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导论短篇信息 目录: 《约翰福音要义》序言(黄共明) 约翰福音简介(杨震宇) 约翰福音研究(巴斯德) 一本写给知识阶级的福音书——约翰 (周联华) 《约翰福音要义》序言(黄共明) 一题到约翰福音,我就有说不出的亲切感,因为我能够和主相逢,并且与祂发生了深厚的情感,以致接受了祂作为我永远的伴侣,乃是借着约翰福音的。半个世纪以上的光阴,飞快地消逝了;少年的我,不知不觉也成为古稀之年。从前我喜欢读历史小说,尤其嗜读东洋史,还有文艺全集,甚至武侠小说之类,也都会使我废寝忘食。但是自从我遇见了主,祂写给我们的书信——新旧约圣经,完完全全的取代了那些书籍。 记得得救之初,教会带领我们要每年读完新旧约一遍。我自己曾经立过志,在有生之年,要把新旧约读完一百遍。有一段期间,我每三个月读完一遍旧约,每一个月读完一遍新约。慢慢的,我对圣经的胃口增加了,我就更新了志愿,盼望在面见主之前能把全部圣经读完一千遍。感谢主,如今已经离开这个目标不远,若仅就约翰福音而言,应该早已超过了。 约翰福音把这一位太初的神,说话的神,生命的神,父怀里的独生子,亲爱的耶稣基督介绍给我,当作极重无比的礼物赠送给我。我就单单纯纯的读祂的话,遵守祂的话,住在祂里面,也住在祂的爱里,正如主遵守了父神的话,住在祂的爱里一样。我又学习操练运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话丰丰富富的藏在心里。效法诗人的榜样,在祂的话中自得其乐,爱慕祂的话,终日不住的思想,因祂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当我默想祂的话,思念主的时候,真理的圣灵就借着我读过的话,将一切的事指教我,叫我想起主对我所说的一切话。每一次主从我里面向我说话的时候,就让我多有了一次「真理的圣灵,引导我进入一切的真理」之实际经历;也经历了主对我「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我原有的许多天然的爱好、观念、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因着祂所讲的话,就像洗过了澡一样,变得干净了。 我也深信祂所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的话。道成肉身的人子,乃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通天道路(请参照拙作《通天道路》小册)。我天天读祂的话,奔这一条通天道路。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二十31)。感谢主,祂给我们约翰福音,叫我们藉此信了祂,并且因祂的名得着永远的生命了。约翰怕我们忘记这个事实,又提醒我们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五13)。道成肉身的『人子』耶稣,在地上跑完了人生,将祂自己的身体为我们裂开,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就是通天的道路。 约翰福音的每章每节,甚至每一句话,都让我们看见:祂如何为我们成功了救赎,为我们成了通天的道路。祂亲自跑完了当跑的路程,也要我们来追随跟踪祂的脚步。这是我的心得,也是我的见证,我还没有跑完我当跑的路;我正在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努力面前的,继续奔跑那摆在前面的道路。但愿读者们也都能加入这个行列。──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主后二千零一年五月五日 黄共明 谨序 约翰福音简介(杨震宇) 「约翰福音简介」 【为什么要读约翰福音?】 Ø
任何人若想要知道主耶稣如何以神子身分,将父神表明出来,并且叫凡信祂的人,因祂的名得生命,作神的儿女而与祂联合,就必须读本书。 【简介】本书是写给所有教会中的圣徒。整本书中心的启示是主耶稣是荣耀的『神子』,道成肉身来作人的救主。祂到世上来,是以神子的身分,将父神表明出来(一18),彰显神的生命、慈爱、恩典与荣耀之光;叫凡信祂的人,因祂的名得生命,成为神的儿女(一12)。而我们借着信祂(一~十二章)与爱祂(十三~廿一),与祂联合,享受丰盛的生命,成为彰显祂的器皿。 【大纲】本书共廿一章,根据内容要义,可分为五大段如下: (一)神子耶稣道成肉身的见证 一章; (二)神子耶稣讲道与行神迹 二~十二章; (三)神子耶稣别离门徒的行事 十三~十七章; (四)神子耶稣的被卖与受死 十八~十九章; (五)神子耶稣复活与显现 二十~廿一章。 【特点】 本书的特点极多,仅举出其中主要的数点如下: (一)
本书的文体,简单纯朴,用字浅显;但思想深邃高远,直截有力,触摸到属灵奥秘的深处,震荡心灵。本书有九成的记载是独有的,但与其他三卷福音书并没有冲突和矛盾之处。因本书着重启示主是荣耀的神子,没有记载主的家谱和降生的事;也没有记载主受试探的事,因神不能被恶试探(雅一13);也没有记录主登山变像和被接升天的事,因祂乃是从天降下却仍旧在天的人子(三13)。 (二)
本书又称为《见证的福音》,因为书内有为基督所作的七大见证:(1)父的见证(五34,37;八18);(2)子自己的见证(八14;十八37);(3)子工作的见证(五36;十25);(4)圣灵的见证(十五26;十六14);(5)圣经的见证(五39~46);(6)先锋的见证(一7,29~34;三27~30;五35);(7)门徒的见证(十五27;十九35;廿一24)。 (三)
本书所用的『神迹』(Miracle)一字,原文意思并非指异能或奇事,而是指『表号』(sign)。本书只记载主所行的八个表号,显明基督的所是和所作:(1)变水为酒(二:1-11);(2)医好大臣的儿子(四:46-54);(3)医治毕士大池旁的瘫子(五:2-19);(4)五饼二鱼饱五千人(六:1-14);(5)在海面上行走(六:16-21);(6)使瞎子重见光明(九:1-12);(7)叫拉撒路复活(十一:1-46);(8)使网满了鱼(二十一:2-13)。 (四)
本书有七个众所熟悉的以『我是』开始的句子,表明基督乃是神自己来满足人一切的需要。本书连续七次说到祂是:(1)生命的粮(六35,48,51);(2)世界的光(八12,九5);(3)羊的门(十7,9);(4)好牧人(十11,14);(5)复活、生命(十一25原文);(6)道路、真理、生命(十四6);(7)真葡萄树(十五1,5)。 (五)
本书特记主耶稣讲道:与尼哥底母论重生(三1~15),与撒玛利亚妇人谈活水(四1~38),与犹太人论圣经(五39~47),且多记主用自己喻道:生命之粮(六35),世界之光(八12),群羊之门(十9),好牧人(十11),道路、真理、生命(十四1~31),真葡萄树(十五1~16)。 (六)
本书特用字如:「父」原文(210次)、「我父」(35次)、「信」(100次)、「世界」(78次)、「知道」(61次)、「爱」(45次)、「见证」(47次)、「荣耀」(42次)、「生命」(37次)、「光」(24次) 。 约翰福音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二十一课 约翰福音 之一 提示:开始研究约翰福音,一定要先熟练整部福音书的内容。所以,我奉劝各读者必须一口气读完整部福音书(大约两小时)两遍至三遍。 留心观察! 那位己故的新约希腊文著名学者,罗拔逊博士(Dr.A.T. Robertson)称这卷约翰福音书为一卷「最美妙的书」。我们也有相同的感受,倘若不是看了马太、马可、路加三卷福音书的奇妙独特启示,我们也会讲出一样的话。只是,我们实在察觉到,当一个人仔细深入研读任何一卷福音书的时候,他亦会感到那足「最伟大的著作」的。当然永远再没有一卷书写得像约翰福音那么美妙。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有一个预感,仅有以下三个简单的课程,一定不足深入研究这卷约翰福音书的。可是,这三课虽然简单,但是深信仍能供给读者们一系列的钥匙,可以把书中那些更深入的属灵宝藏开发出来。我写这一个提示,目的是要各位小心研读。当各位正热切的渴望得到里面丰富的属灵宝藏之前,我们是必须要先花一些工夫,去研究这约翰福音和其他三卷对观福音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全面了解它们彼此间的连贯性,看有什么真理包含在内。我们怕有一些读者对这些研究感到乏味。其实这类研究的实在价值远比初次产生的观感更大,而且对于那些要求先在理性方面抓紧四福音书的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我们希望读者们会用心细看这一课所提供的资料:深信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 ——巴斯德 若把古今所有学者和圣徒对约翰福音称赞的话都写下来,相信会合成一部非常厚的书。试问有谁能找到一本比较这约翰福音更深入浅出,更美妙绝伦的书?世上还会有一个更伟大更荣耀的真理比这书更明白地表达出来么? 当然这书之所以称为无价宝,是因为里面的神圣启示和属灵价值。打开这卷书一看,第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这里的「表明」一词,在希腊原是exegesato,这字后来变出英文的exegesis,即解经学。原意是可见的主耶稣将不可见的神表现出来给人看。这样,「神」这个无法领会的概念,终于客观地解明给我们。正因为这位独生子是从「父怀里」出来的缘故,结果他就活活的把那位永活者的心肠解明出来了。 「要叫你们相信」 约翰福音的写成,好像引路的福音灯光,直至人看完这卷福音书之后,到达了一个目的,就是「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三卷对观福音书只把一些事实记录下来,任由读者去构成自己读后的印象。但约翰就不是这样:所选记的一切事实都加以注明其目的,并且都一致的指向一个固定的大主题。他注意表达的不单是事实,同时也注意事实的因由。或问,这里面还有没有超自然的事先编排计划存在呢!到了这时候,任何读者既然经已读过了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这样就该作出那最重大的决定了。其实在未读约翰福音之前,已经可以决定了,倘若你还未决定,现在就该是最后的时机了。读者要接受这挑战,请决定——接受相信而得救,抑或拒绝相信而永远灭亡。 完整的必要 那三卷类同的福音书反映这卷约翰福音是特别不同的。我们读下去的时候,就会察觉到它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气氛,许多读者虽然感到它的不同,但一时之间很难解释它为何或如何不同,只确实地感到不同就是了。所以,先解决这一点,是这三课的研究中最首要的。 我们知道,有了这第四卷福音书,福音就完整了。当我们读完了头三卷福音书后,我们还没有这完整的感觉。那时,我们陪同主耶稣周游传道,学习他所言、所行,和所感受的。我们惊奇的看见主经历那七件大事:即是他的奇妙出生、受洗、受试探、变化形像、被钉十字架、复活和升天,当彼得承认主「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的时候,我们内心也产生共鸣。虽然看见这许多宝贵的启示,但是我们所学到的只是他是什么,至于他是谁,我们似乎知道的太少了,他的言、行、举止合指出他是一位神人,可是这些只不过把我们带到一个神秘的境界,未足够引我们到明白的地步。我们只知道他是什么:他似乎是神又似乎是人;那么,神究竟是两位的还是多位的呢?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多,这只能指出耶稣是什么。或者有人解释这是指耶稣是谁吧! 约翰福音正是为了这一点而写成的。头三卷福音把耶稣介绍出来,这卷福音却把耶稣解释出来。那三卷叙述耶稣外在的事;这卷解释耶稣内在的事。那三卷着重人的一面;这卷启发神的一面。那三卷分别对照着以西结异象中的狮、牛和人;这卷却比对那鹰。那三卷主要是叙述主耶稣公开的讲论;这卷大部分记载他私下的谈论,他与犹太人的争辩,和他对自己门徒讲论分别为圣的教训。那三卷以加利利的传道事工为主;这卷差不多全部记载他在犹大省的传道事工。那三卷纯属写实;约翰却兼写教义。那三卷以人的家谱和预言应验为开始;约翰的开始却是神直接的启示,指出耶稣就是远在亘古太初万物未被创造之前的「道」,这一切的特征都是与约翰解释性的写书目的互相吻合的。 我们读约翰福音之时所感受到的不同,正是因为这种解释性的着重点。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难题,因为这一来,我们很不容易肯定的指出,约翰自己的意见或解释究竟是指着那一件事而说的。举例来说,那最著名的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究竟那是耶稣对尼哥底母讲的话呢?还是约翰就耶稣那次的谈论而引伸出自己的意见呢?在同一章圣经最后的一段那里,到底施洗约翰的见证是在第三十节完结呢?还是在三十一节或者是在三十二节呢?抑或一直到第三十六节才真正完结呢?当然,约翰自己的意见和解释都是值得我们相信和研究的。 比对对观福音书 另外一点叫我们感到约翰福音与其他福音不同的,就是它并没有像其他福音一般,以日记方式来把事实详细记录下来。例如它没有记载主的出生,没有提及他的受洗,没有记叙他的受试探、变化形像,和升天,马太记载了二十件神迹,马可十八件,路加二十件,但约翰只有八件。又马太记载了十六个比喻,马可五个,路加二十个,而约翰只有一个(参十6)。在对观福音书里,我们发现神迹与比喻互相交织的记载着,或大小事件接连地记载着,可是约翰福音里却没有这种情形。当然约翰这样漏空了许多事迹不记载是故意,而且他还愿意我们知道他故意这样做(廿30),目的是要集中力量去表明他所选写的几件事迹的意义(廿31)。 另一方面,约翰大部分所记载的是其他三卷福音书所没有的,而且有许多地方三卷福音记载得不够明白,约翰就加以阐明了。举例来说,三卷福音书记载主呼召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去跟随他的事,似乎意味着主从未见过他们似的。这一来,使人感到他们立刻放下所有的跟随主,来得太突然,好像是假装的一样。但这第四卷福音书就不同了,它指出主耶稣事前不但在约但河施洗约翰的集会那里,曾经见过他们,而且他们还陪同耶稣到过犹大和加利利几处地方(一40、42、43、47)。早在主开始加利利的传道事工之前,已经有一班人称为「他的门徒」的(二2、11),当然这一定包括安得烈、彼得、雅各、约翰,和其他后来被选作使徒的人。至于对观福音书所记载主在海边呼召他们的事,是后来才发生的,那可算是主呼召他们全时间事奉的最后一次。 另一个例子;在阅读那三卷福音书的时候,我们感到奇怪,何以主耶稣开始在加利利传道之时,已经远近驰名,并且有一大群人常常挤拥他(太四17)?这一点,约翰有很好的解释:原来主在未开始加利利传道事工之前,已经在耶路撒冷行过好些神迹了(二23)。这些消息传遍了加利利。请看四章四十五节说:「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还有,主又曾经在加利利的迦拿使水变酒,这事「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二11)。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些事都是在主开始加利利传道事工之前发生的,因为。「那时(施洗)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三24)——而主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是在约翰被囚在监里之后才开始的(太四12)。 还有,许多时候约翰所注明的事发日期地点,会纠正我们对该事的错误印象。我们已经说过,约翰使我们知道主在受洗之后,最少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往返耶路撒冷、犹大和加利利之间,然后才正式开始他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不但这样,约翰又指出,在加利利传道事工完结之后,和凯旋式的进入耶路撒冷之前还有另一段时间插入其中的。倘若只看三卷对观福音书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的以为主耶稣从加利利一直进入耶路撒冷的高潮,而其间连一点间断的时间都没有。其实,约翰的记录清楚告诉我们,对观福音所记载主耶稣公开传道的主要部分,非要有这第四卷福音的补充,是不能建立一个正确的事实系统的。这一点,希望新闻始研究圣经的读者,不要以为这样的比对约翰福音和对观福音是多余的或乏味的,这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可准确的全面观察到主耶稣的传道事业,或可以看到他为天国所用的全部力量是怎样的。 四卷福音书都以约但河的受洗为公开传道的起点。我们经已说过,施洗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之前,对观福音书所集中叙述的加利利传道事工仍未开始(太四12、17;可一14)。所以,现在先让我们把约翰的记录和对观福音书的记录接驳起来。 (一)在犹大开始的传道事工 主受洗的准确地点无从稽考,但我们知道必不是在加利利那里,因为马太说明约翰是在「犹大的旷野」传道的(太三1)。那即是犹大东边的空旷地方,大约就是约但河流域,不过并没有伸展至加利利的境界。无疑地约翰必定是在这约但山谷一带地方周游,稍后,我们看见他来到「约但河外伯大尼」那里(约一28),跟着不久,他又去到撒玛利亚境界内的哀嫩(约三23)。倘若他真的曾经沿约但河一直上到加利利海那么远的地方的话,最少我们确知他没有到过更远的地方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知道主耶稣不是在加利利境内受洗的,因为马太福音三章十三节明显的说:「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三卷对观福音都告诉我们,主在受洗之后,立刻去受魔鬼的试探,而他受试探的地方,就是犹大的「旷野」;他受试探之后,就「回」加利利去(太四1、12;可一12、14;路四1、14)。 第四卷福音书没有叙述主的受洗和受试探。许多人读约翰福音第一章的时候,常误以为十五、二十六、三十二、三十三等节是约翰在主受洗之时说的。其实,那几节的话是后来约翰对耶路撒冷差来的代表团说的(19、24节)。所以那几句话的动词都是过去式:「……这就是我曾说……」(第15节);「我曾看见圣灵……降下,住在他的身上」(第32节);「我先前不认识他……」(第33节)。 再看第一章。当施洗约翰说:「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第26节),他这样说是因为耶稣那时已经常在人群中出没,同时又已经受洗了四十日之久。当我们看到第二十九节说:「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我们就了解到耶稣现在刚从旷野受魔鬼试探四十日后回来。又当约翰继续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们知道他是把四十日前亲眼看见的形容出来,因为跟着的一段告诉我们,「再次日」,安得烈和另一个门徒就「与耶稣同住」;而且第四十三节再加以指出「又次日」耶稣就开始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他呼召了腓力。第二章又告诉我们这事之后「第三日」,他赴迦拿的娶亲筵席去了。以上这些事都不可能发生在主的受洗和他的受试探中间,因为正如三卷对观福音所指出的,主受洗之后就立刻跟着受魔鬼的试探。所以,约翰所记的这些事,一定是发生在受试探之后的;当然这就是说,约翰见证圣灵降临在耶稣身上的事,必是他回忆四十日前耶稣受魔鬼试探之前的事了。 迦拿的娶亲筵席之后,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这是他受洗之后头一次在那里出现。他现在公开以一位带使命的先知的姿态进入圣殿,把其中污秽圣殿的奸商都赶出去,显出神圣无可抵挡的义怒来(二13~22)。他也行了许多神迹,证明自己神圣的权力(23~25节)。那位法利赛人尼哥底母夜里去见他,他们两人所谈论的,暗示出那时主已经讲过许多次有关「神国」的教训(三3、5),而且他一定使群众对他有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所以知道这些事是发生在加利利传道事工之前,因为(请容我们再强调一下)三章二十四节说:「(施洗)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这样,第四章告诉我们主耶稣又回到加利利去。(我们说「又回到」因为他的家还在那里;我们知道约翰未下在监里之前,他还未从拿撒勒搬到迦百农去:太四13。)在回加利利去的路程上,他是「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第4节),在那里,他与叙加的一个妇人在雅各井旁谈论过一些值得我们纪念的事(6~42节)。他在迦拿行了第二件神迹,就是医好一个大臣的儿子(43~45节)。 第五章是有关主再一次上耶路撒冷参加一个「犹太人的节期」。这期间,他在毕士大的池旁医好一个瘫子,跟着他用有能力的话反驳那些起来攻击他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因着他在安息日治病,并他「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的缘故,就想要杀他。 这首五章所载的一切事件,都是约翰福音独有的,又都是发生在加利利传道事工之前。这许多事迹共占了多久的时间?有关这答案,我们可以参考像二12,三22,四1~3等经文。当我们读到三章二十二节——「这些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大地(自然与京城有别),在那里居住施洗。」我们以为这段经文暗示一段长时间,若没有几个月,最少也有几星期之久。这一点有四章一节来加以证明——「他收门徒比施洗约翰还多。」像这样的一句话,必定暗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主在这时期曾作过许多传道工作,这一点在约翰最后的见证里也有提示过(三32、34)。主发现京城里的人不接待他,他就转到较温和的村民中间去。我们可以想象他在他们中间不断的公开教训;传讲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再三的强调施洗约翰所传悔改的道作为「天国降临」的基本条件;受到主影响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此,我们知道为何在这样的地点时间里,会有这许多的群众跟随主。施洗约翰不但曾经亲自向他的群众介绍耶稣,指出他就是那位以色列人久候的弥赛亚,而且耶稣自己也曾在耶路撒冷行过许多叫人感到惊奇的神迹(二23,三2)。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未开始加利利的传道事工之前,主在犹太境内最少有几星期,甚至可能有几个月的时间,做过最初期的传道工作。假使我们能肯定的知道,五章一节所说的节期是指着那一个说的,我们就能更容易说明这段时间有多长了;可是有谁知道是那一个节期呢? (二)加利利的传道事工 这样,我们知道由第一章至第五章所记载的事,都是属于加利利传道事工之前的时期(大约五个月左右)。至于第六章至十章二十二节,应该就是加利利傅道事工的概要了。虽然约翰所记载的,除了喂饱五千人和在海面上行走这两件事之外,其他的都似乎轻轻的略过了,但我们仍知道这段经文是属于加利利的传道事工的,理由有三:(1)在五章三十五节那里,主耶稣提及施洗约翰的时候,他是用过去式的。这表示约翰已经下在监里(请牢记这件事是加利利传道事工开始的标记:参太四12)。(2)六章一节告诉我们主耶稣现在再到加利利去。(3)约翰在这里记录喂饱五千人的事迹,当然是发生在加利利,并且那是接近加利利传道事工尾声的。这神迹和跟着的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迹,是约翰从加利利整个传道事工中抽出来的仅有神迹;而且很明显的,约翰之所以选写这个神迹,是因为它们具有非常深的意义,好让主所讲论的「生命之粮」的道理可以发挥出来。 还有一点可以加强上述的论证的,就是七章一节牵连在五章十六至十八节的原因上,于是就产生了耶稣离开犹太转而开始他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 或者这一点可以作为圣经记叙事物的次序标记,翻开马太福音第四章,在十一和十二节之间注明一句:「约翰一至五章应插在此」(这也可以插在可一13与14节之间,或插在路四13与14节之间)。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约翰福音第五章和第六章之间写上这句:「加利利大部分的传道事工应接在此直到七章一节」。其次在约翰福音十章二十一和二十二节之间写上:「这里约相隔了三个月之久,耶稣返回加利利,最后又终于离开,正如马太福音十九章一节和马可福音十章一节所写的」。 可以肯定吗? 可能来到这里,有一部分的读者会插进来问:「怎可以肯定耶稣在十章二十一节之后曾返回加利利?又怎知道他返回加利利之后,又终于离开加利利,正如马太福音十九章一节和马可福音十章一节所说的呢?别的不同说法又怎样?司可福圣经说:『最后离开加利利』是在七章十节之后」。这说法对不对?请看约翰怎样解决这问题。 约翰告诉我们在七章十节之后耶稣「暗暗的」上耶路撒冷去,而马太(太十九1)、马可(可十1)和路加(路九51,十1等)三位作者都告诉我们主最后离开加利利的时候,是绝对公开和有大群民众跟着的:因此约翰福音七章十节所说的绝不会是指着相同的事实了! 还有另一个十分强的理由指出,为何约翰福音七章十节不可能是指着「最后一次离开加利利」而说的。请看马太、马可和路加都一致的说明那最后离开加利利的一次,是以凯旋的姿态进入耶路撒冷为高潮的,而且这事之后,主耶稣再没有离耶路撒冷和伯大尼半步,一直至他被钉十字架为止;另一方面约翰告诉我们,在七章十节之后,主耶稣离开过耶路撒冷最少三次,每次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第一次在十21、22之间,下一段将会详细解释;第二次是在十39至43;第三次是十一54)。 最后的一次离开加利利一定是在比约翰福音七章十节还后的时间发生的;但究竟是在什么时间?请再看约翰的解释,第七章至第十章是一气呵成的,任何人都会同意这点;所以这几章经文是属于主耶稣那一次上耶路撒冷过住棚节的。但是,十章二十一节那里亦可能有同样的事发生。因为住棚节是在十月举行的,所以接着的一节(第22节)说:「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在十月的住棚节与修殿节(十二月)之间,相隔整整两个月。这时主耶稣在那里呢?他一定是返回加利利去,因为他在下两次访问耶路撒冷和伯大尼之后,就再没有返回那里;最远不过去到比利亚(十40)和犹太(十一54);之后他就是凯旋式的进入耶路撒冷(十二1~19)和被钉十字架了。所以他最后一次进入和离开加利利,一定是在约翰福音十章二十一和二十二节之间发生的。 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有趣了;不过,无论如何也比最初第一次接触之时感到容易入手。我们怎能把那四次上耶路撒冷的事实(七10,十22,十一17到伯大尼去,然后十二12是凯旋式进入耶路撒冷)编成像马太、马可,和路加所记载的一次旅程?这个问题使许多解经家都感到束手。有的认为路加的特长记录(九51~十九44),既然大部分是马太和马可所没有的,就必然不止一次上耶路撒冷,而是三次;第一次(路九51~十三21)对照约翰福音十章二十二至四十二节所载的十二月间的耶路撒冷访问;第二次(路十三22~十七10)对照约翰福音十一章一至五十四节耶稣上伯大尼去使拉撒路复活;第三次(路十七11~十九44)对照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的凯旋式进入耶路撒冷。可是这种论调是不堪一击的,因为上述约翰所载三次的访问耶路撒冷,没有一次提及主耶稣返回加利利去,而根据路加的记载,即使是迟至十七章十一节,主耶稣仍是在加利利。 有正确的解答吗? 这问题有正确的答案吗?我们相信是有的,而且在我们看来这是非常明显而简单的。首先,让我们先来解释路加所记耶路撒冷特长的旅程,与其他两卷对观福音的关系。这问题比较简单,我们注意到马太和马可都是只用一句话就讲完了耶稣由加利利上到「犹太的境界」(太十九1;可十1),而这件事路加却详细的指出,主耶稣曾先后打发「使者」和「七十个人」在他前头走(九52,十1),又提及主耶稣的许多比喻和神迹,并他周游各地的情形。可是,跟着在十八章十五节,路加突然再与马太和马可一致记载同样的事迹,一直到主耶稣凯旋式进入耶京为止。整个过程简列如下: 耶稣为小孩祝福 太十九13、15;可十13~16;路十八15~17 少年富有的长官——和有关的教训 太十九16;可十17~31;路十八18~30。 耶稣预言自己的死和复活 太廿17~19;可十32~34;路十八31~34。 雅各和约翰野心的要求 太廿20~28;可十35~45;路加无记录。 耶利哥——群众;医好瞎子;撒该 太廿29~34;可十46~52;路十八35~十九27。 凯旋式进入耶路撒冷 太廿一1~11;可十一1~11;路十九28~44。 由此可见,从十八章十五节开始,路加所载的,每一点都与马太马可平行一致。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指出,上述的现象表明路加独有的那几章(九51~十八14)是属于一段复杂的旅程,由加利利经撒玛利亚、比利亚(即约但河东地区)直到犹太的境界。路加在主耶稣将要过约但河进入那利哥之际就再与马太和马可接连,一致的叙述耶稣直到凯旋式进入耶路撒冷为止。 现在我们要来解释约翰的问题了。我们知道,主耶稣是从比利亚,靠近犹太边界的地方,两次短暂的上耶路撒冷和伯大尼去。这就是约翰所记载的,十二月间修殿节的一次(十22~39),和叫拉撒路复活的另一次(十一1~46)。约翰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上耶京之后,主耶稣「又往约但河外去」(十40);并且在第二次上耶京之后,他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十一54),原因就是在此了。 这样我们看见,四福音所载主耶稣的公开传道工作,最低限度在大纲结构上是互相配搭,始终一贯的。 或者,有一部分思想敏捷的读者会仍然有疑问:假使主耶稣最后一次进入和离开加利利是应该插在约翰福音十章二十一和二十二节中间的话,那么会不会有足够的时间(由十月的住棚节至十二月的修殿节只有两个月),让路加福音九章五十一节至十八章这么长的记录全部发生出来?当然是够的。主耶稣只在耶路撒冷逗留短短的几天就回加利利去了。倘若我们细心研究路加福音那几章经文,我们立刻发现它们都是一贯性的,而且有相当多的篇幅都是比喻,实际上全部记载约需七星期或更短的时间,就可以让所有的事都发生了(请把这几章经文与地图比较一下就可知道)。 唯一可以提出反对的地方是路加福音十章三十八至四十二节:「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在路加福音第十章这么早的记录里,怎可能会提及主耶稣最后一次离开加利利,到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大尼去采访马大和马利亚的家庭?倘若只以批判圣经的立场来解决这问题,事情就容易了。批判的人会说,这是因为路加把自己收集的零碎资料放乱了次序,以致误把主耶稣轻责马大「为许多事思虑烦扰」的事件放错了位置。但这不是我们对路加或圣经的想法。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这一类未能解决的难题,我们宁愿暂时把它搁置,绝不赞成任何一种对神启示的圣经产生怀疑的解释。可是,对于目前这个难题我们真的不能解决吗?不,谁说这事件是发生在伯大尼的?路加说的吗?不!他只说某「一个村庄」,请问这句话就必定是指着那著名的伯大尼说的吗?我们认为不可能,因为他在十九章二十九节清楚的说出伯大尼的名称来,他怎么不在十章三十八节也说出这名称,而只说「一个村庄」呢?再者,我们不要把这事件与约翰福音第十二章所记载的伯大尼筵席事件混为一谈,因为约翰福音第十二章那事件是在「长大麻疯的西门」家中发生的(请比较太廿六6;可十四3)。谁可以说马大在加利利没有房子,那可能是她自己的家也未可料? 主耶稣公开传道多久? 凭约翰所供给我们的资料,我们还可以大约的指出主耶稣公开传道有多久。时间短得希奇,通常的推断是三年;但会不会有这么长呢?最主要的线索是约翰三次提及逾越节(二13,六4,十一55)。 先研究第一次,约翰说:「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二13),这事之前是他的受洗、受试探。返回约但河。第一次接触安得烈、彼得和其他后来作使徒的人,然后再返回加利利,我们记得受试探占去了「四十日」,返回约但需要两三日或多一些时间,然后在迦拿有一星期的时间参加婚筵(比较一29、35、43,二1)再加上他在迦百农过了一些日子(二12),合起来总不超过两个月。 其次,他上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在那里他行了许多神迹,又教训百姓许多道理(二23),接见过尼哥底母(第三章),跟着在犹太靠近约但河的边界传道施洗(三22~24),之后又回到加利利(第四章)。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最少用了八天的时间(二23~三21),然后,大约他在约但河附近传道「居住」(三22)差不多一个月,使他有足够时间「收门徒比约翰还多」(四1);之后约花了两三日时间返回加利利(四4、40),合起来大约六至七个星期之久。 约翰福音第五章接着所记的似乎证实这种推测。「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这个没有说明是什么节期,当然不可能是第二年的逾越节,因为若是这样,不但约翰,连其他三卷福音书的作者都漏去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没记载。这是难以解释的;再者,约翰从未试过这样称呼逾越节的。所以这节期很可能是五旬节,即逾越节之后七星期,或「五十日」后的节期(利廿三15)。假使不是五句节,又不是逾越节,那么究竟是那一个呢?会不会是住棚节呢?似乎不大可能,因为约翰在七章二节说过这节期的名称;而且主耶稣在那约但河的旷野传道(三22),也不会从逾越节(四月)一直传到住棚节(十月)这么长时间。 我们感到约翰福音第五章那无名的节期最可能是五旬节,但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无论是五旬节也好,住棚节也好,这都不会影响主耶稣整个传道的时间,倘若是五旬节(六月)的话,主耶稣跟着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就会比住棚节(十月)的理论提早四个月开始了。但是我们不能不再多提一点助证支持五旬节的理论:请看四章三十五节主耶稣说:「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么?」——这句话明显的不是指十月说的!所以,我们假定约翰福音第五章那无名的节期就是五旬节(四月),之后那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大致上可插在约翰福音第五章和第六章之间那个空缺里;同时包括第六章在内。这样,从主受洗至他开始在加利利传道,大约有四至五个月的时间。 加利利期间和后来 从约翰福音六章四节我们知道,当第二次逾越节来临的时候,主耶稣仍然留在加利利,并且他在那里正施行一个大能的神迹,就是民五千人得饱(六5~15)。又从对观福音,我们知道主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到这时候已经过了一大半(这又是另一个证据,证明约五那无名的节期就是较早的五旬节)。这时候他在加利利己经有差不多十个月了,那是说,由前一个五旬节(六月)至现在这一个逾越节(四月)共有十个月的时间。跟着的十月,他就上耶路撒冷去过住棚节(七2~十21)。到了十章二十一和二十二节之间,他在加利利传道工作完结了,这样就一共有十八个月的时间,他返回耶路撒冷去过十二月的修殿节;然后在跟着的遮越节(四月),他就被钉十字架了。 主耶稣传道的次序和时间 Ⅰ 在犹太露面(四至五个月) 约但何的受洗和在旷野受试探。 太三1~四11;可一4~13;路三1~四13 再在约但河:遇见安得烈和彼得。
约一19~42 返回加利利:迦拿的第一个神迹。
约一43~二12 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接见尼哥底母。
约二13~三21 在犹太靠近约但河教训和施洗。
约三22~36 再在加利利;叙加妇人;迦拿第二个神迹。 约四1~54 在耶路撒冷的宴席;毕士大的治病;犹太人反对。 约五1~47 Ⅱ 加利利的周游(约一年零十个月)
三卷对观福音所记录的加利利传道事工。
太四12~十八;可一14~九;路四14~九50 短暂的离开——到耶路撒冷过住棚节。
约七2~十21 漫长的路程,最后离开加利利。
路九51~十八14 停留在比利亚;访问耶路撒冷;修殿节。 约十22~39 再回比利亚;然后上伯大尼叫拉撒路复活。 约十40~十一54 从「一座城名叫以法莲」
太十九1~廿一11;可十1~十一11; 直到凯旋式进入耶京。
路十八15~十九44;约十一54~十二19 Ⅲ 耶路撒冷的高潮(大约一星期) 在京城与犹太人首领对抗。 太廿一12~廿三;可十一~十二;路十九45~廿一4
橄榄山上的预言。
太廿四,廿五;可十三;路廿一5~38 在伯大尼:马利亚用香膏抹主。 太廿六;可十四;约十二 最后的逾越节:对门徒的讲论。 太廿六;可十四;路廿二;约十三~十七 客西马尼;被捉拿;彼得不认主 同上和约十八 受审,被钉,埋葬。
太廿七;可十五;路廿三;约十八28~十九 这样,由约但河的受洗至第一个逾越节约有三个月;再由那个逾越节到第三个逾越节,即主被钉死之时的逾越节,共有两年。约翰福音第五章那无名的节期不可能是另一个逾越节。圣经提及的逾越节只有三个,不是四个。所以主耶稣公开传道的时间就只有两年零三个月吧了。(请参看上页图表) 附注 (1)倘若约翰福音第五章的节期是住棚节(十月)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五旬节,那么加利利之前的时期就会多加四个月,而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就会减少四个月;但对整个传道事工来说是没有影响的。 (2)对观福音把马利亚在伯大尼膏主的事,放在凯旋式进入耶路撒冷和橄榄山的预言之后。事实上,马太福音二十六章二节和马可福音十四章一节显示出,凯旋式进入京城和马利亚膏主之间只不过是几天的时间,但在约翰福音第十二章那里,这事却放在凯旋式进入京城之前;于是在这一段经文上,有不少批评圣经的作家,宣称马太和马可必然有了错误的编排,约翰福音是稍后才写成的,所以一定是约翰看见他们的错处就加以纠正。但事实绝非如此;约翰在这里提及最后晚餐和膏主的事,是因为他刚才指出主耶稣已经来到伯大尼,所以为了表达有关伯大尼的事,他就提前叙述那两件事迹,正如他在十一章二节已经预先提及这同一件事一样。再者,十二章九节清楚的表明主耶稣在被膏抹的时候,已经在伯大尼住了好几天,以致「有许多犹太人」都知道他在那里,并且他们「不但为耶稣的缘故,也是为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当第十二节说「第二天」的时候,它的意思是说主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先到达伯大尼的第二天,而不是说马利亚膏主之后的第二天。 (3)请把约翰福音十二章二至三十节放在马太福音二十六章二十节和二十一节的中间,然后读一遍;又把约翰福音十五、十六章放在马太福音二十六章三十至三十一节的中间,然后又读一遍。 或者有一些读者认为,要仔细的研究这些经文像前文的一样,这似乎叫人提不起精神,虽然这样,我们仍该勉励自己这样的研究是极有实际价值的,那些一时叫人感到兴趣的事物,未必就是有恒久而实际的益处的事物。下一课我们将要在约翰福音里探索一些属灵的宝藏;但是我们在放下这一课之前,我们不能不再说,先了解主耶稣整个传道事工的纲要,是进一步研究真理的最有用的方法。 第一百二十二课 约翰福音 之二 提示:研读这一课之前,请先一口气读完约翰福音一遍,把其中的 (1) 神迹,(2)主接见人的事,表列出来。 安卡斯圣经手册 研究约翰福音属灵教训的人,即使他的祈望是如何大,也不会失望的。不论初读的或不断深入研读的都会大有所获。因为书中既没有难明的句语叫程度浅的人不能领会,也没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使热心追求的人士感到无所适从。整卷书从头至尾都是浅白易明的,但内中深入的意思也是渊博得文字也难以表达,因为它的深度贯通了永恒,这样才能使每一次更深入的研究都得到新的启示。越多研读的人就越发感到—— 它像一个无底的井, 深邃莫测; 我就是不断的打水, 取之不尽; 以诚以祷研读探索, 无穷感受; 饥者渴者饱足之后,活水长流。 既是这样,让我们现在来欣赏它的内容,研究其中的真理。当我们在研究时,就会立刻感到它的风格和观点是完全与马太、马可或路加的大有分别。马太的分段方式特别使人产生难忘的印象;马可把事物描写得像放映连环而又转换迅速的幻灯片,叫人不能不一口气看完整个故事;路加把故事表达得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现今约翰利用每一点事实发挥出书中经常出现的真理。这些真理先集中在这书的前言里,然后由整本书发挥出来。这并不是约翰自己的思想产品,而是从丰富的事实里生长出来的属灵真理。因为约翰从搜集到的许许多多的资料里,只选出那几件,用以发挥并表明这些重要的真理的。 请牢记,这第四卷福音书的结构特征就是经常出现的真理(我们将会抽一些出来作个别的研究),其中以「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是人类的救主,就得永生」这真理为所有的真理的中心,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倘若我们把这福音书分成教义性的段落,就会忽略其中的真正意义和渐进增强的感动力。举例来说,把第一段分为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第二段分为基督是世界的光,第三段分为基督是爱,这种分段法简直就是人为的,而不是原意的分析。其实这三段的标题即使调换了位置也是一样适合的。又举例说,第一至第六章论及主的启示(Revelation),第七至第十二章论及主的被弃(Rejection),第十三至第二十一章论及主的被接(Reception),这不过是一种勉强的分法(按:三段的英文分题都是以“Re-”,押韵,明显是重韵过于重原意)。事实上,启示、被弃、被接这三样在每一段里都是并重的,正如生命、光和爱这三样在每一段并重一样。这并不是说,约翰福音的写成是没有事先计划好的次序的。我们所强调的是,我们不应根据教义或书中标题性的事物来分段。倘若勉强这样分段的话,就会把其中渐进增强的感力和经常出现的真理弄得模糊不清了。(我们发现约翰壹书也有着重点频繁出现的类似特征,因此也要留意避免这种分段法)。 或者,在我们还未开始思想这福音书中渐进的感力之前,我们应该花少许时间去看一看里面的资料,约翰本来是怎样编排的。首先是前言(一1~18),最后是结语(第廿一章)。其中的内容分为以下三段: (1)主耶稣公开向犹太人传道(一19~十二)。 (2)主耶稣私下向自己门徒讲道(十三~十七)。 (3)发展至逾越节高峰的惨剧与胜利(十八~廿)。 头一段记载了主耶稣所行的七个神迹,以最后使拉撒路复活为最高峰。请注意主最初与人的接触怎样迅速的变成冲突,而最后又变成分裂: 第二段主要是论及主耶稣介绍将要来临的圣灵保惠师。最后第三段几章是最可怕的,但又是最荣耀的。 太详细的分析约翰福音,这不但难于记忆,而且又没有多大帮助。所以限于目前的需要,我们不打算这样做。请读者先牢记这三个分段;然后让我们来开始研究那些连贯性的真理,这些真理,正如我们已经说过,好像一连串闪闪发光的锁链,一直延伸至这本书的结束。 约翰福音的内容编排 前言(一1~18)“道成了肉身” Ⅰ 耶稣公开向犹太人传道(一19~十二) 最初的神迹、见证和接触(一19~四) 跟着的神迹、见证和冲突(五~十) 最后的神迹、见证和分裂(十一~十二) Ⅱ 耶稣私下向自己门徒讲道(十三~十七) 预告自己要离开(十三~十四15) 应许圣灵要降临(十四16~十六) 为他们祈救父神(十七) Ⅲ 逾越节的高峰:惨剧与胜利(十八~廿) 逮捕与被控(十八~十九15) 被钉十字架与埋葬(十九16~42) 死后复活与显现(廿1~31) 结语(廿一)“直等我来” 钥节与主题 请细心想:你会以那一节经文作为约翰福音的钥节?以什么为约翰福音的主题?你需要我们说明你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吗?在整卷书的背后都弥漫着犹太人的不信,使我们不断的想起一章十一节说:「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但是在这书的正面却接连不断的想起一章十二节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与这些愿意接待主的人物紧紧相通的,有一连串八个非常令人注目的神迹,充分的表现出主基督那改变事物的权柄,使人永远难忘;这又使我们不断的想起一章十二节说:「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我知道「权柄」这字在希腊文也是「权柄」或「权利」的意思,但亦有「能力」的含意在内。作神儿女的「权柄」或「权利」暗示出这样做的「能力」;因为(请牢记)我们不单有权利去「做」神的儿女,而且简直是「变成」神的儿女。(按:英文的become即希腊文的“genesthai”是变做或变成之意。)这暗示有一种改变的能力才能变做这样,才能活出这样。举例来说,一个人倘若只有「权柄」做王的,而没有能力去做,有什么用处? 就约翰福音里的属灵信息而论,钥节无疑必定是一章十二节了。凡熟读约翰福音的人,极少会忽视以下的三条中心线,因为每读一章就越肯定它们的实在,而且又越清楚看见它们的中心位置: (1)「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2)「凡接待他的」。 (3)「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八大神迹 现在让我们来看作者所选写的八大神迹,它们的特征会立刻吸引着我们: (1)以水变酒(第二章) (2)医好人臣的儿子(第四章) (3)医好毕士大池边的瘫子(第五章) (4)喂饱五千人(第六章) (5)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第六章) (6)使瞎子重见光明(第九章) (7)叫拉撒路复活(第十一章) (8)奇妙的打了一网鱼(第廿一章) 约翰选写了主耶稣所行的这八件神迹,其美妙的意义有如音乐谱上的八个音符一样音乐无论是发自钢琴弦也好,发自气笛风琴的气管也好,都不外是由许多不同的微小震动所产生的;越高音,震动就越小。这些震波都是以八个为一组的。举例来说,是由中央「C」开始,再上升七个接续的音符,那最后的一个又是另一个「C」。为什么我们又称这第八个音符为「C」呢?这是因为它的震波次数刚好是中央「C」的两倍,所以听起来它的音响也是有联系和相似的。这样每第八个音就重复了第一个音的音响了。 约翰福音所记的八个神迹也有同样的情形,第一个好像是主音:「这是耶稣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这句说话一直没有再出现过,但到第八个神迹又再出现说:「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圣经中所记的许多八件事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山上宝训的八福。第一福像中央「C」:「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福一直没有重复过,但到第八个福又再重复说:「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就圣经启示的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也与这八音律相同。创世记一开始就是一个新的创造,然后过了主前的四千年,又跟着现今的主后二千年,再跟着的是主再来的一千年,这样七日代表七千年,最后是白色大宝座的全人类大审判;之后,那第八个音又再出现了,那就是另一个新的创造:——「新天新地」;「看哪!我将所有的事都更新了。」 约翰所记载的八大神迹,有三大特征是值得注意的:(1)他给头两个神迹编上号码,所以这些神迹是有次序的;(2)无一神迹是从对观福音抄录过来的;所以是经过小心选择的;(3)记载这些神迹都是为了一个大目的(廿11),所以都是特别的。 还有,在所有这些神迹里面,都有一个统一性的意义贯通着的,那就是「改变」。试依次研究一下,我们会发现忧愁的变喜乐;患病的变健康;瘫痪的变有力;饥饿的变饱足;波动的变平静;黑暗的变光明;死亡的变生命;困扰失败的变无止境的成功。任何人都不会感到太难去领会,这八个超自然的改变怎样不但显示出主耶稣的神性,而且更能显著的表现出那「变做神儿女的能力」,在「凡接待他的」里面发挥作用。 凡接待他的 主耶稣单独个别接见一些人或一小部分人,常被人称为是这福音书的独特地方。这样的个别接见最少有八次: (1)彼得、拿但业等 (一35~51) (2)尼哥底母 (三1~21) (3)叙加妇人 (四6~2 ) (4)生来瞎眼的人 (九35~41) (5)马大和马利亚;伯大尼 (第十一章) (6)十一个门徒 (十三~十六) (7)抹大拉的马利亚 (廿1~18) (8)使徒彼得 (廿一15~23) 这八项代表性的人见耶稣,正是「凡接待他的」的例证。可能有人会想到施洗约翰也该包括在内;但约翰没有记录主与施洗约翰的谈话,也没有记载他与毕士大池旁的瘫子谈话(第五章),只不过讲几句话医治他和警告他吧了。 八次会见中的第一次弹出第一个音:「改变的能力」,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主耶稣在接见安得烈和约翰的时候,曾说过什么(一39);重点只是放在主对西门和拿但业所讲的话:「你是……你要称为……」;「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这两句话的应许都是与那「改变的能力」分不开的。 跟着在以后的会见里,我们看见那新生命的能力在「凡接待他的」人里面发挥效力的例证。 在主接见尼哥底母的谈话里,我们看见这能力开始使人「重生」。在接见叙加妇人的谈话里,这能力又变成她里面的生命活水,使她不再渴。在那生来瞎眼的人身上,这能力使他里面的眼和外面的眼都得光明,看见耶稣是「神的儿子」(九35)。在接见住伯大尼的两姊妹的谈话里面,这能力又借着信,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十一40)。在接见十一个门徒的冗长而感人的谈话里面(十三~十六),我们直接的知道支配这种新生命能力的就是圣灵保惠师。跟着,在从伤心而变成惊喜的抹大拉马利亚身上,我们看见这能力把复活的主个别的显现给他所爱的人,又把伤痛的心变成惊喜,最后,在书末主和彼得的会面里,我们看见这能力使彼得复兴过来,为主承担新的传福音使命。 其次,相当有趣的,我们发现那八音符的特征又再在这里出现了——八次的接见,彼得是第一次。主对彼得说:「你是……你要称为……」这个应许到了第八次的时候仍然有效,只是在第八次时,彼得须要学习高八度的音符,那就是以「改变的能力」当作得胜的能力,因为主指出他年老的时候要殉道。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或能力),作神的儿女」(一12)。是的,这节经文就是整卷约翰福音属灵信息的中心了。 这中心信息引导我们进到何等深入的研究领域!那八个神迹所表明的「改变的能力」,其功效是何等奇妙!给各位小提示,以那小男孩的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为例,主在这里有四个举动是非常奇妙的——(1)他拿起来,(2)祝谢了,(3)就擘开,(4)分给众人吃。这四点都是根据那中心信息而发挥出来的。 奇妙的平行比对 还有,这福音书的结构又与古时的会幕产生一个奇妙的平行比对。这一点我们曾在研究摩西五经的时候详论过了,但我们以为必须再简单的在这里提及一下。这是十分需要的。 古时希伯来人的会幕分成三部分。有一个很大长方形的外院,长一百肘(约一百五十尺)阔五十肘(七十五尺)。里面靠近外院一端的就是「圣所」,有三十肘长,十肘阔。圣所又分为两部分——就是圣所(二十肘长,十肘阔),和距离外院入口更远的至圣所(十肘长,十肘阔)。长方形的外院和长方形的圣所都是按着东西方向竖立,但入口必须是向东。外院的入口叫做「院门」;圣所的入口叫做「门」;至圣所的入口是「幔子」。 在古老的会幕里是用七样非常有意义的圣物摆设装饰的。从外院的「院门」进去,我们看见(1)献祭用的铜坛。再进去就看见(2)铜造的洗濯盆, 跟着从「门」进入圣所去,就看见(3)陈设饼的桌子(放在右手边,即北面),上面有盘子和爵(出廿五29)是为献上食物和饮料,象征基督是生命之粮,供应作祭司的基督徒用的(利廿四9)。左手边或南面有(4)一个金灯台,其上共有七个灯盏,象征基督是我们的光,圣灵像七条管里的灯油,全力供应基督发光的能力。在圣所里「幔子」之前,有(5)金香炉,是代表基督为我们的代求者,也是代表作祭司的基督徒所献上的祷告,藉那宝贵之名的全备恩典献上馨香上升的气味。 最后,穿过「幔子」,进到至圣所里面,我们看见(6)约柜,是用皂英木造的,外面包上精金,约有三尺九寸长,二尺九寸阔,又二尺九寸高(里面装有两块刻上律法的石板,一个装满吗哪的金罐,和亚伦的杖),代表基督是我们与神之间的立约关系、根据和中心。约柜上面有(7)纯金的施恩座,两个纯金的基路伯站在施恩座的两端,彼此脸对着脸,高张翅膀,互相接连,在约柜上面遮掩施恩座。两个基路伯大小相同。施恩座面向幔子,代表神的宝座。它之所以称为施恩座而不是审判的宝座,是因为有赎罪的血洒在其上的缘故。 但是,在这神圣的会幕里面,除了那七样圣物之外,还有一样非常重要,含有神秘而荣耀的意义在内的,那就是耶和华的荣光,出现在施恩座上二基路伯的中间。这超自然的荣光不仅是一个象征,简直就是神自己可见的形像,有了神的同在,圣所和圣所内的圣物才会有神圣的意义。 会幕里的圣物的象征的和预表的意思,大致上可以表列如下页。 现在让我们来看——约翰福音的结构与古时的会幕怎样产生一个奇妙的平行比对。这奇妙的现象究竟是约翰故意这样编,还是他早知道是这样,我们无暇去研究。或者这平行比对是为了使内容有连贯性吧,无论如何,亲近神的真正方法只有一个的,不论是古代也好,现今的新时代也好,都是一样的。约翰在这福音书里,按着次序引领我们到神的面前,一如会幕里七件圣物的次序一样。 1铜坛 2铜洗濯盆 3陈设饼桌 4金灯台 5金香炉 6约柜 7施恩座 藉献祭赎罪 灵性的更新 属灵粮食 属灵光照 蒙悦纳的祷告 进入新约的关系 神宝座前的悦纳 基督的救赎 圣灵的重生 基督是生命的粮,圣灵是生命的水 基督是世界的光,尤其对他的儿女 奉耶稣的名祷告(约十四;启五8) 藉基督进到父神面前 在基督里蒙神悦纳(罗三25) 首先,他领我们来到那个铜祭坛,因为在第一章他两次吩咐我们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然后在第三章他又带我们到铜洗濯盆,告诉我们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不能进神的国。」 跟着在第四至第六章那里,他引我们到陈设饼的桌子前,那里有食物,有饮料,这就是主对那叙加妇人所说的「活水」,人若喝了就永远不渴的;主又讲论自己是「生命的粮」,人若吃了就必永远活着的。然后到了第八章和第九章,约翰领我们来到那金灯台面前;因为这里我们听见主两次说:「我是世界的光」,又说:「跟随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主医好那生来瞎眼的人,那就是最好的例证了, 跟着到了十四至十六章,这里主对门徒作了长篇安慰的谈话。我们就像来到了金香炉的面前,学习依靠主耶稣的名祷告。这样的祷告因着主耶稣的名的香气,也就变成金香炉的香气,蒙神悦纳,因为主的名是神认为最宝贵的。 然后,到了那荣耀的第十七章,我们的大祭司在这里为我们献上感人的祷告,这好像领我们穿过「幔子」,进入至圣所:让我们一睹主耶稣怎样在神面前履行大祭司代求的任务。 跟着,到了叫人心灵降服的加略山,在这里我们看见(十八- 十九章)主耶稣好像约柜,有他自己一次献上,成为永远有功效的宝血,洒在施恩座上面。接着在第二十章那里,主复活了,并且宣告他为我们与神立了新约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 这样,我们看见了约翰福音由开始至结尾的七件事,平行比对了以色列人会幕的七件圣物。最后约翰把主的荣耀揭露出来,比对着会幕里耶和华的荣光。在主复活的那日,他忽然向门徒显现,并且问安说:「愿你们平安!」于是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叫他们确信而已复活了,然后在临走前,他还做了又说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这就是每一个基督徒所经历到的新的「荣光」。 这是何等吸引人的比对,古代以色列人在旷野的会幕,竟然如此奇妙地比对约翰以笔以墨所见证的会幕!这是偶然的比对,还是有神事先设计的比对?更奇妙的,是我们竟然可以在我们的救主基督里,有了那七件圣物,由赎罪的祭坛开始一直进到有圣灵的荣光充满施恩座。 第一百二十三课 约翰福音 之三 提示:研究约翰福音最后一课之前,请先再仔细思想一下这书的前言,第五、六和二十一章。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四福音文字上彼此之间的关系,各有不同的见解,虽然曾有许多人试图把四福音合编为一,使之有一贯而和谐的次序,但始终未能满意,很少能做到一致的。人所共知的对观福音难题,不但是从未有人能解决,而且还可能是无法解决的。事实上,就算没有多大问题的话,真正的和谐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卷福音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是不能互相混淆的。 有好几个强烈的理由支持这种说法。第一,每当我们要把四福音和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失去了或者最少是忽略了每卷福音书单独存在的目的和特征。其次,作者编写福音书的时候,不一定要按年日次序来编写的。许多时候作者特意按一个主题把他的数据集合在一起。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完全依时间次序的记录,我们所需要的乃是主自己言行的记录(约廿30、31,廿一25);而且很明显的,每一位作者都因着自己特殊的写书目的,只选录一部分有关的事实吧了。我们不要在心理上以为四福音书是由一位作者写成的,因为如果是这样,当然我们可以比较四卷书的内容,看看是否和合,但四卷福音书由四位不同的作者写成,我们就不可能这样做了。有了这个观念,我们就不会只注意三卷对观福音书的和合可能性,而是四卷相提并论,视作四卷各有不同写作目的的书了。但在大致上,四福音书都是一致的,就如主的传道事工可以分成首先在犹太传道(约一-四);然后在加利利(马太和马可记载了大部分);再在犹太,最后以在耶路撒冷的一周为结束。 ——多马(W.H.Griffith Thomas) 我们早已说过,约翰福音所得的称赞,写出来真的会变成一本很厚的书。利诺斯博士(Dr.H.Reynolds)称这卷福音书为「圣经各书卷中最奇妙的一卷」。迪卫德(De Wette)形容它是「配称为一卷亲切的、无与伦比、极重要的福音书」。罗拔逊博士(Dr.A.T,Robertson)在他所著的Christ of the Logia一书里,说它是「世上最崇高的著作」。 说来有点讽刺,最受人赞美的,往往也是最惹人攻击的。在新约中,引起最激烈争论的问题,都是与约翰福音有关的。即使是摩西五经也没有被人反对得这么激烈。一直以来因这福音书而产生的笔战、思想战、冲突的理论和彼此的妒忌,使任何一个读者不能不怀疑其中有撒但的诡计在搅扰,叫人被许许多多的争辩遮蔽了眼睛,看不见这卷最宝贵的福音书所发出的光辉。在这一课里,我们并不希望加入这些争辩的战场。在我们来看,这第四卷福音书是完全无伪的,是神藉使徒约翰写成的。 在上一课里,我们已经指出,这约翰福音书里每,一件事实,都是用来发挥那些频频出现在书中的真理,我们以为在这里再谈论一下是有益的。最奇的,这些真理都集中在这福音书一开始的前言里,然后再在跟着的章节中发挥出来。 前言 约翰所写的前言(一1~18)是全书的核心。对于任何一位不断章取义的读者来说,这是一目了然的。当他听见某一些著名的学者说:「这前言根本就与以后的部分全无关系」,他一定会很生气的。十九世纪末的哈纳克(Harnack)大大的评击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哲学性的前言,为的是要讨一小部分学者的欢心而写的。己故的罗拔安德逊(Sir Robert Anderson)说得对,他指出许多时,那些所谓「专家」,是人所共知不可靠的,因为有时甚至一些最明显、最普通的例证,他们还是看不出来的。在学术上特别仔细的人,往往反而在技术上许多细节里迷失了自己,正如那一句古老的成语说:「他们竟看不见树林是由许多树木组成的」。约翰福音的前言也是这样,明显是由许多钥匙组成的,这些钥匙能开启以后的编章所记载的真理。 在前言里,我们很容易的看到主自己的四个名称:(1)道;(2)生命;(3)光;(4)子。其中两个表示他与神的关系,另外两个表示他给人类的供献,在与神,甚至父的关系里,主耶稣是「道」和「子」。这两个名称的意义是何等广大,我想人类的头脑是无法测度的。虽然这样,它们的意义却能使人更明白主自己,越明白就越知道是不能完全明白的。但无论如何,这些名称写出来是为要叫我们明白的。 我们的主是「道」,即是神所发表的话;不但是对人说的,而且在创造世界之前说的(2、3节),万物都本于他,永远依赖着他。他不单是「从」起初就有;他根本是「在」起初之时已经有(一1)。他不仅是「与神同在」;他「就是神」(一1)。没有人能曲解或隐藏这里的希腊文原意,尤其是对一个以诚意来阅读的人来说更是这样。这里的「道」字在希腊原文是Logos,其真正意义远比中文的「道」字,或英文的Word(即话之意)字来得丰富。我们知道,一个思想与表达这个思想所讲的话(亦称为道),是不能完全相同的。同样,三位一体的神的第二位与第一位也是有别的。我们又知道,一句话(或道)不能没有它后面的思想而产生出来的,同样,我们不可能想象「道」没有「神」而能存在。两者是有别的,但却不能分开。 我们的主是「子」。「道」与「神」的关系是没有感情的,「子」与「父」的关系却带有非常浓厚的感情在内。可是,我们千万不要把人间父子的一切关系用来形容主耶稣与父神的关系,只可以说大约与人间父子关系相似吧了。「道」只是与神「同在」(第1节),而「子」是在父的「怀里」(第18节)。意思是说,在神性里面永远有着互爱的相交在内;这是神的许多永远性之一,因为永在的父是不可能没有永在的子的。 「道」与「子」这两个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假使把它们分开了,这会使我们对主产生了错误的概念,并且我们各人所思想的就大大分歧了。假使把它们合在一起来思想,就会彼此纠正可能产生的分歧了。 单思想主是永恒的「道」,会叫人想到神是没有位格的。另一方面,只思想他是「子」,又会错误地限制我们想到他是一个有位格的被造者。可是两者合起来,就把两方面的真理都兼顾了,而且又会使我们的思想不会分歧。我们的救主基督,是三位一体真神的第二位,是永活的,又是有位格的。 其次,在与人的关系方面,主是生命,又是光。所有的活物都是从他而来,不论身体与灵魂都是他创造的。所有的亮光都是从他发出,不论是理性的或灵性的(4、9节)。这两个名称又是与「道」和「子」一样把主的神性表达出来。 真的,「生命」和「光」这两个名称,刚好比对着「道」与「子」。在道来说,他是表达者,是促成者,是参与者,是生命。而且,又与这些形成比对的,有「恩典」和「真理」(14、16节)这两个字,那位成了肉身的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那是说,满有救赎人类的「恩典,和满有启示神自己的「真理」,所以他实在是神而人的启示者和救赎者。 啊!我们这位无比的救主!怪不得「他的名要称为奇妙!」不是吗?你看单在这第一章里,就有少不过八个荣耀的名称,好像结成冠冕的花朵一样,围绕着他那神而人的额头。这八个完全属于他又是他的至高名称乃是:道(第1节)、生命(第4节)、光(第7节)、子(第18节)、羔羊(第29节)、弥赛亚(第41节)、王(第49节)、 人子(第51节)! 还有,就在这前言里面,约翰把所有以后要发挥出来的多方面主要真理,集合起来,好像一本书的目录似的,这些真理就是:「道」(1、14节),「生命」(3、4节),「光」(5、9节),「子」(14、18节),「黑暗」(第5节),「见证」(7、8、15节),「信」(第7节),「改变的能力」(第12节),「从神而生」(第13节),「丰满」(14、16节)。我奇怪会有人看不见约翰这个前言就是全卷福音书的开启关键。这十大点就是全书概要,分成五对进行的,任何人仔细去研读这十大点,都会有丰富的收获: (1)道——变成肉身的时候,就是真理的具体表现(一1、14、17,八40,十四6,「实实在在」等)。 (2)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三19,十二46等)。 (3)生命——赐人新生和「改变的能力」(一12、13,三8、15,十10等)。 (4)子——「充充满满的恩典」而来,又把他的「丰满」分给我们(一14、16、33,四10,十四27,十五11等)。 (5)见证——叫所有的人「可以信」(一7,许多次重复出现),和「得生命」。 这里所有的内容都是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可是我们在这短短的篇幅能做什么呢?好吧!即使是简单一点,让我们也把这五项中的最后一项,即是信者得生命的一项,拿出来研究一下。我们拣选这一项,因为它在五项之中最能带出约翰的主要目的(廿31)。 信者得永生 约翰说明他写书的目的是「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廿31)。那「信」字以几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至少有九十八次;「生命」(zoe)和「活」(zao)两个字出现过五十五次之多。当我们把有关永生的主要经文拿出来(一4,三14~16,三25、26,十七3等),我们会发现一个清楚的教义进程。每一处新的经文启发出深一层的真理,甚至假若把这些经文的先后次序调换了,这样,那真理的进程也被破坏了。我们不是说约翰故意这样设计的;不过里面确实有一位更高的在引导约翰的笔法,以致他不知不觉的写出这样的进程来。 从一章四节开始,我们看到:「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这样,头一件事就是生命是在子里面,而这生命在心里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赐光。这光启发出属灵的真理,好像「照在黑暗里」一样,叫人看见自己的罪,和神的真理。 其次,在三章十四至十六节那里,我们看到「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这里我们认识到,我们因着相信神的儿子我们救主在加略山上所作成的救恩,而得生命,而且是永远的生命。 跟着在三章三十六节那里,我们看到:「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那个「有」好像跳出来告诉我们,那永生是每一个相信的人现在立刻可以拥有的。这句话是肯定的,叫人一点疑问也没有;因为它不是说「会有」,也不是说将来有,照原文的「有」字,是指现在说的。 再跟着在四章十四节,主耶稣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这里指出,这生命不单是现在可以得到的,而且是叫人内里立刻感到满足的。我们喝了之后,那生命的水就会在我们的灵里变成泉源,永远长流,永远满足: 现在来到五章二十四节:「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定罪》这个字的希腊文是krisis(审判之意),是指那人类最后的大审判而言,正如二十九节所表示的。因信这位救主而得永生可使我们免去那可怕的大审判。我们在基督里都是出死入生的。主一次为信他的人受罪的刑罚,所以在他里面得的生命也是一次过救我们永远脱离那大审判的。 然后我们来到六章四十节:「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在这段伟大的讲章里,主耶稣形容自己是生命的粮。因为他把自己的肉和血赐给我们(51、53节)。他又指出吃他就是信他,而他的肉和血是指灵意说的(35、56、63节),但是主在这里还加上一句:「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39、40、44、54节)。指出这永远的生命不单保证人灵魂的得救,同时还应许我们的身体可以不灭。 跟着的经文是十章二十七至二十九节:「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这幅图画给我们看到,主所拯救的人,在父和子的手中有了双重的保险,这是最强烈的保证,指出这永远的生命永蒙神保守! 现在我们来到十一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我希望有许多人能领会这话内里叫人惊喜的含意,马大刚刚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拉撒路)必复活。」主耶稣用一个无时间性的希腊假设词回答说:「信我的人,虽然死了(假设词,指末日说的),也必复活(因为复活在我);凡(那时)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因为生命也在我)。」这样,所有在基督里拥有永生的人,都可以分享到这个末世时身体改变形状的应许! 最后在第十七章那里,主告诉我们这永生的内在和最高的意义。第三节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足永生。」拥有基督,又被基督所拥有,这就是找到神——也就是得到真生命,所有接受基督的人,都是由于父引领他们到基督面前之故,这样的引领,人可以拒绝;但在接受的人来说,他们就成了父赐给子的人(主在这一章七次这样说)。第二节说子把永生赐给「所有」父所「赐给他的」人;这一句话更以二十四节为至高荣耀:「父啊!我在那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由此,我们看见每一个信的人所得的永生,是要在天上的荣耀里过永远的生活! 所有的岂不是启发了一个非人手安排的进程吗?最初我们看见生命是在子里头,又是揭发罪和黑暗的光,跟着我们看见凡信靠那位加略山上背负人罪担的主的,就可以得着这生命。然后接着我们看见这是实时可以得着的;是叫人内里得满足的;是使人免除神的审判;是身体得赎的根据;是蒙神永远保守的保证;是要在末世之时,使身体改变形状:又是得以在人上的荣耀里过永远生活的! 当约翰写到结尾的时候,这一切却在他的思想中,所以他说:「但记这些事,是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试问有谁能测度这里面所包含的无限意义?但是,要进入这永生的途径却是这么简单 「信」就可以了! 道成肉身:独生子 由这福音书的前言开始,一直发展到结尾,我们看见主耶稣越来越明显的被形容为成了肉身的道,和神的独生子,这就是约翰福音荣耀的中心。 虽然在这里我们只能略为提及这真理,但我们希望最低限度能给读者指出一些特点,藉以指引更深入研究的路线。 在这书里我们看到主所说富有意义的「我是」,最少有二十三次之多(四26,六20、35、41、48、51,八12、18、24、28、58,十7、9、11、14,十一25,十三19,十四6,十五1、5,十八5、68)。从这许多的经文里,我们选出那些他以「我是」来连续表达出七个人主题,是与他拯救人类有关的: 「我就是生命的粮」(六35、41、48、51) 「我是世界的光」(八12) 「我是羊的门」(十7、9) 「我是好牧人」(十11、 14) 「我是复活和生命(直译)」(十一25)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十四6) 「我是真葡萄树」(十五1、5) 基本上来说,主所讲的信息就是他自己,他来不仅是为了传福音;他自己就是福音。他来不仅是为了叫人得粮食,他说:「我就是生命的粮。」他来不仅是为了发光;他说:「我就是光」。他来不 仅是为了给人指示那门;他说:「我就是门」。他来不仅是为了讲牧人的道:他说:「我就是牧人」。他来不仅是为了给人指示道路;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来不仅是为了栽葡萄树;他说:「我就是葡萄树」。 主耶稣还另外说了许多次「我是」,都似乎含有一个深奥的意义在内,只不过这深奥的意义是隐藏而不明显。在希腊原文,「我是」是ego eimi。我们知道ego和eimi都是「我是」的意思;只是前者的重点在「我」,而后者的重点在「是」。所以ego eimi合起来就成了最强调的语气。这正是希腊人表达神的名「我是」的写法,以下是有关这一点的经文:四26,六20,八18、24、28、58,十三19,十八5、6、8。 拿第一处经文(四26)来说。在文字上,主与那叙加妇人所说的并不是中文译本的「那与你说话的就是他」(指弥赛亚);原文该是「我是与你说话的」。在某一些经节里面,译圣经的人,必会感到困扰,不知道应否加插「他」这个字在内,所以他们以「……」号在「他」字旁边注明,表示原文是没有这个字的(英文圣经的“He“字以斜体字来表明无此字),我们不是认为一定要照希腊文的方法译,但主耶稣所说的许多「我是」之中,确实用了EGO EIMI这个最强调的写法来表示他自己,请详细的查看便知道了。 这一切,当然有主自我崇高可敬的宣称满布着整卷福音书作为强烈的支持的,举例来说,由五章十九节开始的一段,就是主公开回答犹太人领袖的话。这段话之前有一个恐怖的背景说:「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五18)。这立刻引起一个问题:耶稣真的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吗?让我们来看看,他最少在七处地方特别强调自己与神平等的。 (1)工作平等:「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第19节) (2)知识平等:「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 (第20节) (3)使人复活的能力平等:「父怎样叫死人起来,使他们活着,子也照样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着。」(21、28、29节) (4)审判权平等:「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22、27节) (5)尊贵平等:「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第23节) (6)重生人的力量平等:「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是己经出死入生了」等(24、25节)。 (7)自存平等:「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第26节) 试问谁看了主这些自我宣称的经文,而不同意主与永在的父是完全平等的?犹太人的领袖没有弄错主的自称,同时约翰记录这些事也是为了要叫我们清楚明白这一点。 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因限于我们研究的范围,不能多写几段有关约翰福音的意见;而且(更使我们失望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篇幅来谈论一下使徒约翰自己,他与以弗所的关系,和他写这福音书之时的背景。 在结束之前,容我们再回转去看一看前言里的另一点: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一14) 这「充满」又是约翰福音书里经常出现的重点中的另一点,而且也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它就在这前言的第十六节那里再度出现:「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这里指出那「丰满」是藏在主里面的,而且又是可以分给人的,于是在以后的篇章里就发展成为两条线:(1)丰满的恩典使人复兴;(2)丰富的真理启示出来。前者发展在主的工作上;后者发展在主的话语上。 但是我们说要特别留心注意的特征,就是这个「丰满」宣称那位成了肉身以后的主是真实可靠的神。这样一来,立刻就反证了那所谓「虚己论」的说法是错的。这理论告诉我们主耶稣「虚己」(腓二7)到了一个像普通人会做错事的地步。 「虚己论」的基督绝对不是福音书所说的基督。根据「虚己论」的行法,主的知识「足够用来传讲天国的教义,但并不足用来解答学术性的和评论性的问题。」所以,主耶稣靠着这些知识「只能像普通人一样说话。」但是,根据约翰和对观福音书的作者记载,这完全是相反的。 这里我们只看约翰所见证的,虽然不多,但只需要几个见证就够了。那不可磨灭的第三章之前有一段解释的话介绍这一章说:「耶稣……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为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二24、25)。他不但个别的知道「所有」的人,而且还知道人的内心,这不是超过人类又超过自然的知识是什么? 我们想起他怎样把那叙加的妇人过去所作的都说出来;又想到他在相隔足有一天路程远的地方医好那大臣的儿子;想到他在五十里以外知道在伯大尼的拉撒路刚刚死了;想到他告诉他的两个门徒,在某地方他们会看见一匹他所需要的拴着的驴驹子——其他的事迹不用说了。 我们又想起有好几次他自我宣称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八58);「我是……真理」(十四6);并多次的预言或远或近的将来(二19,三14,五28,十二32,十四3,十五26,十六1~4等)。我们想到这一切,又想到许多其他的例证,于是我们就要面对一个不能避免的结论,指出这并不是「虚己」落到一个常人的地步,而是有一种超自然的「丰满」在主耶稣里面。 若说我们的主在世之时,可能在某几方面曾停止运用他那神的属性来行事,这一点我必定赞同;但若说他的生存是完全没有神的属性的,那就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了。把他成为肉身的事说成倒空自己,连神的属性也倒空了,这就等于否认他是「道成肉身」,只认为道成了一具死尸吧了——这种说法既带有侮辱的成分,是完全不合理的。 约翰在开始之时所论道成肉身的经文,正好解释和比对保罗在腓立比书的「虚己」篇。两段经文应该放在一起研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保罗写腓立比书二章五至八节的目的有什么怀疑,其实「虚己」只与主的「形像」(morphe)或表达方式有关,与他本质是全无关系的(6、7节)。当我们的主「虚己」(ekenosen)为要成为肉身的时候,他是脱离自己未成肉身之前的形像,亦即是脱离他的「荣耀」,足他在「未有世界以先」与父所同有的荣耀(约十七5)。 我们无法明白他怎样脱下未有世界之前的荣耀,也不明白这个转变的奥秘,但我们能了解,他既没有也不能摆脱他在永恒里之时的本质。我们不能明白他那神而人的双重属性的奥秘,但根据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事实证据,我们却能理解到那位「我是」就是成了肉身的「道」;又知道他那联合在一起的人性,是有圣灵赋以超自然能力的,所以这样属人的部分,才能成为那位神圣的「我是」所使用的完美器皿。 再看这第四本福音书中的基督。除了纯属自然的部分之外,他里面还有永远分不开的超自然部分。除了「虚己」之外,他还被无限的充满。与「虚己」相对的,主是一位神圣的「PLEROMA」——意即一位有「神本性一切的丰盛」变成他的形体的主(西二9)。我们在每一个神迹里都看见「「丰满的真理」。假使你把约翰福音里所有的都看了听了,你会赏识到约翰的话——「我们看到他的荣光」,是你从来未赏识过的。 临别的回顾 当我们要放下四福音书的时候,很自然就觉得,这些简短的研究课程是不够用的;但当我们想到,这些课程必然帮助了读者,又曾指引给读者许多深入研究的途径,我们就得到安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卷福音书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或着重点,太过强调它们的分界线是不智的。但它们各有的着重点却不能忽略,因为这些不同的着重点合起来,就变成一个奇妙四重完整的福音真理。我们现在已经研究过四福音书了,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好使我们对这四部合一的福音有清楚的焦点: 马太 那位应许要来的在这里; 看他的自白。 马可 这是他工作的表现; 看他的能力。 路加 这是他的样貌; 看他的人性。 约翰 这是他的真像; 看他的神性。 啊!何等奇妙的一位救主!我们该如何的宝贵他、爱他、高举他、见证他、赞美他,渴望那大日子来临让我们可以亲眼瞻仰他!因为我们所有的缺乏,他都以自己的「丰盛」充满了。这丰盛藏在他的形体里,为的是要分赐给我们。「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但愿我们不断的领受,因为他来是要叫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 又愿我们不断的服事他,在约翰福音的末章,他的临别赠言里,他告诉我们服事他的三个重要资格,第一、「你爱我么?」(廿一15、16、17);第二、「你要喂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15、16节);第三、「跟随我」(19、22节)。 是的,这是三个基本的条件——深深的爱他,接受他所托负我们的,并委身来跟随他。让我们定睛看准化在约翰福音里最后的一句话: 「直等我来」 ——这是何等可爱的前途美景! 分别前的几个问题 (1)为何有了约翰福音所载的,对观福音书描写主耶稣的事才算完整? (2)在那三方面,约翰福音特别使人更明白其他福音所载的? (3)由主受洗至他开始在加利利传道之间,相隔了多少日子? (4)加利利的传道事工最适合是插在约翰福音那一章的末后? (5)为何约翰福音第五章所记载的节期既不是逾越节,又不是住棚节? (6)约翰记载了三个逾越节,这与主传道时间的长短有何关系? (7)约翰福音有那主要的三个分段大纲? (8)约翰福音有何主题?那一节经文是钥节? (9)约翰福音有那八个砷迹?这些神迹串起来带出什么重要的意思? (10)「道」与「子」这两个名称的意义如何相辅相成? (11)主耶稣多次说的「我是」;带出那七个大主题,这些经文记于何处? (12)约翰的前言怎样纠正了那所谓「虚己」论的错误? 一本写给知识阶级的福音书 周联华 经文:约翰福音一章1节 话说当年的福音传布极快,到了九十年代在外邦小区中信福音的人士已经不仅是犹太人(一个为人瞧不起,到处流浪的民族)、奴隶、妇人,和小孩子了;也有许多上层社会中的有识之士。他们是读书人,他们要读书,但是一看到当年流传的耶稣传,他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难道耶稣就是为了那些在困苦倒霉中的人;那么,我们呢?耶稣在当年有没有接触过上流社会中的人呢? 相交无白丁 第四本福音书中给我们的印象,耶稣的相交中没有白丁,白丁都在前三福音书中。 福音书一开头就用很长的十八节内容讨论「道——洛哥斯」,这是相当于今日科学家讨论「核子」一样地热门。当年知识阶级一读第四福音时就会感其中有「内容」,值得一读,尤其他的「道成肉身」(一14)更是神来之笔。 第三章,耶稣和尼哥底母谈道,连尼哥底母都口服心服,这一段书内容固然精彩,而用字之精彩是当年学者一定会拍案叫绝的!耶稣的「风」和「灵」巧妙讨论(希腊文是同一个字),又有「重」生和「从上面」生的「一字二用」,那是使知识阶级佩服的句子。 全书中一大堆的「我就是」;我就是光,我就是生命的粮,我就是生命的水,我就是好牧人,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真葡萄树,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生命(他也说:我就是复活),我就是真理。套用我国人一句话,「雅俗共赏」;这些文章使希伯来读者和希腊读者都能共赏。希伯来读者欣赏他的「我就是——有耶和华的含意」,希腊读者欣赏他的「光」、「真理」、「生命」、「道路」等的抽象观念。 只有两处地方耶稣似乎跟没有地位的妇女讲话了:一是他跟撒马利亚的女人谈话,这一段许多学者认为是别有用意,撒马利亚女人就是撒马利亚地区,而五个丈夫刚好有五种异族人在他们的地方;另一处是一个正在行淫的婢女被抓住的故事(约八1—11),相当多学者从手抄本来研究认为这一定是耶稣的故事,但是不一定是在约翰福音里面。 作者是谁? 如果作者就是那位在加利利海滨的渔夫,他的进步除了神带领和灵感外,没有第二个解释。他怎么能从三十岁以后努力求举(他还做其他很多工作),到九十岁有那样的成就是难以令人相信的。他的约翰福音文体简直就相当于我国的胡适之先生之笔。约翰用最浅的白话文讨论最深的观念,便当时的学者都承认他的学术地位,而使上层社会人士愿意跟他交往。 他的文章中保留了最多巴勒斯坦的地方色彩(如耶稣施浸地方,受审地方等),保留了最多弥赛亚观念(如神的羔羊等),最适合东方人的思想(如神秘主义倾向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约十七21),最适合希腊人的沈思默想和推敲的倾向(如他的许多抽象观念和要求信徒——看啊,神的羔羊)。 跟前三福音书的关系 一位细心的读者读完了前三本福音书,再读约翰福音会感觉到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前三福音中,耶稣唯恐别人知道他是弥赛亚,而约翰福音则唯恐别人不知他是弥赛亚。最明显的例子是洁净圣殿。在三福音书中记录在耶稣公开传道之后,而第四福音则放在耶稣传道开始之时。除非有人认为耶稣会经两次洁净圣殿(的确许多传道人采用这种说法),不然两者中间只有一个是准确的。在下倒是认为两个都对:前三福音记载了历史先后出现的次序,而第四福音是用神学的眼光来记载,同样有理之至。 这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近代科学的历史方法,那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在以前记载历史事实以客观的先后次序和主观的历史了解都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第四本福音书和前三本福音有着讦多不同之处,这是事实,我们接受它们就是啦!而且可以给我们更多认识耶稣的资料。 东西文化交流之先锋 上面已经提到约翰能融会贯通,同时满足了犹太人和希腊人的要求和需要。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基督信仰是从犹太教的摇篮中生长起来的。当时的基督徒读的是犹太教的经卷,守的是犹太教的礼仪,他们自己就是犹太人,他们怎能摆脱犹太教的规范呢? 最大的功臣是保罗,希伯来书的作者(这两位容后再说),和约翰。尤其以约翰最为难得,因为他是生长在加利利犹太本土,而能吸收希腊文化到一个程度,激起希腊学者的共鸣,再说一声,「了不起!」要知道他仅是一位加利利的渔夫,不是海洋学院的毕业生。 把「道——洛哥斯」观念当作便桥,抢滩攻下希腊领土是约翰的眼光和瞻识。这一定是神的启示,人不可能那么聪明! 哪一天有机会浅说教会历史的时候,读者才会知道约翰的贡献,因为再过一段时候教会遭遇到在希腊社会中生死存亡的搏门,而教会最后获胜的武器就是「道的基督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