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全书综合例证与灵感集锦 【约翰福音--一本充满数字的书】 四边形的爱 关于「五」的一章 三扇门 三个奇妙的场景 主耶稣的七大名字 三日 七大喧称-----我是(I am) 三处的火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十三34) 父爱子(约三35、五20) 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十七23) 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约十五9 ) 四边形的爱 我们经常谈及神的爱是圆形的,但今日我希望你能够想一想这爱是四方形的。其实,神的东西是建基于四方形之上的,例如天城、烧祭物的坛和烧香的坛,还有大祭司的胸牌。 一、看看以上的圚示,最上的字句是关乎神性情的位 格,是属天、永恒的;这原则千百万年来永不沾染世俗。我们的主从未怀疑过父神对祂的爱,即或当主耶稣受苦、被钉 十字架和被弃绝之时,祂似乎可以这样作。当祂呼喊:「我 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十五34)祂只是怀 疑神的方法,而不是祂的爱。由此我们才可以知道罪的可 怕,甚至令神需要因此离弃祂的独生子。所以,我们的主是 完完全全的享受和安息在父神的爱中。这是何等宾贵的敎训呢!你会否认为在某些时候神已经放弃了你呢?请不要相信这些谎话。父神怎样爱子,祂也怎样爱我们。 有很多事情可以证明父神对子的爱。在约但河和山上,父神打开了天空,然后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 的。」父神也已经将万物交在基督手中。还有,父也让子参与祂所作的一切决定,又将自己所作的一切指示给祂看(约五20)。这事实也有少许成就在我们身上——祂同样喜悦我们,因我们在爱中被接纳,祂也向我们启示祂的思想和计划。就这样,我们被带到天上的境界,正如在上图中上方的 那条线不会触到地面一般。这是眞正的天堂可爱之处。 主耶稣曾经在父神的爱中感快乐,而在祂顺服神的路上祂实实在在经历这样的爱,正如祂说:「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约十17)在约翰福音中,主耶稣谈及父神对祂的爱有七次之多,但只有一次提及祂对父的爱,那一次就是在约翰福音十四章31节:「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 我们也可以从祂代罪人而死完全看见这份爱。 二、「……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十七23) 当我们还作罪人之时,祂已经爱我们,而且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使我们借着祂得生(约壹四9-10、罗五8)。 但父神对我们的爱原显在祂使我们成为神的儿女一事上(约壹三1)。主耶稣希望全世界都知道:父怎样爱子,父也怎样爱我们。这是何等的福气啊!神也最乐意我们知道 这份奇妙的爱,天天都享受它,活在这爱的能力之下。基督 说:「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己经爱我。」〖约十六27) 另外,即使没有子对我们的爱,父爱我们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可以享受神的大爱是因为我们对神的爱有反应,正如约翰福音十四章21-23节所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西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 在这几节,父对我们的爱是建基于我们对基督的顺服和对他的爱。唯有我们的生活是蒙神喜悦时,我们才可以明白父神用怎样的爱来爱子。在圆中,这条线是垂直的,是从天降下来的一由父神到子,然后再到我们。从亘古以来唯有子才能明白和享受的父神之爱,今日我们也有份儿了。 三、耶稣爱我们如同父爱祂(约十五9)。之前我们提及父神的爱从荣耀中降到我们身上,其贲子的爱也是如此。祂如父神爱祂那样爱我们。以弗所书五章25节吿诉我们,祂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加拉太书二章20节也表达这样的意思:「神的儿子……祂是爱我,为我舍己。」此外,罗马书八章35-39节使我们确信一切都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四、我们要彼此相爱《约十三34)。第四条线是平行的;既然上方的那一条线代表天上,下方的那条必然代表地上。在新约中,我们可以找到25处有关信徒要彼此相爱的教训。为何在圣经中这个教训特别多呢?因为我们特别需要它。我们相爱,世人就知道我们是他的门徒了。众圣徒的相爱合一是为了使世界能够相信基督(约十七20)。 爱是基督敎信仰的原动力。正如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暗示,爱就像汽油一样使引擎发挥功用,也可以防止摩损。 爱不只是情感,也不是盲目的:即或看见了所爱的犯了错,我们也会同样的爱祂。爱就是恒久忍耐,不使其它人受苦。爱不会轻看罪,却会牺牲自己,而不会牺牲他人。「我们若 爱神,又遵守祂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约壹五2)但是世界又如何得知我们彼此相爱呢?就是靠我们的行动。 我们又如何能彼此相爱呢?在圆中,画出左右边垂直的线,然后在他们的底端以横线连接起来。让父神向我的爱和主耶稣向我的爱充满我们的心灵,这样便会产生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也爱神的子民。圣经徒从来没有说过透过传福音世 界就可以得救,但约翰福音十七章敎训我们:门徒的相爱合一能够使世人相信基督。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彼此相爱吧! 有关「五」的一章(约五) 在圣经中,数字「五」代表人的软弱、他的责任和他与神的关系,这个关系在这章开首时的一个故事里带出来。有一群百病缠身的病人躺在毕士大的池子旁,天使在某一个季节便会从天而降来搅动池水,谁先踏进池里,谁就得轚治。 这里生动地描述了一般人认为从神得着祝福的方法。根据一般人所接受的想法,神只会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但在这个故事中,神的灵使我们注目于一个病人身上,这人诚然代表了所有罪人,他没有能力令自己得着医治,也没有人帮助他。那个池子只显出他的绝望和无助的状态。像这样,律法也证明人是完全无力帮助自己。当基督来了,那个池子就变为无用;因为借着祂大能的说话,那个病人立即痊愈了。因为神的爱子从天来到地上,为我们的罪而死,每一个罪人就可以借着相信祂的话,立即得着拯救。 主向这个人问了一条有五个字的问题:「你要痊愈吗?」在这个池边有五个廊子,主又问了一条有五个字的问题。 然后,我们在这一章里看见有一经节蕴藏着「五」个宝贵关系 ----约五24 : 「耶稣说:那听我话,又信那差我来者的, 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己经出死入生了。」 神透过这节经文祝福了千万的灵魂。这像是一个有五个关连的金环.子,将信主的罪人与神连系着。有一点必须补充 的,就是在这一节的希腊文中,是没有英文版本中on这个介词的。在圣经的表达中,基督是罪人得救的信心对象,而不是父神。若果在英文圣经中,将on这个介词加在这节中,会令人以为当罪人相信父神,便会被带领相信基督。但情况是刚刚相反的。 在这福音书,只有一处记载神是信心的对象(十二 44)。所以,我们应当明白透过相信基督我们便是信神了。 基督首先成为信心的对象,而不是父神。换句话说,人只可 以透过相信基督而相信神、得着救恩;在这卷书的五章23 节以另一种方法说明:「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约五23)这真理驳倒了一神主义、犹太敎主义和其它假宗教。凡听从基督的话,就是信神,原因很简单:因为基督就是神。在此处,耶稣说明了他的话的权柄实在等同于永活神的话。 在这章,我们的主拥有五大职贵 1.工人( 17节):祂作事如同祂父作事 2.赐生命者( 21节):祂促成祂心中所定意的 3.使死人复活者( 28-29节):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祂的声音,然后就出来。 4.审判者( 22节):父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 5.见证人.(31节、八14):祂是为自己作见证的。 这章还有「五」个见证: 1.基督( 31节) 2.施浸约翰(33节) 3.祂大能的作为(36节) 4.父( 37节) 5.圣经( 39节) 这里有何等丰富的证据,证明祂实在是那位祂所宣告的!律法需要两三个见证人,但祂预备了五个。在31节,我们的主说若祂是为自己作见证,祂的见证就不真;而在八章14节,祂宣吿说祂虽然为自己作见证,但祂的见证还是真的。这两节经文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但其实是没有冲突的。在五章31节,我们的主所表达的意思是:无论祂的见证是多真实,但若以法律上的证据而言,这是不足够的。一个人自己的见证必须被证实才算为有效,所以主提供了确实的证据------施浸约翰、天父、圣经和他大能的作为。在此我们学了个功课:若果主没有叫我们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相信祂的话,我们就不应这样行。我们也不应该期待当我们不被人认识的时候,就在基督徒群体的相交里被接纳;我们应当借着额外的见证,例如一封推荐书,或在哪里认识我们的人作见证。 在这章里「神」这个字出现了「五次」,「子」有两个「五次」,「父」有三个「五次」。 三扇门(约十 2,7,9) 真牧者是从第一扇门进入的( 2节)。羊栏是指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所在之处;他们是神的羊,正如经上常常强调。律法的墙约束了他们。走过了被律法支配的漫长黑夜,他们被关闭,得不到恩典的自由一就是神现在要带给我们的。当然,他们曾经跳过了这些栏,各人都走迷了路,各人偏行己路。然而,我们看见旧约的律法仍然支配一切,将羊关在栏中。 神委派了羊的牧人看顾祂的百姓。有些寅在是眞的牧人,照料人民,但不少牧人都是假的、不値得信任的。他们不但没有馁养和照料羊群,反而专顾喂养自己,将羊的毛剪下来盖在自己身上。先知耶利米,以西结和撒迦利亚也提及这些假牧人。这班人就是主所论述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 进去的牧人(约十1 ),他们是贼、是强盗。先知们预言有 —位要来作羊的眞牧者,正如以西结书卅四章23节说:「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们,牧养他们’就是我的仆人大卫。他必 牧养他们,作他们的牧人。」以赛亚书四十章10-11节反复 述说这预言:「主耶和华必像大能者临到;祂的膀臂必为祂掌权。祂的赏赐在祂哪里;祂的报应在祂面前。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 当耶稣来,祂明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祂是从门进入的;祂从不在夜间爬进去的,就是贼和强盗偷窃的时候,但祂总是在荣耀的清晨从门进去的,正如眞牧人应当作的。这代表当主来的时候,祂必按着经上预言祂的话而来。所有与那要来的眞牧人有关的预言都在主的出生、在世和死亡上成就了。毫无疑问,祂就是那位要带领以色列人离开羊栏的牧者。 看门的给祂开门,羊也听见祂的声音;但是,噢,不是所有羊都听从祂的声音,正如在第4节所说,祂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自己的羊领出来,又放出自己的羊。在以色列中,有很多人不愿意听从祂;他们拒绝祂,宁愿留在羊栏中 (律法),也不愿意让神带领他们进入祂恩典之自由中。或许主所带领出来的羊群就是那十二门徒和其它跟从祂的门徒;相对来说,只有少数人是听祂的话而出来作祂的跟随 者。主是按名的呼召他们;你还记不记得祂是如何按名的呼召那早期的门徒呢? 「我就是羊的门。」( 7节)第一扇门就是预言之门, 我们的主也是从它进去成为牧羊人的。第二扇门就是呼召之门,主的犹太群羊透过它离开羊栏跟随主。神的恩典使他们得以离开,就如今曰神的恩典也使我们腌离律法和人的工作之约束,得以进入神恩典的完全自由中。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这就是第三扇门。在这里,主带领人进入,而不是离开。这些羊正描述那从来都不属于里面的外邦人。就以色列这国家而言,我们是外来人;就应许之约而言,我们是局外人,没有指望,在世上也没有神。在此处,祂没有按名叫祂自己的羊,不像祂向十二使徒般个别的呼叫他们,但这里神的呼叫是普世性、全球性的:「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翰福音三章16节又再重现眼前了。这里,祂带领羊群进入的不再是羊栏(就是祂带领那些犹大群羊离开的地方),而是基督信仰中所带来的自由和祝福。信主的人进到哪里,享受神的恩惠,就是好牧人藉祂的死而使我们得着的;然后他们到处去向有需要的人传讲神的恩典。藉此两方法,信主的人就能得草吃,因为除了默想和敬拜之外,服侍也使我们得着灵食。 这「出和入」跟彼得前书二章的一样。首先,我们是圣洁的祭司,将属灵的祭献给祂;然后,我们也是忠心的祭司,吿诉百姓那带领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之神所配得的赞美。 三个奇妙的情景 施浸约翰看见圣灵从天降下,彷佛鸽子一样,住在主耶稣身土(约一 32-34)。 使徒约翰看见基督的肋旁有血和水流出来(约十九 31-35);他又看见空的坟墓里有细麻衣,就信了(约廿3-9) 这三件大事只出现在约翰福音中——但记这些事为要叫你们信(约二十31)。神要我们知道我们的信心不应建基于无拫据的传言上,而应该是在一些亲眼看见这些事的人,因他们必见证他们所见的。这三件事见证了基督的生、死和复活,每一件事都强调一个事实:基督实在是神的儿子。这些事使我们注意到基督这位格的宝贵,让我们知道祂一切工作的价値;正是因为祂的身分,祂的生命、死亡和复活都拥有无比的价値。 一、施浸约翰看见圣灵从天降下,彷佛鸽子一样,住在基督身上。很明显,即使圣灵一般是看不见的,在经文中祂却取了一个看见的形体,让约翰看见祂。正如施浸约翰所说,这就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为何?答案就是:主领受圣灵、让圣灵住在祂身上,发生在祂钉十字架之前,也表示比我们先领受圣灵。除了在这里住在主的身上以外,圣灵从来不在基督受死之前永久住在任何人身上。在约翰福音七章39节,我们知道:「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除非救赎之功完成,人不能和不会领受圣灵住在心内。但耶稣却能领受圣灵,证明了祂不单只是人,而且祂是最独特的一神的儿子。 旧约已多次说明这个事实。请想想:鸽子从挪亚的方舟飞出去又回来,是因为外面没有可安歇的地方。然后,鸽子第二次再放出去之后,在牠口中含着一片橄榄叶回来。这就证明了在那荒茫的太海之中,鸽子却找到了一棵有青叶的树;鸽子就在哪里休息,然后,将一片叶子带回方舟。当挪亚第三次将鸽子放出去时,他再没有飞回方舟了。 这事实将神的掌权如一幅画般呈现出来。首先,在挪亚的日子,我们看见全地都被审判的大水所淹没,鸽子(代表圣灵)在哪里也找不到安息之处。我们在创世记一章2节也读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在神施行审判的地上,神的灵没有安息之处。这说明了无论在任何时代,由撒但掌权直至基督来到这世界的时间,罪一直支配着这地;神的灵根本无法在这时间中找到一处安歇之地。鸽子在地面上来往,却始终找不到住处。在那时,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完全得着神的喜悦。但鸽子在这时候再次来往,这次他竟在这个完全荒凉的世界中——一个被罪和死掌管了许久的世界一找到一棵绿树。更奇妙的是:这不只是—棵树而已,而是一棵在可怕的大洪水淹没大地之后仍然能够长出叶子的树!这描绘了一个宝贵的事实,就在这个罪和死的世界里,在死亡掌管一切之中,仍有一位是「眞正的绿树」:当那些妇人为耶稣走上各各他之路痛哭,我们的主自称「有汁水的树」(路廿三31),又说:「不要为我哭! 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哭……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廿三28,31) 在这罪恶的世代中,只有那一位是拥有生命的,鸽子可在哪里栖身。鸽子代表圣灵,圣灵住在耶稣身上,证明祂就是唯一拥有生命的那一位,而其它的都死在过犯和罪恶中。之后,鸽子口中含着一片叶子回来。留意经文说这片橄榄叶子是「新拧下来」的,而不是从地上拾到的;这是一片刚从树上拔下来的叶子。耶稣受死之后,圣灵便与十字架的信息一同到来,也与一片诉说生命与平安的橄榄叶子到来; 它被拔下来,为要向我们述说死亡,也吿诉我们生命是从基督宝贵之死而来的。这就是圣灵向活在今日这世界里的罪人要传讲的信息。那鸽子曾经住在基督里,但因着基督的死,现在便临到每一个得救的灵魂里。但圣灵在基督受死前已经住在祂身上——只是在祂死后才住在我们身上。这就是约翰福音一章33-34节的重点了。 另一个美妙地表达这真理的旧约范例是在出埃及记二十九章,与亚伦和他众子献祭有关的。亚伦是预表基督的大祭司,先被油所育(出廿九7),然后用血(出廿九20-21);但他的众子是先被血所膏(20节),然后才用油(21节)。 只有亚伦是首先被油所膏的(7节),因为我们的主在祂流血以先领受了膏油(预表着圣灵)。亚伦之众子预表信主的人,即彼得前书二章所提及的祭司圣职,他们在基督死了以后才得着圣灵。噢,神宝贵的话语是何等完全啊! 二、使徒约翰看见当主耶稣挂在木头上时,肋旁有血和水流出来;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主耶稣身上,也同时证明祂是神。众人皆知,当人死后,没有人会再流血的。当心脏停顿,血液不再流动,血管收缩,血块形成,血流阻塞。但约翰竟然看见当士兵刺穿主的身体时,血和水从他肋旁的伤处涌流出来;无疑地他感到非常惊讶。约翰承认他记述的事的确难以置信,所以他向我们保证(十九35)他实在看见了这事,并且将它记录下来,是真实的记录,保证他所说的的是眞实的。有人认为约翰当时神智不清,或是太激动,或是太伤心,或是太恐惧,以致他在信中作出这样的前设,因他所记录的是人类历史中未曾听闻的。 有预言说神的圣者不见朽坏(编按:诗十六10),那流出来的血实在见证这话。在这里说明的一件事:不是主耶稣死了(因为在祂流血之前,已经死了),但它吿诉我们谁死了。我们所得的福气都是由于为我们死的那一位。我们所谓的死和牺牲算不得什么,唯有那无瑕无疵的羔羊之死才有意义;这个神迹正表明了这羔羊。神已经偿还一切的罪债,一切便已经还清了。所以我接受了这证据,就像我接受了偿还债务的支票一般。基督的血就是那支票,这支票证明基督——神的儿子一一已经还清所有的罪债。 三、使徒约翰看见坟墓里的细麻布,就信了(约廿8)。 他信什么呢?明显不是耶稣已经不在哪里——这个他自己也可证实。其实,石头从坟墓滚开,不是让主出来,而是让门徒进去。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时是裹着麻布的,但我们的主却没有。 祂将那些细麻布留在墓里,为要证明祂已经复活了。首先,那些布证明门徒没有偷走了主的身体一一正如士兵撒谎的话。因为若果门徒偷走主的身体,他们不可能停下来将那些布脱下来,因那根本是没有可能的!其次,主留下细麻布在哪里有一个清楚的目的,这是非常明显的。 只有一个结论:不是那些存在的细麻布有意义,而是那些布怎样存在而证明主的复活。那段记载是:约翰看见了就信。此处只说明他相信主已复活,而看见了那些细麻布只是进一步为约翰提供证据而已,证明主奇妙的复活;第九节再次强调这一点:「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当他们看见了那些证据,就相信基督已经复活了。 这里还有一个神迹:那细麻布摆放的位置证明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那些布刚刚放置的模样正是它包裹着主身体那时的模样,只是主不在其中了。主把它原封不动的留下来,实在完全是一个神迹。试想想:将汽车的橡胶胎从它的包装里折出来,又要令那包装丝毫没有变!主的复活就像这样。约翰看见细麻布,又看见包着主的头之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而是放在另外一处。 「看见」(see)这个动词在第5,6,8节的三种不同用 法极有启法性和趣味。在希腊文中,三处地方都运用了三个 不同的词语,以表示程度的增加。在第一处,当约翰从坟墓 外看往内看,看见有细麻布,所用的词语是简单的「看见」, 意指是用眼睛看;这是一般人经常都作的,即看而不留意。 之后彼得进入去,走得更近,看见那些布,但他比约翰看见 更加仔细,所以他更仔细的看,就是我们在第七节所见的资 料。这里的「看见」,是指留心的看、注视或思考。然后约 翰亦进去,看见并相信了。这里用的「看见」是最强烈的,意思是「知道」(know);因此,第九节表达他们还不明 白圣经。这里的「视线」等同「知识」(明),因 为看见就产生正面的确信;因为看见这些,他就知道主已经 复活了。 这三种不同的「看见」是何等的重要呢!有许多的人反对圣经和真理是因为他们不是以第三种的「看见」来考査它。若他们随便看一看之后,还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真理,他们就必定知道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任何事情比神话语的宝贵之处更需要这个思考过程,因为内里的真理不能只从表面就可以知道,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和默想,才会产生出正面的认识,以致无人能夺去。约翰看见了就相信,并为我们的缘故将一切经历都记录在他所写的福音书上,但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主耶稣的七大名字(约一) 1.道(The World) 1 节 2.光(The Light) 9节 3.神的羔羊(The lamb of God) 29节 4.基督(The Christ) 41 节 5.神的儿子 (The Son of God) 49 节 6.以色列的王(The King of Israel) 49节 7.人子(The Son of Man) 51 节 耶稣基督这七大称号使我们看见祂福音的一致性,从亘古到永远。它们都在我们所说「时间」的距离,其实只是在永恒中的一点了儿。 1.道 第一节带领我们回到世界的起初。随你喜欢,想到千亿万年之前,道就在哪里。基督曾经是神的代表。我们当承认这是一个靠我们有限的头脑所不能认识的奥秘。但我们却可以享受这真相。「道」这个表达,吿诉我们神要显明自己,而其方法是借着基督。 2.光 如果道带领我们回到一个不知明的亘古时,我们或会说,下一步,光会充满我们的思想,那就是宇宙的创造。神说:「有光……」基督就是光,在创造之前已经显明了。祂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9节)。道理的光,永生和祝福的大光都是来自祂,那真光要照亮一切人。他将智慧的光赐给属祂的人,也将那救恩更大的光赐给所有属天的人。 3.神的羔羊 这里讲述另一阶段,神子之死解决了全世界罪的问题。 4.基督 这个名衔今时今日仍然带领我们。在复活的事上,这是尤其的重要。使徒行传二章36节提到犹太人所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这就是复活主的名衔了。 5.神的儿子 这名衔是约翰福音独有的。他的福音诚然是从天而来神儿子的福音。这也是一个特别有关他与教会的名衔。 6.以色列的王 他曾死过,现在又活了,他是教会的头,当他再来的时候,他要作以色列的王。他将会戴上荣耀的冠冕——不再是荆棘的冠冕,被以色列羞辱时带上的。「犹太人的王」就是为他在千禧年国中作王而设的。 7.人子 这就是他统称的名衔。万物都要伏在他脚下,身为人子,他将会掌权,从东至西,直至地极。除了地上的一切,他还要管理神整个宇宙。 这七个名衔中,我们飞越了亘古之先与世界被创造之时,之后,就是他在各各他山上为我们受死,复活,作教会的头,在千禧年国中作以色列的王,最后是他完全的支配神的宇宙万物。 三日 有一个有趣的事实,连续的三天在第一和第二章被突显出来。施浸约翰在第一天指示我们看见基督,就是神的羔羊 (约一36)。拿但业在第二天看出他就是以色列的王(约 ―49)。在第三天,有一个娶亲的筵席(约二 1)。 在神的话语中,每一字每一句都蕴藏无比的意思。或许 这三天预表着神与人的三段时期,因为三个明显的真理表明在一个重要的次序中。第一天有可能预表今日的恩典或教会时代,第二天预表以色列的日子或苦难的日子(七年大灾 难),第三天则是外邦人或千禧年国的日子(参看(神迹的开始))。 第一天,门徒被呼召出来与他同住(约一 15-42)。第二天,拿但业被呼召然后他认出耶稣就是神的儿子和以色列的王(约一43-49)。第三天,在千禧年国中外邦人被带进祝福里(约一 50至二 11)。这三天在整部约翰福音都可以看见,但最特别的地方是这三天具体地形成了一个神奇的论述结构。 我们可以再次清楚地看见它们在二十和廿一章出现。在二十章,主复活的那天,他向十位门徒显现,犹大和多马不在当中。这是描绘他向教会的显现了。跟着另一个主日,他向不信的多马显现,这实在描绘以色列全家悔改归向神,那曰子就是当他们仰望那位他们所刺伤和钉在十字架上的救主。然后在二十一章,我们看见当渔网撒在海里,这代表万国的海,就是有超过所求所想的外邦人收获了。路加告诉我们一件事,当西门彼得网了许多的鱼,网却破了。不像在这章我们所看到的。这里在以色列中得救了的残余之民正在打渔,但到了那日,当以色列出外打渔的时候,网却不会破掉,相反有极多的外邦人聚集在一处,与以色列之民一同享受千禧年国和永恒的祝福。这三天也可以在路加福音第六章中看出来。耶稣上山祷吿(路六),描述他在天上为我们代求,因为他长远活着为我们代求和祝福(来七25)。同时,他的门徒在狂风大作的海面上翻来覆去,说明以色列在大灾难所受的痛苦,然后才到他们所要去的地方(约六)。 同样的真理亦可见于第十二章。马利亚将香膏倒在主身上说明了教会对主的敬拜。拉撒路的复活描绘出被恢复和被拯救的以色列人。以色列就像拉撒路身患重病(以赛亚书一 章),没有医治的方法,最终像拉撒路一样死了。马利亚为拉撒路悲痛的感慨,实在也是向以色列说的:「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若主在地上与他们同在,以色列全家就不会死了。他没有在哪里,原因是以色列不渴想他。他们拒绝他,钉死他,结果他们不再成为一国。但主必再来,而且要从坟墓中呼召以色列。他如何呼叫拉撒路,他也如何呼召以色列的各支派,那时必有大声向遍四方直至地极(何一10-11、罗十一25-27)。然后在第三天,外邦人也要跟着一同进入。约翰福音十二章19节提到「世人都随他去了」。 ―般来说,我们在第十至十二章中可以看见那三天。在第十章,是将犹太人和外邦人合二为一,就是教会,那一大群的。在第十一章,拉撒路的复活代表了以色列的恢复。在 十二章,当希利尼人(希腊人)来见耶稣时,外邦人也被带 进神的祝福里。以上提及的只是在福音书中一小部份的事件,还有许多表明了基督向教会,以色列和外邦人(包括世上一切人了)施恩的眞理。他所发的光,向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七大宣告——我是(I am) 「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I am)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袓宗的神, 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出三13-15 ) 多个世纪后,有一位走过了加利利海边的,在耶路撒冷这个浮华的城中,充满至高的权柄向着摩西和阿伯拉罕的后裔说话。他将这个惊天地的名衔「我是」(I am)归于自己。 我们实在无法再想出一个更简洁的名字,仍然能够总括神的 所有。不是I was(编按:我过去是,现在却不是),也不是I shall be(编按:我将来才是),而是I am (我是)。 其实这些表达方法都同样说明一个真相,是指着自有永有又自足的至高者说的。但I am这两个字能同时超越时间、 距离、变化、死亡和任何会过去和改变的事物。他就是神!拿撒勒人耶稣向摩西和阿伯拉罕的后裔对话时,他说起这两个字(约八58)。但他们恨恶他的话语和作为,甚至到最后,还要杀死他。他们说他是被鬼附着,但主回答他们说:「我不是鬼附着的。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约八 49-51)他们却响应主说:「亚伯拉罕死了 ,众先知也死了 , 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阿伯拉罕还大么? ……..你将自己当什么人呢?」 主的答案是:他们的祖宗阿伯拉罕欢欢喜喜仰望主的日子。 然后他们又问耶稣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 呢?」 此时此刻,惊人的回应来了,「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Before Abraham was ,I am)拿撒勒人耶稣宣吿自己就是那位带领摩西拯救以色列出埃及的神。犹太人问他有否看见过亚伯拉罕,但他说亚伯拉罕看见了他。在时间和地位上,在亚伯拉罕之前已经有了他。那卑微的拿撒勒人耶稣其实就是那在旧约中自称「我是」(I am)的耶和华(出三)。 约翰福音描述从神生之人的天路历程,彷如以色列从埃及至迦南的旅程一样,这也是我们从地上直至天上的旅程。 基督如何进入在埃及地受苦的以色列人中,他也如何来到受罪恶苦毒的世界里。他向法利赛人说现今人所受的苦害远比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就是罪的苦害,所有活在这世上的人都成为罪的奴仆。 在约翰福音第一章,我们看见那羔羊。在第三章,我们可以读到在旷野的铜蛇。在第四章,从活石中流出水来。在第五章,律法之中也有以献祭为代表的恩典,正如毕士大的池子这事上。律法的目的是使人知道自己的软弱无力。在第六章,就是生命的粮,跟在旧约中出现的吗哪一样。在第七章,在灿烂永恒的筵席。就这样,约翰描绘了神如何拯救我们脱离这世界,在晓野的路上有神的照顾,最后就是到达那应许之地,约翰福音十四章3节的荣耀中。而这一切的祝福 都有神为我们持守,就是那位称自己为「我是」的至高者。 同样,在启示录,基督也称自己为「我是」「我是阿 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启廿二 13)他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也是中间每一个。所有语言文字加起来也无法完全述说他。他说 了第一个字母,就必说最后一个字母。他是万物之始和终, 更是神的心意和计划之始和终。他是首先的,将会成为末后的,而那末后的又要永远成为首先的。就在这福音书中,我们的主「七」次自称他那奇妙的名字,「我是」。那七个事件包含了他的位格和工作的各方面和各特征。它们表明了基督各方面的完美。 1.「我就是生命的粮。」(约六35) 在吗哪赐给以色列人的前后,他们都抱怨神。神首次回应人的抱怨,主说他就是从天赐下吗哪,那实在预表着主从天到地来满足人心灵深处的需要。他回应人的罪和反叛,并不是赐下天使的食物,而是赐下他自己享受的食物。箴言八章30节说,神因他深爱的独生子快乐。但是他将基督赐给我们,并且他开了天,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太三17)神是喜乐的神,如提摩太前书一章11节提到, 他渴望与人分享他的快乐,所以他赐下自己的儿子,使我们 认识他,住在他内,得享他的喜乐。 「我是生命的粮。」(bread
of life)耶稣说:「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此处不单只吿诉我们罪人到他面前就可以得救,而且他会用他的话天天饱足我们。在35节,「来」(come)这个字是表示现在和不断 进行的状态。吃了多年吗哪之后,他们又再抱怨神。但当时,神除了赐给他们祝福外,还降下火蛇,为他们的罪惩罚他们。所以,当基督徒完全对神的话失去了渴慕,神或会将他管教的手按在我们身上。为何神之民总喜欢说「我们的心不喜欢这粮」呢? 留意第51节,主耶稣自称为生命的粮(living bread)。 这是一个比bread
of life更加强烈的字句。当他提到借着死成就了救恩,他用了这个名词living bread。在此,那粮不是 35节所说信主之人的食粮,而是罪人的拯救。赞美神!基 督是活粮(living
bread),借着死能够赐与生命给人。基本上,粮不能将生命赐给人,只能维持生命。然而,耶稣吿诉我们,他就是活粮,为了罪人在十字架上被擘开(broken)才可以将生命赐给罪人。他就是活粮,能够赐生命,又能维持生命的那位。 犹太人惊讶地说:「他怎能将自己的身体分给我们吃 呢?」如何?擘开他。他必须受伤和被擘开,在人吃了得着生命之前,他必须死亡。一边分享这粮,另一边使它完整无缺,这根本是没有可能。若然要人得生命,基督是必须先死亡。他献上自己为我们死了,好让我们也将自己献上为他而活。主能够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他也能够用自己全鉴的祭喂饱全世界。 让我再提醒大家,基督是救恩的粮,也是基督徒生命和成长的粮。人必须用信心吃他肉和喝他血,才能得着永生(54 节)。同样,基督徒必须得着主的供应才能常住他里面,与 他有深深的交流。就是透过神的话,我们得着基督的供应。 你有没有像以色列人一样每天都在旷野收拾吗哪呢? 再次,我们要提醒自己,主的筵席中之预表在基督的肉和血表达出来。你有没有参加基督的筵席,纪念他的死,听他的吩咐纪念祂,直至他再来呢?若没有,你就错失了每一位信徒在地上都可以得着最甜美的时刻了。 2.「我就是世界的光。」(约八12、九5) 若施浸约翰是一点灯光,主耶稣就是太阳所发的光茫。 这就是主耶稣基督与相信他的人最大的分别。 第八章开首说及一个犯了很多罪恶的女人和许多男人如何被带领到基督所散发的光中,第九章又说到一个人被光照。他圣洁的同在所发的光茫不单显明人的罪,也会改变人归向神。第八章那淫妇和第九章那瞎子认识基督拥有能够医 治人的光。然而,这两章中的法利赛人被那圣洁的真光揭示他们的罪,并且他们不喜悦救主的同在,反喜欢自己的罪恶。 在约翰福音九章5节,耶稣说只要他在世上,他就是世界的光。因此,现在他已经不在这世界,他就不再作世上的 光。在这段期间,我们这班属他之人便成为了世上的光(太 五14)。主已经去了,在那真光的家里荣耀地发光,而我们留在这黑暗的世界中为他发出光茫。 在经上,我们被称为「灯(lamps)「烛台」(candlestick) 或「星」(stars)——为了基督所各自发的光。我相信教会在经上是比喻作月亮的,而我们的主则是太阳,我们知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出光茫的。只是借用太阳的光,作出反射。 所以,我们就是他的教会,不应容许任何事物阻隔在那公义的神和我们中间,使我们能够在这黑暗的时代中反照他的光来。当地球出现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我们就看见月蚀。同样, 当这世界出现在主和我们之间,我们就没有光茫反射了。若果我们活在他脸光前,那就是活在他话语的光中,神所有的荣耀就会从耶稣基督的脸和我们心里散发出来。 3.「我就是门。」(约十9) 约翰处理最深广的真理时,采用了最简单的符号和语言。有什么能够比耶稣就像门的表达更加清楚呢?除非我们 在荣耀中,否则我们仍然是神所设立的学校中之婴孩。尽管是最长进的圣徒,他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我们都等候那一日,就是神以一种超过我们现今所能理解的方式向我们说话。「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十三12) 基督就是罪和形式主义〔编按:或律法精神〕的出路一 一离开一切不属神的东西,进入时间和永恒中一切的祝福。 基督正是这门(the Door),而不是一扇门(a door)。当只有一扇门存在时,我们根本不会产生困惑。「凡从我进来的, 必然得救。」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这实在是一扇欢迎所有人的门。另外,门不是半开的,如诗篇所言,这门是大开的。 没有例外,所有人都是借着基督进到神面前。同样,这扇门将信的人关在内,将不信的人关在外。在基督里,我们同时 看见拯救和审判。 当信的人用信心进到基督面前,他就应当每天进去,或出或入,他们都得草吃。在天上,我们就不再出入了。我们现在进去得尝他丰富的恩惠,出到世界去述说基督;进去敬拜,出去服侍;进去吿诉他我们所有需要(来四16),出去满足别人的需要。「进入」往往都必须在「出去」之先。 在里面,效法基督使心灵得益处。在外面,见证他成为 我们的食物。当我们在他的同在中学习,敬拜,默想和祷吿, 我们就不断成长。此外,当我们出去帮助罪人和圣徒们,我们的心灵也因此成长和得草吃。真实的,我们到主基督前得草吃喂养自己和喂养他人,因为有给人的,就有加给你的。 4.「我是好牧人」(约十11-14) 身为一个牧人,他要供应群羊的需要。给他们安息,恢复,带领他们走正路,安慰他们,保护他们,最后就是安然地领他们回家。牧人的角色是我们的主一个最美丽的描绘。旧约中许多的伟人,例如摩西,约瑟,雅各,大卫和其它人, 他们都是牧羊人,他们也同时让我们看见那完美的大牧者的一些吸引之处。 大卫是一位贴近神心意的人,他只是用单手,就打败哥利亚,因为大卫看他为伤害神所牧养之羊群的狼。曾经有狮 子和熊想要抢劫群中的羊时,他就把牠们打死。而哥利亚只不过是另一头狮子或熊要来伤害神的羊群。大卫曾经冒着生 命危险从狮子爪中救取一头小羊。但我们的主不单冒生命危 险,更舍弃生命来救他的羊脱离撒但的权势,以及使千万罪人脱离永远的灭亡。他跟随羊的脚踪直至找到他们。看哪!我们的得救带给他何等大的痛苦和代价呢? 蒙恩得救人常有, 知主经过奈何无。 穷山恶水森幽谷, 千辛万苦寻迷羊。 当雇工看见有狼出现,就立即逃走;但主必聚集群羊,将他们放在他心怀。在以赛亚书四十章11节,我们看见主 耶稣用膀臂聚集羊羔;在路加福音十五章5节,他扛羊在肩上回家去。在约翰福音十章27节,他走在羊群前面指引他们。羔羊就此被带进他的胸怀,因为初信主的人需要主耶稣温柔的爱。但那些久信主的人,主将他们扛在肩上,那是一 处充满力量的地方。因为他们需要主新鲜的恩典来维持生命中不断的争战。许多人也观察到以赛亚书九章6节提及政权 必担在他的肩头上。我们的主如何发挥巨大的力量托住万有,他也怎样托住在圣徒中最微小的一位。对信主的人,这是何等的安全感呢?耶稣要背负起毎一个属于他的人直至 他们回到天上的家乡。最后,他引领群羊,且走在他们前头,走上那正路。 至于那好牧人,他曾为我们死,现在活着又顾念我们。我们读到有关雅各的事——另一个在某方面似基督的牧人,但他却阻止不了敌人来抢劫他的羊群。但主却对圣徒说 父赐给祂的,祂一个都不掉弃。 耶稣不只是好牧人,他也是大牧人(来十三20)。爱与能力都属乎他,借着在我们心里工作,他使我们有能力作 他的旨意,使他的眼目喜悦。他就是那牧长(彼前五4)。 在他的掌管下,还有其它牧者在服侍。彼得就是其中一名, 而他亦催促各长老喂养神的群羊。之后,牧长便会将不能朽坏荣耀的冠冕赐给他的仆人。若不计较个人利益,这世上就没有比照顾神所爱的子民更高尚了。彼得是受命照管基督的 群羊(约廿一);彼得曾起誓不认主耶稣,但主仍要挽回他 的灵魂(诗廿三3),将他的群羊交托他。亲爱主的仁慈和 信心实在何等的动人和亲切呢?唯有那些认识自己内在的 败坏和诡诈与及肉身轻弱的人才有资格照顾神的子民。正因 为他们了解自己的轻弱和失败,他们才能耐心和温柔地对待 所有圣徒。 愿我们一同寻找和效法那真牧人(主耶稣)的牧养之道 吧!为牧者存留荣耀的冠冕在经上记着是最高的赏赐,给最 低微的服侍有最高的赏赐。谁爱基督的心如同爱那些基督为 他们死的人呢?你们是否愿意使他得着最大的喜悦呢?那 就要成为群羊的牧人了。 5.「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约十一 25) 撒都该人在主的时代中是最富现代主义。他们不信复活的事,并且设计以一个妇人有七个丈夫的幻想故事来试探 主。结果主以一句话解破这个难题,他们的错误是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知道神的大能。每一个不信基督的人他们都患上这样的病,轻忽神的话和不信神的大能。只要神进入我们生 命里,所有困难都立即消失。有神,一切都变得有可能。神就是复活的神,愿祂的名得着称颂!他能够使罪人从属灵的 死亡中苏醒过来,在复活得赎的日子,他也要使死人从坟墓中复活。 撒都该人显然不认识旧约有关复活的道理。约伯知道并且相信,所以他说:「我这皮肉灭絶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 得见神。」(伯十九26)。亚伯拉罕知道和相信的是一位 复活的神,所以希伯来书十一章17和19节:「亚伯拉罕因 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的独生的儿子献上……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彷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甚至亚伯拉罕说:「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民廿四17 ) 马大相信有复活。她说及有关拉撒路的话:「我知道在 末曰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主曾经四次之多提及在末日复活之事。但这里约翰福音十一25节 耶稣说了一些她不知道的事。此处至少有四个独特的真相可以在主的话中找到。「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编按: 或作「我是复活,我是生命。」〕马大从旧约中认识只有一种复活,而不是两三种。但在新约圣经中提及过义人的复活 与不义的人复活是分开的(徒廿四15 )——或作得生命的 复活和被定罪的复活(约五29)。只有在新约圣经中我们才可以读到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定复活(帖前四16)与及在罪里死了的人也必复活(启二十5)。在这两次复活之间, 相隔了1000年之久。第一次复活发生于被提时,教会进入荣耀中,第二次发生于1000年后千禧年国的结束(启二 十)。马大根本不知道有第一次复活,所以主吿诉她不是在 末后的日子而是当他再来之时,主说:「我是(现在时态 present tense)复活,我是生命。」主怎样来到伯大尼使拉撒路复活,也怎样再来使教会复活。他将要使那些相信他的人和那些在历代中睡了的人一同复活过来,从坟墓中呼召他们出来,正如他召拉撒路一样。这就是第一个真相蕴藏在基 督这个无比的名字中一「我是复活」。 第二个真相就是当主再来提接教会时,他会使那些相信 他但死了的人复活,因他说:「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这正是圣经提及从死里复活的意思。而其它死了的人,那末得着救恩的人,还要留在坟墓中直至千禧年国完结后才出现的白色大宝座。 第三个真相就是当主为属他之人再来时,不单只那些死 了的信徒从死里复活和改变,那活着在地上的信徒也会被提接在空中与主相会。首先,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描述: 「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 空中舆主相遇,」这宝贵的真相在约翰福音十一章26节主对马大的话中可以找到:「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同样的话出现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1节,保罗说:「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 这三个真相将在教会被提时成就,并且包含在「我是复活, 我是生命」这句话中。 但现在,在这个奇妙的名字中,我们可以发现第四个真相,耶稣说:「我是复活,我是生命。」对我们来说,这句话也适用于现在,因为我们曾经在罪恶和过犯中死了,就在这死亡中基督使我们活过来。这灵里由的复活出现于约翰福 音五章25节:「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这灵里的复活指的是死亡和充满罪恶的心灵。但在约翰五章28节,主提及的是肉身 的复活,在那里,他不提「现在就是了」,因为肉体的复活乃将来的事。至于对毎一个灵魂来说,他现在就是复活和生 命。他使悲伤生出欢乐,痛苦生出平安,受苦生出歌唱,压力生出赞美,苦难生出胜利。甚至在这一刻,我们能够靠主胜过这个罪恶和痛苦的世界,按着他所说的,有一天,我们 会升到天上与主相遇。 6.「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 主回到父哪里去是为我们预备可住之处,并且他应许为我们生命的一切。耶稣——不是传道人,不是祭司,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自己——只有他是领我们归向神的道 路。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人子耶稣基督。耶稣 完全的拯救,借着他的死、他的生、他的再来,拯救我们的灵,魂,身体。祂不只是个指示道路者,让祂指引你归回父的家吧! 祂就是道路,没有祂就没有方向。 祂就是真理,没有祂就没有人知道。 祂就是生命,没有祂就没有成长。 在基督里,一切都是智能和知识的宝库,所以有了祂,就有了一切知识的泉源。有了祂,你从那圣者得了恩膏,就可知一切的事(约壹二 20),因为圣灵完全明白基督的事还要将一切向我们显明。 还有,祂就是生命。保罗在歌罗西书三章4节也这样 说。再次,宣吿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 里面活着。」(加二 20)凡得着神的儿子,就得着生命。罪人拥有的生命在神看来是死的。唯有信子的才有生命。祂就是我们的生命——永恒的,神圣的,至高的生命——但这 生命现今仍然被限制于这非常有限又被罪所影响的肉身中。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冲破一切的束缚与及发挥其潜质到极至,与祂同在。我们会进入永恒,当信基督一刻永生就进入我们心里。现在,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了——一个我们应当活在世人面前的生命,彰显祂的荣耀,竭力地保守自己远离罪恶——一个圣洁,快乐和充满爱的生命。啊,我实在能够真诚地说:「至于我,活着就是基督!」 7.「我是真葡萄树。」(约十五1) 这是约翰福音中七个伟大的名字中最后的一个。我们的主每一个奇妙的宣称祂都完全具体地表现出来。每一个信徒 都可以在他们的经历中证明任何一个都是真实的。为着这一 位救赎主,牧者,使人成圣者和使人满足者赞美神!在前六 个「我是」中,主是唯一的主角。但在最后的一个,祂竟然 提及我们,因为葡萄树有枝子,而我们就是祂的枝子。其它六个吿诉我们祂的独特和完美,说明我们的心认识主,以致我们能够回应祂的爱和能力,并且在生命中结出果子来。于是我们渐渐似主,因为结果子岂不就是似基督么?基督凡事 与我们一样好使我们也能凡事都像祂。耶稣就是眞葡萄树, 唯有这一位是按自己所能为神结果子。我们结果子是因为与主有关连。就像枝子在葡萄树上。同样的树汁流通葡萄树也流通所有的枝子,我们拥有的生命和本质是与我们的主一样的。 从「葡萄树」这个名字,主很清楚地吿诉我们祂在地上活出完美生活的秘诀,因为葡萄树是最软弱的植物,只有依附别的支撑物才能结果子。主就这样过着依靠父神的生活, 成了我们的榜样。至于基督徒,唯有依靠神的生活和不忘记 自己是何等软弱的生活才能结出果子来。「何时软弱,就何时刚强。」主救赎我们又使我们与祂联合。没有祂,我们就―事无成——也等于说有了祂我们凡事都能作。若果祂怎样活,我们也怎样活出同样奇异的生命,我们必须每分每秒都依靠神。我们必须活得谦卑,有爱心——为己无所求,为别人就倾尽所有。这就是祂的生命,也是祂要赐我们力量活出的生命。凡我们所需的,祂都提供,因为枝子承受的也就是葡萄树所承受的。 基督徒有的资源与主耶稣在世活着所有的都是一样。我们有祂的生命、祂的本质、父神对我们的照料、祂的灵与及祂的话。祂怎样行,我们也跟着怎样行。当我们结果子,父就因此得荣耀了。 三处的火 (约十九18、廿一 9-15、徒廿八1-5) 在这三处地方,我们可以读到这世界的火和基督徒的 火。在约翰福音中两处的火是炭火,是指着审判说的。在旧约,这表达通常是用来指着神的审判。以赛亚书第六章也提及此事。一位天使从坛中用火剪钳了一块火炭,那坛预表基督的十字架,在那里神审判的火降到祂爱子身上,所以在约翰福音这一段,西门彼得受了试验,并在世界的火面前显出 他的罪来。后来,在二十一章主的火面前,西门彼得再次受考验,就在那里他得着恢愎,并重新受托作主的工。第一次出现的火指的是在髑髅地所行的审判,另外的火是指基督审判的宝座。 彼得走到火前使身体暖和,三处出现的火都是为着使人在冰冷中得到温暖。实在是的,这个世界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非常冰冷的地方。这里没有爱,没有可以安慰信徒的。但是由基督的敌人来点着的火,神的儿女作暖和之用,就在彼得接近了那炭火后,他不认主耶稣。当那侍女在大祭司门前挑战他是否耶稣的其中一个门徒,他说「不」。于是透过走入了那些园在这世界之火的人中,他使自己蒙上污点,就是他第一次否认耶稣,以致日后更容易堕进更大的失败,事实也是这样。 彼得靠近火边使身体温和。但在不久之前那种燃烧着的热诚,就是使他说众人不认祂,他也不会的热心往哪里去 呢?他在寒冷中靠近炭火取暖的时候,应该正是他向羞辱和 伤害主的人发出火山般的愤怒。当主在哪里被拒绝和厌弃, 基督徒怎能靠近世界的火取暖,偷享安逸呢?这实在是一处危险的地方,而且往往令人陷入对基督更不忠之地,彼得竟 然起了誓否认他所爱的主。我相信他就在那堆炭火旁全身发 颤,你又如何看呢? 约翰福音记述了他三次否认主。其中我们可以分为两组,是以勇气和鲁莽的程度不同来分类。当彼得首次进入院中,他说自己不是耶稣的门徒。那时,耶稣刚刚被带走到他 视线之外。但之后两次,彼得否认主时,他实在看得见耶稣。 第一次否认是在他仍与约翰一起时,但第二和第三次则是他 与基督的敌人结伴的时候。第一次否认主的表达是「他说」, 其后的是「不承认,说……」。 马太和马可福音提供了更多资料,在最后一次,彼得开始起誓说他根本不认识那人。这样否认主变得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可怕,越来越肯定,暗示着与世界为伍越多越久,否 认主的危机就越大,甚至像彼得那样严重。路加福音吿诉我 们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否认主之间相隔大约一小时(路廿二 59)这实在有足够时间让他为自己的怯懦行为悔改。哀哉!只因他停留在那时间和空间中,就泥足深陷。这对基督徒是 一个何等重要的提醒啊!弟兄姊妹,你们要紧紧的抓住主, 从所有不信的人中间分别出来,与神同行。 但鸡啼了。这提醒我们,在最黑暗的深夜之后就是黎明,当一个人到跌落了羞耻和失败之谷底,晨光才会破晓, 彼得对自己也完全失去信心了。鸡啼将会在每一个早晨提醒 他所犯的罪与主恢复之恩。结果使他有长久的谦卑,就像大卫因认识自己从前犯了罪而使他在神面前谦卑和喜乐。谦卑是因为他的过去使他不忘他的软弱;喜乐是因为神的宽恕与 恢复之恩实在刻骨难忘。彼得的经历也一样。 主看着彼得,彼得也望着主,即或他没有勇气望着主的双眼,这就是恢复一名犯罪堕落的基督徒的第一步:急不及待知道祂对我的意见远超别人的想法和自己对自己的感 想。那一个眼神完全融掉了彼得的心。我幻想当时那种百感交杂的时刻充满了悲伤、怜悯和爱,那一眼神拯救彼得永远脱离自己和世界的火。他就离开那一堆火,我深信,他永不 回头。让我问一问你,你是否仍然在这世界中寻找安逸呢? 彼得出去声泪俱落。 在二十一章,我们找到彼得在另一堆炭火旁,这次火是由主亲自生的,就在祂复活得胜之后的一个早晨。跟从主的 人就在主耶稣的同在中得着温暖。我相信这一堆炭火是刻意 用作提醒彼得他就在那一堆火面前失败的。因为主以此让彼得再一次作见证:「西门,你爱我吗?你曾经说过一遍,但你在那该亚法的审判院中没有这样行呢。」 彼得只能如此回答:「主阿,你知道一切,你知道我爱 你。」此情此刻,骄傲不再,留下只有对自己失败谦卑的承认。他是爱主,但他不得不承认耶稣知道的唯一原因,不是因为彼得巳经证明了,而是祂实在晓得万事。于是彼得被恢复并且基督的羊也交托他。主实在非常乐意相信一位学会了自己的失败和软弱的门徒。 第三处的火是在使徒行传二十八章。这是一堆保罗和其他人正在取暖的火。保罗不单止享受那堆火的温暖,还将几支柴枝投进火堆中,这处实在描绘了基督徒相聚相交之火, 就是我们得到温暖的地方。为了使这团火不断地燃烧,每一位都应该投进自己的一份。你的参与、你的祷吿、你的恩赐、你在神话语上的分享,都是小小的柴枝,却可以使火烧得更旺,更多人得着温暖。 撒但却恨恶这样的火,因为我们看见有一蛇从火堆中出来咬了保罗一口。当圣徒在基督徒的爱中享受温暖时,魔鬼就起来,正如火使那条蛇走出来一样。然而,保罗将蛇甩在 火里,并没有受伤。 撒但经常想辨法混进教会捣乱,尤其是当事奉顺利的时候。噢!我们只会要懂得将撒但甩走掉进火里被火烧就够了!于是,我们与世界再无任何瓜葛,得享基督的牧养,教会在基督的火旁有了喜乐,我们就诚然得着真正的祝福并且也成为多人的祝福。── 林奥格《默想约翰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