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拾穗

 

【约十三1就爱他们到底说出,主那长阔高深的爱,永不改变的爱,远超过了门徒们,虽然他们落到了丑恶底点的光景。主那爱到底的爱,完全遮盖了不可爱的门徒们之缺点,绰绰有余,丝毫不受他们的影响。──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本章描写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最后的晚餐”, 以耶稣替门徒洗脚的记载开始(111节),然后谈论老师(夫子)和学生(门徒)的使徒关系(1220节)。耶稣接上透露门徒中有一人要背叛祂(2130节)。耶稣接上透露门徒中有一人要背叛祂(2130节)。祂给了一条新命令,要大家彼此相爱(3135节);同时预言彼得要三次不认主(3638节)

为到达家门的客人洗脚是中东一带的风俗。耶稣替门徒洗脚有两个特色,一是门徒坐定后才洗(4节),一是耶稣亲自洗。洗脚的事应由仆人或门徒来替老师做,但耶稣要门徒明白,在神的国度里大家应该彼此服侍,服膺祂谦逊、爱人的教训(14节)。祂是在教门徒一个重要的功课。

耶稣爱世间一切属祂的人,不只是眼前的门徒;祂而且爱我们到底。──《启导本圣经注释》

         时候到了: 本书的前半部分反复出现“没到时候”这句话(2:4;7:6,30;8:20),但在后半部分则常用“时候到了”(12:23;17:1)。作者以耶稣的死为焦点而展开了本书。就爱他们到底:耶稣对自己百姓的爱没有界限,因为他本身就是拥有无穷之爱的神。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17本书的舞台从现在开始设立在马可楼(12:12),展示了以最后晚餐为中心所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本书通过两章(13,14)详细描写在符类福音中仅用几节介绍的,关于最后逾越节吃饭的事件(26:20-35;14:17-31;22:14-38)。从而我们详细地知道了差点被面纱所覆盖的最后一个晚上的秘密教训,这部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①耶稣给门徒洗脚后,对他们进行“彼此相爱”的劝导(十三1-35);②耶稣对自己升天后,将要降临的圣灵的事工进行了教训(14:1-16:33);③最后一个部分由耶稣的代祷组成(17:1-26)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20这部分很好的表明“事奉的仆人”基督耶稣的形象。吃饭后耶稣给门徒洗脚是因为当时门徒之间发生了“到底谁为大”的争执(22:24)。对此耶稣亲自做出了榜样“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23:11)的教训(6-11)。──《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也许有人会替犹大辩护说,犹大自己并没有意思要卖主,而是魔鬼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犹大的心里。可是魔鬼为甚么不把卖主的意思,放在彼得、约翰、或其他门徒们的心里呢?可见得是因为犹大在他的心里面,给魔鬼留了一个地步。物必自腐,然后虫生。我们若自己不离开主,心中不给魔鬼留地步,魔鬼是不会把犯罪的意思,放在我们心里面的。――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马利亚在伯大尼用香膏洗耶稣脚的事件之后,加略人犹大就有了卖耶稣的想法。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

    一个人所以会灰心、软弱、失败,迷失了方向,是因为不知道神将要为我们成就的,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因此就无法忍受这至暂至轻的苦楚;常发怨言,常软弱,常失败。

   但是耶稣知道;祂知道祂所作的是甚么,所以祂不气馁,不灰心。我们该知道,耶稣虽然是神的儿子,但祂也是人子。照着祂的神性来说,祂是神的儿子,是太初的神;当然祂是无所不能,也是无所不知。可是按着祂的人性来说,既有血肉之体,就有人性的软弱,会受试探(来二14,四15),会忧愁、忧伤、难过(太二十六3738),甚至也会惊恐起来(可十四33)。祂若非看见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无法轻看羞辱,忍受苦难(来十二2)。所以这里所说的知道,是在祂的人性里知道父神在祂身上的旨意,祂将要成功的救恩,知道万有,特别是知道谁是父所赐给祂的人(约十七6),这些人是永远属于祂的。祂知道祂是从神出来,把神性带给人,又要归到神那里去,把祂所拣选的人带到神性里,带到荣耀里,叫他们与神合而为一(约十七23,参照十四20)。耶稣知道,所以爱他们到底;因为知道,所以替他们洗脚。──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耶稣就要完成祂在世上传道的工作,现在要执行神交给祂的救赎世人的重责。这本来就是祂来世上的目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3~5虽然耶稣的手拥有全部的权威(3;28:18),但他用那个手拿着毛巾和脸盆服侍门徒。通常有权威却用爱心去为别人服务的时候,比起用它去支配别人更灿烂。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4「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成为人子,本来就是虚己。祂为此离天庭,撇弃宝座和荣冕。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腓二67)。现在为着祂的门徒们争夺谁为大,更是虚己,祂离席,放下了主人的地位;脱了衣服,脱弃了自己的体面、尊严、身分;用手巾束腰,以谦卑约束了自己。──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耶稣不仅用理论,更用实践去教导门徒事奉和谦虚(12:37)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5估计门徒们是根据犹太人的习惯斜倚靠着吃饭,但学者中间也有人认为晚餐时所使用的饭桌可能是“一字型桌子”的见解。如果这个推测正确,那么耶稣按顺序在饭桌下洗门徒脚的事会比较容易。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514耶稣为门徒洗脚有何教训?信徒要彼此洗脚么?】

答①在犹太人的习惯,是他行路的时候,多半赤着脚,或只穿上有底无帮的鞋子,好像中国南方脚夫穿着草鞋一样,脚上沾有尘土,到了家中就要脱鞋洗脚(参创十八4,士十九21,路七44)。洗脚乃是作仆人的工作,耶稣当祂将要离世归父的时候,曾经从席间起来,脱了衣服腰间束上手巾,然后倒水在盆里,就亲自洗门徒的脚,并用手巾擦(约十三3-5),祂这样作,原是取了奴仆的形象,站在奴仆的地位,作了奴仆的事工(腓二7),为要给门徒一个谦卑彼此相爱,和互相服事的好榜样(约十三1415),也是预表祂要洗去门徒日常在世上所感染一切的罪污(彼后二20,雅一21,帖前四7),且这一洗脚动作的表现,是给马太(太廿26-28)和路加(路廿二24-26)所教训的话,作了罪适合解释。

②耶稣对门徒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十三1415)按照字面的意思看来,洗脚却是主要门徒去作的一个举动,在提摩太前书五章十节那里所提到「洗圣徒的脚,」就是一个事例,是指着穷寡妇接待或谦卑服事圣徒的一种善行说的,行这事的人是主所称为有福的(约十三17),所以有人以为我们现今信徒,应当照着主的吩咐去行,彼此洗脚,有的教会还定了洗脚礼,视同遵守浸礼和圣餐一样,如真耶稣教会认为受过水浸的人圣职人员要为他行一次浸脚礼,在古时候的英国皇帝,每逢耶稣受难日的礼拜四,为效法耶稣的榜样,就亲自想几个穷人行洗脚的礼,天主教的教皇和希腊教的教长,每到此日也要亲自向十二个穷人行洗脚礼,但主所作的是一件事实是教训门徒常存谦卑的心,趁着机会相互服事,发挥彼此相爱的表现(约是按3435,约壹三16),而他们所行的洗脚礼,是虚有其表,失去了属灵的意义,因为他们所洗的人,都是平素穿鞋袜的人,且是先在家中把脚洗干净了,再去接受这个洗脚礼。考这种洗脚礼是在主后四百年间,才有些教所提倡的,但以后大多数没有遵行,原是是新约圣经各卷并未提到这样的礼节,所以我们现在信徒,不在乎所守的礼节仪文行式,乃在乎领受主所教训的心意而已(彼前三21,罗二29,林后三6,约十三35,徒廿19)。——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十三6彼得有信心,但到此刻仍未明白耶稣受难的意义;甚至误会以为多洗便可以与耶稣多有分(9节)。耶稣耐心的教训使他后来成了又忠心又勇敢的门徒(徒二∼五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6~11彼得还不知道耶稣给门徒洗脚的意图。耶稣的意图如下:①给门徒教诲事奉的精神(14)。②通过给门徒洗脚暗示圣礼(8,10)。基督的救赎之血洗净了圣徒的罪(9:14;约壹1:7;7:14)。③耶稣似乎预知了将来被他差遣出去(20),为传福音而劳苦的门徒的脚。当然他们的脚没过几个小时就离弃耶稣而逃了(26:56)。但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他们的脚作为传播福音的好工具达到了地极(52:7;10:15)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7「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主作事的法则不是根据人的明白不明白,而是根据神的定意,祂作事永不受人的限制。只是主也说明,人对主所作的起先不知道,等到以后圣灵在人里光照一下,启示一来,人就会明白过来了。合一是神在人间要作的大事,借着洗脚的事来开始,那是太奇妙,太奥秘了。感谢主,这奇妙的奥秘并没有永远向我们隐藏,主自己在十七章的祷告里就向我们解开了。──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十三8「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无分」:「没有关系」。──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从主说的话来看,洗脚不单是一种犹太人的礼仪,而是主要用洗脚这事来带领门徒认识真理。因为给不给主来为他洗脚,直接关系到他是否有份于主。说得清楚一点,能否享用主,全在乎让不让主来洁净我们生活上的污点。生活上的污点得不到洁净,主的所有是给阻塞住,不能输送到我们身上来。──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十三910主这样说了,那维持活在交通中的意义就更明显了。按生活上的实际用途,洗脚是给人干干净净的活在家里。在属灵的含义上,有了儿子的生命才能活在家里,但是因为与世界的接触,常常会沾染了世界的污秽,这些污秽不能带进家里,所以必须要洗脚,因为脚是踏在地(世界)上的,把世界的玷染洁净了,在家里的交通就畅通了。洁净的结果,使属灵的敏感度提高,分别属地的污秽的效能就更好,交通也就更舒畅。──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十三10这话是指着犹大要卖祂说的。没有主生命的人,外面作的洁净并不能使他干净。犹大也是接受主洗脚的,但是他是没有洗过澡的人,所以虽然洗了脚,还是不干净的。犹大跟从主的动机不纯正,他从没有信主(参六647071),所以是个没有洗过澡的人,虽然他天天的跟从主有三年之久,但是外表的跟随,甚至作了主的财政管理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跟随主,所以才会作出卖主的行动。──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本节的上半节可以有两种解释,但都指一件事:1,“洗澡”(louesthai)与“把脚一洗”中的“洗”(niptein),在希腊原文属同义字,全句因此可译为:“凡洗过的人不用再洗,全身都是干净的。”2,根据当时生活习惯,凡赴宴的人若先在家里洗过澡,到达时只要洗脚,在礼貌上可算全身干净。这句话可译为:“洗过澡的人全身都干净了,只需要洗脚。”

耶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给门徒洗脚一次便够了,因为耶稣上十架能一次除尽人一切的罪(来十112)。祂有复活的权柄说:你们“干净了”。

下半节“不都是干净的”指的是犹大。犹大虽也由耶稣替他洗了脚,但他的心已为魔鬼所污(2节),他不干净,已与耶稣的救赎无分。──《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12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 请注意心里不是“我所教你们的”,也要记住耶稣不是问知识明白没有,而是问是否受了感动?我们应当明白他所行的事,也要去实践他的道(17),这就是爱的奉献。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3~14应当受人服事的主反而服事别人,那么作为耶稣仆人的我们也应更加殷勤地用爱心互相服事(5:13)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这是在爱中的互相建立,因着爱弟兄,不愿看见弟兄在主的丰富中失落,因此就给弟兄洗脚。因着体会弟兄的爱,也就让弟兄洗脚。彼此洗脚是必须是作在爱里,不然就不是挽回在过失中的弟兄,而是要在责备弟兄中显露自己的公义,这不叫作洗脚。洗脚固然是一个生活中的动作,但更重的是在主的心意中的劝勉,在爱心交通中的互相造就,在诚信中的互相赦免。──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十三15「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

    当门徒们争论谁为大的时候,主耶稣曾再三的告诫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628;可十4345)。但是那些被雅各和约翰两兄弟冒犯,而恼怒的门徒们,根本听听不进这些话。── 黄共明《约翰福音要义》

    我想主不是单叫他们学着那个样式去作,也是要他们凭着祂的生命去作,降卑,爱弟兄,进入合一的实际,都不是亚当的生命所能承担得来的,只有主的生命在人里面推动,人才会乐意这样作。体贴自己,爱面子,不顾念别人,……这些都是人天然生命中的弱点,人可以忍受别人受损害,而不能忍受自己有损失。当主的生命在人里面发动,人天然的阻力也就消退,人就能照着主所作的去作。──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责备没有行为的那些文土和法利赛人(23:3,4)。而耶稣却在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给我们做榜样,叫我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凡事上效法基督的人(林前11:1)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6~17这句话教导我们当我们过信仰生活时,要铭记我们当守的本分。我们时常忘记自己是耶稣和邻舍的仆人(林后4:5),从而陷入自取荣耀的傲慢当中。忠诚的仆人应该时刻谦卑地去事奉(17:10)。他们生活的座右铭(motto)应该是“劳苦在我,荣耀在神”(115:1)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8「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引自四十一9
「同我吃饭」:表示关系密切。── 蔡哲民等《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他用脚踢我,心实在是令人心碎的一句话,本来用以形容残酷的暴行。经文中并没有愤怒的意思,只是忧愁而已;耶稣对犹大的最后规劝,只是表现他内心的伤痛。──《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既知道万人的心,为甚么还要拣选犹大做门徒呢?耶稣明白指出祂没有做错,祂知道所拣选的每一个人。但旧约早已指出会有一个卖主的人,这件事是要应验经上的话(见《诗篇》四十一9)。而耶稣虽知道犹大背叛的心向,却切望他能回头。祂在晚餐上蘸一片小饼给犹大(26节),这是犹太风俗中主人对客人友好的表示,仍希望犹大能明白祂的大爱,幡然悔悟。比较《马可》十四20注。耶稣在19节再次说明祂预知全局,掌握未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从诗篇41:9,就能看到大卫对谋士亚希多弗和不少自己的心腹叛逆自己时(撒下15:12),表现出的悲愤慷慨的模样。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19(14:29)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016节阐明了基督的仆人所具有的地位。他们虽然不比基督大,但他们是以基督的权威去传播福音的代理人。因此迎接他们的人就是迎接耶稣基督(帖前2:13)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1「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这是合一的关系的初步启示,把门徒与子并与父都联结在一起,合一不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犹大可以卖主,犹大可以犯了一个无可挽回的大错误,但他的失败并没有改变神要作成合一的事。神既是不改变,我们也不该随意改变父的定意。──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心里忧愁: 耶稣对自己的死也感到非常忧愁(12:27)。并且跟随他三年,同甘共苦的门徒中,有人要出卖自己的事实也使他禁不住悲哀和忧愁。尽管如此耶稣也没有恨加略人犹大,从中可以看出耶稣之爱心何等宽广。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这件事对与耶稣形影不离的门徒来说,仿佛是晴天霹雳。但更具冲击力的话语是在橄榄山上说的“你们都会离弃我!”(26:31),我们不能给门徒定罪。我们与他们一样,虽在口中承认主,行为不也在否认主吗!(1:16)关键在于,每当那时候,我们是否悔改,并努力拥有更成熟的信仰。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1~30门徒中间有一个要出卖耶稣的消息一公开,门徒们就惊慌起来,这时候加略人犹大去找公会。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325犹太人的宴会也仿希腊人,大家环桌席地侧身而坐。最看重的客人坐在主人右首,他要和主人说话,必须仰过头来贴近主人的胸膛,才能靠近说话。──《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2325约翰在坐席时,何以会侧身挨近主耶稣的怀里?到底犹太人吃饭时,如何坐席?】

    所谓“坐席”,是一般的说法,我们通常在吃饭时,乃是“坐”在椅子上的,可是犹太人吃饭的方法很特殊,并非“坐”,乃是“斜卧”(或斜靠)。所谓“斜卧”乃是吃饭的人躺在长椅上,“椅”子好像一张床一样,用左手托住左肋,右手取食。坐在对面的人则动作相反。坐席的人是一个一个的“斜卧”着。约翰可能斜卧在主耶稣右边,所以很容易往左一靠,便挨近主耶稣的胸怀。

    “侧身挨近”四字原文与马太福音二十六章20节“坐席”是相同的,该字为ANEKEIMAIaoclcetVa小‘斜卧”之意。这句话应译为“斜卧在耶稣的怀里”。

    后来在25节说,约翰“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就势靠着”四字原文乃是“跌入”EPIPIT Oj7tt*穴,m)之意,即约翰此时比在23节所说的更靠近主耶稣。

    犹太人在出埃及时,过逾越节是站着赶紧吃东西的(出十二章11节),后来改为坐着吃。自从犹太人受波斯人统治后,才学会“斜卧”而吃。希腊人与罗马人也沿用波斯人的习惯,犹太人在罗马统治时期,斜卧着吃逾越节的食物,已很普遍了。

    犹太人斜卧在“食床”上吃饭,我们就明白路加福音七章所说,当耶稣在法利赛人西门家里“斜卧”(坐席)时,那女人如何能“挨着他的脚哭”,并用香膏抹在他的脚上,因为主耶稣的脚不是在地上乃是在“食床”上之故。――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十三23~26耶稣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加略人犹大的人格。但“所爱的门徒”约翰知道了背叛者是谁。多蒙神恩典的人,对神护理的奥秘知道的也越多(18:17;3:7)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6参十三18注。主人藉饼给客人是特别友好的表示,也是耶稣作的最后努力,劝犹大回头。这是犹大一生的重要决定时刻。主耶稣今天也在叩每个人的心门,要我们接纳祂(启三20)。

犹大选择了撒但的道路,耶稣叫他快快走,不可以同度共享祂爱里的交通(28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2630出卖耶稣的犹大吃过圣餐么?】

答: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犹大受了那点饼,就立刻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约十三2630)解经家根据这两点圣经的记载,咸认为主是在犹大参加了逾越节的筵席,要卖祂,出去以后,才设立圣餐的(太廿六20-26,可十四17-22),且因犹大吃了那点饼以后,撒旦就如了他的心(约十三27,六70),是不可能再与门徒们一同吃这圣餐的(参林前十一27-29),从马太福音廿六2526节的记载看来,是显明主在犹大要出卖祂以后,才设立圣餐,又在约翰福音十三30节指出犹大这事的时候,他就立刻出去了,由上面情形看来,我们是有理由相信,犹大接受了逾越节中主给他那一点饼以后,他看出主明说暗示他所行的事(约十三10212627,六70),天良显为亏欠,不能再与主同在(约壹二19),马上就出去了。等他出去以后,主才设立圣餐,他不在其中,是没有吃过圣餐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十三27耶稣递给犹大的饼有显明的含意,并不是使撒但进入他心里的手段。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这句话表明依然拒绝耶稣之爱的犹大已明确了出卖耶稣的计划。他的心已完全被撒但所支配。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730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因为实在没有再拖延的必要。为甚么要让无效的奉劝增加紧张气氛呢?犹大若执迷不悟要这样作,那就干脆快作罢。门徒仍旧不明白耶稣所说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以为耶稣是差他去买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甚么去赒济穷人。习惯上,逾越节是一个有无相通的节期,凡有的人要帮助那没有的,是一个赒济穷人的节期。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教会取出圣餐时所捐出的奉献来赒济穷人。其余的门徒以为耶稣差管钱袋的犹大拿些去赒济穷人,好让他们欢度逾越节。

犹大一领受了饼,魔鬼就入了他的心。爱心的规劝竟然化为仇恨的动力,这实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只有魔鬼才会出此下策,把一件极美的事经过扭曲终而变成促使人下地狱的媒介物。魔鬼把爱变为情欲;把圣洁变为骄傲;把惩戒变为虐待;把爱心变为自满。在生活上,我们必须小心,免得魔鬼把美好的事物变成遂其目的之手段。

    犹大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约翰很喜欢一字两用。白天的反面是夜间;不过还有另一种夜间,就是指人离开耶稣基督去走自己的道路。一个人若不听良善的呼唤,而听从邪恶的特使,就是一种夜间的光景。一旦仇恨的心把爱的烛光熄灭时,夜间就到了。一个人若离开耶稣就是进入夜间了。

    假如我们顺服基督,就是行走在光明中;若离开主,我们就进到黑暗里。在我们面前有光明之路,也有黑暗之路。神赐给我们智慧去作正确的抉择,因为在黑暗中,人会全然迷失。──《每日研经丛书》

 

【约十三28~29由于加略人犹大彻底地隐蔽自己的双重性格,因此门徒中间没有一人知道他就是背叛者。像他这样伪装自己去谋害信仰共同体的人无时不在,我们不应受他们的骗(林前15:33)。拿什么周济穷人: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平时也对救济工作倾注了许多努力。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29“钱囊”:参十二6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30撒但,这世上黑暗的力量,既已控制了犹大,他只有离开光和欢乐,走近黑暗中。──《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30卖主的犹大到底有没有参加主耶稣所设立的圣餐?】

    对于这问题,一般的解经家都认为卖主的犹大并没有参加主所设立的圣餐,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神圣的礼节,被耶稣称为魔鬼的卖主犹大(约六章70节),是不可能参加的。犹大,可能参加逾越节的饮食,与耶稣并众门徒一同吃喝。

    中文《四福音合参》一书的编着人,多数按着下列次序来编排主耶稣和门徒吃逾越节与设立圣餐的事。

    一、主耶稣与十二门徒一同过逾越节。(太二十六章2025节)(可十四章172l节)(路二十二章14l8节)

    马太与马可均有“正吃”二字,表示是在过逾越节的时候吃东西。路加在此加插一段门徒争大的事。(路二十二章243o节)

    二、主耶稣为十二门徒洗脚。是在吃逾越节中的一项节目,按着犹太人传统的规矩,家主要为客人洗脚,表示友爱。(约十三章120节)

    三、然后主耶稣宣布有一个人要卖他,在这时候约翰详细记载这一幕,并提及犹大接受一饼之后,便出去准备卖主。(约十三章2130节)

    四、之后,耶稣设立圣餐,宣布“新约”吃喝的方式,与吃逾越节的情形不同。(太二十六章2630节)(可十四章2226节)(路二十二章1920节)

    五、跟着,耶稣豫言彼得三次不认主。(太二十六章3135节)(可十四章2731节)(路二十二章3134)(约十三章3638

    我们有理由相信,犹大接受了逾越节目中的主耶稣给他一点饼之后,他马上出去;等他出去之后,主耶稣才设立圣餐,犹大不在其中。

    另有一些解经者说耶稣与门徒是在逾越节前一天过节,不在逾越节那一天,他自己纔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第二天在十字架上被杀,他被杀的那一天纔是真正的逾越节,因为约翰福音十八章28节说那些犹太人控告耶稣的时候,不愿意进彼拉多的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云。――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十三30新约圣经中记载有多少个犹大?】

    一、卖主的加略人犹大(约六章71节)。

    二、十二使徒中称为达太的犹大(太十章3节;约十四章22节)。

    三、主的兄弟犹大(太十三章55节),亦即写“犹大书”的那一位。

    (有些注经家以为犹大书的作者是称为达太的犹大,参犹大书难题研究。)

    四、在报名上册时生乱的犹大(徒五章37节)。

    五、住在大马色的信徒犹大(徒九章1l节)。

    六、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徒十五章22节)。

    在这些犹大中,必须认清的乃是,主的使徒中有两个犹大,其中一个是卖主的,另一个是称为达太。

    此外,主的兄弟犹大与作犹大书的犹大是否同为一个,注经家时常有不同的意见。

    还有,住在大马色的信徒犹大,是否即后来与保罗一同作代表到安提阿去的犹大,也是值得研究。――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十三31 犹大走了,耶稣受难的时刻更接近了,死与复活的景象已展现在祂眼前。耶稣就快得荣耀,神的荣耀借着钉十字架的耶稣而彰显,神子耶稣也因此得享天父的荣耀。──《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十三31~32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计划已基本定型,所以也到了人子受荣耀的时刻。看起来似乎是撒但的胜利,实际上是耶稣利用撒但成就了自己的计划。通过本书我们可以领悟到圣三位一体的神之间有着互受荣耀的亲密交通(12:28)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1~35犹大出去后房子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气。但耶稣说的,自己要离开的一番话(33),依然沉重地压抑着门徒们的心。这种情况下耶稣给予他们“彼此相爱”(34,35)的新命令。──《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3小子们:希腊语原文的称呼在四福音书中只在这节出现。这句话表明耶稣对门徒有着特别的爱。按照现代意思翻译的话就是“孩子们”(NIV,My children),这句话使人联想起临终前的父母呼唤自己的子女的场景。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4耶稣的牺牲改变了世界。在新的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应有新的规范,这就是“彼此相爱”。人与人应彼此相爱,就象主耶稣爱我们一样。这是新时代的命令与守则。从信徒的彼此相爱,世人可以看出他们是主的门徒。──《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临终前,耶稣留给门徒的不是遗产,而是“新命令”。新命令继承了“爱人如己”(19:18)的旧诫命之精神,但旧诫命与新命令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说“爱人如己”,这句话没有超越人性之爱的范畴。但后者说“基督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新命令要求组成信仰共同体的人之间,互相要有神的奉献的爱。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435这是生命合一的结果,在生命中活出爱的生活,叫基督显在人的眼前。主爱门徒并不是因他们都是可爱的,他们每一个人在主的眼中都是残缺的,主越过人的残缺而爱他们,为他们洗脚,为他们舍命。能相爱像主的爱一样就是生命的流露,这是里面的光景。主再加上一个命令,叫跟从主的人必须相爱。是命令就必须要跟上,外面是跟上,里面是流出,在爱里活出了合一的见证。这样,主虽回到天上的荣耀里,但地上还是处处满了主的见证。──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十三35圣徒应该在众人面前行出遵守新命令的榜样。应该把圣徒之间奉献之爱的亲密交通展现(demonstration)给众人看。耶路撒冷的初期教会因努力遵守这命令,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2:44-47)。我们要铭记,圣徒彼此相爱是显明真门徒的标记(mark)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6彼得现在还不能随主去受死,但到主复活以后,他也会为主殉道。──《启导本圣经注释》

         主往哪里去:彼得还没有意识到耶稣将走代赎之路的事实。波兰的小说家显克维支(H.Sienkiewicz,1846-1916)根据本节经文和古代基督教的传统,1895年曾发表过名为《你往何处去》的杰作。跟我去:根据“库巴蒂斯”中介绍的彼得是倒钉在十字架上殉道了(21:18,19)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6~38预告彼得将要否认耶稣。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7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以彼得为首的门徒们在过去耶稣呼召他们时,丢弃一切追随了他(5:11)。但是耶稣却说彼得再也不能追随他了,这句话使彼得的自尊心大受伤害,使他终于告白说:“我愿意为你舍命”。路加福音中这句话表现得更加坚定(22:23),但没过多久他就跌倒了。因此我们都要留意圣经的教训:“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 ──《圣经精读本》

 

【约十三38「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主欣赏彼得对祂的深情,但主不能不让他知道,陪伴主的路不是这样走的,要这样走下去的结果,定然是不认主。犹大的卖主是主动的,彼得的不认主是无可奈何的,但不管是主动或是无可奈何,结果都是相类的。犹大是不能再挽回,主也就随他走自己的路去。彼得却是可挽回的,所以主预先说了他会三次不认主,但不阻止认主的事发生,让彼得经历失败,在失败中认识了自己,也尝到主爱的赦免。有了这些体会,追求在合一的见证中彼此相爱就具备了条件。──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本节的话语以后,紧接着彼得极力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也异口同声地如此说(14:31) ──《圣经精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