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约十1~4作好牧人】「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十10─11) 好牧人的榜样是: 一、进──从门进,主就是门。自己清楚重生得救,认识十字架。 二、叫──按名叫羊。有关心、认识、体贴、安慰、喜欢等意。就是认识透彻清楚。 三、领──不是光吩咐教训别人,而是自己亲自领。就是有真的经历,以生命带领别人,有榜样。 四、走──走在羊群之前,有脚踪。不是只叫人走,而自己不动;而是带头走,有实际认识、实际的恳求、实际的长进、实际的对付,一切灵光都有实际行动。 五、舍──就是身先士卒,为羊舍命。 大卫说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廿三1─2)。—— 李慕圣《晨光》 【约十1~5宁静区】 今天的世界充满了许多既舒适又省力的发明。比方说,有一种仪器专门发挥灭音的功效,使音波还没有到达人耳之前就被消灭掉。这种仪器可以消灭空中的音波,从而减少人们所受的压力,其有效范围是二尺,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声音,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被消除,但百分七十五能够很有效的被过滤掉,于是便造成一个宁静区域,其功效就像把门关起来一样将声音关在区外。这种仪器有许多妙用。当一个人在夜里睡觉时,把这仪器安置在头上,可以免受杂声的干扰;若把它安装在发出嗓音的机器上,可使工人免受震耳欲聋的机器声的包围。 在属灵方面,人类更早在数千年前就发明了这种心理上的仪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就是运用这种「宁静区」对上帝的命令充耳不闻,只是接受世界、情欲、撒但较软性的声音。他们似乎是对上帝说:「上帝啊,我听不见你的声音。」 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不可采取冷漠的态度,设立起一个「宁静区」,拒绝听受圣灵的声音,而应该学像撒母耳说:「耶和华啊,仆人敬听。」(撒上三9)——P.R.V.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约十2】牧羊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羊群都得有牧人看守,而牧人是全天候工作着,没有下班的时候。那里牧草极少,羊有时未免迷失,加以四周没有围墙护卫;牧人更得严密注意。狭窄的高原两旁都是峭壁,底下是崎岖的沙漠,因此羊常常离群走失。此外,牧人还得时常防备野狼的侵袭和偷羊贼。乔治史密夫爵士(Sir Geoge Adam Smith)到过巴勒斯坦说:「晚上走过某处旷野高地,听见土狼嗥叫不停,你看饱经风霜的牧人不眠不休,倚着杖子,眼睛注视远方,每一只羊都在他的心上,四散的羊都在他眷顾之中,这时你就明白为甚么在以色列历史,牧人占如此特殊的地位;为甚么以这个名号称呼他们的王,而把牧人当作上帝保佑的象征;为甚么基督把牧人当作自我牺牲的典型。」不住的警戒,无所畏惧的勇气,眷顾群羊的耐心,这都是牧八的必备条件。──《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2】当地牧人的装备十分简单。他身上背着由兽皮做成的袋子,装他要吃的东西。牧人的食物不外是面包、干果、一些橄榄和奶酪。他还带着机弦。许多巴勒斯坦人都有「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的本事(士廿16)。牧人的机弦,就是他防却和攻击的武器;然而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巴勒斯坦没有牧羊犬,因此,牧人就用机弦甩石,打在离群的羊的鼻子正前方,作为警告叫牠回转。牧人也带着一根短木棒。它的一端附有钉子,在上端的柄部有一个孔,皮带便从这孔穿过去,便于挠带。这根木棒也是牧人防备野兽和盗贼的武器。牧人还带一根曲柄杖,他用这根木杖拉回走偏了的羊。到了晚上,羊同到羊圈,牧人就把木杖置于入口处,很靠近地面的地方,每一只羊便从杖下经过(结廿37;利廿七32);牧人仔细查验看在那一天里,羊是否受到任何创伤。──《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3按名认识】我有一个朋友住在叙利亚。他发现,有一个牧羊人,依着古代的习惯,用名字叫他的羊。我的朋友说,他不相信那些羊被叫到名字时,真能认得那叫牠的人。于是,我的朋友对那牧羊人说:「我希望你能叫一两只给我看看。」 牧羊人叫道:「卡尔。」 那只羊就停止吃东西,并且向上望着。 牧羊人喊道:「过来这里。」 那只羊就走过来,站着向上看着他的脸。 他叫另外一只,又一只,又另外一只,而牠们都是这样地站着向上望着牧羊人。 「你怎么能把他们分辨出来呢?」 「哦,牠们没有两只是长得一样的。你看,那只走起路来,脚趾有点向内弯,这只,有一点斜眼;而那只的鼻子上有一个黑斑。」 我的朋友发现,这牧羊人是因着羊的瑕疵,而认出每一只的名字。他的羊群中,没有一只是完美无瑕疵的。 我想,主就是这样认得你我。比如,有一个贪心的人,人想获取全世界,那么他需要一位牧羊人,使他这样的灵伏下来;或者,有一位太太,她的口德很不好,把邻居弄得鸡犬不宁;或者有一位太太是虚伪的、可怕的等等。她需要一位牧人来改变她的虚伪,不然她会毁了她的孩子,他们会变得跟母亲一样。或者说,有一父亲,他在孩子面前,无论如何也不会发誓者咒,但是在生意场所,有时被激怒起来,会不知不觉的冒出发誓赌咒的话。他难道不需要一位牧人的照顾吗?我倒想知道,世界上是不是有这么一个人,说他不需要牧人的照顾。我们不是都有瑕疵么?你可以去问人,他可以替你指出来。假如我们不需要他的照顾,那么,上帝一定不会把基督差到世上来。我们是如羊一般地软弱和愚昧。——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约十3~4】一次慕先生到巴勒司坦游历,他闻说该地的牧羊人能知道他每一只羊的名字,他很想试验一下。一天,他看见有牧羊人正在照顾他的羊群,于是慕先生就问那牧羊人说:「请问你真能知道每一只羊的名字吗?」牧羊人说:「真能知道。」慕先生就请他证明一下。于是牧羊人对羊群呼喊说:「彼得!」果然在羊群中的一只羊,忽然停止吃草,他再叫一声,羊就抬起头来看牧羊人。后来牧羊人再呼叫另一只羊「约翰」,也是这样。后来慕先生说:「这事叫我深深体会到主与祂羊群的关系。祂知道每一个属祂的人。」──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 【约十3~4】在巴勒斯坦牧人和羊的关系也很特别。英国的羊多半是养来食用的;巴勒斯坦的羊则多半养来剪取羊毛。因此,巴勒斯坦的羊很可能跟随一个牧人许多年,而且牧人还为牠们取了名字,时常呼唤牠们的名字。这些名字通常是一些绰号,诸如「褐腿」、「黑耳」等等。巴勒斯坦的牧人走在前面,羊在背后跟着。因此,牧人能够确定前面的路是否安全,有时候羊群不敢跟上去时,还得给牠们一点鼓励。一个旅行者说他目击牧人如何带领羊群涉过小溪。这些羊都不愿涉水,牧人只好抱了一只小羊先走过去,母羊看见小羊到了对岸,因此也跟着过去,其他的羊也纷纷走过小溪。 羊听得出东方牧人的声音,也是事实。牠们绝不会听从陌生人的声音。莫顿(H. V. Morton)曾生动地描述牧人跟羊说话的方式:「有时他以大而单调的声调对他的羊说话,所说的话是我毕生当中第一次听到,属于不可思议的语言。我在耶利哥背面的山丘,头一次听到羊的语言。一个牧人走下山谷,然后攀爬对面的山坡,他转过身来,发现羊群还停留在后面啮食灌木丛的叶子。他提高声调对他的羊说话,所说的话大概和牧羊神(Pan)在希腊山顶所说的一样罢。那种语言是神奇的,完全不像是人的语言。也可以说是一种经过组合过的动物声音。牧人一发声,羊立刻就有反应,开始鸣叫,有一、二只羊转过来向牧人的方向走去。然而其余的羊还是不动。牧人因此呼唤一个名字,然后又示以笑的嘶声。立刻就有一只脖子悬着铜铃的羊不再吃了;牠离开群羊,疾行下坡,经过山谷,爬上对面山坡。牧人和这只羊在岩石面突出的部份消失后,群羊一时紧张起来,牠们不敢再吃了,立刻寻找牧人,但是找不到他。牠们领悟到牧人和那只脖子系着铜铃的羊,已经不跟牠们在一起了。这时,远方传来牧人欢笑的呼声,于是群羊很快的冲下山谷,跳过凹陷的地带,紧随着牠们的牧者。」(见莫顿着追髓主迹In the Steps of
the Master,一五四至一五五页),汤姆生(W. M. Thomson)在圣地与圣经(The Land and the Book)一书,也提到同样的事:「牧人时常发出尖锐的呼声,让群羊知道他在牠们身旁。群羊都认识他的声音,紧随着他;假使有个陌生人呼唤牠们,牠们就停下来,鷘惶地抬起头,这时陌生人如果继续呼唤,那么群羊就开始逃窜,因为牠们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我经常作这样的试验,且屡试不爽。」约翰所告诉我们的正是这种情形。 莫顿又告诉我们他在伯利恒附近洞穴所看见的一幕。两个牧人安置他们的羊在洞穴里过夜。他们如何分辨自己的羊呢?其中的一个牧人站在稍远处,他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只有他的羊才认得出来,不久他的羊都跑到他身旁,因为牠们熟悉牧人的声音。牠们认得出牧人的声音,却不跟随陌生人的声音。十八世纪还有一个客旅见证说,巴勒斯坦的牧人能够吹出特别的笛音和声调,他的羊甚至能随着音乐快慢的旋律跳舞。──《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4主在前头「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祂,……」】 我们一生都是在走路,路走错了,结局是非常危险,应当走什么路,怎样走呢?怎样度过这一生,才能到达那荣美之地呢?有的人不管什么随便走一通,混一生就算了,那当然是极愚昧的。但也有人走一条路,自己以为正的路,也是行不通的。 我们都像羊一样,非靠牧人不可,自己不认识路,就是知道而没有牧人的领导,看顾,保卫,也不能独自行走。我们不能盼望对前面很长的路很清楚,因而不需主的带领,自己走就是了。我们必须时时仰望主,跟着祂往前走,祂就是我们的路。什么时候离开祂,就没有路走,跟随祂是向前走。乃是往父神那里去的通天道路。 许多信徒走错了路,陷入危险和迷失之中,都是因为没有看见主走在先头而跟着祂,却自己找一条以为是正确的路而行走。羊和牧人本当在一起的。照样,我们也必须一直有主的同在,让祂领我们,不但领我们一生的路,也领我们每天每时每一步的路,让我们不见别的路,也不知道怎样行,只看见主自己在前头走,我们跟着祂就是了。──《每日天粮》 【约十4小朋友、早安】「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翰十4) 所有美国的小朋友都认得华特·德摩拉取的声音。学校也在特定的时间停止上课,让小朋友们从广播节目收听华特的声音。他教小朋友们认识欣赏、学习爱好音乐。节目一开始,他总是说:「早安,亲爱的小朋友。」 有一次华特从纽约到佛罗里达度假,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就邀请他来给小朋友们说话。小朋友们看到讲台上的老人就毛毛躁躁地局促不安,因为老年人的话总是不耐烦的。校长致词说:「今天很高兴邀请到远道来的朋友,我先不介绍他,让他来自我介绍。」 华特站到台上,先向大家微笑致意,但是没有人认得他,然后他开口了。「早安,亲爱的小朋友。」马上全场轰动起来,小朋友们又高兴欢呼、又拼命鼓掌。好一阵子稍微平静之后,华特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呢?你们并不认识我呀!」「我们知道,你是华特先生,我们认得你的声音。」 常常我们也不是凭触觉或视觉才知道谁来了。我们可以认得他的脚步声,或是更实际的,他的声音。我们没有过收音机的播音员,但是我们认得他们的声音,绝对错不了的。华特实在成就相当大,全美国的小孩都认得他的声音,更高兴的是能够看到他,并且听到他的声音。当你进屋子时,别人是不是高兴听到你的声音?你妈妈会不会说:「小约翰回来了,我很高兴。」 想想看,我们最喜爱怎样的声音?耶稣曾怎样比喻他的声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耶稣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他们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于一个牧人。」 有时是在崇拜中,在读经的时候,在美的事物上。如果我们仔细倾听,也可以在心里听到他的声音。你记得以下这段诗歌吗? 「他温柔的声音。 好像夜的气息, 鉴察我的思维, 安慰每一分恐惧, 哦!天上的温柔声。」——修·提·卡尔《圣经真道故事》 【约十4真正的羊认识真正的牧人】我告诉你,真正的羊认识真正的牧人。在苏格兰兰的时候,有一次我引用了一节经文,但没有完全按照圣经,有一位老妇人慢慢站起来说:「慕迪先生,你是说……。」 如果是其他一般的听众,也许我错了四十次,也不会有人 说话。就像有个故事说到有两位律师,其中一位说另外一位不懂主祷文。那人说他懂,他说:「当一个人想睡觉时,他就念主祷文!」 第一位说:「你赢了。我没想到你知道。」 你看,他们俩人谁懂呢?——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约十7】「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我就是羊的门。”在这个比喻当中,耶稣提到两种羊圈。许多村镇都有他们公用的羊圈,晚上所有的羊回来时就在那里过夜。此种羊圈有一个坚固的门护守着,只有看门的人才有钥匙。耶稣在本章二至三节所说的门,就是指这种门说的。在温暖的季节,羊群晚上不回到村子过夜,他们就把羊安置在山丘旁边的羊圈。这种羊圈以简单的护墙围着,羊必须从一个洞口进出,根本就没有门。在这种情形下,牧人在晚上就睡在洞口,羊除非踩在牧人身上,否则无法进出。这时,牧人就含有门的意思。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他就是指后一种羊圈说的。──《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7】他一开始就说:「我就是羊的门。」在这个比喻当中,耶稣提到两种羊圈。许多村镇都有他们公用的羊圈,晚上所有的羊回来时就在那里过夜。此种羊圈有一个坚固的门护守着,只有看门的人才有钥匙。耶稣在本章二至三节所说的门,就是指这种门说的。但在温暖的季节,羊群晚上不回到村子过夜,他们就把羊安置在山丘旁边的羊圈。这种羊圈以简单的护墙围着,羊必须从一个洞口进出,根本就没有门。在这种情形下,牧人在晚上就睡在洞口,羊除非踩在牧人身上,否则无法进出。这时,牧人就含有门的意思。 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他就是指后一种羊圈说的。人必须借着他,也惟独借着他,才能接近上帝。保罗说:「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得以进到父面前」(弗二18)。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来十20)。──《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8】耶稣说凡在他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他并非指那些信仰伟人和众先知,而是指巴勒斯坦的假先知说的,他们宣称人若跟随他们,黄金时代就会降临。然而,敢这样夸下海口的那些人,都是背叛神的暴动份子,他们相信借着流血,可以加速黄金时代的到来。历史学家约瑟夫说,就在这时犹太有上万的暴乱事件,都是好战份子所干的好事。耶稣所指的,就像那些激进党员,他们不但视死如归,为了达到目的,即连杀戮亲友亦在所不惜。耶稣警告说:“有些人自称是神差派到你们中间作领袖的。他们相信战事、杀戮、暗杀是和平的必经途径。结果他们只是把人带得和神越离越远。然而我的方法是和平的、仁爱的、和珍视生命的。凡是跟随我的人,必然和神越来越亲近。”不过,仍旧有人相信只有靠着暴行、阶级斗争‘残酷、破坏、始能带来黄金时代。耶稣明白地告诉人们,惟独爱的方法才能把人带入黄金时代,和带到天父面前。──《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9出和入】 约翰十:九——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在这段经文中「出入」这两个字使我思之再三而得不到解答。假如被导入羊圈里就是等于得救的话,为什么他们又要出去呢?他们出去岂不是一件冒险的事,把他们永恒的产业和安全置之度外吗?于是我遍查各种圣经注释,得到了许多样的解释。有的说,这是表示一种生活方式——出去过一种快乐的新人生。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他们出去,要在原有的草地不断地找到新的滋养和灵性的供养。加尔文对这节圣经解释说:一是他们要平安地到他们所必要去的处所;其次是他们要得到饱足。」讲道的奇才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则说,那些被带进来的是为得安息、平安、和各种属灵的装备;然后他们要出去——受苦和接受各种试炼,但也可能得到好的草料。 这些解释都很令人满意,但我仍要把我个人读经的心得在这里做个补充,贡献一点不成熟的见解。虽然现在「我们是上帝草场的羊」(诗篇九十五:七)然而神的喂养并不局限于今世,在启示录七章十七节记载:「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羊他们(即天上得救者),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这「出」和「入」不但是指基督自灭亡之渊把羊群带进得救的羊圈,也指基督要把羊群带出去到天上永远茂盛的草地! 假如我们体会不出上帝普通的草料(即他一般的教训)的甘甜,那么我们又怎能体会出上帝更高级的草料(如「宝座」中的羔羊,领我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等之启示文学题材)的滋味呢? 因为好牧人不但带领羊群,还供应足量的草料。——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约十10】「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注: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耶稣说他来的目的是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得的更丰盛”希猎文的意思是,“每一件事都得到最富足的地步。”假定一个人跟随耶稣,认识耶稣,并明白耶稣的教训,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最富足的。有一个罗马兵恳求该撒准许他自杀。这名可怜的士兵显得无精打采、了无生气。该撒瞪着他说:“好家伙,难道你现在真的活着吗!”一个人若是只为自己而活,他的生命必然会显得单调和无精打采。我们若与耶稣同行,就得着新的活力,得着更丰盛的生命。惟独在我们与基督同活时,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也才是真正的活着。──《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10】『得生命』是一件事,『得更丰盛的生命』是另一件事。小孩子有生命,只不过是幼稚、薄弱的生命;一个长大成人的生命,却是一个更丰盛的生命。 一个像幼儿园的学生,一个像军官学校受训的学生。生命的本质虽然相同,但生命的度量却不相同。主耶稣我要我们达到的,乃像『精兵』一样的生命。── 吴恩溥《圣灵充满的真义》 【约十10丰盛生命「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 并且得的更丰盛。」】 圣经中有许多的命令、教训,一方面叫人不要作什么,一方面又应该作什么。一方面是禁止,一方面是要求。从外面说来,的确有许许多多,该有的和不该有的生活、言行、品格。但归纳起来,不过是两个人的问题,即旧人与新人,亚当与基督的问题。神所禁止的,定罪的,就是旧人里的生活、行为。神所要求的就是在基督里的生活行为,这也是两个生命的问题。 什么样的生命有什么样的生活与行为,我们原来的属亚当属肉体的生命、性情、喜好、思想、言行都是旧的。属世的,与神不合的,应当定罪灭亡的。神所要求的,不是旧人改变一下,乃是换一个新的生命。从这个生命里出来的一切才是好的,蒙神悦纳的。这个生命在我们重生时,已经进入我们里面。同时旧人,旧的生命,当我们接受主的时候,按地位说是与主同钉死了。 所以今天我们不是凭自己就能作好的,乃是彻底放弃旧人,将之支付十字架。同时以基督作我们的生命(西3:3),虽然重生时已得着,但要得的更丰盛,才能胜过旧生命,彰显主的荣耀和美德,真能讨神喜悦,与神相合。──《每日天粮》 【约十11】「我是好牧人...。」 「是」字在原文是现在式,不是过去式「曾是」,也不是将来式「将是」,也不是未定式「或是」。祂现在是,祂永远是。在主日是,在星期一也是,在一星期中每一天都是;在正月是,在十二月也是,在一年中每一月都是;在家里是,在外乡也是;在平安时是,在危险时也是;在丰余时是,在缺乏时也是。在任何环境中都是好牧人。─ 选 【约十11】本段经文对好的与坏的,忠心的与不忠心的牧人作了一番对比。牧人必须绝对爱护羊群。万一羊发生甚么意外,牧人必须证明这并不是由于他疏忽所造成的。阿摩司提到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回两条羊腿或半个耳朵(摩三12)。律法亦规定:羊若被野兽撕碎,看守的要带来当作证据(出廿二13)。换句话说,牧人要把被撕碎的羊带回来,证明这只羊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致死的。大卫对扫罗说,他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他就把野兽打死(撒上十七34-36)。以赛亚说许多牧人被召来,以便击退狮子(赛卅一4)。对牧人来说,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护卫羊群,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时,牧人还不祗冒生命的危险;他们为了和盗贼对抗,真的会因此丧生。汤姆生博士在圣地与圣经一书记述:「我听说牧人和野兽搏斗以护卫羊群的英勇事迹。有时盗贼来了,牧人为了忠于职守,而遭杀害,这类事是经常发生的。去年春天,有一个牧人在提比哩亚和他泊山之间对抗三个强盗,被砍成碎片,倒毙在他所看守的羊群中。」真正的牧人不怕冒险,也不怕为羊舍命。──《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16】世界惟有在基督里始能合一。杨伊格顿(Egerton Young)是第一位被派往印地安人中间工作的宣教师,他在沙市(Saskatchewan)传讲上帝的爱。对当地的印地安人来说,这简直是崭新的启示。他讲完道之后,酋长问他说:「我刚才听你称那伟大的灵『我们的父』对吗?」伊格顿答:「不错。」酋长说;「这对我们倒是挺新鲜挺亲切的事,我们硍本没有想过把神明称为父亲。他往往以震耳的雷声向我们说话;用闪电,暴风雨的方式和我们见面,我们一向都很怕他。现在听你叫他做我们的父亲,真是太美了。」长者稍事停顿之后,以乎心中豁然开朗,继续问道:「牧师,你是说那伟大的灵是你们的父亲吗!」宣教师答:「是的。」酋长问:「你说他也是印第安人的父亲吗?」牧师说:「不错。」酋长因而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那么我和你便是亲兄弟了!」惟独世人都作上帝的子女时,真正的合一始有可能。──《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16】英文钦定版圣经(Authorized Version)有一处误译。它说:「只有一个羊圈、一位牧人。」这项误译可追溯至耶柔米所译成的拉丁文译本(Vulgate)。罗马天主教会就是根据此项误译认为既然只有一个羊圈,那么也只有一个教会──即罗马天主教会,舍此之外别无拯救。标准修订版的译文比较贴切。它说:「将来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或许也可译为:「将来都会合成一群,而只有一个牧者。」合一的事实并不是指所有的羊被迫围入羊圈;而是指所有的羊都听从一个牧者,只跟随他,不是指教会组织的合一;而是指共同忠于耶稣基督的合一。合成一群并非意味着只有一个教会,一种敬拜方式,一种教会行政系统。真正的意思是指所有不同的教会由于共同忠于耶稣基督而合一。──《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22】修殿节是犹太历史辉煌的一页。源起于主前一七五至一六四年,叙利亚由安提奥古(Antiochus Epiphanes)统治,他偏爱希腊文化,决心废除犹太的宗教,而代之以希腊思想,把希腊宗教和希腊众神传入巴勒斯坦。起初他采取相当和平的方式,让希腊思想慢慢渗透进入犹太世界。部分犹太人欢迎新的文化;然而多数人仍然固执忠心于他们先祖的信仰。 灾祸于主前一七○年正式到来。那一年安提奥古攻打耶路撒冷。据说八万名犹太人被屠杀,另有同数的犹太人被卖为奴。圣殿金库被抢走一千八百他连得(一他连得约值二百四十英镑)。凡私藏律法抄本或为幼儿行割礼者均处重刑。母亲若替孩子行割礼,一经查出,则把孩子置于母亲颈部,同钉十字架。圣殿各院都遭亵渎;圣殿改作妓院,安提奥古的最后步骤是把圣殿燔祭的祭坛,改为希腊之主神宙斯的祭坛,在坛上以猪肉票献外邦神明。 那时犹大马加比和兄弟奋勇起义,为自由而战。至主前一六四年终于获胜。洁净圣殿、重修祭坛,重置服饰和圣殿用具,使圣殿恢复三年前的旧观。为了纪念洁净圣殿之举,才设置修殿节。犹大马加比制定:「今后每年须于Chislew月五日至廿日之间,任择八日,热烈庆祝重修祭坛的举动」(马加比上卷四章五十九节)。为此,这个节期又叫做修坛节或圣殿洁净纪念日。 修殿节,又称光明节。因为节期中,到处灯火辉煌;每个犹太家庭的灯火亦大放光明。他们必须把灯火置于窗上。──《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41】「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 【约十41】「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 这是十分有意义的记载。施浸约翰至少死了两年,这位好人的回忆却仍未被当代的人忘却。按说有几位后起之秀会使他为人所淡忘,当日头升起之后,谁还记得晨星呢?但是这位基督的先驱者却仍为众人所怀念,我们可从这些话中看出来。 你也许没有行过神迹——你的生命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功绩。你的语气中并无吸引的力量,你的心中也没有特殊的智睿,你没有影响多人的能力,你的年月可说是相当单调,十分平凡。 但是说出基督的真话——你曾指着主说:看哪!神的羔羊。你曾见证祂会用圣灵施浸。你要宣布祂为新郎,你愿意作陪伴新郎的人,祂拿着簸箕与斧子,这是你所描述的。你也不顾别人怎么看你的样子,说话的神情,只勇往直前,将所知道,所体验的生命之道见证出来。 你的见证必永有功效——那好像一粒麦种,长期里在木乃伊的盒子中,竟在英国的博物馆发出芽、开了花,神的话也许经过你见证之后,许久地埋在记忆之中,甚至你死了长远之后仍会结出佳果来。会有某人的墓志上写出这些吗?——迈尔《珍贵的片刻》 【约十41一件神迹没有行过】“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约10:41) 也许你对于自己非常不满,因为你既不是一个天才,又没有显著的恩赐,或是特别的技能。虽然你的生活是顶平庸的、你的日子都是平淡无异的。然而你却仍能活出伟大的、非常的生命来。约翰从未行过神迹,但是主耶稣称赞他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约翰唯一的职份是为光作见证;如果人想要基督,他就要甘愿只作一个声音。真的,你我也要如此。 甘愿作一个声音,只能被听见,而不能被看见。镜子,因反射荣耀的日光,以致镜面被隐藏,黎明的微风,在早晨吹起,报告白日将至,一会儿就即将隐逝。作主的工作,也是如此。或许你作的是一件眼下最普通,又最微小的事,绝没有人注意你、称赞你。可是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作了顶美的工作:撒种,通水泉,领人对基督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没有广告替我们鼓吹,没有纪念碑为我们建立。然而我的心已经满足,如果有人——只有一个人也无妨——能说:“他一件神迹也没有行过,但是因着他见证的声音,我们就亲自认识了主。”── 江守道《碎语》 【怀恩早祷】 3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4 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27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30 我与父原为一。 37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 38 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赞美创造万有之主,我们在天上的父上帝,感谢祢赐我们昨日的劳碌之后,能进到可安歇的羊圈中,把一天未能完成的工作和重担都卸在祢面前,在祢的爱顾中度过黑夜,今早清早起来,我们首先跪到祢跟前,领取祢的圣言,为今日的生活划上界线,知所进退。为今日生命的灯添满油,获得祢的恩惠,叫我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的善事。起来背起今日当负的轭,当背起的使命,活出荣神益人的一天。 赞美主耶稣!祢是我们的好牧人,我们是祢圈中的羊,感谢祢叫唤我们的名字,走在我们前头,领我们走出羊圈,踏进草场上,领受日光之下的生活,又领我们到可安歇的溪水旁边。享受与祢同行的每一步,为每一口的灵粮献上感恩。 面对严峻的疫情,感谢祢的保守,谁也不能从祢的手中把我们夺去。然而有不少人仍在祢的羊圈外,求祢赐我们力量和勇气,为他们祝祷,与他们分享主祢的救恩,帮助他们接受祢的邀请,进入羊圈。另外,亦为疫情原故,仍要在前线努力的医护人员,求祢加添他们的免疫力,免受灾祸,祝福他们的家人,获得加倍的安慰。 比万有更大的圣灵,赦免我们的罪和不义,帮助我们重修心灵的殿,每日点起一支灯烛,燃点心光,活出配称为义的生命,努力活出成义成圣的生活。 美善的圣灵,我们敞开心门,诚心邀请祢进入我们的生命之中,帮助我们以圣经的真理,过滤一切思想、文化和传统。能紧守我们心思、态度及情绪的门,不沾染污秽,并勒住我们的舌头,不发不合乎圣徒体统的言语。让十架的光辉照亮社群,教会能成为暖锅,叫人能熬过这冰冷的苦难严冬。 恳切祷求乃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诚心所愿。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