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譯文對照 【太二十七1】 〔和合本〕「到了早晨,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大家商譯要治死耶穌,」 〔李廣譯本〕「到了早晨,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他們舉行會商,要控告耶穌,並治死祂,」 〔呂振中譯本〕「到了早晨,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商議怎樣陷害耶穌、來治死他;」 〔新譯本〕「到了早上,所有的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商議怎樣對付耶穌,好殺掉他。」 〔現代譯本〕「清早,所有的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商議,要處死耶穌。」 〔當代譯本〕「到了清晨,祭司長和猶太的長老們再次開會,議決把耶穌處死。」 〔朱寶惠譯本〕「到了天亮,大祭司們和民間的長老,大家議定,要殺害耶穌;」 〔文理本〕「平旦、祭司諸長、民間長老、謀攻耶穌以死之、」 〔新漢語譯本〕「到了清晨,(到了清晨:羅馬官員通常只在早上辦公,所以公議會必須盡早把耶穌送去。另一方面,猶太人審案必須在日間(日出之後)宣判,不能在日落之後,故必須在早上才能正式議決(參路加福音提到早上的“審判”)。)所有的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第3、4節同,參2:4註。)和民間的長老商議怎樣對付耶穌,好處死他。」 〔思高譯本〕「到了早晨,眾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就決議陷害耶穌, 要把衪處死,」 〔牧靈譯本〕「清早,所有的司祭長和長老集合商議,採用何種方法把耶穌處死。」 【太二十七2】 〔和合本〕「就把他捆綁,解去,交給巡撫彼拉多。」 〔李廣譯本〕「就把祂捆綁著解去,並交給總督彼拉多。」 〔呂振中譯本〕「就把他捆住,帶走,送交給總督〔原意:皇省長〕彼拉多。」 〔新譯本〕「他們把他綁起來,押去交給總督彼拉多。」 〔現代譯本〕「他們把耶穌綁起來,押走,交給羅馬總督彼拉多。」 〔當代譯本〕「他們把祂綁起來,解到羅馬總督彼拉多那裡去。」 〔朱寶惠譯本〕「就把他捆綁,解交方伯彼拉多。」 〔文理本〕「系而曳之、解于方伯彼拉多、」 〔新漢語譯本〕「他們把耶穌綁起來,帶去交給總督彼拉多。」 〔思高譯本〕「遂把衪捆綁了,解送給總督比拉多。」 〔牧靈譯本〕「他們把耶穌捆綁起來,送到總督比拉多那裡。」 【太二十七3】 〔和合本〕「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 〔李廣譯本〕「這時,那賣祂的猶大,看見祂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錠銀子,退回給祭司長和長老,說:」 〔呂振中譯本〕「這時把耶穌送官的猶大見耶穌被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錠銀子還給祭司長和長老,」 〔新譯本〕「那時,出賣耶穌的猶大見耶穌定了罪,就後悔了。他把那三十塊銀子還給祭司長和長老,說:」 〔現代譯本〕「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被定罪,後悔了,就把三十塊銀幣拿去還給祭司長和長老,」 〔當代譯本〕「那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被判死刑,很感後悔,就把三十塊銀幣還給祭司長與猶太長老們,說:」 〔朱寶惠譯本〕「那時賣耶穌的猶大,見耶穌被釘死罪,就後悔了:拿著那三十塊錢,去還大祭司和長老,說:」 〔文理本〕「時、賣師者猶大、見耶穌定罪、則悔、反其金三十于祭司諸長長老、」 〔新漢語譯本〕「這時,出賣耶穌的猶大看到耶穌被定罪,就後悔,於是把那三十塊銀幣還給祭司長和長老,」 〔思高譯本〕「這時,那出賣耶穌的猶達斯見衪已被判決,就後悔了,把那三十塊銀錢,退還給司祭長和長老,」 〔牧靈譯本〕「猶達斯出賣耶穌後,得知耶穌被判了罪,心中後悔起來,就把三十塊錢幣拿去還給司祭長和長老們。」 【太二十七4】 〔和合本〕「『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 〔李廣譯本〕「『我賣了無辜的血,有罪了。』」但他們說:『那與我們何干?你自己看著辦吧!』」 〔呂振中譯本〕「說:『我把無辜人送官處死,我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何干?你自理吧!』」 〔新譯本〕「“我有罪了!我出賣了無辜的人註(“人”原文作“血”)!”他們說:“這是你的事,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現代譯本〕「說:『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者的命!』他們回答:『那是你自己的事,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當代譯本〕「“我錯了,我害死了一個清白無辜的人!”“這是你自己的事,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朱寶惠譯本〕「『我賣了無辜人的命,有罪了!』他們卻說:『這與我們何干,你自己承當罷。』」 〔文理本〕「曰、我賣無辜者之血、有罪矣、僉曰、于我何與、爾自當之、」 〔新漢語譯本〕「說:“我犯罪了,出賣了無辜者的血(無辜者的血直譯作“無辜的血”。)!”他們說:“這和我們有甚麼相干?你好自為之!(你好自為之或譯作“你自己承擔吧”。)”」 〔思高譯本〕「說:『我出賣了無辜的血, 犯了罪了!』他們卻說:『這與我們何干? 是你自己的事!』」 〔牧靈譯本〕「猶達斯說:“我犯了罪,害了一個無辜的人。”他們卻回答他說:“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那是你自己的事!”」 【太二十七5】 〔和合本〕「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裏,出去吊死了。」 〔李廣譯本〕「他就把那銀子丟入殿裡,退出去就吊死了。」 〔呂振中譯本〕「猶大把那銀子丟在殿堂裏,就退出來,去吊死了。」 〔新譯本〕「猶大把銀子丟進聖所,然後離開,出去吊死了。」 〔現代譯本〕「猶大把錢丟在聖殿裏,走出去,上吊自殺。」 〔當代譯本〕「猶大把錢摔在聖殿的地上,跑了出去,上吊自盡。」 〔朱寶惠譯本〕「猶大就把銀子丟在聖殿裡;自己出去吊死了。」 〔文理本〕「猶大擲金於殿、退而自縊、」 〔新漢語譯本〕「猶大把銀幣扔進聖殿裏,就出去上吊了。」 〔思高譯本〕「於是他把那些銀錢扔在聖所裏,就退出來,上吊死了。」 〔牧靈譯本〕「猶達斯把錢幣丟在聖殿裡,走出去上吊死了。」 【太二十七6】 〔和合本〕「祭司長拾起銀錢來,說:『這是血價,不可放在庫裏。』」 〔李廣譯本〕「但祭司長拾起那銀子,說:『因這是血價,不可放它入庫房。』」 〔呂振中譯本〕「祭司長取了那銀子說:『不該把它放在禮物庫裏,因為那是血價。』」 〔新譯本〕「祭司長把銀子拾起來,說:“這是血錢,不可放在殿庫裡。”」 〔現代譯本〕「祭司長把錢撿起來,說:『這是血錢,把它放在奉獻箱裏是違法的。』」 〔當代譯本〕「祭司長撿起了銀幣,商議說:“把這些染滿血污的錢再收為奉獻,似乎不對。”」 〔朱寶惠譯本〕「大祭司把那銀子拾起來,說:「這是賣命的銀子,不可放在聖庫裡。」 〔文理本〕「祭司諸長取其金曰、此乃血值、貯庫非宜、」 〔新漢語譯本〕「祭司長撿起那些銀幣,說:“這是血錢,不該放進聖殿庫房裏。”」 〔思高譯本〕「司祭長拿了那銀錢說:『這是血價,不可放入獻儀箱內。』」 〔牧靈譯本〕「司祭長們撿起錢幣,都說:“這錢不可投進獻儀箱內,因為是有血債的。”」 【太二十七7】 〔和合本〕「他們商譯,就用那銀錢買了窯戶的一塊田,為要埋葬外鄉人。」 〔李廣譯本〕「他們便會商,用它買了窯戶的田,作為外鄉人的墳地。」 〔呂振中譯本〕「他們就商議,用那銀子買塊窯匠的田地,做埋葬旅客的用處。」 〔新譯本〕「他們商議之後,就用那些錢買了“陶匠的田”,用來作外國人的墳地。」 〔現代譯本〕「商議的結果,他們同意拿這錢去購買陶匠的一塊地皮,作為埋葬異鄉人的墳地。」 〔當代譯本〕「於是議決把這些錢買了一塊陶工燒窯用的地,作為埋葬外鄉人的墳場。」 〔朱寶惠譯本〕「於是他們商議,用那銀子買窯戶的一塊田,預備埋葬外路人。」 〔文理本〕「遂共議以其金市陶人田、以瘞賓旅、」 〔新漢語譯本〕「他們商議之後,就用那些錢買下陶匠的那塊田,用來埋葬外鄉人。」 〔思高譯本〕「他們商議後,就用那銀錢買了陶工的田地,作為埋葬外鄉人用。」 〔牧靈譯本〕「經過一番討論,他們用這錢買了一塊窟田,用來埋葬外鄉人。」 【太二十七8】 〔和合本〕「所以那塊田直到今日還叫做『血田』。」 〔李廣譯本〕「所以那塊田,直到今日還叫做『血田』。」 〔呂振中譯本〕「因此那田地到今日還叫做『血田地』。」 〔新譯本〕「所以那田稱為“血田”,直到今日。」 〔現代譯本〕「因此,到今天人家還叫這塊地為『血田』。」 〔當代譯本〕「直到今天,這塊地還被稱為“血田”。」 〔朱寶惠譯本〕「因此那塊田,直到今日,還叫血田。」 〔文理本〕「故其田迄今稱血田焉、」 〔新漢語譯本〕「因此,直到今天,那塊田還叫做“血田”。」 〔思高譯本〕「為此,直到今日稱那塊地為『血田』。」 〔牧靈譯本〕「因此直到現在,這塊地仍叫做“血田”。」 【太二十七9】 〔和合本〕「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他們用那三十塊錢,就是被估定之人的價錢,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 〔李廣譯本〕「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說:『而他們用那三十錠銀子,就是從以色列之子所估定的那估價,」 〔呂振中譯本〕「這就應驗了那由神言人耶和米所說的話,說:『他們〔或譯:我〕取了那三十錠銀子,被估價的人的價銀,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價的,」 〔新譯本〕「這應驗了耶利米先知所說的:“他們拿了三十塊銀子,就是以色列人給他估定的價錢,」 〔現代譯本〕「這件事的經過實現了先知耶利米說過的話:『他們拿了三十塊銀幣,就是以色列人同意為他付出的價錢,買了陶匠的地皮;」 〔當代譯本〕「這就應驗了耶利米先知的預言:“他們用以色列人估定的三十塊錢,」 〔朱寶惠譯本〕「這就符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我拿著三十塊錢,就是占定一個人的價錢,是以色列人所占定的,』」 〔文理本〕「乃應先知耶利米言雲、彼取被估者之值三十金、即以色列人所估者、」 〔新漢語譯本〕「這就應驗了耶利米先知所說的話:(這就應驗⋯⋯的話直譯作“這就應驗了藉著耶利米先知所說的話”。)“他們拿了那三十塊銀幣,就是以色列人給這位重價者(重價者:原文有三個詞都含有“價值”的意思。全句直譯作“以色列人自己〔中動語態動詞〕為這位已被評價者〔被動完成時分詞〕所評定的身價”。“已被評價者”可指以色列人對他做出了評價,如此則重複了句中另一動詞的意義,所以不用譯出。但“評價”無論在中文、英文或希臘文均可以有榮譽的含義,而且這裏用了完成時分詞,應不是指以色列人對他的評價,而是他的價值早已被肯定,有很高的評價,是很有價值的,為要對比以色列人給他的身價(30塊銀幣或30舍客勒銀子,即舊約所規定的一個奴隸的身價)。)所定的身價,」 〔思高譯本〕「這就應驗了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話:『他們拿了三十塊銀錢,即以色列子民為被賣的人所估定的價錢,」 〔牧靈譯本〕「這正應驗了耶肋米亞先知的話:“他們拿了三十塊錢幣,正是以色列子民為被贖的人所估的價錢,」 【太二十七10】 〔和合本〕「買了窯戶的一塊田;這是照著主所吩咐我的。』」 〔李廣譯本〕「就用它買了窯戶的田;正如主所吩咐我的。』」 〔呂振中譯本〕「給了〔有古卷:我給了〕那銀子,去買窯匠的田地,照主吩咐我的。』」 〔新譯本〕「用它買了‘陶匠的田’,正如主所指示我的。”」 〔現代譯本〕「這是依照主所命令我的。』」 〔當代譯本〕「照主所定下的買了陶匠的一塊田。”」 〔朱寶惠譯本〕「買了窯戶的一塊田,這是照著主所吩咐我的。」 〔文理本〕「以市陶人田、依主所命我也、」 〔新漢語譯本〕「買下陶匠的那塊田,正如主所指示我的那樣。”(這段“引文”並非直接引自舊約任何一卷書,而是混合了撒迦利亞書第11章及耶利米書第19章等經文的意思。)」 〔思高譯本〕「用這錢買了陶工的那塊田,如上主所吩咐我的。』」 〔牧靈譯本〕「他們用它買了一塊窟田,就如上主曾跟我說過的那樣。”」 【太二十七11】 〔和合本〕「耶穌站在巡撫面前;巡撫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你說的是。』」 〔李廣譯本〕「耶穌便站在總督面前;總督就問祂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便說:『你說的!』」 〔呂振中譯本〕「耶穌站在總督〔原意:皇省長〕面前,總督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對他說:『你說的是。』」 〔新譯本〕「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這是你說的。”」 〔現代譯本〕「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這是你說的。』」 〔當代譯本〕「耶穌被押到總督彼拉多面前受審。“你就是猶太人的王嗎?”彼拉多問。“你說的對!」 〔朱寶惠譯本〕「耶穌站在方伯面前,方伯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對他說:「你說的是」。」 〔文理本〕「耶穌立方伯前、方伯問曰、爾乃猶太人王乎、耶穌曰、爾言之矣、」 〔新漢語譯本〕「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是你說的。”(是你說的直譯作“你正在說”。) 」 〔思高譯本〕「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便審問衪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牧靈譯本〕「耶穌站在總督比拉多面前。總督審問他:“你是猶太的國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太二十七12】 〔和合本〕「他被祭司長和長老控告的時候,甚麼都不回答。」 〔李廣譯本〕「而祂被祭司長和長老們控告時,甚麼都不回答。」 〔呂振中譯本〕「在被祭司長長老控告的時候,耶穌甚麼都不回答。」 〔新譯本〕「祭司長和長老控告他的時候,他卻不回答。」 〔現代譯本〕「祭司長和長老對他的控告,他一概不回答。」 〔當代譯本〕「以後,不論祭司長和猶太長老們怎樣質問指控祂,祂一句話也不說。」 〔朱寶惠譯本〕「耶穌被大祭司和長老控告的時候,一句也不分訴。」 〔文理本〕「祭司諸長長老訟之、耶穌不答、」 〔新漢語譯本〕「他被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和長老指控的時候,甚麼也不回答。」 〔思高譯本〕「當司祭長和長老控告衪時,衪什麼也不回答。」 〔牧靈譯本〕「司祭長和長老們宣讀了對他的控告。他一句也不回答。」 【太二十七13】 〔和合本〕「彼拉多就對他說:『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嗎?』」 〔李廣譯本〕「彼拉多就對祂說:『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麼?』」 〔呂振中譯本〕「於是彼拉多對他說:『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麼?』」 〔新譯本〕「彼拉多又問他:“他們作證指控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嗎?”」 〔現代譯本〕「於是彼拉多對他說:『你沒聽見他們控告你這許多事嗎?』」 〔當代譯本〕「彼拉多感到奇怪,就問:“你沒聽見他們的指控嗎?”」 〔朱寶惠譯本〕「彼拉多說:『這些人作見證,告你許多罪狀,你沒有聽見麼?』」 〔文理本〕「彼拉多曰、斯人多端證爾、爾不聞乎、」 〔新漢語譯本〕「於是彼拉多對他說:“他們作證告你的這些事,你聽不到嗎?”」 〔思高譯本〕「於是比拉多對衪說:『你沒有聽見,他們提出多少證據告你嗎?』」 〔牧靈譯本〕「比拉多問他:“你沒聽見他們控告你這麼多的事?”」 【太二十七14】 〔和合本〕「耶穌仍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以致巡撫甚覺希奇。」 〔李廣譯本〕「祂仍不回答他們,連一句話(原文作雷瑪)也不說,以致總督甚覺希奇。」 〔呂振中譯本〕「耶穌不回答他,連一句話也不說,以致總督極為希奇。」 〔新譯本〕「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他,令總督非常驚奇。
」 〔現代譯本〕「耶穌仍然一句話也不回答;彼拉多非常詫異。」 〔當代譯本〕「耶穌還是一言不發。彼拉多愈來愈感到驚奇。」 〔朱寶惠譯本〕「耶穌仍然一句也不分訴:以致方伯很希奇他。」 〔文理本〕「耶穌不答一詞、方伯奇甚、」 〔新漢語譯本〕「耶穌連一句話也不回答,使總督非常驚奇。」 〔思高譯本〕「耶穌連一句話也沒有回答他,以至總督大為驚異。」 〔牧靈譯本〕「耶穌仍舊一言不發,這使總督十分驚奇。」 【太二十七15】 〔和合本〕「巡撫有一個常例,每逢這節期,隨眾人所要的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 〔李廣譯本〕「然而總督按例,每逢節期,隨群眾所願,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 〔呂振中譯本〕「每當節期,總督照常例把群眾所要的一個囚犯釋放給他們。」 〔新譯本〕「每逢這節期,總督有一個慣例,就是給群眾釋放一個他們要求釋放的囚犯。」 〔現代譯本〕「每逢逾越節,總督照慣例為群眾釋放一個他們所要的囚犯。」 〔當代譯本〕「每逢逾越節,總督照例要按著民意,釋放一個犯人。」 〔朱寶惠譯本〕「每逢這節,方伯照例隨眾人的要求,須給他們釋放一個囚犯。」 〔文理本〕「屆節期、方伯例釋一囚、任眾所欲、」 〔新漢語譯本〕「每逢這節期,總督都會按慣例,照羣眾的意願給他們釋放一個囚犯。」 〔思高譯本〕「每逢節日,總督慣常給民眾釋放一個他們願意釋放的囚犯。」 〔牧靈譯本〕「每逢逾越節,總督須照慣例為群眾釋放他們所要的一名囚犯。」 【太二十七16】 〔和合本〕「當時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 〔李廣譯本〕「當時,正有個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 〔呂振中譯本〕「那時他有一個苦名的囚犯叫巴拉巴耶穌。」 〔新譯本〕「那時,有個聲名狼藉的囚犯,名叫耶數.巴拉巴。」 〔現代譯本〕「那時,剛好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耶穌〕巴拉巴。」 〔當代譯本〕「那時,剛巧有一個惡跡昭彰的囚犯,名叫巴拉巴。」 〔朱寶惠譯本〕「當下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名叫巴拿巴。」 〔文理本〕「時、有著名之囚巴拉巴、」 〔新漢語譯本〕「那時候,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囚犯,叫巴拉巴(巴拉巴:在古抄本作“耶穌.巴拉巴”,第17節同。)。」 〔思高譯本〕「那時,正有一個出名的囚犯, 名叫巴辣巴。」 〔牧靈譯本〕「此時獄中正巧關著一個出名的囚犯,叫做巴拉巴。」 【太二十七17】 〔和合本〕「眾人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就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呢?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 〔李廣譯本〕「所以他們聚集時,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那個給你們? 巴拉巴呢?還是這稱為基督的耶穌呢?』」 〔呂振中譯本〕「眾人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就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耶穌〔有古卷:巴拉巴〕呢?還是這所謂基督的耶穌呢?』」 〔新譯本〕「群眾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問他們:“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誰?耶數.巴拉巴或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 〔現代譯本〕「所以,群眾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問他們:『你們要我為你們釋放哪一個呢?〔耶穌〕巴拉巴呢?還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 〔當代譯本〕「彼拉多早就知道那班祭司和猶太領袖抓住耶穌來,完全是因為妒忌,於是趁著群眾聚在一起的時候,問他們說:“今天我要按你們的意思,釋放一個犯人,你們要我釋放巴拉巴呢?還是釋放稱為救主基督的耶穌?”」 〔朱寶惠譯本〕「眾人聚會的時候,彼拉多就問他們說:『我要給你們釋放那一個?是巴拿巴呢?還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呢?』」 〔文理本〕「眾集、彼拉多曰、爾欲我孰釋耶、巴拉巴乎、抑耶穌稱基督者乎、」 〔新漢語譯本〕「所以,羣眾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問他們:“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哪一個,是巴拉巴,還是稱為基督的耶穌?”」 〔思高譯本〕「當他們聚集在一起時,比拉多對他們說:『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那一個? 巴辣巴,或是那稱為默西亞的耶穌?』」 〔牧靈譯本〕「群眾聚集的時候,比拉多就問:“你們要我釋放誰?巴拉巴,還是那稱為默西亞的耶穌?”」 【太二十七18】 〔和合本〕「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 〔李廣譯本〕「他原知道,他們是因嫉妒才把祂解了來。」 〔呂振中譯本〕「他原知道他們是因了嫉妒纔把耶穌送交上來的。」 〔新譯本〕「他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交了來。」 〔現代譯本〕「彼拉多明明知道他們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交給他的。」 〔當代譯本〕「(與17節合併)」 〔朱寶惠譯本〕「方伯原知道他們是因嫉妒,把耶穌解了來的。」 〔文理本〕「蓋知其因媢嫉而付耶穌也、」 〔新漢語譯本〕「彼拉多知道,猶太人的領袖(猶太人的領袖直譯作“他們”,為免和上一節的羣眾混淆,故譯如上。)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交給他。」 〔思高譯本〕「原來他知道,他們是由於嫉妒才把衪解送來的。」 〔牧靈譯本〕「因為比拉多明白,人們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押解起來的。」 【太二十七19】 〔和合本〕「正坐堂的時候,他的夫人打發人來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為他受了許多的苦。』」 〔李廣譯本〕「當他正坐在審判台上,他夫人打發人來對他說:『這義人的事,與你無干,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為他受了許多苦。』」 〔呂振中譯本〕「彼拉多正坐在臺上審判的時候,他的夫人差遣人來見他說:『這無罪的人的事你一點也不可管;因為為了他、我今天在夢中受了許多苦。』」 〔新譯本〕「彼拉多坐在審判臺上的時候,他的夫人派人來說:“你不要干涉這個義人的事,因為昨夜我在夢中因他受了很多的苦。”」 〔現代譯本〕「彼拉多開庭審判的時候,他的夫人派人來告訴他說:『那無辜者的事,你不要管,因為我昨晚在夢中為他吃盡苦頭。』」 〔當代譯本〕「這時候,彼拉多的夫人打發僕人來對他說:“不要插手這件事!昨晚我為了這個無辜的人整夜在發惡夢。”」 〔朱寶惠譯本〕「正坐堂的時候,方伯的夫人打發人來說:「你不要干預這義人的事,我今天在夢中,」因他感受了許多的苦。」 〔文理本〕「方伯坐于堂、其妻使謂之曰、此義人、爾勿與也、以我今夜夢中、為之哀傷不勝焉、」 〔新漢語譯本〕「彼拉多坐在審判席上的時候,他的妻子差遣人來到他那裏說:“不要牽涉進這義人的事,因為今天(今天是原文的意思,雖然部分譯者可能認為“做夢”應該在晚間而改為“昨晚”,但“今天”是絕對合理的。因為羅馬官員很早就辦公,所以彼拉多的妻子極可能仍在繼續睡覺,而在彼拉多處理耶穌的案件時做夢。如果她是“昨晚”做夢的,就不需要這時才派人前來告訴彼拉多。)我在夢中為他吃了很多苦頭。”」 〔思高譯本〕「比拉多正坐堂時,他的妻子差人到他跟前說:『你千萬不要干涉那義人的事,因為我為他,今天在夢中受了許多苦。」 〔牧靈譯本〕「比拉多開庭審判的時候,他妻子派人來告訴他:“那個正直人的事,你不要管。因為我昨晚為了他的緣故,在夢中痛苦異常。”」 【太二十七20】 〔和合本〕「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求釋放巴拉巴,除滅耶穌。」 〔李廣譯本〕「但祭司長和長老們,挑唆群眾,要求巴拉巴,卻除滅耶穌。」 〔呂振中譯本〕「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群眾、求要巴拉巴而殺滅耶穌。」 〔新譯本〕「祭司長和長老慫恿群眾,叫他們去要求釋放巴拉巴,除掉耶穌。」 〔現代譯本〕「祭司長和長老挑唆民眾,他們就要求彼拉多釋放巴拉巴,把耶穌處死。」 〔當代譯本〕「但是,祭司長和猶太長老們卻慫恿群眾,要他們逼彼拉多釋放巴拉巴,處死耶穌。」 〔朱寶惠譯本〕「但大祭司和長老唆使眾人,單求釋放巴拿巴,殺害耶穌。」 〔文理本〕「祭司諸長、長老、唆眾求釋巴拉巴、而滅耶穌、」 〔新漢語譯本〕「可是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和長老煽動羣眾,叫他們要求釋放巴拉巴,除掉耶穌。」 〔思高譯本〕「司祭長和長老卻說服了民眾,叫他們要求巴拉巴,而除掉耶穌。」 〔牧靈譯本〕「但司祭長和長老們挑唆民眾,群眾就要求釋放巴拉巴,處死耶穌。」 【太二十七21】 〔和合本〕「巡撫對眾人說:『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他們說:『巴拉巴。』」 〔李廣譯本〕「總督便回答他們說:『從這兩個,你們要我釋放那個給你們呢?』他們說:『巴拉巴!』」 〔呂振中譯本〕「總督應時問他們說:『這兩人中,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他們說:『巴拉巴。』」 〔新譯本〕「總督問他們:“這兩個人,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哪一個?”他們說:“巴拉巴!”」 〔現代譯本〕「可是總督問他們說:『這兩個人當中,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呢?』他們回答:『巴拉巴!』」 〔當代譯本〕「所以當彼拉多再問群眾:“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時,他們便齊聲說:“巴拉巴!”」 〔朱寶惠譯本〕「方伯問眾人說:『這兩個人究竟要我給你們釋放那一個呢?』他們說:『巴拿巴。』」 〔文理本〕「方伯謂眾曰、二人中欲我孰釋、曰、巴拉巴、」 〔新漢語譯本〕「總督問他們:“這兩個人,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哪一個呢?”他們說:“巴拉巴!”」 〔思高譯本〕「總督又向他們發言說:『這兩個人中,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那一個 ?』他們說:『巴拉巴。』」 〔牧靈譯本〕「當比拉多再問他們:“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時,群眾回答:“巴拉巴。”」 【太二十七22】 〔和合本〕「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 〔李廣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呢?』他們全都說:『釘他十字架!』」 〔呂振中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那麼這所謂基督的耶穌、我要怎麼辦呢?』眾人說:『給釘十字架!』」 〔新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那麼,我怎樣處置那稱為基督的耶穌呢?”他們齊聲說:“把他釘十字架!”」 〔現代譯本〕「彼拉多問他們:『那麼,我該怎樣處理那稱為基督的耶穌呢?』他們都喊:『把他釘十字架!』」 〔當代譯本〕「“那麼,我怎樣處置那個稱為基督的耶穌呢?”“釘祂上十字架!”」 〔朱寶惠譯本〕「彼拉多說:『那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樣辦呢?』他們都說:『釘他的十字架!』」 〔文理本〕「彼拉多曰、然則稱基督之耶穌、何以處之、僉曰、釘之十架、」 〔新漢語譯本〕「彼拉多說:“那麼,這個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樣處置呢?”他們全都說:“把他釘十字架!”」 〔思高譯本〕「比拉多對他們說:『那麼,對於那稱為默西亞的耶穌我該怎麼辦?』眾人答說:『該釘他在十字架上。』」 〔牧靈譯本〕「比拉多又問:“我該怎麼處置這稱為默西亞的耶穌呢?”群眾都喊著:“把他釘在十字架上!”」 【太二十七23】 〔和合本〕「巡撫說:『為甚麼呢?他做了甚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 〔李廣譯本〕「這人說:『為甚麼呢?他做了甚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 『釘他十字架!』」 〔呂振中譯本〕「彼拉多說:『他作了甚麼惡事呢?』他們卻極力喊着說:『給釘十字架!』」 〔新譯本〕「彼拉多說:“為甚麼呢?他作了甚麼惡事呢?”眾人更加大聲喊叫:“把他釘十字架!”」 〔現代譯本〕「彼拉多問:『他做了甚麼壞事呢?』他們更大聲喊叫:『把他釘十字架!』」 〔當代譯本〕「“為甚麼呢?祂到底做了甚麼惡事?”但他們卻變本加厲地叫:“釘祂上十字架!”」 〔朱寶惠譯本〕「方伯說:『為什麼呢?做了什麼壞事呢?……』他們倒叫得更利害:『釘他的十字架!』」 〔文理本〕「方伯曰、彼行何惡耶、眾愈呼曰、釘之十架、」 〔新漢語譯本〕「彼拉多說:“他到底做了甚麼惡事呢?”他們卻越發喊叫說:“把他釘十字架!”」 〔思高譯本〕「總督問說:『他究竟做了什麼惡事?』他們越發喊說:『該釘他在十字架上。』」 〔牧靈譯本〕「總督問:“他犯了什麼錯?”群眾喊得更響了:“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太二十七24】 〔和合本〕「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 〔李廣譯本〕「彼拉多既見這是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群眾面前洗手,說:『流這人的血,我是無辜的,你們看著辦吧。』」 〔呂振中譯本〕「彼拉多見無濟於事,反會生亂,就拿水當群眾面前洗手說:『這人流血而死,我全無辜;你們自理吧。』」 〔新譯本〕「彼拉多見無濟於事,反會引起騷動,就拿水在群眾面前洗手,說:“流這人的血,與我無關,你們自己負責吧。”」 〔現代譯本〕「彼拉多看那情形,知道再說也沒有用,反而可能激起暴動,就拿水在群眾面前洗手,說:『流這個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自己承擔吧!』」 〔當代譯本〕「彼拉多感到束手無策,覺得再拖下去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引起暴動。他只好拿了一盆水來,在群眾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與我無關;一切的後果,完全由你們自己負責。”」 〔朱寶惠譯本〕「彼拉多見說話無益,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罷!……』」 〔文理本〕「彼拉多見言之無濟、反以滋亂、遂取水、眾前盥手、曰、流此義人之血、非我罪也、爾自當之、」 〔新漢語譯本〕「彼拉多見再說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引發騷亂,就拿水在羣眾面前洗手,說:“流這人的血,(流這人的血直譯作“這人的血”。“這人”:有古抄本作“這義人”。)罪不在我,你們好自為之!(你們好自為之或譯作“你們承擔吧”。)”」 〔思高譯本〕「比拉多見事毫無進展,反而更為混亂,就拿水,當著民眾洗手說:『對這義人的血,我是無罪的,你們自己負責吧?』」 〔牧靈譯本〕「比拉多看那情形,知道再說也沒有用,反而可能激起暴動。於是他叫人拿水來當著眾人面洗了手,說:“殺這人的血債,與我無關,你們要負責任!”」 【太二十七25】 〔和合本〕「眾人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李廣譯本〕「群眾就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兒女身上。』」 〔呂振中譯本〕「眾人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新譯本〕「群眾回答:“流他的血的責任,歸在我們和我們子孫的身上吧。”」 〔現代譯本〕「群眾異口同聲說:『這個人的血債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 〔當代譯本〕「“流祂血的後果,就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好了!”」 〔朱寶惠譯本〕「百姓都齊聲回答說:『這罪歸在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文理本〕「眾皆應曰、其血歸我、及我子孫、」 〔新漢語譯本〕「全體民眾(全體民眾或譯作“整個民族”。)都回答說:“他的血算在我們和我們子孫的頭上吧!”」 〔思高譯本〕「全體百姓回答說:『他的血歸在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牧靈譯本〕「群眾異口同聲地說:“把他的血債算在我們和我們子孫的身上吧!”」 【太二十七26】 〔和合本〕「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 〔李廣譯本〕「於是他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卻把耶穌鞭打了,好交給人釘十字架。」 〔呂振中譯本〕「於是彼拉多將巴拉巴釋放給他們;卻把耶穌鞭撻了,交出來去釘十字架。」 〔新譯本〕「於是彼拉多給他們釋放了巴拉巴;他把耶穌鞭打了,就交給他們釘十字架。」 〔現代譯本〕「彼拉多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又命令把耶穌鞭打了,然後交給人去釘十字架。」 〔當代譯本〕「於是,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把耶穌鞭打了,就命令帶下去釘十字架。」 〔朱寶惠譯本〕「於是給他們釋放了巴拿巴,竟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 〔文理本〕「遂釋巴拉巴、鞭耶穌、付之釘十架、」 〔新漢語譯本〕「於是彼拉多給他們釋放了巴拉巴;至於耶穌,彼拉多把他鞭打了,然後把他交給人釘十字架。」 〔思高譯本〕「於是比拉多給他們釋放了巴拉巴;至於耶穌,把衪鞭打了以後,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牧靈譯本〕「於是比拉多釋放了巴拉巴,又叫人鞭打耶穌,然後把他交給人去釘十字架。」 【太二十七27】 〔和合本〕「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叫全營的兵都聚集在他那裏。」 〔李廣譯本〕「那時總督的兵,將耶穌帶進總督府,全營都聚集在祂那裡。」 〔呂振中譯本〕「那時總督的兵把耶穌帶進府內〔或譯:公館〕。召集全營在他那裏。」 〔新譯本〕「總督的士兵把耶穌帶到總督府,召集全隊士兵到他面前。」 〔現代譯本〕「彼拉多的兵士把耶穌帶進總督府;全隊集合在他周圍。」 〔當代譯本〕「士兵把耶穌押進總督衙內,叫齊全營的守衛來戲弄祂。」 〔朱寶惠譯本〕「於是方伯的兵丁把耶穌帶進衙門,叫全營的兵都包圍在那裡。」 〔文理本〕「時、方伯之卒、攜耶穌入署、集全營圍之、」 〔新漢語譯本〕「那時,總督的士兵把耶穌帶到總督府裏,集合了全營(全營:在羅馬的編制中,“營”是一個“軍團”的1/10,有600人。這裏可能指當時駐守在那裏的所有士兵,而並非正式的軍事名稱。)的士兵圍著他。」 〔思高譯本〕「那時,總督的兵士把耶穌帶到總督府內, 召集了全隊圍著衪,」 〔牧靈譯本〕「總督的士兵帶了耶穌到總督府。」 【太二十七28】 〔和合本〕「他們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 〔李廣譯本〕「又脫下祂衣服,給祂穿上朱紅色袍子,」 〔呂振中譯本〕「耶穌脫了衣服,把朱紅軍短褂給他穿上;」 〔新譯本〕「他們脫去他的衣服,給他披上朱紅色的外袍,」 〔現代譯本〕「他們剝下耶穌的衣服,給他穿上一件深紅色的袍子,」 〔當代譯本〕「他們剝下耶穌的衣服,替祂披上一件朱紅色的長袍;」 〔朱寶惠譯本〕「他們就脫了耶穌的衣服,換上一件紅袍;」 〔文理本〕「褫其衣、衣以絳袍、」 〔新漢語譯本〕「他們脫掉他的衣服,給他披上一件朱紅色的外袍(朱紅色的外袍是羅馬軍官所披掛的。),」 〔思高譯本〕「脫去了衪的衣服,給衪披上一件紫紅的外氅;」 〔牧靈譯本〕「他們叫全營的人出來圍著耶穌。他們脫下耶穌的衣服,給他穿上一件紫紅色袍子。」 【太二十七29】 〔和合本〕「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裏,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 〔李廣譯本〕「並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祂頭上,又拿一根蘆葦放在祂右手裡,且跪在祂面前,戲弄祂說:『恭喜,這猶太人的王啊!』」 〔呂振中譯本〕「用荊棘編個華冠,放在他頭上,又把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裏;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猶太人的王萬歲!』」 〔新譯本〕「又用荊棘編成冠冕,戴在他的頭上,把一根蘆葦放在他的右手,跪在他面前譏笑他說:“猶太人的王萬歲!”」 〔現代譯本〕「又用荊棘編了一頂華冠給他戴上,拿一根藤條放在他的右手,然後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猶太人的王萬歲!』」 〔當代譯本〕「用荊棘編了一頂王冠,套在祂頭上。又拿了一根葦稈,放在祂的右手,同時跪在祂跟前假作向祂致敬,嘲笑祂說:“猶太人的王啊!”」 〔朱寶惠譯本〕「用刺籘編作冠冕,戴在他的頭上;拿一根竿子,交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賀猶太人的王!』」 〔文理本〕「編棘冕、冠其首、置葦於右手、跪其前、而戲之曰、猶太人王安哉、」 〔新漢語譯本〕「又用荊棘編成冠冕,戴在他的頭上,把一根蘆葦塞在他的右手裏。他們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猶太人的王萬歲!”」 〔思高譯本〕「又用荊棘編了一個茨冠,戴在衪頭上,拿一根蘆葦放在衪右手裏;然後跪在衪前,戲弄衪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牧靈譯本〕「他們又用荊棘做了一個茨冠,戴在耶穌頭上,讓他右手拿著一枝蘆葦。然後他們都跪在耶穌面前,嘲弄地說:“猶太人的國王,萬歲!”」 【太二十七30】 〔和合本〕「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 〔李廣譯本〕「又向祂吐唾沫,且拿蘆葦向祂的頭打去。」 〔呂振中譯本〕「又向他吐唾沬,拿那根葦子直打他的頭。」 〔新譯本〕「然後向他吐唾沫,又拿起蘆葦打他的頭。」 〔現代譯本〕「他們又向他吐口水,拿藤條打他的頭。」 〔當代譯本〕「然後向祂吐唾沫,又奪回祂的葦稈,打祂的頭。」 〔朱寶惠譯本〕「又對面吐他,拿過竿子來,對著他的頭就打。」 〔文理本〕「且唾之、取葦擊其首、」 〔新漢語譯本〕「又向他吐唾沫,拿過他的蘆葦(他的蘆葦:原文的“蘆葦”前有定冠詞,指耶穌手裏拿著的那根蘆葦。)來抽打他的頭。」 〔思高譯本〕「隨後向衪吐唾沬,拿起蘆葦來敲衪的頭。」 〔牧靈譯本〕「隨後又向他吐唾沫,拿蘆葦竿打他的頭。」 【太二十七31】 〔和合本〕「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李廣譯本〕「及至他們戲弄完了,就給祂脫下袍子,且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就帶祂去釘十字架。」 〔呂振中譯本〕「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那軍短褂,給他穿上他自己的衣裳,把他帶走,去釘十字架。」 〔新譯本〕「戲弄完了,就脫下他的外袍,給他穿回自己的衣服,帶去釘十字架。」 〔現代譯本〕「他們戲弄完了,把他身上的袍子剝下,再給他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後帶他出去釘十字架。」 〔當代譯本〕「戲弄完了,就替祂除下朱紅色的袍子,穿回原來的衣服,才押祂出去,準備釘十字架。」 〔朱寶惠譯本〕「戲弄完了,給他脫了紅袍,仍穿上他的衣服,帶出他去要釘十字架。」 〔文理本〕「戲畢、褫其袍、衣以故衣、曳釘十架、」 〔新漢語譯本〕「他們戲弄完了,就脫掉他那件外袍,給他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去釘十字架。」 〔思高譯本〕「戲弄完了,就給衪脫去外氅,又給衪穿上衪自己的衣服,帶衪去釘在十字架上。」 〔牧靈譯本〕「他們戲弄夠了,就叫他脫下袍子,穿上原來的衣服,帶他去釘十字架。」 【太二十七32】 〔和合本〕「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李廣譯本〕「當他們出來時,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這人,好背祂的十字架。」 〔呂振中譯本〕「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拉夫這個人背着耶穌的十字架。」 〔新譯本〕「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強迫他背耶穌的十字架。」 〔現代譯本〕「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強迫他背耶穌的十字架。」 〔當代譯本〕「在出城的時候,他們抓住一個叫西門的古利奈人,強迫他代耶穌背十字架。」 〔朱寶惠譯本〕「出城的時候,他們碰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強拉他去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文理本〕「眾出、遇一古利奈人西門、強之偕往、負耶穌之十架、」 〔新漢語譯本〕「他們出去的時候,遇到一個古利奈(古利奈是非洲北部省份的重要城鎮,是早期希臘的殖民地。)人,名叫西門,就強迫(強迫:羅馬官兵可以隨時徵召路人作腳夫。)他背上耶穌的十字架。」 〔思高譯本〕「他們出來時,遇見一個基勒乃人,名叫西滿,就強迫他背耶穌的十字架。」 〔牧靈譯本〕「剛出來,他們遇見一個基勒乃人,名叫西滿,於是強迫他背耶穌的十字架。」 【太二十七33】 〔和合本〕「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地』。」 〔李廣譯本〕「就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就是那稱為『髑髏地』的。」 〔呂振中譯本〕「到了一個地方叫各各他,就是那叫做頭蓋骨的地方,」 〔新譯本〕「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就是“髑髏地”的意思,」 〔現代譯本〕「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岡』。」 〔當代譯本〕「來到各各他(意思是“骷髏頭之地”),」 〔朱寶惠譯本〕「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地。」 〔文理本〕「至一地、名各各他、即髑髏處也、」 〔新漢語譯本〕「到了一個地方,叫做各各他,就是“髑髏地”,」 〔思高譯本〕「到了一個名哥耳哥達的地方,即稱為『髑髏』的地方,」 〔牧靈譯本〕「不久到了哥耳哥達,也就是骷髏地之意。」 【太二十七34】 〔和合本〕「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 〔李廣譯本〕「他們拿苦膽調和的酒,給祂喝。祂嘗了,就不肯喝。」 〔呂振中譯本〕「他們把用苦膽他們把用苦膽攙雜的酒給耶穌喝;耶穌嘗了嘗,不願意喝。」 〔新譯本〕「他們把苦膽調和的酒給他喝,他嘗了卻不肯喝。」 〔現代譯本〕「他們拿了攙着苦膽的酒給耶穌喝;耶穌嘗了,卻不肯喝。」 〔當代譯本〕「士兵給了耶穌一杯混和了苦膽汁的酒;祂嘗了一口,就不肯喝。」 〔朱寶惠譯本〕「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 〔文理本〕「以酒和膽飲之、耶穌嘗而不飲、」 〔新漢語譯本〕「他們把混了苦藥(苦藥:馬可福音作“沒藥”,沒藥味苦,而這裏“苦藥”的原文,無論在希伯來文或希臘文均可指多種味苦或有毒的物質,兩者沒有衝突。馬可指的是實際的物質,而馬太要強調的是它的苦味,所以不宜譯作“苦膽”。)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不肯喝。」 〔思高譯本〕「他們就拿苦艾調和的酒給衪喝; 衪只嘗了嘗,卻不願意喝。」 〔牧靈譯本〕「他們拿了苦膽汁調製的酒給耶穌喝。耶穌嘗了嘗,但不願喝。」 【太二十七35】 〔和合本〕「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李廣譯本〕「他們既將祂釘了十字架,就拈鬮分祂的衣服,」 〔呂振中譯本〕「他們既把他釘了十字架,就拈鬮分他的衣裳;」 〔新譯本〕「士兵把他釘了十字架,就抽籤分他的衣服,」 〔現代譯本〕「於是,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抽籤分了他的衣服,」 〔當代譯本〕「他們就把祂釘在十字架上,而且還抽籤分了祂的衣服。」 〔朱寶惠譯本〕「他們把他釘了十字架;又拈鬮分他的衣服,」 〔文理本〕「既釘之十架、鬮分其衣、」 〔新漢語譯本〕「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然後抽籤分了他的衣服,」 〔思高譯本〕「他們把衪釘在十字架上以後,就拈鬮分了衪的衣服;」 〔牧靈譯本〕「在那裡他們把耶穌釘了十字架,又抓鬮分了他的衣服,」 【太二十七36】 〔和合本〕「又坐在那裏看守他。」 〔李廣譯本〕「又坐在那裡看守祂。」 〔呂振中譯本〕「坐在那裏看守他。」 〔新譯本〕「然後坐在那裡看守他。」 〔現代譯本〕「然後坐在那裏看守他。」 〔當代譯本〕「然後,就坐在附近看守著。」 〔朱寶惠譯本〕「並且坐在那裡看守他。」 〔文理本〕「坐而守之、」 〔新漢語譯本〕「坐在那裏看守著他。」 〔思高譯本〕「然後坐在那看守衪。」 〔牧靈譯本〕「然後就坐在那裡看守著他。」 【太二十七37】 〔和合本〕「在他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李廣譯本〕「並在祂的頭以上,安了祂的罪狀牌,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呂振中譯本〕「在他的頭以上、他們安了他的罪狀,寫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新譯本〕「他們在耶穌的頭以上,釘了一塊牌子,寫著他的罪狀:“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現代譯本〕「他們在他頭上安着一面罪狀牌,牌上寫着:『猶太人的王耶穌。』」 〔當代譯本〕「在祂頭頂掛著一個寫上罪狀的牌子,上面寫著:“猶太人的王耶穌。”」 〔朱寶惠譯本〕「在他的頭以上,安一個標子,寫他的罪狀,說:『此人是猶太王耶穌。』」 〔文理本〕「置標於首、書曰、猶太人之王耶穌、」 〔新漢語譯本〕「他們在他的頭頂上方,安放了他的罪狀牌,寫著:“這是耶穌,猶太人的王。”(這是耶穌,猶太人的王或譯作“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 〔思高譯本〕「在衪的頭上安放了衪的罪狀牌,寫著說:『這是耶穌,猶太人的君王。』」 〔牧靈譯本〕「在耶穌的頭上,有塊寫著他罪狀的牌子:“這是耶穌,猶太人的王!”」 【太二十七38】 〔和合本〕「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李廣譯本〕「當時,有兩個強盜,和祂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而一個在左邊。」 〔呂振中譯本〕「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新譯本〕「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一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一個在左。」 〔現代譯本〕「他們又把兩個兇犯同釘在十字架上,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 〔當代譯本〕「他們又把兩個強盜,分別釘在祂旁邊的兩個十字架上。」 〔朱寶惠譯本〕「同時又把兩個強盜,釘在他的左右兩邊。」 〔文理本〕「有二盜同釘十架、一左一右、」 〔新漢語譯本〕「那時,和耶穌一起被釘十字架的,還有兩個強盜,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左邊。」 〔思高譯本〕「當時與衪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還有兩個強盜: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牧靈譯本〕「跟他同時被釘的,還有兩個強盜;一個在右,一個在左。」 【太二十七39】 〔和合本〕「從那裏經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 〔李廣譯本〕「但那經過的,譏誚祂,搖著他們的源,且說:」 〔呂振中譯本〕「經過的人毀謗他,搖着頭,」 〔新譯本〕「過路的人嘲笑他,搖著頭說:」 〔現代譯本〕「從那裏經過的人侮辱耶穌,搖着頭,」 〔當代譯本〕「過路的人都侮辱祂,搖頭擺腦地說:」 〔朱寶惠譯本〕「那些路過的人,搖著頭,辱駡耶穌說:『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內重造起來的,現在救自己罷!」 〔文理本〕「過者誚之、搖首曰、」 〔新漢語譯本〕「那些路過的人辱罵(辱罵直譯作“褻瀆”。對這班過路人來說,他們只是在侮辱一個釘在十字架上的死囚。不過,對作者和基督徒讀者來說,這班人確是在褻瀆。)他,搖著頭,」 〔思高譯本〕「路過的人都搖頭辱罵衪說:」 〔牧靈譯本〕「過路的人羞辱他,他們搖頭說:」 【太二十七40】 〔和合本〕「『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李廣譯本〕「『你這拆毀殿、三日之內又建造起來的,救你自己吧!你既是神的兒子,就從這十字架下來吧!』」 〔呂振中譯本〕「說:『你這拆毀殿堂、三天以內建造起來的、救你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新譯本〕「“你這個想拆毀聖所,三日之內又把它建造起來的,救救自己吧!如果你是 神的兒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現代譯本〕「說:『你這想拆毀聖殿、三天內把它重建起來的!你若是神的兒子,救救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當代譯本〕「“哈!你這自誇能把聖殿拆毀;又在三天內重建的人!為甚麼不先救自己?你如果真是神的兒子,就跳下來呀!”」 〔朱寶惠譯本〕「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阿!』」 〔文理本〕「爾毀殿、三日複建之、可自救也、爾若神子、則自十架下矣、」 〔新漢語譯本〕「說:“你這個要拆毀聖殿、在三天內再把它建造起來的,救救你自己呀!你既然是 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思高譯本〕「『你這拆毀聖殿而三日內重建起來的,救你自己吧! 如果你是天主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牧靈譯本〕「“你這拆毀聖殿,三天內再重建的人!你若是天主的兒子,救救你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太二十七41】 〔和合本〕「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也是這樣戲弄他,說:」 〔李廣譯本〕「祭司長與文士並長老們,也這樣戲弄祂,說:」 〔呂振中譯本〕「祭司長同經學士和長老也都這樣戲弄着說:」 〔新譯本〕「祭司長、經學家和長老也同樣譏笑他,說:」 〔現代譯本〕「祭司長、經學教師,和長老也同樣地譏笑他,說:」 〔當代譯本〕「祭司長文士和猶太長老們也譏笑祂說:」 〔朱寶惠譯本〕「大祭司文士並長老,也都是這樣戲笑他,說:」 〔文理本〕「祭司諸長、士子、長老、亦如是戲之曰、」 〔新漢語譯本〕「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律法教師和長老也同樣譏笑(譏笑:原文此詞應作言語上的譏笑解。太27:41同。)他,說:」 〔思高譯本〕「司祭長和經師與長老們也同樣戲弄說:」 〔牧靈譯本〕「司祭長們也同樣嘲笑他,經師和長老們也都說:」 【太二十七42】 〔和合本〕「『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李廣譯本〕「「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從這十字架下來,我們就信靠他。」 〔呂振中譯本〕「『別人他救了;自己呢、他不能救!〔或譯:不能救麼?〕他是以色列王;如今讓他從十字架上下來吧!我們就信他。」 〔新譯本〕「“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如果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現代譯本〕「『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他不是以色列的王嗎?要是他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當代譯本〕「“祂能救別人,卻救不了自己!如果祂真是以色列的王,就應該從十字架上跳下來,我們就相信祂。」 〔朱寶惠譯本〕「你救過別的人;卻不能救自己,他無非是以色列的王阿!現在能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相信啦!」 〔文理本〕「彼救他人、不能自救也、彼為以色列王、今自十架而下、我則信之、」 〔新漢語譯本〕「“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他既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我們就相信他了。」 〔思高譯本〕「『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他既是以色列君王:如今從十架上下來吧! 我們就信他。」 〔牧靈譯本〕「“他能救別人,卻救不了自己!如果他真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就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太二十七43】 〔和合本〕「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 〔李廣譯本〕「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若救他;因他曾說:「我就是神的兒子。」』」 〔呂振中譯本〕「他倚靠神;神若要他,讓神如今援救他吧!因為他曾經說:「我是神的兒子。」』」 〔新譯本〕「他信靠 神;如果 神喜悅他,就讓 神現在救他吧,因為他說自己是 神的兒子。”」 〔現代譯本〕「他信靠神,自稱為神的兒子;好吧,現在讓我們看看神要不要來救他!』」 〔當代譯本〕「祂說自己信靠神,又自稱是神的兒子。好呀!如果神喜悅祂的話,就讓神來救祂吧!”」 〔朱寶惠譯本〕「他倚靠神,神若承認,現在可以來救他:因為他自稱是神的兒子。」 〔文理本〕「彼恃神、神果悅之、今可拯之、蓋彼曰、我乃神子也、」 〔新漢語譯本〕「他信靠 神嘛,如果 神喜歡他,就讓 神現在來救他吧,因為他曾說‘我是 神的兒子’。”」 〔思高譯本〕「他信賴天主,天主如喜歡他,如今就該救他,因為他說過:我是天主子。』」 〔牧靈譯本〕「他信賴天主,如果天主喜歡他,讓天主現在來救他吧!他不是自稱:我是天主子嗎?”」 【太二十七44】 〔和合本〕「那和他同釘的強盜也是這樣地譏誚他。」 〔李廣譯本〕「連那和祂同釘的強盜,也這樣譏誚祂。」 〔呂振中譯本〕「連跟他同釘十字架的強盜們也一樣地辱罵他。」 〔新譯本〕「和他一同釘十字架的強盜也都這樣侮辱他。」 〔現代譯本〕「連跟他同釘的兇犯也同樣辱罵他。」 〔當代譯本〕「甚至跟祂一齊釘十字架的強盜,也同樣地辱罵祂。」 〔朱寶惠譯本〕「那同釘的強盜,也是這樣糟踏他。」 〔文理本〕「同釘之盜、亦如是詬之、」 〔新漢語譯本〕「那些和他一同被釘十字架的強盜,也是這樣奚落(奚落或譯作“責罵”。)他。」 〔思高譯本〕「同衪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強盜,也這樣譏誚衪。」 〔牧靈譯本〕「連與他同時被釘的強盜也嘲笑他。」 【太二十七45】 〔和合本〕「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李廣譯本〕「從正午到第九時辰(下午三時),遍地卻都變黑暗了。」 〔呂振中譯本〕「從中午十二點〔希臘文:第六時辰〕起,那地方都佈滿了黑暗,直到下午三點〔希臘文:第九時辰〕。」 〔新譯本〕「從正午到下午三點鐘,遍地都黑暗了。」 〔現代譯本〕「中午的時候,黑暗籠罩大地,約有三小時之久。」 〔當代譯本〕「從正午開始,一直到下午三點鐘,黑暗籠罩著大地。」 〔朱寶惠譯本〕「從正午到三點鐘,遍地都黑暗了。」 〔文理本〕「自午正至申初、遍地晦冥、」 〔新漢語譯本〕「從第六時(第六時即正午12時。)起,黑暗籠罩了整個大地,直到第九時(第九時即下午3時。)。」 〔思高譯本〕「從第六時辰起,直到第九時辰,遍地都黑暗了。」 〔牧靈譯本〕「從正午起,有三個小時之久,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昏暗中。」 【太二十七46】 〔和合本〕「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李廣譯本〕「約在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呂振中譯本〕「約在下午三點的時候,耶穌大聲高呼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你為甚麼撇棄我?』」 〔新譯本〕「大約三點鐘,耶穌大聲呼叫:“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 神,我的 神,你為甚麼離棄我?”」 〔現代譯本〕「到了下午三點鐘左右,耶穌大聲呼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神,我的神,你為甚麼離棄我?』」 〔當代譯本〕「大約在三點鐘的時候,耶穌高聲地喊:“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朱寶惠譯本〕「在那時,耶穌大聲喊叫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文理本〕「約申初、耶穌大聲呼曰、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即言我神、我神、何遺我也、」 〔新漢語譯本〕「第九時左右,耶穌大聲喊叫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 〔思高譯本〕「約莫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喊說:『厄里,厄里,肋瑪撒巴黑塔尼!』就是說:『我的天主,
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 〔牧靈譯本〕「大約在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呼喚:“厄裡,厄裡,肋瑪撒巴黑塔尼?”意思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我?”」 【太二十七47】 〔和合本〕「站在那裏的人,有的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 〔李廣譯本〕「但那站在那裡的,有人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 〔呂振中譯本〕「在那裏站着的人有的聽見了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 〔新譯本〕「有幾個站在那裡的人,聽見了就說:“這個人在呼叫以利亞呢。”」 〔現代譯本〕「旁邊站着的人,有些聽見了,說:『他在呼喚以利亞呢!』」 〔當代譯本〕「站在旁邊的人聽見就說:“聽呀!祂在呼叫先知以利亞!”」 〔朱寶惠譯本〕「站在那裡的。有人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罷?』」 〔文理本〕「旁立者有人聞之曰、彼呼以利亞也、」 〔新漢語譯本〕「站在那裏的人,有些聽見了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因以利亞並沒有死去,而是乘旋風升天(王下2:11),所以有猶太人認為他會降臨來幫助受欺壓的義人。)」 〔思高譯本〕「站在那裏的人中,有幾個聽見了就說:『這人呼喚厄里亞呢!』」 〔牧靈譯本〕「在場的人中,有幾個聽到這話,就說:“這個人在呼求厄裡亞呢!”」 【太二十七48】 〔和合本〕「內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 〔李廣譯本〕「內中有一個隨即跑去,又拿海絨蘸滿了醋,並綁在蘆葦上,給祂喝。」 〔呂振中譯本〕「其中有一個人即刻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酸酒,綁在葦子上,給他喝;」 〔新譯本〕「有一個人馬上跑去拿海綿蘸滿了酸酒,用蘆葦遞給他喝。」 〔現代譯本〕「其中有一個人立刻跑過去,拿一塊海綿,浸在酸酒裏,然後綁在藤條上,要讓他喝。」 〔當代譯本〕「有一個人連忙跑去拿了一塊海綿,蘸滿了酸酒,夾在葦稈上送到祂嘴邊。」 〔朱寶惠譯本〕「其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安在杆子頭上,送給他喝。」 〔文理本〕「其中一人疾趨、取海絨漬醯、束葦以飲之、」 〔新漢語譯本〕「其中一個人立刻跑去拿來一塊海綿,蘸滿了醋(醋或譯作“酸酒”。),綁在蘆葦上遞給耶穌喝。」 〔思高譯本〕「他們中遂有一個立刻跑去,拿了海綿,浸滿醋,綁在蘆葦上,遞給衪喝。」 〔牧靈譯本〕「其中一人趕緊跑去找了一塊海綿,沾了醋,綁在蘆葦杆上,送給耶穌喝。」 【太二十七49】 〔和合本〕「其餘的人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救他不來。』」 〔李廣譯本〕「但那其餘的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救他。』」 〔呂振中譯本〕「其餘的人卻說:『算了罷,看以利亞來救他不。』〔有古卷加:另有一個人拿着槍,扎他的肋旁,就有水和血流出來了。參約十九章卅四節〕」 〔新譯本〕「但其他的人說:“等一等,我們看看以利亞來不來救他。”」 〔現代譯本〕「其他的人說:『等着,我們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救他!』」 〔當代譯本〕「但另一些人卻說:“別動祂!讓我們看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救祂。”」 〔朱寶惠譯本〕「傍邊的人說:「等一等;看以利亞來不來救他。」 〔文理本〕「或曰、姑聽之、試觀以利亞來救之否、」 〔新漢語譯本〕「其餘的人卻說:“等一等,讓我們看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救他。”」 〔思高譯本〕「其餘的卻說:『等一等,我們看,是否厄里亞來救他!』」 〔牧靈譯本〕「但其餘的人卻說:“等等!讓我們看看厄裡亞會不會來救他。”」 【太二十七50】 〔和合本〕「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李廣譯本〕「但耶穌再大聲喊叫,靈就離開了。」 〔呂振中譯本〕「耶穌又大聲喊叫,就把靈交放了。」 〔新譯本〕「耶穌再大聲呼叫,氣就斷了。」 〔現代譯本〕「耶穌又大喊一聲,就斷了氣。」 〔當代譯本〕「耶穌又大喊了一聲,就斷了氣。」 〔朱寶惠譯本〕「耶穌又大聲喊叫,就把靈魂交去了。」 〔文理本〕「耶穌複大聲而呼、氣遂絕、」 〔新漢語譯本〕「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氣就斷了或譯作“就交出了靈魂”。)」 〔思高譯本〕「耶穌又大喊一聲,遂交付了靈魂。」 〔牧靈譯本〕「接著耶穌又大喊了一聲,就斷了氣。」 【太二十七51】 〔和合本〕「忽然,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李廣譯本〕「並且,看哪!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呂振中譯本〕「忽然殿堂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段。地震動,磐石裂開;」 〔新譯本〕「忽然,聖所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地面震動,石頭崩裂;」 〔現代譯本〕「這時候,懸掛在聖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大地震動,巖石崩裂,」 〔當代譯本〕「忽然,聖殿裡的幔幕,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只見地動山搖,巖石崩飛,」 〔朱寶惠譯本〕「不料聖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地大震動;磐石崩裂;」 〔文理本〕「殿幔自上至下裂為二、地震、盤裂、」 〔新漢語譯本〕「看啊,聖殿裏的幔帳(幔帳用於分隔聖所與至聖所。)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大地震動,(大地震動:有記載指西元33年耶路撒冷曾發生地震,使聖殿破損。猶太法典《他勒目》有記載聖殿被毀前40年,聖所的門曾自己打開。)岩石崩裂,」 〔思高譯本〕「看,聖所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大地震動,岩石崩裂,」 〔牧靈譯本〕「突然地,聖殿的帳幔從上至下,裂成兩半。大地搖動,飛沙走石。」 【太二十七52】 〔和合本〕「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 〔李廣譯本〕「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 〔呂振中譯本〕「墳墓也開了;長眠着的聖徒的身體、有許多得甦活起來的;」 〔新譯本〕「而且墳墓開了,許多睡了的聖徒的身體也復活了,」 〔現代譯本〕「墳墓也被震開了,許多已經死了的聖徒都復活起來。」 〔當代譯本〕「墳墓也震開了,很多已死去的聖徒都復活過來。」 〔朱寶惠譯本〕「墳墓開了;有許多聖徒已睡了的身體,從墳墓裡出來。」 〔文理本〕「墓啟、既逝之聖、其身多有複起者、」 〔新漢語譯本〕「墳墓也開了,有許多已睡了的聖徒的身體也復活了。」 〔思高譯本〕「墳墓自開,許多長眠的聖者的身體復活了。」 〔牧靈譯本〕「墳墓大開,許多已安息的聖人復活了。」 【太二十七53】 〔和合本〕「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裏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李廣譯本〕「到祂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裡出來,進了聖城,且向許多人顯現。」 〔呂振中譯本〕「在耶穌活起來以後,他們從墳墓裏出來,進了聖城,還顯給許多人看見呢。」 〔新譯本〕「從墳墓裡出來;到了耶穌復活之後,他們進到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現代譯本〕「他們離開了墳墓,在耶穌復活以後進聖城;在那裏有許多人看見了他們。」 〔當代譯本〕「在耶穌復活後,他們離開墓地,進耶路撒冷城向許多人顯現。」 〔朱寶惠譯本〕「到耶穌復活以後,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文理本〕「迨耶穌複生後、出墓入聖京、見於多人、」 〔新漢語譯本〕「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出來,進入聖城,向很多人顯現。」 〔思高譯本〕「在耶穌復活後,他們由墳墓出來,進入聖城,發顯給許多人。」 〔牧靈譯本〕「那些在耶穌復活後,從墳墓出來的人,進入聖城,顯現給許多人。」 【太二十七54】 〔和合本〕「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 〔李廣譯本〕「但百夫長和那與他一同看守耶穌的,看見地震,並所發生的事,就極其敬畏,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 〔呂振中譯本〕「百夫長和同他看守耶穌的人見地震和所經過的事,就起了極大敬畏的心,說:『真是神的兒子〔或譯:真是個神子〕阿這個人!』」 〔新譯本〕「百夫長和跟他一起看守耶穌的士兵,看見了地震和所發生的事情,就十分懼怕,說:“這個人真是 神的兒子。”」 〔現代譯本〕「看守耶穌的軍官和兵士看見了地震和所發生的一切事,都非常害怕,說:『他真的是神的兒子!』」 〔當代譯本〕「守衛著耶穌的長官和士兵,親眼看見地震和這麼多不尋常的事,都很害怕,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啊!」 〔朱寶惠譯本〕「百夫長同兵丁在那裡看守耶穌,看見地震,並所發生的些事,就很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 〔文理本〕「百夫長及同守耶穌者、見地震與所曆之事、懼甚、曰、此誠神子也、」 〔新漢語譯本〕「百夫長和那些跟他一起看守耶穌的士兵,看到地震和所發生的事,都非常害怕,說:“這人真是 神的兒子!”」 〔思高譯本〕「百夫長和同衪一起看守耶穌的人,一見地動和所發生的事,就非常害怕說:『這人真是天主子。」 〔牧靈譯本〕「看守耶穌的警衛隊長和其他警衛,看到了地震和所發生的一切景象,十分害怕,他們說:“這人真是天主子!”」 【太二十七55】 〔和合本〕「有好些婦女在那裏,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
〔李廣譯本〕「還有好些婦女在那裡,從遠處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祂的。」 〔呂振中譯本〕「有許多婦女在那裏,從遠處觀看着:她們是從加利利跟着耶穌來服事他的。」 〔新譯本〕「有許多婦女在那裡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開始跟隨耶穌服事他的。」 〔現代譯本〕「那裏還有好些婦女從遠處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着耶穌來服事他的。」 〔當代譯本〕「有好些婦女,遠遠地望著,她們都是從加利利一直跟隨和服事耶穌的。」 〔朱寶惠譯本〕「也有許多婦女,在那裡遠望;他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 〔文理本〕「有多婦自加利利從耶穌、而供事之者、在彼遠觀、」 〔新漢語譯本〕「有許多婦女在那裏,從遠處觀看;她們在加利利就開始跟隨耶穌,服侍他。」 〔思高譯本〕「有許多婦女在那裏從遠處觀望,她們從加利肋亞就跟隨了耶穌為服事衪。」 〔牧靈譯本〕「當時還有好些婦女,遠遠地站著觀望了這一切,她們是從加里利跟隨耶穌,來服侍他的。」 【太二十七56】 〔和合本〕「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 〔李廣譯本〕「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和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 〔呂振中譯本〕「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瑟的母親馬利亞,和西庇太倆兒子的母親。」 〔新譯本〕「她們中間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以及西庇太的兒子的母親。」 〔現代譯本〕「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瑟的母親馬利亞,和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 〔當代譯本〕「其中有抹大拉鎮的馬利亞,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和西庇太的妻子。」 〔朱寶惠譯本〕「其中有抹大拉的瑪利亞,同雅各和約西的母親瑪利亞,並西庇太的妻子。」 〔文理本〕「中有抹大拉之馬利亞、雅各約西之母馬利亞、及西庇太二子之母、」 〔新漢語譯本〕「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瑟(約瑟:馬可記載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但馬太在這裏是用“約瑟”。)的母親馬利亞,以及西庇太兩個兒子(兩個兒子直譯作“兒子們”。)的母親。」 〔思高譯本〕「其中有瑪利亞瑪達肋納,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瑪利亞與載伯德兒子的母親。」 〔牧靈譯本〕「其中有一個叫瑪利亞瑪大肋納,還有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瑪利亞和載伯德兒子們的母親。」 【太二十七57】 〔和合本〕「到了晚上,有一個財主,名叫約瑟,是亞利馬太來的,他也是耶穌的門徒。」 〔李廣譯本〕「到了晚上,一個財主,名叫約瑟,從亞利馬太來,他自己也是耶穌的門徒。」 〔呂振中譯本〕「到了傍晚,來了一個有錢的亞利馬太人、名民約瑟;他也是做門徒歸耶穌的。」 〔新譯本〕「到了晚上,有一個亞利馬太的富翁來到,他名叫約瑟,是耶穌的門徒。」 〔現代譯本〕「傍晚的時候,有一個亞利馬太的財主來了;他名叫約瑟,也是耶穌的門徒。」 〔當代譯本〕「天黑時,耶穌的一個門徒(亞利馬太地方的富翁約瑟),」 〔朱寶惠譯本〕「到了晚上,來了一位財主,名叫約瑟,是亞利馬太;人也是耶穌的門徒。」 〔文理本〕「既暮、有富人約瑟者、來自亞利馬太、亦耶穌之徒也、」 〔新漢語譯本〕「傍晚,(原文傍晚一詞可指下午較後接近黃昏時分至黃昏過後天色剛黑的一段時間,參14:15註。猶太律法規定被處死的犯人必須在天黑前埋葬(申21:22-23),加上當天是安息日前一天(見62節)。黃昏開始就是安息日,不能再處理屍體(參約19:42),所以此詞譯作“晚上”或“天黑時”都不妥當。)有一個亞利馬太的財主來了,他名叫約瑟,也是耶穌的門徒。」 〔思高譯本〕「到了傍晚,來了一個阿黎瑪特雅的富人,名叫若瑟,他也是耶穌的門徒。」 〔牧靈譯本〕「到了晚上,來了一個亞利馬太名叫若瑟的有錢人,也是耶穌的門徒。」 【太二十七58】 〔和合本〕「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給他。」 〔李廣譯本〕「這個人到彼拉多跟前,求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給他。」 〔呂振中譯本〕「這個人上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發命令交給他。」 〔新譯本〕「這個人去見彼拉多,請求領取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給他。」 〔現代譯本〕「他去見彼拉多,要求收殮耶穌的遺體;彼拉多就吩咐把耶穌的遺體交給他。」 〔當代譯本〕「走來謁見彼拉多,要求領取耶穌的遺體。彼拉多就下令把耶穌的遺體交給他。」 〔朱寶惠譯本〕「他去見彼拉多請求收領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交給他。」 〔文理本〕「謁彼拉多、求耶穌屍、彼拉多命予之、」 〔新漢語譯本〕「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遺體,彼拉多就命令人交給他。」 〔思高譯本〕「這人去見比拉多請求耶穌的遺體,比拉多就下令交給他。」 〔牧靈譯本〕「他向比拉多要求收殮耶穌的遺體。比拉多下令把耶穌的遺體交給他。」 【太二十七59】 〔和合本〕「約瑟取了身體,用乾淨細麻布裹好,」 〔李廣譯本〕「約瑟就取了身體,用乾淨細麻布裹好它,」 〔呂振中譯本〕「約瑟取了身體,用潔淨的細麻布裹好了,」 〔新譯本〕「約瑟領了耶穌的身體,用乾淨的細麻布裹好,」 〔現代譯本〕「約瑟把遺體領了去,用乾淨的麻紗把它包裹起來,」 〔當代譯本〕「約瑟領了遺體,就用新的細麻布裹好,」 〔朱寶惠譯本〕「約瑟收領了耶穌的身體,就用乾淨細麻布裡好,」 〔文理本〕「約瑟取屍、裹以潔枲布、」 〔新漢語譯本〕「約瑟領到了遺體,用乾淨的細麻布裹好,」 〔思高譯本〕「若瑟領了耶穌的遺體, 就用潔白的殮布將衪包好,」 〔牧靈譯本〕「若瑟領了去。用乾淨的殮布包裹好,」 【太二十七60】 〔和合本〕「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裏,就是他鑿在磐石裏的。他又把大石頭滾到墓門口,就去了。」 〔李廣譯本〕「並安放它在自己的新墳裡,就是他鑿在磐石裡的。又將大石頭滾到墓門口,就去了。」 〔呂振中譯本〕「安放在他自己的新墳墓裏,就是他在磐石裏鑿成的;又把一塊大石頭輥到墳墓門口,纔走。」 〔新譯本〕「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裡,就是在磐石裡鑿出來的。他輥了一塊大石頭來擋住墓門,然後才離開。」 〔現代譯本〕「安放在他自己的墓穴裏;這墓穴是他最近才從巖石鑿成的。他又把一塊大石頭滾過來,堵住墓門,然後離開。」 〔當代譯本〕「安葬在為自己鑿成的新墓穴裡,然後把墳墓的入口用一塊大石封閉。」 〔朱寶惠譯本〕「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裡,這墳墓是鑿在磐石裡的:並且輥一塊大石頭塞住墓門,才走了。」 〔文理本〕「置諸己之新墓、鑿於盤者、轉大石於墓門而去、」 〔新漢語譯本〕「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裏;這墳墓是他在岩石中鑿出來的。他又滾來一塊大石頭,堵住墳墓門口,然後才離去。」 〔思高譯本〕「安放在為自己於岩石間所鑿的新墓穴內;並把一塊大石頭滾到墓口,就走了。」 〔牧靈譯本〕「放在岩洞中一個為自己新鑿的墓穴裡。他又滾放一塊巨石到洞口,然後才離去。」 【太二十七61】 〔和合本〕「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在那裏,對著墳墓坐著。」 〔李廣譯本〕「但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在那裡,對著墳墓坐著。」 〔呂振中譯本〕「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另一個馬利亞在那裏,對着墓坐着。」 〔新譯本〕「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都在那裡,對著墳墓坐著。」 〔現代譯本〕「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面對着墳墓坐着,守在那裏。」 〔當代譯本〕「抹大拉鎮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卻坐在墳墓的對面看守著。」 〔朱寶惠譯本〕「仍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另一位馬利亞在那裡,面對墳墓坐著。」 〔文理本〕「有抹大拉之馬利亞、及他馬利亞、對塋而坐、」 〔新漢語譯本〕「當時,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都在那裏,坐在墳墓的對面。」 〔思高譯本〕「在那裏還有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外一個瑪利亞,對著墳墓坐著。」 〔牧靈譯本〕「當時,有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位也叫瑪利亞的,還在墳墓對面坐著。」 【太二十七62】 〔和合本〕「次日,就是預備日的第二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來見彼拉多,說:」 〔李廣譯本〕「及至次日,就是預備日之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到彼拉多跟前說:」 〔呂振中譯本〕「第二天、就是豫備日、日落以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去見彼拉多」 〔新譯本〕「第二天,就是過了“預備日”的那一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去見彼拉多,說:」 〔現代譯本〕「第二天,就是預備日的後一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一起去見彼拉多,說:」 〔當代譯本〕「第二天,就是逾越節預備日的第二日,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一起來見彼拉多,對他說:」 〔朱寶惠譯本〕「次日,就是預備日的第二天,大祭司和法利賽人聚會,去見彼拉多說:」 〔文理本〕「翌日、即備節之次日、祭司諸長與法利賽人集、謁彼拉多曰、」 〔新漢語譯本〕「第二天,就是預備日(預備日是當時的專有名詞,指安息日前一天(約等於今日的星期五),因為在這一日猶太人要做完安息日不准做的事,預備過安息日(見可15:42-43)。換句話說,這裏所說的“第二天”正是安息日(即“安息日前夕”之後的一天)。)之後的那天,祭司長(祭司長或譯作“當權的祭司”,參2:4註。)和法利賽人到彼拉多那裏聚集,」 〔思高譯本〕「第二天, 即預備日以後的那天, 司祭長和法利塞人同來見比拉多說:」 〔牧靈譯本〕「第二天,也就是過了預備日的次日,司祭長和法利塞人一起來找比拉多。」 【太二十七63】 〔和合本〕「『大人,我們記得那誘惑人的還活著的時候曾說:“三日後我要復活。”」 〔李廣譯本〕「『大人(原文作主),我們記得,因為那誘惑人的還活著時,曾說: “三日後我要復活。”」 〔呂振中譯本〕「說:『大人〔希臘文:主〕,我們記得那迷惑人者還活着的時候曾經說過:「三天以後我要活起來」。」 〔新譯本〕「“大人,我們想起那個騙子,生前說過:‘三天之後,我要復活。’」 〔現代譯本〕「『大人,我們記得那個騙子還活着的時候曾經說過:『三天後我要復活。』」 〔當代譯本〕「“總督大人,我們想起那個騙子以前說過:‘三日後,我必復活。’」 〔朱寶惠譯本〕「大人!我們記得那迷惑人的,還在的時候,會說:『過了三日,我要復活。』」 〔文理本〕「大人、我儕憶彼惑人者、生時嘗曰、三日後、我將複起、」 〔新漢語譯本〕「說:“大人,我們記得那騙子活著的時候曾說:‘三天之後,我要復活。’」 〔思高譯本〕「『大人,我們記得那個騙子活著的時候曾說過:三天以後我要復活。」 〔牧靈譯本〕「他們說:“大人,我們還記得那個騙子生前曾說:‘我將在第三日復活。’」 【太二十七64】 〔和合本〕「因此,請吩咐人將墳墓把守妥當,直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門徒來,把他偷了去,就告訴百姓說:“他從死裏復活了。”這樣,那後來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 〔李廣譯本〕「因此,請吩咐人,將墳墓把守妥當,直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門徒來,把他偷去,就告訴百姓:“他從死人中復活了。”這樣,那後來的迷惑,比那先前的更厲害了!』」 〔呂振中譯本〕「所以請發命令將墓把守妥當、直到第三天。恐怕他門徒來了,把他偷去,卻告訴人民說:「他從死人中活了起來」;這樣,那末後的迷惑就比先前的更厲害了。』」 〔新譯本〕「所以請你下令把墳墓嚴密看守,直到第三天,免得他的門徒來把他偷去,然後對民眾說:‘他從死人中復活了。’這樣,日後的騙局比起初的就更大了。”」 〔現代譯本〕「所以,請你下令嚴密守護墳墓,一直到第三天,他的門徒就不能把他偷走,然後去告訴人家:『他從死裏復活了。』這樣的謊言要比先前的更糟!』」 〔當代譯本〕「所以請你下令嚴密守衛墳墓三天,以防他的門徒暗中偷走祂的屍體,而對人造謠,說祂已經復活。因為這種謠言會比祂未死的時候所說的更難對付了!”」 〔朱寶惠譯本〕「所以請派人看守墳墓,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門徒來,把他偷出去,就告訴百姓說:他從死裡復活了。那後來的迷惑,就比以前更甚了。」 〔文理本〕「是以請命固守其塋三日、恐其徒竊之、而以自死而起告民、則後此之謬、較甚於先矣、」 〔新漢語譯本〕「所以,請你命令人嚴密看守那個墳墓,直到第三天,免得他的門徒來把他偷走,然後對民眾說:‘他從死人中復活了。’這樣的話,那後來的迷惑就比先前的更甚。”」 〔思高譯本〕「為此,請你下令,把守墳墓直到第三天;怕他的門徒來了,把他偷去,而對百姓說:他從死人中復活了。那最後的騙局就比先前的更壞了!』」 〔牧靈譯本〕「請下令派人看守這墳墓,直到第三天!別讓他的門徒們來把他偷走了,那樣他們便可對百姓說:他從死者中復活了。這樣的詭計可比頭一個更厲害呢。”」 【太二十七65】 〔和合本〕「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盡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 〔李廣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呢你們所知道的,把守妥當。』」 〔呂振中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領一排守衛隊〔或譯:他們有守衛隊〕去吧;儘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 〔新譯本〕「“你們帶著衛兵,盡你們所能的去嚴密看守吧。”」 〔現代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帶守衛去,盡你們所能,好好地把守墳墓!』」 〔當代譯本〕「彼拉多說:“用你們自己看守聖殿的衛士去守衛吧。”」 〔朱寶惠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有護兵,可以帶去,盡力看守穩當。』」 〔文理本〕「彼拉多曰、爾有守兵、往盡乃心、固守之、」 〔新漢語譯本〕「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有警衞,派去吧,盡你們所能,嚴密看守。”」 〔思高譯本〕「比拉多對他們說:『你們可得一隊衛兵;你們去,照你們所知道的,好好看守。 』」 〔牧靈譯本〕「比拉多回答道:“你們有衛兵,你們去辦吧,妥善地看守著!”」 【太二十七66】 〔和合本〕「他們就帶著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頭,將墳墓把守妥當。」 〔李廣譯本〕「他們卻帶著看守的兵去,封了石頭,將墳墓把守妥當。」 〔呂振中譯本〕「他們就去,將墓把守妥當,蓋印封着石頭,加上守衛隊。」 〔新譯本〕「他們就去把墓前的石封好,又派衛兵把守,嚴密地守住墳墓。
」 〔現代譯本〕「於是他們去了,在石頭上加封,封住墓口,留下守衛把守。」 〔當代譯本〕「他們退出總督衙門之後,馬上派人守住墓穴,又在墓口之上加上封條,嚴防偷屍。」 〔朱寶惠譯本〕「他們就安排護兵,封了石頭,把守著墳墓。」 〔文理本〕「遂往、封石設兵、固守其塋焉、」 〔新漢語譯本〕「他們就去,把石頭封了,又帶了警衞,嚴密看守墳墓。」 〔思高譯本〕「他們就去,在石上加了封條,派駐衛兵把守墳墓。」 〔牧靈譯本〕「他們去了,在石頭上加了封條,派兵緊緊地嚴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