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马可福音导论拾穗

 

【何谓马可福音?作者是谁?(可十四12-1651)】

答①马可福音是新约四福音书(太,可,路,约第二卷),其内容要义,系记载施浸约翰的传道,被斩,耶稣的受浸,受试探,在各处医病赶鬼,行神迹奇事,召选差遣门徒,讲解撒种比喻,论法利赛人之假冒,预言受难复活,降临,登山变象,其他各种教训比喻,骑驴进城,洁净圣殿,预言圣殿被毁,末日灾难的预兆,设立圣餐,以及祂的受死,复活,升天等事。

②本书主旨,乃论耶稣以仆人的地位,来显出祂是神的儿子,人的救主(十45,十三11),借着祂的超人能力,借着祂的神迹,表现出祂的神性,祂是出于「仆人的苗裔」(亚三8),耶和华的「义仆」(赛五三11),是「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78),特显其作仆人完美的品格,因书中描述祂是以仆人的身份出现,故无家谱之记载,而多有记述祂所作的事工,少有祂自己长篇的教训,是以从本书「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一1)这第一句话看来,所以本书在四福音书中,乃为最短而言简意赅之书。

③本书作者未有记名,惟自古遗传说,系耶路撒冷人马利亚儿子马可(罗马名字,乃有礼貌之意)所写,按希伯来本名为约翰(意神的恩赐),故圣经有称呼马可的约翰(徒十二12,十五37),注释家认为可十四51节所说的那个少年人即是马可。在他母亲家中有聚会,家道小康(徒十二12-17,参可十四12-16)。他可能是从彼得那里通道归主的(彼前五13),其表兄是巴拿巴(西四10,徒四36),他们曾与保罗同工,马可显为软弱而后退(徒十三1-513,十五36-41),但至后来马可还与保罗在罗马同工,在传道的事上于保罗有益(西四10,门24,提后四11),以后更随从彼得去过巴比伦(彼前五13)。古代教父们,如主后一二五年小亚细亚之帕皮亚PAPIAS(为使徒约翰一门生),一五O年巴勒斯坦之殉道者犹司丁(Justin Martyr出身哲学家),一七五年小亚细亚之爱任纽(Irenaeus希腊教士),二四O年亚历山大的俄利根(Orgen基督教学者)等多人,咸认本书是马可从彼得的口授基督行述而着马可福音(并非按照时序记事),且称本书为彼得福音书。

④据古代遗传,一般推测本书写于罗马城,其对象亦为外邦教会罗马信徒而写,因书中引用旧约经节极少(可一23,玛三1,赛四3,五67),全没有提到犹太人律法之事,对于犹太人用的字眼名词(三17,五41,七1134,十四36),和习俗(七34,十四12,十五42),都加以解释,好让外邦人能明白,且书上的罗马字式,比之别卷福音书上所记为多,如拉丁字常有出现(LegionCenturion)等等足资证明,本书写自后六十三至七十年间,其内容所包含时间约有七年时期,全书语气充分反映出彼得强劲活力的性格,因此对于好动的罗马人,其领受是颇为适合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书,九成的内容在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找到,或在这两卷福音书中都找到。那么马可给了我们甚么不可缺少的贡献?

  首先,马可的简洁、精炼文笔,使他的福音书成为基督信仰的理想介绍。在新的宣教工场里,马可福音常常是首先被翻译成为新语言的书卷。

  马可福音的独特,不仅由于其直接、主动的风格(对当时的罗马人及现代人尤其合适),其内容也是原因之一。

  马可的记录大部分与马太和路加福音相同(也有一些独有的记载),但他那色彩缤纷的细节,是别的福音书所没有的。例如,他提到耶稣望门徒时的神情、祂如何发怒,及祂如何步向往耶路撒冷的路。毫无疑问,他的风格源于彼得,因他在彼得晚年时追随左右。据传统,马可福音基本上是彼得的回忆录,书中有个人的细节、行动及目击部分,这说法可能是确实的。

  一般相信马可就是那赤身逃走的少年人(一四51),这是他在书中谦逊的署笔(四福音各卷的名称本不是书卷的一部分)。称为马可的约翰住在耶路撒冷,倘若这少年人与本福音书无关,就没有理由加上这段插曲,可见传统的说法似乎是正确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大部分学者同意教会初期那一面倒的意见,指第二卷福音书是称为马可的约翰所写的。他是耶路撒冷的马利亚的儿子。马利亚有一所房子,给基督徒聚会之用。

  外证早期已有,且是有力的,在罗马帝国各地都可找到。帕皮亚(约在主后110年)引述长老约翰(可能是使徒约翰,或是另一位早期的门徒)所说,是彼得的同伴马可写这卷福音书的。殉道者犹斯丁、爱任纽、特土良、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俄利根及反马吉安主义序论都一致同意作者是马可。

  虽然对马可的作者身分的内证不广泛,却与初期教会的普遍流传相吻合。

  明显作者对巴勒斯坦,尤其是耶路撒冷了如指掌。(关于最后晚餐的大楼的描述比别的福音书更仔细──若那是马可儿时的住处便不足为怪!)书中显出一些亚兰文背景(就是巴勒斯坦的语言),犹太习俗没有多加解释,而叙述事情的栩栩如生,显示作者与一位目击证人有密切关系。此书的内容大纲与使徒行传第十章彼得的讲道相似。

  传统说马可写作的地方是罗马,这点从他在书中使用拉丁文的次数多于别卷福音书便可见(如百夫长和衙门)。

  在新约里,作者的外邦(拉丁)名字──马可,曾十次提到,其犹太和外邦名字的合称──称为马可的约翰提到三次。马可最初是保罗的仆人或侍从,后来则服侍他的表兄巴拿巴。根据可靠的传统,马可在彼得死前也曾服侍他,因此,他确是着写完美仆人的福音书的理想人选。──《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福音书的作者通常都是隐名的,然而马可福音的作者是马可几乎从没有异议。而早期教父帕皮亚、爱任纽、特土良、俄利根等都有这样一致的看法。马可本身为利未族人,通过表哥巴拿巴的介绍而参加保罗的宣教工作,后来因受不了苦而导致保罗与巴拿巴分手,巴拿巴独自带着马可离开。十年之后,再次成为保罗传道的助手。──《新旧约辅读》

 

【年期】主后五十至六十年间写于罗马。公认为最早期的福音书。──《新旧约辅读》

 

【写作日期】马可福音的写作日期富争论性,甚至保守而笃信圣经的学者也争议不休。日期虽不能确定,但显然在耶路撒冷被毁之前。

  传统对于马可动笔记述彼得传讲我们主的一生,究竟在彼得死前(主后6468年之前)或死后,也意见分歧。

  若如现在的普遍教导,说马可是第一卷写成的福音书,路加使用马可福音的材料,故马可福音必须在较早的日期写成。有些学者指日期应在公元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初,但似乎应在主后五十七至六十年。──《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背景与主题】本福音书中,我们看见神的完美仆人,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故事。这是那撇弃天上的荣耀,在地上取了奴仆的形象(腓二7)者的故事。这是那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一○45)者无可比拟的故事。

  我们若记得这完美的仆人不是别人,乃是神的儿子,祂乐意以奴仆的带子束腰,作了人的仆人,这福音的光辉便恒久不灭。这里我们看见道成肉身的神子,在地上过着受扶养的人的生活。凡祂所作的都完全顺服父的旨意,祂所作大能的工作,都靠圣灵的能力而行。

  作者约翰马可,起初是主的好仆人,他曾有低落的时候(徒一五38),但终于也恢复他的功用(提后四11)。

马可的风格急快、有力而精辟。他强调主的行动,过于祂的言谈,从书中记载了十九个神迹却只得四个比喻便可见一斑。──《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背景】罗马帝国在西泽提庇留统治下,有统一的语言、优越的运输和通讯系统,大大说明了信息的传播,正是听福音信息的最佳时刻。──《灵修版圣经注释》

 

【目的】全书的主题为神的仆人,目的是提出基督是旧约所预言的神的仆人──弥赛亚。──《新旧约辅读》

 

【地点】自第二世纪末以后直到近代,教会一般上都认定马可书写的地点是在意大利境内。彼得在所写的第一封信中提及他属灵的儿子马可与他在巴比伦的事(彼前五13)。这里的所谓巴比伦似乎可以肯定是罗马的别称。这对初期教会来说并不陌生(参阅启十四8,十六19,十七5,十八21021)。大部分接受彼得前书是可靠的作品的学者们,普遍上也认为它是使徒彼得在罗马殉道前所写的,彼得的忠心随从马可当时也在场的事实也直接的加强了他在罗马写福音书的可能性。其次,从福音书的某些文字及表达看来,马可的对象似乎很明显是以非犹太人为主。这一点也符合书写的地点和境况。倘若马可福音的主题,正如许多学者们所相信的,是耶稣的受苦的话,福音书的作者选择了罗马为书写的地点就会更恰当不过了。对福音书的领受者来说,其中的意义就更深长了。──《中文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

马可笔下的神子耶稣是个仆仆风尘、为道奔走的福音使者。书中经常出现“立刻”、“随即”一类的字眼,说明这位伟大的传道人如何为圣灵催促,工作不息。

书里没有记下祂的家谱,也没有提到祂的降生和童年。一开始,耶稣已是个充分准备好了就要出去宣扬福音的人。祂受洗,祂被试探,祂呼召门徒,祂传道,一直工作到祂生命的高峰:受难、钉死与复活。

一般都认为本书是四本福音书中最早的一本,在耶稣复活后四十年内写成。原稿虽无作者的名字,但所有的证据都指出是马可所作。他是彼得也是保罗的门徒,根据彼得的讲述成书于罗马。文字中处处透露作者十分熟悉巴勒斯坦的风土人情,且精通当地用的亚兰语文。

原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希腊文,文体朴实、简洁且生动。书中提到一位少年人在耶稣被捕时逃跑,似为作者马可自己的留痕。

──《启导本圣经马可福音注释》

 

【参考资料】

一、  本书作者

《马可福音》书没有记载作者的名字,但是根据可靠资料,本书是一个名叫约翰·马可的人所作,他是耶稣的门徒。一般认为,本书十四52所记,耶稣被人捉拿时,那个赤身逃跑的少年人,就是作者马可自己。

马可住在耶路撒冷,母亲是初期教会的核心人物。他的家是耶路撒冷信徒会集的中心(徒十二12)。

马可一度跟随过巴拿巴和保罗布道。可是中途退出(徒十三5,13),这件事曾令保罗和巴拿巴不睦(徒十五3641)。后来,他随表兄巴拿巴(西四10)到居比路岛。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马可与他为伴(西四10;门2324节)。马可也曾和彼得同工(彼前五13)。保罗第二次被囚时,要求提摩太带马可来;可见他后来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福音的工人(提后四11)。

二、  写作时间及地点

《马可》成书的时期必早于主后70年,因为书中所记耶路撒冷的被毁(主后70年),仍是一个预告(十三2)。有的学者认为《马可》写于彼得殉道之后,耶路撒冷被毁之前,那就是主后6770年之间。

也有人说,《马太》和《路加》都参考过《马可》。路加作的《使徒行传》既写于主后61年以前,而他写的《路加福音》更早于《使徒行传》,那么,《马可》应是最早的一卷福音书,其写成的时间在主后50年间。

古教父屈梭多模(Chrysostom,主后344403年)说,《马可福音》写于埃及。但今天一般学者相信,此书写于罗马。

三、  特色

本书的对象为非犹太人,这从作者将一些犹太习俗和用语细加解释可以看出;参看五41;七24,11,34。本书是写给非犹太的信徒看的,所以对圣灵、施洗等教会专用术语,和施洗约翰的事迹等,并没有做阐释。

本书为福音书中最短的一本,很少记录耶稣的长篇讲道,但着重记述耶稣的工作;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记录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七天。

马可笔下的耶稣风尘仆仆、工作不懈。本书笔法紧凑、行文快捷。希腊文euthys一字出现41次之多,成为特色;中文多译之为“随即”、“立刻”、“就”等字眼。有人称本书为一本“行动的福音”。

从本书内容看,作者对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的环境非常熟悉(十一1)。他也通达亚兰语(五41;七34)。这些特点都和马可吻合。

四、  耶稣在世的最后七天

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七天,是他一生侍奉的顶点。根据圣经学者计算,耶稣在耶路撒冷钉十字架,应该是在犹太人的逾越节那天,即礼拜五;约为今天阳历的三月底至四月初。

逾越节前五天,即礼拜天,耶稣在群众热烈的欢呼声中,骑驴进耶路撒冷城。当天,祂进了圣殿。晚上在城外的伯大尼住宿(十一11)。

第二天,即礼拜一,耶稣回到圣殿中;赶出在殿里做买卖的人,洁净圣殿。晚上,祂仍旧回到伯大尼。

第三,第四天,即礼拜二和礼拜三,耶稣在耶城相当忙碌:祂与犹太人的领袖辩难,一一胜过。这些来问难的人有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希律党人、文士和律法师。祂讲了许多比喻和教训,警告神的审判会临到不信的犹太人。祂更预言那座辉煌宏伟的圣殿,会被人夷为平地。

宗教领袖、祭司长密议除掉耶稣。耶稣的门徒加略人犹大向祭司长进策,在适当的时候,逮捕耶稣。

第五天,即礼拜四,耶稣和门徒晚间在耶路撒冷城内一间房子里一起用筵席。因为犹太人计算一天的方法,是由头一天的日落开始,到当天的日落为止,算为一天,所以礼拜四的晚上,实际上已是礼拜五的开始。耶稣洗门徒的脚,又预言有人要出卖祂;而犹大果然在筵席上中途退出。

这晚,耶稣为门徒也为后世的信徒设立了圣餐,以饼代表祂的身体,以葡萄汁代表祂所流的血。祂又预言彼得当晚会三次不认祂。祂和门徒出了城,渡过汲沦溪,到客西马尼园祷告。祷告完了,犹大也带着祭司长和兵丁来到,把耶稣捉拿。

当晚,耶稣受到犹太公会通宵的审讯和拷问。翌日清晨,也就是礼拜五的早上,罗马总督彼拉多徇群众的要求,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黄昏时分,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把灵魂交给了父神。人把祂的身体依犹太人规矩用香膏抹了,当天埋葬在一个山洞的墓穴里;因为第二天礼拜六是安息日,犹太人不可以工作。

耶稣埋葬后的第三天,就是礼拜天,清晨,祂从死亡中复活,打开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光辉的一页。人可以借着祂不再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命可以永存。

五、  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过程

1,押解到各各他。2,拒饮止痛的没药酒。3,被钉在十字架上,悬挂在两个强盗中间。参十五25注。4,耶稣说了十字架上第一句话(路二十三34)。5,士兵分祂的衣服。6,犹太人讥笑祂。两个强盗也讥诮祂,但其中一个后来悔改归信了。7,耶稣说了十字架上第二句话(路二十三43)。8,说第三句话(约十九2627)。9,从正午到下午三点钟,天昏地暗。10,耶稣说了第四句话(十五3436)。11,说了第五句话(约十九28)。12,说第六句话(约十九3013,说第七句话(路二十三46)。14,耶稣气断了。圣殿至圣所的幔子裂开。

六、          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

在复活的当日,耶稣曾经向门徒显现五次。次序如下:1,抹大拉的马利亚。2,其他妇女。3,彼得。4,以马忤斯两门徒。5,晚上向聚会的门徒显现;多马不在场(十六14;约二十1925)。

在升天前的四十天内,耶稣也向门徒显现了五次:1,在复活后一个星期的礼拜天晚上,向聚集的门徒显现,这次多马也在场(约二十2629)。2,在加利利海边向七个门徒显现(约二十一章)。3,向五百个门徒显现(林前十五6;太二十八16-20;可十六15-18)。4,向弟弟雅各显现(林前十五7)。5,在橄榄山上,在众门徒目送下升天(十六1920;徒一312)。

──《启导本圣经马可福音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