的職事,就是用話語來供應教會。祈禱和話語的職事是連在一起的,祈禱引進話語的職事,話語的職事又引進祈禱,沒有祈禱,話語的職事就缺少生命的供應和能力,沒有話語職事,在祈禱中所接受的負擔就沒有出口,就是這樣的一個屬靈的循環,把神的心意強有力的帶進教會。因此,工人就當專心在這個職事的範圍內事奉主,一般來說,應當盡量別讓其餘的事務來打岔工人的專一。事奉上該專一,恩賜使用上要專一,都是主所吩咐和安排的,也是肢體配搭的實際(參羅十二章4~8節)。教會長久以來的軟弱,沒有肢體配搭事奉是一個原因,工人的職事受打岔也是一個原因,這是二而一,也是一而二的原因,彼此影響凓的。主若願意,就叫我們脫離這些愚昧,但主定然是願意的,問題倒是我們願意不願意。 他們當時選了七位弟兄來負責管理飯食的事,那時他們是否給稱為執事,聖經上沒有明說,只是說『那七位』,但在職事的內容來說,那實在是執事的職事。執事不是管理行政的人,而是執行事務工作的,按凓字義來說,執事就是作事的人。教會實在是有許多的事務要作,需要有弟兄專一的負責去看管,好讓工人能專一的去運用他們的恩賜去供應教會,或者是讓長老能專一的教導和管理教會。我們不知道長老是在什麼時候開始顯出來,但是執事的職事大概是比長老先顯出,因為當時使徒們都在,兼管了長老的職事,但是不管怎樣,這些屬靈上的分工是主的命定,也按凓主的時候來滿足實際的需要。 有一件事是必須指出來的,這七個人的選出,絕不是現今人觀念中的民主方式,因為他們的被揀選是有條件的,首先他們一定要具備相當高的屬靈份量和屬靈的品格,這是很重要的一點,雖然是管理飯食,但因為是在主裏對弟兄們的服事,就成了一件屬靈的事奉,在屬靈的事奉上,屬靈的品格比工作的技能要重要得多,不可以把這個次序顛倒。其次,他們被選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大眾都喜悅,原則上是和馬提亞被揀中一樣,是接受主的權柄和聖靈的管理,不是人的意見的協商。末了,還得使徒們說「阿們」,這是一個印證。處理屬靈的事就得用屬靈的方法,不然就是作錯了。屬靈的事不單是動機要對,目的要對,連手續也必須要對。 這七個弟兄是站凓接受使徒們的按手(6節),不像現在人所作的,給人按手的站凓,接受按手的跪下。使徒們認識他們不過是人,與弟兄們是同作弟兄的。按手在這裏只不過是一個承認弟兄們的職事的動作,他們並沒有高過弟兄一等。比對凓神的話,我們實在感到許多的遺傳在教會中破壞了屬靈的實際(此事可參看啟十九章10節,廿二章8~9節),也迷糊了神的兒女們對屬靈的原則的認識。 經過了這一件事,『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7節)這裏值得留意的是有許多的祭司信了主,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人能從律法裏出來已經是不容易,執行律法的人能從律法裏出來那實在是大事,並且不只是一個,而是許多。這顯然是神作工的結果,可是我們不能忽略,教會與主同心讓主的權柄有出口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從舊約的時代直到如今,神把祂自己的工作法則限定在人與神的同心裏(參看賽四十五章11節;結廿二章30節;約壹五章14節),特別是在教會的建造上。從提前三章看到,教會的職事一顯出來,基督的榮耀就給帶出來。── 王國顯《使徒行傳讀經劄記》 使徒行傳摩根解經第六章 使徒行傳6:1-7
這七節經文記載了教會內部的第一個組織。雖然這段記載純粹是敘述當時當地的情形,但卻充滿了永恆的原則。研究使徒行傳,甚至整本新約,最有趨的一點是,聖經對於教會組織的細節都略去不談。一些次要的事都被隱去,而主要的事卻是清楚顯示出來的。 讓我們看看有關教會第一個組織的簡短、自然的歷史。那不是一個完整、最終的組織,而是為因應當時需要而暫時設立的;我們不能從其中看到一個特別的系統,但可以看見主要的靈,生命,和方法。 因此,我們必須首先觀察當地的色彩;這組織的概況;以及被選出來工作的那些人。 事情的起因是,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發怨言,說希伯來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這不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糾紛;因為這些人全都是猶太人。這裡很清楚的說,他們是「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為了明白其中的差異,我們必須回到馬加比時代,並記住當時猶太教裡面的一切非凡活動,最後產生了兩個不同的、相對的團體。一個是道地的希伯來人,他們住在巴勒斯坦,大部分集中在耶路撒冷,說的是希伯來話或亞蘭話,遵守希伯來的一切風俗和遺傳。另一個團體是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他們仍敬拜耶和華,遵行古代制度的儀式,但大多改用希利尼話,思想也受到希利尼文化的影響,與基督教的思想有了分歧。因此在希伯來人和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之間,有一道極明顯的分界線。 我常常為使徒行傳這本書獻上感謝,其中一個原因是,它除去了一般人常有的一個錯誤觀念──認為早代教會是絕對完全的。我不斷聽到有人說,我們需要回到使徒的時代。所以當我看到早代教會在擴展,成功,得勝中,仍然有難處、抱怨時,我內心頗感安慰。這些人已藉著聖靈的洗,與基督聯合;他們仍活在五旬節的火熱中,這使得他們個人的生命有了奇妙的改變,並使耶路撒冷城刮目相看。但在這屬靈的團契中,仍然有物質的、社會的差異存在,而這些都應該永遠被摒除在教會的大門之外。我不是為這一類的分爭高興,而是為聖經顯明瞭這分爭而欣慰。希伯來人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之間的嫌隙已存在於教會中。這裡我們看到的不是異端的問題,而是分裂的問題。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說明兩者的差異。分裂是一個小裂口,而異端則是那個脫落分離的部分。基督教會裡不容異端存在,但可悲的,卻有許多分裂存在。教會迄今尚無一部分脫落斷裂,因為我們信的都是一位神。但教會中卻有許多不應當有的分裂存在。這是多麼可歎的現象! 結果如何呢?有七個人被選出來。這七個人取的都是希利尼名字,其中沒有一個希伯來名字。差不多七個人中有六個是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另一個是因改信基督教而成為希伯來人的希利尼人。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當初提出抱怨的是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使徒針對這難題提出解決方法之後,教會表現了她的力量而非她的軟弱,結果選出的七個人不是希伯來人,而是那些認為他們的寡婦受忽略的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這些人以後要承擔起分配供給的事;不只是對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也包括希伯來人。這正是基督教會的精神。它克服差別待遇的方法,是對那些認為被忽略的人記以重任。恐怕今日我們已遠離這個精神了。司布真(C. H. Spurgeon)曾說過,如果你的教會中有一個特別彆扭的人,那麼總是給他一項職務,讓他擔任工作。這是極有用的哲學,是早代教會所印證的。 雖然這是純粹當時當地的事件,但我們可以從其中發現主要的理想。我們不妨從一個距離,來看三件事: 1.有生命的團體; 2.組織這團體的行動; 3.這團體的組織。 首先來看有生命的團體。經文中沒有描述他們的聯合。我們只看到這中間有分爭,分裂;但看看這整群人,他們並沒有被組織起來,但不論希伯來人或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都忠於同一位主,並且受同一位聖靈引導,默示,所以使徒才會說,「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的人。」 我們看到的不單單是一個生命,也是生命裡一切的器官,這些器官是完成生命目的所不可或缺的。他們都在那兒。有的人堪勝大任,去宣講教會的信息;有的人身負長才,可以管理整個教會的事務。有些人被神呼召參與宣講神話語的事奉,有些人被召去管理飯食。在那一個團體中,有達成教會生活完整意義的各種必要器官。他們尚未被發掘出來,沒有被安置妥當;他們中間有一些糾紛和誤解。這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具有一切必須的器官。他們足以完成教會生活的意義,那就是宣講福音,向世人介紹救主,和他的道。 首先,他們的埋怨裡隱含著一種彼此相連的感覺。這些人抱怨,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合一性,以及相互的關係,和彼此互有的責任;他們感覺這些關係沒有充分實現出來。他們的埋怨顯明一個事實:他們意識到彼此是一體的。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認為他們的寡婦受忽略,這忽略破壞了教會的團契生活。教會的組織最能夠清楚表現這種合一來。如今耶路撒冷的教會沒有完全組織起來,因此不能充分發揮功用。她出了一點毛病;套句醫學用語,這是功能有了問題,而不是器官本身的疾病。我們必須先認識一個團體,才能加以組織。我們若忘記了她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我們的組織就必流於形式,鑄成大錯。 現在來看教會在面對難題時採取的組織行動。這個過程包括發現器官,以及使用它們。這裡出現了基督徒事工的兩個重要職位。我們通常所用的「執事」一詞,並未出現在這段經文裡。我相信這些被選出的人是執事,但這一個名詞並未在這兒出現。「執事」的希臘文字源,確實被用在這段經文中,但它不僅僅指那七個人,也是指使徒。使徒也是執事。因此,我們必須發現這字真正的含義。它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事奉的人。這個組織的過程出現了兩種職位,一是服事「道」,一是服事「飯食的事」。十二使徒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不久,「管理」一詞又被用來描述宣講神的道。照保羅在以弗所書裡寫的,第一項傳道的職位包括作使徒,先知,傳福音的,和牧師的工作。講道,是最基本的,有權柄的工作;或作先知,將聖經的原則應用在當時世代中;或作牧師,教導、指示眾聖徒,使其成長;這些都包括在傳道這一個大功能裡。 這裡也提到另一項服事──管理飯食。它如何產生的?請留意這個簡單的秩序。由於使徒的傳道,新的生活狀況產生了。信耶穌的人迅速倍增,教會人數增加,相對的,它的需要也必然增大。新的生活狀況需要新的安排、照顧、考慮。必須有人在聖靈的引導下去管理這新狀況。因此,這裡提出的第二種職位,並不是低於使徒的職位;兩者是分開的,但也是相輔相成的。 注意這個過程。第一步,先讓使徒能自由作他們的工作,解除一切足以攔阻他們作工的雜事。照顧教會中的緊張、需要,是一件崇高而神聖的工作。教會裡的-一件工作都是神聖高尚的──打開教會的門,引人入座,接待前來敬拜的人。這些瑣碎的事都是重要的,但使徒作這些,就會耽誤了他們的傳道事工。使徒說,「我們撇下神的道……是不合宜的,」──他們不以為這些是低賤,粗鄙,無意義的事,而是崇高神聖的事,但它們會妨礙他們去作神呼召的工作。這第一個組織的目的在使傳道的人脫離雜事,而專注於祈禱傳道。「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留意這過程和方法是出於使徒的指導。他們指示眾人當如何行,並給他們選舉的權利,但最後的任命還是由教會施行。眾門徒都聚集起來;他們──不包括使徒──一起投票選舉。選舉的細節沒有記錄下來,這是聖經記載使徒事蹟的一貫特色──將次要的事略過不談。聖靈指導一切的方法和選擇。這是絕對必要的。是他選出合適的人,將主的旨意讓所有門徒知曉。 再來看有關這些人的四件事: 1.「從你們中間」; 2.「有好名聲」; 3.「被聖靈充滿」; 4.「智慧充足」。 這不是傳道人的條件,這是使徒所指出一個服事主的人應有的條件。這些條件也適用於後世。 「從你們中間」 這是基督徒事奉的第一個條件。那些服事教會眾門徒的人,必須也是門徒中的一分子。這個命令也包括教會管財務的人;教會絕不能讓一個未確實得救的人擔任財務工作。 「有好名聲」 「有好名聲」的人,「名聲」一詞的字根,和使徒所用「見證」一詞的字根是同樣的;意思是,這人必須作好見證。這是一個雙重條件:他們必須有好名聲;他們必須有好的見證,以建立好名聲。容許我用另一處經文來解釋;這句經文看來似乎沒有多大關係,實際上卻關係密切。保羅曾囑咐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保羅的意思,不是要提摩太去吩咐別人,不要小看他。保羅是要提摩太明白,他雖然年輕,但不是可輕視的;他不是一個別人可小看的人。這些人都是有好名聲的,人們對他們頗有好評;但要達到這一點,他們必須自己有好見證,使人不輕看他們,反而尊重他們。他們要發揮教會的功用,必須先得到世人的敬重。 「被聖靈充滿」 「被聖靈充滿」的意思是,充分實現基督徒的能力和目的。有些人說他們無法作到被聖靈充滿這一點,所以他們逃避事奉。我們必須弄清楚這個條件的含義。一個聖靈充滿的人,就是過正常基督徒生活的人。聖靈充滿不是說一個人永遠維持著屬靈的顛峰狀態,很少人能達到這地步。一個沒有聖靈充滿的基督徒,他的靈命必然出了毛病。聖靈充滿不是不正常的,而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聖靈充滿不是指撇下世界的一切事物;它的意思是,世上的一切──家庭,事業,工作,所有生活,都被基督的手觸摸;他一切的心思、意念,都在基督的管理之下。這樣的人,才配在教會裡服事。 「智慧充足」 最後一個條件是,「智慧充足。」很有趣的是,聖經裡譯成「智慧」的希臘字有好幾個,此處用的是「sophia」,這字在聖經裡都是用來形容神或虔誠人,只有一處例外,就是使徒雅各所說的,「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鬼魔的。」「智慧」一詞是指一種道德品質,但另有更深的含義,它指的是人用最好的方法所能達致的最佳結果。那些在教會裡擔任職務的,必須有機智,如果缺乏智慧,就可能作了許多事,卻一事無成。他必須是一個門徒,有好名聲,過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滿有聖靈;但他必須有充足的智慧。基督給教會帶來的自由,也常常是教會最大的危險;一切最美麗、最高尚的事都是最危險的,因為要適應它們,需要高度的靈敏和機智。在教會裡擔任服事的人,都必須有聖潔的常識和智慧。 我們終於看到這個組織順利完成了。教會的組織就是結合各樣的工作;將不同的集合起來,一起作工;整個教會服從一個生命原則──事奉;整個教會勤勞工作,沒有倦怠;這樣就必看見果效。「神的道興旺起來。」這是最佳的說明,表明一個組織的真正成長在於它為耶穌作見證的能力成長。「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增加的甚多。」教會因為充分發揮了它的功能而成長,因著成長而增加了更多的能力和工作。路加最後加上了一句令人契驚的話,「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教會發揮了真正的祭司功能,使許多虛假的祭司因而悔改。 我們回顧教會第一個組織,看見她是屬靈的,單純的,充足的,但不是最後的組織。後代又有許多的組織出現,但有些是屬世的,複雜的,敗壞的。我們必須回到古老的記載,和主要原則上;儘管外面的事情可能會改變。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提到這個偉大的主題。他當時提出的某些恩賜,可能今日已經不存在了,原因是這些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今日教會中某些恩賜可能是使徒未提及的,因為當時尚未賜下這些恩賜。我們若將聖靈在教會中的行動歸納到一成不變的格式裡,就是攔阻了神國的進展。我們必須記住,聖靈正住在我們中間。我們首要的事就是順服聖靈的引領,完全聽他指揮;常常記住整個教會的事工不管是服事道,或管理飯食,都是聖潔的工作;在聚會地方門口把守的是火焰的劍,無人膽敢進去用不潔的手摸觸神聖的器皿,或企圖以不潔的心玷污潔淨的事工。 使徒行傳6:8-15;7:54-60
我們現在要來看早代教會發生的最後一件事──教會史上第一個殉道者。幾世紀以來,我們使用「殉道者」一詞時,想到的就是那些用自己的血來印證他們的見證之人。他們是如此忠於真理,以致於情願犧牲性命,也不肯破壞或否認它。但這些為真理而死的人,並不是因著他們的死而成為殉道者;他們是因已經成為殉道者而死。沒有任何迫害能產生殉道者;逼迫的旋風不過是揭露殉道者。司提反在人們用石頭打他之前,就已經是一位殉道者了。他是第一個用自己的血來為他的見證作印記的人。 司提反的故事非常有力、生動。這人吸引我們注意的一點是,他忽然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但轉眼之間又消失無蹤了。他是七個被選出管理飯食的人之一,是教會的執事。他因為被石頭打死而很快地在這七人中脫穎而出,特別引人注目;他的死也帶來了悲劇和勝利。 從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他若不是希利尼人,就是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他的名字本身就有豫言性質。「司提反」的意思是冠冕。我們可以想像,他的母親為他命名時,心中一定懷著憧憬,希望這孩子有一天能有一番榮耀輝煌的成就。她不知道,他後來卻成了教會史上第一個戴上殉道者冠冕的人。 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看司提反的故事。我願意將它看作是世界與教會的第一場流血戰役。以前也有過爭戰,甚至流血,但那不是世界與教會,而是世界與基督的爭戰。 使徒行傳開宗明義第1章說,「提阿非羅阿,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我們已說過,這一段開場白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先前一本書的特色,一方面也為第二本書提供一把鑰匙,暗示耶穌的使命並不是在福音書所記載的那些事上成就了。使徒行傳所記載的,是耶穌透過他的身體──教會──籍著聖靈的大能,繼續行的事。基督通過教會,繼續他先前所行,所教訓的。如此,路加記述司提反的伸訴和殉道,就具有特別的意義。這具體說明瞭使徒的那句話,「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使徙保羅使用「缺欠」一詞,不是說基督受的患難欠缺了甚麼,而是指還有一些要加上去。缺欠的意思是不足,稍後還有更多的要來。使徒的主要思想是,基督的受苦尚未過去。正如他道成肉身的奧秘讓我們略略瞥見神的本性,神的心意,神的痛苦;同樣耶穌基督的事工、受苦、受死也讓我們瞥見一些永恆的事實。他受的苦尚未結束,那些與他相交的人將繼續下去;他們為了他的名甘受羞辱,他們受苦,就是他受苦;他所受的苦,也是他們的。司提反有幸成為教會肢體中第一個接續基督受苦的人,這患難要繼續下去,直到神最終的旨意實現為止。我們常常以盼望和信心說到將要來的那時刻,到時候,「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賽53:11)。 不要忘了,患難本身尚未結束,神仍然在教會裡承受救贖的生產之苦,以邁向他最終旨意成就之日。這個早代教會的故事奇妙地顯示了基督的身體如何藉著與他的相交,見證,受苦,得勝,來補足他患難的缺欠。這個故事包括兩條主要的思路: 1.司提反與耶穌的相交; 2.司提反對世界作的見證。 兩者的關係顯而易見。司提反先是被聖靈充滿,講道大有智慧,在耶路撒冷行神跡奇事。然後我們看到他在公會前作見證,我們稱他的見證為申訴。那是司提反對世界的見證,是他與拿撒勒人耶穌相交的結果。 司提反與耶穌的相交 熟悉耶穌生平事蹟的人,在讀司提反的故事時,很難不發現這兩人的相似之處。這人與基督一同行在福音的道路上。耶路撒冷和公會對他的態度,幾乎與官長對耶穌的態度同出一轍。司提反臨終時說的話,幾乎是引用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的幾句話,「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司提反則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司提反傳道,行神跡,最後說出偉大的講章,然後從容殉道,這和拿撒勒人耶穌的經歷是多麼相似阿! 司提反和耶穌的共同點表現在他的性情、見證、受苦、得勝上。 在性情上的相同 司提反被形容是「滿得恩惠能力」的人。這是對一個人最詳細、最終的描述。我們想到路加在福音書裡描述耶穌的身量和神與人喜愛他的心都一同增長。用今天的話說,司提反是一個親切,有能力的人。親切是指他是恩慈的,溫柔而富感情;有能力是指他熱心,果斷,尊貴,有權柄。這兩種品質不是對立的,而是巧妙地揉合在他的性情裡。我們在耶穌身上也看到同樣的情形。他對眾人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邀請是多麼親切,溫柔,使人樂意靠近他,圍繞著他。不久,他又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這話如此嚴厲,突然,幾乎使人不敢走上前去。司提反是一個有耶穌那樣性情的人;他是早代教會的執事,負責管理飯食,他給周圍人的印象是充滿恩慈,又有能力。這兩種品質都在他臨終時表露無遺。他說,「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表達了他的恩慈;「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表達了他的能力。司提反性格上的奧秘在於他與基督相交,與耶穌的性情有分。 在見證上的相同點 路加說,司提反「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跡」。彼得在五旬節的第一次講道中說到耶穌,「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跡,將他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因此耶穌藉著話語、神跡奇事所見證的,正是司提反在耶路撒冷所見證的。路加記載司提反以智慧和聖靈說話;他所用的詞句和他在路加福音第2章記載耶穌工作教導人的詞句幾乎完全相同。他用同樣的句子來描述司提反的工作和教導。於是我們看見,司提反不僅在性情上與耶穌相交,他也在見證上與耶穌相交,重複他的工作,說他說過的話。基督將他的生命賜給司提反,使他成為基督說話和行事的器皿;因此,他開頭所行的,迄今他仍在行。 在受苦的事上 導致司提反受苦的原因是,他和他的主為同樣的事作見證。他嚴嚴地譴責罪。我們稍後研究他的申辯時會看到,他如何技巧地引領他們邁越歷史,達致一個結論,就是他們誤殺了神最終的僕人,就是那「義者」。他們因受譴責,而心中憤恨。留意他們仇恨的起因,他們的不實控訴,他們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對他的態度,以及最後的殘酷判決。司提反和耶穌有最親密的相交,因為這種關係充分表現在他的性情,他的見證,和他的受苦裡。 只要迫害繼續存在,這個法則就不會改變。人若不受苦,就無法過基督徒生活。從前的迫害迄今多不存在了,但如果我們在這個不敬虔、充滿敵意的世代中不為主受苦,就無法與他的性情有分,無法為他作見證。 在得勝上 路加透露了這偉大的奧秘,他說司提反滿有聖靈。請留意這種得勝的彰顯。首先表現在他對敵人的態度。他憐憫他們,因此他禱告,「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那是恩惠的得勝。另外也表現在他對死的看法上。他完全控制了死亡,他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那是能力的得勝。在那最終的得勝上,他與耶穌相交。基督-逢講到死亡,都暗示著能力和權柄。人提到死亡,總是想到被擊敗。沒有人喜愛死亡。對信徒而言,死亡是被明光照亮的,但那明光是藏在死亡後面,現今看不見的。耶穌從不用人的詞句來說到死亡。他-次提及死亡,都說是「出離」。似乎是他可以完成的事,他可以用明確的權柄面對死亡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他面對死亡而受苦,因為死亡的痛苦是無限的奧秘;但他的目光越過死亡,看見了得勝的道路。如今他的僕人出到城外,被人用石頭無情地擊打;他在垂危的痛苦中說到死亡,那不是控制他的經歷,反而是一種他的靈與另一個靈相通的經歷。這是他與主基督完全相交的得勝。 司提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得到啟示,好使他知道聖靈的一切豐富和恩惠,在他最需要的時刻得著説明和激勵。他是否真正看見了他以為他看見的景象呢?當然是,其他人無法看見。有許多事是某些人看不見的。我們相信基督的人應該記住並面對這個事實。不要企圖將你所信的一切都解釋給不信的人聽。這樣是行不通的。希伯來書有一段話說,「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我們說某人有遠見,是指他能看得遠,豫先為自己作打算。垂死的司提反看見天開了,並看見神的榮耀。別的人都未看到那榮耀。司提反定睛所望的是甚麼?乃是「人子」。這是主在世時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用來稱呼他的頭銜。司提反使用了主最喜愛的頭銜。別的作者說到耶穌是坐在神的右邊。司提反沒有看見他坐著。他見到的主是站著的。這兩種姿勢說明瞭他祭司身分的兩種活動。他是照著亞倫的等次作祭司,他的職責在為人獻贖罪祭,因此他坐在神的右邊,因為他的工作已經完成了。但他也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當亞伯拉罕從爭戰中歸回,麥基洗德為他帶來酒和餅。麥基洗德是神的祭司,職責在服事那些力量消退、信心軟弱的人。司提反看見天開了,又見神的榮耀,那偉大的主正在作麥基洗德的工作,他站起來服事他。因為他身體的一個肢體正在受苦疼痛中,所以他站起來幫助他。我們可以用保羅的話簡單解釋這件事,「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並將這句話與他的另一句話聯在一起,「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當基督身子的一個肢體司提反受苦時,天上也感覺到這痛苦,於是身子的頭站了起來。不論在那裡,當一個與基督的性情,見證,受苦有分的人在受苦時,他都會站起來;這位大祭司要以同情幫助他,直到這受苦的聖徒跨越界線,進入與他永久的交通中。── 康伯摩根《使徒行傳解經》 做個好執事 吳乃恭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3節 一個強盛的國家該是舉國皆兵的,一個興旺的教會,該是全教會的兄姊都有作執事的條件。作執事容易不容易呢?作平凡的執事,不負責的執事,只參加禮拜和執事會的執事是容易的;作忠心盡責的好執事,就不是容易的了。 好執事的條件有四: 一、好的聖徒— 使徒行傳六章1-3節記載:教會初期選立執事的條件是有好名聲,聖靈充滿,智慧充足。「好名聲」不是屬世的,而是屬靈的;不是人的看法,而是神的看法。聖經絕不以地位、學問、錢財,勢力為聖徒有好名聲的標準。因為這些都是人所給的「榮耀」,並不是神所賜的「榮耀」。聖徒的好名聲是在靈性方面和道德方面,在愛主的事上和愛人的事上。「聖靈充滿」是完全由聖靈管理的人生,不順服私欲、魔鬼、人意,只順從神的意思。「智慧充足」是聖靈充滿的一種果效,屬天的智慧,真理的智慧,在聖徒中是十分重要的。當時「管理飯食」的教會人員——執事——條件竟如此之高,足令今教會自覺慚愧。 二、好的僕人— 路加福音十七章7-10節,描寫一個好僕人的模樣。「執事」意為「僕人」或「差用的人」,並非今日一般教友所謂「教會老闆」、「教會董事」、「教會股東」一型的人物。「執事」有如學生中的值日生,受派作教會會眾的公僕,所以應有好僕人的模樣才是。好的僕人是謙卑的、忠誠的、克己的;先服事主人,然後才顧到自己。好的執事,須有好的靈修生活;沒有好的靈修生活,就不能有良好永存的工作。 三、好的兒子— 馬太福音二十章28-29節描寫一個好兒子的責任感。路加福音十五章29,31節描寫浪子的哥哥對「子職」認識不夠。這兩段經文都可以提醒我們用「兒子的心」去服事主。「好兒子」對父親的工作是自動的,任勞任怨的、不計鐘點的、精益求精的,他所以如此負責任,都是為了自己是「兒子」。這純粹是愛心上的責任感,與通常的夥計、雇員、僕人的工作的態度迥然不同。 四、好的家主— 提摩太前書三章12節論執事的條件時,有「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一句。第5節論長老的職份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這兩節經文實在重要。好執事必須先作好家主,領導全家歸主,引領全家奔跑靈程,將自己的家當作一個小型的教會,將教會當作一個大型的家庭;從「治家」學「治會」。屬主的家庭都是以基督為主的,連肉身的家主也以基督為主,治理自己的家,是循著基督指示的途徑,凡事遵主為大,決不至「作威作福」,也不至轄制家裡的人,乃是甘心照管他們、養育他們,用愛心領導他們;雖然沒有「正式受薪」,卻甘心作到無微不至的地步。 以上四點,是好執事的條件,看來很平凡,實在十分重要。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8節說:「……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聖徒在教會裡勞苦工作,該是在主裡面的。一切在主裡面的勞苦,都是為主的,並非為職位、名望、報告,或自己的益處。 我們為主所作的一切工作,是否純粹為主,可從四方面看: 一、我們是否求主的喜悅? 二、我們是否照主的辦法去作? 三、我們是否聽主的指揮? 四、我們是否只求主榮耀? 為主勞苦,必不徒然;一切工作,必然存到永世。深願兄姊們以此自勉,從今以後,為主而活,為主工作,作個基督眼光中的執事。 最後,我們要注意聖經中的三名好執事: 一、司提反—— 使徙行傳六章5,8又七章全。他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跟主到底的好執事,又是教會初期第一名殉道者。當亂石紛飛時,他效法基督為仇敵求赦,也將自己的靈魂交給神;他作執事的功夫,實在「到家」。 二、腓利—— 使徒行傳六章5節,八章1-40節,二十章 8-9節。他的特點是熱心傳福音,又有屬靈的兒女。當時執事是為管理飯食,他除盡患職守外,又熱心傳福音,故有「傳福音的腓利」之稱。 三、非比—— 羅馬書十六章1-2節。她是名列聖經的一位女執事,她素來幫助許多人,也幫助了保羅。今日教會極需這一類型的執事。 如果我們注意聖經中好執事的條件和好執事的典型,虛心學習,作個好執事,教會就要興旺起來,神的名也要得著榮耀。 以祈禱傳道為事 李非吾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4節 這段經文本是適合在選執事之時提及的,今天我選這段經文作為青年主日的經訓是另有意義的。第4節:「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有人以為這只適宜對神學生說的,對普通的青年人來說是否適當?這節經文含有三個意思: 一、祈禱傳道其實只是一件事。 我們知道各人都有他要做的大事,如青年人以讀書為要事,家庭婦女則以家務為要事,是故正常的人都有其要做的事,否則便是無業遊民了。祈禱傳道是一件事,而且是一件不可忽略的大事。為什麼要在這裡提及,因為許多基督徒不以祈禱傳道為事。許多人為了自己的私事,便忽略了祈禱,不常祈禱是一件事。 傳道在們心目中也不是一件事,自己的事是事,而祈禱傳道不當為事,多麼可憐啊,記得有一位牧師說:「主日禮拜就是傳福音的工作,在世人面前建立基督的身體,弟兄姊妹聯絡,在地上作成基督的肢體。」故回來聚會就是興旺福音。許多時,弟兄姊妹們往往因小小事便放棄主日的崇拜,他們把世上的事當作一件事是對的,主也不是要我們全部放棄世上的事,而以祈禱傳福音為唯一的事了,主不過是要求我們愛他比愛這些事更多而已,主也要求我們把屬靈的事當作日常的一件事。弟兄姊妹,你是否把析禱讀經當作日常生活程式中的一件事呢? 八年前,我還在伯特利教書,有一件事至今猶不忘記的。有一天,我欲與全家往新界遊玩,為了小孩子有人陪伴與照顧,所以我打電話給一個常到我家玩的中學生,請他參加我們的遊玩,我並答應一切費用均由我出。我滿心以為他一定高興參加,怎知出乎意料之外他拒絕了我的邀請,當時我有一點忿怒。 但後來他對我解釋,因為他那天教會有聚會,雖然他不是主席或翻譯,只不過是一個一起參加聚會的人,但他寧願放棄我的邀請,不願錯過一次的普通聚會,使我立時很尊敬他,自己也深受感動。但今天的基督徒卻是相反,巴不得每天都喝飽吃足,四周遊玩,先生叫我陪他,乘機可以不去聚會了,與這位弟兄相比,能不慚愧乎? 二、祈禱傳道乃一起並提的,是不能分開的。 祈禱是代表我們基督徒追求的心,有祈禱的基督徒一定是一個肯追求的基督徒,馬太福音七章說:「凡祈求的就得著。」這是一個何等大的福氣啊!是故徒保羅說:「我竭力往前奔跑,為要得著主為我預備的獎賞。」 所以一個疏懶祈禱的基督徒一定是無追求的,靈性一定是落後的。傳道的意思並不單指站在講臺上的大聲疾呼,坐在教會裡參加聚會也是一種傳福音的工作,鄰坐未信主的人,看見你那敬虔的態度,你便可以收了傳道的果效了。 可是不少的基督徒卻剛剛相反,不錯他是坐在那裡聽道,可是口裡卻不停地吃口香糖或糖果,他或許忘了這是聖殿而不是戲院,這樣的作為給未信主的人看見了,怎能叫他與你一起信這位耶穌呢?我們每一個屬主的人,要把福音的記號帶在身上,把敬虔的態度流露出來才是。別人看見了,有一個羡慕的心,你就作了傳道的工作了。 參加團契,做團契工作,教主日學也是傳道的工作,無論直接或間接總是傳道的工作,傳道與祈禱不可分開,追求與服事主也不可分開。教會是神的家,家中無論大小事都由弟兄姊妹分工合作才得完成,教會才得興旺,才有力量向外傳福音。自己教會內面的會務都不能整理,又怎能從外面把罪人帶到主的面前啊! 別忘記,要傳福音,首先要興旺主的家。單是追求,不去工作,有時會流於幻想,會成為閉門造車,車不合轍了。若能祈禱又為主工作,便會培養工作的興趣,而有力量工作了。若專為主工作而不祈禱,會流於驕傲,看不起別人,其次會在遇到困難時灰心失志。是故祈禱與為主工作是不可分離的。 三、我們基督徒忠心於自己的工作原本是對的。 但當有一天,主看中你,要你放下你原有的事情,專心為主工作時,你是否肯聽主的呼召呢? 神學教育的金言 林道亮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6節 (按:中華福音神學院,於六月十七日舉行第二屆畢業典禮,編者應邀參加觀禮,得以聆聽林道亮牧師之精闢講演,當時會深受感動,擬代為整理發表,因事忙未能如願。今見華神院訊四十六期,已將該證道詞全文刊出,特轉載於本報,以與讀者同得勉勵。——編者)。 院長、各位董事、各位老師、畢業班同學、在校同學及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心中充滿歡喜快樂,看見神行了大事。當我接到邀請時,我向神禱告:「神哪!若是你給我信息,我就去;不給我信息,我就不去。」禱告不久信息就來了,所以我沒辦法不來。希望今天早上這篇道能對中國神學教育有幫助,對畢業的同學也有幫助。 首先,我要提醒畢業同學,做主的工作不但要救人靈魂,還要建立教會。可惜許多教會不知救人靈魂之重要,又有些教會救了人靈魂之後,卻不知怎樣把他們建立起來。用什麼方法建立教會呢?簡單的說——把教會當作學校,教導弟兄姊妹,造就他們起來服事神——這是唯一的方法。在使徒行傳中看見新約的教會傳道人很少,教會都由當地的弟兄姊妹負責,這樣神的恩典就源源不斷地臨到他們。 一、思想的重要 去年在讀者文摘上會看到一篇小文章——「人藉以為生的七個字」——編者徵求能表現生活在二千年代一個青年的一個字,在他得到的許多答案中有三個重要的字:Live——生存,Love——愛情,Learn——學習。 我在美國又讀到一篇文章,描寫一位教授問一班學生一個難題:「若你只剩三星期壽命,你將如何使用這段時間?」學生們回答顯示出「吃」、「玩」、「名」三種人生態度。無論是讀者文摘的三個字或這三個答案,都是人生的果而不是因,那麼原因何在?為何有這幾種人生觀? 箴言廿七章告訴我們:「因為他的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人類所以狂妄、不法、惇逆,正因為人類心中有這樣的思想,所以箴言四章9節說:「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大多數的神學院都以靈命、知識、事奉三者之平衡為口號,每一個神學生也希望自己靈命豐富, 非我乃主;知識淵博,學貫中西;服事虔敬,鞠躬盡瘁。可是畢業之後的事實卻往往正相反。為什麼 目標與實際會相差的那麼遠?為什麼這成了神學教育普遍的現象? 人類的科學不斷的進步,可是人的自製、良心及思想卻在退步,提摩太后書第三章明明告訴我們末世有「危險的」日子來到,也就足「不能控制的」日子來到。當我們仔細念完全章就發現,這不是指社會,而是指教會中的情形。 第7節說:「他們常常學習,終是不能明白真道。」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地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可廢棄」是「不及格」的意思,他們的心地壞了,就沒有資格明白真道。 當我們思想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不同時,會發現希臘人的文明經過深思,他們的哲學家,詩人,歷史學家,不斷地改進希臘人的思想;而羅馬人卻沒有哲學,文字粗鄙;只知積財,享樂,以致後者文化較前者早一千年湮滅。 聖經上也有明顯的例子:彼得與猶大都會出賣耶穌,但後來彼得仍能事奉,猶大卻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就因「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思想起來就哭了。」彼得因著思想而保持了他使徒的身份。 馬利亞得了特別的福份,在猶太眾女子中被神揀選,因為她有一個美德——當天使向她顯現之後,她反復思想;牧羊人來報告後,她也反復思想;她在聖殿裡找著耶穌之後,也把主講的話存在心裡,反復思想。 不但歷史告訴我們,聖經也告訴我們:今天神所要的是會思想的人。神學是訓練神工人的場所。要神的工人靈命老成,學識廣博,事奉虔敬,就非得在思想上下工夫不可。今天的神學教育不能再用五十年前的講義灌輸法,要趕上時代,一定要加重思想的訓練,多多啟發。 我非常欣賞Drapsir Univ.的Dr. Gordon -他完全推翻一般的作風。還記得我作論文的時候,也照樣抄了一大篇交進去,他卻退給我說:「我要你自己想出來的!」人天性就喜歡偷懶,沒有人逼都選簡單的去做。但我就這樣給他逼出來了,要自己思想! 二、神學教育的金言:學思想、學禱告 神學教育的金書,第一就是「學思想」。是的,我們要靈命、事奉、學識三樣平衡,但是若思想沒有訓練好,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不信派的人在思想的訓練上比我們強多了,他們的教育注重啟發思考。詩篇一一九篇中也再三強調悟性的重要,有悟性才能學習神的命令,知道神的法則。但不信派的人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他們不知人除了理智的思想外,還有屬靈的思想。理智的思想可以用教育的方法訓練出來,但屬靈思想除了神的恩典之外別無他法。 第二,他們不明白祈禱的重要,而認為禱告是多餘的事。不單不信派如此,甚至信仰純正的人也有這種想法,他們以為我們的需要神都知道,何必苦苦哀求呢?他們不懂禱告是支取神恩的唯一法門;否則,耶穌終夜祈禱是最不智之舉! 傳道人若不注重禱告,怎麼叫弟兄姊妹會看重禱告?所以建立禱告會是相當重要的,禱告會若健全,各項聖工自然興旺。 詩篇作者在一一九篇裡一共用了五十三次「求您」這個詞,「求您使我明白您的訓詞,我就思想您的奇事」、「求您賜我悟性,可以學習您的命令」……顯示出若要訓練屬靈的思想,就必須注重禱告。禱告和屬靈的思想是成正比的。 因為一切屬靈的福份都是客觀的,若要得著屬靈的福份就一定要想辦法,使一切客觀的福份成為我們主觀的,那只有靠禱告,禱告就是為神鋪路。神把所有的恩典預備好了,等候我們去支取,禱告就是方法。求神憐憫我們,叫我們明白只有禱告才能支取福份,只有禱告才能支取能力。所以神學教育的金言,第二是「學禱告」。 三、思想的範例 聖經是一部有豐富思想的書,讓我們從聖經中明白神的僕人應有怎樣的思想。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能看看四福音中的思想: (一)馬太福音:歷史性的思想 在這卷福音書中,馬太引用舊約經節有六十五次之多,主耶穌也八次被稱為大衛的子孫。這是告訴我們,作神的僕人,思想一定要有歷史性。歷史猶如房屋的根基,沒有根基,房屋無法建造。歷史也是人類思想演變的記錄,特別是教會的歷史,可看出神如何在教會中不斷地把他的真理顯明出來。 所以神學教育應注重神學思想的歷史性。初期的宣教士和強調本色教會的人士都犯了「怱略思想或神學的歷史性」這個錯誤。前者不管當地文化背景,結果所傳的福音使人無法接受;後者一味強調本色化,而怱略了神學思想的過程。神學教育應該考慮到中國思想與神學思想的歷史性,才能造就合用的工人。 (二)馬可福音:實踐性的思想 馬太福音四分之三記載耶穌的言論,路加是三分之二,約翰有六分之五,而馬可福音只用二分之一的篇幅記耶穌言論,另外的二分之一是耶穌的行儀。顯示出一切真理是可實踐的。今天的教會可借的是把實際的真理講得虛無飄渺並表面化了。我們常怪信徒不愛主,不服事主,但請問有沒有告訴他們該如何愛主?如何服事主? 我們的思想太不實際了!講道不僅說出[what」,同時更要告訴弟兄姊妹們「how] !請畢業同學注意你講一篇道的目的何在?要弟兄姊妹做什麼?若你自己還不清楚,最好不要講,等有了實際的目的再講。 你一定要告訴弟兄姊妹們「當怎樣行」。求主憐憫我們,讓我們訓練能實踐的思想,弟兄姊妹聽了道之後知道當採取什麼行動。 (三)路加福音:有次序的思想 從一開頭就可看出路加福音是有次序的思想——「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按著次序寫給你。」聖經上告訴我們:「凡事要規規矩矩地按次序行。」原諒我不得不舉下面的例子:在我們教會,請人講道都請講員先給大綱,好印給會眾。 但許多講員告訴我們:「我有題目,但沒有大綱。」也有的大綱不夠清楚。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沒有次序,不知道如何開始,如何結束。 今天的許多異端就是思想沒有次序,不根據聖靈在聖經裡啟示的次序。我希望同學們在神學中好好研究「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就是尋找神在聖經中怎樣把他自己有秩有序地啟示出來。神看重次序,路加也啟示我們要訓練有次的思想。 (四)約翰福音:屬天的思想 歷史性,實踐性及有次序性充其量還只是理智方面的要求;事實,屬天的思想更為重要,約翰福音講的是屬天的事情,約翰福音一開始就是「太初有道」,帶我們進入永恆的思想。約翰福音六章31-51節,六次提到「天上降下來的」,兩次「天上來的」,一次「天上賜下來」。 耶穌在十四章說:「我去為你們預備地方,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神的思想是屬天的,他也要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上面去。所以保羅在歌羅西書第三章說:「我們當求上面的事。」不但思想,還要尋求。我們怎樣尋求天上的思想? 一九三四年,我在南京念神學的時候,賈玉銘老牧師對我說:「弟兄,你要一切都為神的話而念。」我不懂,老牧師又解釋:「你念報紙要為神的話念,看雜誌也要為神的話看。」這句話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是的,要把握念書的機會,搶時間為神而念書,讀報,從其中尋找屬天思想的線索,哪些能助我明白神的真理?哪些能幫助別人明白神的真理?所以思想上面的事與一切為神而念是時代的工人所必備的操練。 以靈命、學識、事奉為經,以禱告、思想為緯,才能造就出可用的工人。靈命、知識、事奉是目標,但若沒有思想及禱告,永遠無法達到這個目標。 畢業的同學,神學教育所給你們的只是本錢,最重要的是要你們去努力發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操練禱告的生活,然後教導弟兄姊妹祈禱、思想。神學教育的金言就是神的工人要以祈禱傳道為事,神學生要以祈禱思想為念。願神賜福你們。 如何遴選長執 黃西川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6節 信徒是教會的主人,牧師是站在指導的立場,因為教會的主體是信徒,而不是牧師。美國歸正教會的一位牧師,來台參加宣教百周年慶典時,會建議說:「我們教會有選平信徒來當教會要職的必要。」因他鑒及今日美國的教會,對此種改革有良好的成效,所以他認為中國的教會也應有這一項改革。 教會的主體既是信徒,那麼我們應如何來選出教會的負責人——長執?而何者才是當今教會長執最佳人選?這是我們所應該思想的一個問題。長執之言行是信徒之典範,其構造如琴,是教會信徒正音之器,它能調節音律之高低與音拍之緩急,並且是榮耀神的組織。 長執應備的條件 當長執者不但要有先見之明,且要有為信徒效勞的決心,以及任勞任怨,堅定不移,為大眾服務的精神。不只如此,他更要: (一)瞭解教會信徒,以及對他們負有應盡的責任。 (二)保持人與神常有的交通及和好的責任。 (三)瞭解教會當今在社會上的地位。 (四)要有領導信徒禱告的責任。 那麼何者才是長執最佳的人選? (一)執事:執事是助人向上者,猶如人之僕人。並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如同主為人僕一般,一切以主為楷模。 (二)長老:做長老者年紀應較高,有智慧,有敬虔的心,品行良好,能分別是非善惡(民十一16)。 回憶百年前,我們臺灣長老教會之創始,是妨照昔日蘇格蘭教會所創的會眾制度(當時蘇格蘭創有監督制度及會眾制度二種)信徒賦有最高的權力。今天我們教會的組織,最重要者並非「任職會」「中會」等等之會議,而是以信徒的團體所組的「和會」具有最大的權力,因它反映出信徒的心聲,象徵出信徒的團結。它更有權取決牧者的去留,奠定教會一切的行事計畫。所以,信徒的「和會」是當今長老教會最具有權威性的會議。 最近,我們桃園長老會要選長執,長執的素質如何?但願都能合乎經上所說的條件方配為之,而非權勢、利害所支配。因我們教會是以耶穌基督的名設立,以耶穌基督的血贖回,所以我們需要以自己認罪而重生的人去負責。若無信心或冷熱無常,疑信參半,不負眾望者,那是無法蒙神祝福的。 今天臺灣教會已踏入第二世紀,我們要學前者之長去往者之短,我們要健全教會的陣容,更不能使教會孤立於一隅,而應該使它的工作火熱起來,擴大起來。願大家共同一心來禱告!祈求主賜下他的旨意,使我們能選出負責盡忠的僕人。阿們! 教會與長執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節 初代教會建設不久,得上主之祝福,人數愈增加,只有使徒要辦教務是過忙,就提議選人來幫忙此工作,就選出七個人做執事,這是新約教會選舉任職者之起頭。 咱之教會有一部份任職者任期屆滿,任職會議定來周聖日召開和會,要選出四名長老六名執事,所以咱要用其時之情形以為咱之參考。 長執之起源 長老是尚未出埃及就有(出三16;十二21)在埃及中也有長老(創五十7),摩西領百姓在曠野,其岳父進言說要選長老,就選十長,五十長,百長,千長(出十八21)。直到啟示錄也有長老在天事奉神。執事是因為教會進展,在新約之時始設起,為要幫助使徒料理教會而設。 長執與教會 什麼緣故要選長執(徒六12),長執是要幫助牧會者而料理教會之工程,有教會,有任職者,有牧師,哥林多前書三章16節保羅說:「我載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換言之,是傳教者植,長執灌水,使其長大之是神,可知一個信徒要完成需三方面之同工協力,神,傳教者及長執,所以咱此次所要選的長執責任很大,要負三分之一之責任。 長執之使命 選長執要作什麼?栽植灌水,就是要照顧神的教會,長執要常常關心在信徒的信仰生活,常常巡家探訪,勉勵靈程進步,像田播了要巡水,菜植了要灌水,否者就能死去,不能長成,成器。所以傳教師載植信仰,下好之地基。長執要巡視,協助灌水,作傳教者之好助手,則信徒能茂生,使主歡喜。會友若惡品行,主憂傷,傳教者羞恥,長執無體面,皆有相關,所以教會要得建立,要有神的恩典,要有盡忠的傳教師,再要有好之長執始能成功。 長執之選出 今初代教會用什麼方法選長執,使徒行傳六章3節說,使徒所推薦長執之資格有三項: (一)充滿聖靈,因為長執不要做屬世之事,是要料理神的教會,所以要受聖靈之充滿。 (二)充滿智慧,有常識,有智職、不是信仰狂妄之人。 (三)再要好名聲,在本身有基督之香氣,特別要做會計,要對一般有何評判,絕非選舉富翁,地位等等人物。 咱長老會選舉長老有幾個注意事項: 一、初守聖餐之會員不可選他。 二、無在藉之會員不可選他。 三、為人狂妄之不可選他。 、 四、酗酒好事之人不可選他。 五、本身要有熱心守聖日。 六、會內會外好名聲。 七、要得小會議長贊成。 請參閱提前三章1-15節。 選舉人是教會在藉之會員,咱下禮拜也根據聖經而選。聖經行傳一章補選使徒之時有提名而選馬提亞,現行法規定任職會可提名給會員預選。 請自以祈禱准心而選出此屆之任職者為教會效勞,使神得榮耀,阿們。 執事、女執事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6節 新約聖經也就是基督教會的許多名稱,是承繼舊約聖經也就是依照猶太教的叫法來稱呼的。可是現在所提的「執事、女執事」,是一個新約聖經所特有的,在基督教會裡新產生的名稱。「執事、女執事」都一概稱為diakonos。不過在我們的聖經,把diakonos翻譯時,有不同的稱呼。在福音書(太廿三11;可九35;十43;約二5,9)則譯為「用人」、「差用的人」、「僕人」。 自從使徒時代就在教會內,diakonos (服務者)與牧師、長老(監督)同為教會任職者的職份名稱。 使徒行傳六章1-6節告訴我們,耶路撒冷教會選出並按手設立七個人,來幫助說希利尼話的寡婦,分配「天天的供給」(徒六1)。一般都認為這七個人就是執事( diakonos)-不過使徒行傳的作者,在這裡並沒有顯明地使用名詞的diakonos來稱呼這七個人。但是作者卻用了動詞形的[diakonein」,來說明他們「管理飯食」的職務。因此在實質上,這七位是教會歷史上第一個執事。 Diakonos這句話在使徒行傳是看不見的。七個執事之一的司提反終於成為傳教的,甚至成為教會史上第一個殉道者。腓利在使徒行傳廿一章18節則被稱為「傳福音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想到,執事的工作之另一面了。 保羅會經在各地教會鼓勵基督徒奉獻,幫助窮困的弟兄姊妹,並資助傳道的同工(徒十一29;十二25;羅十五25;31;林後八4;九l)。為收集大家的奉獻,使用教會大家所奉獻出來的錢,教會裡要有管財務的人。因這種需要,保羅一定在各教會叫大家選出合適的人,來擔任這事。這些人就是diakonos。 腓立比書一章l節保羅說:「諸位監督,諸位執事。」腓立比書是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表示他對他們所收集提供的奉獻來補滿保羅的欠乏感謝。所以在這裡所稱呼的「執事」就是收集並提供奉獻的錢使用的人。 另外,diakonos這句話,也常由保羅用在稱呼他的傳道同工或輔助他傳道的人。如保羅稱提摩太為執事(帖前三2;提前四6)。保羅又稱推基古(西四7;弗六21),以巴弗(西一7 )也做執事。 保羅又稱他自己為diakonos。他的工作是屬diakonos的職份(林前三5;林後三6;六4;「用人];十一15「差役」,23;西一23,25;弗三7)。不僅如此,保羅還稱呼世上掌權的執政為diakonos(羅十三4「用人])。 保羅在羅馬書十六章1節稱呼「姊妹非比」為堅革哩教會的diakonos。我們的聖經就翻譯為「女執事」。提摩太前書三章11節之「女執事」有兩種譯法。一為「執事娘] ( wives of deacons)」,另一則為「女執事( deaconesses )]這些都必和提摩太前書五章9,10之年老寡婦有關係。 執事的任務是恩賜之一(羅十二6 -8),並且這職份是基督徒所能得到的「美好的地步(好地位)](提前三13)。 對執事之為人、靈性、道德等資格,在提摩太前書三章8-13節,保羅說明的非常清楚,因為編幅關係在此不再說明,請自己翻開聖經閱讀。 總之,執事、女執事( diakonos )是在教會和牧師、長老並排,為教會任職者(役員)之一。主要的工作是管理教會的財政和慈善方面,保護貧民孤兒寡婦,或看護出外人和病患。必要時執事也要擔任像司提反和腓利所扮演的,做傳教的工作。 如何做成功的義工人員 蕭克諧 經文:使徒行傅六章1-7節 今天有長老執事的受職禮,是教會的大事,亦是每位信徒最該注意的事,願主同在,並給領受所該領受的。有宣教士返母會休假,人間宣教區有多少信徒?五十。又問宣教士幾位?也是五十。他的意思是每位信徒都是宣教士,是的,每位信徒都是義工人員,均有見證主的任務,及協助傳道人的本分。通常我們稱那些擔任教會聖工,而不受薪的為義工人員。凡參加主日學,各團契事奉的,及長老執事們都包括在內。 不久前在歐洲訪問,有位教會領袖詢及目前香港教會最大的進步是什麼?最大的需要是什麼?最進步或我認為是關心、熱心教會聖工的信徒加多。最大需要是更多、更好的義工。作義工的條件是甚麼?使徒行傳六章1-6節給我們許多亮光。通常我們認為這段經文是教會設立長執(義工)的開始,目的是要分擔使徒的工作,讓使徒們能專心祈禱傳道,另方面是集中全體力量,來應付教會在生活、工作各方面需要。而義工的標準及條件,不在年齡、籍貫、學歷、職業、才能。最要緊是第三節所提: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 好名聲是品德方面;被聖靈充滿是靈性方面;智慧充足是知識方面。問題是如何才能有好名聲?如何才能被聖靈充滿?如何才能智慧充足?換言之,如何才能作個成功的義工人員?作成功的長執?特提三個心來一同思想。 一、在言行上要小心 義工的第一條件是好名聲,要得好名聲的基本條件,即在言行上小心。言行不小心的義工,不單不能幫助教會,有時反損害教會,不單自己沒有好名聲,可能還使主名受羞辱。多年前看到一則教會長老的故事,不敢忘記。這位長老很虔誠,教會工作很熱心,但在教會任廿餘年長老,未領一人歸主,連妻子,兒女都不信,鄰舍及相識的更免談。牧師好奇而深入瞭解,才發現雖在教會熱心服務,但在家是有名的暴君,常無理地虐待妻子,無理地責罰兒女,無理地頂撞鄰舍。因此妻子不愛他,鄰舍不尊敬他。不單對他無信心,連對他所信的耶穌也無信心,對他所負責的教會更無信心。 各位,在家中無好名聲,就不能向家人作見證。在社會、學校無好名聲,就不能夠向鄰舍、同學作見證。在教會無好名聲的人,不能夠好好服事教會。弟兄姊妹個個有作義工的責任,不單長執們,但必須有好名聲,才能作成功的義工人員。要有好名聲,必須小心我們所說的所做的。 二、在靈性上要熱心 義工的第二條件,是被聖靈充滿。這就是要在靈性上熱心、追求。人若不讀經、禱告,不聚會,不作見證,就不能被聖靈充滿。為什麼?是聖靈不願意充滿嗎?不!乃聖靈無辦法給充滿。好比這茶杯,如裝滿泥沙,茶就倒不進。我們的心也如此,若被世界、金錢、名譽、情欲、自我、驕傲、罪惡所充滿,那裡有辦法給聖靈充滿?但如果多讀經、禱告,能得幫助。越多讀經,越多覺察自己的罪,多祈禱,多有認罪機會,心何時將罪倒空,聖靈就何時充滿。不被聖靈充滿,雖有很大熱情,卻無工作能力。主會對門徒說:聖靈降臨你們身上,你們就心得能力,見證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就能將福音傳遞天邊地極。要被聖靈充滿,必須在靈性上熱心追求。 三、在學習上要虛心 第三條件是智慧充足,即具豐富的知識。要作成功的主日學教師,須具豐富聖經知識。作青年領袖,須瞭解青年人心理。婦女領袖須瞭解作婦女工作方法。長老執事要瞭解教會的意義、使命、組織及其工作。更要明白自己與教會的關係,在教會有何責任?和傳道有何關係?瞭解後,知識越豐富,愈能有效地服務教會。 豐富的知識是從虛心學習來的。香港學習機會很多,看書;同人請教:參加主日學教師講習班;青年問題講座;婦女問題研討;神學院的夜校課程。今日香港教會裡有很多誠懇、傑出義工領袖在虛心學習。若要有效地服務教會,服事主,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必須虛心來學習。 這段經文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七節那個結果,教會興旺,信徒增多,原本不信主反對教會的都參加教會。今日教會也如此,凡多有平信徒參加義工,並真正做好工作,那教會必興旺,很快增長。感謝主,教會有這麼多義工。 特別是今日受職的長老執事們,你們蒙教會選召,參加光榮的義工行列,願主幫助你們作個成功的義工,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記得,要有好名聲,在言行上必須小心!要被聖靈充滿,在靈性上要熱心!要智慧充足的話,在學習上必須虛心! 被聖靈充滿 李亞晨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15節 教會是五旬節所產生的,那日萬人萬口讚美主,順服聖靈帶領,他們同心合意,得救人數天天增加,大家有無相通,毫無分爭。本章記猶大人中說希利尼話的向說希伯來話的人發怨言;偏待其寡婦。今日在學校,教會常會聽見:偏待,不公平!使徒說:我們不可撇下神的道,去管飯食,要從你們中間(非從外面)選七人管理這事。資格該有:好名聲,人所承認佩服的,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或有人說:講道才需要聖靈充滿,管教會事務不必罷!聖經說:普通事也都要聖靈充滿,有聖靈就有智慧,判斷各項問題。這次選舉令人詫異的,是七人均希利尼人,不是平均,可見旨在息爭,同心,教會就興旺! 這是教會的第一批執事,保羅在提摩太后書說得詳細,這裡不過提出三件事:好名聲,聖靈充滿,智慧充滿。他們不單在行為上有見證,管事務,也以言語作見證,傳福音。特別是司提反,這名的意思是冠冕,因他要為主受死而得冠冕。他有許多與主相同處,同被宗教領袖逼迫,被誣告,為害他的人禱告。司提反蒙神賜智慧充足,被聖靈充滿,也有信心,深信神必作工,必使用!雖自己無使徒的經驗,地位,小器皿神仍能充滿聖靈,故不輕看自己的地位。將所有奉獻與神,結果神給 他工作大有果效。 充滿恩惠與能力( 8 )。也是他的特點,溫柔,對人有恩,不恨人,為殺他的求神不要將罪歸他們身上。對仇敵滿有愛心像主一樣。他充滿恩典同時充滿了能力,他溫柔同時剛強,不因溫柔變成軟弱。被聖靈充滿,善辦事務,也在外面講道,神賜福與他,用他感動多人。而且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人人承認有神與他同在。反對者不喜歡他成功,不許他服事神,要打倒他,就起來和他辯論。他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大有能力,仇敵就敵擋不住。 因他有聖靈能力在身上,放膽傳講悔改之道,依靠耶穌受死之道,得救不是靠守律法,乃靠主耶穌之道,感動了眾人。反對的人就將他捉到公會去訊問,這公會即逼迫主,恐嚇彼得約翰的那公會,在那裡人見他的面貌像天使,溫溫柔柔,無害怕,無恨人的態度,是發光,大有榮耀地為耶穌基督作見證,講一篇道。眾人聽了極惱怒,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司提反看見天開,人子站在神右邊。主升天後,原是坐父右邊為信徒祈求,如今站起來為要歡迎司提反,到他那裡去。司提反且跪下禱告,求主饒恕他們。這話特別感動掃羅,因他在公會裡反對教會及司提反的,這天,他看見司提反發光像天使,又聽見他求主赦免殺害他的人。我敢說這些在掃羅心裡有很大的感動;多半大馬色路上的改變由此開始,主說:你為何逼迫我,逼迫司提反即逼迫主,因此改變,這都是聖靈的工作。 教會需要執事,是在信徒中間選的,信徒要扶助,他們的工作也須全體幫忙,最要緊是被聖靈充滿,有聖靈就有恩典與能力,就能溫柔待人,不以恨報恨,乃彼此相愛,也能剛強反對不合宜的事,放膽在外宣傳福音,且有神蹟。弟兄姊妹,切勿想那一代的人是特別的,是與我們一樣普通的人。不過他們有特別的長處:即相信聖靈的能力,接受聖靈且被他充滿,所以工作有效力,教會興旺,人數增加,裡面的問題解決,同心合意向前走,明白不再屬乎自己,乃屬耶穌的人,專門服事主,讓聖靈帶領與充滿,因此聖靈從他們裡面流露出來,感動外面的人。 這是當時的情形,為何不是我們今日的情形?為何我們不照樣受聖靈充滿?為何不歡迎聖靈來解決問題?是否因為我們不相信?不信他的能力?不信他能充滿我們?司提反深深被聖靈充滿,盼望今早我們看見初期教會情形,受感動來到他面前求:我願有這情形,有這能力,求你照樣充滿我,奮興我和教會,感動未信的,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教會。這不是靠自己,乃靠聖靈。父願將聖靈賜給我們,他應許說:為父的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把聖靈賜他兒女麼!條件是「祈求」,賜給求他的。求就能得著,所以我們必需「祈求」!盼望他的能力在我們個人身上,好像在司提反的身上來榮耀主! 好像天使的面貌 吳德聖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15節 初代教會第一次選出的七位執事中之一,司提反,當他被捕,審于公會前時,他的臉顯出像天使的面貌(15)為何他在受害時仍舊現出天使的面貌? 一、信心和聖靈充滿的人( 5) —— 信心是一個人的基礎,基礎堅固就不易搖動,司提反大有信心,他相信神,心中滿了神的愛,他相信耶穌,心中滿有得救的確信,自然流露出自在、安祥、依靠,就如天使的面貌。保羅在途往羅馬途中,遇風浪時,同行船中泛人,因生命危險,幾天未能進食,愁慮蓋滿了每個人的臉,唯有保羅一人成為船中天使,帶給大家希望,勸勉他們進食,因無一人將喪生,因為天使向他啟示,且他相信神必照他所言實現(徒廿七23-25),不但信心,且有聖靈。信心是賜人力量,聖靈賜人微笑,信 心使人堅定,聖靈賜喜樂之泉源。要得聖靈充滿,必須除去自我之欲,治死老我,如同保羅所說:「已經與基督同釘」(加二20),內心有聖靈,自然就有天使的面貌。 二、滿得恩惠能力(8) —— 恩惠是領受,並非自己掙扎所得,一個人若天天為自己之欲所驅使而掙扎,斷不能有天使的面貌。恩惠是由神領受,滿得恩惠是仰望之生活,天天仰望,領受神恩,保羅為刺求除去時,神會應「我的恩典夠你用」,神的恩惠,日日領取,日日仰望,這樣的人雖成功也不自誇,雖失敗也不氣餒,因一切乃由主領受而得。得恩惠又有能力,此次能力一字非指一人之本事才能,乃指屬靈才能,就是帶有神的能力,要將神的能力帶進此世界,使絕望中的人得希望,成為天使于人之內。 三、以智慧和聖靈說話(10)—— 如天使的人不僅面貌像天使,言語行動與眾不同,司提反以智慧和聖靈說話。公會的人以言語辯論,但司提反以智慧和聖靈說話。主會應許聖靈會幫助我們說出應該說的話,我們要讓聖靈說話,我們的臉貌才能顯出像天使的面貌。 今日,我們處在多悲慘,失望的人群中,多少人已失去了微笑,已失去了歡樂,已難看出如天使的臉,我們說成為天使的臉貌活在人間,但這不是外表的慈祥、微笑、溫柔而已,乃基於裡面的信心和聖靈,神的恩惠和才能,聖靈的言語和智慧,願我們每一個人成為天使的面貌,帶給周圍的人,因我們而看見神。 神的管家 陳博誠 經文:使徒行傳六1-15節 初代教會開始之時——亦即主耶穌由死裡復活之時,因為使徒們的盡力工作,為主傳福音,因此信徒人數漸增,在這種情形之下,常常為了管顧不到,而發生許多人事上的磨擦,教會中人與人之間有許多不愉快之事,就像一龐大的軍隊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管理必有麻煩之事發生。 教會中人數少問題就少,而教會漸大人事就加多,因此有長執之設立。我們時常喜歡把教會比喻成一家庭,因此長執就是神的管家。但是神的管家不只狹意的指長執,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神的殿,因此我們都是神的管家。 然而在教會中,可說信徒比長執重要,正如一所學校只有老師而無學生不稱為學校一樣,教會若只是一個十字架和一建築物而無信徒便不稱為教會。 我們又試想,神既把他的殿交給我們,我們的心就是神的殿,我們便是神的管家了,但是管家只是被顧者,是神顧用了我們,我們豈可疏忽了神的事工? 我們既為基督徒,我們承認主接受主,我們的心便是神的殿,相反的我們若不接受神,我們便不是神的殿。當神的管家,首先必須本身就是神的殿,此外更需有許多適合神需要的條件,那是什麼呢? 一、要有好名聲: 使徒行傳六章3節:「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當主管者首要條件必需在社會上有好名聲,同樣的當神的管家,仍然要有好的言行,好的風評,才能榮耀主名。 二、要有智慧: 使徒行傳六章3節:「…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神的管家首先要有屬靈的智慧,但是也必須要有豐富世界上的智識。因為在這20世紀之中,如果我們能在聖經的智識之外,更具備了世上的知識,則我們更能抵擋魔鬼的引誘。 三、要有禱告的生活: 有人說禱告就像我們的呼吸一樣,這是我們與神交通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借著禱告,我們可看出何者為神所喜愛。尤其身為神的管家,我們更須要知道主人的偏好,才是一位好的管家。 四、要有管理的才能: 神將他的殿交托我們,我們應能善加管理,就像管家的比喻中交給他五千的又賺五千這是好的管家,然而那交他一千的卻將之埋於地下這是主所厭惡的,是壞而不忠的管家。 五、要有犧牲的精神: 神的管家要能隨時準備為主犧牲,古代教會,使徒留下了好的榜樣給我們,他們為主拼命甚至為主捨命。我們的主耶穌到世上來,他並沒有逃避十字架的苦難,因為他知道這是神所交托的使命。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我們是否仍能勇敢地為主為真理而犧牲?惟有如此於是最好的僕人,最忠心的管家。 司提反 邵慶彰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1-15節 初期教會興旺的情形,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在人事方面的應付卻是十分繁重的,會友們種種不同的難題,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情形,真是煩多,使徒在傳道工作之余,還要應付這些繁雜瑣事,在技術上,態度上以及各方面都難免有失周全,因而引起會眾問的怨言滋生。使徒們鑒於教會所生不睦現象,認為是福音廣傳的障礙,應有專職人員負責此等事宜,於是決心用祈禱選出七位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來管理這事。好讓使徒們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這便是教會首批的執事,而司提反即是其中的一位。他具有下列數點長處: 一、他是管理飯食的執事: 司提反做執事,不是操掌經濟要權,更不是把握特則大事,乃是謙謙卑卑的做個管理飯食,處理膳務的執事。神使用他以同情,關懷以及愛人的襟胸,去解決主內肢體們生活上肉體上的難處,供應他們生活上飯食的缺乏,他謙卑忠誠地擔負了這件職務,使多少人因他而得裨益,他肯在服事人的飯食上忠心,以後神使用他講道大有權柄,他的見證也大有力量使多少人信主。 二、他是和平的使者: 習提反任執事,不是膺任高宮要職,弦耀門庭,也不是要居高處尊,掌攬大權,乃是用謙和,仁愛的態度去瞭解會友的難處,以忍耐寬恕的溫柔去接受會友們的哀怨,他用恒久忍耐的心忍受大眾的苛求,他以自己為眾矢之的承當眾人的攻訐,目的是使教會中的不平之鳴得以平服,爭鬥埋怨之聲得以止息,他是教會和平的使者。「使人和睦的有福了,他們要稱為神的兒子」今天教會何等需要此種執事。 三、他是教會第一位殉道者: 教會的存在和興旺,最忌的不是外表的壓迫,而是內在的分裂和腐化。司提反的才幹並不下於保羅彼得,神也用他做出與保羅彼得一樣偉大的工作來,看他臨終時的兩句話: (一)「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 (二)「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 正與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話相同,一個人臨終的話語可代表他一生為人的態度和內在的生命。聖經記載,司提反死後,耶路撒冷的人為他捶胸大哭,人之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提反之死能得這麼多的人為他捶胸大哭,誠非易事! 掃羅是個有才幹,有地位,有熱情的少年人,為著恪守祖宗遺傳的律法,他逼迫教會,鞭打信徒,極盡威嚇殘害的能事,但後來,他悔改信主了,甚至一生忠心事主至死,掃羅的改變,司提反臨終時的表現和兩句話有以致之。當這位有思想有熱情的少年人,看到自己所追逐那個無辜受屈的人,臨終之時非但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為自己伸辯,反而貌如天使,話語溫和,心平氣和,視死如歸,此情此景,不能不使他心受感動,不能不使他發生驚奇詫異的感覺——為何這些守律法,遵奉誡命的人反而沒有司提反這樣的忍耐,愛心,恩慈,和平以及那豐富的生命呢?掃羅由此深深思想,仔細觀察,揣摩,孜究,於是他深深內疚,深深感動,深深地痛悔前非了,直到完全投降在主耶穌的腳前。司提反的為主殉道並非徒然,殉道者的血灑在教會生命的園圃中,已開出無數美麗燦爛的花朵來,從今直到永世! 神大大重用司提反有數點因由: 一、對罪惡——絕對聖潔(提後二22) 一個受主重用的人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內裡的聖潔無瑕疵,因此,保羅勉勵提摩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司提反當日在公會中受審問,仇敵買出許多見證人控告他,誣賴他,使他有口難辯。但是,在公會裡坐著的人定睛看他時,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司提反處在四面楚歌的境遇中,四面包圍的是仇敵猙獰兇惡的面容,他們個個咬牙切齒,恨不得把司提反撕碎而吞噬之,這時候的司提反,卻能心平氣和,不為自己伸冤,不辯屈,乃是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主說伸冤在我,報應在我,司提反在這種情景之下而有天使的面貌,真是不易表現的態度,聖經中只記載三個人臉上發光如天使: (一)主耶穌黑門山變像時臉面發光; (二)摩西在西乃山時臉上發光; (三)司提反在公會中面貌光榮如天使; 這面貌不是外表的矯揉造作,乃是靈裡平靜安息的流露,誠屬難能可貴!不但如此,經雲「司提反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聖靈充滿的人必是內裡聖潔的人,一個在主面前站立得住的人,才能在眾人面前站立得住,同樣,一個教導別人的人,必須先有聖潔的生命,神才能使用他做合用的器皿。 十九世紀美國大佈道家芬尼先生,非常注重聖潔的生命,有一次,他到某工廠佈道,偶而定睛向某女工一瞥,使那位女工驟然想起自己的罪而痛哭流淚,悔改信主,於是聖靈透過這聖潔的器皿使許多人為罪,為義,為審判,痛哭悔改,不必開佈道會而已有多人信主得救。 中國的宋尚節博士又是一個重視聖潔生命的時代工作,有一次,他從上海受邀請到九江佈道,當時旅費是七十元,上海教會已送他,九江的教會也送他這一筆旅費,他在忽略中也接受了,奇妙的是當晚他講道時,深感靈裡失能力,他禱告自省,聖靈在禱告中告訴他偷了七十塊錢,原來他那次到九江來的旅費,上海教會已經送他了,他馬上退還了九江教會的七十元,靈裡才覺通達,工作大有力量! 某學校裡面,有一天自來水管失靈水流受阻,以後發現管中塞了一隻青蛙,校長於是大發雷霆,向自來水公司辦交涉,經過一番審查,方知原來是校裡某次無水時,校役從河中打水儲水槽中,而河水之中含有許多小蝌蚪的卵,日久變成青蛙阻塞自來水的流通。多少時候,信徒的生命中也有青蛙的阻塞,攔阻主聖靈在裡面的自由運行和充滿,朋友們!你生命中的青蛙是什麼呢?當心它成為你生命中的障礙,阻攔了主與你生命的交通! 二、對世人——滿有恩惠(徒六8) 聖經記載,「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先有恩惠,然後才有能力,恩惠能消弭磨擦,能減退怒氣,又能使人得到甘甜和豐足。憐憫人,體貼人,安慰人是謂之恩惠。讀經至此,可以想那時會有人批評彼得只顧得人如魚,而不曉照顧會友,所以把管理飯食的責任輕輕推卸了,也有人會批評這般會友也太不知趣了,不必花錢有得吃,還要口出怨言,嚕嚕蘇蘇,司提反眼見這種情形,心中卻不厭煩,乃用慈愛的恩言安慰他們,用溫柔的態度為他們排難解紛,他是一位滿有恩惠愛心的人,怪不得主使他行事大有能力。 司提反受亂石飛擲時,肉體痛苦,心靈更痛苦,但他並不埋怨,也不分訴,乃是面貌如天使,口裡出恩言,所以他的見證結出佳美的靈果來,因為他是大有恩惠的人! 三、對神——專心仰望 司提反臨終時看到三件事: (一)看到神的榮耀—— 群眾的臉面是猙獰兇狠的。但恩慈的司提反看不見這些可怕面孔,他只舉頭仰天看見神的榮耀顯現,一個當長老或執事的人,也不應看屬世的名譽,地位,虛榮,富貴;不應顧慮到自身的得失榮辱,乃要專一看到神的榮耀,神的榮耀就是他工作辛勤的代價。是他忠心事奉的最大賞賜。 (二)看見天開了—— 多少時候,我們熱心工作,為主奔勞,但卻遭受誤會,批評,指摘,埋怨,司提反卻看不見這一切令人灰心喪氣的環境,他舉目向天,看見天開了,天家的美麗,在天那邊的安寧,使司提反得了多麼大的安慰,他什麼都看不見了,只看見天開了,地上至暫至輕的苦楚,為要成就永遠無比的榮耀,巴不得我們的靈眼常看見天開了。 (三)看見人子站在神的右邊—— 擊打在身上的石頭多麼沉重痛楚?肉體忍受不住了,精神也昏迷了,司提反卻絲毫不呼喊,不咒詛,他的心柔和謙卑。他的靈平靜安息,他還有足夠的愛心為仇敵呼求「父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言猶未絕,石頭又來了,但他舉目向天,他看見主耶穌站在神的右邊,他得安慰了,得釋放了,他不再覺得痛苦了,因為他知道再忍耐片時,那要來者就來了,主耶穌快來了,什麼事情都要過去了,世上再沒有仇恨,沒有痛苦,也沒有憂愁了,他於是滿心喜樂,滿臉光輝,天使一般的容貌顯現在他最後的生命中,司提反——他是一位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也是世上第一位的執事,第一位為主殉道者。 聖靈充滿的基督徒 貝約翰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5節 今天難聽到「聖靈充滿」這個名詞! 沒有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可否過一完美的生活? 如何使我們在聖靈中成長呢? 我們為什麼要討論這些問題呢? 在使徒行傳六章5節描寫司提反時,其中含著一個深邃和重大的意義,就是「乃是……聖靈充滿的人!」 司提反是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尤其在初期教會之中。令他傑出的關鍵,在於他是個聖靈充滿的人。這是他一生成功的秘訣和得力之源頭。 不過這也是神對每個基督徒的期望。不只是一小撮;限於牧師或傳道人,而是所有的基督徒;神的兒女們當有的正常的經歷。 聖經中多處指示信徒要被聖靈充滿,或有些人要求信徒被聖靈充滿,從司提反身上可以體驗到聖靈充滿的信徒有如下幾種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隨時準備聽從主的任何的差遣。在使徒行傳六章2,3,5節會眾所選出的七位執事,並非要將傳道的負擔加在他們身上;也非為了負重大的任務;而只是默默地工作。他們被派管理飯食,就是維持和照料教會的慈惠事業。他們對任何的差遣是隨時準備付諸行動的。而司提反是在那七人中最先選出來的,可見一個聖靈充滿的信徒,是信服主和教會,隨時去達成任何的任務和差使的。可能是份小差使,但重要的關鍵,在他意念裡是隨時準備負軛的。 第二個特徵是成為神能力傳遞的管子。在使徒行傳六章8節可見到聖靈借著司提反作了超自然的工作。「司提反……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這裡不是司提反自行奇跡,乃是神,借著聖靈透過司提反行出來。 司提反不過是一條管子,透過他身上神的大能彰顯。其實,每個信徒可以去得著的,可以照樣被聖靈充滿使神透過我們做工。或許在我們身上用不同的方式,神的能力要透過我們新生命的樣式,神要借著我們去接觸別人得生命,也要用我們的言談舉止哩。 第三個記號就是面臨殘暴仍能流露著恩慈。這是個挑戰;在使徒行傳六章9 -14節記載司提反受著當時一班宗教首領可怕的攻擊,和他辯論,設下假見證陷害他;但司提反不被屈服,也沒有繳械投降!或許你也會受到同樣的考驗,讓我們注意司提反的反應。如果他當時憤怒和極力地抵抗,我們也會體諒他,但在那樣逼迫之下,聖經說:「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徒六15) 第四個特徵是神的話在他身上發出能力。使徒行傳第七章全章記錄司提反在未審前的申訴,幾乎全部引用聖經! 對聖經能如此運用自如的,必先對它非常熟悉方可。他廣範地引證聖經,證明他對聖經是深信不疑的。他滔滔不絕地宣講聖經,他將經上指著基督的話一一講解出來,直至將基督和他被釘十字架講明為「被殺的義者」(徒七52)。他對罪人講解的聖經,指證他們硬心,抗拒聖靈,並非令人難以理喻的(徒七51)。 一個聖靈充滿的信徒是認識聖經,渴慕聖經,宣講聖經,從聖經中證明基督,和將聖經帶進他的生命裡頭,又與他日常接觸的人打成一片。 第五個特徵是司提反處於試煉和禍患時刻,仍能堅定不移。在使徒行傳七章54,57-59等節我們要看見司提反面臨一最大的考驗,他怎麼辦呢?他是否滿心後悔,仰或是跪地求饒呢?他一點也沒有,只是堅定不移,平靜地泰然自若而已,絕不屈服,只是光榮地朝著大風暴向前邁進。「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眼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徒七55-56)「被聖靈充滿」看見異象(至最後一刻仍能期待、忍耐)。 這也當成為我們面對考驗、試煉及遭受威嚇想攻克我們時的態度——「定睛望天」「人子站在神的右邊等侯幫助我們」。 第六個特徵是酷似他的主。司提反被石頭打死,他臨終時的祈禱恰似基督臨死時一樣(徒七59-60),分開二面的: 「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 「不要將這罪歸於我們」 如果一個真正受聖經管束和被聖靈充滿的人,可毋須費力為自己吹噓,明顯的,他當然會以他的主為榮。 歸納起來,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有以上諸特微是何其神聖。當我們以信心接納基督在我們的生命中,便成為基督徒,神的靈進入我們心裡,這聖靈要時刻管制我們的生活。從前我們憑信基督得著救恩,現今更要以信心接受聖靈的管制和充滿。 活在崇尚物質的這個世界中,我們做一個充滿活力和豐富生命的基督徒,首要及必須的條件就是要被聖靈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