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一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君王的軛與樣式】 一、往各城傳道教訓人(1節) 二、遭施洗約翰質疑: 1.施洗約翰打發門徒去問主(2~3節) 2.對施洗約翰的回答(4~6節) 3.背後稱讚施洗約翰(7~15節) 三、遭人批評、棄絕: 1.被這世代所輕忽(16~17節) 2.被人所譏諷毀謗(18~19節) 3.被諸城所棄絕(20~24節) 四、安息的榜樣與呼召: 1.對所遭遇的事感謝父神(25節) 2.因父神的美意而得安息(26~27節) 3.呼召人來得安息(28~30節) 貳、靈訓要義 【主耶穌傳道的榜樣】 一、用教訓去感動人(1~6節) 二、用見證去感動人(7~15節) 三、用責備去感動人(16~24節) 四、用恩言去感動人(25~30節) 【君王的安息】 一、君王安息的背景: 1.被祂的先鋒誤會(2~3節) 2.被這世代輕忽(16~17節) 3.被人譏諷毀謗(18~19節) 4.被諸城所棄絕(20~24節) 二、君王安息的榜樣: 1.以身作則(1節) 2.鼓勵軟弱的人(4~6節) 3.背後稱讚人(7~15節) 三、君王能安息的秘訣: 1.凡事謝恩(25節) 2.順服神的旨意(26~27節) 四、君王呼召人來得安息: 1.得安息的人(28節): (1)要覺有得安息的需要 (2)要「來」 2.得安息的途徑(29~30節): (1)要「負我的軛」──「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2)要「學我的樣式」──「我心裏柔和謙卑」 【天國子民所該有的能力】 一、站穩不『跌倒』的能力(6節) 二、進取直達目的(『努力進入』)的能力(12節) 三、屬靈分辨(『以智慧為是』)的能力(19節) 四、遵行神旨意(『你的美意本是如此』)的能力(25~27節) 五、勞苦事奉中『得安息』的能力(28~30節) 【主在逆境中仍然有安息的原因】 一、「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25節上): 1.一切環境都在神的管理支配之下,因祂是『天地的主』 2.一切境遇是要我們得益處(參來十二10),因祂是慈愛的『父』 3.因神所賜的恩典而『感謝』祂 二、「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5節下): 1.這些事的發生,正符合神作事的法則 2.人們所以會錯待我,是因為不明白神的旨意 三、「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6節): 1.父總是『是的』(對的),父的旨意總是『美』的 2.因此就對父所安排的一切環境都說『是的』──『阿們』 四、「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27節上): 1.我若有所遭遇或有所得著,都是出於父的手,並非人手 2.父若不許,就沒有一事會落在我的頭上 五、「除了父,沒有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27節下): 1.人不瞭解我,人誤會我,但是只要父知道我就夠了 2.人所以不瞭解我,誤會我,乃因為他們不知道父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君王的安息】 一、君王安息的背景——祂的「軛」 1、被祂的先鋒誤會 (1)「約翰在監獄裡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2節)——施洗約翰因為替神說話而被下在監獄裡(太十四3~4)。他認識基督是神的兒子(約一34),如今聽見基督作了神跡奇事,幫助許多的人,卻沒有為他作任何的事。 (2)「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3節)——意思是說,你到底是不是彌賽亞(基督)呢?約翰問這話,不是在懷疑主,而是在氣主,故意用反面的話來即將主。 2、被這時代忽略 (1)「我可用生命比這時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16節)——現今的世代邪惡,使人糊塗(弗五16~17),對與主和屬主的事,感覺麻木且遲鈍,好像孩童般無知。 (2)「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17節)——主報恩典的喜信,人不感快樂;主傳公義的警告,人不肯悔改。此等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前四4)。 3、被人譏諷譭謗 (1)「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18節)——約翰因看見神公義的忿怒,他裡面有極沉重的負擔,以致無法照常吃喝,人就說他是一個「怪」人。 (2)「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19節)——人子是指主耶穌(太十六13)。主帶著神的恩典來(約一17),與最兒女一同享受恩典中的喜樂,人就說祂是一個「壞」人。 (3)「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19節)——智慧是指基督(林前一24,30)。智慧之子是敬畏神的人(箴九10),他們不憑外表來判定是非,而事事仰望那位內住的基督,以裡面的感覺和帶領為依歸。 4、被諸城所棄絕 (1)「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20節)——主不只傳講福音,且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一4)。 (2)「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20節)——城代表世界的組織。這世界的人定意不要主、棄絕主。 (3)「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20~21節)——哥拉汛、伯賽大和迦百農是加利利和低加波利的大城,主耶穌起頭的工作就在那一帶地方(太四23~25節)。他們親眼看見主所行的異能,仍不肯悔改,這說明了人心的剛硬。 (4)「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推羅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22節)——推羅西頓是北方海口,主耶穌並沒去那裡行異能。這說出了多給誰,就向誰多取(路十二48)的原則。 (5)「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將來必墜落陰間,因為在你那裡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所多瑪,他還可以存到今日」(23節)——迦百農是主當初作工施恩的中心,屬天的福氣臨到他們,他們卻不要,故必受神審判,變成荒涼之地。 (6)「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你還容易受呢」(24節)——所多瑪罪大惡極(創十八20),但所受刑法卻輕與迦百農。這說出人若嘗過天恩的滋味,後來又離棄主,其結局將比原不認識主的兒女更可怕(來六4~8)。 二、君王安息的榜樣——祂的「樣式」 1、以身作則 (1)「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1節)——這是指主在第十章對十二使徒的教訓。 (2)「就離開那裡,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1節)——主不只吩咐別人怎樣作,並且祂自己也照樣作。祂的言行一致。屬靈的首領不是轄制人,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3)。 2、鼓勵軟弱的人 (1)「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4節)——主耶穌受到施洗約翰的頂撞,卻絲毫不以為忤,反而向他更多啟示主自己,因為對主更多的認識,乃是軟弱中之人的拯救。 (2)「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風的潔淨,聾子看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5節)——祂叫我們的眼睛得開(徒二十六18),腳有力量走主道路(來十二12~13),背叛神的心志(大麻風預表背叛的罪,參閱八2注釋)得以降服,能聽見祂的聲音(約十27),曉得祂復活的大能(腓三10),並享受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弗三8)。 (3)「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6節)——「跌倒」原文有「見怪」的意思,凡主所所安排給我們的環境、道路,若能甘心領受,而不見怪,這樣的人就有福了。 3、背後稱讚人 (1)「他們走的時候,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7節)——天然的人喜歡當面稱讚人,背後說人壞話(羅一30)——主耶穌卻適得其反,當面責備,而在背後稱讚人,免其驕傲。 (2)「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什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呢?」(7節)——蘆葦容易折斷(太十二20),象徵脆弱的人。主在這裡的意思是說,你們不要以為約翰是一個軟弱的人。 (3)「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什麼,要看穿細麻軟衣服的人嗎?那麼細軟衣服的人,是在王宮裡」(8節)——穿細軟衣服的人象徵為肉體安排的人(羅十三14)。主的意思是說,你們也不要以為約翰是一個貪圖安逸舒適的人。 (4)「你們出去,究竟是為什麼,是要看先知嗎?我告訴你們,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9節)——先知是為主說話的人,約翰是當面推介基督的人,所以約翰比先知大。並且約翰是從先知(律法)時代轉為恩典時代的界標,所以他比眾先知大多了。 (5)「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預備道路。』所說的就是這個人」(10節)——這話引自瑪拉基三章一節,指明施洗約翰的職事是為君王鋪路,預備人心接受祂。 (6)「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比他還大」(11節)——這裡所謂的大小,並不是指地位或職事的大小、高低,而是以人和基督的關係遠近為根據。凡婦人所生的,如亞伯拉罕、摩西、以利亞等聖經偉人,他們不過是從遠處望見基督(來十一13),施洗約翰則當面看見基督,而天國裡最小的,就是我們這些信徒,卻有基督住在我們裡面(西一27)。 (7)「從施洗約翰的時代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12節)——本節後半節按原文可譯為:「天國是用強暴奪取的,強暴的人就抓住了」。這一節告訴我奪取天國的時機和條件;第一,天國是今天可以奪取並經歷的,不必等到將來;第二,奪取天國須要用強暴,意思是說,為著天國的緣故,必須肯出任何的代價與犧牲,甚至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羅十六4),這樣的人才配抓住天國。 (8)「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13節)——本節說出神在舊約時代,有關基督及天國的啟示與預言,到施洗約翰告一段落,現在實體已經來到(西二17),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9)「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14節)——以利亞是舊約時代最大的先知,聖經會預言他還要來(瑪四5);他實際的來,需要等到大災難時才會應驗(啟十一3~12)。這裡主的意思是說,以利亞是那要來帶領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的,如果你們肯接受施洗約翰的帶領,他現在所作的和將來以利亞所要作的一樣,故可以把他當作以利亞(參太十七10~13;路一17)。 (10)「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15節)——這是說,主在前面論到施洗約翰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我們需要有屬靈的耳朵,來聽主的話(參啟二7,11,17,29,三6,13,22)。 三、君王安息的秘訣——心裡柔和謙卑 1、凡事謝恩 (1)「那時」(25節)——就是在那樣被人誤會、輕忽、譭謗、厭棄的時候。 (2)「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25節)——「父啊」表明神是一切的源頭,「天地的主」表明是神主宰、安排一切。主耶穌在那樣落泊的環境中,卻能認識凡所臨到祂身上的,都是出於父神的(羅八28)。主不只接受神手的安排,並且是感謝著領受。許多時候,我們的接受相當勉強,裡面不平,故沒有安息。 (3)「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5節)——這說出神作事的原則。神是樂意將基督啟示給人的(加一16),但人若自以為為聰明通達,想評理智來領會屬靈的事物時,凡得不著啟示;惟有像嬰孩般,敞開心,單純向著主,就會得著豐滿的啟示。所以神的作為,和我們的存心態度有密切的關係。我們若能從神作事的法則,來看我們所遭遇的人事物,就會有超脫的心境,而能有安息。 2、順服神旨 (1)「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6節)——「美意」原文或譯「喜悅」,。我們凡事不求自己的喜悅,只求神的喜悅;凡父神所喜悅的,我們就說「是的」。這樣,即使在逆境中,我們仍能有安息。 (2)「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27節)——這話有兩個意思:第一,我一切的遭遇及得著,不是人給我的,乃是神給我的,所以不必怨人;第二,既然一切都是神給的,就必有祂的美意,只管安然接受。 (3)「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27節)——人不知道、不認識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只有父神和父神所啟示的人才認識祂。這裡含有一個意思:人可以誤會我,但我只要父神知道我,這就夠了,這就可以讓我安息。 (4)「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27節)——惟獨能安息與之讓神知道的人,才能知道神;也惟獨知道神的人,才能帶領別人來知道神(約十七25~26)。 四、得安息的呼召 1、得安息的人 (1)「凡勞苦擔重擔的人」(28節)——要得著主的安息,首先必須認識自己是個勞苦擔重擔的人。我們有跟罪惡掙扎的苦(羅七24),有為主事工的勞苦(西一28~29),還有各樣的重擔(來十二1)。 (2)「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8節)——惟有「來」到主面前的人,才會得著真正的安息。並且最要緊的是我們的「心」要來。 2、得安息的途徑 (1)「我心裡柔和謙卑」(29節)——柔和的意思是軟而不硬,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對別人並不反抗拒絕;謙卑的意思是卑而不傲,不為自己打算什麼,羡慕什麼。心裡柔和謙卑,這是主能安息的理由,也是我們得安息的條件。 (2)「你們當負我的軛」(29節)——負主的軛就是跟主同負一軛。凡神所分派給我的負擔,是我的軛,也是主的軛;凡人所派定的,就不是主的軛。 (3)「學我的樣式」(29節)——就是學習主耶穌對待「軛」的態度。為著神旨意的緣故,甘願捨棄自己的權利,樂意接受各種的限制。 (4)「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29節)——雖然外面的情況可能仍沒有改變,但裡面的心情卻是大不相同。 (5)「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30節)——這是因為我們若與主同負一軛,就主自己承當了軛的重負,並要賜我們夠用的恩典(林後十二9),不叫我們覺得負主軛的艱難的緣故。 (6)「我的膽子是輕省的」(30節)——若是我們覺得擔子的沉重,就恐怕那個擔子不是出乎主的,因為主絕不會把難擔的重擔,擺在我們的肩上(參太二十三4)的。 ── 黃迦勒《查經輯要》 【天國是努力進入的】 經文:太11:1-15 一、努力傳福音
1-6 1.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 1 2.去各地作見證,醫病人 2-6,(賽29:18-19) (1)使瞎子看見 ——象徵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4:4)。 (2)使瘸子行走 ——象徵不能在神所命定的道路上行走(徒3:2-9)。 (3)使長大麻風的潔淨 ——象徵在神眼中是叛逆不潔的(民12:1-10)。 (4)使聾子聽見 ——象徵聽不見神的聲音(賽29:18)。 (5)使死人復活 ——象徵死在罪惡過犯之中(弗2:1)。 (6)使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象徵在這世上沒有神、沒有指望(弗2:12)。 二、努力進天國
7-15,(腓3:13-14) 1.忘記背後 7-9 (1)不看風吹動的蘆葦 7,(太12:20) (2)不看穿細軟的衣服 8 象徵為肉體安排的人(羅13:14)。 (3)不看有能力的先知 9 親身經歷基督,比講說一位看不見、摸不著的基督(先知)更有用。 2.努力面前 10-15 (1)注目預備道路者 10,(賽40:3;瑪3:1) (2)知道小必為大者 11,(路9:48) (3)奮力追求努力者 12-13,(腓3:13-14;歌1:4) (4)效法甘心領受者 14-15 我們需要有屬靈的耳朵,才能將主的話聽進去(參啟2:7,11,17,29;3:6,13,22)。 ── 毛南春陽 【重擔與安息】 經文:太11:16-30 一、勞苦重擔的人
16-24 1.漠視耶穌的信息 16-17 我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總要作大人(林前14:20)。 2.藐視耶穌的救恩 18-19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 3.輕視耶穌的異能 20-24 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19:30;20:16)。 人若嘗過天恩的滋味,後來又離棄主,其結局將比原不認識主的人更可怕(來6:4-8)。 二、得享安息的人
25-30 1.以單純的心仰望主 25-27 2.以謙卑的心依靠主 28-30 (1)勞苦擔重擔的人得享安息 28 (2)負軛效法主的人得享安息 29-30 ── 毛南春陽 【效法耶穌的謙卑】 經文:太11:25-30 引言: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學習的人生。學善,學惡,學誠實,學說話,學作事等。選擇學習的物件尤其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性相近,習相焉。孟母三遷的故事。 一.效法耶穌的謙卑 1. 耶穌基督是我們學習的物件,我們要效法祂。 2. 要效法祂的謙卑(太11:29)。 二.謙卑的真諦(腓2:6-8) 1. 不以與神同等為強奪。 2. 虛己取奴僕的形像。 3. 卑微順服至死。 4. 讓神被高舉,讓神興盛(約3:30)。 三.謙卑的福分 1. 是得救的門徑(林前1:25-30)。 2. 是學道的心志(腓2:5-10)。 3. 是眾德之本源(太5:3)。 4. 是恩惠的源頭(彼前5:7)。 5. 是安息之力量(太11:29)。 結論: 當學主的謙卑,必得主的榮耀。 ── 黃彼得 【主耶穌待人的態度】 經文:太11章 引言: 基督徒活在世上天天要與人接觸,所以,懂得如何對待人是很重要的。今日人發生最多的問題就是人事問題。我們要看耶穌如何對待人,讓我們也照樣對待人。 一.主怎樣對待人 1.對門徒以身作則(太11:1)。 2.對懷疑祂的人,就以言行和生活來解釋(太11:2-6)。今日如有人懷疑我們,也當如此作。人對人的懷疑和不信任是免不了的;但不要因此灰心,或氣人,罵人。多少時候我們也懷疑別人。所以,我們要學習不隨便懷疑人。若自己被懷疑了,也不要灰心,即使那人曾相信我們,曾為我們作見證,就是他也懷疑了,我們也不要灰心;而要以生活和工作證實自己的不變。人對我們的看法有所改變,是不要緊的。 3.對那些有缺陷的人,人多是輕看他們。這是叫那些人更自責,更灰心,更厭世。世人這樣,我們不當這樣。主如何待他們? (1) 瞎子,使之看見。我們要作他們的眼睛,説明他們認識真理,得見光明。要使他心靈眼睛明亮,不要使他落在陷阱裡。 (2) 瘸子,使之行走。作他們的腳,幫助他們走光明的道路,永生的道路。就像那四個抬癱子的人(可2:3)。 (3) 長痲瘋的,使之潔淨。幫助醫治他們的疾病,即除去罪,非幫助人犯罪。如你不能,你當帶他到主前。 (4) 聾子,使之聽見。作他們的耳朵,即那些聽不到真理的,我們聽了告訴他們。我們要助他們聽見真理。有成見的聾子,我們要助他除去成見;有厭煩真理的,要使之不厭煩。 (5) 死人,使之復活。即給他們生命,永生。主來是給人生命,我們也當如此,但自己要有豐盛的生命。 (6) 窮人,要傳福音給他們。心靈貧窮的,痛苦的,要傳福音給他們。 對有缺陷的人,就當按他們的缺乏而去幫助,不要叫有缺陷的人更痛苦。 4.對那軟弱的人,要向他們作見證(太11:1-3)。以見證再堅固他們的心。 5.對那無知的人,不認識真理的人,要用比喻教導他們,使之醒悟(太11:16-19)。雖然無知,但還要教導,盼望他們能有悔改的一天。 6.對不悔改的人,就嚴嚴地責備,警告,宣告神的審判(太11:20-24)。 7.對勞苦負重擔的人,使之得安息(太11:28)。人有重擔了,不要再加上重擔,應助人減輕或放下重擔。 8.對門徒要以身作則(太11:1)。不但教訓人如何作,更是自己先去作。這不但指傳道人,每個信徒當自己得聖經的亮光,就自己去實行,帶領人去實行。不是單單禱告和談論。 二.怎樣能這樣對待人 1.要有天父的生命。即重生得救,有主耶穌的生命,才能有主的生活為人,即更豐盛的生命(約10:10)。 2.要學習凡事謝恩(太11:25)。凡事想到感恩之處,並能以自己吃虧叫人得益而謝恩。今日許多人謝恩是因自己得益而別人受虧。這是世人的態度,我們不當為之。 3.認定凡事都有神的美旨(太11:26; 林後5:18)。一切都是出於神。苦難是蒙恩之前奏。 4.認識凡事是神所交付的(太11:27)。無論怎樣不好的人,都是神所交托我們的。神看重我們,看我們有能力助人,能犧牲,所以將這些難對付的人交在我們手中。所以不當隨意放過。 5.要有大的量度和胸襟。凡勞苦的人都可以來(太11:28)。不是選某些人,而是無論何人都能接待容納。 6.要心裡柔和(太11:29)。能逆來順受,如棉花一樣。柔和有忍耐,柔順,謙遜之意。忍受一切不如意的事。 7.要謙卑。是心裡謙卑,自己卑微(腓2:8)。自覺不配,自覺得應儘量服事人,幫助人。是站在奴僕的地位,並以能幫助人為榮耀。 三.主能夠這樣待人還有幾個原因 1.祂沒有要求別人這樣待祂,只求別人這樣待人。 2.祂不向人求功,雖助人但不求功。 3.祂不灰心喪志,不看人乃仰望神。 4.祂是為父神這樣待人,凡事求父神的喜悅。 5.祂受誤會,但不因此就不再好待人。行善不灰心。 結論: 主今日給我們立了這美好的模範,我們當身體力行! ── 黃彼得 【父神的美意】 經文:太11:25-30 引言: 許多信徒以為神的美意一定是一帆風順,凡事昌盛,受人歡迎,得許多人的愛戴;否則便認為那不是神的旨意,就哀聲歎息。輕的,在思想中懷疑神,口中發出怨言;重的,就背叛神,離開神。所以我們每個人對神的美意必須有全面的認識。 一.父神美意的字意 原文是在父眼中看為美的事。父神的美意就是在父神面前看為美善的,是神所悅納的,是有恩惠的。所以我們對每件事的看法,不應當只有人的看法,更需要知道神的看法。當求神的悅納,而不只求自己的喜歡;當求神的恩惠,而不只求表面上的順利。 二.甚麼是神眼中看為美善的事 1.是神許可成就的事(賽46:10)。神許可甚麼成就,那事一定是美好的。例如耶穌被人拒絕,出賣,受審,釘十架等,卻成就了救恩。又如約瑟的生平遭遇(創50:20)。 2.是蒙神憐憫有恩惠的事(羅9:15-18)。我們雖然會遇見困難,但神給我們恩惠,叫我們都能度過。例如耶穌在世傳道,有人要殺害祂,但在時候未到時,祂能安然度過,不會受害。如:眾人要將主推下山崖(路4:28-30),祂卻從他們中間走過去;又如摩西受到法老許多刁難,但神使摩西安然度過。 3.在基督裡得基業,好處(弗1:9,11)。得基督裡的好處,即如基督所得的好處,而不是世界的好處。這好處是對神有更深的認識,讓自己的靈命更有長進。神所看為美善的事,多是注重信徒生命長進的事,而少注重物質上的事。馬太福音第十一章所發生的事是叫父神的旨意顯明,叫人更認識神的作為,叫人的心裡得安息得造就。耶穌這次的困難,叫祂看見父神的美意而大大的讚美神。祂的心柔和謙卑,所以得到安息。 4.是神在永遠裡的計畫(弗3:11-13)。要認識神的美意,是需要看整件事情的始末。人常常只是看見一點一端;表面的一點一端似乎不好看,但整個看起來卻是美善的。例如樂譜的音符,聽音樂不是只聽一兩個音符的,聽整首樂曲,就好聽了。畫畫也是此理,不是只看一點一畫,而是看整幅圖畫。耶穌在世上工作有許多不順利的地方,但這一切都使祂完成救恩,完成神的旨意計畫。 三.如何能明白神的美意 主教導我們要學祂的樣式。主的樣式是: 1.凡事謝恩(25節; 帖前5:18)。 2.凡事認定是神的美意。不懷疑神,不埋怨(26節)。 3.凡事認定是神所交付的。所以必定有好處。 4.凡事帶到主前。一切的重擔都帶到主前(28節)。 5.凡事以柔和謙卑的心去應付(29節)。 6.凡事與主同行。負主的軛就是同行(29節)。 7.凡事學主的樣式(29-30節)。 結論: 讓我們認清神的美意,凡事蒙恩,榮耀主的聖名! ── 黃彼得 耶穌的見解 馬太福音11章 一丶為道坐監主知道11:1-3 二丶因主不跌主賜福11:4-6 三丶神的僕人主見證11:7-10 四丶人的疑問主解釋11:11-15 五丶世人無知主揭露11:16-19 六丶不信之人主責備11:20-24 七丶父的美意主知道11:25-27 八丶各人當學主樣式11:28-30 ──作者不詳 【耶穌召人來的勉勵(太十一25~30)】 一、主的應許極大──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28~29節) 二、主的品格和善──我心裏柔和謙卑(29節) 三、主的委任不難──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30節)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君王被棄絕】 找到安息,得享安息 一、施洗約翰差門徒去問耶穌 1.在監裏聽而生疑 2.來問耶穌 3.因得啟示而剛強 二、跟隨施洗約翰的榜樣 1.他大過一切婦人所生的 2.他像以利亞 3.簡單樸實的生活 三、責備不肯悔改的諸城 1.審判的日子更不容易受的災禍 2.感謝和讚美 3.呼召人來得安息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對耶穌彌賽亞工作的不同反應(十一2~30)】 一、施洗約翰(十一2~19) 1.約翰的問題(十一2~6) 2.耶穌對約翰的評斷(十一7~15) 3.對約翰和耶穌的反應(十一16~19) 二、拒絕接受耶穌呼召的諸城(十一20~24) 三、對耶穌呼召的真實回應(十一25~30) ──《丁道爾聖經注釋》 【耶穌教訓中的六種聲調(十一1~30)】 一、自信之聲(十一1-6) 二、讚歎之聲(十一7-11) 三、努力進天國(十一12-15) 四、憂傷痛責之聲(十一16-19) 五、痛心譴責之聲(十一20-24) 六、權威之聲(十一25-27) 七、同情之聲(十一28-30) ──《每日研經叢書》 【敵對和拒絕的人愈來愈多(十一1~30)】 一、施洗約翰下監(十一1~19) 二、為加利利不信之城憂傷(十一20~24) 三、救主受拒絕的反應(十一25~30)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約翰的疑問(十一1~10)】 一、約翰的詢問(1~3) 二、耶穌的答覆(4~6) 三、稱讚約翰(7~10) ──《新舊約輔讀》 【稱讚與慨歎(十一11~19)】 一、最偉大的先知(11~15) 二、對世代的慨歎(16~19) ──《新舊約輔讀》 【就主得安息(十一20~30)】 一、責備不悔改者(20~24) 二、感恩與呼召(25~30) ──《新舊約輔讀》 【彌賽亞的顯身及被拒(十一2~50)】 一、耶穌和施洗約翰 十一2~19 1.約翰的門徒來訪耶穌 十一2~6 2.耶穌稱讚約翰,認同他是先鋒者 十一7~15 3.兩者均被棄絕 十一16~19 二、拒絕者與接受者 十一20~30 1.不悔改者將遭遇的命運 十一20~24 2.耶穌的感恩和誠摯的邀請 十一25~30 ──《中文聖經注釋》 【今世的寫真】 讀經:馬太福音十一章十六至十九節 一、今世像而兒童遊戲 1、在主看來今世的一切都不過像兒童遊戲。 2、雖然主看今世一切都不過像兒童遊戲,但是是人都看今世一切是了不起的大事(這兩點是對比)。 3、因為人對今世的眼光,和主對今世的眼光不同,所以著重點也就有了分別。今世的人是著重今世的事,而忽略了將來的後果。主耶穌卻是輕看今世的事,看今世的事不過是兒戲,主所著重的乃是將來的後果。(本段要很重的發揮,全聖經中只有這一個地方把今世的事,視如兒戲)。 二、福音的舉哀 1、因著主輕看今世的事,而重視將來的後果,所以主來向人傳福音。福音乃是將人的注重點從今世轉回將來,或說福音乃是叫人的眼光從今世轉到將來。 2、人只注意今世的時候,人就不覺得自己的道德問題,人一注重將來,人的良心就發現,立時會感覺自己有罪。 3、所以主的福音,第一就是向人舉哀。舉哀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人有罪而不自覺。第二人在滅亡的程途裡而不自知。因此主的福音向人舉哀,要人自覺自知,要人悔改。 三、福音的吹笛 1、福音在消極方面是舉哀要人悔改,在積極方面是吹笛要人歡樂。如果福音只有消極一面的舉哀,沒有積極一面的吹笛,福音就變成福音了。福音所以是福音,乃是因為它的舉哀是為著達到他的吹笛。 2、福音的吹笛就是大喜的信息,通知我們主耶穌是我們的救主,除去了我們的罪,拯救我們脫離滅亡,還賜給我們永遠的生命。這些是應該叫我們歡樂,這些話實在像音樂一樣。 四、人的反應 1、人對主耶穌的舉哀不領會反而說是瘋魔的舉動。以為是發了神經病了。有人聽見,信主耶穌的人,你見證說,這個是罪,那個也是罪,許許多多的罪,就說他們發神經了,瘋魔了,哪知道這就是舉哀。他們若看見人滅亡的可怕,就要傷痛悔不再
醉生夢死的生活了。 2、世人對負福音的吹笛,不接受,倒以為是狂放浪費。主耶穌向他們吹笛,他們倒說主耶穌是貪吃好酒的人。今世的人對基督徒的快樂生活也有批評。基督徒常聚會讚美,他們不接受基督徒吹笛的音樂,而說他們是浪費時間,不好好讀書而去聚會不好好作事而去聽道,他們以為基督徒這樣聚會,聽道,禱告,全是浪費。 五、智慧者的選擇 1、一般人對福音反應,都是愚昧的,這裡要駁前面所說的兩點反應。要和他們算清楚,人有罪將來要滅亡,到底該不該舉哀,另一面主流血賜生命,到底該不該吹笛。 2、結論要有一個智慧的選擇,就是應該注重將來,不注重今世,要基督而不要罪中之樂。福音一舉哀我就捶胸,福音一吹笛我們就跳舞,我以憂傷痛悔的心來應付福音的舉哀,我以歡喜快樂之情來應對福音的吹笛。 3、選擇的結果先是捶胸後是跳舞,開頭是憂傷最終是喜樂。 ──《福音材料267題》 【來得安息(太十一28)】 一、多麼廣闊的範圍──凡 二、多麼實際的情形──勞苦 三、多麼痛苦的人生──擔重擔的人 四、多麽肯定的答案──可以 五、多麽明確的目標──到我這裡來 六、多麼寶貴的應許──我就使你們 七、多麼偉大的恩典──得安息 ── 王永悅 【努力進天國(太十一12)】 一、為什麼要努力? 1、要不顧一切 (1)為了永恆 (2)為了榮耀 2、要奮力抓取 (1)不給我祝福就不叫你走 (例子:雅各過雅博渡口) (2)不讓我進去就不肯甘休 3、要趁著機會 (1)主的日子進了 (2)我的日子少了 二、努力的得著了 1、得著賞賜 (1)盼望是我們跟隨的動力 (2)賞賜是我們期盼的結果 2、得著祝福 (1)生命之福 (2)屬天之福 (3)永恆之福 真理反思:1、我們在進入天國的路上是否是竭力? 2、是否看透人生短暫而竭力為著永恆? ——王永悅 【來得安息】 讀經: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節 一、人生的勞苦 1、人生從始至終是勞苦的,很重說出人生各種各樣的勞苦。舉實例說,小孩子讀小學,以後讀中學大學如何勞苦,士農工商每一行都有不同的勞苦。 2、人生的勞苦不僅是一個勞的問題,乃是一個苦的問題。所以中國的詞相當對,有勞又有苦,要把苦味說出來。(商人,讀書人,教書人,工人……他們怎樣勞苦,把人生痛苦的現實寫出來摸人的感覺)。 二、人生的重擔 1、人生的勞苦就是人生的重擔勞苦是重擔,苦更是重擔要說出真體的例子,例如作父母兒女,大夫,妻子,主人,經理,老闆,僕人,夥計,用人,富人,窮人,讀書人,沒讀書人……怎樣有重擔。 2、除了勞苦的重擔之外,還有罪的重擔勞苦的重擔是身體和心情,以及心理上的重擔。罪的重擔是良心上的重擔。(要摸人良心的感覺有人犯罪作惡叫他的良心一直負重擔,不得釋放,一直定罪自己)勞苦的重擔是生活方面的重擔,罪的重擔是在道德方面的重擔。無論生活,道德,心情,身體,心理,良心,都有重擔。 三、安息之所 1、人在自己這一面,得不到安息,人用任何方法都找不到安息,也不能把勞苦罪惡的重擔去掉。 2、人需要安息,人也需要拯救。 3、一切聖賢,救主,只能加重人的重擔,不能減輕人的苦楚,所以他們都不是人的拯救,因他們都不能叫人得到安息。 4、只有基督能救人脫離人生的重擔和罪惡的重擔,所以能叫人得到安息。祂就是人安息之所,所以祂呼召人到祂這樣來得安息。 四、基督如何使人得到安息 1、祂除去人的罪(就是講十字架的救贖,主在十字架上流血洗人良心,叫人脫去罪的重擔)。 2、祂叫人得著祂的生命,作人的能力,應付人生的需要。 3、祂的生命拯救人脫離人生不需要的生活,人一脫離就安息了。換言之就是(1)祂的流血叫人的良心得洗淨脫罪擔。(2)祂的生命叫我們得能力,應付人生之需要。(3)祂的生命也叫我們脫離人生不需要的生活。 五、如何得著基督的安息 1、要來,重講來字。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來就耶穌來到耶穌這裡。 2、要把自己的罪和自己整個的人生都交給基督,把自己的一切完全繳械,你這個人要投降,將一切都交給基督。 3、要接受基督和祂的救贖。 ──《福音材料267題》 |