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一章拾穗 【路十一1】表明耶稣教导主祷文的原因。从中了解到主耶稣喜欢谦卑地敬听自己教训的人。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1~4】“主祷文”(Lords Prayer),与马太福音的记载(太6:9-13)有以下区别:①马太福音把这一内容,包括在登山宝训中;路加则与平地宝训联系起来(6:17-49);②祷告的内容也有区别:如同其他教训,以上的不同点是由于耶稣在不同情况下重复主祷文所出现的差异(10:1-24)。详细内容请参照平行经文太6:9-13。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1~13】关于祷告的教导,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①主祷文(1-4节);②半夜来找朋友的比喻(5-8节);③祷告的原理及结果(9-13节)。马太把①、③记载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太6:9-13;7:7-11)。在此简单察看一下何为在神面前正确的祷告。①所谓祷告,就是神与信徒之间的对话,也是属灵的交通。如耶稣所教导的那样,应当在开始时称呼“我们在天上的父”(2节)。如果没有向神迫切的心,只是在嘴上称他的名,等于妄称耶和华的名(出20:7);②祈祷应有渴慕永恒的心。人应当追求的是“上面的事”(西3:1),即一切与神有关的事。每次祷告都应该祈求“愿您的国降临”(2节);③在神面前的祷告要毫无保留、坦诚。只有真实的人格和语言,才是与神保持正常关系的方式(太6:6-8);④祷告的内容大概有:感谢、赞美、认罪、悔改,以及祈求。无论祷告的内容是什么,祷告的人一定要相信神必会应允(9-13节;太21:22)。另外补充一点,就是有时我们的祷告得不到应允,是因为我们没有为荣耀神而祷告,而是随从自己的情欲(雅4:3)<王下19:15,祷告的要素和形态>。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2】这篇深受信徒喜爱的祷词,是门徒看见耶稣祷告后,请求祂教导怎样祷告而提供的。《马太福音》六9~13也记有这篇祷词,放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在那里指出,信徒的祷告与假冒为善的人的祷告间的不同(太六5~8)。二处记载内容略有出入,我们通常采用《马太》较长的祷词。从耶稣教导的祷告中可以看见:1,祷告的基础建立在以神为我们的天父的关系上。神是一切真正相信祂儿子的人的父(约一12~13),只有这些人可以称神为“我们在天上的父”,2,祷告当以敬拜开始。“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句话,是对神和祂所作的一切的确认。3,祷告应以神的旨意为前提;无论祷告蒙应允不蒙应允,都应该如此。5,祷告应该把神的旨意和神的国度实现在地上当作目标和理想。6,神的儿女祷告中,可以为自己今生肉身上的需要求。7,如果儿女与天父之间的关系因罪隔断,祷告也会受阻碍(太六12,15)。这篇祷文虽未具体详尽说明有关祷告的全部教训,但祷告的精髓都包括了。祷告中没有特别提及感恩(比较腓四6~7),但感恩的意思已包含在“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一句话里头了。──《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5】半夜三更把一家人吵醒,为了要借三个饼,真是太不近人情。但只要求得迫切,可以如愿以偿。我们若恳切祈求神国的恩赐(13节),一样可以得到。──《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5~8】“半夜来找朋友的比喻”只出现在本书中。这个比喻意味着即使是人,在别人苦苦哀求下都会答应,更何况是满有慈爱的神,怎能不赐更多的恩典给向他祈求的人呢!这比喻表面上与18:1-8“不义审判官的比喻”相似,但在强调点上有明显的差异(18:1-8)。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7~8】表明巴勒斯坦的风俗习惯。生活不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通常所有的人挤在一间屋里,甚至睡在一个被窝里<撒下 绪论,以色列的居住生活>。因此,若半夜有人敲门,无论谁去开门,都会影响其他人。因此半夜来客,并非一件使人愉快的事,尽管这样,主人从被窝里起来,接受来者的要求,可能也是因为他情词迫切地直求。此比喻告诉我们:①正确的祷告态度,即不能因为一次未得应允而放弃祷告(帖前5:17);②神必应允人的祷告。所以无论求什么,应相信必能得到应允而喜乐地求告神(腓4:6,7)。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9~13】教导祷告的原理及神丰富的恩典应允祈求者的事实,是太7:7-11平行经文。差异是: 马太说神会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太7:11);路加说“神会赐‘圣灵’给求他的人”(13节)。路加把“好东西”称为“圣灵”,因为神赐给圣徒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圣灵(约16:7);最好的东西也是从圣灵而来(加5:22,23;太7:7-11)。圣灵的名称和属性及工作,如以下图表所示: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14~23】耶稣赶出哑巴鬼,祂的敌人将这种从神来的能力归到撒但身上,又不认为赶鬼是神迹,要求一个“从天上来的神迹”。耶稣说明祂赶鬼是靠神的能力(原文作“神的手指”,见《出埃及记》八19,《和合本》译为“神的手段”),祂是光,是那“更壮的”,借着赶鬼来“胜过”黑暗的权势(21~22节)。凡不站在祂一道来建立神的国度的就是敌祂的(23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14~26】记载有关别西卜的争论,表明犹太人对耶稣的排斥逐渐达到高潮(9:51-19:27)。马太(太12:22-32,43-45)和马可(可3:22-30)也记载了这部分内容,但与本书不同。马太是把这些内容安排在犹太人和耶稣之间不断的冲突中(太12:1-45);路加则记录耶稣指责假冒为善的犹太教领袖(37-54节)。马可与他们不同,他把这些内容记载在耶稣的天国福音事工(可1:21)和关于天国的比喻(可4:1-34)中。这是为了表明犹太人对耶稣的教训所作出的反应。尽管存在如此差异,有关别西卜的教训,其焦点是耶稣的权柄和能力的根源问题这个问题不对路加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路加认为耶稣超自然的能力证明他就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4:31-44)。马太和马可把毁谤圣灵的罪与关于别西卜的争论联系在一起(太12:31,32;可3:28,29);路加在12:10单独讲述毁谤圣灵的罪,原因可能是各位作者对相同事件,所要强调的方面各不相同(2:1-20;5:1-12)。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15】别西卜: 古代叙利亚人所崇拜的神,旧约称为“巴力西卜”(王下1:2),是“巴力”和“zebub”的合成词。巴力意为“主人”、“头目”、“丈夫”;西卜意为“苍蝇”,指驱逐落在牺牲祭物上的苍蝇的神。新约犹太人利用与“zebub”相似发音的“西卜”(意“屎”“不净”),讽刺外邦人或撒旦,轻蔑地称为“粪神”或“不洁之神”<王上 绪论,古代近东地区的外邦神>。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15别西卜是谁?在魔鬼国度里,是否也有许多不同的领袖?】
别西卜(BAALZEBUB)希拉文Bee*e如叭或Bes人us卜p是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所崇拜的“苍蝇之主”(王下一章1一6节)。可能是古迦南语BAALZEBUL(字尾是L,不是B)的变体,该字原意’为“高地之主”,指献祭时在高地,高地之主指他们所崇拜的神而言。但希伯来文把这字字尾由L改为B之后,意义就变成苍蝇之主。
到了用希腊文来拼音之时,便变成BEELZEBOUL或BEELzEBOUB,意义亦变为“粪堆之主”,意义变得更坏。
犹太人将此名转义为“鬼王”,实为一污浊的绰号。――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十一20】神的能力: 马太没有使用这句话,而为“神的灵”(太12:28),两者都表示神的权能。在圣经中,手或手指象征力量或能力(1:66),尤其与神有关时更为如此(申3:24;撒下24:14;诗8:3;赛48:13;来10:31;彼前5:6)。圣灵在每一位信徒心中亲自作工,赋予他们力量战胜世俗的神(弗4:1-4)。在耶稣的一生中,圣灵同样赐予耶稣力量(4:14-30)。 ──《圣经精读本》 【路加十一23如何能与路加九50和谐一致?】 路加十一23记载耶稣的说话:「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路加九50却有如下记载,也是耶稣的说话:「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两段说话相比,后者的语气似乎较为婉转,态度仁慈。 两段经文之间的冲突,是可以缓和下来的。公元第八世纪以前的希腊文圣经抄本,这段经文并非读成「敌挡我们……帮助我们」(kath'hemon……hyper hemon),而是「敌挡你们……帮助你们(kath'hymon……hyper hymon)。两者的受词刚好相反;公元八世纪以前,这段经文中的受词均读作「你们」。为什么会起了这种混乱呢?原来在公元八世纪的时候,「你们」及「我们」的读音是完全一样的,就是emon;到了今天,希腊文中这两词的读音亦相同。但在此之前,于耶稣基督及门徒的那些年代,这两个字的读音并不相同。故此,两段经文之间并没有冲突。 但在此仍要指出,即使路加九50的「我们」是圣经原稿里的正确读法,九50与十一23仍无大冲突。因为路加十一23的上文下理,都充满了仇视及敌对的气氛;基督相对于别西卜(15节);国度对抗着国度(17节);人们以为撒但要自相残杀(18节);壮士严阵以待,保卫家园(21节)。基于这背境,耶稣才会说:「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耶稣的听众之中,有些人以为他赶鬼治病的能力来自撒但,他们看见耶稣的神迹亦听过他的教训,于是必须面对一个影响他们命运的决定。听众若不归入基督就必委身于撒但,他们必须明白,假如不真真正正站在基督的一边,他们的生命必然会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灭亡之途。 至于路加九50的背境,则与十一23截然不同。九50的上文下理,论及不入于门徒一伙的其他信徒(假定他们是真心相信耶稣的),能否奉耶稣的名将污鬼从被鬼附的人身上赶走。在这情况下,我们的主就回答,纵然那赶鬼的人并不在十二门徒那小圈子之内,但仍是信耶稣的,就像十二门徒一样;因此,从这方面看来,那赶鬼的人应被视为与门徒同伙,他奉耶稣名赶鬼,是应被接受的。从这个方向看来,奉耶稣名治病及赶鬼的信徒,就是「帮助」门徒的,故此不会敌挡他们。因此,无论用「帮助你们」或「帮助我们」,若从经文的上文下理看来,路加九50与十一23之间并无冲突。──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路十一24~28】不能在主道上坚守的人,就象身上的一个鬼给赶走了,反变成群鬼的住所。一个人的真福气是听了真道又能守住。母亲有个儿子能赶鬼,虽然快乐,但那种快乐稍纵即逝,并非真福。──《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25~26】这里的基本真理就是要说明,你不可以容许一个人的灵魂空虚。单是把污秽的思想,邪恶的陋习和旧习除去,却让灵魂空虚,这是不够的。一个虚室的灵魂,便是一个处于危机的灵魂。韦尔契(Adam C. Welch)讲道,喜欢讲述这节经文,『不要醉酒,因为这是放荡的行为;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当他讲到这个题目,他开头的说话便是:『你一定要以一些东西占据人心。』光是逐走了邪恶是不足够的;必须让良善接踵而来。──《每日研经丛书》 【路十一27~28】耶稣讲述更有福的人,就是听神之道并遵守的人。耶稣的话语,与以前关于自己母亲、弟兄的教训相同(8:19-21)。在这里我们要明白,在神面前重要的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听神之道、遵守神之道(太12:48)。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29~32】“比所罗门更大”和“ 比约拿更大”,在原文“比…更大”用Pleion,是中性,因此是指圣灵。圣灵在耶稣身上要完成的工作,才是真正的神迹。看见了圣灵在所罗门和约拿身上所行的小神迹而听从了的人,会要定“这世代”不接受圣灵行在耶稣身上伟大神迹的罪(太十二39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犹太人向耶稣祈求“从天上来的神迹”(16节)时,他讲了约拿的神迹。预示自己死后,第三天复活,将来会再来审判这个世界。详细内容请参照平行经文太12:38-42。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31南方女王】 问:路加福音十一章三十一节:「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南方女王何指? 答:就是旧约的示巴女王。「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的名声,就来到耶路撒冷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代下九1) ―― 倪柝声 【路十一33~36】指责犹太人因灵眼昏暗无法明白耶稣所行的神迹。现今的世人,也犯同样的错误,尽管有神启示的圣经,但仍然不醒悟、不相信,反而主张无神论(诗14:1)。但是神开启信徒的灵眼,使他们看见、明白天国的奥秘,引向得救之路,这是神奇妙的恩典(诗119:18;林前2:11-16)。马太福音登山宝训中也出现相同的话语,但所给予的教训却不同(太5:15;7:22,23)。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34~35】眼睛就是身上的灯: 不是指眼睛发光,而是通过眼睛接受光、分辩事物。在属灵的事上也是如此,若灵眼昏花,就无法明白真理,容易迷失在罪恶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开启灵眼,时刻警醒。里头的光: 即从神领受的善良的良心(罗9:1,2;彼前3:16,21)。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37】法利赛人: 请耶稣吃饭的动机不明确,不知是因为敬畏而真诚宽待,还是为了套出他的话、寻找定罪的把柄。但耶稣接受法利赛人的邀请表明:①耶稣是众人的朋友,是为拯救众人而降世的神(4:30-32);②耶稣不放过任何机会见证神道的积极态度(太19:16-22),这也是当今圣徒当持守的态度,应当制止心持偏见,择人传道的光景。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37~54】耶稣指责、宣告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伪善,又名“六祸”。形式上与太23:13-36的“七祸”相似,内容上相同的部分也较多(42节;太23:23,24:44;太23:27,28:47,51;太23:29-36,52;太23:13)。耶稣指出犹太宗教领袖的罪,可归纳为如下几点:①颠倒的价值观(42节);②骄傲(43节);③假冒为善(44节);④推卸责任;⑤残酷(47-51节);⑥排斥性(52节)。有关详细内容,请参照太23:13-36。──《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38】不是普通的洗手,而是照传统宗教仪式的一种洗手。参《马可》七2和注解。并看《马太》三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犹太人饭前洗手的习惯,不是因卫生的缘故,是为了宗教上的洁净礼。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39~42】耶稣指责法利赛人,是因为他们过分沉迷于表面上的洁净,而离弃了律法的根本精神——爱和公义(6:3,4)。所以耶稣教训说“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详细内容请参照平行经文(太23:23-26)。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42~44】关于法利赛人的六祸,请看《马太》二十三23注。法利赛人只重信仰的外表,求人的称赞(43节)。又由于强解圣经,造成别人难实行的宗教规定(46节);他们 尊敬已死的先知,却迫害现在的先知和使徒(47~49节)。44节的“坟墓”是指旧约律法的一条规定:走在坟墓上的人不洁净(民十九16)。耶稣的意思是说,法利赛人的教训导人入罪,也污秽了自己。──《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44】不显露的坟墓: 借比喻指责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由于人们看不见深埋地下的坟墓,可能无意中踩上而沾染不洁。法利赛人不仅执迷于遵守外在律法,又假冒为善,使人远离福音,继续在罪恶之中。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45】律法师是当时专门研究和解释圣经律法的人,相当于神学家。他们大部分是法利赛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律法师: 也称“文士”(可12:28),指犹太教中专门解释律法、或教导律法的人。 ──《圣经精读本》 【路十一49~51】参《马太》二十三35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52】这些律法师的坏影响误导百姓不听从耶稣的教训,不接纳祂的信息,把大家得到救恩“知识”的机会夺了去。──《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十一52知识的钥匙是什么?】 答:耶稣说,「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这里所说的知识,乃是指为明白圣经真理正义的真知识(约十六13,罗十2,参一八八题),钥匙乃是指属神权柄说的,如大卫的钥匙(启三7,赛廿二22,参四九O题),天国的钥匙(太十六19,参三十一题④项),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18,参四八O题),律法师是最注重人的知识学问,和拘守古人的遗传,他们是承接遗传而废弃了神的道(可七2-13),并且是自居首位,自以为义,弃绝基督,仗着他们的权柄,不但自己不进天国,反而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借着他们的恶行,阻挡了别人进去(太廿三13),所以受到了主耶稣的责备,他们是有祸了(路十一45,52)。——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