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三章拾穗 【约三1】1~15节的信息说明只有重生了的人才能得到救赎(3节),人须从水与圣灵而生,让神成为主宰(5~8节)。人得救是因着神的恩典,因为肉体生的只是肉体,不能成为灵。只有神能把天上的事向人显露。耶稣从天上来,所以知道天上的事(9~13节)。祂用教训,更用行动,向人显明神的奥秘。祂要在十架上完成救赎大功(14节)。 尼哥底母为犹太公会的议员,也是宗教领袖。在耶稣时代,统治阶层中不少为法利赛人。他是法利赛人中较开明分子。从后来的事看,他已暗中作了耶稣的门徒(七50~51;十九39)。──《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1~21】作者通过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指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得救之道。这次对话是从尼哥底母的提问开始,这样的记录方式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这种对话方式(4:5-26;31-38;5:10-47;6:25-65;7:14-36; 8:12-59;9:39-10:18;22-39; 12:20-36;
13:1-16:33)。 ──《圣经精读本》 【约三3】耶稣讲天国的真理,并没有因为尼哥底母有学问有地位便将就他;而是劈头就告诉他:你必须重生。换句话:你必须从头学过,重新做起 。 “重生”是让神在人的心灵上作彻底的改变。人生的中心不再是自己,也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基督。人的天然生命(肉身)不能与神相交,无论禀赋、品德和教养如何高,不能认识神,因此不能进入神的国(三3,5~6;可七21~23;罗八7~8;林前二14);必须由圣灵在人生命里头进行重造 。 “重生”的“重”字在原文有“从上面来”的意思,说明重生是从神而来的工作(三 5;比较一12~13;林后五17;弗二10;四24)。人因重生而成为神家中的人,在神的性情和基督的生命上有分(加二20;弗二10;四24;西一27;彼后一4;约壹五10~12)。──《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3~7重生是什么意思?人如何才能重生呢?】 答:重生二字就是再生一次的意思,耶稣曾对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这样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可见重生是人进神国的先决条件,该是何等的重要,这里所说的「水」是指着神的道而言(弗五26,约十五3,十七17,彼前一22),当一个人由母复生下来的时候,是承受了从始祖亚当而来的肉体生命,乃为第一次的生,所谓重生,乃是指人从神,从圣灵,从基督,从真道而生,就是神的生命进入我们人里面,我们人承受了神的生命(约一13,三5,6,约壹五1,雅一18,彼前一23,25,林前四15),乃为第二次的生,从属灵的实际上说,人必须要悔改认罪,相信基督为救主,从一个有罪的必死的生命,改变到一个圣洁的,得救的,永生的生命(路十三3,约壹一9,徒三14-17,36,罗六22,23,十9,10),那就是要脱去旧人,改换新人,是借着重生的浸,和圣灵的更新,在基督里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西三9,10,多三5,林后五17),是作神的儿女了(约一12,加三26,27),所以说,若只有一次的生,就要有两次的死,就是属肉体的死和灵魂永远灭亡的死,人若有两次的生,就是第一次生后,又有一次重生,那只有一次的死,就是肉体的死,甚至当主耶稣由天降临的时候,那时还活着的人,要一同被提与主永远同在,在这一次肉身的死也要免了(帖前四16,17)。——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三5】“从水和圣灵生”中的“水“字虽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但耶稣这句话的主旨是要人有灵性上的洁净与更新,借着圣灵的能力断然放弃旧我,开始新生命。旧约中讲到更新时,水和圣灵时常并提(参结三十六25~27)。在本节,“水”似乎也含有水礼的意思。虽然有人提出“水”可指“精液”或生产时的羊水,认为此句有同说“从肉体和灵性生”,果然如此,约翰会象一13一样,用“血气”而不用“水”。──《启导本圣经注释》 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 意味着不仅要在圣灵中得到重生,而且也要通过受洗公开承认耶稣是救主,成为基督团契的一员。 ──《圣经精读本》 【约三6】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 圣经大都在否定意义上使用“肉身”,其希腊语是“������� ”尤其是保罗,他用此词来统称罪恶本性(罗8:5-8;加5:19-21等),但本书则来表达肉身的出生。 ──《圣经精读本》 【约三8】“风”字在希腊文与希伯来文中都与“圣灵”同属一个字。风从那里来,吹往那里去,人的肉眼看不见。从圣灵而生过的人,因为生命来自永在的神 ,也成为“无命之终”,享有永远灵性生命的人(参来七3)。圣灵在人身上的工作虽肉眼不能见,却是实在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10】尼哥底母的博学令他足以当上大公会议员,但他的属灵无知表明了当时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已失去了生命力,枯燥乏味。 ──《圣经精读本》 【约三11】我们: 似乎是指耶稣基督与施洗约翰。 ──《圣经精读本》 【约三11耶稣说,我们所说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指谁?】 答:耶稣曾对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这里一连几次提到「我们」两个字,有人以为指着耶稣自己说的(约三32,23,参可四30)(注),但也有人想是包括了施浸约翰和耶稣的门徒所说的见证(参约一26-42)。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六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三12】“地上的事”指甚么,甚难解释。若指5~6节的话,并不属地上的事。也许是说:从圣灵生才能进神的国这件事,即令不靠天上来的启迪,用人的智慧应该也能明白。这个解释,可从10节耶稣责备尼哥底母的话引伸出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13】没有人升过天: 这句话乍一看似乎是无视旧约时代的两个人物以诺(创5:24)与以利亚(王下2:9-11)升天的事件,但这问题可以通过原文来解决。用来描述它们的希伯来语动词,意味着被人取走(take away),而不是自己升天。但这一节则用了表示能动的希腊语动词“�����������
”,强调了从太初就在天上的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来到世上,但终将会升天而去。所以本节可以算是基督的自我见证,不仅显明了基督的神性,而且清楚地表明了唯有基督才能充满自信地讲出属天的秘密。 ──《圣经精读本》 【约三13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人升过天么?】 答:耶稣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神的儿子耶稣以外(约一18),没有人能自己升过天,又能回来,说明天上的事(箴卅4)。耶稣虽然是从天降下,来到人间,祂的心灵却是同时仍在天上,能将天上的事告诉人(约三12),在旧约时代的以诺(创五24,来十一5),与以利亚(王下二11),他们都不过是被神接上去的,不是他们自己升过天上去,且不能再回来在世间,但只有人子耶稣,祂到地上来,遵行父神的旨意,完成所托付的事以后,又往天上去(四34,十七4,十六28),所以祂说这话是实在无疑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三13耶稣说:“没有人升过天”,到底古时是否有人升过天?】
古时的以诺与以利亚都被神取去,不在世间,以利亚则很清楚地乘旋风升天。但以利亚乃是“升了天”,不再回来,并非“升过天”,又从天上回来。以利亚并没有从天上回到世上来把天上的事情告诉人。主耶稣虽然住在人间,但他的心灵同时亦在天上。又,根据神学的解释,在旧约时代神子多次“藉形自显”,他曾自显为亚伯拉罕所看见的天使,为雅各与之摔跤的天使,为摩西所听见在火焚荆棘中的发言者,为约书亚所看见的大元帅等。他到地上来完成任务后,又回到天上去。所以只有他是“升过天”的唯一的一位。――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三14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与人子被举起来表意如何?】 答:古时以色列民在旷野怨渎神和摩西的时候,神曾使火蛇进入他们中间咬死了许多人,当他们悔改认罪求摩西祷告神叫这火蛇离开时,神就命摩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杠上,凡被咬的人,一望这铜蛇就活了(民廿一5-9),耶稣乃引用这件事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约三14,15)其表意是蛇乃为罪受咒诅审判的标记,铜蛇被接挂在杠子上,预表耶稣受咒诅被举起来(约八28,十二32,33)钉挂于十字架上,使罪人仰望祂就必得救(创三14,加三13,赛四五22,彼前二24),因信而得永生的盼望(约三16,36),是以旧约这事生预表乃在主耶稣身上全应验了(注)。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六八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三14~15】耶稣引用民21:4-9的内容说明了自己的救赎事工。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的百姓因在旷野埋怨神与摩西而被火蛇咬死,但凡抬头看摩西挂在杆上的铜蛇者都能活命。这件事预表了基督将要挂在十字架上受死和凡信他的人都能得救。 ──《圣经精读本》 【约三15】道成肉身,让世人得知“天上的事”(12节),目的是要人能“见神的国”(3节)。本节用了“信”(在本书出现98次)和“永生”(在本书出现17次)两个新词来说明这真理。人可以因信从耶稣得到永生 。 “信”这个字在圣经中不单指人在理智上对事实的承认,也指对人或事物的执着、持定、交托和信靠。因此“信”不只是头脑的接纳,更是心志上的肯定。“信祂的”是指信任基督把自己交托给祂的人。“永生”是重生了的永远生命,今生开始,可以进到那永存的神国里去。人与神的亲密交通因信靠耶稣可以永续。──《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16】本节是全部福音要旨的缩写,把福与祸,生与死的道路清清楚楚放在人面前,要求全人类作出抉择。神的爱不只限于祂的选民,全球的人都包括在这爱里。神把唯一的爱子“赐给”人类,不但道成肉身来到人间,还要祂为人的罪受死十架。人的道路因此不是灭亡,而是永生,因神要救一切信祂的人。 “灭亡”希腊原文作apollumi,不含丧失知觉或停止知觉活动的意思,因为犯罪受的灭亡的刑罚,是有痛苦知觉一直到永远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可译为:“神对世人的爱,足以使他交出独生子”。永生是神所赐的新生命,并非指枯燥无味的生命得以延续。永生意味着本质上的丰盛润泽的生命(10:10),随着时间的流逝,信耶稣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并借着他得到更加丰盛的、崭新的、充满恩典的生命(1:16),但是不相信耶稣的人必会灭亡。“灭亡”(希腊语,��������� )内含“失去”(路15:4,6,8,9)、“死亡”(路15:17)之意。有人认为16-21节并不是耶稣对尼哥底母所说的话,而是作者自身在神学上的思想,因为这里的“独生子”、“光”、“黑暗”等词与绪论非常相似,看来这种想法较为妥当。 ──《圣经精读本》 【约三17】这一节说明了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而不是审判。基督没有定行淫时被捉拿的妇人的罪,这一事件也证明了上述观点(8:2-11)。12:47节亦是如此。但耶稣再来时将会作为审判活人死人的“公义审判官”而出现(提后4:1,8)。 ──《圣经精读本》 【约三18不信的人何以罪已经定了?】 答:圣经上说:「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这句话的意思,乃是按时神的定旨,设立救法说的。信耶稣的人,已有耶稣替他担当罪的刑罚,就免被定罪,而不信的人,就是他的罪,必要死在罪中(约五24,八24,十六8,9,三18,罗十四23),何况自从始祖亚当犯罪以后,全人类都是已经在罪孽之中,有了罪性罪根的存在,众人都被圈在罪里(创二17,三6,7,诗五一5,罗三23,五12,19,加三22),照着人的原罪地位来说,谁也逃不了罪的刑罚,必要经过最后的审判,不管是现在还活着的人,或是将来死去的时候,神的定旨不会改变,总归人有罪已经定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约三18~21】虽然耶稣并不是为了审判世界而来,但不信他的人已被定罪。这里的“被定罪”(希腊语,���������)是完成时,表示在接受将来的实际审判之前,不信的人在其身份上已被定了罪。但相信基督的人不至于定罪,已出死入生了(5:24)。关于世界对“光”的否定态度请参照1:5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 【约三22主耶稣施洗】 问:约翰福音三章二十二节:「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浸。」主耶稣在世时,祂自己给人施洗没有?那个时候的施洗,是奉谁的名呢? 答:没有。约翰福音四章二节说:「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祂的门徒施洗。」按凓圣经的教训,当日大概没有奉谁的名。这些事是没大紧要的,我们的思想更好是关注那些属乎基督的。―― 倪柝声 【约三22;一28;可一4;太三13施洗约翰是在伯大尼旷野施洗,还是在哀嫩?】
施洗约翰的施洗有几次,各在什么地方,是这条难题所要研究的。
一、约翰福音一章28节说,约翰施洗是在“约但河外的伯大尼”。“伯大尼”(BETHANIA)圣经的小字告诉我们,有古卷作:“伯大巴喇”(BETHABARA)最少我们要明白这时的伯大尼并非橄榄山下的伯大尼“村”。这个伯大尼乃是一个“地区”名称。请看圣经地图5,在右边上面腓力所管之地西南方,有比较大些的“伯大尼”三字,表示是地区名,而在最西南处则有一个伯大巴喇城,该处是加利利、撒玛利亚、比利亚和腓力所管之地四区中心,相信是一个重要市镇,往来商旅必多。约翰在此施洗。实最理想。同时,伯大巴喇意即“渡口之家”,在此处施洗,当为极方便,而且人多来往。产耶稣也在此受洗,可使多人认识他而为他作见证。
二、约翰福音三章23节说,约翰也到“哀嫩”(AENON)施洗,当然是第二次在第二个地方施洗。哀嫩意即“水泉”,圣经也说“因为那里水多”。解经家认为约翰在伯大巴喇施洗是为加利利人(北方人)在哀嫩是为撒玛利亚人(中南方的人),然后可能另一次在犹太地的旷野为犹太人(南方人)施洗。
但亦有解经家认为,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既然没有来往(约四章9节),约翰不可能为撒玛利亚人施洗。但,约翰为什么要到撒玛利亚人的哀嫩去施洗呢?有人认为因为那里泉水多,约翰利用该处为犹太人施洗而已。哀嫩靠近撒冷,在撒冷之北,与叙加相近。
三、约翰非常可能有第三次施洗,根据马太、马可、路加三福音所载,约翰在旷野施洗。但我认为约翰在旷野施洗应比上述二处为早,所以应列为“第一次”。
马太与马可都说: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的人都出去受他的洗,显然约翰是在南部施洗。一般人读经的印象,只以为约翰是在“旷野”施洗,但旷野到底在什么地方,则不知所对。
圣经地图5,犹太省近“死海之西”有“犹太野”三字,多数人以为约翰是在约但河及死海西岸来施洗。古代有名的教父阿利金(ORIGEN)认为约翰是在耶利哥之东的野地近约但河处施洗。耶利哥是到耶路撒冷去的重要渡口。现在耶利哥之东有一间“约翰修道院”,以纪念施洗约翰。
这样看来,施洗约翰曾在南部、北部和中部施洗,使所有的犹太人都有机会悔改受洗。主耶稣受洗很可能在北部的伯大巴喇,正如约翰福音一章所详述的而不是在南部。――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约三22~23】耶稣象施洗约翰一样为人施洗,二人同时进行,但不久众人都去了耶稣那里(26节)。施洗约翰的反应不是妒嫉而是欢乐(29~30节)。他只是那开路的,预备人心迎接基督(28节);耶稣这从天上来的神子应为万人接纳(31~36节)。 撒冷的哀嫩位置不确定。有一说指在撒玛利亚境内,那里有水泉,接近约但河。──《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22~30】本文是施洗约翰在殉道前为耶稣所作的最后一次见证,其主旨如下:① 耶稣的权柄是从天而来的(27节);② 从今往后,施洗约翰的门徒也要见证基督(28节);③ 施洗约翰的使命已完成,而耶稣基督的事工将会更加活跃地进行(29,30节)。使徒约翰自介绍施洗约翰的这一番见证之后,再也没有记录有关他的事。这是为了更突出地刻画救赎史的主人公基督。 ──《圣经精读本》 【约三23】靠近撒冷的哀嫩: 亚兰语和希伯来语的“哀嫩”意指“泉水”。可能此地有很多井水和溪水,但其正确的地理位置却无从知晓。哀嫩可能位于撒玛利亚地区,或撒玛利亚与约但河的中间,那里有很多泉水或溪水,非常适合施洗。 ──《圣经精读本》 【约三27】领受的能力也是神所赐(参11~13节耶稣所说的领受见证的能力)。施洗约翰因为不是基督,不是从天上来的,他的施洗的工作也就受到局限;人不能因信靠他而进入永生。──《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29】耶稣是新郎,约翰是那朋友或者伴郎。一切过去被传统宗教看不起的人,象税吏和罪人,现在都有机会象新妇一样得享天国的欢乐。基督的事工一定不断增长,人只是来完成神的旨意(30节)。我们都应该为神国的扩展而欢乐 。──《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三31~36】没有一个人,连施洗约翰在内,具有耶稣那无比的地位,只有祂才能赐神给人的永远生命。凡是对耶稣的见证和祂所见证的神深信不疑(33节),象在文件上加盖印章那样坚定的人,就能从已握有万有的主耶稣那里领受永生;故意不信的必受当得的报应(参罗一18~32)。 “永生”是重生了的永存生命,不用等待到将来才得到;今生就开始,现在就握有,永不会失去。──《启导本圣经注释》 有人认为本文还是施洗约翰的见证(NIV.Living Bible),但理解为作者本人的神学思想(16-21节)似乎更为妥当(RSV)。 ──《圣经精读本》 【约三34】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不可将这句话误解为,圣灵只是没有位格的能力。这句话只是强调了耶稣被圣灵充满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 【约三35】(1三3)。 ──《圣经精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