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翰福音第四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神子救主作人生命的供应】

    一、向撒玛利亚妇人启示祂是活水(1~14)

    二、取用活水的路:

          1.认罪(15~18)

          2.用心灵和诚实拜神(19~24)

          3.信耶稣是基督(25~26)

    三、享用活水的结果:

          1.对人作活的见证(27~30)

          2.叫主得着满足(31~34)

          3.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35~38)

          4.叫更多的人得着主话的供应(39~42)

    四、在主的话里有生命,叫信的人得着生命的医治(43~54)

 

贰、逐节详解

 

【约四1「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祂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

    ﹝文意注解﹞「法利赛人听见」:显然这些犹太教领袖非常留意主耶稣的举动,正如先前留意施洗约翰一样(参一24)

 

【约四2(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祂的门徒施洗。)

    ﹝原文字义﹞「其实」然而,尽管。

    ﹝文意注解﹞大概是主耶稣向众人传讲悔改受浸的必要,祂的门徒们就为悔改的人施浸;正像使徒保罗传扬福音,但他自己很少给人施浸(参林前一14~17)

    ﹝话中之光﹞()人所『听见』(1)的一切,「其实」常常不是实情,所以我们不可轻易听信人言。

          ()主不是用水施洗,祂乃是用圣灵与火施洗(参太三11)

 

【约四3「祂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原文字义﹞「离了」离开,出去。

    ﹝文意注解﹞「祂就离了犹太」:主耶稣离开犹太的原因或许有二:(1)为了避免加深法利赛人的敌对(1),因为祂的时候还没有到(参七6)(2)为了避免祂的门徒和施洗约翰的门徒之间的磨擦(参三26)

    ﹝话中之光﹞()主耶稣离开犹太,是因成功,非因失败;传道人在一处地方作成功了,也许正是主呼召他们离开的时候。

          ()我们作主工,有时也应当视环境因素,而知所进退。

          ()属灵的人须能洞察隐情(1),防患于未然,并毅然决然跳出无谓的是非。

          ()因犹太人弃绝了主,加利利人就得蒙恩。照样,因以色列人弃绝了主,外邦人就得蒙恩(参徒十三46;罗十一11)

          ()约三章说出施洗约翰的灵──工作的成果都归给主,因主而喜乐(参三26~30);约四章说出主耶稣的灵──不因成功而自居,反倒隐退谦让(1~3)

 

【约四4「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原文字义﹞「必须」不得不,应当。

    ﹝背景注解﹞从犹太地到加利利,犹太人通常绕道约但河东岸,经比利亚迂回而上,以避开撒玛利亚;但若直接从耶路撒冷经过撒玛利亚往北行进,其路程则较近,是为捷径。

    ﹝文意注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这个『必须』,是基于要在撒玛利亚得着灵魂的使命(13~1539~42),而非由于地理因素。

    ﹝话中之光﹞主工人的行止,应当根据里面属灵的负担来定规。

 

【约四5「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原文字义﹞「靠近」邻近,邻接;「那块地」一块地,田地。

    ﹝文意注解﹞「名叫叙加」:可能是示剑城(参创卅三18~19)东边的一个小村庄,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的山谷。

          「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雅各曾在示剑城外买了一块地(参创卅三19),显然后来他把『那块地』赐给约瑟(参创四十八22;书廿四32)

 

【约四6「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原文字义﹞「井」泉;「困乏」疲乏,劳累;「午正」第六时(照犹太计时法是中午十二点,照罗马计时法是下午六点)

    ﹝文意注解﹞「在那里有雅各井」:圣经曾一再提及亚伯拉罕和以撒掘井的事,但从未记载雅各曾经掘任何井;传统上认为雅各井位在以巴路山山脚,它正处在由耶路撒冷北上加利利必经的路线上。

          「耶稣因走路困乏」:主耶稣在祂的人性里,也会感觉到肉身的软弱(参来二18;四15)

    ﹝灵意注解﹞「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表征基督为着遵行神的旨意,历尽艰辛,渴望能更多得着罪人。

    ﹝话中之光﹞()主耶稣虽然是神的儿子,但是当祂行走在地上的时候,也会感到困乏、劳累,故坐在井旁休息。因此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中,感到困倦之时,也惟有主耶稣最能同情我们,安慰我们,因为祂都经历过了(参来四15)

          ()当我们感到疲倦灰心的时候,应当仰望主(参来十二2~3)

 

【约四7「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文意注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若照犹太人计时法,此时正是中午十二点,日头非常炎热。一般人通常是在傍晚时分出去打水,而这个妇人在此刻单独出来打水,可能是因她素行不良(18),所以自惭形秽,或为众邻人所不齿,不愿与她结伴同行。

    ﹝灵意注解﹞「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表征基督干渴着要拯救罪人。

    ﹝话中之光﹞()撒玛利亚妇人来打水,表明她是干渴的;主耶稣向她要水喝,也表明祂的干渴。不但地上的心灵因没有救主而感干渴不满足,并且天上的心灵也因还有罪人未被得着而感干渴不满足。

          ()「请你给我水喝」:主耶稣藉此要求,向那妇人启示祂有『活水』(10);当主向我们有所要求的时候,也正是祂要向我们施恩的时候。

 

【约四8「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文意注解﹞若按犹太计时法,那时正是该进午餐的时刻;若按罗马计时法,则为进晚餐的时刻。

 

【约四9「撒玛利亚的妇人对祂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原文字义﹞「来往」共享(together-use),有关。

    ﹝背景注解﹞撒玛利亚是旧约时代北国以色列的主要地区,也是首都所在地(参王上十六2429)。约在主前七百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人灭掉后,大部分犹太人被迁徙外地,并将异族人迁到境内诸城(参王下十七624)。从那时起,此地的人就成了犹太人和异族的混血种,其后裔就是撒玛利亚人。历史告诉我们,他们有摩西五经,并按这部分旧约敬拜神,但犹太人从不承认他们是犹太民族。

    ﹝文意注解﹞「没有来往」:是指『不共享器物』,因为一般犹太人认为所有撒玛利亚人都是不洁净的,若使用对方所用过的器具,就会成为不洁净的。

                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并非全然『没有来往』,因为主的门徒进撒玛利亚的城买食物(8),事实上已经说明了他们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来往。

 

【约四10「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原文字义﹞「恩赐」恩赏,赏赐;「活」流动的,有生气的。

    ﹝文意注解﹞「神的恩赐」:『恩赐』的原文专指神赐的恩惠,人的赠礼不用此字。

          「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和』字可作『下译上』用法(参三5),意即『就是』;和上句连起来即『神的恩赐,就是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暗示祂就是神的恩赐。

          「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活水』指从泉源涌出的水。

    ﹝灵意注解﹞『活水』表征基督作人的生命(参西三4),能满足人的需要,历久常新,永止干渴。

    ﹝话中之光﹞()基督乃是神最大的恩赐,是恩赐中的恩赐,是一切恩赐的根源。

          ()除了基督自己,没有甚么能满足人的。基督如果不是我们人生命的满足,就没有甚么能满足我们了。离了基督,就没有满足。

          ()「你若知道神的恩赐...你必早求祂」:人所以未得着神的恩典,最大的原因乃在于『不知』──根本不知道神的恩典。

          ()神虽有丰盛的恩典,但人若不「求祂」,就仍不能享受恩典;祈求乃是经历神恩典的先决条件。

          ()神乐意向「求祂」的人施恩,有时甚至人尚未求告,神就应允(参赛六十五24)

 

【约四11「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那里得活水呢?」

    ﹝原文字义﹞「打水的器具」水桶(bucket)

    ﹝灵意注解﹞「打水的器具」表征追求人生满足的方法。

          「井又深」:表征人生艰苦,不容易得着满足。

 

【约四12「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么?』」

    ﹝原文字义﹞「牲畜」牛。

    ﹝文意注解﹞「我们的祖宗雅各」:撒玛利亚人虽然血统不纯(9节背景注解),但仍自以为是约瑟的后裔(5)

    ﹝灵意注解﹞『祖宗留给的井』表征历代祖先所累积并遗留给我们的传统宗教、文化等,藉以应付人生各种的问题。

    ﹝话中之光﹞本节启示了一个原则:我们必须破除传统的观念,才能得到基督丰满的供应。

 

【约四13「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

    ﹝灵意注解﹞「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这水』象征物质享受和属世娱乐的消遣。这些都不能解除人深处的干渴,人无论喝了多少物质和属世的『水』,还会再渴。这些『水』喝得越多,干渴越加增。

    ﹝话中之光﹞()人从地上的事物,虽然可以得着一些肉体和魂的满足与快乐,但永远不能解决灵里深处的干渴。

          ()人若没有盼望,就不会失望;基督徒若不盼望属世的水能解其干渴,就不会再有干渴而失望的感觉。

          ()凡存心盼望在这个世界里得着发达、名声、荣耀和财富的,难免会一直的干渴;我们若不盼望得着世人的帮助、安慰、扶持等等,我们就会永远不渴。

 

【约四14「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原文字义﹞「直涌」涌出,跳跃。

    ﹝文意注解﹞「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泉源』的原文乃是『井』,但这井与那井(6)不同;这井是属灵的,那井是属物质和属魂的。这句话也表明了主所赐的水的性质:(1)不断涌出的;(2)是满溢的。

          「直涌到永生」:『直涌』这个字的原文很有活力,含有『跳跃起来』的意思;可见这活水乃是一种活泼有能力,在人里面是有动作和表现的。『到永生』表明长远不息。

    ﹝话中之光﹞()是的,主耶稣实在是我们人生的满足,因为祂所赐的水,乃是在我们里面成为泉源,一直涌流,永远使我们的人生滋润、满足。

          ()「直涌到永生」:『永生』是客观而抽象的,但生命之水的『涌』流,却是主观而具体的;信徒是根据对属神生命的享受,来认识并体验这个生命。

          ()世上的快乐都是有限度的,并且不能真正满足人的渴望;但基督给人的祝福,则不仅使人满足,且是多得容不下。

          ()世上的快乐至多只能持续短短数年,但基督所赐的快乐能存到永生。

 

【约四15「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文意注解﹞这妇人开始对『活水』产生向往。

 

【约四16「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

    ﹝灵意注解﹞撒玛利亚妇人向主耶稣要活水(15),但是主却提到她的『丈夫』──表征她不道德的犯罪历史(18)。这表示人若要得着活水,必须解决罪恶的问题。

    ﹝话中之光﹞()属物质和属魂的水,人人(包括罪人)都能喝到;但若要喝属灵的活水,非得对付罪不可(叫丈夫也来)

          ()「丈夫」也豫表『律法』(参罗七1~4);人若要享受圣灵(主所赐的活水),便须伏在律法的光中,知罪(参罗三20)而认罪。

          ()真实的得救,必须承认自己是罪人,向主真诚悔改;我们向人传福音、救人灵魂时,千万不能逃避罪的问题。

          ()信徒每一次向主祷告的时候,主也常摸我们罪的问题。这说出我们若要祷告得着答应,便须对付我们的罪(参诗六十六18);另一面也说出我们常与主祷告交通,乃是感觉罪和对付罪的妙法。

          ()神才是人永远的丈夫(参赛五十四5),是人永远的依靠;我们若想离开神而独立,就不能得着满足。

 

【约四17「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

    ﹝话中之光﹞人往往只说出一部分的事实,而隐藏大部分的事实;所以人的实话,常常是另一种形式的谎话。

 

【约四18「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文意注解﹞「你已经有五个丈夫」:犹太人认为一个女人可以离婚两次,即最多结三次婚。如果撒玛利亚人也有相同的标准,这个妇人的生活就显得极端不道德。

          「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意即她现在是跟一个男人同居,并未结婚。

    ﹝灵意注解﹞『丈夫』表征属世的倚靠和满足。

    ﹝话中之光﹞()凡以基督之外的事物为满足、为倚靠的──「丈夫」,必是漫无定向的,也必是时常更换的──「五个」,而至终仍是不能满足,无所倚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因为只有基督才是我们惟一的新郎,惟一的丈夫(参三29;弗五31~32);我们只需专一倚靠祂,就必永远满足──『永远不渴』(14)

          ()不论人有何隐藏的罪,在主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因为祂是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参启二23)

 

【约四19「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文意注解﹞这妇人看出主耶稣具有超人的洞察力(参一49)

 

【约四20「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背景注解﹞撒玛利亚人相信基利心山是特别神圣的地方。亚伯拉罕和雅各曾在这附近一带建筑祭坛(参创十二7;卅三20),而以色列百姓也在这座山上得到祝福(参申十一29;廿七12)

    ﹝文意注解﹞「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这山上』即指基利心山。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建有他们自己的圣殿。

                这个不道德的撒玛利亚妇人被主揭露她犯罪的历史,可能感到尴尬,想将话题扭转到敬拜神的事上,以避开主耶稣的注意力。有趣的是,一个犯罪的人,竟也讲究和辩论虚有其表的宗教道理。

    ﹝灵意注解﹞撒玛利亚的敬拜方式,表征全世界所有的异教,是脱离了正统、变成走了样子的宗教,是人云亦云、迷信的宗教。

    ﹝话中之光﹞()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异教,都是根据祖宗所流传下来的方式在敬拜神,都是人为的宗教。

          ()宗教徒一面装着虔诚的模样敬拜神,也跟别人谈论神的事,但背后的生活却是乱七八糟,一点也不敬畏神。

 

【约四21「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文意注解﹞「时候将到」:『时候』指新约恩典时代;『时候将到』意指新的时候已经来临,但需要人的信心接受,才算有分于其中(23)

    ﹝话中之光﹞()主耶稣并未避开那妇人的话题,反倒借题将更多属灵的真理告诉她;我们向世人传福音,也要懂得如何借题发挥。

          ()真实的敬拜,并不在于任何地方的讲究:不在旁支的「这山上」,也不在正统的「耶路撒冷」,乃在于灵里基督的实际──『要用灵和实际拜祂』(23节原文)

 

【约四22「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文意注解﹞「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撒玛利亚人的圣经只有摩西五经。他们敬拜真神,但却不接受神大部分的启示,以致他们对神认识不多。

          「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犹太人是神的选民,有神的圣言交托给他们(参罗三2),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参罗九5),并且首先传扬福音的也是他们。

    ﹝话中之光﹞()「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这是对世上一切的宗教的确切评论,因为都是按着人天然的想法与观念,而不是根据神的启示来敬拜神。

          ()传福音时不要一味讨好对方,说话深怕得罪人,这样反而不能得着真实的信徒。我们要学习主耶稣的榜样,敢于直言而不避讳。

 

【约四23「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

    ﹝原文直译﹞...要在灵里和实际里拜祂...

    ﹝原文字义﹞「心灵」灵;「诚实」真理,真实,实际。

    ﹝背景注解﹞在旧约里,神命定以色列人敬拜神时应该:(1)在神所选立为祂居所的地方(参申十二51113~1418),就是耶路撒冷;(2)带着祭物(参利一至六章)

    ﹝文意注解﹞「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用』字原文是『在...里』(in);『心灵』原文无『心』字。当时的人将敬拜变成外表与形式,斤斤计较地点和祭物,而忽略了里面敬拜的实际,故主耶稣在此有意将『心灵』与敬拜的『地点』相对,『诚实』与敬拜的『祭物』相对,指出『灵』乃是敬拜地点的实际,『真诚』乃是祭物的实际。

          「父要这样的人拜祂」:『要』字原文有『寻找』的意思;神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人』,可见如此敬拜神的人不多。

    ﹝灵意注解﹞神所选立为祂居所的地方,豫表人的灵,就是神今日的居所(参弗二22)。祭物豫表基督,祂是百姓用以敬拜神之一切祭物的应验与实际。因此,主教导那妇人要在灵和实际里敬拜神,意思是说,她不该在特定的地方,乃该在她的灵里接触神;并且不该借着祭物,乃该借着基督;因为现今基督这实际已经来到(25~26),一切影儿、豫表都过去了。

    ﹝话中之光﹞()在恩典时代中,敬拜神不在乎地点和物品,也不在乎典章和仪式,只在乎『灵里和实际』(原文另译)

          ()敬拜的真正问题,乃在于是否具有属灵的实际,与敬拜的地点是毫不相干的。

          ()敬拜是个人的和属灵的,应在圣灵的领域内奉献给神。

          ()真正敬拜的条件,按定义来说,就是里面的实际和心意的诚挚。人在敬拜时可能是五体投地,但心灵却没有进到神面前。

          ()敬拜不可仅有外表而无里面的实际;外面和里面、行为和存心都须一致。

          ()在何处礼拜(20~21),这是对错的问题,乃属于知识树的范畴(参八3~5;九2~3);我们应当转到灵,这是属于生命树的范畴(参创二917)

 

【约四24「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原文字义﹞「心灵」灵;「诚实」真理,真实,实际。

    ﹝文意注解﹞「神是个灵」:原文乃『神是灵』,且『灵』字是放在句首,表示强调之意。灵就是神本质的实际。『灵』字也表明神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心灵』原文无『心』字。神的本质是灵;要敬拜这是灵的神,必须用与祂性质相同的灵敬拜祂。

                这里的『诚实』是指神圣的实际成了人的真实、真诚(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假冒为善相对,参16~18),藉以对神有真实的敬拜。神圣的实际乃是基督,祂是实际(参十四6),是旧约为着敬拜神之一切祭物的实际(参一29;三14);祂又是活水(赐生命之灵)的泉源(7~15),给信徒享受并畅饮,成为他们里面的实际,至终成了他们的真实和真诚,藉此,他们以神所要的敬拜来敬拜祂。

    ﹝话中之光﹞()因为神是灵,我们拜祂必须在灵里,情感的冲动和天然的热烈是没有地位的;因为神是真实,也喜爱真实,我们拜祂也必须在真实里,一切文章式的祷告和口是心非的崇拜都没有用处。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与他交通来往,必须动用头脑和情感;但我们若要接触神,与祂交通来往,就非用灵不可。

          ()许多人想用头脑心思去分析神,研究神,结果对神毫无所获,一点也不了解,因为用错了机关。

 

【约四25「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祂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

    ﹝文意注解﹞「妇人说...」这是妇人最后一次尝试规避问题。她认为『在何处敬拜才是对的』这件事并非等闲之辈所能解决,必须等到弥赛亚来临,才能真正明白对错。

          「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弥赛亚』是希伯来文,解作『神所膏立的那位』;『基督』是其希腊文同义词。

 

【约四26「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祂。』」

    ﹝文意注解﹞主耶稣用这话引导她信祂是基督,好叫她得着永远的生命(参廿31),她就信了(29)

 

【约四27「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甚么?』或说:『你为甚么和她说话?』」

    ﹝原文字义﹞「希奇」惊讶,诧异。

    ﹝文意注解﹞「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按当时犹太人的习俗,拉比们尽量避免在公众面前与妇女说话。『说话』的原文是过去未完成时式。

          「你是要甚么?」这或许是对那妇人的问话。

          「你为甚么和她说话?」这当然是对主耶稣的问话。

 

【约四28「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

    ﹝原文字义﹞「水罐子」水瓶(waterpot)

    ﹝文意注解﹞「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水罐子』原本是她重要的维生器具,所以留下水罐子的举动,表明她生活的优先次序有了改变。

    ﹝灵意注解﹞『水罐子』表征追求人生满足的工具。

    ﹝话中之光﹞()凡喝活水而得满足的人,都会丢弃从前霸占他们的事物(「留下水罐子」),并为活水作见证。

          ()妇人原来在酷热太阳底下去打水(6~7),是因为怕人见到她,怕人知道她的事;但得救之后就不再避讳,而「往城里去,对众人」作见证。救恩能带给人完全的改变。

          ()戴德生说:『许多人争着想继承使徒,而我却宁愿作撒玛利亚妇人的后人,因她当使徒出外找食物时,心里急着要救人灵魂,竟至把水罐子也忘了。』

 

【约四29「『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么?』」

    ﹝文意注解﹞「莫非这就是基督么?」原文的意思是不太肯定的问话,可以译作『难道这会是基督么?』有些将信将疑的意味。虽然不是很确定的相信,但这个初步的念头让圣灵有作工的余地,引导这妇人终于信耶稣是基督。

    ﹝话中之光﹞()许多基督徒在开头时,也一样似乎相信主,却又不太肯定,但因着肯继续打开心门,最后终于确定地信了主。

          ()这个妇人竟然不再隐瞒她往日的丑行,把她羞耻的生活摆在众人面前,足见一个真心悔改的人,必定肯不顾一切愿意为主作见证;若不肯为主作见证的,恐怕仍未真的悔改。

          ()为主作见证,乃是以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经历为见证(「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这也是见证具有感动力之处。

          ()向人提出『基督』的问题,然后引导各人找到正确的答案,不失为传福音的好办法。

          ()向人作见证的条件有二:一是看见自己的罪行,二是看见荣耀的基督。没有上面这两项的看见,就没有见证好作。

 

【约四30「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话中之光﹞今天我们常叹传福音没有对象,没有人肯听福音;其实我们若真能把基督摆出来给人看见,就必吸引人潮。

 

【约四31「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

    ﹝原文字义﹞「这其间」在此期间。

 

【约四32「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话中之光﹞()罪人因接受救主的活水,得着了满足;救主因遵行神的旨意满足罪人,也得着了满足。遵行神的旨意,使罪人得着满足,这就是救主的食物(34)

          ()人活着不是单靠物质的食物(参太四4),人还有心灵的食粮。因救人灵魂而获得的喜乐与满足,远胜过从物质的食物所能获得体力的补充;人在喜乐至极时,往往使人忘却肉身的需要。

 

【约四33「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甚么给祂吃么?』」

    ﹝文意注解﹞「莫非有人拿甚么给祂吃么?」可见当时在门徒们的心里,仍以物质的食物为念。

 

【约四34「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

    ﹝原文字义﹞「作成」完成,终结,结束。

    ﹝文意注解﹞这不代表主耶稣不吃任何物质的食物(参路廿四42~43);乃是强调在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是要满足身体上的需要,而是遵行神的旨意(参可三20)

    ﹝话中之光﹞()主耶稣的话给我们看见,遵行神的旨意,绝非难担的担子,需要勉力为之;乃像吃食物一般的自然、享受,最终是全然饱足。

          ()基督徒也不该以食为天,乃要以遵行神的旨意为先。

          ()「遵行神的旨意,作成祂的工」,就是流露生命,供应基督;我们越供应给别人,自己反而越多得着「食物」。

          ()我们是在作神的工,或是在作自己的工,其分别点乃在于灵的享受。若是越作工,越觉枯干、贫穷,那就是在作自己的工;作神的工,必然是越作越觉丰富、饱足。

          ()若是在基督丰满无限的原则里事奉,就越分越多,越供应越富足;若是在人有限的原则中事奉,就越分越少,越给出越贫穷。

 

【约四35「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么?”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

    ﹝原文字义﹞「观看」仔细查看,沉思;「熟」白,洁白。

    ﹝文意注解﹞「你们岂不说」:意即『你们岂不是有这样的说法』。

          「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么?」这句话在原文有韵律,显然是一句俗谚,意思是说:『庄稼必须按时候才会成熟,收割的时候还未到以前,无论如何催促也是徒然。』也有人认为『还有四个月』,暗示这事发生时约在十二月中旬。

          「举目向田观看」:主耶稣嘱咐门徒举目四望邻近的田野,因为城里的撒玛利亚人正在走近他们。

          「庄稼已经熟了」:指撒玛利亚人已经到接受救恩的时候了,只须向他们传讲福音。

          「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按着自然界的规律,要等候一定的时期,才能取得他的收获,但主的门徒现在就可以有一次收获了。

    ﹝灵意注解﹞「举目向田观看」:『田』豫表世界(参太十三38)

          「庄稼已经熟了」:『庄稼』豫表豫定属神的人。

    ﹝话中之光﹞()收割属灵的庄稼,是具有迫切性的;我们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道(参提后四2)

          ()作主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要认识并把握当前的时机。

          ()我们信徒若肯花时间思想这世界到底需要甚么(「举目向田观看」),主便会使我们看见身边还有许多未得救的灵魂。

          ()今天在教会里所缺少的乃是能举目观看的人;大多数信徒因为不肯举目观看,所以觉得好像没有甚么事情好作。凡是举目观看的人,必然会发现教会中有许多事正等待我们去作,到处都有许多人正等着我们去服事。

 

【约四36「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原文字义﹞「工价」报酬,工资;「积蓄」采取,收集;「五谷」果实,出产;「到」归入,为着。

    ﹝文意注解﹞「收割的人得工价」:『收割的人』在此指主耶稣的门徒(38)

          「积蓄五谷到永生」: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人只需要忠心收割,便可得到永生;而是说人工作的果效能延续到永生(参启十四13)

          「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撒种的』指在他们之前工作的人,在此尤指主耶稣。

    ﹝灵意注解﹞「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撒种的』和『收割的』都豫表传福音的人,前者传福音时好像撒下种子,但尚未收到明显的果效;后者则得着福音的成果。

    ﹝话中之光﹞()在属灵的领域里所收果实,具有永恒的价值。

          ()「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在基督忠心的仆人之间,不但应当没有竞争,而且还能彼此分享工作的成果。

          ()「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这句话表明:

                1.传福音是属于一种生命的范畴,需要成长的时间,并非总是立刻有成效的。

                2.传福音的成果绝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功劳,乃是众信徒分工合作促成的。

                3.传福音能够叫人得着满足的喜乐。

 

【约四37「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话中之光﹞「那人撒种,这人收割」:信徒在教会中服事主,最好不要一个人包办一切。

 

【约四38「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原文直译﹞...别人劳苦,你们进入他们的劳苦里。」

    ﹝文意注解﹞「别人劳苦」:『别人』指受神差遣、在人群中间传说神道,即撒种的人(36~37)

    ﹝话中之光﹞()很少灵魂只因一个人的工作而得救,很多人接受救主以先,已听过多次福音。故此,人不应因为成功领人归主而沾沾自喜,以为神只靠他一个器皿,就可完成多人所不能完全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针对某个人或一个团体工作了多时,仍未见到任何成果,不可因此而灰心丧志,而仍应继续为他(或他们)关心祷告,也许神的时机一到,就能收取意想不到的结果。

 

【约四39「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祂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

    ﹝话中之光﹞作见证能够使人相信主耶稣,所以信徒在教会中,千万不要小看作见证的功效。

 

【约四40「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祂在他们那里住下;祂便在那里住了两天。」

    ﹝话中之光﹞()与主同住、同交通,才能经历更多主的恩典。

          ()单是客观地相信主耶稣,而未主观地经历主耶稣,就会失去许多享受恩典的机会。

 

【约四41「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

    ﹝话中之光﹞信主的人经历各有不同。有人相信是因为别人的见证(39),更多是因为主「耶稣的话」。神用不同的方法带领罪人归向祂。

 

【约四42「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文意注解﹞「这真是救世主」:『救世主』这称呼在新约中仅另有一处提及(约壹四14),值得注意的是撒玛利亚人最先这样形容主耶稣。『救世主』这词表明:(1)主耶稣不但教导人,祂也拯救人;(2)祂不仅拯救犹太人,而且拯救全世界的人。

    ﹝话中之光﹞()信心不是从传闻或别人见证得来的间接经历,它乃是以基督的话为基础的活的信靠。

          ()我们认识基督,不能一直只是从别人领受,也得自己亲身体验,亲身经历。

 

【约四43「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文意注解﹞「过了那两天」:即指主耶稣在撒玛利亚城里『住了两天』(40)之后。

 

【约四44「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

    ﹝文意注解﹞「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这句话在其他三卷福音书里,都是记载主耶稣在自己的家乡遭人厌弃时说的话(参太十三57;可六4;路四24),那里的『本地』显然是指加利利的拿撒勒。但这句话用在此处,若是指祂『因为』在加利利不受人尊敬,而故意去那里,则这种说法相当牵强,不太合理。并且,下面也接着记述了加利利人热情接待祂(45),因此有些解经家认为,此处的『本地』应指耶路撒冷,对于具有弥赛亚身分的耶稣来说,拿撒勒虽是祂肉身的家乡,耶路撒冷才是真正属于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祂『父的殿』(参二16)。这种说法也符合本章一开头,由于法利赛人听见祂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祂就离开犹太(1~3)的记载,暗示在耶路撒冷的法利赛人业已展开反对主耶稣的行动。

 

【约四45「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祂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祂;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

    ﹝原文字义﹞「接待」欢迎,领受。

 

【约四46「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

    ﹝原文字义﹞「大臣」王的臣仆,分封之王的臣宰。

    ﹝灵意注解﹞加利利是被人藐视的地方(参七4152),象征低下、卑贱的世界。

 

【约四47「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祂,求祂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话中之光﹞()若没有传讲的,就不会有「听见」的(参罗十14),所以信徒传讲有关主的事,非常紧要。

          ()主喜悦我们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向祂『求告』(参诗五十15)

 

【约四48「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文意注解﹞「若不看见神迹奇事」:『神迹』和『奇事』其实都是一样,前者重在指含意深远的事迹,后者则重在指具有超自然现象的事迹。

          「你们总是不信」:『你们』是指一般人,并非只针对那大臣而说的。

    ﹝话中之光﹞()由主耶稣的责备可见,祂不喜欢建基在神迹上的信心。主喜欢建基在祂话语上的信心(4150)

          ()信心若是建立在看见神迹奇事上,而非单纯相信主的话,总是会有问题的(参二23~25)

          ()人常常要先看见然后才相信,但真实的信徒是先相信然后才看见(参林后五7)

 

【约四49「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文意注解﹞那大臣相信主耶稣能医治他的孩子,但不知道祂是超越时空的主宰,所以他此时的信心仍不够完全。

 

【约四50「耶稣对他说:『回去罢;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文意注解﹞「你的儿子活了」:『活了』的原文是现在式动词(下面5153节均同),而非中文的过去完成式。所以这句话乃是指一种的宣告。

          「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这就是信心的表现。

 

【约四51「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

    ﹝文意注解﹞这是先相信,后得证实的好例证。

 

【约四52「他就问甚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

    ﹝原文字义﹞「未时」第七时(按犹太计时法是下午一点,按罗马计时法是下午七点)

    ﹝文意注解﹞「甚么时候见好的」:这句话在原文是希腊俗语,表示病情已经好转,危机已经度过,康复是必然的事。

 

【约四53「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文意注解﹞「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这并不是说他在这以前不信主(50),乃是说他对主的信心有了长进:(1)从信靠到信服;(2)从小信到深信;(3)从客观道理上的相信,到主观经历上的相信;(4)从个人的相信,到全家的相信。

    ﹝话中之光﹞()「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可见神喜欢一人得救,全家得救(参徒十一14;十六31)

          ()神的旨意是要信徒的家庭,在基督里联合为一,而不是因信主而分裂破碎。

          ()我们若将主耶稣的话语和祂的作为仔细观察比较,就必加增我们的信心。

          ()我们应当细心考察一切的凭据,好叫我们越发坚信主耶稣的话。

 

【约四54「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祂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灵意注解﹞主在加利利两次行神迹,都是『表号』(「神迹」的原文),都在表明复活的基督吞灭所有的死亡(参二1~11)

 

叁、灵训要义

 

【约四章里的两个『必须』】

    一、必须经过撒玛利亚(4)──必须救人的灵魂

    二、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24)──必须有真实的敬拜

 

【如何向人传福音(个别谈道)

    一、发现对方的情况和需要──撒玛利亚妇人为何在日头炎热下单独出来打水(6~7)

    二、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乃是谦卑地向她求水喝(7)

    三、从浅显的事物引入人生正题──从喝水之事转到活水(10)

    四、激发对方的兴趣和追求──使她感到需要而主动请求(13~15)

    五、使对方发觉自己的问题所在──技巧地引人知道自己的罪过(16~18)

    六、纠正对方错误的宗教观念──使之对神有正确的认识,并灌输正确的真理知识(20~24)

    七、引人信靠救主耶稣基督──最后一定要带领人认识主(25~26)

 

【拦阻人蒙恩的因素】

    一、种族不同──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9)

    二、拘守遗传──我们的祖宗雅各...留给我们(12)

    三、用心不良──不用来这么远打水(15)

    四、品行不端──有五个丈夫,现在有的,并不是丈夫(18)

    五、只顾虚仪──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20)

    六、眼光不同──门徒希奇主和一个妇人说话(27)

 

【撒玛利亚妇人对主认识的进阶】

    一、认识祂是犹太人(9)──素昧平生,彼此不相干

    二、认识祂是先生(11)──心存敬意

    三、认识祂虽然为大,但仍不能祖宗雅各相比(12)

    四、认识祂是先知(19)──神的代言人

    五、认识祂可能就是基督(29)

    六、认识祂真是救世主(42)

 

【享受主恩的三要项】

    一、『知』道神的恩赐(10)

    二、早『求』祂,祂就早给(10)

    三、『喝』祂所赐的水(14)

 

【属世的水和属灵的活水】

   一、属世的水:

          1.倚靠人工的──井(12)

          2.仗赖传统的──祖宗雅各留下的(12)

          3.需要努力的──须用器具打水(11)

          4.结果短暂的──喝了还要再渴(13)

   二、属灵的活水:

          1.全然属天的──泉源(14)

          2.超越传统的──主比雅各还大(12)

          3.方法属灵的──你若『知道』神的恩赐(10)──在于属灵的看见

          4.结果丰满的──永远不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14)

 

【如何才能正确地敬拜神】

    一、相信主耶稣是敬拜神的根基──你当信我(21)

    二、必须认识神是我们的父──你们拜父(21)

    三、不在乎敬拜的地点──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1)

    四、不要凭天然的宗教观念来敬拜──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22)

    五、要凭启示来敬拜──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22)

    六、要根据救恩的功绩来敬拜──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22)

    七、要在灵里以实际来敬拜──用心灵和诚实拜祂(23~24)

    八、要认识正确的敬拜乃是灵交──因为神是灵(24)

 

【作主工的比喻】

    一、食物──遵行神的旨意,作成祂的工,就有食物享受(34)

    二、收割──收割神的庄稼,为自己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35~37)

    三、撒种──撒神的种子(36~37)

 

【收割庄稼的比喻】

    一、要举目向田观看(35)──作主工要有属灵的眼光

    二、庄稼成熟了,可以收割了(35)──随时都是作主工的好时机

    三、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36)──作主工并不徒劳(参林前十五58),作工的果效随着自己存到永世(参启十四13)

    四、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36)──作主工可以分享工作的成果,并且有满足的喜乐

    五、那人撒种,这人收割(37)──作主工要互相配搭,彼此合作

   

【认识基督的路】

    一、信徒的见证──因为那妇人作见证(39)

    二、主的同在──求祂在他们那里住下(40)

    三、主的话语──因耶稣的话(41)

    四、头手的经历──我们亲自听见了(42)

 

【撒玛利亚人两种的信心】

    一、客观的信心──因为那妇人的见证而信(39)

    二、主观的信心──因亲自听见并经历主的话而信(40~42)

 

【迦百农大臣的信心】

    一、谦卑的信心──亲自来请求耶稣下去医治他的儿子(46~47)

    二、经得起考验的信心──虽受耶稣指责却未拂袖而去(48~49)

    三、信主应许的信心──听信耶稣的话就回去了(50)

    四、信服的信心──因证实耶稣的信实和大能而全家信服(51~53)

 

【信心的增长】

    一、由道途『听』说的信心,到亲眼『见』主的信心(47)

    二、由『看见神迹奇事』的信心,到信托主『话』的信心(4850)

    三、由抓住主的信心,到被主抓住的信心(49~50)

    四、由被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心,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信心(49~53)

    五、由不凭眼见的信心,到经历实效的信心(5053)

    六、由『个人』的信心,到『全家』的信心(5053)

 

【蒙主医治的步骤】

    一、听见祂(47)──听道是信道的开端(参罗十14)

    二、来见祂(47)──必须来到主面前(参太十一28)

    三、求祂(47)──若不求,就不能得着(参雅四2)

    四、信祂所说的话(50)──信心表现在信主的话

    五、遵祂的话回去(50)──信而顺从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翰福音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约翰福音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