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翰福音第六章拾穗

 

【约六1本章的主题可以“耶稣是生命的粮”概括。使徒约翰在这里记叙了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和祂是人类精神粮食的讲道。虽然有许多门徒离开祂,但最亲近的门徒仍忠心耿耿跟随祂。全章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是上乘的叙事之作,也是耶稣为神的最佳见证,指出祂就是那“从天上赐下来”的粮(31节)。旧约所记天降吗哪,只是以色列人旷野漂泊中养活身体所需,耶稣所赐的才是永生的粮食(4951节)。

耶稣这时已到加利利地。祂很可能是从迦百农渡海(参17节;四46),去到加利利海的东北岸。加利利海亦名革尼撒勒湖,因希律安提帕在湖的西南建城纪念罗马皇帝提庇留,作为他辖区的首邑,因此加利利海也叫提比哩亚海。非犹太读者比较熟悉这个名字。──《启导本圣经注释》

         提比利亚海对面:所指的具体地区是伯赛大(9:10)。这里也是彼得、安得烈、腓力的故乡(1:44) ──《圣经精读本》

 

【约六1加利利海面积有多大?还有几个名称?】

答:加利利——意系圆圈,加利利海是一个谈水湖(太四18),因其面积广大,故称为海,从东至西最宽处为十三公里,由南到北长为廿一公里,周围共为五十二公里,最深处四十九公尺,低于海平面二百一十二公尺,除了上接下流两处,环湖皆山,尤在海之东岸,有高达一千英里的高山,因时有狂风大作,使海浪翻腾起伏,为渔人所感困惑者(约六18,太十四24),加利利海在圣经中还有其他三个名称:

①基尼烈湖——意系竖琴,或因基尼列地而得名,这是旧约时代的名称(民卅四11,书十一2,王下十五20)。

②革尼撒勒湖——意系王子的花园,因在西南面有革尼撒勒之平原地而得名(太十34,路五1)。

③提比哩亚海——意系来自河神,因在海之西岸,有提比哩亚城而得名,为分封王希律所建,以纪念在位罗马国第二个皇帝该撒提庇留而命名的(约六1-23,廿一1,路三1)。——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六1~71耶稣受到犹太人的敌挡,就回到加利利,并且在那里也行了许多神迹(2)。本章只选取两个神迹进行了具体描述:①一是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3-15);②另外一个是,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16-21)。本章(22-71)也记录了耶稣基督对五饼二鱼的神迹所包含意义。 ──《圣经精读本》

 

【约六3上了山……坐在那里:虽然有许多人为了病得医治而来到耶稣这里(2),耶稣似乎却在医治他们之前,先教导关乎天国的事情(可六34;9:11) ──《圣经精读本》

 

【约六4逾越节与无酵节同时,所纪念的不只是以色列人逃脱埃及奴役,也志念他们抵达迦南后首次吃到当地的粮食,从此不再降吗哪(参书五1012)。耶稣在这时行神迹,要人明白祂能赐永生的粮食。──《启导本圣经注释》

         只有这次逾越节,耶稣没有上耶路撒冷。作者似乎是为了连接犹太人的逾越节晚餐与五饼二鱼事件才记录这一节。请比较太226-29节与本章53-58节。 ──《圣经精读本》

 

【约六5~7腓力是一个非常现实、有心计的人(14:7-11)。虽然如此,却没有怀疑耶稣是弥赛亚这一事实(1:43-46)。要注意,耶稣试炼腓力是为了操练他的信心。 ──《圣经精读本》

 

【约六5~15五饼二鱼神迹是本福音书所记录的第四个神迹,是跨时代的重大事件。福音书的作者都以这一件事为分水岭,将基督的生涯分成两大部分。从公开事奉初期到五饼二鱼神迹,耶稣的声誉不断升高 ;但从五饼二鱼神迹之后他的名望却逐渐下降。仅从四福音书的记录看,也足以见得这件神迹深远意义(14:13-23;可六30-46;9:10-17)。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探讨五饼二鱼的神迹所蕴含的意义:①此神迹显明了耶稣就是弥赛亚,当时的犹太人相信弥赛亚到来时,神会令其仆人准备海鲜与肉类摆设宴席。也有人相信弥赛亚会将柜里的吗哪赐给忠心的人(133,34,2:17)。②这神迹充分表现出了耶稣的慈悲。耶稣受撒但的试探时,毫不犹豫地拒绝将石头变成食物(4:3,4),但为了饥饿的众人,却毫不吝啬地使用了自己的能力。③这件神迹也表明耶稣就是生命之粮(35,51) ──《圣经精读本》

 

【约六65节的问话只是一个试验,耶稣对形势有完全的把握。祂要门徒在此刻思念更高一层的精神粮食(参四32)。──《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7二十两银子约为当时一个工人大半年的工资。即令有这末多钱,也不够那许多人吃饱。腓力的回答毫无信心,他在这场试验中悲惨地失败了。──《启导本圣经注释》

         二十两银子的饼:腓力计算得很快,但他不知该如何衡量基督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

 

【约六79这些是门徒的回答。意思就是说,不要说我们根本没有二十银子,就算有,在此时此地也一点作用都没有。我们现在所能有的只是五饼二鱼,对于眼前的需要也不发生作用。事实确是这样,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样大的需要,人的所有并不能供应人的贫乏。──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六8~9连门徒身上也没有带食物。 在福音书作者中,只有使徒约翰写明了五饼二鱼从谁而来,彰显基督荣耀的器皿是由当时受大人轻视的孩童提供。 ──《圣经精读本》

 

【约六9“孩童”的希腊原文paidarion可指男童或女童,常用来指小奴。“大麦饼”为贫苦人家的食品。“鱼”的原文为opsarion,指鱼干或腌鱼,用作吃麦饼的调味食品。──《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10草多:记录这件神迹时,作者或许记起了诗23:1,2。马可在马可福音书中也写到,耶稣吩咐众人坐在“青草地上”(可六39)。若这种推测合理的话,这件事可以说是暗示了10:11,30所出现的“耶稣是我们的好牧人”。“约有五千”,仅男子就有五千(14:21), 而其总数大约有两万。 ──《圣经精读本》

 

【约六1013五千人不是小,五饼二鱼又确实是太少的供应,但不在乎人数有多少,能作供应的又有多少,只在乎主的祝福。主的祝福就说出了那是主要作的事,主既是要作那事,主的大能就在那事显出来,主的大能一显出来,人的难处就解决了,人的贫乏也就停止了。

  问题就在这个祝福的人是谁?谁有这样的大能带出神的祝福来呢?旧约的先知以利沙也作过类似的事,但规模是小了些,不能与这个相比。能与这相比的,只有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的经历,那时是神在供应祂百姓的需要,现今也是从神那里来的供应众人的需要。──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六11耶稣把饼与鱼“分给”众人,祂是那赐粮食给人类的主。──《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11~12祝谢:包含着感谢祝福与祈愿的意思。随着他们要的……他们吃饱了:熟知圣经的读者看到这句经文,就可联想到前人所说的:“他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107:9);“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林后3:5)。免得有糟蹋的:关于这句话所隐含的属灵意义请参照路9:17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

 

【约六12这是四本福音书中唯一的地方,说明收拾零碎的理由:免得有糟蹋。我们应爱惜神为人的生活预备的一切,不可有奢侈与浪费。主基督在《启示录》中警告世人,末世会有侈糜之风,要信徒警惕(启六6)。──《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14「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虽然这认识还不够接上主就是神的儿子,但是已经接上了神在申命记中所应许的“那先知”,也就是承认这称为耶稣的人是弥赛亚,是基督。这一个承认使他们听从了主的吩咐,虽然他们这一个认还不能说是出于里面的认识,但是也给主制造了机会向他们流出祂的丰富。──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先知”指《申命记》十八15所说的那位象摩西一样伟大的先知,也就是弥赛亚(参一21注)。在群众心目中,耶稣也是“以色列的王”(15节,参一49)。──《启导本圣经注释》

         那先知:18:15预言到神要兴起一位像摩西那样伟大的先知。 ──《圣经精读本》

 

【约六15「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他们的心思是这样想,若是这先知来作主,凭着祂的能力,脱离罗马人的手就不是难事,而且天天从祂那里得供应,那真是好得无比。但是主耶稣的路并不是这样走的,祂在神的旨意中是要作王,只是并不需要透过人的手来作成。人是根据人的需要来作事,主却是根据父的定意来行走。所以祂离开了众人,独自到山上去祷告,祂绝不作根据人的需要去满足人的事。

    祂的门徒摇船渡海要到迦百农去,主在大风暴的黑夜里在海面上行走,到了门徒那里,叫门徒得了安慰,也在那时澄清门徒对祂的认识(参可六4752),让他们明白祂是神的儿子(参太十四2233)。他们不像众人那样,以物质的好处作为跟随祂的基础,而是清楚的明白祂是以生命来带进祂的国度。──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不要人的拥戴,宁愿等待神的时候。群众要祂领导反抗罗马政府,寻求犹太民族的独立;但耶稣拒绝了,离开热情的群众,独自退到山上。──《启导本圣经注释》

         独自退到山上去了:耶稣行完神迹后,耶稣常常退到寂静的地方去(1:35;5:16;12),这是为了抽出时间祷告。虽然作者没有记录其祷告的内容,但查看17:1-26;239,42就可得知,其主要祷告内容大概是要顺服天父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

 

【约六16~21只有路加福音没有记录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四福音书对比表)。这是约翰所记录七个神迹中的第五个。有趣的是,福音书的作者们都将这件事记录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些事件与以色列的出埃及,以及旷野生活相比较, 而这里则根据本章的事件发生顺序来进行了以下比较。关于详细内容请参照太14:24-33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

 

【约六18加利利海天气变幻,常会发生风暴。参可四3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19加利利海东西两岸最阔处不过十一公里。门徒此时沿海岸向北行,摇橹行了约五公里。耶稣在海面上走。有些解经家认为“海面”也可译为“海边”,因为亚兰文中的al(在上面)常有“在旁边”的意思。可是本节中清楚指出耶稣“渐渐近了船”,明显是走在海面上。──《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19门徒在加利利海摇船摇了十里多路,便看见主耶稣行走在海面上,到底加利利海有多长多宽?加利利海另有什么名称?】

    加利利海东西最宽处为十三公里,南北长廿一公里,周围共五十二公里,最深处为四十九公尺。加利利海比地中海低二百一十二公尺(以上是根据以色列政府公告抄录)。中文所说“十里多路”原文乃是“廿五或三十个司他地安”sTADION(而au),每一“司他地安”约等于中国的六十丈。

    门徒看见主耶稣行在海面时约在加利利海中央。

    加利利海还有其他四个名称:

    一、力利利海(GALILEE),加利利意即圆圈。这是罗马政府官方的称呼。

    二、基尼烈湖(CHINNERETH)。这是古时的名称酬(民三十四章11节;申三章17节;书十一章2节;王上十五章20节)。

    三、革尼撒勒湖(GENNEsARETH)。意即王子花园,这是当地老百姓的罗马时代称呼(太十四章3节;路五章1节)。

    四、提比哩亚海(TIBERIAS),因海之西有城提比哩亚而得名,该城因纪念提比留皇帝而建(路三章1节;约六章23节,二十一章1节)。这是罗马人与欧洲人的称呼。

    今日复国的以色列,仍沿用古时的称呼,称加利利海为基尼烈湖(KINNERET),并且解释谓这名称源出于“KINNOR”,意即“竖琴”,因加利利海形状似竖琴。又谓加利利海水被风吹动时,海浪有声,声似竖琴。又说,神所创造的有七海,只有加利利海使他最满意云。――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六22~25众人常常固执地想逼耶稣作王(8:27-9,弥赛亚思想的展开)。──《圣经精读本》

 

【约六26「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神迹”的含意不是单指着神奇的事,而且有“记号”的意思。也就是说,神迹就是神儿子的记号,看到这记号就该知道这是神的儿子。众人不是因着认识神的儿子而跟随祂,所以主才很不客气的说了这么重的一些话。

  主是父神所印证的那位赐人有永生的人子,主在这里又再一次指出祂与神的关系,祂是神的儿子,是神授权给祂把生命赐给人的。人的生命受限制,叫人只注意属地的满足,和使人得属地满足的原因,因此人的眼睛很难离开属地的事物而专注在属天的生命。可是忽视了属天的生命,人没有可能得着真正的满足,因为洧属天的生命,人的自己也要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逝,何况属地的满足只能停留极短促的一瞬,也如同人的生命一样成为无有。──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从本节到59节的主题是讲从天上来的粮食。耶稣是“生命的粮“、是道成肉身,也是赐生命的主(3740,48,58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若这些人明白耶稣所行神迹的真正意义,就不会提出那般无理的要求(15) ──《圣经精读本》

 

【约六26~29在这一段经文中,耶稣试图纠正众人误认自己是政治性弥赛亚。 ──《圣经精读本》

 

【约六27这分别不在食物的“必坏”或“存到永生”,而是在接受的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人应为永生的食物劳力。参四1314喝了会再渴与永远不渴的水。唯有耶稣能赐永生的水与粮。──《启导本圣经注释》

         人子是……所印证:这句话引起了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①意味着耶稣为神所拥有,即是蒙神所爱的独生子。②耶稣是神所证实的。③正如当时的犹太人在无瑕疵的祭物身上盖了印一样,耶稣也成了无瑕疵的牺牲祭。上述见解皆可接受。 ──《圣经精读本》

 

【约六28神的工是可以为灵魂赚得永生食物的工,不同于为肉体生存而作的劳动。──《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28~29神的工:神为了犯罪的人类差遣独生子耶稣基督来作救主。因此,人所当作的是相信耶稣基督。已经相信的,当尽最大努力使不信的人相信,这是我们应当作的。所以我们把基督吩咐门徒传福音的命令(28:18-20;115-18)称为大使命。 ──《圣经精读本》

 

【约六29「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

    人实在很不容易脱离现实生活的辖制,人的愚昧叫人只看见神迹,却看不见主,以人的事物代替主。主明确的告诉那些人,必须要信神所差来的29),然后才能进入神的工作。但是人的心思既给吃喝的事所黏住,就没有办法领会神的心意,结果还是停留在属地满足的追求里。──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人唯一能够做而又为神接纳的“工作”,就是相信基督(弗二9;约壹三23)。耶稣提出应该用对基督的“相信”来代替凭“工作”也就是“善行”得救的观念。──《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2939从主的所说和所作,很明显的表达了两件事实。一件是主耶稣是父神所差到地上来的儿子(参29),祂就是神的儿子,祂到地上来是要作成神所要作的事。另一件是主所要作的都是父的定意,等别是要借着死,废去掌死权的摩鬼,借着复活彰显生命,以复活的生命打破死的限制(参39)。死亡的限制不存在了,虚空对人的辖制也就停止了。──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六3031犹太传统相信弥赛亚来后会再赐吗哪。众人的意思大概是:摩西用“天上赐下的粮”供应一个民族达40年;耶稣若是弥赛亚,应该有本领行摩西更大的神迹。──《启导本圣经注释》

         众人的要求表达了希望耶稣就是弥赛亚的心情。若此时耶稣再行神迹给他们看,他们会认为耶稣是政治性弥赛亚,而热烈地追随他。 ──《圣经精读本》

 

【约六31「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

    他们的心里仍旧是思念着可吃的食物,还是为了要得着食的。──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六3233在主说的这话里,有两件事要注意,头一件是表明在时式上,赐吗哪是过去发生的,而赐真粮是神现在要作的。另一件是吗哪只是维持当时的以色列人的肉身生命,并且不是从天上来的,而真粮是神现在要把属天的生命赐给全世界的人。所以吗哪是预表维持人生命的食物,神的粮却是神的儿子,是祂自己来作人的生命。──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耶稣指出他们的错误:当日的吗哪乃神(不是摩西)所赐;今天,神要把“天上来的真粮”借着耶稣赐给人。这真粮就是永生,比吗哪不知重要多少倍。──《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32~36重新解释了27-29节。若仔细推敲这些话,就可推导出耶稣就是神这一事实。即耶稣赐给人们永生的食物(27)和天父赐真粮给人(32)是同样的话。耶稣这样将自己和神视为同等,但众人尚未明白这一点。 ──《圣经精读本》

 

【约六34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这句话令我们想起属灵上无知的撒玛利亚妇人的要求(4:15),但她还是领悟到自己所见的耶稣是弥赛亚,并给城里的人作了见证,使许多撒玛利亚人一起来到耶稣面前,并相信了他(4:39-42)。但这些人虽然目睹了耶稣的神迹,还是离开了耶稣(66) ──《圣经精读本》

 

【约六35“生命的粮”乃赐永生的食物(33),只要信便可以得着(47,51)。耶稣说祂就是这生命的粮,为本书所记七次向人宣示祂是谁的第一次(八12;九5;十9;十14;十一25;十四6;十五1)参出三14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就是生命的粮:这句话是本福音书所记录的“我是……”的第一个宣言。与27节经文相比较,耶稣似乎陷入了自我矛盾。耶稣刚刚说完自己会赐下生命的粮之后,马上又说自己就是生命之粮,这难道不矛盾吗?事实上,我们当注意27,35节的话语都在表现道成肉身之奥秘。若我们可以毫无疑虑地接受“太初有道……道就是神”(1:1)的话语和作者“道成了肉身”(1:14)的见证,就可以理解27,35节所指的是什么。亦即耶稣虽是从太初就存在的神,却成为肉身来到了这世界。 ──《圣经精读本》

 

【约六36只有靠着信心才能吃到生命的粮(29,35) ──《圣经精读本》

 

【约六37这句话概括了神的主权的选择与呼召,以及圣徒自发性的信仰决志。 ──《圣经精读本》

 

【约六37~40这里重复了35节“邀请得到生命之粮”的信息。来到生命之粮耶稣面前的,不会受到歧视(37)。他们因吃了生命之粮,在末日会复活(39,40),并且得到永生(40) ──《圣经精读本》

 

【约六38~39每当需要显明自己的神性时,耶稣都强调他是神所差来的这一事实(39;4:34;5:30;7:16,18,29;8:16,29,42;12:44,45)。在此使用的希腊语动词(������  )就具有“委任”的意思。这样一来耶稣等于是在宣告,他从父那里得到救赎事工的所有权柄(13:3;28:18)。希伯来书强调耶稣是神所差来的,将耶稣称为“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3:1)。差我来者的意思:可以扼要为以下三点:①完全拯救蒙拣选的人;②他们要复活;③他们要得到永生。末日:< 绪论,耶和华的日子> ──《圣经精读本》

 

【约六3940信的人必在基督里蒙保守直到那日。得着主所赐永生的人,能象祂一样战胜死亡 ──《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41~51耶稣一说他是从天而降的(38),马上就遭到了犹太人的敌挡。当熟知耶稣身世的人私下议论时,耶稣重复了先前所讲的教训,其内容大同小异。但耶稣似乎用更加强硬的语气,强调自己是生命的粮这一事实。 ──《圣经精读本》

 

【约六44最终的救恩,甚至在生活中最小的事上也都有神的恩典,这对软弱无知的人们来讲,不愧是伟大的福音。 ──《圣经精读本》

 

【约六45~46正确掌握圣经知识的人必会来到耶稣面前。请与5:39,40相比较。先知书:耶稣引用旧约来为自己作见证(54:13,14)。惟独从神来的,才见过神。神是灵(4:24),谁也看不到他,但看到基督的,就等于看见了神(14:9)。当然,我们现在不能看到他,但我们却爱他,信他,且活在说不出来的,满有荣光的大喜乐之中(彼前1:8)。我们不是因为看见了而信,乃是因为信了而看见。借着相信基督,其罪得赦免,即清心的人必会看到神的荣耀(5:8) ──《圣经精读本》

 

【约六47信的人有永生:这是贯穿全文的核心主题(3:15,16,36;5:24;20:31) ──《圣经精读本》

 

【约六49~50旷野中的吗哪与生命之粮,其效力与结果有天壤之别。吗哪得天天吃,但生命之粮只需吃一次;吃吗哪的人终不免一死,但吃生命之粮者却永远不死。这是旧约的祭物与逾越节的羔羊基督的区别(9:12-14),同时是耶稣的大祭司职分与旧约中的大祭司职分的不同(7:27,28) ──《圣经精读本》

 

【约六51“肉”指耶稣道成肉身,作我们生命之粮(一14;六31)。人的肉体要吃要饮来维持生命,我们的灵性也要领受基督的身体(祂自己),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 ──《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句话引起了激烈的争论(52)。当从属灵意义上理解生命之粮就是耶稣的身体这句话(63),但灵性上无知的犹太人未能领悟这一点。 ──《圣经精读本》

 

【约六52犹太人彼此争论说:使用在这里的希腊语(��������  ),也可解释为“争战斗殴”(4:2)。因为犹太人所聚集的地点是会堂,可推测发生过激烈的争辩,而不是打骂。这就暗示了在犹太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支持耶稣。 ──《圣经精读本》

 

【约六52~59为了解除自己的身体就是生命之粮这句话所引起的争论(52),耶稣继续关于生命之粮的讲论。其内容与圣餐时的教训(226-29;14:22-25;22:17-19)相仿。本福音书省略了对圣餐所赋予的意义,只记录了耶稣为门徒洗脚的事件与关于圣灵的长篇讲论(14-16),以及代祷(17)。为了避免重复,作者可能是一边回想基督所说的话,一边记录了关于圣餐的教训。 ──《圣经精读本》

 

【约六53人子的肉……人子的血:犹太人熟知人子,人子会以吗哪摆设宴席(5-15),但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人子让他们吃自己的身体与血。何况,对犹太人来说,喝血是违背律法的(7:26,27;19:26)。律法上说喝血的必会死,而耶稣却说,只有喝他的血才能得生命(54) ──《圣经精读本》

 

【约六53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是什么意思?】

答: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犹太人本来是禁止吃血的(创九4,利十七10-14),所以他们对于主说这句话的意思,感到更加惊异莫名,甚至已经彼此争论起来(六52)。这里吃与喝的言词,是一种寓意性的说法,基督原是道成肉身的人子,是从天上下降下来的生命灵粮(约一14,六51),祂是要人领受存在心里(申八3,耶十五16,结二8),所谓吃主的肉,就是要信服圣子成了人的意思,喝主的血,就是信服祂在十字架上受死赎罪的意思,因着祂的死,而给人获得了属灵的真义,那就是永生的生命(约六5354),祂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六55),由上述可知乃是显明指为灵魂真正可吃可喝的粮食,自然不是血肉可以吃喝了。这一段的教训,不是论到吃圣餐的意思,因为当时耶稣尚未设立圣餐,但是以后的圣餐也是表明有此同样的道理在。——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六53~54读经拾遗第七题  吃人子的肉和喝人子的血】

【问】

    约翰六章53~54节说,「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

    请问,到底甚么叫做「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呢。为甚么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永生?

【答】

  需要有智慧和启示的灵

    约翰福音六章是,启示人得永生之路的一章;除非蒙神启示,否则就会觉得,「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约六60)。

    当日亲眼看见五饼二鱼喂饱群众之神迹的人,虽然为数不下五千人,但是除了少数门徒之外,都知难而退。所以要知道「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的真意义,不是靠人的聪明,乃需要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祂(弗一17)。并知道祂为我们成就的救恩。

  启示「子」是得永生的道路

    虽然父神是源头,是永远的生命,但是,神是「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提前六16)。所以若不借着子,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参照约十四6下半)。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生命(永生),真理(实际)」(6上半)。子是要叫人得着永生的唯一道路,也是一切的实际。「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约壹二23)。「这永生也是在祂儿子里面。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壹五11~12)。所以这里不是说,「吃神的肉,喝神的血」;乃是说,「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

启示「子」如何叫人得生命

    主耶稣事先用五饼(饼是豫表主的身体),和二鱼(豫表宝血的救赎和见证),喂饱众人,启示主为要拯救我们,重生我们,祂必须经过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死而复活,升天等的过程,纔能成为赐生命的灵,叫人得永生。大麦饼表征祂的身体,擘开表征祂为我们舍命,肋膀为我们受扎伤,死而复活,成为生命的分赐和繁殖;五个大麦饼的零碎,装满了十二个篮子,说出生命的丰富,无限的分赐和繁殖。鱼表征为要使人得永生,必须先有宝血的救赎;「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至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九12)。然而,五饼二鱼的神迹,在当时只让众人吃饱,并没有使众人认识基督的救赎,所以只好更进一步说明,祂自己纔是真正的生命之粮(约六48),祂将要为我们舍命流血,成功救赎,好叫我们吃祂,喝祂,与祂有生机的联结,得着永远的生命。

不是肉体,乃是灵

    人最大的缺点,乃是肉体的反应太快,甚么都往肉体的需要去判断,解释,领会;却未曾看到属灵的一面。所以经上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参照申八3;太四4;路四4)。人因为尚活在肉身中,凡事都容易受看得见的物质之迷惑。保罗说,「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8)。神是灵,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参照约四24;一18)。人除非用灵和真,就不能拜得着祂(参照约四23~24)。照样,永生就是神自己,是不能看见的,却是永远的。因此主耶稣所说,「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当然也不是指着物质的肉和血。当日的犹太人因为不认识这话,所以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祂的肉给我们吃呢(约六52)。同样,今日有许多基督徒也不太清楚,甚么叫作,「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有人读到林前十一章23~26节就说,在擘饼聚会中,当我们用信心领受主所祝福的饼杯,那物质的饼和葡萄汁,就在进我们口中的那一剎那,会转变成为主的肉和血。这样的解释,仍然是出于人的迷信和思想,逻辑;解释的很牵强。

    其实并不用我们解释,争论;圣经,就在约翰福音第六章里,已经给们正确的答案了。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主的话,把生命和宝血的救赎;客观的真理,事实,呈现给我们。更有使徒彼得的话,「主阿,你有永生的道(话),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太十六15节,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约六68~69);他呈现给我们一条能让客观的真理,成为我们主观救恩的路。基督的话,和我们的信心,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叫人得着永生的乃是赐生命的灵;而祂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赐生命的灵,就是永生。当我们用信心,相信基督的话,接受话,就是蒙救赎得永生。

  基督的话和我们的信心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是福音(参照弗三3~8)。而经历基督,得救,享受救恩的丰富,不可缺的途径,条件,或钥匙,是基督的话和我们的信心。

    经上说,「可见通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又说,「你们蒙了重生……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话……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话」(彼前一23~25)。也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二8)。再加上,「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

    从以上的经节,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福音,救恩,重生,得永生,圣灵的内住,都离不开基督的话,都要借着基督的话。而让基督的话,成为我们主观的经历,内容,实际,是信心,是用信心与我们所听见的话调和(参照来三2)。

  擘饼聚会

    各种聚会中最重要的,是擘饼聚会。是旧约逾越节的实际,内容,和形体。擘饼,喝杯,就是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擘饼聚会也是主的命令。「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二十六26~28;参照可十四22~25;路二十二16~20;林前十一23~26)。擘饼聚会中,我们要纪念主(林前十一24;纪念祂的身体为我们裂开,纪念祂为我们舍命流血,纪念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忍受苦难;纪念祂立约的血,也纪念祂为我们成功了救赎,纪念祂从死人中复活,成为赐生命的灵,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活的盼望,纪念祂升上高天,得了荣耀尊贵,纪念祂是教会的头,纪念祂是我们的生命,纪念祂再来的应许,并等候祂的再来等等);表明祂的死(林前十一26),直到他的再来。

  ()纪念主的死呢;还是,吃、喝、享受主呢

    有人说,「祂死是……只有一次」(罗六10;参照来十10),如今祂已经复活了,成为赐生命的灵,所以我们不必再纪念祂的死,祂的十字架,祂的受苦;而应该欢喜快乐,吃、喝、享受主就好了。虽然我个人也很注重及赞成享受的一面,但我无法赞同,十字架已经成为过去,不必再纪念祂的死,和受苦。就着客观的事实,基督为我们已经成功的救赎而言,十字架的苦难,基督的舍命,流血,受死,都是只有一次,都已经过去了。但是就着信徒的救恩,主观经历而言,都是现在,且永远不会成为过去。

  ()永远的十字架

    保罗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参照一17~18;加六1214;弗二16;腓二8;西一20,二14;来十二2)。主是「从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原文)」(启十三8),虽然已经复活升天,但是经上说,祂「像是被杀过的」(启五6)。在新天新地,圣城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之前,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启二十14);表明不再有罪,审判,定罪,和死亡的问题。但坐宝座的,还是羔羊(参照启二十二3);表明基督为我们死的功迹,在圣徒的感谢,颂赞里永远不会被遗忘。

  ()十字架是进入至圣所必经的途径

    以旧约会幕的图画来说明,要进入圣所,至圣所之前,先要经由祭坛和洗濯盆。那属灵的涵义就是十字架和基督的审判与光照。虽然在新约时代,「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祂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来十19~20),但若不是借着祂的十字架对付我们的肉体,世界,旧人,怎能把心思放在灵上,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呢。经上岂不也这样说,「因为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六6)么。旧人不脱去,怎能穿上新人呢(参照弗四22~23;西三9~10)。在主观的经历方面,我们必须取用主已经为我们成就的,同钉十字架客观的事实,转成为我们主观的经历(参照加二20,六14),先除去心上的帕子,纔能逗留在至圣所施恩宝座前,敞着脸,观看主反照主的荣光,吃、喝、享受祂(参照林后三17~18)。难怪主一再地告诉我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十38;可八34;路九23)。

  ()纪念主为我们舍命流血,表明主死的果效

       1、爱的激励

    在擘饼聚会中纪念主,纪念祂为我们舍命流血,一同来表明祂的死,会叫圣徒们感激主的爱,祂为我们所成就的,这么大的救恩。叫我们爱祂,愿意联与基督的死,联与祂的复活。「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五14~15)。「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凡是被爱激励的圣徒,就会受神的慈悲感动,愿意「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罗十二1)。愿意自动把自己献在祭坛上,作祭物,是奉献,也是取用十字架,「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罗六5);这就是真正纪念祂的死。

       2、与祂同死纔与祂同活

    经上说,「我们若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也要在祂复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罗六5);「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祂同活」(罗六8);「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罗十四7~9;参照林后五14~15);「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

    我想只要读以上的经节,就已经够清楚,信徒在擘饼聚会中,同来纪念祂,陈列祂的死,那结果,就是引领我们,主观经历,与祂同死,并与祂同活。

       3、同活纔能吃、喝、享受主

    同活叫我们不单独行动,凡事随从灵而行。「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八14)。「使基督因你们的信,安家在你们里面」(弗三17);我们也住在祂里面,享受生命的供应,主说,「你们若住在我里面,我的话也住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约十五7~8)。

       4、享受主能叫我们活出主

    信徒享受主的结果乃是,「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因我活出基督)」(腓一20~21)。并且叫我们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使我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参照腓二15~16)。

  ()等候主的再来

          「直等到祂来」(林前十一26)。

    擘饼聚会是信徒的见证,也是信徒的生活。主要我们纪念祂,是要我们为祂而活,与祂同活,活出祂,彰显祂,促进祂的再来。

    纪念祂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祂同活(帖前五10)。叫我们蒙保守,珍重这么大的救恩(来二3),殷勤操练敬虔(参照提前四8),操练魂的救恩,心意更新而变化,叫我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灵的人身上(罗八4)。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一4)。并且成为有信心以致魂得救的人(来十39)。这样的人纔是儆醒谨守,等候主再来的人(参照帖前五6)。这样,能叫我们作得胜者,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启十四4);必叫我们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一11)。

  结论

    神是生命的源头,神也是爱;神爱世人,祂愿意万人得救,不愿意一人沉沦。但是在人的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公义的神不能拯救我们。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九22)。所以神就差祂的独生子降世,为我们舍命流血,成功了救赎。既然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使我们靠着祂的血称义(罗五9),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罗五21)。所以,人子的血是为得永生必需之手续。所谓的「喝人子的血」,并不是喝物质的血,而是借着我们的信心,相信基督的话,祂为拯救我们流了宝血,取用宝血的果效,好叫我们免去神公义的审判,够资格享受永生。

    另一面,神为着要释放永远的生命,必须经过死而复活,升天,成为赐人生命的灵,纔能进到信者里面作生命。经上说,「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彼前一3)。耶稣的话成肉身从死里复活,是叫我们重生得永生,必需的过程。所谓的「吃人子的肉」乃是指着,藉我们的信心,相信基督的话,相信他的救赎,接受生命之灵(参照罗八2;林前十五45)说的。在经过这个过程之前,即使主向我们说话,仍不能叫我们得永生。所以经上说,「耶稣这话是指着信祂之人要受圣灵(原文是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圣灵,因为耶稣尚未得荣耀(圣灵是自有永有的神,不可能那时还没有,只是那时耶稣尚未经过死而复活的过程,所以能赐人生命的那灵的条件还未成就)」(约七39)。这段经节很清楚的指出需要经过一道手续。「那灵」,不只是神的灵,圣灵,也是基督的灵(参照罗八9)。「那灵」,不只有神性,也包含着话成肉身,成为人子的耶稣完美的人性。主所说,「吃人子的肉」,就是接受这位具有神性,及人性的基督的灵,也就是那灵说的。我们如何能接受「那灵」呢。无他,就是信基督的话。信就是接受。当我们听到基都的话,尤其关于祂为要成功救赎,祂的身体为我们擘开,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立了新约等的话,用信心,感谢,和赞美的心,接受到我们里面时,这些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接受话,就是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叫我们得生命,被圣灵充满。主耶稣说,「因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约十四19)。吃祂,喝祂,心被恩感歌颂祂,与祂同活,活出基督,彰显基督,这是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擘饼聚会。── 黄共明《读经拾遗》

 

【约六54吃我身体,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耶稣并不是为了破除“不可喝血”的律法才说这句话,他只是为了说明自己就是生命的根源。事实上,律法也说血中有生命或者就是生命本身(9:4;17:11,14),因此若像36节注释所说的一样,53-56节的动词“吃”,“喝”的属灵意义看作是相信基督的行为,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你们若相信为了拯救你们而献上身体、流下鲜血的我,就可以得到永生”。 ──《圣经精读本》

 

【约六56这句经文显示了基督与圣徒神秘的属灵联合。 ──《圣经精读本》

 

【约六57生命之源泉的父给儿子生命的能力,因此凡吃生命之粮者,即相信神儿子的人都能得到神的永恒生命(5:26) ──《圣经精读本》

 

【约六58(49,50) ──《圣经精读本》

 

【约六59迦百农会堂:会堂(Synagogue)B.C.586年以后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为了作礼拜而代替圣殿所盖的建筑。从巴比伦回来之后,也在多处盖了会堂。犹太人在此处作礼拜,学习圣经,也审讯一些关于民事、刑事、宗教问题的案件(10:17;12:11)。耶稣也在这里教导过天国的福音(18:20;4:16-21)、行过神迹(12:9,10)。使徒们也将会堂视为传福音的前哨基地(13:5;14:1;18:19)。可以说会堂是神为了福音的扩展,在历史中准备的工具。 ──《圣经精读本》

 

【约六60这话甚难:倘若他们晓得耶稣是为了拯救世人而来,就会自然理解这一句话的意义。圣经说到,即使是婴孩也能理解我们得救所必需的启示(11:24-27)。神学上称此为“启示的明确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不是“即使婴孩”,乃是“惟有婴孩”才会拥有得救所必备的知识(彼前2:2) ──《圣经精读本》

 

【约六60~65在这一段经文里,与耶稣谈话的不是前面所提到的众人,而是被称谓“门徒”的人。耶稣关于生命之粮的教训,不仅在犹太人中,而且在门徒中引起了抵制。他们认为耶稣的话很难理解,对此感到不满(60)。针对这些问题,耶稣指明至今所说的一切都是属灵教训(63) ──《圣经精读本》

 

【约六61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KJV,NIV,Living Bible都将这句话译成“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希腊语(�����������   )经常用来表现“使犯罪”的意思(5:29,30;18:7-9) ──《圣经精读本》

 

【约六63只有属灵的人才能参透属灵的事。肉体是人属世的部分,人要认识属天的事,必须打开心窍接受神的光照。神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中才成为有灵的活人(创二7)。灵给人生命;单有肉体,活着也是徒然。──《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是灵,就是生命:这句话看来极为普通,但里面却蕴含着非常深奥的意义。尤其是,我们应当通过这句话来默想“活人的神”(22:32),以及话语的伟大事工(4:12) ──《圣经精读本》

 

【约六64属肉体的而不属灵的人,没有真生命,所以看不见真理。这种不信的人在耶稣时代已经有了。加略人犹大就是显例,耶稣从传道开始便知道他;因耶稣知道万人的心。──《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66「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祂的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66)。就是在留下的十二个人当中,还有一个以后要卖主的犹大,这些事全都在主的知道中。人若不是看见赐恩的主,若不是先受恩典的吸引,里面满有恩典的感觉,是不会真正的跟随主的。因此以外面的好处来作跟从主的基础,结局不是卖主,就是退去。──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从此”希腊原文作ek toutou,有“因此”的意思。做基督的门徒并非易事,贪爱世上财宝的(可十22),看自己和家人胜过主基督的(路九5762),不肯背起十字架的(路九23),都不配作祂门徒。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退去”了,轻轻放弃了那上好的福分。──《启导本圣经注释》

         门徒中多有退去的:有很多人见到好处就热心地追随耶稣,看到事情不尽人意就离开耶稣(提后4:10)。不管怎样,在此事之后耶稣也曾至少带过70个门徒(10:1) ──《圣经精读本》

 

【约六66~71到这里,关于生命之粮的激烈争论也告终了。云集到迦百农会堂里的众多犹太人与追随耶稣者的反应,足以用“失望”一词充分表现出来。他们蜂拥而来,待发现没有自己所需求的,发现耶稣没有作政治性弥赛亚的意愿,就离开了他。虽然如此,会堂里还剩下了少数的人。耶稣与他们的对话正在悄然进行,正是在这里出现了本福音书中动人的信仰告白。 ──《圣经精读本》

 

【约六67你们也要去吗:耶稣期待得到“不”的回答。这个反问句是为了从少数门徒那里得到坚定不移的忠诚与爱心,数世纪以来,这种询问一直回响在真正的基督徒心中。 ──《圣经精读本》

 

【约六6769这个回答是对的,要跟从主必须先要知道主是谁,也要知逆跟从主的目的,不是为求属地的好处,而是要找到生命的道路。要跟随赐人永生的主,这样的跟随才是正确的。彼得在以后虽有失败,但不至全身仆倒,仍然可以再站立起来,走完主要他走的路程,原因也就在此。犹大所以成为灭亡之子,因为他从起头就是在外面来跟从主,这样只跟从自己,不是跟从生命,所以结局就是灭亡。── 王国显《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读经札记》

 

【约六68~69对耶稣所发的严肃质问,彼得作出了令我们激动的回答。他原是没有学识的小民(4:13),但比谁都迅速地领悟到了属灵真理。当然,其敏锐的灵性是神所赐的(117)。无论如何,他的话里充满了耶稣就是弥赛亚的确信。 你有永生之道:直译就是“你拥有永生的话语”。原文是“我们还归从谁呢?”,即强调只有耶稣才具有永生之道。 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这里的“已经信了,又知道”(希腊语,�������������� ���� ����������          )是现在完成时,表明“信”与“知道”的结果一直延续到今天。事实上,门徒的回答是:“我们不仅早就信,并且知道你是神的圣者,而且现在也同样相信并知道。” ──《圣经精读本》

 

【约六70“魔鬼”指撒但(可一32注)。十三章2节及27节说明犹大是受魔鬼引诱而卖主。──《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六70~71魔鬼(希腊语,���������  )与“撒但”是同义词。符类福音一起使用这些词语(4:1-11;123),本福音书和约翰书信则只使用了���������   关于“魔鬼”请参照<附录 教义概要“撒但的创造”>。圣经亦用此词来称呼那在魔鬼权势之下的人(8:44;约壹3:8,10) ──《圣经精读本》

 

【约六7071耶稣为何要拣选犹大为门徒?他得救了么?】

1、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参六三题12项),是被主拣选名列最后为十二门徒之一(太十2-4,路六14-16),但到后来,他把主出卖了(约六71,太廿六14-16),我们从圣经的其实看来,主是无所不知的神,祂原是知道人心所存的一年,从起头就知道不信祂,谁要卖祂(约廿一17,二2425,六64,十三11),祂之所以拣选犹大为门徒,可有几点原因:

①为了好叫经上的话得以应验,到这事成就的时候,叫门徒可以信祂是基督(约十七12,十三1819,太廿六,54,可十四21,诗四一9)。

②主在世上为了尽到人子的本分,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必须忍受各样的试探,是表试探而受苦,而体恤我们人的软弱,搭救我们(来二1718,四15)。

③由于犹大的为人贪图财利,背叛出卖了主,为要显明人不信恶心,和罪犯的结局,而能见证主是无罪的基督(太廿六15,廿七45,约十六89,八24,来三12)。

④按照神的旨意和永远的计划,主受差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为了拯救罪人,必要经过流血舍命,才能完成神的救赎恩功(约一14,三1617,六38,来十710,太廿28,廿七4,罗三24,路十九10,西一1314)。

2、耶稣存着受伤的心情,屡次明说暗示,提醒犹大(约六70,十三10212627),并且替他洗脚,和他亲嘴,称他为朋友,如此表示爱祂到底(约十三1510,太廿六4950),但他终未受感而回转,他从来没有称过耶稣为主(参林前十二3),从起初就是不信主,他的心是被,魔鬼占据了(约六6470,十三227),我们晓得犹大结果是自杀而死(太廿七5,参五十题),这事耶稣先已预言说过:「卖人子的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主称他为「灭亡之子」(太廿六24,约十七12),所以犹大是没有得救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六71加略可能是犹太地南部一小城。犹太人习惯用地名或生父名来描写一个人,故称犹大为“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