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馬太福音第五章譯文對照

 

【太五1

  〔和合本〕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李廣譯本〕「既看見那群眾,祂就上了山坐下,祂的門徒到祂跟前來,」

  〔呂振中譯本〕「耶穌看見一群一群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上前來;」

  〔新譯本〕「耶穌看見群眾,就上了山;他坐下之後,門徒來到他跟前,2

  〔現代譯本〕「耶穌看見一大群人,就上山,坐下;他的門徒都環繞在他左右。」

  〔當代譯本〕「耶穌看見群眾愈來愈多,就上了山。剛坐下,門徒便走到祂跟前,」

  〔朱寶惠譯本〕「耶穌看見這許多的群眾,就上了山,及至坐下,他的門徒就進前來。」

  〔文理本〕「耶穌見眾、乃登山、既坐、門徒就焉、」

  〔新漢語譯本〕「耶穌看見這一大羣人(這一大羣人與上一章最後一節有一大羣人⋯⋯來跟隨耶穌互相呼應(原著本來是沒有分章的),指同一羣人。),就上了山(:原文的寫法不是指某一座山,而是泛指山區。)。他坐下來,門徒就來到他那裏,」

  〔思高譯本〕「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

  〔牧靈譯本〕「耶穌看見這麼多群眾跟隨著自己,就上了山。他坐下來,門徒們都圍到他跟前。」

 

【太五2

  〔和合本〕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李廣譯本〕「祂就開祂的口教導他們,說:」

  〔呂振中譯本〕「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新譯本〕「他就開口教訓他們:」

  〔現代譯本〕「他開始教導他們。」

  〔當代譯本〕「於是祂教導他們說:」

  〔朱寶惠譯本〕「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文理本〕「啟口訓之曰、」

  新漢語譯本「於是他開口教導他們說:」

  〔思高譯本〕「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牧靈譯本〕「他開口教導他們說:」

 

【太五3

  〔和合本〕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李廣譯本〕「『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諸天之國是他們的。」

  〔呂振中譯本〕「『心靈貧窮的人有福阿!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新譯本〕「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現代譯本〕「『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

  〔當代譯本〕自知靈性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

  〔朱寶惠譯本〕「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文理本〕「虛心者福矣、以天國為其有也、」

  〔新漢語譯本〕「“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正是(正是:整個段落(3-10節)的他們都是放在強調的位置,正是一詞就是要表達這種強調語氣。10同。) 他們的。」

  〔思高譯本〕「『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牧靈譯本〕「安貧樂道的人是有福的,天國是他們的」

 

【太五4

  〔和合本〕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李廣譯本〕「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呂振中譯本〕「哀慟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新譯本〕「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現代譯本〕「為罪惡悲傷的人多麼有福啊;神要安慰他們!」

  〔當代譯本〕「為自己的罪過悲哀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朱寶惠譯本〕「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安慰。」

  〔文理本〕「哀慟者福矣、以其將受慰也、」

  〔新漢語譯本〕「哀傷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思高譯本〕「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牧靈譯本〕「傷悲的人是有福的,他們會得受安慰。」

 

【太五5

  〔和合本〕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李廣譯本〕「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呂振中譯本〕「柔和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承受得地土。」

  〔新譯本〕「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現代譯本〕「謙和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承受神所應許的產業!」

  〔當代譯本〕「溫和謙讓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朱寶惠譯本〕「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世界。」

  〔文理本〕「溫柔者福矣、以其將承地也、」

  〔新漢語譯本〕「溫柔(溫柔溫柔的人要承受土地這觀念來自詩篇37:11。在希伯來文中,溫柔一詞跟貧窮是同義詞。貧窮強調對 神完全倚靠的態度,溫柔強調對人的態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思高譯本〕「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牧靈譯本〕「溫良的人是有福的,他們會承受福地。」

 

【太五6

  〔和合本〕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李廣譯本〕「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呂振中譯本〕「饑渴慕義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新譯本〕「愛慕公義如飢如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現代譯本〕「渴望實行神旨意的人多麼有福啊;神要充分地滿足他們!」

  〔當代譯本〕「慕義若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獲得滿足。」

  〔朱寶惠譯本〕「渴慕公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文理本〕「饑渴慕義者福矣、以其將得飽也、」

  〔新漢語譯本〕「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思高譯本〕「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牧靈譯本〕「饑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他們會如願以償。」

 

【太五7

  〔和合本〕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李廣譯本〕「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呂振中譯本〕「憐恤人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新譯本〕「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現代譯本〕「以仁慈待人的人多麼有福啊;神也要以仁慈待他們!」

  〔當代譯本〕「善心仁慈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神的憐憫。」

  〔朱寶惠譯本〕「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文理本〕「矜恤者福矣、以其將見矜恤也、」

  〔新漢語譯本〕「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思高譯本〕「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牧靈譯本〕「寬容慈悲的人是有福的,他們會得關懷。」

 

【太五8

  〔和合本〕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李廣譯本〕「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呂振中譯本〕「心裏潔淨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看得見神。」

  〔新譯本〕「內心清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 神。」

  〔現代譯本〕「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神!」

  〔當代譯本〕「心靈純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朱寶惠譯本〕「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文理本〕「清心者福矣、以其將見神也、」

  〔新漢語譯本〕「內心純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

  〔思高譯本〕「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牧靈譯本〕「心地純潔的人是有福的,他們能見天主。」

 

【太五9

  〔和合本〕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李廣譯本〕「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呂振中譯本〕「締造和平的人有福阿!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新譯本〕「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現代譯本〕「促進和平的人多麼有福啊;神要稱他們為兒女!」

  〔當代譯本〕「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女。」

  〔朱寶惠譯本〕「叫人和好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文理本〕「致和者福矣、以其將稱為神子也、」

  〔新漢語譯本〕「締造和好關係(和好關係或譯作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兒子或譯作兒女)

  〔思高譯本〕「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牧靈譯本〕「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他們堪稱為天主的兒女。」

 

【太五10

  〔和合本〕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李廣譯本〕「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諸天之國是他們的。」

  〔呂振中譯本〕「為着義受逼迫的人有福阿!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新譯本〕「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現代譯本〕「為了實行神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

  〔當代譯本〕「為義遭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

  〔朱寶惠譯本〕「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文理本〕「為義而見窘逐者福矣、以天國為其有也、」

  〔新漢語譯本〕「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正是他們的。”」

  〔思高譯本〕「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牧靈譯本〕「為了實行天主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天國是他們的。」

 

【太五11

  〔和合本〕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李廣譯本〕「每當你們為我被辱罵和逼迫,又被捏造各樣壞話反對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呂振中譯本〕「人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憑空虛造說出各樣壞話毀謗你們;為了我的緣故、你們是有福的。」

  〔新譯本〕「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現代譯本〕「當別人因為你們跟從我而侮辱、迫害你們,說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多麼有福啊。」

  〔當代譯本〕「如果你們為了我的緣故被人侮辱、虐待、中傷、毀謗,你們就有福了。」

  〔朱寶惠譯本〕「人若為我辱駡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的壞話,陷害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文理本〕「人為我而詬爾、窘爾、妄以諸惡誣爾、則爾福矣、」

  〔新漢語譯本〕「“人為我的緣故責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種壞話毀謗你們,(捏造⋯⋯你們:有古抄本作說各種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思高譯本〕「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牧靈譯本〕「別人若因著你們跟從我,而侮辱你們、迫害你們、說種種惡言誹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太五12

  〔和合本〕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李廣譯本〕應當喜樂和歡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因你們以前的那些先知,也照樣受逼迫。』」

  〔呂振中譯本〕「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很大;因為你們以前的神言人、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新譯本〕「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

  〔現代譯本〕「你們要歡喜快樂,因為在天上將有豐富的獎賞為你們保存着;從前的先知也同樣受過人的迫害。』」

  〔當代譯本〕「你們應該慶幸歡喜,因為你們將來在天上必會得到大的獎賞。別忘記,從前的先知也曾同樣遭受迫害。」

  〔朱寶惠譯本〕「你們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的重賞在天上:從前的先知,也曾這樣受過人的逼迫。」

  〔文理本〕「宜欣喜歡樂、以爾在天之賞大也、蓋前乎爾之先知、人亦如是窘逐之、」

  〔新漢語譯本〕「你們要大大喜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獎賞(獎賞或譯作報酬)是豐厚的。況且,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

  〔思高譯本〕「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 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牧靈譯本〕「你們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報答將是豐厚的。你們以前的那些先知也曾受過同樣的迫害。

 

【太五13

  〔和合本〕『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李廣譯本〕「『你們是地上的鹽。但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任人踐踏了。」

  〔呂振中譯本〕「『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要用甚麼使它再鹹呢?那就不再有甚麼用處,只好丟在外面,給人踐踏罷了。」

  〔新譯本〕「你們是地上的鹽;如果鹽失了味,怎能使它再鹹呢?結果毫無用處,唯有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現代譯本〕「『你們是全人類的鹽。鹽若失掉了鹹味,就無法使它再鹹。它已成為廢物,只好丟掉,任人踐踏。」

  〔當代譯本〕「你們是世上的鹽。如果鹽失了味,又怎能再鹹呢?已經沒用,只被人丟棄踐踏罷了。」

  〔朱寶惠譯本〕「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還能鹹什麼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邊,被人踐踏了。」

  〔文理本〕「爾乃世之鹽、鹽失其味、何以複之、後無所用、惟棄于外、為人所踐耳」

  〔新漢語譯本〕「“你們是地上的鹽,但鹽若失了味(失了味:原文的意思是變成傻瓜羅1:22),引申為失去果效。失去了作用的,只能用來鋪路或鋪屋頂。) ,怎能使它再鹹呢?除了丟到外面任人踐踏,就沒有其他用處了。」

  〔思高譯本〕「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

  〔牧靈譯本〕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鹹味兒,什麼能使它再鹹呢?它再無用處,只好被丟掉,任人踐蹋。

 

【太五14

  〔和合本〕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李廣譯本〕「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不能隱藏。」

  〔呂振中譯本〕「『你們、是世界的光。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新譯本〕「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

  〔現代譯本〕「你們是全世界的光。一座建造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遮蓋起來的。」

  〔當代譯本〕「你們又是世上的光,好像建在山上的城,人所共見。」

  〔朱寶惠譯本〕「你們是世上的光,城建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

  〔文理本〕「爾乃世之光、邑建於山、不能隱也、」

  〔新漢語譯本〕「“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隱藏不了的。」

  〔思高譯本〕「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

  〔牧靈譯本〕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頂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

 

【太五15

  〔和合本〕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李廣譯本〕「人點燈,並不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全家的人。」

  〔呂振中譯本〕「人點燈也不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使它照亮所有在家裏的人。」

  〔新譯本〕「人點了燈,不會放在量器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人」

  〔現代譯本〕「沒有人點亮了燈去放在斗底下,一定是放在燈臺上,好照亮全家的人。」

  〔當代譯本〕「點著的燈,是不會用量斗把它蓋住,而是放在燈台上,照亮全家;」

  〔朱寶惠譯本〕「點燈不是擺在鬥底下;乃是擺在燈檯上,才能照耀滿屋的人。」

  〔文理本〕「人燃燈、不置鬥下、乃置檠上、則普照同室之人、」

  〔新漢語譯本〕「人點了燈,不會放在鬥(:原文為一種量度容量的器皿,一相當於今日的8.75升。)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好照亮屋裏所有的人。」

  〔思高譯本〕「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

  〔牧靈譯本〕「沒有人點亮了燈,反把燈放在鬥底下,而是放在燈檯上,好照亮屋中的人。」

 

【太五16

  〔和合本〕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李廣譯本〕「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要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那在諸天之上的父。』」

  〔呂振中譯本〕「照樣子,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面前,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與你們在天上的父。』」

  〔新譯本〕「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

  〔現代譯本〕「同樣地,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的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

  〔當代譯本〕「你們也應該把光照耀人間,好讓人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朱寶惠譯本〕「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人看見你們各樣的好行為,就榮耀你們在天上的父。」

  〔文理本〕「如是、爾之光亦當照乎人前、俾人見爾善行、榮爾在天之父焉」

  〔新漢語譯本〕「同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好讓人見到你們的好行為,就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

  〔思高譯本〕「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牧靈譯本〕「同樣,願你們的光,能照亮他人,讓人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讚頌你們在天上的父親。

 

【太五17

  〔和合本〕『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李廣譯本〕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或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呂振中譯本〕「『不要以我來是要毀廢律法或神言人;我來不是要毀廢,乃是要成全。」

  〔新譯本〕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

  〔現代譯本〕「『不要以為我來的目的是要廢除摩西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來成全它們的真義。」

  〔當代譯本〕「不要以為我是來廢除律法和先知的道理,我來是要完成它們。」

  〔朱寶惠譯本〕「不要想我來是要破壞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破壞,乃是要成全的。」

  〔文理本〕「勿意我來廢律、或先知也、我來非以廢之、乃以成之、」

  〔新漢語譯本〕「“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掉(廢掉:與24:226:6127:40等的拆毀〔聖殿〕為同一詞。下半節同。)律法(律法指摩西五經。律法跟下文的先知,合指今日整本的舊約聖經。不過,單是律法一詞,也可指整部舊約(見下一節)。)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而是要成全。」

  〔思高譯本〕「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

  〔牧靈譯本〕你們不要認為我是來廢除梅瑟的律法和先知的教誨的。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使其更完美。」

 

【太五18

  〔和合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李廣譯本〕「因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和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絕不廢去,都要被成全」

  〔呂振中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都過去了,一點或一鉤也決不能從律法書上過去;一切必須實現的、總必實現。」

  〔新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就算天地過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會廢去,全部都要成就。」

  〔現代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只要天地存在,法律的一點一畫都不能廢掉,直到萬事的終結〔或譯:直到法律所教導的一切都實現〕。」

  〔當代譯本〕「我很確實地告訴你們,天地終有窮盡,但律法上的一點一劃都不會廢掉,而且必定要一一實現。」

  〔朱寶惠譯本〕「我切實告訴你們:等到天地廢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必要成全。」

  〔文理本〕「我誠語汝、天地未廢、律之一點一畫必不廢、迨皆成焉、」

  〔新漢語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只要天地還沒有消逝,律法中的一點一畫都不會消逝,直到一切都成就。(只要⋯⋯成就原文的意思是:當這世界消逝的時候,律法才會隨之失效;而不是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原文兩句直到 的分句(直到天地消逝直到一切都成就)應為平行句,均指世界的終局。第二句中的一切是獨立使用的,把它解釋為絕對的一切,較解釋為律法中所記載的一切合理。)

  〔思高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既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劃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

  〔牧靈譯本〕「我實在告訴你們:直到地老天荒,律法上的一點一劃都不能變動,皆要一一實現。

 

【太五19

  〔和合本〕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李廣譯本〕「所以,無論誰廢掉這誡命中那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他在諸天之國要稱為那最小的。但無論誰實行又教導它,這人在諸天之國要稱為大的。」

  〔呂振中譯本〕「所以凡廢掉誡命中這些最小之一條,又這樣教訓人的,在天國裏他必稱為最小的;凡遵行誡命,又教訓人的,這人在天國裏必稱為大。」

  〔新譯本〕「因此,無論誰廢除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他在天國中必稱為最小的;但若有人遵行這些誡命,並且教導人遵行,他在天國中必稱為大。」

  〔現代譯本〕「所以,那違犯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並且教別人也這樣做的,在天國裏要成為最渺小的。相反地,那遵守法律,並且教別人也同樣遵守的,在天國裏要成為最偉大的。」

  〔當代譯本〕「所以,任何人就算違反律法中最小的一條命令,同時又慫恿別人學效的,他在天國中乃是最渺小的。奉行這些命令,又勸人遵守的,他在天國裡必為大。」

  〔朱寶惠譯本〕「所以無論那一個,破壞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別人破壞的,他在天國,必稱為最小;無論那一個,遵行這誡命,又教人遵行的,他在天國,必稱為大。」

  〔文理本〕「故廢此誡至微之一、又以是訓人者、在天國必謂之至微、惟遵行之、且以訓人者、在天國必謂之大也、」

  〔新漢語譯本〕「所以,無論誰廢掉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他在天國裏要稱為最小;但無論誰遵行這些誡命,又這樣教導人,他在天國裏要稱為大。」

  〔思高譯本〕「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 在天國裏,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裏將稱為大的。」

  〔牧靈譯本〕如果哪個人違背了誡命中最小的一條,還教唆別人同樣的違命,他將是天國中最渺小的;但誰若照著律法去實行,還教導別人也去實行,這個人在天國裡要成為非凡的。

 

【太五20

  〔和合本〕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李廣譯本〕「因此我告訴你們,就是你們的義若不遠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斷不能進入諸天之國。

  〔呂振中譯本〕「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過經學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你們必定不能進天國。』」

  〔新譯本〕「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過經學家和法利賽人的義,就必不能進天國。」

  〔現代譯本〕「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一定要比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更忠實地實行神的旨意才能夠進天國。』」

  〔當代譯本〕「我警告你們,你們的行為若不比律法教師和法利賽人的好,斷不能進天國。」

  〔朱寶惠譯本〕「我告訴你們:若是你們的義,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文理本〕「我語汝、儻爾之義、無以尚乎士子法利賽人之義、斷不能入天國也、」

  〔新漢語譯本〕「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超越律法教師和法利賽人,就絕不能進天國。”」

  〔思高譯本〕「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賽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

  〔牧靈譯本〕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的德行不能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德行,你們就進不了天國。

 

【太五21

  〔和合本〕『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 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

  〔李廣譯本〕你們聽見對古人有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審判是難免的。』」

  〔呂振中譯本〕你們曾聽見有話對古人說:「不可殺人;凡殺人的必須擔受判罰。」』」

  〔新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吩咐古人的話:不可殺人,殺人的必被判罪。

  〔現代譯本〕「你們聽說過,古人曾被禁戒:『不可殺人;殺人的該受法律的制裁。』」

  〔當代譯本〕「律法上有不可殺人殺人者應受律法制裁的條例。」

  〔朱寶惠譯本〕「你們曾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當受裁判。』」

  〔文理本〕「爾聞有語古人雲、勿殺、殺則幹乎鞫、」

  〔新漢語譯本〕「“你們聽過那對古人說的話:‘不可殺人(殺人或譯作謀殺。同節的殺人者也可譯作謀害者),無論誰殺人都要受審判。’」

  〔思高譯本〕「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

  〔牧靈譯本〕你們知道那句古人常告誡的話:‘不可殺人;殺人者要受審判。

 

【太五22

  〔和合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無緣無故地)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李廣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他弟兄動怒的,審判是難免的;凡想說他弟兄拉加(即廢物)的,議會的審斷是難免的;凡說魔利(即笨蛋)的,進入地獄之火是難免的。」

  〔呂振中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發怒的,必須擔受判罰;凡罵弟兄為「飯桶」〔希臘文:拉加〕的,必須擔免議院的判罰;凡罵弟兄為「傻瓜」〔希臘文:魔利〕的,必須擔受地獄〔希臘文:欣嫩子谷〕的火。」

  〔新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凡是向弟兄發怒的,必被判罪。人若說弟兄是拉加,必被公議會審判;人若說弟兄是摩利,必難逃地獄的火。」

  〔現代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有些古卷加:無緣無故向……〕,也要受裁判;罵弟兄為『廢物』的,得上法庭;罵弟兄為『蠢東西』的,也逃不了地獄的火刑。」

  〔當代譯本〕「我卻要告訴你們,就是無故向弟兄發怒的,也必須受制裁。罵弟兄是飯桶的,必要受審判;罵弟兄是笨蛋的,必難逃地獄的火。」

  〔朱寶惠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懷恨的,也必受裁判;凡輕侮弟兄的,必受公會的裁判;凡咒駡弟兄的,必受地獄的火焚。」

  〔文理本〕「惟我語汝、怒兄弟者幹乎鞫、謂兄弟曰愚者、幹乎公會、曰妄者、幹乎火獄、」

  〔新漢語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凡是(凡是:有古抄本在凡是之後加無緣無故)對弟兄動怒的,都要受審判;無論誰罵弟兄‘拉加’(拉加為原文音譯,意思是空洞愚蠢,相當於現在罵人是飯桶蠢材),都要受公議會的審判;(都要受公議會的審判直譯作必須向公議會交代)無論誰罵弟兄‘魔利’(魔利為原文音譯,意思是愚蠢),都要遭受地獄的火。」

  〔思高譯本〕「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 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

  〔牧靈譯本〕「現在我對你們這樣說:誰向自己的弟兄發怒,就該受審判;如果哪個人謾駡自己的弟兄,就應受公議會的制裁;要是誰對自己的弟兄無禮,就該去受熊熊烈火的懲罰。

 

【太五23

  〔和合本〕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

  〔李廣譯本〕「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時,在那裡若想起你的弟兄向你懷怨(原文:有任何事或有微詞),」

  〔呂振中譯本〕「所以你在祭壇前供獻禮物,若在那裏想起你弟兄向你有不對的事,」

  〔新譯本〕「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供物的時候,如果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對你不滿,」

  〔現代譯本〕「因此,你在祭壇前要獻供物給神的時候,要是想起有弟兄對你不滿,」

  〔當代譯本〕「所以你們向神獻祭的時候,在祭壇的前面,忽然想起有朋友和你過不去,」

  〔朱寶惠譯本〕「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你弟兄怪你,」

  〔文理本〕「故爾獻禮于壇時、而念兄弟與爾有隙、」

  〔新漢語譯本〕「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祭物的時候,如果在那裏想起有弟兄對你有甚麼不滿,」

  〔思高譯本〕「所以,你們若在祭壇前, 要獻你們的禮物時, 在那裏想起你們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

  〔牧靈譯本〕「你到祭台前獻禮物時,要是想起哪個弟兄對你仍有不滿,」

 

【太五24

  〔和合本〕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李廣譯本〕「就將你的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你的弟兄和好,然後才來獻你的禮物。」

  〔呂振中譯本〕「你就當把禮物留在那裏、在祭壇前,先去同你弟兄彼此復和,然後來供獻禮物。」

  〔新譯本〕「就當在壇前放下供物,先去與弟兄和好,然後才來獻你的供物。」

  〔現代譯本〕「你就該把供物留在祭壇前,立刻去跟他講和,然後再回來把供物獻給神。」

  〔當代譯本〕「就要立即離開祭壇,趕快去向他道歉,跟他和好,然後再來獻祭。」

  〔朱寶惠譯本〕「就當把禮物留在祭壇上,先去同弟兄和好了,然後來獻禮物。」

  〔文理本〕「則留禮物於壇前、先往和乃兄弟、然後來獻爾禮物焉、」

  〔新漢語譯本〕「就該把祭物留在祭壇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後才來獻祭物。」

  〔思高譯本〕「就把你們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

  〔牧靈譯本〕「你應把禮物擱在那裡,先去和你的弟兄和解言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

 

【太五25

  〔和合本〕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裏了。

  〔李廣譯本〕「當趁著你同告你的這對源還在路上時,趕緊與他和息,免得對源把你交付審判官,審判官又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

  〔呂振中譯本〕「你同告你的對頭在路上時,要趕緊向他表示好意;恐怕那告你的對頭把你送交審判官,審判官把你送交衙役,你就被下在監裏。」

  〔新譯本〕「趁著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的時候,要趕快與他和解,免得他抓你去見法官,法官把你交給獄警,關在監裡。」

  〔現代譯本〕「假如有人要控告你,把你拉上法庭,你該趁着還沒有到法庭之前跟他和解。不然,等到進了法庭,他就要把你交給法官,法官把你交給法警,關進監獄去。」

  〔當代譯本〕「如果你被控告,在法庭外就要與對方和解。不然,原告人會請法官判你的罪,法官就會將你交給差役,關進監牢,」

  〔朱寶惠譯本〕「你同你的對頭去見官,還在路上,就趕緊同他和息,恐怕見了裁判官,斷你的理屈,要把你交給衙役,下在監裡。」

  〔文理本〕「訟爾者尚偕爾於途、急與之和、恐付爾于士師、士師付爾於??、而下於獄、」

  〔新漢語譯本〕「你跟對頭還在路上,就要趕快跟他和解,免得他把你交給法官,法官把你交給差役,你就要被關進監牢了。」

  〔思高譯本〕「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趕快與他和解,免得對頭把你交給判官,判官交給差役,把你投在獄裏。」

  〔牧靈譯本〕當你和仇家還在路上時,該趕緊和他化解。否則你的仇家很可能把你交到審判官的手裡,審判官再交給衙門差役,你就可能去坐牢了。」

 

【太五26

  〔和合本〕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

  〔李廣譯本〕「我實在告訴你,直等到你還清最後一分錢,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呂振中譯本〕「我實在告訴你,非等到最後的一個大錢〔希臘文:科轉得,約等於一日工錢的四十分之一〕都還清了,你斷乎不能從那裏出來。」

  〔新譯本〕「我實在告訴你,除非你還清最後一分錢,否則決不能從那裡出來。」

  〔現代譯本〕「我告訴你,你得坐牢,等到你繳清罰款的最後一分錢。」

  〔當代譯本〕「直到你清償所欠的債項。」

  〔朱寶惠譯本〕「我切實告訴你:若一分一毫還沒有交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文理本〕「我誠語汝、非毫釐盡償、斷不得出也、」

  〔新漢語譯本〕「我實在告訴你,你不還清最後一個科得拉(一個科得拉或譯作一分錢科得拉是羅馬銅幣,價值約為1/64個得拿利,即一般工人一天工資的1/64),絕不能從那裏出來。”」

  〔思高譯本〕「我實在告訴你。非到你還了最後的一文,決不能從那裏出來。」

  〔牧靈譯本〕「我實在告訴你,你沒還清最後一分錢之前,是絕對出不來的。

 

【太五27

  〔和合本〕『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李廣譯本〕「『你們曾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呂振中譯本〕「『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新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的吩咐:不可姦淫。

  〔現代譯本〕「你們聽見古時候有這樣的教訓說:『不可姦淫。』」

  〔當代譯本〕「律法上有不可姦淫的條例,」

  〔朱寶惠譯本〕「你們聽說:『不可姦淫。』」

  〔文理本〕「爾聞有言、勿淫、」

  〔新漢語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的話:‘不可通姦。’」

  〔思高譯本〕「你們一向聽說過:『不可姦淫!』」

  〔牧靈譯本〕你們知道古人常說:‘不可姦淫!’

 

【太五28

   〔和合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李廣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向她起念的,他在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呂振中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凡看婦女、而動慾念的,這人心裏已經和她犯了姦淫了。」

  〔新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凡是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心裡已經犯了姦淫。」

  〔現代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看見婦女而生邪念的,在心裏已經跟她犯姦淫了。」

  〔當代譯本〕「我卻要告訴你們,看見婦女就起淫念的,就是犯了姦淫。」

  〔朱寶惠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在他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文理本〕「惟我語汝、見色而好之者、心已淫之矣、」

  〔新漢語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凡是帶著淫念看婦女的,這人心裏已經跟她通姦了。」

  〔思高譯本〕「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裏姦淫了她。」

  〔牧靈譯本〕「但我告訴你們:凡用貪戀佔有的眼神看女性的,在內心已犯了姦淫。」

 

【太五29

  〔和合本〕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裏。

  〔李廣譯本〕「但若你那右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從你剜出來丟掉,因你寧可失去你肢體中之一,而不叫你全身丟入地獄。」

  〔呂振中譯本〕「若是你的右眼使你絆跌,你要把它剜出來,丟掉它;因為你肢體中的一肢失掉了,而你的全身不丟在地獄〔希臘文:欣嫩子谷〕裏,這對於你倒還好。」

  〔新譯本〕「如果你的右眼使你犯罪,就把它挖出來丟掉;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勝過全身被丟進地獄裡。」

  〔現代譯本〕「假如你的右眼使你犯罪,把它挖出來,扔掉!損失身體的一部份比整個身體陷入地獄要好得多。」

  〔當代譯本〕「假如你的右眼使你犯罪,就把它剜去!儘管失掉身體的一部分,總勝過全身陷入地獄。」

  〔朱寶惠譯本〕「若是你的右眼引你犯罪,就把他挖出來丟去: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免得全身丟在地獄裡。」

  〔文理本〕「設也右目陷爾于罪、原文作致爾傾跌下同則抉而棄之、寧喪百體之一、勿全身委地獄、」

  〔新漢語譯本〕「假如你的右眼使你絆倒,就把它剜出來丟掉,因為損失身體的一部分,總比全身被扔進地獄好。」

  〔思高譯本〕「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

  〔牧靈譯本〕「假如你的右眼誘你跌倒犯罪,把它剜出來扔掉。損失肢體的一部分,比整個身體陷進地獄更好。」

 

【太五30

  〔和合本〕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李廣譯本〕「倘若你那右手叫你跌倒,就把它從你砍下來丟掉,因你寧可失去你肢體中之一,而不叫你全身進入地獄。

  〔呂振中譯本〕「若是你的右手使你絆跌,你要把它砍下來,丟掉它;因為你肢體中的一肢失掉了,而你的全身不往地獄〔希臘文:欣嫩子谷〕去,這對於你倒還好。」

  〔新譯本〕「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勝過全身進到地獄裡去。」

  〔現代譯本〕「假如你的右手使你犯罪,把它砍下來,扔掉!損失肢體之一比整個身體下地獄要好得多。」

  〔當代譯本〕「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掉!因為損失一隻手,總比全身掉進地獄為妙!」

  〔朱寶惠譯本〕「若是你右手引你犯罪,就把他砍下去: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提,免得全身下入地獄。」

  〔文理本〕「設也右手陷爾於罪、則斷而棄之、寧喪百體之一、勿全身入地獄、」

  〔新漢語譯本〕「假如你的右手使你絆倒,就把它砍下來丟掉,因為損失身體的一部分,總比全身掉進地獄好。”」

  〔思高譯本〕「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

  〔牧靈譯本〕「如果你的右手誘你犯罪,砍下它丟掉!為了你好, 寧願少一部分肢體, 也不要整個身子陷進地獄。」

 

【太五31

  〔和合本〕『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給她休書。

  〔李廣譯本〕又有話說:「人若想休自己的妻,就當給她休書。」

  〔呂振中譯本〕「『又有話說:「無論誰離棄妻子,總要給她離婚書」。』」

  〔新譯本〕又有這樣的吩咐:人若休妻,就應當給她休書。

  〔現代譯本〕「又有這樣的教訓說:『凡要休棄妻子的,必須寫休書給她。』」

  〔當代譯本〕「律法上規定:跟妻子離婚,必須給她一張離婚證書。

  〔朱寶惠譯本〕「又說:『人若休妻,就當給她休書。』」

  〔文理本〕「又言若人出妻、宜以離書與之、」

  〔新漢語譯本〕「“還有這樣的話:‘無論誰休妻,都要給妻子寫休書。’」

  〔思高譯本〕「又說過『誰若休妻,就該給她休書。』」

  〔牧靈譯本〕「又說:‘誰若休妻,應該給她一張休書。

 

【太五32

  〔和合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

  〔李廣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自己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原文作Logos勞格斯或話),就是叫她作淫婦了;無論誰娶這被休的,也犯姦淫了。

  〔呂振中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凡離棄妻子的,除非為了淫亂的理由,便是叫她受姦污;無論誰同被離棄的婦人結婚,就是犯姦淫。」

  〔新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如果不是因她不貞,就是促使她犯姦淫;無論誰娶了被休的婦人,也就是犯姦淫了。」

  〔現代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除非妻子不貞,丈夫不能離棄她。因為,要是妻子再嫁,他等於使妻子犯了姦淫;而娶她的男人也算犯了姦淫。」

  〔當代譯本〕「但我告訴你們,除非是為了妻子不貞的緣故而離婚,否則就是使妻子犯姦淫了,因為娶這離婚婦人為妻的,便是和她犯了姦淫。」

  〔朱寶惠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因為淫亂的原故,就是叫她做淫婦去了,人若娶這樣被休的,也就是凡姦淫了。」

  〔文理本〕「惟我語汝、非以奸故而出妻、是使之淫也、娶所出之妻者、亦淫也、」

  〔新漢語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除非妻子有淫亂的行為,否則凡是休妻的,就是使她犯通姦罪;無論誰娶這被休的婦人,就是犯通姦罪了。”」

  〔思高譯本〕「我卻對你們說:除了姘居外,凡休自己的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並且誰若娶被休的婦人,就是犯姦淫。」

  〔牧靈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除非淫亂的結合,否則休妻就是使妻子犯姦淫罪。而誰若娶了這個被休的女子,也是犯姦淫。

 

【太五33

  〔和合本〕『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李廣譯本〕你們再聽見對古人有話說:「不可背誓,但要向主謹守你的誓。』」

  〔呂振中譯本〕「『再者,你們曾聽見有話對古人說:「不可違背所起的誓;你所起的誓總要向主清還」。』」

  〔新譯本〕你們又聽過有這樣吩咐古人的話:不可背約,向主許的願都要償還。

  〔現代譯本〕「你們又聽見古人的教訓說:『不可違背誓言;在主面前所發的誓必須履行。」

  〔當代譯本〕「你們也聽見律法上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實行。

  〔朱寶惠譯本〕「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你不可背誓,你所起的誓,必須對主承當。』」

  〔文理本〕「爾又聞有語古人雲、勿背誓、誓必償之於主、」

  〔新漢語譯本〕「“你們也聽過那對古人說的話:‘不可違背誓言,要恪守自己對主所起的誓。’」

  〔思高譯本〕「你們又一向聽過對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上主償還你的誓願!』」

  〔牧靈譯本〕你們聽過那些古人教訓說:‘不要背棄誓言,你要履行向上主許下的誓願。

 

【太五34

  〔和合本〕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

  〔李廣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全都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因為天是神的寶座;」

  〔呂振中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一概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來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

  〔新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著天發誓,因為天是神的寶座;」

  〔現代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你們根本不可以發誓。不可指天發誓,因為天是神的寶座;」

  〔當代譯本〕「我卻要告訴你們,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寶座;」

  〔朱寶惠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

  〔文理本〕「惟我語爾、概勿誓、勿指天、以天乃神座也、」

  〔新漢語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絕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寶座;」

  〔思高譯本〕「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天,因為天是天主的寶座;」

  〔牧靈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發:不要指天發誓,因為那是天主的寶座;」

 

【太五35

  〔和合本〕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李廣譯本〕「也不可指著地,因為地是祂的腳凳;不可向著耶路撒冷,因為她是大君之城;」

  〔呂振中譯本〕「不可指着地來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向着耶路撒冷來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城;」

  〔新譯本〕「不可指著地發誓,因為地是神的腳凳;不可指著耶路撒冷發誓,因為它是大君王的京城;」

  〔現代譯本〕「不可指地發誓,因為地是神的腳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發誓,因為它是大君王的城;」

  〔當代譯本〕「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神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聖城耶路撒冷起誓,因為那是大君王的京都;」

  〔朱寶惠譯本〕「也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神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是大君的京都;」

  〔文理本〕「勿指地、以地乃其足幾也、勿指耶路撒冷、以其為大君之京師也、」

  〔新漢語譯本〕「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神的腳凳;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那是大君王的城;」

  〔思高譯本〕「不可指地,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為它是大王的城市;」

  〔牧靈譯本〕「不要指地許願,因為那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發誓,因為那是大王的城;

 

【太五36

  〔和合本〕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李廣譯本〕「不可指著你的源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源髮變黑或白。」

  〔呂振中譯本〕「又不可指着你的頭來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新譯本〕「也不可指著自己的頭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現代譯本〕「甚至不可指着自己的頭發誓,因為你無法使自己的一根頭髮變黑或變白。」

  〔當代譯本〕「甚至不可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頭髮變黑變白。」

  〔朱寶惠譯本〕「也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髮白了。」

  〔文理本〕「勿指爾首而誓、以爾不能使首之一發、為黑為白也、」

  〔新漢語譯本〕「也不可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因為連一根頭髮你也無法使它變白變黑。」

  〔思高譯本〕「也不可指你的頭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牧靈譯本〕「你更不要指著你的頭發誓,因為你根本無法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太五37

  〔和合本〕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譯:就是從惡裏出來的)。』

  〔李廣譯本〕「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那多說的,都是出於那惡者。

  〔呂振中譯本〕「你們的話要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若再多說、便是出於邪惡者〔或譯:邪惡〕。」

  〔新譯本〕「你們的話,是就說,不是就說不是;如果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現代譯本〕「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

  〔當代譯本〕「你們說話必須誠實,是,就說,不是,就說不是,如果多說了,就表示有壞意思。」

  〔朱寶惠譯本〕「你們的話,是的,就說是!不是的,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惡意了。」

  〔文理本〕「顧爾之言、宜是是否否、過此則出於惡者也、」

  〔新漢語譯本〕「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出自那惡者。”」

  〔思高譯本〕「你們的話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

  〔牧靈譯本〕「所以,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多餘的話都來自邪惡。

 

【太五38

  〔和合本〕『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李廣譯本〕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並以牙還牙。」』」

  〔呂振中譯本〕「『你們曾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新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的吩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現代譯本〕「你們曾聽見有這樣的教訓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當代譯本〕「你們也聽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話。」

  〔朱寶惠譯本〕「你們聽說:『眼還眼,牙還牙。』」

  〔文理本〕「爾聞有言、目償目、齒償齒、

  〔新漢語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的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思高譯本〕「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牧靈譯本〕你們常聽人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太五39

  〔和合本〕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李廣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反而無論誰用手掌打你那右臉,就連那另一邊也轉過來由他;」

  〔呂振中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不可報復惡行為。無論誰在你右邊嘴巴上給你一個耳刮子,你連左邊也要轉過來給他打。」

  〔新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對抗,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另一邊也轉過來讓他打;」

  〔現代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向欺負你們的人報復。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他打吧!」

  〔當代譯本〕「我卻要告訴你們,受了惡人欺負,也不要報復。若有人摑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給他打吧。」

  〔朱寶惠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計較惡人,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給他。」

  〔文理本〕「惟我語汝、勿與惡者敵、或批爾右頰、並轉左頰以向之、」

  〔新漢語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向傷害你的人討回公道。(不要向傷害你的人討回公道:有譯本作不要與惡人作對不可報復惡行為。但是,其中的惡人惡行為不是指一般的惡人或罪惡,而是那些針對我們個人的惡人(見耶穌接著所舉的例子),所以譯作傷害你的人較合適。再者,原文作對一詞,字面意思確是把自己與對方對立起來,但把全句直譯的話(不要與惡人作對),一來會產生一些原文沒有的錯覺(任由惡人橫行?),另一方面也未能表達原文的精意。把自己與對方對立起來不是指一般的報復,更可能是指與對方對簿公堂,這是作對一詞的用法之一。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既是指審判的公平(雖然後人誤用來支援報復行動,但耶穌基督並非針對這問題,否則很難解釋40-42節),這裏應是指以法律討回公道)有人打你的右臉,(打你的右臉:一般用右手的人要打對方右邊的臉,須用右手手背;對猶太人來說,這比用手掌打,更具侮辱性。這裏所強調的不是暴力,而是侮辱。)連另一邊臉也要轉過去給他打。」

  〔思高譯本〕「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

  〔牧靈譯本〕「但我告訴你們:不要向欺負你們的人報仇。有人打你的右臉,你把左臉也給他。」

 

【太五40

  〔和合本〕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李廣譯本〕「又有人想要告你,又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呂振中譯本〕「想要同你打官司,來拿你的裏衣的,你連外衣也要由他拿。」

  〔新譯本〕「有人要告你,想拿你的襯衫,就連外套也讓他拿去。」

  〔現代譯本〕「有人拉你上法庭,要你的內衣,連外衣也給他吧!」

  〔當代譯本〕「若有人控告你,要奪取你的襯衫,連外衣也給他。」

  〔朱寶惠譯本〕「有人要告你,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隨他拿去。」

  〔文理本〕「或欲訟爾、索爾裡衣、即外服亦聽其取之、」

  〔新漢語譯本〕「有人想控告你,要拿你的襯衣,連外衣(外衣:律法中有明文規定(出22:2627申24:1213),就算是窮人借了錢,以衣服作抵押,也要給他留下外衣,好讓他度過寒冷的晚上。)也要給他拿去。」

  〔思高譯本〕「那願與你爭訟,拿你的內衣的,你連外衣也讓給他。」

  〔牧靈譯本〕「有人想要你的內衣,那你把外套也給他!」

 

【太五41

  〔和合本〕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李廣譯本〕「無論誰強逼你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呂振中譯本〕「無論誰拉夫你走一里路,你要同他去走二里。」

  〔新譯本〕「有人要強迫你走一里路,就陪他走兩里。」

  〔現代譯本〕「假如有人〔或譯:有佔領軍的軍人〕強迫你替他背行李走一里路,跟他走兩里吧!」

  〔當代譯本〕「如果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你就走兩里。」

  〔朱寶惠譯本〕「有人勉強你走一裡路,你就同他走二裡。」

  〔文理本〕「或強爾行一裡、則偕之行二裡、」

  〔新漢語譯本〕「有人(有人:原文所用的動詞強迫,是指羅馬官兵可以隨時徵召路人作腳夫的慣例;這裏或可譯作有羅馬官兵。但耶穌可能只是用這種情況作比喻,指有人像羅馬官兵拉夫般強迫你做事,所以這裏沿用傳統的譯法,譯作有人)強迫你走一裡(羅馬的,原意為一千步,約等於1500米。)路,你就陪他走兩裡。」

  〔思高譯本〕「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

  〔牧靈譯本〕有人強迫你走上一千步,跟他走兩千步!

 

【太五42

  〔和合本〕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李廣譯本〕「那祈求你的,就給他;那想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呂振中譯本〕「向你求的,你要給他;想要向你借的,你別轉臉不顧他。」

  〔新譯本〕「有求你的,就給他;想借貸的,也不可拒絕。」

  〔現代譯本〕「有人向你要東西,就給他;有人向你借些甚麼,就借給他。」」

  〔當代譯本〕「有人向你懇求,不可推辭;向你借貸,也不可拒絕。」

  〔朱寶惠譯本〕「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文理本〕「求爾者與之、借爾者勿卻、」

  〔新漢語譯本〕「有求你甚麼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就不要拒絕。”」

  〔思高譯本〕「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牧靈譯本〕「凡有求於你的,你就給他。也不要拒絕那想跟你借錢的人。

 

【太五43

  〔和合本〕『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李廣譯本〕「『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而恨你的仇敵。」』」

  〔呂振中譯本〕「『你們曾聽見有話說:「要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新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的吩咐: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現代譯本〕「你們又聽見這樣的教訓說:『愛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敵。』」

  〔當代譯本〕「你們聽過要愛鄰舍,恨仇敵。的話。」

  〔朱寶惠譯本〕「你們聽說『要愛重你的鄰居,恨惡你的仇敵。』」

  〔文理本〕「爾聞有言、鄰則愛之、敵則惡之、」

  〔新漢語譯本〕「“你們聽過有這樣的話:‘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思高譯本〕「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

  〔牧靈譯本〕你們曾聽過這句話:‘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

 

【太五44

  〔和合本〕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李廣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又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呂振中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有古卷加:要給咒詛你們的祝福;要好待那恨惡你們的〕,要為那逼迫你們〔有古卷加:和誣衊你們〕的禱告。

  〔新譯本〕「可是我告訴你們,當愛你們的仇敵,為迫害你們的祈禱,」

  〔現代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

  〔當代譯本〕「我卻要告訴你們,要愛仇敵,甚至為逼害你們的禱告,」

  〔朱寶惠譯本〕「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重你們的仇敵,逼迫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文理本〕「惟我語汝、敵爾者愛之、窘逐爾者、為之祈禱、」

  〔新漢語譯本〕「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些迫害你們的人禱告。」

  〔思高譯本〕「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

  〔牧靈譯本〕「但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人,還要為那迫害你們的人祈禱。」

 

【太五45

  〔和合本〕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李廣譯本〕「要這樣作你們在天之父的兒子;因為祂的日頭照著好人和歹人;又降雨給義人和不義的人。」

  〔呂振中譯本〕「這樣,你們纔可以做你們天上的父的兒女;因為他安排日出、是照惡人、也照好人;他下雨是給老實人、也給不老實的人。」

  〔新譯本〕「好叫你們成為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使太陽照惡人,也照好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現代譯本〕「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

  〔當代譯本〕「這樣你們才是天父的兒女。因為神使陽光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惡人。」

  〔朱寶惠譯本〕「如此,可以成為你們天上父的兒子:因為他叫太陽照善人,也照惡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文理本〕「則可為爾天父之子、蓋天父使日照于善不善者、雨降於義不義者也、」

  〔新漢語譯本〕「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子(兒子或譯作兒女),因為他使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思高譯本〕「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牧靈譯本〕「這樣你們才能成為天父的兒女,正如天父使太陽照著好人,也照著壞人一樣;他降雨給正義的人,也給不義的人。

 

【太五46

  〔和合本〕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

  〔李廣譯本〕「因你們若愛那愛你們的,有甚麼賞賜呢?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

  〔呂振中譯本〕「你們若愛那愛你們的,有甚麼賞報可得呢?就是收稅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新譯本〕「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稅吏不也是這樣作嗎?」

  〔現代譯本〕「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神又何必獎賞你們呢?就連稅棍也會這樣做的。」

  〔當代譯本〕「如果你們只關心那些愛你們的人,這有甚麼值得嘉獎的呢?就是貪官污吏也會這樣做。」

  〔朱寶惠譯本〕「你們單愛那愛你的,有什麼價值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做麼?」

  〔文理本〕「爾若愛乎愛爾者、有何賞耶、稅吏不亦然乎、」

  〔新漢語譯本〕「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獎賞呢?稅吏(稅吏:參9:10註。) 不也是這樣做嗎?」

  〔思高譯本〕「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 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

  〔牧靈譯本〕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你們還值什麼賞報呢?連稅吏也會那樣做的。」

 

【太五47

  〔和合本〕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

  〔李廣譯本〕「並且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算甚麼長處呢?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呂振中譯本〕「你們若單給你們的弟兄請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國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新譯本〕「如果你們單問候你們的弟兄,有甚麼特別呢?教外人不也是這樣作嗎?」

  〔現代譯本〕「假如你們只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甚麼了不起呢?就連異教徒也會這樣做的。」

  〔當代譯本〕「如果你們只問候自己的朋友,又有甚麼稀奇?就是不信神的外族人,也會這樣做的。」

  〔朱寶惠譯本〕「你們單給你弟兄請安,比人有什麼特長呢?就是教外人,不也是這樣做麼?」

  〔文理本〕「爾惟問安于兄弟、有何過人耶、異邦人不亦然乎、」

  〔新漢語譯本〕「如果你們只問候自己的弟兄,有甚麼比別人強呢?外族人不也是這樣做嗎?”」

  〔思高譯本〕「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

  〔牧靈譯本〕「假若你們只對朋友友善,算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呢?連外邦人都會那樣做的。」

 

【太五48

  〔和合本〕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李廣譯本〕「所以,你們應當是完全的,像你們那天父是完全的。』」

  〔呂振中譯本〕「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那麼完全。』」

  〔新譯本〕「所以你們要完全,正如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現代譯本〕「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當代譯本〕「所以,你們應該效法天父,像祂那樣完美。

  〔朱寶惠譯本〕「所以你們要完全,正如你們天父的完全一樣。」

  〔文理本〕「故當純全、若爾天父焉、」

  〔新漢語譯本〕「“所以你們要完全,正如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思高譯本〕「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牧靈譯本〕「所以,你們該求完善,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