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使徒行傳第十二章拾穗

 

【徒十二1「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

    這件事的日期,由希律死於西元四十四年可以確定;這個日期與巴拿巴和保羅上耶路撒冷的時間之關係,引起許多辯論,因為很難確定賑災的款項,會否早在饑荒之前許久就送去(見十一2930{\LinkToBook:TopicID=153,Name=三 安提阿教會(十一1930}。這裡的希律是希律亞基帕一世,是希律大帝的孫兒,他年少時相當不羈,後來該猶(Gaius)和革老丟(Claudius)二王,賜他的領域不斷增加,到了西元41年,他所承受的國土,已相當於他祖父的了。他竭盡能事討好猶太人,尤其籠絡法利賽人。──《丁道爾聖經注釋》

         “希律”為希律亞基帕一世(可六14注)。

從十一30和十二25看,彼得被囚和出獄,好像發生在巴拿巴和掃羅訪問耶路撒冷期間。事實上,是在他們來訪前。希律亞基帕一世要到主後41年才成為猶太和撒瑪利亞的分封王,他死於44年。希律苦待教會的事應在4144年間。據猶太史家約瑟夫記載,饑荒發生在4448年間。掃羅與巴拿巴大概在46年夏天,把捐款送去耶路撒冷賑饑的(十一2830)。──《啟導本聖經註釋》

希律王: 大希律(2:1-19)的孫子希律亞基帕一世(A.D.37-44)<14:1-12,希律的家族>。在羅馬皇室受教成長,因為幫助革老丟當權受寵,得到統治猶太和撒瑪利亞的權勢。他禁止在聖所立皇帝像等,假裝擁護律法,試圖贏得猶太人的歡心。他對基督徒的逼迫,也是為了在政治上支持教會的敵對者猶太領袖,以討他們的歡心。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1~2在新約聖經中,第一個希律便是大希律,在位期間為主前四十一年至主前一年左右。這是馬太第二章所載的希律,耶穌誕生時他仍當權,他曾接見過東方來的博士,也曾屠殺兒童。大希律結婚十次。其家庭中在新約聖經中出現的人物如下:

(一)希律腓力一世。他曾置施洗約翰於死地;是希羅底的第一個丈夫。在馬太十四章三節;馬可六章十七節;路加三章十九節提及他,是用腓力的名字。他沒有官職。他是撒羅米(或譯莎樂美)的父親。

(二)希律安提帕。他是加利利與比利亞的分封王。他是希羅底的第二個丈夫,他曾同意處死施洗約翰。他也是彼拉多把耶穌送去受審的那個希律(路廿三7以下)。

(三)亞基老。他是猶太,撒瑪利亞和以土買的分封王。他是徹頭徹尾的昏君,曾被黜職,放逐。馬太二章廿二節提到他。

(四)希律腓力二世。他是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的分封王,是該撒利亞腓立比城的創立者,也是依他的名字而稱的。新約稱他為腓力;在路加三章一節提到他。

(五)大希律另有一子,名叫亞利多布;他的母親是瑪利安妮;瑪利安尼是偉大的馬加比英雄的後裔,他為他自己的父親所殺,但是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希律亞基帕。這就是使徒行傳第十二章這一段的希律。

(六)為使這名單完備,我們要注明希律亞基帕乃是以下各人的父親:甲、亞基帕二世,曾審問保羅;也是保羅發表他的著名講詞的物件(徒廿五;廿六)。乙、百尼基,在保羅受審問時他同在的。丙、土西拉,是腓力斯的妻;腓力斯是保羅受審時的方伯(徒廿四24)。

從這家族歷史可以明白,這章裡的希律亞基帕乃是馬加比與母親瑪利安妮的直接後裔。他在羅馬受教育,但是他竭力遵守律法和一切猶太儀文,盡心培養猶太人的優美特質,因此很受民眾擁戴;他為要更受正統猶太人的愛戴,無疑地他決意攻擊基督教會和它的領袖。就在逮捕彼得時的做作便表現他想討好猶太人。逾越節是在尼散月十四日;那一天和以後的七天都不許用酵,而這一周便稱為無酵餅日。在這段時間裡不許審訊,不許行刑,所以希律想延遲彼得的刑罰至這一周結束之後。這一次的迫害潮的可悲之處乃是它並非起自任何人的主張──不管它是誤會的也好──卻完全是由於希律要得到民眾擁戴。──《每日研經叢書》

 

【徒十二12殺害雅各的希律王是誰?】

答:殺害雅各的希律王,名叫亞基帕一世——意思是由艱難而生,他是大希律(參五題)第一妻子馬利安尼(Mariamne)所生的亞利斯多布魯Aristobulus之子,因他殺了這位約翰的兄弟使徒雅各,以後受罰,就被蟲咬死了,時在主後四十二年,雅各乃為十二使徒中之第一個殉道者(參六三題2項)。——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徒十二1~2殺雅各的希律王為誰?與耶穌降生時的希律有何關係?】

    “希律”(HEROD)乃是以東人“王”的尊稱,與埃及人稱王為法老,羅馬人稱王為該撒一般。

    新約聖經中清楚題及希律者最少有三個:

    一、大希律,即在主恥穌降生時屠殺伯利恒城男嬰的暴君(太二章),這大希律王即以後幾個希律王的父與祖。大希律曾娶十妻,其中四妻曾生子。

    二、斬施洗約翰的首級的希律王,是大希律的第三妻子瑪他客(MArTHAKE)所生,此希律名安提帕(ANTIPAS),即路加福音三章1節所說分封王希律。此人奪弟婦為妻(太十四章112節)。

    三、殺雅各的希律名亞基帕一世(AGRIPPA),乃是大希律第一妻子馬利安尼(MARIAMNE)所生亞利斯多布魯(ARISTO-BLUS)之子,以後被蟲咬死(徒十二章23節)。

    四、在使徒行傳二十五章所說的亞基帕王,乃是希律亞基帕一世之子,稱為二世,保羅曾在他面前受審。

    至於被殺的雅各,乃是使徒之一,為約翰的兄弟。以後耶路撒冷教會領袖中有雅各與約翰,不要以為這個雅各是約翰的兄弟,他乃是主那穌的兄弟雅各也(加一章19節,二章9節;徒+五章13節)。――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徒十二1~19接續11:18的事件。基督的福音在外邦人中正式傳播,並且通過聖靈的工作擴展基督主權的領域。希律王不再放任他們,開始瘋狂逼迫基督徒,代表性事件是雅各殉道和彼得被囚。耶路撒冷教會同心合一為彼得禱告,結果是希律的武力屈服於神的全能,如同清晨的露水。因神超然的護理,彼得出獄,再次成為傳播福音的自由人。人類的任何阻礙都不能阻止福音的傳播、也不能束縛神的話語、削弱同心禱告的能力。這些真理使教會具有更大的勇氣擔當宣教使命,並確信必獲勝利。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2「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根據我們對希律的認識,他迫害教會領袖的舉動,完全吻合他的為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被希律所殺;很可能是他縱容公會,而公會正在嚴厲地對付教會;不過這一點無法確定。於是,馬可福音十39的預言應驗了,至少對雅各而言是如此。──《丁道爾聖經注釋》

         雅各是使徒雅各,為十二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十二17注)。他不象司提反,被猶太人按照猶太律法用石頭打死,而是和施洗約翰一樣,被希律王用力殺死。所以雅各的罪名不是宗教性的,而是一種政治性的誣陷。

約翰是使徒約翰,為雅各的兄弟。這是《使徒行傳》最後一次提到他的名字。他在十二使徒中享壽最高,而且是唯一非因殉難而死的一位使徒。──《啟導本聖經註釋》

         約翰的哥哥雅各: 是希律亞基帕手下的第一個犧牲者。十二門徒之一,與彼得兄弟一同蒙召(4:20)。因性急被稱為“雷子”(3:17),在十二門徒中首先殉道而滿有榮光,耶穌曾對他預言過這件事情(10:39)。除1:13和本節,沒有更多關於雅各的記載,希律亞基帕把彼得和雅各當作重點對象,可知他必有重要而突出的事工。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2雅各有幾個?其出身行事如何?】

答:在新約聖經中提到有五個雅各的名字,除了一個雅各的行事是記載在舊約聖經中,其餘四個皆在新約內被記載,他們的出身行事經過情形列述如下:

①以撒的次子雅各——他的母親利百加,腹懷雙子,先產以掃,後產雅各,他的手抓住以掃的腳跟,因此給他起名叫雅各,就是抓的意思。關於他的出身行事經過情形,在創世紀中有了詳細的記述(太一2,創廿五至廿六)。

②馬利亞丈夫約瑟的父親雅各,聖經對於他的事情沒有什麼可尋的記錄(太一16

③西庇太的長子雅各——他是十二使徒旨意,原以捕魚為業,後來跟從了耶穌(太四21,參六三題2項)。

④亞勒腓的兒子雅各——他也是十二使徒之一,可能就是稱為小雅各者(可三18,參六三題9項,五四題4項)。

⑤主的兄弟雅各——按教會遺傳說,耶穌的弟兄一生作拿細耳人(注),以當祭司的職任。耶穌復活後第八日,就顯給雅各看(林前十五7),雅各於五旬節後,終身住在耶路撒冷,執掌教會權柄,或成為教會的長老(徒十二17,十五13,廿一18,加一19,二9),他也是雅各書的作者(雅一1,參四一一題)。從遺傳說,雅各原為基督的真門徒,亦常蒙猶太人的喜悅,稱為義者,在主後六三年,耶路撒冷將見傾危的時候,猶太的長老令雅各到聖殿的二層涼臺上,向百姓說,拿撒勒的耶穌不是彌賽亞,雅各卻是不從,改口說,基督為神的兒子,為審判萬人之主,以致長老怒把他從涼臺上推下來,叫人用石頭打死,在猶太教中有明文的人,大多不喜悅長老所行的事。

注: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六五題——六四頁。——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徒十二3「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

         除酵的日子: 尼散月(宗教曆第1)14日至21日守7天的節日,與五旬節、住棚節一起構成猶太人的三大節日。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34殺了雅各對希律大有益處,於是他繼續推進,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節的日子,緊接著便是逾越節,因此這兩個節期常被視作一個。既是節日,就不能立即採取行動。這叫我們想起猶太領袖想捉拿耶穌時,也有同樣的難題(可十四1f)。他們採取最高的戒備,以防囚犯逃走;這些細節乃為強調彼得脫逃的神奇性。當時有四班兵丁,每班四個人,看守監犯。這解說與羅馬一貫的做法互相吻合,他們把一夜分為四更,依時換更看守。從這故事下面的話可看出,監獄是在耶路撒冷,顯然希律在節期間住在那兒(參路廿三7)。──《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十二5「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

    整個故事的中心教訓,藉這一句細心架構的話表達出來: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他們的禱告當然是求神釋放彼得。他們非常懇切的禱告,正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一樣(路廿二44);這禱告流露出教會對彼得深切的關懷,他們不是以為,若要神答應祈求,就要表現得特別虔誠,苦苦哀求祂,說服祂。況且,若教會記得主怎樣禱告,他們也必會照樣禱告說:不要成就我們的意見,乃要成就你的意思(參路廿二42)。──《丁道爾聖經注釋》

         教會……禱告: 彼得在嚴密監視下被囚禁,即使門徒動用武力,也不可能救出他。教會只能迫切尋求神的幫助。目睹過司提反和雅各的殉道(7:57-60),他們可能不是一味地祈求神救出彼得,而是確信神的大能和主權,祈求神“若是你的旨意,請救出彼得”。今天信徒中有的人固守自然法則,否認禱告的超然能力;有的人卻認為只憑禱告神就必定成就。要警戒這兩種極端,不僅要為面臨的難處尋求神的旨意,也要盡力祈求(提前2:1;提後1:3;5:16)。“禱告就是作工,作工就是禱告”(奥古斯丁)──《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6~10彼得曾奇妙地走出監獄(5:19),因此這次的監視更為嚴密。但人抵擋神的旨意,是徒然的(127:1)。聖經說,神若不許可,空中的飛鳥也不會掉落(10:29)。有如此的確信,信徒必有超越死亡的信心。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611敘事的人顯然認為,這故事從始至終都是神跡。有人可以反駁說,它祇是個傳說,尤其是故事中不少題材,與古代一些故事雷同,在第一世紀時,這類故事是人人皆知的。因此,大可以說,在那個迷信的世代,信徒很自然也相信,他們的神與其它的神明一樣,能行這類的事。這一個觀點認為,本來是人為釋放的故事,在流傳之下,添加了傳奇性的色彩。其實兩者都無法證實。相信超自然之事是真實的人,接受這個故事並不困難,因為它正如聖經及基督教歷史中其它類似的事蹟一樣。在這個故事裡,沒有任何成份足以妨礙人採取這種觀點。──《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十二11“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這句話,指猶太人都認為彼得這次必死無疑,但神救他安然脫險。──《啟導本聖經註釋》

         我現在真知……: 似夢似醒,彼得隨同天使走到街上才醒悟過來。他能從嚴防謹守的監獄中逃離,完全是神超然的幫助。就如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拒絕拜偶像,被巴比倫王扔進火窯,憑著神超然的保護而得救(3:16-18)。彼得傳福音也不怕官員和大祭司的威脅,雖面臨死亡,卻因神奇妙的恩典得救。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12「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

         彼得出監後第一件事是到馬可約翰的家裡,在那裡有許多人聚集禱告。可見這所房子是門徒平時聚集的地方。

本書後來稱馬可約翰為馬可,他是在客西馬尼園那個赤身逃走的少年人(可十四15),後來隨保羅和巴拿巴向外邦人傳福音。參《馬可福音》書前的<參考資料>──《啟導本聖經註釋》

 

【徒十二1217他知道,在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裡,一定有朋友在,便往那裡去了。那家的女主人,是用她兒子的名字來介紹的,這兒子不久就在故事中出現了(25節),而且他可能是路加對這件事,及其它早期教會事蹟的資料來源。有人推測,這間房子就是五旬節門徒聚集的地方(一13{\LinkToBook:TopicID=126,Name=三 門徒回耶路撒冷(一1214}),不過並沒有肯定的證據。雖然那時已是深夜,卻有許多人聚集禱告。這是早期信徒在夜間禱告的一個例子。他們的禱告被叩門聲打岔了,有一位僕人出去應門。這裡描繪的房子,在街道與房子之間,有一道門廊。開門之前,先問問是誰,是正常的慣例,以防盜賊進來。那使女一聽見彼得的聲音,驚喜得顧不得開門,便跑進去報喜。可是屋裡的人不信她的話,先是說她瘋了,說她不過,就以為可能是彼得的天使。這個奇特的說法,一定是指一個人的屬天形象,與肉身的外形相同。猶太人相信人人都有保衛的天使(見太十八10,與這信念相呼應),而且他仍相信,保衛天使有所保衛之人的相貌,這一點有一些證據支持(誠然比新約遲得多,而且很難解釋)。不過,這一次屋內之人的推測卻錯了,因為那真是彼得本人。路加的話中並沒有暗示,這種天使的觀念基於純正的天使論,他很可能祇是引用了一個猶太人的迷信,但這不等於他也贊同。彼得終於進了門,他連忙止住他們的興奮,快快解釋他獲釋的經過,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並請他們把消息報給其它信徒領袖,然後便連夜到別處躲藏去了。

    這裡的雅各是耶穌的兄弟(可六3),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十五13,廿一18)保羅稱他和彼得、約翰為教會的柱石(加二9)。他曾見過復活的耶穌(林前十五7),所以保羅承認他為使徒(加一19)。這樣看來,似乎他很早就已是教會中的領導者,後來也代替了彼得,成為教會公認的領袖。這裡的經文所表達的,可能祇意味他是彼得的代理者。我們不知道何以雅各會取得這位置,而不是十二使徒之一。有一個可能是,他本人就是十二使徒之一,即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如此,他就不是耶穌的兄弟,而是堂兄弟)。更可能的,就是他與耶穌的親屬關係,加上他本身的領導才幹,使他建立了教會領袖的身份。至於使徒們,多半因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彼得的際遇,而走避了;雅各本身可能也在躲著。眾弟兄可能祇是指教會中其它的成員,但亦可能在此作專用語,指教會領袖。至於彼得,經文的意思可能祇是指他去躲起來,直等到可以平安回耶路撒冷之時(即希律去世之後)。加拉太書二110及使徒行傳十五章記載,他仍在耶路撒冷教會中;但除此之外,他在使徒行傳中就不再出現了。他有一次到過安提阿(加二1114),可能就是這時候去的。有人提議說,彼得這時去了羅馬。或說這段敘述就是代表他去世升天,這些說法未免太虛幻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十二15「他們說:你是瘋了!使女極力地說:真是他!他們說:必是他的天使。

         猶太人相信神的子民有天使保護(詩九十一1112),而且樣子和被保護的人一樣,因此說“他的天使”。──《啟導本聖經註釋》

         你是瘋了: 信徒雖然依賴神的大能禱告,但面對神跡仍然懷疑、軟弱。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17「彼得擺手,不要他們做聲,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又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

         在這段裡,我們看到第一次提及耶路撒冷基督教會的實際領袖。彼得教他們去把消息告訴雅各。這位雅各是我主的兄弟。關於他,有些神秘之處。在東方,長兄被殺後自然由他以下的一個弟弟繼任他的工作;可是我們從福音書中知道,耶穌的兄弟們都不信祂(約七5),而且實際上以為祂癲狂了(可三21)。終耶穌之一生,雅各都不是他的擁護者。可是復活的基督卻特別給雅各顯現一次(林前十五7)。次經的希伯來福音書說,耶穌死後,雅各立誓,要再見到耶穌才肯吃喝,而耶穌果然向他顯現。很可能耶穌的生未能成就的,他的死卻成就了,而雅各看到他的兄弟死了,他才明白他到底是誰,而奉獻其生命去事奉他。雅各的改變是十字架改變人生命的大能的又一個偉大的例證。──《每日研經叢書》

         這是《使徒行傳》最後一次提到彼得的行蹤。這次逼迫中,雅各殉難,彼得獲救,神在他僕人身上的美意各有不同。

這裡提到的“雅各” ,不是十二2殉難而死的雅各,而是耶穌的弟弟雅各(可一19注),信主後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啟導本聖經註釋》

         你們把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 據本節和加2:9推測,雅各可能是耶路撒冷教會的負責人,是耶穌的親兄弟。當耶穌在地上時,他並沒有信主(7:5),直到目睹耶穌的復活(林前15:7),成為信仰虔誠的人,並繼承彼得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15:13-21)。他是雅各書的作者(1:1)──《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1819第二天天亮,兵丁才發現彼得失蹤,那時他已逃離險境了。希律聞訊,對兵丁的解釋並不滿意,就歸罪於他們的頭上將他們殺了,這種作法正合乎他一貫的行徑。他結束了在耶路撒冷的居留,就離開猶太(這裡是狹義用法,指耶路撒冷鄰近地區),到該撒利亞,該省的省城去。這一細節的記載,是為下一段事蹟轉換台景。──《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十二20「希律惱怒推羅、西頓的人。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因此就托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來求和。」

         “西頓”為腓尼基首邑,“推羅”為腓尼基的重要海港,二地均在地中海東岸。附近地區,盛產林木,但缺糧食,須從加利利輸入(比較王上五912)。加利利這時在希律王的統治下(十二1)。──《啟導本聖經註釋》

 

【徒十二20~24彼得雖然出獄,暴君希律亞基帕隨時會更瘋狂地逼迫教會。他極其狂傲,受到神當受的尊崇與擁戴,得意忘形(22)。但神的護理使教會得到復興(24),信徒得到安慰,敵對者更加狼狽。基督徒生活在世上,卻不屬於這個世界(3:20)。敬虔的信仰不會因患難削弱,反而象火煉的真金更加純全(13:9;彼前1:7)。成熟信徒把理想和盼望寄託在天國,不斷前進,超然抵禦世俗的誘惑和威脅(林前9:25;11:39)。雅各的殉道成為初期教會的滋養;逼迫者希律的死,使教會重新鼓足勇氣傳揚耶穌基督。 ──《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21~22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敘述在這典禮的第二天,他穿上銀布的袍進入會場。太陽反射在銀上,百姓高叫說到這到來的乃是神。馬上一種可怕的病症突然臨到他身上,他從此一病不起。──《每日研經叢書》

 

【徒十二21~22當然希律的聲音決不會是神的聲音,這些百姓把希律王當作活的偶像,以他的聲音當神的聲音。後來主的使者就刑罰他,他被蟲咬死。神是不會使用一個殺害基督徒的人,來對人講話的。今天也有很多人,把那些傳異端人的話,當作是神的聲音。── 何曉東《新約聖經難題探討》

 

【徒十二2123所定的日子必然是王接見他們的日子,剛好是在這節慶中間。到底這節慶是三月該城的周年慶典(西元四十四年,在那年逾越節之前;這樣,彼得脫獄就約在早一年西元四十三年的逾越節之前了),還是西元四十四年八月羅馬皇帝的壽辰,就不能確定了。群眾召集,兩城大使亦出席,希律發表演說,然後百姓大喊說,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緊接著,他立刻被病魔所襲,這一點兩種文獻都相符。路加說這突襲來自主的使者,意思是指天然的災病。亦是出於神,而不是指有人形或屬天形象出現(比較711節)。這裡所強調的是,神對於越份而掠取神榮耀的人,必有所責罰。希律的死因不肯定,被蟲所咬可以照字面接受(參瑪喀比二書九9),但也似乎是形容暴君死亡的一種慣語。依約瑟夫的描述,最貼切的症狀是盲腸炎引致腹膜炎,而古時醫療不發達,線蟲也可能加重了王的病情。尼爾(p.152)認為是一條蟲引起的瘤腫。──《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十二23「希律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

         希律死於一種原因不明的疾病。史家約瑟夫說,希律在演說中僕倒,五日後死去。──《啟導本聖經註釋》

 

【徒十二24「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路加經常在兩個事件之中,簡短地概述教會進展的情況(六7;九31),這裡又是如此。他說明,雖然教會遭受攻擊,神的道卻繼續擴展(本句見六7)。這件事比逼迫教會的人遭到惡報更為重要。神的工作不因雅各之死,和彼得離開而停頓。──《丁道爾聖經注釋》

         逼迫教會的希律王死後,教會暫獲安寧,大大興旺。──《啟導本聖經註釋》

         神的道日見興旺: 因聖靈的工作,神的道如此興旺。路加常常使用類似的句子,歸納教會事工的各階段(6:7;19:20)──《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25「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這章的最後一節可以當作下一段的開頭,但也可以作為這一段的結尾;它總結了耶路撒冷的事,並預備了下一幕的佈景。這裡簡述巴拿巴和保羅完成了來耶路撒冷的任務,就回安提阿去。與穿插的故事唯一有關連的部份,就是因約翰馬可;他與他們一同到安提阿去。從歌羅西書四10,我們知道他是巴拿巴的表弟,這關係可以解釋何以他會去安提阿,後來又成為巴拿巴與保羅出外傳道的同伴。──《丁道爾聖經注釋》

         保羅與巴拿巴還有馬可一同回到安提阿,接上展開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第一次偉大旅程。──《啟導本聖經註釋》

         連接11:3013:1-3的橋樑。書中未說明彼得出獄時,掃羅和巴拿巴是否仍留在馬利亞家。提到約翰馬可同他們一起去安提阿,並跟隨保羅做第一次佈道旅行(13:5)。但途中私自返回耶路撒冷引起矛盾,使得保羅第二次旅行時拒絕帶他,他只好與巴拿巴同行成立另一支宣教隊(15:38,39)。後來他重新參與到保羅的福音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提後4:11;1:24)──《聖經精讀本註解》

 

【徒十二25;十三1耶路撒冷與安提阿,在使徒時代,各為何種聖工的中心?】

    教會是在耶路撒冷開始建立的,所以耶路撒冷為初期教會的中心。在五旬節大會時(徒二章),有各國人士聽聞福音,福音於是由耶路撒冷傳出去。當使徒們選舉七位元服務的人員負責管理飯食之事的時候,其中有一位安提阿人尼哥拉被選上(徒六章5節),“安提阿”(ANTIoCH)之名首次出現在使徒行傳。

    司提反殉道後,門徒因受逼迫而四散,有些人也走到安提阿只向猶太人講道,其中也有些信徒(可能是僑居國外的猶太人),也向希利尼人講道,於是在安提阿便有許多基督徒。“基督徒”一名,也就從安提阿開始聞名(徒十一章26節)。

    教會中心的耶路撒冷於是差派巴拿巴到安提阿去訪問,巴拿巴則到大數找尋保羅一同到安提阿佈道。約有一年之久,奠定了安提阿教會的基礎(徒十一章2226節)。

    安提阿教會以後日漸興旺,慢慢成為“國外教會根據地”與耶路撒冷等量齊觀。不久,聖靈在安提阿要差遣人出去海外傳福音,於是安提阿成為第一個“海外佈道中心”(徒十三章14節)。巴拿巴和保羅是由安提阿被差出去海外傳道,他倆成為“第一對”海外宣教師,後來保羅兩次環游佈道,均以安提阿為大本營(徒十四章26節,十八章22節)。

    今日,任何地方均可成立教會,那教會所在地,可以比方為耶路撒冷。然後,教會應該在有基礎之後,向外發展,派人到另一地方去傳福音,那麼,這差派人出去別處傳道的教會便可以比方為安提阿了。每一成熟的教會均應有安提阿的精神,開創新的教會,不應以一個教會的人坐滿禮拜堂為滿足。――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