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六章拾穗 【路十六1】管家: 相当于希腊语o�i��on���ov ,是“家”与“管理”的合成词,指受雇管理一个家庭的财产的人。这种管家可能是主人的仆人(创39:4-6),也可能是与主人有雇佣关系的自由人。所有的信徒都是神的仆人,要铭记自己是受神委托,按神旨意管理神所托付的财物的管家(3:11)。 ──《圣经精读本》 “管家”。处理主人业务的人。──《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11不义的管家】 问:路加福音十六章一至十一节,耶稣说这个比喻的意思,似乎不赞成这样的人,第八节祂又夸奖他作事聪明,似乎又有点赞成的意思,第九节又说:「我告诉你们,要藉凓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帐幕里去。」这又似乎教训门徒用那不义的钱财,去结交朋友,到后来还能得点益处,问这两节圣经是甚么意思? 答:第八节的「主人」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并不是天上的主。天上的主并未尝如此称赞。主的教训是叫人用他的钱财,去作救灵魂的用处(不是捐入宗派),叫人们因凓我们的捐助而得救。如此,当我们死时,就有我们的朋友,就是因我们的捐助而得救的人,来迎接我们进入永远的帐幕。所有的钱财,因为其与神对峙(13节),所以,都是不义的。「不义的钱财」就是钱财。―― 倪柝声 【路十六1~12不义管家比喻要义解法如何?】 答:耶稣在讲这个比喻内,设有三等人,就是一个财主——代表神自己,为全世界人之主。一个管家——表示主的仆人,如同我们各人都是神的管家(林前四1,2,彼前四10)。两个欠债的人——代表世人,如犯罪欠债的人(罗三23,太六12),由于这个不义的管家仆人,他不忠于主人,浪费主人的财物,作为己用,任意挥霍,无法向主人交代明白(传十二14,太十二36),被主人辞了,他为打算自己将来后退的去路,于是就把欠他主人的债户叫来,擅减债额,将一个人欠一百篓油的,减少五十篓(大概是橄榄油,每篓约五十斤,篓字原文作罢特Bath,约可盛九加仑,代下二10),又将一个欠一百石麦子的,减少二十石(石字原文作一歌珥kor,约九十加仑,代下二10),他这样行意思是现在此处被主人所弃绝,将来能被别人所接待,好有别的去处。「主人就夸奖这个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主人并非欢喜夸奖这人诡诈的行事,不过是夸奖他的灵巧,能够狡兔三窟,早为预备,趁着现在的实际,造成将来的幸福。「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今世之子,乃指不信主的世人(诗十七14,腓三19),光明之子,乃指已信神的人(约十二36,弗五8,帖前五5)。「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去。」——耶稣的意思,是在教训门徒如何藉用世人的钱财,结交朋友,周济贫穷,行出善事,经营将来永远的好处(太六20,提前六17-19,箴十九17,参九四题),所以主不是要门徒用这不义管家所作的行事方法,却当效法他的聪明,并且教训人,无论在最小的事上,或在最大事上都要忠心,意思乃是人的忠心不在乎他所受的交托多寡,乃在乎他是要有负责任的观念,克尽自己的本分才是(十九17-19,太廿五21)。「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这是很明显的指出门徒对于神要忠心,必须以神为主(路十二33,十八22),是能为自己多造天上的幸福(彼前一4,5,箴八18,19)。由此可知主所讲的以上比喻其重要之目的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十六1~13】“不义管家”的比喻,此比喻相对其他比喻较难解,要点如下:连这黑暗世代的子女,也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未来,发挥所有的智慧,何况作为拥有永远基业的天国信徒,岂不更应智慧地行事吗?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1~31】耶稣接续前一章所讲的比喻继续讲比喻。前一章的比喻是关于罪人悔改时的神的喜悦(15:1-32);反之本段的焦点是合理管理财物的教训。本章由3个比喻组成:①不义管家的比喻(1-13节);②警告爱钱财的法利赛人(14-18节);③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19-31节)。其中①和②,只出现在本书中。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8】耶稣说那仆人“作事聪明”,不是称许他的欺诈,而是说他在很急迫的情况下表现的机智。要是世人(今世之子)都晓得把握时机,为自己的安全争取保障,信徒岂不更应善用才智,来努力争取天上的保障和奖赏吗(参太十16)?──《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的目的在于信徒行事应比不信者更有智慧,并非赞美不信者的不正直和骗术(罗2:6-8)。 ──《圣经精读本》 “作事聪明”。所夸奖的是管家利用当前的机会为将来做准备的精明,而不是他不诚实的态度。同样地,信徒应当利用他今生所有的【路十切来事奉神,为的是确保天上的赏赐(9节)。──《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9】这是耶稣为门徒和跟随祂的人而说的话。“不义的钱财”指在这个不义的世界里拥有的财物,循合法手段得来,但在神看来都是可坏之物。耶稣要信徒有了财物应与人共享,多积财在天(太六19),成为在天堂富足的人 。“他们”可能指神及天使,鉴察世人,执行赏罚 。──《启导本圣经注释》 意味着用世上的财物救济穷人,是把宝物积存在天国的捷径(12:33;太6:20)。如同管家用主人的财物结交朋友,为自己准备未来一样,信徒也要借着神委托的财物来讨神喜悦,从而预备将来的世界(提前6:17-19)。在这里把世上的财物称为“不义的财物”,不是说财物本身不义,而是为了与11节“那真实”——存在天上的真正的宝物,进行对比<传 绪论, 圣徒对金钱的态度>。 ──《圣经精读本》 “钱财”指金钱和其它物质的财产。我们应当(精明地,而不是不诚实地)利用金钱来展开赢取人的福音工作,以致他们将来在天上欢迎我们。──《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9不义的钱财与永存的帐幕有何意义?】 答: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这一节经文大意,已在上问题中略有所述,但其究竟用语意思如何,令人相当费解,大概是出于当时的一种隐语,或是习惯语,对于当地人来说,一听就能领会,对于今日我们而言,则必须加以解释,首先在字义和用词方面,我们需要明白,所谓不义的钱财,并非指着钱财的本身有何不义,乃是因为人在得钱财与运用钱财上所行出不义的事来(提前三8,六9,10,多一7,11);至于帐幕一词(Tabernacle)原系出自旧约圣经,亦即称为会幕(Tent of The
Congregation),为神在古时受以色列人观见叩问朝拜之所在,亦即神所启示圣旨之地方(出卅三7-11,卅九32),在新约圣经中,曾经论到帐幕之事,乃为预表天上永远真圣所之影像(出廿五8,9,来八2,九11,23,24),我们先能了解这一层的意思,则对于主所说的全句用意,可作如下的解释: ①是认为主在教训我们借着世上不义的钱财,结交天上的朋友,就是要行在地如在天的善事为天上的主多作善工(路十二33,十四13,14,太廿五34-40,提前六17-19,箴十九17),以后到钱财无用的时候,主会接我们到永存的天家去(约十四2,3,太廿五24,来九34)。 ②是更要利用不利的钱财帮助世上的朋友,多行善事,到了将来离世钱财无用的时候,天使会接我们到那永存的天家去(参十二15-21,十六23)。 ③是要利用不义的钱财帮助世上的朋友,多行善事,到了将来发生困苦的时候,那些受帮助而成为有钱有势的朋友,他们会因知恩图报,接我们到他们那里美好的住处去。 以上这三种解释好像各有道理,但是究竟哪一种为合乎主的教训本意,未能确知,不过笔者以为第一种解释,为我们所认为合适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十六9不义的钱财与永存的帐幕有何关系?】
主那稣所说:“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这几句话,是相当费解的。
要解释这几句话,先要明白“原则”,就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及民族都有不同的“隐语”、“谚语”、“双关语”和“习惯语”。这些不同的,“词语”,当地人一听就明白,甚至会笑起来,因为是人人皆知的。
主那稣所讲的这几句话可能是适用于这个原则,当他一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不必要求解释。
不过,我们今日却要求解释,理由是我们不明白当时的习惯语。这几句话的各种解释如下:
一、有人认为主那稣教训我们要利用不义的钱财结交“天上的朋友”,即为天上的事,天上的主多作工,然后,等到钱财无用的时候,天上的主会将我们接到“永存的帐幕”里圭,指到天家去而言。
二、第二个解释是要利用不义的钱财“帮助世上的”朋友,多做善事,等到将来钱财无用之时,即离世之时,“天使”会将我们接到永存的帐幕里去。主那稣后来在讲拉撒路与财主的故事时,会提及有天使来,将拉撒路带到亚伯拉罕的怀中(22节)。
三、第三个解释是要利用不义的钱财帮助朋友,多做善事,等到将来自己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可能那些受过帮助的朋友们变成有钱有势的时候,他们便会因为报恩而把我们接到他们的地方去供养我们。主那稣所说“永存的帐幕”并非指天家而言,乃是指朋友的“美好住所与供养”而言。
这三种解释,各有道理,但如果要获得真正的答案,要到天上人间主那稣。――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十六11】「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不义的钱财’是指地上虚浮的事物,‘真实的钱财’是指属天的丰富。── 王国显《配得那世界的人──路加福音读经札记》 “真实的钱财”。即属灵的职责。──《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1~12】一个连属世的钱财都不能忠心处理的人,那里有资格得享天国灵性上的真财富?世上的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别人的东西”,唯有在天国的永生才是“自己的东西”,是创世以来为信神的人所预备的(太二十五34)。──《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六12】「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 ‘别人的东西’是指神交托我们的事物,‘自己的东西’是指神定规要赏赐给我们的丰富。── 王国显《配得那世界的人──路加福音读经札记》 (太25:21)。 ──《圣经精读本》 “别人的东西”与“不义的财物”,“你们自己的”与“真实的”是同义词。 ──《圣经精读本》 在管理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证明那人自己也不配得许多的东西。──《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3】“玛门”就是“金钱”的意思。拜金的人心里不能容纳神。──《启导本圣经注释》 (太6:24-33)。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14】从本节开始到十八14,继续讲谁才有资格进入天国。这世界不要的人、被压迫的人,在天国里受到欢迎。天国不可以靠地位与金钱来换取,唯有肯悔改,凭信心,又能谦卑感恩的人才得到接纳 。──《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六14~18】耶稣教训贪爱钱财的法利赛人。为了使他们认识自己错误的价值观,耶稣给他们讲述天国和律法的价值。为此耶稣特别补充了离婚和结婚的教导(18节),这是为了教导律法的永恒性(罗3:31)。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15】人所尊贵的: (14:7-14)。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16】参《马太》十一12注。“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是说施洗约翰来传悔改的福音,是旧约的终结,和新约的开始,(参耶三十一31注)。耶稣来作了更美的新约的中保(来八6)。“人人努力要进去”(参太十一12注)很可能是指反对耶稣的人猛烈攻击天国,不让人进去;不过他们的努力落空,神的国是律法的完美实现,无论如何反对都无用(17节;参太五18)。──《启导本圣经注释》 (太11:12,13)。 ──《圣经精读本》 “人人努力要进去”。众人拥挤要进入神的国。──《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6~18】耶稣指出虽然法利赛人有摩西的律法(摩西五经)和先知书(除摩西五经外的其他旧约圣经),但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理解其真谛,也没有回应天国的福音。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17】请参照平行经文太5:17,18,关于圣经的默示性,请参照提后3:16。 ──《圣经精读本》 “一点一画”。参看马太福音五章18节的脚注。──《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8】“奸淫”在旧约中指婚外的性行为,诫命第七条严禁(出二十14),犯者奸夫淫妇依法都要治死(利二十10~12)。因为这种行为破坏了社会基础的家庭制度。《创世记》二24设立婚姻制度,规定“二人成为一体”,夫妇已不再是个别的个体,而是一个联合体。奸淫破坏婚姻,等同破坏了由两性组合的法人 。所以耶稣说:“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十九6)。 耶稣解释诫命时,认为“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已在心里犯了奸淫。祂不只把奸淫的范围推广到人的意念,在本节也把离婚另娶等同犯了奸淫,因为这也是背离了神造男造女时要人遵守的命令。男女结合不只是外体的行为,也是本质上的改变(太十五19;林前六16)。──《启导本圣经注释》 (太19:3-12)。 ──《圣经精读本》 “休妻”即离婚。参看马太福音五章32节及十九章10节的脚注。──《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9】“财主”。圣经没有交代他的名字。拉丁文的“财主”(Dives)有时被说成是他的名字。“天天奢华宴乐”。生活对他来说是【路十个持续不断的宴会。──《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19~21】在此看到贫富差异的鲜明对比。财主享福本身绝不是罪,错误在于自己大大享受富足,却没有怜悯贫穷的拉撒路。所以财主死后下到阴间,而拉撒路如其名字所示,在“神的帮助”下在亚伯拉罕的怀中(22,23节)。另外,有些神学家根据路加未指明财主的名字,反而指明拉撒路的名字来推测,这并非是单纯的比喻,可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不过没有必要分析到那种程度。因为“拉撒路”这个名字,在当时很普遍。他得救并不是因为他当时是受排斥的阶层,而是作为象征,表明他得救终究是靠着神的帮助。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19~31】“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耶稣通过这个比喻指责法利赛人,明明相信天国和最后的审判(徒23:8),却活不出与信仰相称的生活,反而过着贪婪的生活(14节)。在此我们可得到以下教训:①掌管人未来的是神,(罗9:18);②在不同境况中,都要活出顺服神的生活(赛55:3);③那些抵挡神话语的人,在死人复活的神迹面前,也不肯回转刚硬的心肠(约11:47);④顺服神话语的生活,是神主权的恩典(弗2:8)。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22】“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等于说“归了自己的列祖”(创十五15;二十五8),也就是说人已死了。──《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伯拉罕的怀里: 指乐园。对犹太人来说,神是“亚伯拉罕的神”(可12:26;徒7:32),亚伯拉罕是“神的朋友”(雅2:23),相信他在乐园里。 ──《圣经精读本》 “亚伯拉罕的怀里”。指乐园或神同在的象征性用语(二三43;林后十二4)。──《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22,23亚伯拉罕的怀里和阴间是指什么地方?】 答:耶稣在路加福音中讲到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路十六19-31),描述他们各人死后不同的结局情形,讨饭的拉撒路是「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得安慰(路十六22,25),而财主是「他在阴间受痛苦」求可怜(路十六23,24),这两个不同的地方可作为如下的解释: ①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乃是乐园的一种名称,因为那里是尊贵,平安快乐,得安慰的地方(路十六25,太八11),这个「怀里」的名称,是因着犹太人坐席的规矩而起的(参约十三23,25,一18),拉撒路死后,他的灵魂得救被天使效力护送到乐园里去(来一14)。 ②在阴间受苦——这阴间在圣经希腊原文所用的字是(),意思是看不见的世界,为死人灵魂离体后的居所(太十六18,路十15,徒二27,启廿13,14,创四二38),凡在阴间的灵魂,还是活着而有知觉,知道快乐与痛苦,财主因未悔改,死后他的灵魂就是到了这个地方(路十九23,24,27,28)。 ③耶稣在未受死之前,有人以为阴间是分为两部分,就是得救的部分,和灭亡的部分各居其一,得救之人所居之处称为乐园,亦即称为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十六22,三43),灭亡之人所去的地方,即为地狱之所在()(路十六23,太五23,参十八题),那里有虫有火,极其痛苦(24,可九48,启十九20),这两处之中有深渊隔着,似乎是平面的,可以远远望见,并且可以通话,但却是不能来往(26,23,24)。 ④耶稣在受死后,他是下了阴间之乐园(徒二26,27,罗十7,路廿三43,弗四9),曾将得救之人的灵魂都带到天上去了,当祂升天的时候,乐园已从阴间迁至天上,因为保罗曾被提到三层天上到乐园里(林后十二1-4),「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弗四8中句——新译本作掳了许多俘虏,原文意思亦即掳掠了那些被掳的人,参二八七题),乃指在乐园中得救的灵魂。这样看来,现在的乐园是在那里,现在的教会时代,那些得救死了的信徒,他们的灵魂与主同在(林后五8,腓一23),身体是要等到复活的日子(林前十五52,伯十九25),那些灭亡之人的灵魂仍在阴间,是要等到千禧年后,他们也要复活受审判,以后被仍在火湖里(启廿13,14)。 ⑤前面所论乐园是在阴间,以及主死后才由阴间将乐园迁至天上,我们只是根据一些经文推断,作传统的解法,但究竟实际情形如何,圣经并无明显说明,因为这是所谓肉眼看不见的灵魂世界,属于神秘的事(申廿九29),非我们有限的头脑智慧,能已窥察知其境界领域于万一,保罗说:「我们如今仿佛对这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十三12,参二二三题),所以一切的难题,只有等主再来时,便可得到解决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十六22~26】这部分内容引起许多信徒的关心和好奇。因它间接地讲述了人死后到复活(林前15:50-58;帖前4:13-18)期间的状态。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见解,但新教学者们承认死后存在中间状态。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22~26阴间在何处?阴间分几部分?】
首先要明白中文“阴间”一词是与“阳间”相对的。中国古来以生之事为阳,死之事为阴,生人所在之处为“阳间”,死后之所在为“阴间”。圣经原文所用的字是HAD亘S/幻(原意亦为“看不见的世界”,与中文“阴间”意义相近。
既然“阴间”是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显然的包括“得救者的阴间”与“不得救者的阴间”而言,而不是只指着不得救者受苦的地方。
主那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所描述阴间的情形,全部圣经只此一处记载得如此详尽,其中告诉我们那不得救的财主所在的阴间是非常痛苦之处,而拉撒路与亚伯拉罕所在的阴间,乃是得救者得安慰之处(25节)。
不少人对这一段经文所记载的读得太快,以致有错误的观念。以为亚伯拉罕是在“上面”,那受苦的财主是在“下面”。可是亚伯拉罕说得很清楚,他说:“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26节)。从“深渊”一词便知不是亚伯 拉罕在“上面”而财主在“下面”,乃是两个不同的阴间都是在一个“平面”,不过两者距离“很远”(23节)。
对于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我们从圣经中所获得的资料是有限的,即使上主要我们多知道一些,也无可能,因为人的言语不够用,有许多事情,恐怕不能用人有限的言语和知识所能表达。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圣经所记载的去研究,而不作强调的解释。
阴间是一定存在的,但我们如果说恶人的阴间是在地球里,善人的阴间是在某一星球,则无圣经明文的根据,而且不能称之为“看不见的世界”。――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十六23】“阴间”(希腊原文为hades)与“地狱”(gehenna)不同。阴间是未得救的人死后等候白色大宝座审判的地方(启二十11~15),从十六23~24可以看出。灵魂在阴间,知觉、官能和记忆都运用正常,是在痛苦煎熬之中。最后审判后,一切未得救的连同“阴间”本身都要丢入火湖里(启二十13~15)。关于“地狱”,请参《马可》九44注解 。──《启导本圣经注释》 “阴间”。普遍指看不见的世界,但这里特别指未得救的死人,在死后以及在白色大宝座面前接受审判之前所居住的地方(启二〇11~15)。参看以弗所书四章9节的脚注。在这句话里,主说明(1)死后有意识的存在,(2)地狱的真实和折磨,(3)死后再没有第二次的机会,(4)死人不可能与活人沟通(26节)。故事中的两个人阐明两种不同的生活,两种不同的死亡,和两种不同的结局。──《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路十六23~24】财主在阴间所受的痛苦如在“火湖”中的痛苦,也就是将来在地狱所受的痛苦<可9:43-50,关于地狱>。讲述地狱的痛苦,是为了教训那些不能正确使用神所赐的财物的人,警诫审判的严重性。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26】表明:①在地上有悔改的机会,但死后就不再有这种机会;②任何权势和能力,都不能变更死亡所带来的可怕结果。天主教却不顾这一切提出所谓“炼狱”(purgatory)教义,认为地上的家族、亲戚或朋友若为在“炼狱”里的人举行弥撒或奉献,或参与教会各种事奉,就可以使死者逐步转移到天国。我们要明确认识到,这是违背圣经教训(彼前3:18-20)。──《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27~31】财主为自己的兄弟祈求亚伯拉罕,虽然表现出他对家人的爱,但包含以下错误:①只顾自己兄弟的自私狭隘心态 ;②忽略了一点,就是听见神的话不肯悔改的人,在任何神迹面前也不会悔改。信心不是因为肉眼看得见的神迹,乃是因着神超然的能力在我们心中的动工(来4:12)。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珍惜神的话语,每天默想神的话语(诗119:97)。 ──《圣经精读本》 【路十六30~31】不接受圣经话语的人,即使有人(象耶稣那样)从死里复活来劝他们,他们也是不听。──《路加福音雷氏研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