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八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如何才能进神的国度】 一、要祷告求神帮助: 1.祷告要恒切(1~8节) 2.要谦卑求神开恩(9~14节) 二、要像小孩子才能进去(15~17节) 三、不在乎作善事,乃在乎脱离钱财的霸占(18~25节) 四、进神的国在人是不能的事,在神却能(26~27节) 五、要为神的国接受十字架的剥夺(28~34节) 六、求主打开心眼,才能在十架路上跟随主(35~43节) 贰、灵训要义 【从不义的官学习祷告的教训】 一、不义的官既不怕神,也不顾念人(2,4节)──但神是我们的父,祂只为求我们的福祉 二、当寡妇来求他,对他而言根本无利可图,因为寡妇没有钱可以给他(3节)──但我们是神所拣选的,祂关怀我们 三、他每次坐在法官的席上,她总在那里,最后他不能忍受,干脆允许她的请求(5节)──神在历代的教会中始终这样施恩,教会也似那寡妇一样常被欺压逼害 【法利赛人祷告的错误】 一、自以为义──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11节上) 二、定罪别人──不像这个税吏(11节下) 三、向神夸功──我禁食,捐上十分之一(12节) 【税吏祷告的榜样(13节)】 一、自承败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 二、为罪忧伤──捶着胸 三、求神恩待怜悯──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进神国的条件】 一、在神面前降卑,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晓得需要神的『挽回』(9~14节) 二、要像小孩子,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15~17节) 三、胜过钱财和其他一切物质事物的霸占,以跟从救主(18~30节) 【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一、人以为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大人),才能有分于属天的祝福(15~17节) 二、人想作善事以得永生的报偿(18节) 三、人自以为已经作到了神的要求(19~21节) 四、人所拥有的一切,反而成了得着属天祝福的拦阻(22~23节) 五、必须放弃自己的挣扎努力,完全信靠神(24~27节) 六、撇下一切,就得着神的所有作满足的赏赐(28~30节) 【少年官的错误和主给他的纠正(18~23节)】 一、他误以为主只是一位『良善』的教师──主引导他看见:只有神一位才是『良善』的 二、他误以为『行善』可以承受永生──主提出律法的要求来让他看见:人不可能完全『行善』 三、他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遵行了律法──主提出作完全人的条件来让他看见:他并未达到『完全』 【主耶稣奇妙的豫知和豫言】 一、我们上耶路撒冷去(31节)──进耶路撒冷(十八35~十九46) 二、人子将要被交给外邦人(32节上)──被卖与被交(十九47~廿三1) 三、他们要戏弄祂、凌辱祂(32节下)──遭受凌辱(廿三2~32) 四、杀害祂(33节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廿三33~56) 五、第三日祂要复活(33节下)──从死里复活、显现并升天(廿四1~53) 【耶利哥的瞎子得看见】 一、瞎子的可怜──坐在路旁讨饭(35节) 二、瞎子的福音──听见是拿撒勒的耶稣经过(36~37节) 三、瞎子的反应──就呼叫说,大卫的子孙耶稣阿(38节) 四、瞎子的坚持──却越发喊叫说(39节) 五、瞎子的蒙召──耶稣站住,吩咐把他领过来(40节) 六、瞎子的要求──我要能看见(41节) 七、瞎子的得救──你的信救了你了(42节) 八、瞎子的改变──立刻看见了(43节上) 九、瞎子的道路──跟随耶稣,一路归荣耀与神(43节下) 【瞎子蒙恩的原因】 一、抓住机会──听见是拿撒勒的耶稣,就呼叫说(36~38节) 二、不顾拦阻──许多人责备他,不许他作声,他却越发喊叫说...(39节) 三、直言求告──他说,主阿,我要能看见(41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路加福音注解》 叁、其他纲目 【谁是『财主』?】 读经:路十八24~30 一、圣经中一个难解的现象──好像我们的主不喜欢有钱的人 1.路十二章『无知的财主』的故事 2.路十六章『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 3.路十八章『财主难进神国』的故事 二、甚么叫作『财主』 1.『财主』的字意是『拥有许多财富』 2.『有钱』,但问题是『拥有财富』的人,常被『财富所拥有』 3.撒但常藉财物来霸占人、附着人 4.一旦被财物所附着,就会变成『财迷心窍』 三、世上一些另类的『财主』 1.凡被任何人、事、物所霸占、所著迷的人,都是『另类财主』 2.圣经中两次提到『贪心与拜偶像一样』(弗五5;西三5) 3.人变偶像:运动明星、电影明星、歌星、牧师、属灵伟人等 4.事变偶像:旧约礼仪、祖宗遗传、传统文化、圣经观念、神学知识等 5.物变偶像:收集字画、时髦衣服、房子、汽车、圣迹等 四、如何才能不变成财主(如何才可以进神的国)? 1.骆驼穿过针的眼(25节) 2.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27节) 3.为神的国『撇下』(28节) 4.跟从主(28节) ── 黄迦勒 【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经文:路18:1-14 引言:祷告是基督徒属灵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常祷告更是属灵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功课。祷告是一种对付,常常祷告更是一种的争战。 一、常常祷告的重要 1 常常祷告(即恒切祷告)是基督徒的重大责任。耶稣极力强调祷告要恒久忍耐。 1.“要”——人必须恒切祷告(腓4:6)。 2.“常常”——时刻不住地祷告(弗6:18)。 3.“不可灰心”——不失望、不胆怯、不放弃、不向罪恶让步。 二、常常祷告的比喻 2-8 1.两个不同的人物 2-3 (1)不义的法官:对神不敬畏,对人不关心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看法。 (2)伸冤的寡妇:无依无靠且无助,特别容易被人欺负。 参考经文:(太26:41;约15:7;亚13:9)。 三、常常祷告的教训 6-8 1.昼夜呼吁他 6-7 2.信心祷告祂 8,(彼前1:7)。 四、常常祷告的态度 9-14 1.耶稣的比喻 9 三种自我为中心的人: (1)相信自己的人 (林前8:2) (2)自以不是的人 (箴30:12) (3)藐视别人的人 (徒13:41) 2.宗徒的祷告 10-12 站着自言自语祷告(诗66:18;赛59:12)。 3.税吏的谦卑 13-14 (1)远远地站着。(2)深觉不配见主面。(3)求神开恩可怜。 ── 毛南春阳 【得永生的途经】 经文:路18:15-30 引言:获得永生的途经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耶稣。除祂以外没有别的路可走,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救。 一、学像小孩子单纯的信心 15-17 1.要祝福小孩子 15 (1)带来见主。(2)要主摸他们。参考经文:(弗6:4;申4:9;6:7)。 2.要接待小孩子 16,(可9:37) 3.要学像小孩子 17 小孩子通常是:(1)依赖人和信任人。(2)回应人和服众人。(3)顺从人和会学人。(4)谦卑人和宽容人。 二、跟从主耶稣得胜的信心 18-30 1.要放下属世的财富跟从主 18-27 (1)用属世的眼光看耶稣 18-19 人若要得永生,必须承认耶稣是神(约3:16,36;6:68;8:24;14:6-7;徒4:12)。 (2)用属世的行善受永生 20-22 人能做到的只是行善,他不做到的事是真正的爱心(弗2:8-9)。 (3)用属世的富足进神国 23-27 2.要撇下自己的所有跟从主 28-30 (1)撇下所有 28-29 属灵的原则是先抛下,后才得着。我们所以能够撇下所有的来跟从主,其实仍是由于神的吸引和运行加力,所以应当归荣耀给神。 (2)得到百倍 30 国度的奖赏是包括今生和永世的。神国的赏赐乃是“百倍”的;这个赏赐乃是基督自己,因为基督是丰满完全的。 ── 毛南春阳 【主啊,我要能看见】 经文:路18:31-43 引言:瞎子的祈求之所以能成为今天千万人在属灵上的祈求,是因为他说出他需要的重点。他不求名利,也不求赒济,乃是求“我要能看见!” 一、要看见十架的苦路 31-34 1.耶稣要成就 31 主不是说“我去”,乃是说“我们去”;一个人行走十字架的路是不够的,应当劝勉人、带领人也遵行神的旨意,背着十字架向前行。 2.耶稣要被交 32 “祂将要被交给外邦人,”“外邦人”指罗马人;耶稣是由罗马巡抚彼拉多判死罪而被钉十字架的(路23:23-25)。 3.耶稣要受苦 32-33 (1)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曾遭看守的人、希律兵丁和罗马兵丁的戏弄与凌辱,又吐唾沫在祂脸上(路22:63;23:11;可15:16-20)。 (2)荣耀之前,先有苦难(罗8:17);复活之前,先有死亡(林前15:36)。十字架乃是得着高举的路(腓2:8-9);这是主耶稣留给我们的榜样。 (3)谁苦受得越多,就越多得主的安慰(林后1:5);谁越被交于死地,就越多显明主复活的生命(林后4:11)。 4.耶稣要复活 33 (1)“第三日祂要复活”,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不同之处,就是救主耶稣的复活;基督徒与其它宗教徒不同之处,就是有复活的盼望。 (2)十字架对与基督徒而言,并不是完结;十字架的后面,有复活的荣耀。我们若与祂一同受苦,就必与祂一同得荣耀(罗8:17)。 二、要看见十架的荣耀 35-40 1.需要耶稣 35-37,(林后6:2;徒17:27)。 2.祈求耶稣 38-39,(赛55:6;诗6:2-3;珥2:13)。 3.相信耶稣 40-42,(太21:22;约壹5:14-15;来11:6)。 求眼睛能看见,是我们奔走属天道路的开端(林后4:6;弗1:18;徒26:18)。 4.跟随耶稣 43 (1)真实的信心,带来真实的看见(参42节);真实的看见,产生真实的跟随。 (2)瞎眼的人不认识主的宝贵,故舍不得变卖所有的来跟从主(参22-23节);但若心眼得开,便会以主为至宝,并为祂丢弃万事(腓3:8),甘心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3)少年官想要“作甚么”,结果是忧忧愁愁的走了(参18,23节);瞎子是“求看见”,结果就欢欢喜喜的一路荣耀神。 (4)耶稣基督行事的结果总是使神得荣耀;我们信徒行事为人,也当求神的荣耀,而不是求自己的荣耀。 (5)一个感恩的人随时要见证主恩,归荣耀与神,好让人在我们身上看见神的作为,因而发出赞美。 ── 毛南春阳 【如何才被算为义】 经文:路18:9-14 引言: 义是今日人所爱慕的。义就是好人,人人都想作好人,这实在是很好的现象。如果一个人不想作好人,这个人就没有盼望了。所以如果有人想作好人,义人,这是可喜的事。今日追求义的人,大约有三种: 一.摩西律法(法利赛式的)所要求的义 1.借着立志修身。决志作义人,追求各样学问。借着律法,格言,或以某一个人作模范来追求。这些是“修身”。 2.借着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一方面布置理想的家居,一方面给儿女良好的教育,有严格的家教,建立良好的风纪,使家庭为模范家庭。这些是“齐家”。 3.借着在社会上作些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借着服务社会,改善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 小结:当时法利赛人所追求的义,就是这些。 二.与别人比较之义 1.这等人可能知道自己的义不够好,又怕自己成为不义的人。 2.他们与犯罪的人作比较。他们指出别人的恶,就等于显明自己的义。他们把别人骂得一文不值,自己就好得多了。 3.他们只数算自己的功德,行了多少好事,作了多少善工。如果行了一件芝麻小善,就念念不忘,自认为是天大的好人。 4.他们只求表面的,人所看得见的;而不求真实的义。所以这义不能与完全的神比较,也不能与比他们更好的人比较。 5.这等人不但攻击比他们不好的,也攻击那比他们更好的,或者引诱那些比自己更好的人同他们一起犯罪,这样就没有人比他们更好了。 6.这类的人是自高自大,自我陶醉的人。他们所认为的义(路18:11-12)其实只是本分,不去作就已经是罪了。 小结:这些人有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作不到;许多的理想因各样的限制失败了,许多的美梦成为泡影,有的在失望之余去作隐士,有的自杀了结此生,结果仍得不到真的义。有些人却差得多,明知自己没有真的义,却假装有义,一生自欺欺人,最终原形毕露,成为极可怜的人;今日世上充满这类的人,在教会里也有不少这类的人(赛64:6),在神的光照下成了不义的人。 三.一种倒被算为义的人 1.他们看自己的罪恶昭彰。 2.他们自知无能为善。 3.他们自知无善可陈,也不能与人比较,实在是个不象样的人。 4.他们是个沉沦的人。除了神的施恩外,不能得救。 5.所以他们以忧伤的心来到神面前,求神的拯救,施恩可怜。 6.他们相信只有神才能叫他们成为义。神的义加在他们身上,他们才有义。他们因这信就得称义了(创15:6; 罗3:21-28;
4:3-8,21-25)。 结论: 当求神所加的义。要因信而被神算为义,不要再自求那不足称义的。因信称义的义是生命的义,有了义的生命,自然就有义的生活,那么义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当相信主,得称为义,成为真正的义人! ── 黄彼得 【你要我为你作甚么?】 经文:路18:35-43 引言: 叙述这件事。 一.瞎子的痛苦 1.对真理事物不能窥其全貌,只能盲人摸象。 2.坐在路旁,无家可归。 3.向人讨饭,不能自食其力。 4.对事只能问人,自己无识别之力。 5.遭人责备,只求可怜。 二.主耶稣如何对待这瞎子 1.听他的呼求。 2.接受他的呼求。 3.停住脚步,收留他。 4.请他到跟前来。 5.问他需要甚么。 三.他需要甚么—看见 1.看见救主。 2.看见了神—慈爱,公义,救恩。他归荣耀与神。 3.看见真理。 4.看见了人—真像非影子。 5.看见自己—卑微可怜。 四.他怎样得看见? 1.信。 2.接受。 3.跟随。 4.见证。 5.引人归主。 ── 黄彼得 【甚是忧愁的官】 经文:路18:18-30 引言: 忧愁之害。忧愁能叫人的骨头(心灵)枯干(箴17:22),心里忧愁灵被损伤(箴15:13),“心灵忧伤,谁能担当呢?”(箴18:14)忧愁致眼睛昏花(伯17:7),忧愁而致眼目干瘪(诗6:7; 31:9)。忧愁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忧愁会叫人衰老,人生缺少乐趣,叫人消极。 一.这个官有甚么忧愁? 马太说这个官是少年人(太19:16-22)。 1.有学问之忧,诚怕无学问,给人轻看,不能明事理。所以努力求学。但学问求到了,他的忧愁并不能除去。 2.有工作职业之忧愁,诚怕失业。他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作了官,但忧愁仍在,天天忧愁官位会被拿去。 3.财产之忧。担心财产会用完,不富有。但他有了丰厚的财产,结果仍忧愁。 4.道德之忧。有了地位,学问,财产的人,甚怕道德的制裁,甚怕人说他无德行,所以他尽力遵行律法的仪文,凡律法所言的,他都行了,但忧愁仍在。 5.健康之忧。有了以上四样,又甚怕身体不好,所以很注重身体的健康。从他能跑来见耶稣的事上,可见他身体必健康,没有甚么病,但他仍忧愁。 6.永生之忧。有了以上的一切,但如果短命,那可真的不好,所以想尽办法求永生。可是没有一件东西或一个人能帮助他解这愁,这愁非人能解的,没有永生实是应该忧愁到不能吃不能睡。 二.人如何解愁? 大致上分为两大类: 1.是积极的。是想尽办法去克服,努力追求,要达到满足的地步。 2.是消极的。即用消遣麻醉的方法,所谓一醉解千愁,但是愁更愁。苦闷去看戏,谈笑,找刺激。 这两种方法事实上都无法真正解愁。积极的努力解决了一样忧愁,又来了另一忧愁的事。所谓一波未息一波又起。那些麻醉的方法也不过一时而已,在寻找刺激消遣以后,愁是更厉害可怕。 三.怎样才能解决这忧愁? 1.来到主耶稣面前,把难题忧愁的事诚心告诉主。这少年人的问题不能得解决,是因为他没有完全诚心告诉主。他有许多的忧愁,但只说了一样。其实这永生也不是他最大的忧愁,他最大的忧愁还是在于如何保存他的财产,地位和其他。他是要得永生来保存这些东西,而不是真为没有永生而愁。 2.应当听主的指示。主指示缺少一件,就是诚心爱主,事主。爱主过于一切,这才是律法的总纲精意;其次要爱人如己,不应自私,为己而活,样样以自己为中心。应当纪念穷人,看轻地上的财物,因为财宝在哪里,心也在那里。他最大的忧愁是贪心,贪爱地上的一切,不能满足于自己所有的。 3.他应当跟从耶稣,效法耶稣,过信心和爱心的生活。爱神,爱人,信靠神而活着。信心是实在的富足。 4.耶稣对跟从者的应许: (1)神能作人所不能作的(路18:27)。在人所不能替你解决的事上,神能替你解决。 (2)撇下自己的一点能得百倍。自己帮助别人,就得了那人真诚的帮助。我们一直为别人活着,将来人也会帮助我们。一个为别人活着的帮助别人的人生,会比自私为己而活的人生丰富百倍。 (3)得永生。真心爱主,信主,接受主的,必得永生。真心爱人的,也必叫人得永生。 结论: 你有甚么忧愁?是否为地上的财物和其他的一切而忧?当来到主前,听从主的吩咐和指示,爱主爱人,为主为人而活。这样你的忧愁可除去,你也必得永生! ── 黄彼得 【动员信徒祷告】 经文:路18:1-14 引言: 一个信徒能思想,有所要所求,他就能在祷告事上有分了。五旬节耶路撒冷的教会是由祷告而来的(徒1:12-15)。第一批执事是以祷告开始工作的(徒6:6)。彼得突破种族的成见到外邦人中去传福音,也是专心祷告的果效(徒10:1-33)。 我们如果真要传福音救灵魂,教会兴旺,工作有力,那就必须祷告。今从路加福音提出一些主耶稣对祷告的教训,共同思想。 一·祷告的事项 1. 为能力不及的事祷告(路18:2-3)。为含冤受屈的事祷告。 2. 为心愿未成的事祷告(路18:7)。为制服对头的事祷告。 3. 为忏悔己罪的事祷告(路18:13)。为提高德行的事祷告。 4. 为国度公义的事祷告(路12:31; 太6:33)。为真理永恒的事祷告。 5. 为逃避灾难的事祷告(路21:34-36)。为脱离今世的事祷告。 二·祷告的态度 1. 有个清楚的目标—一个对头(路18:3)。 2. 有个恒切的心志—长久祷告(路18:3,7)。 3. 有个自责的意识—认识自己(路18:13)。 4. 有个顺命的存心—接受指示(路12:28; 太6:31-33)。 5. 有个沉重的负担—向主负责(路21:36)。 结论: 祷告是信徒属灵的生活,也是参与教会的实际工作。祷告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也是随时能够做到的。祷告有莫大的果效(雅5:16)。只有在祷告时才能体验主的同工(约14:14)。让我们全体信徒运用祷告的特权,推动圣工,广传福音,洁净自己,复兴教会,准备主再来。 ── 黄彼得 【蒙应允的祷告】 经文:路18:1-14 引言: 祷告能蒙神垂听应允,是人人所希望的。其实神自己也愿意垂听应允人的祷告。 那么其关键在哪里?圣经中有什么原则可以遵循?兹就耶稣所说两个有关祷告的比喻来思想。 一.寡妇求伸冤的祷告 1.寡妇祷告的原因:受人欺负无人为她伸冤(18:3)。 2.寡妇祷告的拦阻:一个不怕神也不尊重人的官(18:4)。 3.寡妇祷告的态度:不灰心地烦扰缠磨(18:5)。 4.寡妇祷告的信心:相信不义的官终久会给她伸冤(18:7)。 5.寡妇祷告的认识:应允伸冤的主权在于官长(18:2-3)。 6.寡妇祷告的结果:冤屈最终得到伸明(18:8)。 7.寡妇祷告的教训: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死心)(18:1)。 二.法利赛人自义的祷告 1.法利赛人祷告的原因:表扬自己的义行(18:9)。 2.法利赛人祷告的对象:是所崇拜的自己(原文是“祷告给自己听”)(18:11)。 3.法利赛人祷告的态度:是站着自言自语(18:11)。 4.法利赛人祷告的内容:夸许自己藐视别人(18:11-12)。 5.法利赛人祷告的实际:没有求神为他作什么。 6.法利赛人祷告的结果:不蒙称义,不蒙应允(18:14)。 7.法利赛人祷告的教训:自义而侮辱人的祷告,是不蒙应允的(18:9)。 三.税吏自卑的祷告 1.税吏祷告的原因:求神开恩可怜他这个罪人(18:13)。 2.税吏祷告的对象:肯施恩赦罪的神(18:13)。 3.税吏祷告的态度:自知不配蒙恩,只有懊悔捶胸(18:13)。 4.税吏祷告的内容:求神开恩赦免罪过(18:13)。 5.税吏祷告的认识:只有神有赦罪施恩的权柄(18:13)。 6.税吏祷告的结果:蒙神垂听,被称为义(18:14)。 7.税吏祷告的教训:追求灵命圣洁的祷告,必蒙垂听(18:14)。 结论: 祷告的对象要正确,态度要谦卑,信心要坚定,词句要简明,主权要分明,目的要单纯,这样的祷告终久必蒙神应允。 ── 黄彼得 【甚是忧愁的官】 经文:路18:18-30 引言: 忧愁之害。忧愁能叫人的骨头(心灵)枯干(箴17:22),心里忧愁灵被损伤(箴15:13),“心灵忧伤,谁能担当呢?”(箴18:14)忧愁致眼睛昏花(伯17:7),忧愁而致眼目干瘪(诗6:7; 31:9)。忧愁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忧愁会叫人衰老,人生缺少乐趣,叫人消极。 一.这个官有什么忧愁? 马太说这个官是少年人(太19:16-22)。 1.有学问之忧,诚怕无学问,给人轻看,不能明事理。所以努力求学。但学问求到了,他的忧愁并不能除去。 2.有工作职业之忧愁,诚怕失业。他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作了官,但忧愁仍在,天天忧愁官位会被拿去。 3.财产之忧。担心财产会用完,不富有。但他有了丰厚的财产,结果仍忧愁。 4.道德之忧。有了地位,学问,财产的人,甚怕道德的制裁,甚怕人说他无德行,所以他尽力遵行律法的仪文,凡律法所言的,他都行了,但忧愁仍在。 5.健康之忧。有了以上四样,又甚怕身体不好,所以很注重身体的健康。从他能跑来见耶稣的事上,可见他身体必健康,没有什么病,但他仍忧愁。 6.永生之忧。有了以上的一切,但如果短命,那可真的不好,所以想尽办法求永生。可是没有一件东西或一个人能帮助他解这愁,这愁非人能解的,没有永生实是应该忧愁到不能吃不能睡。 二.人如何解愁? 大致上分为两大类: 1.是积极的。是想尽办法去克服,努力追求,要达到满足的地步。 2.是消极的。即用消遣麻醉的方法,所谓一醉解千愁,但是愁更愁。苦闷去看戏,谈笑,找刺激。 这两种方法事实上都无法真正解愁。积极的努力解决了一样忧愁,又来了另一忧愁的事。所谓一波未息一波又起。那些麻醉的方法也不过一时而已,在寻找刺激消遣以后,愁是更厉害可怕。 三.怎样才能解决这忧愁? 1.来到主耶稣面前,把难题忧愁的事诚心告诉主。这少年人的问题不能得解决,是因为他没有完全诚心告诉主。他有许多的忧愁,但只说了一样。其实这永生也不是他最大的忧愁,他最大的忧愁还是在于如何保存他的财产,地位和其他。他是要得永生来保存这些东西,而不是真为没有永生而愁。 2.应当听主的指示。主指示缺少一件,就是诚心爱主,事主。爱主过于一切,这才是律法的总纲精意;其次要爱人如己,不应自私,为己而活,样样以自己为中心。应当纪念穷人,看轻地上的财物,因为财宝在哪里,心也在那里。他最大的忧愁是贪心,贪爱地上的一切,不能满足于自己所有的。 3.他应当跟从耶稣,效法耶稣,过信心和爱心的生活。爱神,爱人,信靠神而活着。信心是实在的富足。 4.耶稣对跟从者的应许: (1)神能作人所不能作的(路18:27)。在人所不能替你解决的事上,神能替你解决。 (2)撇下自己的一点能得百倍。自己帮助别人,就得了那人真诚的帮助。我们一直为别人活着,将来人也会帮助我们。一个为别人活着的帮助别人的人生,会比自私为己而活的人生丰富百倍。 (3)得永生。真心爱主,信主,接受主的,必得永生。真心爱人的,也必叫人得永生。 结论: 你有什么忧愁?是否为地上的财物和其他的一切而忧?当来到主前,听从主的吩咐和指示,爱主爱人,为主为人而活。这样你的忧愁可除去,你也必得永生! ── 黄彼得 【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 经文:路18:31-34 引言: 今天我们要一同来思想耶稣受难的事。 一.耶稣上耶路撒冷所要面临的事 1.要被卖。被交在外邦人手中。这是主预知门徒要出卖祂,这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 2.要受戏弄。人要讥笑作弄,无理的讥笑。 3.要受凌辱。即受审判。无理的审判,无原告的审判。 4.要被吐唾沫在脸上。即被定罪,被唾弃,要被全人类弃绝。 5.要被鞭打。无故受打,被手掌打,被鞭打。 6.被杀害。即死亡。 小结:一个人如果知道有这些难处在前面,他一定要逃避。耶稣也是人,有人的软弱,疲倦和需要。但为何祂明明知道前面有困难,仍勇敢前进? 二.为何主这样勇敢上耶路撒冷? 1.因为人类被罪卖去,所以祂也要被卖,才能赎回那些被卖的罪人。 2.因为世人被罪恶,被撒但所戏弄。许多人落在罪的戏弄中,所以主也要被戏弄,而打败那戏弄人的撒但。 3.人犯罪要受律法的审判,主代替我们受审判。 4.人犯罪被神弃绝,主也要被弃绝,而成全神在律法上的要求,而挽回罪人归向神。 5.人犯罪要受鞭打,耶稣也为人的过犯受鞭打。本来应打在我们身上的,却打在祂身上了(赛53:5)。 6.犯罪的结果是死,主替我们的罪而死,并要借着死,打败掌死权的撒但(来2:14)。 7.祂为了复活而死。复活是叫死人,就是犯罪的人,重新得生命,得永生,作神的儿女。 三.当时门徒的反应 当时门徒一点也不懂得,为甚么? 1.没有留心听。 2.没有去思想。 3.没有问主。 4.一直在思想今世的事。他们后来还在争大。 结论: 今日我们是否如此?让我们看到主为我们所受的苦而受感动,而献上自己为主而死,为罪人受苦。 ── 黄彼得 【上圣殿去祷告的法利赛人(路十八9~14)】 一、他的长处(这法勒赛人虽有这些长处,还是不蒙悦纳) 1.相信真神──神阿 2.礼拜真神──在圣殿里 3.祷告真神──祷告 4.很有热心──一个礼拜禁食两次 5.舍得捐输──凡我所有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二、他的短处(那税吏只是承认自己的罪,倒蒙了悦纳) 1.仗恃己义──仗着自己是义人 2.轻视别人──我不像别人 3.夸耀自己──不勒索,不奸淫,不像这个税吏 ── 丁良才《经题模范》 【最紧要的问题(路十八18)】 一、这官信服定然有永生──这是不错的(多一2;约壹五12~13) 二、这官承认自己无永生──这也是不错的,这官有许多长处如尊贵、富裕、道德、谦逊、热心,他却没有永生 三、这官想到耶稣赐永生(约十七2~3;三15,36;罗五21末句;六22~23) 四、这官究竟没有得永生──可惜他不肯听耶稣的话,比如病人求医治,却不肯听医生的话(路十八22~24) ── 丁良才《经题模范》 【静心听主教导 路加福音18章】 一丶恒心祷告不可灰心18:1-8 二丶谦卑祷告不可自义18:9-14 三丶承受神国不可自大18:15-17 四丶在主面前不可自信8:18-21 五丶进神国度不可靠己18:22-27 六丶既然撇下不可再追18:28-30 七丶主的受死不可不懂18:31-34 八丶眼已明亮不可再瞎18:35-43 ──作者不详 【祷告的秘诀】 我从小都遵守了;你还缺少一件 一、分辨真假祷告 1.寡妇多日烦扰 2.法利赛人自言自语 3.求神开恩可怜的罪人 二、进神国的条件 1.要像小孩子 2.变卖一切所有的 3.为罪悔改 三、瞎眼的得看见 1.抓住机会 2.越发喊叫 3.我要能看见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路加福音第十八章】 一、恒切祷告(十八1-8) 二、骄傲的罪(十八9-14) 三、主与小孩(十八15-17) 四、不愿付代价的人(十八18-30) 五、等待着的十架(十八31-34) 六、难以缄默的瞎子(十八35-43) ──《每日研经丛书》 【路加福音第十八章】 一、切求的寡妇的比喻(一八1~8) 二、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一八9~14) 三、耶稣和小孩(一八15~17) 四、富有年轻的官(一八18~30) 五、耶稣再次预言祂的死亡和复活(一八31~34) 六、医治一个瞎眼的乞丐(一八35~43)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祷告比喻的教训(十八1~17)】 一、祷告不要灰心(1~8) 二、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9~14) 三、当学小孩子(15~17) ──《新旧约辅读》 【主预言受难(十八18~43)】 一、钱财的拦阻(18~30) 二、主预言受难(31~34) 三、主使瞎子看见(35~43) ──《新旧约辅读》 【自义者定罪,自卑者称义(路加福音对比之三)】 读经:路加福音十八章九至十四节 一、两个祷告的人 1、这一段按着行动来说不是讲两个不同的人,是讲两个相同的人,不是讲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一个犯罪,一个不犯罪,乃是讲两个都祷告神,亲近神的人。 2、他们的行动虽同,但是人却不同,身份也不同。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是上流社会的人,税吏是下流社会的人。 二、一个自义的人 1、一个自义的人就是法利赛人,他不是向人演讲时自义,乃是向神祷告时自义,他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他这样祷告,实在是要神感谢祂,因他自义,所以才说我不像别人,也不像对面这个同事,也不像旁边这个同学,也不像隔壁的教授(参考恶人上天堂一书)。 2、所有的宗教家差不多都是自义的人。所有的道德家也差不多都是自义的人。法利赛人代表两班人,一是宗教家,一是道德家。他每周禁食两次,捐十分之一,这是宗教问题。不奸淫,不勒索,这是道德问题。 3、法利赛人是假宗教家,假道德家,假君子。 三、一个自卑的人 1、要说税吏祷告的光景。他远远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垂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2、差不多不道德,犯罪,得罪神的人,都有自卑的感觉。 四、自义自卑的结果 1、自卑的人得称为义。自卑不是一个功德,自卑乃是承认罪给神一个机会可以得到神的怜悯。 2、自义的人所以被定罪,乃因自义把神的怜悯隔在门外。 3、基督已经成功救赎,人若自卑相信,就被称义。人若自义不信必被定罪。 ──《福音材料267题》 【在人不能,在神却能(路加福音对比之四)】 读经:路加福音十八章十八至二十七节,十九章一至十节。 一、两个财主 1、主耶稣在十八章里说到一个官是个财主。十九章里说到一个税吏长也是个财主。 2、十八章的财主是个道德高尚的少年官,在人群中被人尊崇。十九章的财主是下流老年人,为犹太人所不齿的。 3、他们两人都爱财如命。 二、上流的财主 1、十八章的少年官有钱,又重道德,是为富而仁者,所以他来问主耶稣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行,能得永生,因他为富而仁,所以注意善行问题。 2、主耶稣就给他看见,他称呼主耶稣是善的,就得承认主耶稣是神,因为只有神一位是善的,意思就是给他看见他自己不是善的,乃是罪人。 3、主就带领他认识自己的缺少,他觉得他对于一切的律法都遵守了,但主说他还缺少一件,就是变卖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还要来跟从主。他所缺少的,一面就是破产顾到穷人,一面还要来跟随主。许多人自以为良善,主常常带这样的人认识他的缺少。你就是行了十件好事,主说你还缺少一件,你爱父母,还缺爱兄弟,你谦卑了,还却忍耐。 4、这个财主听见主耶稣说还缺少一件,就是忧忧愁愁的走了。他走,是因为(1)对人,为富不仁,不能把自己的财富分给穷人。(2)对神,有了内心的偶像。十条诫中第一是对神不要有偶像,第二是对人要有仁爱。虽然他字句上遵守了十条诫,但在精神上,他完全没有遵守,主给他看见整个律法他都破坏了。 5、在人不能 十条诫,按字句说,可能你遵守了。按精神说,没有人能遵守。你里头对神,绝对没有偶像吗?对人,绝对有仁有爱吗?因为没有儿女富足了。人一富足,对神就有偶像,对人就不仁。你的学问,钱财,美满家庭,都是你的富足。你没有学问时,对人有爱心,有了学问,对人就不仁了。所以自觉富足的人,是没法得救的。这就是在人不能。 三、下流的财主 1、十九章的财主住在耶利哥,耶利哥是犯罪受咒诅的地方,耶稣却经过那里。上流财主所住的地方,耶稣不从那里经过。今天耶稣也来到犯罪作恶的地方。 2、这个财主是为富不善,他专门营私舞弊,讹诈别人。 3、他不是为着请教耶稣,乃是为着看看耶稣而来。请教耶稣,是研究耶稣教,不能得救,看看耶稣就蒙恩了。 4、因为大众都拥挤耶稣所以将耶稣遮蔽了,今天耶稣也叫许多天主教徒,和基督教里的假教友遮蔽了。 5、要胜过遮蔽——遮蔽有两个原因。(1)人多。(2)身矮——身矮是自然的。人多是环境的,人为的。胜过遮蔽的方法:(1)要跑到前头离开群众,不难再他们中间和他们瞎混,免得混到地狱里去。要超过他们,不要看那些天主教徒,和基督教里的假教友。(2)要爬上桑树,胜过天然的难处。他身境虽矮,但一爬上桑树,别人看不见,他却能看见。他实在会赚钱,有人听道,听百次千次还不得就,有人听五分钟的道就得救了,你不能读圣经,请别人替你读,别人就是你的桑树,你不会祷告,请他们带你祷告。今天人多,你不能得救,末了大家都走了,你留下不走,和人一谈,一祷告,这就是爬上桑树,你指在人群中间听一辈子的道也不会得救,但有一天,跑到前头爬上桑树使得救了。 6、他要看耶稣,实在是也是先看见他。耶稣走到那里一抬头就看见了他,并且叫他的名字说:撒该,快下来。你一信主,你立刻就觉得主喊你的名字,主所以喊你的名字,主所以喊你乃是因为主认识你。主这一喊,你(撒该)便得救了。你的生活情形,祂知道,你犯了什么罪,祂也知道,因祂知道你,所以祂才喊你。在这么多的人中,祂只喊撒该是因为撒该有心要祂。 7、他一听见就欢欢喜喜的接待耶稣,你接待过耶稣吗?让耶稣住在你里面吗?前一个财主是研究道理,这一个财主是将耶稣接进来。(要重讲「住」,「接待」二字)。 8、这一住进来,这一接待,就发生了一后果,他立刻说:主啊,(耶稣成为他的主了)我要把所有的分一半给穷人,同时我讹诈了谁,也要还他四倍。现在是为富而仁了,把偶像也除掉了。这能力不是出于自己,乃是接待耶稣的结果。 9、主说:今天救恩临到这家。耶稣临到那里,救恩就临到那里。字句,不过是死的东西,越研究越死,耶稣一进来看,人便得救了。 10、在神能。 ──《福音材料267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