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路加福音第八章拾穗

 

【路八13路加用这个“导言”开始记叙耶稣往加利利各城各乡的布道。妇女在布道工作中,担负相当重要的供应的责任。这几位妇女是我们的好榜样。

苦撒(3节)是管理希律钱财的人,社会地位颇高。──《启导本圣经注释》

         概括耶稣第二次加利利传道旅行。与第一次一样(4:42-44),路加也强调“神国的福音”,因为这是耶稣传道事奉的核心和目的。参与耶稣传道旅行的人,除了耶稣的十二个门徒,还有几位妇女,这实在是值得注意的事。因为在犹太社会,女人不能享有与男人同等的地位,也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但是耶稣在公开事工初期,就让她们和十二门徒一起加入自己组织的传道团契,一直同行直到自己临终。这使人很感动(23:55-24:10)。这一事实暗示能懂得天国的道理的人,是那些税吏、罪人(5:27-32)、有病的人(7:21,22)或女人,那些明白自己有罪并降卑的人,方能进天国(124,25) ──《圣经精读本》

 

【路八2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

         抹大拉的马利亚:小城抹大拉在加利利西海岸,位于迦百农南部。马利亚就出生在此。她曾被七个恶鬼附身,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尽折磨,后被耶稣拯救。她就一直追随、服事耶稣。她目睹耶稣被钉十字架(27:55,56),安息日次日清晨到坟墓欲膏抹耶稣的尸体(24:10),第一个看见复活的耶稣(16:9;20:1-18)。有的神学家推测,她可能就是用香膏抹耶稣脚的那个女人(7:37,38),不过这是很难断定的。 ──《圣经精读本》

 

【路八3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约亚拿:意思是“神的恩赐”。她与抹大拉马利亚一起,最先听到天使报告耶稣复活的消息(24:10)。耶稣曾医治过大臣的儿子(4:46-54),有人推测她可能是大臣儿子的母亲。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这就是约亚拿用自己的财产供给耶稣的动机。苏撒拿:这个名字新约圣经只在本节出现,意思为“百合花”,她的其他情况无从知晓。用自己的财物:巡回传道人受富足女性财政资助,在历史上是常见的事。这些女人能完全奉献财物给耶稣,原因是她们在灵性、精神上与耶稣建立了真正的相交(17:11-19)。这些妇女的奉献,提供了耶稣传道事工中的经济资助。在教会历史上,福音能够扩展到全世界,她们功不可没。 ──《圣经精读本》

 

【路八4~15“撒种的比喻”和耶稣的解释。比喻的焦点是:撒种者是同一个人,种子也一样;但由于土地的不同,便有了不同的结果。如同耶稣传一样的福音,不同的听众结出不同的果子。把这个比喻命名为“四种土壤的比喻”也无妨,详细内容请参考太13:3-9 ──《圣经精读本》

 

【路八416阻碍人接受福音的主要因素是魔鬼、今生的忧虑、试炼,和钱财。撒种的比喻解答了何以接受福音的人如此少。这些人拒绝神的道,也为神所弃绝(10节)。参《马太》十三13;《马可》四12注。

关于抹大拉的马利亚,参一2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4~18耶稣许多次,借着“比喻”反复说明天国的拓展样式以及信徒等待天国的态度。耶稣多次使用比喻,四福音书作者则不受时间顺序的限制,按自己记叙的文脉进行编缉、整理。四福音书大概有30个比喻,其中马太、路加记载了较多比喻。但二人的记载有差异,马太主要论述天国运动开展这一客观问题;路加主要讲述渴慕天国的信徒当如何行的主观问题。请参考:①比喻的文学体裁(16);②比喻的双重目的(13:10-17);③比喻的编缉目的(7:41-42;10:29-37;11:5-8;12:13-21;22:1-14;25:1-13) ──《圣经精读本》

 

【路八16~18由三个格言形成“灯的比喻”,请参照太5:14-16 ──《圣经精读本》

 

【路八18耶稣教训我们要“小心怎样听”。犹太人因为不信,不仅得不到神的真道,连他们自以为有的知识也要丧失。参《马太》十三12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19因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可见耶稣除了在僻静的地方祷告,大部分时间都被众人重重包围,无论那些群众是狂热还是敌对。但耶稣绝对不是企图勾结众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为众人奉献自己,反而遭到众人误会,最终为他们献出生命。由此得到几个教训:①耶稣并没有过利己的生活。他为了执行神的公义、赐给众人爱的救恩,寻找百姓,怜悯他们,行在他们中间(9:36;10:45);②直到耶稣死的时候,众人都误认他是政治家、只会医病的人、拉比,甚至是破坏律法或亵读神的人;③耶稣复活后,他的救赎事工成为拯救人类的永远的灯,一直照耀着(2:32;4:16;1:4;12);④当今的信徒不能再误解耶稣,应当相信、效法、背起十字架跟从他(9:23;10:38;可八34) ──《圣经精读本》

 

【路八19~21关于信仰团契重要性的教训。 ──《圣经精读本》

 

【路八21耶稣回答说:“听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

         人须听道、归信、跟从耶稣,才能成为神家里的人,不能靠血缘或任何其他凭借来得救恩。参《马太》十二46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听了神之道而遵行:双重否定式:①不听耶稣话语的人,不是信徒;②听了神的道,但不遵行的也不是信徒。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体验神的话语、遵行神的话语。我的母亲,我的弟兄:有了天国公民权的信徒(3:20),当纪念属灵信仰团契的存在。这种团契,不同于属世的存在;乃是永恒的。信仰共同体也可称为教会。当然,这里所指的教会,不是肉眼所看到的建筑物或有形教会,而是超越时空的教会。 ──《圣经精读本》

 

【路八22参《马可》四37注。加利利四周多为风筒形的山峡,容易风暴突生。掌握大自然的主泰然自若,和门徒的恐惧适成对比。耶稣事后教训门徒,有信心便不会有惧怕(25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22~25平静风和海(4:35-41) ──《圣经精读本》

 

【路八22~56对这部分内容符类福音中都有记载,是耶稣连续行的三个神迹(太八23-9:26;4:35-5:43)。关于神迹的连续关系及各神迹的意义,请参考可4:35-5:43。在这里只解释第三个事件—平静风和海(22-25)及治好格拉森被鬼附之人的神迹(29-39),请参照马可福音平行经文。耶稣所行的神迹:①彰显神的荣耀(7:16);②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弥赛亚;③不仅表现了神对人类的爱,并且暗示将来神必重新改造世界(7:13;21:1-4)。其实最伟大的神迹是耶稣降生、死在十字架上、复活及升天(1:26-38;24) ──《圣经精读本》

 

【路八26他们到了格拉森(注:有古卷作“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对面。

         格拉森为加利利海东岸的小镇。耶稣赶鬼,鬼入猪群。祂在魔鬼施展力量的地方显示出祂才是大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主宰。祂要把人从魔鬼的权势下拯救出来(33节)。参《马太》八30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26~39耶稣医治格拉森被鬼附的人(5:1-20)。──《圣经精读本》

 

【马太八28-34(加大拉被鬼附者),与马可五1-20及路加八26-39(格拉森被鬼附者),如何能和谐一致?】

     上述两段记载(马可及路加的记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有两项重要差异。首先是事件发生的地点:究竟是加大拉、格拉森,抑或是Gergesa(参sinaiticusCoridethianthe Bohairic Coptic.Family l of the minuscules)?参看巴勒斯坦加利利海以东的地图,便可知格拉森(现称为Jerash)远在加利利海东南方,在约但河谷以东二十哩之处。圣经记载这段事迹在革尼撒勒湖东岸发生,那么,实难以将格拉森与此事连在一起。

    至于加大拉(多数抄本的马太八28都作这样写法,但Wa-shingtonensisFamilyl,Family 13 Of the MinusculesBohairicCoptic均写为“Gergesenes”),则位于革尼撒勒湖东南面,与此湖的最南端相距不过八哩。因此,加利利海东南岸地区的政治中心,极可能设于加大拉,而成为地区的首府。因此,经文称耶稣等人来到「加大拉人的地方」,纵使加大拉远在雅姆克(Yarmuk)河的南岸。由此看来,虽然马可及路加都记载是格拉森,但加大拉似乎更为可取,因后者比较接近革尼撒勒湖。

    除上文提及的几份抄本外,三卷符类福音都不大支持此事发生于Gergesa,纵使这城就在革尼撒勒湖的东岸,大约是由湖的北端向南走三分一路程之处。单从位置来看,Gergesa当然最为可取,但考虑抄本上的证据时,加大拉更像三卷符类福音原来录下的地名。只不过当后来格拉森较为人所熟悉,文士抄传圣经时,就把加大拉误以为格拉森。在此可能值得一提,希伯来字母的Ddaleth)与Rresh)非常相似,因此,由希伯来或亚兰文翻译成希腊文时,GaDaRa’可能被误读为GaRaRa [Da]Gergesa亦以GR-开始,于是可能亦被误读以为是G-D-。无论如何,加大拉具最有力的证据,是三卷符类福音原本录下来,真实无讹的地名。

    马太的描述,还有一点与路加、马可不同。根据马太的记载,当耶稣到了加利利海东岸,离船上岸时,就有两个被鬼附的人来见耶稣。然而,马可及路加都记载只有一个被鬼附的人。这个问题严重吗?假如有两个被污鬼附的人来见耶稣,那么,最低限度不是有其中一个吗?马可与路加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较为多言的那一个——附上这人身上的污鬼,自称为「群」。    我是神学院的教授,偶然会教一些选修课程,当中只有两个学生。有些时候,我只能记起两者之一;原因很简单,他比较精明,肯主动发问。假如我要写一套回忆录,只提及其中一个学生(他是选修某科的两个学生其中之一);我这样做,不能说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符类福音的另一段记载,也与这情况相似,就是治愈瞎子巴底买那段事迹。根据马太二十30,当时巴底买有一个同伴,也是瞎眼的。路加(十八35)没有提及任何名字,亦只记载一个瞎子。马可(十46)则将巴底买此名的亚兰文(Bar-Tim'ay)与希腊文(huios Timaiou)都写出来。注重巴底买,忽略他的同伴,只因为巴底买较多发言。

走笔至此,要返回我们要探究的问题那里。在驱逐污鬼的这段记载里,细节上纵使有所不同,但三卷符类福音都记载加大拉污鬼的结局:他们被赶到附近山崖上的猪群那里,使猪群(在礼仪上是不洁的)冲下山崖死了;这些污鬼本来想这样的结局发生在被它们所附的人身上。那群不幸的猪冲下山崖,在革尼撒勒湖里淹死了(参太30-34;可五11-14;路八32-37)。──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路八30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名叫‘群’。”这是因为附着他的鬼多。

         参《马可》五9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31鬼就央求耶稣,不要吩咐他们到无底坑里去。

         “无底坑”是一切邪灵的最终去处(启九1;二十1,3)。──《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31无底坑是什么地方?】

答:无底坑一词在路八31节,与罗十7节的阴间,英文圣经均译作Abyss,意系深渊()意指不可测之地,及()为死人所在,在启示录中提到无底坑三字出现了七次,英文圣经译作Bottomless Pit,希腊人()视为堕落天使之所在,撒旦与一切恶魔以及不愿悔改认罪归向主耶稣的人,皆要永远尽禁于其内,而受到应得之刑罚与痛苦也(启九1211,十一7,十七8. 廿1.3)。——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八37参《马可》五1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40众人如此欢迎耶稣是由于他们听说耶稣在格拉森所行的奇事(26-39)。总之,路加记录本节的原因是为了使读者预想耶稣将行的其他神迹。 ──《圣经精读本》

 

【路八40~56记述连带事件,耶稣不仅使睚鲁死去的女儿复活,途中还医治了摸他衣裳繸子患十二年血漏的女子(9:18-26;5:21-43) ──《圣经精读本》

 

【路八41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耶稣到他家里去。

         管会堂的:是管理会堂的最高负责人。俯伏在耶稣脚前:睚鲁虽身处很高的社会地位,却俯伏在耶稣脚前。从中可以看出:①他对女儿的爱是多么地深;②他对耶稣的信心和祈求是多么地真实而恳切;③他尊敬耶稣的谦卑的人格。 ──《圣经精读本》

 

【路八42因他有一个独生女儿,约有十二岁,快要死了。耶稣去的时候,众人拥挤他。

         独生女儿,约有十二岁:在犹太社会,女子十二岁就可以出嫁了。何况是独生女,更加重了悲痛。 ──《圣经精读本》

 

【路八42~48根据马可的记录,患血漏病的女人为了医病,多年求医问药,病反而更加严重,财产也因治病花尽(5:26)。这女子患绝症已处在对生活绝望的境地。虽然这样,她有信心“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5:28),结果她得到了医治。此事件有如下教训:①真正的信心乃是在人看来不可能的情况下,仍然祈求;②这样的信心,没有做不到的事情(9:23);③耶稣的神性权能不仅征服自然(22-25),也能征服人认为治不了的绝症;④人生的所有问题,甚至最根本的罪的问题,其解决方法只有在基督里。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接待他为绝对的救世主(11:28-30)。根据次经尼哥底母福音书的记载,耶稣背着十字架前往各各他的途中(23:26-31),这女子用手巾擦去耶稣脸上的汗,她的名字是Veronica ──《圣经精读本》

 

【路八43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

         作者路加医生(西四14),指明这种“血漏病”是人医不好的。《路加》书的一个特色是间中提到医学名词和病例。例如此处的“血漏病”和他处的“热病”(四38)、“水臌”(十四2)等。出自同一作者的《使徒行传》也有类似情形(参徒三7注)。比较此处和《马可》五26的记述 ,路加没有用“在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这句话,也许是因为对他的专业微带贬抑的缘故罢。──《启导本圣经注释》

         血漏:通常因血管组织脆弱引起,血从血管缝隙流出来。这里是指慢性血漏病,或许是女子的子宫里长瘤,规律或不规律地流血。犹太人根据传统,把这种病理解为神对罪的惩罚。宗教仪式上视为不洁,所以蔑视、羞辱患此病的人,将其隔离于犹太社会直到痊愈(15:1-12,25-27)。在这种环境下,本事件的女子不顾社会的制约和众人嫌弃的目光依然走近耶稣,这是何等的勇气和信心。 ──《圣经精读本》

 

【路八44她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摸他的衣裳繸子:固然这种行为带有异教、迷信的色彩,但是行为的动机,是由于听到耶稣行神迹奇事的消息,相信耶稣能医治的绝对信心(5:27,28)。果然此女子不仅按照自己的信心得到医治,而且得到得救的确信、无限的恩惠。现今,无论何人只要相信耶稣,并且单纯信靠他,就能得到同样的恩典,我们绝对不应怀疑这个事实(3:1-10) ──《圣经精读本》

 

【路八45摸我的是谁:主耶稣能鉴察人的内心深处(13:21-30),所以这样的质问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摸他的是谁,乃是因为:①把那女人向众人显明出来,证明她病得了医治;②解除那女子认为摸耶稣衣裳繸子就医治的迷信,引导她的信心正确地成长;③使人们看到女人的病得医治,归荣耀于神;④赐给她对救赎的确信、安慰及平安的话语。 ──《圣经精读本》

 

【路八47战战兢兢地来:女人害怕的原因是因为她犯了摩西的律法(15:1-12,19-27),其中规定血漏病患者不能碰别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①她一摸耶稣的衣裳,病立刻好的事实;②认识到耶稣的全知全能,什么都瞒不过耶稣。 ──《圣经精读本》

 

【路八48这妇人因信而盼望,得到了所盼望的。参《马太》九20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49 会堂主持人恐惧的是“死亡”,与格拉森人恐惧“鬼魔”不同。但在耶稣面前,二者都服在祂的权柄下。“死亡”成为“睡眠”(52节)。祂复活后,死亡的权势要完全破灭(林前十五5057)。参《马太》九24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八49~50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这样的态度与拉撒路死时,马大和马利亚所表现的态度相似(11:22,32):①人为的思考方式;②耶稣已显明救活死人的权能(7:11-17),耶稣就是永活的主,同时也是掌管死亡权势的大能之主(11:43,44)。然而,耶稣对此没有说什么,反而说“不要怕!只要信!”。这句话可能给睚鲁,带来莫大的希望和安慰。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两点:①耶稣是慈爱的神,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12:20,21);②神所希望的是绝望中毫不怀疑神的能力,并完全依靠他的信心(17:6) ──《圣经精读本》

 

【路八49~56耶稣救活睚鲁女儿的事件。耶稣救活死人的意义,请参照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复活事件(7:11-17) ──《圣经精读本》

 

路八49~56耶稣在世曾叫几个人“还魂”?“还魂”与“复活,,有何分别?】

    睚鲁的十二岁女儿死后,主那稣曾使她再活过来,圣经说:“她的灵魂便回来,她就立刻起来了”。这里乃是说,“灵魂便回来”,并不是说“她复活”。英文说“HER SPIRIT CAMEAGAIN”,原文也是这样说。我在此称她的复活为“还魂”,以别于那稣的复活。

    此外,拿因寡妇的独生子死去,主那稣在送殡的行列中,也叫他从死中“还魂”,于是他也活了(路七章1117节)。

    第三个“还魂的人”是马大马利亚的弟弟拉撤路,他已经死了四天了,主那稣叫他从死中复活(约十一章144节)。这三个人的“再活”,我称他们为“还魂”,原因是他们活了之后,再过几十年又离开世界和别人一样。如果他们不再死的话,今天还在世界,便是世界最长命的人了。可是,他们的“再活”与耶稣的“复活”是不同的。他们三个人死了又活了,只是还魂,因为他们以后是会再死去的,如果他们三个人是与主那稣的复活相同的话,复活后就不再死,复活后不再死,纔能称为“真正的复活”。

    保罗说主那稣从死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章20节)。主那稣是第一个真正复活的,在他以前死了又再活的人,只能称为“还魂”。如果他们三个还魂的人也被称为复活的人的话,主那稣只能被称为“第四个果子”了。还有,在以利亚和以利沙

的时代,也有人“还魂”,主那稣便不能称为“初熟的果子”了。所以应称他们三人的再活为还魂。――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八52~55在加利利,尽管众人要求耶稣行神迹,他却没有行(4:23-30);相反在这里却不顾众人的嘲笑行了神迹。其理由是:①人们在不知道耶稣连死亡都能征服的情况下,讽刺耶稣说能使死人复活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死人复活,耶稣向他们明确宣告自己就是弥赛亚;③归荣耀于神。 ──《圣经精读本》

 

【路八56耶稣下这样的禁令是因为:①担心孩子的父母对女儿的复活过度兴奋,而忘记荣耀神的根本目的;②为了不因神迹的传播而受到犹太人毁谤,最后导致传福音受阻碍(太八4)。──《圣经精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