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马可福音第三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可三14】「祂就设立十二个人。」

这是教会三重工作,也是每个信徒要从事的。

我们与祂一起——主愿意我们与祂一起。我们还要更多的福分,还不只是祈求、赞美与学习,更是安静地与祂一起。据说一位圣徒(Mons de Rents),他的灵修经验实在太好,用了几个小时,到时他还觉得这只是开始,还要再继续下去,最后他确到达属灵的顶峰,完全在内心中充满着享受神的情怀,这种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我们也要多亲近神,生命会在祂的荣耀秩序之中。

祂差我们传道——祂不是只从永恒的隐秘处出来,这不是祂所作的,祂要先教导我们怎样以祂的声音、见证、口舌的方法来讲道,碰到祂的火炭,祂差你出去,不是只口头命令,而是以生命见证祂的爱。你要像撒拉弗,用两对翅膀表现谦卑与敬虔,只用一对翅膀飞翔。然后祈求说:请差遣我。

祂使我们赶鬼——撒旦的能力很强,能制服亚当,也足以对付信徒,但是我们有基督的性情,就有能力制服仇敌,没有什么可伤害你,你也能将别人从被掳的境地救出来。——迈尔《珍贵的片刻》

 

【可三24国度之争──若一国自相分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自从人犯罪以来,世界就沦陷为黑暗掌权的地方;主耶稣称撒但为“这世界的王”(约一四:30),生活在它统治下的人民,是“幽暗之子”(帖前五:5)。不幸,这包括所有的人。
  主耶稣道成肉身,就是“光来到世间”(约三:19)。祂拯救信祂的人,“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前二:9)成为“光明之子”,建立了光明的据点;起初虽然显得微小,但这是光明的国度,是黑暗中唯一的希望,就像茫茫黑夜中的灯塔。祂并且差他们出去,传扬福音,扩展这光明的国度。
  当主耶稣在世的时候,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徒一○:38)祂并且拣选了十二个人,设立他们为使徒,“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可三:13-19)。
  因为需要救恩的人多,祂的工作很忙,但工作极有效果。因此,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派人下去调查祂。当那些文士看了之后,因为心里嫉妒,虽然明明的知道是“神的国临到”他们(太一二:28),却不肯接受而进入光明的国度,竟而反对亵渎,说主是“靠着鬼王赶鬼”。他们这样说亵渎的话,正因为是属于黑暗的权势。因此,耶稣说:

“若一国自相分争,那国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分争,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分争,它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可三:24-27

  主耶稣告诉我们,撒但不仅是一种恶势力,而且有位格,有一个实际的权力系统,统辖着一个有组织的国度,其所以存在,是因为能维持着这个权力系统。只有主耶稣的大能,可以胜过撒但的权势,把原来被撒但任意掳去,所霸占,所奴役的人,从它的魔掌下拯救出来。这就是“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西一:13)这都是出于祂莫大的能力和奇妙恩典。所有得救的人,是归属于主耶稣基督的,我们不必再受那恶者的辖制,而且要对主效忠,站在主一边,以撒但为仇敌,与它的国度争战,得人归于基督。
  我们既蒙受这么大的恩典,就当常常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来一二:28)── 于中旻《圣经研究》

 

【可三27耶稣从来没有解释过邪恶的力量从何而来;但祂却切切实实地应付它们。我们常常也会犯上这个毛病,花了许多时间去讨论邪恶的来源,但却没有用同样的时间去想出实际的办法去克制邪恶。有人设一比喻来引述──假如一个人睡醒,发现自己的屋子起了火,他一定不会安详的坐在椅子上,阅读一篇「室内起火的缘故」的论文。他一定立刻想尽办法先去救火。耶稣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善恶的争战;祂没有详细揣测这些缘故;但祂全力发动,把罪恶克服,并且赐给门徒权柄,医病赶鬼。──《每日研经丛书》

 

【可三28~29当一个杀人罪犯石井(Tokichi Ishii)第一次读到福音的故事时,他说:『我停下不读。我心被刺痛,犹如把一根五吋长的鑯钉打进我的心房里!我能否说这是耶稣的爱吗?这是祂的怜悯吗?我真的不知怎样去叫它才好。但我深知,由于我相信了,我的铁石心肠也就改变了。』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心如刀割──这些自以为配不上耶稣,和刀割的感受是内在发出的痛悔,而痛悔是饶恕唯一的条件。但是当人硬了心,拒绝听圣灵的指引和责备,他便会看不见耶稣的美善,那么,耶稣的临格,不能帮助他看见自己的罪行;既然失去了知罪的感觉,自然不知『悔改』为何物了,这样又从何而来馋恕呢?──《每日研经丛书》

 

【可三28~29另外有一个魔鬼路西非尔(Lucifer)的传说。有一天,一个教士在会众中看见一个极其俊美的青年。在崇拜后,这位青年走上前来认罪,当他说出自己所有的罪行时,那位教士听了也为之发指,说:『你做了这么多的罪恶,年纪应该不小了吧!』那青年回答道:『我就是路西非尔,从亘古时间开始的一刻,我便从天堕了下来。』那位教士道:『不怕,只要你肯悔改,一样可以蒙赦免。』但那位青年,定睛望了教士片刻,便掉转头,大步走开了。他永远不会讲出悔改的话来;他仍继续作恶,而至沉沦,结果被定罪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三31~35作亲属的条件】

耶稣在这段经文指出,作真正亲属的条件是甚么,这个条件并不是单以血统关系作标准的。许多时候,志同道合的人比自己的骨肉,关系更加亲密。那么真正亲属的条件是甚么?

(一)有共同的经验。特别是两人曾经共同遭遇过的经历,使他们彼此连结在一起,人的友谊常常是从一句问话作开始的:『你曾否记得当时……?』于是大家追忆旧事,共同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

(二)共同的兴趣。基督徒是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因为大家都渴望更深的认识耶稣基督。

(三)共同的服从。门徒富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团契,他们的背景和信念都是不同的,马太是个税吏,而奋锐党人的西门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两人曾经是势不两立的,但现在竟能互相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共同认耶稣基督是主。

(四)共同的目的,人有共同的目的,自然能够紧密的结合了。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教训献给教会的。──《每日研经丛书》

 

【可三33~35有一个人碰见一个黑人,刚好她的一位旧相识去世。他便说:『你知道某人刚去世吗!』她答道:『我知道。』但她好像无动于中似的。他便接着说:『你们两人上星期不是大家有讲有笑的吗?你们不是很要好的朋友吗?』她说:『我们是朋友,大家都常常讲笑;但真正的好朋友是能够大家一齐哭泣的。』这是一个十分真确的见解。真正的亲属是用共同的生活经验互相维系的,而基督徒之间的共同经验就是彼此都是获得饶恕的罪人。──《每日研经丛书》

 

【可三33~35卓云(A. M. Chirgwin)在他所写的圣经在普世福音的使命一书中,讲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售经员和负责分派圣经的人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倾销圣经,而是怎样引起他们的注意去读经,他再讲出一个售经员在中国的经验,他经常逐户人家造访,但很失望的一件事,就是那些新读者懒得去读圣经,于是,他为他们建立起一个读经团契,后来相继组织成一间礼拜堂,他们的读经兴趣才培养出来。用共同的兴趣把分散的小组维系起来,他们便成为紧密的亲属了。基督徒是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因为大家都渴望更深的认识耶稣基督。──《每日研经丛书》

 

【怀恩早祷】

3 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4 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那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5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14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29 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35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赞美我们在天上的父上帝,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祢将祢的荣耀彰显于天,在寂静漆黑,寒风暗暗吹来的早上,我们观看祢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一弯明月,以及数量不多的星宿。我们只能从心底说一声,人算甚么!祢竟顾念我们,世人算甚么!祢竟眷顾我们。祢派我们管理祢手所造的、使万物都服在我们的脚下,并赐我们荣耀和尊贵的冠冕,比天使只微微小一点。

赐人良知、良心的造物主,求祢禁止我们以窥探的方式,和负面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至令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生在恩中忘感恩。

 

顾念人身、心、灵疾苦的救主耶稣基督,求祢再次进入我们的心,掌王权居首位,让我们能以基督祢的心为心,改变我们刚硬的心肠、无情的思想和无感觉的心态。

求主除净我们因偏见、偏袒和无知,以致心地变为昏昧,并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我们的良心一旦丧尽,就开始放纵自己的私欲、私意,并在不知不觉间生出各样的歪理,贪行种种污秽的事。

感谢主祢呼召我们成为祢的门徒,在教会中互为肢体,互相配搭,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祢.能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叫基督祢的身体渐渐增长,在小区活出美好的见证,大家在爱中能彼此互相的建立。

 

圣灵求祢测试我们的心,让我们清楚知道自已的正直度,不致羞辱上帝的名。叫我们或向左、或向右,都能清楚听见祢在后边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否则我们便安静默然祷告等候,直到祢呼唤我们伸出手来、或起来行走为止。

求圣灵降下灵火,燃点起我们内心的柴枝,让我们在这严寒的天气里,能泡一壶壶的热茶,不但叫我们全身暖和起来,叫我们能为被疫情压伤的人,递上一杯信心的热茶;为失意的人,送上希望的热茶;为困苦无助的人,带来爱心的热茶。叫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绝路,更不是故事终结的时刻。坚定相信上帝的看顾,用祷告环抱我们的家人、用祷告举起属灵的家、用祷告支撑我们的城市、用祷告托住我们的国家,愿天父保佑我们的家园,一代比一代更蒙福。

祷告乃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诚心所愿!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