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導論例證與靈感集錦 【使徒行傳概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二千年前,有一團火燄在巴勒斯坦燃起來。最初,只有這個角落裡的少數人被光照,不多久,這火已迅速燃遍世界各地。使徒行傳就是描述這團火燄──教會──如何變成大火;一小群的門徒如何由耶路撒冷開始,把福音傳遍了羅馬帝國。這支勇敢的隊伍靠著聖靈,在會堂、學校、家庭、市場及法院內傳道、教導、醫治和彰顯愛心;神差他們到哪裡去,那裡的歷史和人的生命就都改變了。 使徒行傳是初期教會的詳實記錄,是路加福音的續篇。它也是一卷神學的書,有聖靈的工作和教訓,有教會的建立和組織,有恩典的彰顯和神的愛的律法。同時,使徒行傳又是一卷護教的著作,為基督的宣告和應許提供有力的證據。 使徒行傳以聖靈按應許沛然降臨為開始,然後敘述信徒展開一系列傳道工作。這個由聖靈感動的福音傳播運動由耶路撒冷開始,最後傳到羅馬,差不多傳遍整個羅馬帝國。 福音首先傳給猶太人,但遭拒絕,於是福音便傳到外邦人中。這正是按耶穌的計劃進行的:福音由耶路撒冷開始,傳到猶太、撒馬利亞,直到地極(1:8)。使徒行傳的後半部分主要集中在保羅對地中海北部國家的宣道旅程上。保羅和他的同伴首先將福音傳給猶太人,然後是外邦人。一些猶太人相信了,許多外邦人也歡喜地接受了福音。新教會被建立,新基督徒的屬靈生命開始成長。 當你讀使徒行傳時,只要把自己當作使徒,就可以感受到被聖靈充滿的興奮;當看見成千上萬的人回應福音時,也就一同受到激勵;當他們把自己每一分的能力和財富獻給基督時,你就會領受這種獻身精神。此外你還要特別注意這些第一世紀的信徒在聖靈引導下,勇敢地忍受苦難和面對死亡,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傳揚那位釘十字架、復活了的主。希望你也立志作這樣的信徒。──《靈修版聖經註釋》 【使徒行傳的永久價值】路加所關注的一些教會特別的問題,多已消失。猶太外邦的問題,以及從這基本問題連帶出來的次要問題,都不再是教會目前的問題。但本書對今日教會,仍有多方面的價值。這裡只需提二三例。 路加可謂是有牧者心腸的作者。他寫作是為了扶助、支援教會。他立下了楷模,表明教會歷史並非祇是冰冷的學術研討,而是鼓勵神子民的途徑。 路加清楚表明他的觀點:教會的主要任務是宣教。他對教會內部生活寫得少的出奇,而集中注意力于教會宣教的使命。而且,對路加來說,宣教就是傳福音,傳揚主耶穌的好消息,呼召人悔改相信。 路加說明在神的心意裡,教會不可有種族歧視。教會蒙召向萬民作見證,救恩是為人人預備的,一律平等。 路加強調在宣教的使命上聖靈的地位極其重要,祂引導教會並賜下能力。宣教並非人的成就。聖靈的恩賜是以宣教為目的而賜下的,並不是為了教會或個人的造就。 總括來說,路加看教會是神興起的,神引導的,為要成就祂特定的目的。這樣來看,可以說路加相信“theologia gloriae”,他相信福音最後的勝利。同時,他也知道福音的勝利必須經過苦難與殉道。從這方面看,他十分相信“theologia crucis”。 二十年前,我到德國的卡瑟(Kassel)去遊覽,該城大部份仍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蹂躪,滿目荒涼。在舊建築的殘跡內,有一所教堂立於其中,外殼雖已損毀,部份卻仍存留,尖頂依然矗天而立,門楣的石塊上刻著一句話:“神的道永遠長存”。路加一定會欣賞這個象徵,這正是他要向我們傳達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使徒行傳中的歷史背景】藍賽對路加著作研究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指出在歷史事實細節方面,路加精確非常。事實上,正因這個發現,他才放棄了起初所持守的杜平根觀點──視使徒行傳為第二世紀的浪漫史。然而,他的證據也需要重新查究。今日我們已有更好的方式可以確定使徒行傳在這方面的可靠性。最主要的研究學者為舒溫桓(A. N. Sherwin-White),他的研究途徑如今由何模(C. J. Hemer)承繼。舒溫恒論述審慎中肯,不誇大證據。他不怕承認路加也有會有錯誤之處,不過他書中的要旨,是指出路加所描繪的第一世紀羅馬世界,大部份十分準確。結論是,若路加的細節都正確,那末主要的事蹟就應該更加正確了。這個研究方法的成果,從韓森(R. P. C. Hanson)精短而有益的注釋中可以看出;他對路加的歷史準確性比一般德語學者推崇更高。 一般德語學者,不是漠視舒溫恒的成果,就是反辯說,一個作者即或背景寫得準確,也不見得主線佈局一定準確;正如一個寫歷史小說的人,會花盡心思把背景寫得無懈可擊。這種說法完全不足以令人心服。他們把路加看作一個現代小說家,力求寫得逼真;這簡直是亂套時代的帽子。此外,這種說法也忽略了路加寫作的準確程度,他連很細微的枝節也顧及了,一般作者絕不會查考到那種地步。這種毫無造作的準確性,更加顯出本書並非人工化的產品。況且,我們也該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路加寫的是一本歷史小說,然後才可以否定他寫真實歷史的自我聲明,以及有關他準確性的證據。──《丁道爾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