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主耶穌轉向外邦人施恩】 一、猶太教徒為古人的遺傳,來質問主,又不服祂的話(1~20節) 二、主退到外邦人境內,治好迦南婦人的女兒和許多病人(21~31節) 三、主用七餅數魚,餧飽四千人,零碎裝滿七個筐子(32~39節) 貳、靈訓要義 【君王子民的真食物】 一、宗教徒誤以『古人的遺傳』(人的話)為食物: 1.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才是人活著的依靠(參太四4): (1)法利賽人和文士豫表宗教徒(1節) (2)宗教徒為『洗手』等外面的作法而熱心,表示他們是靠『人的話』而活(2節) 2.宗教徒誤吃食物的現象: (1)他們重視『遺傳(人的話)』過於『神的誡命(神的話)』(3節) (2)他們藉著『遺傳(人的話)』廢了『神的誡命(神的話)』(4~6節) (3)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對神有口無心(7~9節) 3.宗教徒誤吃食物的後果: (1)沒有屬靈的眼光──不知分辨那會污穢人的,不是外面看得見的東西,而是裏面看不見的東西(10~11,15~20節) (2)要被天父所拔除──因不是出於天父的栽種(12~13節) (3)因心眼被蒙蔽,都要陷入絕境──瞎子領瞎子,都要掉在坑裏(14節) 二、真信徒從主的話中享用真食物: 1.必須對基督有正確的認識: (1)迦南婦人豫表外邦信徒(21~22節上) (2)她來求主幫助,卻錯誤地稱主為『大衛的子孫』(22節下) (3)她從主對祂門徒的答話,得知『大衛的子孫』是為『以色列家』的,因而改口只稱『主阿』(23~25節) 2.認識主就是真食物,且認識自己的地位: (1)她從主的話中得知主就是那『餅』(26節;約六35) (2)又得知自己的地位,原不是『兒女』而是『狗』(26節) 3.謙卑地站住地位,因信而享用基督: (1)承認自己原不是『兒女』,雖是『狗』卻仍可吃『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27節) (2)主稱讚她的『信心是大的』(28節上) 4.吃主的結果就得著主的醫治: (1)迦南婦人的女兒得以脫離鬼附(28節下) (2)加利利海邊的眾人也豫表外邦信徒,他們各樣的疾病也得著主的醫治(29~31節) 三、主自己在祂的話裏作人的真食物: 1.奔跑天路需要天天吃喝享受主,才不致於路上困乏(32節) 2.『七個餅和幾條小魚』豫表我們對主生命的經歷(33~34節) 3.吃喝享受主的路: (1)安息在主的話裏(35節) (2)把我們對主生命的經歷奉獻歸主用──主拿著(36節上) (3)接受主的祝福與破碎──祝謝了,擘開(36節中) (4)主的僕人乃主供應的管道──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36節下) (5)珍惜而不蹧蹋──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37節上) 4.吃喝享受主的後果──帶進教會真實的建造: (1)教會在地上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參弗四12~13)──裝滿了七個筐子(37節下) (2)教會成為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參弗一23原文)──『四千』代表一切受造之物(38節) (3)教會被建造成為神的居所(參弗二21~22)──『船』豫表教會;『馬加丹』字義『高大的建築物』(39節) 【必須是天父所栽種的】 一、法利賽人和他們的教訓不是天父所栽種的(1~20節) 二、迦南婦人的信心是天父所栽種的(21~28節) 三、主耶穌的醫治大能是天父所栽種的(29~31節) 四、主耶穌的愛心餧養是天父所栽種的(32~39節) 【主與迦南婦人對話中的四個『不』字】 一、『不答』(23節)──主不回答錯誤的祈求 二、『不過』(24節)──主是遵行神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約四34) 三、『不好』(26節)──主的事工有輕重和次序 四、『不錯』(27節)──對主的話說『阿們』,信而順服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君王是人的真食物】 一、宗教徒吃錯了食物 1、誤以遺傳代替神的話為食物 (1)「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1節)——法利賽人和文士是典型的猶太教徒,代表全世界一般的宗教徒,也代表追求外面禮儀字句的基督教徒;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中心,代表宗教的根源。 (2)「你的門徒為什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2節)——飯前須洗手,是猶太教遺傳的規條之一;遺傳乃指過去時代的人,在敬拜神的事上,所發明的一些作法。遵守前代的遺傳,乃為一般宗教徒所重視。 (3)「耶穌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3節)——神的誡命就是神的話。今日的基督教,也從過去二千年的歷史中,累積了不少的遺傳,往往為著遵守遺傳,而置神的話於不顧。 (4)「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駡父母的,必治死他」(4節)——孝敬父母是十條誡命中,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出二十12)。主耶穌特以此為例,點明人和神的關係已經出了問題。 (5)「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貢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5~6節)——此處所說的貢獻,起源於耶弗他的許願(參士十一29~40),雖然所許的願,並不符合神對人的心意,卻被猶太人引用來作為搪塞神的誡命的妙法,只要遵守貢獻所許的願——各耳板(可七11),就可以不顧神的誡命。 (6)「假冒為善的人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路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7~9節)——此預言見賽二十九13.宗教徒因為吃錯了食物,以致他們污穢的心不得潔淨,雖然有清潔良善的外表——飯前洗手,但卻沒有內裡的實際。神要拜祂的人,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4)。口是心非的人,特別注重別人怎樣講,別人怎麼想,卻不顧神怎麼講,神怎麼想,所以永遠不能滿足神的心,拜祂也是枉然! 2、吃錯了食物的後果 (1)「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10~11節)——「入口的」指物質的事物;「出口的」指靈界的事物。宗教徒只有物質和字句的觀念,而是從人裡面發出來的邪惡。主這話也是對我們信徒說的,所以我們要聽,也要明白。 (2)「當時,門徒進前來對祂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嗎?」(12節)——「不服」原文是「跌倒」。宗教徒不能接受主耶穌的話,是因為他們活在不同的領域裡面。 (3)「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13節)——天父所栽種的物,是指神的話(可四14)和屬神的人(太十三38;林前三9原文);古人的遺傳和人的吩咐,都是人所栽種的,終有一天必要被神拔除。 (4)「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都要掉在坑裡」(14節)——宗教徒被這世界的神,用人的遺傳蒙蔽他們的心眼(林後四4),自己是瞎子,卻又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羅二19~20),結果帶領人的和受帶領的,都要陷入絕境(掉在坑裡)。對這種人,神暫且任憑他們(羅一24,26,28),但在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時,要顯明祂的震怒(羅二5)。 (5)「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15~16節)——許多時候,我們的心也像彼得一樣,太遲鈍了,真要求主開我們的心竅,使我們能明白祂的話(參路二十四25,45)。 (6)「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這才污穢人」(17~18節)——這說出主的眼光不在物質的事上,乃在屬靈的事上。衛生與否,關係不大;但人心裡的污穢,關係重大。 (7)「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瀆;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19~20節)——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十七9),需要用神話中的水,把它洗淨(弗五26),但因宗教徒吃錯了食物,不能發揮洗淨人心的功效,所以他們的內心成了一切邪惡和污穢人的根源。 二、真信徒以信享用基督 1、必須對基督有正確的認識 (1)「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著甚苦」(21~22節)——推羅西頓是外邦人之地,象徵遠離宗教遺傳的環境;迦南婦人代表有心接受主的外邦人;「大衛的子孫」這稱呼只與以色列人有關,故她稱主耶穌為大衛的子孫是錯誤的;她的女兒被鬼附,代表全世界的人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 (2)「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祂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23~24節)——主耶穌若是以大衛的子孫這身份在地上作工,就只為尋找以色列迷失的羊(參撒上十七34~35),所以對迦南婦人的呼求不作答。主拒絕門徒的代求,是要訓練眾人明白一個原則:主施恩給人,乃是根據兒女對祂有正確的認識。 (3)「那婦人來拜祂,說,主啊,幫助我」(25節)——那婦人馬上聽懂了主耶穌話中的暗示,所以這一回單單求告祂作普天下人的「主」。根據這一個身份,她有權取用祂的恩典(提前二4)。 2、主自己就是人的食物 (1)「祂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6節)——兒女指以色列人;當時以色列人視不潔的外邦人如狗(參彼後二22)。「兒女的餅」這話啟示主自己來到地上,乃是那從天上降下來的餅,使人因吃祂而得存活(約六51原文)。主在這裡的話,不是在藐視外邦人,而是要引導我們認識自己。 (2)「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27節)——這迦南婦人的反應很快,她立刻抓住主耶穌話中的把柄——狗——主在前面所說的狗,原文是指家狗,非野狗,是有主人的。她謙卑地承認自己的身份,不過是只狗,但卻屬於主,有權吃兒女不要了的碎餅。主耶穌被猶太人棄絕,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就是一塊餅成了從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3、因信吃主 (1)「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28節)——從迦南婦人和主的對話,可看出她真是執意的認定主耶穌是她惟一的拯救,故獲主耶穌的讚賞。她的態度乃是信心的表現,並且她這信心是大的。 (2)「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28節)——質押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迦南婦人憑信得著主並吃主的結果,她天然生命(女兒的含意)被魔鬼壓制的情形(徒十38),便得了解決。 4、吃主的結果就得著醫治 (1)「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29節)——前段迦南婦人的女兒得醫,是預表主耶穌因被猶太人棄絕,故轉向外邦人,使外邦信徒得蒙救恩(參羅十一11)。本段記載主耶穌回到猶太境內,是預表當日期滿足的時候,主要再回到猶太人中間,那時,以色列全家都要悔改得救(羅十一 26)。 (2)「有許多人到祂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祂腳前;祂就治好了他們」(30節)——馬太福音是按著道理的順序編排的;這一段各種疾病得醫治的事,接在迦南婦人的女兒得醫之事的後面,聖靈的用意是要讓我們知道,醫治是從吃主而來的。現代醫學的「食物療法」,與本段聖經所啟示的原則相符合。 (3)「甚至眾人都稀奇;因為看見啞巴說話,殘疾的痊癒,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31節)——歸榮耀給神,意即神得著了彰顯。人得著主而吃主,消極方面能除去我們生命中的軟弱(得醫治),積極方面能讓神從我們身上彰顯出來(榮耀神)。 三、主是人的真食物 1、奔跑天路需要時常吃主 (1)「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32節)——這一段記載是要啟示我們,吃主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我們必須天天吃喝享受主。 (2)「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32節)——我們現在是在返回天家的路上(來十一13~16),若不時常吃主,就會困乏疲倦(參來十二3)。 2、主就在信徒們的中間 (1)「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那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33節)——我們的眼目若是看環境(在這野地),信心就會動搖,覺得需要是那麼龐大(這許多人),遠超我們所能應付。 (2)「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34節)——他們手中的餅和魚,乃是預表基督死而復活的生命,被信徒得著並享受後所積蓄的豐富(七在聖經中,是指今世的完全)。主的問話,是在提醒他們,主就在信徒的經歷中。 3、吃主的路 (1)「祂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35節)——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息(賽三十15)。 (2)「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36節)——本節說出得享主豐富的途徑:第一,要把我們從主所得的奉獻給主(拿著),才能成為多人的祝福;第二,仰望神的祝福(祝謝了),一切都在於神;第三,接受主的破碎(擘開),惟有死,才能顯出主生命的豐富(約十二24);第四,常在主面前有新的領受(遞給門徒),「給」出去的路在於「得」;第五,不可扣住恩典(又遞給眾人),多「給」就多「得」(林後九6)。 4、信徒一同吃主,帶進教會的建造 (1)「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37節)——信徒彼此供應基督,結果就顯出基督的豐滿(零碎裝滿七個筐子),也就是說,教會(基督的身體)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2~3)。 (2)「吃的人,除了婦人孩子,共有四千」(38節)——四代表一切受造之物。教會享受主的結果,就成為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弗一23原文)。 (3)「耶穌叫眾人散去,就上船,來到馬加丹的境界」(39節)——船預表教會;「馬加丹」原文字意是「高大的建築物」。基督增加,我減少(約三30原文)的結果,就顯出教會來(眾人散去,就上船),最終,就被建造成為神居住的所在(參林前三9;弗二21~22)。 ── 黃迦勒《查經輯要》 【耶穌指正人的無知】 經文:太15:1-20 一、心口不一——人的話語 1-9 1.以人的話語教訓眾人 1-2 ——對生活:有訓無益 2.以人的遺傳代替誡命 3-6 ——對家庭:有孝無敬 (出20:12;申5:16;利20:9) 3.以人的吩咐當作道理 7-9 ——對信仰:有口無心 賽29:13 二、心眼已瞎——人的領會 10-14 1.不明白耶穌的教訓 10-12 2.不出於天父的栽種 13 3.不謙卑悔改的瞎子 14 三、心裡污穢——人的罪惡 15-20 1.入口的不能污穢人 15-17 2.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15-20 (1)心裡的罪:惡念 (創6:5) (2)身體的罪:兇殺、姦淫、苟合、偷盜 (3)嘴唇的罪:妄證、謗瀆 ── 毛南春陽 【耶穌滿足人的需要】 經文:太15:21-39 一、滿足有信心之人的需要 21-28,(可7:24-30) 1.主啊,可憐我! 21-24 2.主啊,幫助我! 25-28 二、滿足有疾病之人的需要 29-31,(可8:1-10) 1.啞巴說話 2.殘疾痊癒 3.瘸子行走 4.瞎子看見 三、滿足有饑餓之人的需要 32-39 1.祂體貼我們的需要 32 2.祂供應我們的需要 33-36 3.祂滿足我們的需要 37-39 ── 毛南春陽 【給四千人吃飽】 經文:太15:32-39 引言: 一.表明聽眾聽道的精神(32節) 二.門徒再溫習的功課 三.主耶穌的不變 結論: ── 黃彼得 【耶穌的大愛 馬太福音15章】 一丶跟主分別受人責備15:1-2 二丶讓主辨證學會靜默15:3-4 三丶受主光照當知錯誤15:5-9 四丶聽主教訓請主解釋15:10-19 五丶得主醫治憑著信心15:20-28 六丶到主面前主都醫治15:29-31 七丶在主腳前不會饑餓15:32-34 八丶因主大能行出神跡15:35-39 ──作者不詳 【古人的遺傳】 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一、指出污穢的源頭 1.不是外表的行為 2.乃是裏面的存心 3.要持守神的話 二、迦南婦人的祈求 1.耶穌卻一言不答 2.暗喻她是一條狗 3.主阿,不錯 三、餵飽四前人 1.陸地上的豐富 2.海裏面的豐富 3.供應綽綽有餘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 一、與法利賽人和文士辯論污穢的問題(十五1~20) 二、一個外邦婦人的信心(十五21~28) 三、在外邦人中間治病(十五29~31) 四、第二次喂飽眾人(十五32~39) ──《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 一、潔淨與不潔淨(十五1-9) 二、真正的良善與真正的邪惡(十五10-20) 三、信心的考驗與答覆(十五21-28) 四、生命之糧(十五29-39) ──《每日研經叢書》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 一、污穢從心而生(一五1~20) 二、外邦女子因信心得祝福(一五21~28) 三、耶穌醫治眾多有病的人(一五29~31) 四、給四千人吃飽(一五32~39)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表裡一致(十五1~20)】 一、洗手的爭論(1~2) 二、耶穌的駁斥(3~9) 三、污穢的來源(10~20) ──《新舊約輔讀》 【勝過考驗的信心(十五21~39)】 一、迦南婦人求助(21~28) 二、醫治病人(29~31) 三、四千人吃飽(32~39) ──《新舊約輔讀》 【為潔淨禮爭論(十五1~20)】 一、問題(十五1~2) 二、耶穌的回答(十五3~9) 三、一般的原則(十五10~11) 四、法利賽人的權威被否定(十五12~14) 五、一般原則的解釋(十五15~20) ——《中文聖經注釋》 【耶穌的神跡(二)(十五21~39)】 一、醫治迦南婦人的女兒(十五21~28) 二、醫治各樣的病(十五29~31) 三、喂飽四千人(十五32~39) ——《中文聖經注釋》 【嘴唇敬拜還是心敬拜神(太十五1 ~20 )】 一、有清潔無聖潔的敬拜
1、聖潔大過清潔——神看重是裡面
2、清潔加上聖潔——神喜悅是雙面 二、有遺傳無誡命的敬拜
1、遺傳不是真理
2、誡命不可廢棄 三、有嘴唇無內心的敬拜
1、油滑的嘴
2、虛偽的心 四、有道理無真理的敬拜
1、道理會過去
2、真理永存留 五、有眼睛無眼光的敬拜
1、屬靈的瞎很可怕
2、屬靈的瞎真害人 六、有道理加真理的敬拜 1、吃喝是身體的正常需求 2、心裡發出來的反常狀態 ── 王永悅 【你的信心是大的(太十五21 ~28)】 一、一言不答的耶穌 1、主有其美意 2、主有好計畫 二、心中有數的耶穌 1、主知道去哪裡 2、主知道拯救誰 三、發出考驗的耶穌 1、考驗的很大 2、信心也很大 四、答應醫治的耶穌 1、主稱讚 (1)外邦人信主 (2)外邦人求主 (3)外邦人得主 (4)猶太人棄主 2、主醫治 (1)主給成全了 (2)女兒病好了 ── 王永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